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969-025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二十一
             明 章潢 撰
  四馀总叙
 日月水火土金水谓之七政亦曰七曜今术家增入
 月孛紫气罗㬋计都四馀星为十一曜计生于天尾
 罗生于天首孛生于月气生于闰盖日月行道如两
 环两环相交一处曰天首一处曰天尾天尾为计天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969-0255d.png
 首为罗月之行迟速有常度迟之处即孛也气生于
 闰二十八年十闰而气行一周天气孛皆有度数无
 光象故与罗计同谓之四馀今七政历亦有四馀躔
 度
 天首罗㬋续火之馀乃历家之交初天尾计都续土
 之馀乃历家之交终故罗㬋对照则日计都交终乃
 日月交会之坎交深则有馀在天无象其行度无伏
 顺留迟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969-0256a.png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969-0256c.png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969-0257a.png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969-0257c.png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969-0258a.png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969-0258c.png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969-0258d.png
 
 
 
 
 
 
 
万历五年十二月朔日罗㬋角七度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969-0259a.png
 计都者为天尾星续土之行常与罗㬋相对故曰首
 尾星也逆行于天逢日月则食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969-0259c.png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969-0260a.png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969-0260c.png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969-0261a.png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969-0261c.png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969-0262a.png
 从月交黄道求之月交之终始该三百六十三度七
 十九分三十四秒历二十七日二十一分二十二秒
 二十四毫罗计于其间各逆行一度四十六分三十
 秒逆实顺也其数并月行交终之度即黄道周天之
 度凡十八年有馀而周天九十三年而五周天至交
 初复在旧躔矣取上古甲子日月之交分为九十三
 号每号分为十二月而置闰于其下闰在号前那前
 一月闰在号后那后一月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969-0262b.png
 天乙紫气续木之馀在天无象以木德最厚立此名
 以道步其馀先其行度无伏见迟疾退留
  行平(一日行三分/五十七秒)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969-0262c.png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969-0263a.png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969-0263b.png
 紫气即景星也状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为明其度
 起于闰法约二十八年而周天授时历以十一日八
 十七分五十三秒八十四毫为一岁之闰紫气则一
 岁行十三度五分四秒六十毫八十芒两数比之乃
 加二之算二十八年十闰紫气行十二宫亦加二之
 算也取上古甲子分为八十号每号分为十二月而
 置于其下闰在号前那前一月闰在号后那后一月
万历五年十二月朔日紫气张十四度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969-0263c.png
 太乙月孛乃水之馀在天无象古人以水星在天其
 行最疾其行无伏见迟疾
  平行(日行十一分/二十九秒)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969-0264a.png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969-0264c.png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969-0265a.png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969-0265c.png
 
