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六
卷七十六 第 1a 页 WYG0460-07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七十六
          广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郡西林氏家世学派
 郡西林氏家学旧矣何司徒为林坦斋先生传曰有
 泉先辈之盛士专一经者弟子聚而师之楷其模范
 而守其训诂终身无所改徙以故师名其家士名其
 学文献之盛所由来也盖自成化以后蔡虚斋修明
卷七十六 第 1b 页 WYG0460-0732b.png
 易学士得聆其绪论转相授受其传浸广林先生受
 易于郭公文博其一也又曰先生所说书已焚草今
 不传矣乃质行不愧怍于俯仰广文与志唯君继述
 有道之盛皆先生开之夫立德君子乌在尚言耶兹
 录其家学著于篇再素庵先生称省庵为伯祖未知
 族派之详姑附待考
   文学林坦斋先生文明
林文明别字坦斋少受易于郭文博而文博受易于蔡
卷七十六 第 2a 页 WYG0460-0733a.png
文庄公虚斋文明褒衣博带与诸弟子雍容讲说陈
紫峰先生与之相重统会圣真穷讨理窟旁及诗文
靡不阐究弱冠为诸生教人反复谆切句析条分悉
尽其诚而规矩严密无所假借阅史籍见忠臣孝子
贞夫义妇遗事辄掩卷垂涕得一善言随笔劄记为
人讲论不畅不休以此得宗仰诸生间干质魁梧与
之处油油若无皂白至是非义利崭然辨毫发事父
母切至孝敬不违伏腊祭祀洒扫焚香终老忘倦邑
卷七十六 第 2b 页 WYG0460-0733b.png
中饥疫流行家无宿食量力推赈于亲友往来恤问
亡少却避乡有不平得一言而退其笃行如此所讲
四书易经故有草说皆手自订定及见紫峰浅说通
典曰足以传矣吾不能有加也临没取而焚之草说
遂废子敦忠孙学曾
   教授林锦山先生敦忠
林敦忠字恕甫晋江人生禀至性母陈氏蚤殁权厝丛
间每朔旦辄省视哀哭如成人长为诸生步趋举止折
卷七十六 第 3a 页 WYG0460-0733c.png
矩准绳同业生望见辄目为有道先生敦忠生平论学
一以躬行为主督学奉新蔡公国珍尝集诸生讲学于
清源山中诸生群有问难敦忠拱手徐前曰今之学者
基无寻尺而临深为高自谓圣贤作用不知中行难得
若狂若狷须求一个入头狂者天资洒落地位尽高若
狷者痛自刮磨扫却枝叶从本源著力亦自觉有洒落
处此狷之可几于狂也所谓踏实地人也蔡称善者久
之其论学如此应岁贡授南陵司训已迁谕海澄教授
卷七十六 第 3b 页 WYG0460-0733d.png
兴化所至皆立模楷诸生翕然敬信接人恂恂一团和
气而于义利之关斩如海澄为生祠南陵莆阳伐石纪
德殁后三庠并祀名宦泉祀乡贤子学曾别见学闵并
孙维暹俱见科目志黄文简铭其墓曰德行恂恂召伯
春居今行古任定祖史氏传之标儒林寥寥千古公为
(旧郡志/) (墓志/)
  司徒林省庵先生学曾学派
 林素庵曰吾郡自蔡文庄而后行脩学富必推黄恭
卷七十六 第 4a 页 WYG0460-0734a.png
 肃(光/升)风清尘绝必推李文节(九/我)至若居官居乡如寒
 潭秋月心严为师老而不倦则吾伯祖省庵先生一
 人而已馥按明自隆万以后异说蜂起公之学虽兼
