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x 页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年谱
年谱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0H 页
虚白先生年谱
皇明英宗皇帝正统三年(我 世宗大王二十年)。戊午六月(己未)二十八日(庚辰)己卯时。先生生于咸昌羊积里第。(洪氏出自南阳。丽中叶。讳鸾以宰相。移卜岭南之缶溪。因贯焉。其后。内侍史公自缶而商。先生祖父参判公自商而咸。遂为县人。○缶溪。本三国时缶林县。今义兴属县。)
四年( 世宗大王二十一年)。己未。(先生二岁。)
五年( 世宗大王二十二年)。庚申。(先生三岁。)
六年( 世宗大王二十三年)。辛酉。(先生四岁。)
七年( 世宗大王二十四年)。壬戌。(先生五岁。)已嶷然有大人气象。
八年( 世宗大王二十五年)。癸亥。(先生六岁。○始属文。有云鸟坐枝。或枝动不动。识者以为或字有文章气习。○出清江诗话。)
九年( 世宗大王二十六年)。甲子。(先生七岁)。始就傅。受学于南坡居士金公之门。(居士名温峤。府使履素之孙。于先生。为戚从叔。尝居县南栗里。先生往学焉。去时。必袖斧藏山中。及归。斫松明以来。达夜读书。日以为常。家贫。恐履袜易弊。为母夫人忧。每暑月。徒跣往来。亦不令母夫人知也。)
十年( 世宗大王二十七年)。乙丑。(先生八岁。)聪明颖异。行不由径。坐不跛倚。服不奇邪。
十一年( 世宗大王二十八年)。丙寅。(先生九岁。)力学不怠。日有程课。(先生与人书日。某。平生于艺。无所嗜好。独于书史。好之不啻如饥渴者之于饮食。盖口之于味也。性也。虽至愚不辨菽麦。而未尝有废饮食者也。某之于书史。正类此。性好之。故虽无能。亦未尝少释也。
皇明英宗皇帝正统三年(我 世宗大王二十年)。戊午六月(己未)二十八日(庚辰)己卯时。先生生于咸昌羊积里第。(洪氏出自南阳。丽中叶。讳鸾以宰相。移卜岭南之缶溪。因贯焉。其后。内侍史公自缶而商。先生祖父参判公自商而咸。遂为县人。○缶溪。本三国时缶林县。今义兴属县。)
四年( 世宗大王二十一年)。己未。(先生二岁。)
五年( 世宗大王二十二年)。庚申。(先生三岁。)
六年( 世宗大王二十三年)。辛酉。(先生四岁。)
七年( 世宗大王二十四年)。壬戌。(先生五岁。)已嶷然有大人气象。
八年( 世宗大王二十五年)。癸亥。(先生六岁。○始属文。有云鸟坐枝。或枝动不动。识者以为或字有文章气习。○出清江诗话。)
九年( 世宗大王二十六年)。甲子。(先生七岁)。始就傅。受学于南坡居士金公之门。(居士名温峤。府使履素之孙。于先生。为戚从叔。尝居县南栗里。先生往学焉。去时。必袖斧藏山中。及归。斫松明以来。达夜读书。日以为常。家贫。恐履袜易弊。为母夫人忧。每暑月。徒跣往来。亦不令母夫人知也。)
十年( 世宗大王二十七年)。乙丑。(先生八岁。)聪明颖异。行不由径。坐不跛倚。服不奇邪。
十一年( 世宗大王二十八年)。丙寅。(先生九岁。)力学不怠。日有程课。(先生与人书日。某。平生于艺。无所嗜好。独于书史。好之不啻如饥渴者之于饮食。盖口之于味也。性也。虽至愚不辨菽麦。而未尝有废饮食者也。某之于书史。正类此。性好之。故虽无能。亦未尝少释也。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0L 页
少时家无书。每欲读一般书。必从人借读。成诵乃还之。)
十二年( 世宗大王二十九年)。丁卯。(先生十岁。)受鲁论于监司朱公之门。(朱公名伯孙。时为龙宫教授。训诲后学。以体验践履为先。四方从学者多。先生初受论语。以为行己为人。尽在此书。诵读不辍。朱公喜。赠诗曰。鲁论二十篇。惯诵珠走盘。先生一生受用。多在论语云。)
十三年( 世宗大王三十年)。戊辰。(先生十一岁。)
十四年( 世宗大王三十一年)。己巳。(先生十二岁。)是岁。闻 天子陷虏。慨然流涕曰。天下之倒悬。极矣。
代宗皇帝景泰元年( 世宗大王三十二年)。庚午(先生十三岁)。二月。世宗大王升遐。
二年( 文宗大王元年)。辛未。(先生十四岁。)
三年( 文宗大王二年)。壬申。(先生十五岁。)五月。 文宗大王升遐。○年廑志学。文辞大进。行己有方。人以大儒目之。
四年( 端宗大王元年)。癸酉。(先生十六岁。)
五年( 端宗大王二年)。甲戌。(先生十七岁。)
