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x 页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七言古诗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3H 页
送李同年棐仲赴永川(棐仲。李贤辅字。号聋岩。)
太白之山连小白。嵬峨盘礴雄南东。骋灵骛奇自白头。元气近与蓬瀛通。宣城有县即山南。正当清淑来停穷。土产非金亦非玉。忠信十室何纷葱。吾友棐仲乃其一。撑天意气自桑蓬。明光献赋是青年。文名十载称专工。年前戴豸坐乌台。凛凛肝胆吹霜风。玉堂金马尽虚座。云程万里谁争雄。日侧西岑思偏苦。秋风归意如惊鸿。朝廷优子借一郡。奉亲甘旨何其丰。临皋古称山水乡。会稽岂独留谢公。千岩万壑养性情。坱圠至化无为巾。淳风况自罗代远。牛刀不必烦吾功。抱病明时送君行。有怀欲语君应恫。十年交游半尘土。咄咄向壁还书空。南州又诀寓庵人。蒿尸何日归幽宫。知君道出旷如下。山阳感旧将吾同。营丧其尽十分力。感激义类由君衷。寄语全城二三子。(明仲,士辉,浩叔等。)亦知我言为不讧。
奉别明仲出按关东(明仲。李堣。退溪叔父。)
吾闻尧舜垂衣裳。唐虞之治卓千古。岂独揆岳惟其人。亦有侯牧分九土。道扇皇风动四方。熙熙民俗封比户。我 王当宁四朝元。恢弘至治期三五。一堂吁咈尽为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3L 页
民。欲使阴谷生春煦。历简朝廷任承宣。公于此时赋靡盬。千岩万壑是关东。地为胜地民贫苦。木皮为家棘为篱。哓哓更觉当风雨。岁喜丰登业不敷。石田且非宜粳稌。 宸顾当时最在此。不有恺悌能宽抚。满腹诗书要登人。知公旧学非卤莽。化成南州降玺书。遗爱至今号召父。公将一路视一州。事有阔狭无精粗。政先富庶有名言。弦歌更使寻东鲁。枫岳何人醉题诗。风谣但得归乐府。虞庭间以明良歌。吾与万物共欣睹。
和许叔起韵
阳川之许月城金。投分早自骑竹日。木觅山阴凤凰岩。犊走猿腾劳不息。志学又同力三馀。诵诗读书忘饥渴。磨戛情亲戎始终。云雨世间多轻薄。兰香鲍臭慎所之。僶俛德义须秩秩。万里青云是半途。心期肯自安圭荜。十载光阴瞥眼间。一着青衫遭祸谪。风前糠秕愧余先。试看欹器盈则覆。十生九死事何言。漂浮海外愁穷独。是时君吟大雅诗。晚翠何嫌涧畔木。山根结茅庇雨风。襟怀雪月成契托。乾坤旋转瑞日明。尚怜白头劳棘屋。年年香桂月中敷。岂无一枝君攀折。有材不售世频嗟。坐兀一室管穿榻。銮坡薇省忝无能。把笔几多惭击钵。斲窗时时忆君房。爇天文焰空昭灼。九重何人奏凌云。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4H 页
寂寞长卿四壁立。脉脉琴心语文君。一场风雅传幽躅。常山南望白云深。秋风鱼稻春山绿。具庆堂前戏䌽衣。曩时京国皆善谑。卜居已知决心神。吉凶不待蓍归扐。厚味腊毒早闻师。仕途终南敢言捷。朱陈婚嫁乐岁时。农蚕一家指业末。租赋公门视歉丰。更无一事忧法律。一朝贝锦出井乡。烈火不禁焚良玉。无兄盗嫂古有人。是非百年付一噱。关西山水凤名州。谪作洞仙非荒说。霜雪冬严促行装。燕路三十方远发。中宵客馆话离违。肝胆此时更磊落。使车南回正韶华。轗轲湘累犹信宿。相携祗知慰君愁。岂料我亦樊笼隔。荣枯后先各有期。祸福之门非悬绝。自惭天道昧亏盈。圆缺小儿同看月。吹竽几岁混齐门。韶濮有耳应简别。雀鼠太仓费既多。朱紫叨荣敢追忆。恩私天地荷宽洪。日月留春甘屏迹。不学贾傅赋长沙。不效昌黎祷衡岳。村人问谪复何为。寒温数语喜谆切。三杯浊酒醉无妨。纵有羁愁易驱逐。折肱为医子知余。殷勤楚些招魂魄。藉草芳溪叶野情。煮鱼烹蔬覆大酌。形骸字内本赘疣。安心苦乐皆所适。木叶欲飞岁将阑。土床温处铺一席。能来鸡黍共儿曹。有律何用吹阴谷。
题唐史两 诏使青鹤洞李相择之书屋诗后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4L 页
有鸟有鸟双灵乌。飞飞千仞翔云表。一者来捷析木津。一者去向吴天杳。云海东南几万里。孤鸣夜夜闻秋水。凤书远颁嘉靖年。黄山老翮鸭江涘。青田旧侣来相求。迩来不见三千秋。联骞共舞浃旬月。华山汉水聊尔游。雄鸣雌和动寥廓。九皋何处寻踪迹。木密山阴洞壑幽。瑶帙百部新架屋。留语当时鹤背仙。十行妙墨探真玄。鸡群未舐鼎中沥。怅望层霄空翩翩。(右效唐太史)
长歌五阕。送别元之兄出按关北。(韩相公效元)
吾家王母籍西原。姊于公祖为名门。两门子姓百十蕃。再从我弟公为昆。德业先人尚堪论。继躅袭美元宜存。奉宗收族任独尊。亲无上下接欢恩。身范足被云仍孙。驽劣如吾愧篪埙。景仰厚道犹欣奔。呜呼一歌兮歌行源。闻风亦有薄者敦。
诗书为学学为优。政事不数由与求。贤关十载更藏修。鹗荐大庭非凡流。玉堂金马誉望稠。出入内外膺咨畴。南台北省尽良俦。棠阴几处生民讴。夙夜不愆扬王休。万里青云不停辀。台阶异日名焉浮。呜呼再歌兮欹宦游。吾衰不惜填渠沟。
峨峨长白出云衢。雄盘几百镇幽都。长江一带割东区。天堑莫是愁强胡。重关复险壮方隅。风土却与西南殊。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5H 页
并山循海民物敷。径情以直顽为徒。抚御一乖生睢盱。朝家眷寄岂无虞。公有此行焉勤劬。呜呼三歌兮歌远途。许国一身非吾躯。
