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x 页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附录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0H 页
送姜侯浑出宰河东序[洪贵达]
弘治八年正月。弘文馆修撰姜侯浑上章云。臣父母在岭南老且病。臣不敢仕于朝。请归养。 上惜其去。顾不可夺其志则 教曰。亲不可阙其养。才不可置之闲地。其以补本道守宰之缺。姜侯于是得河东焉。河东。小县也。以其近于庭闱。时节省问之便。故侯甚喜幸焉。金马玉堂之荣。曾不以介于怀。方且促装取途。朝之士大夫其不欲侯之去者曰。天球夷玉。王府之珍也。大吕黄钟。合奏之清庙。侯国器。不宜置于簿书米盐之间。况父母之于子。欲其及时飞步。得志于斯世。以大其门户。人皆有是心也。区区滫瀡之奉。未尝受以为孝。何决去乃尔。其嘉侯之志。庆侯之去者。以为父生之。君养之。君之与亲。其恩等。然此身苟存焉。盖棺以前。皆事君之日月也。若夫事亲之日苦短。古人风树之喻。岂不悲哉。亲苟不待。虽有万钟之禄。五鼎之需。何用哉。侯之去所以汲汲也欤。于是各为诗以咏其行。而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0L 页
其言有彼此焉。涵虚子读其诗。且曰噫。之二者皆是也。不欲其去者。非忘亲也。重在君也。庆其去者。非忘君也。重在亲也。此皆归于义尔。庸何伤。虽然。侯南去。上堂具甘旨。下车问疾苦。时复北望兴怀。梦魂城阙。移养亲之心养人。以爱君之心爱民。使阖境之内。无有一物不得其所者。则侯之一举。岂不兼得而两全哉。其视贪恩冒宠。迁延苟且。亲不得其养。民不被其泽者。果何如也。今 圣上初即位。谅阴哀慕。追舜文之孝。闻者大悦。吾侯在下。又能身曾闵之行。亲吾亲老吾老。以及人之亲与老。几如是为。而其国不虞周者乎。用是。吾亦安得不庆其去乎。
秋怀赋[金驲孙(季云)]
癸卯之秋。余在书堂。苍茫岁暮。玩愒流光。破万卷之未了。羲驭忽以西藏。景晖晖以苦短。夜曼曼以渐长。梁燕翩翩以辞巢。塞雁嗈嗈以叫霜。叶摵摵以归根。蛩唧唧以近床。感时物之易变。增余怀之悲凉。对案掩卷。心焉若忘。不言不笑。忽乎迷方。乾愁苦恨。万事亡羊。木溪子在傍。怪而问之曰。何为其然耶。身际文明。主圣臣良。翘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1H 页
馆储材。博选朝行。溉根食实。不遗斐狂。于我厦屋。讨论皇王。珍分御厨。廪继太仓。荣幸无比。乐且无央。落霞兴杳。湖山满眶。和余唱余。峨峨洋洋。造物为徒。心与道昌。一杯乾坤。信手低昴(一作昂)。四时运转。天道之常。苦何为而戚戚。怀楚客之悲伤。呼童子以进酒。当浮君以羽觞。余默然不应。汪然涕滂。木溪子起而更言曰。我知之矣。霜露履怆。丘垄荒者耶。鹤发倚门。母未将者耶。鸰原情苦。陟彼冈者耶。莼鲈兴发。忆江东者耶。闲情远别。恼闺房者耶。好古生晚。心远地偏。独伥伥者耶。行与世违。命不身谋。强趋跄者耶。佳山好水。高栖遐遁。未得其臧者耶。苍生系念。白屋有冤。思济时康者耶。日耕坟典。身游宇宙。恨未置身于虞唐者耶。感慨忠良。愤疾凶邪。谩颦蹙于前代之兴亡者耶。亦或幼学无成。壮恨面墙。拟沂伊洛。反航绝潢。汩没尘埃。世累苍黄。上负 圣教。下孤时望。耗公廪而费日。省吾私兮不敢当。临长途而景迫。企古人兮力不遑。然犹得馀馥于陈编。自以为九畹之国香。抱献芹之微诚。徒哺啜而周章。思美人之迟暮兮。鹈鴂鸣而不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1L 页
芳。游子于是。百感集而攻肠。噫人生天地之若过。此身杳于秕糠。少壮不懋而老将至兮。输百年于寻常。与草木而同凋。卒澌尽于一场。岂不悲夫。吾观一元之运不息自强。人生禀赋。气通阴阳。春思骀荡兮。夏气舒长。秋怀憭慄兮。冬念矜庄。一心随感。与时弛张。含生大同。不分毫芒。惟秋之气。独克以刚。共万类而于悒。实元化之所戕。然君子之节情。要中正以自防。吾将与子而赏秋。请登山临水而徜徉。余犹不应。袖手思量。取琴浪抚。万古一忙。风萧萧而打扉。有声鏦鏦若金枪。也起而开窗则庭空叶积。天宇高旷。水落江清。野色苍黄。
拟别知赋送姜士浩[金驲孙(季云)]
