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二乐亭集卷之八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x 页
二乐亭集卷之八
 序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2H 页
送咸镜观察使尹(珣)
士少而学。仕而行其志。不幸而不遇时。无以展吾志。则退而藏之身以修学。幸而得其会遭圣君。出而为用。则其大小阔狭。虽所值不同。无非所以行吾学者。然人局量浅深不齐。器有大受小受之异。理于小者。或眩于大。优于大者。或迂于小。惟君子为能不器。无所处而不可。而方可受其大者。伯玉氏年富志锐。才赡位崇。不骄傲。不懒散。慎而密。同而不苟。有理棼解错之手。无含糊鹘突之心。余尝服其为人。近有骤升之论。余叹曰。似闻伯玉氏骤升。非出于求。而出于上。非出于依附。而出于不得辞。当其时。如伯玉氏者几许而独尔短欤。既又咄曰。人取舍。审才行。不在年。不在近久。伯玉氏其屈哉。吾自心之。而未尝敢质诸人。伯玉氏尝按岭南。有政声。岭南地大而民稠。讼猬而务云。号难为治。伯玉氏既游刃于此。犹有馀地。况在他乎。今由京兆。出按咸镜。京兆惜失王赵之明。咸镜喜得寇韩之重。伯玉氏之能轻重也如此。伯玉氏之可大受也如此。国家之待伯玉氏而望后效者如此。伯玉氏其不思所以处重大。而推广其所学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2L 页
者乎。吾于是。卜吾前昔所以信伯玉氏者得与否也。咸镜是我 国北门。接靺鞨之境。附城之虏。虽内附外悍。而狗鼠之盗。前后潜发。戍御威抚。戎机最重。国家置南北节度使。统摄边务。而观察使亦兼之。地且高寒。虽背山枕海。物产饶赡。而土薄民贫。困于应供。其平政均徭。字民厚生。观察使是专其任。然则观察使政兼军民。非文能附众。武能威敌者。其孰能堪。而伯玉氏吾固知其不器也。伯玉氏其勉之。毋使人更有后言。今其行。求人言以自警。索余序其首。余不敢无言。
三滩集序
古之人论诗文得失。备而详。其大要。不过以识高而意远。气健而理胜。不卑鄙。不巧险。出于天然自真者为得。诗自赓歌,雅,颂之后。至李,杜,苏,黄而众体该备。文自殷盘,周诰之后。至班,马,韩,欧而古文复兴。其他雄浑雅洁。简古深厚。各得其得而自成一家者。亦世不多得。作诗文而不落乎卑鄙巧险乾苦寒乞之窟。而登于大家数。斯亦难矣。余自少闻三滩大老气格温醇简素。不独名望崇重朝著。大以文章鸣 国家之盛。每以生后不得承咳唾接绪论于案下为恨。或见其诗于题咏间。知其所得高远。常服其精深雅健。而又以不得见所作之全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3H 页
为叹。一日。公之胤子熙。出宰荣川郡。将之任。袖公诗文全稿来。属余为序曰。先人平昔。常以文章自任。为一时搢绅山斗。与四佳,乖崖,私淑三大手齐驱。不拟后一步。三大手诗文。皆官印行世。独先人之作。弃不收。私情闷郁。欲锓诸梓。如以为可传于后。幸序以张之。余每叹不得见全稿以探其所蕴之奥。今幸得见。托名卷右。岂不幸哉。第坐慵懒。兼官务役役。读不能终卷。未成序者几三两载。今承更叩。愧汗自流。噫。观公之诗文。玉韫山辉。春晴云蔼。外淡而中腴。辞今而意古。坦坦然如履平地。卒遇绝险。跬步不失规矩。风恬波静。激石而涛浪拍天。可与啖蔗得深味者看。不可与刺口剧菱芡者论。公之作。真识高意远。出于天然自得而登于大家数者也。岂后四佳诸大手哉。其行于世而传于后也无疑。岂徒行世而传后。其为学诗文者所规范。而播扬一代文治之盛于无穷者。其不在斯作欤。胤子今守杆城。必将持以入木。求永其传。吾知自今关东纸价高也。正德苍龙癸酉腊月上浣。高灵申用溉。谨序。
