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968-00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三
             明 章潢 撰
  六十四卦反对图总叙
 自乾坤至小畜履六卦层叠亦如一卦统三十六卦
 言之上经由乾坤至小畜履初画也由泰否至噬嗑
 贲二画也由剥复至离三画也内卦备矣由咸恒至
 损益四画也由夬姤至渐归妹五画也由丰旅至既
卷三 第 1b 页 WYG0968-0082b.png
 未济六画也而外卦成焉可见六六四九总只如一
 卦也徒知八八六十四皆以六画而成卦不知六六
 三十六乃先圣无言之易也岂深于易者哉况上经
 首乾坤而屯蒙需讼师比皆坎用事坎得阳之中乃
 阳中之阳也至泰否则乾坤既交而同人大有谦豫
 皆离用事矣然阴犹得中其阳中之阴乎下经兑巽
 震艮则皆偏阴偏阳而乾坤坎离咸在其包括之中
 尚为阴中之阳也至夬姤萃升之后不复见有乾坤
卷三 第 2a 页 WYG0968-0083a.png
 非阴中之阴而何然咸体艮居内未济坎居内震艮
 二纯卦居巽兑之先其尊阳抑阴之意又自寓于中
 也惟细玩反对层叠图象其义皆不言而喻矣
卷三 第 3a 页 WYG0968-0083c.png
 
 
 
 
 
 
 
