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460-00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
          广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武彝胡氏家世学派
 国家当郅隆盛治之时其英俊多萃于一家一门相
 与左右后先而出以翼卫道脉其盛衰升降与国运
 相为终始闽中武彝胡氏自其先公渊已有孝德闻
 其家本深末茂得中州教泽又师友于龟山先生世
卷三 第 1b 页 WYG0460-0031b.png
 传家学发春秋大易之旨论者谓渡江以来儒者进
 退合义以文定及尹公为称首云馥尝闻之先训云
 鲁论八士者一家之瑞耳而系之周者以见盛时风
 流笃茂其英才皆萃而生者也胡氏父子叔侄阐发
 经旨绍述儒学世以五贤并称厥后蔡氏九儒刘氏
 五忠继之亦以见间世之英并时而出谓非世运之
 所肇基而覆育者哉再按南轩张氏撰广仲墓志言
 胡氏至文定公始大其上世皆在建州崇安里中文
卷三 第 2a 页 WYG0460-0032a.png
 定宦游荆楚岁久父泽之先生渊殁葬于荆门绍兴
 初因徙家衡岳之下于是二弟实从焉间尝考胡氏
 论性之旨朱子语类言胡季随主其家学(即文定孙/五峰之子)
 说性不可以善言本然之善本自无对才说善时便
 与那恶对矣才说善恶便非本然之性矣本然之性
 是上面一个其尊无比善是下面底才说善时便与
 恶对非本然之性矣孟子道性善只是赞叹之辞说
 好个性如佛言善哉某尝辨之云本然之性固浑然
卷三 第 2b 页 WYG0460-0032b.png
 至善不与恶对此天之赋予我者然也然行之在人
 则有善有恶做得是者为善做得不是者为恶岂可
 谓善者非本然之性只行得善便是那本然之性也
 若言有本然之善又有善恶相对之善则是有二性
 矣此文定之说故其子孙皆主其说而致堂五峰以
 来其说益差遂成有两性然文定实得于龟山龟山
 得之东林常总总龟山乡人后往庐山东林总极聪
 明深通佛书有道行龟山问孟子道性善说得是否
卷三 第 3a 页 WYG0460-0032c.png
 总曰是又问性岂可以善恶言总曰本然之性不与
 恶对此语流传自他然总之言本亦未有病盖本然
 之性是本无恶及至文定遂以性善为赞叹之辞到
 得致堂五峰遂分成两截说善底不是性若善底非
 本然之性却那处得这善来既曰赞叹性好之辞便
 是性本善矣若非性善何赞叹之有二苏论性亦是
 如此苏氏论性说自上古圣人以来至孔子不得已
 而命之曰一寄之曰中未尝以善恶言也自孟子道
卷三 第 3b 页 WYG0460-0032d.png
 性善而中与一始支矣诸胡之说亦然按此段先公
 朱子语类四纂录在师友渊源类中见武彝胡氏论
 性与程朱有差别处惟时湖湘学者崇尚知言大抵
 多祖是说故朱子极力而明辨之今语类中讲论数
 条皆是也朱子又言某尝为敬夫辨析甚讳之渠当
 初倡道湖南偶无人能与辨论者又说湖南学先体
 察云不知古人是先学洒扫应对为复先体察按南
 轩传五峰之学者观朱子所详论辨析箴规救正皆是
卷三 第 4a 页 WYG0460-0033a.png
 论道微言尤学者所当尽心熟玩云乾隆辛未四月
 十八日乙酉书
   中大夫胡泽之先生渊
胡渊字泽之崇安人少聪颖能文长益务强识熙宁初
以亲老家贫授学浙江每岁终度父母所须力能致者
尽市归以献后以母末疾不复远游即里闬教生徒晨
夕归省每诸生馈食有甘脆必持归佐匕箸而自甘蔬
水初同里有吴羡门者号仙州居士以六经教授渊往
卷三 第 4b 页 WYG0460-0033b.png
从之羡门阅渊所写论语尚书终帙一无差舛遂妻以
女是生安国及安国入官渊尽斥其俸以赡兄弟之子
又取而教之以宣教郎致仕卒游氏酢铭其墓后以安
国追赠中大夫(闽书志建/宁府)
   通判胡先生安止
胡安止父渊临诀以安止与其弟安老授安国命严敕
之安国誓不忍挞乃抚而教焉皆感奋力学俱以经术
行义著称以兄安国荫累官朝奉郎岳州通判政先抚
卷三 第 5a 页 WYG0460-0033c.png
字不为钩距民安乐之子实(闽书荫建宁府/志胄 目录)
   州守胡康年先生安老
胡安老字康年恬简澹默喜周人急用安国荫补官尝
知宜春罗江二县终知袁州子宪(闽书溪朱子/撰籍 行状)
  (按朱子撰籍溪先生行状云先生讳宪字原仲文/定公从父兄之子也祖耸父淳皆不仕考闽书及)
  (道南原委皆以籍溪为安老之子考行状为淳之/子似当从行状今此传仍旧本籍溪传则改从行)
  (状/)
   文忠胡致堂先生寅
卷三 第 5b 页 WYG0460-0033d.png