应 制十条书屏序
谨按商汤有浴盘之铭。以日新自励。周武王受丹书之戒。铭于杖,席,鉴,盘,楹,牖,矛,剑。以敬怠自警。商汤,周武。皆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3L 页
圣人也。其戒惧存省诚正之功。已至于反之之域。宜无有一念之差。一行之愆。而犹惧夫志意之易放。怠忽之或生。箴儆之辞。常存乎心目。敬畏之念。不弛于顷刻。道积德修。以成中和位育之效。此汤武所以为圣。后世莫及者也。夫操舍之几。圣狂之分。在凡人。皆当致收放之力。以尽其自修之功。况君人者。万化所系。一念虑之萌。一言行之发。便应于事物之际。下民之从违在是。邦国之治乱在是。秦汉以来。圣哲之辟不作。虽时有贤君中主。有修己治人之志。临政愿治之心。而其所得所行。能止于至善者常少。如唐之宪宗。集前代君臣事迹可龟镜者书于屏。宣宗。书贞观政要于屏。每正色拱手以读。宋太祖。闻王昭素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之言。书于屏几。仁宗。取孝经之天子孝治圣治广要道四章为图。孝宗。编尚书敬天事为敬天图。理宗。写无逸揭为四图。皆自置左右。朝夕观省。其取人为善。鉴戒饬励之心亦切。然皆中无存心养性敬德之本。故其发而作于事施于政。或戾于其所以为警省。而成己成物之功。卒有愧于三代之圣君。皆由学不醇而心不正。无诚明力行之实故尔。恭惟我 圣上。以尧舜之资。执精一之中。终始典学。德造罔觉。犹不自满暇。日三 御经筵。讲劘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4H 页
修齐治平之道。探究理乱得失之源。敬直义方。兢业戒慎。罔敢少忽。其明德新民之极致。将无让于三五。然圣不自圣。虑攻心害道之多端。危微存亡之难保。命经幄侍臣。集古人之嘉言善行。书屏以进。将以备省察而致箴范。其求善无穷。求进不已。防邪立正。笃学之志。至矣尽矣。屏书凡十条。明道学。立其本也。正心术。脩其源也。崇敬畏者。非辟之心无自入。防逸欲者。怠荒之念不能生。谨言行则内外一而民有则。弘器量则德有容而道自广。戒聪察则事有体而下不违。纳谏诤。所以开耳目而知善恶。惧盈成。所以戒满溢而保成业。贵力行。所以笃实行而及成功。此皆澄心出治之要。而明道学正心术。其纲也。 圣上若展之座右。常目在是。留神警省焉则前日缉熙之功。将因此益明。而不至于尧,舜,禹,汤,武则不止也。其所得岂浅浅乎哉。钦惟 皇明太祖。值内殿成。命博士熊鼎。编类古人行事可为鉴戒者。书于壁间。又命侍臣。书大学衍义于两庑之壁曰。前代宫室。多施绘画。予用此以备朝夕观览。岂不愈于丹青乎。此即 圣上今日书屏之意也。猗乎美哉。古云。非知之难。行之惟艰。观是屏。虽有自警之志。而无真实笃行之功。徒如汉武帝表章六经。而恶申生力行之言。卒至非心间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4L 页
之。求神仙喜祥瑞。穷兵四夷。海内虚耗者焉。则虽有屏。空言何裨。伏望 圣上。念兹在兹。十倍着力。毋使后之人将是屏。与唐宋诸君以屏图自箴而无实得者。同科论焉。不胜至愿。臣拜手稽首以书。
颜乐堂集序