铁关之北古女真。化自四圣为邰豳。百年戎羯野性驯。徙募亦杂南州民。一方劲气习西秦。临莅又多粗豪人。驱迫之势不相亲。鱼肉已烂威怒新。呻吟不彻于咨询。古人率物必以身。祛弊只在公深仁。呜呼四歌兮歌宣巡。忧分九重劳心神。
人生五十叹衰迟。泥涂此日还生悲。从游亲故异昔时。生者去眼死长辞。一札又承北行期。越鸟胡马情难持。旌旆悠悠任驱驰。永怀岂无人相知。清风未作烝民诗。怅望都门杨柳枝。攀折几个如吾思。呜呼五歌兮歌别离。悲风飒飒吹鬓丝。
次洪直卿(彦忠)
百年心事君与吾。有用不用如麟角。天涯沦落尽纷纷。只有直卿吾三尺。君家兄弟亦不恶。一席醉狂频倒绝。拔毛济世少杨朱。恨我不及须鬓绿。
登大关岭(出东行录)
大关之岭。雄盘地轴高插天。俯临鲽海扶桑东。千仞万仞左右列。群山培塿不敢齐隆崇。汗漫归来九垓外。税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5L 页
彼绝顶一荡平生胸。顾瞻四极。万象森列于眼前。俯仰长啸。宇宙还无穷。何物造化戏儿曹。远岫峙质呈奇雄。峨峨长白镇幽朔。一支南袤横苍空。蜿蜒起伏千百里兮。元气畜聚为金刚毗卢峰。驰走朱维更不止。奋耸厥脊而穹窿。后磨雪岳前太白。五台环腋如儿童。西势顺倾东陡截。阽身若坠沧溟中。皱文襞积占乾戍。晴霭杳杳犹重重。地肺恒浮震巽方。蜃气突兀冯夷宫。倏去忽来。游戏乎其间。奇踪怪状何纷悤。阴崖百丈下瞰无底兮。昼日常昏蒙鬼穴蒙湫疑潜通。千岩万壑竞秀而争流兮。幽花异草。杂错苔痕能白红。麻生万木枝柯接连。猩鼯走其上。十里相迎逢。松杉老倒。鳞皮剥落。缘崖跨涧兮。未云何龙。百折之路。正如脩蟒挂长梢。攀跻上下。几人心㤝㤝。山根小聚。附着如蝇蚊。云是临瀛古府。濊貊之遗封。山河百二。秦不能有其险兮。嗤嗤民物运遭千一安蚕农。个中壮观。我欲归示乎蠛蠓兮。高吟日午临长风。蜀道不见李谪仙。庐山又乏欧阳公。安得潘江陆海洗心孔。纵横一笔驱化工。
  附次公硕登大关岭韵(申企斋光汉)
   金刚之山。八万二千峰。地纪蓄缩雄关东。鸿荒海外。禹迹所不到。不与五岳同尊崇。金牛不启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6H 页
蚕丛路。空使猿狖失木愁扪胸。神仙秘迹往往留涧岩。自非永郎徒探讨谁能穷。苍龙僵立控朱马。大关一岭还争雄。架崖凿谷混沌死。九十九曲今盘空。渤澥濊貊之封疆。罗列乎其下兮。山河百战。至今屹立头陀峰。忆曾出刺真珠府。征骖一一跨穹窿。风云暗遇方太山。霓马红旗兮有时逢青童。乾坤偪侧到此极。艰险未有寰区中。东临渤海浩号汹。浪山波岳十万重。攀援幸有丛桂枝。美人西望明光宫。归来平地恍如仙梦回。头上日月空悤悤。凝神白昼再欲超越乎其间兮。仙凡一隔无由通。何人杖藜觅馀声。世路汩没尘埃红。省洞先生(十清先生。时居省洞。)是我丈人行。零落几时能相逢。流传一轴关东录。(十清先生。曾有关东录一卷。寄示。)笔端变化其如龙。庐山高蜀道难。未若登大岭。使人对此愁㤝㤝。能使穷山润色传万古。金泥玉检后世恐有来登封。谁知此老胸中收拾子长奇。数间茅屋今明农。山高海阔兮。讽咏长短句。牙颊欲起洪涛风。北征风雅杜工部。南山刻镂韩文公。登临佳处我欲领其要。欲和二字难为工。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七言律诗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6L 页
次卢相国(思慎)孝思亭诗帖韵(四首)
   公有二帖。前帖即宣城公为先生永集搢绅诸作。后帖则交城公涉难起废之后。徵言一时者。
三圣山西古渡头。得牛得地久培休。阴阴乔木佳城闭。衮衮长江庆泽流。堂构百年开面势。烟云十里占清幽。额题更识高人意。一念遗亲也是浮。
积庆高曾远莫追。相门生相是昌期。风流不学东山墅。德业何惭吉甫诗。已向风枝怀罔极。更留篇什记当时。九原可作知谁与。未必云仍独有思。
盛美人间不足誇。消沈万劫亦无涯。蓍龟未卜当年事。忠孝能全几世家。此日湖光生几下。旧时风籁起松丫。眼中成毁重悲感。宰树如今更着花。
赫业名家戟列门。青毡况复此江村。落霞孤鹜秋天远。骤雨颠风水府昏。阅世悠悠空发叹。投闲日日独凭轩。他时屦杖叨陪去。警我民彝二字存。
寄奉甲大用(鋿)韩元之(效元)两使轩
倦马东回迹未乾。并鞭西迈路艰难。平盘泥淖愁巾袜。山海炎蒸触肺肝。旅况几时开郁寂。乡书当日报平安。三千礼乐争心力。留滞何嫌季子观。
次丁佐郎(自坚)见访韵
娱宾何用促繁弦。排闼青山尽态妍。草草杯盘非偶尔。圞圞情抱却愀然。死生有命吾曾卜。通塞相环子独偏。一笑乾坤空纳纳。醉魂如在葛怀前。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7H 页
酬讷斋(三首)
老懒无心赋遂初。煖床高卧过三馀。诗从东阁添新兴。怀及幽人致素书。一岁光阴悲逝水。百年身世泣枯鱼。习池何日山公醉。珠玉襟胸满意摅。
反照心原不见初。暮年贫病莫遗馀。樊笼任闭层霄志。沟壑何关一束书。自笑杨(一作扬)雄推点画。多惭郭璞注虫鱼。万枚官楮来成益。怊怅沧洲兴未摅。
中年心事愧吾初。世业儿曹属绪馀。谢氏阶庭人共慕。石家门地史曾书。高门已贺将雏凤。穷巷偏伤出陆鱼。责子有诗还有累。不如杯酒且怀摅。(来诗。以儿曹失解。为叹。)
题唐史两 诏使咏青鹤洞李择之(荇)书屋诗后