六年( 世祖大王元年)。乙亥。(先生十八岁。)
七年( 世祖大王二年)。丙子。(先生十九岁。)十月。 端宗大王升遐于宁越。
英宗皇帝天顺元年( 世祖大王三年)。丁丑。(先生二十岁。)聘夫人商山金氏。(夫人。洛城君先致之玄孙。司正淑贞之女。)
十二年( 世宗大王二十九年)。丁卯。(先生十岁。)受鲁论于监司朱公之门。(朱公名伯孙。时为龙宫教授。训诲后学。以体验践履为先。四方从学者多。先生初受论语。以为行己为人。尽在此书。诵读不辍。朱公喜。赠诗曰。鲁论二十篇。惯诵珠走盘。先生一生受用。多在论语云。)
十三年( 世宗大王三十年)。戊辰。(先生十一岁。)
十四年( 世宗大王三十一年)。己巳。(先生十二岁。)是岁。闻 天子陷虏。慨然流涕曰。天下之倒悬。极矣。
代宗皇帝景泰元年( 世宗大王三十二年)。庚午(先生十三岁)。二月。世宗大王升遐。
二年( 文宗大王元年)。辛未。(先生十四岁。)
三年( 文宗大王二年)。壬申。(先生十五岁。)五月。 文宗大王升遐。○年廑志学。文辞大进。行己有方。人以大儒目之。
四年( 端宗大王元年)。癸酉。(先生十六岁。)
五年( 端宗大王二年)。甲戌。(先生十七岁。)
六年( 世祖大王元年)。乙亥。(先生十八岁。)
七年( 世祖大王二年)。丙子。(先生十九岁。)十月。 端宗大王升遐于宁越。
英宗皇帝天顺元年( 世祖大王三年)。丁丑。(先生二十岁。)聘夫人商山金氏。(夫人。洛城君先致之玄孙。司正淑贞之女。)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1H 页
二年( 世祖大王四年)。戊寅。(先生二十一岁。)
三年( 世祖大王五年)。己卯。(先生二十二岁。)是岁。中进士。(与文僖公柳洵,文戴公成伣。为年友相善。)
四年( 世祖大王六年)。庚辰。(先生二十三岁。)游泮宫。(与崔公璘同处。)
五年( 世祖大王七年)。辛巳。(先生二十四岁。)登别试 亲策科。(时上御忠顺堂。召馆学儒生五百馀人。 亲策赐第三人。第一。生员河叔山。晋州人。第二。进土金𥖝。安东人。第三。即先生。主司喜曰。可传吾家衣钵也。○按 国朝宝鉴。是岁。成伣对策登第。盖成公与先生号相似。故误出尔。成公则登明年壬午榜。)初试三馆职。(古例。新及第。必试艺文,校书,成均三馆之职。○先生自初出仕。有公辅之望。侪辈咸推重焉。)
六年( 世祖大王八年)。壬午。(先生二十五岁)选为承文博士。(时崔公璘为同官相善。○与金佔毕斋,曹梅溪,成慵斋。为道义交。时人称四君子。许士谔。以宣州石砚。将赠先生。佔毕斋留其砚。作诗寄谢直中云。宣城紫砚东方奇。大胜绿石含风漪。文房不可一日无。玉德金声我所师。许君得之十袭来。持欲赠君君不知。我昨剥啄叩其门。睨此益友柛忽怡。辄因笑谑入怀抱。许君诟怒胡恤之。还家静置笔格傍。紫潭疑有玄云垂。正当闭户注虫鱼。断搏片瓦休相从。为投燕石代肉祖。他日罚筹安敢辞。○诗出佔毕斋文集。)
七年( 世祖大王九年)。癸未。(先生二十六岁。)荐为艺文馆奉教。(徐公居正每称许曰。我国主文。非子而谁。)
八年( 世祖大王十年)。甲申。(先生二十七岁。)
宪宗皇帝成化元年( 世祖大王十一年)。乙酉。(先生二十八岁。)拜侍讲院说书。寻 赐暇湖堂。(自 世宗朝。 命集贤学土 赐暇读书。及集贤罢。
三年( 世祖大王五年)。己卯。(先生二十二岁。)是岁。中进士。(与文僖公柳洵,文戴公成伣。为年友相善。)
四年( 世祖大王六年)。庚辰。(先生二十三岁。)游泮宫。(与崔公璘同处。)
五年( 世祖大王七年)。辛巳。(先生二十四岁。)登别试 亲策科。(时上御忠顺堂。召馆学儒生五百馀人。 亲策赐第三人。第一。生员河叔山。晋州人。第二。进土金𥖝。安东人。第三。即先生。主司喜曰。可传吾家衣钵也。○按 国朝宝鉴。是岁。成伣对策登第。盖成公与先生号相似。故误出尔。成公则登明年壬午榜。)初试三馆职。(古例。新及第。必试艺文,校书,成均三馆之职。○先生自初出仕。有公辅之望。侪辈咸推重焉。)
六年( 世祖大王八年)。壬午。(先生二十五岁)选为承文博士。(时崔公璘为同官相善。○与金佔毕斋,曹梅溪,成慵斋。为道义交。时人称四君子。许士谔。以宣州石砚。将赠先生。佔毕斋留其砚。作诗寄谢直中云。宣城紫砚东方奇。大胜绿石含风漪。文房不可一日无。玉德金声我所师。许君得之十袭来。持欲赠君君不知。我昨剥啄叩其门。睨此益友柛忽怡。辄因笑谑入怀抱。许君诟怒胡恤之。还家静置笔格傍。紫潭疑有玄云垂。正当闭户注虫鱼。断搏片瓦休相从。为投燕石代肉祖。他日罚筹安敢辞。○诗出佔毕斋文集。)