余取友于髫年。恒临食而忘餐。杂文学与德行。盖所取之多端。早游学于芹宫兮。柰予行之蹒跚。始得君而为友。饱学味之辛酸。既同年而同队。若入室之芝兰。望孔墙而犹未得其门兮。谩贸贸于儒冠。俄聚散之无期兮。隔几年之悲欢。岁丙午之阳月。共攀桂于广寒。然宦游之多方。嗟内外之异官。杳渭北与江东。凭日暮之阑干。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2H 页
幸连步于玉堂。我自折其羽翰。遂徘徊于龙骧。梦已熟于邯郸。逮忝选于登瀛。获共处而团栾。缘气禀之不类兮。我实躁而君宽。苟不内得而外誇兮。乃鬼神之所谩。推诚心以相倾。每吐出其肺肝。三杯酒兮引兴。抚千古而增叹。思尚友乎忠贤。恨不诛其权奸。道抠衣于朱程。词袭馨于黄韩。学不期于阿世。志惟在于责难。倘后日之前席。呈腹中之琅玕。肯徒事于文学兮。但学步于骚坛。抱医国之良方。鍊寿民之灵丹。恐白日之迟暮。感光景之跳丸。披陈编而意倦。取瑶琴而一弹。夫岂汲汲于高位兮。要垂名于不刊。时凭几而冥思。何余心之澶漫。君责我之疏慵。坐毒手之来攒。因意气而善谑。纷辞说之哗欢。妙数终于仆更。玄谈极于舌乾。乱王伯之纵横。发一粲而相看。忆十年而知非。悟少壮之异观。昔陋巷之贤哲。尚自得于一箪。继台馈而致养。曷 圣恩之能殚。顾无事而食俸。心常愧于伐檀。怀耿耿而不寐。夜已分而灯残。拥布衾而交足。日每高于三竿。频梦归于桑梓。见吾亲兮安未安。奄一夕而告行。怅情好之未阑。知白云之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2L 页
在望。挽不留兮涕汍澜。悲好会之不又。念长路之曼曼。共离亲兮来远游。君先我兮辞金銮。送夫君兮汉之曲。空尽日以盘桓。
书仲匀画[金驲孙(季云)]
姜士浩以诗求仲匀梅竹真。仲匀分梅竹二种。配雪月风烟作八幅。逐幅以画笔书八分四字以标之。又和士浩诗廿四韵。并写八分。封寄余送士浩。余持之抵士浩家。值士浩将南行。展看啧啧。徘徊不能去者半日。乃欲糊以罗绮。妆作障子。并和诗其头。以为没齿之玩。纵岁月育子孙。不愿遗也。余哂焉谓士浩曰。君诗足以获仲匀此画。仲匀画亦足以倒君诗。其诗其书。又副其画。可继三绝。宜君之好之入骨也。然仲匀之为此戏也久。世之索于仲匀者不多。既索而好之如君亦罕。吾尝嘲君以文雅之馋子。其信矣夫。余不知书画。犹能以精神会其妙。书画诗文。殆一样胸中之土苴也。胸中无所有。何能发其华耶。观其雪亸枝干。月传香影。风高叶蕊。烟隐色艳。有寂寥底洒落底爽垲底疏淡底。一毫造化。著了精顿豪逸不尽底意思。坐我八幅中。不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3H 页
知身入仲匀之胸中矣。噫。吾仲匀乎。使尔生乎吾前。常有不同时之叹也。
题士浩跋朴讷书后[金驲孙(季云)]
昔年在纲目校雠厅。朴耕以写手隶厅久。与处而得其为人也殆潜夫之类也。耕家贫书于食。而其志则不在书也。一日。造其庐见其子。真是窥牛儿也。眉目朗然。应对从容。沈郁有度。即讷也。操笔就一字如斗大。活动有神。余惊焉。知耕之有后也。使此儿生于华族。未必不显于世。使此儿生中州喜事之地。未必不为学士老儒之所尚。未必不为王公之所怜。不至饥寒如此。惜国法有拘。不尚人才能。使讷父子困也。然犹未尝为一言以记美。今幸得为姜君所赏。又侈以文。乃朴家一遇也。古人文字之荣。重于爵禄。才固难。而遇赏亦难。姜君之文一出。讷之名重于世。耕亦因而显。讷父子得此文重于得位。世间得位而无才能可纪者。古今凡几人。以此言之。造物未必不厚讷父子也。姜一日南行。余以讷帖为赆。姜郑重之。不敢自有而欲上其亲。姜其酷于文雅而悦亲无方者也。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3L 页
聚散。赠别李师圣。[金驲孙]
人生聚散。岂偶然哉。其聚也必有使之。其散也必有使之。吾知其聚散之能令人悲欢。而不知其所以使之者果何物也。其聚也怡怡以欢。其散也忽忽以悲。彼聚也彼散也。而吾欢焉吾悲焉。悲欢亦果何心也。其聚也其散也。不以独以聚散之为悲欢。而各于其人其心。其悲欢又自不同。于是悲者思欢者。欢者思悲者。既散之后而思方聚之时。情何能自已哉。今年秋。高灵申溉之,晋阳姜士浩,安岳李师圣与仆共四人。蒙 赐暇聚书堂。吾与姜与李俱同年生。而申长一年。而隔一月。真同队鱼也。食则同案。寝则同榻。出则相随。坐则相对。得趣则同吟。得句则同唱。言不雷同。而志则同。行不循蹈。而趣则同。仕有先后。而时则同。职有内外。而业则同而昼夜处。其聚也极矣。方其聚也。熙熙然暤暤然。切切焉偲偲焉。视其外则簪缨朝士也。窥其内则韦布书生也。含饱 圣德。鼓舞天真。盖四人合为乾坤乐育中之一物块然也。未几。师圣奉晨昏归带方。师圣欢也而吾三人恼焉。师圣才还而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4H 页