地秘天悭几百年。凿开崖壑有儒仙。松间烟火非丹灶。架上牙签是简篇。谷口最伤人丧逝。阳隅还恨事推迁。尽输奇胜容斋下。分付星轺万国传。(右效史黄门下。联用辛未重阳语。逍惟十载。感念亦多。)
次郑祖禹韵寄李蔚之(蔚之。居丰德之祖江。余壬午。入京师。因祖禹。闻蔚之消息。有春时共舟相访之语。)
声利宜休我不休。羡君高卧白蘋洲。百年正坐伤弓鸟。万事还如打屋头。人隔千山怀旧别。江通一带却安流。山阴有棹堪乘兴。何必春风荡子游。
无极驿亭。次赵都事(仁奎)韵。
春正和时兴正浓。何愁越鸟与燕鸿。但看绮席人如玉。不惜衰颜酒借红。南国殷忧聊暂舍。清都旧侣喜相同。幕宾解撰甘棠赋。不解挥戈逐日东。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7L 页
题金大年(彦老)爱敬堂(二首)
断垄残山大野中。点妆形势巧藏风。储祥几岁有闲土。养德何人作鼻公。肯搆已知张祖业。肥家不必用田功。多君盥手惺惺坐。爱敬堂东日正红。
藏春一宅孰经营。迟日光辉独占晴。萱草丛深增翠色。鹡鸰沙暖更和鸣。眼前物意生天趣。堂上宾筵露至情。为卜百年无此兴。如渑何怪浊兼清。
道宽院川上。次讷斋韵。(二首。)
省敛官车驻小溪。几村嫠妇闻歌啼。古心未破秋山赤。雅韵惭承老面黧。纳纳乾坤身转侧。悠悠岐路意都迷。知非日月犹嫌晚。郭索毋嘲打草泥。
岸帻潺湲碧玉溪。草间休谢野虫啼。酒光上面宜成渥。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8H 页
暮色遮山欲作黧。谈谑一尊亲旧态。驾鞭长道觉前迷。习池他日应相问。拍手如今笑醉泥。
  附原韵(野席即事。赠公硕。○讷斋)
   石桥斜日落西溪。溪水溪禽恰恰啼。霜吓老枫颜更赭。露经枯艾面深黧。拾虾举网还惊密。投林归軨却恨迷。是处相逢浑不谓。山翁敢谢醉如泥。
   衮衮谈怀傍绿溪。丁宁吊客雁悲啼。蟹脐手劈中收紫。梨颊刀翻表泻黧。同醉野尊犹放旷。暂抛尘事顿冥迷。夜深不恨归途险。马健能超九尺泥。
次郑祖禹韵
十里平湖漾晚风。喜君诗酒远来同。挂鞍黄酿生新兴。落俎银丝免旧穷。怀抱中年频作恶。头颅今日各成翁。相携不觉瓶罂卧。索莫难乘醉意浓。
叙怀
风流传笑岭南天。岭北还逢月岳仙。一叶舟回丹峡里。三层楼架白云边。斜风细雨玄真后。美酒吴姬太白前。孤兴未阑连夕醉。绮罗移向蕊城筵。
李修撰(希曾)(二首)
自贺东韩运属昌。更看鸣凤在朝阳。百年冰玉心肝莹。一世文章光焰长。泡幻有形元是妄。蕙兰虽死久犹芳。青绫数夜开怀处。不分高人爱我狂。
自是昂昂独鹤姿。高怀不许俗人知。名场几缩工倕手。宝树堪誇谢氏儿。福泽千年应不沫。哀荣一世亦无亏。平生金石元方友。职禁还违负绋驰。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8L 页
挽人(二首)
世德夫人出永嘉。东阳择配且宜家。儿从胎教才全美。里化仁风俗可誇。匹鸟至情天莫夺。老乌今日事何嗟。无端行路双横涕。忍见都门两素车。
神清冰雪蔼交辉。咳唾还成万斛玑。早夺锦袍通紫闼。更纡朱绂到黄扉。功名自与才名大。心事都从世事违。可惜中郎谁继业。九泉今日倍沾衣。
奉谢谌之借衣
岂曰无衣借尔穿。戈矛偕作鄙秦篇。顾瞻肩背谁争长。宽狭襟怀两莫愆。善恶早凭尧桀服。病贫休较宪商贤。解看双袖添新垢。昨日邻家醉瓮边。
朝贤道上。少憩感怀。(以下出燕行录)
惨憺前朝白马津。朝贤今日属昌辰。雕虫不败皇王度。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9H 页
粗武焉知謇荩臣。闷默江郊斜日下。奔悤鞍辔倦途人。兴怀未敢催鞭过。殷鉴松山万古春。
松京道中
扶苏山色郁嵯峨。五百兴亡似济罗。行客谩伤台殿草。居民闲刈市城禾。莫言王气当年歇。自是昏风季世多。策马鼓钟门下路。可堪樵牧夕阳歌。
义州道中
龙川邮馆客晨兴。倦仆羸骖戒日升。云墨塞山天欲雪。酒醒长路背生冰。百年弧矢心犹在。万里风霜骨已棱。近得辽阳消息恶。飞车谁复驾奇肱。
箕城感古
邈矣仁贤万古风。殷商文物化吾东。江山百劫消沈后。闾井当时漫灭空。几处楼台登倦客。一丘松栎认颓宫。平阳蒲坂今何似。落日箕城思不穷。
鸭绿江饯幕。次李点马(公樯)赠行韵。仍简其春府洞老。(允湜)
负暄冲雪孰为贤。劳逸忧欢一任天。鸭水层冰催短景。燕山行色值衰年。旆旌塞上生雄略。歌鼓场中振倦鞭。报道终南花菊老。诗狂随处费蛮笺。(李洞老好养菊)
次李怀壁汤站道中韵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49L 页
鸭江西迈路斜穿。崖谷相吞失后前。一带长川还绕地。千层铁壁远横天。城池随处依重险。胡虏何年饮我泉。威化皇明东被极。汉家徒事勒燕然。
辽阳
辽水之东鸭水西。雄藩专据磨枢脐。凌云楼橹威观壮。扑地闾阎产业齐。夷汉几时争界限。乾坤今日整端倪。安危不在边人策。纲纪朝廷要挈提。
广宁城
行尽平原三百里。名都又有广宁城。玲珑紫翠西山逼。缥渺烟云南极倾。形胜已知藩蔽重。威风还见羯胡惊。楼台处处堪登赏。王事其如展客情。
医巫闾山
凤舞龙盘张远势。西南横亘是巫闾。界分冀下尧封近。云尽辽天禹迹馀。几度英雄来窃险。异时胡虏更乘虚。皇家威德今何似。山外黎烝各莫居。
连日坐车。录呈亨仲耆伯。
风蓬何代制良规。殷质周文各有仪。皇统百年看辙迹。使人今日载疲羸。和鸾未奏云衢坦。轮辐频倾雪坂危。怯被寒威龟六缩。羡君鞭马任交驰。
宿曹庄驿。肺疾转苦。书赠医者李怀璧。用自家语。仍以调戏。
