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堂集卷之四
山堂集卷之四 第 x 页
山堂集卷之四(下)
 附录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16H 页
山堂先生配享通文[洪逴 等]
右文为窃惟通天下州郡学校。配享述圣何哉。道德正传。孙能祖述也。夫圣亦然。贤何不然。吾道之东。斯文在兹。烟村崔先生。得师友渊源之学。有不日知几之神。而有孙山堂。能继嫡传。一家藏修。百世师表。大圣述圣之后。贤祖贤孙之传。惟先生一家。则山堂之不享于烟村庙宇。岂不士林之慨恨哉。况升平,玄风两邑寒暄先生庙宇。既而配享。而尚阙于烟村庙宇。何欤。又孙附于祖。圣人礼制之大节。而儒林景仰之风。千百世而不泯则配享之举。固今日开来之所祭。伏愿佥尊。速定配享之举。以副士林之望如何。伏惟佥尊照。右通文灵岩乡校书院。
甲辰九月二十三日。罗州生员洪逴等。
山堂先生配享通文[崔峤 等]
右文为尺玉虽美而不为池隍之宝。寻桂信芳而非园林之实。物诚有之。人亦宜然。哉观往图。妙觌前乘。师表一代。罔非世族。禋祀二丁。例藉党比。含识寒心。行路垂涕。缅惟山堂崔先生。承家践履自灵源。寒暄资其相长。秋江录其师友。诚哉。言炳丹青。道润金碧。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16L 页
使天假年。照邻殆庶。羽毛鸾凤。鳞介龟龙。春秋三十。粉墨处子。天之报仁。何其驳也。箐华芜没。芳流歇绝。相后百年。俎豆无地。斯文告厄。贵耳徒然。配奠一事。虽谈郑重。待人而行。夷考则是。贵县藏修。肇自烟村。爰及书客。寂寥片言。未之思也。夫何远哉。春丁在迩。想见兴起。阖堂趾美。并室齐声。昭穆得序。礼仪不愆。龙门虎穴。日月岱宗。未知佥尊。以为何如。如曰不然。后有子云。右文敬通于灵岩诸君子。
全州进士崔峤等三十馀人
山堂先生配享通文[李溥 等]
右通文为尊贤象德。士林盛事。而其在可举而不举。当行而未行。则岂非士林中一大欠礼也。今于贵邑。生等窃有所惜焉。故敢此通告。伏愿佥尊垂察焉。盖贵郡有烟村崔先生书院。则生等既已知见。而独恨夫烟村之孙山堂先生不得立祠。吁。先生高风馀韵。既闻于远耳。岂以贵郡之人而不知也。盖世间或有有意未遂事。则先生褥仪之未举于贵郡。无乃亦如是耶。大抵先生山高水长之风。生等曾已闻焉。今又于景贤录见之。则盖先生学于金寒暄而录中有曰。茂才笃行如其师云。夫景贤录。乃先儒之所记也。夫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17H 页
先儒所记。出于的见则斯言也。岂非后学之所可尊仰者乎。呜呼。先生之学。得于寒暄。寒暄之学。得于佔毕斋。佔毕斋之学。传受于其父叔滋。叔滋之学。得于冶隐。冶隐之学。得于圃隐。而圃隐实为吾东方理学之祖。则此先生学门之渊源也。生等又见南秋江智异山日课中有曰。夜半明灯。某等讲论小学,近思录云。夫弼卿即先生之字。则先生笃学穷理之迹。此亦可见矣。曾在丁酉之前。配享于顺天寒暄书院。自其兵燹之后重修之。未及配享。以至今日。则顺天之迁延。其与贵郡之未举。并可谓大可欠惜者也。岭南玄风。有寒暄书院。以山堂配享。则佥尊其亦闻知乎。噫。先生既为我道之人。则俎豆之举。当先于我道。而今者反先于他道。岂非我道之大可羞也。而况贵郡乃先生之乡土。则俎豆之举。亦岂非我道当先者也。近来祀享。多有所称。而或因于时。或缘于势。则生等窃自哂之久矣。而今先生高威大德。非近来之比。而独不及于祀享。故不胜慨然之馀。敢此通告矣。且生等之论。佥尊倘以为可则亦有所说焉。先生之祠。岂可别立乎。配享于烟村旧宇。以为祖孙之荣光。而使先生精魄。不孤于千秋万世则尤不胜幸甚。
