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x 页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附录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2H 页
请从祀圣庑疏(庆尚道幼学姜福等。乙酉二月二十七日。进伏。二十九日捧章。三月六日下 批。)
伏以。帝王崇奖儒术。礼享圣庑。致隆极于斯文之宗师者。所以明授受之的传。溯渊源之正脉。为万世而尊道统也。故其于前后升跻之间。虽有继开当祀之贤。未及师弟子之齐举并享。如周子于两程。而后来之欲追原本而报功德于无穷。亦斯文天下之不可废也。是以。考之于史。朱子之配文庙。始在宋理宗之淳祐元年。而其师文靖公李侗之从祀。实后在于度宗之咸淳年间。其上继渊源之文质公罗从彦。下绍正嫡之文肃公黄干。又以我 肃庙八年而追跻。则其公天下重道统之尤有光于久远。乃如是矣。由此观之。今有 本朝之若先正臣文忠公金宗直之为已从祀先正臣金宏弼,郑汝昌传道之师。先正臣文悯公金驲孙之为金宏弼,郑汝昌同时升堂之高弟。而尚未遑一体升祀于两庑者。岂非旷世之阙典。舆情之赍郁。而将有待于 圣明之追举乎。呜呼。金宗直,金驲孙之为东方大贤。国乘记之。野史书之。群贤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2L 页
述之。邦人之敬慕宗仰。殆若日星之丽天。则固不待臣等之缕白。请撮其编载之大者。而为 殿下诵陈之。宗直始受贤父之教。早有求道之志。方舞象而通揲蓍布卦。才弱冠而探性理本源。惟日孜孜圣贤诚敬之学。而入星州之夫子庙。见大圣以下四圣十哲。皆安以塑像。剥落黯惨如千世偶人。慨然作赋。遗之诸生。俾用洪武栗主之制。而 朝廷闻而改造。列邑从以效之。且白于 成庙。罢士大夫殡厅法席之风。食斋僧斋之俗。立程朱家庙之规。禁墓所行祥之失。一洗高丽沿袭之谬。而翕然归于正。启圣庙五百年卫辟之教。可谓至矣。而其后之倡道兴儒。表范一世。为东土渊源宗主者。其功尤有大焉。盖姿禀浑成。道德渊粹。在于郑梦周之后 国朝五贤之前。而宗直即全体大用兼备之真儒也。谨按。文匡公臣洪贵达书其墓曰。德行文章政事。自孔门高弟。未有骈之者。若公则不然。行为人表。学为人师。生而 上眷遇。没而众哀慕。何公之一身。关轻重乃尔。先正臣李滉答许,魏两天使孔孟心学之问曰。金宗直学问精深。道德文章。为一世儒宗。诲人不倦。前后名士。多出其门。称为佔毕斋先生。名臣李鼋上谥议曰。公身任斯道。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3H 页
以兴起斯文为己责。其为学也。贵王而贱霸。其莅事也。至简而御烦。其教人也。博文而约礼。事亲尽其孝。事君尽其诚。清而不隘。和而不流。文章道德。高出于世。其有功于斯文。重矣。文宪公臣奇大升之论渊源疏曰。高丽末。郑梦周以程朱之学。为东方理学之祖。入我 朝而传习郑梦周者。金宗直也。学有渊源。行又端方。诲谕后学。用其至诚。金宏弼,郑汝昌。是宗直之弟子也。赵光祖。又金宏弼之弟子也。名臣姜维善之伸赵光祖疏曰。光祖之学之正。其所传者。有自来矣。光祖受业于金宏弼。宏弼受学于金宗直。宗直之学。受于其父司艺臣叔滋。叔滋之学。受于高丽名臣吉再。吉再之学。受于郑梦周。梦周之学。实为吾东之祖。则其学问之渊源。类此。呜呼。此其为宗直渊源之授受相承正脉。而不幸宗直有身后戊午之祸。当时之士。以道学为讳。嘉言著述。荡然不收。今只有彝尊录,东文粹,青邱风雅,舆地胜览等书与夫流落文章之泰山毫芒。而独其小学门路之一部。传心于金宏弼。则犹有可考。有曰。作圣根基。光风霁月。又曰。许鲁斋后。岂无其人乎。盖金宏弼之平生。自称以小学童子。有所受也。其后。文简公臣金安国观察岭南。为诗劝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3L 页