天官以郎务剧夺溉之去。吾与士浩,师圣与溉之俱恼焉。士浩谒告省亲于晋。士浩欢也而吾与师圣恼焉。不意师圣之尊府为当途者所斥。师圣急归慰也。而吾与师圣两恼。玆四人一向岭表。一向湖南。一驰九陌。一守虚堂。至是而其散也极矣。明年。此身又未知其何处。聚必散散必聚。不能常聚。不能常散。明年。此身未必不还聚也。而聚未必皆聚也。而又未必不散也。而暂时或皆不散。也必有使之者矣。浮生之在世间。如浮云之在太虚。油然而合。涣然而离。离合者日无穷。而竟归于太空。呜呼。其无穷也已。
内赐水精盏铭[金驲孙(季云)]
盏初无盘。倩工造铜质镀黄金。铭盘面四周。任熙载八分字凸。盘心书内赐读书堂五字凹。姜士浩篆。铭曰。
清不涅。虚能受。德其物。思勿负。
书六弦背[金驲孙]
古人多置琴。以其能理人性情也。舜五弦。文七弦。六弦非古也。尝闻晋以七弦送高句丽。国相王山岳增损其制。作六弦今用之。传至新罗。有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4L 页
克宗者制曲。有平调,羽调被六弦。今亦用之。六弦于吾东。亦古矣。癸丑冬。余与申溉之,姜士浩,金子献,李颗之,李师圣。迭在读书堂。馀力学琴。权向之亦自玉堂时往来而学焉。乃曰。诸君好古。何不置五弦或七弦。余曰。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康节不服深衣曰。今之人当服今之服。余取焉。权又曰。山岳始奏六弦。玄鹤舞。因名玄鹤琴。后省鹤作玄。一琴一鹤。耦也。是琴只矣。余曰。鹤谋食。琴不食。鹤有欲。琴无欲。吾其无欲者从乎。然画鹤无欲。吾将画鹤于琴。以从其类乎。遂倩慵轩李居士画鹤。初欲置琴而难其材。一日。得之东华门外一老媪家。乃门扉也。问媪扉久近。曰。近百年。其一板枢坏。已供爨云。为琴鼓之。清越宾池。犹有为扉时钉穴三。遇赏与焦尾无异。遂铭越右曰。
物不孤。当遇匹。旷百世。或难必。噫此桐。不我失。非相待。为谁出。
戊午史祸事迹
弘治戊午(燕山四年)七月十七日 传旨。金宗直草茅贱士。 世祖朝登第。 成宗朝。擢置 经筵。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5H 页
久在侍从之地。以至刑曹判书。宠恩倾朝。及其病退。 成宗犹使所在官特赐米谷以终其年。今其弟子金驲孙所修史草内。以不道之言。诬录 先王朝事。又载其师宗直吊义帝文。其辞曰。丁丑十月日。余自密城道京山。宿踏溪驿。梦有神人被七章之服。颀然而来。自言楚怀王孙心。为西楚霸王项籍所弑。沈之郴江。因忽不见。余觉之愕然曰。怀王。南楚之人也。余则东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不啻万有馀里。世之先后亦千有馀载。来感于梦寐。兹何祥也。且考之史。无投江之语。岂羽使人密击而投其尸于水欤。是未可知也。遂为文以吊之。惟天赋物则以予人兮。孰不知其尊四大与五常。匪华丰而夷啬兮。曷古有而今亡。故吾夷人又后千祀分。恭吊楚之怀王。昔祖龙之弄牙角兮。四海之波殷为衁。虽鳣鲔䲡鲵曷自保兮。思网漏以营营。时六国之遗祚兮。沈沦播越仅媲夫编氓。梁也南国之将种兮。踵鱼狐而起事。求得王而从民望兮。存熊绎于不祀。握乾符而面阳兮。天下固无尊于芊氏。遣长者以入关兮。亦有足睹其仁义。羊狠狼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5L 页
