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x 页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诗
  
清心轩(轩在晋州涵玉轩东。兵使李守一所建也。)
孤舟风定泊清江。潭影沈沈摇画窗。一带长林横薄雾。夕阳鸥鹭下双双。(浮查成汝信作清心轩重建上梁文曰。壁裹紫崖元矗矗。依旧梁松川玉吟。夕阳鸥鹭下双双。宛然姜东皋琼韵。敢采一州之善颂。助举六伟之短云云。)
泗川客馆
寒烟漠漠月凄凄。银汉斜明斗柄低。忆得去年春夜暖。梨花照屋杜鹃啼。
陜川梅月楼。(三首。)
淡淡青山近女墙。雨馀春水涨横塘。村园处处柴扉掩。桃李阴中一径荒。
清梦初回酒力微。一楼登眺晚春时。惟馀叶底残红在。不禁东风浪藉吹。
簿书堆里眼慵开。试倚风栏拂面埃。芳草落花残照外。何人更渡画桥来。
三嘉双明轩
古县鸦鸣日落时。雪晴江路细逶迤。人家处处依林樾。白板双扉映竹篱。
龙宫浮翠轩
高楼一宿觉清閒。身在烟林积翠间。夜雨正佳晴亦好。朝来云捲出青山。
梁山双碧楼。(二首。)
张帆昨日过黄山。遥望危楼紫翠间。薄暮登临看绝景。一江烟雨暗苍湾。
渔师朝入白蘋洲。波冷红鳞懒上钩。鱼少鱼多渠不管。紫薇花下系扁舟。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3L 页
题舍人司莲亭
竹叶清尊白玉杯。旧游踪迹首空回。满庭明月梨花树。为问如今开未开。
银台仙。二首。(星州妓)
姑射仙姿玉雪肌。晓窗金镜画蛾眉。卯酒半酣红入面。东风吹鬓绿参差。
云鬟梳罢倚高楼。铁笛横吹玉指柔。万重关山一片月。数行清泪落伊州。
游横浦
长大孤月照征衣。满帽凉风缓缓归。画角数声吹出塞。一江鸥鹭总惊飞。
赠姜校理逍遥堂(文会)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4H 页
逍遥堂上白头人。弊帚当捐独善身。赖有渔翁相顾念。携竿无日不临津。
赠州妓(晋阳志曰。姜判书浑少时眄州妓。方伯入州。以其妓荐枕。公作一绝书于妓之衣袖。方伯见之。问谁所作。妓以公对。召见大异之。遂劝令学。竟以文章名。)
高牙大纛三军帅。黄卷青灯一布衣。方寸分明泾渭在。不知丹粉为谁施。
题金海黄山江
泊舟金海府。却望晋阳山。纳纳云天远。茫茫水国宽。江湖今夜兴。琴酒此生閒。明日蓬莱岛。寻真学鍊丹。
应制(蛟山诗诘曰。废主虽荒乱。亦喜词藻。姜木溪为吏曹正郎。尝以寒食园林三月暮。落花风雨五更寒为题。命近臣制进。木溪诗为魁。主大加称赏。赉物甚多云。)
清明御柳锁寒烟。料峭东风晓更颠。不禁落花红榇地。更教飞絮白漫天。高楼隔水褰珠箔。细马寻芳跃锦鞯。醉尽金樽归别院。䌽绳摇曳画栏边。
东莱驿还楼
眼穷溟渤浩漫漫。骇浪吞空势未阑。对马青山孤雁外。扶桑红日霱云端。招邀笙鹤天风冷。惊起鱼龙铁笛寒。千古儒仙分物色。欲追高步柰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4L 页
蹒跚。
星州临风楼。(四首。)
雨馀江涨没蒿来。倚柱观澜亦壮哉。叠浪全笼青草堤。连峰半入白云堆。欲携短棹乘渔艇。思把脩竿上钓台。萧洒十年江海志。今朝发兴酒三杯。
试吟佳句发天悭。正值楼中吏牒閒。紫燕交飞风拂柳。青蛙乱叫雨昏山。一生毁誉身多病。半载驱驰鬓欲斑。黄阁故人书断绝。客行寥落滞乡关。
云梯高倚泬寥天。乘月登楼非盛年。有兴长吟山水窟。无心一醉绮罗筵。终朝庭院丝丝雨。薄暮村墟淡淡烟。未办晴川芳草句。谩留题咏愧唐贤。
龙公起懒詑奇功。连日穷阴塞大空。平地剩添三尺浪。长江谁借半帆风。楼台掩映莺花里。帘幕霏微烟雾中。四牡咨询桑梓邑。怀乡王粲自难同。
三陟东轩
襄阳来忆故人贤。残雪(缺)峰映画轩。孟浩空吟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5H 页
驴背句。山公犹欠习池筵。正逢明月楼台静。不用青蛾意态妍。莫道此行情兴薄。会须佗日更寻仙。
赠印上人
问渠何事苦求诗。妙在难言人不知。半壑松声僧定后。满楼山色雪晴时。林寒幽沼凝冰早。寺迥疏钟出洞迟。此日逢君吟好景。佗年相忆鬓如丝。
枕流堂(在汉江。经历李师准别墅。)
大隐人间汉阴叟。幽居郭外枕流堂。江山长伴不羁客。风月真成无尽藏。松坞晓看巢鹤树。枫林晚系钓鱼航。惟将一醉酬真宰。谁羡冯唐老作郎。
挽俞㵢溪(好仁)