 
卷三 第 3b 页 WYG0968-0083d.png
 上经正卦六反卦二十四共用十八卦成三十卦
 下经正卦二反卦三十二亦十八卦成三十四卦
 天地者阴阳之统会水火者阴阳之流行雷风山泽
 者阴阳之节宣是以乾坤坎离为经之终始而艮兑
 震巽交于下经之首也上经乾坤定天地之位固有
 否泰之异下经咸恒成夫妇之交乃有丰旅之殊然
 剥而复者坤阴剥乎阳而乾之一阳为始复也夬而
 姤者乾阳决乎阴而坤之一阴为始姤也剥复以艮
卷三 第 4a 页 WYG0968-0084a.png
 震而相反夬姤以兑巽而相反六叠之中阴阳消息
 之机卦位错综之妙真可乐而玩也
 上经首乾坤阴阳各分故终之以坎离亦阴阳之分
 也下经首咸恒阴阳交合故终之以既济未济亦阴
 阳之交合也惟其各分而否泰亦分惟其相合而丰
 旅亦交合大略上经多阳故剥者剥乎阳复者复乎
 阳下经多阴夬以阴而夬姤以阴而姤上经二阳在
 外则为颐四阳在内则为大过下经二阴在内则为
卷三 第 4b 页 WYG0968-0084b.png
 中孚四阴在外为小过虽曰八纯卦乾坤坎离俱不
 变震艮巽兑则有相反焉然艮上震下为颐震上艮
 下为小过巽上兑下为中孚兑上巽下为大过是震
 艮巽兑亦四卦不变总之变者八卦不变者六十四
 卦虽曰上经止三十卦下经则三十四焉然上经对
 者六卦乾与坤颐与大过坎与离俱相对其馀相反
 者则十有二下经对者二卦中孚与小过对其馀相
 反者则十有六以六合十二以二合十六各以十八
卷三 第 5a 页 WYG0968-0084c.png
 卦而分上下经焉至于坎离得乾坤阴阳之中故居
 上下经之终兑艮巽震得阴阳之偏而四卦交合于
 下经之首散见于剥复夬姤丰旅六变之间则亦不
 可以轻重言也况总上下经始终之义论之乾坤阴
 阳之正也坎离水火之正也造化之自然者立其一
 定之体咸恒夫妇之交也既未济水火之交也人事
 之当然者尽其变通之用此三才之道也上经乾坤
 六变而有泰否乃天地之泰否也泰否六变而有剥
卷三 第 5b 页 WYG0968-0084d.png
 复复乃乾之一阳方剥于上即复于下矣下经咸恒
 六变而有夬姤姤即坤之一阴方决于上即姤于下
 焉夬姤六变而丰旅则又人事之泰否也观乾坤之
 于咸恒剥复之于夬姤泰否之于丰旅其消息盈虚
 皆造化人事之自然而然者圣人特因而画卦以示
 人也于此默识心通则六十四卦可以精义入神矣
易序卦反对象义
  乾䷀(乾上/乾下)
卷三 第 6a 页 WYG0968-0085a.png
 天者万象之原也天命于穆声臭俱无知天岂易易
 哉然天垂象圣人因而画象示人而于穆不已之精
 蕴于兹见矣䷀即天之象也䷁即所以顺承乎天而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乾之蕴也知乾则知易
 矣是以彖传谓乾元资始系辞曰乾知大始乾以易
 知九三文言曰知至至之知终终之知此则无象之
 乾可以默识而伏羲画卦为䷀文王谓之元亨利贞
 周公谓之用九见群龙无首孔子谓之天行健君子
卷三 第 6b 页 WYG0968-0085b.png
 以自强不息皆不言而喻也然人能象天即天之肖
 子惟复以自强而知崇效天则乾道在我可以先天
 后天矣不为合德之大人乎但易成于四圣而四圣
 之德皆天德也伏羲犹仰观俯察文王犹望道未见
 周公犹夜以继日孔子犹发愤忘食不敢不勉何也
 乾道无穷体乾之健不容自己此所以善体乾此所
 以善用易也噫是乾也变动不居上下无常时乘六
 龙乃见天则本无象也圣人画之象焉观其象可以
卷三 第 7a 页 WYG0968-0085c.png
 得其无象之意本无言也圣人系之辞焉玩其辞可
 以得其无言之精虽曰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
 其孰能知之然神明存乎其人顾其自强何如耳
  坤䷁(坤上/坤下)
 坤非自为坤而异乎乾也盖天阳地阴䷀䷁即天地
 之象䷋即古天地字也一奇一偶象本一定而不移
 乾健坤顺德亦并行而不悖彖传大哉至哉资始资
 生元亨利贞皆所同具坤为乾之对无疑也然乾坤
卷三 第 7b 页 WYG0968-0085d.png
 奇偶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其谁知之哉何也偶即奇
 之分顺即顺乎健乾大无外坤亦至乎其大乾资物
 始坤即因其所始而为之发生所以乾元亨利贞坤
 元亨同而利牝马之贞则有深意存也然则坤配乾
 犹牝马柔顺足为健刚之配而马之资生虽出于牝
 其资始者不有指乎故文王于坤又设牝马之象向
 使柔顺而非牝马则不可以言正亦非柔顺之所利
 也明矣况玩彖传爻象文言之辞曰乃顺承天曰合
卷三 第 8a 页 WYG0968-0086a.png
 德无疆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曰用六永贞以大终
 也曰后得主有常曰承天而时行曰地道无成而代
 有终也即一卦之辞会而通焉坤顺乎乾健一言以
 蔽之矣知此始可以论乾坤始可用六利永贞也知
 此则系辞所谓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
 简能与知崇效天礼卑法地辞若并举而相承之意
 可默识矣学易者反诸身真悟乾坤易简而效法之
 则用九用六上下与天地同流
卷三 第 8b 页 WYG0968-0086b.png
  屯䷂(震下/坎上)
  蒙䷃(坎下/艮上)
 浑沌既开而天地位万物并育而屯蒙生曰屯曰蒙
 万象初开有屯塞蒙昧之象然即屯蒙二卦相反而震坎
 艮三阳皆用事矣故自䷂观之为云雷屯在天之象也自
 ䷃观之为山下出泉蒙在地之象也析之虽有屯蒙之分
 合之原无奇偶之别惟即其象以上下之而屯蒙异也
 圣人有见于斯乃象屯以建侯而君道立象蒙以养正而
卷三 第 9a 页 WYG0968-0086c.png
 师道行君以亨屯则经纶以立政一皆正人之不正也故
 有取于初刚之动师以开蒙而果育以立教一皆中以养
 不中也故有取于二刚之中君师之道以刚为主故屯主
 初蒙主二而以贵下贱可以得民刚行时中可以作圣皆
 于此乎寓也况震为长男而建侯坎为中男而克家艮为
 少男而童蒙吉三子并列于乾坤之后则君师之位正治
 教之道彰此所以屯亨蒙开而万世为永赖矣
 卦中爻义不一如屯二女子贞不字蒙二子克家而
卷三 第 9b 页 WYG0968-0086d.png
 有男女之分屯四求婚媾往吉蒙三忽用取女而有
 利不利之别相关互发诸如此例不能备述惟在得
 其大意云尔
  需䷄(乾下/坎上)
  讼䷅(坎下/乾上)
 屯蒙之后继以需讼乾始与坎遇也屯蒙以二阳四
 阴成体需讼以二阴四阳成体且屯险在上必有事
 于相需蒙险在下每相争以成讼人之情也观云上
卷三 第 10a 页 WYG0968-0087a.png
 于天需天与水违行讼讼即需之反也䷄如此则需
 ䷅如此则讼其机在乎反覆间耳所以刚健不陷而
 为需险而又健则为讼也况观其象而玩其辞二卦
 俱以坎之中实为主需之坎在上则为孚为光讼之
 坎在下则为窒为惕需之乾在坎下则利涉大川讼
 之乾在坎上则不利涉大川可见乾健坎险一也相
 待则胡越同舟以共济而往有功相持则骨肉雠仇
 以倾陷而入于渊故曰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君子法
卷三 第 10b 页 WYG0968-0087b.png
 其象于日用之间惟需乎饮食宴乐之常而作事谋
 始则敬慎不败复命安贞有需之利而吉无讼之不
 利而终凶矣
  师䷆(坎下/坤上)
  比䷇(坤下/坎上)
 需讼之后继以师比乾与坎相上下为需讼坤与坎
 相上下则为师比且讼则师兴而需则君比亦理之
 必然者然地中有水师于此得井田之象焉故容民
卷三 第 11a 页 WYG0968-0087c.png
 畜众而兵农之有法地上有水比于此得封建之象
 焉故建国亲侯而君臣之相联况观之卦体比以一
 阳在上为众阴之主君之象也师以一阳在下为众
 阴之统师帅之象也可见阳一也在上则为君在下
 则为帅在上则显比而王用三驱在下则师中而王
 三锡命合而玩之可以得其设象命辞之意矣噫得
 比九五之贤君而建国亲侯则封建足以联上下之
 交得师九二之丈人而容民畜众则井田足以合兵
卷三 第 11b 页 WYG0968-0087d.png
 农之制三代长久之治率由是道也然师之初六即
 比之上六也在师则曰否臧凶在比上则曰比之无
 首凶同此一阴也谨始虑终其严也哉
  (小/畜)(乾下/巽上)
  履䷉(兑下/乾上)
 师比之后继以小畜履巽兑始与乾合长少二女始
 用事也且师比二卦俱以一阳统五阴小畜履皆以
 一阴五阳一阴在上则风行天上故为小畜于此可
卷三 第 12a 页 WYG0968-0088a.png
 以观其文焉一阴在下则上天下泽故为履于此可
 以观其礼懿文德即阳刚之中而有运旋者存郁郁
 乎其美自不可掩阴含其美也辨上下以定民志即
 阳刚之内而有节制者寓秩秩乎其等自不可踰礼
 由阴制也可见阴一也在小畜则曰柔得位而上下
 应之在履则曰柔履刚说而应乎乾彖传大象虽不
 同而会通于意言之表则刚应柔而其文著柔履刚
 而其礼严非二义也要之阳中有阴刚中有柔特因
卷三 第 12b 页 WYG0968-0088b.png
 爻之六三六四异其名义其实文礼同出一原而博
 文约礼非强合也至于阴在六四而初九则履自道
 阴在六三而上九则视履考祥善于畜履者盍反而
 求诸身
  泰䷊(乾下/坤上)
  否䷋(坤下/乾上)
 小畜履之后继以泰否乾坤自相遇也夫师比畜履
 不独一阴一阳其交已并自乾坤至此阴阳各三十
卷三 第 13a 页 WYG0968-0088c.png
 画而泰否分焉皆一定之不乱者是故小往大来则
 天地交而为泰大往小来则天地不交而为否泰系
 乎交与不交其实本乎君子小人之消长也但乾坤
 十变为泰何其难自泰一变即否何其易所以泰虽
 由君子之道长而九三即示以平陂往复之戒否虽
 由小人之道长而初六未尝不望以拔茅连茹之贞
 以否即泰之反而上九倾否之道即在九三艰贞之
 时故泰之三必艰贞无咎而后于食有福否之四必
卷三 第 13b 页 WYG0968-0088d.png
 有命无咎而后畴离祉此圣人保泰倾否之深意也
 能倾则先否后喜不保则城复于隍一治一乱其机
 如此然大象以泰由于君乃以裁成辅相归之后否
 由于匪人乃以俭德避难归之君子何也使君子之
 避难者小人也任小人以致否者君也君能左右斯
 民以保泰则否其永休而君子又何难之可辟哉虽
 然阴阳不交世道之否也人本天地之心而危微之
 机否泰之原也于以去欲存理转否为泰位天地育
卷三 第 14a 页 WYG0968-0089a.png
 万物其责将谁诿哉
  (同/人)(离下/乾上)
  (大/有)(乾下/离上)
 泰否之后继以同人大有盖泰否阴阳既交而同人
 大有则以一阴同有于五阳之中焉欲倾否为泰非
 同人而大有不可也且自泰以前坎之见于各卦者
 凡六自否以后而离始见也离中之阴虚而明也一
 阴居二而上下五阳皆欲同之故曰同人一阴居五
卷三 第 14b 页 WYG0968-0089b.png
 而上下五阳皆其所有故曰大有二卦皆以离中一
 阴为主特因二五而异其象耳但离明在二穷而在