贪擅夷冠军兮。胡不收以膏齐斧。呜呼势有大不然者。吾于王而益惧。为醢腊于反噬兮。果天运之蹠盭。郴之山磝以触天兮。景晻暖而向晏。郴之水流以日夜兮。波淫泆而不返。天长地久恨其曷既兮。魂至今犹飘荡。余之心贯于金石兮。王忽临乎梦想。循紫阳之老笔兮。思螴蜳以钦钦。举云罍以酹地兮。冀英灵之来歆云。其曰祖龙之弄牙角者。祖龙。秦始皇也。宗直以始皇比 世庙。其曰求得王以从民望兮者。王。楚怀王孙心。初。项梁欲诛秦求孙心以为义帝。宗直以义帝比鲁山。其曰羊狠狼贪擅夷冠军兮者。宗直以羊狠狼贪指 世庙。擅夷冠军指 世庙诛金宗瑞。其曰胡不收以膏齐斧者。宗直指鲁山胡不收 世庙云云。其曰为醢腊于反噬兮者。宗直谓鲁山不收 世庙。反为 世庙醢腊云云。其曰循紫阳之老笔兮。思螴蜳以钦钦者。宗直以朱子自处。其心作此赋以拟纲目之笔。驲孙赞其文曰。以寓忠愤。念我 世庙大王。当国家危疑之际。奸臣谋乱。祸机垂发。诛除逆徒。宗社危而复安。子孙相继以至今。功业巍巍。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6H 页
德冠百王。不意宗直与其门徒。讥议圣德。至使驲孙诬书于史。岂一朝一夕之故。阴畜不臣之心而历事三朝。予今思之。不觉惨惧。其议刑名以启。七月二十七日。颁赐 教曰。恭惟我 世祖惠庄大王。以神武之资。当国家危疑群奸盘据之际。沈几睿断。戡定祸乱。天命人心。自有攸属。圣德神功。卓冠百王。增光 祖宗艰大之业。贻厥子孙燕翼之谟。继继承承。式至今休。不意奸臣金宗直包藏祸心。阴结党类。欲售凶谋。为日久矣。假托项籍弑义帝之事。形诸文字。诋毁 先王。滔天之恶。罪在不赦。论以大逆。剖棺斩尸。其徒金驲孙,权五福,权景裕。朋奸党恶。同声相济。称美其文。以为忠愤所激。书诸史草。欲垂不朽。其罪与宗直同科。并令凌迟处死。驲孙又与李穆,许盘,姜谦等。诬饰 先王所无之事。传相告语。笔之于史。李穆,许盘。并皆处斩。姜谦决杖一百。籍没家产。极边为奴。表沿沫,洪瀚,郑汝昌,茂丰副正总等。罪犯乱言。姜景叙,李守恭,郑希良,郑承祖等。知乱言不告。并决杖一百流三千里。李宗准,崔溥,李鼋,李胄,金宏弼,朴汉柱,任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6L 页
熙载,康伯珍,李继孟,姜浑。俱以宗直门徒。结为朋党。互相称誉。或讥议国政。谤讪时事。熙载,胄。决杖一百。极边附处。宗准,溥,鼋,宏弼,汉柱,伯珍,继孟,浑等。并决杖八十。远方附处。而流人等并定熢燧庭炉干之役。修史官等。见驲孙等史草。而不即启。鱼世谦,李克墩,柳洵,尹孝孙等罢职。洪贵达,赵益贞,许琛,安琛等左迁。随其罪之轻重。俱已处决。谨将事由告于 宗庙社稷。顾余寡昧。剪除奸党。战惧之念既深。而喜幸之心亦切。肆于今七月二十七日昧爽以前强窃盗及关系纲常外。已决正未决正。咸宥除之。敢以宥旨前事相告语者。以其罪罪之。于戏。人臣无将。既伏不道之罪。雷雨作解。宜霈维新之恩。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摭遗
姜浑字士浩。号木溪子。晋州人。文名亚于金驲孙。 中庙朝。仕至判中枢府事。(戊午党籍)
姜浑字士浩。自号木溪子。生而有异资。博通经史。豪放不羁。及出入佔毕斋之门。与一时诸贤为道义之交。而金濯缨,权睡轩最善。 成化癸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7H 页
卯。中生员壮元。连捷丙午式丙科。转入翰苑湖堂。燕山朝。为都承旨。 中庙。参靖国功臣祟(一作崇)禄大夫。至判中枢府事。封晋川君。谥文简。(晋州志)
落帽亭在斑东山。判书姜浑名之。古称月牙山。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相谓姜孟卿,姜浑。将谓曹润孙,郑殷富云。(晋州志)
姜浑居班东山。墓在斑东山盘野洞。(晋州志)
中宗大王丙寅元年秋九月戊寅。(二日) 上以 慈顺大妃懿旨。即位于景福宫之勤政殿。 上 成宗第二子。 母慈顺大妃尹氏。初封晋城大君。居于私邸。时燕山主淫虐无道。宗社将亡。前吏曹参判成希颜慨然有拨乱之志。与知中枢府事朴元宗,吏曹判书柳顺汀,军器寺佥正朴永文,水原府使张挺,司仆寺佥正洪景舟等密谋举义。前夕。会于训鍊院。部分将士。夜三鼓。阵昌德宫洞口。领议政柳洵,右议政金寿童等来会。百官军民。闻风争赴。填街塞道。遂遣勇士。椎杀慎守勤,守英,任士洪等。斩嬖人田同金孝孙,姜凝,沈今孙等于军前。开狱门释囚。悉令赴军。天明。进军阙外。留柳子光,李永男,金寿卿,柳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7L 页
泾分兵守阙。以备非常。元宗等率百官军校。诣景福宫启于 大妃曰。今者上失君道。政令昏乱。生灵涂炭。宗社缀旒。大小臣民。愿戴 晋城大君以主宗社。敢禀 慈旨。大妃辞曰。吾儿何堪重寄。今世子年长。可嗣。洵等屡启得 旨。乃遣顺汀及姜浑。具仗卫迎 上于私邸。 上固让不许。群臣拥 上乘辇入景福宫。(国朝宝鉴)
