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0460-04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十七
广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建宁熊勿轩先生禾学派
按勿轩熊氏禾史载从浙东辅汉卿先生学石堂陈
氏普又从辅氏门人浙东韩维则学辅氏则又朱门
高弟也(熊氏师于辅氏年岁按/之可疑另有辨附后)熊陈二公为有元一
代大儒闽海宪使许公序熊集有立纲常关世教绍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十七
广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建宁熊勿轩先生禾学派
按勿轩熊氏禾史载从浙东辅汉卿先生学石堂陈
氏普又从辅氏门人浙东韩维则学辅氏则又朱门
高弟也(熊氏师于辅氏年岁按/之可疑另有辨附后)熊陈二公为有元一
代大儒闽海宪使许公序熊集有立纲常关世教绍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0460-0466b.png
统绪之称(此许公疑为鲁斋/公之后辨见下)史称陈氏尊闻绍言屹
然为朱门嫡派其出处高风与刘静修文文山谢叠
山胡庭芳同出一辙也闽中元代之学二公为首倡
之再熊公勿轩诸前哲叙述多系之宋考邵氏续宏
简录补列在元儒盖诸老彫谢而先生如存硕果且
一代风教必有一二师表为典型倡率虽宋之遗民
而实元之文献也故特表而出之至丘氏富国亦从
学辅氏同为宋世之遗民云再余辑闽中元代学派
然为朱门嫡派其出处高风与刘静修文文山谢叠
山胡庭芳同出一辙也闽中元代之学二公为首倡
之再熊公勿轩诸前哲叙述多系之宋考邵氏续宏
简录补列在元儒盖诸老彫谢而先生如存硕果且
一代风教必有一二师表为典型倡率虽宋之遗民
而实元之文献也故特表而出之至丘氏富国亦从
学辅氏同为宋世之遗民云再余辑闽中元代学派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0460-0467a.png
惟熊陈丘氏得辅氏之学以衍其绪今续考熊公自
述受业浙中刘敬堂考刘敬堂即金仁山先生是熊
公亦承金华三子之传也莆中林氏以辨父子亦皆
递承瓜山潘氏复斋陈氏派别朱门一线之传赖以
不坠又泉南有傅定保卢琦数公一时师席外此寥
落无闻何耶盖刚正直方之气折于伪学党锢之馀
而秉道抱德之徒所以长往山林韬光晦匿即有授
徒讲艺亦荒略姓氏而不著岂当时操简叙述者多
述受业浙中刘敬堂考刘敬堂即金仁山先生是熊
公亦承金华三子之传也莆中林氏以辨父子亦皆
递承瓜山潘氏复斋陈氏派别朱门一线之传赖以
不坠又泉南有傅定保卢琦数公一时师席外此寥
落无闻何耶盖刚正直方之气折于伪学党锢之馀
而秉道抱德之徒所以长往山林韬光晦匿即有授
徒讲艺亦荒略姓氏而不著岂当时操简叙述者多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0460-0467b.png
缺而不书乎抑学术升降盛衰之候有绝有续固有
时耶嗟乎公生季祚去文公之时百有馀岁矣老成
彫谢典型独守鼎革后抱道空山脩明六经毅然以
斯文自任至今仰洪源书堂岿然与沧洲云谷蔚峙
而长存也公平生著作悉禀文公家法于易诗书春
秋小学四书皆有集义又有三礼通解其撰三山五
贤祠记确尊五先生位置诸贤而进退之持论坚卓
不涉游移尤见闲道之谨又论
时耶嗟乎公生季祚去文公之时百有馀岁矣老成
彫谢典型独守鼎革后抱道空山脩明六经毅然以
斯文自任至今仰洪源书堂岿然与沧洲云谷蔚峙
而长存也公平生著作悉禀文公家法于易诗书春
秋小学四书皆有集义又有三礼通解其撰三山五
贤祠记确尊五先生位置诸贤而进退之持论坚卓
不涉游移尤见闲道之谨又论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0460-0467c.png
孔庭祀典至今多行其说其撰文公书院记致详于
全体大用之学而推求晚年充养于大本大原之地
追溯延平李氏喜怒哀乐未发前体验真切功夫而
终之以敬贯动静之旨以为圣人复起不易斯言呜
呼先生叙述文公之学即先生精诣造道之学也公
师承确有渊源数十年不求闻达其扶世立教继往
表微之功远矣尝读公送胡庭芳序言曩游浙中因
受业于敬堂刘先生得闻文公晚年所以与勉斋黄
全体大用之学而推求晚年充养于大本大原之地
追溯延平李氏喜怒哀乐未发前体验真切功夫而
终之以敬贯动静之旨以为圣人复起不易斯言呜
呼先生叙述文公之学即先生精诣造道之学也公
师承确有渊源数十年不求闻达其扶世立教继往
表微之功远矣尝读公送胡庭芳序言曩游浙中因
受业于敬堂刘先生得闻文公晚年所以与勉斋黄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0460-0467d.png
先生潜室陈先生论学之旨然后乃知文公之学与
世之所言者不同也观此则公于刘公授受之际渊
源卓矣刘公已详考本末另记附后再按公雅志绍
先不在鲁斋草庐白云诸公下今许吴白云已从祀
庙庭窃捡遗史如公与胡公一桂胡公炳文陈公栎
