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第 1a 页 WYG0460-00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五
广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文靖李延平先生侗学派
按濂洛元公开主静之宗又伊洛二先生训门人常
以静坐叹其善学厥后龟山递传豫章以及延平祖
述师说引学者为入道之根朱子尝言李先生教人
大抵令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即处事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五
广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文靖李延平先生侗学派
按濂洛元公开主静之宗又伊洛二先生训门人常
以静坐叹其善学厥后龟山递传豫章以及延平祖
述师说引学者为入道之根朱子尝言李先生教人
大抵令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即处事
卷五 第 1b 页 WYG0460-0061b.png
应物自然中节此乃龟山门下相传指诀然当时亲
炙之时贪听讲论又方好章句训诂之习不得尽心
于此至今若存若亡无一的实见处辜负教育之意
每一念此未尝不愧汗沾衣也此文公答何氏叔京
书之语然文公于罗先生静坐论中又言不可偏求
之静大约在北宋时程门诸公不无专守静虚之弊
流及南渡其弊尤深于是扫去闻见只求一心文公
见彼时流风偏弊之渐引伊川只用敬不用静之语
炙之时贪听讲论又方好章句训诂之习不得尽心
于此至今若存若亡无一的实见处辜负教育之意
每一念此未尝不愧汗沾衣也此文公答何氏叔京
书之语然文公于罗先生静坐论中又言不可偏求
之静大约在北宋时程门诸公不无专守静虚之弊
流及南渡其弊尤深于是扫去闻见只求一心文公
见彼时流风偏弊之渐引伊川只用敬不用静之语
卷五 第 2a 页 WYG0460-0061c.png
故起而揭出敬之一字以救末流之差而师门授受
之旨何曾错误后之论学者訾议且上及濂溪主静
之宗岂不诬哉尝考朱子他日答张南轩书云来教
谓言静则溺于虚无此固所当深虑然此二字如佛
氏之论诚有此患若以天理观之则动之不能无静
犹静之不能无动也静之不能无养犹动之不可不
察也至静之中盖有动之端焉是乃易所谓见天地
之心而先王之所以至日闭关盖当此之时则安静
之旨何曾错误后之论学者訾议且上及濂溪主静
之宗岂不诬哉尝考朱子他日答张南轩书云来教
谓言静则溺于虚无此固所当深虑然此二字如佛
氏之论诚有此患若以天理观之则动之不能无静
犹静之不能无动也静之不能无养犹动之不可不
察也至静之中盖有动之端焉是乃易所谓见天地
之心而先王之所以至日闭关盖当此之时则安静
卷五 第 2b 页 WYG0460-0061d.png
以养乎此尔固非远事绝物而偏于静之谓来教又
谓某言以静为本不若遂言以敬为本此固然也然
敬字工夫通贯动静而必以静为本故某向来辄有
是语今遂易为敬虽若完全然却不见敬之所施有
先有后则亦未得为谛当也西山先生论主静一条
录此书与二先生静敬之义参论先公纂文公语类
亦录此书附后评曰朱子此书于敬静之义尽矣盖
一动一静无时不敬而必以静者为主不专一则不
谓某言以静为本不若遂言以敬为本此固然也然
敬字工夫通贯动静而必以静为本故某向来辄有
是语今遂易为敬虽若完全然却不见敬之所施有
先有后则亦未得为谛当也西山先生论主静一条
录此书与二先生静敬之义参论先公纂文公语类
亦录此书附后评曰朱子此书于敬静之义尽矣盖
一动一静无时不敬而必以静者为主不专一则不
卷五 第 3a 页 WYG0460-0062a.png
能直遂不翕聚则不能发散理固如此且当其动时
亦须先一收敛打叠而后应岂可以为动而遽随之
此皆所谓主静之旨而持敬之要也(馥/)谨按周子主
静之义考之二先生所论朱子所辨晰西山所录先
公所纂述阐发精确如此说静方不入于空寂大学
定而后能静亦是从收敛凝定说起此洙泗微言周
程之所以渊源于此者罗李朱递相授受后先一辙
朱子后来每说持敬者救时之弊而平昔论学亦未
亦须先一收敛打叠而后应岂可以为动而遽随之
此皆所谓主静之旨而持敬之要也(馥/)谨按周子主
静之义考之二先生所论朱子所辨晰西山所录先
公所纂述阐发精确如此说静方不入于空寂大学
定而后能静亦是从收敛凝定说起此洙泗微言周
程之所以渊源于此者罗李朱递相授受后先一辙
朱子后来每说持敬者救时之弊而平昔论学亦未
卷五 第 3b 页 WYG0460-0062b.png
尝摈却静之一字而指斥其禅宗惟在学者善观之
或疑观未发前气象多邻于空寂者岂知李先生尝
曰默坐澄心体认天理此正用未发前功失曰默坐
澄心即存养曰体认天理即省察此从事戒惧慎独
之功者也文公尝曰旧闻李先生曰人固有无喜怒
哀乐之时然谓之未发则不可言无主也观此则是
中有所主非戒惧慎独之功不可又曰先言慎独然
后及中和此意亦尝言之此则戒惧慎独后方能养
或疑观未发前气象多邻于空寂者岂知李先生尝
曰默坐澄心体认天理此正用未发前功失曰默坐
澄心即存养曰体认天理即省察此从事戒惧慎独
之功者也文公尝曰旧闻李先生曰人固有无喜怒
哀乐之时然谓之未发则不可言无主也观此则是
中有所主非戒惧慎独之功不可又曰先言慎独然
后及中和此意亦尝言之此则戒惧慎独后方能养
卷五 第 4a 页 WYG0460-0062c.png
成此中和心体是又从事大本大原完养深厚周密此
子朱子所述见答于林择之书
国朝柏乡魏贞庵先生尝言延平平日存养省察之功
未有所遗正合戒惧慎独之学又先公曾言周子主
静之义曰人言静故无欲而不知无欲故静也知静
故无欲则必专其功于静专其功于静者释老之学
也无欲故静则必如圣门所谓戒谨恐惧以完其未
发之中而后可吾儒之学也延平先生论学本旨递
子朱子所述见答于林择之书
国朝柏乡魏贞庵先生尝言延平平日存养省察之功
未有所遗正合戒惧慎独之学又先公曾言周子主
静之义曰人言静故无欲而不知无欲故静也知静
故无欲则必专其功于静专其功于静者释老之学
也无欲故静则必如圣门所谓戒谨恐惧以完其未
发之中而后可吾儒之学也延平先生论学本旨递
卷五 第 4b 页 WYG0460-0062d.png
相师授自有本末不出戒惧慎独之义朱子挽先生
诗曰河洛传心后毫釐复易差淫辞方眩俗夫子独
名家意彼时流弊已然矣后世托言心学者可无辨乎
文靖李延平先生侗
李先生讳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人年二十四闻郡人
罗公从彦得河洛之学于龟山杨文靖公之门以书谒
之遂往师焉初见时终日相对静坐只说文字未尝及
一杂语罗公极好静坐先生退入室中亦静坐罗公令
诗曰河洛传心后毫釐复易差淫辞方眩俗夫子独
名家意彼时流弊已然矣后世托言心学者可无辨乎
文靖李延平先生侗
李先生讳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人年二十四闻郡人
罗公从彦得河洛之学于龟山杨文靖公之门以书谒
之遂往师焉初见时终日相对静坐只说文字未尝及
一杂语罗公极好静坐先生退入室中亦静坐罗公令
卷五 第 5a 页 WYG0460-0063a.png
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者久之
而知天下之大本真有在乎是也由是操存益固涵养
益熟触处洞然发必中节从之累年授春秋中庸语孟
之说既而屏居山田结庐水竹之间谢绝世故馀四十
年箪瓢屡空怡然自适其事亲从兄有人所难能者闺
门内外肃穆若无人声而众事自理生事素薄而处之
有道凡亲故邻里贫不能婚嫁者节衣食以赈助之长
者事之尽礼少者贱者接之尽道其答问后学穷昼夜
而知天下之大本真有在乎是也由是操存益固涵养
益熟触处洞然发必中节从之累年授春秋中庸语孟
之说既而屏居山田结庐水竹之间谢绝世故馀四十
年箪瓢屡空怡然自适其事亲从兄有人所难能者闺
门内外肃穆若无人声而众事自理生事素薄而处之
有道凡亲故邻里贫不能婚嫁者节衣食以赈助之长
者事之尽礼少者贱者接之尽道其答问后学穷昼夜
卷五 第 5b 页 WYG0460-0063b.png
不倦随其浅深必语以反身自得而可入于圣贤之域
尝谓学者曰学问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则
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矣又曰学者之病在于未有
洒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持守不过苟免显然尤悔而
已若此者恐未足道也其语中庸则曰圣贤之所以开
悟后学者无遗策矣而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者又一篇之要指也必也体之于身实见是理如颜子
之叹卓然若有所见而不违乎心目之间然后扩充而
尝谓学者曰学问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则
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矣又曰学者之病在于未有
洒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持守不过苟免显然尤悔而
已若此者恐未足道也其语中庸则曰圣贤之所以开
悟后学者无遗策矣而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者又一篇之要指也必也体之于身实见是理如颜子
之叹卓然若有所见而不违乎心目之间然后扩充而
卷五 第 6a 页 WYG0460-0063c.png
往无所不通语春秋则曰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
观山水徙步而形势不同不可拘以一法又尝曰读书
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
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知矣若直以文字求之悦其词
义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以故未尝为讲
解文字然其辨析精微毫釐毕察尝以黄鲁直所称周
濂溪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为善形容有道气象学者
存此于胸中庶几遇事廓然而义理少进又云讲学切
观山水徙步而形势不同不可拘以一法又尝曰读书
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
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知矣若直以文字求之悦其词
义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以故未尝为讲
解文字然其辨析精微毫釐毕察尝以黄鲁直所称周
濂溪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为善形容有道气象学者
存此于胸中庶几遇事廓然而义理少进又云讲学切
卷五 第 6b 页 WYG0460-0063d.png
在深潜缜密然后气味深长蹊径不差若概以理一而
不察乎其分之殊此学者所以流于疑似乱真之说而
不知也朱韦斋松与先生为同门友尝与沙县邓迪语
及先生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遂
命朱晦庵往师焉后晦庵撰先生行状称先生资禀劲
特气节豪迈充养完粹无复圭角精纯之气达于面目
色温言厉神定气和语默动静端详闲泰自然之中若
有成法平居恂恂于事若无甚可否及其酬酢事变断
不察乎其分之殊此学者所以流于疑似乱真之说而
不知也朱韦斋松与先生为同门友尝与沙县邓迪语
及先生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遂
命朱晦庵往师焉后晦庵撰先生行状称先生资禀劲
特气节豪迈充养完粹无复圭角精纯之气达于面目
色温言厉神定气和语默动静端详闲泰自然之中若
有成法平居恂恂于事若无甚可否及其酬酢事变断
卷五 第 7a 页 WYG0460-0064a.png
以义理则有截然不可犯者蚤岁闻道即弃场屋超然
远引若无意于当世然忧时论事感激动人其论治道
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励廉耻为先本末具备可
举而行异端之学无所入于其心然一闻其说则实知
其诐淫邪遁之所以然而辨之于锱铢毫忽之间盖其
德纯道备学术通明既不求知于世亦未尝轻以语人
庶几乎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年七十有一卒谥文靖
学者称延平先生生平不著书不作文所传有延平问
远引若无意于当世然忧时论事感激动人其论治道
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励廉耻为先本末具备可
举而行异端之学无所入于其心然一闻其说则实知
其诐淫邪遁之所以然而辨之于锱铢毫忽之间盖其
德纯道备学术通明既不求知于世亦未尝轻以语人
庶几乎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年七十有一卒谥文靖
学者称延平先生生平不著书不作文所传有延平问
卷五 第 7b 页 WYG0460-0064b.png
答及语录行世子友直信甫皆举进士信甫见家学理
宗朝追赠谥文靖万历四十二年从祀孔庙
国朝康熙四十五年从学臣沈涵之请
赐御书静中气象四大字匾于祠(行状南志铭/ 道 源委) (宋史/闽书)
书
初见罗豫章先生书
侗闻之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君治之阙其一
则本不立古之圣贤莫不有师其肄业之勤惰涉道之
宗朝追赠谥文靖万历四十二年从祀孔庙
国朝康熙四十五年从学臣沈涵之请
赐御书静中气象四大字匾于祠(行状南志铭/ 道 源委) (宋史/闽书)
书
初见罗豫章先生书
