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录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7H 页
遗事[姜世白]
在昔乔桐主。昏淫不辟。芟薙忠良。若草菅然。在戊午则佔毕金先生为首枉。而蓝溪表先生暨我从十世祖修撰公讳谦。俱以其门人被祸。甲子。我十世祖大谏公讳诇。亦以直言。与二三子同日遇害。我九世祖母李夫人。啜泣羁于商。有子择配。以表先生之女为冢妇焉。名节祸故。两家相类也。先生讳沿沫。字少游。始祖大璞。以中朝吏部尚书。东来居温山。中祖仁吕。丽朝大理平章事。封温山伯。高祖讳光远。丽朝中正大夫。宗簿令。曾祖讳乙忠。号白隐。奉善大夫。军器寺少尹。祖讳河。行温水监务左副承旨。 赠礼参。考讳继。号寒暄斋。县监,儒学教授。 赠吏判。母安氏。正郎鸿起之女。以 正统十四年己巳。生先生。 成化己丑。中司马两试。 成庙壬辰。登第。历翰苑玉署。丙申。选湖堂。丙午。擢重试。拜直提学。辛亥。升副学。壬子。升吏曹参判兼弘艺文两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7L 页
馆提学。及史狱起。金先生祸及泉壤。先生亦杖流。卒于遐荒。逮 恭僖王改玉。伸群枉。褒诸贤。领议政臣郑光弼,左议政臣申用溉, 经筵官臣赵光祖等相继奏曰。表沿沫学术醇正。践履笃实。为一世所推服。请加 褒赠。岁禀其妻。录用其子孙。为扶植斯文之方。 上曰可。 赠吏曹判书。于是。先生之冤白矣。先生之道伸矣。先生天资秀迈。神彩俊异。少从金先生。闻为己之学。事亲尽孝。服丧尽礼。金先生守咸阳。荐先生行谊于方伯。先生书请驳报。金先生答曰。足下之行。有三难焉。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他日鹗立朝右。竭匪躬之节。非足下而谁云。先生为翰林也。与同僚宴。设牛肉。为 上所知。坐罢。自是见禁肉。辄去之曰。不忍更犯法也。先生与四佳徐相公。撰东国通鉴。四佳常称其智量之大。道德之盛。世所罕及。柳西厓先生赞先生行曰。聪明绝人。文章鸣世。毕翁门下诸贤。称先生而不敢字焉。渊源之正。造诣之深。百世之师表也。为国之忠。事亲之孝。千载之模范也。师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8H 页
友之盛。则如一蠹,寒暄,权睡轩,曹梅溪,俞㵢溪,金濯缨诸贤。以道义文章相引重云。配贞夫人星山李氏。护军从林女。生三男二女。男准。监察。曰凭。直提学,都承旨。曰冲。女适郑允诚。司直。姜浒。参奉。 赠吏判。即我八世祖也。准男玄云。判官,检详舍人。凭男根硕。参奉郑允诚子。承祖,承表。女适姜士翰。姜浒子。士安。翰林。 赠领相。女适申寿民。护军。内外云仍。繁而不录。墓在咸昌县北立岩山酉坐。士林尸祝于咸昌之临湖院。咸阳之龟川院。噫。先生之事烈著于国家者。必多大书特书不一书者。而沧桑回禄之馀。一无传焉。然诸先辈之月朝。有历浩劫而与日星争光者。又奚憾焉。世白忝外裔。故不揆僭猥。敢序次如右。外裔孙通训大夫。弘文馆应教,知制 教兼 经筵侍讲官,春秋馆编修官晋山姜世白。谨撰。
行状[郑宗鲁]
先生讳沿沫。字少游。号蓝溪。姓表氏。上祖讳大璞。中朝吏部尚书。五季末。率入姓八于高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8L 页
