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一 (自动笺注)
濯纓先生文集卷之一
 賦
  
秋懷
公元1493年
癸丑之秋
余在書堂
蒼茫歲暮
玩愒流光
萬卷未了
羲馭忽以西藏
景暉暉以苦短。
曼曼以漸長。
梁燕翩翩以辭巢。
塞雁嗈嗈叫霜
摵摵歸根
喞喞以近牀。
感時物之易變。
余懷悲涼
對案掩卷
心焉若忘。
不言不笑。
忽乎迷方
乾愁苦恨
萬事亡羊
木溪子在傍。
怪而問之曰。
何爲其然耶。
身際文明
主聖臣良。
翹館儲材
博選朝行
漑根食實。
不遺斐狂。
於我廈屋
討論皇王
珍分御廚
廩繼太倉
榮幸無比
樂且無央
落霞興杳。
湖山滿眶。
和余倡余。
峨峨洋洋
造物爲徒。
心與道昌
一抔乾坤
信手低昂
四時運轉
天道之常。
何爲戚戚
懷楚客之悲傷
童子進酒
當浮君以羽觴
默然不應
汪然涕滂
木溪子起而更言曰。
我知之矣。
霜露履愴。
丘壟荒者耶。
鶴髮倚門
未將者耶。
鴒原情苦。
陟彼岡者耶。
蓴鱸興發
江鄕者耶。
閒情遠別
閨房者耶。
好古生晩。
心遠地偏
倀倀者耶。
行與世違。
命不身謀
趨蹌者耶。
山好水。
高棲遐遁
未得其臧者耶。
蒼生繫念
屋有冤。
濟時康者耶。
日耕墳典
心遊宇宙
恨未置身虞唐者耶。
感慨忠良
憤疾兇邪
顰蹙前代興亡者耶。
亦或幼學無成
壯恨面墻
擬泝伊洛
反航絶潢
汩沒塵埃
世累蒼皇
上負聖敎
下孤時望
耗公廩而費日
省吾私兮不敢當
臨長途而景迫。
古人兮力不遑
然猶得餘馥於陳編
以爲九畹之國香。
獻芹微誠
哺啜周章
美人遲暮兮。
鵜鴂鳴而不芳。
遊子於是
百感集而攻腸。
噫。
人生天地之若寄。
此身杳於粃糠
少壯不懋而老將至兮。
百年尋常
草木而同凋。
卒澌盡於一場
豈不悲夫
吾觀一元之運。
不息自強
人生稟賦
氣通陰陽
春思駘蕩兮。
夏氣舒長
秋懷憭慄
矜莊
一心隨感
與時弛張
含生大同
不分毫芒
之氣。
獨克以剛。
萬類於悒
元化之所戕。
君子之節情。
中正以自防。
吾將與子而賞
登山臨水徜徉
余猶不應
袖手思量
取琴浪撫。
萬古一忙
蕭蕭而打屝。
有聲鏦鏦金槍也。
起而開窓。
庭空葉積。
天宇高曠
水落江淸
野色蒼黃
感舊遊賦送李仲雍
余生世之眇末
無與寡儔
弧矢初載
跡徒
公元1491年
繫於海陬
兀兀無所適兮。
悵此身之如拘。
歲辛亥之元正。
充下介而觀周。
出國門而西邁兮。
曼曼阻脩
松京遺墟
麋鹿之來遊。
過箕都而縱目兮。
井畫田疇
七佛於薩水。
往事謬悠
九龍之斗岸。
鐵牛兮深湫。
凌鴨江之洪波
龍鱗難容舟。
蓬墟極兮五百里。
狼煙積兮走驚麀。
曰玆爲渤海之舊疆兮。
全盛於高句。
地氣旺而復衰。
人物而亦休。
安市何人
大邦兮爲讎。
千里之孤郭。
挫百萬使逗遛
婆娑故府
猶有殘壘兮。
埋沒金虜之戈矛
鳳凰新堡。
謾留佳名兮。
不聞岐山啾啾
連山右轉兮。
草萊之奸婾。
鼙鼓動地
擁數千之豼貅
風光潑於旗纛
日色耀於兜鍪
知遼將之來迎。
勞來遠猷
落照而下營。
胡笳雜於邊謳。
霜雪稠兮山坂澁。
河渡阻兮跋涉幽。
自達遼陽
館待之頗優。
城郭周遭
民物之漸稠。
鶴飛華表天地老。
一留語兮三千秋。
管幼安姱節
王彥方好修
携手避地
運方熄於炎劉
遺經兮穿牀。
潛德盜牛
余行莫及
望君而還羞。
貞觀天子
淸蹕兮此夷猶
英心未已
小醜悔尤
鶴野闊以茫茫兮。
千里屬於
公元1493年
一眸
帶水東西
認渡遼之前籌。
遼河而乃息。
一葦兮常浮。
媚狼娘之水廟
扣吉籤而屢抽。
高平岸上
極目西望兮。
黛色橫天
如振鬣之騶。
是謂醫無閭之山兮。
作鎭靑邱
禹跡東至兮。
明德兮永惆。
廣野馳騖兮。
計歷歷兮幾郵。
維山海之雄關
古長城東頭
秦皇築以御胡。
威稜兮難比侔
胡未至而內潰
空轉民於深溝
尙勤後代之增築。
要以衛乎中州
紛紛劉,石,慕容耶律完顏鐵木
迭入而擾攘兮。
不能隔此氈裘
信重險之虛設兮。
萬里兮徒自由
大明區分