 尚馀姚然其教授生徒独禀朱子小学教人成法步
 趋不失年耄不衰其维持风气造就髦士之功伟矣
 于时会庞杂之日能独守典型于不坠亦一时砥柱
 中流也
   司徒林省庵先生学曾
卷七十六 第 4b 页 WYG0460-0734b.png
林学曾字志唯号省庵晋江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南
康司李擢为吏部郎周历四司疏陈东南水患乞遇灾
思儆亟简贤才共济时艰寻引疾归甲寅起为太常少
卿天启中累官户部尚书致仕归问业者屦满闽省直
指使者张巡抚熊特疏于朝略云林某孔孟真诠周朱
正派不愧理学名儒年踰八十犹朝夕讲诵不辍学者
群然宗之比之蔡文庄而其厚德雅量殆𩔖先代文潞
公韩魏公之为人宜特加优礼恩锡部覆奉旨命有司
卷七十六 第 5a 页 WYG0460-0734c.png
遵照存问闽自司马林文安瀚至学曾百二十年仅
再见焉崇祯甲戌年卒年八十八学曾孝友天植学
业庭授盖方髫龄已卜为有道气象生平自誓一字
不轻出一钱不轻入历官所任皆以赵清献一像自
随苞苴请托望风远却闻神宗时每呼曰林秀才其
以清白受知如此居恒与李文节相向慕文节被攻
时人劝避之学曾恬然如故尝语人曰吾乡不可一
日无文节使少年后进有所敬惮宦三十馀载未尝
卷七十六 第 5b 页 WYG0460-0734d.png
一刺投有司虽至亲不少假借室仅蔽风雨门可罗
雀儿童走卒咸知有林夫子年逾七十犹燃夜读书
或达旦不寐终日危坐未尝跛倚逢人循循善诱开
陈恳至旷若发蒙焉所著有史评警语洁身亭说皆
论学正派又有孝经诠解批点小学编诸书(新郡志/通志)
(林氏笋堤集跋语/)
  铨部林素庵先生孕昌学派
 按素庵先生为吾郡明季旧献视镜山何公为前辈
卷七十六 第 6a 页 WYG0460-0735a.png
 与石斋黄公八公蒋公为同年友榕檀问答公为之
 序皆同时互相观摩讲切其学本之伯氏省庵司徒
 考省庵与公皆谈姚江之学然省庵自授徒至耄年
 奉朱子小学书为高曾矩矱绝无肖似王学者素庵
 则平生景慕文清文成文庄三先生纂辑三公遗书
 不但诵说其文而已是时闽中典型师友犹有可稽
 如莆有金石社漳有榕檀吾泉镜山何公倡学于耻
 躬社省庵林公讲说于不二精舍布衣季韬黄公栖
卷七十六 第 6b 页 WYG0460-0735b.png
 隐于升文社而素庵则读书于笋江在兹社尝自撰
 在兹社序曰笋江在兹山房余小子所草搆耕隐鸠
 子弟读书其中者也每慨末俗虚名焦心正学不讲
 有言及身心性命之故者辄指之为迂诋之为伪而
 后生新进粗知章句便脍炙李秃翁之书言以翻案
 为奇行以跅𧿇为高酿成轻薄渐为世道之忧思一
 起而维之顾余非其人也观素庵自叙结社之志可
 见彼时俗波靡公盖维持于不坠者尔又公尝集子
卷七十六 第 7a 页 WYG0460-0735c.png
 弟月三会讲说经义旁及史学其门人张拱宸何承
 都等缉成名曰经史耨义又著周易解义笋堤集诸
 书著作甚夥今考其门徒姓氏著于编
   铨部林素庵先生孕昌
林孕昌字为磐号素庵晋江人祖云龙隆庆丁卯举人
官至运同晚好读易手评二程及易传时与布衣黄季
韬论学必依程朱虚斋正派年九十终为诸生时即志
濂洛关闽之学天启二年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郎中