肺为华盖覆胸堂。呼吸通喉利五藏。气属金行秋始旺。儿强冬日母先伤。三焦不理玄虚府。六贼交侵热恼肠。世乏和佗谁涤疾。空闻奇效有良方。
凌河驿前数里。夜行失路。(译官朴杞。历叩人家间道。所向疑有变。皆不应。有一老汉出导。)
闾阳行过十三山。百里西驰道苦艰。羲驭催年鞭更疾。冥威乘夜酷何顽。步兵不必穷途哭。老马犹堪识路还。咫尺邮亭看秉烛。三杯如梦解愁颜。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0H 页
访石鼓录。怀呈亨仲耆伯。
岐山此去三千里。周德东衰又几年。劫石中原烧不死。神鞭古物远来迁。摩挲更欲寻奇字。吟讽何人有大篇。好事如君同访旧。斯文还是大明天。
谒文丞相庙
颠风怪雨自何方。簸荡神州势莫将。赤手欲撑天北极。黄袍胥溺海中央。纲常万古留柴市。魂魄千秋在首阳。牲币谩陈祠庙下。肯同元鬼食斯乡。(将一作当)
次亨仲前韵
久嗟丞相不同时。凛凛风神管试窥。碧草欲侵诸葛庙。游人争涕岘山碑。百年胡运空怀愤。一寸贞心更结绥。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0L 页
未死民彝还感激。教忠坊额岂吾欺。
海州卫在城驿。赠顾秀才。(敬)
会合何须问后先。神交千里且忘年。支离莫怪殊方语。方寸还同自在天。辽海风烟难滞迹。金台日夜急招贤。知君早晚经纶业。不与芸窗事点研。
辽阳怀远馆。次顾秀才韵。
联床尽日情无尽。欲别难禁涕泗流。寸纸要留他日信。海邦今去几程悠。跋山涉水空劳梦。挽袖牵裾亦拙谋。奋翼南溟知不远。蹄涔还肯病鳞收。
次汤站途中李怀璧韵
西望燕山雪径穿。羸蹄策策不能前。开城古道元朝石。辽野千重塞外天。不用关防劳警戍。难禁胡马饮甘泉。萧条民舍十空九。但见烟墩倚远巅。
义州途中。次前韵。
每夜邮亭戒夙兴。今朝堆枕日初升。狂风客路边沙暗。白草荒陂野渡冰。迢递乡关云漠漠。单寒羁骨病棱棱。莫言行尽西偏道。霜露明宵重曲肱。
上元日书怀
憔悴无心作上元。东邻糯饭唤晨飧。朝晖特借编蓬户。聋病谁医缩荠樽。新春十五添光景。故里三千隔梦魂。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1H 页
零落紫荆今已矣。敷荣惟冀北堂萱。
和李斯立(鹗)(谪巨济时作○七首)
献赋当年走帝衢。照窗乾雪想增吁。鱼充彭越怀乡味。粟近敖仓馁客躯。交际固难翻覆手。附丽宜慎爱憎乌。橐裘莫恨留秦苦。十策苏君思不枯。(闻斯立寓仓洞。而戏及右长安客况。)
半年游子滞京衢。遥向高堂几怅吁。倚企门闾干业地。风流乡里访真躯。背萱春色疑丛桂。极宿宵光敌踆乌。昼锦恩荣期尚迩。贺筵吾臂不偏枯。(常谓斯立前身仙骨。故使真字。右高堂好信。)
少将高武布亨衢。一得谁知失处吁。文墨自惭无远计。雷霆何怪被顽躯。争如丛薄安巢雀。应笑泥涂跕翅乌。两度春风吹海菊。荣光不借泽边枯。(右海上羁怀)
似闻君寓近钟衢。偏远吾庐每叹吁。多谢寒温传病老。更烦生死语穷躯。熏心春社寻栖燕。忍泪前林反哺乌。总角两儿痴騃甚。岂知人世有荣枯。(右谢传消息)
好是东皇御震衢。羁人何事独忧吁。细看品汇皆生意。遥忆家山未脱躯。北里梅梢前度雪。南陵松树旧时乌。客中怀抱君如我。芳草春心两不枯。(咏梅赋乌。皆在去春。斯立亦记否。况吾所厌见。在斯立犹苦忆。彼此怀抱。易地皆然。)
追风逸足度云衢。地上驽骀仰更吁。艺苑一鸣宜索价。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1L 页
词场三捷尚充躯。绝域久羁嘶病骥。荒郊犹怕啄疮乌。饱闻汉室歌天马。纵得孙阳骨已枯。(右奉贺)
尧尊重饮古康衢。民物当时孰见吁。屋比封旌淳俗化。人知耕凿养形躯。甘歌声乐来仪凤。肯赋诗篇莫黑鸟。摹写太平应有象。带春花木岂曾枯。(右都城景兴)
横溪驿(见李校理希舜诗。追惟往昔。感念之馀。仍和其韵。一以记风土。一以寓存殁之怀云。)
参天乔木立亭亭。古驿投来别有情。五谷稻粱栽不秀。四时阳燠数偏零。饥寒岂在凶荒岁。荣卫长虞保摄生。怪底一区风土异。忍教颛顼更司刑。
乱山穷处见邮亭。倦客投栖不耐情。板上有诗人去久。窗前无语涕先零。官寮玉署推前辈。怀抱青绫托后生。卅载飘浮馀喘在。和吟犹自想仪刑。(耐一作能去声)
洛山寺连晓望日出(顽云巧蔽。不谐愿。将发之夜。耿耿达曙。又为雨阴所欺。造物之戏人。每如是矣。)
寄宿东陲地尽端。五更携被独凭栏。萧萧山雨声初断。咽咽秋虫响欲残。云彩替回星彩乱。松涛犹杂海涛寒。嵎夷不展寅宾礼。始识人天契会难。
河赵台
祥云南指一长亭。叠石为台入海汀。蜃气接天成殿阁。浪花环坐浸阶庭。扶疏松竹生清韵。出没鱼龙见怪形。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2H 页
徙倚乾坤怀抱在。杯樽今日酌东溟。
和乌竹轩韵(李思温轩前。种乌竹以自号。有诗求和。二首)
此君轩上此闲身。卜地真成德有邻。爱向苍阴聊散发。何须玉食更兼珍。暮年且托明霜分。青眼应无白首新。桃李狄门谁竞走。风流公子是高人。
百年云水不羁身。淡泊生涯竹作邻。尘土肯劳槐国梦。清寒犹爱自家珍。莫言棋局藏机密。惟有诗篇发兴新。长啸海山谁伴侣。满轩明月足三人。
题普愿上人诗轴中佔毕斋韵(二首)
宗旨曹溪早有闻。托盟猿鹤出尘群。半生向壁心如铁。一夕飞筇迹扫云。水石题诗还漫浪。陶刘结社亦纷纭。慈航苦海无边意。法祖当年已各分。