呜呼。先生以林泉丘壑之骚人。作金马玉堂之名臣。一世多病。万事任真。安仁之须发早华。向平之婚嫁未毕。官不跻于三品。寿才踰于五十。信骚人之薄命。抑造物之多猜。已矣哉。浮生兮若梦。富贵兮倘来。吾知先生之达观。不以此而介怀。时人慕其行义。后世传其文章。期不朽而长存兮。足以慰吾徒之痛伤。㵢之水兮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5L 页
钵之山。故宅空兮田园荒。松风涧水夜夜而悲鸣兮。诗魂不死兮尚往来而徘徊。蔓草寒烟。古木啼鸦。寂寞而凄凉兮。万古空山土一堆。呜呼哀哉。世无斯人。吾将焉归。痛知已之云亡。寄天涯之一吊。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序跋
  
青坡集序
三光五岳之气钟于人而为文章。文章之作岂不难矣哉。窃观历代能文之士不为不多。然或不遇于时。啸傲云林。以吟哦其穷愁。发扬其志气。方其操觚弄翰。雕镂肝肾。摆落尘冗。探索幽奇。发为精华。务以惊世骇俗。垂光流耀。其用心可谓勤矣。然自其遭时遇主。经纶密勿。展事业于当世。流声光于竹帛者视之。则文章犹为馀事耳。盖文章之与事业。皆本乎道。其传于不朽则同。而有大小之不同。苟能兼二者而有之。以名世而传后。岂不伟欤。恭惟我 朝列圣重熙。治教隆洽。名公巨卿制作文章。经纶事业。表炳焜耀。以贲饰太平者前后相望。如兵参判李讳陆亦近代之一人也。其平生著述古律诗若干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6H 页
首。曰青坡集。记时事一帙。曰青坡剧谈。其诗冲淡豪逸。真得骚人韵格。其叙事有劝戒。有记异。有滑稽。得史家遗意。可谓自成一家者矣。尝闻公天姿聪警。少读书。一览辄诵。南游头流。穷山水之乐。三年不下山。往往登绝顶而俯积苏。以壮其胸中。自是文词日进。华闻益播。既而魁大科。选玉堂。日与群彦昵侍 经幄。磨砻渐渍。以广其学问。自公之皇高祖平斋公以下三世。著述有铁城联芳集。公缀辑之行于世。盖公之学问渊源。文章机轴。自有来矣。而亦有轶而过之者。然公知遇 列圣。历扬清显。虽位不满能。而其操履之端严。识见之超迈。谟猷之宏远。隐然有台辅之望。至于文字著述。此可以尽公之能。而观此亦可以知公之抱负不常也。其视骚人墨客屑屑于鍊意琢句。卒无事业可传于后者。自不同矣。公之子判官险裒辑是编。既请余以刻诸梓。又求一言序其首。余以其请之勤也。且文章之传后。不在序之工拙。遂不自量。书以为敬叙。正德壬申四月下浣。晋川姜浑。序。
渔溪集序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6L 页
赵公尧卿。吾友也。其弟县监绩。一日来语余曰。吾先祖讳旅。以行义称于乡闾。为进士。终老于咸安之渔溪。徜徉山水以自乐。江村寥阒。无可以消遣日月者。时因戏剧。援笔吟诗。以畅其幽郁。以助其谈笑。非雕章琢句有意于工诗者之比也。先祖之没。今已廿八载矣。为子孙者思欲闻謦欬之音。而不可得。则得见是稿亦幸矣。谨拾若干首。欲刊而印之。藏诸家庙。遗之子孙。以永厥思。此吾父之命也。吾兄弟之志也。公与吾伯氏善。幸书一字于卷首。余闻而言曰。子之先祖能处穷不改其操。不求闻达。高卧云林。吟诗自娱。以终天年。岂非君子人欤。子于亲。桑梓尚且敬止。况于其平日之言乎。况于其言之成章者乎。子之尊公。能敬慕其亲于其所述作。不忍其湮没。而子之兄弟又能成尊公之志。以无坠先祖之令名。是皆可谓能子矣。谨书以归之。以为赵氏子孙之家法云。正德丙子十一月上浣。晋川姜浑士浩。序。
二伦行实图序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该而目之为五伦。撮而揭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7H 页
之为三纲。皆根于人心之所固有。天理之所当然。其曰伦曰纲非有二也。 本朝三纲行实之书。既广布中外。人人皆知忠臣孝子烈妇之行为可仰也。莫不感激奋励以兴起其善心。独于长幼朋友二伦。未之见焉。今庆尚道观察使金公安国尝在政院。入侍 经幄。请撰二伦行实。添续三纲。以备观感。 上可之。下礼曹令设局撰进。 命未及行而公出按于南。首嘱前司译院正曹伸。撰集历代诸贤处长幼交朋友。其行迹可为师法者得若干人。于兄弟图附宗族。于朋友图附师生。纪事图赞谚译。悉仿三纲行实。刊于金山郡。请余为序。余受而读之。为之言曰。书曰。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盖敬长所以广其悌也。取友所以辅其德也。将使一国之人。人人兴于悌以敬其长。则风俗其不厚乎。人人取其友以辅其德。则善人其不众乎。风俗厚则上下安。善人众则治道进。然则是书自当与三纲行实并行于世。为 圣朝教化之基本。岂不美欤。恭惟我 主上殿下圣智天纵。日与贤士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7L 页