熊公朋来吕公大圭丘公葵出处皆有本末其纂述
有关于名教补苴有功于经学似皆祀典不可缺之
人尚有待于表章之后贤云
世之所言者不同也观此则公于刘公授受之际渊
源卓矣刘公已详考本末另记附后再按公雅志绍
先不在鲁斋草庐白云诸公下今许吴白云已从祀
庙庭窃捡遗史如公与胡公一桂胡公炳文陈公栎
熊公朋来吕公大圭丘公葵出处皆有本末其纂述
有关于名教补苴有功于经学似皆祀典不可缺之
人尚有待于表章之后贤云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0460-0468a.png
熊勿轩先生禾
熊禾字去非号勿轩又号退斋建阳人雨钱公十六世
孙世居鳌峰之阳总角能文志濂洛关闽之学访朱子
门人辅氏而从游焉登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宁武
州司户参军宋亡不仕束书入山筑洪源书堂从学者
数百一时多士若胡庭芳刘省轩詹君履皆从之游日
以周孔之说相磨砻于朱子诸书是信是行后归故山
复创鳌峰书堂以周程朱张五贤为道统正派祀之以
熊禾字去非号勿轩又号退斋建阳人雨钱公十六世
孙世居鳌峰之阳总角能文志濂洛关闽之学访朱子
门人辅氏而从游焉登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宁武
州司户参军宋亡不仕束书入山筑洪源书堂从学者
数百一时多士若胡庭芳刘省轩詹君履皆从之游日
以周孔之说相磨砻于朱子诸书是信是行后归故山
复创鳌峰书堂以周程朱张五贤为道统正派祀之以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0460-0468b.png
配先师而邵马不与焉初谢叠山闻先生名自江右来
访及会共诉宋亡之痛抱持而哭因相与讲论夫子之
道而胡公庭芳素明易学自江西挟道相访相讲切者
十有七年尝谓秦汉以下天下所以无善治者儒者无
正学也儒者所以无正学者六经无全书也考亭朱子
集正学大成生平精力在易四书诗仅完藁书开端未
及竟虽九峰蔡氏犹未大畅厥旨三礼虽有通解缺而
未补尚多至勉斋黄氏信斋杨氏粗完丧祭二书而授
访及会共诉宋亡之痛抱持而哭因相与讲论夫子之
道而胡公庭芳素明易学自江西挟道相访相讲切者
十有七年尝谓秦汉以下天下所以无善治者儒者无
正学也儒者所以无正学者六经无全书也考亭朱子
集正学大成生平精力在易四书诗仅完藁书开端未
及竟虽九峰蔡氏犹未大畅厥旨三礼虽有通解缺而
未补尚多至勉斋黄氏信斋杨氏粗完丧祭二书而授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0460-0468c.png
受损益精意竟无能续若春秋则不过发其大义而已
岂无所俟于来学乎兵难之馀学徒解散文集燬亡早
岁成春秋通解一书又厄于火兼以齿发向衰易诗书
仅得就绪春秋更加重纂则皇帝王霸之道亦或粗备
惟三礼乃文公与门人三世未了之书且周官六典原
不缺当复其旧而仪礼十七篇且欲各附礼记传义以
为之兆庭芳当分任此责以毕吾志其后竟修仪礼未
及成书卒福宁陈益方足而成之以为礼编尝取朱子
岂无所俟于来学乎兵难之馀学徒解散文集燬亡早
岁成春秋通解一书又厄于火兼以齿发向衰易诗书
仅得就绪春秋更加重纂则皇帝王霸之道亦或粗备
惟三礼乃文公与门人三世未了之书且周官六典原
不缺当复其旧而仪礼十七篇且欲各附礼记传义以
为之兆庭芳当分任此责以毕吾志其后竟修仪礼未
及成书卒福宁陈益方足而成之以为礼编尝取朱子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0460-0468d.png
诸书择其至精且要者为一编名曰文公要语而以邵
氏张吕及朱氏门人之说为附录又为小学集疏大学
尚书口义凡三十卷今行于世者有春秋通解大学广
义易讲义书说四书标题三礼考异经序学解先生尝
脩考亭书院而为之记及后有求考亭书院记于草庐
吴公者因闻先生所作则以手加额曰江南有人矣予
奚置喙其论孔庙祀典后世多行其言云(闽书/源委) (道南/历代)
(名儒传/) (续宏简录/) (家传/) (行状/)
氏张吕及朱氏门人之说为附录又为小学集疏大学
尚书口义凡三十卷今行于世者有春秋通解大学广
义易讲义书说四书标题三礼考异经序学解先生尝
脩考亭书院而为之记及后有求考亭书院记于草庐
吴公者因闻先生所作则以手加额曰江南有人矣予
奚置喙其论孔庙祀典后世多行其言云(闽书/源委) (道南/历代)
(名儒传/) (续宏简录/) (家传/) (行状/)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0460-0469a.png
熊勿轩先生文
考亭书院记曰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世
运升降之会天必拟大圣大贤以当之者三纲五常之
道所寄也道有统羲轩邈矣陶唐氏迄今六十二甲辰
孟氏历叙道统之传为帝为王者千五百馀岁则尧舜
禹之于冀也汤尹之于伊亳也文武周公之于岐丰也
自是以下为霸为强者二千馀岁而所寄仅若此儒者
几无以藉口于来世呜呼微夫子六经则五帝三王之
考亭书院记曰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世