善山学者曰。治化曾经佔毕翁。至今惇厚有遗风。愿添濂洛渊源教。庠塾先严小学工。又劝咸阳学者曰。金公治化郑公乡。庠塾薰风尽善良。小学工夫更勉力。两老遗范讵能忘。观乎此。则宗直之门。专以小学开示学者。金宏弼,郑汝昌。实同得其传。而金驲孙之发源受用。亦此书也。臣等今按金驲孙遗事。则驲孙之方受小学于家庭也。问明五伦尽人道者为圣贤。然则圣贤。吾亦可为也。及其就宗直而受学。则益覃思研精。博大宏深。至有经术则董广川。文章则韩昌黎之称。而其笃守师传之实。又有此焉。尝入中国。得名儒礼部员外郎程愈之赠所撰小学集说。以为范仲淹之劝横渠读中庸。不外是矣。归而 启进。刊布一国。至承有功斯文 成庙之褒教。而程愈之赆行序亦曰。韩,欧文章。洛,闽渊源。盖有所心服也。伊后。 列圣朝训义增编之嘉惠来学。未尝不以集说为宗。而其与金宏弼,郑汝昌。同门共业。则所切磋者。天人性命也。所勉励者。修齐治平也。虽其往复论难之说。今不尽传。而至于伽倻贤堂之讲。头流真面之咏。尚足以徵一二于千百。则先正臣宋时烈之以为先生生乎程朱之后。而与寒暄,一蠹诸老先生。磨砻浸灌。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4H 页
其择之精而无驳者。是也。其出而立 朝。则以师友讲明之义。而致尧舜君民之志。七弊之陈。四事之戒。十有二条之劄论治道。四十八咏之举笔规谏。无非引君当道。匡世救俗之诚忠血悃。而其又 昭陵请复之疏。 鲁山立后之启。尤有所扶纲常而立人极矣。文清公臣南孝温曰。季云章劄。如长江大海。论议国事。是非人物。如青天白日。朋友中第一人也。其许如此。翰苑,玉署,史官,铨郎之大叨清要。有妨力学。上疏求退。请暇十年。得以读书修道。治心养性于田野之中。而 上意不许。则乃复躬秉史管。殚心尽节。校纲目而明紫阳劝戒之本旨。祖春秋而法宣圣笔削之大义。严辨劈于邪正。直书恶于罪贬。而尤致意于引进善类。崇儒右文之治。而遽值 成庙宾天。群壬得志。道不胜祸。赍志殉身。呜呼。天曷故焉。然阳无可尽。理无终晦。未几。天日重焕。斯道大明。宗直,驲孙之崇终尸祝。次第俱举。先正臣李滉之为宗直常享文曰。学问渊深。文章高古。领袖当时。山斗后世。先正臣宋浚吉之请 赐驲孙院额奏曰。驲孙之道德文章。贞忠直节。冠冕一世。合施院额。其为圣代之褒隆。非不至矣。所根者。当时之金,郑,赵三先正。光跻于瞽宗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4L 页
之享。而独渊源授受之宗直,驲孙。至今未举隆极之缛仪。久致儒林之积慨。此臣等所以百舍重趼。相率陈吁。冀欲必行于百世之下者也。伏愿 殿下。轸道统之不可以不尊。念崇报之不可以不尽。特依朱子前后罗,李,黄三贤追跻之故事。爰 命攸司。克举先正臣金宗直,金驲孙升享圣庑之典。以光前牒。以章 睿德。则斯文幸甚。 国家幸甚。臣等无任瞻望恳祝之至。谨昧死以 闻。
批。省疏具悉。两贤之学问文章。蔚为儒宗。诚如所陈。而至于从祀之典。事体重大。有难遽议也。