侗闻之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君治之阙其一
则本不立古之圣贤莫不有师其肄业之勤惰涉道之
卷五 第 8a 页 WYG0460-0064c.png
浅深求益之先后若存若亡其详不可得而考惟洙泗
之问七十二弟子之徒议论问答具在方册有足稽焉
是得夫子而益明也孟氏之后道失所传枝分派别自
立门户天下真儒不复见于世其聚徒成群所以相传
授者句读文义而已耳谓之熄焉可也恭惟先生乡丈
服膺龟山之讲席有年矣况尝及伊川先生之门得不
传于千五百岁之后性明而修行完而洁扩之以广大
体之以仁恕精深微妙各极其至汉唐诸儒无近似者
之问七十二弟子之徒议论问答具在方册有足稽焉
是得夫子而益明也孟氏之后道失所传枝分派别自
立门户天下真儒不复见于世其聚徒成群所以相传
授者句读文义而已耳谓之熄焉可也恭惟先生乡丈
服膺龟山之讲席有年矣况尝及伊川先生之门得不
传于千五百岁之后性明而修行完而洁扩之以广大
体之以仁恕精深微妙各极其至汉唐诸儒无近似者
卷五 第 8b 页 WYG0460-0064d.png
至于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如春风发
物盖亦莫知其所以然也凡读圣贤之书粗有识见者
孰不愿得受经门下以质所疑至于异论之人固当置
而勿论也侗之愚鄙徒以习举子业不得服役于门下
今日拳拳欲求教于先生者以谓所求有大于利禄也
抑侗闻之道之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饥衣之禦寒也身
有迫于饥寒之患者遑遑焉为衣食之谋造次颠沛未
始忘也至于心之不治有没世不知虑者岂爱心不若
物盖亦莫知其所以然也凡读圣贤之书粗有识见者
孰不愿得受经门下以质所疑至于异论之人固当置
而勿论也侗之愚鄙徒以习举子业不得服役于门下
今日拳拳欲求教于先生者以谓所求有大于利禄也
抑侗闻之道之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饥衣之禦寒也身
有迫于饥寒之患者遑遑焉为衣食之谋造次颠沛未
始忘也至于心之不治有没世不知虑者岂爱心不若
卷五 第 9a 页 WYG0460-0065a.png
口体哉弗思甚矣侗不量资质之陋妄意于此徒以祖
父以儒学起家不忍坠箕裘之业孳孳矻矻为利禄之
学两终星纪虽知真儒有作闻风而起固不若先生亲
炙之得于动静语默之间目击而意会也今生二十有
四岁矣茫乎未有所止烛理不明而是非无以辩宅心
不广而喜怒易以摇操履不完而悔吝多精神不克而
智巧袭拣焉而不净守焉而不敷朝夕恐惧不啻犹饥
寒切身者求充饥禦寒之具也不然安敢以不肖之身
父以儒学起家不忍坠箕裘之业孳孳矻矻为利禄之
学两终星纪虽知真儒有作闻风而起固不若先生亲
炙之得于动静语默之间目击而意会也今生二十有
四岁矣茫乎未有所止烛理不明而是非无以辩宅心
不广而喜怒易以摇操履不完而悔吝多精神不克而
智巧袭拣焉而不净守焉而不敷朝夕恐惧不啻犹饥
寒切身者求充饥禦寒之具也不然安敢以不肖之身
卷五 第 9b 页 WYG0460-0065b.png
为先生长者之累哉
与教授公书
侗块处山樊绝无曩昔师友不闻道义之训朝夕兀坐
赖天之灵尚得以旧学寻绎以警释贫惫而已其他亦
何足言苦于无侣可以纵步前造斋馆以承近日馀论
临纸驰情
又与教授公书
侗块处山间绝无过从赖有经史中古人心迹可以探
与教授公书
侗块处山樊绝无曩昔师友不闻道义之训朝夕兀坐
赖天之灵尚得以旧学寻绎以警释贫惫而已其他亦
何足言苦于无侣可以纵步前造斋馆以承近日馀论
临纸驰情
又与教授公书
侗块处山间绝无过从赖有经史中古人心迹可以探
卷五 第 10a 页 WYG0460-0065c.png
赜虽粗能遣释朝夕然离群索居不自知其过者亦多
矣尚何敢疏一二于吾兄者邪忽得不外指示所志一
一谛思足见别后造道之深钦服钦服侗文采鄙拙未
尝辄敢发一语近为朋游见迫有一二小诗辄不揆录
去求教取笑而已非敢以报来辱也便次有以警诲者
千万勿吝至恳至恳
与罗博文书
元晦进学甚力乐善畏义吾党鲜有晚得此人商量所
矣尚何敢疏一二于吾兄者邪忽得不外指示所志一
一谛思足见别后造道之深钦服钦服侗文采鄙拙未
尝辄敢发一语近为朋游见迫有一二小诗辄不揆录
去求教取笑而已非敢以报来辱也便次有以警诲者
千万勿吝至恳至恳
与罗博文书
元晦进学甚力乐善畏义吾党鲜有晚得此人商量所
卷五 第 10b 页 WYG0460-0065d.png
疑甚慰又曰此人极颖悟力行可畏讲学极造其微处
某因此追求有所省渠所论难处皆是操戈入室须从
原头体认来所以好说话某昔于罗先生得入处后无
朋友几放倒了得渠如此极有益渠初从源头善处下
工夫来故皆就里面体认今既论难见儒者路脉极能
指其差误之处自见罗先生来未见有如此者又云此
人别无他事一味潜心于此初讲学时颇为道理所縳
今渐能融释于日用处一意下工夫若于此渐熟则体用
某因此追求有所省渠所论难处皆是操戈入室须从
原头体认来所以好说话某昔于罗先生得入处后无
朋友几放倒了得渠如此极有益渠初从源头善处下
工夫来故皆就里面体认今既论难见儒者路脉极能
指其差误之处自见罗先生来未见有如此者又云此
人别无他事一味潜心于此初讲学时颇为道理所縳
今渐能融释于日用处一意下工夫若于此渐熟则体用
卷五 第 11a 页 WYG0460-0066a.png
合矣此道理全在日用处熟若静处有而动处无即非矣
与刘平甫书
学问之道不在于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真有
所见虽一毫私欲之发亦自退听矣久久用力于此庶
几渐明讲学始有力也
又与刘平甫书
大率有疑处须静坐体究人伦必明天理必察于日用
处著力可见端绪在勉之尔
与刘平甫书
学问之道不在于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真有
所见虽一毫私欲之发亦自退听矣久久用力于此庶
几渐明讲学始有力也
又与刘平甫书
大率有疑处须静坐体究人伦必明天理必察于日用
处著力可见端绪在勉之尔
卷五 第 11b 页 WYG0460-0066b.png
答问上
丁丑六月二十六日书云承谕涵养用力处足见近来
好学之笃也甚慰甚慰但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即
欲虑非僻之念自不作矣孟子有夜气之说更熟味之
当见涵养用力处也于涵养处着力正是学者之要若
不如此存养终不为己物也更望勉之
戊寅七月十七日书云某村居一切只如旧有不可不
应接处又难废堕但靳靳度日尔朝夕无事齿发已迈
丁丑六月二十六日书云承谕涵养用力处足见近来
好学之笃也甚慰甚慰但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即
欲虑非僻之念自不作矣孟子有夜气之说更熟味之
当见涵养用力处也于涵养处着力正是学者之要若
不如此存养终不为己物也更望勉之
戊寅七月十七日书云某村居一切只如旧有不可不
应接处又难废堕但靳靳度日尔朝夕无事齿发已迈
卷五 第 12a 页 WYG0460-0066c.png
筋力渐不如昔所得于师友者往来于心求所以脱然
处竟未得力颇以是惧尔
春秋且将诸家熟看以胡文定解为准玩味久必自有
会心处卒看不得也伊川先生云春秋大义数十炳如
日星所易见也唯微辞奥旨时措从宜者所难知尔更
须详考其事又玩味所书抑扬予夺之处看如何积道
理多庶渐见之大率难得学者无相启发处终愦愦不
洒落尔
处竟未得力颇以是惧尔
春秋且将诸家熟看以胡文定解为准玩味久必自有
会心处卒看不得也伊川先生云春秋大义数十炳如
日星所易见也唯微辞奥旨时措从宜者所难知尔更
须详考其事又玩味所书抑扬予夺之处看如何积道
理多庶渐见之大率难得学者无相启发处终愦愦不
洒落尔
卷五 第 12b 页 WYG0460-0066d.png
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章横渠先生曰常人之学日
益而莫自知也仲尼行著习察异于他人故自十五至
于七十化而知裁其进德之盛者与伊川先生曰孔子
生而知之自十五至七十进德直有许多节次者圣人
未必然亦只是为学者立下一法盈科而后进不可差
次须是成章乃达两说未知孰是先生曰此一段二先
生之说各发明一义意思深长横渠云化而知裁伊川
云盈科而后进不成章不达皆是有力处更当深体之
益而莫自知也仲尼行著习察异于他人故自十五至
于七十化而知裁其进德之盛者与伊川先生曰孔子
生而知之自十五至七十进德直有许多节次者圣人
未必然亦只是为学者立下一法盈科而后进不可差
次须是成章乃达两说未知孰是先生曰此一段二先
生之说各发明一义意思深长横渠云化而知裁伊川
云盈科而后进不成章不达皆是有力处更当深体之
卷五 第 13a 页 WYG0460-0067a.png
可尔某窃以谓圣人之道中庸立言常以中人为说必
十年乃一进者若使困而知学积十年之久日孳孳而
不倦是亦可以变化气质而必一进也若以卤莽灭裂
之学而不用心焉虽十年亦只是如此则是自暴自弃
之人尔言十年之渐次所以警乎学者虽中才于夫子
之道皆可积习勉力而至焉圣人非不可及也不知更
有此意否
问或问禘之说一章伊川以此章属之上文曰不知者
十年乃一进者若使困而知学积十年之久日孳孳而
不倦是亦可以变化气质而必一进也若以卤莽灭裂
之学而不用心焉虽十年亦只是如此则是自暴自弃
之人尔言十年之渐次所以警乎学者虽中才于夫子
之道皆可积习勉力而至焉圣人非不可及也不知更
有此意否
问或问禘之说一章伊川以此章属之上文曰不知者
卷五 第 13b 页 WYG0460-0067b.png
盖为鲁讳知夫子不欲观之说则天下万物各正其名
其治如指诸掌也或以为此鲁君所当问而不问或人
不当问而问之故夫子以为不知所以微讽之也馀如
伊川说云龟山引礼记禘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不
可不知也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义君
道不全不能其事为臣不全非或人可得而知也其为
义大岂度数云乎哉盖有至赜存焉知此则于天下乎
何有此数说不审孰是先生曰详味禘自既灌以下至
其治如指诸掌也或以为此鲁君所当问而不问或人
不当问而问之故夫子以为不知所以微讽之也馀如
伊川说云龟山引礼记禘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不
可不知也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义君
道不全不能其事为臣不全非或人可得而知也其为
义大岂度数云乎哉盖有至赜存焉知此则于天下乎
何有此数说不审孰是先生曰详味禘自既灌以下至
卷五 第 14a 页 WYG0460-0067c.png
指其掌看夫子所指意处如何却将前后数说皆包在
其中似于意思稍尽又未知然否
问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熹谓曾子之学
主于诚身其于圣人之日用观省而服习之盖已熟矣
惟未能即此以见夫道之全体则不免疑其有二也然
用力之久而亦将有以自得故夫子以一以贯之之语
告之盖当其可也曾子于是默会其旨故门人有问而
其中似于意思稍尽又未知然否
问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熹谓曾子之学
主于诚身其于圣人之日用观省而服习之盖已熟矣
惟未能即此以见夫道之全体则不免疑其有二也然
用力之久而亦将有以自得故夫子以一以贯之之语
告之盖当其可也曾子于是默会其旨故门人有问而
卷五 第 14b 页 WYG0460-0067d.png
以忠恕告之盖以夫子之道不离乎日用之间自其尽
已而言则谓之忠自其及物而言则谓之恕莫非大道
之全体虽变化万殊于事为之末而所以贯之者未尝
不一也然则夫子所以告曾子曾子所以告其门人岂
有异旨哉而或者以为忠恕未足以尽一贯之道曾子
姑以违道不远者告其门人使知入道之端恐未曾尽
曾子之意也如子思之言忠恕违道不远乃是示人以
入道之端如孟子之言行仁义曾子之称夫子乃所谓
已而言则谓之忠自其及物而言则谓之恕莫非大道
之全体虽变化万殊于事为之末而所以贯之者未尝
不一也然则夫子所以告曾子曾子所以告其门人岂
有异旨哉而或者以为忠恕未足以尽一贯之道曾子
姑以违道不远者告其门人使知入道之端恐未曾尽
曾子之意也如子思之言忠恕违道不远乃是示人以
入道之端如孟子之言行仁义曾子之称夫子乃所谓
卷五 第 15a 页 WYG0460-0068a.png
由仁义行者也先生曰伊川先生有言曰维天之命于
穆不已忠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体会于一人之
身不过只有尽己及物之心而已曾子于日用处夫子
自有以见之恐其未必觉此亦是一贯之理故卒然问
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于是领会而有得焉辄应
之曰唯忘其所以言也东坡所谓口耳俱丧者亦佳至
于答门人之问只是发其心耳岂有二耶若以谓圣人
一以贯之之道其精微非门人之问所可告姑以忠恕
穆不已忠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体会于一人之
身不过只有尽己及物之心而已曾子于日用处夫子
自有以见之恐其未必觉此亦是一贯之理故卒然问
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于是领会而有得焉辄应
之曰唯忘其所以言也东坡所谓口耳俱丧者亦佳至
于答门人之问只是发其心耳岂有二耶若以谓圣人
一以贯之之道其精微非门人之问所可告姑以忠恕
卷五 第 15b 页 WYG0460-0068b.png
答之恐圣贤之心不如是之支也如孟子称尧舜之道
孝弟而已人皆足以知之但合内外之道使之体用一
源显微无间精粗不二滚同尽是此理则非圣人不能
是也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特起此以示人相近处然
不能贯之则忠恕自是一忠恕尔
十一月十三日书云吾人大率坐此窘窭百事驱遣不
行唯于稍易处处之为庶几尔某村居兀坐一无所为
亦以窘迫遇事窒塞处多每以古人贫甚极难堪处自
孝弟而已人皆足以知之但合内外之道使之体用一
源显微无间精粗不二滚同尽是此理则非圣人不能
是也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特起此以示人相近处然
不能贯之则忠恕自是一忠恕尔
十一月十三日书云吾人大率坐此窘窭百事驱遣不