大夫讨论经史。讲劘治道。莫不以教化为致治之先务。公能上体 圣意。赋政之初。汲汲焉编辑是书。刊行州里。以扶植彝伦为化民之本。而躬率励师生。以考其德业。旁搜孝行贞烈之卓异者。闻于 上而旌表之。又令庆州,安东等五邑。刊书籍之有关于治道者凡十一。其曰童蒙须知。正蒙养也。曰口诀小学。培根本也。曰三纲二伦行实。明人伦也。曰性理大全。崇正学也。曰谚解正俗,谚解吕氏乡约。正乡俗也。曰谚解农书,蚤书。敦本业也。曰谚解疮疹方,辟瘟方。救夭札也。此虽未足以尽公之善。而然因此可以见公之学问抱负大有以异于人也。噫。世之观是书者。其皆以公之心为心。勉之哉。正德戊寅三月日。晋川姜浑。书于晋之东皋村舍。
睡轩集跋
右诗稿一帙。吾友向之氏所著也。余与向之。同丙午科。余在史局二载。在銮坡六载。无不与之同焉。向之少余二岁。其文章之清古。识见之超迈。志节之劲正。行义之清修。大为一时闻人。金季云所推服。而竟坐事。与季云同死。余与向之,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8H 页
季云为莫逆交。今见是稿读数过。掩卷陨泪以悲焉。于乎。士之生世。顾其平生树立之如何耳。寿夭祸福。有不足言者。其若使是稿不湮没于世。则向之之名为不朽。与天壤长存。是足以慰向之之不幸矣。今庇安县监权公五纪。向之之兄也。编是稿已。请余题一言。余仍书此以归之。以寓夫山阳感旧之意云。正德己巳五月二十七日。友人晋州姜浑。书于醴泉郡之快宾楼。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丘墓文
  
中枢府事具公墓志铭
人能富贵而寿考。又能昌大其子孙。以哀荣其存没者。非积善于身而能然乎。此即洪范所谓九五福。孟子所称三达尊。一人能兼之者。世不多见。以此观之。卒知中枢府事具公殆其人乎。公讳致洪。绫城人。曾祖讳伟(一作祎)。仕高丽。官至门下左政丞。祖讳成老。资宪大夫安东府大都护使。佐我 太祖。为江原道大元帅。考讳扬。通训大夫公州牧使。以公兄忠烈公致宽勋。 赠议政府领议政。妣海州县夫人尹氏。观察使思永之女。以永乐辛丑生公。公业弓马。技既成而行益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8L 页
勤。晚略浮夸。恬静寡言。人不敢以武士遇之。 世庙四年。方重宣传官之选。必择有文武才可以备佗日用者乃授之。 上贤公之为人。命除是职。明年。擢武科。 上亲教公六变阵书。戏呼为弟子。其荷宠眷如此。寻授礼宾少尹。迁司仆寺。转拜内资尹。累迁礼宾寺正兼内乘。任事多称旨。 宠遇益隆。岁丁亥。从讨李施爱。师旋。 上录其劳。授堂上阶。 睿庙嗣位。特命升嘉善。盖宠异之也。 成庙初年。拜同知中枢府事。既而出牧海州。廉平慈惠。有遗爱于民。至今称道。秩满。召拜同知敦宁府事。未几。拜江陵大都护府使。入为同知中枢府事。 弘治甲子。升授嘉义。乙丑。升资宪。 今上即位之初年丙寅九月。拜正宪大夫知中枢府事。兼知训鍊院事。明年三月丙寅。卒于私第。寿八十七。公天性简严。平居遇子弟。甚有法度。年踰八旬。聪明康健如壮年人。每朝廷参会。非有故。必往不懈。骑不牵马。行不伛偻。其立如植。公之次子今绫川府院君。早跻显仕。位至一品。父子并贵。门户赫然。公愈谦谦不色喜。君子以为贤。夫人宋氏。佐郎启后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9H 页
之女。生三男。长曰寿宗。铁原都护府使。次绫川公寿永。扶翊 中宗。策为靖国功臣辅国崇禄大夫。次寿长。先逝。铁原娶金顺孙女。生男曰八元,八凯,八龙,八俊。女适参奉卢济。绫川娶永膺大君琰女。生男。长曰崇璟。阳德县监。次曰希璟,永璟,文璟,信璟。女长适正字任熙载。次适安阳君㤚。次适直长崔祥。寿长生男曰世璘。女适县监金胤喜。公卒之年五月丙寅。葬杨州郡场里之原。夫人茔在其下。前一月。绫川公使谓浑曰。吾先公在世无佗业。惟以谦恭谨信遗子孙。悲哉。五鼎之养今已矣。思有所著述以不没其名者惟子。以为嘱。浑谨拜手而为之志且铭。铭曰。
司命无心。顺物而应。仁者必寿。积善有庆。惟公抑抑。天贶斯蕃。受祉厥躬。以暨子孙。非天私公。惟善人是。曜德玄扃。载玆铭辞。其不朽者。尚在于斯。
刑曹参判平壤府尹曹公墓道碑