运升降之会天必拟大圣大贤以当之者三纲五常之
道所寄也道有统羲轩邈矣陶唐氏迄今六十二甲辰
孟氏历叙道统之传为帝为王者千五百馀岁则尧舜
禹之于冀也汤尹之于伊亳也文武周公之于岐丰也
自是以下为霸为强者二千馀岁而所寄仅若此儒者
几无以藉口于来世呜呼微夫子六经则五帝三王之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0460-0469b.png
道不传微文公四书则夫子之道不著人心无所以主
利欲持世庸有极乎七篇之终所以近圣人之居而尚
论其世其独无所感乎呜呼由文公以来又百馀岁矣
建考亭视鲁阙里初名竹林精舍后更沧州宋理宗表
章公学以公从祀庙庭始锡书院额诸生世守其学重
惟文公之学圣人全体大用之学也本之身心则为德
行措之国家天下则为事业其体则有健顺仁义中正
之性其用则有治教农礼兵刑之具其文则有小学大
利欲持世庸有极乎七篇之终所以近圣人之居而尚
论其世其独无所感乎呜呼由文公以来又百馀岁矣
建考亭视鲁阙里初名竹林精舍后更沧州宋理宗表
章公学以公从祀庙庭始锡书院额诸生世守其学重
惟文公之学圣人全体大用之学也本之身心则为德
行措之国家天下则为事业其体则有健顺仁义中正
之性其用则有治教农礼兵刑之具其文则有小学大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0460-0469c.png
学语孟中庸易诗书春秋三礼孝经图书西铭传义及
通鉴纲目近思录等书学者学此而已今但知诵习公
之文而体用之学曾莫之究其得谓之善学乎矧曰体
其全而用其大者乎公之在考亭也门人蔡氏渊尝言
其晚年閒居于大本大原之地充养敦厚人有不得窥
其际者盖其喜怒哀乐之未发蚤闻师说于延平李先
生体验已熟虽其语学者非止一端而敬贯动静之旨
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呜呼此古人授受心法也世之
通鉴纲目近思录等书学者学此而已今但知诵习公
之文而体用之学曾莫之究其得谓之善学乎矧曰体
其全而用其大者乎公之在考亭也门人蔡氏渊尝言
其晚年閒居于大本大原之地充养敦厚人有不得窥
其际者盖其喜怒哀乐之未发蚤闻师说于延平李先
生体验已熟虽其语学者非止一端而敬贯动静之旨
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呜呼此古人授受心法也世之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0460-0469d.png
溺口耳之学何足以窥其微哉公之修三礼自家乡至
邦国王朝大纲小纪详法略则悉以属之门人黄氏干
且曰如用之固当尽天地之变酌古今之宜而又通乎
南北风气损文就质以求其中可也使公之志克遂有
王者作必来取法矣呜呼古人为治之大经大法平居
既无素习一旦临事惟小功近利是视生民亦何日蒙
至治之泽乎秦人绝学之后六经无完书若井田若学
校凡古人经理人道之具尽废汉犹近古其大机已失
邦国王朝大纲小纪详法略则悉以属之门人黄氏干
且曰如用之固当尽天地之变酌古今之宜而又通乎
南北风气损文就质以求其中可也使公之志克遂有
王者作必来取法矣呜呼古人为治之大经大法平居
既无素习一旦临事惟小功近利是视生民亦何日蒙
至治之泽乎秦人绝学之后六经无完书若井田若学
校凡古人经理人道之具尽废汉犹近古其大机已失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0460-0470a.png
之矣当今治宇一统京师首善之地立胄学兴文教文
公四书方为世大用此又非世运方升之一机乎邵氏
观化所谓善变之则帝王之道可兴者以时考之可矣
诚能于此推原羲轩以来之统大明夫子祖述宪章之
志上自辟雍下逮庠序祀典教法一惟我文公之训是
式古人全体大用之学复行于天下其不自兹始乎今
公祠以文肃黄氏干配旧典也从以文节蔡氏元定文
简刘氏爚文忠真氏德秀建安武夷例也我文公体用
公四书方为世大用此又非世运方升之一机乎邵氏
观化所谓善变之则帝王之道可兴者以时考之可矣
诚能于此推原羲轩以来之统大明夫子祖述宪章之
志上自辟雍下逮庠序祀典教法一惟我文公之训是
式古人全体大用之学复行于天下其不自兹始乎今
公祠以文肃黄氏干配旧典也从以文节蔡氏元定文
简刘氏爚文忠真氏德秀建安武夷例也我文公体用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0460-0470b.png
之学黄氏其庶几乎馀皆守公之道不贰其侑公也甚
宜公以建炎庚戌生于剑之南溪父吏部韦斋先生之
仕国也公蕴经世大业属权奸相继用事郁郁不得展
道学为世大禁公与门人益务坚苦泊如也庆元庚申
殁于考亭后十年庚午疆场事起又六十七年丙子宋
亡公之曾孙浚以死节著呜呼大圣大贤之生其有关
于天地之化盛衰之运者岂可以浅言哉夫子之六经
不得行于再世而公之四书乃得彰于当代公之身虽
宜公以建炎庚戌生于剑之南溪父吏部韦斋先生之
仕国也公蕴经世大业属权奸相继用事郁郁不得展
道学为世大禁公与门人益务坚苦泊如也庆元庚申
殁于考亭后十年庚午疆场事起又六十七年丙子宋
亡公之曾孙浚以死节著呜呼大圣大贤之生其有关
于天地之化盛衰之运者岂可以浅言哉夫子之六经