行唯于稍易处处之为庶几尔某村居兀坐一无所为
亦以窘迫遇事窒塞处多每以古人贫甚极难堪处自
卷五 第 16a 页 WYG0460-0068c.png
体即啜菽饮水亦自有馀矣夫复何言
来谕以为人心之既放如木之既伐心虽既放然夜气
所息而平旦之气生焉则其好恶犹与人相近木虽既
伐然雨露所滋而萌蘖生焉则犹有木之性也恐不用
如此说大凡人理义之心何尝无唯持守之即在尔若
于旦昼间不至梏亡则夜气存矣夜气存则平旦之气未
与物接之时湛然虚明气象自可见此孟子发此夜气
之说于学者极有力若欲涵养须于此持守可尔恐不
来谕以为人心之既放如木之既伐心虽既放然夜气
所息而平旦之气生焉则其好恶犹与人相近木虽既
伐然雨露所滋而萌蘖生焉则犹有木之性也恐不用
如此说大凡人理义之心何尝无唯持守之即在尔若
于旦昼间不至梏亡则夜气存矣夜气存则平旦之气未
与物接之时湛然虚明气象自可见此孟子发此夜气
之说于学者极有力若欲涵养须于此持守可尔恐不
卷五 第 16b 页 WYG0460-0068d.png
须说心既放木既伐恐又似隔截尔如何如何
己卯六月二十二日书云闻不辍留意于经书中纵未
深自得亦可以驱遣俗累气象自安闲也
己卯长至后三日书云今学者之病所患在于未有洒
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持守不过只是苟免显然尤悔
而已似此恐皆不足道也
庚辰五月八日书云某晚景别无他唯求道之心甚切
虽间能窥测一二竟未有洒落处以此兀坐殊愦愦不
己卯六月二十二日书云闻不辍留意于经书中纵未
深自得亦可以驱遣俗累气象自安闲也
己卯长至后三日书云今学者之病所患在于未有洒
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持守不过只是苟免显然尤悔
而已似此恐皆不足道也
庚辰五月八日书云某晚景别无他唯求道之心甚切
虽间能窥测一二竟未有洒落处以此兀坐殊愦愦不
卷五 第 17a 页 WYG0460-0069a.png
快昔时朋友绝无人矣无可告语安得不至是耶可叹
可惧示谕夜气说甚详亦只是如此切不可更生枝节
寻求即恐有差大率吾辈立志已定若看文字心虑一
澄然之时略绰一见与心会处便是正理若更生疑即
恐滞碍伊川语录中有记明道尝在一仓中坐见廊柱
多因默数之疑以为未定屡数愈差遂至令一人敲柱
数之乃与初默数之数合正谓此也夜气之说所以于
学者有力者须是兼旦昼存养之功不至梏亡即夜气
可惧示谕夜气说甚详亦只是如此切不可更生枝节
寻求即恐有差大率吾辈立志已定若看文字心虑一
澄然之时略绰一见与心会处便是正理若更生疑即
恐滞碍伊川语录中有记明道尝在一仓中坐见廊柱
多因默数之疑以为未定屡数愈差遂至令一人敲柱
数之乃与初默数之数合正谓此也夜气之说所以于
学者有力者须是兼旦昼存养之功不至梏亡即夜气
卷五 第 17b 页 WYG0460-0069b.png
清若旦昼间不能存养即夜气何有疑此便是日月至
焉气象也某曩时从罗先生学问终日相对静坐只说
文字未尝及一杂语先生极好静坐某时未有知退入
室中亦只静坐而已先生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
谓中未发时作何气象此意不唯于进学有力兼亦是
养心之要元晦偶有心恙不可思索更于此一句内求
之静坐看如何往往不能无补也
承惠示濂溪遗文与颖滨语孟极荷爱厚不敢忘不敢
焉气象也某曩时从罗先生学问终日相对静坐只说
文字未尝及一杂语先生极好静坐某时未有知退入
室中亦只静坐而已先生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
谓中未发时作何气象此意不唯于进学有力兼亦是
养心之要元晦偶有心恙不可思索更于此一句内求
之静坐看如何往往不能无补也
承惠示濂溪遗文与颖滨语孟极荷爱厚不敢忘不敢
卷五 第 18a 页 WYG0460-0069c.png
忘通书向亦曾见一二但不曾得见全本今乃得一见
殊慰卑抱也二苏语孟说尽有可商论处俟他日见面
论之尝爱黄鲁直作濂溪诗序云舂陵周茂叔人品甚
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此句形容有道者气象绝佳
胸中洒落即作为尽洒落矣学者至此虽甚远亦不可
不常存此体段在胸中庶几遇事廓然于道理方少进
愿更存养如此
罗先生山居诗某记不全今只据追思得者录去颜乐
殊慰卑抱也二苏语孟说尽有可商论处俟他日见面
论之尝爱黄鲁直作濂溪诗序云舂陵周茂叔人品甚
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此句形容有道者气象绝佳
胸中洒落即作为尽洒落矣学者至此虽甚远亦不可
不常存此体段在胸中庶几遇事廓然于道理方少进
愿更存养如此
罗先生山居诗某记不全今只据追思得者录去颜乐
卷五 第 18b 页 WYG0460-0069d.png
斋诗云山染岚光带日黄萧然茅屋枕池塘自知寡与
真堪笑赖有颜瓢一味长池畔亭曰濯缨诗云拟把冠
缨挂墙壁等閒窥影自相酬邀月台诗云矮作墙垣小
作台时邀明月泻襟怀夜深独有长庚伴不许庸人取
次来又有独寐榻白云亭诗皆忘记白云亭坐处望见
先生母氏坟故名某向日见先生将出此诗邀月台诗
后两句不甚惬意尝妄意云先生可改下两句不甚浑
然先生别云也知邻斗非吾事且把行藏付酒杯盖当
真堪笑赖有颜瓢一味长池畔亭曰濯缨诗云拟把冠
缨挂墙壁等閒窥影自相酬邀月台诗云矮作墙垣小
作台时邀明月泻襟怀夜深独有长庚伴不许庸人取
次来又有独寐榻白云亭诗皆忘记白云亭坐处望见
先生母氏坟故名某向日见先生将出此诗邀月台诗
后两句不甚惬意尝妄意云先生可改下两句不甚浑
然先生别云也知邻斗非吾事且把行藏付酒杯盖当
卷五 第 19a 页 WYG0460-0070a.png
作此数绝时正靖康间也
闻召命不至复有指挥今来亦执前说辞之甚佳盖守
之已定自应如此纵煎迫扰扰何与我事若于义可行
便脱然一往亦可也某尝以谓遇事若能无毫发固滞
便是洒落即此心廓然大公无彼己之偏倚庶几于道
理一贯若见事不彻中心未免微有偏倚即涉固滞皆
不可也未审元晦以为如何为此说者非理道明心与
气合未易可以言此不然只是说也
闻召命不至复有指挥今来亦执前说辞之甚佳盖守
之已定自应如此纵煎迫扰扰何与我事若于义可行
便脱然一往亦可也某尝以谓遇事若能无毫发固滞
便是洒落即此心廓然大公无彼己之偏倚庶几于道
理一贯若见事不彻中心未免微有偏倚即涉固滞皆
不可也未审元晦以为如何为此说者非理道明心与
气合未易可以言此不然只是说也
卷五 第 19b 页 WYG0460-0070b.png
庚辰七月书云某自少时从罗先生学问彼时全不涉
世故未有所入闻先生之言便能用心静处寻求至今
淟泊忧患磨灭甚矣四五十年间每遇情意不可堪处
即猛省提掇以故初心未尝忘废非不用力而迄于今
更无进步处常窃静坐思之疑于持守及日用尽有未
合处或更有关键未能融释也向来尝与夏丈言语间
稍无间因得一次举此意质之渠乃以释氏之语来相
淘终有纤巧打讹处全不是吾儒气味旨意大段各别
世故未有所入闻先生之言便能用心静处寻求至今
淟泊忧患磨灭甚矣四五十年间每遇情意不可堪处
即猛省提掇以故初心未尝忘废非不用力而迄于今
更无进步处常窃静坐思之疑于持守及日用尽有未
合处或更有关键未能融释也向来尝与夏丈言语间
稍无间因得一次举此意质之渠乃以释氏之语来相
淘终有纤巧打讹处全不是吾儒气味旨意大段各别
卷五 第 20a 页 WYG0460-0070c.png
当俟他日相见剧论可知大率今人与古人学殊不同
如孔门弟子群居终日切磨又有夫子为之依归日用
间相观感而化者甚多恐于融释而脱落处非言说可
及也不然子贡何以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
闻耶元晦更潜心于此勿以老迈为戒而怠于此道为
望
所云见语录中有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一句即认得西
铭意旨所见路脉甚正宜以是推广求之然要见一视
如孔门弟子群居终日切磨又有夫子为之依归日用
间相观感而化者甚多恐于融释而脱落处非言说可
及也不然子贡何以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
闻耶元晦更潜心于此勿以老迈为戒而怠于此道为
望
所云见语录中有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一句即认得西
铭意旨所见路脉甚正宜以是推广求之然要见一视
卷五 第 20b 页 WYG0460-0070d.png
同仁气象却不难须是理会分殊虽毫发不可失方是
儒者气象
又云便是日月至焉气象一段某之意只谓能存养者
积久亦可至此若比之不违气象又迥然别也今之学
者虽能存养知有此理然旦昼之间一有懈焉遇事应
接举处不觉打发机械即离间而差矣虽存养熟理道
明习气渐尔销铄道理油然而生然后可进亦不易也
来谕以谓能存养者无时不在不止日月至焉若如此
儒者气象
又云便是日月至焉气象一段某之意只谓能存养者
积久亦可至此若比之不违气象又迥然别也今之学
者虽能存养知有此理然旦昼之间一有懈焉遇事应
接举处不觉打发机械即离间而差矣虽存养熟理道
明习气渐尔销铄道理油然而生然后可进亦不易也
来谕以谓能存养者无时不在不止日月至焉若如此
卷五 第 21a 页 WYG0460-0071a.png
时却似轻看了也如何
某兀坐于此朝无一事若可以一来甚佳致千万意如
此然又不敢必觊恐侍旁乏人老人或不乐即未可更
须于此审处之某寻常处事每值情意迫切处即以轻
重本末处之似少悔吝愿于出处间更体此意
问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二程先生谓此言气质之性非
性之本尹和靖云性一也何以言相近盖由习相远而
为言熹按和靖之意云性一也则正是言性之本万物
某兀坐于此朝无一事若可以一来甚佳致千万意如
此然又不敢必觊恐侍旁乏人老人或不乐即未可更
须于此审处之某寻常处事每值情意迫切处即以轻
重本末处之似少悔吝愿于出处间更体此意
问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二程先生谓此言气质之性非
性之本尹和靖云性一也何以言相近盖由习相远而
为言熹按和靖之意云性一也则正是言性之本万物
卷五 第 21b 页 WYG0460-0071b.png
之一源处所以云近但对远而言非实有异品而相近
也窃谓此说意稍浑全不知是否先生曰尹和靖之说
虽浑全然却似没话可说学者无着力处恐须如二先
生谓此言气质之性使人思索体认气质之说道理如
何为有力尔盖气质之性不究本源又由习而相远政
要玩此曲折也
问太极动而生阳先生尝曰此只是理做已发看不得
熹疑既言动而生阳即与复卦一阳生而见天地之心
也窃谓此说意稍浑全不知是否先生曰尹和靖之说
虽浑全然却似没话可说学者无着力处恐须如二先
生谓此言气质之性使人思索体认气质之说道理如
何为有力尔盖气质之性不究本源又由习而相远政
要玩此曲折也
问太极动而生阳先生尝曰此只是理做已发看不得
熹疑既言动而生阳即与复卦一阳生而见天地之心
卷五 第 22a 页 WYG0460-0071c.png
何异窃恐动而生阳即天地之喜怒哀乐发处于此即
见天地之心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即人物之喜怒哀乐
发处于此即见人物之心如此做两节看不知得否先
生曰太极动而生阳至理之源只是动静阖辟至于终
万物始万物亦只是此理一贯也到得二气交感化生
万物时又就人物上推亦只是此理中庸以喜怒哀乐
未发已发言之又就人身上推寻至于见得大本达道
处又滚同只是此理此理就人身上推寻若不于未发
见天地之心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即人物之喜怒哀乐
发处于此即见人物之心如此做两节看不知得否先
生曰太极动而生阳至理之源只是动静阖辟至于终
万物始万物亦只是此理一贯也到得二气交感化生
万物时又就人物上推亦只是此理中庸以喜怒哀乐
未发已发言之又就人身上推寻至于见得大本达道
处又滚同只是此理此理就人身上推寻若不于未发
卷五 第 22b 页 WYG0460-0071d.png
已发处看即何缘知之盖就天地之本源与人物上推
来不得不异此所以于动而生阳难以为喜怒哀乐已
发言之在天地只是理也今欲作两节看切恐差了复
卦见天地之心先儒以为静见天地之心伊川先生以
为动乃见此恐便是动而生阳之理然于复卦发出此
一段示人又于初爻以颜子不远复为言此只要示人
无间断之意人与天理一也就此理上皆收摄来与天
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
来不得不异此所以于动而生阳难以为喜怒哀乐已
发言之在天地只是理也今欲作两节看切恐差了复
卦见天地之心先儒以为静见天地之心伊川先生以
为动乃见此恐便是动而生阳之理然于复卦发出此
一段示人又于初爻以颜子不远复为言此只要示人
无间断之意人与天理一也就此理上皆收摄来与天
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
卷五 第 23a 页 WYG0460-0072a.png
吉凶皆其度内尔妄测度如此未知元晦以为如何有
疑更容他日得见剧论语言既拙又无文采似发脱不
出也元晦可意会稍详之看理道通否
辛巳上元日书云昔尝得之师友绪馀以谓学问有未
惬适处只求诸心若反身而诚清通和乐之象见即是
自得处更望勉力以此而已
承谕近日学履甚适向所耽恋不洒落处今已渐融释
此便是道理进之效甚善甚善思索有窒碍及于日用
疑更容他日得见剧论语言既拙又无文采似发脱不
出也元晦可意会稍详之看理道通否
辛巳上元日书云昔尝得之师友绪馀以谓学问有未
惬适处只求诸心若反身而诚清通和乐之象见即是
自得处更望勉力以此而已
承谕近日学履甚适向所耽恋不洒落处今已渐融释
此便是道理进之效甚善甚善思索有窒碍及于日用
卷五 第 23b 页 WYG0460-0072b.png
动静之间有拂戾处便于此致思求其所以然者久之
自循理尔
五十知天命一句三先生之说皆不敢轻看某寻常看
此数句窃以谓人之生也自少壮至于老耄血气盛衰
消长自不同学者若循其理不为其所使则圣人之言
自可以驯致但圣贤所至处浅深之不同尔若五十矣
尚昧于所为即大不可也横渠之说似有此意试一思
索看如何
自循理尔
五十知天命一句三先生之说皆不敢轻看某寻常看
此数句窃以谓人之生也自少壮至于老耄血气盛衰
消长自不同学者若循其理不为其所使则圣人之言
自可以驯致但圣贤所至处浅深之不同尔若五十矣
