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自动笺注)
藍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錄
  
遺事[姜世白]
公元1498年
在昔喬桐主。
昏淫不辟
芟薙忠良
草菅然。
戊午佔畢金先生爲首枉。
藍溪表先生曁我從十世修撰公諱謙。
俱以其門人被禍
甲子
十世大諫公諱詗。
亦以直言
二三子同日遇害
九世祖母李夫人
啜泣于商
有子擇配
表先生之女爲冢婦焉。
名節禍故。
兩家相類也。
先生諱沿沫
字少游
始祖大㺪
中朝吏部尙書
東來溫山
中祖仁呂。
麗朝大理平章事。
封溫山伯
高祖諱光遠
麗朝中正大夫
宗簿令。
曾祖諱乙忠。
號白隱
善大夫
軍器少尹
祖諱河。
溫水監左副承旨
 贈禮參。
考諱繼。
號寒暄齋
縣監,儒學敎授
 贈吏判。
母安氏。
正郞鴻起之女。
以 正統十四年己巳
先生
 成化己丑
司馬兩試
 成廟壬辰
登第
翰苑玉署
丙申
湖堂
丙午
擢重試。
拜直提學
辛亥
陞副學。
壬子
陞吏曹參判兼弘藝文
提學
及史獄起。
金先生禍及泉壤
先生杖流
卒于遐荒
逮 恭僖王改玉
群枉
褒諸賢。
議政鄭光弼左議政申用漑, 經筵官趙光祖相繼奏曰。
表沿沫學術醇正
踐履篤實
一世推服
請加 褒贈
歲稟其妻。
錄用子孫
扶植斯文之方。
 上曰可。
 贈吏曹判書
於是
先生之冤白矣。
先生道伸矣。
先生天資秀邁
神彩俊異
少從金先生
聞爲己之學。
事親盡孝
服喪盡禮
金先生咸陽
先生行誼方伯
先生書請駁報。
金先生答曰。
足下之行。
三難焉。
傳曰。
忠臣
必於孝子之門。
他日鶚立朝右
匪躬之節
足下而誰云。
先生翰林也。
與同僚宴。
牛肉
爲 上所知
坐罷。
自是見禁肉。
輒去之曰。
不忍犯法也。
先生與四佳徐相公
東國通鑑
四佳常稱其智量之大。
道德之盛。
世所罕及
柳西厓先生先生行曰。
聰明絶人
文章鳴世
畢翁門下諸賢。
先生不敢字焉。
淵源之正
造詣之深。
百世之師表也。
爲國之忠。
事親之孝。
千載模範也。
友之盛。
如一蠹,寒暄權睡軒曺梅溪兪㵢溪金濯纓諸賢。
道義文章相引重云
貞夫星山李氏
護軍從林女。
生三二女
男準。
監察
曰憑。
提學,都承旨
曰沖。
女適鄭允誠
司直
姜滸。
參奉
 贈吏判。
卽我八世祖也。
準男玄雲
判官檢詳舍人
男根碩。
參奉允誠子。
承祖承表
女適姜士翰。
姜滸子。
士安
翰林
 贈領相。
女適申壽民
護軍
內外雲仍
繁而不錄
墓在咸昌縣北立巖山酉坐。
士林尸祝于咸昌之臨湖院。
咸陽龜川院。
噫。
先生之事烈著於國家者。
必多大書特書不一書者。
滄桑回祿之餘。
一無傳焉。
然諸先輩月朝
有歷浩劫而與日星爭光者。
又奚憾焉。
世白忝外裔
不揆僭猥。
序次如右
外裔通訓大夫
弘文館應敎,知製 敎兼 經筵講官春秋編修官山姜世白。
謹撰
行狀[鄭宗魯]
先生諱沿沫
字少游
號藍溪
姓表氏
上祖大㺪
中朝吏部尙書
五季末。
率入姓八于高
公元1449年
麗。
新昌
中世有諱仁呂。
高麗閤門祗侯,大理平章事。
封溫山伯
高祖諱光遠
中正大夫
宗簿令。
曾祖諱乙忠。
善大夫
軍器少尹
入 本朝