丽。贯新昌。中世有讳仁吕。高丽閤门祗侯,大理平章事。封温山伯。高祖讳光远。中正大夫。宗簿令。曾祖讳乙忠。奉善大夫。军器寺少尹。入 本朝。三徵不起。号白隐。祖讳河。监务。 赠礼参。考讳继。官县监,尚州儒学教授。 赠吏曹判书。号寒暄斋。妣康津安氏。正郎鸿起女。 皇明正统己巳。先生生于咸阳之孝里。天资秀迈。弱冠。已以文行鸣世。从佔毕斋金先生游。得闻为己之学。自是益肆力于实工。操心饬躬。一以义礼。于同门士。最为蔚然。所与交。道学则有金寒暄,郑一蠹两先生。文章则曹梅溪,金濯缨诸君子。相切磋推许之。一时侪友。皆以蓝溪先生称焉。事母尽孝。愉婉奉养。及遭丧。哀毁过人。送终无憾。时俗僭用隧道。葬又奉释氏教。设七七斋。先生独非之。一遵朱子家礼而行之。时毕翁适宰咸阳。以先生孝行报营。期登闻。先生致书毕翁。自陈无实。请还报牒。毕翁尤贤之。答书略曰。足下治丧之美。乡长,党正交荐之。仆曷私于足下耶。东方丧制坏缺。虽文献古家。不能拔乎流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9H 页
俗。而足下则只祭几筵。非世俗谄佛者之比。求忠臣。必于孝子。他日鹗立朝右。联书于忠义之传。非足下而谁云。成化己丑。中司马两试。壬辰。登文科。选拜检阅。丙申秋。 上命徐四佳居正与政府吏曹及馆阁堂上。抄启读书文臣。赐暇山寺。名曰读书堂。先生与金颜乐赵知足应选。佳辰令节。特 赐燕饮。时人荣之。戊戌。被谮谪山阴。癸卯 宥还。是岁。又 命郑麟趾选文臣。 赐暇龙山寺。名曰文会堂。寻选补司议。丙午。擢重试。拜弘文馆应教,直提学。庚戌。以翻库御史。往平安道义州,江界。未几。加通政大夫。吏议,泮长。辛亥。拜副提学,右承旨。壬子。升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同知中枢府事兼两馆提学。乔桐主戊午。史狱起。毕翁被泉壤之祸。当时门徒。并遭窜戮。先生杖流庆源卒焉。丁卯。伸雪复爵。返葬于咸昌立岩山酉坐原。配星山李氏。护军从林之女。生三男二女。男长准。监察。次凭。直提学,都承旨。次冲。女郑允诚。司直。姜浒。 赠判书。准男玄云。判官舍人。凭男根硕。参奉。郑允诚二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9L 页
男。承祖,承表。女姜士翰。姜浒子。士安。翰林。 赠领议政。女申寿民。护军。先生学问醇朴。操履笃实。际 成庙盛时。昵侍 经筵。启沃献替。无非匡君为国之谟。而 弓剑遽遗。未克大施。乔桐主立。纵欲败度。尝出游江上。欲舟下龙山。先生抱楫争之曰。从陆安。乘舟危。不可舍安从危。主不听。令篙师夺棹。先生颠于水。主命负而出之。问曰。尔何投江为。对曰。臣欲下从怀王臣屈原。主怒曰。尔果见屈原乎。曰。臣见屈原。原赠臣一诗矣。主曰。何诗。曰。其诗云。我逢暗主投江死。尔遇明君底事来。主笑而止。以其谈谐寓规讽。以悟回主心。多类此。尝于翰苑燕饮之日。牛肉之设。为 上所知。例以犯禁。皆坐罢。自后见禁肉。辄去之曰。不忍更犯法也。在玉署。徐四佳撰东国通鉴。先生相其役。编摩纂述居多焉。所著诗文。濯缨以为善鸣国家之盛。足以振大雅高风。而逸不传。惜哉。 中庙改玉。特赠吏曹判书。遣官致祭。士林妥灵而崇奉之。咸阳则有龟川书院。咸昌则有临湖书院。天之报施先生。其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0H 页