尚昧于所为即大不可也横渠之说似有此意试一思
索看如何
卷五 第 24a 页 WYG0460-0072c.png
承录示韦斋记追往念旧令人凄然某中间所举中庸
终始之说元晦以为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即
全体是未发底道理惟圣人尽性能然若如此看即于
全体何处不是此气象第此无甚气味尔某窃以谓肫
肫其仁以下三句乃是体认到此达天德之效处就喜
怒哀乐未发处存养至见此气象尽有地位也某尝见
吕芸阁与伊川论中说吕以为循性而行无往而非礼
义伊川以谓气味殊少吕复书云云政谓此尔大率论
终始之说元晦以为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即
全体是未发底道理惟圣人尽性能然若如此看即于
全体何处不是此气象第此无甚气味尔某窃以谓肫
肫其仁以下三句乃是体认到此达天德之效处就喜
怒哀乐未发处存养至见此气象尽有地位也某尝见
吕芸阁与伊川论中说吕以为循性而行无往而非礼
义伊川以谓气味殊少吕复书云云政谓此尔大率论
卷五 第 24b 页 WYG0460-0072d.png
文字切在深潜缜密然后蹊径不差释氏所谓一超直
入如来地恐其失处正坐此不可不辨
某衰晚碌碌只如旧所恨者中年以来即为师友捐弃
独学无助又涉世故沮困殆甚尚存初心有端绪之可
求时时见于心目尔
壬午四月二十二日书云吾侪在今日止可于僻寂处
草木衣食苟度此岁月为可他一切置之度外惟求进
此学问为庶几耳若欲进此学须是尽放弃平日习气
入如来地恐其失处正坐此不可不辨
某衰晚碌碌只如旧所恨者中年以来即为师友捐弃
独学无助又涉世故沮困殆甚尚存初心有端绪之可
求时时见于心目尔
壬午四月二十二日书云吾侪在今日止可于僻寂处
草木衣食苟度此岁月为可他一切置之度外惟求进
此学问为庶几耳若欲进此学须是尽放弃平日习气
卷五 第 25a 页 WYG0460-0073a.png
更鞭策所不及处使之脱然有自得处始是道理少进
承谕应接少暇即体究方知以前皆是低看了道理此
乃知觉之效更在勉之有所疑便中无惜详及庶几彼
此得以自警也
壬午五月十四日书云承谕处事扰扰便似内外离绝
不相该贯此病可于静坐时收摄将来看是如何便如
此就偏着处理会久之知觉即渐渐可就道理矣更望
勉之也
承谕应接少暇即体究方知以前皆是低看了道理此
乃知觉之效更在勉之有所疑便中无惜详及庶几彼
此得以自警也
壬午五月十四日书云承谕处事扰扰便似内外离绝
不相该贯此病可于静坐时收摄将来看是如何便如
此就偏着处理会久之知觉即渐渐可就道理矣更望
勉之也
卷五 第 25b 页 WYG0460-0073b.png
壬午六月十一日书云承谕仁一字条陈所推测处足
见日来进学之力甚慰某尝以谓仁字极难讲说只看
天理统体便是更心字亦难指说唯认取发用处是心
二字须要体认得极分明方可下工夫仁字难说论语
一部只是说与门弟子求仁之方知所以用心庶几私
欲沉天理见则知仁矣如颜子仲弓之问圣人所以答
之之语皆其要切用力处也孟子曰仁人心也心体通
有无贯幽明无不包括与人指示于发用处求之也又
见日来进学之力甚慰某尝以谓仁字极难讲说只看
天理统体便是更心字亦难指说唯认取发用处是心
二字须要体认得极分明方可下工夫仁字难说论语
一部只是说与门弟子求仁之方知所以用心庶几私
欲沉天理见则知仁矣如颜子仲弓之问圣人所以答
之之语皆其要切用力处也孟子曰仁人心也心体通
有无贯幽明无不包括与人指示于发用处求之也又
卷五 第 26a 页 WYG0460-0073c.png
曰仁者人也人之一体便是天理无所不备具若合而
言之人与仁之名亡则浑是道理也来谕以谓仁是心
之正理能发能用底二个端绪如胎育包涵其中生气
无不纯备而流动生发自然之机又无顷刻停息愤盈
发泄触处贯通体用相循初无间断此说推扩得甚好
但又云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乎禽兽者以是而已若犬
之性牛之性则不得而与焉若如此说恐有碍盖天地
中所生物本源则一虽禽兽草木生理亦无顷刻停息
言之人与仁之名亡则浑是道理也来谕以谓仁是心
之正理能发能用底二个端绪如胎育包涵其中生气
无不纯备而流动生发自然之机又无顷刻停息愤盈
发泄触处贯通体用相循初无间断此说推扩得甚好
但又云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乎禽兽者以是而已若犬
之性牛之性则不得而与焉若如此说恐有碍盖天地
中所生物本源则一虽禽兽草木生理亦无顷刻停息
卷五 第 26b 页 WYG0460-0073d.png
间断者但人得其秀而最灵五常中和之气所聚禽兽
得其偏而已此其所以异也若谓流动发生自然之机
与夫无顷刻停息间断即禽兽之体亦自如此若以为
此理唯人独得之即恐推测体认处未精于他处便有
差也又云须体认到此纯一不杂处方见浑然与物同
体气象一段语却无病又云从此推出分殊合宜处便
是义以下数句莫不由此而仁一以贯之盖五常百行
无往而非仁也此说大槩是然细推之却似不曾体认
得其偏而已此其所以异也若谓流动发生自然之机
与夫无顷刻停息间断即禽兽之体亦自如此若以为
此理唯人独得之即恐推测体认处未精于他处便有
差也又云须体认到此纯一不杂处方见浑然与物同
体气象一段语却无病又云从此推出分殊合宜处便
是义以下数句莫不由此而仁一以贯之盖五常百行
无往而非仁也此说大槩是然细推之却似不曾体认
卷五 第 27a 页 WYG0460-0074a.png
得伊川所谓理一分殊龟山云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
其分殊所以为义之意盖全在知字上用着力也谢上
蔡语录云不仁便是死汉不识痛痒了仁字只是有知
觉了了之体段若于此不下工夫令透彻即何缘见得
本源毫发之分殊哉若于此不了了即体用不能兼举
矣此正是本源体用兼举处人道之立正在于此仁之
一字正如四德之元而仁义二字正如立天道之阴阳
立地道之柔刚皆包摄在此二字尔大抵学者多为私
其分殊所以为义之意盖全在知字上用着力也谢上
蔡语录云不仁便是死汉不识痛痒了仁字只是有知
觉了了之体段若于此不下工夫令透彻即何缘见得
本源毫发之分殊哉若于此不了了即体用不能兼举
矣此正是本源体用兼举处人道之立正在于此仁之
一字正如四德之元而仁义二字正如立天道之阴阳
立地道之柔刚皆包摄在此二字尔大抵学者多为私
卷五 第 27b 页 WYG0460-0074b.png
欲所分故用力不精不见其效若欲于此进步须把断
诸头路静坐默识使之泥滓渐渐消去方可不然亦只
是说也更熟思之
某幸得早从罗先生游自少时粗闻端绪中年一无佽
助为世事淟汨者甚矣所幸比年来得吾元晦相与讲
学于颓惰中复此激发恐庶几于晚境也何慰如之
封事熟读数过立意甚佳今日所以不振立志不定事
功不成者正坐此以和议为名尔书中论之甚善见前
诸头路静坐默识使之泥滓渐渐消去方可不然亦只
是说也更熟思之
某幸得早从罗先生游自少时粗闻端绪中年一无佽
助为世事淟汨者甚矣所幸比年来得吾元晦相与讲
学于颓惰中复此激发恐庶几于晚境也何慰如之
封事熟读数过立意甚佳今日所以不振立志不定事
功不成者正坐此以和议为名尔书中论之甚善见前
卷五 第 28a 页 WYG0460-0074c.png
此赦文中有和议处一条又有事迫许便宜从事之语
盖皆持两端使人心疑也要之断然不可和自整顿纲
纪以大义断之以示天下向背立为国是可尔此处更
可引此又许便宜从事处更下数语以晓之如何某不
能文不能下笔也封事中有少疑处已用贴纸贴出矣
更详之明道语云治道在于修己责任求贤封事中此
意皆有之矣甚善吾侪虽在山野忧世之心但无所伸
尔亦可早发去为佳
盖皆持两端使人心疑也要之断然不可和自整顿纲
纪以大义断之以示天下向背立为国是可尔此处更
可引此又许便宜从事处更下数语以晓之如何某不
能文不能下笔也封事中有少疑处已用贴纸贴出矣
更详之明道语云治道在于修己责任求贤封事中此
意皆有之矣甚善吾侪虽在山野忧世之心但无所伸
尔亦可早发去为佳
卷五 第 28b 页 WYG0460-0074d.png
谢上蔡语极好玩味盖渠皆是于日用上下工夫又言
语只平说尤见气味深长今已抄得一本矣谨以奉内
恐亦好看也
问熹昨妄谓仁之一字乃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乎禽兽
者先生不以为然熹因以先生之言思之而得其说复
求正于左右熹窃谓天地生万物本乎一源人与禽兽
草木之生莫不具有此理其一体之中即无丝毫欠剩
其一气之运亦无顷刻停息所谓仁也(先生批云有有/血气者有无血)
语只平说尤见气味深长今已抄得一本矣谨以奉内
恐亦好看也
问熹昨妄谓仁之一字乃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乎禽兽
者先生不以为然熹因以先生之言思之而得其说复
求正于左右熹窃谓天地生万物本乎一源人与禽兽
草木之生莫不具有此理其一体之中即无丝毫欠剩
其一气之运亦无顷刻停息所谓仁也(先生批云有有/血气者有无血)
卷五 第 29a 页 WYG0460-0075a.png
(气者更体/究此处)但气有清浊故禀有偏正惟人得其正故能
知其本具此理而存之而见其为仁物得其偏故虽具
此理而不自知而无以见其为仁然则仁之为仁人与
物不得不同知人之为人而存之人与物不得不异故
伊川夫子既言理一分殊而龟山又有知其理一知其
分殊之说而先生以为全在知字上用着力恐亦是此
意也(先生勾出批云以上文大概/得之它日更用熟讲体认)不知果是如此否又
详伊川之语推测之窃谓理一而分殊此一句言理之
知其本具此理而存之而见其为仁物得其偏故虽具
此理而不自知而无以见其为仁然则仁之为仁人与
物不得不同知人之为人而存之人与物不得不异故
伊川夫子既言理一分殊而龟山又有知其理一知其
分殊之说而先生以为全在知字上用着力恐亦是此
意也(先生勾出批云以上文大概/得之它日更用熟讲体认)不知果是如此否又
详伊川之语推测之窃谓理一而分殊此一句言理之
卷五 第 29b 页 WYG0460-0075b.png
本然如此全在性分之内本体未发时看(先生抹出批/云须是兼本)
(体已发未发时/看合内外为可)合而言之则莫非此理然其中无一物
之不该便自有许多差别虽散殊错糅不可名状而纤
微之间同异毕显所谓理一而分殊也知其理一所以
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此二句乃是于发用处该摄
本体而言因此端绪而下工夫以推寻之处也盖理一
而分殊一句正如孟子所云必有事焉之处而下文两
句即其所以有事乎此之谓也(先生抹出批云恐不须/引孟子说以證之孟子)
(体已发未发时/看合内外为可)合而言之则莫非此理然其中无一物
之不该便自有许多差别虽散殊错糅不可名状而纤
微之间同异毕显所谓理一而分殊也知其理一所以
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此二句乃是于发用处该摄
本体而言因此端绪而下工夫以推寻之处也盖理一
而分殊一句正如孟子所云必有事焉之处而下文两
句即其所以有事乎此之谓也(先生抹出批云恐不须/引孟子说以證之孟子)
卷五 第 30a 页 WYG0460-0075c.png
(之说若以微言恐下工夫处落空如释氏然孟子之说/亦无𨼆显精粗之间今录谢上蔡一说于后玩味之即)
(无时不是此理/也此说极有力)大抵仁字正是天理流动之机以其包
容和粹涵育融漾不可名猊故特谓之仁其中自然文
理密察各有定体处便是义只此二字包括人道已尽
义固不能出乎仁之外仁亦不离乎义之内也然则理
一而分殊者乃是本然之仁义(先生勾断批云推测到/此一段甚密为得之加)
(以涵养何患不见/道也甚慰甚慰)前此乃以从此推出分殊合宜处为
义失之远矣又不知如此上所推测又还是否更乞指
(无时不是此理/也此说极有力)大抵仁字正是天理流动之机以其包
容和粹涵育融漾不可名猊故特谓之仁其中自然文
理密察各有定体处便是义只此二字包括人道已尽
义固不能出乎仁之外仁亦不离乎义之内也然则理
一而分殊者乃是本然之仁义(先生勾断批云推测到/此一段甚密为得之加)
(以涵养何患不见/道也甚慰甚慰)前此乃以从此推出分殊合宜处为
义失之远矣又不知如此上所推测又还是否更乞指
卷五 第 30b 页 WYG0460-0075d.png
教先生曰谢上蔡云吾常习忘以养生明道曰施之养
则可于道则有害习忘可以养生者以其不留情也学
道则异于是必有事焉勿正何谓乎且出入起居宁无
事者正心待之则先事而迎忘则涉乎去念助则近于
留情故圣人心如鉴所以异于释氏心也上蔡录明道
此语于学者甚有力盖寻常于静处体认下工夫即于
闹处使不着盖不曾如此用功也自非谢先生确实于
日用处下工夫即恐明道此语亦未必引得出来此语
则可于道则有害习忘可以养生者以其不留情也学
道则异于是必有事焉勿正何谓乎且出入起居宁无
事者正心待之则先事而迎忘则涉乎去念助则近于
留情故圣人心如鉴所以异于释氏心也上蔡录明道
此语于学者甚有力盖寻常于静处体认下工夫即于
闹处使不着盖不曾如此用功也自非谢先生确实于
日用处下工夫即恐明道此语亦未必引得出来此语
卷五 第 31a 页 WYG0460-0076a.png
录所以极好玩索近方看见如此意思显然元晦于此
更思看如何唯于日用处便下工夫或就事上便下工
夫庶几渐可合为己物不然只是说也某辄妄意如此
如何如何
问熹又问孟子养气一章向者虽蒙曲折面诲而愚意
竟未见一总会处近日求之颇见大体只是要得心气
合而已故说持其志无暴其气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
忘勿助长也皆是𦂳切处只是要得这里所存主处分
更思看如何唯于日用处便下工夫或就事上便下工
夫庶几渐可合为己物不然只是说也某辄妄意如此
如何如何
问熹又问孟子养气一章向者虽蒙曲折面诲而愚意
竟未见一总会处近日求之颇见大体只是要得心气
合而已故说持其志无暴其气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
忘勿助长也皆是𦂳切处只是要得这里所存主处分
卷五 第 31b 页 WYG0460-0076b.png
明则一身之气自然一时奔凑翕聚向这里来存之不
已及其充积盛满睟面盎背便是塞乎天地气象非求
之外也如此则心气合一不见其间心之所向全气随
之虽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亦沛然行其所无事而已
何动心之有易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而文言曰敬义
立而德不孤则不疑其所行也正是此理不审先生以
为何如先生曰养气大概是要得心与气合不然心是