声为心出。诗乃言志。诗固发于性情而形于声。则观诗。亦可以知其人也。和易之人。其辞舒以畅。褊狭之人。其言啬而僻。旷达者放。穷愁者苦。识未高则意浅。理不胜则气滞。粤自大雅熄。众作蝉噪。能温醇庄律。乐不淫。哀不伤。远窥风雅之域者。仅一二数。立意造语。不亢不流。端重近正者。亦世不多得。噫。文章随世降。人趋舍又不同。乐春华而忘秋实。理皮肤而遗骨髓者皆是。有能外肤华寻骨实。直溯其正派者。则虽未造于奥妙。吾犹将表而彰之。况又近于典雅者乎。吾少也。闻颜乐堂之声。才高气劲。擅美玉堂。为一时操翰墨者所推重。钦其名而仰慕之。及睹其眉宇冰清玉润。爽气逼人。即知其中有所蕴。恨余生后。无以接绪论而挹馀芳也。今年春。因先生胤子。得见其诗若文。温栗明莹。如珠生合浦。无一颗可拣。玉出昆山。抵鹊皆绝品。比来作者。浓赡富丽则或有之。若典律雅健。不得无让于先生也。先生心有规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5H 页
范。辞无诐淫。义理中胜。纷华外绝。虽咀爵欬唾。要不与流俗混。又用颜乐扁其堂。以立其志。其发而文诸言。自能庶几于性情之正。虽谓之近典雅而直溯其正派。亦非滥也。后之人如欲探先生之蕴。读遗编可得其槩。此余所以重其作而服其人也。惜夫玉楼催成。天不留才。若假先生以年。使得大肆力于文辞。见益广识益高才益熟。则将追蹑古之大家数。而鸣大雅于一代。其所得岂止此而已耶。人有内无所树。逞险僻寒乞新巧之辞。斗工拙于一句一字以自衒者。其于是焉。必知有所愧也。龙集癸酉午月下浣。松溪二乐申用溉。谨序。
二乐亭集卷之八
 跋
  
医门精要跋
右医门精要者。原医方类聚。而删繁就简者也。类聚书凡二百六十六卷。我 世宗大王。始开纂辑。历 世祖, 成宗数圣而书成。备集群方。该论众證。实医家之钜海指南也。然帙多印少。中外罕睹。为医者亦病于贯穿。我 成宗大王。奉养 两殿。诚孝天至。凡所以寿而康之者。无所不用其极。医方药经。遍览深惟。仁民济世之念。遂及于纤遐。虑类聚之浩穰。思所以约而要之。庶医者易惯其术。而人得以遍睹也。乃于弘治六年之癸丑。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5L 页
 命内医院都提调臣许琮。芟其繁而精要之。令简而易印。约而易习。其增削简繁。总自 睿裁。赐方名医门精要。编才讫而琮逝。更 命兵曹参判臣权健,吏曹参议臣金谌。详加雠校。未底于成。而 成宗陟遐。停校有年。我主上殿下。遹追 先志。遂命内医院。校定其编为五十卷。分门为八十有七。仍命臣用溉为跋。臣窃惟人受阴阳五行之气以为身。有血脉经络营卫以固其体。而寒暑荡于外。喜怒攻于内。气一失摄。病生毫釐。古之圣贤。心在寿人。念医疗之术。辨其药饵之宜。纂其要而广其方。于是医家者得业而述之。是故。身一而病百。病百而药千。医愈下而方愈多。自神农,黄帝作方书内经以后。医经世增。至汉时。纂者已一十八家。为卷凡四百九十有馀。后之述者更倍。世无扁仓之良。其名于世者。亦不过循方而定药。百治而一瘉。犹不能遍熟其书。而眩于施为。况庸下乎。此医门精要之所以撮要者也。书既简而易印。则将广布远宣。人无有不睹。医无有不惯。庶见疲癃残疾。皆得以为全人。而民无扎瘥之夭。世跻仁寿之域。圣上继述孝思之馀恩。举一国后世。而咸蒙其休者。其亦由是而益远矣。维弘治十七年甲子四月日。嘉善大夫礼曹参判臣申用溉。拜手稽首谨跋。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6H 页
内职跋
臣谨稽古昔后宫之职。历代异号。增损仍改。数亦不一。然皆所以备侍御而供内使者也。我 朝内命妇。自一品至于九品。凡十有八级。而其职则三十馀四也。数既有局。馀无名称。五品以下。又皆取名服事。无以辨供御而人异称也。循次第而别姓氏。姓同则近于混。依品秩而名以职。职似则难乎辨。肆我主上殿下。思所以别之。而又重改成宪。乃命吏曹,礼曹。于典载命妇之外。别撰内职名号。俾得易辨。臣等谨闻命。上采历代宫职。参證异同。审定名义。凡百有七十。列拟以进。遂命别印。以凭内考。于是命臣用溉跋其尾。臣窃惟周有六宫,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百有三十人。唐依其数。而名号则异。又有六尚。分典服御。然皆职兼数人。人无异号。历数千百载。至于今日。其名位始备。自是职各有人。人各有称。庶几名易辨而职不为混。教易成而人知自谨。内治之化。高出妊姒。修齐之教。御于家邦。以关雎麟趾之美意。行周官之法度者。其复因是而益隆也明矣。顾不韪欤。维弘治十七年四月日。嘉善大夫礼曹参判臣申用溉。拜手稽首谨跋。