 下其道明也故以类以辩而后可以为于野之亨离
 明在五达而在上其道行也故以遏以剔而后可以
 顺天时之应在同人则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在
 大有则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观彖传之辞
 亦自有别所以杂卦传曰大有众也同人亲也此皆
 卦位之象也以卦德而推广之大明以健得非自明
卷三 第 15a 页 WYG0968-0089c.png
 而诚之谓乎刚健而文明得非自诚而明之谓乎观
 象玩辞皆可意会
  谦䷎(艮下/坤上)
  豫䷏(坤下/震上)
 同人大有之后继以谦豫盖前以一阴而成同人大
 有此以一阳而成谦豫且于人既同所有既大则谦
 卑和豫乃其所当然者故一阳静止于坤阴之下则
 为谦一阳动出于坤阴之上则为豫可见阳一也一
卷三 第 15b 页 WYG0968-0089d.png
 动一静而谦豫殊也礼由阴制乐由阳作观之爻象
 劳谦万民服由豫大有得动静无不宜矣此其故何
 哉一阳处于坤顺之中是以谦则其礼卑豫则其乐
 和也否则为上六之鸣谦而志未得为初六之鸣豫
 而志穷凶矣至于大象若各一其旨然味而玩之惟
 其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而物各得其理故作乐崇德
 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而神人协其和周子曰万物
 得其理而后和此之谓也且裒益平施政之善也殷
卷三 第 16a 页 WYG0968-0090a.png
 荐配亨德之盛也故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
 知其德要之谦豫本相须而不离者盖惟谦而能豫
 则其谦也自然中礼而不涉之于矜持惟豫本于谦
 则其豫也怡然自得而不流之于怠肆此皆具于卦
 象之中有实体非寓言也
  随䷐(震下/兑上)
  蛊䷑(巽下/艮上)
 谦豫之后继以随蛊盖谦豫本艮震与坤合体随则
卷三 第 16b 页 WYG0968-0090b.png
 震下于兑蛊则艮上于巽但谦而豫则善随而蛊则
 有未善也何也常豫则动说过谦则巽止其相因则
 有然者观之卦象长男少女动而说所以成随随之
 德果善乎惟得乎随时之道则善矣长女少男巽而
 止所以成蛊蛊之德果善乎惟求其饬蛊之道则善
 矣是故彖传重乎随时而大象向晦宴息亦以随乎
 时也蛊彖重于饬蛊而大象振民育德正以饬其蛊
 也至若动以时者宜正中以孚嘉往有事者贵承德
卷三 第 17a 页 WYG0968-0090c.png
 而用誉爻则又以中为尚也所以易道变通有不可
 执一言者动而说之时在所当随随乎动也苟时当
 向晦宴息则息之于其静矣巽而止之事既以成蛊
 蛊以静也苟有事于振民育德则振之于其动矣况
 合而言之随之初九非即蛊之上九乎在初九则官
 有渝在上九则不事王侯要之皆是也噫道不离乎
 时与事也惟时时必有事焉则犹善之善者
  临䷒(兑下/坤上)
卷三 第 17b 页 WYG0968-0090d.png
  观䷓(坤下/巽上)
 随蛊之后继以临观随蛊兑巽交以震艮而临则兑
 下于坤观则巽上于坤也但随蛊莫大乎时与事而
 已矣惟时与事宁有大于政教者哉是故二阳在下
 则为临临之以德不以位而教思容保凡君子之有
 一命者皆得而行之也二阳在上则为观而省方观
 民设教非先王之大观在上可得而行之乎是同此
 二阳也在上在下而临观分也彖于临则曰刚浸而
卷三 第 18a 页 WYG0968-0091a.png
 长长则自下而上如泽上有地其居也一定而不易
 非在下职守之象乎彖于观则曰大观在上如风行
 地上其行也周遍而无方非在上巡狩之象乎何也
 风行而泽有定在皆于卦位得之也至于爻中临曰
 知临乃出以临乎人观曰观我生乃入以观乎已于
 此融会贯通则人已上下有不可执一论者不然在
 临则至于八月有凶而观天之神通四时不忒可见
 吉凶皆系人之自取也试考之八月有凶岂由临至
卷三 第 18b 页 WYG0968-0091b.png
 遁之谓哉临观相反䷒如此为临十二月建丑是也
 ䷓如此为观八月建酉是也临卦二阳在下阳刚浸
 长至八月则观卦二阳在上阳又将消阴阳消长之
 机若循环然观象玩辞何事于他求也然文王演易
 正当殷之末世而临观相反之卦乃云至于八月则
 三正不改月也又何疑哉
  (噬/嗑)(震下/离上)
  贲䷕(离下/艮上)
卷三 第 19a 页 WYG0968-0091c.png
 临观之后继以噬嗑贲盖临观二阳四阴自相上下
 噬嗑贲则离合震艮虽三阴三阳而一阳实间其中
 矣以义揆之即教养以先之刑罚以继之明刑以弼
 教也夫噬嗑与贲俱以离为主离明在上则归之于
 先王明罚敕法所以定轻重之典而立其章程者非
 在上不能也离明在下则归之于君子明庶政无敢
 折狱乃在下位者之常分耳卦辞噬嗑亨利用狱贲
 亨小利有攸往不亦有明辨乎况离上而震下则明
卷三 第 19b 页 WYG0968-0091d.png
 以用其动才本长于治狱离下而艮上则艮以止其
 明而文章政事乃其所优为者辞意各有所归亦因
 其明之上下动止为之别也至若九四九三虽同以
 一阳居卦爻之中然在噬嗑之上卦则为梗故利用
 狱在贲之下卦则有文故为人文而用狱则贵乎柔
 曰贞厉无咎文明则贵乎止曰白贲无咎所以惧人
 严刑繁文之意又自可想也
  剥䷖(坤下/艮上)
卷三 第 20a 页 WYG0968-0092a.png
  复䷗(震下/坤上)
 噬嗑贲后继以剥复艮止离上震动离下为噬嗑贲
 艮止坤上震动坤下则为剥复离之一阴其坤之机
 乎夫阳一也初九之不远复即上九之硕果不食者
 是也特因上下而有剥复之异耳但即其阴阳消长
 之理故彖于剥复皆曰天行然于剥则曰顺而止之
 于复则曰动而以顺行剥以顺而止复以顺而行君
 子于阴阳消长之间未尝一毫不以顺也所以剥之
卷三 第 20b 页 WYG0968-0092b.png
 厚下固欲以安夫上之阳复之闭关亦将以养夫下
 之阳皆顺道也但剥不利往小人长也复利攸往刚
 长也此则在所当辩也否则剥固小人之道也剥而
 不已适以自剥其庐矣复固君子之道也频复不已
 宁免于迷复之凶乎学易者以此反求诸身观剥之
 象可见夫人之真心虽已复萌而群阴未易以顿消
 也特阴气不尽则阳气不萌不剥则不复而其机间
 不容发然一毫阴气未融不可以为纯乾之体恶容
卷三 第 21a 页 WYG0968-0092c.png
 已于自强不息之功哉故曰复德之本也
  (无/妄)(震下/乾上)
  (大/畜)(乾下/艮上)
 剥复之后继以无妄大畜剥复艮震交以坤无妄大
 畜艮震交以乾且由剥而复则无妄而大畜矣然震
 动于天之下动以天也刚中而应大亨以正行天道
 也艮止于天之上畜以天也刚健笃实光辉日新其
 德存天德也彖传一则曰天之命一则曰应乎天同
卷三 第 21b 页 WYG0968-0092d.png
 一天而震艮殊也惟其行天道也则无一时一物非
 其所茂育虽由中以达外实有以弥纶乎天地惟其
 存天德也则无一言一行非其所多识虽由外以养
 中而亦可以进退乎古今况无妄之初九即大畜之
 上九故在初九则无妄往吉在上九则何天之衢亨
 惟一循乎天所以其动其止莫不吉而亨矣不然何
 以无妄大畜而犹有事于利贞也如此则无妄之病
 无妄之灾听之而已矣而童牛之牿豕牙之豮其可
卷三 第 22a 页 WYG0968-0093a.png
 以少懈乎
  颐䷚(震下/艮上)
 无妄大畜之后继之以颐不徒震动艮止于乾之上
 下者至此始合盖自噬贲剥复历六卦而始归于一
 也然由六卦之德观之震善于艮大抵震为初分之
 阳而艮其阳之终乎震艮既合上下二阳中含四阴
 一动一止有以得乎阴阳动静之宜故天地以之养
 万物圣人以之养贤及万民夫人得之以自养养人
卷三 第 22b 页 WYG0968-0093b.png
 养德养生莫非此道信乎颐之时为大也故曰颐养
 正也但颐养一也朵颐丘颐皆所不宜而拂颐颠颐
 此凶彼吉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殆有
 不容以不辩者大象之慎言语节饮食果足以尽其
 道乎即如序卦传曰物畜然后可养苟言语不慎则
 大畜之多识徒为口耳之赘饮食不节则大畜之不
 家食适为饕餮之资矣果能于日用之常节之慎之
 无为灵龟之舍必如虎视之耽则其所以养贤养民
卷三 第 23a 页 WYG0968-0093c.png
 养万物者皆斯人之能事也故中庸曰道不远人孟
 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
  (大/过)(巽下/兑上)
 颐之后继以大过故惟有所养而后可动动则有过
 也然观之卦象颐以艮震成体故上下皆阳中含四
 阴大过以兑巽成体故上下皆阴而中含四阳体固
 不同其实则相对也且夫大过之卦本谓阳刚大过
 彖传谓阳过而中巽而说行是也然而有谓大过者
卷三 第 23b 页 WYG0968-0093d.png
 不过于事而过于理也岂知理外无事事外无理当
 大过之时理宜如此事欲不如此也得乎有谓大过
 之事如尧舜之揖逊汤武之征伐始足以当之岂知
 当唐虞之际夏商之末事固有不得不然者自尧舜
 汤武视之亦皆中庸之道乎又有谓圣人有小过无
 大过者是又不知时当大过则大过时当小过则小
 过故孟子谓周公之过不亦宜乎即如独立不惧遁
 世无闷自常情视之谓非大过人之行不可也然君
卷三 第 24a 页 WYG0968-0094a.png
 子值斯时也刚过而中亦理之必然者耳夫岂希高
 慕外务为峻绝之行以骇俗乎噫宁为白茅之藉以
 过于慎无为灭顶之凶以过于高非有大过人之识
 者恶足以语此
  坎䷜(坎下/坎上)
 大过之后继之以坎二阴中含四阳阳刚以大过矣
 惟坎则阳刚得乎中也阳中则不过矣但坎本阳体
 乾交乎坤而阳陷于阴之中焉文王独于坎卦指出
卷三 第 24b 页 WYG0968-0094b.png
 心象以开示后人中实而外虚故卦辞曰习坎有孚
 中阳而外阴故彖传曰乃以刚中无非发明维心亨
 之意也是阳虽陷于阴之中维心则超乎险之外至
 诚可以贯金石蹈水火尚何患难之足惊忠信足以
 行蛮貊通鬼神曾何颠沛之可惧水固行险不失其
 信心则遇险适得其平所谓行有尚往有功本此心
 以行而往也所谓常德行习教事本此心以常而习
 也可见心虽寓于形骸之内实非形骸所能囿也善
卷三 第 25a 页 WYG0968-0094c.png
 事其心者使一阳为主于内而先立乎其大则其小
 者不能夺矣否则刚如九二犹曰未出中刚如九五
 犹曰中未大欲此心常存而不至于陷者胡不由坎
 象以反观之哉
  离䷝(离下/离上)
 坎后继之以离坎为阳之中离则阴之中也其实坎
 离非二阳也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即乾坤交而各得
 乎阴阳之中耳上经首之以乾坤终之以坎离正谓
卷三 第 25b 页 WYG0968-0094d.png
 此也然习坎中孚固以其阳实而能施而离畜牝牛
 得非以其阴虚为能受乎可见离以牝牛配坎坤以
 牝马配乾必如此而后谓之利贞亨坤离其一揆矣