胡寅字明仲本文定弟淳之子初生弟妇以多男不举
文定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闭之空阁阁上有杂木尽
刻为人形文定曰当有以移其心置书数千卷其上岁
馀成诵长从河东侯师圣游十九入辟雍宣和三年登
进士第除校书郎杨龟山为祭酒复禀学焉迁司门员
外郎金人陷京师议立异姓先生与张魏公浚赵忠简
鼎逃太学中不书议状张邦昌僭立先生弃官归建炎
三年高宗幸建康以张魏公荐为驾部郎寻擢起居郎
卷三 第 6a 页 WYG0460-0034a.png
金人南侵诏议移跸先生上书乞按行淮襄绝和议以
图中原不宜退保吴越又言必务实效去虚文任君子
斥小人反覆万言宰执吕颐浩恶其切直除管江州太
平观会应诏上十事曰脩政事备边陲治军旅用人才
除盗贼信赏罚理财用核名实屏谀佞去奸慝不报命
知永州复召起居郎绍兴五年累迁给事中时议遣使
讲和先生援春秋大义以复雠为请高宗嘉纳降诏奖
谕既而张魏公自江上还言遣使为兵家机权竟反前
卷三 第 6b 页 WYG0460-0034b.png
旨先生力言无益者十事不纳乞便郡就养除徽猷阁
待制改知严州又知永州徽宗宁德皇后讣至朝议欲
用故事以日易月先生上疏言礼雠不复则不除愿诏
服丧三年衣墨临戎以化天下寻除礼部侍郎兼侍讲
直学士院丁父忧免丧时秦桧当国除徽猷阁直学士
奉祠俄许致仕桧憾不已坐与李光书讥讪朝政右正
言章厦劾先生不持本生母服不孝谏通邻好不忠遂
落职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复其官卒年五十九谥文
卷三 第 7a 页 WYG0460-0034c.png
忠先生志节豪迈初擢第张邦昌欲妻以女不许文定
颇重秦桧靖康之节及桧擅国先生遂与绝新州之谪
即日就道在谪所著读史管见数十万言及论语详说
崇正辨皆行于世又有斐然集三十卷学者称为致堂
先生(道南原委/宏简录)
   寺丞胡茅堂先生宁
胡宁字和仲文定季子也用荫补官秦桧当国留意名
家子弟贻书明仲问宁何不通书宁勉陈数事及奏乞
卷三 第 7b 页 WYG0460-0034d.png
二程邵张从祀既召试馆职除敕令所删定官会秦禧
拜元枢桧问曰禧近除外议何如答曰外议以相公必
不为蔡京之所为也迁太常寺丞祠部郎宁以父兄故
召用及兄与桧忤言者希意论宁兄弟阿附赵忠简出
为夔路安抚司参议官除知澧州不赴奉祀归文定之
传春秋也修纂检讨多出宁手又著春秋通旨以羽翼
之称苑堂先生(道南源委/闽书)
   主簿胡广仲先生实
卷三 第 8a 页 WYG0460-0035a.png
胡实字广仲朝奉郎安止子生晚不及亲受文定之教
自幼气识异于常儿年甫十五从家塾习辞艺从兄五
峰先生察其质之美从容告之曰文章一小技于道未
为尊所谓道者人之所以生而圣贤得之所以为圣贤
也吾家文定之业子知之乎实由是所见日以开明五
峰没实独念前贤沦落且惧绪业荒坠慨然发愤见于
辞色孜孜访友惟恐不逮其居家雍睦而有制闺门内
外无不敬爱之朝奉公没时幼子寓仅垂髫实抚育教
卷三 第 8b 页 WYG0460-0035b.png
训之至族姻间不能自振者实区处调护非一而其好
善疾恶亦本于天资平时诵习文定公春秋之说尤患
末俗统系殽乱每举莒人灭鄫之义言意深切其操心
主于忠厚为学谨于人伦贵日用而耻空言行事之可
见者大抵如此早以门荫补将仕郎殆将二纪约居恬
然不急仕进后始就广西铨选得钦州灵山县主簿未
上卒其殁也张南轩先生为之墓志言与实交几十五
年志气相合岁时会遇与夫尺书往来无非以讲学切
卷三 第 9a 页 WYG0460-0035c.png
磋为事称其务实趋本自反于卑近而虚中求益不私
其故常所造未可量云子大同大有(道南源委墓闽书/ 南轩撰 志)
   佥判胡伯诚先生大正
胡大正初名慥字伯诚用季父寅郊恩补官调兴化尉
郑侨以疑讼系于官大正奇其人力为辨白且勉以远
业侨感奋卒以大魁为时名辅再调南康军司法史浩
刘珙荐其贤明清介改秩佥判泉州剧贼罗动天者逼
漳州甚急泉为邻郡忽近郊有荷斧者四五十人兵捕
卷三 第 9b 页 WYG0460-0035d.png
以闻时郡守政尚勇决同幕希意请肆诸城下大正不
书牍曰贼欲攻城乃无戎装攻具长兵耶询之果采山
菌者皆释之同幕惭服郡为蕃商之会每舶至验视者
得利不赀大正秋毫无取焉
   胡伯逢先生大原
胡大原字伯逢五峰从子按朱子文集答书第四首略
曰知言之书用意深远析理精微岂末学所敢轻议向
辄疑之自知己犯不韪之罪矣兹承诲喻尤切愧悚但
卷三 第 10a 页 WYG0460-0036a.png
鄙意终有未释然者知行先后已具所答晦叔书中其
说详矣乞试取观可见得失矣至于性无善恶之说则
前后论辨不为不详近又有一书与广仲论此尤详于
