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460-04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四十二
          广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吴闻过先生海学派
 邵氏铜撰闻过斋集序略曰闽自陈述古季慈郑闳
 中周公辟刘执中五先生倡道于前继而杨龟山罗
 仲素李延平三先生出至朱夫子集群贤之大成益
 讲明于后道德入人之深世号海滨邹鲁又如胡文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460-0494b.png
 定致堂五峰籍溪蔡西山父子刘白水屏山黄勉斋
 陈北溪真西山潘瓜山熊勿轩诸贤彬彬辈出文行表
 表皆可师法故闽之士习不以浮文胜质为先而以
 躬行寔践为急俗尚之淳清修苦节有东汉名贤之
 风又曰先生气质刚明学识醇正平日践履笃实生
 元季绎骚之时迈德于身自蔽于不耀之地骎骎乎
 不知老之将至此其可惜云按邵公叙述先生系于
 诸儒学派之后以先生实元代遗民维道脉之绪者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460-0494c.png
 也余系之明者盖一代之兴必有耆儒夙学为邦典
 型如存硕果以继前修而启来学顾守先待后之责
 寄焉耳熊氏勿轩之系于元吴氏闻过之系于明皆
 一辙也今考其派系载于篇乾隆丁丑四月下浣书
   吴闻过先生海
吴海字朝宗闽县人元季四方盗起隐居不仕学周程
张朱之学一时名人如贡师泰林泉生蓝晦王翰皆雅
重之翰尝仕元海数励之至翰卒以节著海教养其子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460-0494d.png
称底于成立焉明初部使者欲荐于朝力辞免既而徵
诣史局复力辞居家采摭古今孝子顺孙节妇烈女与
兄弟之相友爱娣姒之能和睦者附以感应祸福以教
乡里又著书言杨墨佛老为六经之贼管商申韩为治
道之贼遗事外传为史氏之贼芜辞荒说为文章之贼
皆足惑人欲上之人悉取其书而禁绝之使天下晓然
知正道慕邹鲁之风平生虚怀乐善有规过者欣然立
改因颜其斋曰闻过为文严整雅奥咸有矩程而一归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460-0495a.png
诸理后学咸宗仰之著闻过斋集八卷学者称闻过先
(道南源委/) (明史/) (分省人物考/)
   简讨王孟敡先生称
王称字孟敡永福人父翰仕元元亡弃官匿永福山中
遂家焉后以节著称少孤其母手疏先人之迹与古今
豪杰大略教之从父友吴海学于书无所不通弱冠领
乡荐乞归养母母没庐墓六年永乐初以荐授翰林院
简讨进讲经筵修永乐大典时内外儒臣及四方韦布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460-0495b.png
麇集阁下惟称学博思深解缙第称人品当在苏子瞻
之列其文亦相𩔖诗则力追汉唐每拟荐以自代顾其
为人气节英迈议论爽发常有壁立千仞抗举浮云之
志遇知己与谈吐凌驾超越视馀子琐琐不啻卧之地下
以此名誉虽彰谤亦随之寻坐事谪交趾从总兵张辅
幕下时解缙出为交趾恭议督饟化州言称于辅携以
自随称与缙因共往广东观其山川言其可凿赣江通
南北道具草入奏会车驾北征缙见东宫还汉庶人怒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460-0495c.png
缙且欲陷东宫遂言于上上怒缙滋事劳民并称皆逮
狱相继死狱中所著有虚舟集子振以祖父死非命屏
迹不仕有司屡荐不起亦能诗(闽书/) (新福州府志/)
   侍读林尚默先生志
林志闽县人年十四岁从王称学日记数千言时出论
辨见锋铓以折长者称曰此非所以求益为字曰尚默
因痛自克治沉潜学问涵浸淳蓄久而益富永乐中乡
会试皆举第一殿试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预编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460-0495d.png
性理及四书五经大全诸书升修撰历官右谕德兼侍
读宣德元年预修两朝实录卒志于学无不研究后学
多从质问经义性恬于世利蚤失父事母孝宗族有贫
而依异姓者悉归而抚之与人交必诚必信每公退辄
闭一室以诗文自娱所著有周易集说蔀斋集(通志源/道南)
(委/) (分省人物考/)
  博士林志仁先生慈学派
 按先生在明初力学稽古其徒姚氏忠又以笃学称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460-0496a.png
 馀事实未详兹特录其派系焉
   博士林志仁先生慈
林慈字志仁长乐人力学稽古娴于文词洪武间以明
经荐任本县训导历国子博士有诗集(通志/)
   姚用恕先生忠
姚忠字用恕怀安人师事国子博士林志仁慈朝夕讲
诵久之明理笃学深得圣贤之旨节俭恬淡雅好山水
不乐仕进自号耕云山人(闽书/)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460-0496b.png
  训导林于野先生同学派
 林于野先生以力学称后游寓同安故三山学派无
 可考者兹特录之
   训导林于野先生同
林同字于野闽县人博学力行安贫乐道居家教授
后进日踵其门洪武中寓居同安户部郎李文郁师
事之力荐于朝授同安训导至官二日卒所著有铜
鱼集(闽书/)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460-0496c.png
  长乐陈氏家世学派
 潘氏稼堂序陈氏诗系曰闽中诗人陈伯驺示余以
 先代之诗曰四朝诗系其称诗也自香草堂集以下
 四十馀家其叙系也自信州公以下二十馀世终明