七年( 世祖大王九年)。癸未。(先生二十六岁。)荐为艺文馆奉教。(徐公居正每称许曰。我国主文。非子而谁。)
八年( 世祖大王十年)。甲申。(先生二十七岁。)
宪宗皇帝成化元年( 世祖大王十一年)。乙酉。(先生二十八岁。)拜侍讲院说书。寻 赐暇湖堂。(自 世宗朝。 命集贤学土 赐暇读书。及集贤罢。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1L 页
而 赐暇之法亦废。至是 命大提学徐居正。选文学之士。先生及成侃,金寿宁,卢思慎,李叔諴,任元浚,鱼世谦,郑兰宗,崔淑精,李琼同,成伣,安琛。 赐暇湖堂。凡十二人。盖极选也。)
二年( 世祖大王十二年)。丙戌。(先生二十九岁。)九月。荐拜文兼宣传。(时。上御康宁殿。 王世子与孝宁大君补,河东君郑麟趾等入侍。 上召儒臣讲经书。既毕。 上曰。将帅宜用文臣。予欲得年少者培养。卿等各举所知。遂选年少文臣之可用者三十馀人。 命先生及艺文待教李琼同,刑曹佐郎河叔山兼宣传官。文兼之职。昉于此。)
三年( 世祖大王十三年)。丁亥。(先生三十岁。)五月。选为咸吉道兵马评事。(时会宁府使李施爱举兵叛。 朝廷以龟城君浚为四道都总使。曹锡文为副总使。鱼有沼为大将。升秩鱼世恭。为咸吉道观察使。起复许琮。为咸吉节度使。往征之。许公 启请先生为评事。先生往赴僚幕。上佐元戎。下理部伍。左酬右应。举合机宜。许公称叹不已。营中与诸军。合谋攻贼。初战于洪原。再战于北清。三战于蔓岭。贼大溃遁走。许节度令勿追曰。贼头将至矣。已而。吉州人生缚而至。浚等斩施爱于军前。传首京师。北关平。)九月。以军功。超拜工曹正郎。(是时。都总使浚等班师。 朝廷录敌忾功臣。其馀将士。进爵有差。)
四年。( 世祖大王十四年。)戊子。(先生三十一岁。)以特选。兼艺文馆应教。( 国朝古例。以将典文衡者。兼是任。)九月。 世祖大王升遐。
五年( 睿宗大王元年)。己丑。(先生三十二岁。)转拜艺文馆校理。○十一月。 睿宗大王升遐
六年( 成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三十三岁。)秋。差永安道审问使。(时永安道有蝗且旱。 上欲遣官审诊灾荒。而难其人。绫城君具致宽。举先生以对日。洪某曾经玆道兵马评事。有民怀可遣。 上许之。)八月。辞 朝。(佔毕斋以诗送之日。龙荒父老揖风仪。曾
二年( 世祖大王十二年)。丙戌。(先生二十九岁。)九月。荐拜文兼宣传。(时。上御康宁殿。 王世子与孝宁大君补,河东君郑麟趾等入侍。 上召儒臣讲经书。既毕。 上曰。将帅宜用文臣。予欲得年少者培养。卿等各举所知。遂选年少文臣之可用者三十馀人。 命先生及艺文待教李琼同,刑曹佐郎河叔山兼宣传官。文兼之职。昉于此。)
三年( 世祖大王十三年)。丁亥。(先生三十岁。)五月。选为咸吉道兵马评事。(时会宁府使李施爱举兵叛。 朝廷以龟城君浚为四道都总使。曹锡文为副总使。鱼有沼为大将。升秩鱼世恭。为咸吉道观察使。起复许琮。为咸吉节度使。往征之。许公 启请先生为评事。先生往赴僚幕。上佐元戎。下理部伍。左酬右应。举合机宜。许公称叹不已。营中与诸军。合谋攻贼。初战于洪原。再战于北清。三战于蔓岭。贼大溃遁走。许节度令勿追曰。贼头将至矣。已而。吉州人生缚而至。浚等斩施爱于军前。传首京师。北关平。)九月。以军功。超拜工曹正郎。(是时。都总使浚等班师。 朝廷录敌忾功臣。其馀将士。进爵有差。)
四年。( 世祖大王十四年。)戊子。(先生三十一岁。)以特选。兼艺文馆应教。( 国朝古例。以将典文衡者。兼是任。)九月。 世祖大王升遐。
五年( 睿宗大王元年)。己丑。(先生三十二岁。)转拜艺文馆校理。○十一月。 睿宗大王升遐
六年( 成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三十三岁。)秋。差永安道审问使。(时永安道有蝗且旱。 上欲遣官审诊灾荒。而难其人。绫城君具致宽。举先生以对日。洪某曾经玆道兵马评事。有民怀可遣。 上许之。)八月。辞 朝。(佔毕斋以诗送之日。龙荒父老揖风仪。曾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2H 页