控扼咽喉
旣定鼎於幽燕
萬世深謀
關吏譏察兮。
鼓不驚於援枹
平州山河兮。
形勝寡仇
一州啓釁
五國之孤囚。
內修而外攘。
猶去醫而決疣。
孤竹而豎髮。
萬古颼颼
昌黎兮孕韓。
學遠紹而旁搜
薊門而立馬。
祿兒之凶魗。
滿目太平桑柘
煙樹相樛
張家灣兮列靑帘
直沽渡兮潑淥油。
迷官津之舸艦
解纜於閩甌。
寰宇通衢
四夷之群酋。
夕余極於京師
車馬之騰蹂。
繁華文物百年之盛兮。
九陌處處侯家簾鉤
烏蠻費大官
皇恩懷柔
萬國賀正
拜殿
公元1494年
冕旒
仙樂飄飄
雜胡部之箜篌
龍衮穆穆
鹿苹呦呦
彤墀都兪
總膚敏之公侯。
異言殊製
情莫接乎綢繆
心醉而歸館。
月一彀兮歲已遒。
先聖國子
余衣之未摳。
石鼓摩挲
岐陽大蒐
陳倉野之棄物
大廈庇庥
景韓蘇二子之大鳴兩間兮。
吾生蚍蜉
逢掖貿貿兮。
相怪問兮雜薰蕕
短章求友
明月之暗投。
文山祠下
儀形增愁
一死兮終古
百世兮土一抔
召伯不見
市駿骨兮空髑髏
宇宙之幾過。
逆旅長留
太極無跡
萬柳兮摧爲棷。
屠狗市上
悲歌斷兮誰與酬。
俗與化而推移
向下而益偸。
吾有兩眼
獨不見至德之世。
盍早歸乎鋤耰
白日忽忽西馳
春草綿綿玉河洲。
白雲飛兮海東
歸夢溢於衾裯
孔聖皇皇
終發嘆於乘桴
吾道之在是。
不暇乎他求。
信美而不可駐兮。
駕言而廻輈。
行旣返乎故國
若衆楚之外咻。
一室書史
六合周流
送君之歸兮。
南浦離憂
悲涼千古激君之方寸兮。
落日何處兮獨登樓。
沿途百物困君之嘲弄兮。
不堪雕鎪
明年上元兮。
兩地相望
對月而思不歸來兮。
風披錦囊之所收。
擬別知賦送姜士浩
公元1486年
取友髫年
恒臨食而忘餐
文學德行
蓋所取之多端
遊學芹宮兮。
余行蹣跚
得君而爲友。
飽學味之辛酸
旣同年而同隊
入室
望孔墻而猶未得其門兮。
貿貿儒冠
聚散之無期兮。
隔幾年之悲歡
歲丙午陽月
攀桂於廣寒。
宦遊多方
內外之異官。
渭北江東
日暮闌干
連步玉堂
我自折其羽翰
徘徊龍驤
夢已熟於邯鄲
逮忝選於登瀛
共處團圝
緣氣稟之不類兮。
我實躁而君寬。
苟不內得而外誇兮。
鬼神之所謾。
推誠心以相傾
每吐出其肺肝
三杯酒兮引興。
千古增歎
尙友忠賢
恨不誅其權奸
摳衣於朱,程。
詞襲馨於黃,韓。
不期阿世
志唯在於責難
後日之前席。
呈腹中之琅玕
肯徒事於文學兮。
學步騷壇
醫國良方
壽民靈丹
白日遲暮
感光景之跳丸
披陳編而意倦。
瑤琴一彈
夫豈汲汲高位兮。
垂名不刊
馮几冥思
何余心之邅漫
君責我之疏慵
毒手之來攢。
意氣善謔
辭說譁讙
妙數終於僕更。
玄談極於舌乾。
王霸縱橫
一粲相看
十年知非
少壯異觀
陋巷賢哲
尙自得於一簞
繼臺餽而致養
聖恩之能殫。
無事食俸
心常愧於伐檀
耿耿不寐
夜已分而燈殘
布衾而交足。
日每高於三竿
頻夢歸於桑梓
見吾親兮安未安。
奄一夕而告行
情好之未闌。
白雲在望
不留兮涕汎瀾。
好會不又
長路曼曼
離親兮來遠遊
君先我兮辭金鑾
夫君兮漢之曲。
空盡日以盤桓
月宮
公元1494年
霹歷火仙
水德眞君
乘彼白雲
遊于天門
一夕廣漢
共翫上元
姮娥孤棲
下土之偏蕃。
兩君好會
天下棋局
謾推枰而落子
勝敗之兩決。
二百年之基業
孤注一擲
飄然南北兮。
桂影婆娑
何人貿貿
縱觀爛柯
趙氏浪子兮。
夙慕塵於上淸之家。
假道術以凌虛兮。
蓋亦天誘其衷也。
咎徵若此兮。
胡不歸省躬也。
竟自迷而不復兮。
曾何戒於三風
色荒極於師師
妖聲起於蓬蓬
金戈亂揮於紫陌
靑衣已換乎黃袍
擧族北轅兮。
燕雲路迢。
塞垣山高
一曲胡歌。
舊恨
新愁
霜寒骨冷。
萬里孤囚。
汴水東流
錢塘潮落。
歌舞樓臺
戰爭壘壁
一輪明月
遍照華夷
兩翼旣折。
不能奮飛
祖宗在天之靈
掩泣兮不掇。
余嘗談遺史趙宋兮。
道君窘辱
始怪月宮之遊非眞。
終驗興亡之運有合。
是何蠱心道敎
蠹國權奸
擯斥忠賢
崇信宦官
土木旣興。
花石又煩。
啓釁裔夷
塗血中原
父子爲虜同牢
啜其泣兮何嗟及。
