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第 1a 页 WYG0968-0227a.png

图书编卷八
明 章潢 撰
诸儒图书总叙
天地大德曰生不可以象求也一图一书已多矣况
先天图后天图造化之散见于卦爻者已毕露也故
云易者象也象也者象此者也善窥天地之大生者
求诸图书卦爻有馀裕矣何为自图书易卦之外如
卷八 第 1b 页 WYG0968-0227b.png

以及诸儒所画图象纷纷不一抑亦可与图书易卦
并传乎盖生生之谓易而既谓之生生则其变易无
穷象亦无穷尽也诸儒之图书固未可齐肩古圣要
亦各摅其一得之见以发乎生生之绪馀其有功于
斯道以开发后人亦不浅矣古先圣贤采善及于刍
荛况诸儒论者各自成一家言槩律以周易而尽屏
弃之可乎哉至于所见或偏焉而未全或驳焉而未
卷八 第 2a 页 WYG0968-0228a.png

槩云
卷八 第 3a 页 WYG0968-0228c.png

卷八 第 3b 页 WYG0968-0228d.png

卦而去坎离震兑四正以立二至二分
双峰胡氏曰费直作易林序引孟康曰分卦直日之
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为三百六十日馀四卦震
兑离坎为方伯监司之官所以用震离坎兑者是二
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时各专主之气各卦主时
其占法各以其日观其善恶也又按项平庵曰焦氏
卦法自乾至未济并依易书本序以一卦直一日乾
卷八 第 4a 页 WYG0968-0229a.png

正卦则直二分二至之日坎直冬至离直夏至震春
分兑秋分不在六十卦轮直之数此即京房六十卦
气之法但京主六日七分此但主一日与费氏一爻
直一日之说不同姑记此以俟参考
按焦延寿时尚未有先天六十四卦之传说易者多
用后天之卦焦氏宗之故其所去震离兑坎乃后天
八卦之四正也项平庵谓起乾坤以至未济者是矣
卷八 第 4b 页 WYG0968-0229b.png

六周为三百六十日而气馀五日四分日之一又当
以甲子起之非周一岁之义也故卦气之说当以费
直序一爻主一日卦主三百六十日者为是如此则
每卦主六日而加七分气盈之数在其中矣此其法
所以至于邵子莫之能改也
焦氏易林卦变辞略
乾道陟多阪胡言连蹇译

卷八 第 5a 页 WYG0968-0229c.png

不得安息○之屯阳孤亢极多所恨惑车倾盖亡身
常忧惶乃得其愿雌雄相从○之蒙鹄鵴鸤鸠专一
无尤君子是则长受嘉福○之需目瞤足动喜如其
愿举家蒙宠(右以乾为主而坤屯/蒙需皆乾之变也)
坤不风不雨白日皎皎宜出驱驰大道通利○之乾
谷风布气万物出生萌庶长养华叶荗盛○之屯苍
龙单独与石相触摧折两角室家不足○之蒙城上
卷八 第 5b 页 WYG0968-0229d.png

户蛰虫隐处不见日月与死为伍(右以坤为主而乾/屯蒙需皆其变也)
既济玄兔捐掌与足相视谨讯诘问注情自似死诬
难告口为身祸○之乾游驹石门騄耳安全受福西
邻归隐玉泉○之坤阳春草生万物风兴君子所居
祸灾不到○之屯人无法缓除才出雄走羊惊不失
其家○之蒙太山上奔变见太微陈吾废忽作为祸
患(右以既济为主而乾/坤屯蒙皆其变也)
卷八 第 6a 页 WYG0968-0230a.png

大患○之乾旦生夕死名曰婴鬼不可得视○之坤
大步上车南至喜家送狐裘与福喜来○之屯西多
小星三五在东早夜晨行劳苦无功○之蒙北陆藏
冰君子心悲困于粒食鬼惊我门(右以未济为主而/乾坤屯蒙皆其变)
(也/)
按文王卦序本有六十四而易林于每卦又有六十
四变各以已意别为一诗共诗四千九十六首以代
卷八 第 6b 页 WYG0968-0230b.png

济四卦及其变各四卦摘录其辞以见大略其法以
揲蓍得卦而日以其辞占然亦兼卦气而用之故费
直曰其占法各以其日观其善恶云易林揲法即朱
子本义所载筮仪也
易纬类是谋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
离秋分日在兑四正之卦卦有六爻又主一岁馀六
十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岁十二月三百六
卷八 第 7a 页 WYG0968-0230c.png

京扬卦气直日图总叙
易卦之位震东离南兑西坎北者为一说十二辟卦
分属十二辰者为一说乃焦延寿京房为卦气直日
之法合二说而一之既以八卦之震离兑坎二十四
爻直四时又以十二辟卦直十二月且分四十八卦
为公侯卿大夫而六日七分之说生焉若以八卦为
主则十二卦之乾不当为己之辟坤不当为亥之辟
卷八 第 7b 页 WYG0968-0230d.png

主则八卦之乾不当在西北坤不当在西南艮不当
在东北巽不当在东南彼此二说互相矛盾且其分
四十卦为公侯卿大夫以附于十二辟卦初无法象
不待论其减去四象卦二十四爻而后可以见其失
也扬雄太玄次第全用焦法其八十一首盖亦去其
震离兑坎而但拟其六十卦耳诸家于八十一首
多有作拟震离坎兑者许翰始正其误至立踦嬴二
卷八 第 8a 页 WYG0968-0231a.png

分之数而加益之恐不可反据其说以正焦氏之失
也
卷八 第 9a 页 WYG0968-0231c.png

(内一运列四正卦二十四爻以司一岁二十四气也百/中一运除四正卦外以六十卦分公辟侯大夫卿九)
(六十爻以司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也其卦/次第与大玄卦气次第同)
(外一运乂取中运内十二辟卦凡七十二爻以司一岁/七十二候也)
卷八 第 9b 页 WYG0968-0231d.png

主一岁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卦得六日七分
其为算固周且悉矣然坎离震兑与乾坤诸卦一也
坎离震兑主二十四气而乾坤诸卦主六日七分何
耶合六十卦为日三百六十五四分之一附之一岁
则有馀而加之闰则不足若之何其主一岁耶一岁
之中赢缩馀闰初无常时而卦之所直则有定日又
乌能候温寒耶且使夫六十四卦所配之日皆惟我
卷八 第 10a 页 WYG0968-0232a.png

以一岁三百五十四日均之则一卦直五日四十二
分五釐亦可也吾将损四正而用六十卦以当三百
五十四日则卦直五日七十二分亦可也不然惟用
八卦以当三百五十四日则卦直四十四日二十分
又谁曰不可凡去取多寡惟我之所制则人皆可为
矣何取乎经此房之非也
京房扬雄皆以卦配气候谓之卦气同是卦也同是
卷八 第 10b 页 WYG0968-0232b.png

配之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而雄则以六十四卦
配之去取之异何也房以兑应大雪而雄以坎房以
兑应秋分而雄以震节候之异何也房以坎离震兑
各主日九十而雄于四卦卦得四日有半房以六十
卦主六日七分而雄亦以四日有半处之多寡之异
何也雄之太玄以二赞配一昼一夜凡一首九赞为
四日有半有以一首准一卦则得四日半矣而又以
卷八 第 11a 页 WYG0968-0232c.png

自为异如此何也苟卦为有用则阴阳之体有非人
所能移者而增损迁变惟二子之所私何耶自达者
观之其为谬妄冰炭不言冷热可知也盖亦求二子
之所同者惟以卦气起于中孚则一耳然卦气不自
他卦始而独起于中孚不知何义复以一阳初生谓
之冬至之候犹有一说也屯以一阳震动于坎离之
中谓之冬至之候犹有说也至于中孚以兑巽为卦
卷八 第 11b 页 WYG0968-0232d.png

曰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在其中盖谓中孚者信
也夫以中孚为信阳气必应于此则是取其义而不
取其气也不取其气而取其孚信之义则谓之起于
旡妄可也何必中孚雄之太玄乃亦效之以首拟卦
岂以首与卦皆主是气而后拟之也以中拟中孚以
养拟颐以彊拟乾以视拟观以止拟艮以难拟蹇不
过以其字之同义而取之是知其所谓起中孚者亦
卷八 第 12a 页 WYG0968-0233a.png

初历于中起于冬至起于牛之一度则犹可也而反
以为起中孚尝见宋咸著论言卦气起中孚非圣人
之旨而朱氏难咸曰中孚十一月之卦也以岁言之
阳起于冬至以历言之日始于牵牛以日言之昼始
于夜半以人言之虑始于心思咸谓何不起于他卦
真不知者也切谓朱氏言人之虑始于心思故起于
中孚使中孚取心思之义则起于咸可也何必起于
卷八 第 12b 页 WYG0968-0233b.png

始于夜半故必始于十一月夫律历始于十一月是
矣而以中孚为十一月卦为何义不此之解而欲以
折咸殆不可也使咸之说得行房与雄之言皆可寝
矣
卷八 第 13a 页 WYG0968-0233c.png

玄图曰一玄都覆三方方同九州枝载庶部分正
群家
(玄始三方方有三州州有三部部有三家皆一/生三故有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也)
卷八 第 14a 页 WYG0968-0234a.png

卷八 第 14b 页 WYG0968-0234b.png

与义初无所取特不过以四画分之有八十一样借
以释八十一首之名又有七百二十九赞散之于八
十一首之下每首九赞皆是初一次二次三次四次
五次六次七次八上九首首一样更无分别而七百
二十九赞亦与八十一首象与义皆无相关以八十
一首名彊附于四画之下以七百二十九赞又彊附
于八十一首之下然以中之初一作冬至第二日积
卷八 第 15a 页 WYG0968-0234c.png

又加踦赢二赞以足日之馀分而起闰又自冬至一
日系之以牵牛之星第一度日一日躔星一度至三
百六十四日半而斗星二十五度半亦周又以踦赢
二赞系斗星馀度而一岁周天之日与星凑合恰好
太玄之要法全在于此其实自为历法一书亦自可
传何必规规于易也
(太玄首/赞辞略)□(一方一州/一部一家)中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
卷八 第 15b 页 WYG0968-0234d.png

牛初○初一昆崙旁薄幽测曰昆仑旁薄思诸贞也
○次二神战于中首尾信可以为庸测曰龙战于中
见其造也○次四痹虚无因大受性命否测曰痹虚
无因不能大受也○次五日正于天利以其辰作主
测曰日正于天贵当位也○次六月阙其博不知开
明于西测曰月阙其博明始退也○次七酋酋大鬼
颐水包贞测曰酋酋之包任臣则也○次八黄不黄
卷八 第 16a 页 WYG0968-0235a.png

测曰巅灵之反时不克也
右中太玄第一首也为阳气之始
□(二方二州/二部二家)应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于下上下相应
首测曰应拟咸地元阳家五土中日在井二十九○
初一六干罗如五枝离如测曰六干罗如附离君也
○次二上历施之下律和之非则否测曰上施下和
匪其肯也○次三一从一横天网䍚䍚测曰一从一
卷八 第 16b 页 WYG0968-0235b.png

我䍔罟不能以仁也○次五龙翰于天贞栗其麟测
曰龙翰之栗极惧坠也○次六炽承于天水萌于地测曰
承天萌地阳始退○次七日彊其衰应蕃贞测曰日
彊其衰恶败类也○次八阳极徵阴不移日而应测曰极
阳徵阴应其法也○上九元离之极不可曷止也
右应太玄第四十一首也为阴阳之中
□(三方三州/三部三家)养阴弸于野阳蓲万物赤之于下首测
卷八 第 17a 页 WYG0968-0235c.png

一藏心于渊美厥灵根测曰藏心于渊神不外也○
次二墨养邪元涵否贞测曰墨养邪中心败也○次三粪
以肥丘育厥根荄测曰粪以肥丘中光大也○次四燕
食扁扁其心


也○次五黄心在腹白骨生肉孚德不复测曰黄心
在腹上得天也○次六次次一日三饩祗牛之兆肥
不利测曰次次之饩肥无身也○次七小子牵象妇
卷八 第 17b 页 WYG0968-0235d.png

鲠不脱毒疾发鬼上垄测曰鲠疾之发归于坟也○
上九星如岁如复继之初测曰星如岁如终始养也
○踦赞一冻登赤天晏入元泉测曰冻登赤天阴作
首也○嬴赞二一虚一嬴踦奇所生测曰虚嬴踦奇
禅无已也
右养太玄第八十一首也为阴阳之终故系踦嬴
二赞于七百二十九赞之末○举此三首义可槩见矣
卷八 第 18a 页 WYG0968-0236a.png

卷八 第 18b 页 WYG0968-0236b.png

卦也玄以首名准易若训字然如蒙之为童随之为
从晋之为进解之为释讼之为争革之为更师之为
众比之为亲乾之为强姤之为遇丰之为大损之为
减萃之为聚观之为视遁之为逃益之为增恒之为
常贲之为饰困之为穷艮之为止蹇之为难颐之为
养剥之为割暌之为戻升之为上豫之为乐夬之为
断大有为盛鼎之为灶涣之为文履之为礼明夷为
卷八 第 19a 页 WYG0968-0236c.png

