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968-029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九
             明 章潢 撰
  五经四书各图总叙
 易画自庖牺其卦象皆可以图而考也诗书春秋三
 礼四书虽其图之见于大全与诸集传者亦多矣要
 皆后儒因其中所训而图以记之原非易卦图象比
 也兹亦类集图书编者何哉盖河洛卦爻皆天地造
卷九 第 1b 页 WYG0968-0296b.png
 化之秘圣人或规而圆之或矩而方之或纵横错综
 而变通之无非假象以泄乎化机之隐示人性命之
 精也五经四书孰非图书之蕴奥哉矧如书九畴诗
 六义春秋四传之类其穿凿附会如图书之混淆者
 不少也故间亦揭经书大纲以辨诘一二俾稽今博
 古者无徒习见闻所障亦如图书经纬表里之说而
 莫之辨也噫五经四书即图书卦象或以言显或以
 象昭原无二也人能心诚求之如阳明先生发明大
卷九 第 2a 页 WYG0968-0297a.png
 学古本于圣学岂曰小补之哉
  五经
   易 书 诗 春秋 礼记
 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
 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
 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
 烦春秋之失乱
卷九 第 2b 页 WYG0968-0297b.png
 荀子曰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
 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
 春秋之微也在天地间者毕矣又曰礼乐法而不说
 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庄子曰诗以道志书以道事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
 春秋以道名分
 荀之言重乎礼庄之言遗乎礼可见儒学所以异于
卷九 第 3a 页 WYG0968-0297c.png
 老庄者其辨在乎礼而已矣
 扬子曰说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
 莫辨乎礼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理者莫辨乎春秋
 班固曰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
 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于无训也书以广听智
 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尽五常之道相
 须而备故易为之原
 真西山曰六经于五常之道无不包者今以五常分
卷九 第 3b 页 WYG0968-0297d.png
 属于六艺是乐有仁而无义诗有义而无仁也大率
 汉儒鲜得论经指要反不若庄生当理也
 六经皆心学也心中之理无不具故六经之言无不
 该六经所以笔吾心之理者也是故说天莫辨乎易
 由吾心即太极也说事莫辨乎书由吾心政之府也
 说志莫辨乎诗由吾心统性情也说理莫辨乎春秋
 由吾心分善恶也说体莫辨乎礼由吾心有天叙也
 导民莫过乎乐由吾心备太和也人无二心六经无
卷九 第 4a 页 WYG0968-0298a.png
 二理因心有是理故经有是言心譬则形而经譬则
 影也无是形则无是影无是心则无是经其道不亦
 较然欤然而圣人一心皆理也众人理虽本具而欲
 则害之盖有不得全其正者故圣人复因其心之所
 有而以六经教之其人之温柔敦厚则有得于诗之
 教焉疏通知远则有得于书之教焉广博易良则有
 得于乐之教焉洁净精微则有得于易之教焉恭俭
 庄敬则有得于礼之教焉属词比事则有得于春秋
卷九 第 4b 页 WYG0968-0298b.png
 之教焉虽然有是六者之不同无非教之以复其本
 心之正也呜呼圣人之道唯在于治心心一正则众
 事无不正犹将百万之卒在于一帅帅正则靡不从
 令不正则奔溃角逐无所不至矣尚何望其能却敌
 哉大哉心乎正则治邪则乱不可不慎也秦汉以来
 心学不传往往驰骛于外不知六经实本于吾之心
 所以高明骛于虚远而不返卑近安于浅陋而不辞
 上下相习如出一辙可胜叹哉然此亦皆吾儒之过
卷九 第 5a 页 WYG0968-0298c.png
 也京房溺于名数世岂复有易孔郑专于训诂世岂
 复有书诗董仲舒流于灾异世岂复有春秋乐固亡
 矣至于小大戴氏之所记亦多未醇世又岂复有全
 礼哉经既不明心则不正心既不正则乡闾安得有
 善俗国家安得有善治乎惟善学者脱略诸说独抱
 遗经而体验之一言一辞皆使与心相涵始焉则戛
 乎其难入中焉则浸渍而渐有所得终焉则经与心
 一不知心之为经经之为心也何也六经者所以笔
卷九 第 5b 页 WYG0968-0298d.png
 吾心中所具之理故也周孔之所以圣颜曾之所以
 贤初岂能加毫末于心哉不过能尽之而已今之人
 不可谓不学经也卒不及古人者无他以心与经如
 冰炭之不相入也察其所图不过割裂文义以资进
 取之计然固不知经之为何物也经而至此可不谓
 一厄矣乎虽然经有显晦心无古今天下岂无豪杰
 之士以心感心于千载之上者哉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
卷九 第 6a 页 WYG0968-0299a.png
 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
 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
 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
 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
 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
 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是义也序也别也信也
 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
 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
卷九 第 6b 页 WYG0968-0299b.png
 是常道也是常道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
 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
 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著焉则
 谓之礼以言其欢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
 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
 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
 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
 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为六经六经者非
卷九 第 7a 页 WYG0968-0299c.png
 他吾心之常道也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
 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
 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
 乐也者志吾心之欢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
 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
 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
 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
 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
卷九 第 7b 页 WYG0968-0299d.png
 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欢喜和平而时生焉所
 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
 春秋也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
 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者或
 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
 之所有以贻之积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
 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
 经之实则具于吾心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
卷九 第 8a 页 WYG0968-0300a.png
 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
 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
 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是为六经矣是犹富家之
 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散忘
 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
 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
 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
 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
卷九 第 8b 页 WYG0968-0300b.png
 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辨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
 犹自以为通经是为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
 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总论
 圣学不明不行岂有他哉乱之于二氏虚寂之见者
 其弊虽隐而易见乱之于诸家支离之说者其弊愈
 杂而难明欲其大明而大行也亦岂有他哉圣门经
 典当一以孔子为宗而诸家之训诂止存以备参考
卷九 第 9a 页 WYG0968-0300c.png
 焉可也彼孔子之上续列圣之绪下启诸贤之传其
 道万世无弊王通谓其于夫子受罔极之恩者此也
 今虽去孔子千数百载而其道如中天之日照耀今
 古以六经四书尚为世所尊信苟有志孔子之学者
 以吾人之本心质之经典其中正之轨度为可循也
 况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出自孔子手笔
 或篇章稍紊于秦灰而各经之可信者不如故哉奈
 何自汉以来诸儒不知反诸身心以求乎圣门一贯
卷九 第 9b 页 WYG0968-0300d.png
 之真乃各执意见著为训诂且以斯文未丧于天者
 尽在兹也故佛老之徒得乘其弊直指本心以倡其
 虚寂之说反訾圣门典籍为糟粕亦自取之耳然二
 氏之书夫固各一其说而未相淆也宋儒宗五经斥
 佛老其有功孔门也大矣何今之学不溺于二氏之
 虚寂则杂于诸儒之支离弊虽不同同归于圣道之
 榛芜人心之荆棘其责将谁诿也虽然圣人之五经
 具在也易以道人心之中正书以道人心之祗敬诗
卷九 第 10a 页 WYG0968-0301a.png
 以道人心之和平礼以道人心之品节春秋以道人
 心之是非则是人心为五经之本而谓经为人心之
 注脚者非谩语也虽其中之所载广大精微未可以
 一端尽而大旨则各有攸存观圣人各取一篇以冠
 乎经之首则首篇即一书之要也易首乾坤书首帝
 典诗首关睢礼首曲礼春秋首春王正月谓非一书
 之旨要奚可哉是故提其纲则目自举揭其绪则缕
 自清惟乾坤明而六十四卦中正之蕴可推矣帝典
卷九 第 10b 页 WYG0968-0301b.png
 明而五十八篇祗敬之忱可推矣关睢明而三百篇
 和平之情可推矣春王正月明而二百四十五年是
 非之公可推矣以至论语之学习大学之格物中庸
 之未发孟子之义利皆其提揭最要者也惜乎诸家
 之留心经书也非不竭精思殚岁月章分句析极其
 茧丝牛毛之精然而于各经首篇大要所关反支离
 沉晦又何怪高明者甘心虚寂之说而自以为玄解
 也然则舍五榖以求饱于百果之异品者固昧乎饮
卷九 第 11a 页 WYG0968-0301c.png
 食之正而彼之执稊稗为稻粱者恐亦以五十步笑
 百步耳圣学不明不行岂可专罪夫异端之徒哉要
 之各执己见以自售不能一以孔子为之宗焉故也
 志圣学者固宜就正于圣经而志穷经者必于孔子
 首经之旨精义入神焉其庶几矣
 五经肇自伏羲以及周叔世虽圣贤述作不齐而一
 皆定之孔子以垂教万世者也易以象教书以身教
 诗以声教礼以理教春秋以名分教若各一其义也
卷九 第 11b 页 WYG0968-0301d.png
 然道一也自天地言之为乾坤自朝廷言之为君臣
 自一家言之为夫妇自一人言之为身心自一时言
 之一以天王为统纪此五经之要领也各经大义俱
 寓于篇首而读五经者宜究心焉何也易首乾坤之
 变动周流虽坤亦代乾以有终而乾尤易之主也书
 首尧典舜典朝廷之乾坤也尧以钦明帝于唐而举
 舜以敷治故舜德重华协帝不过举九官十二牧而
 绍尧以致治耳虽传之三王率是道也诗首关睢即
卷九 第 12a 页 WYG0968-0302a.png
 一家之乾坤也文王刑于寡妻而太姒窈窕之德足
 为好逑故葛覃而下风化渐被南国而成周家一统
 之治俾雅颂各得其实肇于兹焉礼首曲礼一人之
 乾坤也毋不敬俨若思所以正心修身莫非天理之
 节文凡檀弓曾子问诸篇俱不过发其经曲之极其
 详尽者耳春秋首春王盖一岁四时始于春而天道
 正万邦臣民统于王而人纪明其诸侯大夫或遵或
 悖褒贬自见而春秋之乾坤不其定矣乎可见诸圣
卷九 第 12b 页 WYG0968-0302b.png
 贤述作之旨意不能尽同其定于孔子道则一以贯
 之耳况经也者万世不易之常道也犹五行之在天
 地五德之在人心要皆太极之阖辟变化随在易其
 名也是故月一也随江湖池沼盆盂之水而全体具
 见虽水有小大月无增减道在五经犹是也以此玩
 味五经虽一语一字莫非斯道之著见矣又可于五
 经之大旨而分析之哉
  五经总意
卷九 第 13a 页 WYG0968-0302c.png
 经者古今常行常明随变所适而不失其常者也是
 故言万古不息者孰不归之性乎然天地间万象万
 化林林秩秩皆从性天中流出即其支流派别若变
 动不居而从性天中时出者亘万古而不易焉可见
 性即经也故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
 懿德彝者常也经之谓也生民常秉之物则虽欲变
 之不可得而变也不以尧增不以桀损不以孔存不
 以蹠亡不以綦隆兴不以衰乱灭人人各正时时运
卷九 第 13b 页 WYG0968-0302d.png
 行者也蹈此之谓道得此之谓德道德有于身者则
 世不常有焉愚者既无所见而智者各执一偏经之
 所以不明不行得非自戕其性天之大经乎夫经一
 也然而有五经焉何也五经一性也圣人各从其性
 天中所流出者定之以立万世不易之教故各一其
 名耳是故性天之盈虚消息神妙万物不可得而形
 容之也圣人特假奇偶之象以明之所以六十四卦
 生生不测者皆可得意于象辞之表而乾知坤作万
卷九 第 14a 页 WYG0968-0303a.png
 古不变孰非此性之生生乎性天之经纶纲纪一日
 万几不可得而形容之也圣人特因历代之文以纪
 之所以典谟训诰维持世教者皆可会元于政事之
 著而帝王执中万古不变孰非此性之降衷乎性天
 之灵机窍妙有感则鸣不可得而形容之也圣人特
 因咏歌之声以别之所以国风雅颂各得其所者皆
 可逆志于声歌之末而感物成声万古不变孰非此
 性之思无邪乎性天之是非毁誉直道而行不可得
卷九 第 14b 页 WYG0968-0303b.png
 而形容之也圣人特假笔削之义以明之所以二百
 四十二年行事之实皆可考核于义例之中而天王
 一统万古不变孰非此性之名分乎性天之仪文度
 数高下散殊不可得而形容之也圣人特因退让之
 节以明之所以三百三千经曲各当皆可究竟于节
 文之间而性天之秩叙万古不变孰非此性之无不
 敬乎信乎易书诗春秋三礼皆吾性固有之物也后
 之穷经者只于疏训解释以沉潜其精神而不反求
卷九 第 15a 页 WYG0968-0303c.png
 诸身焉不知阴阳奇偶皆天地万化变动之象也政
 事号令皆帝王一时可见之迹也咏叹歌谣皆人心
 一事感触之声也褒贬予夺皆国史随事直书之笔
 也升降裼袭皆三礼制度文为之详也其本不在是
 也然则本安在哉即所谓经也即所谓吾人固有之
 性是也果能本诸身以求其端则乾坤易简之理即
 吾性之易帝王一中之传即吾性之书天机感触之
 声即吾性之诗天王一统之义即吾性之春秋上天
卷九 第 15b 页 WYG0968-0303d.png
 秩叙之原即吾性之礼一尽性而五经之大本大原
 备是矣若舍原而求之流舍表而求之影使圣人删
 述之本旨反支离于经师传袭之见闻何怪乎万古
 之道不常明常行于天下哉然则穷经者自穷其性
 天之真凡今古典籍皆从此中出也故孟子曰君子
 之道反经而已矣
  汉儒专经名家源派考议
 周礼太史以至小行人皆掌官府之典籍外史掌三
卷九 第 16a 页 WYG0968-0304a.png
 皇五帝之书及观列国之所陈鲁史之所具左史倚
 相之所读烦矣备矣孔子观载籍之纷纭惧览者之
 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
 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典
 坟断自唐虞以讫于周故知由孔子而前学术非寡
 自有六经以后趋于约也身通六艺之士虽有三千
 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于易有传于诗有序于礼有仪
 丧服一篇于春秋以授公羊高谷梁赤定撰论语此
卷九 第 16b 页 WYG0968-0304b.png
 子夏所以居文学之科也或易以商瞿云然犹春秋
 分为五(左氏公羊谷/梁邹氏夹氏)诗分为四(毛氏齐/鲁韩)易有数家之
 传诸子纷纭以召焚坑至汉而始出易自鲁商瞿子
 木受于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
 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
 授齐田何子装而为汉兴言易之祖何授丁宽授田
 王孙王孙所授为三门曰沛人施雠东海孟喜琅琊
 梁丘贺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学又有东郡京房为京
卷九 第 17a 页 WYG0968-0304c.png
 氏学又有东莱费直传古文易为费氏学沛人高相
 为高氏学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博士而费高二
 氏未得立后汉陈元郑众皆得费氏之学马融郑元
 荀爽并为之传注自是费氏大兴京氏遂衰施孟梁
 丘高氏俱亡今所得者皆费氏也至晋王肃又为费
 氏注梁陈郑元王弼二注列于国学齐代推传郑义
 至隋王注盛行郑学寝微矣尚书汉济南伏生遭秦
 亡其书口授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秦誓一篇献
卷九 第 17b 页 WYG0968-0304d.png
 之伏生作尚书四十一篇以授同郡张生张生千乘
 欧阳生世传至欧阳高为欧阳氏之学夏侯都尉受
 业于张生世传至夏侯胜为大夏侯之学胜传于建
 为小夏侯之学故三家并立至东京相传不绝而欧
 阳为盛孔安国得壁中书考定为五十九篇作传而
 私传于都尉朝为尚书古文之学未得立传者中绝
 遂有张霸伪书二十四篇后汉杜林传之贾逵作训
 马融作传郑玄亦为之注非孔氏旧本也至晋永嘉
卷九 第 18a 页 WYG0968-0305a.png
 而欧阳大小夏侯之学并亡东晋及齐始行安国旧
 本列之国学隋以后孔氏行而郑氏微矣诗汉初鲁
 申公受于浮丘伯作训诂是为鲁诗齐辕固生亦传
 诗是为齐诗燕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三家皆立于
 学官又有赵毛苌善诗自云子夏所传作古训传是
 为毛诗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东京谢曼卿为之训
 卫敬仲又加润色郑众贾逵马融并作传郑玄作笺
 而至今独立齐诗亡于卫鲁诗亡于晋韩诗微礼汉
卷九 第 18b 页 WYG0968-0305b.png
 初有高堂生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中河间献
 王上之合五十六篇至宣帝时后苍最明其业乃为
 曲台记以授梁人戴德及德兄子圣沛人庆普古礼
 合二百四篇戴德删其烦重为八十五篇为大戴礼
 戴圣又删定为六十四篇为小戴记大小戴庆氏三
 家并立后汉惟曹氏传庆学汉末郑玄传小戴之学
 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作注为郑氏学立于国
 学馀多散亡又无师说矣春秋夫子作春秋有所褒
卷九 第 19a 页 WYG0968-0305c.png
 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
 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也口说
 流行故有公羊榖梁邹夹之传汉初四家并行邹氏
 无师夹氏未有书齐人胡母子都传公羊春秋授东
 海嬴公以至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故后汉公羊
 有严氏颜子之学与谷梁三家并立左氏汉初出于
 张苍之家本无传者贾谊为训诂以授贯公后刘歆
 欲立于学而不得至建武中韩歆陈元欲立之于是
卷九 第 19b 页 WYG0968-0305d.png
 以魏郡李封为左氏博士而诸儒攻之及封卒而罢
 然私相传者甚众贾逵服虔并为之训晋杜预又为
 经传集解谷梁范宁注公羊何休注左氏服虔杜预
 注后皆立国学至今而公谷无私说
 议曰汉之言易者六家而费氏最后出言书者四家
 而孔氏后出言诗者四家而毛氏后出言春秋者五
 家而左氏后出礼虽同出后苍而小戴最后出然至
 于今而惟后出者为众所宗将掇拾遗灰考覈未精
卷九 第 20a 页 WYG0968-0306a.png
 朱紫适炫而正始未先表见邪历正而后名山石室
 之藏往往精出而诸儒又得以所诵习参互考定以
 證是非而后先王之迹著是未可知也然余不能无
 感矣孔氏出壁中之藏有天幸矣而未得立至使憸
 夫售其赝又更四百馀载而缉熙于残缺之后何运
 之馀厄也诗四家之传涣如参辰不相属焉独毛诗
 适与经传合而后儒信之似矣公谷左氏之违戾盖
 不特亥豕鲁鱼偶误一二也岂有夫子口授而及门
卷九 第 20b 页 WYG0968-0306b.png
 之徒已自殊畛域耶世儒择其差可信者犹曰左氏
 而近诬之讥尚何辞焉此三经犹可言也礼乐不可
 一日缺而汉之言礼者后苍而外无异同奈之何舛
 驳至今不可校阅说者谓衰周诸侯已去其籍然使
 汉兴君臣加意于斯未必不可收拾百一而卒以澌
 灭是可慨也迨夫大易之义弥难言之矣圣人设象
 以明教而理自存非独以明理也借令圣人将以理
 教天下微易谁不可明者而何必以枯默无朕之画
卷九 第 21a 页 WYG0968-0306c.png
 精妙简寂之辞为哉而世儒罕知其故遂略象数专
 治文义以饰鄙陋以此治易不若已之为愈而犹互
 诋京焦党嗤孟喜彼京焦孟喜虽未必入羲周之室
 而不犹愈于隔籓篱者乎愈趋而下以至王郑郑则
 多参天象王乃全释人事易之道岂偏滞于天人哉
 而天象难寻人事易习折杨黄华学徒多从之至宋
 极矣虽然非实有其道通神明之德者不足以与于
 斯千载而后知其解者旦暮遇之不知其解者虽耳
卷九 第 21b 页 WYG0968-0306d.png
 提焉犹是也易故未易言也由是言之吾疑圣人之
 学已绝而其所传者不啻影响也吾安知后出者之
 是而前废者之非邪区区欲以数千年之后论数千年
 不可知之前圣人不能而况其凡乎然则将遂已而
 已乎是乌可已也尝一脔之肉知一鼎之烹矣见瓶
 水之冰知天下之寒矣凡有微言无论讹正宜并存
 习以俟融者天不陨绝斯文或生圣人起而折衷之
 不尔则问礼问官之安从删正赞修之异取而圣人
卷九 第 22a 页 WYG0968-0307a.png
 亦末如之何矣昔汉之君臣详延广厉功至伟矣而
 吾于是有深尤者石渠白虎之议也据天子之势而
 侵圣人之官举一废百破坏图书不知妄作莫斯为
 甚曾不若众建郡学博徵明儒之为益而顾不出此
 悲夫马郑二子多所考定时称大儒溺其教矣今言
 出而旧文废一家行而众言息遂使将来学者日趋
 简易不焚而灭职是之由世儒祖之更相著述至使
 其智弥寡者其取弥多驰骛汎滥以示其博而颣瑕
卷九 第 22b 页 WYG0968-0307b.png
 屡见是何为者也彼嚣嚣者之载笔也犹将簧鼓耳
 目而况以儒命世者冒为之学徒专师转相赞扬若
 是而后出者不驩然相率骛之如驰乎夫以儒命世
 者言惟作训不可不慎也一言而扫百世颛门自昔
 师儒之学可灭迹绝也而苟所定者不皆是所去者
 不皆非焚者其谁也昔孔子以至圣之德去群圣不
 远也载籍尚完学术未庞识大识小者其人不寡也
 兼斯五者犹谦让于六籍之事曰吾述而不作信而
卷九 第 23a 页 WYG0968-0307c.png
 好古盖载之末年从心不踰而后乃敢撰定然犹三
 绝韦编而曰庶几假我数年以卒学易可以无大过
 矣后代儒者微孔子至圣之德而有千载旷不相属
 之势载籍烂灭异端烽恿独闻独见无所传业借有
 一二师友并持不下甲是乙非师心自是僩然授墨
 谓吾既以知言矣是也非与
  学易叙
 易之为道屡迁羲文周孔之易一而已矣非强一之
卷九 第 23b 页 WYG0968-0307d.png
 也各随其周流六虚者惟变所适四圣不以一毫巳
 意参于其间也譬诸传神者庖牺氏既肖其象而题
 其姓名矣文王则合六十年以赞之周公于十年各
 为之赞孔子十翼乃释文周之辞且发其未尽之蕴
 也是象虽不足以尽神而敬求斯人之神则不出乎
 四圣象辞外矣盖四圣亲炙斯人德容既描写其真
 后人安得不依其象以求其辞而可参之以意见哉
 是故造化之法象见诸画圣人之精蕴泄诸辞变即
卷九 第 24a 页 WYG0968-0308a.png
 其象之不拘占即其辞之响应也矧居观动玩洗心
 密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孰非己之象辞变占
 哉顾人之神明默成何如耳
 