戊戌春二月。先生年成童。选入太学。新学少年。见先生动止侃侃。言辞堂堂。俨然有长者风。惮与相从而识者知其为远大之器。姜木溪浑亦游太学。与先生同庚。结为深交。尝称季云乃浑之师表。非浑之友也。佗日领袖士林。谟谋岩廊。黼黻皇猷。笙镛治道者季云也。如浑者。只可随其后尘而已。(金濯缨年谱)
先生尝言。予性本少许可。十七岁。始游毕翁之门。得神交十有三人焉。道学。金大猷(宏弼)郑伯勖(汝昌)李伯渊(深源)。文章。姜士浩(浑)李胄之(胄)李浪翁(鼋)李仲雍(穆)。遗逸。南伯恭(孝温)辛德优(永禧)安子挺(应世)洪馀庆(裕孙)。音律。李百源(总)李正中(贞恩)(金濯缨年谱)
己酉五月己未。至晋州访姜士浩。士浩。浑之字。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8H 页
号木溪。能文章。亚于先生。时以注书辞还已数日矣。同一蠹访之。夜与讲诗文。壬戌。至密阳谒金先生。是行也历览山川。讲论不撤。因与木溪共诣师门。时佔毕先生以刑曹判书辞病致仕。退卧乡庐。四方来学者益众。遂留受教旬有五日而归。(金濯缨年谱)
癸丑秋七月。大提学洪贵达请选玉堂学士年少有才名者。分番 赐暇。轮次读书。从之。先生与申用溉,姜浑,李希舜被选。读书于湖堂。有五弦琴六弦琴琴架书案书架短檠等铭。丁巳。 上遣中使 宣酝。仍下 手书曰。尔等文学。皆佗日大用之才也。宜益勉学业。以副予育英之乐。特送酒示意。其一欢。遂共上笺谢。堂旧有 内赐水晶盏。无盘。至是造铜质镀黄金为盘。先生铭之。任熙载八分书字凸。盘心书 内赐读书堂五字。姜士浩篆字凹。(金濯缨年谱)
冬十一月丁亥。拟别知赋送姜士浩归觐晋州。(金濯缨年谱)
乙巳。判书卢公公弼远接皇华于国界。公与木溪姜浑为从事。有唱斯和。人咸服之。(俞㵢溪行状)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8L 页
昭陵之废。至正德(癸酉)十八年。人心沈痛。冀复者久矣。一日。 经筵检讨官苏世让首发其论。 上惕然命大臣启春秋秘记。搜考其废果出于政府之请。大会公卿杂议之。张判相顺孙被 召将入。历过柳相顺汀第曰。今日之议如何。领相坚言其不可。及入议。三公以下皆以为难。惟申用溉,姜浑,张顺孙,金铨议当复。竟阁不行。台谏侍从争之。太学生上章不能得。踰时势将寝。会雷震 太庙。木仆。 上惊惧。即日祗拜。促召公卿台谏侍从入对阙失。皆以 昭陵为对。议乃佥同。遂下允命。(海东名臣录)
沈直学顺门。初与姜浑俱有所眄妓。郑鹇戒之曰。亟去之。姜即去之。沈不从。后二妓入宫被宠。沈竟死非命。(丙丁录)
东皋姜相公。文藻雅古。其菁华陶冶。虽置之丽季诸公间。可也。独其编集无传。岂不深可惜哉。大抵作者不易得。或苗而不秀。或秀而不实。荑稗之熟。亦云鲜矣。一联之美。尚不忍埋。况东皋之咳唾成珠者乎。其遗稿既失所守。日月流迈。遗亡必多。收拾不可缓也。知东皋者无如明公。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9H 页
其责必有所归。伏念明公为南中山斗。佔老以后一人而已。其取舍已熟。然区区之心。有不容不达者。冒僭敢言。其亦垂恕。(周慎斋与鱼灌圃书)
家状[姜必秀]
先生讳浑。字士浩。姓姜氏。晋州人。高丽忠烈朝。有讳师瞻。监察御史。自后三世封君。四传至讳淮伯。世称通亭先生。官我 朝都巡问使。即先生高祖也。父讳仁范。别提。 赠祟(一作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有孝友隐德。大提学洪贵达题其墓。祖讳叔乡。逸执义。 赠吏曹判书。号守轩。享于鼎冈书院。曾祖讳友德。朝散大夫昌宁县事。 赠议政府左议政。妣吕氏。 赠贞敬夫人。护军仁甫之女。判书文诲之曾孙也。以 皇明天顺八年甲申某月日。先生生于月牙山下木溪之上。幼颖悟不群。日诵千馀言。年十四三。已贯穿经史。辄以文章自命。卓荦不羁。既成童。选入国学。金濯缨驲孙以同庚新进。亦在太学。志气激昴(一作昂)。论议英发。同游者莫不敬惮。先生与之许为神交。其后方伯入本州。以所眄妓荐枕。即戏题一绝于妓裒。方伯见之大异。遂勖以实学。庚子。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89L 页