 
 星从月之盈缩而求盈缩一转该二十七日五十五
 分四十六秒月行三百六十八度三十七分四秒半
 孛行二度十一分四十秒半黄道周天之度并孛行
 数即月行之数也凡六十二年而七周天月行最迟
 之处与之同躔矣取上古甲子分为六十二号每号
 分十二月而置闰于其下闰在号前那前一月闰在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969-0265d.png
 号后那后一月
万历五年十二月朔日孛危十三度
 五星虽各一其明也虽各一其行度也要之皆视日
 以为隐伏迟疾若罗计紫气孛星则皆随乎月何也
 罗计躔度其数并月行交终之度月之盈缩视孛星
 所在与之同位为最迟与之同冲为最疾紫气则状
 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为明其平行之度皆与日无
 异是四馀皆助乎月者也虽无形象光明可睹而其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969-0266a.png
 魄之行于天者亦万古常存如月之晦时也观紫气
 有时而见谓之为景星可类推矣夫罗乃火之馀孛
 乃水之馀紫气乃木之馀金独无馀气焉彼以月为
 金精故无馀或亦有见于斯欤
  七政四馀总叙
 夫日月木火土金水谓之七政紫气月孛罗㬋计都
 谓之四馀合七政四馀谓之十一曜凡天地之所以
 位万物之所以育与夫四时之代谢阴阳之消长何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969-0266b.png
 莫而非七政四馀为之运行为之施化者乎故人事
 之吉凶悔吝得丧休咎亦莫能逃此古之圣人仰观
 天文以验人事良有以也然七政运行于天有迟有
 速有顺有逆各司其职如人君之有政事故曰七政
 日月太阳人君之象月曰太阴君后之象其所照临
 之位亦君后所至莫不福泽于民是为诸星之主但
 与罗计同度则为天变日食五星者木曰岁星火曰
 荧惑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其行度各有顺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969-0266c.png
 逆迟留伏退之殊当其顺轨入垣旺乐皆为福祥如
 值退逆尅斗大为凶咎四馀者木之馀曰紫气水之
 馀曰月孛火之馀曰罗㬋土之馀曰计都皆无形可
 见默行于天亦无迟留伏逆而吉凶则各有所主金
 独无馀者或谓金本不可分而月为金精故无馀也
 是五星四馀人臣之象职司执法亦各有所秉惟太
 阳太阴各安其位五星四馀各顺其轨如圣君贤相
 都俞吁咈于朝堂故海宇黎庶并受其福一有不轨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969-0266d.png
 薄蚀凌犯如君相失德权奸操弄国柄海宇黎庶有
 不遭其荼毒者哉矧天人一气上下感应捷于影响
 君相果能克谨天戒则虽星象示警亦不为灾一或
 侮慢自贤谓天变为不足畏未有不祸生灵而自罹
 其咎者可见天象之休徵咎徵所关甚钜故此卷独
 详于太阳太阴五星四馀各详于后云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969-0267a.png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969-0267b.png
 十二月次乃日月所会之处凡日月一岁十二会故
 有十二次建子之月次名元枵建丑之月次名星纪
 建寅之月次名析木建卯之月次名大火建辰之月
 次名寿星建巳之月次名鹑尾建午之月次名鹑火
 建未之月次名鹑首建申之月次名实沈建酉之月
 次名大梁建戌之月次名降娄建亥之月次名陬訾
 十二分野即辰次所临之地也在天为十二辰十二
 次在地为十二国十二州凡日月之交食星辰之变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969-0267c.png
 异以所临分野占之或吉或凶各有当之者矣
  朱子
 辰天壤也每一辰各有几度谓如日月宿于角几度
 即所谓宿处为辰 日月所会是谓辰注云一岁日
 月十二会所会为辰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
 元枵之类是也然此特在天之位耳若以地而言之
 则南面而立其前后左右亦有四方十二辰之位焉
 但在地之位一定不易而在天之象运转不停惟天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969-0267d.png
 之鹑火于地之午位乃与地合而得天运之正耳
  十二辰次考
 寿星 尔雅角亢寿星也(水土墓于辰木得/水土气故有寿)后汉志
 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寿星之次 汉地理志韩
 地角亢之分野也韩分晋南阳郡及诗风陈郑之国
 与韩同星分焉 唐志氐涉寿星当洛邑众山之东
 与亳土相接次南直𨽻水之间为亢分又南涉淮气
 连鹑尾在成周之东阳为角分 唐地理志河南郑
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969-0268a.png
 许颍陈蔡诸州左傅鲁梓慎曰陈大昊之墟郑祝融
 之墟
 大火 春秋左氏傅晋士弱曰心为大火 公羊傅
 大火为大辰 尔雅大辰房心尾也诸宿中唯房心
 尾及参最明故曰大辰 书曰日永星火(指房/心也)后汉
 郡国志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 汉地理
 志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睢阳是也济阴定陶诗
 风曹国是也唐志商亳负北河阳气之所升也为心
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969-0268b.png
 分丰沛负南河阳气之所布也为房分西接陈郑为
 氐分其下流与尾同 唐地理志河南宋亳徐宿郸
 曹濮等州 左氏傅晋士弱曰陶唐氏之火正阏伯
 居商丘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又郑子产曰昔高辛
 氏迁长子阏伯于商丘主辰(大/辰)故辰为商星鲁梓慎
 曰宋大辰之墟也
 析木 尔雅尾箕析木津也(木生于寅故名析木/天汉所起故名曰津)
 郡国志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曰析木之次 汉
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969-0268c.png
 地理志燕地尾箕分野也东有渔阳右北平辽东西
 有上谷代郡雁门乐浪玄莬亦属焉 唐志析木为
 云汉末派山河极焉尾得云汉末派龟鱼丽焉当九
 河之下流滨于勃皆北纪之所穷也箕与南斗相
 近为辽东之阳冬韩鲜三韩之地在吴越之东 唐
 地理志河北瀛莫幽易涿平妫檀蓟营安东诸州
 星纪 古者历纪日月五星皆起于牵牛之次故曰
 星纪后汉郡国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
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969-0268d.png
 纪之次 汉地理志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
 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盖吴分也越地牵
 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南
 海日南皆粤之分野也 唐志南斗在云汉下流当淮
 海间为吴牵牛去南河浸远自豫章迄会稽南踰岭
 徼为越分岛夷蛮貊之人声教所不及皆徇国所系