 
 
 
 
卷九 第 24b 页 WYG0968-0308b.png
 易天生神物(蓍/龟)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
 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者
 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邵子曰此伏羲八卦之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居
 东南震居东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于是八卦相
卷九 第 25a 页 WYG0968-0308c.png
 成六十四卦所谓先天之学也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
 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邵子曰此卦位乃文王所定所谓后天之学也
 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周子曰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
 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
 悉得而闻易何止五经之原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卷九 第 25b 页 WYG0968-0308d.png
 程颢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
 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
 程颐曰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
 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
 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
 用一原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词无所不
 备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者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
 看易且要知时凡六爻人人有用圣人自有圣人用
卷九 第 26a 页 WYG0968-0309a.png
 贤人自有贤人用众人自有众人用学者自有学者
 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
 张载曰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邵雍曰君子于易玩象玩数玩辞玩意夫易者圣人
 长君子消小人之具也及其长也辟之于未然及其
 消也阖之于未然一消一长一阖一辟浑浑无迹非
 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朱熹曰易之为书文字之祖义理之宗又曰易有两
卷九 第 26b 页 WYG0968-0309b.png
 义一是变易是流行者一是交易是对待者
 易中之辞大抵阳吉而阴凶亦有阳凶而阴吉者盖
 有当为而不为不当为而为之虽阳亦凶
 易中多言利贞贞吉利永贞之类皆是要人守正又
 曰易大概欲人恐惧修省看易者须识理象数辞四
 者
 伏羲六十四卦即易也其所画奇偶即象也☰☷即
 文字也横图圆图方图与古太极图或皆出于伏羲
卷九 第 27a 页 WYG0968-0309c.png
 不可知所分先天图后天图改定于何时亦不可知
 谓其因河图而画八卦则于易无所考也夏连山首
 艮商归藏首坤周易首乾虽所尚不同而六十四卦
 则无不同焉夫易本周流六虚变动不居不可为典
 要而伏羲示之以画画即易也文王总一卦而系之
 为卦辞周公分六爻而系之为爻辞孔子之赞易也
 述而不作总为十翼大象传所以释卦辞也小象传
 所以释爻辞也可见文周宗伏羲而孔子宗文周所
卷九 第 27b 页 WYG0968-0309d.png
 以宗伏羲也然则学周易者即当以周易为主学孔
 子者即当以孔子之十翼为宗由孔子以求之文周
 由文周以求之伏羲易学其庶几乎果能心解神悟
 谓之画前原有易可也或别有发明以羽翼乎周易
 亦可也学周易于有画之后宗文周孔子于有言之
 馀而以己意参和分裂之是悖孔子侮圣经也奚可
 哉观象玩辞观变玩占孔子教人以学易之法不可
 偏废而后儒最精于易者扬雄之太元邵子之经世
卷九 第 28a 页 WYG0968-0310a.png
 皆所以发明羲画程子之易传朱子之本义皆所以
 训释周易谓其或主理或主数或主象或主占其说
 何纷纷也夫以言者尚其辞谓羲画无辞而文周各
 一其辞诚有然矣谓文王周公早已不是伏羲之易
 谓后人但见孔子说义理而不复推本文周之意谓
 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是文周之辞有出
 于羲画之外孔子大象传不足以释卦小象传不足
 以释爻辞吾不知也谓文周以来未尝说出太极推
卷九 第 28b 页 WYG0968-0310b.png
 本于孔子始有仁义礼智性命性情道德道义忠信
 诚敬中正之教诚有然矣不知伏羲之画文周之辞
 果非理乎文周孔子果于羲画之外而别一理乎况
 后人解释卦之辞自发一种义理非不豁然动人而
 于本卦爻辞之象多不相涉或于文周孔子各发一
 义以此为明乎周易之理吾不知也谓河图自一至
 十为数五十五洛书自一至九为数四十五故揲其
 挂扐之数取诸图书诚有然矣不知用九用六果非
卷九 第 29a 页 WYG0968-0310c.png
 数乎况后人之术数或取诸八八或取诸九九以推
 衍之非不显然可信而于用九见群龙无首用六利
 永贞全不相干以此为周易之数吾不知也诸先天
 图象阴阳升降奇耦对待一出于天地自然之运又
 如乾卦中云行雨施即坎之升降大明终始即离之
 往来诚有然矣然便谓伏羲象在卦中文王于坤则
 取象牝马周公于乾则取象乎龙孔子于乾坤则取
 象天行健地势坤之类是四圣各一其象矣后人即
卷九 第 29b 页 WYG0968-0310d.png
 拟之节候配之五行列之元会运世类之为日月星
 辰水火土石与乾天坤地离火坎水之象绝不相类
 如此而为周易之象吾不知也谓易为卜筮之书取
 證于极数知来之占诚有然矣然谓卜筮时或以彖
 辞占或以爻辞占如以潜龙为象勿用为占不知无
 辞之前果无占乎论语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由于不
 占果揲蓍占卦便人人可以有恒乎吾亦不得而知
 也至于卦变之说自画卦言之六十四卦一时俱成
卷九 第 30a 页 WYG0968-0311a.png
 固非以此而变彼以揲蓍言之一卦可以为六十四
 卦其变亦无定在凡曰往曰来曰上曰下之类不过
 观于成卦之后似有往来升降之象耳非真自内而
 之外自此而之彼也苟必求其说则卦皆起于一奇
 一偶谓六十四卦皆变自乾坤为近之若谓一阴一
 阳之卦各六皆自复姤而来五阴五阳之卦各六皆
 自夬剥而来今观五阳五阴之卦即一阴一阳之卦
 也果既自复姤来又自夬剥来乎诸如此类皆求之
卷九 第 30b 页 WYG0968-0311b.png
 不知其说此易学所以愈支而愈晦也是非谓诸儒
 不宗易也谓其不肯宗孔以明乎易或各自为一易
 焉可也谓其发明周易则非也又何必曲为之说孔
 子与文王并行不悖也邪试自孔子观之韦编三绝
 果以其辞之系而记诵之难乎抑以卜筮未精而勤
 励之不息乎五十学易可无大过其自叙则然也而
 其所以无大过者果日月卜筮有得于吉凶之占乎
 默识乎此则孔子之学易当必有在矣噫学不宗孔
卷九 第 31a 页 WYG0968-0311c.png
 非圣学也学孔子之学以上追羲文周公而不宗乎
 孔子之十翼则吾岂敢
  易名义
 易一而已矣虽或以理言或以书言似有不同其实
 书即所以载此理也系辞曰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
 以为质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所载六十四卦三
 百八十四爻与夫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子十翼皆
 所谓书是也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此
卷九 第 31b 页 WYG0968-0311d.png
 则以理言也易书之所载孰非此理所具存乎故曰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不可以书与理而
 截然分之也彰彰矣然先儒论易大率谓其义有三
 或取诸变易或取诸交易或取诸刚柔相易必统是
 三者而后易之义始备如阴变而阳阳变而阴老阴
 变少阳老阳变少阴此变易之易也如乾坤坎离八
 卦自相对相交阳交于阴阴交于阳此交易之易也
 如一卦阴阳自相上下往来变成一卦此所谓上下
卷九 第 32a 页 WYG0968-0312a.png
 无常刚柔相易也而取之日月之篆文者则又以字
 文言之矣若夫变易以从道之说则尤后人所独信
 从者焉殊不知生生之谓易孔子训释易之名义不
 亦亲切而著明乎惟阴阳生生则其消息盈虚自然
 无所不包无所不贯凡所谓变易交易上下相易咸
 在其中矣若变易从道匪特一出于人为而既以变
 易为易又欲从乎道焉则易也道也未免岐而二之
 矣孰若生生谓易之浑成哉尝合易与中庸观之不
卷九 第 32b 页 WYG0968-0312b.png
 能不于圣学有深慨何也中庸之言道自人而言也
 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曰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此所以为天下之大本也言中庸
 之中者则当从中庸之本文矣乃云不偏不倚之为
 中训君子时中则谓随时以处中果随时以处夫喜
 怒哀乐之未发焉否乎易之言道合天地人而言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曰生生之谓易
 此所以神易无方体也言周易之易者则当从周易
卷九 第 33a 页 WYG0968-0312c.png
 之本文也乃云变易交易相易之谓易总序易传则
 谓变易以从道果变易以从夫无方无体而生生焉
 否乎非谓不偏不倚与夫随时处中之尽非也以其
 非中庸未发之中也非谓变易交易相易与夫变易
 从道之尽非也以其非周易生生之易也余斯言也
 极知狂妄之罪不可逃也然欲从夫周易中庸之本
 文又安能逃其罪哉
 学者之于易也岂徒学夫伏羲之画与文周孔子之
卷九 第 33b 页 WYG0968-0312d.png
 辞哉盖天地人物总只一阴一阳流行变化阳奇阴
 偶故羲画奇偶各三名曰乾坤六十四卦俱从此变
 化为物不贰故生物不测也文王叙卦独首乾次坤
 于乾曰元亨利贞于坤曰元亨利牝马之贞周公曰
 用九见群龙无首用六利永贞孔子系辞曰乾知大
 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
 从惟其易从所以简也所以利永贞利牝马之贞而
 先迷后得主也可见知能即人之乾坤也学易者须
卷九 第 34a 页 WYG0968-0313a.png
 遵四圣之训以乾坤反诸身心崇效卑法心即统天
 之乾身即承天时行之坤则成性存存可久可大诸
 卦爻之辞变象占皆斯人生生之易矣噫圣人易简
 之学具载简篇其如易道不明不行何
  易分上下篇卦(上篇三十卦卦/下篇三十四)
  上篇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噬嗑
卷九 第 34b 页 WYG0968-0313b.png
    贲 剥 复 无妄 大畜 颐 大过
    坎 离
  下篇咸 恒 遁 大壮 晋 明夷 家人
    暌 蹇 解 损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渐 归妹 丰 旅 巽 兑
    涣 节 中孚 小过 既济 未济
 易统六十四卦分上下二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
卷九 第 35a 页 WYG0968-0313c.png
 四卦果因简帙重大而分之无意义哉盖卦画奇偶
 错综有以相对言者有以相反言者故上篇如乾与
 坤颐与大过坎与离相对者六如屯与蒙需与讼相
 反者二十四以二十四颠倒观之止一十二卦加相
 对者六卦总十八卦也下篇如咸恒遁大壮相反者
 三十二以三十二颠倒观之止十六卦矣加中孚小
 过相对者二卦亦总十八卦也泛观上下篇卦数三
 十与三十四各有多寡若详玩其意义则各以十八
卷九 第 35b 页 WYG0968-0313d.png
 卦成篇阴阳上下各以类分如复在上姤在下大过
 在上小过在下之类一出于天然而圣人未尝安排
 布置于其间焉故谓易为造化之书也非欤且乾坤
 阴阳之纯也坎离阴阳之中也乾坤定覆载之地坎
 离藏昼夜之精所以居上篇之始终也震艮巽兑则
 皆阴阳之偏也其本卦皆在下篇咸恒乃艮兑巽震
 相合成体而男女成人道之始既济未济乃坎离颠
 倒而成而水火为日用之常所以居下篇之始终也
卷九 第 36a 页 WYG0968-0314a.png
 则凡统括于上下篇者皆可知矣噫一阴一阳之谓
 道生生之谓易上下篇孰非阴阳之义哉其馀则伊
 川先生发挥尽之矣
 