 况阴丽乎阳虚明毕照吾人明德之体本如是也必
 学有缉熙于光明而后可以复其明之体必明明德
 于天下而后可以满其明之量否则以察为明者遗
 其内回光反照者遗其外皆非离之明矣观之彖传
 曰重明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大象曰明两作离大人
卷三 第 26a 页 WYG0968-0095a.png
 以继明照于四方可见明无内外圣人示人之旨极
 其精详而爻有取于黄离者此也苟见之不审既蹈
 乎履错之咎宁免乎日昃之凶
  咸䷞(艮下/兑上)
  恒䷟(巽下/震上)
 上经首乾坤天地开万化之原下经首咸恒夫妇肇
 人道之始且咸乃天地之交也恒乃天地之久也人
 不交不久故咸恒人道之统实天地之功也是以咸
卷三 第 26b 页 WYG0968-0095b.png
 则柔上刚下而二少之相交乃夫妇之感通也固所
 以成婚姻之礼恒则刚上柔下而二长之相承乃夫
 妇之定位也实有以正居室之伦然咸一也彖传主
 乎感故云圣人感人心大象主于受乃云君子以虚
 受人果二乎哉惟其寂而感斯可以大受也惟其虚
 而受斯可以感通也感以通乎人受以取诸已人已
 贯通之无间此所以为咸也恒一也彖传主于变通
 故云恒久不已大象主于定立乃云立不易方果二
卷三 第 27a 页 WYG0968-0095c.png
 乎哉惟其终始变化而不已斯可以常定也惟其方
 所一定而不易斯可以永终也不易可与立不已可
 与权经权运用之不穷此所以为恒也且惟咸则恒
 本相须也君子虚以受人立不易方亦并行而不相
 悖者玩咸恒者于卦辞彖象会而通之斯可以得咸
 恒之正故二卦皆重利贞皆云天地之情可见惟正
 则其情之相感为可常也苟为不贞非咸拇则咸辅
 非浚恒则振恒矣可不慎欤
卷三 第 27b 页 WYG0968-0095d.png
  遁䷠(艮下/乾上)
  (大/壮)(乾下/震上)
 咸恒之后继之以遁大壮咸恒艮震之阳与兑巽之
 阴相交成卦遁与大壮则艮震之阳与乾阳相上下
 焉艮之一阳本在乎上而又有三阳在上可谓盛矣
 然二阴浸长于下夫固不容以不遁也震之一阳本
 在乎下而亦有三阳处其下阳若与遁同矣四阳并
 进于下此所以为大壮焉可见阳以下为进以上为
卷三 第 28a 页 WYG0968-0096a.png
 退震则动之始艮则止之机四阳虽同而上下之间
 进退异矣然观之彖辞遁小利贞小者利于贞也勉
 二阴也大壮利贞大者利于贞也指四阳也得无有
 不同乎不知阴进以正则小人不至凌君子阳进以
 正则君子自能胜小人皆所以扶阳也虽然系遁用
 壮又君子所当辨者是故遁有取于九五之嘉遁上
 九之肥遁而遁则去之为当远壮有取于九二之贞
 吉九四之贞吉而壮则刚宜济之以柔也至于大象
卷三 第 28b 页 WYG0968-0096b.png
 遁谓远小人不恶而严其处人有以得远恶之道大
 壮谓非礼弗履其处已也有以端去恶之原如此则
 时乎遁也时乎大壮也莫不尽善矣
  晋䷢(坤下/离上)
  (明/夷)(离下/坤上)
 遁大壮之后继以晋明夷艮震与乾相为上下固有
 进退之义离明于坤时有出入斯有明晦之分而大
 壮则晋遁则明夷亦其机之相因而驯至者是故日
卷三 第 29a 页 WYG0968-0096c.png
 之明一也出于地上则为晋大明在上固亦获乎昼
 接之荣入于地中则为明夷真明在下必有事于艰
 贞之利况爻辞于晋之六五犹曰失得勿恤于明夷
 之六二犹曰用拯马壮其兢业之意可以一时而或
 懈乎然同一晋也以之承明君则为昼接以之修明
 德则为自昭同一明夷也以之蒙难则晦其明以之
 莅众则晦而明道何若此其殊也变动不居易之道
 也要之日有出入明无加损地中所以用其晦地上
卷三 第 29b 页 WYG0968-0096d.png
 所以昭其明虽有昼夜之象而实有常明者在也然
 则明之在人心也或用锡也或蒙难也不以常变而
 有改或涖众也或自昭也不以体用而少偏所以系
 辞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家/人)(离下/巽上)
  暌䷥(兑下/离上)
 晋明夷之后继以家人暌离坤上下而晋与明夷异
 矣然离下巽则为家人离上于兑则为暌晋则相亲
卷三 第 30a 页 WYG0968-0097a.png
 夷则相暌亦其义也但离一也下于巽而为家人者
 长女中女咸得位而利乎贞上于兑而为暌者中女
 少女虽同居而志不同行矣何也家人离之阴在二
 巽之阴在四女正也暌则兑阴在三离阴在五女不
 正矣女正则家正女不正则家暌也然观之爻辞家
 人有正家之道而处家尚乎严虽嗃嗃未失也暌有
 合暌之道而处暌贵乎遇虽巷遇未失也然家固当
 正矣彖谓正家而天下定象谓言有物而行有恒者
卷三 第 30b 页 WYG0968-0097b.png
 岂二道哉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于身端本善则固
 如此也所以上九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暌固当合
 矣彖谓男女暌而其志通象谓君子以同而异者岂
 二道哉志同不害其迹之异辨异斯能统乎物之同
 理一分殊固如此也所以上九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知此则知二卦之利贞者虽同归于道实各有所重
 也故关朗子曰明乎外者物自暌明乎内者家自齐
  蹇䷦(艮下/坎上)
卷三 第 31a 页 WYG0968-0097c.png
  解䷧(坎下/震上)
 家人暌后继以蹇解家人暌二卦成以离蹇解皆以
 坎而成体也惟家人至于暌是以有蹇之当解矣然
 坎上于艮则止乎险中而为蹇坎下于震则动而出
 乎险中故为解虽在险出险不同其利西南一也何
 也坎以一阳居乎坤中坤属西南坎艮震则皆属于
 东北也故蹇以五为得中解以二为得中况蹇虽遇
 险而止解虽遇险而动而其利西南者则一耳所以
卷三 第 31b 页 WYG0968-0097d.png
 皆云往有功也否则终于蹇而莫之解矣可见二卦
 皆以坎阳得中为主既有五之刚中主于外矣而九
 三之阳非时止则止乎既有二之刚中主于内矣而
 九四之阳非时行则行乎蹇解皆吉者此也至若彖
 谓见险知止象谓反身修德蹇皆求诸已彖谓往得
 众象谓赦过宥罪解皆及乎人岂君子故为是以处
 蹇解之时乎蹇解原同一体解即解乎蹇而蹇即其
 所未解者也是故君子惟有解而大蹇朋来何往不利
卷三 第 32a 页 WYG0968-0098a.png
  损䷨(兑下/艮上)
  益䷩(震下/巽上)
 蹇解之后继以损益蹇解本一艮一震与坎成体损
 益则艮兑震巽相合而成而损益即咸恒之反也然
 损下益上则谓之损由咸既变尽而艮上兑下阳变
 而为阴也损上益下则谓之益由恒既变尽而巽上
 震下阴变而为阳也非有意以损益之也有馀则损
 所当损不足则益所当益况损卦不损二与初而损
卷三 第 32b 页 WYG0968-0098b.png
 三益卦不益三与二而益初正所以损其盈而益其
 本也向使阴阳适宜则无所用其损益矣故彖传
 皆曰与时偕行况损下以益上在君子则为自损损
 上以益下在君子则为自益然则二卦虽有损益之
 分其实损所当损即益所当益特以上下殊其名义
 耳观之爻辞益之六二即损之六五以柔居刚则曰
 元吉以柔居柔则曰永贞吉即此便可以窥损益之
 大旨也至于大象惩忿窒欲是损其不善以归于善
卷三 第 33a 页 WYG0968-0098c.png
 而益固寓于损之中然迁善改过则善之益也何尝
 不损其过哉如是则以之修己即为克己复礼以之
 治人即为节用爱人是道也不可须臾离也
  夬䷪(乾下/兑上)
  姤䷫(巽下/乾上)
 损益之后继以夬姤损益皆所以损兑巽也此则兑
 上于乾而为夬巽下于乾而为姤夬也者以五阳决
 一阴也姤也者以一阴遇五阳也阴阳消息循环无
卷三 第 33b 页 WYG0968-0098d.png
 端一阴方决于上一阴已寓于下然则姤之初六即
 夬之上六也明矣但阴阳消息固其自然之理圣人
 见五阳决一阴若此其易然必曰扬于王庭孚号有
 厉于上六则曰无号终有凶见一阴上遇五阳若是
 其微然必曰女壮勿用取女于初六即曰系于金柅
 所以申戒五阳毋轻视一阴之意何深哉但决之贵
 和而壮于頄则凶遇之贵豫而姤其角则吝矣然亦
 不可谓阴宜尽无而执一以论之也观大象一阴上
卷三 第 34a 页 WYG0968-0099a.png
 于乾则为泽上于天夬一阴下于乾则为天下有风
 姤施禄者果如泽之决于上而天禄之与共施命者
 果如风之遇于下而文命之诞敷用之得宜阴亦何
 可废也噫施禄施命所以能施者皆有赖于乾刚也
 故于夬则曰刚决柔曰刚长乃终于姤则曰柔遇刚
 曰刚遇中正圣人之重阳也如是夫
  萃䷬(坤下/兑上)
  升䷭(巽下/坤上)
卷三 第 34b 页 WYG0968-0099b.png
 夬姤之后继以萃升夬姤二卦兑巽与乾合体萃升
 兑巽与坤合体圣人于五阳一阴且儆戒极其谆切
 而与坤合体则四阴二阳圣人得无意哉观卦辞一
 则曰利见大人一则曰用见大人彖传则皆曰刚中
 而应夫萃之刚中本在乎上而为众所萃升之刚中
 则在乎下而势亦必升故萃以五为大人升以二为
 大人大人在上而众心乐聚故曰利见大人在下而
 上进则非柔君所欲乃曰用见而勿恤焉可见刚中
卷三 第 35a 页 WYG0968-0099c.png
 之大人一也特因在上在下而有利见用见之分要
 皆圣人重阳之微意也岂有意以重之哉己在上者
 固有快睹之愿而在下方进未艾则势亦不容不屈
 己以枉见也至于大象简兵以萃众积小以升德若
 此其不同矣然体用一致惟有顺德者斯可以萃乎
 众也否则九五之萃有位者犹曰志未光而初九之
 允升者即曰上合志矣然则萃以正而升以时孰有
 外于德哉
卷三 第 35b 页 WYG0968-0099d.png
  困䷮(坎下/兑上)
  井䷯(巽下/坎上)
 萃升之后继以困井盖萃升二卦兑巽与坤相为上
 下困井则兑巽与坎相上下焉萃而升于上者势必
 反于下而困入乎井中矣然坎一也泽本无源而坎
 在其下适以涸其泽矣安得而不困巽本能入而坎
 在其上则愈入而愈深焉非井而何此兑泽之无水
 而困者兑不宜上于坎也巽木之有水而井者巽能
卷三 第 36a 页 WYG0968-0100a.png
 处乎坎之下也本同一体而困与井之分特在上下
 间耳况泽虽无水为能困而不失其所则有亨之道
 焉井养固不穷苟羸其瓶则凶矣观象于困井者果
 能动悔有悔而元吉大成之学可造也何也泽无水
 而困也命也井有水而无得丧者性也致命遂志既
 以立命于己劳民劝相且以尽性于人而困井之象
 皆有资于学矣所以系辞曰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
 也何往而非性之教哉
卷三 第 36b 页 WYG0968-0100b.png
  革䷰(离下/兑上)
  鼎䷱(巽下/离上)
 困井之后继以革鼎困井兑巽与坎合体革鼎则兑
 巽与离合盖既以困而入于井矣则不得不革而鼎
 新之也夫离下于兑为革泽火本相息而革当其时
 离上于巽为鼎木火本相资而鼎有实用所以杂卦
 传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惟革而当乎巳日之时则