佔毕斋金先生丁忧在密阳。先生从而师事之。得闻为己之方。与其门下如金寒暄宏弼,南秋江孝温,李再思堂鼋诸先生。相讲磨道义。蔚有时誉。成化癸卯。以弱冠俱中生进壮元。乙巳。卢判书公弼以远接使。迎上国使于鸭绿。先生与㵢溪俞好仁为从事。有唱斯和。国人耸观。明年丙午十月。登闵颐榜文科丙科。转入弘文馆校理,春秋馆记事官。弘治己酉。以丞政院注书。乞辞归觐。是夏。濯缨与一蠹郑先生汝昌登头流山。自花开历访先生。数日讲论诗文。因共就师门。相资半月。甚得得而还。秋。入直翰苑兼艺文馆应教。俄迁侍讲院说书, 经筵侍读官。常带本职。盖重其才也。癸丑。赐暇东湖堂读书。与金驲孙,申用溉,李希舜诸贤流同研。暇日学理琴韵。 上遣中使 宣酝。仍下 手书以奖之曰。尔等文学。皆佗日大用之才也。宜益勉学业。以副予育英之乐。特送酒示意云云。其一时隆渥至此。堂旧有 内赐水晶盏。无盘。至是造铜质镀黄金为盘。先生篆盘心内赐读书堂五字。凹其款。时濯缨以词赋冠伦。魁作秋怀赋。自叙所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0H 页
负。證左以先生之言曰。苍生系念。白屋有冤。思济时康者耶。日耕坟典。身游宇宙。恨未置身于虞唐者耶。感慨忠良。愤疾凶邪。谩颦蹙于前代之兴亡者耶。亦或幼学无成。壮恨面墙。拟沂伊洛。反航绝潢。汩没尘埃。世累苍黄。上负 圣教。下孤时望。然犹得馀馥于陈编。自以为九畹之国香。抱献芹之微诚。徒餔啜而周章。思美人之迟暮。鹈鴂鸣而不芳。先生省亲归乡。濯缨又作拟别知赋为赆曰。始得君而为友。饱学味之辛酸。既同年而同队。若入室之芝兰。望孔墙而犹未得其门兮。谩贸贸于儒冠。缘气禀之不类兮。我实躁而君宽。苟不内得而外誇兮。乃鬼神之所慢。推诚心而相倾。每吐出其肺肝。思尚友乎忠贤。恨不诛其权奸。道抠衣于朱程。词袭馨于黄韩。学不期于阿世。志惟在于责难。倘后日之前席。呈腹中之琅玕。于此可见二先生当日绸缪肺腑之情。立朝处身不苟之义也。乙卯。燕山主立。先生上章乞归养。主原其意。遂除河东县监。以壤近而省便也。其去也。朝之荐臣大夫士。有重其器不欲去者。亦有嘉其志庆其去者。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0L 页
设供帐祖道都门外。各以诗文称述者数百人。洪虚白贵达之序曰。今 上初即位。谅阴哀慕。追舜文之孝。闻者大悦。吾侯在下。又能身曾闵之行。亲吾亲老吾老。以及人之亲与老。几如是为。而其国不虞周者乎。先生尝得朴讷书帖后。以妆褙之。欲以为悦亲之资。濯缨善之曰。此悦亲无方者也。及瓜满。召拜吏曹正郎。时主颇喜词藻。尝以寒食园林三月暮。落花风雨五更寒为题。命近臣制进。先生诗为魁。主大加称赏。由是。先生见主多失德。虽欲辞退。而不可得也。戊午。史草狱起。一时善类歼灭殆尽。先生与寒暄堂及李慵斋宗准,崔锦南溥,朴迂拙汉柱诸贤。坐结为朋党。谤讪时事。杖流远方。并定熢燧之役。斯文之祸。未有甚于此时者。辛酉。丁外忧。情文自尽。正德丙寅秋。以承宣奉首 慈顺大妃。具仗卫迎 中宗于私邸。反正肆赦。进阶崇禄大夫。官左赞成,吏曹判书。判中枢府事。录秉忠奋义决策翊运靖国功臣号。封晋川府院君。前后累典文衡。论思之述。对扬之作。多出先生手。今虽未得其践履之详。而载在世谱者盖如此。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1H 页
癸酉。 上因检讨官苏世让侍 经筵。语及 昭陵之故。惕然会公卿杂议之。时领相以下皆以为难。群口哗然。独先生与申用溉,张顺孙,金铨等议当复。会天雷太庙木。大 召群臣入对阙失。然后议乃佥同。当 昭陵之废。朝野隐痛。莫不冀复。而至是遂下 允命。先生扶纲常立大义之功。亦不为不多矣。先生自号曰木溪子。及其晚年。又号东皋。筑落帽亭于所居之傍。盖有山林水石之胜。暇日岸巾逍遥。以文酒自娱。泊然无复当世之念。至今胜事。以亭名其墟云。以某年月日终。礼葬于东山盘野洞先茔东麓枕亥之原。太常节惠曰文简。配贞敬夫人崔氏。 赠礼曹参判雄之女。墓先茔亥坐。后配朴氏。与先生双兆。子男二人。寿弘。参奉。 赠礼曹判书。寿彻。御侮将军。二女适耽津人安仁寿。安东人权悫。呜呼。先生以魁杰之才。抱经世之志。讲业毕斋之门。而其辈行得寒,蠹之德行。濯缨,睡轩之文学。浸郁乎内外。刮劘于日月。则其必有默契于道腴。而胸中已不胜其浩浩也。然则其经纶事业。文章制作。亦可以耀当时而耸后世者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1L 页