三徵不起
號白隱
祖諱河。
監務。
 贈禮參。
考諱繼。
官縣監,尙州儒學敎授
 贈吏曹判書
號寒暄齋
妣康津安氏。
正郞鴻起女。
 皇明正統己巳
先生生于咸陽之孝里。
天資秀邁
弱冠
已以文行鳴世
佔畢齋金先生遊。
得聞爲己之學。
自是肆力實工
操心飭躬
一以義禮。
同門士。
最爲蔚然
所與交。
道學則有金寒暄鄭一蠹先生
文章曺梅溪金濯纓諸君子。
相切推許之。
一時儕友。
皆以藍溪先生稱焉。
事母盡孝
愉婉奉養
遭喪
哀毀過人
送終無憾
時俗僭用隧道
葬又奉釋氏敎。
設七七齋。
先生獨非之。
一遵朱子家禮而行之。
時畢翁適宰咸陽
以先生孝行報營。
登聞
先生致書畢翁。
自陳無實
還報牒。
畢翁尤賢之。
答書略曰。
足下治喪之美。
鄕長黨正交薦之。
僕曷私于足下耶。
東方喪制壞缺。
文獻古家。
不能拔乎流
公元1469年
俗。
足下則只祭几筵
非世俗諂佛者之比。
忠臣
必於孝子
他日鶚立朝右
聯書於忠義之傳。
足下而誰云。
成化己丑
司馬兩試
壬辰
文科
選拜檢閱
丙申秋
 上命徐四佳居正政府吏曹及館閣堂上
抄啓讀書文臣
賜暇山寺
名曰讀書堂。
先生金顏樂知足應選
佳辰令節
特 賜燕飮。
時人榮之。
戊戌
被譖謫山陰
癸卯 宥還。
是歲。
又 命鄭麟趾選文臣。
 賜暇龍山寺
名曰文會堂
選補司議
丙午
擢重試。
弘文館應敎,直提學
庚戌
以翻庫御史
平安道義州江界
未幾
通政大夫
吏議,泮長。
辛亥
副提學右承旨
壬子
陞嘉善大夫
曹參判,同知樞府兼兩提學
喬桐主戊午
史獄起。
畢翁被泉壤之禍。
當時門徒
幷遭竄戮。
先生杖流慶源卒焉。
丁卯
伸雪復爵。
返葬于咸昌立巖山酉坐原。
星山李氏
護軍從林之女。
生三二女
長準
監察
次憑。
提學,都承旨
次沖。
女鄭允誠
司直
姜滸。
 贈判書
準男玄雲
判官舍人
男根碩。
參奉
允誠
男。
承祖承表
女姜士翰。
姜滸子。
士安
翰林
 贈領議政
女申壽民
護軍
先生學問醇朴
操履篤實
際 成廟盛時
昵侍 經筵
啓沃獻替
無非匡君爲國之謨。
而 弓劍遽遺。
未克大施
喬桐主立。
縱慾敗度
出遊江上
欲舟下龍山
先生抱楫爭之曰。
陸安
乘舟危。
不可安從危。
不聽
篙師奪棹。
先生顚於水。
主命負而出之。
問曰。
爾何投江爲。
對曰。
臣欲下從懷王屈原
主怒曰。
爾果見屈原乎。
曰。
臣見屈原
贈臣一詩矣。
主曰。
何詩。
曰。
其詩云。
我逢暗主投江死。
爾遇明君底事來。
主笑而止。
以其談諧規諷
以悟回主心。
類此
於翰燕飮之日。
牛肉之設。
爲 上所知
例以犯禁
皆坐罷。
自後見禁肉。
輒去之曰。
不忍犯法也。
玉署
徐四佳撰東國通鑑
先生相其役。
編摩纂述居多焉。
著詩文。
濯纓以爲善鳴國家之盛。
足以大雅高風
而逸不傳
惜哉。
 中廟改玉
特贈吏曹判書
遣官致祭
士林妥靈崇奉之。
咸陽則有龜川書院
咸昌則有臨湖書院
天之報施先生
公元1498年
在此也歟
宗魯嘗讀戊午黨籍
先生事一二。
旣又伏讀 賜祭文。
見其盛有所褒奬
有曰蔚乎儒林
鷄群獨鶴
揚于王庭
如秋天一鶚。
而諸先輩稱述之語。
見於國乘野史者亦不少
爲之悲先生之冤。
而仰先生之風者夙矣。
今者咸之
皆謂先生墓道
旣無誌若銘。
至如紀行之狀。