 
 
 
 
卷九 第 36b 页 WYG0968-0314b.png
 
 
 易上篇  首乾坤  终坎离
 
 
 易下篇  首咸恒  终(未济/既济)
卷九 第 37a 页 WYG0968-0314c.png
  易上下篇义
 乾坤天地之道阴阳之本故为上篇之首坎离阴阳
 之成质故为上篇之终咸恒夫妇之道生育之本
 故为下篇之首未济坎离之合既济坎离之交合而
 交生物阴阳之成功也故为下篇之终二篇之卦既
 分而后推其义以为之次序卦是也卦之分则以阴
 阳阳盛者居上阴盛者居下所谓盛者或以卦或以
 爻卦与爻取义有不同如剥以卦言则阴长阳剥也
卷九 第 37b 页 WYG0968-0314d.png
 以爻言则阳极于上又一阳为众阴主也如大壮以
 卦言则阳长而壮以爻言则阴盛于上用各有所不
 相害也乾父也莫亢焉坤母也非乾无以为敌也故
 卦有乾者居上篇有坤者居下篇而复阳生临阳长
 观阳盛剥阳极则虽有坤而居上姤阴生遁阴长大
 壮阴盛夬阴极则虽有乾而居下其馀有乾者皆在
 上篇泰否需讼小畜履同人大有无妄大畜也有坤
 而在上篇者皆一阳之卦也卦五阴而一阳则一阳
卷九 第 38a 页 WYG0968-0315a.png
 为之主故一阳之卦皆在上篇师谦豫比复剥其馀
 有坤者皆在下篇晋明夷萃升也卦一阴五阳者皆
 有乾也又阳众而盛也虽众阳说于一阴说之而已
 非如一阳为众阴主也王弼云一阴为之主非也故
 一阴之卦皆在上篇小畜履同人大有也卦二阳者
 有坤则居下篇小过虽无坤阴过之卦也亦在下篇
 其馀二阳之卦皆一阳生于下而达于上又二体皆
 阳阳之盛也皆在上篇屯蒙颐习坎也阳生于下谓
卷九 第 38b 页 WYG0968-0315b.png
 震坎在下震生于下也坎始于中也达于上谓一阳
 至上或得正位也生于下而上达阳畅之盛也阳生
 于下而不达于上又阴众而阳寡复失正位阳之弱
 也震也解也上有阳而下无阳无本也艮也蹇也震
 坎艮以卦言则阳也以爻言则皆始变微也而震之
 上艮之下无阳坎则阳陷皆非盛也惟习坎则阳上
 达矣故为盛卦二阴者有乾则阳盛可知需讼大畜
 无妄也无乾而为盛者大过也离也大过阳盛于中
卷九 第 39a 页 WYG0968-0315c.png
 上下之阴弱矣阳居上下则纲纪于阴颐是也阴居
 上下不能主制于阳而反弱也必上下各二阴中惟
 两阳然后为胜小过是也大过小过之名可见也离
 则二体上下皆阳阴实丽焉阳之盛也其馀二阴之
 卦二体俱阴阴盛也皆在下篇家人暌革鼎巽兑中
 孚也卦三阴三阳者敌也则以义为胜阴阳尊卑之
 义男女少长之序天地之大经阳少于阴而居上则
 为胜蛊少阳居长阴上贲少男在中女上皆阳盛也
卷九 第 39b 页 WYG0968-0315d.png
 坎虽阳卦而阳为阴所陷溺也又与阴卦重阴盛也
 故阴阳敌也有坎者皆在下篇困并涣节既济未济
 也或曰一体有坎尚为阳陷二体皆坎反为阳盛何
 也曰一体有坎阳为阴所陷又重于阴也二体皆坎
 阳生于下而达于上又二体皆阳可谓盛矣男在女
 上乃理之常未为盛也若失正位而阴反居尊则弱
 也故恒损归妹丰皆在下篇女在男上阴之胜也凡
 女居上乃皆在下篇咸益渐旅困涣未济也惟随与
卷九 第 40a 页 WYG0968-0316a.png
 噬嗑则男下女非女胜男也故随之彖曰刚来而下
 柔噬嗑彖曰柔得中而上行长阳非阴少可敌以长
 男下中女少女故为下之若长少敌势力侔则阴在
 上为陵阳在下为弱咸益之类是也咸亦有下女之
 象非以长下少也乃二少相感以相与所致陵也故
 有利贞之戒困虽女少于男乃阳陷而为阴掩无相
 下之义也小过二阳居四阴之中则为阴盛中孚二
 阴居四阳之中而不为阳盛何也曰阳体实中孚中
卷九 第 40b 页 WYG0968-0316b.png
 虚也然则颐中四阴不为虚乎曰颐二体皆阳卦而
 本末皆阳盛之至也中孚二体皆阴卦上下各二阳
 不成本末之象以其中虚故为中孚阴之胜也
 