空敎志士
肝膽欲裂。
嗚呼
唐明之於羅公遠
徽之林靈素
百年同一惑也。
悲涼劍閣之西。
酸苦沙漠之北。
前車後車
雖異歸而同一覆轍也。
惟彼銀橋千丈
靑鸞一隻
悵望碧空
往事怳惚
疾風知勁草
歲晏窮廬
窓扉自語。
一室圖書
閉戶獨處
忽有聲兮迅疾
庭柯摵摵
鏦鏦錚錚然
鐵騎奔突
忽披重裘
開戶騁目
曠野茫茫
萬竅一號
刁刁弗弗
窣窣騷騷
草上之風必偃。
百卉靡然
柔莖脆葉與蓬俱轉兮。
莫不飄飄而隨煙。
爰有一草
特秀前阡。
其勁也曾不少搖。
根着地兮枝攙天
於是乎有所感矣。
神農所嘗。
爾雅所傳。
堯朝指佞
正氣凜專。
哿矣寸草
今亦凌風
人之與物。
無不同。
何異板蕩
世。
千丈孤忠
有如元聖
遭時之蹇。
三監流言
沖子闕衮。
大風拔木
禾黍盡偃。
毅然居東
天知誠悃
楚國多讒。
郢路將荒。
荃蕙
容長
澤畔
北風其涼。
麥秀故都
猗蘭道傍。
滔滔一世
賢聖獨傷
俯視千載
人物嗚呼
本初之徒。
無異千里草
亮之忠。
劉寄奴
巡遠之於唐家
文謝之於宋室。
風塵澒洞六合
超然而不涅。
滿朝卿相
望風投降
甘爲奴虜兮。
渠獨九死全節
是皆爲疾風勁草
歲寒
吾觀夫午橋莊邊。
小兒坡上。
茂草盈野。
春風生養
抽靑而抹綠。
衆草一色
嚴霜下降
金風索然摧折
始知勁者本不萎苶
當朝野之淸平
高爵厚祿
薰蕕同班兮。
衣冠搢笏
一遇盤錯
不變節以從俗
草草浮生
輕塵之棲弱兮。
腐於草木
不爲流俗之所移者。
芳名於今昔。
唐宗一句。
取賞蕭直
爲臣之勸。
古今一律
士生斯世
愼爾所爲
守死善道
勿爲物移。
埋輪慷慨
不必亂離
攬轡澄淸
豈害明時
雖然木秀於林。
風必折之
折之亦何傷兮。
恨吾力之不支
方寸萬古
袖手倚壁。
鵜鴂先鳴兮。
西風悒悒
聚星亭
彼潁一曲
有亭巋然
德星所聚
名獨千年
言念前修
邈焉寡儔
維荀朗陵
與陳大邱
同一郡。
來往綢繆
位卑望高
德義相侔
有子若孫。
第一流
出入扶擁
貴傾公侯
柴車云徂
薄言造乎高陽之里
一粲坐談
浮雲世累
心平氣和
志合兮道同
難爲兄弟雙珠
名標元凱八龍
迭贊几杖
交羅酒漿
豈徒兩家之毓慶。
一代耿光
豈非天地鍾英
日星降精
孔釋抱送
間世挺生
良會一夕
象動天星
太史奏御
邦人構亭。
圖畫百世
尙存典刑
雖然君子有道
揚于王庭
爲民之命。
爲國之經。
如何嘉遯
率彼草野
嗚呼
主昏於上。
士激於下。
黨錮禍作。
崇信刑餘。
三百年儲養人才
草芥不如
天下將溺。
四海奔波
側手欲援。
亦將奈何
楊李杜。
相繼蹉跎
優游卒歲
顧子則多。
獨恨夫文若之入曹瞞之幕兮。
風節於乃家。
濯纓先生文集卷之一
 雜著
  
非鄠人對
唐之時。
鄠人有母疾。
剔股以奉之瘳。
令尹以聞。
旌其門。
使勿輸賦
愈曰。
母疾則止於烹粉藥石。
未聞有毀傷支體以爲養。
其爲不孝
得無甚乎。
苟有合於孝道
不當旌門
生人所宜爲。
曷足爲異。
愚竊非之。
凡爲人子
父母有疾
方萬藥。
必獲一效。
至於巫祝鬼神
雖揣其妖妄
亦將無所不爲矣。
就令善醫者引方書
以爲非人合藥
無良云爾
將以彼爲誕。
坐視其母之死不從耶。
一冀其復生
不惜支體耶。
吾之支體
卽親之遺體
古人全歸爲孝。
則傷其支體
固傷於孝。
然吾惜吾之支體
他人亦自惜其支體
誰肯毀其支體
他人母哉。
然則藥終不可得
而疾終不可愈。
就令退之
不幸而處此。
如何
君子未嘗不惜其身。
然此身有時不得者。
常出於不得已之變。
於是而子死於孝。
臣死於忠。
退之所謂死於逆亂者也。
臨逆亂。
不惜身命
固也。
當危疾。
不至於死。
顧惜一塊肉乎。
當危疾。
顧惜塊肉者。
臨逆亂。
不苟生乎。
退之
又以陷危難
能固其忠孝而不苟生
然後旌表爵名
斯爲勸已。
如是則爲子爲臣
平居
盡孝盡忠之地矣。
如是朝家危難
不得忠臣孝子之用矣。
況性分內事
莫非生人所宜爲也。
常人不能充其性。
聖人能盡其性。
剔股一事
初非盡性者之所爲
推其言之弊而斷之。
則將以盡其性者。