闕然焉。
可恨也。
博採其散載於諸文字者。
彙爲一統
宗魯一言
自惟眇末後生
何敢當是任。
顧屢強而不捨
亦念託名狀末。
實與有榮焉。
序次如右云。
後學通訓大夫
憲府掌令晉陽宗魯
謹狀
有明朝鮮國 贈資憲大夫
吏曹判書兼知 經筵禁府春秋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知成均館事,五衛都摠都摠管, 世子左賓客,行嘉善大夫
曹參判兼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藍溪表先生墓誌銘
(幷序)[姜稷]
表藍溪先生後學
今且三百有年
墓道
公元1449年
闕顯刻。
迺者先生嗣孫慶曦等。
謀瘞幽堂之石。
以不佞忝在外裔。
屬以論撰之役。
責固不敢承。
而義實有不敢辭者。
謹按先生諱沿沫
字少游
家於咸陽藍溪上。
自號焉。
遠祖尙書公諱大㺪
當五季時。
東來新昌
始貫焉。
麗末。
平章事溫山伯諱仁呂。
於先生
五世祖也。
高祖諱光遠
宗簿令。
曾祖諱乙忠。
軍器少尹
大父諱河。
監務,左承旨
父諱繼。
縣監。
 贈吏判。
母安氏。
正郞鴻起女。
先生正統己巳生。
神彩俊邁
聰明絶倫
早以文行負時望。
佔畢金先生遊。
肆力實學
操心飭躬
遵繩尺。
一代群彥
咸萃於畢翁之門。
寒暄一蠹
道義講劘
金濯纓曺梅溪兪㵢溪
文章相推重。
於先生
未嘗字焉。
先生事親至性
愉婉甘毳
盡志體之養。
遭艱
易戚備至
東方喪制壞缺。
浮屠七七齋。
葬用偶人,像馬,石室金櫃之屬。
先生獨斥其非。
遵用朱子禮
畢翁適宰咸陽
薦其行于刺史
將聞于 朝。
先生移書
無實
請駁報。
畢翁答曰。
足下之行。
三難
傳曰。
公元1469年
忠於孝。
他日鶚立朝右
匪躬之節
足下誰歟
 成化己丑
司馬兩試
壬辰
登第
卽拜檢閱
丙申秋
 命置湖堂
簡選文臣
 賜暇讀書
先生金顏樂訢,趙知足之瑞。
應是選。
癸卯
再選湖堂
丙午
擢重試。
 特拜弘文館應敎,直提學
庚戌
關西翻庫御史
還朝通政大夫成均大司成
辛亥
除副學,右承旨
壬子
嘉善,吏曹參判,同中樞,兼弘藝文兩館提學
山主戊午
史獄起。
畢翁爲首枉。
先生亦坐其門徒
杖流關北慶源而卒。
先生淵源之學。
黼黻之文。
遭際 聖明
出入 經幄
若將展布所蘊。
而 弓舃遽遺。
施用未究。
廢主淫虐之日。
不免黨籍之禍。
嗚呼
豈非氣數之閼歟。
先生翰苑也。
與同宴飮牛肉
犯禁坐罷。
自是見禁肉。
輒去之曰。
不敢更犯。
玉署也。
徐四佳居正
東國通鑑
先生相其役。
編纂居多
徐公深加嘆賞
昏主出遊
欲舟下龍山
先生抱楫力爭曰。
不可舍安而從危。
主命奪其楫。
先生顚於水。
主命援之。
問曰。
爾何投江
對曰。
下從懷王屈原
怒曰。
爾見屈原乎。
曰果見屈原
贈以詩曰。
我逢暗投江死。
爾遇明君底事來。
笑而止。
其善寓規諷如此
先生著述
濯纓嘗言其善鳴國家
大雅高風
亡逸無傳
有略載於東文選者。
斯可爲全鼎之一臠也。
 恭僖王靖宗祊。
群枉畢伸。
趙靜庵爲 經筵官啓曰。
士習頹靡
宜思變化之方。
金宏弼鄭汝昌表沿沫若加褒奬
可以扶植斯文
相國鄭公光弼申公用漑
獻議曰。
表沿沫學術醇正
踐履篤實