 顺天应人可以革其命矣惟鼎而烹乎雉膏之食则
卷三 第 37a 页 WYG0968-0100c.png
 上帝圣贤皆赖之以养也革鼎之义亦何大哉况革
 也者变革之靡定鼎也者一定而不移未革之先固
 宜于孚信而虎变豹变之攸宜定鼎之后莫要于安
 凝而金铉玉铉之各正否则知变而不知守则鼎足
 折而公餗覆莫若巩用黄牛之革之为愈矣是故观
 革之象则以治历明时惟时斯可革也观鼎之象则
 以正位凝命在德不在鼎也时与命实相须也顺天
 时以凝鼎命非天下之至德其孰能之
卷三 第 37b 页 WYG0968-0100d.png
  艮䷳(艮下/艮上)
  震䷲(震下/震上)
 革鼎之后继以艮震革有动义鼎有止义革鼎由离
 合巽兑皆阴而震艮则皆阳也一索而得震三索而
 得艮孰非乾之阳乎但阳一也在下则动在上则止
 ☳如此则动☶如此则止特在一反一覆焉耳震得
 其初故动而为雷艮得其三故止而为山雷惟动也
 虽二阴在其上而其气则必达夫天山惟止也虽二
卷三 第 38a 页 WYG0968-0101a.png
 阴处其下而其形则终峙于地此乃一阳自然上下
 于天地间者是故君子于震来虩虩若与之而俱动
 矣然后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何尝一于动
 而莫之静乎于艮止其所若与之而俱止矣果能时
 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机何尝一于止而莫
 之动乎所以恐惧修省思不出位非二致也何也知
 所恐惧则必思其所以修省之道思不出位则时时
 自修自省而无丧有事矣如是而在震之初则恐致
卷三 第 38b 页 WYG0968-0101b.png
 福而后有则在艮之上则敦艮以后终卦象殊而学
 则一矣否则阳一也在四则震遂泥在三则艮其限
 学者欲慎动而知止则可不早辨哉
  渐䷴(艮下/巽上)
  (归/妹)(兑下/震上)
 震艮之后继以渐归妹震艮二卦自相反而渐则艮
 下于巽归妹则震上于兑也艮下于巽三以阳居阳
 四以阴居阴阴阳各得其正故卦辞渐女归吉利贞
卷三 第 39a 页 WYG0968-0101c.png
 彖传亦谓进得位刚得中也震上于兑三以阴居阳
 四以阳居阴阴阳俱不得位故卦辞归妹贞凶无攸
 利彖传亦谓位不当柔乘刚也可见三四反覆之间
 而二卦之吉凶系之矣且止而巽者进以止也说以
 动者合以说也所以易有取于渐而深戒夫归妹者
 无非定阴阳之大义也至于大象山上有木则居得
 其正故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能正乎已者且以正乎
 人而风俗为之转移泽上有雷则相感以情故君子
卷三 第 39b 页 WYG0968-0101d.png
 以永终知敝不善其始者必不善其终而伦纪为之
 攸斁士君子立身必为渐女无以归妹待其身焉可
 也嗟夫止而巽动不穷也巽而止则蛊矣说以动所
 归妹也动以说则随矣反覆毫釐之际辨之不可不审
  丰䷶(离下/震上)
  旅䷷(艮下/离上)
 渐归妹之后继以丰旅渐归妹由艮震与巽兑合而
 丰旅乃艮震与离合也至此则震艮与三阴交合为
卷三 第 40a 页 WYG0968-0102a.png
 已遍矣然离一也震而上夫离则动而明故为丰丰
 有富盛之象矣所以云丰亨王假之尚大也艮而下
 夫离则明而止故为旅旅乃穷困之象也所以云旅
 小亨琐琐穷灾而已矣岂丰之大而旅之小乎离明
 上下有动则大止则小之义人之或丰或旅亦若上
 经之泰否也但丰不可以自恃旅亦不可以自困也
 苟不宜日中之照则丰蔀丰旆见斗见沬虽屋翔于
 天际而阒然无人良可忧也苟得夫柔中之道即次
卷三 第 40b 页 WYG0968-0102b.png
 怀资则终以誉命而旅贞吉矣至若大象于丰则有
 取乎在天之雷电而折狱致刑固凛乎肃杀之义于
 旅则有取于在地之山火而明慎不留又蔼乎宽恤
 之仁离明动止顾人用之何如耳
  巽䷸(巽下/巽上)
  兑䷹(兑下/兑上)
 丰旅之后继以巽兑盖丰旅由离之中阴与震艮合
 体巽则一阴在下兑则一阴在上自相反也然初与
卷三 第 41a 页 WYG0968-0102c.png
 四为巽之主巽本以阴在下为能巽也彖传乃谓刚
 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三与上为兑之主兑
 本以阴在乎上为能说也彖传则谓刚中而柔外说
 以利贞可见巽者顺也阴能顺乎二五之刚中故利
 往而进退利武人之贞良有以也否则不免巽在床
 下之凶矣兑者说也说夫二五之刚中故利贞然商
 兑未宁介疾有喜犹有取焉否则不免来兑之凶矣
 卦虽阴柔实以阳刚为尚若徒知一阴在下为巽之
卷三 第 41b 页 WYG0968-0102d.png
 体一阴在上为兑之体不知所巽所说之实岂圣人
 设象命辞之意哉至大象巽风则有取于申命行事
 兑泽则有取于朋友讲习是行义则巽以顺民而政
 事为日敷隐居则说以取友而问学为日广此犹巽
 兑之最大者也善用阴柔者又当以时措之
  涣䷺(坎下/巽上)
  节䷻(兑下/坎上)
 巽兑之后继以涣节巽兑一阴自相反而涣节则巽
卷三 第 42a 页 WYG0968-0103a.png
 兑与坎相上下盖一于巽说则必至于涣而在所当
 节矣巽上于坎为涣兑下于坎为节虽卦辞曰涣亨
 曰节亨而涣则当聚节亦不可过也何也二卦之相
 反在涣为六四爻辞乃曰涣其群元吉在节为六三
 爻辞乃曰不节若则嗟若是涣固当涣节亦当节此所以亨
 也然涣彖则曰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谓非涣之当
 聚乎节彖则曰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谓非节之不
 可过乎要之天下之道中正而已矣所以涣九五涣
卷三 第 42b 页 WYG0968-0103b.png
 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象曰正位也节九五甘节吉往
 有尚象曰居位中也惟本之以中正当涣则涣而既涣
 则不可不聚当节则节而过节则苦矣至于大象享帝
 立庙而天亲之允协制数度议德行而人已之皆宜
 此乃举涣节之尤要者言之必如此而后永协于中正
 也且涣则节节则涣其相须之义恶可以说辞尽之哉
  (中/孚)(兑下/巽上)
 涣节之后继以中孚涣节兑巽交以坎中孚则兑巽
卷三 第 43a 页 WYG0968-0103c.png
 自相交而或涣或节之偏不得不孚之以中也然巽
 本以一阴在下成体兑本以一阴在上成体巽上兑
 下则二阴在中四阳在外故为中虚然以二体分之
 二五阳得中又为中实且下说以应上上巽以入下
 皆相孚之象也即如泽上有风豚鱼泽物风性木舟
 顺风涉水鹤鸣在阴子和其中孚之象可谓明矣然
 彖传曰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何也中孚者诚也
 诚者天之道也中孚纯乎其天不容以一毫人力参
卷三 第 43b 页 WYG0968-0103d.png
 也观风之动水豚鱼之信风虚舟之涉险鹤鸣而子
 和孰非天道之自然而然哉此中孚所以为正也然
 则知应天斯可以知利贞矣知利贞斯可以言中孚
 矣初九虞吉乃教人无改初念不可不反已虞度以
 纯乎天也噫以无妄中孚犹曰利贞圣学岂易言哉
 若大象所谓议狱缓死则犹不忍人之心发之最亲
 切者所谓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而无
 纳交要誉即中孚应天之谓也发于孺子入井用于
卷三 第 44a 页 WYG0968-0104a.png
 议狱缓死其中孚一而已矣
  (小/过)(艮下/震上)
 中孚之后继以小过中孚之体以兑巽二阴在中而
 成小过则以震艮二阳在中而四阴过乎阳也且咸
 恒由艮兑震巽阴阳互交中孚小过则阴阳各以类
 从矣自卦体观之震之一阳本在乎下艮之一阳本
 在乎上兹震上艮下则二阳在内四阴在外阳大阴
 小所以为小过也然既云小过亨矣又云可小事不
卷三 第 44b 页 WYG0968-0104b.png
 可大事何欤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
 是以不可大事也行过恭丧过哀用过俭皆吉道也
 故君子以之然彖传云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时则正
 不时则不正即如三者之过亦时乎可过而过之耳
 苟非其时而必欲过焉岂君子之道哉虽然事须小
 也道无往而不在道虽大也事无微而可忽是道本
 与时而偕行君子亦随时以处事此君子之学也时
 之当然即道之本然君子之应事也其庸以不然哉
卷三 第 45a 页 WYG0968-0104c.png
 过与不过未可豫定必如彖之与时行也小过大过
 莫非道矣
  既济䷾(离下/坎上)
  未济䷿(坎下/离上)
 小过之后继之以既济未济即上经大过继之以坎
 离盖既未济以坎离成体皆以救其阴阳之过也况
 自小过以前阴阳错综惟坎离得阴阳之中故上经
 首乾坤终坎离而坎离至此始交故下经以既未终
卷三 第 45b 页 WYG0968-0104d.png
 焉虽曰坎离阴阳得自相为对其实乾坤之后屯始
 以坎此亦终之以坎卦名既济未济亦因坎取义盖
 天地间险难最多非刚中未易以济殆有深意存也
 至若以一卦言之三阳得位则既济三阳失位则未
 济以二体言之水上火下则既济火上水下则未济
 此其阴阳消息循环无端天道人事终则有始所以
 大象于既济则勉人思患豫防未济则勉人慎辨物
 居方而居方之慎是即豫防之思观六爻宁曳轮濡
卷三 第 46a 页 WYG0968-0105a.png
 尾于其初无濡首于其终既未济其词同其意同也
 呜呼岂独世道为然哉推之万古治乱相为倚伏反
 之一念理欲相为胜负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道
 罔不亡惟狂克念作圣惟圣罔念作狂既济未济判
 于几微之际也尽人承天易之道待其人而后行
卷三 第 47a 页 WYG0968-0105c.png
 易道不过一阴一阳虽曰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
 也两仪生四象四象即阴阳之老少也四象生八卦
 八卦即阴阳之生生也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六十
 四卦即阴阳之生生不穷也是图也一体不变者八
 一阳五阴一阴五阳反对者各六二阳四阴二阴四
 阳反对者各十二而三阴三阳反对各十自卦象观
 之虽有变与不变之殊相对相反之别不过阴阳奇
 耦升降错综而已天地自然之造化固如此图象之
卷三 第 47b 页 WYG0968-0105d.png
 布列非有意以安排也人惟即其象之可见以求其
 不可见则形上形下一以贯之而阴阳生生不测者
 流通充满触处皆然矣
卷三 第 48a 页 WYG0968-0106a.png