生人所宜爲。
而夷聖人常人
不異之地耶。
噫。
古今天下
無父母。
非人子。
能盡子道而孝於父母者蓋寡。
好貨財私妻子
不顧父母之養者比比
貨財外物
妻子一體
視吾身有分而尙私之。
況於其身乎。
世之知有其身。
不知有父母者何限
杯羹漢祖
截裾溫嶠
雖以盛帝名臣。
到頭一念
不知有父母矣。
若鄠人者。
雖謂知有其母而不知有其身。
可矣。
所患世之詭異者。
殘忍果敢
不經之行。
一時賞者或有之。
誠可罪也。
如曰以一人爲孝。
是辨一邑皆無孝者。
尤非古之聖賢
因所遇不同道
故時之人後之人。
循其跡擧其盛。
聖賢爲學
莫不孝悌立本
而自生民以來
獨稱舜爲大孝
曾參養志
其餘無憑
聖賢非孝者耶。
說若行。
媢嫉得志
將忌人修而蔽其行。
天下之孝。
衆人之聽。
爲害不旣多乎。
或曰
退之立言
是也
平生好古道。
爲理勝之文。
豈鄠人非誠於孝。
內外殊觀而攻之迫耶。
退之攻鄠人誠迫。
而子攻退之又何迫耶。
大樸散而巧拙形。
素文黑白分。
夫不一人之孝於一邑者。
一邑之人咸孝也。
其意渾矣。
見新史書
以人肉治羸疾
父母疾多。
刲股肉以進。
或給帛。
旌門
當時已不勝濫矣。
以此爲勸。
則將盡刖天下之人。
不可以
身敎
而方盡子職之常者。
不得爲孝矣。
退之
豈無所見而言非耶。
對曰。
先王爲民立敎
非不渾且厚矣。
乃曰旌別淑慝
未嘗曰以一人爲淑。
是辨一邑無善也。
陰陽判而善惡分。
善惡旣分。
不能過不及之差。
故律之以中庸
中庸之道
民鮮能久矣
故曰觀人。
各於其黨。
觀過。
斯知仁矣。
剔股雖過。
斯亦孝之黨也。
以不孝。
不亦過乎。
生其養。
病其憂。
歿其哀。
至於所屬髮膚
不敢毀傷
敬以終身
傷足不出
啓手知免。
孝子常經也。
不得已而以一身致於君父
則輕甚鴻毛者有之。
況於股肉哉。
股不剔而藥有別種
可治母疾。
則吾不必矯情剔股也。
無別種。
而股不可不剔。
則雖得罪中庸君子
吾亦爲鄠人矣。
立言者。
要於中庸
垂之不朽
萬世而無弊。
吾觀鄠人對。
其言多弊。
吾又疑其杜撰
而非出於退之也。
不然
人之行。
旣非中庸
退之之對。
亦非中庸也。
政堂詩文
昔年落魄嶺表
將遊頭流。
先抵斷俗寺。
中有古樓。
樓前兩株
長丈餘。
下有古査
不滅半尺
寺僧目爲政堂
其所以名。
則乃曰。
姜通亭。
少時手植
其後釋褐
官至政堂文學
因名焉。
政堂亡百有餘年。
未免老死
曾孫用休氏。
承其椿晉山君之命。
來尋遺跡
慨然增感
遂栽新根於其傍。
今已十年
不特政堂子孫
長子孫矣。
時方初夏
無復暗香
余手攀低枝
打靑子而啖之。
因僧言以錄。
爲一故事
後八年
用休氏。
入政院爲承旨
余爲夏官郞。
朝夕於政院。
一日
諸公所題政堂梅詩若文見示
仍索余書其末。
余思天地間萬物
一草一木之微。
莫不有數寓焉。
榮枯得喪
皆聽造物所處分。
雖托於人。
而有不容人謀者。
知者
造物之有。
以爲己有焉。
唐李文饒
用力一生
四方花石
以充平泉
以爲經始平泉
先志也。
平泉一花一木者。
非吾子孫也。
維岸爲谷。
谷爲陵然後已。
其孫延古。
卒以一石之故。
見害張全義監軍
陵谷未變。
平泉已無主矣。
彼處富貴
招權利。
胸中一段鄙吝
又役於草木
以此先志
以此遺子孫。
可謂造物之理者乎。
方通亭之在斷俗。
藐然一書生。
逍遙塵表
其蒔而去也。
若遺任其成壞寺僧
非所遺子孫。
及其官高政堂
寺僧之揭以爲號。
傳芳名者。
偶然耳。
有賢曾孫更加封植
亦非有亭之戒也。
何有心之文饒
不能使其子孫
平泉花石
無心
亭。
反能存一梅於斷俗乎。
造物
本忌有心者也。
噫。
人去時留。
事往名存。
窮山絶壑
野寺荒庭
舊査新枝。
冷影相對
子孫者。
當作何如懷也。
所以封植
而又求歌詠
以發其志也。
吾見承旨公追遠之心。
懇懇不已
收印先稿。
以與士類
唯恐未布。
梅花新什。
搢紳傳詠
且將盈軸。
所以致勤於先祖也。
而非己有。
實見於此
而實好之。