长兴幼学李溥等三十馀人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17L 页
山堂先生升享通文
右通文为山堂崔先生。以存养,文谷两先生配位隮安于本庙并享位之事也。恭惟先生。存养先生之孙。寒暄金先生之高弟也。家传性理之学。涵泳钜贤之门。而早谢世冗。专意斯学。力排异教。倡明正理。一时从学之士。或莫之先焉。秋江南先生师友录曰。茂才笃行如其师云。则先生道德之高下。有非后生浅见所可容喙而形容之也。馀芬遗馥。立懦惺顽。百世公论。悠远不溜。往在某年。缝掖咸辞。不咨谋谐。而配侑于存养先生之庙矣。厥后山长硕德之议。皆以为先生正学笃行。端绪渊源。妥灵配位。实是欠事云。而至于玄石朴先生序之而褒美之矣。而俎豆重礼。不敢轻举。久稽褥仪。迁延至此。替至今岁。士林风动。公议齐发。今因春丁常事。奉安两先生之位。而并享罍爵。兹敢通告于列邑诸君子。
配享时告存养先生祝文
堂号存养。先生实录。完名清福。庆流无极。趾美有孙。山堂正学。实承家训。果得师传。顾我后生。诚切象贤。同堂配享。公议乃行。訚如之侍。宛若平生。德亦不孤。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18H 页
斯道益明。式昭永传。蘋藻荐诚。
存养先生告由祝文
先生。家有直道。世袭诗礼。圣贤正学。恬退高风。遗徽人世。士林所宗。祭祀有所。鹿洞之东。有道贤孙。曰惟山堂。奉承馀训。有根易长。薰陶师友。金玉成章。克绍家声。斯道重光。渊源有自。濂洛一室。肯搆底业。清芬不歇。后学受赐。迄至今日。景仰山斗。盛仪斯设。于以配享。几案之左。一祠祖孙。千秋香火。德将不孤。精灵所妥。贻谋既深。述事是果。文在道在。斐然焕然。开来继往。后贤前贤。肃祀以告。荐豆执笾。洋洋如在。眷此诚虔。
存养先生神位前告辞(金洗马万英制)
山堂正学。端绪渊源。家法师门。两尽罔愆。礼合配祀。并飨罍爵。灼龟兆正。捐吉叶卜。奉配神位。敢伸虔告。
山堂先生配享祝文(崇祯三十七年乙巳二月十一日成配享礼)
吾道斯东。人文有托。天资纯美。承家述绩。早师寒暄。大有定力。函丈思齐。统接前哲。脚踏实地。明睿透彻。志绝纷华。性喜恬泊。守原宪贫。慕颜巷乐。切问近思。才茂行笃。穷而能养。达可施泽。伫望门墙。期造阃域。一室静里。光风霁月。半亩塘中。真源道脉。揭号山堂。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18L 页
天然厥额。兼称书客。庇尔实德。猗欤行录。本诸小学。仁未得寿。才过颜龄。道嫡无传。后学昧程。殁可祭祀。舍公其谁。第延立祠。吾党忸怩。始举褥仪。远迩同声。惟兹院庙。硕祖攸宁。以有道孙。配存养祖。曷不肃穆。两贤一庙。丕显丕承。永垂矜式。谨告妥灵。醴齐牲特。从兹以往。百世无斁。
山堂先生配享祝文
缅惟寒暄。倡明绝学。教育英才。吾道所托。惟我山堂。远涉从师。客居书榻。往来质疑。理日益通。学日益明。一篇心经。操存之程。一录近思。省察之具。小学行己。绰有馀裕。嘉言善行。多所折衷。微辞奥旨。无不得中。颜氏庶几。微体而笃。秋江叹服。此肩而立。天不假年。中途夭折。弟丧师治。先圣所惜。传受无托。视犹父子。旌题书客。主题处士。旅榇还乡。吾徒谁适。斯文不幸。学者迷则。先辈所尚。后生所慕。旷世兴感。咸谋簋簠。瞻彼殿宇。存养其庙。春秋中丁。济济庭燎。乃祖之祀。盍配而享。明禋斯举。日吉时旺。伟哉存养。北斗乔岳。猗欤山堂。寒水秋月。惟祖惟孙。同庙同堂。于千万年。永荐蒸尝。仰天俯人。不愧不怍。安神妥灵。庶歆庶格。