卷三 第 49a 页 WYG0968-0106c.png
 六十四卦八卦之重也天四卦各重八卦乾八卦为
 太阳兑八卦为少阴离八卦为少阳震八卦为太阴
 地四卦各重八卦坤八卦为太阴艮八卦为少阳坎
 八卦为少阴巽八卦为太阳八卦各变天地阴阳太
 少变者七不变者一天太阳八卦不变者乾少阴八
 卦不变者中孚少阳八卦不变者离太阴八卦不变
 者颐地太阴八卦不变者坤少阳不变者小过少阴
 八卦不变者坎太阳八卦不变者大过天地阴阳太
卷三 第 49b 页 WYG0968-0106d.png
 少各一卦不变八宫各变七卦通计五十六卦
 乾坤易之门户与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是故卦有阴
 阳一画为阳乾之道也以其直而施也曰辟一画为
 阴坤之道也以其翕而受也曰阖一辟一阖道之变
 也卦有内外初变上二变五三变四自内而外曰往
 四变三五变二上变初自外而内曰来一往一来道
 之通也阖辟往来之交曰几同条共贯曰理不知易
 非能知几不知几非能知理学不见理而曰我能通
卷三 第 50a 页 WYG0968-0107a.png
 变也者妄也
 系辞传曰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拘周流六虚上
 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阖辟往来
 之谓也
卷三 第 51a 页 WYG0968-0107c.png
   八卦不变图例
 卦凡八宫宫凡八卦变者七卦不变者一卦凡八卦
 不变以统五十六卦之变天太阳其变天太阳故乾
 之乾乾不变地太阴故坤之坤坤不变天少阴其变
 地太阳故兑之巽中孚不变地太阳其变天少阴故
 巽之兑大过不变天少阳其变天少阳故离之离离
 不变地少阴其变地少阴故坎之坎坎不变天少阴
 其变地少阳故艮之震颐不变地少阳其变天太阴
卷三 第 51b 页 WYG0968-0107d.png
 故震之艮小过不变
   八卦变例
 重乾天太阳之极而地太阴生焉乾不变其变也坤
 重坤地太阴之极而天太阳生焉坤不变其变也乾
 中孚天少阴之极而地少阳生焉中孚不变其变也
 小过小过地少阳之极而天少阴生焉小过不变其
 变也中孚重离天少阳之极而地少阴生焉离不变
 其变也坎重坎地少阴之极而天少阳生焉坎不变
卷三 第 52a 页 WYG0968-0108a.png
 其变也离颐天太阴之极而地太阳生焉颐不变其
 变也大过大过地太阳之极而天太阴生焉大过不
 变其变也颐
卷三 第 53a 页 WYG0968-0108c.png