见辕门草檄时。矫制尚容长孺直。逢山功效孟阳嬉。三军共醉投河饮。百里应劳负弩驰。关塞秋深转摇落。归来伫和锦囊诗。)选入为艺文馆学士。( 上命公卿及馆阁。选三品以下侍讲之臣。设员于艺文馆。以备顾问。及制作辞命。记注言动。编摩经籍。一如集贤殿故事。选副提学金之庆,直提学柳腃,应教金季昌,副应教崔敬止,校理卢公弼,副校理金克俭,郑徽修撰金宗直,崔淑精,孙比长,副修巽金润宗,南季堂蔡寿等。分番更直。日承三接。士林以比登瀛洲。时先生以校理应选。○出佔毕斋文集。)子彦邦生。
七年( 成宗大王二年)。辛卯。(先生三十四岁。)迁司宪府掌令。(言事切直。一时疏劄。皆出先生手。)以事递。授成均司艺。吏曹拟补永川郡守。宰臣徐居正 启曰。洪某宜于文翰。不可外补。 上特授艺文馆典翰。兼弘文馆典翰。(弘文馆刱于 世祖朝癸未。而未及建官定制。只有兼官七员。而无典翰。至是。先生兼是任。)入侍 经筵。请于 燕閒时。行夜对讲义。以为永规。 上称善。因 命自今以后。 经筵官二员。轮次直宿。
八年( 成宗大王三年)。壬辰。(先生三十五岁。)自正月。 上御夜对。先生每入侍 经席。奏对精详。陈勉勤至。 上嘉之。○除侍御史。参试院。○差全罗道按覈使。鞫狱囚于高山邑。(所过泰仁,兴德,古阜,益山,高山。皆有诗。主官镂而揭之。其他沿路所制诗合七十馀首。名之曰南行录。藏于家。先生手笔也。)差倭人护送使。下岭南。(时日本源教直使者入贡来。住东平馆。其还。先生差护送使。发行。○毕斋斋赠行诗曰。东平馆里远使发。汉江渡头樯如栉。津送须烦杨次公。长亭所以子驰驲。咸宁古县淳朴村。春树萱花逗春日。路人争
七年( 成宗大王二年)。辛卯。(先生三十四岁。)迁司宪府掌令。(言事切直。一时疏劄。皆出先生手。)以事递。授成均司艺。吏曹拟补永川郡守。宰臣徐居正 启曰。洪某宜于文翰。不可外补。 上特授艺文馆典翰。兼弘文馆典翰。(弘文馆刱于 世祖朝癸未。而未及建官定制。只有兼官七员。而无典翰。至是。先生兼是任。)入侍 经筵。请于 燕閒时。行夜对讲义。以为永规。 上称善。因 命自今以后。 经筵官二员。轮次直宿。
八年( 成宗大王三年)。壬辰。(先生三十五岁。)自正月。 上御夜对。先生每入侍 经席。奏对精详。陈勉勤至。 上嘉之。○除侍御史。参试院。○差全罗道按覈使。鞫狱囚于高山邑。(所过泰仁,兴德,古阜,益山,高山。皆有诗。主官镂而揭之。其他沿路所制诗合七十馀首。名之曰南行录。藏于家。先生手笔也。)差倭人护送使。下岭南。(时日本源教直使者入贡来。住东平馆。其还。先生差护送使。发行。○毕斋斋赠行诗曰。东平馆里远使发。汉江渡头樯如栉。津送须烦杨次公。长亭所以子驰驲。咸宁古县淳朴村。春树萱花逗春日。路人争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2L 页
看老莱衣。乡里追呼聚甥侄。鸡肥黍熟秋气早。充盘饤饾甚真率。绝句曰。醉里湖山入眼中。雕题涅齿挹高风。淋淋宝唾蛮笺湿。自有诗名满日东。)至金海界海上。发送倭使。(有送倭僧诗。载集中。)
九年( 成宗大王四年)。癸巳。(先生三十六岁。)子彦忠生。
十年( 成宗大王五年)。甲午。(先生三十七岁。)上谒 齐陵厚陵。将欲驾幸松都。宰相有请以女乐随。先生入侍夜讲。极陈不可。 上改容曰。微尔言。几失之矣。 命停之。(其后。 上命正殿礼宴。勿用女乐。盖深有悟于先生言也。)四月。 恭惠王后韩氏升遐。
十一年( 成宗大王六年)。乙未。(先生三十八岁。)升直提学。
十二年( 成宗大王七年)。丙申。(先生三十九岁。)春。 皇帝册立 皇太子。遣户部郎中祁顺及行人司司副张瑾求颁 诏敕。馆伴徐公居正。辟先生偕待之。(徐公与户部相酬唱。往复发弹。略不相输。户部欲以多穷之。作登楼赋六十馀韵。徐公令先生次之。先生代徐公立次其韵。户部赞赏不已。赋载皇华集。自是声华益著。世之求碑碣者。与夫修刱沿革。欲得题识以垂不朽者。皆走先生之门。凡有所适。得先生一语。以道其行。则充然自谓荣幸。至于写景寓怀。长篇短什。散落世间者。无不脍炙人口。)擢承政院同副承旨。(出纳补阙。明慎寅畏。)四月。制进喜雨诗。(时不雨者有日。初十日。朝雨颇洽。 上喜甚。 命内官安重敬。 赐酒承政院。仍 命各制喜雨诗以进。诗载集中。)题 赐暇读书藏义寺图后。(记略曰。 上教若曰。有志之士。牵于职事。未能专业。其选文臣之年少而敏。将远且大者若干人。特
九年( 成宗大王四年)。癸巳。(先生三十六岁。)子彦忠生。