心气是气不见所谓集义处终不能合一也元晦云睟
已及其充积盛满睟面盎背便是塞乎天地气象非求
之外也如此则心气合一不见其间心之所向全气随
之虽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亦沛然行其所无事而已
何动心之有易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而文言曰敬义
立而德不孤则不疑其所行也正是此理不审先生以
为何如先生曰养气大概是要得心与气合不然心是
心气是气不见所谓集义处终不能合一也元晦云睟
卷五 第 32a 页 WYG0460-0076c.png
面盎背便是塞乎天地气象与下云亦沛然行其所无
事二处为得之见得此理甚好然心气合一之象更用
体察令分晓路陌方是某寻常觉得于畔援歆羡之时
未必皆是正理亦心与气合到此若髣髴有此气象一
差则所失多矣岂所谓浩然之气耶某窃谓孟子所谓
养气者自有一端绪须从知言处养来乃不差于知言
处下工夫尽用熟也谢上蔡多谓于田地上面下工夫
此知言之说乃田地也先于此体认令精审认取心与
事二处为得之见得此理甚好然心气合一之象更用
体察令分晓路陌方是某寻常觉得于畔援歆羡之时
未必皆是正理亦心与气合到此若髣髴有此气象一
差则所失多矣岂所谓浩然之气耶某窃谓孟子所谓
养气者自有一端绪须从知言处养来乃不差于知言
处下工夫尽用熟也谢上蔡多谓于田地上面下工夫
此知言之说乃田地也先于此体认令精审认取心与
卷五 第 32b 页 WYG0460-0076d.png
气合之时不倚不偏气象是如何方可看易中所谓直
方大不习无不利然后不疑其所行皆沛然矣元晦更
于此致思看如何某率然如此极不揆是与非更俟他
日面会商量可也
问熹近看中庸鬼神一章窃谓此章正是发明显微无
间只是一理处且如鬼神有甚形迹然人却自然有畏
敬之心以承祭祀便如真有一物在其上下左右此理
亦有甚形迹然人却自然秉彝之性才存主着这里便
方大不习无不利然后不疑其所行皆沛然矣元晦更
于此致思看如何某率然如此极不揆是与非更俟他
日面会商量可也
问熹近看中庸鬼神一章窃谓此章正是发明显微无
间只是一理处且如鬼神有甚形迹然人却自然有畏
敬之心以承祭祀便如真有一物在其上下左右此理
亦有甚形迹然人却自然秉彝之性才存主着这里便
卷五 第 33a 页 WYG0460-0077a.png
自见得许多道理参前倚衡虽欲顷刻离而遁之而不
可得只为至诚贯彻实有是理无端无方无二无杂方
其未感寂然不动及其既感无所不通濂溪翁所谓静
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者于此亦可以见之不审先生
以为何如先生曰此段看得甚好更引濂溪翁所谓静
无而动有作一贯晓会尤佳中庸发明显微之理于承
祭祀时为言者只谓于此时鬼神之理昭然易见令学
者有入头处尔但更有一说若看此理须于四方八面
可得只为至诚贯彻实有是理无端无方无二无杂方
其未感寂然不动及其既感无所不通濂溪翁所谓静
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者于此亦可以见之不审先生
以为何如先生曰此段看得甚好更引濂溪翁所谓静
无而动有作一贯晓会尤佳中庸发明显微之理于承
祭祀时为言者只谓于此时鬼神之理昭然易见令学
者有入头处尔但更有一说若看此理须于四方八面
卷五 第 33b 页 WYG0460-0077b.png
尽皆收入体究来令有会心处方是谢上蔡云鬼神横
渠说得来别这个便是天地间妙用须是将来做个题
目入思虑始得讲说不济事又云鬼神自家要有便有
要无便无更于此数者一并体认不可滞在一隅也某
偶见如此如何如何
壬午八月九日书云此个气味为上下相咻无不如此
者这个风俗如何得变某于此有感焉当今之时苟有
修饬之士须大段涵养韬晦始得若一旦龃龉有所去
渠说得来别这个便是天地间妙用须是将来做个题
目入思虑始得讲说不济事又云鬼神自家要有便有
要无便无更于此数者一并体认不可滞在一隅也某
偶见如此如何如何
壬午八月九日书云此个气味为上下相咻无不如此
者这个风俗如何得变某于此有感焉当今之时苟有
修饬之士须大段涵养韬晦始得若一旦龃龉有所去
卷五 第 34a 页 WYG0460-0077c.png
就虽去流俗远矣然以全体论之得失未免相半也使
衰世之公子皆信厚须如文王方得若未也恐不若且
诵龟山与胡文定梅花诗直是气味深长也如何(龟山/诗欲)
(驱残臈变春风只有寒梅作选锋莫把疏英轻/斗雪好藏清艳月明中右渚宫观梅寄康侯)韬晦一
事尝验之极难自非大段涵养沈潜定不能如此遇事
辄发矣亦不可轻看也如何如何
十月朔日书云承谕近日看仁一事颇有见处但乍喧
乍静乍明乍暗仔细点检尽有劳攘处详此足见潜心
衰世之公子皆信厚须如文王方得若未也恐不若且
诵龟山与胡文定梅花诗直是气味深长也如何(龟山/诗欲)
(驱残臈变春风只有寒梅作选锋莫把疏英轻/斗雪好藏清艳月明中右渚宫观梅寄康侯)韬晦一
事尝验之极难自非大段涵养沈潜定不能如此遇事
辄发矣亦不可轻看也如何如何
十月朔日书云承谕近日看仁一事颇有见处但乍喧
乍静乍明乍暗仔细点检尽有劳攘处详此足见潜心
卷五 第 34b 页 WYG0460-0077d.png
体认用力之效盖须自见得病痛窒碍处然后可进因
此而修治之推测自可见甚慰甚慰孟子曰夫仁亦在
乎熟之而已乍明乍暗乍喧乍静皆未熟之病也更望
勉之至祝至祝
癸未五月二十三日书云近日涵养必见应事脱然处
否须就事兼体用下工夫久久纯熟渐可见浑然气象
矣勉之勉之
答问下
此而修治之推测自可见甚慰甚慰孟子曰夫仁亦在
乎熟之而已乍明乍暗乍喧乍静皆未熟之病也更望
勉之至祝至祝
癸未五月二十三日书云近日涵养必见应事脱然处
否须就事兼体用下工夫久久纯熟渐可见浑然气象
矣勉之勉之
答问下
卷五 第 35a 页 WYG0460-0078a.png
李延平初间也是豪迈底人到后来也是磨琢之功在
乡若不异于常人乡曲以上底人只道他是个善人他
也略不与人说待问了方与说
罗仲素先生严毅清苦殊可畏李先生终日危坐而神
彩精朗略无隤堕之气
问延平先生言行曰他却不曾著书充养得极好凡为
学也不过是恁地涵养将去初无异议只是先生睟面
盎背自然不可及
乡若不异于常人乡曲以上底人只道他是个善人他
也略不与人说待问了方与说
罗仲素先生严毅清苦殊可畏李先生终日危坐而神
彩精朗略无隤堕之气
问延平先生言行曰他却不曾著书充养得极好凡为
学也不过是恁地涵养将去初无异议只是先生睟面
盎背自然不可及
卷五 第 35b 页 WYG0460-0078b.png
明道教人静坐李先生亦教人静坐看来须是静坐始
能收敛罗仲素都是著实仔细去理会李先生气象好
熹初为学全无见成规矩这边也去理会寻讨那边也
去理会寻讨后来见李先生较说得有下落更缜密
李先生说人心中大段恶念却易制伏最是那不大段
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宪相续不断难为驱除今看得
来是如此
或问近见廖子晦言今年见先生问延平先生静坐之
能收敛罗仲素都是著实仔细去理会李先生气象好
熹初为学全无见成规矩这边也去理会寻讨那边也
去理会寻讨后来见李先生较说得有下落更缜密
李先生说人心中大段恶念却易制伏最是那不大段
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宪相续不断难为驱除今看得
来是如此
或问近见廖子晦言今年见先生问延平先生静坐之
卷五 第 36a 页 WYG0460-0078c.png
说先生颇不以为然不知如何曰这事难说静坐理会
道理是不妨只是讨要静坐则不可理会得道理明透
自然是静今人都是讨静坐以省事则不可尝见李先
生说旧见罗先生说春秋某心尝疑之以今观之是如
此盖心下热闹如何看得道理出须静方看得出所谓
静坐只是打叠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道理既出心
下愈明静矣
行夫问李先生谓常存此心勿为事物所胜先生答之
道理是不妨只是讨要静坐则不可理会得道理明透
自然是静今人都是讨静坐以省事则不可尝见李先
生说旧见罗先生说春秋某心尝疑之以今观之是如
此盖心下热闹如何看得道理出须静方看得出所谓
静坐只是打叠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道理既出心
下愈明静矣
行夫问李先生谓常存此心勿为事物所胜先生答之
卷五 第 36b 页 WYG0460-0078d.png
(云云/)顷之复曰李先生涵养得自是别真所谓不为事
物所胜者古人云终日无疾言遽色他真个是如此寻
常人去近处必徐行出远处行必稍急先生去近处也
如此出远处亦只如此寻常人叫一人叫之一二声不
至则声必厉先生叫之不至声不加于前也又如坐处
壁间有字某每常亦须起头一看若先生则不然方其
坐时固不看也若是欲看则必起就壁下视之其不为
事物所胜大率若此常闻先生后生时极豪迈一饮必
物所胜者古人云终日无疾言遽色他真个是如此寻
常人去近处必徐行出远处行必稍急先生去近处也
如此出远处亦只如此寻常人叫一人叫之一二声不
至则声必厉先生叫之不至声不加于前也又如坐处
壁间有字某每常亦须起头一看若先生则不然方其
坐时固不看也若是欲看则必起就壁下视之其不为
事物所胜大率若此常闻先生后生时极豪迈一饮必
卷五 第 37a 页 WYG0460-0079a.png
数十杯醉则好驰马一骤三二十里不回后来却收拾
得恁地醇粹所以难及
问先生所作李先生行状云终日危坐以验夫喜怒哀
乐之前气象为如何而求所谓中者与伊川之说若不
相似曰这处是旧日下得语太重今以伊川之语格之
则其下工夫处亦是有些子偏只是被李先生静得极
了便自见得是有个觉处不似别人今终日危坐只是
且收敛在此胜如奔驰若一向如此又似坐禅入定
得恁地醇粹所以难及
问先生所作李先生行状云终日危坐以验夫喜怒哀
乐之前气象为如何而求所谓中者与伊川之说若不
相似曰这处是旧日下得语太重今以伊川之语格之
则其下工夫处亦是有些子偏只是被李先生静得极
了便自见得是有个觉处不似别人今终日危坐只是
且收敛在此胜如奔驰若一向如此又似坐禅入定
卷五 第 37b 页 WYG0460-0079b.png
淳问延平欲于未发之前观其气象此与杨氏体验于
未发之前者异同如何曰这个亦有些病那体验字是
有个思量了便是已发若观时恁著意看便也是已发
问此体验是著意观只恁平常否曰此亦是以不观观
之
或问延平先生何故验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而求所
谓中曰只是要见气象陈后之曰持字良久亦可见未
发气象曰延平即是此意若一向这里又差从释氏去
未发之前者异同如何曰这个亦有些病那体验字是
有个思量了便是已发若观时恁著意看便也是已发
问此体验是著意观只恁平常否曰此亦是以不观观
之
或问延平先生何故验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而求所
谓中曰只是要见气象陈后之曰持字良久亦可见未
发气象曰延平即是此意若一向这里又差从释氏去
卷五 第 38a 页 WYG0460-0079c.png
李先生云舜之所以能使瞽瞍底豫者尽事亲之道共
为子职不见父母之非而已昔罗先生语此二句只为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不以道得富贵不处不以道得贫贱不去是说处这事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是主宰处终食造次颠沛是操存
处李先生说得好
旧曾问李先生颜子非助我者处李先生云颜子于圣
人根本有默契处不假枝叶之助也如子夏乃枝叶之
为子职不见父母之非而已昔罗先生语此二句只为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不以道得富贵不处不以道得贫贱不去是说处这事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是主宰处终食造次颠沛是操存
处李先生说得好
旧曾问李先生颜子非助我者处李先生云颜子于圣
人根本有默契处不假枝叶之助也如子夏乃枝叶之
卷五 第 38b 页 WYG0460-0079d.png
助
问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者如何曰所以然者
亦只是理也惟穷理则自知其皆一致此理惟延平之
说(在或问/格物中)与伊川差合虽不显言其穷理而皆体此意
吾与回言终日章集注载李先生之说甚分明
问李先生谓颜子于圣人体段已具体段二字莫只是
言个模样否曰然
孟子养气一章李先生曰配是衬贴起来又曰若说道
问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者如何曰所以然者
亦只是理也惟穷理则自知其皆一致此理惟延平之
说(在或问/格物中)与伊川差合虽不显言其穷理而皆体此意
吾与回言终日章集注载李先生之说甚分明
问李先生谓颜子于圣人体段已具体段二字莫只是
言个模样否曰然
孟子养气一章李先生曰配是衬贴起来又曰若说道
卷五 第 39a 页 WYG0460-0080a.png
衬贴却是两物气与道义只是一滚发出来后来思之
一滚发出来说得道理好衬贴字却说得配字极亲切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熹旧日理会道理亦
有此病后见李先生说病去圣经中求义遂刻意经学
推见实理始信前日诸人之误也
李先生说一步是一步如说仁者其言也讱熹当时为
之语云圣人如天覆万物(云云/)李曰不要如是广说须
穷其言也讱前头如何要得一进步处
一滚发出来说得道理好衬贴字却说得配字极亲切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熹旧日理会道理亦
有此病后见李先生说病去圣经中求义遂刻意经学
推见实理始信前日诸人之误也
李先生说一步是一步如说仁者其言也讱熹当时为
之语云圣人如天覆万物(云云/)李曰不要如是广说须
穷其言也讱前头如何要得一进步处
卷五 第 39b 页 WYG0460-0080b.png
必有事焉由此可至君子三变改过迁善由此可至所
过者化李先生说
熹旧见李先生时说得无限道理也曾去学禅李先生
云汝恁地悬空理会得许多而面前事却又理会不得
道亦无幽妙只在日用间著实做工夫处理会便自见
得后来方晓得他说故今日不至无理会耳
李先生尝云人之念虑若是于显然过恶萌动此却易
见易除却怕于匹似间底事爆起来缠绕思念将去不
过者化李先生说
熹旧见李先生时说得无限道理也曾去学禅李先生