卦之名而已至于重二十一卦以配八十一首之数
尤无意义首有九赞故一首之下列一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位每赞直半日则九赞直四日半而为一首
九赞当四日半而曰五日者以夜统于昼也昼夜相
配则为一日矣故于初赞即言至八十一首之九赞
当得三百六十四日半而曰三百六十五日以踦一
之半日为夜并言于昼也又有嬴二半日之半为四
卷八 第 19b 页 WYG0968-0236d.png

所用固京房法也房去震离兑坎四正卦而用止六
十卦故卦直六日七分雄虽去四正卦而重二十一
卦为八十一卦则卦直四日半是雄虽用京法而亦
以己意更改矣以雄之法推算亦合三百六十五日
四分日之一但此六日七分之法牵强不整齐耳虚
谷方氏谓太玄精于卦气特以其所纪日星气候比
京稍详而岂知增益易卦以私见强排乃朱子所谓
卷八 第 20a 页 WYG0968-0237a.png

首数奇而主阳谓之阳家阴首数偶而主阴谓之阴
家至于八十一首交于初首则皆阳也所馀踦嬴二
赞又附于末首之十末则皆以阳数为主而阴阳无
相错之义矣水火木金土者玄相禅之法也玄以九
成数故以五居生成二数之中五土也一二三四生
数居五之前六七八九成数居五之后然五行各自
为序自九交初亦未见其有相禅之义也雄虽自谓
卷八 第 20b 页 WYG0968-0237b.png

卦自复而升以至于乾自姤而降以至于坤其流行
之不已固其对待之不偏者也而雄则以一岁分而
为三自子中至辰中为天元自辰中至申中为地元
自申中至子中为人元而于易中阴阳消息之序则
既乱矣盖本好奇之见而非刚柔立本变通趋时之
道也可以谓之知易乎雄为人深沉颇能思索故能
略见天地之理而于卦气之起中孚则曰阳气潜萌
卷八 第 21a 页 WYG0968-0237c.png

阳之气因以立义焉故邵子称之曰扬雄知历法又
知历理其子伯温遂曰扬子云知易之本是亦即其
所见之一斑而许之耳徒守静虚不得其正故动必
有咎欤雄之书宋时亦少有传者故或者谓其用六
十四卦不去震离兑坎四正卦与京法异而四正卦
在六十四卦之中则又易置其位以为房以坎应大
雪而雄以兑房以兑应秋分而雄以坎则许翰既已
卷八 第 21b 页 WYG0968-0237d.png

卷八 第 22a 页 WYG0968-0238a.png

卷八 第 22b 页 WYG0968-0238b.png

扬雄太玄谓卦气起中孚尝思之不得其说宋儒且
谓扬与焦宏京房皆偶以中孚起历数于卦义全无
当也尝读易中孚豚鱼诸儒云豚顽鱼冥本无知之
物当至诚以感孚之且取感格鳄鱼为證予谓古今
惟此一事差近之文王亦虚设此象耳虽遍求之不
达其义久之因以江豚吹浪夜还风之语合而䌷之
绎之乃知豚鱼即江豚也本兑泽中物而得风之性
卷八 第 23a 页 WYG0968-0238c.png

阅诸家有载正月鲨鰡至二月鲤至三月鳜至四月
鲥至八月黄

以其时而仲冬豚鱼至即中孚豚鱼之象也可见圣
人于各卦爻取象皆时物之自然而然者扬雄中孚
卦气在古昔已然汉儒尚有所传匪后人杜撰者比
也缘观杂说既通易象且识卦气深自愧心思未澈
睹闻浅鲜不能博穷物理何以穷经何以窥古人著
卷八 第 23b 页 WYG0968-0238d.png

哉
太玄准易
太玄曰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夫质干在乎
自然华藻在乎人事故玄聘取天下之合而联之者
也斯太玄之所由作欤今以其意求之圣人作易仰
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
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子云作玄仰以观乎象俯以
卷八 第 24a 页 WYG0968-0239a.png

以好之夜以丑之斯准其意一也以其用求之易将
以指吉凶悔吝之途玄将以辨君臣父子夫妇之道
斯准其用二也易之数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
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太玄之数一
生三三生九九生二十七二十七生八十一斯准其
数三也易有贞悔六画玄有方州部家四重易有彖
玄有首易有爻玄有赞易有象玄有测易有文言玄
卷八 第 24b 页 WYG0968-0239b.png

数易有序卦玄有冲易有杂卦玄有错易有乾元亨
利贞玄有罔直蒙酋冥及其定首之名从中至养皆
拟从中孚至颐之卦而曾无踰越尺寸斯准其体四
也易之揲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二挂
一揲四归奇是为一营已则又然凡十二营而成爻
七十二营而成卦玄之揲法天之策十有八地之策十
有八地虚其三次配三犹大衍之五十虚一也扐一
卷八 第 25a 页 WYG0968-0239c.png

其馀七为一画八为二画九为三画凡四度画而成
一首之位斯准其揲五也易之占法一卦之内有初
二三四五上之爻卦之既成然后观其爻之变以定
所占玄之占法一首之内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之赞首有阴阳赞有昼夜旦占用经夕筮用纬所用
之赞下为始次为中上为终故曰观始中决从中终
又杂星时数乱而观之从多为休违多为咎此准易
卷八 第 25b 页 WYG0968-0239d.png

而名则别准其揲而变亦异准其占而考亦违惟其
所以明于天人之道察于民物之故以撷造化之幽
玄以指趋避之向方者其致一焉非不可异不能异
而已矣此太玄之大方也然尝以是而定其论玄之
形准夫易而数准夫历非易也盖自分卦直日而六
日七分之说起于焦京矣太玄祖之而首起于中尽
于行起于水水尽于金数起于下尽乎上上曰起牛
卷八 第 26a 页 WYG0968-0240a.png

冬至尽于大雪律中起于黄钟尽于夹钟然太玄以
七百二十九赞积二万一千二百四十四策为大积
每二赞为一昼一夜七十二策为一日凡三百六十
四日有半于是而不及周岁之数益之以踦嬴二赞
以合岁之日而行律历焉推自甲子至甲辰自甲辰
至甲申还至甲子而冬至皆无馀分十九岁为章二
十七章为会三会为统三统为元以尽玄之道班氏
卷八 第 26b 页 WYG0968-0240b.png

准历准易也非惟准历也又准律律志曰太极元气
函三为一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
于丑得三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又
参之于辰得八十一是为九三之法玄之所聘取也
故曰又准律也然非独玄也自汉以来论律历者皆
推而附之于易班氏律历志称自伏羲画八卦由数
起至黄帝作五声十二律九六相生是也今推而致
卷八 第 27a 页 WYG0968-0240c.png

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是也今以大衍
参天九数二十有五两地十数三十而乘之增之也
杜预曰历者顺天以求合非求合以验天今以大衍
算周天是求合以验天也夫图授于羲书发于禹律
制于黄历定于尧古之圣人各以事起而槩为求合
虽有一二符契然所乖误已十二矣或问孔子谓易
当期之日何如曰圣人所谓揲四象时归奇象闰乾
卷八 第 27b 页 WYG0968-0240d.png

既画之妙而非谓易之所由作者也此其周天之数
尚有馀赢而经言三百六十止举其槩耳岂适一一
密合哉若太玄者为法以象天象之不合不得已而
加踦嬴二赞以完之然亦勤矣天体至圆动而不滞
元封七年日在建星建星者斗宿也而太玄日在牵
牛考太玄以牵牛起中首象中孚卦然中孚实先于
复在历家所谓先天之候者故起牵牛初度意盖出
卷八 第 28a 页 WYG0968-0241a.png

枵下施今兹则失之于龙尾安在为考之混元而玄
已生察之当今而玄非不行穷之天地之委而玄不
可亡耶论者谓易极于六十四而变化无穷玄极于
八十一而其法不行此非所以病玄极玄之数若律
吕太极参之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可也
论者又谓天地之数但有奇偶自三而四自四而八
扬子益为三事且有气无朔有日星无岁月以是贬
卷八 第 28b 页 WYG0968-0241b.png

地皆足倚数九三之法以积钟律是也余学术浅小
不足以评骘往匠聊著所见以开暇日驳正之原因
疏所议于后云非深于九九者不足以穷大易之变
夫以刘歆历律之精奥而笑为覆瓿则玄且无当于
律历矣而况于易乎然张平子妙识天文称其特极
理数更仆难论阴阳之事何哉斯又不可测矣近世
邵尧夫作正元改四重为上下减九赞为五赞而蓍
卷八 第 29a 页 WYG0968-0241c.png

耶大抵玄之为书可为卓然一家之言未为天壤无
弊之物也学者以易象历律读玄可也以玄求易象
历律不可也卦气起中孚坎离震兑各主一方其馀
六十卦主周岁之日而坎离震兑各一方为方伯之
职一爻主一候之日太玄则坎离震兑与六十卦皆
主日而不为方伯也太玄八十一首以配六十四卦
所重者十七卦或曰以象闰也然考其书有踦嬴二
卷八 第 29b 页 WYG0968-0241d.png

出而无序何也一阴一阳玄相错之法也然养为阳
而中不为阴水火木金土玄相传之法也然狩为金
而羡不为土皆未有明之者涯说玄揲法所称挂一
之后中分其馀以三揲之并馀于扐又三数之不中
分盖误也若尔则终不成七分之数李氏巽严以为
又当中分其馀而三数之但不复挂一若尔亦不成
七八之数矣非也姑阙以待辨
卷八 第 30a 页 WYG0968-0242a.png

易道广大悉备变动无方阖辟乎乾坤化生乎万物
故圣人用之中庸不可能也术数得之小道有可观
焉尝观汉儒焦赣京房扬雄皆精于易占其于六十
四卦或以巳意增损之而其占皆验益信卦占在乎
人心之诚否故云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
神而占不足以尽易也试以数子卦图言之焦赣易
林占法用六十卦直日用事一爻主一日六十卦主
卷八 第 30b 页 WYG0968-0242b.png

列二至二分专主四时节候又以复临泰大壮夬乾
姤遁否观剥坤为辟君之象以各统一月而公卿大
夫佐之然每岁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继三子
者如关朗之洞极司马之潜虚蔡氏之洪范皇极各
本之河洛以巳意列图实于易卦无与惟于先天圆
图六十四卦出于邵康节所传而玉斋胡氏因邵诗
冬至子之半推之以卦分配节候由复卦冬至子之
卷八 第 31a 页 WYG0968-0242c.png

午之半至坤交冬至子之半三十二卦为阴卦爻自
然与天地之节候相吻合未尝以巳意参乎其间殆
出汉三子之右矣但焦京扬邵之图以之推卦气算
历数占候得失虽有不同皆活法也后世阴阳家用
以按节候择日时是或一说而堪舆家乃假数图以
定方向配卦位分金布气其亦未知分数多寡悉由
焦氏所分派者乃可据以为定向乎噫周天三百六
卷八 第 31b 页 WYG0968-0242d.png

二宫二十八宿且多寡靡定又何有于分金之定向
也因论诸子卦图故并及之
卫氏元包总叙
伏羲六十四卦在夏曰连山首艮商曰归藏首坤周
易首乾谓之三易其说必有所自来也以今观之惟
文王首乾次坤则天地阴阳尊卑高下始得其当故
孔子十翼独宗乎周易岂徒曰不敢生今反古吾从
卷八 第 32a 页 WYG0968-0243a.png

经也卫氏元包独首乎坤阅其全书总以八正卦为
主每卦七变十四变复原卦即其立本明变非不各
有条理但于阴阳刚柔既已紊乱则大本一差馀何
足观哉世之有志易学者盍于文孔先乾后坤之大
旨潜神以洞究其底里或别有著述庶免妄作之愆
云
元包卦次
卷八 第 32b 页 WYG0968-0243b.png

(五世则自/上而下也) 坤 复 临 泰 (大/壮) 夬 需
比
太阳 乾 姤 遁 否 观 剥 晋 (大/有)
少阴(包以坤为首阴也易以乾为首阳也阴生于/上阳生于下故包先少后长易先长后少)
兑 困 萃 咸 蹇 谦 (小/过) (归/妹)
少阳 艮 贲 (大/畜) 损 暌 履 (中/孚) 渐
仲阴 离 旅 鼎 (未/济) 蒙 涣 讼 (同/人)
卷八 第 33a 页 WYG0968-0243c.png

孟阴 巽 (小/畜) (家/人) 益 (旡/妄) (噬/嗑) 颐 蛊
孟阳 震 豫 解 恒 升 并 (大/过) 随
周易乾坤二卦(馀卦类推易主爻而用七/变而反生十二变而复本)
乾






坤






元包乾坤二卦包主卦而用七变而归魂十四变而
反本
卷八 第 33b 页 WYG0968-0243d.png







若上九变遂成纯坤无复乾性矣乾之世爻上九不
变九还于四而成离则明出地上阳道复行故游魂
为晋归于大有则乾体复于下矣自大有又七变焉
而乾体复纯也(乾坤上爻不变游魂于离坎则为晋/需若上爻反生则为复姤也盖八卦)
(与六爻之用不同在卦者十四变/而复本在爻者十二变而复本)
坤






若上六变遂成纯乾无复坤性矣坤之世爻上六不
卷八 第 34a 页 WYG0968-0244a.png

之卦为需归魂于比则坤体复于下矣自比又七变
焉而坤体复纯也
元包总义
扬子云太玄其法本于易纬卦气图卫先生元包其
法合于火珠林皆革其诬俗而归诸雅正者也伏羲
始作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是名先天陈希夷所
传先天图是也其数有二圆图者天也自一阴一阳
卷八 第 34b 页 WYG0968-0244b.png