请从祀圣庑疏[再疏](乙酉三月十二日。进伏。当日。捧章。十四日。下 批。)
伏以。臣等草莽疏逖。幸而生育于菁莪作成之化。所秉乎彝性者。隆师象贤之诚也。所讲乎平昔者。卫道崇儒之义也。兹盖伏遇我 殿下睿德天纵。缉熙日新。临御二十二载之间。凡系右文兴学之治。修举未遑之典。文敬公臣金集,文烈公臣赵宪两儒贤。于从祀圣庑。靡不用极。八域臣民。于以仰认我 殿下表章之政。监于先宪。迥出寻常万万。而臣等之义。亦不以疏逖自阻。敢将平日讲明之义。彝常秉执之诚。历摭先正臣文忠公金宗直,文悯公金驲孙渊源道学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5H 页
之正。实合乎文庙升祀之请者。百舍趼足。叫 閤有日。则伏蒙 圣慈。俯察舆悃。 恩旨谆恳。不翅难重。臣等双擎庄诵。钦叹我 圣后褒嘉先正之至意。而尤有所审慎于莫重莫大之盛仪也。臣等因窃伏念。金宗直,金驲孙两先正学问文章之蔚为儒宗。既承 殿下所优奖。今不必更渎以陈。而第唯升祀之典。事体重大。有难遽议者。则臣等非不知兹典之为重且大也。然以其事体之重大也。而难于遽议。是国家旷绝之恩。尚或有嫌于循公。而士林赍郁之情。不能无慨于靳施也。盖金宗直。即是已从祀先正臣金宏弼,郑汝昌传道之师。而私淑于高丽臣吉再。溯以上之。承袭乎文忠公郑梦周之学。乃吾东方理学之祖也。其渊源之端的既如此。而又下启文正公臣赵光祖,文元公臣李彦迪,文纯公臣李滉授受之正脉。则引以拟诸考亭之罗,李。将多于前人继开之功矣。至若金驲孙。又宗直之门当日升堂之高弟。而金宏弼,郑汝昌。切磋共业之同志也。一时师友之盛。无论节行文章。相与磨砻浸灌者。卒择于道德仁义。炳如也。文正公臣宋时烈尝称先生。生乎程朱之后。择之精而无有驳者。固可槩见也。于乎唏矣。是以。 列圣之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5L 页
宠谕弥勤。群贤之叙述并确。姑撮其彰明较著者而言之。粤我 成庙赐宗直批若曰。端悫无伪。学问渊深。亦越我 显庙赐驲孙祭文若曰。正气不泯。撑柱乾坤。又如文纯公臣李滉之为宗直常享文曰。学问渊深。文章高古。领袖当时。山斗后世。文穆公臣郑逑之为驲孙常享文曰。行峻言厉。身危道隆。乡邦百代。永傃高风。而行为人表。学为人师。生而 上眷遇。没而众哀慕。则文匡公臣洪贵达之撰宗直墓碣也。道学文章。贞忠直节。冠冕一世。合施院额。则文正公臣宋浚吉之请驲孙院额也。夫以宗直,驲孙之所造诣。如彼其卓然。 列朝圣明之所追报。亦非不极至矣。独此瞽宗啜食之令典。迄今数百年。莫之或举。则岂非斯文之缺典。 昭代之欠规。而致儒林之积慨者乎。臣等不揆猥屑之诛。再干 尊严之听。伏愿 殿下。深轸刍荛之备择。俾重大之礼。叶询同之谋。 特令有司。克举先正臣金宗直金驲孙从祀圣庑之缛仪。于以光前牒。以章 睿化。则斯文幸甚。邦国幸甚。臣等无任瞻天望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批。省疏具悉。已谕于前 批。其勿更烦。汝等退修学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6H 页
业。
请从祀圣庑疏[又疏](全罗道幼学李启镐等。乙酉三月七日。进伏。当日。捧章。四月九日。下 批。)