在此也欤。宗鲁尝读戊午党籍。得先生事一二。既又伏读 赐祭文。见其盛有所褒奖。有曰蔚乎儒林。如鸡群独鹤。扬于王庭。如秋天一鹗。而诸先辈称述之语。其见于国乘,野史者亦不少。为之悲先生之冤。而仰先生之风者夙矣。今者咸之儒。皆谓先生墓道。既无志若铭。至如纪行之状。亦阙然焉。此可恨也。遂博采其散载于诸文字者。汇为一统。属宗鲁一言。自惟眇末后生。何敢当是任。顾屡强而不舍。亦念托名状末。实与有荣焉。敢序次如右云。后学通训大夫。司宪府掌令晋阳郑宗鲁。谨状。
有明朝鲜国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 世子左宾客,行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蓝溪表先生墓志铭。(并序)[姜稷]
表蓝溪先生弃后学。今且三百有年。墓道尚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0L 页
阙显刻。乃者先生之嗣孙庆曦等。谋瘗幽堂之石。以不佞忝在外裔。属以论撰之役。责固不敢承。而义实有不敢辞者。谨按先生讳沿沫。字少游。家于咸阳之蓝溪上。仍自号焉。远祖尚书公讳大璞。当五季时。东来泊新昌。始贯焉。丽末。有平章事温山伯讳仁吕。于先生。五世祖也。高祖讳光远。宗簿令。曾祖讳乙忠。军器寺少尹。大父讳河。监务,左承旨。父讳继。县监。 赠吏判。母安氏。正郎鸿起女。先生以正统己巳生。神彩俊迈。聪明绝伦。早以文行负时望。从佔毕金先生游。益肆力于实学。操心饬躬。动遵绳尺。时一代群彦。咸萃于毕翁之门。如寒暄,一蠹。以道义相讲劘。如金濯缨,曹梅溪,俞㵢溪。以文章相推重。于先生。未尝字焉。先生事亲有至性。愉婉甘毳。尽志体之养。及遭艰。易戚备至。时东方丧制坏缺。设浮屠七七斋。葬用偶人,像马,石室,金匮之属。先生独斥其非。遵用朱子礼。毕翁适宰咸阳。荐其行于刺史。将闻于 朝。先生移书。陈无实。请驳报。毕翁答曰。足下之行。有三难。传曰。求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1H 页
忠于孝。他日鹗立朝右。竭匪躬之节。非足下而谁欤。 成化己丑。中司马两试。壬辰。登第。即拜检阅。丙申秋。 命置湖堂。简选诸文臣。 赐暇读书。先生与金颜乐䜣,赵知足之瑞。应是选。癸卯。再选湖堂。丙午。擢重试。 特拜弘文馆应教,直提学。庚戌。差关西翻库御史。还朝加通政大夫,成均馆大司成。辛亥。除副学,右承旨。壬子。升嘉善,吏曹参判,同中枢,兼弘艺文两馆提学。燕山主戊午。史狱起。毕翁为首枉。先生亦坐其门徒。杖流关北之庆源而卒。先生以渊源之学。黼黻之文。遭际 圣明。出入 经幄。若将展布所蕴。而 弓舄遽遗。施用未究。逮废主淫虐之日。卒不免党籍之祸。呜呼。岂非气数之阏欤。先生在翰苑也。与同僚宴饮设牛肉。以犯禁坐罢。自是见禁肉。辄去之曰。不敢更犯。在玉署也。徐四佳居正。撰东国通鉴。先生相其役。编纂居多。徐公深加叹赏。昏主尝出游。欲舟下龙山。先生抱楫力争曰。不可舍安而从危。主命夺其楫。先生颠于水。主命援之。问曰。尔何投江。对曰。欲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1L 页