云汝恁地悬空理会得许多而面前事却又理会不得
道亦无幽妙只在日用间著实做工夫处理会便自见
得后来方晓得他说故今日不至无理会耳
李先生尝云人之念虑若是于显然过恶萌动此却易
见易除却怕于匹似间底事爆起来缠绕思念将去不
卷五 第 40a 页 WYG0460-0080c.png
能除此尤害事
延平先生尝言道理须是日中理会夜里却去静坐地
思量方始有得熹依此说去做真个是不同
李先生云书不要点看得更好
李先生言事虽纷纭须还我处置
熹少时亦曾学禅只李先生极言其不是后来考究毕
竟佛学无是处
李先生当时说学已有许多意思只为说敬字不分明
延平先生尝言道理须是日中理会夜里却去静坐地
思量方始有得熹依此说去做真个是不同
李先生云书不要点看得更好
李先生言事虽纷纭须还我处置
熹少时亦曾学禅只李先生极言其不是后来考究毕
竟佛学无是处
李先生当时说学已有许多意思只为说敬字不分明
卷五 第 40b 页 WYG0460-0080d.png
所以许多时无捉摸处
辟佛者皆以义利辩之此是第二义及见李先生之言
初亦信未及且理会学问看如何后渐见其非
李先生说横渠说不须看非是不是只是恐先入了费力
向时诸前辈每人各是一般说话后见李先生较说得
有下落说得较缜密
仁字心字亦须略有分别始得记得李先生说孟子言
仁人心也不是将心训仁字此说最有味试思之
辟佛者皆以义利辩之此是第二义及见李先生之言
初亦信未及且理会学问看如何后渐见其非
李先生说横渠说不须看非是不是只是恐先入了费力
向时诸前辈每人各是一般说话后见李先生较说得
有下落说得较缜密
仁字心字亦须略有分别始得记得李先生说孟子言
仁人心也不是将心训仁字此说最有味试思之
卷五 第 41a 页 WYG0460-0081a.png
吕与叔论民可使由之处意思极好昔侍李先生论近
世儒佛杂学之弊因引其说先生亦深然之凡百但以
此等意思存之便自平实
李文名侗师事罗仲素先生罗尝见伊川后卒业龟山
之门深见称许其弃后学久矣李文独深得其阃奥经
学纯明涵养精粹延平士人甚尊事之请以为郡学正
虽不复应举而温谦悫厚人与之处久而不见其涯郁
然君子人也先子与之游数十年道谊之契甚深
世儒佛杂学之弊因引其说先生亦深然之凡百但以
此等意思存之便自平实
李文名侗师事罗仲素先生罗尝见伊川后卒业龟山
之门深见称许其弃后学久矣李文独深得其阃奥经
学纯明涵养精粹延平士人甚尊事之请以为郡学正
虽不复应举而温谦悫厚人与之处久而不见其涯郁
然君子人也先子与之游数十年道谊之契甚深
卷五 第 41b 页 WYG0460-0081b.png
中和二字皆道之体用旧闻李先生论此最详后来所
见不同遂不复致思今乃知其为人深切然恨己不能
尽记其曲折矣如云人固有无所喜怒哀乐之时然谓
之未发则不可言无主也又云致字如致师之致又如
先言慎独然后及中和此意亦尝言之但当时既不领
略后来又不深思遂成蹉过孤负此翁耳
熹记顷年汪端明说沈元用问尹和靖伊川先生易传
何处最切要尹云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此是最切要处
见不同遂不复致思今乃知其为人深切然恨己不能
尽记其曲折矣如云人固有无所喜怒哀乐之时然谓
之未发则不可言无主也又云致字如致师之致又如
先言慎独然后及中和此意亦尝言之但当时既不领
略后来又不深思遂成蹉过孤负此翁耳
熹记顷年汪端明说沈元用问尹和靖伊川先生易传
何处最切要尹云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此是最切要处
卷五 第 42a 页 WYG0460-0081c.png
后举问李先生先生曰尹说固好然须是看得六十四
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处方始说得此话若学者
未曾子细理会便与他如此说岂不误他余闻之悚然
始知前日空言无实全不济事自此读书益加详细
熹自延平逝去学问无分寸之进汩汩度日无朋友之
助未知终何所归宿春秋工夫未及下手而先生弃去
然尝略闻其一二以为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看
风水移步换形但以今人之心求圣人之意未到圣人
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处方始说得此话若学者
未曾子细理会便与他如此说岂不误他余闻之悚然
始知前日空言无实全不济事自此读书益加详细
熹自延平逝去学问无分寸之进汩汩度日无朋友之
助未知终何所归宿春秋工夫未及下手而先生弃去
然尝略闻其一二以为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看
风水移步换形但以今人之心求圣人之意未到圣人
卷五 第 42b 页 WYG0460-0081d.png
洒然处不能无失耳此亦可见先生发明之大旨也
李先生曰受形天地各有定数治乱穷通断非人力惟
当守吾之正而已然而爱身明道修已俟时则不可一
日忘于心此圣贤传心之要法或者放肆自佚惟责之
人不责之已非也
李先生曰阴阳之精散而万物得之凡丽于天附于地
列于天地之两间聚有类分有群生者形者色者莫不
分系于阴阳
李先生曰受形天地各有定数治乱穷通断非人力惟
当守吾之正而已然而爱身明道修已俟时则不可一
日忘于心此圣贤传心之要法或者放肆自佚惟责之
人不责之已非也
李先生曰阴阳之精散而万物得之凡丽于天附于地
列于天地之两间聚有类分有群生者形者色者莫不
分系于阴阳
卷五 第 43a 页 WYG0460-0082a.png
又曰阳以燥为性以奇为数以刚为体其为气炎其为
形圆浮而明动而吐皆物于阳者也阴以湿为性以耦
为数以柔为体其为气凉其为形方沈而晦静而翕皆
物于阴者也
李先生曰动静真伪善恶皆对而言之是世之所谓动
静真伪善恶非性之所谓动静真伪善恶也惟求静于
未始有动之先而性之静可见矣求真于未始有伪之
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
形圆浮而明动而吐皆物于阳者也阴以湿为性以耦
为数以柔为体其为气凉其为形方沈而晦静而翕皆
物于阴者也
李先生曰动静真伪善恶皆对而言之是世之所谓动
静真伪善恶非性之所谓动静真伪善恶也惟求静于
未始有动之先而性之静可见矣求真于未始有伪之
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
卷五 第 43b 页 WYG0460-0082b.png
可见矣
李先生曰虚一而静心方实则物乘之物乘之则动心
方动则气乘之气乘之则惑惑斯不一矣则喜怒哀乐
皆不中节矣
思索义理到纷乱窒塞处须是一切扫去放教胸中空
荡荡地了却举起一看便自觉得有下落处向见李先
生曾如此说来今日方真实验得
旧见李先生说理会文字须令一件融释了后方便理
李先生曰虚一而静心方实则物乘之物乘之则动心
方动则气乘之气乘之则惑惑斯不一矣则喜怒哀乐
皆不中节矣
思索义理到纷乱窒塞处须是一切扫去放教胸中空
荡荡地了却举起一看便自觉得有下落处向见李先
生曾如此说来今日方真实验得
旧见李先生说理会文字须令一件融释了后方便理
卷五 第 44a 页 WYG0460-0082c.png
会一件融释二字下得极好此亦伊川所谓今日格一
件明日又格一件格得多后自脱然有贯通处此亦是
他真曾经历来便得如此分明今若一件未能融释而
又欲理会一件则第二件又不了推之万事事事不了
何益
人若著些利害便不免开口告人却与不学之人何异
向见李先生说若大段排遣不去只思古人所遭患难
有大不可堪者以自比则亦可以少安矣始者甚卑其
件明日又格一件格得多后自脱然有贯通处此亦是
他真曾经历来便得如此分明今若一件未能融释而
又欲理会一件则第二件又不了推之万事事事不了
何益
人若著些利害便不免开口告人却与不学之人何异
向见李先生说若大段排遣不去只思古人所遭患难
有大不可堪者以自比则亦可以少安矣始者甚卑其
卷五 第 44b 页 WYG0460-0082d.png
说以为何至如此后来临事却觉有得力处不可忽也
昔闻延平先生之教以为为学之初且当常存此心勿
为他事所胜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反复推寻以究
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少进而别穷一事
如此既久积累之多胸中自当有洒然处非文字言语
之所及也详味此言虽其规模之大条理之密若不逮
于程子然其工夫之渐次意味之深切则有非他说所
能及者惟尝实用力于此者为能有以识之未易以口
昔闻延平先生之教以为为学之初且当常存此心勿
为他事所胜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反复推寻以究
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少进而别穷一事
如此既久积累之多胸中自当有洒然处非文字言语
之所及也详味此言虽其规模之大条理之密若不逮
于程子然其工夫之渐次意味之深切则有非他说所
能及者惟尝实用力于此者为能有以识之未易以口
卷五 第 45a 页 WYG0460-0083a.png
舌争也(格庵赵氏曰程子言若一事穷未得且别穷一/事延平则言且就一事推寻待其融释脱落然)
(后另穷一事其言不同盖程子以人心各有明处有暗/处若就明处推去则易为力非为一事未穷得而可贰)
(以二参以三也若延平则/专为不能主一者之戒)
李先生居处有常不作费力事所居狭隘屋宇卑小及
子弟渐长逐间接起又接起厅屋亦有小书屋然甚齐
整潇洒安物皆有常处其制行不异于人亦常为任希
纯教授延入学作职事居常无甚异同颓如也真得龟
山法门亦尝议龟山之失
(后另穷一事其言不同盖程子以人心各有明处有暗/处若就明处推去则易为力非为一事未穷得而可贰)
(以二参以三也若延平则/专为不能主一者之戒)
李先生居处有常不作费力事所居狭隘屋宇卑小及
子弟渐长逐间接起又接起厅屋亦有小书屋然甚齐
整潇洒安物皆有常处其制行不异于人亦常为任希
纯教授延入学作职事居常无甚异同颓如也真得龟
山法门亦尝议龟山之失
卷五 第 45b 页 WYG0460-0083b.png
李先生不著书不作文颓然若一田夫野老
正蒙知言李先生极不要人传写及看旧尝看正蒙李
甚不许然李终是短于辨论邪正盖皆不可无无之即
是少博学详说工夫也
李先生之学云常在目前只在戒谨不睹恐惧不闻便
自然常存颜子非礼勿视听言动正是如此
熹初师屏山籍溪自见于此道未有所得乃见延平
熹赴同安任时年二十四五矣始见李先生曾与他说
正蒙知言李先生极不要人传写及看旧尝看正蒙李
甚不许然李终是短于辨论邪正盖皆不可无无之即
是少博学详说工夫也
李先生之学云常在目前只在戒谨不睹恐惧不闻便
自然常存颜子非礼勿视听言动正是如此
熹初师屏山籍溪自见于此道未有所得乃见延平
熹赴同安任时年二十四五矣始见李先生曾与他说
卷五 第 46a 页 WYG0460-0083c.png
禅李先生只说不是却倒疑李先生理会此未得再三
质问李先生为人简重却不甚会说只教看圣贤言语
熹意中道禅亦自在且将圣人书来读日复一日觉得
圣贤言语渐渐有味回看释氏之说渐渐破绽鏬漏百
出
李先生云赖天之灵常在目前如此安得不进盖李先
生为默坐澄心之学持守得固龟山之学以身体之以
心验之从容自得于燕閒静一之中李先生之学出于
质问李先生为人简重却不甚会说只教看圣贤言语
熹意中道禅亦自在且将圣人书来读日复一日觉得
圣贤言语渐渐有味回看释氏之说渐渐破绽鏬漏百
出
李先生云赖天之灵常在目前如此安得不进盖李先
生为默坐澄心之学持守得固龟山之学以身体之以
心验之从容自得于燕閒静一之中李先生之学出于
卷五 第 46b 页 WYG0460-0083d.png
龟山源流是如此
李先生教学者于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气象为如
何伊川谓即思即是已发道夫谓李先生之言主于体
认程先生之言专在涵养其大要实相表里
旧见李先生常说少从师友幸有所闻中间无讲习之
助几成废坠然赖天之灵此个道理只常在心目间未
尝敢忘此可见其持守之功矣然则所见安得而不精
所养安得而不熟邪
李先生教学者于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气象为如
何伊川谓即思即是已发道夫谓李先生之言主于体
认程先生之言专在涵养其大要实相表里
旧见李先生常说少从师友幸有所闻中间无讲习之
助几成废坠然赖天之灵此个道理只常在心目间未
尝敢忘此可见其持守之功矣然则所见安得而不精
所养安得而不熟邪
卷五 第 47a 页 WYG0460-0084a.png
学者须常令胸中通透洒落恐非延平先生本意此说
甚善大扺此个地位乃是见识分明涵养纯熟之效从
真实积累功用中来不是一旦牵强著力做得洒落两
字本是黄太史语后来延平先生拈出亦是且要学者
识个深造自得底气象以自考其所得之浅深
熹蚤从延平李先生学受中庸之书求喜怒哀乐未发
之旨未达而先生没闻张敬夫得衡山胡氏学则往从
而问焉敬夫告余以所闻亦未之省也暇日检故书得
甚善大扺此个地位乃是见识分明涵养纯熟之效从
真实积累功用中来不是一旦牵强著力做得洒落两
字本是黄太史语后来延平先生拈出亦是且要学者
识个深造自得底气象以自考其所得之浅深
熹蚤从延平李先生学受中庸之书求喜怒哀乐未发
之旨未达而先生没闻张敬夫得衡山胡氏学则往从
而问焉敬夫告余以所闻亦未之省也暇日检故书得
卷五 第 47b 页 WYG0460-0084b.png
当时往还书藁一编题曰中和旧说独恨不得奉而质
诸李氏之门然以先生之所已言者推之知其所未言
者其或不远矣
熹生十有四年而先君子弃诸孤遗命来学于籍溪胡
公先生草堂屏山二刘先生之门先生饮食教诲之皆
无不至而屏山独尝字而祝之曰木晦于根舂容华敷
人晦于身神明内腴后事延平李先生先生所以教熹
者盖不异乎三先生之说而其所谓晦者则犹屏山之
诸李氏之门然以先生之所已言者推之知其所未言
者其或不远矣
熹生十有四年而先君子弃诸孤遗命来学于籍溪胡
公先生草堂屏山二刘先生之门先生饮食教诲之皆
无不至而屏山独尝字而祝之曰木晦于根舂容华敷
人晦于身神明内腴后事延平李先生先生所以教熹
者盖不异乎三先生之说而其所谓晦者则犹屏山之
卷五 第 48a 页 WYG0460-0084c.png
志也
通书者濂溪夫子之所作也熹自蚤岁即幸得其遗编
而伏读之初盖茫然不知其所谓而甚或不能以句壮
岁获游延平先生之门然后始得闻其说之一二比年
以来潜玩既久乃若粗有得焉
往年误欲作文近年颇觉非力所及遂已罢去不复留
情其间颇觉省事讲学近见延平李先生始略窥门户
而疾病乘之未知终得从事于斯否耳大概此事以涵