不得行于再世而公之四书乃得彰于当代公之身虽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0460-0470c.png
诎于当时而公之道卒信于其后者天也过江来中州
文献欲尽自左丞覃怀许公衡倡明公学家诵其书人
尊其道凡所以启沃君心栽培相业以开治平之原者
皆公馀泽也
三山郡泮五贤祠记曰仆于云谷之阳鳌峰之下创小
精舍中为夫子燕居配以颜曾思孟次以周程张朱或
曰文公竹林精舍以六君子从祀先朝取其法行之太
学达于郡县今邵马二贤不与无乃非文公初意邪曰
文献欲尽自左丞覃怀许公衡倡明公学家诵其书人
尊其道凡所以启沃君心栽培相业以开治平之原者
皆公馀泽也
三山郡泮五贤祠记曰仆于云谷之阳鳌峰之下创小
精舍中为夫子燕居配以颜曾思孟次以周程张朱或
曰文公竹林精舍以六君子从祀先朝取其法行之太
学达于郡县今邵马二贤不与无乃非文公初意邪曰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0460-0470d.png
从祀之典凡先儒之有功德于圣门者咸在若夫配食
先圣非其道德功言足以得夫圣统之正传者不足以
与此也此五先生吾无间然者矣若夫邵马张吕诸贤
固已秩在从祀矣非去之也文公赞六君子乃一时景
行先哲之盛心而竹林之祠增延平先生为七贤又以
致其平生尊敬师传之意是固各有攸当非可以此为
疑也岁在癸卯之夏三山郡泮议创新词郡博士东武
刘叔敬谂予曰泮旧有道立堂按旧碑盖取师道立善
先圣非其道德功言足以得夫圣统之正传者不足以
与此也此五先生吾无间然者矣若夫邵马张吕诸贤
固已秩在从祀矣非去之也文公赞六君子乃一时景
行先哲之盛心而竹林之祠增延平先生为七贤又以
致其平生尊敬师传之意是固各有攸当非可以此为
疑也岁在癸卯之夏三山郡泮议创新词郡博士东武
刘叔敬谂予曰泮旧有道立堂按旧碑盖取师道立善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0460-0471a.png
人多之义自濂溪而下凡十有五人首六君子次广平
游氏龟山杨氏豫章罗氏延平李氏次晦庵朱氏南轩
张氏东莱吕氏西山蔡氏勉斋黄氏丙子兵戈之后司
文台典教职者又益以北山陈氏信斋杨氏毅斋郑氏
说斋杨氏庸斋赵氏凡五人皆学于文公亦所以昭是
邦文物之懿也但考之郡志西山真氏帅三山时尝创
尊道阁祀文公但以勉斋配道立堂旧祠亦止于勉斋
今廉台之长恪斋严公更创新祠欲复尊道之旧而议
游氏龟山杨氏豫章罗氏延平李氏次晦庵朱氏南轩
张氏东莱吕氏西山蔡氏勉斋黄氏丙子兵戈之后司
文台典教职者又益以北山陈氏信斋杨氏毅斋郑氏
说斋杨氏庸斋赵氏凡五人皆学于文公亦所以昭是
邦文物之懿也但考之郡志西山真氏帅三山时尝创
尊道阁祀文公但以勉斋配道立堂旧祠亦止于勉斋
今廉台之长恪斋严公更创新祠欲复尊道之旧而议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0460-0471b.png
者言人人殊子其有以教之仆曰是祠若仍道立之名
则为隆师道而设姑仍其旧可也但师弟子不应皆北
坐南向勉斋以下北山信斋诸贤皆北面受经于文公
者乃侈然并居南面之列此则有不可不正者若更尊
道之名则为隆道统而设其祠固当止于五先生他有
不得而与焉邵马张吕诸贤自有从祀彝典广平龟山
豫章延平西山诸贤则建剑邻郡各有专祠稽之礼经
国无先师则合于邻国勉斋为朱门道统单传又不但
则为隆师道而设姑仍其旧可也但师弟子不应皆北
坐南向勉斋以下北山信斋诸贤皆北面受经于文公
者乃侈然并居南面之列此则有不可不正者若更尊
道之名则为隆道统而设其祠固当止于五先生他有
不得而与焉邵马张吕诸贤自有从祀彝典广平龟山
豫章延平西山诸贤则建剑邻郡各有专祠稽之礼经
国无先师则合于邻国勉斋为朱门道统单传又不但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0460-0471c.png
三山一邦之望莫若正西向侑食之位虽不合于邻国
可也西山尊道初意亦正如此时旴江德臣李君亦曰
饶之石洞亦以夫子居中配以颜曾思孟周程张朱五
贤勉斋继之时曲阜孔君申卿实主其议遂白之严公
首以为允于是绘像立祠更扁尊道又以仆尝与闻斯
义且属为记适莆阳史侯有刋脩礼书之约遂不得竟
其事继会莆阳博士永嘉宋蜀翁议创先贤祠亦以下
问仆援此答之皆以为允但有以程张坐次为疑者盖
可也西山尊道初意亦正如此时旴江德臣李君亦曰
饶之石洞亦以夫子居中配以颜曾思孟周程张朱五
贤勉斋继之时曲阜孔君申卿实主其议遂白之严公
首以为允于是绘像立祠更扁尊道又以仆尝与闻斯
义且属为记适莆阳史侯有刋脩礼书之约遂不得竟
其事继会莆阳博士永嘉宋蜀翁议创先贤祠亦以下
问仆援此答之皆以为允但有以程张坐次为疑者盖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0460-0471d.png
横渠于二程为表叔端平从祀之典张先于程竹林七
贤之祠与六君子之赞则程先于张二者不同议卒靡
定仆曰横渠之学得于二程皋比之撤与夫平居议论
历历可考闻道在先固有所受也但当以竹林之祠为
正此乃学校之公不得与家庭之私例论矣于是莆之
新祠位置遂定会孔君以三山士友之请属记于史侯
深言尊道之祠止于五贤不及邵马者乃万世道统所