       一 阳象
 易之象
        阴象
卷九 第 41a 页 WYG0968-0316c.png
  学易大旨(附/)
 孔子曰生生之谓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
 测之谓神象若不足以尽易也然易也道也神也一
 也不可得而见也惟神明于衷者真见形上形下道
 器浑融则知象即阴阳不测生生不穷之易矣何谓
 象一奇一偶是也者奇也阳之象也者偶也阴
 之象也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象此者也是故盈
 天地间莫非阴阳之变化伏羲俯仰远近通神明类
卷九 第 41b 页 WYG0968-0316d.png
 物情见阴阳有奇偶之数故画以象阳画以象
 阴名之曰乾坤见一阴一阳生生不已故自下而上
 各倍而三名之曰坎艮震巽离兑又于八卦错综而
 重之为六十四卦焉然六十四卦则又皆反对次第
 而成之者也其对者八如乾与坤颐与大过坎与离
 中孚与小过其馀屯蒙既未济则皆相反是也合之
 三十六析之上下经各取十八卦而易之书备是然
 亦孰非天地阴阳自然之象乎故因象异名即伏羲
卷九 第 42a 页 WYG0968-0317a.png
 之易也羲易虽无文辞而六十四卦郁郁乎天下之
 至文矣文王总一卦而系之彖周公分六爻而系之
 辞孔子彖传所以释彖辞也象传所以释爻辞也系
 辞文言说卦诸篇所以统论卦爻之旨也可见伏羲
 六十四卦之画画以象也文周孔子之辞辞以象也
 象虽至隐至赜至杂至动其变化不齐而元亨利贞
 吉凶悔吝厉无咎占亦不一要亦因其象之变而异
 其占耳故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又曰圣人设卦
卷九 第 42b 页 WYG0968-0317b.png
 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信乎三百八十四爻莫非一
 奇一偶之变化而偶又奇之变也圣人惧其义有难
 明间又取诸物以象之其所取物亦皆卦画原有此
 象非圣人故为此以发其义也是故文王于各卦举
 牝马牝牛豚鱼飞鸟之类以见其例周公于各卦亦
 举六龙飞跃履霜坚冰之类以极其赜孔子又于文
 周辞外设天行健地势坤之类以广其义且曰吉凶
 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
卷九 第 43a 页 WYG0968-0317c.png
 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虽辞之吉凶悔吝亦孰非
 象乎其设象系辞或不同孰非发明伏羲所画之卦
 象乎然则由孔子之大彖传小彖传以求文周由文
 周之卦辞爻辞以求伏羲而易象其庶几矣噫非求
 之羲文周孔也吾心固有未画之象无言之辞即所
 谓易与道与神之谓也以此洗心密藏得其所谓生
 生不测焉者则居观动玩无一非变无往非占而天
 地之法象无一非教吾亦无往非法天之学矣
卷九 第 43b 页 WYG0968-0317d.png
 乾坤易之源学之宗也源一则流清宗淆则泒乱曾
 谓学易可以不明四圣首乾坤之旨哉彼统天承天
 易知易从道本一也各卦爻皆乾坤九六之用尔故
 曰乾坤毁无以见易潢观玩象辞变罔敢杂以意见
 祗述本旨以究竟一源之大宗云
 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
 矣然卦必有象虽曰乾象天坤象地其实䷀即乾
 之象䷁即坤之象龙亦所以象䷀牝马亦所以
卷九 第 44a 页 WYG0968-0318a.png
 象䷁其馀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可类推
 焉谓象有三样不可也卦必有画气之消息自下而
 上画奇画偶虽各不齐而画卦必自下始以气从下
 而升上于六位观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时自子至
 巳自午至亥阴阳各六乃其定数所谓兼三才而两
 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是也卦必有爻初三五为阳位
 二四上为阴位得位则正失位则不正且于中要知
 何爻为成卦之主如屯初九蒙九二履六三小畜九
卷九 第 44b 页 WYG0968-0318b.png
 四比九五颐上九是也卦必有名䷀纯阳故名之
 曰乾䷁纯阴故名之曰坤䷂上坎下震故名之
 曰屯是也卦必有义如屯当济屯蒙当开蒙需当不
 轻进讼当不成讼泰则通泰蛊则饰蛊各有其义是
 也卦亦有两卦相因以为名义如乾之与坤坎之与
 离蹇之必解丰之必旅剥复夬姤否泰损益其名义
 每相因或相反者是也卦必有德如乾健坤顺震动
 巽入坎陷离丽艮止兑说是也彖传以释卦象传以
卷九 第 45a 页 WYG0968-0318c.png
 释爻卦爻当一以彖象为主中间或发文周所未发
 者有之谓其各发一义则非矣然则学易者务得四
 圣画象系辞之意而后可乌可以己意参之哉
 系辞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又曰道有变动故
 曰爻然爻分六位故以初二三四五上为阴阳之定
 位矣然九六为爻之阴阳或以阳爻居阳位或以阳
 爻居阴位或以阴爻居阴位或以阴爻居阳位其变
 动则无常焉须以位为主以九六所值之爻为客所
卷九 第 45b 页 WYG0968-0318d.png
 谓周流六虚是也爻分三才故以下爻为地中爻为
 人上爻为天矣然合六画又以初二为地三四为人
 五上为天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是也爻分中正
 故以二五为中阴阳得位为正矣然中正之道亦有
 不可执一论者苟当其时则如复之六四益之六三
 六四本未得中而曰中行坤之六三无妄之六四皆
 非正位而曰可贞不当其时则屯履之九五皆得中
 皆当位而曰贞凶贞厉且其正中中正各有指也爻
卷九 第 46a 页 WYG0968-0319a.png
 取相应故以初四二五三上为应位矣然阴阳相得
 乃为正应如恒彖刚柔皆应是也艮则曰上下敌应
 不相与也未济则曰虽不当位刚柔应也所以有六
 爻皆应者如泰否是也有不皆应者如乾坤八纯卦
 是也有以刚中相应者如师临升萃是也有以一爻
 而五爻应者如比与小畜是也六爻阴阳以少者为
 主如师比谦豫同人大有固不待言如屯蒙俱二阳
 屯初动而利五陷而凶蒙二中则为包上则为系看
卷九 第 46b 页 WYG0968-0319b.png
 其所居之位何如也至于阴阳虽居相应之位有不
 相应者有以应而吉亦有以应而凶者有以无应而
 凶亦有以无应而吉者又当看其本爻应爻为何如
 也爻取承乘故取下承上上乘下矣然必以阴承阳
 阳乘阴为顺以阳承阴阴乘阳为逆承乘密比要当
 以时而措焉所谓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
 之悔且吝也至若逐爻取象或取之本爻或取之上
 下近爻或取之应爻或如乾龙渐鸿之一物或咸艮
卷九 第 47a 页 WYG0968-0319c.png
 之取诸一身或如井之统六爻以取义或如坤之分
 爻以取义或有巳正而他爻取之以为邪者或如巳
 凶而他爻得之以为吉者如屯之初非不正也二近
 之则以为寇旅之上非不凶也五承之以得誉焉以
 是类推之爻可通矣
 系辞曰列贵贱者存乎位爻有君臣谓九五为君位
 夫固不可易者此惟论其位则可若每卦必以五为
 君二为大臣三为远臣四为近臣初为民上为隐逸
卷九 第 47b 页 WYG0968-0319d.png
 宁不失之大拘泥乎易道变通断不然也即如乾飞
 龙在天比显比王用三驱临知临大君之宜萃萃有
 位革大人虎变涣涣汗其大号诚哉其为君也如明
 夷箕子之明夷大过老妇得其士夫恒妇人吉夫子
 凶渐妇三岁不孕小过公弋取彼在穴姑举此数爻
 最明显者果君道否乎初为民如讼不永所事小有
 言噬嗑屦校灭趾旅琐琐诚为民也如屯之利建侯
 象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何为而谓其非君也至于
卷九 第 48a 页 WYG0968-0320a.png
 复之不远复无妄之无妄往吉益之利用为大作震
 之震来虩虩笑言哑哑吉数爻在一卦之中俱为最
 善或不可以初而少之也二爻如乾见龙在田师
 三锡
命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蹇王臣蹇蹇困朱绂
 方来谓之为大臣然也如蒙之克家泰之包荒离之
 黄离谓为君道不可乎三爻如坤之或从王事大有
 公用享于天子益告公用圭谓之为远臣然也既济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明夷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卷九 第 48b 页 WYG0968-0320b.png
 谓为君道不可乎四爻如比外比之贞吉观国之光
 利用宾于王坎纳约自牖谓之为亲臣可也如豫由
 豫大有得升王用亨于岐山谓为君道不可乎上爻
 如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遁肥遁无不利谓之为隐
 逸然也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弗用大有自天
 佑之吉无不利离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恐
 谓之为君道亦可矣馀不能详姑举每爻君道之不
 可拘滞者以见易之为易人人可用不可执泥而不
卷九 第 49a 页 WYG0968-0320c.png
 通也况君之所以为君者以其足以为之主也故大君为
 天下主国君为一国之主严君为一家之主天君为一身
 之主而卦之君爻而匪君义者或有在他位而得君道者
 臣民穷达不齐在各人居观动玩神明默识之云耳况观
 诸彖传需曰位乎天位履曰履帝位取刚中也然小畜曰
 柔得位同人曰柔得中大有曰柔得尊位大中涣曰柔得
 位乎外而上同是刚是柔且无定位也在君道者臣民穷
 达不齐在各人居观动玩神明默识之云耳既济曰刚
卷九 第 49b 页 WYG0968-0320d.png
 柔正而位当矣未济曰虽不当位刚柔应也噬嗑曰虽不
 当位利用狱也是位且非所论矣然则六爻其何以观之
 系辞曰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又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旡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
 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以
 此观玩六爻孰云无据而必拘拘于君臣之定位哉虽然
 乾彖曰六位时成时乘六龙系辞曰周流六虚惟变所
卷九 第 50a 页 WYG0968-0321a.png
 适惟果知所谓虚所谓时而爻位洞然矣
 阴阳卦爻中正者易之桢干也小大往来上下终始刚
 柔浸长当位时行易之血脉也元亨利贞吉凶悔吝无咎
 厉易之断案也
 系辞曰以卜筮者尚其占又曰极数知来之谓占是谓占
 非易不可也然居则观象玩辞以明夫吉凶消长之理动
 则观变玩占以协夫进退存亡之宜而占特易中之一耳
 但晦庵谓易为卜筮之书易只为卜筮而作谓画一卦如
卷九 第 50b 页 WYG0968-0321b.png
 掷珓爻辞如签辞故以占为本义至曰伏羲之易只是要
 作卜筮用文王周公早已不是伏羲之意已是文王周公
 自说出一般理道了然犹是就人占处说及孔子系易又
 非文王之易矣曰后人但见孔子说义理而不复推本文
 周之意又曰到夫子方始纯以理言虽未必是羲文本意
 而事上说理亦是如此但不可便以夫子之说为文王之
 说也然则四圣之易果不同而伏羲文周果不为义理作
 欤尝求之不得其说也况天地间变化莫测一以义理为
卷九 第 51a 页 WYG0968-0321c.png
 主惟占之义理而协焉则纲常所系死生以之苟以卜
 筮为主第恐忠孝卜筮不吉而君亲之难果可避欤乱
 贼卜筮大吉而凶逆之谋果可试欤虽理有不协则神
 必不从而古之元凶巨恶假此以惑乱天下者不少也
 唐敬宗时卜者苏元明与染工张韶同谋不轨而卜筮
 误之可鉴矣若谓事之吉凶两岐道理处置不得所以
 用占然则天下果有不可道理处置之事而占不常用
 则易亦为可离欤以易中之一端谓其足以尽易则小
卷九 第 51b 页 WYG0968-0321d.png
 道可观而京房郭璞之流得非邃于羲文之心法欤且
 如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果以无恒之
 人未卜筮欤是可以识占之义矣要之学以孔子为宗
 也孔子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无大过其所谓
 学者果卜筮欤晚年韦编三绝抑以卜筮之妙无穷
 而必欲精通其占欤后儒不得其说乃谓三圣主卜
 筮孔子主理义晦翁正以上宗三圣与孔子十翼并
 行不悖是亦欲主占而不知占之所以为占欤
卷九 第 52a 页 WYG0968-0322a.png
 系辞曰易者象也岂圣人以己意为之象哉盖天垂
 象见吉凶圣人象之乃圣人法天之学一皆因其自
 然以通神明类物情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
 象数也曰八卦以象告岂法象莫大乎天地悬象著
 明莫大乎日月而已哉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所以八卦成
 列象在其中凡天地雷风山泽水火变化云为百物
 不废莫非象也曰鼓天下之动存乎辞观其辞思过
卷九 第 52b 页 WYG0968-0322b.png
 半矣观象玩辞岂无别哉盖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
 而明吉凶所以彖者言乎其象而辞亦象也曰天地
 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象岂足
 以该其数哉盖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
 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而数亦象也曰以制
 器者尚乎象象不滞于器乎盖形而上者谓之道形
 而下者谓之器道器本不相离而备物致用立成器
 以为天下利孰谓象非道也曰以卜筮者尚乎占故
卷九 第 53a 页 WYG0968-0322c.png
 占事知来而吉凶悔吝亦可谓之象乎盖吉凶者得
 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所以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孰谓吉凶悔吝专属
 之占而非象也曰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
 六虚不可为典要何定象之可见乎盖阖辟变通见
 乃谓之象所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否
 则易不可见则乾坤几毁矣周流变动孰非可见之
 象也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卷九 第 53b 页 WYG0968-0322d.png
 无往非象无往非易可以为易简乎盖生生之谓易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知乾之所以成象而坤亦
 效法乎乾则极数知来变通不测以此斋戒退密而
 易简配至德矣可见居则观象玩辞即彖者言乎象
 者也动则观变玩占即爻者言乎变者也卦不变则
 占彖变则占爻非爻专于占而彖专于辞也是故会
 通系辞而得其旨斯可以语周易之象义矣若曰乾
 为圜为金为玉坤为布为釜则又引伸推广易象之
卷九 第 54a 页 WYG0968-0323a.png
 类而据此明易不可也玩象者慎之
 易虽广大悉备其实只是乾坤奇偶二画而已乾坤
 奇偶之画阴阳之象也故系辞曰乾阳物也坤阴物
 也乾坤小象传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履霜坚冰阴
 始凝也往来上下变化周流盈天地间皆阴阳也皆
 易也故乾坤为易之缊也观易字即日月二字所谓
 阴阳之义配日月是也然乾坤大矣至矣人特阴阳
 之秀而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乃万物中之最灵者耳
卷九 第 54b 页 WYG0968-0323b.png
 何以体备乾坤之德邪一阴一阳之谓道而继善成
 性则性道莫非阴阳况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而知能
 易简非吾性之乾坤乎所以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
 地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则日新富有之德业备是
 矣噫乾坤非二物知能无二体也阖户之谓坤辟户
 之谓乾一阖一辟之谓变也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即
 作成其所知始者也呈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即效
 法其所呈象者也于此果能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则
卷九 第 55a 页 WYG0968-0323c.png
 不习无不利而生生不穷可以成位乎天地之中矣
 是故真知易者始可与言乾坤易简之学易以画为
 主画即象也有画斯有卦有卦斯有辞画本于伏羲
 辞本于文周而孔子赞易皆所以发明伏羲文周之
 卦与辞耳后之学易者其可不以孔子为之主乎史
 称孔子读易而为之传则传即孔子所以释卦爻者
 也由孔子以推原周文伏羲之心画而易道可明庶
 不惑于诸家之臆说矣若云周爻已不尽同于文王
卷九 第 55b 页 WYG0968-0323d.png
 孔翼亦岂尽同于文王周公如是则四圣各一其易
 矣不知易无穷四圣之卦爻象辞亦无穷而其义一
 也彼周之不尽同于文者文王统明乎一卦周公详
 发于各爻孔子述而不作各因卦爻之辞而赞之也
 惟大象则推一卦二体之义以尽其赜故不同耳苟
 谓孔子不同于文周是释其辞而异其义也岂知孔
 子者哉呜呼惟其不以孔子为主所以谆谆于古易
 今易之说象数义理占筮之分果何益也但三圣古
卷九 第 56a 页 WYG0968-0324a.png
 易为郑康成王辅嗣错乱信乎其不可也然推原其
 意尚知所以宗孔而尤有未可尽非者在至谓执孔
 子之传以为定说则易之为用反有所局不足以通
 天下之故信斯言也不几于叛孔子乎是故志在宗
 孔虽多言取咎弗恤也
 易之要止在中正二字中固足以该正然中易识正
 难明也何也阳贵阴贱初三五阳二四上阴或中或
 正皆以此为准也然乾九二曰龙德而正中坤六五
卷九 第 56b 页 WYG0968-0324b.png
 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豫六二曰不终日贞吉以中
 正也艮六五曰艮其辅以中正也谓之中固然也亦
 何为而谓之正乎坤六三无妄九四皆曰可贞矣然
 屯九五大贞凶夬九五贞厉革九三旅九三皆贞厉
 者又何谓也咸九二大壮九二九四晋初六解九二
 升六五未济九二六五皆谓之贞吉矣巽上九节上
 六乃谓之贞焉蛊九二不可贞矣随六三乃谓之利
 居贞颐六五乃谓之居贞吉艮初六乃谓之利永贞
卷九 第 57a 页 WYG0968-0324c.png
 焉归妹九二利幽人之贞矣巽初六利武人之贞升
 上九利不息之贞焉盖一卦一爻各有攸当使一毫
 未妥不可以语贞也所以乾元亨利贞坤元亨利牝
 马之贞同人利君子贞否不利君子贞随元亨利贞
 无咎无妄元亨利贞匪正有眚贞可以一定拘之哉
 信乎中有定位故易识正无定在故难明果能于易
 而得其所谓贞斯可以用易斯可以语学矣
 问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知属之乾能属之坤然也乾
卷九 第 57b 页 WYG0968-0324d.png
 元亨利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乾元资始乃统天坤
 元资生乃顺承天是坤即顺乎乾矣谓能即顺承乎
 知也可乎哉知行合一之说求之乾坤当必有不待
 辨者在也曰乾坤知能本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本不
 待合而亦何可以偏言哉但自一极观之有天必有
 地言天则有以该夫地自一朝观之有君必有臣言
 君必有以该夫臣自一家观之有夫必有妇言夫则
 有以该夫妇自一人观之有知必有能而言知则有
卷九 第 58a 页 WYG0968-0325a.png
 以该乎能故乾坤知能虽若并举夫乾天下之至健
 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
 以知阻则又专夫知矣孰知知至知终者知也至之
 终之非能乎不习无不利者能也不疑其所能非知
 乎孔子谓道之不明不行若并陈矣人莫不饮食也
 鲜能知味也何为而偏于知也孟子谓良知良能若
 并举矣孩提无不知爱亲知敬长也何为而偏于知
 也盖乾足以包坤乃天尊地卑之定位也彼必欲析
卷九 第 58b 页 WYG0968-0325b.png
 知行而二之者是析天地君臣夫妇而二之矣又有
 欲偏重夫行者其亦不知地道妻道臣道无成而代