伏以。盖自圣神继天立极。而既作之师。又设之学。明天理。正人伦。化民俗。置天下于仁义礼乐之中者。所以开万世太平也。是以。先王之世。崇儒重道。凡为斯文之宗师者。其人生则尊显之。没则祀享之。夫子之庙。配享七十子之徒。非惟崇德而报功。实使人观感而兴起也。历代相因。至于 本朝。道统之正嫡。学术之真诠。并皆从祀焉。 国朝五百年休明之治。实本于此也。然而天地之大。犹有所憾者。先正臣文忠公金宗直,文悯公金驲孙。实为东方大贤。其继往开来之功。国乘载之。野史记之。群贤述之。邦人景慕之。尚未升庑。则岂非 圣世之阙典。士林之赍郁者乎。臣等敢举其大槩而陈之。惟 圣明之垂察焉。宗直始受学于其父文康公臣叔滋。早有求道之志。年才舞象。能通揲著布卦之法。弱冠而力探性理之本源。惟日孜孜于诚敬之工。始入星州之学宫。见大圣以下四圣十哲之塑像剥落黯黮。慨然作赋。遗之诸生。俾用洪武栗主之制。 启闻于朝。改造位版。列邑从以效之。后又建白。罢士大夫殡厅法席之风。食斋僧斋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6L 页
之俗。立程朱家庙之规。禁墓所行祥之失。一洗丽代之累。其辟异卫正之功。已肇于此矣。盖其倡道兴学。在于郑梦周之后 国朝五贤之前。尽是体用兼备之真儒也。故文匡公臣洪贵达书其墓碣曰。德行文章政事。自孔门高弟。未有骈之者。若公则行为人表。学为人师。生而 上眷遇。没而众哀慕。何公之一身。关轻重乃尔。承旨臣李鼋上谥议曰。身任斯道。以兴起斯文为己责。其为学也。贵王而贱霸。其教人也。博文而约礼。事亲尽其孝。事君尽其诚。清而不隘。和而不流。文章道德。高出于世。文宪公臣奇大升论渊源疏曰。郑梦周以程朱之学。为东方理学之祖。而传习梦周者。金宗直也。学问有渊源。行又端方。诲训后学。用其至诚。金宏弼,郑汝昌。是宗直之弟子也。赵光祖。又金宏弼之弟子也。名臣姜维善伸赵光祖疏曰。光祖受业于金宏弼。宏弼受业于金宗直。宗直受学于其父文康公。文康公受学于吉再。吉再受学于郑梦周。此其学问之渊源也。不幸而有身后戊午之祸。当时之士。以道学为讳。文忠公之平日所著述。无人收拾。所存者。只是彝尊录,东文粹,青邱风雅,舆地胜览等书。而独其小学门路之传心于金宏弼,金驲孙。则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7H 页
犹有可考。先正臣金安国。观察岭南。为诗劝善山学者曰。治化曾经佔毕翁。至今惇厚有遗风。愿添濂洛渊源教。庠塾先严小学工。又劝咸阳学者曰。金公治化郑公乡。庠塾薰风尽善良。小学工夫更勉力。两公遗范讵能忘。以此观之。宗直之门。专以小学开示学者。金宏弼,郑汝昌。同得其传。而金驲孙之发源受用。亦此书也。臣等谨按驲孙遗事。则受学于宗直也。闻明人伦尽人道者为圣贤。曰。圣贤。吾亦可为也。于是。笃守师训。覃思研精。博大宏深。至有经术则董广川。文章则韩昌黎之称矣。尝入中国。名儒礼部员外郎程愈。一见心服。临别。以书赆之曰。韩,欧文章。洛闽渊源。又赠其所撰小学集说。受之而归。启闻于 上。刊布一国。 成庙嘉之。至下有功斯文之褒。又于 经筵。谓参赞臣曹伟曰。金驲孙文学俱优。才器兼备。风采魁伟。气节正直。论议峻整。可以肃台阁之风。可以寄廊庙之责。予欲闻其言。而屡任柏府,薇垣之职。欲究其学。而久处经席,翰苑之班。其后。 列圣朝训义增编之嘉惠来学。未尝不以集说为宗也。其与金宏弼,郑汝昌。同门共业。则所切磋者。天人性命也。所勉励者。格致诚正也。若其伽倻贤堂之讲。头流真面之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7L 页