公讳淑沂。字文纬。昌宁县人。高丽太祖有女。下嫁曹氏。生刑部员外郎瑞。瑞生门下侍郎平章事延祐。由延祐至子奇。连八代为平章事。至丽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69L 页
季。位极人臣者五人。自馀勋名将相。不可枚数。世称大姓。必曰昌之曹,成。子奇十一代孙判书讳时雨。生军器寺正讳甲生。甲生生书云观正讳勍。勍生通政大夫行蔚珍县令讳颜仲。是公考也。以公故。追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观正通政大夫吏曹参议。参判公娶清道世家玉果县监卢惺之女。以宣德甲寅九月初三日。生公于昌宁第。弱冠。中柳洵榜生员。丁内外忧。皆庐墓三年。登甲午崔灌榜及第。选入艺文馆。累迁至奉教。迁司宪府监察,吏曹佐郎。以能武擢为宣传官。宣陵己亥冬。北虏犯上国。命本国助征。以尹弼商为元帅。公以幕下从之。凡制胜之策。多出于公。旋旆之日。元帅白 上。特超三阶以奖其能。擢弘文馆副校理,知制 教兼 经筵侍读官。尝侍 经筵。上问及西边事。公进曰。平安一道。以邻北虏。例用武臣为守令。缘此民不知学。自今须以文武交差。 上深纳之。御笔书公为顺川郡守。到任五年。 上令朝臣举中外廉谨奉公者。公为荐首。特加一阶。升拜礼宾副正。 降内书召公。 御书其末曰。勿以骄矜持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0H 页
己。常以忠实自许。士林荣之。迁司宪府执义。公以南方狃于升平。边备解弛。请遣重臣巡察。 上嘉纳之。遣议政洪应为体察使。加公一阶为从事。及还。特又加一阶。特除江陵大都护府使。丙午秋。升通政。移牧义州。及瓜。 命勿替。因 赐表里。褒书云。尔州残弊久矣。闻尔治公如家。不烦民而修葺官廨。日中朝使之来。尔独当而无不得。予用嘉之。因赐云云。至己酉年乃代。历忠清,庆尚左道兵马节度使,刑曹参议,司谏院大司谏,礼曹参议。丁巳。为嘉善大夫咸镜北道节度使兼镜城大都护府使。燕山君四年也。朝廷重北门而难其代。又命因之。庚申。召以司宪府大司宪。寻移同知中枢府事。癸亥。出尹庆州。充千秋使朝燕京。转刑曹参判,平安道观察使兼平壤府尹。乙丑冬。上章请老。退去晋之村庄。又卜筑于彦阳之蟠高谷。清道之云门山。爱其山水。啸傲忘返。萧然有云鹤之怀。 今上即位。以佥知中枢府事召公。不就。子润孙时为梁山郡守。秩满为军器佥正。又为熊川县监。县有岛夷。抚驭实难。朝议以佥正武而有名望。特以通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0L 页
政遣之。虽降授。实荣选也。公▒閒五年。常以琴棋诗酒自娱。聪明老而不衰。学者坌集。教诲不倦。平生善摄养少疾。乡人会射。虽远必赴。弓力不异壮年。己巳五月。患微恙不语家。翛然坐逝。是月十九日也。是年九月。 上遣礼曹正郎慎汝弼。赉香祝赐奠。公风彩凝峻。文武长才。力学不事雕章。尤精易理。沈机雄略。不轻喜怒。有长者风。享年七十六。葬于家山艮坐坤向之原。公先娶晋州处士郑攸宜之女。没于江陵任所。有二男。长曰年孙。先夫人一月而逝。次曰润孙。即熊川也。登壬子别试武科。娶进士姜兆寿之女。生三女。公后娶直长安信之女。生一男。曰润男。幼。一女幼。呜呼。公可谓一代之伟人。诔公非虚美也。铭曰。
族之茂自秾棣。庆绵远及后裔。笃生公河清际。事两朝历华制。文而武为国卫。老于乡以卒岁。岘之碑桐之惠。公不愧美可俪。建螭首告后世。
左赞成朴公神道碑铭
公讳楗。字子启。密阳人。高祖讳忱。户曹典书。曾祖讳刚生。安边府使。生 世宗后宫。 赠议政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1H 页
府赞成事。祖讳切问。有才名。为校书正字而卒。以其胤密山君勋。 赠左赞成。考讳仲孙。遭 世庙中兴。掌机要。策靖难勋一等。官至崇禄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娶工曹正郎文承祚之女。公生于宣德甲寅。天姿温良端雅。少力学攻文词。未弱冠。已有名。长益成就。景泰癸酉春。公年二十。中司马试。是年秋。擢金寿宁榜甲科第三人。选授集贤殿修撰,知制 教。升校理。转成均馆直讲,吏曹正郎, 世子左文学。又兼艺文应教。寻授成均司艺。直艺文馆。迁议政府检详。历舍人。俄迁艺文馆直提学。所历皆儒林清选。名望益重。 成化乙酉。授通政大夫佥知中枢府事。擢拜丞政院右副承旨。累转左承旨。自吏曹洎政院。常带知制 教。盖重其才也。丙戌。遭内忧。庐墓哀毁终三年。服阕。出为全罗道观察使。当拜。 睿庙见公职衔。问政院曰。是于观察使何称守。承政院以例对。 上曰。予知其为人。可升嘉善。 命下。人皆称贺。后历江原,庆尚,平安道观察使。汉城府左右尹。兵礼工曹参判,司宪府大司宪。 弘治壬子。升资宪。为汉城府判尹,刑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1L 页