系惟当以此为定孔君又言曲阜旧有五贤祠乃祀荀
贤之祠与六君子之赞则程先于张二者不同议卒靡
定仆曰横渠之学得于二程皋比之撤与夫平居议论
历历可考闻道在先固有所受也但当以竹林之祠为
正此乃学校之公不得与家庭之私例论矣于是莆之
新祠位置遂定会孔君以三山士友之请属记于史侯
深言尊道之祠止于五贤不及邵马者乃万世道统所
系惟当以此为定孔君又言曲阜旧有五贤祠乃祀荀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0460-0472a.png
杨诸贤今祠已燬归当请之衍圣公更议以此五贤易
之此不惟大明洙泗之正传亦以一洗汉唐之陋习扶
世立教抑邪崇正之功宏矣因其行也力赞勉之私窃
自谓山中一时绵蕝之礼或者因莆福二郡以为之兆
亦区区之志也忽三山朋友以书来诘谓旧祠邵马以
下凡十有四人皆从改撤公议之戈莫不倒指于首议
之人子当何以解之且贤牧乡贤二祠亦闻有所建白
若其果然慎勿复言可也余盖深叹世衰道微之馀学
之此不惟大明洙泗之正传亦以一洗汉唐之陋习扶
世立教抑邪崇正之功宏矣因其行也力赞勉之私窃
自谓山中一时绵蕝之礼或者因莆福二郡以为之兆
亦区区之志也忽三山朋友以书来诘谓旧祠邵马以
下凡十有四人皆从改撤公议之戈莫不倒指于首议
之人子当何以解之且贤牧乡贤二祠亦闻有所建白
若其果然慎勿复言可也余盖深叹世衰道微之馀学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0460-0472b.png
校无公论乃至于此自可忘辨然斯道所关则亦不可
以不直者辄申其义或者倘有察焉亦学校风化之一
助也
敬斋铭箴跋曰按南轩张子敬斋铭专以敬为宅心之
要盖心存则众理具而万事之纲举矣非心存之外别
有所谓敬也朱子之箴不过发其未尽之蕴程子曰制
于外所以养其中吾未见外貌之肆而中心之存者故
所贵乎动静弗违表里交正也后之学者见箴不见铭
以不直者辄申其义或者倘有察焉亦学校风化之一
助也
敬斋铭箴跋曰按南轩张子敬斋铭专以敬为宅心之
要盖心存则众理具而万事之纲举矣非心存之外别
有所谓敬也朱子之箴不过发其未尽之蕴程子曰制
于外所以养其中吾未见外貌之肆而中心之存者故
所贵乎动静弗违表里交正也后之学者见箴不见铭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0460-0472c.png
但有矜持拘迫而无从容涵养之功甚者以擎跽曲拳
为敬看得敬字多死而不活嗟夫圣贤之学不讲人心
失其所为主理乖事谬世道随之岂小故哉南轩集中
敬斋记有曰万事具万理万理在万事而其妙著于人
心一物不体则一理息一理息则一事废敬者贯万事
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致知所以明是心也敬
者所以存是心而勿失也又曰心生生不穷者道也敬
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怠焉则放放则死矣此千古圣
为敬看得敬字多死而不活嗟夫圣贤之学不讲人心
失其所为主理乖事谬世道随之岂小故哉南轩集中
敬斋记有曰万事具万理万理在万事而其妙著于人
心一物不体则一理息一理息则一事废敬者贯万事
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致知所以明是心也敬
者所以存是心而勿失也又曰心生生不穷者道也敬
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怠焉则放放则死矣此千古圣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0460-0472d.png
贤传授心法之妙学者深体而屡省之哉
送胡庭芳序曰宋南渡初武夷文定胡公造行都有以
程氏之学盛行为言者公辄愀然曰吾方以程氏之学
不行为惧何谓盛行耶岂诵习其说者皆可以言程氏
之学耶余读书武夷山中有胡君庭芳自新安携一编
书来访究其业盖自朱氏而尤粹于易留山中三阅月
相与考订推象数之源极义理之归书成余已为系语
其后矣又复相与推究文公所论他经大旨重惟诗书
送胡庭芳序曰宋南渡初武夷文定胡公造行都有以
程氏之学盛行为言者公辄愀然曰吾方以程氏之学
不行为惧何谓盛行耶岂诵习其说者皆可以言程氏
之学耶余读书武夷山中有胡君庭芳自新安携一编
书来访究其业盖自朱氏而尤粹于易留山中三阅月
相与考订推象数之源极义理之归书成余已为系语
其后矣又复相与推究文公所论他经大旨重惟诗书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0460-0473a.png
二经训义已具独三礼通解犹未完书而春秋则仅发
其旨要白鹿临漳所刋尚有望于后之人余知非其任
而窃有志焉春秋一经盖竭精力者九年而稿本烬于
丙子之厄俯仰十载学植荒落余交游多矣论经说理
鲜有如君者何幸得因切磋究之相与纂述以成一家
言胡君曰诺归将考𨽻一经焉明年春当赍粮武夷山
中以毕斯业临行且求一言为别余深有感于文定胡
公之言而告之曰前所云亦诵习其言而已文公殁且
其旨要白鹿临漳所刋尚有望于后之人余知非其任
而窃有志焉春秋一经盖竭精力者九年而稿本烬于
丙子之厄俯仰十载学植荒落余交游多矣论经说理