咏。亦足以想见气象性情矣。是以。先正臣宋时烈曰。先生宇宙间间气。其生也非偶然。则其死也岂人之所能哉。其祸实祟于吊义帝一篇。先生之录是文。非后学所敢窥测。而秉史笔者。惟直是职欤。先生生乎程朱之后。又与寒暄,一蠹诸老先生。磨砻浸灌。则其择之精而无驳也。此其践履之实也。其出而立朝也。则有尧舜君民之志。七弊之陈。四事之戒。十有二条之劄论。四十八咏之规谏。无非引君当道。匡世救俗之诚忠血悃也。又如 昭陵请复之疏。 鲁山立后之启。尤有所扶纲常立人极者也。文清公臣南孝温曰。季云章劄。如长江大海。论议国事。是非人物。如青天白日。驲孙时年未三十矣。自以为翰苑,玉署,史官,铨郎之并叨清要。极涉竽滥。且有妨于进学修道。治心养性。上疏乞退。 上意不许。遂躬秉史笔。殚心尽节。校纲目而明紫阳劝惩之本旨。祖春秋而法宣圣笔削之大义。将以兴 圣代右文之治矣。不幸而 成庙宾天。群壬用事。史祸作而群贤䪡粉。驲孙及宏弼,汝昌。同被惨祸。祸延于师门。呜呼痛哉。未几。天日复明。斯道大阐。诸贤之冤郁伸雪。而宗直,驲孙之崇终尸祝。次第俱举。则先正臣李滉撰宗直常享祝曰。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8H 页
学问渊深。文章高古。领袖当时。山斗后世。先正臣宋浚吉请驲孙院额奏曰。道学文章。贞忠直节。冠冕当世。 纯庙朝请谥时。领议政臣南公辙曰。驲孙师友渊源。百世可徵。文章气节。照耀至今。左议政臣李相璜曰。驲孙师友之间。渊源有自。与文敬,文献。丽泽相契。有功斯文。右议政臣郑晚锡曰。驲孙道学之醇正。文章之灏咢。冠冕一世。脍炙中州。提学臣赵寅永曰。驲孙清粹之蕴于中。足以格君。彪炳之著于外。足以华国。进足以谋谟岩廊。退足以领袖士林。此两先正之推诩。四相臣之献议。果是明白之正言。而所恨者。同门之金,郑,赵三先正。光跻于瞽宗之享。而独渊源授受之两贤。迄未升配。抑有待于 圣明之世而然欤。臣等窃稽前代升庑之仪。如有宋周子之与两程并享者。师弟子之齐举也。朱子之配享。在于理宗淳祐元年。其师文靖公李侗之从祀。在于度宗咸淳年间。其不拘于师弟之先后。年代之久远。有如是矣。臣等兹敢不避猥越之嫌。齐声陈吁。伏乞 圣明。俯垂监谅。先正臣文忠公金宗直,文悯公金驲孙。升享圣庑。以光斯文焉。臣等曕天望 阙。无任屏营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8L 页
批。省疏具悉。从祀之事体重大。有难遽议。已悉于岭儒之 批。尔等其勿烦请。退修学业。
合疏(庆尚,全罗两道幼学金平寿等。乙酉四月十五日。进伏。当日。捧章。五月六日。下 批。)
伏以。臣等俱以遐乡微品。蛰伏畎亩。无官守言责之可以与人主论可否争是非者。则屡度 敦谕之下。固当感诵 恩旨。逡巡退待。而第伏念。身被仁贤之化。忝在逢掖之列者。事有关 国家之大义。系斯文之兴替。而徒事逡巡。遽尔退待。则一国公共之议。何时而可伸。百世未遑之典。何代而可举也。兹敢不嫌猥屑之诛。不避斧钺之威。更进前疏。复事覼缕。此孟子所谓人臣不以趋走承顺为恭。而以责难尽善为敬者也。伏愿 殿下。留神财赐。万加省察焉。窃惟文忠公臣金宗直,文悯公臣金驲孙。道学渊源之实。传受启开之功。臣等之所备陈。而 圣明之已洞悉者也。臣等虽愚迷。非不知从祀之难慎。事体之重大。而自古帝王之尊尚儒贤。未尝以难慎而因循之。重大而退托之。其人之可尊。则不以久远而忽之。其贤之可尚。则不以疏逖而外之。故延平之升庑。后于考亭。黄干之从祀。同于蔡沈。贤师高弟。并武联床。而蔚为昭代之盛典。爰及我 朝。圣圣相承。崇儒重道。式至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9H 页