下从怀王臣屈原。主怒曰。尔见屈原乎。曰果见屈原。原赠以诗曰。我逢暗主投江死。尔遇明君底事来。主笑而止。其善寓规讽如此。先生所著述。濯缨尝言其善鸣国家。振大雅高风。而亡逸无传。有略载于东文选者。斯可为全鼎之一脔也。 恭僖王靖宗祊。群枉毕伸。赵静庵为 经筵官启曰。士习颓靡。宜思变化之方。金宏弼,郑汝昌,表沿沫若加褒奖。则可以扶植斯文。相国郑公光弼,申公用溉。又献议曰。表沿沫学术醇正。践履笃实。请加 赠爵。录用子孙。 上曰可。赠吏曹判书。 御制致祭文曰。蔚乎儒林。如鸡群独鹤。扬于王庭。如秋天一鹗。于是乎表章之典至矣。岭之士。又追慕先生风烈。咸昌之临湖。咸阳之龟川。皆立祠而尸祝之。于是乎崇奉之道备矣。葬咸昌立岩山坐酉原。祔贞夫人李氏。籍星山。护军从林女。有三男二女。长曰准。监察。次曰凭。直提学都承旨。季曰冲。女长适司直郑允诚。次适参奉姜浒。 赠吏判。即我先祖也。监察男玄云。舍人。提学男根硕。参奉。郑司直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2H 页
子曰承祖,承表。女适姜士翰。姜参奉子曰士安。翰林。女为护军申寿民妻。舍人无嗣。 纯庙戊子。命大宗伯。以参奉公根硕裔孙光浩为嗣。 圣朝所以继存于忠贤。于虖盛哉。稷窃惟吾先祖谏议公与先生。俱为毕翁门下。而后先于戊甲之祸。遂结以婚媾。则顾事契深重。益不胜感慕之私。敢序次如右。铭曰。
大东元气之会。笃培儒术之原。上而菁莪之化。莫京于 康靖之朝。下而炉韛之教。莫盛于佔毕之门。而先生应星岳之运。得 君师之际。立其朝而为名臣。登其门而为高弟。卓然并峙于一蠹,寒暄之间。观于当时称述之言。可知先生之名与天壤长存。顾何必以事迹之寂寥。著述之断简。为后世噫也。又况 恩典旷绝。宗绪复续。寝庙而修芬苾之飨。堂斧而治麟龟之碣。古所谓天理之必定。君子之受报。果有所不可遏者夫。立岩之阡。行路必式。昭示百世。贞珉是勒。外裔孙晋山姜稷。谨撰。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2L 页
嘉善大夫。行吏曹参判,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 世子左宾客蓝溪表先生神道碑。[郭钟锡]
越若我 康靖大王。励精图治。崇尚儒术。致群贤汇征于 朝。赞襄文化。隆太平之治。及嗣主惟庸。罔念于 燕翼。昵惑憸壬。戕僇播弃。贤士大夫殆尽。用自底于颠越。亦基我 列朝无穷之祸。而正人良士。纷纷然罹陷于罗织坑惨之不止。噫虖其痛矣。若蓝溪表先生。即当时群贤之一。而与群贤同其休咎。 恭僖王改纪之初。涤其冤。 貤其秩。伻官以酹。其文若曰。惟卿心怀醇正。学问该博。蔚乎儒林。鸡群独鹤。扬于 王庭。秋天一鹗。昔我 圣考。潜心经籍。日开讲幄。延访俊哲。卿于是时。启沃实深。将拟大用。遽遏八音。嗣王临政。薄于儒术。卿罹罪罟。乃死于谪。冤气干斗。魂悲窀穸。今予缵服。方伸郁抑。伻陈菲薄。尚格我诚。呜呼。其可以昭九原而章千古也。于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3H 页
是。先生之柩。始自谪所返。而葬于咸昌县北立岩村沙山枕兑之原。历四百年馀。而螭龟之饰。尚阙于神道。过而式者常恨焉。先生远孙缮工君奭峻。命其铭于不佞。谨按迹而序之曰。先生讳沿沫。字少游。其先。中国人也。五代之末。有讳大璞。与同志八姓。避地桴海而东。泊于温山居焉。至讳仁吕。仕于丽。为平章事。封温山伯。以为贯。今湖西之新昌县也。丽之亡。有少尹讳乙忠。退隐于尚州之白华山下。 圣朝徵之屡。竟不起。是为先生曾祖。祖讳河。监务。 赠参判。考讳继。号寒暄斋。文章行谊。鸣于世。由生员登第。官检阅教授。 赠吏曹判书。是娶参议李馨,正郎安鸿起之女。 正统己巳。先生生于咸阳之孝里寓第。安夫人出也。天姿秀迈。动止异常。二岁而孤。事母氏克孝。志体兼养。力学为文辞。声誉冠于曹流。及登佔毕斋金先生门。闻治心行己之有方。遂专意圣贤之道。潜究体行。乐而不倦。同门盛望如金寒暄,郑一蠹及金濯缨,曹梅溪,权睡轩,俞㵢溪诸君子。或切偲以道义。或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3L 页