 云 唐地理志河南濠淮扬楚滁和庐寿舒江南浙
 江福建岭南诏广康端封梧藤罗雷厓以东诸州韶
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969-0269a.png
 玄枵 尔雅玄枵虚也玄黑色枵虚中也 后汉郡
 国志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曰玄枵之次国语星
 在天鼋(星辰星天鼋/即玄武也)汉地理志齐地虚危之分野也
 东有菑川东莱琅琊高密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
 千乘清河西有济南平原皆齐分野也 唐志齐地
 得娵訾下流自济东达于河外故其象著为天津绝
 云汉之阳凡司人之星与群臣之录皆主虚危故岱
 宗为十二诸侯受命之府又下流得婺女当九河末
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969-0269b.png
 派比于星纪与吴越同占 唐志地理河北沧景德
 河南青淄登莱齐棣州左氏传鲁梓慎曰今兹宋郑
 其饥乎岁在景纪雨淫于玄枵以有时菑不堪阳蛇
 乘龙(苍龙即/岁星也)龙宋郑之星岁虚民耗不饥何为郑裨
 灶曰今兹周土及楚子皆将死也岁弃其次两旅于
 明年之次以害乌帑周楚恶之
 娵訾 尔雅营室东壁娵訾也 室壁各五星如口
 象又在西北隅娵隅置也訾口象也 后汉郡国志
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969-0269c.png
 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为娵訾之次 汉地理志卫
 地东壁营室之分野也今之东郡及魏郡黎阳河内
 之野王朝歌皆卫分也 唐志自閤道王良至东壁
 在豕韦上流当河内及漳邺之南得山河之会为离
 宫又循河济而东接玄枵为营室分 唐地理河北
 孟怀澶卫及魏博相之南境河南滑等州 左傅鲁
 梓慎曰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营室
 也周苌弘曰岁在豕韦弗过此矣(卫在豕/韦之国)
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969-0269d.png
 降娄 尔雅降娄娄也万物至戍皆降而聚于娄故
 曰降娄 后汉郡国志自奎五度至胃六度为降娄
 之次汉地理志鲁地奎娄之分野也东至东海南有
 泗水得临淮之下相睢陵皆鲁分 唐志奎为大泽
 在娵訾下流钜野之东阳至于淮泗娄胃之虚东北
 负山盖中国膏腴之地百榖之所阜也胃得马牧之
 气与翼之北土同占
 大梁 尔雅大梁昴毕也昴毕间七曜所入要道若
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0969-0270a.png
 梁然又胃一名大梁 后汉郡国志自胃七度至毕
 十一度为大梁之次 汉地理志赵地昴毕之分野
 也赵分晋得赵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东有广平
 钜鹿清河河间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大原
 定襄云中五原上党 唐志北纪之东阳表里山河
 以藩屏中国为毕分循北河之表西尽塞垣皆髦头
 之地为昴分翼之北土马牧之所蕃庶故天苑之象
 在焉 唐地理志河东代云朔蔚武新岚宪河北邢
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0969-0270b.png
 名慈具冀深赵镇定及魏博相之北境
 实沈 高辛氏季子实沈主参 后汉郡国志自毕
 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为实沈之次 汉地理志魏
 地觜觿参之分野也其界自高陵以东尽河东河内
 本殷之旧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颍川之舞阳河
 南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皆魏分 唐志西河之滨所
 以设险秦晋故其地上应天关南曲之阴在晋地众
 山之阳南曲之阳在晋地众山之阴阴阳之气并故
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0969-0270c.png
 与东井通河东河北及河曲诸州皆东井分参代为
 戎索为武政当尽大夏之虚上党与韩魏接为觜觿
 分 唐地理志关内麟丰胜银夏单于安北河东河
 中潞泽以西至河河南洛陜负河而北 左傅郑子
 产曰昔高辛氏迁季子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
 武王邑姜梦帝谓已予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
 参及成王灭唐而封大故参为晋星则实沈参神也
  蜀秦宓傅天帝布治房决政参代则益州分野三皇
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0969-0270d.png
 乘祗车出谷口今之斜谷是也
 鹑首 后汉郡国志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为鹑
 首之次 汉地理志秦地与东井舆鬼之分野也自
 弘农故关以西三辅六郡南有巴蜀以南西有金城
 以西西南有牂牱越巂 唐志东井居西河之阴自
 山河上流当地辂之西北舆鬼居两河之阳自汉东
 尽华阳与鹑火相接当地络之东南鹑首之外云汉
 潜流而未达故狼星在江河上原之西弧矢犬鸡皆
卷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0969-0271a.png
 徼外之备也西羌吐蕃吐谷浑及西南徼外夷人皆
 直狼星魏徙大梁则两河合于东井秦拔宜阳则上
 党入于舆鬼 唐地理志关内京兆华同凤翔邠陇
 泾原渭武宁庆鄜坊丹延灵威雄会盐绥宥山南兴
 元金洋以西及剑南余道
 鹑火 柳为乌啄星为乌颈张为乌嗦三宿连体故
 总谓之鹑火 后汉郡国志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
 为鹑火之次 汉地理志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也
卷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0969-0271b.png
 今之河南淮阳诸孙是其分也 唐志柳在舆鬼东
 又接汉源当商洛之阳接南河上流七星系轩辕得
 土行正位中央象也河南之分张直南阳汉东与鹑
 尾同占 唐志地理河南洛陜员河而南虢汝许关
 内商山南邓随泌诸州
 鹑尾 南方七宿取朱鸟为象井鬼为首翼轸为尾
 故曰鹑尾 后汉郡国志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一度
 为鹑尾之次 汉志楚地翼轸之分野也今之南郡
卷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0969-0271c.png
 江下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尽楚分也
  唐志翼与张同象当南河之北轸在天关之外当
 南河之南其中一星主长沙逾岭徼而南为东瓯青
 丘之分安南诸州在云汉上源之东阳宜属鹑火而
 柳七星张皆当中州不得连负海之地故丽于鹑尾
  唐地理志江南江陵归峡燕沣朗浚郢襄房淮南
 安黄中光蕲岭南桂郁林昭象容廉而西及安南黔
 中诸州
卷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0969-0272a.png
 