地也八卦纵横上下一卦为主各变七卦者生物数
也卦气图以六十卦为主一爻当一策所谓乾坤之
策三百六十当期之日其于系辞则序卦之义也主
于运行之用者天而地之数故为天地之大数也火
珠林以八卦为主四阴对四阳所谓天地定位山泽
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其于系辞则说卦之义
也主于生物之用者地而物之数故为人物之小数
卷八 第 35a 页 WYG0968-0244c.png

房易末流之弊杂乱于星官历翁其事失之诬其辞
失之俗故二君以其法为书而归之雅正也太元日
始于寅义祖连山元包卦首于坤义祖归藏由是三
易世皆有书矣唐苏源明作元包传李江为之注徒
言其理未达其数夫天下之象生于数而数生于理
未形之初因理而有数因数而有象既形之后因象
以推数因数以推理论理而遗数譬如作乐而弃音
卷八 第 35b 页 WYG0968-0244d.png

哉
卷八 第 36a 页 WYG0968-0245a.png

卷八 第 36b 页 WYG0968-0245b.png

终茂故能以止止然后安安则得其燠燠则实实可
资矣资必有所用用然后达达则能兴兴则能


则能悖悖莫若静静则可育矣育然后和平平则有
序序则不终和和久则塞决塞必有作作则几乎正
矣至正必有抑抑则冥物不终冥故以通而终焉
洞极虽是拟玄其实只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即一之象其名曰生一即二之象其名曰育一即
卷八 第 37a 页 WYG0968-0245c.png

天由育而和塞作燠几抑冥通属乎地由资而用达
兴

观其所画非杜撰者然而不足以窥天地造化之秘
则玄且不足以拟易也何有于拟玄之极哉
卷八 第 38a 页 WYG0968-0246a.png

卷八 第 38b 页 WYG0968-0246b.png

八卦是故全七之三以为离奇以为巽全八之三以
为震奇以为艮全六之三以为坎奇以为乾全九之
三以为兑奇以为坤正者全其位偶者尽其画易曰
四象生八卦其是之谓乎洛书之文九前一后左七
右三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四后圣稽之以为
三象是故一为生之二四为生之二七为生之二二
为育之一五为育之二八为育之二三为资之一六
卷八 第 39a 页 WYG0968-0246c.png

按洞极真经莫知作者而元魏关朗子明之所传次
也虽无预于易然叙本论述圣人本河图以画卦朱
子启蒙之所援證其为极也又起于洛书之数以北
方一为生之二西南二为育之一东方三为资之一
而极有一画矣又以东南四为生之二中央五为育
之二西北六为资之二而极有二画矣又以西方七
为生之三东北八为育之三南方九为资之三而极
卷八 第 39b 页 WYG0968-0246d.png

犹蔡氏皇极内篇演洛书之数至于九九八十一也
其为书也生传一资传二育传三论上四(叙本一明/变二极数)
(三原明四/原德五)论下五(体用六为用七为拟八次/为九互为十极图十一)子明自
为之序今录叙本论(并图/)以见一书大略云
卷八 第 40a 页 WYG0968-0247a.png

生☰焕☴实☲兴☱燠□茂□达□序□和□
育☷萌☳华☵安☶悖☷止□静□息□紊□
资□抑□用□作□冥□塞□平□通□几□
☰生之象育乘其一而为焕☴乘其二而为实☲乘其
三而为兴☱资乘其一而为燠 □二而为茂□三
而为达□育一资一而为序□育二资二而为和□
☷育之象生乘其一而为萌☳二而为华☵三而为安
卷八 第 40b 页 WYG0968-0247b.png

一资二而为息☳生二资一而为紊□
☷资之象乘其一而为抑□二而为用□三而为作□
育乘其一而为冥□二而为塞□三而为平生一育
二而为通□生二育一而为几☵止此谓变之为道也
次为图论(此图之象以生资育别列为序与叙/本明变之次不同犹易之序卦也)
生☰萌☳息□华□茂□止□安☶燠☰实☲
资☷用□达□兴□紊□悖☷静□平□序□
卷八 第 41a 页 WYG0968-0247c.png

天地辟万物生生必萌萌而后息息而华华则茂物
不终茂故所以止止然后安安则得其燠燠则实实
则可以资矣资必有所用用然后达达则能兴物不
终兴兴久则紊紊则悖治悖莫若静静则平平则有
序序则可以育矣育然后和物不终和和久则塞决
塞必有作作则焕焕则几矣正矣至止必有抑抑则
冥物不终冥故以通而终焉细绎之可见矣
卷八 第 41b 页 WYG0968-0247d.png

☰(生一生/二生三)生洪明正翼曰阳乘日生洪哉大也明哉正
哉极也惟生故能大盛而极焉则曰圣人以化育天
下一一冥乎传曰冥物生始也一二形乎为传曰形
乎为质始成也一三罔不利传曰罔不利济于用也
(次萌息华茂止安燠实通九传今不尽录原德篇/曰物无不受之谓物无不噣之谓明于物无欺之)
(谓正君子体洪临下以脩/性正以治德故曰洪明正)
资传
卷八 第 42a 页 WYG0968-0248a.png

观其资三极之情可见矣则曰圣人以顺天地而创
法立制三一资其象以制服器传曰资其象制服器
也三二资其器以辟田里以兴地利传曰资其器兴
地利也三三资其用以化育兆姓其道大也(馀九传/不尽录)
育传
☷(育一育/二育三)育洪明翼曰阴能成阳之生曰育育则洪洪
然后正则曰君子以承君辟化以育兆姓二一女子
卷八 第 42b 页 WYG0968-0248b.png

正乃臧也二二乃蛰乃萌育于田传曰乃蛰乃萌育
于田也二三利用获传曰利用获育道成也(馀九传/不尽录)
极数篇
天一地二人三天四地五人六天七地八人九三极
之数四十五天有十二(一四/七)地有十五(二五/八)人有十
八(三六/九)审其数而画之三十有九则一(除天地人六/数刃有三十)
(九数归/之于天)四十有二则二(除人三数外有/四十归之于地)四十有五则
卷八 第 43a 页 WYG0968-0248c.png

十六(三画计/四十二)资之策百二十五(三画计/四十五)遗其馀则三
百有六十当期之日显冥之道尽矣(此洞极揲/蓍法也)
双峰胡氏曰洞极虽无预于易然叙本论述圣人本
河图以画卦朱子启蒙之所援證其为极也又起于
洛书之数以北方一为生之一西南二为育之一东
方三为资之一而极有一画矣又以东南四为生之
二西北六为资之二中央五为育之二而极有二画
卷八 第 43b 页 WYG0968-0248d.png

为资之三而极有三画矣每一极演而为九三九二
十七而极终云
司马温公潜虚自叙
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受性性以辨
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故虚者物之府也气者生之
户也体者质之具也性者神之赋也名者事之分也
行者人之务也命者人之遇也
卷八 第 44a 页 WYG0968-0249a.png

四金五土所谓生数五行具天地自然之气也天一
居北方坎位为水地二居南方离位为火天三居东
方震位为木地四居西方兑位为金天五居中而为
土在虚则有原有荧有本有丱有基焉至土则本无
方隅分王四正之方能生万物故北方水一得土五
而成六南方火二得土五而成七东方木三得土五
而成八西方金四得土五而成九中央五土合而成
卷八 第 44b 页 WYG0968-0249b.png

以具天地终始之道在太虚之中能成变化而行鬼
神也白虎通曰土可以王四季者何木非土不生火
非土不荧金非土不成水非土不膏土扶微助衰历
成其道故五行更生得土以助之所以昔之原者今
为委昔之荧者今为焱昔之本者今有末息之丱者
今有刃昔之基者今成冢矣
按原者水之泉也泉既出则流而为委委者水之聚
卷八 第 45a 页 WYG0968-0249c.png

而属六荧者火之爝也爝既然则炎而为焱焱者火
之炽也火以二七居南方离位故荧为生而属二焱
为成而属七本者木之根也根既萌则达而为末末
者木之畅也木以三八居东方震位故本为生而属
三末为成而属八丱者金之矿也矿既开则炼而为
刃刃者金之利也金以四九居西方兑位故丱为生
而属四刃为成而属九基者土之实也实既积则起
卷八 第 45b 页 WYG0968-0249d.png

而属五冢为成而属十五行各设二名以配生成由
生而成此从微至著之理而位次则河图之序也其
分震东离南兑西坎北者乃后天八卦之序则温公
时尚未见先天之卦矣
卷八 第 46a 页 WYG0968-0250a.png

卷八 第 47a 页 WYG0968-0250c.png

卷八 第 47b 页 WYG0968-0250d.png

□水□火□木□金□土□水□火□木□金□土
□火□木□金□土□水□火□木□金□土□水
□木□金□土□水□火□木□金□土□水□火
□金□土□水□火□木□金□土□水□火□木
□土□水□火□木□金□土□水□火□木□金
□水□火□木□金□土
性论
卷八 第 48a 页 WYG0968-0251a.png

其次降三其次降四最后五配而性备矣始于纯终
于配天地之道也相生适以相继相克适以相成也
按此图自从观之在左皆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为序在右则水从一起以至于十皆与左同数谓
之十纯二则去一而起二三则去一二而起三四则
起四去一二三五则起五去一二三四由六至十皆
然而数备矣自横观之上一层属水二火三木四金
卷八 第 48b 页 WYG0968-0251b.png

七火八木九金十土皆以成数言各得五位而为二
十五此适五十五之数也去纯卦十则为四十五反
之亦得四十五共九十通十纯为百而五行之性备
矣
卷八 第 49a 页 WYG0968-0251c.png

行图(第一截为/体名之辞) 变图(第二截元馀齐/不变通以变言) 解图(第三截皆/解变辞)
□元 (慎于举趾差则/千里机正其始) (慎于举趾/差则远也)
(元始也夜半日之始也朔月之始也冬至岁之始也/好学智之始也力行道德之始也任人治乱之始也)
□裒 初(进而逡而俟其聚不可苟/必进逡也信而利用正)
(裒聚也气聚而物/宗族聚而家圣贤) 二(人猓而繁/兽猛而殚) (人猓而繁善/以道群也)
(聚而国/) 三(百毒之聚胜者/为主惟物之蛊) (有毒之聚/祇害人也)
四(羽毛鳞介/各从其类) (羽毛鳞介/聚以伦也)
卷八 第 49b 页 WYG0968-0251d.png

六(八音和鸣/神人昱听) (八音之裒/感神明也)
上(云还于山/冰泮于川) (云还冰泮聚/极必分也)
按自裒至散凡五十二名皆有七变今不书录后有馀齐并具于左
□馀 (尧舜之德禹稷之迹/周规孔式终天无斁) (尧舜周孔垂/世无穷也)
(馀终也天过其度日之馀也朔不满气月之馀也日不复次岁之馀也功德/垂后圣贤之馀也故天地无馀则不能变化矣圣贤无馀则光泽不远矣)
□齐 (众星拱极万矢/凑的必不可易) (众星万矢谁/能易中也)
(齐中也阴阳不中则物不生气血不中则体不平刚柔/不中则德不成宽猛不中则政不行中之用其至矣乎)
卷八 第 50a 页 WYG0968-0252a.png

温公之潜虚五十五行其象以丨为原□为荧□为
本□为矿□为基具五生数也以下为委□为焱□
为末□为丱□为冢具五成数也以吉凶臧否平定
其占以王相休囚死推其理盖以虚形性动情事德
家国政功业莫不该焉然自气体性名行变除元馀
齐外每名有七自裒至散五十二名以七乘之得三
百八十四变每变主一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
卷八 第 50b 页 WYG0968-0252b.png

合周天之度即太玄卦气之意也公最好太玄故自
谓玄以拟易虚以拟玄而以七为变者则又一本乎
律吕七声之法张氏变论乃以八十四声言调以京
房六十律言上下相生之法不知果得公之本旨否
故朱子谓后截乃张行成所续亦以见其伪云
洞极元包潜虚总论
仲尼至圣也曰述而不作圣作难矣明述岂易言哉
卷八 第 51a 页 WYG0968-0252c.png

焉洞极真经莫知所创始传次则关子明也观其叙
本述圣人本河图以画卦而叙洛书之数故其书起
一二三生传一资传二育传三每一极演之为九三
九二十七而极终焉皆洛书数也天一地二人三天
四地五人六天七地八人九故为三极其义取天生
地育人资其画则


三二二三一三二三三以为之变也是洞极之数述
卷八 第 51b 页 WYG0968-0252d.png

如坤宫八卦为元包太阴乾宫八卦为元包太阳次
兑宫八卦为少阴艮宫八卦为少阳离宫八卦为仲
阴坎宫八卦为仲阳巽宫八卦为孟阴震宫八卦为
孟阳易首乾坤包首坤太阴取归藏之义也然阴生
于上阳生于下故包于阴阳亦先阴而后阳先少而
后长且其变则易主爻包主卦故变皆自上而下各
卦上爻皆不变凡七变而归魂十四变而反本也卦
卷八 第 52a 页 WYG0968-0253a.png