老宿伊今孰与师。五台山下起予思。十年如昨奉恩话。一轴生风佔毕词。万事变迁泡幻妄。高人行止水云随。对床三夜挑灯处。灵籁时闻锁鹤枝。(岁丙子。余牧广陵。与师话奉恩寺。)
次月精寺僧法空诗轴韵。咏寺迹。
佳境关东蔗入甘。月精清味异酸咸。庭中古物风钟塔。山上灵踪净孝庵。七佛远劳天竺国。五台争耸部洲南。恢张左说从何代。老衲丁宁语不惭。(净神,孝明庵。为五台灵迹之最。)
毛老岘道中联句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2L 页
岩窦水声微复壮。(衡之)岭头云影掩还开。雨晴野草溥溥露。岁久阴崖点点苔。(公硕)红照林间窥客日。(衡之)白枯溪畔弃时材。(公硕)空吟井底观天句。(衡之)欲写幽奇愧不才。(公硕)
追和月精寺僧义敏诗轴
   曩在月精。师求诗甚勤。远人行李悤悤。且疲于应答。未副其意。有同栖僧戒通。踵余西来。付书追索。缱绻甚至。末语似戏。实自嘉尚。
观空吾道自无师。坐阅山中几岁时。过客如吾应扰扰。秋风今日又吹吹。鹤经半夜天容净。云偈千峰月色迟。一事恐为清境累。烟霞勤买俗官诗。
和李棐仲(贤辅)
   棐仲二亲。年皆八旬。所居礼安县。去安东府仅一舍。棐仲为府使。设养老礼。奉二亲压内外席。后以执义往觐岭表。示所题养老宴诗。及聋岩爱日堂韵。求和。堂乃娱奉二亲之所。即其乡采水石别搆。
风树人人怨彼天。一家龟鹤独弥年。名都正在推恩日。庶老欢从戏䌽边。感发民彝增盛美。扶携寿域更留连。如今胜事多前观。耸听中丞设庆筵。
挽人失题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3H 页
百年交道只知心。穷病天涯两不寻。早谢尘簪名更重。催还梦笔怪应深。玉堂金马当年事。流水浮云此日吟。赖有阶庭留宝树。异时家业莫教沈。
寄金士衡(彦平)琴轩(酸酒三杯。世嘲石涧风味。故戏士衡云。)
故人分虎古溟州。千载廉平郭细侯。东阁几时看兴作。北扉当日愧名浮。风流石涧应嫌薄。客子金闺最寡俦。为戏诗樽相对处。肯将尘土忆乾愁。
上津舟中。次权国衡(钧)韵。
云间初听一声鸡。路入天台步步迷。俗子何从探胜去。幽禽无数向人啼。依俙欲接三清梦。惆怅空回五马蹄。莫把尘缘催客棹。夕阳犹在乱峰西。(步步。一作处处。)
简寄韩元之(效元)令公使轩
关西分寄苦心悬。芹泮皋比愧暮年。东郭风痹犹去日。交河忧病不曾痊。停闲诸子门高掩。徵逐何人袂更联。独卧山斋风露夜。可堪燕市梦相牵。
奉寄李御史鼋
   伏枕闻止义两郎联名莲榜。贺意可言。况元郎大举。不日有声。(缺)于高堂福履何(缺)。白头戏䌽。世所罕见。乘此大庆。益堪称颂。玆用力疾书怀。驰奉御史。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3L 页
诗礼相传行义敦。百年宗室更推尊。缌功服尽恩虽杀。翰墨场开誉益存。雾豹南山争炳蔚。云鹏北海欲腾骞。棠阴萱草新增翠。戏䌽荣光动一门。
用南士华(衮)赠僧诗韵。呈使相暨诸位。
征夫欲伐丁丁木。官妓休歌四牡诗。云日半开青海面。苍阴重合古墙眉。坐中文字人通塞。岁晚襟怀酒把持。王事悠悠形役苦。蓬瀛何处问佺期。
通州潞河驿。次安南国使臣韵。
潞河清涨驿门前。倦客登临思渺然。岸柳汀花春欲半。辽山鸭水路馀千。茫茫宇宙身如寄。汩汩风尘旆尚悬。极浦遥岑聊聘目。蓬瀛何处问神仙。
逍遥洞(洞在海岛。时谪巨济。与李容斋,崔盎斋。唱酬甚多。今多不存。)
愧负溪边(一作春风)踯躅花。丹枫更奈九秋何。游鱼得计潭心静。苍壁无踪雨脚斜。胜事从来(一作前)难屡挹。故人何日(一作有约)许重过。今朝减却青春(一作林)色。云外悬流不受遮。(泽堂曰。此在容斋集中。非公诗。乃赠公诗。他无可考。姑存之云。题云。十日书事。○是日。删荟蔚于神清潭之上。欲成四日之约也。)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文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4H 页
姜而叟第年会序
嘉靖丙戌孟夏念后四日乙卯。榜会于姜而叟第。修旧好也。丙戌去乙卯三十有二载。年友之存者。三分而仅居一焉。其存者。或列官中外。或退处乡井。升沈聚散。盖有不能同者。则虽大会都下。亦不过数十人。况时日之丙。亦有事故之相牵而不得与会者乎。是日在席者。沈义之以下十五人。序坐必用胪传。不忘本也。相与脱落皮毛。杯酌团栾。坐有谂者曰。数十年前年友之在世者。或官于朝。或业太学。或应科目。萃京师以十百数。时则有榜元。有纲纪。有会以苏其面。有酒以开其怀。无岁不举。而岁或叠作。近年以来。彫谢之惨。离合之亟。礼废不行。信从而渝。可胜叹哉。今日之事。出于数岁之罕。乃成衰境之欢。盍各有一言以志不忘耶。佥曰诺。吟出壁上杜牧送隐者诗。诗有白发公道之语。亦有相感者。遂分其半。各占韵为诗。且讽且觞。情兴极到而罢。后数日。而叟袖其稿抵余云。年会久废而作。作而有诗。前此所无。而幸见于吾家。非徒一榜之幸。乃吾一家之大幸也。子今明农数百里之外。得参此会。与有作焉。亦一幸也。宜有序述以张其事。余辞不获。乃复飏言曰。我国试士之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4L 页