通书者濂溪夫子之所作也熹自蚤岁即幸得其遗编
而伏读之初盖茫然不知其所谓而甚或不能以句壮
岁获游延平先生之门然后始得闻其说之一二比年
以来潜玩既久乃若粗有得焉
往年误欲作文近年颇觉非力所及遂已罢去不复留
情其间颇觉省事讲学近见延平李先生始略窥门户
而疾病乘之未知终得从事于斯否耳大概此事以涵
卷五 第 48b 页 WYG0460-0084d.png
养本原为先讲论经旨特以辅此而已
李先生意只是要得学者静中有个主宰存养处
李先生教人大扺令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
明即处事应物自然中节此乃龟山门下相传指诀
附录
罗先生与陈默堂书曰承喻圣道甚微有能于后生中
得一个半个可以与闻于此庶几传者愈广吾道不孤
又何难之不易也从彦闻尊兄此言犹著意询访近有
李先生意只是要得学者静中有个主宰存养处
李先生教人大扺令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
明即处事应物自然中节此乃龟山门下相传指诀
附录
罗先生与陈默堂书曰承喻圣道甚微有能于后生中
得一个半个可以与闻于此庶几传者愈广吾道不孤
又何难之不易也从彦闻尊兄此言犹著意询访近有
卷五 第 49a 页 WYG0460-0085a.png
后生李愿中者向道甚锐曾以书求教趋向大扺近正
谩录其书并从彦所作小诗呈左右未知以为然否(勉/李)
(愿中诗五首已见/罗豫章先生集)
陈渊答李先生书云仲素晦迹求志人罕知者吾友独
能自拔流俗而师尊之其为识虑岂浅浅者所能窥测
圣学无穷得其门者或寡况堂奥乎孔子之门从游者
三千独得颜子为殆庶又不幸短命道之难也如此
文公彊志博见凌高厉空自受学于李先生退然如将
谩录其书并从彦所作小诗呈左右未知以为然否(勉/李)
(愿中诗五首已见/罗豫章先生集)
陈渊答李先生书云仲素晦迹求志人罕知者吾友独
能自拔流俗而师尊之其为识虑岂浅浅者所能窥测
圣学无穷得其门者或寡况堂奥乎孔子之门从游者
三千独得颜子为殆庶又不幸短命道之难也如此
文公彊志博见凌高厉空自受学于李先生退然如将
卷五 第 49b 页 WYG0460-0085b.png
弗胜于是敛华就实反博归约
文公学靡常师出入于经传泛滥于释老自受学于李
先生洞明道要顿悟异学之非专精致诚剖微穷深昼
夜不懈至忘寝食而道统之传始有所归矣
文公常言自见李先生为学始就平实乃知向日从事
于释老之说皆非
延平于韦斋为同门友先生归自同安不远数百里徒
步往从之延平称之曰乐善好义鲜与伦比又曰颖悟
文公学靡常师出入于经传泛滥于释老自受学于李
先生洞明道要顿悟异学之非专精致诚剖微穷深昼
夜不懈至忘寝食而道统之传始有所归矣
文公常言自见李先生为学始就平实乃知向日从事
于释老之说皆非
延平于韦斋为同门友先生归自同安不远数百里徒
步往从之延平称之曰乐善好义鲜与伦比又曰颖悟
卷五 第 50a 页 WYG0460-0085c.png
绝人力行可畏其所论难体认切至自是从游累年精
思实体而学之所造者益深矣
罗博文云延平先生之传乃某伯祖仲素先生之道河
洛之学源流深远
陈渊语孟师说跋有曰孟子饥者甘食渴者甘饮与人
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仲素思
之累日疏其义以呈龟山龟山云此说甚善但更于心
害上一著猛省留意则可以入道矣今日李君愿中以
思实体而学之所造者益深矣
罗博文云延平先生之传乃某伯祖仲素先生之道河
洛之学源流深远
陈渊语孟师说跋有曰孟子饥者甘食渴者甘饮与人
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仲素思
之累日疏其义以呈龟山龟山云此说甚善但更于心
害上一著猛省留意则可以入道矣今日李君愿中以
卷五 第 50b 页 WYG0460-0085d.png
其遗书质予其格言要论自为一家之书阅其学益进
诵其言益可喜信乎自心害而去之也自仲素之亡传
此书者绝少非愿中有志于吾道其能用心如此专乎
刘将孙跋豫章藁曰考亭朱氏出延平李氏延平李氏
出豫章罗氏今朱氏之书满天下延平豫章之遗言绪
论未有闻者将孙一来延平适兵革之后慨然求之耆
旧间久乃得延平答问其词语浑朴皆当以三隅反者
且自谓不能发挥以文又久之得豫章家集又非延平
诵其言益可喜信乎自心害而去之也自仲素之亡传
此书者绝少非愿中有志于吾道其能用心如此专乎
刘将孙跋豫章藁曰考亭朱氏出延平李氏延平李氏
出豫章罗氏今朱氏之书满天下延平豫章之遗言绪
论未有闻者将孙一来延平适兵革之后慨然求之耆
旧间久乃得延平答问其词语浑朴皆当以三隅反者
且自谓不能发挥以文又久之得豫章家集又非延平
卷五 第 51a 页 WYG0460-0086a.png
比愚于是益信二先生之所以上接伊洛而下开考亭
者初不在于言也(按豫章集此跋后有元贞第二春廿/有二日庐陵后学刘将孙手书 刘)
(公系延平/教授也)
李先生行状节录
初龟山先生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语其潜
思力行任重诣极如罗公者盖一人而已先生既从之
学诵讲之馀危坐终日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气
象为何如而求所谓中者若是者盖久之而知天下之
者初不在于言也(按豫章集此跋后有元贞第二春廿/有二日庐陵后学刘将孙手书 刘)
(公系延平/教授也)
李先生行状节录
初龟山先生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语其潜
思力行任重诣极如罗公者盖一人而已先生既从之
学诵讲之馀危坐终日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气
象为何如而求所谓中者若是者盖久之而知天下之
卷五 第 51b 页 WYG0460-0086b.png
大本真有在乎是也盖天下之理无不由是而出既得
其本则凡出于此者虽品节万殊曲折万变莫不该摄
洞贯以次融释而各有条理如川流脉络之不可乱大
而天地之所以高厚细而品类之所以化育以至于经
训之微言日用之小物折之于此无一不得其衷焉由
是操存益固涵养益熟精明纯一触处洞然泛应曲酬
发必中节
又尝曰学者之病在于未有洒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
其本则凡出于此者虽品节万殊曲折万变莫不该摄
洞贯以次融释而各有条理如川流脉络之不可乱大
而天地之所以高厚细而品类之所以化育以至于经
训之微言日用之小物折之于此无一不得其衷焉由
是操存益固涵养益熟精明纯一触处洞然泛应曲酬
发必中节
又尝曰学者之病在于未有洒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
卷五 第 52a 页 WYG0460-0086c.png
持守不过苟免显然悔尤而已若此者恐未足道也又
尝曰今人之学与古人异如孔门诸子群居终日交相
切磨又得夫子为之依归日用之间观感而化者多矣
恐于融释而脱落处非言说所及也不然子贡何以言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邪
墓志铭节录
元晦之为人应宸所畏也审于择善严于卫道遗佚穷
困而不以外物易其所守之锱铢其事先生久益不懈
尝曰今人之学与古人异如孔门诸子群居终日交相
切磨又得夫子为之依归日用之间观感而化者多矣
恐于融释而脱落处非言说所及也不然子贡何以言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邪
墓志铭节录
元晦之为人应宸所畏也审于择善严于卫道遗佚穷
困而不以外物易其所守之锱铢其事先生久益不懈
卷五 第 52b 页 WYG0460-0086d.png
以为每一见则所闻必益超绝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
此也应宸守福唐闻先生之言行于元晦为详他日移
书屈致先生不予鄙惠然来临庶几闻所未闻焉至三
日方坐语忽疾作而已不救矣其孙护丧以归将以二
年八月庚申葬于所居山之左而以铭见属应宸于先
生虽不获从容敬请以毕其所欲见之志而其景慕之
诚非苟然者
祭李延平先生文(朱文/公撰)
此也应宸守福唐闻先生之言行于元晦为详他日移
书屈致先生不予鄙惠然来临庶几闻所未闻焉至三
日方坐语忽疾作而已不救矣其孙护丧以归将以二
年八月庚申葬于所居山之左而以铭见属应宸于先
生虽不获从容敬请以毕其所欲见之志而其景慕之
诚非苟然者
祭李延平先生文(朱文/公撰)
卷五 第 53a 页 WYG0460-0087a.png
道丧千载两程勃兴有的其绪龟山是承龟山之南道
则与俱有觉其徒望门以趋惟时豫章传得其宗一箪
一瓢凛然高风猗欤先生早自得师身世两忘惟道是
资精义造约穷深极微冻解冰释发于天机乾端坤倪
鬼秘神彰风霆之变日月之光爰暨山川草木昆虫人
伦之正王道之中一以贯之其外无馀缕析毫差其分
则殊体用混圆隐显昭融万变并酬浮云太空仁孝友
弟洒落诚明清通和乐展也大成婆娑邱林世莫我知
则与俱有觉其徒望门以趋惟时豫章传得其宗一箪
一瓢凛然高风猗欤先生早自得师身世两忘惟道是
资精义造约穷深极微冻解冰释发于天机乾端坤倪
鬼秘神彰风霆之变日月之光爰暨山川草木昆虫人
伦之正王道之中一以贯之其外无馀缕析毫差其分
则殊体用混圆隐显昭融万变并酬浮云太空仁孝友
弟洒落诚明清通和乐展也大成婆娑邱林世莫我知
卷五 第 53b 页 WYG0460-0087b.png
优哉游哉卒岁以嬉迨其季年德盛道尊有来抠衣发
其蔽昏侯伯闻风拥彗以迎大本大经是度是程税驾
云初讲义有端疾病乘之医穷技殚又曰嗟惟圣学不
绝如线先生得之既厚以全进未获施退未及传殉身
以没孰云非天熹也小生丱角趋拜恭惟先君实共源
派訚訚侃侃敛衽推先冰壶秋月谓公则然施及后人
敢渝斯志从游十年诱掖谆至春山朝荣秋堂夜空即
事即理无幽不穷相期日深见励弥切蹇步方休鞭绳
其蔽昏侯伯闻风拥彗以迎大本大经是度是程税驾
云初讲义有端疾病乘之医穷技殚又曰嗟惟圣学不
绝如线先生得之既厚以全进未获施退未及传殉身
以没孰云非天熹也小生丱角趋拜恭惟先君实共源
派訚訚侃侃敛衽推先冰壶秋月谓公则然施及后人
敢渝斯志从游十年诱掖谆至春山朝荣秋堂夜空即
事即理无幽不穷相期日深见励弥切蹇步方休鞭绳
卷五 第 54a 页 WYG0460-0087c.png
已掣安车暑行过我衡门返旆相遭凉秋已分熹于此
时适有命召问所宜言反覆教诏最后有言吾子勉之
凡兹众理子所自知奉以周旋幸不失坠归装朝严讣
音夕至失声长号泪落悬泉何意斯言而诀终天
挽李先生诗
河洛传心后毫釐复易差淫辞方眩俗夫子独名家本
本初无二存存自不邪谁知经济业零落旧烟霞
其二
时适有命召问所宜言反覆教诏最后有言吾子勉之
凡兹众理子所自知奉以周旋幸不失坠归装朝严讣
音夕至失声长号泪落悬泉何意斯言而诀终天
挽李先生诗
河洛传心后毫釐复易差淫辞方眩俗夫子独名家本
本初无二存存自不邪谁知经济业零落旧烟霞
其二
卷五 第 54b 页 WYG0460-0087d.png
闻道无馀事穷居不计年箪瓢浑谩兴风月自悠然洒
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平生行乐地今日但新阡
其三
岐路分南北师门数仞高一言资善诱十载笑徒劳斩
板今来此怀经痛所遭有疑无与析挥泪首频搔
备考
后学赵氏师夏撰先生文集序曰延平李先生之学得
之仲素罗先生罗先生之学得之龟山杨先生龟山盖
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平生行乐地今日但新阡
其三
岐路分南北师门数仞高一言资善诱十载笑徒劳斩
板今来此怀经痛所遭有疑无与析挥泪首频搔
备考
后学赵氏师夏撰先生文集序曰延平李先生之学得
之仲素罗先生罗先生之学得之龟山杨先生龟山盖
卷五 第 55a 页 WYG0460-0088a.png
伊洛之高弟也先生不特以得于所传授者为学其心
造之妙盖有先儒之所未言者今观此编与行述之所
纪智者观之当见之矣始我文公朱先生之先人吏部
公与延平先生俱事罗先生为道义之交故文公先生
于延平为通家子文公幼孤从屏山刘公学问及壮以
父执事延平而已至于论学盖未之契而文公每诵其
所闻延平亦莫之许也文公领簿同安反复延平之言
若有所得者于是尽弃所学而师事焉则此编所录盖
造之妙盖有先儒之所未言者今观此编与行述之所
纪智者观之当见之矣始我文公朱先生之先人吏部
公与延平先生俱事罗先生为道义之交故文公先生
于延平为通家子文公幼孤从屏山刘公学问及壮以
父执事延平而已至于论学盖未之契而文公每诵其
所闻延平亦莫之许也文公领簿同安反复延平之言
若有所得者于是尽弃所学而师事焉则此编所录盖
卷五 第 55b 页 WYG0460-0088b.png
同安既归之后也文公先生尝谓师夏曰余之始学亦
务为儱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于小于延
平之言则以为何为多事若是天下之理一而已心疑
而不服同安官馀以延平之言反覆思之始知其不我
欺矣盖延平之言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
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此其要也今文
公先生之言行布满天下光明俊伟毫厘必辨而有以
会其同曲折致详而有以全其大所谓致广大而尽精
务为儱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于小于延
平之言则以为何为多事若是天下之理一而已心疑
而不服同安官馀以延平之言反覆思之始知其不我
欺矣盖延平之言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
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此其要也今文
公先生之言行布满天下光明俊伟毫厘必辨而有以
会其同曲折致详而有以全其大所谓致广大而尽精
卷五 第 56a 页 WYG0460-0088c.png
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本末兼举细大不遗而及门之士
亦各随其分量有所依据而笃守循序而渐进无凭虚
蹈空之失者实延平先生一言之绪也世之学者其尊
信文公之道者则以为聪明绝世故其探讨之微有不
可及至于不能无疑者则又以为其学出于性习之似