以拟太玄也其七十五数皆取诸五行十为水廿为
火□为木□为金支为土其图则先气次体性名行
命其义则谓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
受性性以辨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而其占不过吉
凶臧否平其理一归诸王相休囚死也即是观之三
书所述虽不同所起卦数亦各有所指准易则一也
试举其辞略言之可准易否自不能淆矣彼洞极以
卷八 第 52b 页 WYG0968-0253b.png

冥通配夫地以资用达兴紊悖静平序配之人在元
德篇曰物无不受之谓洪物无不烛之谓明于物无
欺之谓正君子体洪临下明以脩性正以治德故曰
洪明正乃独以洪明正归生以洪明归诸育馀可例
见矣元包首太阴篇曰坤荒并莫默传曰荒者春之
熙并者夏之茂莫者秋之落默者冬之潜次大阳篇
曰乾颠宀包盈传曰颠者仁之高宀者义之覆包者
卷八 第 53a 页 WYG0968-0253c.png

此也潜虚名图篇曰一六置后二七置前三八置左
四九置右通以五十五行叶序邛而瞻之宿缠从度
邛则为䒶頫则为坠邛得五宫頫得十数元馀者物
之始终故无变齐者中也包干万物故无谓奥至之
气起于元转而周三百六十四变变尸一日乃馀而
终之以步䒶轨以叶岁纪注邛仰䒶天頫俯坠地奥
冬也读其辞义亦可识矣呜呼三书虽曰各有祖述
卷八 第 53b 页 WYG0968-0253d.png

精蕴奥义匪人所易窥矣何独艰深谲诡其辞句而
意义乃尔也抑以为易之其辞危也顾如是哉虽然
洞极以□起数而三九二十七变焉可也元包依易
六十四卦而卦止七变可也潜虚以五行起数二十
五而通之以五十亦可也但四圣画卦系辞皆循天
地造化之自然而一毫人力不与也三书心非不苦
思非不精辞非不确而欲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
卷八 第 54a 页 WYG0968-0254a.png

卷八 第 55a 页 WYG0968-0254c.png

卷八 第 55b 页 WYG0968-0254d.png

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
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
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
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
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
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足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
卷八 第 56a 页 WYG0968-0255a.png

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脩之吉
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
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生
死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子太极图中谓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
乃一篇之要旨也夫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既曰仁义
而又曰定以中正立极其淑世之意至深切矣中正
卷八 第 56b 页 WYG0968-0255b.png

道乎无极太极朱陆辩之屡矣二先生意各有所指
一恐滞于有一恐沦于无惟得意忘言兼收而融会
之斯善矣但易系谓继善成性谓成性存存道义之
门谓穷理尽性至命周子乃谓五性感通故后儒每
裂性为五而支离之终不若圣教含蓄至善而无弊
虽然仁义而不中正即所谓偏阴偏阳偏刚偏柔非
天地之太极也即孟子所谓为我兼爱之异端也世
卷八 第 57a 页 WYG0968-0255c.png

止曰主静主静云曾谓离却定之中正仁义而一于
主静便可以立人极欤
卷八 第 58a 页 WYG0968-0256a.png

卷八 第 58b 页 WYG0968-0256b.png

是图可信不独八卦能生六千四卦又旁通以相生
得此然后易之彖辞可知其所从来所谓象学也
玩是图奇偶相生最有次第较之诸儒卦变之说惟
此为独精也但谓伏羲之意原是如此用心布置恐
亦未然况谓之为象学而天下宁有象外之理哉
卷八 第 59a 页 WYG0968-0256c.png

卷八 第 59b 页 WYG0968-0256d.png

易所谓两仪阴阳刚柔者易所谓四象太阳太阴少
阳少阴太刚太柔少刚少柔者易所谓八卦也
按动静之间者两在不测之谓也动者阳静者阴不
曰阴阳而曰动静者盖邵子之意本以说卦传有立
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之言故分太
阳太阴少阳少阴为天之四象而属于动少刚少柔
太刚太柔为地之四象而属于静其后日月星辰水
卷八 第 60a 页 WYG0968-0257a.png

气其用则为寒暑昼夜地之四象为质其用则为雨
风露雷气动故能变质静故能化寒暑昼夜之变则
为性情形体雨风露雷之化则为飞走草木皆天地
所生之物也由天之变而感者为耳目口鼻由地之
化而应者为色声香味此生物之用也以气化言则
元会运世属天岁月日辰属地以治化言则皇帝王
霸属天易书诗春秋属地皆因天地之四象以分互
卷八 第 60b 页 WYG0968-0257b.png

消长有非人力所能为者万物所以有不同也惟于
此而察其几焉则人之所以异于物而圣人之所以
异于人者有以超气数之外也邵子之学当于此求
之
卷八 第 61a 页 WYG0968-0257c.png

卷八 第 62a 页 WYG0968-0258a.png

刚柔四分八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少刚少柔太刚
太柔也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
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太阳为日太
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变而天之体
尽矣静之大者谓之太柔静之小者谓之少柔动之
大者谓之太刚动之小者谓之少刚太柔为水太刚
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变而地之体尽
卷八 第 62b 页 WYG0968-0258b.png

天而乾兑离震生矣水火土石丽乎地而坤艮坎巽
生矣日午中气热为暑月子中气冷为寒十干之星
为阳主昼十二支之辰为阴主夜此皆天之气也水
降为雨地气之上腾也火炽生风地气旁达地气夜
升为露星殒有声主雷此皆地之气也日月星辰交
而天变尽于十六卦水火土石交而地变尽于十六
卦天地之气凝结而生万物有物则有数数者尽天
卷八 第 63a 页 WYG0968-0258c.png

明乎数不明乎善也不诚乎数不诚乎身也玩天地
四象图虽以阴阳刚柔分别日月星辰水火土石各
有定数日为阳中阳月为阴中阴星为阴中阳辰为
阳中阴水为柔中柔火为柔中刚土为刚中柔石为
刚中刚此本象也若错综观之则天亦有刚柔地亦
有阴阳日为阳月为阴星为刚辰为柔天有地也水
为阴火为阳土为柔石为刚地有天也先天八卦乾
卷八 第 63b 页 WYG0968-0258d.png

坤为水者此本象也又以乾为日兑为月离为星震
为辰巽为石艮为土坎为水坤为火者变象也取星
之阳为刚以应兑则震之辰为柔矣取火之刚为阳
以应坎则坤之水为阴矣本象者天地之用错综者
人物之用天地交而生人物故也知此则雨风露雷
飞走草木耳目口鼻声色气味皆不可执一论矣
卷八 第 64a 页 WYG0968-0259a.png

卷八 第 64b 页 WYG0968-0259b.png

极之数实本于伏羲之先天也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八卦之生数也阳一而阴二
故阳之生阴二而六之为十二阴之生阳三而十之
为三十是以乾始为一而兑为十二离则十二而三
十为三百六十震则十二而为四千三百二十自巽
之坤皆奇偶之生数也离之为六十四卦则以所生
之数而相乘之知其总数也如兑之震则为十五万
卷八 第 65a 页 WYG0968-0259c.png

如是也若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暑寒昼夜飞走草
木分𨽻于八卦得生生之数则知其所以生得化化
之数则知其所以化在学者冥心于此思则得之也
此图即先天八卦圆图乾兑离震为日月星辰之变
数坤艮坎巽为水火土石之化数四象运而四时行
焉八卦变化而百物生焉邵子皇极经世之纲领兹
可见矣
卷八 第 65b 页 WYG0968-0259d.png

(一/一)元之元日之日乾之乾一
(二/一)会之元月之日兑之乾一十二
(一/二)元之会日之月乾之兑十二
(二/二)会之会月之月兑之兑一百四十四
(一/三)元之运日之星乾之离三百六十
(二/三)会之运月之星兑之离四千三百二十
(一/四)元之世日之辰乾之震四千三百二十
卷八 第 66a 页 WYG0968-0260a.png

(一/五)元之岁日之石乾之巽一十一万九千六百
(二/五)会之岁月之石兑之巽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一/六)元之月日之土乾之坎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二/六)会之月月之土兑之坎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
四百
(一/七)元之日日之火乾之艮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
(二/七)会之日月之火兑之艮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
卷八 第 66b 页 WYG0968-0260b.png

(一/八)元之星日之水乾之坤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
二千
(二/八)会之辰月之水兑之坤六十七万一千八百四十
六万四千
(三/一)运之元星之日离之乾三百六十
(四/一)世之元辰之日震之乾四千三百二十
(三/二)运之会星之月离之兑四千三百二十
卷八 第 67a 页 WYG0968-0260c.png

(三/三)运之运星之星离之离一十二万九千六百
(四/三)世之运辰之星震之离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三/四)运之世星之辰离之震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四/四)世之世辰之辰震之震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
四百
(三/五)运之岁星之石离之巽四千六百六十五万五千
(四/五)世之岁辰之石震之巽五万九千九百八十七万
卷八 第 67b 页 WYG0968-0260d.png

(三/六)运之月星之土离之坎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
二千
(四/六)世之月辰之土震之坎六十七万一千八百四十
六万四千
(三/七)运之日星之火离之艮一百六十七万九千六百
一十六万
(四/七)世之日辰之火震之艮二千一十五万五千三百
卷八 第 68a 页 WYG0968-0261a.png

(四/八)世之辰辰之水震之坤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六万
四千七百四万
(五/一)岁之元石之日巽之乾一十二万九千六百
(六/一)月之元土之日坎之乾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五/二)岁之会石之月巽之兑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六/二)月之会土之月坎之兑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
四百
卷八 第 68b 页 WYG0968-0261b.png

(六/三)月之运土之星坎之离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
二千
(五/四)岁之世石之辰巽之震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
二千
(六/四)月之世土之辰坎之震六十七万一千八百四十
六万四千
(五/五)岁之岁石之石巽之巽一百六十七万九千六百
卷八 第 69a 页 WYG0968-0261c.png

(六/五)月之岁土之石坎之巽二千一十五万五千三百
九十二万
(五/六)岁之月石之土巽之坎二千一十五万五千三百
九十二万
(六/六)月之月土之土坎之坎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六万
四千七百四万
(五/七)岁之日石之火巽之艮六万四千六十六万一千
卷八 第 69b 页 WYG0968-0261d.png

(六/七)月之日土之火坎之艮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
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万
(五/八)岁之辰石之水巽之坤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
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万
(六/八)月之辰土之水坎之坤八百七十万七千一百二
十九万三千四百四十万
(七/一)日之元火之日艮之乾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
卷八 第 70a 页 WYG0968-0262a.png

二千
(七/二)日之会火之月艮之兑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
二千
(八/二)辰之会水之月坤之兑六千七万一千八百四十
六万四千
(七/三)日之运火之星艮之离一百六十七万九千六百
一十六万
卷八 第 70b 页 WYG0968-0262b.png

九十二万
(七/四)日之世火之辰艮之震二千一十五万五千三百
九十二万
(八/四)辰之世水之辰坤之震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六万
四千七百四万
(七/五)日之岁火之石艮之巽六万四百六十六万一千
七百六十万
卷八 第 71a 页 WYG0968-0262c.png

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万
(七/六)日之月火之土艮之坎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
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万
(八/六)辰之月水之土坤之坎八百七十万七千一百二
十九万三千四百四十万
(七/七)日之日火之火艮之艮二百一十七万六千七百
八十二万三千五百万
卷八 第 71b 页 WYG0968-0262d.png

三百八十八万二千
(七/八)日之辰火之水艮之坤二千六百一十一万一千
三百八十八万二千
(八/八)辰之辰水之水坤之坤三万一千三百四十五万
六千六百五十八万四千
邵伯温曰为元元之数一月为会会之数十二星为
运运之数三百六十辰为世世之数四千三百则是
卷八 第 72a 页 WYG0968-0263a.png

二十年则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十二万九千六
百年是为一元之数在大化之中犹一年也自元之
元至辰之元自元之辰至辰之辰而后数穷矣穷则
变变则生盖生生而不穷也经世但著一元之数举
一隅而已引而伸之则穷天地之数可知矣日甲至
癸日之数一岁一周月子至亥月之数十二岁十二
周也星三百六十随天而转日一周岁三百六十周
卷八 第 72b 页 WYG0968-0263b.png

也自子至巳作息自午至亥作消作息则阳进而阴
退作消则阳退而阴进开物于月之寅星之巳七十
有六闭物于月之戌星之戊三百一十有五月至巳
之终当辰之二千一百六十为阳极阴阳之馀空各
六月至亥之终当辰之四千三百二十为阴极阴阳
之馀空各六凡二十有四以当易六十四卦三百八
十四爻之数焉除四正卦凡六四六二十四三百八
卷八 第 73a 页 WYG0968-0263c.png

卦谓乾坤坎离居四方之正位反复不变故谓之四
正经世一元之运数举成数焉消息盈亏之法在其
间矣所以藏诸用也唐尧起于月之巳星之癸一百
八十辰之二千一百五十七推而上之尧得天地之
中数也故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
民无得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扬雄
亦谓法始乎伏羲而成乎尧盖自极治之盛莫过乎
卷八 第 73b 页 WYG0968-0263d.png