制。上有大科出身之目。下有司马两榜之额。出大科者。必同籍于朝。齐驱并驾。虽有先后高下之差。不至于死亡。皆萃班行年会之作。固不难也。虽不作苏面开怀。亦有不谋而偿其志者。若司马榜者。始以八方之士。同试京师。一试而散。有不得识其面以终其身者。又有车笠之势。自不得相同而相亲。则试虽同。而势不易合。此吾榜友尤不可不主张要束之有其人。以会以晤也。而叟氏。设酒于家。邀诸友以侈会事。其怀之不恶如是。大抵年友之死生穷通。出入京乡者。势也。推分相许。情志交孚者。义也。同时而出。同业而试。题品为解。雁鹜为行。实兼朋友兄弟之义而有之。有事则相与以成。有过则相规以正。针砭淬厉。各求无负于立世之志。此君子论交之大义。而吾侪之所共勉也。若会合之频繁。言笑之款密。皆情之所不可无。岂可谓之靡文末事而废之乎。以此知一席之欢。诚不偶然。而必形诸诗也。夫诗。言其志也。志有所畜。而宣之于韵语。则吟咏之间。愈足以感发情性。率其怠。厉其进。相成相规之义。油然心曲。不能自已。而会礼之繁缛。亦无惮而必行也。吾十五人之怀。既尽于此。其未与会者。必有睹斯文而兴感者。其奋笔书怀。何间于与不与耶。况小杜之诗廿有八字。尚有馀者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5H 页
可分为韵乎。而叟氏。宜复勖之以就。如余者。愚妄触宪。藐在泥途。虽欲企足诸公之后。以续今日乐。得乎。余于是重有感焉。是年月日。序。
答客问赠鱼子游(得江)别序
客有问鱼子游于余。余曰。君有三难之行。交道之难也。临民之难也。廉退之难也。所谓难能也。三者古今所难。而君皆易能。人以君之易为难也。客曰。可得闻其说乎。余曰。余观世俗之交。相从于势利。结纳于唯诺。摩肌戛骨。指天誓日。若无负于欣戚死生之际。而云雨之态。不俟夫口血之乾。井石之下。乃出于埙篪之和。为君子所颦蹙者多矣。君之交于人也反是。结之必以义。好之必以诚。终始不渝。以立其信。以全其道。其以在余者言之。君与余同释褐。同入玉堂。步则接武。食则联案。数年之后。君为二亲。乞符于外。余尚叨 恩于朝。罹甲子之祸。流窜海岛。时毒暴罪籍。凡恤视者皆患不测。虽在骨肉。计不敢相亲。君轸饥寒犹在己。冒险蹈危。周救之无遗策。继此以往。升沈忧喜。日月异同。而君之待余。三十年犹一日。结义之固。相好之诚。人所极难。而君能之。此其一难也。余观世之为吏而任牧寄者。推剥于民。充牣于官。内以肥其家。外以啖人口。愁叹极于闾里。声名播于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5L 页
朝著。以之通要路。跻膴仕者。相望于宦途。其或羞是称者。亦不免狙狂愚下。苟于廷誉。侵渔之害。虽不如上所云云。斯民之不见德则一也。君之初莅山阴也。县乃岭表一小聚也。地不满数十里。户不过十室。催科之政。在平时犹难办也。其当甲乙乱政之下。民不溃散。将糜烂以至于无可奈何之地。君于是时。不侵不诳。仁以恻其生。智以应其变。心殚力竭。不怠不惧。使蔀下赤子。无溃散糜烂之苦。以待如伤之日。此龚,黄,召,杜之所难也。而公乃能之。此其二难也。若声利所在。趋奔如渴。古今通病。墦间之乞。腐鼠之吓。称为士者。时有不免。况滔滔汩汩。患失乾没。鄙夫窭人之为者哉。我朝用人之途非一。而其最正而清者。文班也。以文而中其科者。无大阙败。虽旅进。苟满岁月。足以得峻除。以荣于列。耀于乡也。观君之仕也。年未立。捷巍科。登清选。脚底青云。万里其程。屈为县吏。虽曰二亲之故。实由于不喜荣进也。朝廷谓才行难得。置之要显。多不就徵。二亲之下世也。益不喜簪缨之缚。筑室岑寂。谢绝人事。鹤书八陇。不得已而赴台阁之 命。未半岁。又辞而去。虽卿相友朋之勤挽。有不得挠其守。易其虑。其廉而退也。视推挤不去。曳裾泥涂者。一何辽远也。此其三难也。客曰。此三者。果人所难。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6H 页
而君果能之也。然其所谓难者。一出于义理之当。而无歉于进退之节则可。如有一毫未尽。其难也为苟难。亦何苟取而为善哉。其曰交道临民之难。固也。其曰廉退之难。抑有说焉。夫士之进退。有义有命。不可苟进以决性命。又不可必退以伤大义也。求身之逸。厌职务牵束。非义也。不屑世人之营营。徒望望如浼。亦非义也。上有 明圣。下有贤公卿大夫。立朝可以行其志。必求于退。以遂吾自好之心。尤非所谓义也。君去岁被召以入銮省。移乌台。转春坊。历试之不以月。 上之注意。下之期待。皆不在寻常。君请展省于乡。仍辞以疾。孑孑以屈节班行为苦。吾未知贤圣之道。君臣之义。固若是耶。吾故以此为苟难而未尽善也。余曰。有是哉。客之言。使君得是说而较之以义。必励其所不尽。为尽善之美矣。今其远送兴海也。不可无说。盍书以为赆行云。
山人敬怀山水轴序
浑沌一判。天位于上。地位于下。位乎中者。气禀于天。质托于地。彼地之崇而为山。深而为水者。经理流凑乎博厚之内。而物之囿于中者。草木鸟兽蛟龙鱼鳖。皆倚于一曲之偏。而不知其形质之依于崇深也。惟人也独秀万物之表。托质而不牿于质。其于山水之崇深。亦观其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6L 页