 
 
 
 
 
 
 
卷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0969-0272b.png
 天汉四渎之精也起于鹑火经于西方之宿而过北
 方至于箕而入地下 中兴天文志石氏云天汉盖天
 一所生凝毓而成者天所以为东西南北襟带之限
 也天下河汉之源盖出于此亦地所以为东西南北
 之限也汉张氏二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
 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自地至天半
 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唐袁氏云以是观之天汉
 起东北而止西南其脩径可知矣
卷二十一 第 35a 页 WYG0969-0272c.png
 
 
 
 
 
 
 
 
卷二十一 第 35b 页 WYG0969-0272d.png
 自鹑首踰河戒东曰鹑火得重离正位轩辕之祗在
 焉盖寒燠之所均也自析木纪天汉而南曰大火得
 明堂升气天市之都在焉皆和气之所布也斗柄谓
 之外廷阳精之所布也斗魁谓之会府阳精之所复
 也柄以治外故鹑尾为南方负海之国魁以治内故
 娵訾为中州四战之国其馀列舍在云汉之阴者八
 为负海之国在云汉之阳者四为四战之国
卷二十一 第 36a 页 WYG0969-0273a.png
 
 
 
 
 
 
 
 
卷二十一 第 36b 页 WYG0969-0273b.png
 风者大块之噫气也天地之信化工之著也生物敛
 物终于艮始于艮止则生之义也东北调风言条治
 万物而出东为明庶尔雅谓谷风东南为清明南为
 景风月令为温风西南凉也西为阊阖月令谓盲风
 西北不周也北为广莫也顺时而行为和夫时而行
 为姤道之变也春得西风麦不实夏秋得东风稻不
 实应盲风谷口之变
  八方风
卷二十一 第 37a 页 WYG0969-0273c.png
 北方坎名曰广莫风主冬至四十五日京房曰四时
 暴风起北方主盗贼起天下兵皆动令人病星带下
 不起居北方主水主盗贼 东北艮风名曰条风主
 立春四十五日四时暴风起北方鬼行人道多旱疫
 天下水令人病泄寒容冬春之交万物改变艮为鬼
 门 东方震风名曰明庶主春分四十五日四时暴
 风起东方人流盗起相攻天下旱宜相岁饥令人病
 变节四肢不摇动 东南巽风名曰清明主立夏四
卷二十一 第 37b 页 WYG0969-0273d.png
 十五日四时暴风起东南方人多病泄痌乳妇暴病
 死 南方离风名曰景风主夏至四十五日四时暴
 风起南方有火灾来年旱人多病热生疮曰肓离为
 日 西南方坤风名曰凉风主立秋四十五日四时
 暴风起西南方天下兵动日月失色令人食不入口病腰脊
 股膝眉皆肿坤为象故兵动阳衰故日月失色 西方兑
 风名曰阊阖风主秋分四十五日四时暴风起西方主
 秋分早霜天下兵动日月食人多病疮疥癣 西北方乾风名
卷二十一 第 38a 页 WYG0969-0274a.png
 曰不周风主立冬四十五日四时暴风起西北方有
 兵起天下饥荒盗贼相攻人流亡有兵不起日月失
 色地动人多病疸疥疠恶疮病疫死丧暴右八方暴风
 起其方即依上占京房曰八方风候及八方卦气春
 白夏黑秋赤冬黄紫下逢上兵革动各随其部日辰
 占之乾为风一曰冲风坎为大割风艮为凶风震为婴
 儿风巽为弱风离为大弱风坤为阴谋风一曰谏风
 兑为小弱风已上八风折木发屋飞沙走石三日不
卷二十一 第 38b 页 WYG0969-0274b.png
 雨则占大凡风为阳雨为阴阳怒得阴则解故风怒
 得雨为解
卷二十一 第 39a 页 WYG0969-0274c.png
 
 
 
 
 
 
 