不为不赡。而世代寝远。兵燹迭作。且中间屡为郁攸所灾。史乘无以寻逐。而巾衍之迹。毫芒无遗。竟使有数之文。奇伟之行。并泯没于后世。学士大夫所以慨然于怀。而至今未已也。世之尚论者。以先生在废朝时。不为高蹈自靖。每被宠遇为疑。盖先生自癸亥外制后。当甲子之祸。与诸贤虽不重被横罹。隐忍远害于乡曲。及其超擢则又出于废主之素爱其文藻。而顾不欲摈去。先生亦安得批鳞婴锋。屑屑以洁去为得。而自甘于刑戮哉。初。主之在幼冲。术者谓不利于宫养。 成宗使出处于先生再从祖文良公希孟第。而先生得与之情熟矣。及其升 御也则当以为及时得志。弹冠翘足。而先生顾不此之为。辄上章乞归。则或者为其已有见于头角未成之时故也。若其屈首累足。出自北门。岂先生之志也哉。时先生再从叔肃宪公龟孙入相。首谋拨乱。事觉。忧懑成疾而卒。卒之踰月。先生与朴元宗,柳顺汀等。竟赞中兴之运。然则先生之旷度远识。从容斡旋。使 宗社生灵至今安于盘泰者。岂众人之所可想像其旁边侧际也哉。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2H 页
隧道有没字碑巍然。曾不知何代所竖。而抑或子孙惩于戊甲(一作申)之齑羹。亲见其发瘗之惨。而为之掩覆磨灭欤。乃朱先生所谓过忧异时之祸。既已树石。竟不求铭欤。谱牒有云谒铭文于近故大司谏柳致明先生。然就考其集中。阙焉无存者。亦未知何故也。先君尝闷然于斯。不以傍直为间。命不肖搜摭先生遗迹。图入于梓。不肖承命兢兢。更思以为如毕斋先生笙镛黼黻之作。家人执友视以不祥之物。并付之回禄。先生之无文集。或乎其无怪也。周慎斋先生尝遗简于先生之妹夫鱼灌圃先生。归之以收拾之责而曰。先生之文藻雅古。菁华陶冶。可列于丽季诸公。而惜其遗亡之必多。况其又出于累百载之下也耶。不肖尝奔走道路。东寻西搜。仅拾诗章及序跋丘墓文与夫附录并若干页。谨次成编。又将遍恳于当世之玄晏先生者。以为微显阐幽之一道。而事未及就。先君又捐诸孤。重可悲也。遂不自量。掇拾野史诸说及晋之乘明白可据者略略如此。以俟夫世之君子财择焉。岁丁未九月日。从后孙必秀。谨撰。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2L 页
神道碑铭[郭钟锡]
晋阳之姜。东方钜阀也。肇自句丽。有兵马元帅以式。捍御隋师。功存民国。以启其后。及王丽之世。有平章事元忠公思进。封菁川府院君。自是世跻卿相。华胄舄奕。若中书令正节公九万,国子祭酒元贞公士美,侍中文成公希经,监察御史师瞻,凤山君文敬公君宝,晋山府院君恭穆公蓍。并趾美著烈。与丽氏相终始。恭穆之子曰淮伯。号通亭。事 本朝为都问使。子友德。知县事。 赠左议政。子叔卿。逸执义。 赠吏曹判书。子仁范。别提。 赠左赞成。是娶护军吕仁甫之女。以 皇明天顺甲申。生子曰浑。字士浩。是为木溪先生。亦曰东皋子。盖公之退休也。即所居以自号也。公幼而颖悟。甫上学。日诵数百言。年十三四。已贯穿经史。落笔成文。辞致骏逸。骎骎有作者轨范。已而选入国学。与金濯缨驲孙齐名。相许以道义之交。既又从毕斋金文忠先生于密州而师事之。与同门游金寒暄,郑一蠹,南秋江,权睡轩诸贤。讲磨浸灌。反博就约。优柔于法度之内。而蔚然有斯文之誉焉。 成化癸卯。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3H 页
中生员进士壮元。丙午。登文科。累转为弘文馆校理,承政院注书。入翰苑。迁侍讲院说书。兼 经筵侍读官。癸丑。 赐暇读书于湖堂。与濯缨同选。 康靖王遣中使宣酝。 手书奖之曰。尔等皆佗日大用之才。益勉学业。以副余育英之乐。乙卯。燕山主立。公以修撰。上章乞归养。除河东县监。及瓜。召拜铨曹郎。公见主多失德。每因事求退。而主赏公诗律。不听其去。戊午史狱起。文忠先生罹泉壤之祸。诸贤或戮或窜。公亦不免于杖流。辛酉。丁大人公忧。许令归持制。 正德丙寅。升拜承旨。及 恭僖王反正。公奉 慈旨。具仗卫迎 上于晋城邸。仍策勋靖国。封晋川府院君。累迁至吏曹判书,两馆大提学。进祟(一作崇)禄。为左赞成。兼判中枢府事。 昭陵废久。朝野隐痛。癸酉。公与申右相用溉,张判府顺孙献议请复。屡争之竟得 命。人情大快。未几。辞事还乡。筑落帽亭于东皋之畔。日徜徉于水石之胜。嚣然以文酒自娱。语不及当世事。盖时则静庵诸贤。已当朝柄用。小人侧目。公于此。其见几而不俟者乎。以某年月日。考终于寝。葬于盘野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3L 页