 终乎噫乾坤大义不明何怪知行合一之辨纷纷于
 后世也
 圣人之学心学也圣人之易心画也心无动静无隐
 显是心本无象圣人特画卦以象心凡天地间成象
 成形百千万类无一非心无一非易无一非学矣然
 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孰非心乎孰非圣人之
卷九 第 59a 页 WYG0968-0325c.png
 心学乎世之论易者以易求易不知求易于心或谓
 易无方体而寂心于虚无或谓易止象数而滞心于
 名物又恶知一卦一爻皆吾心之学天地万事万物
 之变化皆吾心之象哉噫此易之所以不明也易不
 明而谓其明圣学也吾不知之矣
 占以决疑易之主乎占也尚矣或内焉卜筮于一巳
 或外焉卜筮于众人或幽焉卜筮于神明皆占也如
 ☰☰即占之象乾元亨利贞即所占卦之辞或初爻
卷九 第 59b 页 WYG0968-0325d.png
 动则一即占之变潜龙即所占象中之象潜龙勿用
 即所占爻之辞所谓象辞变占岂判然不相谋哉
 夫易以象明则观象足矣乃云象义何也盖义以释
 象亦有不尽于象者需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
 而不陷其义不困穷也以象言之本上陷下健乃云
 刚健不陷盖由其能需则不困穷所以刚健不陷者
 需之义也随九四象本有获而又云贞凶其义凶也
 复六三象本频复厉而又云无咎者义无咎也以此
卷九 第 60a 页 WYG0968-0326a.png
 推之义有出于象之外者易可执一说论之哉
 问学易虽从孔子十翼以求周文伏羲信之矣然卦
 爻亦云博矣吾道一贯安在邪曰乾知大始知此则
 知一贯未达曰五十六卦即八纯卦之错综六子即
 乾坤之变化坤即顺成乾健者也两间化育孰非乾
 道统括之哉
 问易道大矣然而有无极焉近儒谓佛超圣学之外
 然欤曰佛学且置大凡泥象者不识象也溺无者不
卷九 第 60b 页 WYG0968-0326b.png
 知无也形上形下何有何无矧天载无声臭至矣故
 云用九见群龙无首彼独不闻乾统天乎天且统之
 更何无极之可名乎
  末二段旧载学易剳记篇中今摘附于此以明学
  易之要
  学易总括
 问子以象义明易谓乾坤两卦未透则六十二卦诸
 爻俱无着落何欤曰易乃阴阳造化之生生不可名
卷九 第 61a 页 WYG0968-0326c.png
 象伏羲画一奇一偶以象乾坤后人遂止从阴阳奇
 偶求易不知乾坤之蕴即此攸寓文周孔子不得已
 又将天地龙马等物繇辞以发其意后人又泥辞解
 释不知阴阳刚柔奇偶牝牡实不相离观乾元亨利
 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彖曰大哉至哉资始资生统
 天顺天皆发明合一之旨是乾坤健顺虽欲离之不
 可得也苟不合两卦会通观之则乾坤且未明安能
 透彻诸卦
卷九 第 61b 页 WYG0968-0326d.png
 问子谓三百八十四爻须先明乾坤初九初六其义
 何居曰九六虽乾坤初画然各卦爻象悉从兹始虽
 有潜龙勿用履霜坚冰至之象其实只是阳在下阴
 始凝两语括其义也凡三百八十四爻莫非阴阳之
 往来莫非乾坤之上下爻位之乘承比应吉凶悔吝
 悉于此乎判焉苟于从无生有之初未能洞晰其底
 里则于各卦爻象至隐至赜曷能无疑问诸家于用
 九用六皆连上九上六言之何欤曰奇偶象也九六
卷九 第 62a 页 WYG0968-0327a.png
 数也乾用九坤用六纯阳纯阴故也凡六十二卦之
 九六皆乾坤也特于两卦发明其凡例耳正所谓二
 用无爻位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也惟于
 乾坤用九用六得其刚柔合德之义则从源达流如
 指诸掌矣噫九六二用夫人日用之常也学易者且
 昧焉罔觉又何怪百姓日用不知邪
 问子谓性体不明安能学易苟不学易安能尽性何
 谓也曰圣人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性生理也一阴
卷九 第 62b 页 WYG0968-0327b.png
 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孰非生生之易乎
 但人知以生理论性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故曰性
 相近也其孰知之系辞又谓天地设位易行其中成
 性存存道义之门使易有未明欲求穷理尽性以至
 命也难矣问子谓圣学晦塞由易学不明何欤曰伏
 羲画为六十四卦既示之象矣文周孔子又各系之
 辞圣学有馀蕴哉况系辞首章提揭乾坤易简以为
 久大德业之准谓乾知坤作易知简能易则易知简
卷九 第 63a 页 WYG0968-0327c.png
 则易从合前乾坤两卦象辞玩之凡天地之化育圣
 人之德业发挥至矣尽矣奈何究心章句者徒求乾
 坤于天地不信身心即乾坤辨论知行者咸以意见
 标指诀不知取證于经典先之后之分之合之各一
 其说而圣学愈晦矣即此反身求之所谓乾知坤能
 非斯人不虑之知不学之能乎以人之身心合诸乾
 坤果能崇效卑法不足成位其中乎舍此不学而求
 诸繁难失弥远矣问乾坤易简子即指为格物之学
卷九 第 63b 页 WYG0968-0327d.png
 何欤曰人知有形之谓物不知无形亦物也何也乾
 阳物也坤阴物也易言之矣形上形下道器攸分果
 二物乎天下国家身心意知一物也身家国天下固
 有形矣心意知抑有形之可见乎然身家国天下悉
 由心意知以宰之得非无形统有形乎坤作一从夫
 乾知则有亲有功可久可大悉从此出故中庸曰其
 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此谓格物之学信乎易简
 而天下之理得矣
卷九 第 64a 页 WYG0968-0328a.png
 问子谓六十四卦总只八卦八卦总只乾坤坤即乾
 之变体乾六画只初一画尽之矣然太极生两仪四
 象八卦而乾坤不在太极中乎曰非也以阴阳奇偶
 言天地犹有对待若乾则统乎天也统天外宁有太
 极无极哉彼统天之乾原无形体如人之神虽寓于
 形骸实统乎形骸即太极先天所谓无声无臭之天
 载无思无为之易是也谓易之卦爻悉统于乾之一
 奇非欤昔者庖牺画为奇偶正欲人由有象以识无
卷九 第 64b 页 WYG0968-0328b.png
 象而统天者更何画象可拘是故心奇象也乾也身
 偶象也坤也身可见心不可见特画奇偶以为法象
 善学者知所效法则天地人一以贯之矣
卷九 第 65a 页 WYG0968-0328c.png
 夏后氏之易曰连山连山者以重艮为首商人之易
 曰归藏以重坤为首周人之易曰周易以重乾为首
 周礼大卜之官曰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则
 卦之重久矣先儒谓文王重之非也孔子之时归藏
 之易犹存故曰之宋而得坤乾焉于戏至哉合三易
 而观之而后八卦之妙大易之用混然一贯之道昭
 昭于天下矣而诸儒言易率以乾为大坤次之震坎
 艮巽离兑又次之噫嘻末矣者易之者易
卷九 第 65b 页 WYG0968-0328d.png
 之也其纯者名之曰乾其纯者名之曰坤其
 杂者名之曰震坎艮巽离兑其实皆易之异名
 初无本末精粗大小之殊也故孔子曰吾道一以贯
 之子思亦曰天地之道其为物不贰八卦者易道之
 变也而六十四卦者又变化中之变化也物有小大
 道无小大德有优劣道无优劣其心通者洞见天地
 人物尽在吾性量之中而天地人物之变化皆吾性
 之变化尚何本末精粗大小之间虽说卦有父母六
卷九 第 66a 页 WYG0968-0329a.png
 子之称其道未尝不一大传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君
 子小人之所日用者亦一也惟有知不知之分
 易有以理言者有以书言者以理言即太极是也以
 书言即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与
 夫文王之卦辞周公之爻辞皆以书名者也曰易有
 太极此易字以书言谓易书之中原其始具此太极
 之理所以能生仪象卦也曰易与天地准此易字不
 专以书言矣谓易之道与天地准所以能弥天地之
卷九 第 66b 页 WYG0968-0329b.png
 道也要之十翼中称易字以书言者为多文王周公
 之辞无易字夫子于文王及上系第二章方称易之
 名周公爻辞不言易字而于周礼却有三易之名冯
 厚斋谓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则易乃周家
 之书名文王之所命也曰三易者夏商蒙周易之称
 尔意恐未然说卦谓昔者圣人之作易非指伏羲乎
 系辞谓易之兴也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详其名义
 易之称其来旧矣非必自文王而始也况以后蒙前
卷九 第 67a 页 WYG0968-0329c.png
 可也以前蒙后可乎
  巳易(附/)
 易者已也非有他也以易为书不以易为己不可也
 以易为天地之变化不以易为己之变化不可也天
 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非他物也私者裂之私
 者自小也庖牺氏欲形容易是巳不可得画而为一
 于戏是可以形容吾体之似矣又谓是虽足以形容
 吾体而吾体之中又有变化之殊焉又无以形容之
卷九 第 67b 页 WYG0968-0329d.png
 画而为者吾之者吾之也可画而不
 可言也可以默识而不可知也者吾之全也
 者吾之分也全即分也分即全也自生民以来未有
 能识吾之全者惟睹夫苍苍而清明而在上者始名
 之曰天又睹夫隤然而博厚而在下者又名之曰地
 清明者吾之清明博厚者吾之博厚而人不自知也
 人不自知而相与指名曰彼天也彼地也如不自知
 其为我之手足而曰彼手也彼足也如不自知其为
卷九 第 68a 页 WYG0968-0330a.png
 已之耳目鼻口而曰彼耳目也彼鼻口也是无惑乎
 自生民以来面墙者比比而不如是昏之甚者见谓
 聪明也夫所以为我者毋曰血气形猊而已吾性澄
 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无际而非量天者吾性中
 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皆
 我之所为也浑融无内外贯通无异殊观一画其旨
 昭昭矣厥后又系之辞曰乾乾健也言乎千变万化
 不可纪极往古来今无所终穷而吾体之刚健未始
卷九 第 68b 页 WYG0968-0330b.png
 有改也言乎可指之象则所谓天者是也天即乾健
 者也天即一画之所似者也天即巳也天即易也地
 者天中之有形者也吾之血气形骸乃清浊阴阳之
 气合而成之者也吾未见夫天与地与人之有三也
 三者形也一者性也亦曰道也又曰易也名言之不
 同而其实一体也故夫乾彖之言举万物之流形变
 化皆在其中而六十四卦之义尽备于乾之一卦矣
 自清浊分人物生男女形万物之在天下未尝不两
卷九 第 69a 页 WYG0968-0330c.png
 曰天与地曰昼与夜曰夫与妇曰君与臣曰尊与卑
 曰大与小曰贵与贱曰刚与柔曰动与静曰善与恶
 曰进与退曰实与虚博观纵观何者非两者所以
 象此者也又系之辞曰坤坤顺也明乎地与妻与臣
 与柔之类也然非有二道也坤者两画之乾乾者一
 画之坤也故曰天地之道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
 测又曰明此以南面尧之所以为君也明此而北面
 舜之所以为臣也又曰吾道一以贯之则夫乾坤之
卷九 第 69b 页 WYG0968-0330d.png
 象虽有大哉至哉之辨以明君臣上下之分而无二
 元也坤爻又曰直方大又曰以大终也又以明大与
 至之无二旨乾与坤之无二道也乾何以三也天
 此物也地此物也人此物也无二也无二巳也皆
 我之为也坤何以三也天有阴阳日月明晦也地
 有刚柔高下流止也人有君臣夫妇贵贱善恶也☳
 天下固有如此者也圣人系之辞曰震明乎如此阳
 为主自下而动且起也此我之变态也☴天下固有
卷九 第 70a 页 WYG0968-0331a.png
 如此者也圣人系之辞曰巽明乎如此者阴为主阴
 入于下柔随之类也此又我之变态也☵天下又有
 如此者也圣人系之辞曰坎言阳陷乎两阴之中内
 阳而外阴水之类也此我之坎也☲天下又有如此
 者也圣人系之辞曰离言阴柔不能以自立丽乎两
 刚又外阳而中虚为火之类也此我之离也天下又
 有☶者阳刚止截乎其上故系之辞曰艮艮止也明
 乎我之止也天下又有☱者阴柔发散乎其外故系
卷九 第 70b 页 WYG0968-0331b.png
 之辞曰兑兑说也明乎我之说也举天地万物万化
 万理皆一而已矣举天地万物万化万理皆乾而已
 矣坤者乾之两非乾之外又有坤也震巽坎离艮兑
 又乾之交错散殊非乾之外复有此六物也皆吾之
 变化也不以天地万物万化万理为己而惟执耳目
 鼻口四肢为己是割吾之全体而裂取分寸之肤也
 是梏于血气而自私也自小也非吾之躯止于六尺
 七尺而已也坐井而观天不知天之大也坐血气而
卷九 第 71a 页 WYG0968-0331c.png
 观己不知己之广也元亨利贞吾之四德也吾本无
 此四者之殊人之言之者自尔殊言吾之始名之曰
 元又曰仁言吾之通名之曰亨又曰礼言吾之利名
 之曰利又曰义言吾之正名之曰贞又曰固指吾之
 刚为九指吾之柔为六指吾之清浊为天地指吾之
 震巽为雷风指吾之坎离为水火指吾之艮兑为山
 泽又指吾之变而化之错而通之者为六十四卦三
 百八十四爻以吾之照临为日月以吾之变通为四
卷九 第 71b 页 WYG0968-0331d.png
 时以吾之散殊于清浊之两间者为万物以吾之视
 为目以吾之听为耳以吾之噬为口以吾之握为手
 行为足以吾之思虑为心言吾之变化云为不可测
 谓之曰神言吾心之本曰性言性之妙不可致诘不
 可以人为加焉曰命得此谓之德由此谓之道其觉
 谓之仁其宜谓之义其履谓之礼其明谓之智其昏
 谓之愚其不实谓之伪其得谓之吉其失谓之凶其
 补过谓之无咎其欣谓之喜其惨谓之忧悔其非谓
卷九 第 72a 页 WYG0968-0332a.png
 之悔啬其小谓之吝其不偏不过谓之中其非邪谓
 之正其尽焉谓之圣其未尽焉谓之贤言乎其变谓
 之易言乎其无所不通谓之道言乎无二谓之一今
 谓之巳谓之巳者亦非离乎六尺而复有妙已也一
 也二之者私也梏也安得无私与梏者而告之姑即
 六尺而细究之目能视所以能视者何物耳能听所
 以能听者何物口能噬所以能噬者何物鼻能嗅所
 以能嗅者何物手能运用屈信所以能运用屈信者
卷九 第 72b 页 WYG0968-0332b.png
 何物足能步趋所以能步趋者何物血气能周流所
 以能周流者何物心能思虑所以能思虑者何物目
 可见也其视不可见耳可见也其听不可见口可见
 噬者不可见鼻可见嗅者不可见手足可见其运动
 步趋者不可见血气可见其使之周流者不可见心
 之为脏可见其能思虑者不可见其可见者有大有
 小有彼有此有纵有横有高有下不可得而一其不
 可见者不大不小不彼不此不纵不横不高不下不
卷九 第 73a 页 WYG0968-0332c.png
 可得而二视与听若不一其不可见则一噬与嗅若
 不一其不可见则一运用步趋周流思虑若不一其
 不可见则一是不可见者在视非视在听非听在嗜
 非嗜在嗅非嗅在运用屈信非运用屈信在步趋非
 步趋在周流非周流在思虑非思虑视如此听如此
 嗜如此嗅如此运用如此步趋如此周流如此思虑
 如此不思虑亦如此昼如此夜如此寐如此寤如此
 生如此死如此天如此地如此日月如此四时如此
卷九 第 73b 页 WYG0968-0332d.png
 鬼神如此行如此止如此古如此今如此前如此后
 如此彼如此此如此万如此一如此圣人如此众人
 如此自有而不自察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为
 圣者不加为愚者不减也
卷九 第 74a 页 WYG0968-0333a.png
  易
     卦画于伏羲
  更
     卦辞作于文王
  四
     爻辞作于周公
  圣
     十翼作于孔子
卷九 第 74b 页 WYG0968-0333b.png
  图
 四圣一易也四之者后儒各以己见为之非四圣之
 本意也盖自伏羲时仰观俯察近述远稽始画八卦
 卦即象也圣人之心学难以语人乃以天地自然之
 象画为卦爻使其因象以自得于心耳六十四卦三
 百八十四爻不过因八卦而重之亦示人以变动不
 居无体无方之象也象即文字即易也万世心学肇
 端于兹矣文王统一卦而为之辞是谓彖辞周公分
 各爻而为之辞是为爻辞文周之辞皆发明伏羲卦
卷九 第 75a 页 WYG0968-0333c.png
 爻本意初非自为一易也孔子除大象外如彖传所
 以发明文王彖辞象传所以发明周公爻辞其于系
 辞说卦文言诸篇无非反复发明三圣之易耳谓四
 圣各一其易也可乎哉非四圣有意以强同也心一
 也二之不可以语心道一也二之不可以语道易即
 心也道也合天地人物举不能二之而谓四圣之易
 有不同哉但易本生生不息不可为典要而必欲一
 之也若疑于滞矣是不然四圣画象系辞本示人以
卷九 第 75b 页 WYG0968-0333d.png
 简易而后人反从而烦难之也岂知易则易知简则
 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殊途同归一致百
 虑者此也不可得而二也如乾变而坤乾坤变而屯
 蒙需讼以至六十四卦乾初爻变而为姤坤初爻变
 而为复以至各爻变为三百八十四爻其变不可胜
 穷是皆不可为典要者也若易之为书则合四圣而
 成之者伏羲卦爻固无所不统矣如文王于乾卦则
 曰元亨利贞周公于乾初爻则曰初九潜龙勿用谓
卷九 第 76a 页 WYG0968-0334a.png
 文周早已不是伏羲之意可乎孔子之彖传象传谓
 其只是说道体非文王周公之本意可乎裂此书之
 义而四之谓圣人之心学大明于世吾不知也噫易
 学流布天下数十百年而举世莫觉其谬良可慨哉
 若后儒或专于理或专于占或专于象数要皆得于
 己见所及而为之说焉则可耳遂谓四圣之易本自
 不同某主羲文某主孔子一倡百和群然宗之万世
 心学之祖曷庸此臆说横于其间耶虽然四圣之易
卷九 第 76b 页 WYG0968-0334b.png
 具在也学者斋戒神明洗心䌷绎勿以一毫巳意旧
 说参于其中由孔子以求之周文由周文以求之伏
 羲易果一乎果四乎吾亦不能一之四之也善易者
 其自得之
  乾坤
 栽木者必培其根浚水者必穷其源学易不穷其根
 源孰能畅其枝达其流窥其生生不测之蕴哉易卦
 未画以前未暇论也画卦之始谓不起于乾坤之奇
卷九 第 77a 页 WYG0968-0334c.png
 偶乎然则乾坤二卦非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
 根源乎全经卦爻未能备举然乾坤未明何有于八
 卦八纯卦未明何有于六十四卦试以乾坤言之乾
 奇坤偶乾阳坤阴乾天坤地固相配也然伏羲画一
 阳象也画一阴象也一之虚其中非所以为受一之
 象乎文王于乾则曰元亨利贞于坤则曰元亨利牝
 马之贞坤而取象牝马则乾固马也坤之牝马非即
 所以为受乾之象乎乾坤元亨同而坤利牝马之贞
卷九 第 77b 页 WYG0968-0334d.png
 苟非牝马不足以顺乾而谓之利贞可乎下文先迷
 后得主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皆此意也孔子于
 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于坤彖曰至哉
 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谓乾元固大也而至于其
 大者非坤乎乾资物始也因其始而资生者非坤乎
 乾统乎天而顺承天者非坤乎乾之与坤一而二二
 而一犹之夫妇虽若不同其实阴阳相合始能生育
 生虽在妇始则由夫下文后得主而有常承天而时
卷九 第 78a 页 WYG0968-0335a.png
 行皆此意也以孔子之彖传而求之文王之彖辞以
 文王牝马之象而求之伏羲之画其果同乎异
 乎恐不可谓之各一其意也然知乾坤则知坎之阳
 实而取心象离之阴虚而取牝牛之象非即利牝马
 之贞乎知乾坤坎离则知艮震之阳犹之乾坎而巽
 兑之阴一则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一
 则曰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以阴卦而皆有取于刚
 中非即坤顺乾之意乎知八纯卦而其馀重卦可类
卷九 第 78b 页 WYG0968-0335b.png
 推矣三百八十四爻亦不能举而试以数爻言之初
 九潜龙勿用孔子象曰阳在下也又曰阳气潜藏曰
 下也恐与周公之意无异也于潜龙勿用而不明其
 乐行忧违成德为行之意可乎九五飞龙在天象曰
 大人造也依孔子文法恐下句即所以明上句也况
 在九二云利见九五而九五之圣作物睹非即天地
 合德之大人乎坤六三含章可贞即利牝马之意也
 地道无成而代乾以有终果始虽无成后必有终之
卷九 第 79a 页 WYG0968-0335c.png
 谓乎以此类观三百八十四爻而谓四圣各一易者
 要皆不能宗孔以求乎卦爻之象义云尔世之学易
 者果能不泥于旧说斋戒退密一以孔子为宗真知
 乾坤合德坎离互藏则不特剥复夬姤否泰既未可
 默会也系辞所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
 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所谓知崇礼卑崇效天
 卑法地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所
 谓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一阖一辟之谓变往来
卷九 第 79b 页 WYG0968-0335d.png
 不穷之谓通象传所谓用九天德不可为首用六永
 贞以大终也皆可神明默成而易在吾人矣
卷九 第 80a 页 WYG0968-0336a.png
 