山堂先生配享祝文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19H 页
惟我山堂。先生之孙。少向志道。远师寒暄。理明识通。学问日章。不幸早夭。旅榇还乡。多士所惜。乡人所慕。今以吉辰。配于庙宇。祖孙同享。神理亦稳。敢陈告祝。恭伸奠献。
山堂先生配享祝文
先生。兰芬玉洁。山立渊渟。发靷有自。绳武家庭。斯文为任。志锐髫龄。得其依归。大贤门屏。抽关扣键。镕铸陶成。日就月将。豁翳开冥。斫究孜孜。唤做惺惺。践履坚确。竖立卓越。外累何加。内存纯一。造诣精深。性理活泼。真知力行。如河斯决。见得既实。无往不达。羽翼吾道。有功圣学。一世推许。群贤叹服。佔毕秋江。无不称述。优游山水。与时消息。位传求志。自号书客。真趣油然。胸次洒落。发为英华。馀事著作。片言只字。道义所寓。赞小学书。明其归趣。拟遂良疏。既骨亦怖。洙泗真源。经济良具。倘天假年。大进地步。法传精一。响继韶濩。不幸短命。于嗟乎天。寒暄茹痛。悼道无传。称以处士。死日生年。书旌题主。夫岂徒然。惟老爷命。贤必知贤。半途摧折。纵未续弦。馀韵犹存。百世可师。眷兹城西。存养之祠。以孙配祖。情文所宜。公议奋发。远迩响随。卜日藻身。爰举褥仪。济济章甫。敬执笾豆。两世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19L 页
趾美。千秋献侑。文既在兹。道将可寿。高山仰止。如在左右。不朽者存。声流宇宙。肃将精禋。拜手稽首。
山堂先生配享祝文
名都著望。庆积坤六。吉士弘儒。世袭兰玉。琴书名节。存养宿德。显允先生。家传正学。鱼川鸟云。因不失亲。时雨而化。钜贤之门。于惟大东。泽渐仁贤。降罗迄丽。学祖乌川。金鳌再传。毕斋私淑。睡翁暄翁。操戈入室。先生心法。妙诣师门。斯道浩浩。下手无垠。明伦立教。摘植寔行。先生尊信。父母神明。性命无形。养性有法。敬惺规则。谢衍程▒。先生服膺。恍然自得。卷怀山堂。志莘希巷。传拟无名。诗爱击壤。宽閒弄瓦。得我攸止。力排异教。倡明正理。体立形后。用具未始。一言昭晢。原本出天。颜生早世。格言无传。伯淳先亡。名闻播人。馀芬遗馥。立懦惺顽。荒乡鄙污。久稽缛仪。百代公论。愈远不泯。缝掖咸辞。不咨谋谐。灵峰向麓。德水南浒。有堂岿然。名祖神宇。配享芬苾。合祀同室。崇德尚节。永传无极。非私二公。并劝来亿。
山堂先生奉安祝文
名祖有孙。猗欤先生。天资超越。见趣高明。家传心法。譬泉有源。依归有地。大贤之门。茂才笃学。𤧫琢其章。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0H 页
读书穷理。山堂日长。爱吟古诗。非是爱吟。嘐嘐古人。实获我心。一言一行。神明可质。造诣之妙。或升堂室。箪食瓢饮。陋巷非戚。独得其宗。庶几卒易。天不假年。士林长痛。既配寒暄。公议所共。况兹祠庙。桑梓故乡。此祖此孙。宜享一堂。久欠盛典。时亦有待。位定奉配。左右如在。遗风攸暨。吾道有光。月山弥高。德水增清。恭陈明荐。敢告微诚。永愿顾歆。启佑后生。
两丁祝文
资材之茂。学行之敦。家庭师友。表里渊源。谨以清酌。刚鬣秪荐。常事尚飨。
甲申十一月日。请额疏章。
伏以臣等窃惟贤人者。一代之矜式。多士之师表也。虽在百世之久。千里之远。犹令人闻风兴起。俎豆崇奉之不暇。况乎生并一世。居同一道。渐染于教导之化。薰陶德美之盛者。其所以尊慕爱悦者。尤当如何而立庙享祀之典。乌可已乎。然则颁额表章之举。自不能无于右文之圣朝。而在圣朝褒贤兴学之政。亦安可听之邈邈。视若常谢烦外之请也哉。臣等所居灵严。虽曰海滨一小邑。而即故名臣崔德之及其孙忠成栖息之所也。故相臣金寿恒偏配之地也。曾在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0L 页