卷七十六 第 7b 页 WYG0460-0735d.png
其秉铨衡澄叙官方疏恤直节荐扬理学诸名臣后以
避珰党忤权贵借他事下诏狱百日归家立朝仅两岁
已而三徵不出里居讲学从游者屦满所著有易史象
解广占续小学春秋易义泉山小志经史耨义旦气箴
语录在兹会语笋堤集未梓者有论语耨义尚书三礼
三百篇藁前后戊巳自镜录雁山集等书(童氏子炜撰/春秋易义序)
 (新郡志/)
  林素庵先生问问录节钞
卷七十六 第 8a 页 WYG0460-0736a.png
   问问录小引
 学之需问久矣言博学者继以审问舜大智也而曰
 好问今人乃有学而无问矣夫子以好学下问称孔
 文子风世也非为文子也学不讲是吾忧问弗知又
 乌能措乎中州张得一先生来按吾闽慨然以倡学
 明道为己任巡方事竣则偕参知曾二云先生进笋
 江社诸友于罗一峰先生书院而提诲之已复出上
 问录三十则见示若谓满目皆上也何处是下愚拜
卷七十六 第 8b 页 WYG0460-0736b.png
 受读之不觉起舞曰有是哉学问两字复明于今日
 也夫皇华之诗诹谋度询皆问也乃察吏安民而外
 更为崇儒横经之举则斯问也不独振风纪且励风
 化矣愚不敏承问宜有所答而惭未能因抒管见而
 再申问焉遂名之曰问问录尚冀有道君子之再有
 以教予也
问未发之中解说犹易寻认甚难不认得如何执得此
探本穷源之论也愚谓未发非属玄虚人身实实有个
卷七十六 第 9a 页 WYG0460-0736c.png
中体如花之有根如水之有源虽发矣而有未发者存
焉虽不发矣而有能发者存焉所谓天命之性无极而
太极天地之大本是也人身实实有个太极却被私欲
蔽锢憧憧劳扰未发之中从何识认惟日夜所息至平
旦之候一梦甫终众缘未乘天地清宁之气来与我接
此时良知好恶烱烱不昧已隐具发而中节体段矣在
天为平旦在人为未发此孟夫子旦气二字程子谓其
大有功于后学也李延平教人静中观未发气象夫静
卷七十六 第 9b 页 WYG0460-0736d.png
则孰有静于平旦者从此寻认从此下手用戒慎恐惧
工夫使一日之间无非旦气之流行推之应事接物随
处提醒随处迫现则不独静可观未发动亦可观未发
矣不知可备葑采否
问致知格物格字即有耻且格之格当化字看此论极
是夫格致之说纷纷莫定久矣愚谓当先绎大学本文
明明德于天下至先致其知工夫已尽乃不曰先格其
物而曰在格物实无所用工夫矣盖知即明体如日月
卷七十六 第 10a 页 WYG0460-0737a.png
当空明镜在悬著不得一物无论恶物著不得即善物
亦著不得也格字即格君心之格人终日为物所障故
知体不现物格而知自致犹尘去而镜自空也看来格
去与格化与阳明格不正以归于正意似相合不审有
当否
问子何以孝臣何以忠俱莫为莫致之光景便是天命
之性此解最为妙悟人但知子臣弟友为庸言庸行故
日用习而不察不知其所以然处皆天也静思默想何
卷七十六 第 10b 页 WYG0460-0737b.png
等奇妙即如人终日目视耳听手持足行习为固然亦
安知为天所命迨观盲聋者之无以与于视听痿痹者
之无以与于持行然后知天之锡我者奇而厚我者至
也子思子将天命说入庸德使人不苦玄虚复将庸德
归到天载使人不厌平易
问吾辈下工夫一味枯静终无著落愚见亦是如此程
子曰不哭底孩儿谁抱不得虚斋先生云若是真学问
文章须见于威仪之际与夫日用之常若是真道德性