前此外盖已无复可言者矣然恐蒙垂谕反复思之似
亦尚有一说盖孟子所谓性善者以其本体言之仁义
礼智之未发者是也(原注程子曰人之生也其本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
(智/)所谓可以为善者以其用处言之四端之情发而中
节是也盖性之与情虽有未发已发之不同然其所谓
卷三 第 10b 页 WYG0460-0036b.png
善者则血脉贯通初未尝有不同也此孟子道性善之
本意伊洛之所传而未之有改者也知言固非以性为
为不善者窃原其意盖欲极其高远以言性而不知夫
名言之失反陷性于淫荡恣睢驳杂不纯之地云再按
张南轩先生答书略曰垂谕性善之说详程子之言谓
人生而静以上更不容说谗说性时便已不是性继之
曰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子言性善是也但
请详味此语意自可见大抵性固难言而惟善可得而
卷三 第 11a 页 WYG0460-0036c.png
名之此孟子之言所以为有根抵也但所谓善者要人
能名之耳若曰难言而遂不可言曰不容说而遂不可
说却恐渺茫而无所止也知言之说究极精微固是要
发明向上事第恐未免有弊不若程子之言为完全的
确也某所恨在先生门阑之日甚少兹焉不得以所疑
从容质扣于前追怅何极然吾曹往返论辨不为苟同
尚先生平日之志哉
  (按胡氏论性盖其家学立论如此朱子与南轩辨/析详矣今未得伯逢事实惟附二先生答书亦可)
卷三 第 11b 页 WYG0460-0036d.png
  (想见当日论学之砥柱也馥尝欲辑乾淳论学/往复考以备伊洛之夹辅姑存所志而未逮也)
   胡季随先生大时(附季立/季履)
胡大时字季随五峰季子师事张敬夫后从学于晦庵
问答甚多载大全集再按南轩集有与季立书朱子集
有与季履书皆讲切问学事实莫考矣季履名大壮季
立未详按文公答季随论延平先生洒落一条云洒落
二字本是黄太史语后来延平先生拈出亦是且要学
者识个深造自得底气象以自考其自得之浅深不谓
卷三 第 12a 页 WYG0460-0037a.png
不一再传而其弊乃至于此此古之圣贤所以只教人
于下学处用力至于此等则未之尝言也又云颜曾以
上都无此等语子思孟子以下乃颇有之亦有所不得
已云(朱子文集闽南/轩文集 书)
   进士胡武宗先生师徐
胡师徐字武宗于文定为疏属博学通经尤长于诗绍
兴第进士幼失怙事母尽孝朱子称之母丧庐墓三年
以禄不逮养竟不仕卒
卷三 第 12b 页 WYG0460-0037b.png
  文定胡康侯先生安国学派
 按武彝胡文定公虽未及二程之门而师友于游杨
 谢诸公诸公亦皆以斯文之任期许之其著书立言
 前哲论之详矣其学大抵得之上蔡为多平日所以
 治身训家尤在践履上著力文公称其传家录议论
 极有力可以律贪起懦是也公尝言曰世间事如浮
 云流水不足留意随所寓而安也寅近年却于正路
 上有个见处所以立朝便不碌碌与往日全不同观
卷三 第 13a 页 WYG0460-0037c.png
 此则公平昔所以训勉家庭者尤严且正卒之明仲
 兄弟皆能不屈于秦却其招不往所以持家声而励
 臣节者大矣公之诸子皆能衍述父学五峰之学传
 之南轩与紫阳相夹辅所谓湖南一派者皆其绪馀
 也至乾淳间文孙季随切磋于紫阳南轩象山之门
 其与文公讲论家学再三明辨尤学者所当详考云
 乾隆丁卯六月望后一日书
   文定胡康侯先生安国
卷三 第 13b 页 WYG0460-0037d.png
胡先生安国字康侯少长入太学昼夜刻励同舍有颖
昌靳裁之得程氏学先生从之讲论自是益进绍圣四
年登第策问大要欲复熙丰之政先生推言大学格致
诚正之道以渐复三代为对考官定为第一宰执以策
中无诋元祐语降其等哲宗命再读之称善者数亲擢
第三除荆南教授迁太学博士足不蹑权门蔡京恶之
俄提举湖南学事诏举遗逸先生以永州布衣王绘邓
璋荐二人乃范纯仁客也零陵簿李良辅希京意诬为
卷三 第 14a 页 WYG0460-0038a.png
邹浩请托京命湖南提刑置狱推治狱未成移北路再
鞫讫不得请托之状直除先生名勒停湖南帅臣曾孝
广谓人曰胡康侯当患难而声色不动贤于人远矣先
生退居荆门漳水之上定省外经籍自娱家人皆忘其
贫而亲心适焉既而良辅以他罪发觉台臣乃辨明前
事有旨复官改正元断然先生仕意益薄矣政和元年
除成都路学事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殁终丧谓子弟
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挂
卷三 第 14b 页 WYG0460-0038b.png