 
 
 
 
 
 
 
卷九 第 80b 页 WYG0968-0336b.png
 一气运而生天生地生人物焉阴阳于此乎分生生
 之机浑辟而不可穷也非一气之外别有一阴阳也
 一气屈伸动即阳静即阴天即阳气之运地即阴气
 之凝人物即阴阳之消息盈虚生生化化于天地间
 者也观古太极图先天图而造化之妙性命之原无
 馀蕴矣易六十四卦本之乾坤乾元用九坤元用六
 岂阴阳之外又别有九六之用乎纯阳为乾九即老
 阳数也纯阴为坤六即老阴数也阳数奇由一三五
卷九 第 81a 页 WYG0968-0336c.png
 七九而七为少阳九为老阳者阳主进故也阴数偶
 由二四六八而八为少阴六为老阴者阴主退故也
 其所以用老不用少者老变而少不变故老阳变少
 阴老阴变少阳八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各变六十四
 天地万物之化生莫不毕具是故九为乾之用初九
 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皆乾也凡各卦之九皆乾
 之用也六为坤之用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皆坤也凡各卦之六皆坤之用也故乾初象曰潜龙
卷九 第 81b 页 WYG0968-0336d.png
 勿用阳在下也坤初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夫乾
 坤之初爻乃诸卦爻之凡例也观此二爻则三百八
 十四爻凡所谓九六孰非阴阳之变乎信乎九六即
 阴阳也系辞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
 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其即二用之谓乎所以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群龙即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
 五上九是也潜见惕跃飞亢变化莫测曾何首之可
 见乎然二用本无爻位而九六之用惟其时矣乾元
卷九 第 82a 页 WYG0968-0337a.png
 坤元果二元乎乾阳也坤阴即乾阳之变化而刚者
 柔伸者屈也阳奇阴偶而偶即奇之中虚能受者也
 所以卦辞乾元亨利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牝马从
 阳此其所以正也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
 元万物资生乾本无始而万物资之以始也坤之资
 生得非因乾之所始而生之乎在乾曰乃统天在坤
 曰乃顺承天以天而统于乾元其所以知大始者果
 何物也坤之所以作成物者不过顺承乎天耳统天
卷九 第 82b 页 WYG0968-0337b.png
 承天一乎二乎乾元坤元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故用
 九见群龙无首用六利永贞即利牝马贞之意也象
 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用六永贞以大终也夫阳
 大阴小而六以阳终为正则坤代乾终虽欲二之不
 可得矣此所以知乾坤之元则知九六之用为物不
 二生物不测不于此可默识乎然则二用在人何居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神明寓于形气之中形色莫非
 天性之妙果能知至知终阳明通乎昼夜则屈伸变
卷九 第 83a 页 WYG0968-0337c.png
 化利用安身自不疑其所行也知行合一形神浑涵
 人之所以生生而成位于天地中者不以此哉否则
 乾元有悔坤先则迷或宜勿用而自试或宜时发而
 括囊虽人间事不出乎九六而总归于日用不知也
 已噫欲穷理尽性以至命者九六之用其可忽诸
  乾知
 大学曰致知孟子曰良知阳明先生合而言之既以
 启人之惑矣予复揭言乾知则人之惑也不滋甚哉
卷九 第 83b 页 WYG0968-0337d.png
 盖儒学本天先儒巳有格言乾知大始易系确有圣
 训兹揭而言之不过缘人以溯之天耳匪为致良知
 之说解纷争也昔有诘予者曰乾知之知主也子遂
 认为德性之知何欤曰果如所言乾主大始乾以易
 主即易则易主乎抑知之义尚未能悉其蕴乎诘者
 笑而解此缘近世竞良知之辨者以别白是非为真
 明以晓了现在为大悟且摭释氏灵明圆觉以为印
 證盖罪在致知之失真匪良知之罪也安得大有力
卷九 第 84a 页 WYG0968-0338a.png
 者示以乾知之全体乎全体未得现前未免各从边
 见致力此圣学之所以不明耳尝读论语曰天何言
 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时行物生天未尝
 谆谆焉命之固人咸囿于知始之中而莫之觉也何
 也太极化生渊渊浩浩凡有知之类莫不资之以为
 始故百物洪纤高下类聚群分四时寒暑昼夜错行
 代运孰有明辨如乾知乎即如人身一毛一发之不
 乱即如草木一枝一叶之不淆孰有分析如乾知者
卷九 第 84b 页 WYG0968-0338b.png
 乎特乾知大始廓然无涯人之聪慧窍隙有限非人
 知之与乾知异也所以乾卦三爻孔子有知至知终
 之训乾知坤作坤之三爻孔子亦有知光大之言乾
 知果可专以主义释之乎虽然得意忘言不以词害
 意谓之主亦无不可者即如以知府知县名官亦主
 之义也曾有主而不能晓了别白一府一县之民物
 者乎是故维天于穆所以为万象之主而照临鉴观
 即此于穆之天也天子穆穆所以为四海九州之主
卷九 第 85a 页 WYG0968-0338c.png
 而彰瘅庆让即此穆穆之天子也道心惟微所以为
 万事万化之主而辨析通达即此渊微之道心也可
 见晓了别白不足以尽主之义而知体亦然彼即事
 物以穷理者既牿于见闻之末徒求之惺惺烱烱而
 于浑浑沦沦莫可名状者未之信焉则亦不足以语
 德性之真矣或曰既谓之性则天下无二性也鬼神
 幽矣犹知感通鸟兽蠢矣犹知运动木石之顽亦可
 以知言乎曰生长于春夏收敛于秋冬谓其不知春
卷九 第 85b 页 WYG0968-0338d.png
 秋可乎雨之而即润暴之而即乾谓其不知燥湿可
 乎然则文王不识不知孔子无知非欤曰虚明贯通
 乎天地真灵透彻乎古今此乾知也虽有知者咸资
 之以为始而莫测其朕兆莫窥其端倪此所以谓之
 知大始也若世之所谓有知者不过任意见以揣度
 假知识以研穷何可与论知大始哉或曰不识不知
 知之体也常明常觉知之用也因有无以分体用庶
 足以尽知之蕴乎曰乾为天盍观诸天乎于穆体也
卷九 第 86a 页 WYG0968-0339a.png
 于昭用也于穆不在于昭之先于昭不在于穆之后
 非常明常觉之外别有不识不知者存非不识不知
 之中更有常明常觉者在也苟体用一分则明暗异
 象后先既判则有无各时故落顽空者谓之无记尚
 默照者谓之鬼聚彼释氏且呵之矣孰谓圣学可以
 有知无知分显隐邪且大学知止自然定静何必不
 知然后为至善也孩提良知原自不虑何必不知然
 后为德性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卷九 第 86b 页 WYG0968-0339b.png
 岂欺我哉今之从事致知之学者正由不能沉潜圣
 经反躬默会未免各执意识或信了彻为性灵而喜
 任圆机或认颛蒙为自性而贪守虚寂圣学一贯之
 旨愈久愈晦职此故耳或曰乾以易知而有亲何欤
 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是资始即一本之亲也知资
 始作成所以乾坤为大父母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何亲如之所以乾始含融洞澈与天地万
 物莹然一体无所间隔不期亲而自亲者此也可见
卷九 第 87a 页 WYG0968-0339c.png
 人之肖貌禀气方其幼也孩提之童莫不知爱其亲
 此易知有亲者无所减也及其长也大人之学在明
 明德亲民此易知有亲者无所增也乾知大始不信
 然哉然则乾知本易知至知终修天德也良知不虑
 知爱知敬率天性也苟失此天然之全知者其何以
 全之曰乾阳坤阴阳明阴暗一阳复于坤阴之下曰
 复其见天地之心又曰复以自知是自知之一窍即
 复见天心之一机也否则坤先则迷复上坤阴则迷
卷九 第 87b 页 WYG0968-0339d.png
 复凶矣噫知崇效天而能自知焉人言孰得而惑之
  坤贞
 君子贞而不谅学者多以谅为贞贞谅之辨也难矣
 然天下之道贞夫一乾元亨利贞坤元亨利牝马之
 贞二乎哉故贞之在易尤难辨也六十四卦悉本之
 乾坤若坤之贞与乾异则各爻其何以一之不知卦
 象起于一画中寔为奇中虚为偶乾坤奇偶一而二
 二而一者也何也乾阳坤阴阳奇阴偶阴之虚中即
卷九 第 88a 页 WYG0968-0340a.png
 所以受夫阳坤虽欲二乎乾不可得矣坤象牝马牡
 非乾乎牝以从牡为正坤不以从乾为贞乎学易者
 观玩坤之爻卦彖象当以乾为主则坤道方有着落
 而诸卦爻始得其纲领也是故乾健坤顺因其健而
 顺之也乾君坤藏因其君而藏之也乾垂象坤效法
 效法其所垂象者也乾知始坤作成作成其所知始
 者也大哉乾元至哉坤元随其大而至之耳乾资物
 始坤资物生因其始而生之耳乾统天坤顺承天顺
卷九 第 88b 页 WYG0968-0340b.png
 其所统而承之耳三爻无成代有终代乾之终而不
 敢居成功也此六三所以为可贞乎用六利永贞以
 大终阳大阴小而坤之用六终以乾阳之大也此坤
 之所利永贞乎先迷后得主坤先乎乾则迷而失道
 后乎乾则得主而有常也此坤之所以安贞吉乎以
 爻象及文言观之六二之动直以方而动直即乾也
 六三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而王事指乾也六五
 文在中美之至文美本乾也上六龙战于野战乎乾
卷九 第 89a 页 WYG0968-0340c.png
 也爻之贞在从乾可知矣以卦彖及文言观之乃顺
 承天承乾也柔顺利贞顺乎乾也坤道其顺乎承天
 而时行行乎乾也卦之贞在从阳可知矣所谓利牝
 马之贞者不信然哉不止此也坤至三画始为全体
 乃以妻道臣道地道明之地之生物一归之天臣之
 建功一归之君妻之孕子一归之夫此固至明至显
 不待解释者而又何疑于坤之贞邪虽然乾坤一也
 非特坤必从乾而乾亦不能离乎坤也乾元资始品
卷九 第 89b 页 WYG0968-0340d.png
 物流行而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则必由乎乾道之变
 化是以纯阳为乾自一变为姤为遁为否为观为剥
 至于坤则乾尽变而化矣乾道必变而化焉乃利贞
 可见乾之贞且不离乎坤而坤之贞又何疑也此所
 以坤之卦爻彖象文言当一以乾为主故曰一阴一
 阳之谓道也否则言贞一之道而止以阴阳爻位言
 之未有不以谅而为贞者如乾二何以谓之龙德正
 中坤五何以谓之正位居体屯一履之五何以贞凶
卷九 第 90a 页 WYG0968-0341a.png
 贞厉大壮二四何以皆贞吉也姑举此数爻观之凡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可触类而会通之乎噫
 坤以顺乾为贞无疑也然以乾坤反求诸已所谓心
 也神也知也非吾人之乾乎所谓身也气也能也非
 吾人之坤乎学易者必得吾身之乾坤合德始可以
 言贞一之道
  坎离
 天下之道中而已矣阴阳升降斯道之流行也阴阳
卷九 第 90b 页 WYG0968-0341b.png
 得中斯道之枢纽也是故中立不倚无过也无不及
 也不偏于刚且柔以济其刚不偏于柔且刚以济其
 柔天地絪缊适萃乎中和之气人物化生各禀乎冲
 和之质吾人以之立身行己应接事物莫非平夷正
 直之行此道之所以贵乎中也中何象乎圣人画八
 卦示以坎离之象焉乾坤阴阳之纯震兑艮巽阴阳
 之偏惟坎离卦象适得其中每卦六画上卦五为中
 下卦二为中此以位之中言也坎离于卦体不独居
卷九 第 91a 页 WYG0968-0341c.png
 二五之位坎本阴也阳实寓乎二阴之中焉离本阳
 也阴实寓乎二阳之中焉其象如此其意实微得意
 忘象天地人物殆有不能瞬息离之者在也是中也
 无内外无隐显无精粗无小大无久暂无远迩在天
 为日月在地为水火在人之身为精与神坎水也远
 之为月近之为精也离火也远之为日近之为神也
 人知水之阴也抑知其根于阳乎人知火之阳也抑
 知其根于阴乎水在火中水必涸火在水中火必灭
卷九 第 91b 页 WYG0968-0341d.png
 人祗见乎形质之粗也试观极燥之后木石俱润而
 水气溢大湿之后木石俱燥而火气炎水根于火大
 根于水水火相息兹可想矣人身冒寒而热生燥中
 而汗生亦此义也不然五脏肾水也何为而有命门
 之火心火也何为而有心中之液尺寸间水火寒热
 何为而并存乎系辞云水火不相射云水火相逮盖
 谓此也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本阳精而阴在
 其中月本阴精而阳在其中此其大明中天并行不
卷九 第 92a 页 WYG0968-0342a.png
 相悖矣孰知自日而夜而搆精于地下自朔而晦而
 交会于天门阴阳摩荡其所以万古贞明不息为有
 自也在天如此在人可知神阳日也匪精以摄之则
 飞扬而不凝精阴月也匪神以运之则沉滞而不化
 奈何养生者认此为窍妙纵情者闻此为迂疏静言
 思之坎上离下既济人于百事莫不愿有既济之益
 也其于身心独无既济之愿乎离上坎下未济人于
 百事莫不惧有未济之害也其于身心独无未济之
卷九 第 92b 页 WYG0968-0342b.png
 忧乎惩忿则火不炎而神自存窒欲则水不漏而精
 自固怒忘欲寡火降水升养德养身果二事乎大学
 传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
 已矣离坎失位故至此耳君子所以贵用中之学也
 虽然坎离阴阳得中果无异于虞廷执中之旨乎中
 无定象亦无定在坎离之中一阴一阳之谓也允执
 之中阴阳不测之谓也惟精惟一坎离互藏中一而
卷九 第 93a 页 WYG0968-0342c.png
 已矣噫八卦惟坎离刚柔得中六十四卦惟既济上
 下得中此中行之所以少偏驳之所以多而刚克柔
 克顾人之精神何如耳阴阳本一致也乾阳坤阴坎
 中之阳即乾初藏之坤也离中之阴即坤初藏之乾
 也虽坤亦乾阳之偶而虚也离阴中虚惟虚则明坎
 阳中实惟实则诚勿泥其象勿滞其辞诚明一致坎
 离合体则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而时中之学在我
 矣
卷九 第 93b 页 WYG0968-0342d.png
  坎中
 书曰惟皇上帝降衷下民厥有恒性是人之性即上
 帝之降衷矣自昔圣帝明王相授受曰执中曰建中
 其殆千古尽性之学脉乎何也性乃此心生生之理
 凡天地间万象万化皆从此出浑然天下之大本而
 为吾人之心体也至子思述家学而作中庸曰天命
 之谓性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曰君子而时中
 后之言中者曰不偏不倚曰无过不及一本诸此耳
卷九 第 94a 页 WYG0968-0343a.png
 尝观易六十四卦惟坎得阳之中故彖曰乃以刚中
 也易卦爻以中正为尚而人无二心性无二中谓坎
 之刚中非帝降之中可乎但坎卦画象一阳陷于二
 阴之中似指人陷溺之后言也文王卦辞亦曰习坎
 有孚维心亨又似乎有心性之别矣不知人受天地
 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心也性也中也命名虽殊帝降
 一也昔尧以执中授舜而舜之授禹则曰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苟不善观心则心亦
卷九 第 94b 页 WYG0968-0343b.png
 可以二言之矣然心无象也一而二二而一者未易
 识也惟于坎之画象观其深焉一阳在二阴之中神
 明在形骸之中谓其非陷非险不可也此所以人心
 惟危也然一阳为二阴之主神明为形骸之枢非所
 谓惟心亨乎非所谓道心惟微乎果能精一乎道心
 之微即所谓允执厥中而中为天下之大本矣此所
 以观坎之画象而心之象可默识也尝合中庸之语
 而并观之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而在人则谓之性人
卷九 第 95a 页 WYG0968-0343c.png
 孰无耳目也谓之不睹不闻人孰无口体也谓之不
 言不动人孰无喜怒哀乐也谓之未发记曰哀乐相
 生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
 得而闻也信乎不可恃而睹闻者即未发之中即于
 穆之命心虽寓乎形体不为形体之所拘性虽具于
 气质不为气质之所累乃易卦示人刚中之意也所
 以不离乎人之耳目而惟戒惧于不睹不闻不离乎
 人之口体而惟敬信于不言不动不离乎人之喜怒
卷九 第 95b 页 WYG0968-0343d.png
 哀乐而时时此未发之中不离乎坤作成物而乾知
 大始不离乎明物察伦而由仁义行不离乎家国天
 下而止至善人心之主宰一性体之渊微人性之流
 行一天命之于穆是中也坎得而陷之否耶不然九
 二中矣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九五中矣象曰坎不
 盈中未大也坎诚可畏哉或曰未发之中本无朕兆
 而可以有画者象之乎曰易无象也假有象之卦以
 显其真中无形也假有形之画以阐其秘未画之前
卷九 第 96a 页 WYG0968-0344a.png
 原有易不可窥也即所谓先天也有画之后即谓之
 后天矣曾谓后天之外别有先天者在乎试观中当
 未发寂然渊然及发皆中节随其应感之生生不穷
 者各循其天则焉刚中之体曾以感与未感有一毫
 之移易邪奈何受中以生人人同也而有生之后不
 为形气陷溺者吾见亦罕矣虽然坎陷固多中未尽
 泯也宗庙知敬墟墓知哀因嘑蹴而羞恶见孺子入
 井而恻隐孰谓其刚中之尽陷乎惟行险不失其信
卷九 第 96b 页 WYG0968-0344b.png
 履变不失其常顾人之存心何如耳慎毋失道守中
 以自陷于取坎填离之术
  离明
 知本明也原之天曰明命具之人曰明德注云明德
 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是也书说命篇曰知
 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是知即明德而不知则不明
 无疑矣(阙/)
卷九 第 97a 页 WYG0968-0344c.png
 用不知者此也是故一阳一阴生生不测一动一静
 绳绳互根昼虽觉而多思其神光飞扬人固莫之知
 也夜虽寐而多梦其神光浮荡人果知之否乎昼虽
 坐驰一觉即灵其神明具在人固莫之知也夜虽熟
 寐一呼即应其神明不息人果知之否乎夜随向晦
 入宴息不待知识安排自然形神混合默顺帝则人
 固莫之知也昼则耳自听目自视手自持足自行遇
 亲自爱遇长自敬遇宾客自揖让与夫一切饮食起
卷九 第 97b 页 WYG0968-0344d.png
 居未尝尽用知识为之布置而天则自吻合也人果
 知之否乎特患夫人无志于学自增机械桎梏以戕
 贼之耳志一立而觉性如故何难明之有或曰明德
 乃人心虚灵之体人自明之耳必欲明明德于天下
 何欤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日月贞明之体本如是
 也所以曰大人继明照于四方曰重明丽乎正乃化
 成天下明明德者必如是而后能与日月合其明也
 可见充实而有光辉畅于四肢发挥于事业以至光
卷九 第 98a 页 WYG0968-0345a.png
 被四表孰得而掩之或曰本明之体或为旦昼牿者
 如之何曰日入地中搆精之象也清明之气见于平
 旦之好恶得非日夜之所息乎所以在易之离卦曰
 继明曰重明在大学曰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
 新日日新又日新何一而非示人以明明德之功乎
 若执泥无知为真知无明为真明则吾不知之矣
  震惧
 乾坤大父母也其男女各三而震为长男是震即天
卷九 第 98b 页 WYG0968-0345b.png
 之长子也主器莫若长子则其出守宗庙社稷奉匕
 鬯为祭主非震而谁所以说卦传曰帝出乎震夫以
 八卦运行四时而独首乎震其义可识矣但男一也
 何独于震见其可以主宗庙社稷之祭乎盖执鬯主
 祭负荷宗社责有攸归而敬胜则吉震动不宁象亦
 可见何也一阳动于二阴之下者震之象也惟震则
 一敬自守百邪俱消敬天勤民罔不祗惧而对越神
 明又敢乘之以一毫慢易之心乎故其卦辞曰震亨
卷九 第 99a 页 WYG0968-0345c.png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彖传曰震
 亨震来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
 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夫震为雷阳气为阴气所轧乃奋击上出而为震故
 豫大象亦云雷出地奋出非误也明矣初阳一爻为
 卦主玩其画象一奇在初不失本位即祭祀时虽雷
 霆震惊而匕鬯不失之象也其可守宗社为祭主也
 明矣观初爻象辞即卦辞彖辞亦自可见若谓出下
卷九 第 99b 页 WYG0968-0345d.png
 遗不丧匕鬯不亦泥其辞而未会其意乎然六二亿
 丧贝六五亿无丧有事何也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
 四爻皆所以发明此学发明此心而卦爻象彖之辞
 皆所以发明其画象云尔二去初甚迩既以阴乘刚
 且初震之来也甚迅而二又纯乎阴也故危厉不觉
 此心有所丧焉五去初已远而四之震震于阴也初
 已往矣四复来焉故五虽危厉无所丧失且阳大阴
 小五乃阳位所以象曰其事在中大无丧也二丧五