崇祯庚午。一道章甫。始为崔德之。创建书院于本郡而以忠成配焉。逮至乙亥。又以金寿恒。并享一祠。而朝家宣额之典。尚今阙焉。为此之羞。陈疏仰精者凡两度俱该曹。而其在辛酉春则适当朝家多事。终无回启之举。其在壬午春则或称金某不为别立一祠。或称建院既久。猝难轻施。而仍为防启。臣等于此。诚不胜讶惑之至也。盖本朝书院之设。仿于 明庙中年。而恩额之宣。始于 宣,仁两朝。其间年数。实为七八十年之久。而近年以来。年久书院之请额蒙许。亦不止一二则其所谓年久难施。何所据也。事仪应行之典。而祖宗朝所未遑者。其将一皆以年久为诿。而莫之举耶。此诚臣等之所未晓也。列邑书院既建之后。复有后人并美于前辈者。则仍为追享于一庙者。历数八路。若此类何恨。而曾未闻士林之议以此为非者。则独于臣等之请。诿而不为别立。而有所靳许者。亦何所据也。稽之于国家之典。考之于古今之例。臣等之请。无一可疑。而姑为称托之辞。沮遏多士之望。臣等安得不抑郁𢜩恨也哉。三臣之学问德业。固已略陈于前后两疏。而一经睿览后。日月已久。或万机之中。有难留概于宸衷。兹敢将其一二。仰达于紸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1H 页
纩之下。冀蒙圣明之垂察而俯许焉。盖德之。登我 世宗朝文科。历翰苑三司。出为南原府使。自南原弃官归灵岩。筑书楼以居而扁存养。杜门不出。逮于 文庙初年。召拜艺文馆直提学。亟加褒奖。且将大用而在朝未久。即又乞骸而归。遂终老不起。此其出处之大略也。是以。故判书臣李植盖尝评之曰。纯实之行。著于圣谕。纯德也。中岁纳履。遁迹山海。高节也。存心养性。揭扁自警。正学也。有一于此。尚可师范百世。况兼有之乎。植之文学德望。为世所信服则此为百世之正论也。其孙忠成。又就从文敬公臣金宏弼学。而其茂材博学。世皆推以为高弟。是其师友渊源。固有所自。而亦可见其有得于先训矣。所谓存养楼。在于世居之地。历数百年。遗像存焉。人慕之愈久而愈不衰。搢绅之道南州者。必问存养楼在于何处。而致其瞻拜之礼。咨嗟叹息。而不能去。其遗风馀韵之感人也亦深矣。至于金寿恒。既是圣主之所尝任使者也。行己本末。立朝大节。固不暇臣等之一一指陈。而因乙卯一疏。谪居是邑凡四载。而一郡缝掖。莫不慕其名而爱其德。一接容仪。如袭春风。其薰炙濡染之化。不特负笈问学者为然。则泰山乔岳之功。信其及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1L 页
人之深矣。昔唐臣韩愈在潮州。未满壹岁。所授未过章句而立祠飨之。况今臣等之于某。实非区弘赵德之所得于韩愈者。则追慕报祀之举。盖出于好德之良心。而有不能自已者矣。噫。此三臣者年代虽殊。其有功于南土则前后一揆。故远近章甫。询谋佥同。立庙享祀。已多年所而登闻朝廷。祈请恩额。今且至三。臣等其心悦诚服。而寓没世不忘之思者。亦已至矣。今若复为该曹之所沮格。终靳宣额之命则此岂但士林之缺望而已。噫。若以三臣学问德业。为有歉于享祀则已。若而臣等依见向日该曹启辞中褒美三臣。靡有馀憾结之诚如疏中所陈。而末乃以勿施靳定者。何也。岂出于一时偶未之思耶。以故士气之郁抑。愈往愈甚。兹敢裹足千里。复此来吁于象魏之下。伏乞殿下。察三臣事业之卓异。念多士尊慕之至诚。亟命有司。颁以华额。以示尊贤象德之盛意。千万幸甚。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祈祝之至。谨昧死以 闻。
壬辰十一月十九日请额疏(宋判书相琦制)
伏惟尊贤建祠。士林卫道之至意。揭虔宣额。国家尚德之盛典。是以。尊之斯有祀。祀之斯有额。下必伸其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2H 页