冠买田茔傍筑室勤耕将终身焉宣和末侍臣合荐先
生经学可用齿发未衰除尚书屯田员外郎先生入谢
且辞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再除起居郎三辞不允乃
至京师方以疾在告一日方午钦宗急召坐后殿以俟
先生入见奏曰臣闻明君以务学为急圣学以正心为
要愿择名儒明于治平之本者虚怀访问又云陛下御
极越半年纪纲尚紊风俗益衰大臣争竞而朋党之患
开百执窥觎而浸润之奸作用人失当而名器愈轻出
卷三 第 15a 页 WYG0460-0038c.png
令数更而士民不信若不扫除更张窃恐大势一倾不
可复正除中书舍人屡辞不受时门下侍郎耿南仲倚
攀附之旧凡与己不合者皆指为朋党见奏怒形词色
言于钦宗曰安国往者不事上皇今又不事陛下可谓
不臣矣钦宗不纳一日问中丞许翰识安国否对曰自
蔡京得政天下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超然远迹者惟
安国一人钦宗称异勉令受职除中书舍人赐三品服
南仲知上意不可回乃讽台谏犄角言其稽慢不恭宜
卷三 第 15b 页 WYG0460-0038d.png
从黜削钦宗终不许中书侍郎何㮚建议分置四道都
总管先生奏曰内外之势适平则安偏重则危今州郡
太轻理宜通变然一旦遽以数百州之地分为四道则
权复太重万一抗衡跋扈号召不至何以待之若但委
诸路帅臣专治军旅每岁一案察其部内或有警急京
城戒严则各率所属应援如此则既有拥卫京师之势
又无尾大不掉之虞㮚方得钦宗心密说京师若不可
守则出幸山南可以入蜀其意欲当南道之任又于先
卷三 第 16a 页 WYG0460-0039a.png
生尝有推挽之力必无驳异至是骇曰康侯乃以异议
为高古人言山林之士不可用信然不得已于四总管
之地各削其远近州县而已及后京师被围西道王襄
领所部兵翱翔汉上不复北顾果如先生所言矣吏部
侍郎冯澥言刘珏行李纲责辞实为纲游说珏坐贬先
生论澥越职封还词头且言陛下欲复祖宗善政而澥
言祖宗未必全是熙宁未必全非阴崇王氏之学再挟
绍述之议于是耿南仲大怒宰相唐恪何㮚从而挤之
卷三 第 16b 页 WYG0460-0039b.png
遂除右文殿修撰知通州行至襄阳而北骑已薄都城
矣钦宗命召还旨竟不达高宗即位召为给事中黄潜
善方专政意欲斥逐忠贤访给事中康执权论其托疾
罢之建炎二年以枢密使张浚荐再起给事中先生子
寅时修起居注高宗赐手札曰卿父未到可谕朕旨催
促前来先生行至池州闻驾幸吴越遂引疾提举洞霄
宫绍兴元年除中书舍人兼侍讲再辞不允遂行献时
政论二十一篇复除给事中高宗知先生深于春秋出
卷三 第 17a 页 WYG0460-0039c.png
左氏传令点句正音先生奏春秋乃仲尼亲笔实经世
大典见诸行事非空言比方今思济艰难左氏繁碎不
宜虚费光阴高宗称善除兼侍讲专以春秋进讲先生
以学未卒业乞在外编集未允会故相朱胜非同都督
江淮荆浙诸军事先生奏胜非与黄潜善汪伯彦同在
政府缄默附会驯致渡江尊用张邦昌结好金国沦灭
三纲不顾君父恐不足倚仗诏胜非改除侍读先生羞
与同列卧家不出是时秦桧虽奸故深相知而故相吕
卷三 第 17b 页 WYG0460-0039d.png
颐浩自都督江上还朝欲倾秦桧未知所出或曰目为
朋党可矣但党魁在锁闼当先去颐浩大喜力引胜非
为助言先生偃蹇朝命遂落职提举仙都观是夕彗出
东南桧三上章乞留不报解印去谏官江跻吴表臣恳
留颐浩即黜跻等二十馀人以应星变台省一空胜非
遂相先生归休于衡岳之下作书堂数间颓然当世之
念矣初王安石独用己意著三经新说称为道德性命
之学于春秋圣人行事之实漫不能晓则诋为断烂朝
卷三 第 18a 页 WYG0460-0040a.png
报直废弃之崇宁间防禁益密先生自少年即有服膺
之志尝曰六籍惟此书出先圣之手乃使人主不得闻
讲说学士不得相传习乱伦灭理殆由是乎于是潜心
刻意采拾辨正准则之以语孟权衡之以五经据證之
以历代之史研玩沈酣者三十年及得程伊川所作传
其间精义十馀条若合符节益以自信探索愈勤至是
年六十一而书始就叹曰此传心要典也盖于克己脩
德之方尊君父讨乱贼存天理正人心之术未尝不屡
卷三 第 18b 页 WYG0460-0040b.png
书而致详焉绍兴五年除徽猷阁待制知永州不拜差
提举江州太平观令纂修所著春秋传进入书成奏御
高宗屡对群臣称善除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委所在守
臣以礼津遣先生以疾未行会谏官陈公辅乞禁程颐
学先生奏曰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