亦莫能及此也。
植物之可種者非一
亭。
幼性有契於
必取以種。
晉山君
儒雅爲世所宗。
而兄景愚氏。
養花錄。
花評品。
爲魁。
旨公
乃祖父。
眷眷於此
唯恐萎折
家世所尙風流標格
亦可想已。
如某。
身縻寸廩
夢繞桑梓
得便南歸
當尋舊遊於斷俗。
月落參橫
一賦疏影
兼囑寺僧
從今喚做政堂云。
聚散說。
李師聖
人生聚散
偶然哉。
其聚也必有使之。
其散也必有使之。
吾知其聚散之能令人悲歡
不知其所以使之者何物也。
其聚也怡怡以歡。
其散也忽忽以悲。
彼聚也彼散也。
而吾歡焉吾悲焉。
悲歡亦果何心也。
其聚也其散也。
不必獨以聚散之爲悲歡
而各於其人其心。
悲歡又自不同。
於是
悲者思歡者。
歡者思
悲者。
旣散之後而思方聚之時。
情何能自已哉。
今年秋
高靈申漑之晉陽姜士浩安岳李師聖與僕共四人
蒙賜暇聚書堂。
吾與姜與李。
同年生
而申長一年而隔一月
同隊魚也。
食則同案
寢則同榻
出則相隨
坐則相對
得趣則同吟。
得句則同唱。
言不雷同而志則同。
行不循蹈而趣則同。
仕有先後時則同。
職有內外而業則同。
晝夜處。
其聚也極矣。
方其聚也。
煕煕皥皥然。
切切偲偲焉。
其外簪纓朝士也。
其內韋布書生也。
含飽聖德
鼓舞天眞
四人合爲乾坤樂育中之一塊物也。
未幾
師聖
晨昏帶方
師聖
歡也。
而吾三人惱焉。
師聖纔還。
天官以郞務劇。
漑之去。
吾與士浩
師聖漑之
俱惱焉。
士浩
謁告省親于晉。
士浩
歡也。
吾與師聖惱焉。
不意師聖尊府
爲當道者所斥。
師聖急歸慰也。
吾與師聖兩惱。
四人
一向嶺表
一向湖南
一馳九陌
守虛堂
至是而其散也極矣。
明年
此身又未知何處
聚必散。
散必聚。
不能常聚。
不能常散。
明年
此身未必不還聚也。
而聚未必皆聚也。
而又未必不散也。
暫時或皆不散也。
必有使之者矣。
浮生之在世間
浮雲之在太虛
油然而合。
渙然而離。
合者日無窮
而竟歸於太空
嗚呼
無窮也已
敎化說。
權子汎。
子汎。
今年其室
校理乞縣。
堤川
往唁
且問其所以爲縣之故。
則曰。
小兒滿前。
持此就食於堤。
堤爲縣。
地僻而務簡。
心安焉。
余詰之曰。
五品校理之祿。
不能畜君十口於京。
六品縣官之俸。
顧能畜乎。
堤川之屈而安。
豈若校書之淸而閒乎。
夫幼而學之。
壯而欲行之。
守一官在周行
不得展吾之四體
一縣親吾民。
猶可以行吾之所學矣。
君爲縣。
殆在是乎。
曰。
諾。
所恨。
縣無秀民可與爲敎耳。
余復曰。
學者
莫不爲民也。
善民
足以壽國
道舍敎化
無以
俗吏不足敎化
敎化者。
不能所以然者。
不過卑世而卑人耳。
不卑世不卑人
敎化行矣。
身率之實在上。
觀感之機在下
十室必有忠信
非人卑也。
鄕飮養老之禮於令甲
非世卑也。
子游
未嘗武城而得子羽
韓愈
不卑潮州而得趙德
堤民豈不堪子之敎化乎。
顧所行何如耳。
若夫著績爲縣。
以謀他日好爵
若漢之循吏
則吾不知也。
宋周濂溪楊龜山
終身於州縣之職。
二子之心。
安州縣也。
安所學之行也。
二子之安於堤。
則堤民從而安其安。
苟安而止矣。
抑古之善治者。
莫不推己以及物。
君當因己之無室。
而思一邑鰥寡者。
因己之嬰孩失乳。
而思一邑赤子待哺者。
眷眷焉先厚其生。
而後敎之。
此以往。
其於敎化
庶乎可也
子汎曰。
善。
遂書以爲贐。
書仲匀畫
姜士浩
以詩求仲眞。
仲匀
二種
雪月風煙八幅
逐幅以畫筆
八分四字以標之。
又和士浩廿四韻
竝寫八分
封寄余送士浩
余持之抵士浩家。
士浩南行
展看嘖嘖
徘徊不能去者半日
乃欲糊以羅綺
粧作障子
竝和詩其頭。
以爲沒齒之玩。
歲月育子孫。
不願遺也。
余哂焉謂士浩曰。
君詩足以仲匀此畫。
仲匀畫亦足以倒君詩。
其詩其書。
又副其畫。
可繼三絶
宜君之好之入骨也。
然仲匀之爲此戲也久。
世之索於仲匀不多
旣索而好之如君亦罕。
吾嘗嘲君以文雅之饞。
子其信矣。
夫余不知書畫
猶能以精神會其妙。
書畫詩文