磨励以名节咸以先生推先焉。年十八。丁内忧。时承丽氏遗俗。丧用浮屠。且僭用隧道以葬。先生以为此非所以事亲以礼也。一以家礼为治。孺慕哀号。三年不少懈。乡邻多感化。已而。金先生来知郡事。以先生行。剡于 朝。先生闻之。陈书固请已。金先生复之曰。虽文献故家。不能拔乎流俗。足下能为人所不为。求忠于孝。他日鹗立朝右。联书于忠义之传。非足下而谁欤。己丑。中司马两试。壬辰。登文科。选补检阅。历翰苑,玉署。与一时群贤。翱翔接武。以润色至治。丙申。与金颜乐䜣,赵知足之瑞。同被抄启。 赐暇读书于山寺。佳辰令节。 赐宴饮以宠之。戊戌。有谗者。谪山阴县。癸卯。 宥还。又被选。与梅溪,㵢溪及杨大峰熙止,申三槐从濩诸贤。读书于文会堂。寻拜司议。乙巳。承 命参撰东国通鉴。丙午。擢重试。拜直提学。庚戌。为吏议,成均馆大司成。辛亥。为副提学。迁右承旨。壬子。升吏曹参判兼两馆提学。 恩契昭融。眷遇方隆。而遽以甲寅。遭 陟方之恸矣。燕山嗣立。荒淫无度。尝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4H 页
游江上。欲乘舟下龙山。先生抱楫争曰。宜从陆。主怒。令篙工夺楫。先生仆于水。命扶出之。问曰。胡为乎投江。先生对曰。欲从屈原。主曰。见屈原否。曰原遗臣诗曰。我逢暗主投江死。尔遇明君底事来。主笑而止。盖以诙谐寓规讽也。戊午。克墩,子光。构张史狱。金先生祸洎泉壤。门下群贤。咸抵于法。朝著一空。先生杖流于关北之庆源。竟卒于累舍。 中庙反正。并昭雪复牒。后更因赵文正先生 筵启及庙堂禀议。加 赠先生如特例。命录用其子孙。岁廪其妻。妻贞夫人星山李氏护军从林女。有五子。男三人。准。监察。凭。直提学。冲。侍讲。女二人。适司直郑允诚。赠判书姜浒。监察男玄云。舍人。提学男根硕。参奉。外内诸裔。今不尽录。先生逮于祸。而其馆阁撰制。囊函章奏与夫明道经物之述而可以传后者。并荡然无遗矣。惟诗文一二。仅仅于劫烬之馀。犹可以得全鼎于旨脔。其次朱夫子感兴之作曰。此道大无外。六合非宽广。据今不是新。追古未是往。八溟我所俯。三辰我所仰。万象观重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4L 页
重。随处要开朗。彼哉顿悟子。可堪一抚掌。言道之至广至悉。而当博学精思以穷之。积渐以造于豁然。而不可为禅旨之一超成圣而黯黵以自欺也。曰。此理本无形。妙在有象中。动静无端倪。阴阳无始终。万物从此化。各具众所同。韪哉太极图。千古启盲聋。言此理之不涉于玄虚。而实体大用。流行终古。万物万事。莫不各有当然之则。而不可顷刻离舍也。曰。此心寂尚感。微泉危隼飞。大哉精一传。万世不可违。在兹不放下。圣贤可同归。言此心之有私有正。而欲其精察而一守之。以极乎君子之中庸也。曰北辰独不动。帝座最亭当。炳然挈玄轴。双曜迭周旁。至人安天君。合德无圆方。言此心之主宰于一身。而提万化之纲。酬酢不差。而合德于天地也。其论尊德性。道问学之事曰。尊之道之之方。在乎存其心致其知。择之不精。则所见或陷于认欲而为理。不约之以礼。则所行或累于私意。此皆灼见乎道体之本然。而深得乎心学之真传。非偶尔揣摸于一时辞说之间而漫发之也。宜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5H 页