流峙之性。为吾动静之德。是故。见山水奇丽绝特而爱悦之者。古今同一致也。然其奇丽绝特者。必与井邑都市骈集人物之所。自夐越。则人之有事于事者。固不得往来投止于其侧也。其或与世相违。肥遁长往之士。栖息烟云。洗濯襟胸。以遂高洁之怀者。往往落人之耳。醒人之心。余于箕颖之风。常敛衽长跪。而遐想星滩鹤屿之兴。不自觉神魂之飞越也。外此浮屠氏者。离割世累。甘心寂寞。探山水之胜。穷岁月之玩。其得于耳目心神者。虽不尽其理。亦非偏物之可比也。余于少壮。汩没簪缨。不得出东华十里之外。猿鹤之梦。时得与此辈一破。中年之后。弃废于时。退伏田亩。山水之盟。一举足可相寻也。衰病之逼。形骸益驽缓。屦杖之及。不下庭户之间。轩窗静卧。未尝不叹息饮恨于人事之不相贷也。一日。释敬怀投示一幅绡。求一言序其端。所绘。乃竹溪安思玉山水妙迹也。其磅礴牢笼之态。世所罕见。怀也何从而得之耶。且师早脱尘窠。山水为家。其于竞秀争流者。固厌闻厌见。而犹欲图写其状。必求古活笔而有之。吾未知何谓也。大抵天地之间。万物之多。接其形者目也。得其理者心也。目于物而不究其理。虽日接其奇丽绝特。犹恨其不多也。心于理而不役于物。则一撮之土。一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7H 页
勺之水。亦有妙造之可言。何事于骛观而贪取之乎。吾夫子亦尝有乐于二者。尼丘之山。洙泗之水。岂有奇丽绝特之可称。亦安有舍阙里所有。而求观其异耶。怀非吾徒也。固不学乎吾所闻。则其役于目而心有所不足。尽山水奇绝之观。而换真于假。以求说于人。何足怪耶。吾居虽陋。开窗顾眄。芙蓉,车倚,圆通,百足诸山。环翠于四面。知非,天民之川。横拖乎左右。则其动静之观。仁智之学。不无所资于万一。而知畴曩之见。为未达于斯也。怀得吾说而反省。则亦庶乎吾所知者。而夫子之墙。可窥而入焉。顾于图。何说之赘欤。嘉靖丙戌腊月吉日。知非散人。序。
关东酬唱录序
乙酉秋。余醮豚息于岭东襄阳府之洞山县。朴广文桓之,尹上舍衡之。往为之绕行李。几一月。抵历名区。摅发羁怀。于是有吟讽唱和之作。此书生故态也。第出于鞍马驰劳之馀。或草次口号。不规度法律。较工于翰墨之场。则见者不惟思睡。抑有捧腹之不暇也。顾乃裒录为编。似与蓄鱼目燕石以备珠玉者。同一愚妄也。然人间忧喜。俯仰陈迹。吾三人并辔联裾。幽讨溪山。壮观瀛海者。数月之后。将泯没而无可追寻也。则文字纪行。亦不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7L 页
可无也。况心以言宣。言以韵录者。虽不及古作者之例。皆足以娱愉一时。留览后日者乎。今其敛迹蜗庐。有三人睽离之思。忆海峤游观之胜。披此录。一开心胸。则自此至老。自老至死。关岭之行。常在目前。而几席卧游。乐亦未必不在此矣。然则此录。尤不可不编也。是岁菊节。知非散人书。
杨君(谊)字说
易大传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夫人以眇然之身。物于天地而并立为三者。以有仁义纲纪斯道也。所谓仁义者。不在天。不在地。特在于吾人之心。仁乃心之德。义乃心之制。德即体。制即用也。无体则用何由生。圣学不传。人不知心。顾何者为仁而德于我。顾何者为义而制于我。都不自省。质之近于柔顺者。自以为我得于仁。而慈祥之发。或流于姑息。质之近于刚方者。自以为得于义。而裁决之果。或入于残忍。仁义之理俱失。而人道不立矣。必慈祥以为德。刚方以为制。如天之有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地之有燥刚湿柔。然后人之体用全。而不负参天地之道矣。吾见杨氏子。温厚端方。望其貌。知其为人最灵之中又特秀者也。其生也。其家尊名以谊。年既志学。无友字之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8H 页
者。其来吾甥馆也。吾不以老自弃于人。乃抗颜为友。遂字以仁父。而推人心体用之说。仁父氏。得吾说而致其学。心一发而知其为慈祥。则爱养培埴之。不挫不挠。以立其体。又以刚方者为用而裁决之。不使流于姑息。入于残忍。大理之浑浑者。常充满于中。流行于酬酢万变之地。则圣贤为学之功既极。俯仰天地。自无愧怍矣。尚安有名字之不称其人。而辱家尊之命。辜老友之望乎。仁父氏勉哉。
参判权公(景祐)配贞夫人鱼氏墓碣铭
夫人鱼氏。其先江陵人。后徙居咸从。遂籍于县。远祖振名。以文吏显。至五代孙郎将遵亮。南迁于晋州。四世而有讳变甲。以文行著名。官至集贤殿直提学。后赠崇政议政府左赞成。于夫人为曾祖。是生讳孝赡。崇禄判中枢府事。谥文孝。文孝生讳世谦。推忠定难翼戴功臣,大匡辅国崇禄,议政府左议政,咸从府院君。谥文贞。文贞娶通政星州牧使具达忠之女。以正统己巳。生夫人。夫人生而聪慧。容仪端恪。外祖牧使公异之。鞠养于家。年十七岁乙酉。择门法。归权公景祐。公少育于王父安岳郡守永和。安岳见夫人。深加敬重。一家女事。咸属任焉。夫人事舅姑。御婢仆。动以礼法。闺门肃然。成化辛卯。参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8L 页
判连丧怙恃。有稚弟妹四五。零丁无立。夫人笃承参判公之志。抚爱以诚。婚嫁以时。宗党称服。参判于家庙。朔望有祭。其有事外。夫人必洁奠具。躬拜以礼。弘治戊午。参判缘弟景裕祸。谪江陵。夫人同冒险远。不以跋涉羁穷为叹。时以义命。宽慰一家。人谓非文贞女。难乎此。辛酉春。参判弃世。夫人哀毁过常。转成羸瘵。在床褥十四年至正德甲戌二月庚申。卒于正寝。享年六十六。是岁四月乙酉。葬于参判墓北。同茔异室。铭曰。
德著名门。来聘大家。克专内事。女职无差。友助仁贤。益彰厥美。中身失天。毁瘠逾纪。未亡为累。何用寿康。先归有兆。爰祔榇傍。淑哉夫人。懿声逾存。铭章不诬。昭示来昆。
书笈铭