十年( 成宗大王五年)。甲午。(先生三十七岁。)上谒 齐陵厚陵。将欲驾幸松都。宰相有请以女乐随。先生入侍夜讲。极陈不可。 上改容曰。微尔言。几失之矣。 命停之。(其后。 上命正殿礼宴。勿用女乐。盖深有悟于先生言也。)四月。 恭惠王后韩氏升遐。
十一年( 成宗大王六年)。乙未。(先生三十八岁。)升直提学。
十二年( 成宗大王七年)。丙申。(先生三十九岁。)春。 皇帝册立 皇太子。遣户部郎中祁顺及行人司司副张瑾求颁 诏敕。馆伴徐公居正。辟先生偕待之。(徐公与户部相酬唱。往复发弹。略不相输。户部欲以多穷之。作登楼赋六十馀韵。徐公令先生次之。先生代徐公立次其韵。户部赞赏不已。赋载皇华集。自是声华益著。世之求碑碣者。与夫修刱沿革。欲得题识以垂不朽者。皆走先生之门。凡有所适。得先生一语。以道其行。则充然自谓荣幸。至于写景寓怀。长篇短什。散落世间者。无不脍炙人口。)擢承政院同副承旨。(出纳补阙。明慎寅畏。)四月。制进喜雨诗。(时不雨者有日。初十日。朝雨颇洽。 上喜甚。 命内官安重敬。 赐酒承政院。仍 命各制喜雨诗以进。诗载集中。)题 赐暇读书藏义寺图后。(记略曰。 上教若曰。有志之士。牵于职事。未能专业。其选文臣之年少而敏。将远且大者若干人。特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3H 页
赐暇。诣山房读书。于是仁川蔡侯耆之永嘉权侯叔强,阳川许侯献之,高灵俞侯克己,中和杨侯,可行,昌宁曹侯大虚。实应其选。乃 命往藏义寺。读前所未,暇读之书。寺在仁王白岳之北三角山之西。有萧洒绝特之观。又有碧涧鸣弦。绕出于轩窗之下。凡山水清冷疏爽之气。皆寺之有也。寺不得有之。而今为诸君子有。其朝昼所得。可涯耶。他日功成名遂。卓然立于众人之表。其源盖此寺也。)
十三年( 成宗大王八年)。丁酉。(先生四十岁。)
十四年( 成宗大王九年)。戊戌。(先生四十一岁。)升左副承旨。○五月。奉 教制进画梅诗。(诗载集中。)七月。奉 教制进内画伯牙弹琴图诗。(诗载集中。)秋。升都承旨。
十五年( 成宗大王十年)。己亥。(先生四十二岁。)秋。除忠清道观察使。未久。以病递。 特授嘉善大夫。刑曹参判。○葺茅扁虚白亭。(先生京第在南山下。尝就高燥。葺茅为亭。每公退。幅巾藜杖。啸咏其中。萧然若遗世者。○。亭址在南山下青鹤洞。○佔毕斋诗曰。頖宫暇日关桥门。欲访刑部终南根。明朝春候已三日。安得晤歌同晏温。○月轩丁公寿冈诗曰。先生家似野人居。古柏长松日月舒。万丈红尘城里涨。惟应不到此山墟。○醒,狂子诗曰。凤去朝阳龙在田。风骚为地酒为年。满前形胜浑堪画。回首英雄定是仙。逸气可凌飞鸟外。高词准拟落霞边。嗒然隐几心如镜。万窍千喁总属天。)
十六年( 成宗大王十一年)。庚子。(先生四十三岁。)移拜汉城右尹。○题花梁亭诗后小序。
十七年( 成宗大王十二年)。辛丑。(先生四十四岁。)作闻庆漾碧堂记。○夏。充 皇太子千秋节进 贺使。与书状官申从濩赴京。(所经皆有诗。)到广宁驿。有思亲诗。(诗载集中。)六月十
十三年( 成宗大王八年)。丁酉。(先生四十岁。)
十四年( 成宗大王九年)。戊戌。(先生四十一岁。)升左副承旨。○五月。奉 教制进画梅诗。(诗载集中。)七月。奉 教制进内画伯牙弹琴图诗。(诗载集中。)秋。升都承旨。
十五年( 成宗大王十年)。己亥。(先生四十二岁。)秋。除忠清道观察使。未久。以病递。 特授嘉善大夫。刑曹参判。○葺茅扁虚白亭。(先生京第在南山下。尝就高燥。葺茅为亭。每公退。幅巾藜杖。啸咏其中。萧然若遗世者。○。亭址在南山下青鹤洞。○佔毕斋诗曰。頖宫暇日关桥门。欲访刑部终南根。明朝春候已三日。安得晤歌同晏温。○月轩丁公寿冈诗曰。先生家似野人居。古柏长松日月舒。万丈红尘城里涨。惟应不到此山墟。○醒,狂子诗曰。凤去朝阳龙在田。风骚为地酒为年。满前形胜浑堪画。回首英雄定是仙。逸气可凌飞鸟外。高词准拟落霞边。嗒然隐几心如镜。万窍千喁总属天。)
十六年( 成宗大王十一年)。庚子。(先生四十三岁。)移拜汉城右尹。○题花梁亭诗后小序。
十七年( 成宗大王十二年)。辛丑。(先生四十四岁。)作闻庆漾碧堂记。○夏。充 皇太子千秋节进 贺使。与书状官申从濩赴京。(所经皆有诗。)到广宁驿。有思亲诗。(诗载集中。)六月十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3L 页