鲜有如君者何幸得因切磋究之相与纂述以成一家
言胡君曰诺归将考𨽻一经焉明年春当赍粮武夷山
中以毕斯业临行且求一言为别余深有感于文定胡
公之言而告之曰前所云亦诵习其言而已文公殁且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0460-0473b.png
百年门人传习寖益失真余以为文公之学不行文公
之道不传也曩游浙中尝因受业于敬堂刘先生得闻
文公晚年所以与勉斋黄先生潜室陈先生论学之要
旨然后乃知文公之学其体全体其用大用与世之所
言第以资诵说者固不同也盖必有以出乎其外者乎
因我同志辄发其端君之学源于盘涧董先生江东文
献风流犹有足證其以予言参之殆有合乎否耶且以
告江东士君子之学自朱氏者
之道不传也曩游浙中尝因受业于敬堂刘先生得闻
文公晚年所以与勉斋黄先生潜室陈先生论学之要
旨然后乃知文公之学其体全体其用大用与世之所
言第以资诵说者固不同也盖必有以出乎其外者乎
因我同志辄发其端君之学源于盘涧董先生江东文
献风流犹有足證其以予言参之殆有合乎否耶且以
告江东士君子之学自朱氏者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0460-0473c.png
识熊勿轩先生传后
尝闻之治经者必守家法讲学者必归践行要其派别
必本于师傅友授此古人博习亲师论学取友其渊源
不可诬也余自壬戍归里后蒐辑闽中师友累年考订
坠绪莫寻窃念海滨载籍荒落残阙湮没者多矣况欲
网罗列代尚友千载搜讨于离索之馀抑又难已因得
之名家著作可补一二者如宋初莆阳蔡君谟执经于
三山周公辟邵武黄简肃中早薰炙于舅氏游定夫先
尝闻之治经者必守家法讲学者必归践行要其派别
必本于师傅友授此古人博习亲师论学取友其渊源
不可诬也余自壬戍归里后蒐辑闽中师友累年考订
坠绪莫寻窃念海滨载籍荒落残阙湮没者多矣况欲
网罗列代尚友千载搜讨于离索之馀抑又难已因得
之名家著作可补一二者如宋初莆阳蔡君谟执经于
三山周公辟邵武黄简肃中早薰炙于舅氏游定夫先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0460-0473d.png
生晋江梁文靖克家实为永春陈休齐知柔门人温陵
刘叔文为朱子之高弟晋江梁寿卿椿选设教于安溪
来苏建立书院实友于吕时可中洪阳岩天锡诸公俱
于师友考中详之矣独建阳熊氏勿轩先生未见确然
可据者今读先生行状载友于胡一桂庭芳其本传载
访文公之门人辅氏而从焉行状为建宁府训导天台
李让撰本传书前翰林契处约述二篇未详所作年月
先后独传中详载公生于宋理宗淳祐七年丁未卒于
刘叔文为朱子之高弟晋江梁寿卿椿选设教于安溪
来苏建立书院实友于吕时可中洪阳岩天锡诸公俱
于师友考中详之矣独建阳熊氏勿轩先生未见确然
可据者今读先生行状载友于胡一桂庭芳其本传载
访文公之门人辅氏而从焉行状为建宁府训导天台
李让撰本传书前翰林契处约述二篇未详所作年月
先后独传中详载公生于宋理宗淳祐七年丁未卒于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0460-0474a.png
元仁宗皇庆元年十月葬于鳌峰之横沥今读熊公文
集师于辅氏未见叙述一语惟送胡氏庭芳序有曰曩
游浙中尝因受业于敬堂刘先生得闻文公晚年所以
与勉斋黄先生潜室陈先生论学之要旨然后乃知文
公之学其体全体其用大用与世之所言第以资诵说
者固不同也因我同志辄发其端又云吾子之学源于
盘涧董先生江东文献风流犹有足證其以余言参之
殆有合乎按此则公之受业于敬堂者所得必深而发
集师于辅氏未见叙述一语惟送胡氏庭芳序有曰曩
游浙中尝因受业于敬堂刘先生得闻文公晚年所以
与勉斋黄先生潜室陈先生论学之要旨然后乃知文
公之学其体全体其用大用与世之所言第以资诵说
者固不同也因我同志辄发其端又云吾子之学源于
盘涧董先生江东文献风流犹有足證其以余言参之
殆有合乎按此则公之受业于敬堂者所得必深而发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0460-0474b.png
端于同志欲两證其所学此其师承根柢有在矣而传
言辅氏者绝无及焉累年蓄疑莫释自戊辰七月辑公
传藁无从考證逮乾隆壬午往浙归途于兰邑书坊中
购得金氏履祥先生文集钞本共三卷卷一首帙书后
学喻良能香山校下列刋刻门人十人首曰熊鉌熊瑞
林景熙方逢辰汪梦斗陈淳邓虎张侃许棐罗愿捧读
再四窃疑熊公师于仁山本集中全无叙及其疑与师
辅氏同且陈氏淳疑闽中北溪名氏已是勉斋一辈人
言辅氏者绝无及焉累年蓄疑莫释自戊辰七月辑公
传藁无从考證逮乾隆壬午往浙归途于兰邑书坊中
购得金氏履祥先生文集钞本共三卷卷一首帙书后
学喻良能香山校下列刋刻门人十人首曰熊鉌熊瑞
林景熙方逢辰汪梦斗陈淳邓虎张侃许棐罗愿捧读
再四窃疑熊公师于仁山本集中全无叙及其疑与师
辅氏同且陈氏淳疑闽中北溪名氏已是勉斋一辈人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0460-0474c.png
年岁已久不应在弟子之列归里来忽忽六载于今岁
闰七月间雨窗重阅仁山先生本传及张氏祖年金华
正学编乃知金公本姓刘因避钱武肃王嫌故以金易
刘遂恍然公所述闻之于师者恐即金公也且又述勉