曹判书。历试盘错。剖决无留。居官行己。不苟同。不崖异。惟务当理。故人自服。戊午。超崇政议政府左参赞。升右赞成。遭甲子缙绅之祸。贬授咸镜观察使。处艰危而能不挠其守。其病民而有力可救者。未尝不勉焉。秩满。拜判中枢府事。丙寅秋。今 上即位。策靖国功臣。封密原君。兼领 经筵事。公历事六朝。勋名福禄。至是可谓盛矣。而能秉心一节。谨饬寒索。不渝终始。盖其性然也。己巳闰九月甲子。以疾卒。享年七十六。讣闻。 上震悼辍朝。赙典有加。官庀葬丧如仪。以其年十月丙辰。葬于京畿杨州治西长兴里之原。太常易名曰恭简。公娶富平府使崔昀之女。生三男一女。不幸皆先公亡。长男曰承焕。天安郡守。次曰承燧。兵曹参知。次曰承爚。有文行。登第为议政府检详。女适礼曹判书申用溉。副室有一男承明。郡守生一女。适参奉闵光门。参知生三男三女。曰葳,苓,葵。女长适司评慎弘辅。检详生二男。曰芬,薰。戊午进士。没。判书生二男一女。曰淙。参奉。没。曰瀚。中丁卯司马试宣传。女适修撰朴訚。馀皆幼。内外曾孙二十四人。铭曰。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2H 页
密原大姓。最著曰朴。克迈种德。寔生荦卓。温润其章。如玉在璞。庄修游艺。以磨以琢。荐为国器。廊庙爰擢。神劳恺悌。天为谦约。即寿且贵。树立宏博。位视台鼎。功载麟阁。遭圣而奋。处危能绰。垂光不朽。返记靖国。承荫云仍。馀庆攸托。维杨西麓。窈窕其壑。中有公坟。纪德无怍。
恭人金氏墓表
维 弘治辛酉正月己未。司宪府持平宋公讳继祀之夫人金氏。以疾卒于忠清道怀德县之私第。享年九十五。其长子军资监正遥年之女婿晋原君姜公龟孙与夫人之诸孙。卜葬日得是年三月辛酉。卜地得怀之注山原。以礼窆之。兆在持平茔左。谨按夫人系出顺天府。曾祖讳台泳。 赠兵曹判书。祖讳陲。总制。考曰宗兴。判典农寺事。妣曰柳氏。浒之女。俱簪缨显族。克生贤女。以配名家。夫人幼有淑德。既嫔。循循然秉女则。奉舅姑惟勤。持平之没。执丧尽其哀。议婚媾。但择门地。不较富贵。天性严恕。居家有法度。虽不规规产业。而赀累钜万。然不喜纷华。又不喜浮屠法。人有劝之者。必曰。妇人无外事。惟赈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2L 页
业宗族之孤穷者。恒若不及。有二子。监正与其弟顺年。俱捷文科。季官至礼曹正郎。皆先逝。监正生二男一女。长汝霖。中进士。为高山县监。是主丧位。次汝楫。女婿即晋原公。方以宏材厚德。弥纶辅弼。为六卿长。正郎生三男二女。长汝谐。中文科。为中枢府都事。次汝翼,汝砺。皆中司马两试。女长适弘文校理朴季干。次适司艺郑光弼。县监有八男。曰世勋,世绩。馀幼。都事有二男。曰世忠,世良。皆进士。其馀内外曾玄孙总四十馀人。其长者咸决科扬名。幼者亦皆好读书不怠。以世其业。既寿而且贵。名贤子孙。天道福善。信于是可徵也。既襄事。晋原公以浑为郎属也。命志其碣。辞不获而复之云。
知敦宁府事安敬金公墓碑
按金氏出于金海。有讳普。仕高丽为门下侍中。其孙讳觐。官至户曹总郎。生讳孝芬。为瑞兴都护府副使。生讳震孙。终承文院校理。是娶名门汉城少尹李钟仁女。 正统丁巳。生公。公讳永贞。字一之。少好学。中己卯司马试。久不第。以吏干调内资寺奉事。成化乙未。擢第。补成均馆典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3H 页
籍。丁外艰。庐墓终制。由通礼院引仪。迁司宪府监察,司谏院正言。出为忠清道都事。有一女诉其义子于官曰。我是某之妻。子驱我。按验服罪。当死。公阅囚案。颇疑其诬。请监司谳女。果与其子争田。忿而告。且非嫡。乃庶母也。子罪不应死。监司叹曰。非公几误杀人。召为司宪府持平。转成均馆直讲。寻复为持平者再。盖重其人也。累至礼曹正郎,内赡寺佥正。时以咸兴重地而守宰非人。公私彫弊。观察使以闻。请择人为郡守。公承命往莅。尽心抚字。流逋四归。甚有遗爱于民。以治最升为通礼院相礼。转司宪府执义,尚衣院,奉常寺正。升授通政司谏院大司谏。特拜承政院右副承旨。数日。超升嘉义司宪府大司宪。未几。特加资宪。充贺正朝使赴燕京。时本国欲搜括海浪岛逋氓。公兼受奏请使之命。既奏蒙允。奉敕而还。为大司宪。迁知敦宁府事。出为全罗道观察使。燕山失道。民困于徵敛。公长者。不忍为苛刻。民颇赖焉。俄而缙绅祸起。公亦坐直言。落职家居。今 上中兴。起公复为知敦宁。请老不允。己巳十月壬寅。病卒于第。享年七十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3L 页