洞先茔东麓枕亥之原。太常节惠曰文简。配贞敬夫人崔氏。 赠参判雄女。后配朴氏。祔于公兆。子男二人。寿弘。参奉。 赠判书。寿彻。御侮将军。二女适耽津安仁寿,安东权悫。公盛年。自雄其才。有经纶宇宙之志。蒐罗六籍。爬栉千古。发为文辞。焕乎其华国之章矣。暨夫涵濡道座。联翩德林。又敛然于礼乐名教之中。积富而择精。行诣而材成。当有不止于一时之风流韵致而已者。而乃子姓单寡。兵燹迭抢。巾衍不守。而无从以寻逐其万一。惟其散见于诸家之传录者。苍然琬琰之刻。而光气之夺人目矣。周文敏公所谓文藻雅古。菁华陶冶。可列于丽季诸公者。岂其诬哉。公既怀抱宏猷。翱翔盛运。与同门诸贤相推毂。若可以赞化于鸿熙。垂功于制作者。而遭值昏德。低徊隐郁而不得展。絓罹祸网。几滨于死而仅能沈晦以靖。晚际 清明。致位枢铨而力陈大论。扶彝伦于既倒。释神人之冤。而延无疆之 灵祚。其功顾不伟欤。既而勇退于急流之交。自安于山泽之癯。而卒岁而不悔。又何其明且哲也。即兹一二者而公之大全。槩可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4H 页
想矣。公之远孙锡柱使旁裔必秀具事状。乞神道之刻于钟锡。辞不获。为之铭曰。
郊国有材。衡阳之杞。檠梁东厦。世赫厥美。有挺伟干。木溪之沚。文以青黄。艺林之侈。斲之斤绳。宗匠之里。曰暄曰蠹。曰濯缨子。交柯振风。王国有士。大用之才。 圣有温旨。彼昏不谅。投之湘累。 龙飞乃攀。风期密迩。天曹八座。西枢贰揆。乃栋乃楹。亦轮而梓。发言堂堂。赞我 孝理。珠丘焕仪。神人胥喜。爰思古人。知止而止。角巾遨游。东皋之陂。有如渊虬。一跃一跱。显晦不同。神用一是。盘野之冈。隐隐光紫。徵以铭诗。百古之俟。
 通政大夫前议政府参赞,弘文馆 经筵官兼侍讲院 书筵官苞山郭钟锡。撰。
墓志铭[张锡英]
呜呼。此 中庙名臣天官太史木溪先生姜公之隧也。公讳浑。字士浩。天才超迈。甫成童。已贯穿经史。文辞雄一世。选国子。与金濯缨驲孙齐名。既而登毕斋金文忠之门。与暄,蠹诸贤。讲劘道义。时誉噪如也。及释褐。 赐暇读书湖堂。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4L 页
康靖王命中涓宣酝。降手札曰尔等皆佗日大用之才。益勉学业。以副余育英之乐。乔桐主立。公见其惟庸。每因事求退。而主爱其词藻。不令去。戊午史狱。一时善类芟夷殆尽。公坐与寒暄诸贤朋党谤讪。并流远方。辛酉。丁内忧。主许归持制。丙寅。奉 慈圣命。具卤簿迎 恭僖王于晋城邸。策靖国勋。癸酉。与相臣申用溉,张顺孙等献议复 昭陵。居数年。弃官还乡。筑落帽亭于木溪之上。自号木溪子。语不及时事。时则己卯诸贤已用事。而伊优者潜伺于默地。说者谓公见几而介石者也。公生 天顺甲申。成化癸卯。中生员进士壮元。丙午。登文科。历官校理,注书,翰林,应校,说书。昏朝时。乞外出河东。入拜铨郎。升承旨。 改玉后。策封晋川府院君。累典冢宰,文衡。进阶崇禄大夫左赞成。某年月卒。葬盘野东麓负亥原。太常易名文简。姜。晋阳著族。在胜国。三世封君。四传而淮伯。号通亭。事 本朝为都巡问使。公其玄孙也。知县事 赠左议政友德。逸执义 赠吏曹判书叔卿。别提 赠左赞成仁范。是公曾大父大父父。妣贞敬夫人。护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195H 页
军吕仁甫女。配。贞敬夫人崔氏。后配。朴氏。男寿弘。参奉。寿彻。御侮将军。女适安仁寿,权悫。公以魁伟不群之才。抱经纶之志。有大雅之文。而得大贤而师友之。联跹乎道学礼法之中。及夫遭遇明时。建不世之功。功成身退。幅巾杖屦。卒岁于川声岳色之间。是诚一代之天民。百世之伟人也。后孙不竞。文献无稽。今其诗文所传。仅一二于千百。读之使人如闻钟吕之音绕梁于千载之下也。公之旁裔必秀深惧其事行之无传。博采野乘所载及诸家文字之散出者。集之成家状一本。与其宗人基柱。谒余以铭其宰。不敢辞。铭曰。
湘潭不死。明夷之贞。钟鼎书名。王国之祯。翼翼 太庙。悦豫神明。悠悠木溪。梦外浮荣。噫彼幽奸。磨灭谁纪。山夷渊实。我铭千祀。(仁州张锡英。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