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斋集自明疏
松斋集自明疏 第 x 页
松斋集自明疏
  
松斋集自明疏 第 543H 页
自明疏
臣闻。诗曰。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盖言方春和调之风。遍及崔嵬之巅。一山之物。各遂其生。而其间。不能无死萎之草木也。今 殿下生物之仁。如习习之风。畅达远近。一国臣民。莫不优游涵养其中。如臣者。独为死萎之草木。抱此黯黕之颣。而不得其所。甚可哀也。甚可痛也。臣曾于壬申岁。为老母乞归养。远居岭外。仍患血气盭和。伏枕数年。不接人事。伏睹去春二月十六日 传旨内。废朝承旨某某等。反正之日。入直政院。谋免祸及。诳说废主。争先走出。并削勋籍。以励节义云云。臣本无功。滥参勋录。心常未安。今见命削。臣心始安。但谋免诳说。非臣所为。而槩诸一律。臣所痛闷也。所被之罪。若不大关于身。则虽非己之所犯。亦当受以为过。而不必屑屑言也。若为人臣而诳主苟免。则乃反覆无状之甚。何以得齿人类乎。非其所犯。而所关如此。此臣所以痛涕。不避万死。追叙臣当日所为。以自明于 天听也。臣于废朝。拜承旨月馀。反正之日。直宿政院。夜半。南墙门卒
松斋集自明疏 第 543L 页
告曰。外有变。臣使院吏往诇。复谓吏曰。若有大事。兵曹,都总府。必先知之。汝审见之。报曰。兵曹,都总府。并出空司。乃信有变。即谕尹璋等。共诣差备门。废主闻而辄出。臣等侍坐良久。废主谓臣等曰。出而审变。仍下标信。尹璋等。不知变之何事。以出外为疑。趑趄猬缩。传标于臣。臣位居末。心虽疑惧。无辞拜出。至政院门外。见检阅金钦祖。偕向敦化门察变。俄见尹璋之弟部将尹琮来曰。出何迟欤。二三大臣。举义一唱。在朝之臣。今几毕会门外。而独直宿承旨未出。故为吾兄璋入来耳。仍详言举义推戴事。臣亦始信无疑。既已出外。内外阻隔。且闻举义。势不可复入。故乃与钦祖议决去就。出见举义大臣。大臣曰。出何迟。且曰。承旨姜浑。往侍 晋邸。韩恂。领守宫城。金骏孙。在城外未入。今将禀命 大妃殿。亦不可无承旨。遂率臣同向景福宫。禀 慈旨后。迎 驾以入。即位时。侍卫随行。臣之其日所为。止此而已。既赍标信而出。又得尹琮之报。与钦祖会议而出。则安有谋免诳主。苍黄争出之事哉。况始出之时。尚不知外变之何事。皆以出
松斋集自明疏 第 544H 页
外为惧。若非迫于受命。则其不以出外为急而诳说走出也。明矣。后出承旨等。卒被牵挽不得出。而其中所为。臣未可知也。臣明臣事而已。岂遑他及也。且节义之效。必有其地。反正之日。非效节之地。而臣欲效之。则与徒人费,石之纷如。死襄公之乱。何异哉。臣若在内。或不知变之何事。或有逆乱之事。而弃主径出。则岂但无节义而已。虽伏不忠之罪。亦所甘也。今则不然。一夜举义之后。 宗庙社稷之灵。天地山川之神。一国臣民之心。皆已属于 殿下。而臣不顾大义。妄欲致节。岂独为 殿下之罪人。实为天地山川宗社臣民之罪人也。昔宋德祐。被执北狩。文天祥。不死逃还。奉度宗二子。乃曰。当此时。社稷为重。君为轻。吾奉二君。为宗社计也。从怀悯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德祐北行。宋既亡矣。犹且逃从二孺子。欲图存宋祀。今举义时。堂堂国势。复张于 殿下。而 宗庙社稷。再安不动。则臣不出从。又何待乎。臣窃料之。以 殿下之明。岂不知举义之日。非效节之地哉。只以诳主苟免。为甚而然
松斋集自明疏 第 544L 页
也。然此非臣之所为。则如臣之罪。在所当辨也。方今内自谳部。外至郡县。虽匹夫匹妇。小冤亦得辨理而自伸。况如臣所抱闷。不啻匹夫匹妇。而终不自明于圣世乎。臣初见 传旨。辄欲舆疾而来。一伸卑恳。旋恐外人不知臣闷之所在。反疑臣以削勋事为嫌。故逡巡至今也。徐自思之。夫士之白行。犹丝之白色。一受其涅。则虽千漂万濯。终难复其白也。臣之白行。纵不若白丝之白。岂无平日尺寸之练哉。今枉涅于他人之累。而不能免。则安可以外人一时之疑为嫌。而不白其身行万世之染乎。虽有疑臣者。若使一察臣言。则亦知臣闷之在此而不在彼也审矣。臣闻言发于情。而情不尽者。非至情也。情动于言。而言不感者。非切言也。臣以恳至之情。发之于切迫之言。 殿下若一赐览。则必知情之至言之切。而岂无所感于 宸衷乎。伏愿 殿下。少垂察焉。
批曰。今见卿疏。知卿暧昧。后问朝廷。徐当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