织木为形。糊纸为饰。大盈于尺。容不以斛。藏非金玉。惟经与史。谁其规制。有杨氏子。负焉鼓焉。于庠于学。披之阅之。贯穿道脉。常目左右。竟日穷年。一篑以进。师圣希贤。渠以辅仁。我以友视。永保终始。为道德器。
弘文馆修撰李君墓表
君讳膂。字强哉。固城人。远祖讳谞。在高丽登第。隐而不仕。是生讳尊庇。判密直事。密直生讳瑀。固城君。固城生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9H 页
讳岩。官侍中。号杏村。谥文贞。工文章。书法妙绝一世。文贞生讳冈。十五而取科。官至密直副使。谥文敬。文敬生讳原。议政府左议政。录勋佐命。封铁城府院君。于君为曾祖。祖讳增。荫仕灵山县监。考讳泙。少力学。中壬午进士。仕至司酝署令。妣阳川许氏。高丽侍中珙之后。折冲护军枢之女。以成化甲辰。生君。君生三岁。学字解义。五岁。属文成章。时称神童焉。弘治辛亥。丧严侍。君年八岁。而居忧守制。一如成人。年未志学。为诗文已老成。辛酉。中进士格。至甲子。君之仲兄胄。以直谏忤燕山主。被大祸。缘逮弟兄。流窜巨济。正德丙寅。放还。翌年丁卯。遭外艰。己巳。服阕。庚午春。赴举。试礼闱。策殿庭。连擢第一。拜成均馆典籍。数日而选弘文馆。为修撰,知制 教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秋。迁司谏院正言。阅数月。以头风辞职。复除修撰。又固辞。 特命授军职。以便养疾医药。二年而不救。越壬申九月己亥殁。享年二十九。君禀气清明。神思秀朗。其志槩大异于人。处兄弟朋友。怡怡偲偲。不失情分。听言观貌。忠厚蔼然。遇事刚果。不挠所守。自释褐。入侍经幄。出在谏列。前后半年。其敷奏论执。大有裨益。士林伟之。君贫不成业。寄处妇家。有伯兄副提学胤之子名浚。早失怙恃。君收育之。教爱如子。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59L 页
人谓难也。呜呼。天夺斯人。不竟所施。恸哉其殁也。士类之赴哭于门者。皆一时名类。以此益见君信义之不苟也。君娶尼山县监李思谦之女。生一女。在襁褓。君殁明年癸酉三月。窆于砺山郡东田多里之原。是君妇乡也。
议政府左赞成恭肃李公行状
公讳諿。字和叔。星州人。高丽文烈公兆年之后。有讳稷。佐我 太祖太宗大王。策开国佐命功臣。官至领议政。谥文景。于公曾祖也。文景生汉城府尹讳师厚。汉城生星原尉正宁。即公之考也。星原尚 太宗恭定大王之女。以正统戊午。生公。公生而材器夙成。又力学不倦。天顺己卯。公年二十二。方游艺词场。颇有隽名。未有他岐之念。以翁主之子。例授为北部录事。移 显陵直长。又移南部司缮工录事。转景福宫别提。控礼宾寺直长。刊经都监判官。至成化戊子。中生员试。翌年阶通训。刑曹正郎。秩迁军器寺佥正。升内赡寺副正。丙申。以本职兼带司宪府执义。时以事分宪于外。有是授。丁酉。复入台掌令。未月升执义。又迁授内赡寺副正。己亥二月。 成宗大王亲策试士。公中乙科。筮仕二十年。居官治务。卯酉不懈。犹不废业。至是果卓占。 国朝以来。公翁主之子登科者。前后无闻。惟公长绮纨。能逊志于学。卒有成。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60H 页
其志尚。为可知矣。是月升敦宁府正。后移尚衣,掌乐,司赡司仆正。癸卯正月。为奉常正。七月而升堂上。授西职。十二月。拜掌隶院判决事。乙巳。出为黄海道观察使。丙午。拜司谏院大司谏。丁未。转为吏曹参议。弘治戊申。又按湖南。己酉。递为户曹参议。人弘文馆副提学。又参议吏曹。又拜江原道观察使。特命增秩。以宣劳中外。人望所归也。癸丑。以户曹参判。为大司宪。未几递。授同知中枢兼总管。乙卯。又以本职。兼大司谏。以二品带谏长。古无此例。为公能谏职特授也。四阅月而去谏职。同知如故。十二月。复长宪府。丙辰闰三月。递为同知中枢。丁巳。又为大司宪。戊午。转吏曹参判。庚申。观察京畿。辛酉。加嘉靖。守知中枢。未月参判兵曹。壬戌。除汉城府判尹。进阶资宪。户工二曹判书兼知春秋馆事, 世子左宾客。甲子。废朝追罪言事。夺公职。今 上即位之初。急收老成。拜知中枢。俄以刑曹判书兼知 经筵事。丁卯四月。入议政府右参赞。戊辰正月。授吏曹判书。七月。又为左参赞兼知义禁府事。十二月。特授大司宪。又加阶。己巳。复参赞。六月。升右赞成。阶崇政。是年八月二十日。以疾卒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二。公禀性方严。清慎自守。不喜声色纷华。履历权要几三十年。门无宾客问遗。当官莅事。
十清先生集卷之三 第 260L 页
一以至公。无一毫低昂。论执是非。惟择理所在。不以威势挠之。故所之有声绩。而其掌铨衡。持风宪。尤名焉。其卒也。人无贤愚。皆曰。清白宰相亡矣。公娶嘉善中枢院副使李台之女。生三男一女。长曰云秬。中癸卯进士试。嘉善水原都护府使。次曰云秠。中丙辰文科。为平安道评事。先公没。次曰云芑。中乙卯生员试。通训掌隶院司评。公之季诠无后。命云芑为后。女适生员朴垓。无嗣。先公没。府使娶府使金汝砺女。生子二。长曰技。次曰搷。评事娶士人韩忠信女。生一子。司评娶郡守安从道女。生四子。曰掩。曰挆。曰摙。曰掀。技娶正朴䎩之女。生男女。男曰彦慎。公之三子。皆克遵庭训。不接权利。人无不敬服。议政府舍人金世弼。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