数稽之天时质之人事若合符节呜呼盛哉
西山蔡氏曰天地之数穷于八八故元会运世岁月
日辰之数穷于六十四也阳数以三十起者一月有
三十日一世有三十年也阴数以十二起者一日十
二辰一岁有十二月也天地之数至于八八而遂穷
乎曰穷则变变则生盖生生而不穷者也
全数只是四象总论
卷八 第 74a 页 WYG0968-0264a.png

火土石形于天之气也水火土石即日月星辰凝于
地之质也元会运世岁月日辰亦然元会运世即岁
月日辰之总岁月日辰即元会运世之分朱子谓康
节只是看得易有四象举眼便成四片故言日月星
辰则不必言水火土石言元会运世则不必言岁月
日辰因此可以识彼也但欲致其详故以八数耳元
会运世以元经会以运经世盖元为会之总运为世
卷八 第 74b 页 WYG0968-0264b.png

如一年之有十二月一日之有十二时也自元为主
而言则会运世岁月日辰之分数皆元之所总自辰
为主而言则日月岁与世运会元之总数皆辰之所
分总者数疏分者数密数疏者大而贵数密者小而
贱一本万殊之别也此岂有先后之等哉其有先后
则自子至寅为气通自戌至亥为物尽终十二会而
天地之始终具焉故元会运世岁月日辰数虽多寡
卷八 第 75a 页 WYG0968-0264c.png

十干为节限如一岁之节限在十二月一月之节限
在三十日也因其节限而推之盛衰可知矣虽以元
会运世岁月日辰经之而分先后如祝氏泌所载挂
一图泰损以至姤讼之卦自元之元会之元运之元
以至岁之时月之时日之时时之时阳卦二百五
十六阴卦二百五十六共五百一十二其序卦乃后
人以意强排无所取于自然之法象不过因先后之
卷八 第 75b 页 WYG0968-0264d.png

元会运世大意总论
夫天地万物以一为之原原于一而衍之为万穷天
地之数而复归于一日为元(天主/日)元者气之始也其数
一(一/元)月为会会者数之交也其数十二(十二/月)星为运
运者时之行也其数三百六十(周天/之数)辰为世世者变
之终也其数四千三百二十观一岁之数而一元之
数可知矣以大运而观一元则一元一岁之大者也
卷八 第 76a 页 WYG0968-0265a.png

二会三百六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岁月日时各有
数焉一岁统十二月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六十二
时刻分毫釐丝忽𦕈没毕有数皆统于元宗于一始
终往来而不穷在天为消长盈虚在人为治乱兴废
皆不能逃乎数而反之近事小物其生成颠末吉凶
成败洞晰之如响古未尝有也
邵氏皇极经世声音律吕图总论
卷八 第 76b 页 WYG0968-0265b.png

一声(多可介吾禾火化入/开宰爱○叵每退○)
一音(古甲九癸□□近揆/坤巧丘

月丑星六十辰(七百/二十)䷆
二声(良两向○光广况○/丁井恒○兄永莹)
二音(黑花香血黄革雄贤/五瓦仰口吾牙月尧)
月寅星九十辰(一千四/百四十)䷊(开物星之/巳七十六)
三声(千典旦○元犬半○/臣引艮○君允巽○)
卷八 第 77a 页 WYG0968-0265c.png

月卯星(一百/二十)辰(二千八/百八十)䷡
四声(乃早孝岳毛宝报霍/牛斗奏六○○○壬)
四音(夫法□张父兄□咉/武晚□尾文万□未)
月辰星(一百/五十)辰(五千七/百六十)
五声(妻子四口衰○师骨/○○○德龟水贵北)
五音(卜而丙必步白萌鼻/普朴品匹旁排平瓶)
月巳星(一百/八十)辰(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唐始星之癸一百八十/虞辰二千一百五十七)
卷八 第 77b 页 WYG0968-0265d.png

六音(东丹天■兑大弟■/土贪大■同覃田■)
月午星(二百/一十)辰(三万三/千四百)䷫(夏殷周秦二汉三国二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
七声(心审禁○○○○十/男坎欠○○○○妾)
七音(乃妳女■内南年■/老冷吕■鹿雄离■)
月未星(二百/四十)辰(四万六/千八十)䷠
八声(●●●●●●●●/●●●●●●●●)
八音(走哉足■自在匠■/草禾七■曹才全■)
卷八 第 78a 页 WYG0968-0266a.png

九声(●●●●●●●●/●●●●●●●●)
九音(恩三星■寺口象■/□□□■□□□■)
月酉星(三/百)辰(十八万四千/三百六十)䷓
十声(●●●●●●●●/●●●●●●●●)
十音(■山手■■土石■/■□□■■□二■)
月戌星(三百/三十)辰(三十六万八/千七百二十)䷖(闭物星之成/三百一十五)
十一音(■壮震■■乍口■/■人赤■■崇神■)
卷八 第 78b 页 WYG0968-0266b.png

十二音(■卓中■■宅直■/■折丑■■荼呈■)
右图天之体数四十地之体数四十八天数以日月
星辰相因为一百六十地数以水火土石相因为一
百九十二于天数内去地之体数四十八得一百一
十二是谓天之用声于地数内去天之体数四十得
一百五十二是谓地之用音凡日月星辰四象为声
水火土石四象为音声有清浊音有辟翕遇奇数则
卷八 第 79a 页 WYG0968-0266c.png

音皆为吕以律唱吕以吕和律天之用声别以平上
去入者一百一十二皆以开发收闭之音和之地之
用音别以开发收闭者一百五十二皆以平上去入
之声唱之据图观之直看则第一字为日声水音第
二字为月声火音第三字为星声土音第四字为辰
声石音横看则第一行为日声水音第二行为月声
火音第三行为星声土音第四行为辰声石音
卷八 第 79b 页 WYG0968-0266d.png

日月星辰四象相因而为十六以十因十六为一百
六十凡太阴太柔少阴少柔之体数皆十二又水火
土石四象相因亦为十六以十二因十六为一百九
十二为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之体以一百六十因一
百九十二得三万七百二十为动以一百九十二因
一百六十亦得三万七百二十为植是为动植之全
数于一百六十中去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四
卷八 第 80a 页 WYG0968-0267a.png

十二中去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四十得一百
五十二为水火土石之用数以一百一十二因一百
二十二因得一万七千二十四为动物之用数以一
百五十二因一百一十二亦得一万七千二十四为
植之用数又以一万七千二十四乘一万七千二十
四得二万八千九百八十一万六千五百七十六为
动物通数凡日月星辰寒暑昼夜性情形体耳目口
卷八 第 80b 页 WYG0968-0267b.png

雨风露雷走飞草木色声气味岁月日时易书诗春
秋之数皆一百九十二其去体与用宛转相因同一
法也物有声色气味惟声为盛且可以书别故以正
声之平上去入正音之开发收闭列以为图以见声
音之全数其○有其声而无字者也其□有其音而
无字者也但以上下声音调之则自可通其●即所
去之四十八其■即所去之四十也阳数用十阴数
卷八 第 81a 页 WYG0968-0267c.png

经世声音律吕图总论
邵子声音之学乃自其家传得之伊川丈人者不尽
于李挺之也然其数由先天而起无二道也声音之
数即四象中色声气味之一也色可以鉴物形气所
以察腥氛味可以别药性皆有象可推而不可以言
传惟声可书故特立此法以其能尽万物之用故谓
之万物之数司马迁曰闻声较胜负则声之系于推
卷八 第 81b 页 WYG0968-0267d.png

开发收闭属乎地者也声如今之叶韵故有有其声
而无其字者如风雷雨雹之声不可以切字者是也
音如今之切字故有有其音而无其字者如鸟兽虫
蛇之音不可以叶韵者是也其有阴阳否塞则声音
俱泯矣然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之数而推之则纵
横交互各以数成如祝氏泌卦一图所列纵横之卦
而万物之消长盛衰皆尽于此阳数用十者元会运
卷八 第 82a 页 WYG0968-0268a.png

十二者会世月辰皆从十二支列数即经世月子辰
子之义也本与律吕上下相生者各为一法此特借
律吕之名以明阴阳相倡和之意邵子书载此本十
有六篇而西山蔡氏约为此图所包甚大其变无穷
于学未有得者岂能尽识其微哉
卷八 第 83a 页 WYG0968-0268c.png

卷八 第 83b 页 WYG0968-0268d.png

巽之数五坎之数六艮之数七坤之数八交相重而
为六十四焉乾兑离震在天为阳在地为刚在天则
居东南在地则居西北巽坎艮坤在天为阴在地为
柔在天则居西北在地则居东南阴阳相错天文也
刚柔相交地理也
西山蔡氏曰八卦之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
六艮七坤八先天之序也一一为乾以至八八为坤
卷八 第 84a 页 WYG0968-0269a.png

为阳五六七八为阴即先天图也一一起于南八八
终于北者以少为息多为消也
皇极经世总论
说易者谓邵子主数须合邵子之数始可以明易尝
即皇极经世考之如观物篇所谓律吕声音等图不
过本伏羲六十四卦先天图以演其数然尚象而不
尚辞于文周孔子之易一无所杂谓之邵子之易可
卷八 第 84b 页 WYG0968-0269b.png

圆图象天包于地外方图象地处于天中是一大阴
阳相配也分圆图而观乾兑离震居左为天卦巽坎
艮坤居右为地卦分阴阳立两仪而主乎运行不息
之事分方图而观西北十六卦天卦自相交东南十
六卦地卦自相交其斜行天交地地交天或生植物
或生动物要皆以生物为事也可见邵子先天之数
则皆由横图一一八八之数以演之耳何也横图一
卷八 第 85a 页 WYG0968-0269c.png

南取姤至坤三十二卦自南历西以终于北以应天
之运而圆图具矣取横图乾一宫之八卦自乾至泰
横布圆图之内而兑二宫之卦自履至临加布于乾
宫八卦之上馀六卦以次横列而乾居西北坤居东
南否泰阴阳之交居于东北西南以应地之方而方
图具矣虽方圆皆本乎先天之图未尝增损然其发
用则即在天日月星辰以为元会运世之大四象即
卷八 第 85b 页 WYG0968-0269d.png

四片各主十六卦凡古今治乱兴衰皆凭一定之卦
以推步之其数总归于一万七千二十四而日月星
辰之变水火土石之化律吕声音之实数皆会于兹
矣然皆由布筹推算以得之不知于易之知来为何
如也况即易与皇极之旨而究竟之其能以尽同哉
易之乾为天为金也极则为日为火易之坤为地为
土也极则为雨为水易之震为雷为木极则为辰为
卷八 第 86a 页 WYG0968-0270a.png

者易也极则为土为露离为火为日者易也极则为
星为昼艮为山极则为火为风兑为泽极则为月为
寒自此推之其取象若此其异而吉凶悔吝其异又
当何如是其同于易者特同乎伏羲所画之卦象耳
所以示人易知简能崇效卑法吾未见其同也虽然
康节于文周孔子之辞未尝以己意参之此其所以
善用易也此所以谓之邵易可也知邵子之皇极经
卷八 第 86b 页 WYG0968-0270b.png

原务欲以皇极经世同于羲文周孔之易可乎噫邵
子之皇极经世予愿学未能但谓其即四圣之旨予
则未知也故即先儒之说著之以取正于高明云
卷八 第 87a 页 WYG0968-0270c.png

卷八 第 88a 页 WYG0968-0271a.png

卷八 第 88b 页 WYG0968-0271b.png

八卦盖自有太极即有两仪有两仪即有四象有四
象即有八卦易盖自其敦化川流生生不穷者言之
也是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即四象之阴阳上下多寡
而画之为八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即两仪之阴阳老
少而分之为四一阴一阳即太极之阖辟变化而分
之为两非既有此太极然后旋生两仪而太极两仪
判然各一其所太极之外别生两仪两仪之外尚别
卷八 第 89a 页 WYG0968-0271c.png

四象然后旋生八卦而四象之外有两仪八卦之外
有四象也是易之道也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
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由此以至于
无穷虽析之万也不见其为分统之一也不见其为
合总而名之生生之谓易也圣人未图未画之前原
有此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圣人不过因天地自然之
法象而图之画之以示人耳柰何后人因圣人之图
卷八 第 89b 页 WYG0968-0271d.png

两仪有此两仪如何而为四象有此四象如何而为
八卦虽曰穷理而理反为之晦虽曰原卦而卦反为
之淆所谓周流六虚变动不居者反滞于象数而人
心之活物反支离于纸上之陈言矣善乎朱子有云
圣人当初亦不恁地思量只是一个阳一个阴只管
恁地去自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
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既成个物事自然如此齐
卷八 第 90a 页 WYG0968-0272a.png

来斯言也何其简而明也但又云方其为两仪则未
有四象方其为四象则未有八卦不知此果自天地
之造化言也抑自圣人手画出来时言也又云太阴
太阳交而生艮少阴少阳交而生震巽坎离不交各
得本画坎离之交在第二画两仪生四象时交了老
阳过去交阴老阴过来交阳便是兑艮上第三画少
阴少阳交便是震巽上第三画所以知其如此者他
卷八 第 90b 页 WYG0968-0272b.png

之阳太阴过来交太阳则生兑上爻之阴乾坤不言
交而生者以上爻阳生于太阳阴生于太阴于交之
义无取也少阴交少阳则生震上爻之阴少阳交少
阴则生巽上爻之阳坎离不交各得本画者离之上
得阳仪之阳坎之上得阴仪之阴亦非交而生也坎
离之交在第二画生四象时交者阳仪交阴仪而生
坎中爻之阳阴仪交阳仪而生离中爻之阴也此所
卷八 第 91a 页 WYG0968-0272c.png