恳。上必准其请。实次第当行之事也。惟我国家。崇儒重道。褒德众贤。群教所暨。文化大兴。上下三百馀年之间。名臣硕士。彬彬辈出。其出而仕于朝。退而处于野者。论其德学行业。虽有浅深高下之差殊。而其生而有补于世道。没而作范于后学则均也。是以。凡我冠章甫而衣缝掖者。体 列祖尚贤之盛意。仰前辈启后之遗风。或兴起于想像欣慕之馀。或感发于耳目濡染之地。设俎豆以奉之。徼 恩额以贲之者。历数八路。在处皆然。此固出于高山景仰之诚。同得于秉彝好德之天。而亦莫非国家风励振作之效有以致之也。苟有可尊之贤而不尊而祀。可请之额而不请而贲之。则不但为多士之羞。其为有慊于圣朝倡导之化者岂浅浅者哉。此臣等之所以敢陈故直提学崔德之及其孙忠成。故领议政臣金寿恒及其子判书臣昌协立祠尊祀之大略。以祈宣赐恩额之典者也。夫四臣事迹本末。固非如臣等晚出蒙士所可揄扬其万一。而略叙乡邦之所传诵。平昔之所睹记。以备裁察。伏愿 殿下。少垂纳焉。盖闻崔德之。当我世宗朝。历践翰苑三司。而后以南原府使。退居本邑。取孟子存心养性之训。以名其所居之书楼。留心正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2L 页
学。杜门不出。及 文宗即位。召拜直提学。奖以纯实。且将留用。而上书乞骸。长往不返。噫。发轫荣道。卿相在前而芥视富贵。贲趾丘园。其高风清节。足以立懦廉顽。而玩书楼二字之扁。可知其存养之功。观圣朝一言之褒。可得其纯实之资则其所立之高。所存之正。实有远过于人而足为后来师范也。抑臣等于此。又有所感焉。德之退归。在于 文庙二载。一时名贤。送行惜去。见于篇什者甚多。而六臣之诗若文。并在其中。称慕企羡之意溢于言外。则德之之于六臣。可谓合志同方。而其后国家多故。六臣者终不免。然德之勇退。有若见机知者欤。此岂常人所可及者。而至今闻其风者。尚且咨嗟想像。有所兴起。则其树立之卓。有所补于世教。亦岂下于当时自靖之诸贤哉。此尤圣朝之所当亟加褒阐。不可少缓者也。至如忠成。受学于文敬公金宏弼之门。学以小学为本。尤用功于心经,近思等书。而诸子百氏。靡不染指。文章行谊。为世所推而且以明人伦。辟异端为己任。虽不幸短命。而其茂材笃学。克称入室之高弟。是其师友渊源固有然者。而亦不可谓不渐于先训矣。且夫金寿恒。刚方正直。忠谨谦恭。士林推之为领袖。 国家倚之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3H 页
为柱石。一进一退。而卜消长之几。其生其逝。而关盛衰之运。德望尊乎当时。事业炳于后世。此实 圣朝之所洞悉。而妇孺之所公诵者也。固不待臣等一二论。而其谪居本邑也。闭门求道。着工向里。四子诸书。循环诵读。微辞奥义。领悟融解。尤用力于朱子全书。体验躬行。以为一生受用之资。虽以微臣等之蒙陋。未能窥测所造之至于何极。而以其见于外者言之。平居俨然。终日矜庄。而接人应物。浑是一团和气。听其辞气。观其德容。莫不心醉而起敬。以故士林归仰。望若山斗。此固远迩之所同然。而薰腴所被。在臣等为尤甚且切。使穷乡僻邑之人。得知学问之根基。为人之规范者。实寿恒之赐也。若乃昌协。早袭庭训。躬服儒行。尝随寿恒。往来于兹邑。臣等亦尝景而服之有素矣。盖其仕于朝也。经筵启沃。发挥心学。章奏勤恳。讲明治体者。莫非学问中流出。而及其屏处之后。尤以斯道为己任。嚣嚣畎亩。矻矻坟典。潜心于格致诚正之学。着力于操存涵养之功。刻励奋发。真知力践。参證论卞。提示幽眇之旨。造诣成就。几臻高明之域。虽其苦心靡改。礭节难拔。终未得羽仪朝端。翊赞儒化。使一世之人咸被其泽。而其有补于世道。作范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3L 页