然后知其可学而至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不从颐学
是入室而不由户也本朝自嘉祐以来西都有邵雍程
颢及其弟颐关中有张载皆以道德名世望乞加封爵
卷三 第 19a 页 WYG0460-0040c.png
载在祀典仍诏馆阁裒其遗书较正颁行奏入公辅与
御史中丞周秘侍御史石公揆论先生学术颇僻行义
不脩复除永州提举太平观久之高宗念先生训经纳
谏之忠特除宝文阁直学士绍兴八年卒年六十有五
谥文定赐田十顷恤其孤累赠至中大夫先生负杰出
绝异之资见善必为知恶必去自幼少时已有出尘之
趣登科后同年宴集饮酒过量是后终身不复醉尝好
奕棋先令人责之曰得一第德业竟耶是后不复奕在
卷三 第 19b 页 WYG0460-0040d.png
长沙日按行属部过衡岳爱其雄秀欲一登览已戒行
矣俄而思曰非职事所在也即止晚居山下五年竟亦
不出也罢官荆南僚旧饯行于渚宫呼乐戏以俟其交
代龟山杨公时具朝膳留先生鲑菜萧然引觞徐酌置
语孟案间清坐讲论不觉日晷云暮也壬子赴阙过上
饶有从臣家居者治馔延先生饰姬妾请令出奉卮酒
为寿先生蹙然曰二帝蒙尘国步阢隉岂吾徒为宴乐
之日敢辞其人赧赧而止先生风度凝远萧然尘表视
卷三 第 20a 页 WYG0460-0041a.png
天下无一物足以撄其心者辞受取舍一介之微必度
于义饥不可得而食寒不可得而衣也恬静简默寡于
言动虽在燕閒独处未尝有怠容慢色语孟五经诸史
周而复始至老未尝释手每晨昏子弟定省必问何所
业有矜意则曰士当志于圣人勿临深以为高见怠慢
不虔必频蹙曰流光可惜将为小人之归矣子弟或近
出燕集虽夜已深犹未寝必俟其归验其醉否且问其
所集何客所论何事有益无益以是为常士子有自远
卷三 第 20b 页 WYG0460-0041b.png
来学者先生随其资性接之大抵以立志为先忠信为
本以致知为穷理之渐以敬为持养之要每诵曾子之
言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故不
以辞色假借子弟及学者亦未尝降志逊言苟为唯诺
以祈人之悦也于出处言行由道据义以心之所安为
主志在康济时艰见中原沦没常若痛切于身自登第
逮休致凡四十年其在实历之日不登六载虽数以罪
去而爱君忧国之志远而弥笃每被召即置家事不问
卷三 第 21a 页 WYG0460-0041c.png
或通夕不寝思所以告君者然宦情如寄所好不在焉
尝语学者曰知至故能知言意诚故能养气又曰岂有
见理已明而不能处事者朱震被召问出处之宜先生
曰世间惟讲学论政不可不切切询究至于行已大致
去就语默之几如人饮食其饥饱寒温必自斟酌不可
决之于人亦非人所能决也吾平生出处皆内断于心
浮世名利如蠛蠓过前何足道哉故渡江以来儒者进
退合义以先生与尹公焞为称首所与交惟游公酢谢
卷三 第 21b 页 WYG0460-0041d.png
公良佐杨公时皆程门高弟先生不及二程之门而三
君子皆以斯文之任期先生谢公尝语人曰胡康侯正
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也先生尚论
古人则以诸葛武侯为首于本朝卿相则以韩忠献公
为冠慕用乡往言必称之性本刚急及其老也气宇粹
温仪貌雍穆于和乐中有毅然不可犯之象于严正中
有薰然可亲近之意年寝高矣加以疾病而谨饬于礼
无异平时其于祭也必沐洛盛服率子孙诸妇各执其
卷三 第 22a 页 WYG0460-0042a.png
事方飨则敬已祭必哀济济促促如祖考之临之也虽
在离乱迁次居处衣食或有不给而奉先之礼未尝或
阙由少至老食不兼味家世至贫转徙流寓遂至空乏
然贫之一字于亲故间非惟口所不道故亦手所不书
尝戒子弟曰对人言贫者其意将何求汝曹志之二程
门人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他鲜所许可后至漳滨
先生馆留之逾年仲良潜察先生心意于言笑动止之
间不觉叹服语人曰视不义富贵如浮云者当今天下
卷三 第 22b 页 WYG0460-0042b.png
惟公一人耳朱晦庵曰公传道伊洛志在春秋著书立
言格君垂后所以明天理正人心扶三纲叙九法者深
切著明而其正色危言据经论事刚大正直之气亦无
愧于古人又曰文定之学后来得之上蔡者为多云所
著春秋传若干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初娶李
氏继室王氏皆赠令人子三人寅宁宏侄宪葬于潭州
湘潭县龙穴山明正统间从祀孔庙
国朝康熙四十五年从学臣沈涵之请
卷三 第 23a 页 WYG0460-0042c.png