斋潜室二公所以发明文公晚年所造元元本本自非
金华的传其能如此断制耶其曰敬堂者考金公字吉
甫晚岁卜筑仁山因以为号又号次农所谓敬堂未有
显證然考鲁斋王氏柏受学于北山何氏基时北山授
闰七月间雨窗重阅仁山先生本传及张氏祖年金华
正学编乃知金公本姓刘因避钱武肃王嫌故以金易
刘遂恍然公所述闻之于师者恐即金公也且又述勉
斋潜室二公所以发明文公晚年所造元元本本自非
金华的传其能如此断制耶其曰敬堂者考金公字吉
甫晚岁卜筑仁山因以为号又号次农所谓敬堂未有
显證然考鲁斋王氏柏受学于北山何氏基时北山授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0460-0474d.png
以立志居敬之旨遂著敬斋箴画出一敬字为日用躬
行之则及读金仁山祭北山文定公文曰甲寅季秋时
始受学截断为人一语梦觉谓古圣贤一敬畏心曾子
终身临渊履冰然所谓敬匪拘匪慑常以为重则罔或
越又祭鲁斋王文宪公文曰卒于北山师资就正有的
其传立志居敬读此知公于何王二公反覆授受于敬
之一言实溯洛闽心法与程门尹公以敬为入门之要
者一脉实相吻合纵未得敬堂为仁山称号确證然彼
行之则及读金仁山祭北山文定公文曰甲寅季秋时
始受学截断为人一语梦觉谓古圣贤一敬畏心曾子
终身临渊履冰然所谓敬匪拘匪慑常以为重则罔或
越又祭鲁斋王文宪公文曰卒于北山师资就正有的
其传立志居敬读此知公于何王二公反覆授受于敬
之一言实溯洛闽心法与程门尹公以敬为入门之要
者一脉实相吻合纵未得敬堂为仁山称号确證然彼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0460-0475a.png
时任重诣极恪佩师训用力于敬者非异人任矣再按
熊公送胡氏序作于宋端宗景炎丙子后十年适当元
世祖至元乙酉之岁盖世祖一统至此已六年矣公宋
代遗民避榜名未定书鉌字或称其师舍改姓而从旧
姓抑亦寓胜国君臣之义云尔或尚有敬堂其人亦未
可知惜金华诸名集无从搜访尚俟博考者订正之再
考辅氏汉卿虽朱子晚岁所得门徒然考汉卿本传初
事吕东莱后卒业于晦翁即朱子语录亦云向在临安
熊公送胡氏序作于宋端宗景炎丙子后十年适当元
世祖至元乙酉之岁盖世祖一统至此已六年矣公宋
代遗民避榜名未定书鉌字或称其师舍改姓而从旧
姓抑亦寓胜国君臣之义云尔或尚有敬堂其人亦未
可知惜金华诸名集无从搜访尚俟博考者订正之再
考辅氏汉卿虽朱子晚岁所得门徒然考汉卿本传初
事吕东莱后卒业于晦翁即朱子语录亦云向在临安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0460-0475b.png
相聚见伯恭门徒无及之者伯恭于淳熙八年卒先朱
子卒二十年则辅氏从学于朱子之门年亦非壮矣及
考魏氏鹤山跋朱文公所与辅汉卿帖云先友汉卿端
方而沉硕文公深所许与往来书帖当不止此云云此
则汉卿身后鹤山所述之语也鹤山卒于嘉熙元年后
十一年勿轩方生则契氏叙勿轩访文公之门人辅氏
而从游一语似无可据矣契氏叙述于勿轩音容未远
之初而余谬订于勿轩巳往四百五十馀年之后是检
子卒二十年则辅氏从学于朱子之门年亦非壮矣及
考魏氏鹤山跋朱文公所与辅汉卿帖云先友汉卿端
方而沉硕文公深所许与往来书帖当不止此云云此
则汉卿身后鹤山所述之语也鹤山卒于嘉熙元年后
十一年勿轩方生则契氏叙勿轩访文公之门人辅氏
而从游一语似无可据矣契氏叙述于勿轩音容未远
之初而余谬订于勿轩巳往四百五十馀年之后是检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0460-0475c.png
前人之愆不禁爽然失矣嗟乎师友道远末世托名标
榜互相依傍者多然在昔高自位置耻学于师者亦有
之昔河汾门人多有显达迨修隋史而遗其师不立传
以致千载若明若昧是师友所系匪浅矣今考仁山之
集校者喻氏良能著忠义传二十卷文集数十卷兄弟
皆宋季遗民一时名德则校订系名岂苟哉至刋刻数
公姓氏亦皆表表千载可以传信者也夫金公当日之
文固不藉数公而显而数公亦非藉金公之文以传也
榜互相依傍者多然在昔高自位置耻学于师者亦有
之昔河汾门人多有显达迨修隋史而遗其师不立传
以致千载若明若昧是师友所系匪浅矣今考仁山之
集校者喻氏良能著忠义传二十卷文集数十卷兄弟
皆宋季遗民一时名德则校订系名岂苟哉至刋刻数
公姓氏亦皆表表千载可以传信者也夫金公当日之
文固不藉数公而显而数公亦非藉金公之文以传也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0460-0475d.png
予固感金熊二公传习本末皆关彼时斯道绝续之交
硕果之会也故不禁娓娓具述焉乾隆丁亥闰七月望
后一日丁未清馥谨识
教授李士则先生文
李文字士则崇安人聪敏笃学游熊勿轩之门与杜本
友善谈议间一以讲学为事声闻四驰学者群然取正
皇庆初举为苏州学教授
教授虞善继先生光祖
硕果之会也故不禁娓娓具述焉乾隆丁亥闰七月望
后一日丁未清馥谨识
教授李士则先生文
李文字士则崇安人聪敏笃学游熊勿轩之门与杜本
友善谈议间一以讲学为事声闻四驰学者群然取正
皇庆初举为苏州学教授
教授虞善继先生光祖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0460-0476a.png