 
卷二十一 第 39b 页 WYG0969-0274d.png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
 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星指经星云者庶民之象言
 如星之众而星之所尚有不同有好风者箕星是也
 有好雨者毕星是也汉志言轸星亦好雨星占言东
 井好风雨日月之行冬夏各有常度月之从星入箕
 则多风离毕则多雨宿轸则雨宿井则风夫日行黄
 道而月有九行每月周天则又以日为纪日有常度
 其从星者惟月按占书凡太阴所行各有变异此但
卷二十一 第 40a 页 WYG0969-0275a.png
 举风雨二者为例耳时有春夏秋冬风有东西南北
 是亦风气一周而成一岁也然恒风不应而有休废
 之气是则时政之失而废天常也于是而有风角之
 占耳
  陨星总叙
 陨星者自上坠也星附丽于上者也君失道纪纲紊
 天下将叛去故星畔而陨以见其象大星陨下阳失
 其位灾害之萌也凡星所坠其国易政又曰当其有
卷二十一 第 40b 页 WYG0969-0275b.png
 兵列宿下坠大乱三年又曰奔星所坠其下有兵列宿
 所坠灭家邦众星所坠众庶亡又曰陨星坠海水淡
 黄星骋海水跃太白星坠而渤海决周襄星坠陨
 如雨天子微诸侯为政五伯代兴更为盟主众暴寡
 大并小地天之分由此坏灭故陨星之灾比之流星
 为甚大也
  云气总叙
 周礼湣侵氏掌十辉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一曰被
卷二十一 第 41a 页 WYG0969-0275c.png
 谓阴阳五行之气涵淫相侵也或曰抱弭背璚之属
 如虹而短是也二曰象谓云气如赤鸟夹日之类也
 三曰觿日旁之气刺日形如童子所佩之觿也四曰
 监谓云气监临在日上也五曰暗谓日月食或曰先
 晚也六曰瞢不明也七曰弥谓如虹蜺弥天而日贾
 也八曰序谓云气若山而在气上或曰冠珥背璚重
 叠次序在日旁也九曰隮谓晕气或曰虹也诗所谓
 朝隮于西是也十曰想谓五色气有形可想而知也
卷二十一 第 41b 页 WYG0969-0275d.png
  风雨气
 风雨气色如鱼龙行其色苍润或黄气蔽日皆惨或
 如土或如累盆黄色润厚朝东夕西压日或掩之皆
 风雨之气也朝视日上有黑云气如雾压白日光旁
 射其色惨淡黄白者其日有风雨晚日欲入有之则
 夜有风雨云气如乱穰大风将至视其从来避之云
 甚而润大雨必暴至四馀之日有云气如阵厚而润
 者多雨日始出有晕气如车盖在日上者其日雨日
卷二十一 第 42a 页 WYG0969-0276a.png
 上下有黑云气如蛟龙者必有风雨云气如黑蛇衡
 日其下有大雨月初生色黄者多晴色青多雨色润
 白者大雨苍白色入北斗多大风黄云气蔽北斗明
 日雨白气掩北斗不过三日雨青云掩北斗五日内
 必雨天无云北斗上下独有云五日内必大雨日入
 后有白光如气自地至天直入北斗所历星皆失色
 其夜必大风太白出气长数丈多风雨所指处兵大
 起辰星出气长一丈大雨水
卷二十一 第 42b 页 WYG0969-0276b.png
  雾(蒙霾/附)总叙
 春秋元命苞曰阴阳气乱为雾雾者百邪之气本于
 地而应于天是谓冒阳其占为臣蔽主明小人擅权
 不利于上蒙者濛濛日不明也京房曰臣私禄及亲
 兹谓罔碎厥异蒙又曰在天为蒙在地为雾日月不
 见为蒙前后人不见为雾蒙雾交错阴邪干正人君
 不悟必有亡国河图曰山冬大雾连十日以上不散
 者山崩之候也雾者水脉也
卷二十一 第 43a 页 WYG0969-0276c.png
  杂占
 凡雾气不顺四时逆相交错微风小雨积日不解昼
 夜昏暗者天下欲分离凡阴连十日昼不见日夜不
 见星乱风四起欲雨不雨其名曰蒙下人有谋上者
 洪范傅曰皇之不极厥罚恒阴将必有下人伐上雾
 气若昼若夜其色赤黄更相掩冒乍合乍散者亦如
 之
  虹蜺总叙
卷二十一 第 43b 页 WYG0969-0276d.png
 虹蜺者阴阳之交气也阴阳之气和则为雨露怒则
 为雷霆淫则为虹蜺虹者攻也阳攻阴也蜺者齧也灾
 气伤害于物如有所齧也一曰镇星之精散则虹蜺
 又曰虹蜺者斗之乱精斗失其度则生之雄曰虹雌
 曰蜺日月之冲双出色鲜明者为虹暗者为蜺蔡邕
 曰见于日冲曲而青红者曰虹见于日旁魄而直者
 曰蜺虹蜺主内淫主惑心
  雷总叙
卷二十一 第 44a 页 WYG0969-0277a.png
 雷于天地为长子主发生二月出地八十日雷
 出则万物出八月入地八十日雷入则万物入入则
 除害出则兴利人君之柄也人君发号施令上合天
 道则雷以时而出以时而入若有不当发而发或当
 发而不发则皆号令失常之所致也
  霹雳总叙
 春秋繁露霹雳者金气也其音商其霹雳振物者也
 释名霹雳也者所历皆破折震战也所击辄破若攻
卷二十一 第 44b 页 WYG0969-0277b.png
 战也
  霆总叙
 京房曰霆者金之馀气也金者内镜而外明冥
  杂占
 风无云而霆人君以暴罚也霆中天而见人君自以