当时诸老先生之咸推为蓝溪先生。而自居以不及也。天若幸于东邦。而跻 圣考于寿域。使先生得行其学。其所以上成 君德。下壹民志。涵一世于仁义礼乐之囿者。又岂遽下于赵文正之初载哉。此赵先生之志感神孚于隔世之后。而眷眷以褒赠先生为请。以为变化士习。扶植斯文。亶在于是也欤。乃为之铭曰。
夷夔于廷。重华穆穆。三闾于渊。芋怀终禄。精一之传。我有所闻。死不身戚。奈莫泽民。天监于东。曷戏则剧。旷世知己。文正恻恻。下马有陵。立岩之原。不埋惟心。祐我斯文。
   通政大夫。前行议政府参赞兼 经筵官, 书筵官苞山后学郭钟锡谨撰。
请谥疏(丁亥正月日)[姜大重制]
庆尚道幼学臣李大渊等。窃伏念尊道而褒贤。有国之先务也。道不尊则无以成至治。贤不褒则无以振风化。道苟可以存。贤苟可以褒。则岂可以前日之旷阙。而靳后日之 允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5L 页
俞哉。道内咸阳。有故参判臣表沿沫。即戊午名贤。而其孝行之纯至。道学之精深。文章之卓绝。一代之儒宗。百世之师表也。士林之尊慕而俎豆之者。盖已久矣。尚未得蒙 赠谥之典。不但士类之嗟惜。实有歉于 国家尊尚之道矣。臣等乃敢刳肝里足。仰陈   冕旒之下。伏惟 殿下垂察焉。表沿沫。天资醇美。气质颖悟。事亲以养志为先。居丧以哀毁终制。少从文简公臣金宗直之门。得闻为己之学。存心践实之工。与文敬公臣金宏弼,文献公臣郑汝昌。相切磋琢磨。其学术之醇正。践履之笃实。迭为上下者也。宗直宰咸阳时。以沿沫事亲之孝。服丧之礼荐之。道臣启闻于 朝。沿沫闻知。即以书恳请止报牒。宗直答书云。足下有美行而欲避其名。此足下所以为不可及也。以足下诚孝之至。治丧之礼。闻诸 朝廷。编诸史册。岂欺 国家云乎。异日鹗立朝右。移孝为忠。竭匪躬之节。非足下之望而谁欤云。其孝行之纯至。斯可见矣。尝与相国臣徐居正。撰东国通鉴。编摩删述居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6H 页
多。居正又撰笔苑杂记。以颂 国朝祖宗刱垂之德。沿沫以为大有功于名教。居正常推重之曰。其智量之大。道德之卓。文章之华敏。世所罕及云。其文章之卓绝。斯可验矣。先正臣文忠公柳成龙。赞其行曰。先生聪明绝人。文章鸣世。从佔毕斋金先生。嫡传斯门之道脉。门下诸贤。皆称以先生而不敢字焉。其门路之正。渊源之大。造诣之深。树立之卓。百世之师表也。其为国之忠。事亲之孝。服丧之礼。千载之模楷也。其师友之盛。则曹梅溪,俞㵢溪,金濯缨。以文章相诩。有若寒暄,一蠹,睡轩诸贤。以道义相引重。盖公之德业行谊。大有补于世教云。夫金宗直斯文之学。传于其父司艺臣叔滋。叔滋之学。传于丽朝臣吉再。吉再之学。得于郑梦周之门。而梦周之学。实为吾东方倡道之祖也。宗直以是嫡传之统。传之沿沫。则苟非沿沫之学精深于吾道。能以是相传授乎。呜呼。戊午之祸。曷忍言哉。宗直遭泉壤之祸。其门下诸贤。或死或窜。一时网打。而沿沫亦死配所。何幸 中庙更化。追伸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6L 页