卷九 第 100a 页 WYG0968-0346a.png
 不丧莫非此心之实象而卦中不丧匕鬯之象不益
 明矣乎虩虩苏苏索索矍矍亦莫非形容震惧之意
 然震则敬心生而一敬自持岂独天子为然哉大象
 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盖出王游衍莫非天也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我其夙夜
 敬天之威无一时一息而非闻雷之心也岂待天怒
 雷震为然哉君子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是不睹不闻
 且戒惧焉君子慎独之功渊默雷声曾以一时一息
卷九 第 100b 页 WYG0968-0346b.png
 而离乎恐惧修省之学哉噫震动也震来虩虩动也
 笑言哑哑动亦静也震惊百里动也不丧匕鬯动亦
 静也虽动而实静虽恐而实定万变纷纭一真以为
 之感应此君子之心学也此震之所以亨也尝谓善
 学者有悟于雷焉天下雷行无妄雷在地中不远复
 雷出地奋以作乐崇德雷在天上以非礼弗履何往
 非恐惧修省之学何往而非天之至教哉
  艮止
卷九 第 101a 页 WYG0968-0346c.png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亲民止至善惟知止则定静安
 虑得因之矣至善之止果何以方所拘之哉观有所
 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则心不在是心本无方所也有
 所之止岂止至善之道哉易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
 庭不见其人无咎彖传艮止也艮其止止其所也后
 儒论止必引艮止为证是不免以有所之止为至善
 矣且曰不获其身则内不见己不见其人则外不见
 人曰不获身则无我不见人则无人是认上下敌应
卷九 第 101b 页 WYG0968-0346d.png
 不见人我为至善也所以闭关守静者离一切尘劳
 收视返听者习止观法门其视人我山高者似或过
 之然洁身乱伦未免以虚寂为宗而于人我两无与
 耳尽性尽人物之性者顾如是而已哉此无他狃于
 旧见旧闻固不肯反身以体贴艮背之象又不知崇
 信孔子彖传以䌷绎立言之旨乃以艮背止所敌应
 为极则焉无怪也试以彖传详玩味之曰艮止也释
 艮之义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
卷九 第 102a 页 WYG0968-0347a.png
 光明此何谓也盖卦本言止而又曰行本言静而又
 曰动行止动静合乎时斯其道光明必如是而后合
 乎止之道也必如是而后能止至善也以下方释艮
 背之义故云艮其止止其所也指六爻阴阳各止其
 所故阴与阴敌阳与阳敌虽当相应之位而实相敌
 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
 人无咎也苟不明时止时行而只以敌应不相与者
 当之则禅宗其至矣观爻辞艮趾艮腓艮身艮限艮
卷九 第 102b 页 WYG0968-0347b.png
 辅俱不云吉而上九独云敦艮吉者下五爻皆有所
 而上独无所故也不然止诸躬者亦至矣岂独背为
 然哉大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若泥于艮
 背不见人我之说则稿灰其心真有得夫不可思议
 者矣又何取于不出位之思哉程伯子定性篇有曰
 今以恶外物之心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
 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子亦曰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即程子之言亦可以想艮背
卷九 第 103a 页 WYG0968-0347c.png
 之义矣况论学当求其至玩辞当会其意神易无方
 体也其思憧憧其欲逐逐艮背可无咎也时止则止
 时行则行非止至善其孰能之以此会通艮之卦爻
 彖象必有得意于言外者
  巽命
 大君居九五之位其尊天也其威雷霆也其命令风
 之巽入而莫不鼓舞之也惟其命令巽入乎民心故
 分虽尊而能下威虽震而能和万民咸乐其鼓舞之
卷九 第 103b 页 WYG0968-0347d.png
 善殆随其更革变化惟命之是听也易巽之大象也
 重巽申命夫巽为风观其卦画一阴变于二阳之下
 说卦传曰巽入也惟巽而善入此即风之象即申命
 之义也苏子瞻谓至于风悠然布于天地之间来不
 知其所自去不知其所入嘘而炎吹而冷大而鼓乎
 泰山乔岳之上细而入乎窾室蔀屋之下发达万物
 而天下不以为德摧拔草木而天下不以为怒故曰
 天下之化育有不可求而得者此圣人之所法以令
卷九 第 104a 页 WYG0968-0348a.png
 于天下之术也即风以形容重巽申命之象殆尽之
 矣然人君处亿兆臣民之上诚心以巽下果如是而
 已哉读爻辞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
 三日后庚三日吉然后知君之巽乎臣民固自有道
 此所以贞吉悔亡无不利欤何也巽者德之制也位
 居九五本大中而至正也或有更革为天下兴利除
 害非不可以至尊至威临之使海宇翕然从风而向
 化也然上之巽以待下岂徒以法制禁令把持之哉
卷九 第 104b 页 WYG0968-0348b.png
 法久则变变则通而善变者无始故其初也与民商
 确其更化之宜凡利害可否惟民是便不敢先执己
 见以自信其终也民皆以为可更即从而更之执之
 信而且坚不以浮议而或摇观之十干以甲为初癸
 为终也先庚三日丁戊己固无初矣后庚三日辛壬
 癸不有终乎更革事宜莫善乎巽必无初有终斯得
 乎中正之道而吉无不利在兹矣试观巽卦一阴初
 变乎阳有庚之义阴下而阳上即无初有终之象也
卷九 第 105a 页 WYG0968-0348c.png
 君道必如是而后重巽申命罔不善欤是故尧舜之
 为君也都俞吁咈欢然论辨于朝堂之上何其巽也
 汤武征诛定天下若可以威令劫制之矣观汤誓汤
 诰泰誓牧誓其所以谆谆于友邦冢君万方众庶者
 不既详矣乎盘庚迁都民弗悦乃登进厥民曰明听
 朕言毋荒失朕命至称先后高后以迪之称乃祖乃
 父乃断弃不救乃死以动之及其既迁奠厥攸居乃
 正厥位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
卷九 第 105b 页 WYG0968-0348d.png
 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何其谆切一至此也君
 之巽下克尽无初有终之道不于盘庚而睹其深哉
 非君之故为是卑逊也得乎邱民为天子有不容不
 巽者在耳皋陶谟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
 我民明威必民心悦而后天意得则巽固君道之必
 然矣况天之尊如故也雷霆之威如故也欲深入民
 心于以披拂宣畅而煦育之者非巽以风之何能然
 耶噫乾上坤下不可易也必乾下于坤而为泰火炎
卷九 第 106a 页 WYG0968-0349a.png
 上水润下不可易也必火下于水为既济人君孰不
 欲其治道既济而为泰乎巽九五爻辞端有不可忽
 焉者
  兑说
 君子之心乎道也内外人已似有体用之分其说诸
 心则一而己矣夫为己而说心之有道诚善于为己
 矣未有徒说诸中而无与于人者为人而民说之无
 疆诚善于为人矣曾有说诸人而无关于己者乎兑
卷九 第 106b 页 WYG0968-0349b.png
 说也彖传曰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
 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何以得此于民哉说以我之协
 天人也大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是我之说
 也说以讲习之得朋义重聚乐人己其交畅矣所以
 卦辞曰兑亨利贞必如此而后得其正何也兑本以
 一阴在上成卦柔顺外见说之义也二阳一阴刚中
 柔外说之正也两泽相丽浸灌滋润说之象也孔子
 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乃理之必
卷九 第 107a 页 WYG0968-0349c.png
 然者但友亦损益不齐直谅多闻必刚中也善柔便
 辟便佞或偏于柔巽者难必尽无矣孟子言佚道使
 民虽劳不怨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观霸者之民
 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苟不审刚柔中正则
 说一也何为有王霸之分欤故爻辞二五皆曰孚孚
 以刚而中也五且孚剥有厉若三来兑上引兑则未
 免阴柔之外见矣所以说不以道不说也君子也说
 不以道说也小人也说之正与不正于此乎辨果中
卷九 第 107b 页 WYG0968-0349d.png
 而正也又何内外人已之不臧耶抑是道也天之道
 也四圣卦爻彖象无非因天道以教人耳天岂有心
 于万物之说乎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
 乎兑盖万物根蛰于冬发生于春长养于夏至秋则
 万宝告成焉惟其成熟于秋泽被万物而化生毕敛
 美利具备此天道自然之说也九四商兑爻云有喜
 象云有庆正此意也是故君子非不说诸己也必深
 造自得而根心生色顺天机也非不说诸人也必久
卷九 第 108a 页 WYG0968-0350a.png
 道成化而耕食凿饮忘帝力也至此则光风化日鱼
 跃鸢飞活泼乎上下同流与万类相忘于不识不知
 夫亦自然而然者耳奈何说道不明于世也久矣人
 乏刚中学鲜贞固玩物适情随地皆性天之洒落违
 道干誉盈耳咸颂政之民谣圣学失真正道绝响明
 天道之说者曷胜慨叹哉
  坤复
 易有坤复之际何欤曰一阳为复六阴为坤阴穷而
卷九 第 108b 页 WYG0968-0350b.png
 阳未生为坤复之际此先天圆图也然则图奚象哉
 曰象心易称洗心退藏于密是也曰心奚藏密而复
 奚由坤耶曰予读书亦尝疑所谓归根复命云者以
 为易生生耳矣奚事于归复然以天地日月徵之坤
 复者在岁为冬春之际在月为晦朔之际在日为亥
 子之际夫彼岂不欲常春而闭以冬不欲常盈而冥
 以晦不欲常中而沈以亥哉不得不然矣何者盖天
 地万物皆自心生心其根也未有不反其根得其生
卷九 第 109a 页 WYG0968-0350c.png
 理者也心体退藏不动者也则天地万物亦未有不
 冬不晦不亥而能反其根者也坤反之极也复生之
 始也非坤能生复然必坤乃复根在故也故渊寂者
 天地所托体也清和者群生所造始也灵根深而后
 至精化游气息而后淑气生不深则不化不息则不
 生乾坤不几于毁乎此心所以必藏而生理必由于
 归复也是谓先天也然则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夫亦
 有端始乎曰心生物而实无物不可象也往则天地
卷九 第 109b 页 WYG0968-0350d.png
 万物出而有来则天地万物入而无其生机之可象
 者也而心未尝来往也有来往则物矣惟无物故密
 密故藏恒藏恒密安所测其端始哉顾机当往必先
 来当屈乃有伸而来之往屈之伸皆从中起夫物来
 之不能往屈之不能伸与来往屈伸之可穷其中窾
 也今既断复续万古常然则神有由生明有由出圣
 人志深归复静观其间得其窾而窥其所以然曰天
 心其在兹乎盖感冥于寂涵万有于一原是谓坤复
卷九 第 110a 页 WYG0968-0351a.png
 之际不可得象而示之意者也三极之大中也知此
 则即喜怒哀乐所未发有可得言矣曰人心未尝一
 刻无喜怒哀乐也安所得未发欤曰未发非发之外
 也即发者之所以也试反之夫人喜怒哀乐四者不
 自能也又不更相能也然而恒喜怒恒哀乐也则伊
 谁为之乎四者不自节也又不更相节也然而过焉
 不及焉未尝不作焉慊焉若或节之也则又伊谁使
 之乎殆必有其根而后能生生之若此也则人亦未
卷九 第 110b 页 WYG0968-0351b.png
 有不反其根而能得其生生之中节若此也盖在天
 为天在人为人天所以生万物人所以生万事一也
 是以君子则图反躬默观坤复之际而深研藏密之
 几焉庶有以善所发矣曰人之荡于发而迷所未发
 亦久矣又安所知坤复之际而反之耶曰论易之中
 莫精于子思论求中之旨莫要于孟子观其言曰牛
 山之木尝美矣以其交于大国也旦旦伐之可以为
 美乎其日夜所息雨露之润非无萌蘖之生焉存乎
卷九 第 111a 页 WYG0968-0351c.png
 人者岂无仁义之心亦犹斧斤于木旦旦伐之可以
 为美乎其日夜所息平旦之气好恶与人相近者几
 希旦昼所为有牿亡之牿之反覆则夜气不足以存
 天地无一刻不生山木奚为而萌于夜良心万古不
 容泯几希奚为待夜气而后存心源坤复之际其端
 可睹矣盖莫善于息莫不善于为为则牿而息则存
 夜气者息之候也所谓未有不晦不亥而能深反其
 根者也先天之学也
卷九 第 111b 页 WYG0968-0351d.png
  无妄
 德不修学不讲孔子尚以为忧而讲学以修其德不
 过妄复无妄已矣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又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至诚尽性岂
 能于性体之外增毫发哉性本无妄纯乎天也诚之
 者必有事乎修道之教要亦由有妄复无妄修其不
 正以归于正而尽人以合天耳此所以不得不择乎
 善也夫继善成性一而已矣仁义礼智皆性中所固
卷九 第 112a 页 WYG0968-0352a.png
 有而匪由外至者也然由仁义行者虽不无学知勉
 行之功而本吾性所固有者以行之则不期正而自
 无不正也若以仁义为美而勉强行之是善自外至
 之善可以为固有之性乎可以为天命之正乎故孟
 子谓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又谓集义所生非义袭而
 取几微之际不可不辨也修德者必资夫讲学之功
 诚身者必本乎择善之审乃圣人惓惓垂训深意也
 易无妄元亨利贞卦体上乾下震本动以天也所谓
卷九 第 112b 页 WYG0968-0352b.png
 大亨以正天之命也然而又谓匪正有眚不利攸往
 何哉盖初爻阳刚不二以二不参以三此所以为无
 妄也但自画象之初阳虽正而二三皆阴未免与乾
 体相间既有不正之可惧矣彖传曰刚自外来为主
 于内是初阳主之于内者乃来之自外则匪正亦卦
 体所自致也且九四可贞象曰固有之也夫以阳居
 阴似匪正也而阳以在上为得正非四阳之可贞乎
 乾体纯阳上卦三阳无所间杂非九四固有之德乎
卷九 第 113a 页 WYG0968-0352c.png
 在一卦之初九曰匪正曰外来在九四之一爻曰可
 贞曰固有何圣训之亲切著明一至此也盖恐人止
 知以无妄自信而不察夫邪正之几耳不然乾体九
 二龙德正中何为又欲闲邪以存其诚也是故元亨
 利贞者无妄一卦之本体外来匪正者震阳初动之
 微几况性体无往来也震乃动体动则欲往既已来
 矣又欲往焉悖天命矣故彖传又曰无妄之往何之
 矣天命不佑行矣哉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兹可观矣
卷九 第 113b 页 WYG0968-0352d.png
 虽然难言也卦辞彖传不利攸往而初爻则曰往吉
 且乾震皆阳无妄所以成卦在阳不在阴也五阳居
 阳位乃曰无妄之疾疾以应阴情系而致也六二纯
 乎阴矣乃曰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何为六爻
 言之独于二爻皆善辞乎此易学之所以难也或曰
 学易在人则动多涉于不正故圣人以有眚训戒之
 耳乾天震雷卦象即造化自然之法象也曾谓造化
 亦匪正乎曰雷以动为体未有雷既震动常滞于一
卷九 第 114a 页 WYG0968-0353a.png
 处而不往者惟动于春夏正也动于正秋收声之后
 则亦不可以语正也明矣所以尾生孝己谓之无妄
 亦可谓天命之正可乎哉信乎学必讲之明而后德
 之修也斯为天下之至德善必择之精而后身之诚
 也斯为天下之至诚否则德至无妄且恐匪正有眚
 惟知性知天者能自得之
  先甲后甲先庚后庚
 支干出于大挠止二十二字耳天地之否泰阴阳之
卷九 第 114b 页 WYG0968-0353b.png
 姤复日月五星之躔次万类之生生化化从宇宙开
 辟以来循环不息终始无端曾有一时一物不统括
 其中者乎以二十二字统括万古之造化恶可视为
 历家小技而鄙弃之也卦爻支干均之乎天地化育
 之消息也文周系易于其卦爻欲阐明精义如蛊巽
 特取甲庚以为之象耳蛊奚取于甲乎上艮下巽为
 蛊自后天卦位与天干之位言之甲正东也艮东北
 巽东南艮巽之中有甲存焉万物莫不终于癸始于
卷九 第 115a 页 WYG0968-0353c.png
 甲故数日必以甲为初物必甲拆方露生意而甲固
 万事万物之始也然事之所在上既止之不能为下
 又巽之不肯为则事已蛊而坏矣欲以饬事非甲以
 始之何能大有为哉文王于此取先甲后甲之象先
 甲三日辛壬癸也不有终乎后甲三日乙丙丁也不
 有始乎故孔子彖传曰终则有始天行也天行必始
 甲终癸人欲饬蛊而观于甲得始事之道焉则振民
 育德干蛊用誉一策励之百事就其绪矣蛊元亨利
卷九 第 115b 页 WYG0968-0353d.png
 涉者以此巽五有取于庚也何言庚者变更之谓也
 一阴变于二阳之下于卦为巽观于卦画巽有庚之
 象也一岁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天地革而四时成则
 庚虽用事于秋而一阴始变于巽是巽取庚象义亦
 微矣哉周公惧为人上者徒以法制禁令强民从已
 不知巽于民也故于九五一爻取先庚后庚之象夫
 君臣上下其分截然以君下民其道在巽巽于天为
 风于君为命令善入万物者莫过于风善入民心者
卷九 第 116a 页 WYG0968-0354a.png
 莫要于重巽申命况天之立君不过为民兴利除害
 使之各遂其生耳君欲变通以宜民兴其利除其害
 当惟民是便故未更之先必有命令以播告之集众
 思广忠益虚巳延纳博采舆论不敢执一毫成心以
 尽其更始之道及其终也民皆以为可更即与民更
 之而既更之后则信如四时坚如金石不以浮议众
 诎而或摇夺无初有终固如是也然自十干言之先
 庚三日丁戊己无甲固无初也后庚三日辛壬癸不
卷九 第 116b 页 WYG0968-0354b.png
 有终乎君能体先庚后庚以申命行事其巽于民也
 至矣贞吉悔亡利有攸往夫何疑况甲阳庚阴甲拆
 庚变其义亦然若先甲后甲不遵孔子终则有始之
 彖传先庚后庚不遵周公无初有终之爻辞止曰辛
 尚新也丁叮咛也癸揆度也不特纤巧无当于蛊巽
 其背三圣亦多矣况文王于蛊曰先甲后甲周公于
 巽曰先庚后庚周公以先庚后庚为无初有终之象
 孔子以终则有始释先甲后甲之义三圣如出一辙
卷九 第 117a 页 WYG0968-0354c.png
 胡为乎谓其各一意也善学易者会而通之四圣一
 易当无待于辨矣
  已日乃孚
 圣人未施信于民而民莫不信未施敬于民而民莫
 不敬岂有他术哉孚于未言动之先故也惟未言未
 动之先而孚契于心则言而信动而敬殆有捷于影
 响者矣夫民至愚亦至柔也然而不可以智术笼不
 可以威力劫抚则后虐则仇历览前代得众得国失
卷九 第 117b 页 WYG0968-0354d.png
 众失国靡不然也所以古人上畏天威下畏民碞视
 匹夫匹妇犹或胜予而天之视听在斯民焉欲得天
 心非素孚于民心也可乎哉惟民心之我孚则随其
 变革设施莫不欣然从帖然服我不劳而功自成矣
 苟非心孚于平日则一言一动出悖来违虽以唐虞
 之揖让恐朝觐讼狱讴歌者难必其无他也况汤武
 仗钺兴师以放桀伐纣改天命变国祚而东征西怨
 南征北怨盻盻然如大旱之望云霓哉正以见尧舜
卷九 第 118a 页 WYG0968-0355a.png
 汤武之革者为有素矣然是孚信之道也在天干曰
 戊己在五行曰土在八卦曰艮卦在人之五常曰信
 戊己也艮坤也土与信也一也孔子一则曰自古皆
 有死民无信不立一则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非
 孚信则居常且不可况于变革乎哉易革卦辞曰革
 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彖传曰已日乃孚革而信
 之是岂已革之日乃孚之谓哉果如其说则六二已
 日乃革之又何为其相悖也盖已乃十干之已即孚
卷九 第 118b 页 WYG0968-0355b.png
 信之义也此卦上兑下离离火兑泽火泽上下不容
 不变革矣火变为泽其能遽变革之哉由离宫纳有
 己土此离兑之所以革而孚也以四时言之离为夏
 兑为秋夏之所以革而为秋者由土旺长夏之内庚
 金伏于土中而火不烁金故五行兑为金金曰从革
 此所以天地革而四时成也即如后天卦位坤属己
 土本居离兑之间十干次序由己而庚亦取更革之
 义可见由离而兑由夏而秋由火而泽由己而庚莫
卷九 第 119a 页 WYG0968-0355c.png
 不然也四时革而成岁天地且然又何疑于汤武革
 命顺天应人非民心孚信之有素也其能然哉在汤
 武之革命且然则凡人之一言一动变化无穷一由
 诚信以为之主也又可知矣是故玩己日之辞者得
 意于象外则己土之在天地孚信之在人心殆有不
 可一日缺者不特六二爻辞与卦辞相合而三之革
 言三就有孚四之有孚改命五之大人虎变未占有
 孚皆可默会矣况六爻动于二取象己日正以离中
卷九 第 119b 页 WYG0968-0355d.png
 为己土之藏故此下三爻皆革而孚也若曰纳甲特
 历家小术也然十干四时五行八卦皆不能遗土此
 乃天地自然之变化也何为因纳甲有离己之说遂
 弃己土之象而非之耶噫坤即土也己即土也离本
 纳土信本配土土旺长夏兑金从革皆非予之臆说
 也人苟不以闻见自牿而于此一思维之始谅予言
 之不谬
卷九 第 120a 页 WYG0968-0356a.png
 