睢阳五老图跋(应 制书 御屏)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6L 页
名者。人之所趋。而造物者忌之。爵禄。名之所在。而喜进者不能辞。古之要利达者。或功成名遂而不知退。年衰志倦而不知止。浮沈簪绂之下。老死而后已。宋祁国公杜衍。劲正清约。能致位丞相。多所辅翼。年甫七十。表还印绶。退寓睢阳。优游十年。绨袍革带。若未始处太官者。与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为五老会。相与觞咏欢娱。以养心志。王涣诸公。亦皆名宦高年。谢事居闲。自得其燕会之盛。人羡慕之。图形记美。遂为睢阳胜迹。欧阳永叔尝和其诗以美之。钱明逸谓衍有清德令望。以故相亦与兹会。乃序其事曰。白乐天居洛阳。为九老会。以今况昔。休烈钜美过之。意有在也。臣谨按宋得天下。渐致升平。仁宗亦贤主。当时善人君子皆愿为用。五老能脱屣轩冕。齐享胡考。以娱天年。其贤于名遂不知退。年衰不知止者远甚。若政失道壅。国事多故。则受重寄如衍者。固不得老退。而乡梓旧居。燕嬉相乐。亦岂能保哉。至道间。故相李昉。与诸老九人。欲修乐天旧规。以蜀寇未平。卒未遂意。然则此实升平一盛事。宜乎千载以为美谈也。我 圣上燕閒之暇。观老会故事。乐其有时平之乐。而又惜如衍者之去。 命拟而图进。以备 赐览。其乐治惜贤之意。实基我 国家无彊(一作疆)之休矣。臣谨拜手稽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7H 页
首以书。(诗见上)
  赞曰
进退无累。舒卷由己。心不形役。知足知止。彼惊宠辱。患失可鄙。冥冥者鸿。集于桑梓。丘园静僻。泉石清幽。优游暮岁。五老之休。鹤发龟息。松翠无秋。佳辰暇日。觞咏相酬。脱尔羿彀。绝尔机关。不名不利。谁夺我闲。轨方汉疏。迹追香山。传神绘素。千载容颜。
洛阳耆英会图跋(应 制书 御屏)
宋潞公文彦博判河南日。仿唐白乐天故事。与贤士大夫退逸于洛者。为尚齿会。司马光虽年未七十。德望素重。引与之会。王拱辰家在洛。留守北都。驰书愿参其列。与会者自韩公富弼以下凡十三人。年德俱高。故人称之曰耆英会。会有约。不侈而简率。潞公以地主首作会。相次开筵。又就资圣院。建耆英堂。倩闽人郑奂。绘像其中。以永其传。洛阳多名园胜地。诸老苍颜皓鬓。仪度雍容。衣冠俨伟。每宴集。都人聚观。相与咨嗟羡慕。以谓升平希世之胜事。吁盛矣哉。诸公各赋诗言志。司马氏序其事。千载之下。咏其诗读其序。亦可想其风韵也。臣谨按唐末五代。衰乱已极。宋兴。天下始定。自太祖历太宗,真宗,仁宗,英宗。陶成治化百有馀年。善人君子。蔚为世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7L 页
用。国无内外之虞。民措衽席之安。神宗继祚。锐意有为。志大才小。卒为王安石所误。变法改制。使天下烝黎。嗷嗷然丧其乐生之心。朝中耆旧硕德良臣正士论新法黜贬者。朝夕继踵。如文,富,司马数公。实天下重望。其去就大关兴衰。皆为小人所沮。并处閒地。徒优游作会以自遣。此实治世之所耻。其可谓升平胜事也欤。恭惟我朝。列圣相承。渐仁摩义。俗美治隆。尊贤畜材。布列中外。老成之臣。宿德之士。相与赞襄王化。共保雍熙。每于春秋胜日。设耆英会。 赐酒乐以荣耀之。此实升平盛事。岂元丰洛会。所可拟议。今我 圣上俯观是图。戒神宗弃硕辅任憸小之失。审进贤退邪治乱之机。毋使善良退处于无事之地以自乐其身。则我 国家登三迈五之治。将益永而无替矣。臣拜手稽首以书。(诗见上)