 为明也霆如交蛇光明而正者人君行明而直也霆
 正赤下至地而复上者人君好听谗言也霆东西南
 北皆有者人君役行不避四时也霆直而长光明者
卷二十一 第 45a 页 WYG0969-0277c.png
 人君行微人不知之也霆正黄而光泽人君行明
  电总叙
 电者阳精之发也先电而雷随之者正雷先鸣而后
 电者阴胜阳也其占为人君失德贼臣将起电色黄
 电色白赤有大风
  杂占
 电而无雷君绝命雷而既息或未雨不雨发于潭洞
 溪壑之中者龙所为也不占雷先鸣而后电执法之
卷二十一 第 45b 页 WYG0969-0277d.png
 人贪刻雷如聚火而从人君绝命电光昼夜烁地三
 日已上不止其所发处兵起电从日边向月人多恐
 怖雾而人君默行不得实而任情天下多冤
  雹总叙
 雹者胜阳雨水湿热阴气胁之而成雹也五行傅其
 占为臣制君亦为阴惨无思之象故凡雨雹所起必
 有愁怨不平之事在国都则咎在君相在外则各方
 之长吏当之感精符曰臣擅法则天雨雹
卷二十一 第 46a 页 WYG0969-0278a.png
  杂占
 雹下杀飞鸟君信谗言行罚于人也京房曰雹下毁
 瓦破军杀马者君任小人为政妄作威福也雹下剥
 木枝害五榖者上以酷政赋敛而杀人者也雹下多
 如精雪者臣欲杀君也雹下极地而晖者君私邪人
 而臣成之也雹下而积水者边将臣为逆也雹下生
 芒状如霜雪者人君酷欲害人也雹下而大风者君
 罚过度也
卷二十一 第 46b 页 WYG0969-0278b.png
  霜总叙
 天气下降而为露薄之而成霜霜所以肃万物消漫
 沴当降而不降与当杀物而不杀物者政弛而慢不
 当降而降与不当杀物而杀者政急而残故陨霜不
 杀草与陨霜不杀菽春秋皆书以记异在国都则戒
 在君相在外则戒在守土之官京房曰人君诛无辜
 则非时殒霜
  杂占
卷二十一 第 47a 页 WYG0969-0278c.png
 京房曰霜所以成万物刑罚所以诛不仁人君刑罚
 不当妄行诛杀则天应之以殒霜于春于夏臣依公
 结私诛罚无罪则霜下在土依公结私以宥有罪则
 霜附木杀罚不由上则霜见风而飞此皆刑罚不法
 之所致也
  雪总叙
 雪本雨也寒甚而空中风结以成之雪或过多或非
 时则为灾
卷二十一 第 47b 页 WYG0969-0278d.png
  杂占
 冬雪盈尺来年大丰八节占曰冬有积雪岁美人和
 穆天子傅冬雪盈尺年丰之候京房曰雪附木不著
 地人君听谗杀忠臣也雪未至地而复上久而复下
 人君欲宽死罪也雪而温者君脱人有罪也
  冰总叙
 冰者太阳之精至柔而为刚阴极而生阳也当冰而
 不冰者政失之缓也未当冰而冰与当释而不释者
卷二十一 第 48a 页 WYG0969-0279a.png
 政失之急故春秋书无冰皆国君失政
  雨总叙
 雨阴阳和而天气交之所为也太平之世十日一雨
 不破块京房曰太平之时一岁三十六雨是谓休徵
 时若之应凡雨五日以上为霖久雨谓之霪
  杂占
 天无云而雨谓之天泣其占为国易政若出军逢之
 其军必不还河图曰主怒恚则无云而雨抱朴子曰
卷二十一 第 48b 页 WYG0969-0279b.png
 无云而雨是谓雨血将军当扬兵讲武以应之雨大
 军中尤甚者将死军败京房曰人君进无德庶无坊
 则不云而雨
  露杂占
 露不降者天气不下施也君不恤民之应其占为旱
 亦为其地有火灾
  云汉总叙
 云汉一曰天汉一曰天河一曰河汉河汉起东尾箕
卷二十一 第 49a 页 WYG0969-0279c.png
 之间乃分二道其南经傅说鱼星天渊天籥天弁河
 鼓其北经归星贯箕次络南斗魁在旗至天津下而
 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而夹匏瓜络人星杵星造父
 腾蛇王良附路阁道北端经太陵天船卷舌而南行
 经五车经北河之南入东井水位而东南行终南河
 阙立天狗天纪天稷至七星南而没凡经十有九宿
 石氏曰汉乃为天一所凝毓而成者天所以东西南
 北襟带之限也天下河汉之源盖出于此天文志河
卷二十一 第 49b 页 WYG0969-0279d.png
 汉自坤抵艮为地之纪尔雅析木谓之津箕斗之间
 津也
  杂占
 汉天文志曰汉者金之气也其本曰水汉中星多则
 少水星少则多旱
  风
 尔雅曰风乃雨土霾阴之气曰噎日出而风曰暴回
 风为飘焚轮谓之颓扶摇谓之飙李淳风曰按占风
卷二十一 第 50a 页 WYG0969-0280a.png
 家多云发屋折木扬沙走石等语若每占中俱著此
 语其文至繁今取以一家列之古云发屋折木飞沙
 走石今谓之怒风多为不吉之象一日之内三移转
 方占云四转五复今谓之乱风乱风者狂乱不定之
 象无云晴爽忽起大风不经刻而止绝绝忽复起古
 云暴风卒起乍有乍无今谓之暴风暴风至有卒暴
 事鸣条摆树萧萧有声今谓之飘风善恶依经旨迅
 风逐尘蓬勃古云独巨蓬勃今谓之勃风回旋羊角
卷二十一 第 50b 页 WYG0969-0280b.png
 古云扶摇羊角今谓之回风回风者旋风也回风卒
 起而圜转扶摇如羊角向上轮有自下而上者或平
 条长直或磨地而起总谓之回风亦专有占古云温