赐御书霜松雪柏四大字匾于祠(道南源委伊闽书源/宏简录 洛渊)
(录/槩) (宋史知诸儒述/圣学 统录翼)
   胡文定公文集
穷理尽性乃圣门事业物物而察知之始也一以贯
之知之至也来书以五典四端每事充扩亦未免物
物致察非一以贯之之要是欲不举足而登泰山也
四端固有非外铄五典天叙不可违充四端惇五典
则性成而伦尽矣释氏虽有了心之说然知其未了
卷三 第 23b 页 WYG0460-0042d.png
者为其不先穷理反以理为障而于用处不复究竟
也故其说流遁莫可致诘接物应事颠倒差谬不堪
点检圣门之学则以致知为始穷理为要知至理得
不迷本心如日方中万象毕见则不疑所行而内外
合也故自修身至于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矣来
书又谓充良知良能而至于尽与宗门要妙两不相
妨何必舍彼而取此夫良知良能爱亲敬长之本心
也儒者则扩而充之达于天下释氏则以为前尘为
卷三 第 24a 页 WYG0460-0043a.png
妄想批根拔本而殄灭之正相反也而以为不相妨
何哉
   提刑范伯达先生如圭
范如圭字伯达建阳人少从舅氏胡文定公受春秋学
建炎二年进士廷对策极论人主正心立志之方力诋和
议宴安之失言甚壮切为考官抑寘乙科授武安节度
推官始至帅将斩人公白其误帅曰已署矣公正色曰
节下柰何重易一字轻数命耶帅矍然从之寻以忧去
卷三 第 24b 页 WYG0460-0043b.png
近臣交荐召试除秘书省校书郎会秦桧力建和议金
使鼎来其词悖傲不可听从公与同省十馀人合议并
疏争之既具草而骇遽引却者众公独手书诋桧责其
曲学倍师忘雠辱国且曰公不病狂丧心柰何一旦为
此以遗臭万世桧怒公卒与史官六人上所议草未几
金归河南地以尝我桧方自以为功公曰是亦安能久
有因轮对言两京版图既入则九庙八陵瞻望咫尺今
朝脩之使未遣何以仰慰神灵下萃民志高宗泫然曰
卷三 第 25a 页 WYG0460-0043c.png
非卿不闻此言立命遣使桧以公不先白己益怒之公
亦以先墓久寄荆门乃谒告归葬故乡既即以病告差
主管台州崇道观前后三请杜门读书不与人事者十
馀年寻起通判邵州又通判荆南府事桧死首被命入
对高宗犹记前议劳问久之公因进言为治以知人为
先知人以清心寡欲为本语甚切至时陈文恭公知政
事亦欲留公朝著为桧党所挤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
平茶盐公事出之寻改利州提点刑狱公事复请祠时
卷三 第 25b 页 WYG0460-0043d.png
宗藩并建储位未立道路窃窃有异言公虽在远外独
深忧之故尝剟至和嘉祐间名臣章奏合为一书至是
囊封以献高宗感其言语辅臣叹曰如圭可谓爱君矣
遂留陈公决定大计即日下诏进孝宗为建王因复起
公知泉州既至举大体尽下情择任丞史蠲属县负课
以裁正宗官被谮领祠如故僦舍邵武门巷萧然士大
夫益高仰之远近学者多从质问经史疑义属疾移书
政府旧交惟以国事为寄卒年五十有九后两年孝宗
卷三 第 26a 页 WYG0460-0044a.png
受内禅而公已不及见世亦莫知公之尝有言也公为
人笃厚易直不饰边幅忠孝诚实得之于天其学根于
经术不为无用之文有集十卷皆书疏议论之语后文
公朱子撰公墓碑末云先人为史官时实常与公连名
奏事及罢而归又与公同日舣舟国门外其相与期于
固穷守死之意晚而愈笃先人既没公所以怜某者亦
益厚至于亲为讲画反复辨告盖惟恐其迷昧没溺丧
失所守以辱其先人也此意岂可忘哉子念德见朱子
卷三 第 26b 页 WYG0460-0044b.png
学派(闽书神名臣言行录府朱/子撰 道碑 建宁 志)
  召使胡五峰先生宏学派
 先公尝曰胡氏之学五峰其优乎故曰性立天下之
 有情效天下之动心妙性情之德又曰诚者命之道
 乎中者性之道乎仁者心之道乎又曰立志以端其
 本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乎万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
 内而后义可精此数句公所屡述以为昔贤论学质
 的也按知言一书详于性命道德之旨其高弟南轩
卷三 第 27a 页 WYG0460-0044c.png
 张成公谓是书言约义精而先生之意每自以为未
 足逮疾革犹时有所更定盖未及脱藁而先生下世
 矣是此书恐亦公尚未定之本耳朱子曾与胡广仲
 书言知言中言善不足以言性则不知善之所自来
 此等议论与其他好处自相矛盾者极多惜乎不及
 供洒扫于五峰之门而面质之先公榕村讲授中纂
 此书次于王氏中说邵氏观物外篇之列其殆论学
 者所折衷欤乾隆辛未四月十四立夏后四日书