請加 贈爵。
錄用子孫
 上曰可。
吏曹判書
 御製致祭文曰。
蔚乎儒林
鷄群獨鶴
揚于王庭
如秋天一鶚。
於是乎表章之典至矣。
嶺之士。
追慕先生風烈
咸昌之臨湖
咸陽龜川
立祠尸祝之。
於是乎崇奉之道備矣
葬咸昌立巖山坐酉
貞夫李氏
星山
護軍從林女。
三男二女
長曰準。
監察
次曰憑。
提學承旨
季曰沖。
女長適司直允誠
次適參奉姜滸。
 贈吏判。
卽我先祖也。
監察玄雲
舍人
提學男根碩。
參奉
鄭司直
公元1468年
子曰承祖承表
女適姜士翰。
參奉子曰士安
翰林
女爲護軍壽民妻。
舍人無嗣
 純廟戊子
大宗伯
奉公根碩裔孫光爲嗣
 聖朝所以繼存於忠賢
於虖盛哉
竊惟先祖諫議公與先生
俱爲畢翁門下
而後先於戊甲之禍。
遂結以婚媾
則顧事契深重
不勝感慕之私。
序次如右
銘曰。
大東元氣之會。
篤培儒術之原。
上而菁莪之化。
莫京於 康靖之朝。
下而爐韛之敎。
莫盛於佔畢之門。
先生應星嶽之運。
得 君師之際。
立其朝而爲名臣
登其門而爲高弟
卓然幷峙於一蠹寒暄之間。
觀於當時稱述之言
可知先生之名與天長存
何必事蹟寂寥
著述斷簡
爲後世噫也。
又況 恩典曠絶
宗緖復續。
寢廟芬苾之饗。
堂斧而治麟龜之碣。
所謂天理必定
君子之受報。
果有所不可遏者夫。
立巖之阡。
行路必式。
昭示百世
貞珉是勒。
外裔孫晉山姜稷。
謹撰
善大夫
行吏曹參判,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
 贈資憲大夫
吏曹判書兼知 經筵禁府春秋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知成均館事,五衛都總都總管, 世子左賓客藍溪表先生神道碑
[郭鍾錫]
越若我 康靖大王
勵精圖治
崇尙儒術
群賢彙征于 朝。
贊襄文化
隆太平之治。
嗣主惟庸
罔念于 燕翼
昵惑憸壬
戕僇播棄
士大夫殆盡
用自底于顚越
亦基我 列朝無窮之禍。
正人良士
紛紛然罹陷于羅織坑慘之不止
噫虖其痛矣
藍溪表先生
當時群賢之一。
而與群賢同其休咎
 恭僖王改紀之初。
滌其冤。
 貤其秩。
伻官以酹。
其文若曰
惟卿心懷醇正
學問該博
蔚乎儒林
鷄群獨鶴
揚于 王庭
秋天一鶚
昔我 聖考
潛心經籍
開講幄。
延訪俊哲
於是時。
啓沃實深。
將擬大用
遽遏八音
嗣王臨政
薄於儒術
罹罪罟。
乃死于謫。
冤氣干斗。
魂悲窀穸
今予纘服
方伸鬱抑
伻陳菲薄
尙格我誠。
嗚呼
可以九原而章千古也。
公元1449年
是。
先生之柩。
始自謫所返。
而葬于咸昌縣北立村沙山枕兌之原。
歷四百年餘
螭龜之飾。
尙闕於神道
過而式者常恨焉。
先生遠孫繕工君奭峻。
命其銘于不佞
謹按蹟而序之曰。
先生諱沿沫
字少游
其先
中國人也。
五代之末。
有諱大㺪
與同八姓
避地桴海而東。
泊于溫山居焉。
至諱仁呂。
仕于麗。
平章事
封溫山伯
以爲貫。
湖西新昌縣也。
麗之亡。
少尹諱乙忠
退隱尙州白華山下
 聖朝徵之屢。
竟不起。
是爲先生曾祖
祖諱河。
監務。
 贈參判。
考諱繼。
號寒暄齋
文章行誼
鳴于世。
生員登第
檢閱敎授
 贈吏曹判書
是娶參議李馨,正郞安鴻起之女。
 正統己巳