今休。文忠,文悯之门生同列。次第跻庑。而独于两贤而尚阙焉。此岂非 朝家之欠典。士林之赍郁也耶。臣等之二道一心。三章四疏。而不自止焉者。亶由于忧道学之或坠。期 圣德之休明。庶几为辨异辟邪之一助。臣等虽迷劣。污不至阿所好而负 圣明矣。伏愿 殿下。幡然改图。涣然 允谕。则后日之国史书之。野老记之曰。某年月日。某贤升东庑。某贤跻西庑云。而我 殿下公明荡平之盛德辉光。留宇宙而垂无穷矣。岂不盛哉。岂不休哉。臣等无任瞻天望 阙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批。省疏具悉。已谕于前 批。何必烦疏。未可轻许者。乃所以重其事之义也。以此知悉。退修学业。
宗系归正礼院奏本及 奉旨(先生之支裔居清道者。冒称宗孙。 光武六年十月。宗议及儒状。一齐峻发。而岭南儒生前都事郑然甲等七十七人。呈于礼院。至蒙 天决。)
 谨再拜。上书于掌礼院阁下。有父子然后有祖孙。有祖孙然后有宗支。万世不易之伦纲也。今考濯缨金先生父子祖孙宗支之序。固未尝不定。乃致今日之争辨者。亶由乎后孙之不仁。欲夺宗系而乱其父子也。父子乱而祖孙乱。祖孙乱而宗支亦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09L 页
乱者。伦纲之大变也。变由三乱。而争由两是。则岂有归正之日乎。必有公议而辨明孰是孰非。然后可以扶立颓纲。故请陈乱其父子之由而一明之。今日之辨明。复何难于已定之父子祖孙宗支之间乎。濯缨先生遭戊午祸。无血嗣。燕山庚申。即先生三阕之日也。夫人金氏将殉之夕。命以从子三足堂大有之弟大壮入系为子。乃至 中庙改玉。静庵赵先生 筵奏先生有嗣。 命除参奉。先生之父子已定矣。大壮有二子。长铿。次锵。铿有子致九。传之于荣灏。先生之祖孙已定矣。铿之孙为宗。锵之孙为支。先生之宗支已定矣。别无今日可辨。而争端层起。冗论喧豗。故参考两家之文献。足以知变从何出。乱由谁起。夫大壮之入系。在燕山庚申。而至于 纯庙庚寅。清道居金昌润。即锵之后。而乘其请谥之机。请以先生从子大壮。入系先生之后。则三百三十年之间。不知先生之有是子。不知大壮之有是父。按其谱牒。先生下无嗣续之位。大壮仍录本生骏孙下。此为明證乱其先生之父子。一也。大壮之子铿。有子致九。以重峰赵先生门人。官童蒙教官。考其事迹。则先生年谱。出于荣灏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10H 页
之家。而甲戌京刊时。识跋中。有林隐公讳致九即先生曾孙也十二字。非但当时之名公硕辅。并为弁跋。昌润亦参是役。著识锓梓。公行一世。明有可考。且致九。即成德元之女婿也。故父铿,子国良。三世讳衔。昭载于成谱者。亦明有可證。而昌润复以何心。重刊年谱于清道郡。拔去前十二字。又于族谱中。不录致九于铿下。甲戌见年谱。既知有后。而故悬无后。使铿有子而无子。使致九有父而无父。乱其致九之父子者。二也。昌润欲夺宗系。而无梯可及。故乃于锵之十代孙存正。有子景邹。既娶于郑氏者。改名定旿。书以早卒。傍书系子昌润四字。夺其景邹之父而为父。革其存正之子而为子。乱其存正之父子者。三也。凡乱人父子之伦。至于三次。