卷三 第 54a 页 WYG0968-0109a.png
 
 
 
 
 
 
 
 
卷三 第 54b 页 WYG0968-0109b.png
 
 
 
 
 五十六卦以八卦变例为率一阖一辟一往一来凡
 为天太阳之卦者七其变皆天太阳地太阴之卦者
 七其变皆地太阴天少阴之卦者七其变皆地太阳
 地太阳之卦者七其变皆天少阴天少阳之卦者七
卷三 第 55a 页 WYG0968-0109c.png
 其变皆天少阳地少阴之卦者七其变皆地少阴天
 太阴之卦者七其变皆地少阳地少阳之卦者七其
 变皆天太阴
 乾坤坎离中孚小过颐大过八卦自相为变阴变阳
 阳变阴一阖一辟之谓也八卦变五十六卦阳变阳
 阴变阴往来不穷之谓也八卦虽以阴阳相变为阖
 辟然初变上二变五三变四四变三五变二上变初
 一往一来通在其中也五十六卦虽以阴阳自变为
卷三 第 55b 页 WYG0968-0109d.png
 往来然初三五为阳二四上为阴一阖一辟变在其
 中也化而裁之推而行之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
 成万物而不遗其惟文王乎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乾变坤坤变乾一阖一辟
 之谓也坎离中孚小过颐大过六卦一画为乾一画为
 坤以卦画阴阳为阖辟也屯蒙以下五十六卦初三五阳
 位为乾二四上阴位为坤以卦位阴阳为阖辟也是故乾
 坤者易之门户也一阖一辟一往一来而易之时义备矣
卷三 第 56a 页 WYG0968-0110a.png

卷三 第 57a 页 WYG0968-0110c.png
 乾顺进一得姤姤乾之一世自姤进二得遁遁乾之
 二世自遁进四得否否乾之三世自否进八得观观
 乾之四世自观进十六而得剥剥乾之五世也上爻
 不变故三十二数不用彼三十阴三十二阳皆六十
 四卦上爻耳卦有游魂归魂亦以八与十六为法乾
 游魂自剥退八而得晋归魂自乾进十六而得大有
 此自然之理也坤逆进亦以此准焉
 震退一得豫自豫进二得解自解进四得恒退八得
卷三 第 57b 页 WYG0968-0110d.png
 升自升进十六得井而五世备游魂则自井进八而
 得大过归魂则自本卦进十六而得随焉
 坎右进一节退二屯自屯进四既济进八革自革退
 十六得丰而五世备矣游魂则自丰退八而得明夷
 归魂则自本卦退十六而得师焉离亦如之
 艮右退一贲自贲退二大畜退四损自暌退十六履
 而五世备游魂则自履进八而得中孚归魂则自本
 卦退十六得渐兑亦如之
卷三 第 58a 页 WYG0968-0111a.png
 八卦相推何也天与地雷与风水与火山与泽彼此
 相推之谓也观乾为天则天为主矣天风姤天山遁
 天地否皆天在上也然天地既合之后则风地观山
 地剥火地晋而地之在下者亦极焉是以天为主而
 三世之后则以地承天使不反本还原而归之天也
 可乎况一世为天风姤四世乃为风地观二世为天
 山遁五世乃为山地剥彼此相推犹不相离至火地
 晋则愈推而愈远矣所以为游魂也然火天大有卒
卷三 第 58b 页 WYG0968-0111b.png
 由火以合乎天而谓之归魂不以此哉观乾之一卦
 八卦可类通也然始而相承既而相远终而相合者
 何以言之变化不测生生不息之谓也乾纯阳也姤
 则一阴遁则二阴观则四阴剥则五阴而晋则一阴
 丽于二阳之中非游魂而何且火尚与地相合至火
 与天合则四阳矣此魂之所以归也以此观坤坤犹
 乾也震坎艮主乎阳巽离兑主乎阴阴阳变化不测
 而易之生生可窥矣
卷三 第 59a 页 WYG0968-0111c.png

卷三 第 60a 页 WYG0968-0112a.png
 邵子曰乾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为所尅之阴也盖
 乾至泰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凡八卦共四
 十八爻分作四分每分十二及其三分三十六阳爻
 其一分十二阴爻也又曰坤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
 为所尅之阳也盖自坤至否坤剥比观豫晋萃否凡
 八卦共四十八爻分作四分每分十二爻其三分三
 十六阴爻其一分十二阳爻也(即二卦而馀/卦可类通矣)
卷三 第 61a 页 WYG0968-0112c.png

卷三 第 62a 页 WYG0968-0113a.png

卷三 第 63a 页 WYG0968-0113c.png
 是图也八卦之上各加八卦而成六十四卦即前之
 横图是也但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
 八卦之与数岂安排而强合之哉一为乾固于本卦
 一位上之见二为兑即于本卦二位上见之三为离
 四为震五为巽六为坎七为艮八为坤莫不然也况
 即乾之一宫其八卦次序固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整然不乱而各宫皆然可见六十四卦圣人无一毫
 增损于其间矣
卷三 第 63b 页 WYG0968-0113d.png
八卦成列象爻变动图
卷三 第 64a 页 WYG0968-0114a.png
 
 
 
 
 
 传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
卷三 第 64b 页 WYG0968-0114b.png
 此发明先天六十四卦方图之义八卦成列者乾兑
 离震巽坎艮坤成行列也此自上而数向下自左而
 数向右若自中而数向外则震离兑乾巽坎艮坤亦
 成列也以至横斜曲直左右前后莫不皆然而天地
 水火雷风山泽之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者八卦之
 上各加八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而初二三四五上
 之六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者刚生于复之初九自
 一而二三四五以次推上而至于乾之六柔生于姤
卷三 第 65a 页 WYG0968-0114c.png
 之初六自一而二三四五以次推下而至于坤之六
 则卦爻之变在其中矣圣人因卦爻之变系之以吉
 凶悔吝之辞则举天下之动在其中矣
卷三 第 66a 页 WYG0968-0115a.png
 
 
 
 
 
 
 