一樣胸中土苴也。
胸中無所有。
何能發其華耶。
觀其雪嚲枝幹
傳香影。
風高葉蕊。
隱色艷。
寂寥,底,灑落底,爽塏底,疏淡底。
一毫造化
著了精頓。
豪逸盡底
意思
坐我八幅中。
不知身入仲匀胸中矣。
噫。
仲匀乎。
使爾生乎吾前。
常有不同時之歎也。
士浩朴訥書後
昔年在綱校讎廳。
朴耕。
寫手隷廳。
久與處而得其爲人也。
潛夫之流也。
家貧
書於食。
而其志則不在書也。
一日造其廬。
見其子。
眞是牛兒也。
眉目朗然
應對從容
沈鬱有度
卽訥也。
操筆一字如斗大
活動有神
余驚焉。
知耕之有後也。
使此兒生於華族
未必不顯於世。
使此兒生中州喜事之地。
未必不爲學士老儒之所尙。
未必不爲王公之所憐。
不至飢寒如此
國法有拘。
國俗不尙人才能。
使訥父子困也。
然猶未嘗一言以記美。
幸得爲姜君所賞。
又侈以文。
乃朴家一遇也。
古人文字之榮。
重於爵祿
才固難而遇賞亦難。
姜君之文一出
訥之名重於世。
耕亦因而顯。
父子
得此文。
重於得位世間
得位而無才能可紀者。
古今凡幾人。
以此言之。
造物未必不厚訥父子也。
姜一日南行。
以訥帖爲贐。
姜鄭重之。
不敢自有。
而欲上其親。
姜其酷於文雅
而悅親無方者也。
權睡軒關東錄後
公元1496年
吾與嚮之遊。
慣矣。
嚮之肝膽
卽吾之肝膽也。
其中所存者無毫髮之不相照。
赤馬年。
同習時文
明經
擧子業
嚮之年少而氣銳。
思敏而見透。
吾常推以爲不及
第於其所風騷云者
亦多讓焉。
常目曾子固而戲之。
其後
吾落南鄕
嚮之仕于朝。
未能相磨文墨者四五年。
季秋
寄余近體數篇。
展讀不覺刮目焉。
今季春
余始到京師
嚮之近所吟詠者。
關東行錄而讀之。
噫。
豈但詩觀乎哉
風振乘驄
執法不撓
情切陟岵
將父未遑
其所寓興抽思
無非慷慨激切
古人朱輪望白雲之懷。
不少嘲弄煙月爲事
嚮之平生忠孝兩段發於性情者。
於斯可掬
其但詩觀乎哉
世有假使命而行胸臆
膴仕而忘親養者。
嚮之視之
不啻狗彘矣。
嚮之貌不逾中人
心膽直包千古
此余之所以嚮之也。
若夫詞章
特末矣。
然有道者有言
言之精而有以感發乎人者爲詩。
詞章
亦非與道背馳者也。
今嚮之求余斤削
惜乎吾無郢斤可以嚮之之堊也。
嚮之古詩理會
自然手熟心詣。
斧鑿天成
自無其痕矣。
嚮之勉之
濯纓金季雲
題。
六絃
公元1493年
古人多置琴。
以其能理其性情也。
五絃
七絃
六絃
古也
嘗聞晉以七絃
高句麗
國相山岳
增損制作
六絃今用之。
傳之新羅
有克宗者制曲
平調羽調。
六絃
今亦用之。
六絃於吾東。
亦古矣。
癸丑冬
余與申漑之姜士浩金子獻,李顆之,李師聖
迭在讀書堂。
力學琴。
權嚮之
亦自玉堂
時往來而學焉。
乃曰。
諸君好古
何不五絃七絃
余曰。
今之樂。
由古之樂也。
康節不服深衣曰。
今之人。
當服今之服。
余取焉。
權又曰。
山岳始奏六絃
玄鶴舞。
因名玄鶴琴。
後省鶴作玄。
一琴一鶴
耦也。
是琴隻矣。
余曰。
謀食
不食
鶴有欲。
琴無欲。
吾其無欲者從乎。
畫鶴無欲。
吾將畫鶴於琴。
以從其類乎
遂倩慵軒李居士畫鶴。
初欲置琴而難其材。
一日得之東華門一老媼家。
門扉也。
問媼扉久近。
曰。
百年
一板樞。
壞已供爨云
琴鼓之。
淸越
賓池猶有爲扉時釘穴三。
遇賞與焦尾無異
遂銘越右曰。
不孤
當遇匹。
百世
難必
噫此桐。
不我失。
非相待。
爲誰出。
五絃
余旣置六絃於堂。
又置五絃於家。
長三尺博六寸
用今尺。
取古象也。
六絃去一而五。
汰宂也。
十六卦。
去四
而十二。
亦汰宂。
以存十二律也。
絃旣五則三在卦上。
兩在卦傍。
卦正桐腹。
無偏不正之失。
卦。
方言也。
於是
不盡合於古。
而亦不甚悖於古。
乃操南風
切切然有太古遺音焉。
客曰。
六絃於堂。
而私五絃於家。
何義耶。
曰。
余欲外今而內古。
書唐屛
公元1489年
余於弘治己酉冬
質正官使上國
烏蠻館。
館傍有何姓名者。