三。明年二月十六日。葬于长湍治北蛇洞之原。从先兆也。且与夫人同垄。公美风姿。见之可知为宽厚人也。居官莅事。存大体略苛细。在言职。持论惟务当理。不敢讦以为直。其为知敦宁也。朝廷举例推恩三世。 赠公曾祖户曹参议。祖兵曹参判。考户曹判书。公亦以子世准参靖难勋。 赠正宪大夫兵曹判书盆城君。谥安敬公。夫人。县监李东成之女。公多内助。生三男二女。长世匀。奉常寺佥正。次世权。宣传官。次世准。户曹佐郎。伯与季登文科。仲登于武。女长适部将赵祯琳。次适判官李震文。浑于佥正。为同年友。承其嘱。拜而铭焉。
淑夫人姜氏墓碣铭
正德己巳十二月十一日戊戌。通政大夫礼曹参议朴公讳楣之夫人姜氏卒于京师。享年七十三。越明年二月十五日辛丑。从公兆葬高阳治豆应村之原。在公墓左。诸孤既具碣。以浑为夫人之宗。可记其世德。请铭之。辞不获已。言曰。夫人晋山世家。考知敦宁府事。 赠谥戴敏公。讳硕德。祖考东北面都巡问使。讳淮伯。文章德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4H 页
行。皆冠冕一时。曾祖高丽门下赞成事。讳蓍。高祖凤山君。讳君宝。妣 赠议政府事青城伯沈公讳温之女。即我 世宗大王之姨也。夫人生五男。长义荣。兵曹参议。次光荣。司宪府执义。次增荣。司谏院献纳。次召荣。刑曹参议。俱擢科有名望。次安荣。增,安先夫人亡。而增荣尤以文行名世。不幸早终。士林惜之。夫人生而惠。长而端。归而顺。参议公虽位不满德。以令誉终。四子亦世其德。以学行称。无非内助与内训也。奉祭祀。能尽诚敬。无问其宗族之远近。抚妾媵与其所出。无间于公之存没。公尝牧光州而还也。州倅有赆。夫人辞不受曰。不可累吾宗清慎。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难也。是宜铭。铭曰。
维吾系赫于晋。暨夫人亶贞信。归名家乘淑慎。寿且贵生四隽。天其佑卑百顺。纪芳徽诏来胤。刻苍珉磨不磷。
赠朝散大夫司宪府持平。行司圃署别提郑公墓碑铭。
晋州人郑公仁学元仲氏之没。在 弘治壬子十一月十一日。年四十九。葬以其年十二月日。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4L 页
其配令人居昌慎氏之没。在 正德庚午十一月初七日。年六十五。葬以辛未二月日。墓在高阳郡东花田之原。公在左。其右为令人也。公为人慷慨力学。游庠序。有能文名。壬辰。中司马。荫补中部参奉。累阶通德郎。为司圃署别提。仕不跻而文益进。举于乡举于京师。几至八九。既而丁内忧。过哀伤性。遂缠风痹。竟眊氉而终。令人性温柔贞静。孝奉舅姑。扶护夫君病至十年。少无倦容。宗族称其贤。按公之世。父垠。黄海道观察使。王父广元。议政府舍人。曾王父畴。成均司艺。外王父晋州柳悦。北部令。令人。礼曹参议后甲之女。兵曹参判几之孙。议政府左参赞以衷之曾孙。议政府左议政具扬之外孙。生一男曰沈。擢第践历清要。为司谏院献纳。以其原从勋。 赠公司宪府持平。娶武科河仲溥女。晚生一男。幼。英敏有气度。献纳以浑居于晋。宜知其世。托以铭。铭曰。
嗟哉公。官不达生不遂。天与善施必久。奇于身赢于后。斯可铭传不朽。 正德壬申冬十月下瀚。奋义靖国功臣崇禄大夫判中枢府事晋川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5H 页
姜浑。撰。
绫川府院君具公墓志铭
公讳寿永。字眉叔。绫城人也。远祖曰艺。仕高丽有功。封沔城府院君。有孙曰伟(一作祎)。官至宝文阁大提学。谥文贞。生讳成老。官至开城尹。追 赠左赞成。于公为曾祖。赞成生讳扬。守三郡牧三州。皆有声绩。追 赠领议政。于公为皇祖。议政有四子。长曰致宽。相 世祖有贤名。推恩祖先。故例有赠也。其弟曰致洪。阶正宪。官至知中枢府事。谥胡襄。是实生公。胡襄公娶佐郎宋启后之女。宋亦镇川名族也。公幼而容姿端丽。器度温恭。举止异凡儿。外曾祖宝文阁大提学李公孝礼常曰。此儿颖悟出人。振吾门其在此乎。永膺大君。 世庙之亲弟也。而宠眷无比。其得病也。 上忧闷罔极。及其死。欲慰其意。为其女广择婿。公年十二。应其选。 上问其儿名寿永。 上曰。寿永之名。于义无害。遂以儿名。特授宣略将军副护军。即令公持官教随中使谒于大君。 上之友爱大君。诚意无穷。而馀波遂及于公。其荣宠如此矣。时 上笃于亲亲。选宗室仪宾。轮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5L 页