 
卷三 第 66b 页 WYG0968-0115b.png
 传曰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
 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
 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右传盖发明后天六十四卦变通之义刚柔者变通
 之本体变通者刚柔之时用以图推之乾刚坤柔位
 乎上下乃不易之定体故曰刚柔者立本者也坤初
 爻柔变而趋于刚为复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进之
 极而为乾自冬而夏也乾初爻刚化而趋于柔为姤
卷三 第 67a 页 WYG0968-0115c.png
 为遁为否为观为剥退之极而为坤自夏而冬也故
 曰变通者趋时者也故夫乾坤以初爻变而一阴一
 阳之卦各六皆自复姤而推之二爻变而二阴二阳
 之卦各十有五皆自临遁而推之三爻变而三阴三
 阳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推之四爻变而四阴四
 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大壮观而推之五爻变而五
 阴五阳之卦各六皆自夬剥而推之纵横上下反复
 相推无所不可在识其通变则无所拘泥而无不通
卷三 第 67b 页 WYG0968-0115d.png
 传所谓变通不拘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
 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然阳主进自复而左升阴主退
 自姤而右降泰否则阴阳中分自寅至申皆昼也而
 乾实冒之自酉至丑皆夜也而坤实承之故上系言
 变化者进退之象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或刚或柔有
 失有得而吉凶之理常相胜也乾上坤下定体不易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离南坎北日丽乎昼月显乎夜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其变无穷顺理则吉
卷三 第 68a 页 WYG0968-0116a.png
 逆理则凶则其所正而常者有恒以一之是亦一理
 而已矣
 按朱子谓参同契以乾坤为鼎器坎离为药物馀六
 十卦为火候今以此图推之盖以人身形合之天地
 阴阳者也乾为首而居上坤为腹而居下离为心坎
 为肾心火也肾水也故离上而坎下阳起于复自左
 而升由人之督脉(阳脉/也)起自尻循脊背而上走于首
 阴起于姤自右而降由人之任脉(阴脉/也)至自咽循膺
卷三 第 68b 页 WYG0968-0116b.png
 胸而下起于腹也上二十卦法天天者阳之轻清故
 皆四阳五阳之卦下二十卦法地地者阴之重浊故
 皆四阴五阴之卦中二十卦象人人者天地之德阴
 阳之交故皆三阴三阳之卦亦如人之经脉手足各
 有三阴三阳也又人上部法天中部法人下部法地
 亦其义也由是言之则参同之义不诬矣若夫恒卦
 居中则书所谓若有恒性传所谓恒以一德孟子所
 谓恒心而恒之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
卷三 第 69a 页 WYG0968-0116c.png
 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
 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卷三 第 70a 页 WYG0968-0117a.png
 乾起于西北者天倾西北之义乾既位西北则坤当
 位东南以地不满东南故巽长女代居其位巽亦先
 天兑之反也是以坤退居西南三爻皆变而之乾乾
 三爻皆变而之坤互相反对而乾坤之位纵矣离火
 炎上而居南坎水润下而居北坎三爻皆变而之离
 离三爻皆变而之坎亦互相反对而坎离之位纵矣
 艮反先天震而位乎东北巽反先天兑而位乎东南
 艮三爻皆变而之兑反而观之则为巽巽三爻皆变
卷三 第 70b 页 WYG0968-0117b.png
 而之震反而观之则为艮亦互相反对而艮巽之位
 纵矣电激而雷故震居正东先天离位(离火炎上故/以上爻亦震)
 三爻皆变而之艮反而观之则为震故震兑左右相
 反对而其位横矣邵子曰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
 也至哉言乎惟其如此故今时所传卜筮宫卦亦乾
 坤相反坎离相反震兑相反艮巽相反乾宫之姤自
 坤而反观之则为夬乾之遁反坤之大壮乾之否反
 坤之泰乾之观反坤之临乾之剥反坤之复也坎宫
卷三 第 71a 页 WYG0968-0117c.png
 之节自离而反观之则为涣坎之屯反离之蒙坎之
 既济反离之未济坎之革反离之鼎坎之丰反离之
 旅也艮宫之贲自巽而反观之则为噬嗑艮之大畜
 反巽之无妄艮之损反巽之益艮之暌反巽之家人
 艮之履反巽之小畜也震宫之豫自兑而反观之则
 为谦震之解反兑之蹇震之恒反兑之咸震之升反
 兑之萃震之井反兑之困也其游魂归魂二卦谓其
 不在八宫正变之列以本宫第五爻变而得外体之
卷三 第 71b 页 WYG0968-0117d.png
 内三爻皆变则为游魂曰游者自内而之外也第五
 爻变而内三爻不变则为归魂曰归者自外而反内
 也周旋左右升降上下王者之礼法尽于是矣
卷三 第 72a 页 WYG0968-0118a.png
 
 
 
 
 
 
 
 
卷三 第 72b 页 WYG0968-0118b.png
 此图以先天图一仰一覆下体八卦静而守位上体
 八卦动而右转由是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一贞而入
 悔八八六十四卦左右相交震宫八卦交于坤起于
 复次震次噬嗑次随次无妄益屯至颐而得贞悔反
 对之象(震下艮上/二象反对)离宫八卦离交于艮起于贲次明
 夷次丰次离革同人家人至既济而得阴阳交中之卦
 (离下坎上三阳/三阴昼夜平分)兑宫八卦兑交于坎起于节次损次
 临次归妹暌兑履至中孚而得贞悔反对之象(兑下/巽上)
卷三 第 73a 页 WYG0968-0118c.png
 (二象/相对)乾宫八卦乾交于巽起于小畜次需次大畜次
 泰大有大壮夬至乾而得六阳纯体之卦极焉此图
 之左方也巽宫八卦交于乾起于姤次巽次井次蛊
 升恒鼎至大过而得贞悔反对之象(巽下兑上/二象反对)坎宫
 八卦坎交于兑起于困次讼次涣次坎蒙师解至未
 济而得刚柔中分之卦(坎下离上三刚/三柔昼夜平分)艮宫八卦艮
 交于离起于旅次咸次遁次渐蹇艮谦至小过而得
 贞悔反对之象(艮下震上/二象反对)坤宫八卦坤交于震起于
卷三 第 73b 页 WYG0968-0118d.png
 豫次晋次萃否观比剥至坤而得六阴纯体之卦周
 焉此图之右方也环而观之则乾坤泰否坎离既未
 济随蛊渐归妹颐大过中孚小过凡一十六卦交易
 反对三位相间累累若贯珠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察其自然之妙非人力之所能为也是故以一岁之
 节论之震始交坤一阳生冬至之卦变坤为复是以
 乾起于复之初九而尽于午中巽始消乾一阴生夏
 至之卦变乾为姤是以坤起于姤之初六尽于子中乾
卷三 第 74a 页 WYG0968-0119a.png
 坤定上下之位冬至变坤阴多多寒昼极短而夜极
 长夏至变乾阳多多热昼极长而夜极短冬夏二至
 阴阳合也乾坤交中而为坎离坎离交而为既未济
 既未交南北两间之中春分变既济而为节是以坎
 起于节之九二而尽于酉中秋分变未济而为旅是
 以离起于旅之六二而尽于卯中三阳三阴温凉适
 宜昼夜平等春秋二分阴阳离也立春变颐为贲颐
 卦二阳外而四阴内立夏变中孚而为小畜中孚四
卷三 第 74b 页 WYG0968-0119b.png
 阳外而二阴内此春夏阳在外而阴在内圣人春夏
 养阳之时立秋变大过而为困大过二阴外而四阳
 内立冬变小过而为豫小过四阴外而二阳内此秋
 冬阳在内而阴在外圣人秋冬养阴之时是则一岁
 周天之节备于图而邵子所谓春夏秋冬昼夜长短
 由乎此者也又以一月之度推之则重坤之时乃晦
 朔之间以次而生明小过之震(反对/二震)三日昏时出庚
 之西也大过之兑(反对/二兑)八日上弦在丁之南也至十
卷三 第 75a 页 WYG0968-0119c.png
 五则乾体就望而盛满出于东方甲地以渐而生魄
 中孚之巽(反对/二巽)十八日平明见辛之西也颐卦之艮
 (反对/二艮)二十三日下弦直丙之南也此一月太阴之行
 度备于图而邵子所谓晦朔望行度盈缩由乎此者
 也至若艮东北之卦万物之所成终所成始故冬至
 之卦尽于艮(山雷/颐卦)而立春之节起于艮(山火/贲卦)自然之
 数也故曰易与天地准
 邵子曰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
卷三 第 75b 页 WYG0968-0119d.png
 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朱子曰先天图今以一岁之
 运言之若大而古今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亦只这圈
 子小而一日十二时亦只这圈子都从复上推起去
 
 
 
 
 图书编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