卷三 第 27b 页 WYG0460-0044d.png
   召使胡五峰先生宏
胡宏字仁仲文定子也授学家庭闻伊洛之说欣然心
会年十五遂自为论语说编程氏雅言序而藏之旦夕
玩诵文定惧其果于自用乃授以所修通鉴举要于是
肆力研究弱冠游大学与樊光远张九成师事杨龟山
侯仲良而卒传其父文定之学优游衡山下馀二十年
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张敬夫师事之绍兴间上书论复
雠大义累数千言有曰二帝远适穷荒辛苦垫隘其愿
卷三 第 28a 页 WYG0460-0045a.png
望陛下加兵敌国犹饥渴之于饮食庶几父子兄弟生
得相见引领东望九年于此在廷之人不能对飏天心
充陛下仁孝之志反以天子之尊北面雠敌陛下自念
以此事亲何如也陛下御位以来中正邪佞更进更退
无坚定不易之诚陈东以直谏死于前马伸以正论死
于后而未闻诛一奸邪黜一谀佞虽当时辅相之罪然
中正之士陛下腹心耳目也柰何以天子之威握亿兆
之命乃不能保全以自辅助顾令奸邪得而杀之窃伤
卷三 第 28b 页 WYG0460-0045b.png
陛下威权之不在己也司业高闶请幸太学先生见其
表作书责其欺天罔人言当此忘雠灭理北面敌国之
时既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以正君心乃阿谀柄臣
希合风旨求举缛节粉饰太平闻者叹服初以荫补官
不调秦桧当国意欲用之贻书其兄明仲言二弟何不
通问先生作书辞气甚厉示以不可召之意时四方从
学者甚众一随其高下诱进之而汲汲乎理欲之辨仁
敬之说桧死侍臣交荐被召竟以病辞卒于家所著书
卷三 第 29a 页 WYG0460-0045c.png
曰知言门人张敬夫称其言约义精实道学之枢要制
治之蓍龟尚有诗文五卷皇王大纪八十卷学者称五
峰先生(道南源委简建宁/府志 宏 录)
   县尉詹应之先生慥
詹慥字应之崇安人素与胡五峰刘屏山诸公游少时
甘贫力学砥节砺行弱冠首荐乡书试南宫弗售遂为
乡学师多所造就为文涉笔立成人谓腹藁晚调信丰
尉会金人渝盟往见张浚论灭金秘计浚辟为属裨赞
卷三 第 29b 页 WYG0460-0045d.png
居多尝渡桐江吊子陵诗云光武亲征血战回举朝谁
识渭川才熊罴果有周王卜未必先生恋钓台其慨然
有用世之志如此有文集二十卷行世子体仁见朱子
学派(闽书/)
   吴晦叔先生翊
吴翊字晦叔建阳人师胡五峰五峰没又与其弟广仲
子伯逢就张敬夫论学翊生平忠信抚幼孤曲有恩义
与人交表里殚竭心所不安者告语切至而不失其和
卷三 第 30a 页 WYG0460-0046a.png
故朋侪多受益而乐亲之叶衡山称其贤妻之以女翊
因导其子定谒张敬夫受学定卒为脩士翊之力也敬
夫门人在衡湘者日从翊参决所疑旧有岳麓书院设
山长教授生徒寻废五峰尝请复之乾道初帅守刘珙
始复书院犹虚山长后转运副使萧之敏以礼聘翊翊
曰侯之意美矣然此吾先师之所不得为者岂可以凉
德当之哉力辞不赴筑室衡山下有竹林水沼之胜取
程子澄浊求清意榜曰澄斋日与士友讲道读书脩然
卷三 第 30b 页 WYG0460-0046b.png
自乐及殁朱子为志状(建宁/府志)
  靖肃胡籍溪先生宪学派
 按文公撰先生行状言先生从文定公学始得闻河
 南程氏之说寻与乡人白水刘致中受学于涪陵处
 士谯天授所与同志惟白水先生既与俱𨼆又得屏
 山先生更相切劘而韦斋先生亦晚而定交焉此文
 公托孤所由来也文公禀学于三君子后二刘下世
 独事先生为最久云
卷三 第 31a 页 WYG0460-0046c.png
   靖肃胡籍溪先生宪
胡宪字原仲文定公从父兄之子也祖耸父淳皆不仕
(行/状)先生生而沈静端悫稍长从文定公学始闻河南程
氏之说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会元祐学有禁独与乡
人白水刘公致中阴诵窃讲既又学易于涪陵处士谯
公天授久未有得天授曰是固当然盖心为物溃故不
能有见惟学乃可明耳先生喟然曰所谓学者非克己
工夫耶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一旦揖诸生归𨼆故
卷三 第 31b 页 WYG0460-0046d.png
山非其道义一毫不取于人力田卖药以养其亲文定
称其有𨼆君子之操乡人士从者益众于是近臣折彦
质范冲朱震刘子羽吕祉吕本中共以其行义闻于朝
被召以母老辞及彦质入西府又言之趣召愈急先生
固辞乃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先生犹不出太守