日入直 阙内。 成庙在潜邸。亦预其中。公侍中出入。相得甚欢。 睿宗即位。恩益笃。累升官秩。岁己丑十月。特授折冲拜副护军。十一月。聘于大君家。时虽 国恤。借吉三日。 上引见禁中。呼公为弟戏曰。国家时未毕丧制。何独著华服耶。 赐鞍具厩马。 成庙之即位。公参原从功臣。庚寅四月。升嘉善。遂拜同知中枢府事。辛卯二月。升嘉义。癸巳三月。丁内忧。乙未五月。服阕。拜同知中枢府事。 上引见便殿曰。喜卿无事终制。追思昔日共游。如在目前。仍 赐御衣。七月。升资宪。戊戌七月。拜知中枢府事。自此累历诸提调都总管。前后出入十有三矣。乙巳闰四月。移拜知敦宁府事。甲寅旱甚。 上命公祷雨于庆会池边。公连三日露立。致诚无懈。果大雨。 上赐宫酝御衣以褒其勤。十二月。 成庙宾天。燕山承袭。中朝赐诰命致祭。以左议政郑佸为正使。以公为副使。谢恩于京师。郑公性严毅。鲜许可。以公谓长于绮纨。初不甚敬重。及其同行。见公操履廉勤。常曰。虽六卿之任。公无所不可。不幸郑公道卒。未及荐拔于朝。辛酉十月。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6H 页
升正宪。壬戌三月。升崇政。判敦宁府事。未几兼判义禁府事。甲子五月。 昭惠王后薨。公为提调山陵都监。凡制度施为。咸中礼仪。乙丑九月。升崇禄。丙寅七月。拜汉城府判尹。俄迁京畿监司。兼诸道统察使,开城留守。时燕山政乱。国家多事。公以椒房切亲。身居重任。常思宠眷过隆。恐终难保。故不为干宠之事。由是见忤燕山。二婿见诛。女没为婢。仅免其身。是年九月 今上之反正也。公闻大臣建议推戴。挺身拥卫于潜邸。 赐秉忠奋义翊运靖国功臣。仍升为辅国崇禄大夫绫川府院君。俄兼经筵事。领 经筵则公固辞获免。丁卯。丁外忧。己巳五月。服阕。复封府院君。公生于丙子十二月甲申。卒于癸未十二月乙丑。享年六十八。讣闻。 上命撤朝韨。别致赙。遣内侍致吊。公性禀慈详。柔逊谦抑。虽富极一时。贵穷戚里。恬然自守。略无骄傲之色。又不好奢侈华靡之事。于声色游佃。淡如也。事亲尽孝。虽值雨雪。亦不废定省于亲家。其居官也。谨慎守法。又鍊达世事。真适时之才。明年三月二十日乙丑。葬于杨州治内群场里夫人吉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6L 页
安县主李氏之茔右。礼也。县主乃永膺大君琰之女。先公四年卒。生五男五女。长曰崇璟。丙午生员。官至阳德县监。次曰希璟。今为 世子翊卫司左侍直。次曰承璟。次曰文璟。次曰信璟。崇璟,承璟,文璟。皆先没。女长适任熙载。戊午文科。死于燕山朝。次适沈光门。今为长兴库令。亦皆先没。次适安阳君㤚。 成宗大王子也。亦死燕山朝。次适崔祥。前丹城县监。次适李希贤。又先没。副室生三男二女。男曰麟孙。曰麟种。曰麟童。女长适羽林卫林有名。馀幼。崇璟娶坡陵君尹甫女。生一女。适宗室坡平令瓒。希璟娶留守慎守谦女。生二男。长曰淳。次曰准。后娶护军郑恕良女。生一男。幼。承璟娶益山郡守权子钧女。生一女。幼。文璟尚燕山君女。生一男。渰。信璟娶礼宾寺正李匀女。生一男一女。男曰润。幼。女亦幼。熙载生一女。适慎洪祚。安阳生一女。适李思齐。祥生三男三女。男长即师圣。女长适李拔。馀皆幼。希贤生一女。幼。淳娶宗室义信君女。生一男。幼。麟孙娶延山君金浚孙庶女。馀皆幼。曾孙男女若干人。铭曰。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7H 页
骄则忤物。奢必犯义。不骄不奢。保身之地。温其具公。谦恭持意。言必以谨。行无作伪。为富为贵。人谁与忌。优游百年。乐以无事。观公处身。岂非有智。刻石纳圹。以永后示。
领议政柳文僖公墓碑
今年夏。吾同年文原柳公方持服。哭拜余言曰。吾先子有治命。吾死勿竖碑。但立短碣墓左。以识姓名可矣。孤泣而敬承。今碣已具。子为先子所知。幸略识其阴。庶有以伸罔极之情也。浑出涕以悲。义不敢辞。谨按公讳洵。字希明。文化人。高丽名臣讳车达之后。奕世冠冕。自高祖讳曼殊。入 本朝。官至崇禄大夫议政府赞成事。曾祖讳原之。嘉靖大夫商议中枢院事。祖讳淙。奉直郎汉城判官。考讳思恭。 世子左洗马。妣南阳洪氏。节制使讳尚直之女。以正统辛酉生公。公自幼聪警绝伦。大夫人性严。教以义方。未离乳哺。已知读书通大义。年未弱冠。游学宫。作金陵赋。词藻豪逸。有凌云之气。斯文诸大老啧啧称叹。推以为五凤楼手。名动京师。 世庙己卯。公年十九。魁司马试。壬午。登大科。拜承政院注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7L 页