 凉清和尘埃不起今谓和风古云暗冥昏浊寒尅者
 今总谓之霾噎凡风和畅清缓温凉适时尘埃不起
 人情恬澹是谓祥风天气晦暝云气昏浊声寒阴惨
 埃壒蓬勃是谓灾风风势纷错交乱乍起乍止深藏
 难测其声䀨耳是谓小人魅蜮风风势暴起南北不
卷二十一 第 51a 页 WYG0969-0280c.png
 定离合气埃是谓上下不宁风风势冥冥白日阴惨
 黄雾四合是谓政化未明风风势戚戚南北杂乱高
 下蓬勃是谓大兵将至风风势凛烈人怀战憟是谓
 刑罚惨刻风风势声啾唧惨切令人悲憯谓之丧风
 风声欻欻如火奔驰乍起乍息为大旱风连风冥晦
 四日五日人皆悲伤为水火杀人风凡吉祥之风日
 色清明风势和缓从岁月时日德上来或乘旺相而来
 去地稍高不扬尘沙人心喜悦是为祥风人君得令
卷二十一 第 51b 页 WYG0969-0280d.png
 下施之应凡凶灾之风日色白浊天气昏寒风声叫
 怒飞沙捲尘乘刑杀而至当详五音定八风观其起
 止占之今略诸家寒尅白浊为例诸称寒尅白浊今
 谓之灾风诸称清明温和今谓之和风李淳风曰巽
 为风风占灾异最验凡候风筑台高二十四尺于上
 设竿令其四达无隐则远近皆知期刻不爽矣凡鸣
 条以上怒风起止皆详其五音与岁月日时刻德冲
 墓杀五行生刻旺相囚死以言吉凶仍以六情推之
卷二十一 第 52a 页 WYG0969-0281a.png
 万不失一巫咸曰诸甲日大风丙丁日必雨不雨则
 海中兵起乙日大风粟贵边夷内侵丙日大风有猝
 兵来围边城丁日大风大伤物人畜俱有疫主旱戊
 己日大风土功兴食物贵庚辛日大风虫生人病宜
 急防边壬癸日大风北夷侵边子日大风兵起水中
 丑日大风粟猝贵寅日大风黄赤云四塞有火灾卯
 日大风蝗虫大起辰日大风人民移堡居集大将出
 行巳日大风大旱午日大风边防事急未日大风土
卷二十一 第 52b 页 WYG0969-0281b.png
 功大作申日大风暴贼攻劫榖贵酉日大风肃肃润
 润大雨水灾戌日大风边兵大起亥日大风兵败相
 攻人民哭泣
 已上不论五音五情但风起鸣条已上叫怒逢勃扬
 沙走石折木发屋吹尘涨天日色昏沉大风寒惨则
 以上占之仍以是占其灾之大小
 程子曰雹者阴阳相抟之气盖沴气也圣人在上无
 雹虽有亦不为灾
卷二十一 第 53a 页 WYG0969-0281c.png
 朱子曰露气与霜气不同露能滋物霜杀物也雪霜亦
 有异霜能杀物而雪不杀物也雨与露不同雨气昏
 而露气清也露与雾不同露气肃而雾气昏也
  天文总论
 圣经阐天地之道是故众言无可信折诸经天地妙
 太极之精是故圣经无可考折诸理夫太极者动静
 之源也阴阳者法象之本也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
 唱是故阖辟互为其根体用互藏其宅也别而言之
卷二十一 第 53b 页 WYG0969-0281d.png
 阳以燥为性以奇为数以刚为体其为气炎其为形
 圆浮而明动而吐皆是也凡阴以湿为性以耦为数
 以柔为体其为气凉为形方沈而暗静而翕皆是也
 是故象起于形也数起于质也名起于言也意起于
 用也而莫非一理之磅礴也论造化者权衡于此而
 已矣苟于理一有未穷则荒唐妖诞之言鸦鸣蝉噪
 以贯耳横胸其何以精一自信卓然不为其所动摇
 哉今夫一元之气周流太虚之间未有天地先有水
卷二十一 第 54a 页 WYG0969-0282a.png
 火此一则神两故化之理也(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法之也天所以参)
 (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一物而二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惟火极清则
 为天为日星为风雷水极浊则为山岳为雨月为霜
 雪此所为发微而不可禦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
 是也盈天地间孰有离阴阳而可以为造化者哉夫
 轻清上浮曰天乃阴阳法象之最大者也晋天文志
 谓天如磨形日月蚁行于上盖惑于日月右行之说
 (黄勉斋言太极不是会动静底物动静水火也所以/图解云动静所乘之机也譬如蚁在磨盘上一般磨)
卷二十一 第 54b 页 WYG0969-0282b.png
 (动则蚁随磨动磨止则蚁随磨止蚁随/磨转而因蚁之动静可以见磨之动静)彼吕氏春秋
 及繁露分九野十端皆妄也而况云断鳌鍊石尤为不
 经天一气也可以鳌而立石而补有是理耶悬象著明
 曰日乃阴阳发见之尤盛者也屈原天问谓西北无
 光烛龙御火以照此盖惑于天不足西北之说彼淮
 南子谓行九州七舍皆妄也而况谓挥戈弃杖尤为
 不稽日一火也可以戈而挥杖而逐有是理耶倬彼
 云汉昭回于天(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于乎何辜今之人)诗之论天河
卷二十一 第 55a 页 WYG0969-0282c.png