先生生于咸陽之孝里寓第
夫人出也。
天姿秀邁
動止異常
二歲而孤。
母氏克孝
體兼養。
力學爲文辭。
聲譽冠于曹流。
及登佔畢齋金先生門。
治心行己有方
專意聖賢之道。
潛究體行
樂而不倦
同門盛望如金寒暄鄭一蠹金濯纓曺梅溪權睡軒兪㵢溪諸君子。
切偲道義
公元1469年
磨勵名節咸以先生推先焉。
年十八。
丁內憂
時承麗氏遺俗
喪用浮屠
僭用隧道以葬。
先生以爲非所事親以禮也。
一以家禮爲治。
孺慕哀號
三年少懈
鄕隣多感化。
已而
金先生知郡事。
先生行。
剡于 朝。
先生聞之。
陳書固請已。
金先生復之曰。
文獻故家
不能拔乎流俗
足下能爲所不爲。
求忠於孝。
他日鶚立朝右
聯書於忠義之傳。
足下誰歟
己丑
司馬兩試
壬辰
文科
選補檢閱
翰苑玉署
一時群賢
翺翔接武
潤色至治
丙申
金顏樂訢,趙知足之瑞。
同被抄啓。
 賜暇讀書山寺
佳辰令節
 賜宴飮以寵之。
戊戌
有讒者。
山陰縣
癸卯
 宥還。
被選
梅溪㵢溪楊大峯煕止,申三槐從濩諸賢。
讀書文會堂
尋拜司議
乙巳
承 命參撰東國通鑑
丙午
擢重試。
拜直提學
庚戌
吏議成均大司成
辛亥
副提學
右承旨
壬子
陞吏曹參兼兩提學
 恩契昭融
眷遇方隆。
而遽以甲寅
遭 陟方之慟矣。
燕山嗣立
荒淫無度
公元1498年
江上
乘舟龍山
先生抱楫爭曰。
宜從陸。
主怒。
篙工奪楫。
先生仆於水。
命扶出之。
問曰。
胡爲投江
先生對曰。
欲從屈原
主曰。
屈原否。
遺臣詩曰。
我逢暗主投江死。
爾遇明君底事來。
主笑而止。
蓋以詼諧規諷也。
戊午
克墩,子光
構張史獄。
金先生禍洎泉壤
門下群賢
咸抵于法。
朝著一空
先生杖流關北慶源
竟卒于纍舍。
 中廟反正
昭雪復牒。
後更因趙文正先生 筵啓廟堂稟議
加 贈先生特例
錄用子孫
歲廩其妻。
貞夫星山李氏護軍從林女。
五子
三人
準。
監察
憑。
提學
沖。
侍講
二人
司直允誠
判書姜滸。
監察玄雲
舍人
提學男根碩。
參奉
外內諸裔。
不盡錄。
先生逮于禍。
而其館閣撰製。
函章奏與夫明道經物之述而可以後者
蕩然無遺矣。
詩文一二。
僅僅劫燼之餘。
猶可得全鼎於旨臠。
其次朱夫子感興之作曰。
此道無外
六合寬廣
據今不是新。
追古未是往。
八溟我所俯。
三辰我所仰。
萬象觀重
重。
隨處開朗
彼哉頓悟子。
可堪一撫掌。
言道之至廣至
而當博學精思以窮之。
積漸以造于豁然
不可爲禪旨一超成聖而黯黵以自欺也。
曰。
理本無形
妙在有象中。
動靜無端倪。
陰陽無始終。
萬物從此化。
各具衆所同。
韙哉太極圖
千古盲聾
言此理之不涉於玄虛
實體大用
流行終古
萬物萬事
莫不各有當然之則。
不可頃刻離舍也。
曰。
心寂尙感。
微泉危隼飛
大哉精一傳。
萬世不可違。
在茲不放下
賢可同歸
言此心之有私有正
而欲其精察一守之。
以極乎君子中庸也。
北辰獨不動。
帝座亭當
炳然挈玄軸。
雙曜迭周旁。
至人安天君。
合德圓方
言此心之主宰一身
而提萬化之綱。
酬酢不差
合德天地也。
其論尊德性
問學之事曰。
尊之道之之方。
在乎存其心致其知。
擇之不精
所見陷於認欲而爲理
約之以禮
則所行或累於私意
此皆灼見道體本然
而深得乎心學眞傳
非偶揣摸一時辭說之間而漫發之也。