五日。朝 奉天门。朝 东宫。贺千秋庆节。(赋四韵二律。以识所见。)和赠太学生谭圭诗。(谭圭。荆楚秀才之来充国学者也。来见先生。书赠绝句一首。先生以四韵和之。作小序以识之。诗载集中。)又次安南使三阮。(阮安字恒甫。阮文质字淳夫。阮伟字挺夫。亦以贺节使来京。以诗赠先生求和。盖文质。词林大家也。先生于次韵。颇推诩之。)呈文礼部。请迤西站随宜支费。蒙准为式。(迤西站。在辽阳。自前率给一日之资。虽疾病潦雨。绝不复馈。或有留滞。行李受窘。先生上书礼部。请优给粮饷。以备窘束。礼部重之。转达特蒙准。其后进朝者。赖免此患。)八月。回自京师。(所经皆有诗。)还到义州。闻贞夫人卢氏下世。奔赴。
十八年( 成宗大王十三年)。壬寅。(先生四十五岁。)正月。葬贞夫人于咸昌县东钱村之北茅山艮坐之原。居庐墓下。以终三年。馈奠之暇。读丧祭礼。(安殡于墓南小冈。故至今谓之殡所冈。)
十九年( 成宗大王十四年)。癸卯。(先生四十六岁。)三月。 贞熹王后尹氏升遐。○九月。服阕。搆小屋于墓傍虎溪之上。(佔毕斋诗曰。当今大手得班杨。我忝贫交几沐芳。两地素庐同耿耿。十年青琐各茫茫。病难西笑风仪阻。老欲东浮画计长。黄岳虎溪才百里。不堪羸卧景濂堂。○后。小屋入于灰烬。)
二十年( 成宗大王十五年)。甲辰。(先生四十七岁。)夏。除吏曹参判。 特授嘉靖大夫。○七月。承 命制进环翠亭记。○冬。除江原道观察使。
二十一年( 成宗大王十六年)。乙巳。(先生四十八岁。)上疏辞职。请归养。上特许带本职归省。( 国法。方伯不得越封。盖旷世异数也。○路出东海。
十八年( 成宗大王十三年)。壬寅。(先生四十五岁。)正月。葬贞夫人于咸昌县东钱村之北茅山艮坐之原。居庐墓下。以终三年。馈奠之暇。读丧祭礼。(安殡于墓南小冈。故至今谓之殡所冈。)
十九年( 成宗大王十四年)。癸卯。(先生四十六岁。)三月。 贞熹王后尹氏升遐。○九月。服阕。搆小屋于墓傍虎溪之上。(佔毕斋诗曰。当今大手得班杨。我忝贫交几沐芳。两地素庐同耿耿。十年青琐各茫茫。病难西笑风仪阻。老欲东浮画计长。黄岳虎溪才百里。不堪羸卧景濂堂。○后。小屋入于灰烬。)
二十年( 成宗大王十五年)。甲辰。(先生四十七岁。)夏。除吏曹参判。 特授嘉靖大夫。○七月。承 命制进环翠亭记。○冬。除江原道观察使。
二十一年( 成宗大王十六年)。乙巳。(先生四十八岁。)上疏辞职。请归养。上特许带本职归省。( 国法。方伯不得越封。盖旷世异数也。○路出东海。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4H 页
游观渔台。)到醴泉。题诗于客舍之东轩。(诗曰。前村烟暝已藏雅。客舍沈沈夜不哗。深树月明啼杜宇。旷庭春尽落梨花。衰容对镜年年换。病眼看书字字斜。梦里溪山明月到。门前流水是吾家。其后。天使王献臣闻此诗。喜日。病眼看书字字斜之句。此贾岛才也。)仍归省于本第。○八月。巡到高城。(时都事申从沃,郡守赵秀武,佐郎权仁孙,相礼卢吉蕃,参奉李苓从焉。游三日浦。登四仙亭。酒酣。先生题五言古诗十六句于石。作小序以识之。既归。邑人刻其石。置于亭上。○诗载集中。)启请重修江陵乡校。蒙允。(时江陵乡校颓圮无馀。先生 启请于 朝。以江陵,三陟两镇戍兵。鸠材陶瓦。事垂办。适天旱而止。未几。先生递而归。其后九年。府使李秤继而成之。)秋。递入为刑曹参判。(寻递再除。)
二十二年( 成宗大王十七年)。丙午。(先生四十九岁。)以亲老乞郡。除庆州府尹。(佔毕斋诗曰。大尹才华一代雄。东都人物有遗风。仙桃山下儿骑竹。满月城头露陨祠。暇日宾朋浮大白。他时父老袅长红。三年剩遂庭闱养。到处纱笼正护公。)子彦邦。中进士。
二十三年( 成宗大王十八年)。丁未。(先生五十岁)作永川乡校重修记。
孝宗皇帝弘治元年( 成宗大王十九年)。戊申。(先生五十一岁。)秩满。迁枢府。○撰全义君李公德良神道碑铭。
二年( 成宗大王二十年)。己酉。(先生五十二岁。)春。除司宪府大司宪。上京肃谢。上劄乞归养。 不允。○三月。丁判书公忧。奔赴。十二月。奉窆于贞夫人墓东麓芝草山子坐
二十二年( 成宗大王十七年)。丙午。(先生四十九岁。)以亲老乞郡。除庆州府尹。(佔毕斋诗曰。大尹才华一代雄。东都人物有遗风。仙桃山下儿骑竹。满月城头露陨祠。暇日宾朋浮大白。他时父老袅长红。三年剩遂庭闱养。到处纱笼正护公。)子彦邦。中进士。
二十三年( 成宗大王十八年)。丁未。(先生五十岁)作永川乡校重修记。
孝宗皇帝弘治元年( 成宗大王十九年)。戊申。(先生五十一岁。)秩满。迁枢府。○撰全义君李公德良神道碑铭。