书,成均馆主簿兼艺文奉 教。迁户曹佐郎,知制 教。丙戌。连拔重试,拔英试。闻望益隆。 睿庙初。拜吏曹正郎。 成庙朝。累历艺文馆应教。转弘文馆直提学。升副提学。一日。 内出美人图。命公题诗其上。公即赋律诗。末联云。君王自是疏声色。展画犹应寄一嚬。 上称善。盖嘉其意在规讽也。寻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升为右副。丁外忧。服阕。复拜弘文馆副提学。特除全罗道观察使。 召拜大司宪。迁礼曹参判。是岁。湖西不稔。 上命公赈恤。公尽心俯循。全活者甚众。历兵刑工三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事。除成均馆大司成。 上躬祭先圣。仍大飨诸生。公率馆宫诸学生序立。拜伏称谢。周旋可观。进退有度。人皆服其风仪。以为斯文之盛。特加资宪。拜工曹判书。时 成庙礼陟。燕山初立。移判刑曹。兼带春秋馆。修 成庙实录。公实主吏事。俄阶正宪。拜吏曹判书兼艺文馆提学。迁议政府左参赞。寻判户曹。特加崇政。升议政府右赞成。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监春秋馆事。寻升左议政。逾月。升领议政。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8H 页
时国运中否。燕山失道。虐焰日炽。万类嗷嗷。公居首相。迫于祸及。荣进非所欲也。日与右相许文贞公。夙夜尽瘁。靡遑寝息。此仲山甫之所以明哲。宁武子之所以如愚。而公乃兼之。既而上天悔祸。神器有归。将相协心。 宗社底定。公于是乎实有力焉。是正德丙寅九月初二日也。 上即位。策勋 赐公秉忠奋义翊运靖国功臣号。封文城府院君。馀如故。推恩先代。追 赠院事公为吏曹判书。判官公为议政府左赞成。洗马公为议政府领议政。公以位极人臣。愈执谦退。请辞议政。 赐批答而不 允者三。公请愈切。遂递议政。仍封府院君。岁庚午。致仕 赐几杖。明年。首相缺。大臣请用宿德。 上益倚公。复相之。公又力辞。十日不已。 上曰。文城耆年硕德。 予所倚重。比来数引疾求退。 予谓首相不可轻易进退。难于 允许。今者陈乞愈切。不得已勉循其请。以便颐养。于是复封府院君。丁丑。疾弥留。 赐医药御膳。病革。 遣承旨视候。问以后事。已气乏不能省。五月三十日卒。寿七十七。讣闻。 上震悼。赙祭有加。 命进素膳。政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8L 页
院请进肉。 上曰。文城累朝老成。 予所礼敬。今其亡也。宁忍遽进肉膳。再请不 允。其见重于 上如此。初。 大妃闻公卒。亦欲改膳。 上进言曰。 慈殿方且未宁。不宜行素。强之乃止。太常易名曰文僖。是年八月二十九日壬申。葬于杨州治东无屯山入夜之原。公德器夙成。加以涵养。宽和博大气像。充溢言貌。人望之知其为大人君子。平居。淡然无嗜好。惟酷好读书。虽疾病。手不释卷。贯穿经史。穷探百家。遇有疑难。必冥搜玄讨。融会乃已。尤精字学。偏傍点画。剖析毫釐。以至医方地理。亦颇用功。盖公之于书。天与之癖也。为诗文。精深古雅。咀嚼愈俊永。累主试席。鉴别精当。尝自言观其所作。可知其为人。以是。其所得多当世知名士。教子侄。极有法度。处一兄一弟。极其友爱。衣具药物。皆仰资于公。公为之尽力焉。雅性俭素。官至台鼎。身不著段衣。子弟有衣轻来谒者。必厉声责之。不又喜游宴。宦达四十馀年。唯 赐几杖一宴举乐已而。此公之德行修于家者然也。其密勿庙谟。温淳典册。载在国史。玆不敢赘。公当危难之极而
木溪先生逸稿卷之一 第 179H 页
身居上相。能处变不失其常。卒之与国同休。永享福禄。岂所谓恺悌之极。神明扶之者欤。世之论者。以公比之宋朝王文正公。然王公遭遇太平。而公当乱世。其功名终始虽同。而事之难易有不同者。然则公之学问识量。可谓超迈古人矣。公聘通礼门事张继曾女。生男曰应龙。策勋靖国。封文原君。今为同知敦宁府事。曰应台。军器寺判官。先公逝。女长适佥正安熟。次归县监李长坚。文原生男。曰敬元。次曰敬长。中进士。判官生女。长适进士蔡世英。次幼。佥正生男。曰爱仁,爱义。(八字缺)县监生男。曰福男。女适儒士庆世仁。尝闻仁者必有后。天之所以报公之德祚公之后者。宁止于是而已耶。门庆之益繁。其可待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