每討士大夫圖書
就余售日數十幅
無可意者
最末以古畫十四幅來。
逐幅有三人題詠
弁以八分四大字。
跋以長文百字
不知畫。
讀其詩若文。
不覺耽玩
行橐所有
已買經籍了了
遂脫所穿衣。
酬其直。
請益
乃以帝賚絹子兩疋取足
仍問旺畫者作者今在否。
曰。
畫者
江南人
且古不知誰某
作者馮獻兩公
文章鉅公
翰苑
卽世久矣
朱奎
今爲文淵閣學士太傅
位望崇重焉。
都中文士
日以百金轉相取玩。
旺今爲君酬兼價而獲之云。
余初謂賈兒索價謊說
後見秀才周鈺。
質之果信。
私心以爲此行第一所得也。
歸東土。
與同出處
不願他人也。
旣還。
伯氏喜余無恙
連牀夜話
仍問燕都所得
傾囊出陳
於他圖籍
一注眼。
而只心
此畫。
不敢惜焉。
伯氏今爲天嶺
裝棲短屛
提以上郡
余誌
噫。
物之在兩間
與人推移者。
未易了也
豈知江南畫到燕北。
又自北燕而到東土耶。
如使畫者復見此。
不禁趙侍御之感矣。
又後百年
不知飄落何人之手耶。
公餘郡齋
相對寓目
以適其興。
可矣。
跋文
可觀
如海院重創移文
公元1493年
郡之東五里許。
有一野店名如海者。
結構最古
樓其閣題其榱。
登眺弘敞
曠野極目
征人之所棲止
客星之所留憩。
傑然一架之閣。
日迎千人之投。
近者。
鬱攸之變。
暴起惡少之手。
渠渠棟宇
礎龍空餘。
一鄕之人。
每欲因舊基而新之者
不得已也。
時屈擧贏。
一鄕之所病也。
今年秋
禾稼稍有登熟之漸。
興作其時也。
此店一新
非特一道行者
願出於是途。
搢紳東西行過也。
迎迓支供有所。
巡行南國
不必甘棠之下也。
然則非特一郡之人所私。
一道之人所共也。
男子桑弧
無常處。
士人奔走王事無方
豈特一道之人所共。
一國之人所利也。
其所共也旣非一人
則其爲之也又非一人二人之所能辦也。
遍告同志
勉成斯役
大抵作事之始。
必有
一人倡議於前。
而必有同志者應聲於後。
今日倡議者有其人。
則應之以聲。
相助以財。
相營以力者。
豈無人也。
漢文
四海之富。
一臺之費。
則是役也。
一人一邑所能充其費也。
潮州刺史昌黎之廟。
民欣趨之。
此則吾郡民之事也。
黃陵二廟
更歷諸賢之手。
道出其下者
咸能新之。
不問地主
則此傍隣使君之事也。
此一店。
不如昌黎廟二妃祠。
軒天萬古者。
而非私於一人
乃共於千萬人者則同也。
西夷之人。
濟民之術。
而鼓冥昧之說於吾人
高明者。
靡然從之。
鉅萬鉅萬
不惜也而恐不及焉。
其卒也。
雕樑畫棟
映煥於崇山巍嶪。
取媚夷鬼
有功夷道也至矣。
然於生民
自家利。
何有哉。
移此無益之費。
諸有用之上。
則是役也。
吾黨孔子者。
亦當傾囷而至。
非世俗之所謂施主
而乃吾道所謂能散者也。
凡民之生。
衣食奔走
遊宦奔走
役事奔走
非一道。
莫不道路者也。
是則不問吾道異道
吾邑之人與異邑之人。
近而一井之人。
遠而百里之外
高而卿士之流
卑而商賈之徒。
有相助以財。
相營以力者。
不敢執竿而拒之也。
同吾志者。
興起於斯文。
四十八詠
四十八詠
四十八物。
一物各有一物之故。
傳曰。
可以觀。
多識草木鳥獸之名。
四十八詠
殆庶幾焉。
草木鳥獸之生與性。
遠近淸濁不同
古今人物
各有貴賤好惡殊致
得失從可觀。
其中可疑者。
臣心有疑。
而若默不洩。
則非事君無隱之道也。
紫薇之與百日
山茶之與
一花兩名
古俗異稱。
而今岐爲四詠
豈自有別種歟。
初立題者。
狃於偶儷
山茶海棠
百日三色
不自覺名義重複歟。
玉梅之於梅窓
同名而似異。
世有玉梅
其開最晩。
不知立題者有取於此耶。
古有硨磲
以爲赤玉類。
而今硨琚字不類
不知何據
怪石一詠
嶇叟二韻
上下聲之不相隣也而互押。
妄意轉換而叶之。
此特餘事耳。
格物致知
小可以喩大。
臣竊考之。
律詩始於唐。
而其法漸密
雖有高下
未免規規法律詩病
仰觀風雅
亦可以觀世變。
法家用法如是
歷代法網始疏。
向下益密。
雖有賢相良吏
束縛繩墨
不能展布四體而治漸下。