得之意好之偏而已而不知师弟子之间离合从违之
际其难也如此呜呼此盖为千古计也岂容有一毫曲
徇苟合相为容悦之意哉北海王耕道旧读此书而悦
亦各随其分量有所依据而笃守循序而渐进无凭虚
蹈空之失者实延平先生一言之绪也世之学者其尊
信文公之道者则以为聪明绝世故其探讨之微有不
可及至于不能无疑者则又以为其学出于性习之似
得之意好之偏而已而不知师弟子之间离合从违之
际其难也如此呜呼此盖为千古计也岂容有一毫曲
徇苟合相为容悦之意哉北海王耕道旧读此书而悦
卷五 第 56b 页 WYG0460-0088d.png
之摄郡姑孰取之刋之郡斋以畀学者其惠宏矣师夏
赞贰于此因得述其所闻于后以告同学者盖丙辰夏
夜之言也幸贳其僣嘉定甲戌三月望日后学赵师夏
谨识
黄东发先生日抄读延平先生集曰按程门高弟如谢
上蔡杨龟山末流皆不免略染禅学惟尹和靖坚守不
变其后龟山幸三传而得朱文公始裒萃诸家而辨折
之程门之学因以大明故愚所读先儒诸书始于濂溪
赞贰于此因得述其所闻于后以告同学者盖丙辰夏
夜之言也幸贳其僣嘉定甲戌三月望日后学赵师夏
谨识
黄东发先生日抄读延平先生集曰按程门高弟如谢
上蔡杨龟山末流皆不免略染禅学惟尹和靖坚守不
变其后龟山幸三传而得朱文公始裒萃诸家而辨折
之程门之学因以大明故愚所读先儒诸书始于濂溪
卷五 第 57a 页 WYG0460-0089a.png
终于文公所传之勉斋以究正学之终始焉次以龟山
上蔡以见其流虽异而源则同焉又次以和靖以见源
虽异而其流有不变者焉次以横浦三陆以见其源流
之益别焉然上蔡龟山虽均为略染禅学而龟山传之
罗仲素仲素传之李延平延平亦主澄心静坐乃反能
救文公之几陷禅学一转为大中至正之归致知之学
豪釐之辨不可不精盖如此故又次延平于此以明心
学虽易流于禅而自有心学之正者焉此书文公所亲
上蔡以见其流虽异而源则同焉又次以和靖以见源
虽异而其流有不变者焉次以横浦三陆以见其源流
之益别焉然上蔡龟山虽均为略染禅学而龟山传之
罗仲素仲素传之李延平延平亦主澄心静坐乃反能
救文公之几陷禅学一转为大中至正之归致知之学
豪釐之辨不可不精盖如此故又次延平于此以明心
学虽易流于禅而自有心学之正者焉此书文公所亲
卷五 第 57b 页 WYG0460-0089b.png
集延平之学以涵养为功夫以常在心目之间为效验
以脱然洒落处为超诣之地文公之问多本论语多先
孝弟此皆学者所当熟味序此书者廖德明载文公之
言谓先生𨼆㞐不仕燕间体察默而成之非他人能及
若夫经纶天下之大经措诸事业时有劳逸之殊遇故
二程因发明敬字合内外贯动静敬附录云
明蔡松庄元伟考德录曰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与发而
中节之和是戒惧慎独后养成心体如此李延平先生
以脱然洒落处为超诣之地文公之问多本论语多先
孝弟此皆学者所当熟味序此书者廖德明载文公之
言谓先生𨼆㞐不仕燕间体察默而成之非他人能及
若夫经纶天下之大经措诸事业时有劳逸之殊遇故
二程因发明敬字合内外贯动静敬附录云
明蔡松庄元伟考德录曰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与发而
中节之和是戒惧慎独后养成心体如此李延平先生
卷五 第 58a 页 WYG0460-0089c.png
是如此说朱子章句不从其说后来累悔不及改正谓
孤负此翁今当以延平之说为定
国朝孙夏峰奇逢曰人固有无喜怒哀乐之时然中无
所主冥然不灵与醉梦何异固不可谓之未发未发谓
中发而中节谓和非戒惧慎独之后焉能有此中和乎
延平以此指授晦翁其所陶铸深矣
国朝魏贞庵裔介曰后世之学者盖亦习于格物穷理
之说主敬脩身之言然于大本之卓然者未能有见则
孤负此翁今当以延平之说为定
国朝孙夏峰奇逢曰人固有无喜怒哀乐之时然中无
所主冥然不灵与醉梦何异固不可谓之未发未发谓
中发而中节谓和非戒惧慎独之后焉能有此中和乎
延平以此指授晦翁其所陶铸深矣
国朝魏贞庵裔介曰后世之学者盖亦习于格物穷理
之说主敬脩身之言然于大本之卓然者未能有见则
卷五 第 58b 页 WYG0460-0089d.png
沈潜渊默之中既失所以自养而浮游怠惰之气遂无
所以胜之此所以遇物而为物所乘处事而为事所纷
发而不能中节舛错丛脞其端皆起于此也李延平受
学于罗仲素罗仲素受学于杨龟山龟山则伊洛之高
弟也其学问源流固已有所自矣至其所谓学者则惟
在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呜呼中
者何即所谓天命之性也天命之性不可见故于喜怒
哀乐未发时验之此时情欲不萌思虑未动而天之所
所以胜之此所以遇物而为物所乘处事而为事所纷
发而不能中节舛错丛脞其端皆起于此也李延平受
学于罗仲素罗仲素受学于杨龟山龟山则伊洛之高
弟也其学问源流固已有所自矣至其所谓学者则惟
在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呜呼中
者何即所谓天命之性也天命之性不可见故于喜怒
哀乐未发时验之此时情欲不萌思虑未动而天之所
卷五 第 59a 页 WYG0460-0090a.png
以与我者固浑然其全备于此体认涵养主宰岂语言
文字之所及乎朱元晦曰先生之学云尝在目前只是
戒谨不睹恐惧不闻便自然常存颜子非礼勿视听正
是如此而又曰吾儒之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而分殊
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即此二段见先生之
学内而不遗乎外𨼆而不遗乎显有得于形下形上之
一致道心人心之密几也夫以朱元晦豪杰之才圣贤
之质犹尝汎滥于诸家出入于佛老而延平有以正之
文字之所及乎朱元晦曰先生之学云尝在目前只是
戒谨不睹恐惧不闻便自然常存颜子非礼勿视听正
是如此而又曰吾儒之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而分殊
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即此二段见先生之
学内而不遗乎外𨼆而不遗乎显有得于形下形上之
一致道心人心之密几也夫以朱元晦豪杰之才圣贤
之质犹尝汎滥于诸家出入于佛老而延平有以正之
卷五 第 59b 页 WYG0460-0090b.png
后来考究乃渐见其非是元晦之所以为大儒者延平
成之也延平之功顾不伟哉王氏云颜子没而圣人之
学亡夫圣学岂遂亡也由延平澄心体认天理之说求
之则颜子之不远复无祗悔不迁怒不贰过之学或庶
几焉
又曰佛氏者流著有心经于诸经之中自尊为无上妙
义然不过大易艮卦彖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
见其人之说盖于人心之危者似已绝其几矣而于道
成之也延平之功顾不伟哉王氏云颜子没而圣人之
学亡夫圣学岂遂亡也由延平澄心体认天理之说求
之则颜子之不远复无祗悔不迁怒不贰过之学或庶
几焉
又曰佛氏者流著有心经于诸经之中自尊为无上妙
义然不过大易艮卦彖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
见其人之说盖于人心之危者似已绝其几矣而于道
卷五 第 60a 页 WYG0460-0090c.png
心之微者未尝有所窥也人心情也道心性也惟精惟
一以执厥中则道心之微者不杂于人心之危矣佛氏
但言心而不知性彼防其心之变则以为五蕴皆空圣
贤言心而必言性默察其心之理则以为五性皆实实
而未尝不虚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之谓也虚而
未尝不实则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之谓也易曰天下何
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可
一以执厥中则道心之微者不杂于人心之危矣佛氏
但言心而不知性彼防其心之变则以为五蕴皆空圣
贤言心而必言性默察其心之理则以为五性皆实实
而未尝不虚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之谓也虚而
未尝不实则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之谓也易曰天下何
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可
卷五 第 60b 页 WYG0460-0090d.png
谓善于形容中体者矣李延平之观喜怒哀乐未发气
象朱元晦以为龟山门下相传指诀夫岂徒观其气象
而已哉正观其天下之大本耳观其上天之载无声无
臭者耳由是以戒惧慎独存天理遏人欲是之谓上达
之超诣也而岂空观者流哉或曰延平但言观未发子
今益之以戒惧慎独岂延平之学高而有所遗与曰非
也延平答元晦曰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即欲虑非
僻之念自不作矣孟子有夜气之说更熟味之当见涵
象朱元晦以为龟山门下相传指诀夫岂徒观其气象
而已哉正观其天下之大本耳观其上天之载无声无
臭者耳由是以戒惧慎独存天理遏人欲是之谓上达
之超诣也而岂空观者流哉或曰延平但言观未发子
今益之以戒惧慎独岂延平之学高而有所遗与曰非
也延平答元晦曰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即欲虑非
僻之念自不作矣孟子有夜气之说更熟味之当见涵
卷五 第 61a 页 WYG0460-0091a.png
养用力处也于涵养处著力正是学者之要观此语则
涵养省察之说延平未有所遗而元晦之得力于延平
固昭然可考矣
先文贞公观澜录曰延平学于豫章豫章学于龟山屏
山白水籍溪则韦斋托孤朱子禀学焉然其终身诵说
师承列为七贤而释奠于精舍延平一人而已诵其诗
读其书则诸子高而延平卑也故道以切近精实为至
又榕村语录曰延平受学罗仲素仲素受学于龟山朱
涵养省察之说延平未有所遗而元晦之得力于延平
固昭然可考矣
先文贞公观澜录曰延平学于豫章豫章学于龟山屏
山白水籍溪则韦斋托孤朱子禀学焉然其终身诵说
师承列为七贤而释奠于精舍延平一人而已诵其诗
读其书则诸子高而延平卑也故道以切近精实为至
又榕村语录曰延平受学罗仲素仲素受学于龟山朱
卷五 第 61b 页 WYG0460-0091b.png
子于杨罗皆有微辞独延平无间然沧洲精舍祀七人
周程张邵司马及延平意可见已
承议郎罗宗礼先生博文
罗博文字宗礼一字宗约祖畸太常博士从祖为仲素
先生博文用祖荫补将仕郎福州司户参军再调静江
府观察支使时秦桧用事士大夫以忤意窜斥南来道
出府下者博文皆善遇之至竭廪奉鬻衣服以济其乏
改知瑞金县始至岁歉先事储备及饥发粟赈赡躬亲
周程张邵司马及延平意可见已
承议郎罗宗礼先生博文
罗博文字宗礼一字宗约祖畸太常博士从祖为仲素
先生博文用祖荫补将仕郎福州司户参军再调静江
府观察支使时秦桧用事士大夫以忤意窜斥南来道
出府下者博文皆善遇之至竭廪奉鬻衣服以济其乏
改知瑞金县始至岁歉先事储备及饥发粟赈赡躬亲
卷五 第 62a 页 WYG0460-0091c.png
厝置又推其馀以及旁县县故多盗计获渠魁数人寘
诸法在官馀九月会张魏公都督江淮辟为干办公事
以嗣位恩转通直郎赐五品服使募兵江西又籴建康
皆有成绩得知和州未上而吏部侍郎汪公应辰制置
全蜀辟为参议官汪既虚心好问博文亦推诚启告成
都之政遂最天下博文之助为多尝以致遗钱不得辞
却蓄之公帑取二程遗文与他名臣论奏纂述之可垂
世者募工锓板横渠张子之家避地流落贫不自振为
诸法在官馀九月会张魏公都督江淮辟为干办公事
以嗣位恩转通直郎赐五品服使募兵江西又籴建康
皆有成绩得知和州未上而吏部侍郎汪公应辰制置
全蜀辟为参议官汪既虚心好问博文亦推诚启告成
都之政遂最天下博文之助为多尝以致遗钱不得辞
却蓄之公帑取二程遗文与他名臣论奏纂述之可垂
世者募工锓板横渠张子之家避地流落贫不自振为
卷五 第 62b 页 WYG0460-0091d.png
言汪公延置府学士大夫游宦贫不能归或不幸死不
克葬者皆出俸金以振业之累迁承议郎秩满自请奉
祠得管台州崇道观卒朱晦庵为撰行状曰公资禀和
粹沉静寡欲处已待人一主诚敬闻人之善称慕如不
及视人患难困乏如切其身经营周救必尽其力闻天
下士有一言一行之几乎道至或千里求之尝从同郡
李愿中先生游闻河洛所传之要多所发明于是喟然
叹曰儒佛之异无他公私之间耳由是沛然自信其守
克葬者皆出俸金以振业之累迁承议郎秩满自请奉
祠得管台州崇道观卒朱晦庵为撰行状曰公资禀和
粹沉静寡欲处已待人一主诚敬闻人之善称慕如不
及视人患难困乏如切其身经营周救必尽其力闻天
下士有一言一行之几乎道至或千里求之尝从同郡
李愿中先生游闻河洛所传之要多所发明于是喟然
叹曰儒佛之异无他公私之间耳由是沛然自信其守
卷五 第 63a 页 WYG0460-0092a.png
益坚其亦受学于李先生之门先生为某道公之为人
甚详其于从辟江淮也喜而言曰张公高明闳大有馀
而宗礼以精密详练佐之募府无过事矣时某未识公
也及先生没乃获从公游而得其志行之美然后益信
先生为知人然公自是入蜀相望数千里日夜望公之
还得复相与讲其旧学而公乃以丧归惜其不及大为
时用又伤吾道不幸而失此人焉所编有延平语录黄
氏震曰此书本名钦佩录然其所载多高深閒又造语
甚详其于从辟江淮也喜而言曰张公高明闳大有馀
而宗礼以精密详练佐之募府无过事矣时某未识公
也及先生没乃获从公游而得其志行之美然后益信
先生为知人然公自是入蜀相望数千里日夜望公之
还得复相与讲其旧学而公乃以丧归惜其不及大为
时用又伤吾道不幸而失此人焉所编有延平语录黄
氏震曰此书本名钦佩录然其所载多高深閒又造语
卷五 第 63b 页 WYG0460-0092b.png
如诸子之立论者视朱文公所编答问似不同云(朱子/文集)
(府延平/ 志)
御史李先生信甫(以下家学/)
李信甫名友谅以字行文靖侗次子同兄友直登绍兴
二十七年进士第历监察御史出知衢州善政善教不
沗家学擢广东宪以特立不容罢去(闽书志延/平府)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五
(府延平/ 志)
御史李先生信甫(以下家学/)
李信甫名友谅以字行文靖侗次子同兄友直登绍兴
二十七年进士第历监察御史出知衢州善政善教不
沗家学擢广东宪以特立不容罢去(闽书志延/平府)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