 
 
 
 
 
 
 
卷九 第 120b 页 WYG0968-0356b.png
 按此图即前先天卦图此则自逆数言也夫数往者
 顺知来者逆先儒谓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是以阳为往阴为来乾兑离震专为数往而易逆数
 专属巽坎艮坤之知来矣殊不知阴阳往来虽有时
 可以阳顺阴逆言而此段数往知来则不可以顺逆
 偏属也惟即图象与卦位观之自见矣试以顺逆二
 字之义言之即如时当夜半自今亥时数至昨日午
 时自昨午时数至昨夜子时虽十二时六为阳六为
卷九 第 121a 页 WYG0968-0356c.png
 阴要之皆数往也顺也所谓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
 可坐而致是也自今子时推至明日之己自明日午
 时推至明夜之亥亦有六阴六阳之分要之皆知来
 也逆也所谓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是也然
 则自乾之纯阳历兑离以至震之一阳自坤之纯阴
 历艮坎以至巽之一阴非数往之顺乎由震之一阳
 历离兑以渐至纯阳之乾而阳极阴又将姤由巽之
 一阴历坎艮以渐至纯阴之坤而阴极又将复矣非
卷九 第 121b 页 WYG0968-0356d.png
 知来之逆乎可见易数皆未来生生不穷者也故曰
 生生之谓易子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
 见者也中庸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善必先知之不
 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知来即知几前知之谓也
 此易之道也故总以易逆数言之况数其已往知其
 将来理本一致而阴阳顺逆之数无端恶可以一图
 八卦截然分半边为数往半边为知来哉
卷九 第 122a 页 WYG0968-0357a.png
 
 
 
 
 
 
 
 
卷九 第 122b 页 WYG0968-0357b.png
 问易赞神明生蓍何如曰神明幽而难测圣人赞其
 妙以蓍生数而阐之故参天两地而倚数天地以日
 月为用古人制字以日上月下为易日东月西为明
 神也者合天神地祗而言之者也河图天地相交故
 阳生于下自下而上阴生于上自上而下洛书日月
 相交故阳升于东而消于西阴生于西而望于东九
 六者天地相交之度参伍者日月相交之数故乾用
 九四其九三十有六坤用六四其六二十有四六其
卷九 第 123a 页 WYG0968-0357c.png
 九四其六故乾坤之策三百有六十夏至日行天度
 二百一十有六阳极阴生老阳变为少阴冬至日行
 天度一百四十有四阴极阳生老阴变为少阳月朔
 以六变七一阳生参伍至望而阳极月望以九变八
 一阴生参伍至晦而阴极日月往来以生明而寒暑
 往来以成岁天地交而万物生皆日月著明之功也
 故神妙万物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则河图洛书作
 大衍以生蓍数参两参伍用九用六阴阳往来变化
卷九 第 123b 页 WYG0968-0357d.png
 无穷以此幽赞神明以此斋戒神明此易之作显道
 以神德行而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也
卷九 第 124a 页 WYG0968-0358a.png
 
 
 
 
 
 
 
 
卷九 第 124b 页 WYG0968-0358b.png
 蓍圆而神卦方以知非方圆神知岐蓍卦而二之也
 盖蓍之数七七四十九象阳圆其为用也变通不定
 因之以知来物自卦未成言也卦之数八八六十四
 象阴方其为用也爻位有分因之以藏往事自蓍既
 揲言也以蓍之神得卦之知故爻之义可推吉凶之
 告可献矣夫吉凶乃民之所患也圣人为民患之而
 教之以蓍卦焉蓍之神知未至之吉凶于先卦之知
 藏已定之吉凶于内俾民趋吉而避凶此圣人作易
卷九 第 125a 页 WYG0968-0358c.png
 之意也况圣人以此洗心而洞照天人之理以此斋
 戒而益尊蓍卦之德此所以退密神明自然之易已
 在吾心故托神物以施之于民通天下之志定天下
 之业断天下之疑而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也明道
 先生尝举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令人深思自得
 又谓易要玩索斋戒以神明其德夫其示人可谓最
 切要矣然知来藏往明天察地未可以强通也而神
 知乃人人所固有者洗心斋戒得非学易之要法哉
卷九 第 125b 页 WYG0968-0358d.png
  帝神
 易也者天地造化之书也说卦传谓帝出震齐巽又
 谓神妙万物先儒指此为文王后天卦次然既曰帝
 又曰神岂帝神有二哉帝即神之主宰神即帝之运
 旋帝也神也一天也或曰天神天帝信无二矣然谓
 神无方谓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皆自帝天造化言
 也于人何与哉曰神无分于天人想无疑也世所疑
 者不过谓人与天帝不相及耳然而象帝之先难言
卷九 第 126a 页 WYG0968-0359a.png
 也无足怪也尝庄诵大雅之诗而深有信于天人合
 一之学非徒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相感通己也盖惟
 天人之合一也其生也神与天俱其亡也神与天游
 无生死存亡无古今终始也何也大雅称述文王皆
 周公作也以子述父以圣诵圣周公岂欺我哉皇矣
 篇一则曰帝谓文王无然畔援一则曰帝谓文王予
 怀明德孰不知天无言也而屡云帝谓其所以听于
 无声者予信周公不我欺也文王篇一则曰文王在
卷九 第 126b 页 WYG0968-0359b.png
 上于昭于天一则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孰不知天
 无形也且文王死矣而云于昭陟降左右所以视于
 无形者予信周公不我欺也然其所以不我欺者由
 文王生平之事天顺帝周公习于见闻也久矣盖其
 生也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肃肃雍雍自刑寡妻以至
 迓家邦而亦临亦保之匪懈无往而非昭事之时也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故亹亹穆穆缉熙敬止自求厥
 宁以至观厥成而夏革声色之俱忘无一而非默顺
卷九 第 127a 页 WYG0968-0359c.png
 之事也所以嘉止定祥大邦有子一天作之合也王
 赫斯怒询尔仇方一天讨之行也商之孙子侯服于
 周一天命之新也可见文王之与天也昭事默顺存
 天神合天德巳非一朝一夕之故则其亡也于昭陟
 降神即天之神也德即天之德也又何生死存亡之
 间哉观武王陈师牧野三千人惟一心矣犹曰上帝
 临汝无贰尔心天人合一兹益明矣或曰文王天人
 合一诚哉无死生无终始也若云以此为学亦可以
卷九 第 127b 页 WYG0968-0359d.png
 望之众人哉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故心天君典天
 秩礼天叙人人同也天之牖民如埙如篪故思天启
 知天明行天能人人同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
 曰旦及尔游衍凡动静语默间未有一人能逃乎天
 之所监临也若众人果信此学知神之格也不可度
 不可射而屋漏且不愧则睿圣当不独在卫武公也
 夫何天生蒸民靡不有初而鲜克终焉不知所以敬
 天怒畏天渝宪宪泄泄靡明靡晦及至不可救药乃
卷九 第 128a 页 WYG0968-0360a.png
 呼天而诉之曰瞻仰昊天则不我惠曰我生不辰逢
 天僤怒亦无及矣然则天可学乎曰天载固无声臭
 而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即所以法天
 也善乎张子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知上天之载
 当存文王默而成之存乎德行存文王则知天载之
 神噫神明默成易道也果能小心昭事默顺帝则即
 乾元用九天则乃见矣虽天无声臭而文王可师于
 昭陟降皆实事皆实学也天人合一观于诗不益信
卷九 第 128b 页 WYG0968-0360b.png
 夫学易之旨哉
  学易
 易之道天道也学易者其学天乎天地大德曰生而
 生生之谓易信乎易即天也然天之所以生生者未
 易窥也阴阳刚柔之迭运盈虚消息之惟时凡宇宙
 间成象成形群分类聚莫非天道之生生而变化莫
 测于何而学之哉系辞曰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
 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其
卷九 第 129a 页 WYG0968-0360c.png
 不得为典要此学之所以难也将欲沉潜思虑以学
 之乎易本无思也何所庸其思也将欲勉强作为以
 学之乎易本无为也何所庸其为也将欲由方体以
 学之乎神易本无方体而一毫力不可着方体非易
 学也况孔子天纵至圣其知生知其行安行得以不
 思不思之得即易也中以不勉不勉之中即易也无
 可无不可夫焉有所倚也况易以道时孔子圣之时
 也乃曰五十学易何哉抑以易本天道学易所以学
卷九 第 129b 页 WYG0968-0360d.png
 夫天也然五十知天命矣下学上达知我其天而仲
 尼即天也已何事于易之学哉且其学也韦编至于
 三绝则简编未尝释手可知也果谓立象尽意卦画
 有难明欤伏羲画而重之不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
 四爻已耳画象能几何也果谓系辞以尽言易书广
 大悉备而辞未易穷欤除十翼如文之卦彖周之爻
 象易辞能几何也以此拟度至圣亦陋矣至云学易
 可无大过抑又以吉凶悔吝生乎动惟蓍卦藏往知
卷九 第 130a 页 WYG0968-0361a.png
 来故欲精其占而学之欤此皆以常情忖度圣人尤
 浅之浅者安足以窥孔子学易之心哉噫易以顺性
 命之理而和顺道德参两天地非斋戒神明洗心退
 密未易窥也今以常人之聪明观玩辞象占变其于
 纸编未能一绝何能窥圣人学易之万一也然则易
 之所以生生仲尼所以终身潜神易学卒不可得而
 测度矣盖自吾人观圣人其知能皆性生也孔子则
 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自吾人观
卷九 第 130b 页 WYG0968-0361b.png
 圣人本立于无过之地也孔子则曰丘也幸苟有过
 人必知之自吾人观圣人吉凶消长进退存亡莫非
 天也莫非易也何待学哉孔子则曰其为人也发愤
 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周天三百六十
 五度天无一息不运此所以万古生生而不穷仲尼
 与天并运知通昼夜无一息不学夫易此所以为万
 世之天也所谓不如丘之好学学此也学而时习习
 此也乾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殆仲尼
卷九 第 131a 页 WYG0968-0361c.png
 之自道欤但圣如仲尼犹曰学易可免大过而愿学
 仲尼者果潜心易道穷神知化求所以先天而天不
 违后天而奉天时焉否乎是可以言易矣
 
 
 
 
 
卷九 第 131b 页 WYG0968-0361d.png
 
 
 
 
 
 
 
 图书编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