伏願殿下
玩心焉。
臣聞。
高麗忠肅王
入侍元庭。
尙公主有寵。
東還
天下奇花異卉
皆得賜賚以歸。
東方花卉之勝
者。
出乎此。
至今民間傳植燕京者。
是其一也。
噫。
植物
不分風土遠近
而能生養長久如此
王道又豈間於夷夏大小哉。
伏願殿下
留意焉。
張騫
十八年於外。
葡萄石榴
中君欲。
陋矣。
然非張騫致之。
葡萄石榴
終於西域
不入中土載籍
如今萬年四季玉梅等卉。
致之中土
則尙淸玩者取之。
花譜者載之。
維其不遇也。
無名字登播於騷家。
人才如是
方今庶明勵翼
一藝必達
文治百年敎養之久。
大山長谷之間。
豈無尙志之士。
不登名於朝廷通籍者哉。
鄕擧廢。
科目與門蔭。
竝行其間
處士孝廉束帛之徵。
不絶書。
所以激礪一代風節
爲不輕矣。
何國家之盛而不聞乎。
拔茅彙征
野無遺賢耶。
將世之尙賢
不及花卉歟。
伏願殿下
因此而著彼焉。
其他物物
莫不一種意思
可以生意
可以仁心
可以馨德
可以妖艷
觀風不變之節。
而知君子有守之操。
巖壑幽靜之態。
而知隱士無求之趣。
鳥獸孶尾氄毛
可以發政
觀其野性
而又可以不畜。
晴雲暮鍾
聲氣之於天地間
所該者博矣。
伏願殿下
隨物格得至理
如何
蔡君謨
小龍團
永叔惜之。
錢惟演
姚黃
花。
蘇子刺之。
哲宗戲折柳枝
程頤跪諫。
善乎。
君子之心。
召公玩物喪志之意也。
然此特君心未定時耳。
此心旣定
則無入而不自得
是故
周茂叔
庭草不除曰。
自家意思一般
張子厚
芭蕉新葉。
而起盤銘日新之知。
月到梧桐
風來楊柳
而邵翁之天心自得
萬紫千紅都是
朱熹道體之吟。
伏念殿下
緝煕聖學
讀書萬卷
博而約之
一心之定。
久矣
於濂,洛,關,閩諸子道學之淵源
必有深契
所願萬幾之餘。
尋常理會事物之無窮。
看得切己耳。
不然前代景陽玉樹
西苑翦綵
梨園花卉
艮嶽花石
君心一溢
耽玩詩酒
則雖盡忠讜。
亦何益哉。
頃者
殿下特因雷變
下求言之敎。
尋以四十八詠
賜臣等和進。
遇變修省不暇
睿慮
豈不前古人主文士而疏賢德
詞章而忽聖學
爲治之大累哉。
古者
采風謠以考治道。
臣謬意殿下慮求言之不盡其言。
而欲因性情之發以有考耳。
不然
輦轂之下。
斯文大老
玉堂學士
笙鏞治道
賡哉於一堂
如虞朝之相慶。
卷阿之進戒爲不乏
又及草野之遠。
何哉
以此反覆而思之。
不可不抒懷抱。
才識凡下
其於古人化作明燭
淸陰四方之意。
不能推而寓諸四十八詠之中。
則又忘其言之贅。
而復演不盡之意焉。
書曰。
烈風雷雨
不迷。
易曰。
震驚百里
不喪匕鬯
方殿在邸時。
震人于傍側。
天欲試殿下之行於不迷。
授之以大器
福我三韓之民也。
卽今登極二十餘年。
復震于闕庭
其變大矣
然天意不過警策殿下之心於不喪。
而勉殿下之治於不怠
壽我三韓之民也。
雷震
非氣之正也。
天以生物
陰陽之邪。
有時間之。
則發爲雷電
暴傷木石
以及無辜之民。
人君未嘗不以好生
喜怒之私。
有時乘之。
一念之生。
害及草木群生
多矣。
天人交感之幾。
不可爲杳遠不察
殿下省愆不寧也。
詩曰。
不有初。
鮮克有終
自古睿之主。
以爲吾治已足。
愼終
不及初。
未知殿下今日求願之
如初惕厲之時。
未知今日魏徵有責者。
殿下十漸與否
而天所以殿下始終警德者。
顯顯無間矣。
相厥小民
荷鋤田頭
倨肆淟涊
至無知也。
聞雷聲。
未嘗竦然起恐。
無他
懼而敬也。
聖人其時
敬天之怒。
如何
伏願殿下
造次毋忘此時此心之敬。
敬久而誠。
體信殿陛
達順天地
災變永息。
而中和之
氣應之。
茲四十八物。
當與三秀四靈
共爲咸寧咸若中之一物
頌聲作矣。
否則四十八物。
不過玩好之歸。
歌詠者。
未免阿世矣。
殿下一心
不可不主敬如此
萬事萬物本源也。
臣謹以此四十八詠之跋。
狂僭踰越
詞備芻蕘
不合程式
死罪死罪
誠惶誠恐
拜手稽首錄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