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既夺锵之小宗。而不及于先生宗系。故乃谓兄亡弟及。又夺铿之大宗。先生祖孙之序。由此而乱。先生宗支之统。亦由此而乱。乱之所由生者。一昌润也。岂非伦纲之大变乎。以荣灏家言之。自先生以后。祸家馀生。世守先训。零丁孤孑。无复馀地。惟其先世文献之先生年谱,八高祖图,慕先录,赓载录,家乘藏草等书。血心克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10L 页
守。至于今日者。不愧为后孙之职。而先生系统。由此而明。先生配位。由此而明。先生讳日。由此而明。以至荣灏十五代相传之来历。昭然可證于此。以此见之。先生之父子祖孙宗支之序。未尝有一毫错乱。而昌润乃乱之者。的可辨矣。其孙容秀。不悛其祖之恶。肆然逞意。专主夺宗。非但先生家之罪人。亦一国伦纲之罪人。非但荣灏之血争。即一世之共愤者也。生等居在本道。明知其孰是孰非。而若不能辨明。则名教纲常。必将扫地而无馀矣。故兹以联名仰吁。照亮后。惩其夺宗之罪案。正其作奸之文迹。治其乱伦之悖习。使先贤宗嗣。无至错乱之地。伏望。◑院题曰。观此多士之诉。可见清道金之乱常。方 奏禀归正向事。◐礼院 奏本曰。掌礼院卿臣李源逸谨 奏。顷因中枢院议官安钟德等上疏。 批旨有疏辞令掌礼院禀处之 命矣。取见其疏本。则以为 赠吏判文悯公臣金驲孙。金海人。居清道。至今为南土著姓。文学道义。卓节大勇。与文敬公臣金宏弼,文献公臣郑汝昌齐名。遭遇 成庙晟际。汇进同德。庶几贲饰至治。不幸戊午之狱。首被惨祸。 中庙即赐昭雪。 列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11H 页
圣继承。连加 貤爵 赠谥。建祠 宣额。其妻金氏。取其伯兄直提学臣骏孙第二子大壮为后。 中庙戊寅。以系子大壮。除 宣陵参奉。大壮生二子。长铿。无子。季锵。生致三。官参奉。致三生善庆。官左通礼。子孙之居清道者。传至十四世。而今祀孙容秀。是也。不意今者。忽有金姓荣灏者。自称宗孙。荣灏之言曰。铿有子致九。即吾祖。而官至教官。即文烈公臣赵宪之门人。又曰。生卒月日坟墓。详在谱牒。考诸前后谱及赵宪门人录。并无致九。吁。亦一世变也。大祸之馀。子孙不振。所以有败常之类。藐视微弱。至有欲夺宗系之变。宁不悲哉。臣等以为驲孙道学渊源。文章节义。合施不祧之典。其祀孙。亦当待之优异。不使列于编户者也。亟令有司。考礼按法。上而光百世先贤之灵。下而正万古伦常之紊。幸甚为辞矣。且接见金荣灏之以庆北观察府判决书,宗中诉状,儒状及诸證据文迹粘联请愿于臣院者。则以为原告十五代祖文悯公讳驲孙无嗣。以从子大壮系后。子铿。子致九。童蒙教官。昌宁成德元之女婿。而后孙流落春川。慕先录,八高祖图,遗稿年谱及旧谱。原告父祖。以先祖胄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11L 页
孙。血心遵守。而清道一派。铿之弟锵之后孙。自修谱牒。不录铿之子致九。谓以铿无后。兄亡弟及。乃以锵冒接宗系。夫兄无子而弟有子。则弟之子入承长统。理所当然。而况其兄之有后。一向掩匿。夺宗之凶计。不可诬也。其谱牒中。铿,锵兄弟之数。或四或五或六七。伪赝之證。暸然可知矣。年谱有曰林隐公讳致九即先生曾孙也十二字。而清道之金。得此年谱。暗自私刊。乃删去此十二字与其识跋中凡系春川派句语。一切删抹。私欲逞肆。自奉先祖之祠版。乱伦乖常。莫此为甚矣。原告再诉。该观察府质判。而诸宗共诉。