于后学。则虽谓之儒门之大宗师。不为过言。是以。一邑多士。兴起于想像欣慕之馀。感发于耳目濡染之地。协力建祠。以祀德之于前而且以忠成配焉。齐声倡义。并享寿恒于后。而又以昌协配焉。以伸一方景仰崇奉之意。而第以遐远扑(一作朴)陋。尚未能请额于朝。使前贤妥灵之所。不得列于邦家之祀典。而 圣朝右文之化。不能宣于海峤之下邑。此实臣等之罪也。兹敢重茧于百舍之外。齐吁于九重之下。伏乞 圣明。览察四臣之盛德邃学。清芬遗韵。合为士林之所尊奉。 朝家之所表章。特命有司。赐以华额。俾遂多士尊贤之诚。幸甚。臣等无任激切祈恳之至。
礼曹请额回启
礼曹为相考事节。 启下教是内。灵岩幼学文献纬等上疏。据曹 启目。粘连启下是白有亦。观此灵岩幼学文献纬等上疏。则以为故直提学崔德之。  世宗朝以南原府使。退居本邑。留心正学。 文宗朝。召拜直提学。奖以纯实。上书乞骸。长往不返。其孙忠成。受学于文敬公金宏弼之门。茂才笃学。克称入室之高弟。且金寿恒。刚方正直。忠勤谦恭。士林推为领袖。 国家倚以柱石。其谪居本邑也。闭户求道。用力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4H 页
于朱子书。体验躬行。使穷乡之人。得知学问规范。实寿恒之赐也。若乃金昌协。早袭庭训。躬服儒行。随寿恒于兹邑。臣等景服之有素矣。一邑多士。协力建祠。以祀德之于前而以忠成配焉。并享寿恒于后而以昌协配焉。遐远扑(一作朴)愚。尚未请额于朝。特命有司。赐以华额亦为白有卧乎所。崔德之等四臣。清节德望。懿范邃学。实合于俎豆之享。而所建祠宇。今已年久。则营建在于禁令之前是白遣。四臣中金寿恒。虽有他院配享之所是乎乃。既非主享则亦不当以叠设论之。似当依疏辞施行是乎矣。恩额重典。不敢自下擅便。  上裁何如。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十六日。右副承旨李德英次知启。特为 赐额为良为教事是去有等。 启下内辞缘。奉审书院良中。知委施行为乎矣。到付日时移文向事。  五月十八日礼曹。二十三日巡营。二十五日本邑。
延额时 赐祭文(知制教鱼有龟制进)
维岁次。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六月丙子朔。十二日丁亥。
国王遣臣礼曹正郎吉景祖。谕祭于故直提学崔德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4L 页
之。故领议政金寿恒。故士人崔忠成。故判书金昌协四臣之灵。
王若曰。道学节行。世所矜式。祀贤飨德。邦有典则。侃侃直学。望实俱赫。遭际 英陵。进途方辟。一投州绂。高卧月出。杜门讲学。玩赜邹说。堂扁存养。用工微密。文庙乃嘉。召致内阁。赏其纯实。恩顾优渥。尺疏乞骸。复修初服。终身丘壑。风励颓俗。庭训所渐。有孙亦贤。薰德师门。志道妙年。识高行笃。遹绍家传。繄我良佐。邦国蓍龟。忠纯其操。庄穆其资。亲炙名祖。切磋大老。尊闻行知。大展抱负。身任世道。抑阴扶阳。一节三朝。德▣弥章。四入中书。再迁南裔。惟卿进退。占时否泰。永言龙蛇。曷胜悼悔。眷彼朗山。是卿湘沅。迪我南士。馀教斯存。淇竹兴思。没世不谖。嶷嶷尚书。趾美先躅。业承诗礼。器鞰圭璧。经幄讨论。昌言启沃。中罹变故。遁于空谷。俛焉自修。一心求道。探溯紫阳。叩抽键奥。真知实践。造诣益精。扶植世教。模范后生。光尘所暨。衿绅均慕。前后四贤。迹留斯土。祖孙相望。父子并美。多士协谋。立庙以祀。齐享于右。列配其次。兹宣华额。俾耸瞻聆。名叶鹿洞。辉映千龄。遣官致酹。牲酒肥香。神其来格。庶歆此觞。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5H 页