二年( 成宗大王二十年)。己酉。(先生五十二岁。)春。除司宪府大司宪。上京肃谢。上劄乞归养。 不允。○三月。丁判书公忧。奔赴。十二月。奉窆于贞夫人墓东麓芝草山子坐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4L 页
之原。(先生以前后丧皆奔赴。不得终孝。为至痛。故庐墓终丧。后因作爱敬堂以寓慕。○权睡轩五福。来谒于庐次。先生因语及伊洛诸贤师友渊源。叹今之不古也。睡轩感而赋诗云。每向斯文感慨多。纷纷吠雪起人嗟。山中偶尔蒙亲炙。拟溯渊源洙泗波。)
三年( 成宗大王二十一年)。庚戌。(先生五十三岁。)立碣于贞夫人墓。自制碑阴以刻。
四年( 成宗大王二十二年)。辛亥(先生五十四岁。)夏五月。服阕。○更构小屋于墓西虎溪之上。命曰爱敬堂。作记以揭之。(记略曰。堂以爱敬名。何也。家于此。为吾亲也。盖事母则爱主焉。事父则敬主焉。家既为亲建。则居是堂者。岂容斯须忘爱敬耶。余生四十五十。贫无家。岁在成化辛丑。母殁。于是乎葬。三年之丧毕。因诛茅于其傍閒地。构草庐数间。以为晚年归老计。旋为煨烬。越弘治己酉。先君寻卒。又葬于此。痛念报本之无其所也。乃础于旧庐少南。竖数十柱。正在父坟之西母坟之南。为堂于室之西南隅。凡三楹。以为享祀受釐之处。既瓦既壁。适值即吉之初。乃合曾祖考以下群庙之主而享之。既饮福讫。书三大字额于壁。呼诸子使前而告之曰。而知吾所以名吾堂义否。吾所以卜宅于是者。为其近父母之穴。而欲其出门常目之也。吾所以名吾堂爱敬者。恐其入门对妻孥。有时乎忘吾亲也。如或居于斯。寝于斯。不有于三大字之义者。则非吾子孙也。呜乎。爱敬尽于事亲。而人亦爱敬我矣。吾家世清贫。无以遗子孙者。今以是遗。而亦以遗而子而孙。又书其言。申以自警。且使乡子弟之来观者。亦各知省云。)作金濯缨驲孙思庵记。○拜护军不赴。○秋。除成均馆大司成。(先生既长大学。慨然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因材训励。远士云集。愿一经指授者动以百数。 上幸成均馆。 亲行释奠于先圣。仍御下 辇台。飨百官儒生。宰枢文臣。入侍 殿内堂下。文臣。分坐庭下。与宴儒生三千馀人。环桥门。观者无虑万馀人。上下皆插花。先是。
三年( 成宗大王二十一年)。庚戌。(先生五十三岁。)立碣于贞夫人墓。自制碑阴以刻。
四年( 成宗大王二十二年)。辛亥(先生五十四岁。)夏五月。服阕。○更构小屋于墓西虎溪之上。命曰爱敬堂。作记以揭之。(记略曰。堂以爱敬名。何也。家于此。为吾亲也。盖事母则爱主焉。事父则敬主焉。家既为亲建。则居是堂者。岂容斯须忘爱敬耶。余生四十五十。贫无家。岁在成化辛丑。母殁。于是乎葬。三年之丧毕。因诛茅于其傍閒地。构草庐数间。以为晚年归老计。旋为煨烬。越弘治己酉。先君寻卒。又葬于此。痛念报本之无其所也。乃础于旧庐少南。竖数十柱。正在父坟之西母坟之南。为堂于室之西南隅。凡三楹。以为享祀受釐之处。既瓦既壁。适值即吉之初。乃合曾祖考以下群庙之主而享之。既饮福讫。书三大字额于壁。呼诸子使前而告之曰。而知吾所以名吾堂义否。吾所以卜宅于是者。为其近父母之穴。而欲其出门常目之也。吾所以名吾堂爱敬者。恐其入门对妻孥。有时乎忘吾亲也。如或居于斯。寝于斯。不有于三大字之义者。则非吾子孙也。呜乎。爱敬尽于事亲。而人亦爱敬我矣。吾家世清贫。无以遗子孙者。今以是遗。而亦以遗而子而孙。又书其言。申以自警。且使乡子弟之来观者。亦各知省云。)作金濯缨驲孙思庵记。○拜护军不赴。○秋。除成均馆大司成。(先生既长大学。慨然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因材训励。远士云集。愿一经指授者动以百数。 上幸成均馆。 亲行释奠于先圣。仍御下 辇台。飨百官儒生。宰枢文臣。入侍 殿内堂下。文臣。分坐庭下。与宴儒生三千馀人。环桥门。观者无虑万馀人。上下皆插花。先是。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5H 页
命弘文馆。仿大射礼。新制乐章。至是。令工歌以侑之。各司分掌设馔。 命都承旨郑敬祖。谕儒生曰。今日之事。非为宴乐也。乃所以崇儒重道也。其各醉饱。)作大学香室于 圣殿之傍。工讫。撰记文揭之。(按。香室火于壬乱。记文板本。得以流传。 孝宗朝癸巳。大司成李一相。白于 朝改建。○记文不载集中。)又作大学享官厅于尊经阁之东北。工讫。为文揭之。(先是。献官执事无清斋之所。假寓于东西斋。斋儒无所容。举皆出宿于馆仆家。非洁净斋敬之意。至是。成伣建白得 允。先生承 命。与同知馆事李克增前大司成成公伣。相地于尊经阁之东北。作献官厅四间。东西廊十五间。庖厨五间。于是馆儒享官。各致斋洁。无相碍之患。○记在集中。)作澄波楼记。○作幽谷馆重修记。(甲子祸。官命撤去。驿吏方洁藏之谨。及先生 追雪。复出钉之。○李东岳安讷诗曰。淊天甲子祸。扫地文匡词。驿吏昔如许。士林更有谁。)