其冤。其后先正臣文正公赵光祖以 经筵官启曰。士习颓靡。变化之道。岂无其方。如金宏弼,郑汝昌,表沿沫褒扬。则可以扶植斯文。领相臣文翼公郑光弼等献议曰。金宏弼,郑汝昌,表沿沫。学术醇正。践履笃实。此等人。世所罕出。例加 赠爵。未足表异。加 赠其爵。岁廪其家。访其子孙录用何如。于是。 命赠沿沫爵吏曹判书。仍 命官致祭文曰。惟卿心怀醇正。学问该博。蔚乎儒林。如鸡群独鹤。扬于 王庭。如秋天一鹗。昔我 成考。潜心经籍。日开讲幄。延访俊哲。卿于是时。启沃实深。将拟大用。遽遏八音。嗣王临政。薄于儒术。卿罹罪罟。乃死于谪。冤气干于星斗。幽魂悲于窀穸。今予缵服。方伸郁抑。闻卿非命。恻然是惊。伻陈菲薄。尚格我诚。噫。 圣朝节惠之典。有褒孝行者。有褒文章者。有褒道学者。今夫沿沫。以言乎孝行。则金宗直之所荐于 朝也。以言乎文章。则徐居正之文会而推重之也。以言乎道学。则柳成龙之所撰传斯文之统也。若夫启沃于 成庙。荷大用之拟。追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7H 页
伸于 中庙。被 御诔之隆。矧又赵光祖之 筵启。郑光弼之献议。皆以金宏弼,郑汝昌,表沿沫并称之。金宏弼,郑汝昌则从享于 文庙。而表沿沫。尚未蒙 褒谥之典。此非 圣代之阙典。而士林之缺望乎。臣等俱居后学之列。久沐遗化之中。千里控章。同声叫 阍。实出于秉彝好德之心。而有不容自诬者矣。伏愿殿下。特垂睿察。亟 赠谥典。则可以振儒风。可以贲治道。岂但臣等之幸。实 国家右文之休矣。臣等不胜陨越祈恳之至。谨冒死以闻。
龟川书院请额疏[李大渊,沈休彦,韩致淳等。]
伏以臣等。谨伏稽我 朝祠院之规。必于先贤毓灵之地。讲道之所。而俎豆之。凡为一代之师表。百世之儒宗者。辄 赐额而表章之。此岂非阐明吾道。嘉惠后学之成法美典耶。峤南七十馀州。即古所称邹鲁之乡。而儒贤之辈出。咸阳为最。有曰龟川书院。故两馆提学。 赠吏曹判书臣号蓝溪表沿沫,故校理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7L 页
臣号春塘朴孟智,故同敦宁臣号逸老堂梁灌,故县监臣号琴斋姜汉,故吏参 赠吏判臣号九拙庵梁喜,故处士臣号愚溪河孟宝啜享之所也。此六贤之中。表沿沫之行状实迹。略以谨具于左。伏乞特为垂察焉。沿沫起自草茅。有文学雅致。在儒林则譬之如鸡群独鹤。扬于 王庭。则望之若秋天一鹗。尝事亲尽孝。服丧尽礼。时士大夫家丧葬。皆用七七之法。而惟沿沫不用。一从圣贤礼制。士类皆效焉。文简公臣佔毕斋金宗直为咸阳守。以沿沫孝行。荐于监司。沿沫以书请止。宗直尤贤之。答以移孝为忠。 成庙朝。历翰林。选湖堂。至拜两馆提学。尝于废朝。谏舟下龙山。以寓规讽。故献纳臣金驲孙。称沿沫之诗。能振大雅之风。文忠公臣柳成龙曰。沿沫聪明绝人。文章鸣世。门路之正。风节之直。百世之师表也。及其戊午之祸。谪卒于庆源。 中庙丁卯。因金钦祖,郑忠梁等疏论。雪其冤。致其祭。蒙 赠爵之典。文正公臣赵光祖 筵禀曰。表沿沫褒扬。则可以扶植斯文。文翼公臣
蓝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8H 页
郑光弼及申用溉,金诠献议曰。表沿沫学术醇正。践履笃实。一时学者。所共推服。 特赠其爵。岁廪其家。录用子孙何如。 上曰。表沿沫家在咸昌云。其境内村巷。挂榜知委。使学者知 国家表贤之意为教。呜呼。沿沫之行状实迹。不为不多。然未能毕具。而略举大槩。且沿沫与文献公臣郑汝昌,文简公臣郑蕴,文孝公臣卢禛(저본에는 '卢祯'으로 되어 있으나 오류이므로 수정하였다.)。生并一乡。道德文章。忠孝节义。同为百世之儒宗。而若蘫溪院,塘洲院则皆蒙 赐额之典。惟此龟川一院。独为 圣朝之阙典。庙貌荒凉。未免有向隅之叹。其于诸儒贤一体尊奉之义。岂非后学之所抑菀者耶。臣等不远千里。相与伏 閤。伏愿  邸下。特察表沿沫之学问节行。特垂一额表章之典。臣等不避渎扰之诚。谨冒死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