卷七十六 第 11a 页 WYG0460-0737c.png
命须见于治家之法与夫当官之政不则闭门静坐亦
虚耳然先辈每教人静坐想为脚跟未定者先下一砭
此法亦可细参否
问忠恕是仁字脉络归仁见一贯光景何以知之曰即
以克己两字知之也夫忠为中心恕以如心此己不克
则一团窒碍到处荆棘己心不能如人心人心不能如
己心仁从何归一从何贯乎愚尝谓一字尧舜以来相
传之意而贯字为圣门独标之宗一以贯三字内实实
卷七十六 第 11b 页 WYG0460-0737d.png
有克己工夫故告渊以克己而授参赐以一贯其道一
也然否
问爱之一途未足尽仁仁性体也发而为爱则情也仁
体不可见惟恻隐为仁之端故以爱字归之要亦有不
拘拘于爱者舜举十六族而诛四凶何其爱十六族而
不爱四凶耶总以行吾仁而已此说可相證否
问夫子处处言仁却不曾露出仁字抑夫子与诸贤言
仁者屡矣乃以为罕言仁何也夫子所言非求仁之工
卷七十六 第 12a 页 WYG0460-0738a.png
夫则为仁之作用若仁体浑沦实口角形容不出只可
静参默会耳然否
问读书须句句收合自家身上此是读书要法人身自
具有太极具有仪象具有姤复两卦但非读书穷理亦
体验不出如周子著太极之书溯之无极而其用工夫
处只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张子西铭本于乾父坤
母而其用工夫处则以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
匪懈邵伯温谓乾坤为大父母故能生八卦姤复为小
卷七十六 第 12b 页 WYG0460-0738b.png
父母故能生六十四卦然复之中行姤之含章皆隐隐
示人以处身处世之法此数者收合自家身上即他书
不读亦可矣如何如何
问惟怒难忍惟过难觉此两语圣贤学脉也颜子亚圣
得力处惟不迁怒不贰过忍则能不迁觉则能不贰矣
薛文清尝言二十年治一怒字尚不能消磨王汝止曰
心有所向便是欲有所见便是妄如此用功检点庶几
无过然否
卷七十六 第 13a 页 WYG0460-0738c.png
   童先生子炜
童子炜林氏素庵门人其序素庵春秋易义略曰炜方
髫龄即炙先生之教受知特深日与汇翁世兄同砚席
亲承提命立雪春风者数十载兹复与汇翁同宦一方
适易义一书正在剞劂炜因得效校雠之役聊述生平
有得于易义之旨以志授受渊源之有自如此(童氏撰/林素庵)
(春秋易义序/)
  王氏家世学派
卷七十六 第 13b 页 WYG0460-0738d.png
 按郡先辈杨氏舆撰彦衡王公铨神道碑称王氏之
 门世笃忠贞家全孝友今考公在靖难时奋身殉节
 其孙桓庠生早逝妻李氏为吾六世祖朴庵公之女
 誓守节教督其子是为东轩公熺其媵洪氏不字从
 李氏老世号双节顾新山先生诸公撰志传详矣东
 轩首以儒学显著其子居南公文升孙三揆公镛汉
 冶公锷皆以理学称东轩居南又以双孝著同郡先
 正王公用汲何公镜山许公宗镒并娓娓作传述之
卷七十六 第 14a 页 WYG0460-0739a.png
 厥后孙曾某为宁粤军门赠东轩居南为安东伯考
 其家世累叶济美自逊国迄季明与国咸休无极此
 可以观德矣兹著其家学纂录前辈所纪述者著于
 编
   司训王东轩先生熺
王熺字仕显号东轩曾祖铨靖难时以忠节著父桓郡