墓表[宋稚圭]
罗州治东四十里细花面佳芝洞之负甲双墓。山堂崔公讳忠成。字弼卿之葬。而配全义李氏祔左者。北距其考司勇讳潎之墓为几步焉。公之十世孙达谦。赉公遗集一册。并以世系来示余曰。吾先祖墓。旧有表而见失。今将改竖。石已治矣。吾宗佥意。愿得一言以识其阴。而世既远。遗迹散逸。可考徵者。只此而已。余固非阐发幽潜者。而病且无文。亦安忍孤其远来之勤意哉。按崔氏系出全州。著自高丽侍中文成公讳阿。历中郎将讳龙凤。同正讳乙仁。至讳霮。入我朝为户曹参议。是生讳德之。文宗朝。以艺文直提学。年未至而告老。一时如朴醉琴诸贤。莫不高仰之。争为诗若序以送其归。后泽堂李文靖公植。为作后序于此。而言其淳德高节正学。即司勇公考而世所称烟村先生者也。司勇公娶密阳朴氏某官某女。举四男。公为其季。生于天顺戊寅。没于弘治辛亥。得年三十四。公为胎前光。才气志尚有过人者。早已学。为文章。汪洋滂沛。而并治公车业。游于寒暄堂金文敬公。闻为己之要。则复根究乎性理之蕴。俯读仰思。昼夜不懈。而尤致意于明伦辟异。喜澹薄。绝浮华。不以毁誉而动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5L 页
其中。不以饥寒而变其守。其所自期者。实不寻常。而天不假年。竟不得充其量。惜哉。岂气清者数局而然耶。南秋江孝温著师友录。殿以公名而曰。茂才笃行如其师性潭宋文敬公焕箕序公遗文。而称其出于正见明识。呜呼。百世之下。可以知公者。其在斯矣。李氏考。参议若水。一男演文。万户。一男彦潾。进士。女适生员尹巷。进士三男。福男佥知。祉男奉事。吉男主簿。一女适县监文后素。至今后裔。居于灵岩。灵岩。烟村休退之乡也。士林立祠俎豆之而追配公。 肃宗辛酉。宣额鹿洞书院。曰山堂者。非所以名其室也。喜读书山堂。遂以自号云。
  崇祯四乙酉仲夏日。嘉义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成均馆祭酒,世子侍讲院赞善。德殷宋稚圭述。
  通训大夫。行南平县监兼罗州镇管兵马节制都尉。德水李鲁荣书。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6H 页
敬书事迹后[崔钟翼]
 谨按鹿洞书院事迹。册中有山堂配享祭文。而五六首。有弟丧师治。旅榇还乡等句。先生恐是易箦于寒暄先生学舍。而且寒暄先生书其旌则此亦无疑也。然而未得传闻于家庭。故不敢采入于行状草。遗迹之散逸。古语之未及。不胜感叹。岂非后学子孙之慨恨者哉。寒暄先生书其旌曰山堂书客。题其主曰处士。此亦美辞。而赞善宋公稚圭所撰墓表。亦不言之。而多有脱略处。岂魏艮斋墓文意耶。惜乎其嘉言善行。不尽传于世。而独其一卷遗稿。数语祝文而已。眇然后孙。其将何所据而收录发挥也耶。且顺天,玄风两邑寒暄书院。以山堂配享而顺天则丁酉兵燹之后重修之日。未及配享则此亦士林之至今慨然者也。
 肃宗大王颁额鹿洞书院。其祭先生文曰。薰德师门。志道妙年。识高行笃。遹绍家传。李相国畬祭文曰。斯文不幸。学者迷则。猗欤山堂。寒水秋月。金洗马万英祭文曰。颜生早世。格言无传。伯淳先亡。名闻播人。此等数句。岂非后学之所可遵仰者乎。呜呼。世代既远。俗尚愈下。慨遗迹之渐泯。悼斯学之
山堂集卷之四 第 626L 页
将坠。谨书此说。以附于事迹之端云。
 崇祯纪元后四戊子六月下浣。十一世孙钟翼。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