次相挨傍者兑乾艮坤震巽六卦位次皆相挨也斯
言也于前言为何如也欲求天地自然之妙者试思
之
○自八卦以后每卦之上皆加一奇一偶为四画者十
六又自四画之上每卦各生一奇一偶为五画者三
十二却自三十二卦每卦添三画为六十四卦且于
六十四卦之上各加一奇一偶为七画至十二画而
卷八 第 91b 页 WYG0968-0272d.png

人原画卦之意果如是否也
卷八 第 92a 页 WYG0968-0273a.png

彖传或以卦变为说今作此图以明之
凡一阴一阳之卦各六皆自复姤而来(五阴五阳/卦同图异)
䷖剥䷇比䷏豫䷎谦䷆师䷗复
䷪夬䷍(大/有)䷈(小/畜)䷼履䷌(同/人)䷫姤
凡二阴二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临遁而来(四阴四阳/卦同图异)
䷚颐䷂屯䷲震䷣(明/夷)䷒临 ䷃蒙䷜坎䷧解䷭升
䷳艮䷦蹇䷽(小/过) ䷢晋䷬萃 ䷓观
卷八 第 92b 页 WYG0968-0273b.png

䷻兑䷔暌䷼(中/孚) ䷄需䷨(大/畜) ䷪(大/壮)
凡三阴三阳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来
䷨损䷼节䷵(归/妹)䷊泰䷕贲䷾(既/济)䷶丰䷔(噬/嗑)䷐随䷩益
䷸蛊䷯并䷟恒䷿(未/济)䷮困䷺涣䷷旅䷞咸䷴渐䷋否
䷞咸䷷旅䷴渐䷋否䷮困䷿(未/济)䷺涣䷯井䷑蛊䷟恒
䷐随䷔(噬/嗑)䷾(既/济)䷕贲䷶丰䷼节䷥损䷵(归/妹)䷊泰
凡四阴四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大壮观而来(二阴二阳/图已见前)
卷八 第 93a 页 WYG0968-0273c.png

䷱鼎䷪(大/过)䷸巽䷅讼 ䷠遁
䷬萃䷢晋䷓观䷦蹇䷳艮䷽(小/过)䷜坎䷃蒙䷧解䷭升
䷂屯䷚颐䷲震䷣(明/夷) ䷒临
凡五阴五阳之卦各六皆自夬剥而来(一阴一阳/图已见前)
䷍(大/有)䷪夬䷈(小/畜)䷉履䷌(同/人) ䷫姤
䷇比䷖剥䷏豫䷎谦䷆师 ䷗复
卷八 第 93b 页 WYG0968-0273d.png

窃疑此图尚未能究其义夫自画卦言之六十四卦
一时而成固非以此而变彼也以揲蓍言之一卦可
为六十四其变固无定也此其可疑者一也如图云
一阴一阳之卦各六皆自复姤而来又云五阴五阳
之卦各六皆自夬剥而来今观五阴五阳之卦即一
阴一阳之卦也既自复姤来又自夬剥来此其可疑
者二也又如无妄大畜暌之类皆四阴之卦据图皆
卷八 第 94a 页 WYG0968-0274a.png

来暌自离中孚家人来蹇自小过来解自升来升自
解来自与图背且一暌成于三卦解升彼此互易与
他卦又别盖独取比爻相变而执以为例似非圣人
本意此其可疑者三也且一卦必自一卦而来则六
十四卦皆当有变今本义所指者不过讼泰否随蛊
噬嗑贲无妄大畜咸恒晋暌蹇解升鼎渐涣十九卦
而已不知圣人何独取此数卦之变而他不复言也
卷八 第 94b 页 WYG0968-0274b.png

柔何异小畜柔得位之类与暌之柔进而上行何异
而皆不以变言此其可疑者四也程子又以乾坤变
而为六子六十四卦皆乾坤之变自后天之易言之
似亦可通若以先天言乾坤六子固无先后也朱子
尝辨之矣夫易本以明变自六十四卦观之一卦一
义不相同也自三百八十四爻观之一爻一义不相
同也而位则六而已矣故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
卷八 第 95a 页 WYG0968-0274c.png

可也谓某卦变自某卦不可也某卦变某卦不变不
可也盖易道无穷圣人观象取义亦非一例随其卦
之所重与象之易见者各指以示人非特以其变而
言也凡曰往曰来曰上曰升之类皆自成卦之后观
之似有此往来升降之象耳非真自外而之内自此
而之彼也虚而求之默而识之则于易也其庶几乎
而无事于纷纷之说若术数家之为者矣
卷八 第 96a 页 WYG0968-0275a.png

卷八 第 97a 页 WYG0968-0275c.png

卷八 第 98a 页 WYG0968-0276a.png

不传故作是书以究极其数其演数之法纵横皆九
位经之以一一一二至于九一九二而终之以九九
纬之以一一二一至于九一九二亦终之以九九是
于数学亦自有见而一一比拟洪范则非矣且谓二
而四四而八八者八卦之象也一而三三而九九者
九畴之数也由是重之八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四千
九十六而象备矣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六千五百
卷八 第 98b 页 WYG0968-0276b.png

范始于一专于数岂知范者哉噫离象言数易道之
不明也久矣尝观西山有曰扬氏之太玄八十一首
关氏之洞极二十七象司马之潜虚五十五名皆不
知而作者也固不足于三子矣九峰承其家学欲正
司马氏喜太玄之失而亦未离乎扬氏之见盖亦由
易道之不明也然则阴阳消长自然之理羲文周孔
发挥造化自然之文何由而昭然于天地间哉
卷八 第 99a 页 WYG0968-0276c.png

一吉而九凶三祥而七灾八休而二咎四吝而六悔
八数周流推类而求五中则平四害不亲厥或是撄
杂而不纯承平之世视主废置凶咎灾吝有命不挚
此以洛书之位为主故六居西北为乾一居北为坎
俱属水八居东北为艮三居东为震俱属木四居东
南为巽九居南为离
卷八 第 100a 页 WYG0968-0277a.png

卷八 第 100b 页 WYG0968-0277b.png

道著器矣一实万分万复一矣混兮辟兮其无穷矣
是故数者计乎此者也畴者等乎此者也行者运乎
此者也微而显费而幽神应不测所以妙乎此者也
一者九之祖也九者八十一之宗也圆之而天方之
而地行之而四时天所以覆物也地所以载物也四
时所以成物也散之无外卷之无内体诸造化而不
可遗者乎
卷八 第 101a 页 WYG0968-0277c.png

变图大九者何自原至厉为一九自养至终为一九
十九者何一图之九又有九焉以一为九是谓小九
小九之象亦有九变所谓一吉九凶三祥七灾八休
二咎四吝六悔无不同也然考其意义原取蚯蚓结
潜取麋角解守取水泉动移取虎始交堕取荔挺出
之类其所分者则二十四节中之七十二候是也而
原之占有五为始为次为中为远为终各有五焉其
卷八 第 101b 页 WYG0968-0277d.png

(实四日/有半)一日而当二九一而当五日是也候之一日
为始二日为次三日为中四日为远五日为终是又
一候之分也始属水次属火中属木远属金终属土
是又五行之分数也以是而体物则始为机次为遂
中为形远为变终为成而数之占候则前后相参又
自有错综之义故候虽七十二数则八十一而数之
始次中远终所以不齐占事者
卷八 第 102a 页 WYG0968-0278a.png

卷八 第 103a 页 WYG0968-0278c.png

数之分也日月星辰垂于上山岳川泽奠于下数之
著也四时迭运而不穷五气以序而流通风雷不测
雨露之泽万物形色数之化也圣人继世经天纬地
立兹人极称物平施父子以亲君臣以义夫妇以别
长幼以序朋友以信数之教也分天为九野(中央曰/钩天其)
(星曰北极上规七十二度东方曰苍天其星亢氐房/心尾东北曰旻天其星箕斗北方曰玄天其星牛女)
(虚危室西北曰幽天其星壁奎娄西方曰昊天其星/胃昴毕西南曰朱天其星觜参井南方曰炎天其星)
卷八 第 103b 页 WYG0968-0278d.png

(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
(正南曰制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梦其川江/汉其浸颖湛其利丹银齿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
(鸟兽其榖宜稻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其泽薮/曰圃田其川荥雒其浸波溠其利林漆丝枲其民二)
(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谷宜五种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其利蒲)
(鱼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鸡狗其谷宜稻麦河东曰/兖州其山镇岱山其泽薮曰大野其川河泲其浸卢)
(维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谷宜四/种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其川)
(泾汭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马其榖宜/黍稷东北方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
卷八 第 104a 页 WYG0968-0279a.png

(其泽薮曰杨纡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谷宜黍稷正北曰并州其山)
(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馀祁其川滹沱呕夷其浸涞/易其利布帛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五扰其谷宜五)
(种/)制人为九行(皋陶谟曰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
(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九品任官(正一品从正二品从正三品从/正四品从正五品从正六品从)
(正七品从正八品从正九品从从并同外官各降一/等内外文武官自一品以下并给职田京官诸司及)
(郡县又给公/廨田屋有差)九井均田(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
卷八 第 104b 页 WYG0968-0279b.png

(亲举近以该远五服之外/异姓之亲亦在其中也)九礼辨分(冠婚丧祭朝/宗军宾学)九
变成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
(舞冬至日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
(吕为羽灵鼓灵鼗丝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可/夏至日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
(得而礼矣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路鼓路鼗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
(磬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八阵制兵(八阵四为四/四为奇馀奇)
(为乐奇或总称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衡地有轴前/后有衡风附于天云附于地衡有重列各四队前后)
卷八 第 105a 页 WYG0968-0279c.png

(间总为八阵阵讫游军从后蹑敌或惊其左或惊其/右听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地之前冲为虎翼风为蛇)
(蟠围绕之义也虎居于中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天地之后冲为飞龙云为鸟翔突击之)
(义也龙居于中张翼以进鸟掖两端向敌而翔以应/之虚实二垒皆逐天文气候山川向背利害随时而)
(行以正合以奇胜黄帝立井田之法因以制兵以八/为法八八六十四而军制备矣用八而不用九所以)
(藏其/用也)九刑禁奸(九刑曰大辟曰宫曰腓曰劓/曰墨曰流曰鞭曰朴曰赎)九寸为
律(黄钟长九寸空圉九分积八百一十分子一丑二/寅九卯二十七辰八十一巳二百四十三午七百)
(二十九未一千一百八十七申六千五百六十一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戌五万九千○○四十九亥)
卷八 第 105b 页 WYG0968-0279d.png

(七为钟之实其十二辰所得之数在子寅辰午申戌/六阳辰为黄钟寸分釐毫丝之数在亥酉未巳卯丑)
(六阴辰为黄钟寸分釐毫丝之法/其寸分釐毫丝之法皆用九数)九分造历(以律起/历故统)
(元日法八十一盖元始初/九自乘一龠之数得日法)九筮稽疑(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
(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九章命算(一曰/方田)
(以御田畴界域二曰粟米以御交质变易三曰衰分/以御贵贱廪税四曰少广以御积羃方圆五曰商功)
(以御功程积实六曰均输以御远近劳费七曰盈朏/以御隐杂互见八曰方城以御错揉正负九曰勾股)
(以御高/深广远)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
卷八 第 106a 页 WYG0968-0280a.png

(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
(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贼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馀之赋)九式节
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脩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
(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九府立圜法(大府王府内府/外府京府天府)
(职内职金职币圜/者谓均而通也)九服辨邦国(王畿之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
(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
(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九命
卷八 第 106b 页 WYG0968-0280b.png

(作/伯)九仪命邦国(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樊缨九就二车九)
(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立当车/轵摈者五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再祼而酢享礼九)
(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斿樊缨七就二车)
(七乘介七人礼七牢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立当前/疾摈者四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一祼而酬享礼七)
(献食礼七举出入四积再问再劳诸伯执躬圭其他/皆如诸侯之礼诸子执谷璧五寸缫籍五寸冕服五)
(章建常五斿樊缨五就二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立当车衡摈者三人庙中将币)
(三享王礼一祼不酢享礼五献食礼五举出入三/积一问一劳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九
卷八 第 107a 页 WYG0968-0280c.png

(制军诘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财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九伐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凌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
(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禽兽行则灭之)九贡
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财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
(斿贡九/曰物贡)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
(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
(富得/民)营国九里制城九雉九阶九室九经九纬(匠人/营国)
卷八 第 107b 页 WYG0968-0280d.png

(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匆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脩七寻堂崇三尺)
雷火曰油火曰虫火曰邻土之质也曰沙曰石曰玉
曰土曰壤曰泥金之质也曰汞曰银曰金曰铜曰铁
曰铅水之质也曰涧水曰井水曰雨水曰沟渠曰陂
泽曰湖海水之物也曰鲮鲤曰蛇曰龙曰鲤鲂曰小
鱼曰鳅木之物也曰鸡曰雉曰凤曰鹰隼曰燕雀曰
蠛蚁土之物也曰蟾蜍曰蚕曰人曰蜘蛛曰蟃曰蚓
卷八 第 108a 页 WYG0968-0281a.png