庠生早逝母李氏安溪旌义李公森之女矢志守节督
教其子读书其媵洪氏不字以从李氏老世号双节熺
卷七十六 第 14b 页 WYG0460-0739b.png
资禀聪颖博学多识事其母以孝闻父墓患水熺哀哭
几绝改葬焉追服斩衰蔬粥庐墓母死毁瘠治葬复庐
墓三年正德十三年以贡授广东泷水训导泷水僻陋
士鲜知学首以明伦敬身为教以经义启迪之俗尚鬼
信禨熺删定家礼教之任官五载乞休归恒言称母训
母好施熺虽贫每新谷升必播精遗四邻忌日必哀其
生辰虽年七十不敢受子弟上寿礼如忌日肇庆郡志
载名宦顾新山先生志其墓子文升亦以孝称(顾新山/先生撰)
卷七十六 第 15a 页 WYG0460-0739c.png
(墓志/) (何镜山先生撰王先生父子传/)
   王居南先生文升
王文升字子腾号居南熺之季子也凝定有至性自
少即不为凡儿嬉戏十三岁随父司铎于广父患疾
祈以身代躬汤药少愈乞休归途疾转剧值寇警旅
寓郭外又有水患文升竭力护持设床褥卧父床离
水仅尺许文升立侍水中三日父疾愈亦无恙洎父
歾毁瘠致哀如礼嫡母陶继母李事之尽欢生母郑
卷七十六 第 15b 页 WYG0460-0739d.png
疾思荔非其时迨荔熟而母逝则终身弗食焉公于
祀事虔甚洁脩思慕潸然涕出感母郑独子之言中
年议纳妾初捐金纳一女同安人既至询已许人盖
儒生也升不敢近亟物色儒生归之不责原金其重
义如此生平勤学强识动遵矩矱不愧衾影谈吐必
称古人性和粹庄重口不出暴戾媟狎之言每诧儿
辈仕无崇卑毋以墨败法课子虽以举子业而视世
之繁华靡竞口习行违者弗善也尝戒子遗言曰吾
卷七十六 第 16a 页 WYG0460-0740a.png
泉前辈林龙峰近辈王嵎斋此二先生者人皆谓之
朴实头学者正当朴实上用工夫做到精微细密地
位便是真正圣贤大抵人品好者都朴实不好者都
不朴实好人又有几样者全看他学问如何耳升之
著述可摭入性理者甚多许公宗镒王公用汲并为
撰志传子镛锷皆以实行理学著声后以曾孙某贵
赠安东伯(许公宗镒撰本传/) (王公用汲撰墓志/)
   孝廉王三揆先生镛
卷七十六 第 16b 页 WYG0460-0740b.png
王镛字庚铸号三揆旌孝文升子幼醇谨长有志圣
贤之学覃精会思手笔识之万历十六年举于乡七
上春官不第无意世途抱遗经以终老岁丁未下第
归游山东卒济南逆旅舍家僮图轻装取所著书焚
之丧至其弟锷惊问其故大恸而搜家箧中者次之
(今见镜山所撰传/中附载数十条)镛自少知孝五岁请父取笔作书
即书老莱子孝奉二亲七大字执父丧每餐二合米
数叶菜合煮之陈布衣欲润题其斋曰今世谁有如
卷七十六 第 17a 页 WYG0460-0740c.png
王庚铸行古人道执父丧蔬粥三年未尝一启齿笑
庚铸真孝子矣镛沉静坚忍浑厚洪深得失不分喜
怒不形其言讷讷其貌迂迂而大义所在必为必止
贲育不能夺也赵抚军欲求贤师以嘱观察观察求
得镛而镛己先受聘甘广文所固辞却之广文曰此
吾上官足下奈何重名义慢吾上官而使见怪我乎
不得已往馆三年未尝以一事干其梗节大槩𩔖此
所著有天彝淑世编及语录诸书先辈何镜山先生
卷七十六 第 17b 页 WYG0460-0740d.png
撰本传其言曰吾泉理学之盛自蔡文庄陈布衣而
后兴起者仅仅其当吾身所见者三人焉布衣陈欲
润诸生林甫任孝廉王镛云后以孙某贵赠安东伯
(何镜山先生撰本传/)
   明经王汉冶先生锷