 之代成进士及举于乡者百有馀人凡两尚书一侍
 郎禁近方面若干人又多贤而能文几于人人有集
 考其渊源则三忠实始基之所谓三忠者宋景炎中
 陈氏之祖曰荣者率子弟起义兵以行军司马知福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460-0496d.png
 新县与元兵力战而败荣及其子宗传侄吉成皆死
 之陈氏之族死者一百七十七人其后多隐居教授
 不仕躬修于家至有五世同居者至明初仲进首膺
 荐辟仲完继入翰林浸昌浸大至明季甲科乃绝家
 运与国祚相为盛衰如此按陈氏二百馀年科名爵
 禄蝉联弗替而不知其根本皆由于一门贞忠炳蔚
 其后世子孙尤能韬晦潜隐历百年而后兴天之所
 以祚忠孝者如此其远且大也今录其著者载于篇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460-0497a.png
   县令陈伯康先生仲进
陈仲进字伯康长乐人耿介尚气节洪武六年以儒士
授宜阳丞摄孟津最调韩城久之擢令江山上特旨褒
其惠政后坐勘灾忤旨被逮仲进曰吾以一身活万命
含笑地下矣既而释之而仲进已卒归榇经江山父老
泣留衣冠葬之子孙遂家江山弟仲完子登全从子洵
(闽书/) (通志/) (新郡志/)
   掌坊陈先生仲完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460-0497b.png
陈仲完名完以字行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延平训导改
宁国县永乐初用荐擢翰林编修寻升左春坊左赞善
奉命授皇孙经貌恭气和词意恳款多所补益其持身
恭慎平居言如不出至讨论古今据理是非确不可夺
仁宗在东宫尝问其所长对曰职所当为不敢苟有畏
避仁宗甚重之历官廿年不迁怡然自足仁宗恒言春
坊如仲完者不易得也及即位仲完前一年卒杨文贞
士奇为传惜之(通志/) (闽书/)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460-0497c.png
   中书陈思孝先生登
陈登字思孝洪武三十年以儒士授罗田丞调兰溪浮
梁皆有治绩永乐中以荐召入翰林预修国史授中书
舍人为人谅直博涉经史自三代秦汉以降钟鼎金石
劖冢刻石靡不默识既入中书凡国家有大制作篆籀
之文皆出登手且负直不媕婀于所交游面举过失国
史实录称为刚正之士(闽书/)
   侍讲陈果之先生全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460-0497d.png
陈全字果之授翰林编脩修大典书召赴行在与修四
书五经性理大全擢侍讲署翰林院事公勤笃慎所著
有蒙庵集子陵领乡荐本字叔卤耿介好古有诗文若
干卷(闽书/) (蒋氏闽学源流/)
  罗宗让先生泰学派
 按黄未轩先生撰罗氏绎墓志曰罗绎父泰以学问
 文章重一时虽未尝仕进然其弟泽登永乐甲辰进
 士为名御史绎与兄纹同领永乐丁酉乡荐为名师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460-0498a.png
 儒其他及门之士跻巍登膴者不可胜数皆教泽所
 及再考林尚默先生撰罗处士泰丽泽轩记述其师
 曰林友从其友曰郑介叔意必当时表著者其详莫
 得考矣然观黄公未轩所赞林公尚默所记其一时
 师资庭训俱可追述兹录传中所及姓氏并附著其
 家学载于篇
   罗宗让先生泰
罗泰字宗让福清人少从乡先生宋瑜受春秋经既卒业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460-0498b.png
于训导林友从潜心易旨故其学精于易春秋一时同游
如进士郑澄初主事郑介叔知县郑彦韬文学郑廷玉
郑希晦林范伯辈咸与切磋讲明乡后学皆师尊之隐
居教授凡四十馀年与谕德林志侍郎萨琦尤友善励
行至老不衰宣德壬子应天尹聘司文衡泰辞曰布衣
也以一乡之善淑一乡之人则可敢去取畿甸士哉平
生好古遵礼轻财达生母丧家贫数年不能葬语及未
尝不泣下也年四十妻死不娶曰吾有子矣有觉非集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460-0498c.png
行世建安杨文敏荣志其墓弟泽举进士子纹绎俱领
乡荐(闽书/) (通志/)
  郑先生宣学派
 按长乐濒倚海壖朱子当日为学禁时曾避迹是邦
 其高第弟子如黄文肃勉斋刘履之用之皆此邦产
 也明代名人辈出陈氏仲进郑氏世威诸公已别录
 矣至马氏铎李氏琪以巍科并著而马公本传称其
 初受礼于郑氏宣遂旁通易诗书子史百家故特录之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460-0498d.png
   郑先生宣(传阙/)
   脩撰马彦声先生铎
马铎字彦声其先乐平人宋宰相廷鸾之弟廷龙者自
乐平来徙家廷龙之后有弟兄三人曰隆曰杰曰钧皆
举进士铎初受礼于先辈郑宣遂旁通易诗书子史百
家为文援笔立就永乐十年廷试与闽县林志俱在及
第之列成祖知其同郡试之对曰风吹不响铃儿草铎
应声雨打无声鼓子花见志对迟成遂以为第一铎对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460-0499a.png
盖出梦语故响荅如是既授翰林修撰成祖一再幸北
京命献陵监国铎与诸臣侍劳艰不避独任不辞献陵
屡顾学士杨士奇曰马铎可谓质实无二自是翰林学
士国子祭酒司业有公务出皆命铎署摄铎耿介伉直
表里一致处事平恕而临义执言自奉俭约与人交尽
诚遇危难急济之閒暇鼓琴读书名其书室曰梅岩(闽/书)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460-0499b.png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