也曰蟹曰鲎曰龟曰虾曰蚌曰蛎木之器也曰疏器
门匆曰琴瑟曰规曰算筛曰耒耜曰网罟火之器也
曰登器梯棚曰文书曰绳曰冠冕曰台棹曰履蹋土
之器也曰腹器筐筥曰圭璧曰量曰舟车曰盘盂曰
棺椁金之器也曰方器斧越曰印节曰矩曰弓矢曰
简册曰械校水之器也曰平器权衡曰轮磨曰准曰
镜奁曰研椎曰厕溷逆顺者事之几也吉凶者事之
卷八 第 108b 页 WYG0968-0281b.png

孕为财帛火为燕集为朝觐为文书为言语为歌舞
为灯烛土为工役为循常为盟约为田宅为福寿为
坟墓金为赐予为按察为更革为军旅为钱货为刑
法水为交易为迁移为征行为酒食为田猎为祭祀
逆而凶木为𣕕杌为惊忧为丑恶为压坠为夭折为
产死火为公讼为颠狂为口舌为炙炙为灾焚为震
燬土为反覆为欺诈为离散为贫穷为疾病为死亡
卷八 第 109a 页 WYG0968-0281c.png

为盗贼为囚狱为徒流为淫乱为咀咒为浸溺
洪范皇极总论
蔡氏盖谓九数者圣人之所原也以决疑成务顺性
命之理则范数之所用也然非析事而辨物则无以
彰往而察来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臣为母是
易之所以聚类也木火土金水之五性胎生壮老死
化三阳三阴之六质是范之所以取类也定气质之
卷八 第 109b 页 WYG0968-0281d.png

察来者九九自然之数也范曰一为水而智其德二
为火而礼其德三为木四为金五为土由是而例六
七八九则天干可得而定矣支以配干者也用九九
右方之加数以配左方之本数则地支可得而定矣
即干支以求事物之类则事物可得而辨析矣凡此
皆准易之象数变占而为之不知易之所以顺性命
之理者果如此而已焉否也精于易学而易简理得
卷八 第 110a 页 WYG0968-0282a.png

洛书洪范蔡氏洪范皇极总论
今夫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
则之者易大传之言也象数之说昉于此乎然易言
河出图而不明言图之故也言洛出书而不明言书
之故也列言图书而不言其象之奇偶也数之多寡
也曰圣人则之而不言其因图以画卦因书以立范
也其分图书为易范而以洪范九畴属洛书者则汉
卷八 第 110b 页 WYG0968-0282b.png

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出河其数十遂则其文以画八
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出洛其数九因而第
之以定九畴至班固五行志复引歆向之言以为伏
羲则河图以画八卦大禹法洛书以开洪范圣人行
其道而宝其真彼以圣人之道若是其神奇秘怪也
而不知牵合附会资世儒纷纷之说者斯实启之也
自是而后诸家之言易范者必徵图书而类九畴配
卷八 第 111a 页 WYG0968-0282c.png

乃衍九畴之数作皇极内篇以为书有九类范有九
畴畴有九等遂以九衍之而世儒复遂䛕以为因占
设教与易同归得洪范不传之数彼信夫圣人之道
可以刻合默契也而不知扳援强附曲引而僻求以
幸其说之行也则亦汉儒之说误之耳盖其说始于
汉儒之附会失在于过求圣人之道而不稽其实成
于宋儒之因袭失在于重违汉儒之义而喜于附圣
卷八 第 111b 页 WYG0968-0282d.png

非洛书也范之九畴所陈者理而蔡氏范数非九畴
也试举而并论之今夫二七居前一六居后三八居
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者图之文也以之画易则其
义可知也其数可陈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
肩六八为足者洛书之文也以之陈范则其义与数
皆不可得而知也何也盖自一以至十者图之数也
而阴阳奇耦之理存焉故一六居北以水位乎北也
卷八 第 112a 页 WYG0968-0283a.png

四九为金金以阴故居右五十为土土为中气也故
居中阳之数奇奇主天故一三五七九属之天天数
也图之所为白其文也阴之数偶偶主地故二四六
八十属之地地数也图之所为黑其文也是其于阳
阴之理奇偶之数生成之位准之于易无不合者以
之为易则然也乃若书之为范则可疑者盖自一至
九书之数也而范之畴合焉语其数则同矣然九畴
卷八 第 112b 页 WYG0968-0283b.png

五事何以居前三曰八政何以居左而五纪之四何
以居前左耶五为皇极何以居中而三德之六何以
居后右七曰稽疑何以居右而庶徵福极何八九而
各专一位耶况书之数一三五七九者奇也奇者阳
而五行八政皇极稽疑福极何以属之阳与奇二四
六八者偶也偶为阴而五事五纪三德庶徵何以属
之阴与偶耶则求之于阴阳奇偶方位名数俱不相
卷八 第 113a 页 WYG0968-0283c.png

之不必前后左右之分而一可以居前九可以居后
而自一至九皆可直截类推非若图之一六可以居
北而不可移之南三八可以居左而不可移之右也
又奚必纵横其数黑白其文以待禹第而出之耶况
书之数总之为四十有五而九畴之目乃合河图五
十有五之数则是书之数不足而待图之数以足之
是不惟范出于书而又出于图矣岂伏羲河图负图
卷八 第 113b 页 WYG0968-0283d.png

可知矣故愚以为图书皆可以作易而洪范非洛书
也汉儒之习为此说者盖泥于书所谓天锡洪范之
言以附成神龟出洛之说而不知书之所谓洪范者
大法也自伏羲以下神禹而前中更数圣矣其法天
行道率皆由之岂曰自禹而上天果秘之而洛龟之
出于禹果有所授受耶此可以明范之不于书而汉
儒则未之察也若蔡氏皇极内篇之作则又多可
卷八 第 114a 页 WYG0968-0284a.png

九畴而不知范之所陈者理也蔡氏所衍者数也今
夫五行五事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徵福极者九畴
之纲也自五行金木水火土以至五福六极者九畴
之目也盖禹所叙箕子所陈者三才之道圣人治天
下之大法也非故纵横其文错综其目必足其数以
求合于洛龟所负之文也故皇极以一三德而不为
少庶徵以七福极至于十一而不为多者以畴之为
卷八 第 114b 页 WYG0968-0284b.png

畴之目合于书之九也故九衍之而为八十一焉而
衍之为七百二十九焉七百二十九而终之以六千
五百六十一焉以为范之畴犹易之卦以八画八八
而重之则六十四矣因而重之则三百八十四矣而
畴以九叙九衍之而成数则八十一者若易卦之有
六十四也七百二十九者若易爻之有三百八十四
也终之以六千五百六十一者若易之有爻辞而通
卷八 第 115a 页 WYG0968-0284c.png

其中若蔡氏所衍之数期以明范也而自原以至终
其横数之八十有一者果若易之有卦乎其于九畴
所第自初一以至次九者果皆数之所能尽乎其八
十一图之纵数果若易之有爻六千五百六十一之
数果若卦之有爻辞乎其于九畴之目自五行金木
水火土至于五福六极之理果皆无所挂漏而吉凶
灾祥休咎之占果足以尽畴乎若曰洛书为数之原
卷八 第 115b 页 WYG0968-0284d.png

数不特可以明范而直可以上继洛书矣又何必假
神禹之范以衍洛书之文耶其为穿凿强附可知矣
故愚以为范有九畴所陈者理而蔡氏范数非九畴
也世俗皆宗其说者盖泥于范出洛书见书之数九
畴之数亦九也遂以数求之而不知是理也非数也
如以数而已则禹受之武王访之箕子陈之更三圣
矣不闻有一言之及于数者岂范锡神禹尚有不尽
卷八 第 116a 页 WYG0968-0285a.png

可以明范数之非九畴矣而宋儒则未之察也故愚
又谓洪范非洛书也禹之谟训也要之垂世以叙彝
伦因事以立法则亦不出于书者犹之羲文之易也
太公之丹书也皆可以垂训而以为必出于书者非
也范数非九畴也蔡氏之书也要之因占以设教因
事以示戒则亦不必出于畴者犹之扬氏之太玄也
焦氏之易林也固可自成一家而以为必合于畴则
卷八 第 116b 页 WYG0968-0285b.png

亦谓圣人见河图洛书而画八卦知图书皆所以画
易则知范之不出于书矣知范之不出于书则蔡氏
不得以数明畴矣世徒见纬候之书详圣人受河图
之始以为河出天苞洛出地符河图龙发洛书龟感
圣人之受图书于天其始皆有神物以受之以是为
可以厌服天下与来世也而通人达士莫能讨覈世
儒因是以信其必然也增长而附益之以成其说譬
卷八 第 117a 页 WYG0968-0285c.png

出矣是故有以十为洛书九为河图如刘长民张文
晓者矣有以先天图为河图五行生成数为洛书戴
九履一图为太一下行九宫数如蒋得之者矣有谓
得图书于青城山隐者有谓别传图书于异人而为
九十皆河图洛书非图之说者有以六十五字为洛
书本文者遂以圣人明白简易之理多支离变怪之
说而讹沿诡袭益增说者之蹊径矣今夫六经之始
卷八 第 117b 页 WYG0968-0285d.png

其道昭晢并行譬之七曜之悬于天也五气之布于
时也道固章章在矣而后世拟易而易晦矣补书而
书乱矣续诗而诗失矣三传作而春秋微矣补周礼
而礼亡矣此僭经拟经穷经经绝而后世多异论也
不知六经未作而道未尝不在也象数未画而理未
尝不明也学者诚达于象数之原以契传心之要则
可以筌蹄象数注脚六经矣又何说家之纷纷哉
卷八 第 118a 页 WYG0968-0286a.png

论
圣人之作易也不遗乎数而未尝倚于数儒者之说
经也贵依于理而不可凿乎理盖天下之数莫非理
也天下之理莫非天也圣人默契乎天自能明天下
之道而天有所不必畀圣人神明乎理自能周天下
之数而数有所不足拘自世儒喜为奇说以神异乎
圣人之事推象数以原经而经滞务为过求以自附
卷八 第 118b 页 WYG0968-0286b.png

说愈凿故旨愈繁而圣人之道愈失其初矣虽其为
学未必皆叛于圣人以是为作经之本可乎呜呼吾
独怪夫六经之旨如日中天未尝托异徵秘以求信
于天下而后世儒者乱之也今夫易卦何昉乎伏羲
画之为文字之祖也当其时鸿濛未辟人文未启天
地万物之情阴阳鬼神之秘寓于法象而易行乎其
中矣伏羲神而明之以定画焉故易曰仰则观象于
卷八 第 119a 页 WYG0968-0286c.png

八卦此作易之本也洪范何昉乎箕子陈之是神禹
之传也当其时玄龟告功文明未布立极绥民之具
事天治人之本藏于几微而畴具乎其中矣神禹会
而通之以作范焉故书曰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
九畴彝伦攸叙畴之本也二圣人者运而精神既有
以丕隆休烈聚而心术又足以开先世教虽其圣德
格天河洛效瑞图书之数未必不可通于经而圣人
卷八 第 119b 页 WYG0968-0286d.png

乎象数之模仿瑞应之摭饰也何至后世异说之纷
纷哉其谓龙马出河伏羲遂则其文以画八卦神龟
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此孔安国之说也其谓伏羲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
八卦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此刘歆之言
也其谓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前
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四此
卷八 第 120a 页 WYG0968-0287a.png

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呜呼
信如是则易出于图无图即无卦矣范出于书无书
即无畴矣而圣人作经之本不既远乎其讹起于纬
候之书谓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出地符圣人
必有神物以授之之说汉儒惑之牵合文致不求圣
人之实迨宋儒喜于附圣而辄取之复强證于易传
图之一言不知孔子尝言河出图矣而奇偶之象未
卷八 第 120b 页 WYG0968-0287b.png

则之矣而因图画卦因书立范未及也诸家之言何
祖乎夫观鸟迹而制字因规矩而制器蓺也圣人恒
必详之顾此经学祯符秘诀不与本文同传而千载
之下山人野士创为之说不几于诡诞而不可从矣
乎况以图之数析补八卦拘合强同多所难信如使
揭图而示之孰为一六而下孰为二七而上孰为三
八四九而左右孰为乾兑离震孰为巽坎艮坤天之
卷八 第 121a 页 WYG0968-0287c.png

而左右因其乾兑离震以为乾兑离震因其巽坎艮
坤以为巽坎艮坤圣人之效天也何其拘易既如是
作矣然则仰观俯察者又何物通德类情者又何事
而易书本体不在此而在彼耶以书之数参合九畴
则阴阳奇耦俱未相当按类而求之五行何以居下
五事何以居上五纪何以居前左而皇极何以居中
耶八政何以居左稽疑何以居右三德何以居后右
卷八 第 121b 页 WYG0968-0287d.png

畴一三五七九奇也而五行八政皇极稽疑福极何
以属之奇二四六八偶也而五事五纪三德庶徵何
以属之耦畴之名数又不同于书如谓大义无取姑
摘其自一至九之文则又奚必纵横黑白秘传神授
重烦圣人第之而后成耶先儒刘长氏谓伏羲兼取
图书又谓九为河图十为洛书蒋得之谓先天图为
河图五行生成数为洛书诸说纷杂皆无定据而独
卷八 第 122a 页 WYG0968-0288a.png