  赞曰
林园之秀。花竹之茂。地胜景丽。又多耆旧。齿会虽古。盛于文,富。官尊德邵。兼高年寿。猗十三贤。时望之重。忧国忧民。星鬓种种。开筵赏心。春荣被垄。传真上绘。瞻者起竦。樽有香醴。诗有雅想。优游觞咏。雍容气像。潞,韩勋业。司马德量。弁首殿后。人所景仰。
香山九老图跋(应 制书 御屏)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8H 页
昔之人有宅闲守静。优游暮年。皆寡欲不竞者能之。然迹同而事有不同。恬泊冲虚。专精保真。此栖心物外者之为。韬名晦迹。深藏自保。此全身避世者之事。其影响昧昧。人鲜能知。若行藏以时。出为世用。引年谢事。退而养其天。此名教中乐地。而人亦景慕之。唐会昌中。刑部尚书白居易。谢老东还旧居。疏沼构楼。又于香山。凿八节滩。与致仕胡杲诸老游。开尚齿会。共相欢娱。时白年已七十有四。诸老皆在上列。苍颜白发。觞咏舞拍。虽遗老李元爽。僧如满。后至狄兼谟卢贞。年未及列。然此实人世希有之胜致。时人慕而绘之。后世传而拟之。至今称为美事。仿其图想其年貌。似见诸老当时气象。臣谨按会昌。非盛治之世。诸老虽多宦达。然非有事业可记。独居易以直道奋。卒完节自高。其耆年闲退。自相娱乐。犹为人所称慕如彼。况我朝 主圣治隆。大开寿域。朝多硕老。巷簇胡年。岁设耆英养老之会。以贲饰升平盛事。其老老之化。感人者深。犹以异代臣寮尚齿之会为可嘉。 命绘以屏之。以备 赐览。其兴起斯民。垂教来世者。有非言论图绘所可拟议。此亦不可不记其由。臣谨拜手稽首以书。(诗见上)
  赞曰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8L 页
老凤有翼。冥鸿得路。居闲意足。眼青发素。猗兹群老。烟霞高趣。物不我累。人不我忤。开筵尚齿。乐我天龄。游遨醉醒。云洞林亭。亦有老禅。鹤骨龟形。来同卒岁。辉映寿星。诗写襟怀。绘传仪像。松姿竹韵。千载影响。胜会难寻。人去事往。香山云远。起予遐想。
书李明仲关东行录跋
吾东方名区胜迹。惟关东为第一。余自少愿一游而不得。今白首矣。每听人说奇胜。心未尝不在岭东。自得明仲甫行录。乐其收拾无馀。爱其律格精古。常展之案头。吟咏而玩其味。虽未曾足蹑其地。心眼俱开。已领其胜绝。何兹录之能使余至此。观古今为诗者。率多工其辞。不穷其实。饰诸外而遗诸内。说溟渤。或混于江河。赋鹪鴳。亦拟诸鹏雕。乌能使人得其真哉。若兹录者。华而实。典而雅。不役于文字之外。读而味之。不出户牖。得海山真相于千里之远。可谓袖里有东海也。今被索还。不得留焉。则余心若有失。聊识此。书于松溪之二乐亭。
书李知事则书屏尾
余尝病夫人好奇古。书欲求王,赵。画必要郭,李。不得则索当世名一手者笔以自宝。不自知其为癖。谓是亦足以名文雅。而人或以此许之。古今循轨。无有脱兹。今观
二乐亭集卷之八 第 79H 页
李氏子昆季。能摆落世俗态。独玩先大人戏笔古人诗七绝。妆为屏宝藏。以寓追慕之思。昔人于羹墙尚有慕。况对手墨。当何以为心。先大人恢弘有远量。和裕而刚毅。山立而海宽。平生未尝作一段非义。为一时景仰。书迹特末绪尔。胤子辈夙承庭训。追想其仪容德量。常铭诸心目为师范。图所以善继述不忝先志。而仪容德量。迹已陈不得形。则独可以迹其迹而形诸心目者。唯手笔在屏。乌可已。诸子孝思之极。无所不用其心者。斯可见。然先大人之志在诸子心者。不但此也。其更思。先大人讳则。其季子荛。拳拳求识屏尾。遂书于松溪之二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