虞光祖字善继崇安人幼受学于熊勿轩博综经史为
文有跌宕气官邵武学教授
安子仁先生实
安实字子仁崇安人哀长吉曾孙也以哀为嫌遂易今
姓师事熊勿轩聚徒讲学其忧愤郁懑之气往往发之
文章及卒建安翁植诔之曰子仁气激乎鲸海学传于
鳌峰绝尘险词拔神牙而破鬼胆钩元幽思出月胁而
穿天心
文有跌宕气官邵武学教授
安子仁先生实
安实字子仁崇安人哀长吉曾孙也以哀为嫌遂易今
姓师事熊勿轩聚徒讲学其忧愤郁懑之气往往发之
文章及卒建安翁植诔之曰子仁气激乎鲸海学传于
鳌峰绝尘险词拔神牙而破鬼胆钩元幽思出月胁而
穿天心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0460-0476b.png
迪教郎江继祖先生志
江志字继祖事熊勿轩私淑文公刻意精诣士从游者
随材质高下皆有所得延祐中岁大侵至杀人相食志
毁家赈恤邑令夹谷山寿列荐省劄授迪教郎
陈先生蒙正
陈蒙正未详其乡里考陈公送熊先生东归序有曰癸
卯之冬退斋熊先生至某往就学焉亦受业其门者又
曰书之可通足迹之可至疑是闽邦之士也俟再考
江志字继祖事熊勿轩私淑文公刻意精诣士从游者
随材质高下皆有所得延祐中岁大侵至杀人相食志
毁家赈恤邑令夹谷山寿列荐省劄授迪教郎
陈先生蒙正
陈蒙正未详其乡里考陈公送熊先生东归序有曰癸
卯之冬退斋熊先生至某往就学焉亦受业其门者又
曰书之可通足迹之可至疑是闽邦之士也俟再考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0460-0476c.png
学正詹先生君履
詹君履邵武人按熊先生送詹君履学正序略云记甲
申岁(世祖/某年)余始卜居武夷之南邑里秀俊相与游从者
固不乏人而颖异成材者指亦未易多屈当路崇植儒
官奖引士类惟儒官一途为捷径于是年盛力强欲藉
以奋身者胥出焉隐屏之下曲溪之滨岁岁作赠语饯
友朋散出郡邑盖不少矣樵居闽上游往往拔其尤一
人为之正曰刘某今年拔其尤一人为之录曰詹君履
詹君履邵武人按熊先生送詹君履学正序略云记甲
申岁(世祖/某年)余始卜居武夷之南邑里秀俊相与游从者
固不乏人而颖异成材者指亦未易多屈当路崇植儒
官奖引士类惟儒官一途为捷径于是年盛力强欲藉
以奋身者胥出焉隐屏之下曲溪之滨岁岁作赠语饯
友朋散出郡邑盖不少矣樵居闽上游往往拔其尤一
人为之正曰刘某今年拔其尤一人为之录曰詹君履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0460-0476d.png
皆武夷旧游也君履行有日同舍各致赠言之义余将
何以告子则谓之曰当路遴选儒官一途非但可资以
进身也涵养德器脩砺学业正在此时云(全文详著述/后不具录)
刘希泌先生应李(以下交友/)
刘应李字希泌初名棨韬仲孙谨厚庄重博习脩洁举
咸淳十年进士调建阳簿宋亡不仕与熊勿轩胡廷芳
讲道洪源山居十有二年后建化龙书院与莒潭聚徒
讲授厚给课试悉仿州县法
何以告子则谓之曰当路遴选儒官一途非但可资以
进身也涵养德器脩砺学业正在此时云(全文详著述/后不具录)
刘希泌先生应李(以下交友/)
刘应李字希泌初名棨韬仲孙谨厚庄重博习脩洁举
咸淳十年进士调建阳簿宋亡不仕与熊勿轩胡廷芳
讲道洪源山居十有二年后建化龙书院与莒潭聚徒
讲授厚给课试悉仿州县法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0460-0477a.png
林先生若存(陈子芳/)
林若存福清人陈子芳宁德人按熊先生祀典议略曰
遵道之祠只及周程张朱五先生而不及司马邵氏尝
以此求正于乡先生福清林若存谓此论直可质无疑
而俟不惑且谓康节作长历书建成元吉作乱秦王世
民诛之可与温公作通鉴书诸葛入寇同科此亦一证
宁德陈子芳谓此说巳是程子亦曰尧夫直是不恭又
曰尧夫根本不帖帖地其不满温公处亦多更以此参
林若存福清人陈子芳宁德人按熊先生祀典议略曰
遵道之祠只及周程张朱五先生而不及司马邵氏尝
以此求正于乡先生福清林若存谓此论直可质无疑
而俟不惑且谓康节作长历书建成元吉作乱秦王世
民诛之可与温公作通鉴书诸葛入寇同科此亦一证
宁德陈子芳谓此说巳是程子亦曰尧夫直是不恭又
曰尧夫根本不帖帖地其不满温公处亦多更以此参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0460-0477b.png
之当益明矣观此则林陈二公皆当时耆德与勿轩先
生相切劘者本传未得俟再考增入
魏先生梦斗
魏梦斗见熊先生考亭书院记与公分教大小学者未
详籍贯俟详考增入
刘先生边
刘边建安人与熊勿轩友善工诗文所著有读史摭言
行世
生相切劘者本传未得俟再考增入
魏先生梦斗
魏梦斗见熊先生考亭书院记与公分教大小学者未
详籍贯俟详考增入
刘先生边
刘边建安人与熊勿轩友善工诗文所著有读史摭言
行世
卷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0460-0477c.png
卷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0460-0477d.png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