王锷字淑甫号元液天性孝友少慧颖居南公一言即
服之终身竭力养志几微周悉父歾毁瘠骨立丧祭如礼
与兄镛事嫡母曲尽孝敬事生母虽孝然终嫡母世不
卷七十六 第 18a 页 WYG0460-0741a.png
敢与齿事兄禀命步趋惟谨岁藉教授弟子咿唔自给
操持极严介平生志学以居敬穷理为务读古人书卷
不去手虽终老明经而实以斯文正脉为己任言动不
苟后学负笈相踵自癸巳受学李见罗徐匡岳潜心著
述有四书五焚存稿易经七削存稿诗经三百大意及
时习诸说等书与林省庵诸公同脩府志一时名士如
郑孩如李衷一何匪莪诸公并称许以为后学楷式设
教江右勉诸生实行与广文孝廉涂世叶门人吴文盛
卷七十六 第 18b 页 WYG0460-0741b.png
讲论不辍独坐一室不夜分不寐卒之前一日犹以吾
未见刚章未脱藁命侄灿记之学者称为汉冶先生(林/省)
(庵先生撰本传/)
  安海黄氏家世学派
 馥按黄氏之先自正德间通判公为阳春令其仁泽
 流徽数世矣毅庵尊人菊山公又以诗古文辞名与庄公一
 俊王公遵岩相善王公独称其诗与骈语为长平昔庭训皆
 根本礼教故毅庵立朝清节屏斥中涓书牍出处本末毅然
卷七十六 第 19a 页 WYG0460-0741c.png
 有执犹足窥其家学大端也兹录其家世大略著于篇首
   同知黄菊山先生伯善
黄伯善字未详号菊山晋江人以诗赋古文词名与庄
一俊王道思二公相善王公独称其诗与骈语为长庭
训根本礼教不及㞐积尝言曰吾行不能矫俗但自信
无一横钱又曰吾未敢即谓君子然不敢为小人此足
窥行已大端矣所著有菊山文集十卷菊山诗集二十
卷读书汇记八卷连枝集十卷词赋杂体四卷藏于家
卷七十六 第 19b 页 WYG0460-0741d.png
子宪清孙汝良
  同知黄以宪先生宪清
黄宪清字以宪晋江人嘉靖甲子举人隆庆初知阳春
县县属万山中亡命窟穴桴鼓数起官皆挟兵自卫宪
清一意抚循尝奉诏清覈民田盘跚橇楯跋履皆遍所
至茹糗席蓐不以供应烦民五阅月而田之溢于旧额
者几倍然惟按旧籍才足而止岁赋十二三民大便之
立石著为令复革奏籍例金迁廉州同知珠海故多盗
卷七十六 第 20a 页 WYG0460-0742a.png
设有戈船守兵墨者纵兵入海诡云游徼而阴与为市
宪清无寇辄出者罪之再摄雷廉守篆并以节爱称丁
外艰归卒子汝良
  宗伯黄毅庵先生汝良
黄汝良字名起号毅庵晋江人万历十四年进士选庶
常授编脩纂脩国史使赵藩王简踞欲殿外安节汝良
坚执入殿中礼毕即行馈赠一无所受转南司业复移
北有监生为巨珰私人偃蹇无状欲按之挟巨珰书至
卷七十六 第 20b 页 WYG0460-0742b.png
汝良曰国学四方观瞻且司成无与中涓通书例如法
责惩擢东宫日讲官每敷引古今随事披陈东宫喜动
颜色进大司成天启初转南礼部侍郎乞归乙丑起礼
部尚书掌詹事崇祯初逆奸既殄首疏抗言杨左诸臣
宜加封恤要典一编亟宜焚毁奏入陛见陈时务八要
遂致政归著有乐律志冰署笔谈野纪朦搜河干集子
庆华崇祯举人孙光祉康熙补科举人署瓯宁教谕(雍/正)
(九年郡志藁/)
卷七十六 第 21a 页 WYG0460-0742c.png
 
 
 
 
 
 
 
 
卷七十六 第 21b 页 WYG0460-0742d.png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