當時老先生之咸推爲藍溪先生
自居以不及也。
天若幸於東邦
而躋 聖考壽域
使先生得行其學。
其所以上成 君德
下壹民志
一世仁義禮樂之囿者。
豈遽下於趙文正初載哉。
趙先生志感孚於隔世之後
眷眷褒贈先生爲請。
以爲變化士習
扶植斯文
在於是也歟。
乃爲之銘曰。
夷夔于廷。
重華穆穆
三閭于淵
懷終祿。
精一之傳。
我有所聞
死不身戚。
莫澤民。
天監于東。
曷戲則劇
曠世知己
文正惻惻
下馬有陵。
立巖之
不埋惟心。
祐我斯文
   通政大夫
前行政府參贊兼 經筵官, 書筵官苞山後學郭鍾錫謹撰
公元1467年
諡疏(丁亥正月日)[姜大重製]
慶尙道幼學臣李大淵等。
竊伏尊道褒賢
有國之先務也。
道不尊則無以至治
賢不褒則無以振風化。
道苟可以存。
賢苟可以褒。
豈可前日曠闕
而靳後日之 允
公元1498年
兪哉。
道內咸陽
有故參判臣表沿沫
戊午名賢
而其孝行純至
道學精深
文章卓絶
一代儒宗
百世之師表也。
士林尊慕俎豆之者
蓋已久矣。
尙未得蒙 贈諡之典。
不但士類嗟惜
實有歉於 國家尊尙之道矣。
臣等乃敢刳肝裏足。
仰陳 冕旒之下。
伏惟 殿下垂察焉。
表沿沫
天資醇美
氣質穎悟
事親養志爲先。
居喪哀毀終制
少從文簡公金宗直之門。
得聞爲己之學。
存心踐實之工。
文敬公金宏弼文獻公鄭汝昌
切磋琢磨
學術醇正
踐履篤實
迭爲上下者也。
宗直咸陽時。
沿沫事親之孝。
服喪之禮薦之。
道臣啓聞于 朝。
沿沫聞知
卽以書懇請止報牒。
宗直書云
足下美行而欲避其名。
足下所以不可及也。
足下誠孝之至。
治喪之禮。
聞諸 朝廷
諸史冊。
豈欺 國家云乎
異日鶚立朝右
移孝爲忠
匪躬之節
足下之望而誰歟云。
孝行純至
可見矣。
嘗與相國徐居正
東國通鑑
編摩刪述
多。
居正又撰筆苑雜記
以頌 國朝祖宗刱垂之德。
沿沫以爲大有功於名敎
居正推重之曰。
智量之大。
道德之卓。
文章華敏
世所罕及云。
文章卓絶
斯可驗矣。
正臣忠公成龍
讚其行曰。
先生聰明絶人
文章鳴世
佔畢齋金先生
嫡傳斯門之道脈
門下諸賢。
皆稱以先生不敢字焉。
門路之正
淵源之大。
造詣之深。
樹立之卓。
百世之師表也。
爲國之忠。
事親之孝。
服喪之禮。
千載模楷也。
師友之盛。
曺梅溪兪㵢溪金濯纓
文章相詡。
有若寒暄一蠹睡軒諸賢。
道義相引重。
蓋公之德業行誼
大有補於世敎云。
金宗直斯文之學。
傳於其父司藝臣叔滋。
叔滋之學。
傳於麗朝臣吉再
吉再之學。
得於鄭夢周之門。
夢周之學。
實爲吾東方倡道之祖也。
宗直以是嫡傳之統。
傳之沿沫
苟非沿沫之學精深吾道
以是傳授乎。
嗚呼
戊午之禍。
曷忍言哉。
宗直泉壤之禍。
門下諸賢。
或死或竄。
一時網打。
沿沫亦死配所
何幸 中廟更化
追伸
其冤。
其後正臣文正公趙光祖以 經筵官啓曰。
士習頹靡
變化之道。
豈無其
金宏弼鄭汝昌表沿沫褒揚
可以扶植斯文
相臣文翼公鄭光弼獻議曰。
金宏弼鄭汝昌表沿沫
學術醇正
踐履篤實
此等人。
世所罕出。
例加 贈爵。
未足表異
加 贈其爵。
歲廩其家。
訪其子孫錄用何如
於是
 命贈沿沫吏曹判書
仍 命官致祭文曰。
惟卿心懷醇正
學問該博
蔚乎儒林
鷄群獨鶴
揚于 王庭
如秋天一鶚。