魏矼遣行义诸生入里敦致诏旨且为手书力劝乃勉
就职日进诸生训以为己之学闻者始而笑终而疑久而
观其所以脩身事亲接人无一不如所言遂翕然悦服
卷三 第 32a 页 WYG0460-0047a.png
郡人程元以笃行称龚何以廉节著皆迎致之俾参学
政学者大化秩满复留者再盖七年不徙官嗣以母老
不乐居官舍求监南岳庙以归久之起为福建路安抚
司属官时帅张宗元𣙜盐急私贩铢两亦重坐先生告
以为政大体帅不悦遂请祠去会秦桧用事天地闭塞
几二十年先生已泊然无复当世之念及桧死召大理
司直未行改秘书省正字人谓先生必不复起而先生
一拜即受虽门人弟子莫不疑之会次当奏事病不能
卷三 第 32b 页 WYG0460-0047b.png
朝即草疏言金人大治汴京宫室势必败盟今元臣宿
将惟张浚刘锜在愿亟起之时两人皆为积毁所伤未
有敢显言当用者先生独首言之疏入即求去诸公留
之不得上亦感其言以为左宣教郎主管崇道观使归
而食其禄先生每极论天下事至于慷慨洒涕其以馆
职召适秦桧讳言之后独与王十朋冯方查籥李浩相
继论事太学生为五贤诗以歌之在位仅半年人惜其
不究云绍兴中卒年七十七谥靖肃先生质本恬澹而
卷三 第 33a 页 WYG0460-0047c.png
培养深固平居危坐植立时然后言望之枵然如槁木
之枝而即之温然虽当仓卒不见其有疾言遽色人或
犯之未尝校也其读书不务多为训说独尝纂论语说
数十家复抄取其要附以己说与他文草藁藏于家平
生与刘公致中同志既与俱𨼆又得刘公子翚与之游
更相切磨以就其学而朱公松亦晚而定交焉朱公既
病且没遂因以属其子晦庵于先生及致中子翚之门
而晦庵事先生为最久吕祖谦林之奇魏掞之熊克曾
卷三 第 33b 页 WYG0460-0047d.png
逢皆其门人学者称籍溪先生(闽书/源录) (考亭渊/行状)
   直阁魏艮斋先生掞之
魏掞之字子实故名挺之字元履建阳人少师事胡籍
溪先生宪已遍从乡儒先长者游又适四方尽交其先
达名士闻见日广声称日以大尝客衢守章杰家故相
赵鼎以谪死归葬常山杰雅怨鼎又希秦桧意逮系其
家人劾治甚急掞之作书谯让杰长揖归两以乡举试
礼部不第闽帅汪应辰建守陈正同相与论荐于朝时
卷三 第 34a 页 WYG0460-0048a.png
相尼之又不得召后数岁诏举遗逸部刺史芮煜师其
寮与帅守六人共言掞之行谊有诏特徵之辞谢不获
以布衣入见极论当世之务孝宗奖叹开纳劳问移时
遂诏赐同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守太学录既就职日
进诸生教诲之释奠孔子祠先事白宰相陈俊卿请言
于上废安石父子勿祀而追爵程氏兄弟使从食又言
太学之教宜先德行经术其次尤当使之通习世务以
备官使今一以空言浮说取人非是至他政事有系安危
卷三 第 34b 页 WYG0460-0048b.png
治乱之机宰相不能正台谏侍从不敢言者无不抗疏
尽言至三四上并不见纳则移病杜门曾觌召还掞之
移书与时宰责其不能救止时宰雅招徕掞之至是见
其书词峻切亦不能平而掞之前已数求去矣遂以迎
亲予告使归行数日罢为台州学教授掞之自少有志
于当世晚而遇主然其仕不能半岁而不合以归先是
榜其书室曰艮斋至是日处其间条理旧学以益求其
所未至平生于学无不讲而尤详于前代治乱兴废存
卷三 第 35a 页 WYG0460-0048c.png
亡之说以至本朝故事之实为文章长于议论善谈说
听者悚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恤亲旧虽贫不懈遇岁
饥为粥以食饥者且请于官为之移粟闾里赖之乡人
有不葬其亲者为白于官请富与之期贫与之费赖以
掩者亦以千计其与人交嘉善救失如不及后进以礼
来者苟有一长汲汲推挽之尝有病其太过者笑曰不
犹愈于横目自营者耶既卒孝宗嗟悼久之即下诏曰
朝廷不可无直谏之士掞之虽死其以宣教郎直秘阁
卷三 第 35b 页 WYG0460-0048d.png
告其第掞之素与文公朱先生游乾道中文公被召将
行闻掞之去国遂止子应仲见朱子学派(张南轩撰墓/表 闽书)
(宏简/录)
   县令邵秀山先生景之
邵景之字秀山古田人从父整著春秋元经以家学相
友景之早负文才事继母至孝登乾道壬辰进士摄教
建宁受业籍溪胡宪之门官至莆田令教授常百馀人
著有玉坡集
卷三 第 36a 页 WYG0460-0049a.png
  (按闽书邵整字宋举自号蒙谷遗老与族人景之/以家学自相友此传本道南源委称整为景之从)
  (父待/再考)
 
 
 
 
 
 
卷三 第 36b 页 WYG0460-0049b.png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