一道士论齐发。亦为联状。事辄归正。判决已出。而事系先贤。往诉礼院云云。故粘联前后文迹。泣血请愿。照亮质审。使先贤宗嗣归正。人家伦常敦修。撤收其清道派之私奉位版。燬消其作奸年谱及浊乱族谱。乱伦之罪。伪文之习。从律严惩。快雪神人宿愤。伏望云矣。第考验其诸般文迹。悉为可据。诸宗诉单及儒状。一辞无异。该观察府两只对质供辞。清道之金。件件理绌。且年谱中十二字及识跋中凡系春川派句语。果是删去。先此一款。自是乖变。兄无子而弟有子。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12H 页
则当以弟之子。立嫡长之嗣。而考其清道之谱。铿之下。书以无后。乃云兄亡弟及。此非常理也。且大壮之入系。在于 中庙命除参奉之前。而乃于 纯庙庚寅文悯公请谥时。并请以大壮入系。以是见之。清道金自不知为驲孙之后孙。为三百有馀年矣。年谱得见之后。乃知忌日配位与大壮入系。而缀补谱牒。盖年谱。则出自春川之金矣。据此明證。春川金之其为宗孙。明的无疑。且文悯公书院撤享之后。祠版应即埋安。又未蒙不祧之典。而愚彼清道之金。私奉祠版。称为宗孙者。公而犯蔑法之科。私而获夺宗之罪。揆以常宪。不可仍置。令该道臣严绳清道金之冒称宗孙者。仍令该郡文悯公祠版。埋安于书院故址。其伪谱与作奸年谱。并即消燬。俾惩乱常败伦之习。恐合事宜。伏惟 上裁何如。谨上 奏。◑光武六年十月三十日。奉  旨。先贤宗系之冒称。撤院祠版之私奉。俱为不法。依所奏施行。(光武六年十一月一日官报第二千三百四十六号公布)
金兰契录(此宜在年谱师友录后。而刊已错误。不得已附于此。)
通训大夫行晋州牧使 庆太素 字▣▣本▣▣
通训大夫行金海府使 李 荪 字子▣▣本▣▣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12L 页
通训大夫行昌原都护府使 李永蕡 字子▣本星州
奉列大夫成均司艺兼承文院校勘 郑光世 字彦卿本东莱
通训大夫前咸安郡守 朴永亨 字达甫本固城
通训大夫行草溪郡守 金良琠 字待贾本尚州
通训大夫行咸阳郡守 李承宗 字子后本仁川
通训大夫行陜川郡守 金永锤 字子衡本安东
通训大夫行咸安郡守 柳 洷 字载清本▣▣
通训大夫行昆阳郡守 吕承堪 字克任本咸阳
中训大夫▣▣▣▣▣ 曹 伟 字太虚本昌宁
奉列大夫行清道郡守 郑以侨 字子美本▣▣
通德郎前▣…▣ 字子▣本德山
通训大夫行晋州牧判官吴致仁 字子安本海州
通训大夫行北青都护府判官 芮忠年 字孝▣本沔川
▣▣大夫行固城县令 许▣…▣ 字▣▣本▣▣
振威将军行五卫都总府都事 李继命 字子性本▣▣
奉正大夫行南海县令 权仲慎 字子胖本安东
濯缨先生文集续下 第 313H 页
朝散大夫行固城县令 闵 宁 字子安本骊兴
通训大夫行河东县令 康自戒 字谨之本信川
通训大夫行宜宁县监 李德根 字景元本全州
通训大夫行泗川县监 赵复命 字伯元本金堤
通训大夫行高灵县监 洪永寿 字舜卿本南阳
奉正大夫行▣原县监 裴季厚 字直方本金海
奉列大夫行丹城县监 崔承贺 字庆甫本永川
朝散大夫前宜宁县监 权 抱 字▣持本安东
朝奉大夫行灵山县监 李义根 字宜之本金沟
朝奉大夫行昌宁县监 慎继源 字子深本居昌
通德郎金泉道察访 李 秀 字子实本仁川
通德郎行开宁县监 李元礼 字▣▣本▣▣
宣务郎前晋州教授 金驲孙 字季云本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