 是也盖折木形如匹练在箕斗之间故绝汉曰天潢
 抵艮曰地纪若彼图记所云得支石博物志所云乘
 仙槎皆小人无惮忌之言也彼君平虽善卜吾不知
 所卜何理哉三五而阙记之论月然也盖月形如冰
 轮乃太阴之精故借光曰银丸黑子曰地形若酉阳
 书所云得玉斧五经通义所云化蟾蜍齐东野人之
 语也彼有黄虽善筮吾不知所筮何理哉以星言之
 乃结在地五行之气又受在天大明之光者也星以
卷二十一 第 55b 页 WYG0969-0282d.png
 五错落若太白荧惑(武德九年六月太白经天慈湖/王氏曰天官书太白出不经天)
 (经天上下革故韩诗外傅云太白出见东方以辰为/启明秋见西方以夕为长庚晋杓曰太白水星上公)
 (大将军之象出东当伏东出西过午为经天谓昼见/午上也洪范五行傅云太白少月之星以巳未为界)
 (不得经天而行经/天为不臣兵起也)镇辰岁星与天日谓之七政吴澄
 谓有疾徐则谓金水附日镇星最疾辰星最迟理固
 然也(地纯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运旋于外此天地之/常体也云云间有缓速不齐者七政之性殊也)
 (故其退而左行最速日阳精其质本月故其退而右/行虽缓亦不纯系乎天如恒星不动金水附日前后)
 (进退而行者其理精深存乎物感可知矣如金星在/东方则先日而出谓之启明在西方则后日而出谓)
卷二十一 第 56a 页 WYG0969-0283a.png
 (之长庚水星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其行皆有迟/有速镇星地类常根本五行虽其行最缓亦不纯系)
 (乎地/也)若夫妖星曰孛绝迹而去曰飞迹相连曰流其
 详见于汉书至于足万二千五百二十之名数者与
 物数相当也吾不知其何所考而遽以为定数耶以
 风言之乃阴之周旋不舍如天之旋转不停者也风
 以八扶摇若明庶清明条景阊凉与广莫不周谓之
 八风(郑玄曰八风从律而不奸风八节之风也律十/二月之律也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四十五)
 (日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四十五日景风至/四十五日凉风至四十五日阊阖风至四十五日不)
卷二十一 第 56b 页 WYG0969-0283b.png
 (周风至四十五/日广莫风至)陆机谓有离合谓列子御风来而草
 生去而木落理所无也若夫上下曰颓日出曰暴阴
 风曰噎其详见于尔雅至于换七十二番花信者与
 七十二候相当也然吾不知何所凭而遽以为实信
 耶雨之所以降以阴阳相和而成故诗曰朝隮于西
 崇朝其雨(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皆以为雨之兆是
 可信也至朱子谓雨如饭甑极为著明若董仲舒之
 用桐鱼仲尼之识商羊吾尚恐其未真彼石牛黑蜧
卷二十一 第 57a 页 WYG0969-0283c.png
 之说好事者为之也何足辨乎雷之所以鸣以阳在
 内不得出而会故易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而惊百
 里震九庙是可信也至朱子所谓雷如爆杖最为亲
 切若宋使之谢仙火兴地记之往金门吾尚以为未
 确彼石室仙车之说好辨者为之也何足难乎云之
 所以兴者吾闻时雨将降山川出云触石而出肤寸
 而合戴记公羊傅有是言矣保章氏以五侵辨吉凶
 则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于理有
卷二十一 第 57b 页 WYG0969-0283d.png
 之若尚书中候及汉书所云尧璧汉鼎缪矣况夫金
 枝玉叶见于崔豹古今注者又皆道听而涂说者也
 是何足与较是非哉雪之所以凝者吾闻上天同云
 雨雪纷纷(诗经上天同云雨雪纷纷/益之以霢霂既优既渥)天地阴阳温则
 为雨寒则为雪周大戴礼有是言矣韩诗外傅谓凡
 草木花多五出雪独六出以应太阴之数于礼有之
 若毛诗之咏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谢灵运之咏
 柳絮近矣若夫铜驼玉马见于真定记者真丧心病
卷二十一 第 58a 页 WYG0969-0284a.png
 狂者也是何足与辨真伪哉大抵天地间无一物而
 非造化之迹无一物而非阴阳之理故尝合而论之
 日随天而转月随日而行星随月而见天之半明半
 晦日之半盈半缩月之半盈半亏星之半动半静皆
 阴阳之相兼相制欲一之不能也若云随雨而凝雨
 随云而降云随风而飞风随云而烈雷之出入风之
 上下雨之作止云之升降雪之消息何莫非阴阳之
 气其来几微其究广大哉
卷二十一 第 58b 页 WYG0969-0284b.png
 
 
 
 
 
 
 
 图书编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