麟不出春秋岂不作而画八卦因见河图洛书果无
图书八卦亦须作朱子亦谓伏羲仰观俯察远求近
取安知河图非其中一事二氏之论稍为得之圣王
达天明道而作经祯符适见理固有然而谓必作于
图书者非也盖圣人之经主于理而后世索之于数
圣人之理得于天而后世拟之于怪故不但原经者
饰为异说以誇世诬人也世儒图经传经者往往惟
卷八 第 122b 页 WYG0968-0288b.png

者不离象之理自不可穷然而有正焉有变焉卦之
明白较著者正也旁推而衍之者变也伏羲八卦阴
阳刚柔其理一定变化尽于是矣故三代更帙易卦
则同而连山而归藏而周易未尝外伏羲所作而别
为一易也乃邵子图学以此为周之易而非伏羲之
易别出横图于前后左右分析以象天气谓之圆图于
其中交加八宫以象地类谓之方图易于天气地类
卷八 第 123a 页 WYG0968-0288c.png

规横以为圆又填圆以为方前列六十四卦于横图
后列一百二十八卦于圆图上古无言之易何若是
纷纷哉易始于一由太极而两仪而四象而八卦生
生之序也未闻笔之图以立卦天地山泽风雷水火
相合配偶此八卦对待之体乃别而图之为先天由
此行乎四时序于五方又流行之用乃别而图之为
后天何据也孔子作传于千百年之前邵子读易而
卷八 第 123b 页 WYG0968-0288d.png

说也近世黄东发著日抄极谓天地定位一章必非
先天卦位疑图学之不可从盖彼谓先天在卦气传
何为舍而曰天地定位彼谓后天在八用传何为舍
而曰帝出乎震系一书语象变详矣未尝一及于图
且汉儒得经近古未有以图为言者图学邵子之易
也而可即谓圣人之易也哉洪范者圣王治世大法
其道尽于皇极而终始意义联贯而不可离是故有
卷八 第 124a 页 WYG0968-0289a.png

四畴皇极之用治天下之枝叶也读洪范者当知天
人合一至理圣人严感应之机详著五事脩废与五
行徵应之论特其理微妙不可迹拘耳刘向作洪范
五行传其言某事致某灾某灾应某事捷若形影破
碎分析世以灾异之学病之而遂疑念用之畴或未
可尽信夫人君事天如孝子事亲日候其颜色喜怒
以为己之悖顺此所谓念也徵而休焉脩之当如是
卷八 第 124b 页 WYG0968-0289b.png

必时风则难矣徵而咎焉废之当如是而求其狂必
恒雨僭必恒旸豫必恒燠急必恒寒蒙必恒风则舛
矣圣人立教论其理而奚必于类应之符耶惟其言
理故不祖于数而宋世蔡元定作皇极内篇补洪范
不传之数以畴之目合书之九九衍之而为八十一
八十一衍之而为七百二十九极之于六千五百六
十一焉自元至终犹易之卦也而六千五百六十一
卷八 第 125a 页 WYG0968-0289c.png

遗否乎洛书数之祖祖洛书而推之于不可穷此元定
之精于数学而有功于书也若谓洪范之缺藉以推衍
何其敢于诬经也哉是故六经之道几绝而复明者诸
儒传经之力而使大义不尽明于世者诸儒牵合拟附
之罪也汉儒之失在示天下后世之信而涉于誇宋儒
之失在求圣人之精而流于过或曰宋儒之学何可非
也曰何敢非也天下理与数而已矣若惟其理数是精
卷八 第 125b 页 WYG0968-0289d.png

参两会极
(数/原)天数一参一得三三生九地数二两二得四四生
八以一而九天之所以周流而不已以二而八地之
所以对待而不移天之道尽于九九视地为有馀地
之道尽于八八视天为不足然天用用而不用体故
减其体之九以从地地用体而又用用故加其用之
八以应天九八合而岁功成矣
卷八 第 126a 页 WYG0968-0290a.png

卷八 第 126b 页 WYG0968-0290b.png

三百有六十以应一期之数畴外象天为位二委其
乘于地也卦内象地为位三代其终于天也少之少
曰元少之壮曰息少之老曰进壮之少曰隆壮之壮
曰中壮之老曰杀老之少曰退老之壮曰消老之老
曰徂一阳消长而阴之进退乘之天之所以一而神
也少阴之初曰震终曰离老阳之初曰兑终曰乾少
阳之初曰巽终曰坎老阴之初曰艮终曰坤二气变
卷八 第 127a 页 WYG0968-0290c.png

通岁功以成
(位/原)初下终上二三曰奇曰耦卦之仪也四上曰少曰
壮曰老畴之序也二仪三序北而吉凶悔吝判其中
矣
一为水二为土三为木四为金五为火各乘其所胜
不僭差也水成于地之六土成于地之十木成于地
之八而居于下金成于天之九火成于天之七而居
卷八 第 127b 页 WYG0968-0290d.png

为人物三为(阙/)四为君五为天以言乎天地之间则
备矣
卷八 第 128a 页 WYG0968-0291a.png

萌□(元/震)畴一之一卦一之一(冬至/子中)养□(息/离)畴一之二卦一之二
拓□(进/兑)畴一之三卦一之三 桓□(隆/乾)畴一之四卦一之四(小寒/丑初)
辟䷭(中/巽)畴一之五卦一之五 伫□(杀/坎)畴一之六卦一之六
缩□(退/艮)畴一之七卦一之七(大寒/丑中)瘠䷲(消/坤)畴一之八卦一之八
蓄□(徂/乾)畴一之九卦二之一 燧□(元/离)畴二之一卦二之二(立春/寅初)
溉□(息/兑)畴二之二卦二之三 奔□(进/乾)畴二之三卦二之四
飙□(隆/巽)畴二之四卦二之五(雨水/寅中)梁□(中/坎)畴二之五卦二之六
卷八 第 128b 页 WYG0968-0291b.png

危□(消/震)畴二之八卦三之一 晦□(徂/离)畴二之九卦三之二
滋□(元/兑)畴三之一卦三之三(春分/卯中)毓□(息/乾)畴三之二卦三之四
飘□(进/巽)畴三之三卦三之五 盈□(隆/坎)畴三之四卦三之六(清明/辰初)
居□(中/艮)畴三之五卦三之七 稼□(杀/坤)畴三之六卦三之八
霖□(退/震)畴三之七卦四之一(谷两/辰中)暮□(消/离)畴三之八卦四之二
潜□(徂/兑)畴三之九卦四之三 霁□(元/乾)畴四之一卦四之四(立夏/巳初)
虚□(息/巽)畴四之二卦四之五 极□(进/坎)畴四之三卦四之六
卷八 第 129a 页 WYG0968-0291c.png

妄□(杀/震)畴四之六卦五之一 昃□(退/离)畴四之七卦五之一(芒种/午初)
乖□(消/兑)畴四之八卦五之三 裂□(徂/乾)畴四之九卦五之四
兆□(元/巽)畴五之一卦五之五(夏至/午中)畏□(息/坎)畴五之二卦五之六
留□(进/艮)畴五之三卦五之七 敌□(隆/坤)畴五之四卦五之八(小暑/未初)
迸□(中/震)畴五之五卦六之一 晕□(杀/离)畴五之六卦六之二
去□(退/兑)畴五之七卦六之三(大暑/未中)幸□(消/乾)畴五之八卦六之四
恬□(徂/巽)畴五之九卦六之五 泉□(元/坎)畴六之一卦六之六(立秋/申初)
卷八 第 129b 页 WYG0968-0291d.png

决□(隆/震)畴六之四卦七之一(处暑/申中)照□(中/离)畴六之五卦七之二
濡□(杀/兑)畴六之六卦七之三 依□(退/乾)畴六之七卦七之四(白露/酉初)
萚□(消/巽)畴六之八卦七之五 设□(徂/坎)畴六之九卦七之六
立□(元/艮)畴七之一卦七之七(秋分/酉中)乳䷇(息/坤)畴七之二卦七之八
迅□(进/震)畴七之三卦八之一 暄□(隆/离)畴七之四卦八之二(寒露/戌初)
欢□(中/兑)畴七之五卦八之三 翳□(杀/乾)畴七之六卦八之四
枯□(退/巽)畴七之七卦八之五(霜降/戌中)圯□(消/坎)畴七之八卦八之六
卷八 第 130a 页 WYG0968-0292a.png

惕□(息/震)畴八之二卦九之一 旭□(进/离)畴八之三卦九之二
涸□(隆/兑)畴八之四卦九之三(小雪/亥中)转□(中/乾)畴八之五卦九之四
摧□(杀/巽)畴八之六卦九之五 湴□(退/坎)畴八之七卦九之六(大雪/子初)
阻□(消/艮)畴八之八卦九之七 穸□(徂/坤)畴八之九卦九之八
右七十二乘当七十二候乘有五位计三百有六十
以当一期之数每九乘为一畴之始终亦一卦之始
终当期之一节五日成候九候成节八节成岁而畴
卷八 第 130b 页 WYG0968-0292b.png

自然之数也
蓍法用蓍百茎初营随手平分为四内取其一以四
揲之馀一为奇二为用偶三为用奇四为偶二营三
营如初四营合前蓍平分为三内取其一以六揲之
馀一为少二为壮三为老四为用少五为用壮六为
用老五营而四五营毕而一乘备乃占其所用之位
以别吉凶无用则占乘辞二用三用以至四用则以
卷八 第 131a 页 WYG0968-0292c.png

索辞(前四卷上下各分二篇后索辞二卷分原索撰索曜索韫/索用索颐索筮索八篇兹录数条以见其作书之大旨也)
易曰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何言其变化也天以一而
神地以两而化一动为三三为九消息进退始终无
端天之所以神变无方也两分为四二四为八代谢
往来对待不紊地之所以化行有渐也圣人者体天
地之撰者也是故有以变通而达化通极昼夜之道
而不疑为之书以类万物之情发鬼神之灵而不爽
卷八 第 131b 页 WYG0968-0292d.png

相从同居其方虚五含十八卦之原也书以言乎其
九奇偶相从各守其隅体数叙纪九畴之纲也圣人
兼两而则之八九同用矣作易云乎哉
易曰参天两地而倚数参天者所以生畴九畴立而
天经备矣两地者所以列卦八卦成而地维彰矣本
天经达地维体万物运四时倚乎数而不尽于数圣
人之通极性命也如是夫
卷八 第 132a 页 WYG0968-0293a.png

故九章为表以运乎外八卦为里以运乎内图书之
所以经纬而无间也倚图而废书为律历为运气为
潜虚拘挛而无圆通之妙倚书而废图为太玄为洞
极为洪范皇极牵合而非自然之机象数之所以不
明理气之所以莫晰嫌疑之所以莫定有由然哉
易有太极超乎八卦之外者也范有皇极立乎九畴
之中者也言极则卦畴皆九去极则卦畴皆八会而
卷八 第 132b 页 WYG0968-0293b.png

阳生乎元极于中绝于徂阴生于杀极于徂绝于隆
中半为纯阳半后为阴始此九畴循环之几也其言
阳而不言阴者畴天道也一阳进退而阴之倚伏随
之矣
阳始于震极于乾杀于巽尽于坤阴始于巽极于坤
杀于震尽于乾阳与阴互为贞胜者也举一端而二
气之往来见矣其言阳而复言阴者卦地道也刚柔
卷八 第 133a 页 WYG0968-0293c.png

按图书卦畴皆天地自然之象数无所为而为者也
后有作者不免模仿而比拟之此书八九参乘揆诸
理而不悖盖其所见亦超卓矣
先儒诸图总论
太极河洛易卦诸图图天地之造化也天地之造化
一本万殊参差不齐诸图或描写其似或象其一端
要皆顺乎造化之自然而人力不与也儒者之学得
卷八 第 133b 页 WYG0968-0293d.png

天地自然以尽性尽人物之性而参赞化育云耳中
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择善固执以
尽乎人道虽人一已百人十已千发愤竭才亦惟复
还此天道耳天命之谓性而尽性者可以人为意见
参之哉盖以人为意见而力学者非圣人尽性之学
也以人为意见而形之图画者非圣人太极河洛易
卦之图也譬诸画工既名曰写真名曰传神虽有巧
卷八 第 134a 页 WYG0968-0294a.png

为加减毫发而孝子慈孙见之必以为非其父祖之
真神矣丹青妙手不能为人加减毫发而图画卦象
岂能于天地之造化加毫末而为之安排布置也吾
知其必不能矣借曰能之必非天地造化真图象矣
孰敢曰天地无肖子能识其真法象耶自汉而下如
京房扬雄关朗司马君实各有图焉以其思则精矣
以其象数则密矣以为是即天地自然之造化则未
卷八 第 134b 页 WYG0968-0294b.png

又非二子比也惟周邵虽与四圣之易异而揆之太
极卦爻俱不相暌朱子乃原其卦之所由画与卦之
变耳若蔡氏九九图谓非自然之数不可也特谓为
箕子之洪范九畴而为之辞岂其然哉虽俯仰观察
果能明其法象而窥其化育之运虽创为之图可也
依仿先圣别有所发明可也以之经纶制度而顺民
情因物性谓其燮理造化亦可也若徒以一人之意
卷八 第 135a 页 WYG0968-0294c.png

然之化育也志性学者其辨诸
卷八 第 135b 页 WYG0968-0294d.png

图书编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