昔我 成考。
潛心經籍
開講幄。
延訪俊哲
於是時。
啓沃實深。
將擬大用
遽遏八音
嗣王臨政
薄於儒術
罹罪罟。
乃死于謫。
冤氣干于星斗
幽魂悲於窀穸
今予纘服
方伸鬱抑
聞卿非命
惻然是驚。
伻陳菲薄
尙格我誠。
噫。
 聖朝節惠之典。
有褒孝行者。
有褒文章者。
有褒道學者。
今夫沿沫
以言乎孝行
金宗直之所薦於 朝也。
以言乎文章
徐居正文會推重之也。
以言乎道學
成龍之所撰傳斯文之統也。
若夫啓沃於 成廟
大用之擬。
於 中廟
被 御誄之隆。
矧又趙光祖之 筵啓
鄭光弼獻議
皆以金宏弼鄭汝昌表沿沫幷稱之。
金宏弼鄭汝昌從享於 文廟
表沿沫
尙未蒙 褒諡之典。
此非 聖代闕典
士林缺望乎。
臣等俱居後學之列。
久沐遺化之中。
千里控章。
同聲叫 閽。
實出於秉彝好德之
而有不容自誣者矣。
伏願殿下
特垂睿察。
亟 贈諡典。
可以儒風
可以賁治道。
豈但等之幸。
實 國家右文之休矣。
臣等不勝隕越祈懇之至。
冒死以聞。
龜川書院請額疏[李大淵,沈休彥,韓致淳等。]
伏以臣等。
謹伏稽我 朝祠院之規。
必於先賢毓靈之地。
講道之所。
俎豆之。
凡爲一代師表
百世儒宗者。
輒 賜額表章之。
豈非闡明吾道
嘉惠後學成法美典耶。
嶠南七十餘州。
卽古所稱鄒魯之鄕。
儒賢輩出
咸陽爲最。
有曰龜川書院
兩館提學
 贈吏曹判書臣號藍溪表沿沫,故校理
臣號春塘朴孟智,故同敦寧臣號逸老堂梁灌故縣監臣號琴齋姜漢故吏參 贈吏判臣號九拙菴梁喜,故處士臣愚溪河孟寶餟享之所也。
六賢之中。
表沿沫行狀實蹟
略以謹具於左。
伏乞特爲垂察焉。
沿沫起自草茅
文學雅致
儒林譬之鷄群獨鶴
揚于 王庭
則望之若秋天一鶚
事親盡孝
服喪盡禮
士大夫喪葬
用七七之法。
而惟沿沫不用
一從聖賢禮制
士類皆效焉。
文簡公佔畢齋金宗直咸陽守。
沿沫孝行
薦于監司
沿沫以書請止
宗直尤賢之。
答以移孝爲忠
 成廟朝。
翰林
湖堂
至拜兩館提學
嘗於廢朝
諫舟下龍山
以寓規諷
獻納臣金馹孫
沿沫之詩。
能振大雅之風。
忠公成龍曰。
沿沫聰明絶人
文章鳴世
門路之正
風節之直。
百世之師表也。
及其戊午之禍。
謫卒慶源
 中廟丁卯
因金欽祖,鄭忠樑等疏論。
雪其冤。
致其祭。
蒙 贈爵之典。
文正公趙光祖 筵稟曰。
表沿沫褒揚
可以扶植斯文
文翼公
鄭光弼申用漑金詮獻議曰。
表沿沫學術醇正
踐履篤實
一時學者
所共推服
 特贈其爵。
歲廩其家。
錄用子孫何如
 上曰。
表沿沫家在咸昌云
境內村巷
掛榜知委
使學者知 國家表賢之意爲敎。
嗚呼
沿沫行狀實蹟
不爲不多
然未能畢具
而略擧大槩。
沿沫文獻公鄭汝昌文簡公鄭蘊文孝公臣盧禛(저본에는 '盧禎'으로 되어 있으나 오류이므로 수정하였다.)。
生幷一鄕
德文章。
忠孝節義
同爲百世儒宗
而若蘫溪院,塘洲院則皆蒙 賜額之典。
惟此龜川一院
獨爲 聖朝闕典
廟貌荒涼
未免向隅之嘆。
於諸儒賢一體尊奉之義。
豈非後學之所抑菀者耶。
臣等不遠千里
相與伏 閤。
伏願 邸下。
特察表沿沫學問節行
特垂一額表章之典。
臣等不避瀆擾之誠。
冒死以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