五年( 成宗大王二十三年)。壬子。(先生五十五岁。)正月。 上以成均馆饷士不足。 特赐米三百石,布五百匹。先生上劄请略备酒食。会诸生以侈 圣恩。 上许之。乃设宴于本馆。以飨多士。○撰县令权公迩墓碣铭。○撰光山君金恭安公谦光神道碑铭。○撰延原君李忠简公崇元神道碑铭。○升资宪大夫。知中枢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时大提学鱼公世谦。以忧递。 上难其代。虚位有月。朝望咸属于先生。 上特 命升资兼授。)奉 教撰进皇华集序文。(时 孝宗皇帝建立太子。遣艾中郎高行人来颁 诏敕。两使入京。一宿而还。远接使卢公弼还。进两使诗若文。 上嘉其廉隅。仍 命锓梓。 命先生撰序
五年( 成宗大王二十三年)。壬子。(先生五十五岁。)正月。 上以成均馆饷士不足。 特赐米三百石,布五百匹。先生上劄请略备酒食。会诸生以侈 圣恩。 上许之。乃设宴于本馆。以飨多士。○撰县令权公迩墓碣铭。○撰光山君金恭安公谦光神道碑铭。○撰延原君李忠简公崇元神道碑铭。○升资宪大夫。知中枢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时大提学鱼公世谦。以忧递。 上难其代。虚位有月。朝望咸属于先生。 上特 命升资兼授。)奉 教撰进皇华集序文。(时 孝宗皇帝建立太子。遣艾中郎高行人来颁 诏敕。两使入京。一宿而还。远接使卢公弼还。进两使诗若文。 上嘉其廉隅。仍 命锓梓。 命先生撰序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5L 页
文)上劄请弘文馆学士勿拘年四十之限。令制月课。且选年少有才名者。分番 赐暇读书。 上从之。(古例。职兼艺文者四十以下。每月初一日,十五日抽签。或讲经。或著述。第录以 启。至成化戊戊。减艺文副学以下至修撰等官。改设弘文馆。增副学,提学,直提学应教,校理,修撰等官。新旧官合二十八员。至是。始行月课于弘文馆。且文臣肄业之法。至是复有中废之虞。先生 启请抄选。蒙 允。以崔淑生。权达手李颙李希顺李鼋等充选。)五月。承 命制进端午帖子。○作舍人司莲亭记。○迁议政府右参赞。兼知 经筵事。兼带文衡如故。○作燕宾楼记。○十一月。立碣于判书公暮。为文刻之。○作尚州乡校重修记。○题孙判府事舜孝所藏 御书轴。
六年( 成宗大王二十四年)。癸丑。(先生五十六岁。)撰佔毕斋金文简公神道碑铭。○转拜议政府左参赞。兼带文衡如故。○寻迁吏曹判书。兼带文衡如故。○作江陵乡校重修记。○充差赴 京上使。先生以病剧陈劄乞免。台谏劾以惮避。并罢本职。(先生素患风痹。至是发剧。上劄停免。至见弹罢。一自罢政之后。退居南山。调养休息。一时朋旧。慕仰风采。轮蹄沓至。先生欢然相对。或开樽放怀。或投壶赋诗。终日谈笑。见者不知为黄阁之贵。)作司赡寺莲亭记。
七年(成宗大王二十五年)。甲寅。(先生五十七岁。)起拜户曹判书。兼同知 经筵春秋馆事。○作龙宫浮翠楼记。○作报恩西轩重修记。○送权柱奉使对马岛。作序赠之。
六年( 成宗大王二十四年)。癸丑。(先生五十六岁。)撰佔毕斋金文简公神道碑铭。○转拜议政府左参赞。兼带文衡如故。○寻迁吏曹判书。兼带文衡如故。○作江陵乡校重修记。○充差赴 京上使。先生以病剧陈劄乞免。台谏劾以惮避。并罢本职。(先生素患风痹。至是发剧。上劄停免。至见弹罢。一自罢政之后。退居南山。调养休息。一时朋旧。慕仰风采。轮蹄沓至。先生欢然相对。或开樽放怀。或投壶赋诗。终日谈笑。见者不知为黄阁之贵。)作司赡寺莲亭记。
七年(成宗大王二十五年)。甲寅。(先生五十七岁。)起拜户曹判书。兼同知 经筵春秋馆事。○作龙宫浮翠楼记。○作报恩西轩重修记。○送权柱奉使对马岛。作序赠之。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6H 页
○作权推默庵记。○金公悌臣观察岭南。作序送之。(序载集中。)十二月。 成宗大王升遐。
八年(燕山主元年)。乙卯。(先生五十八岁。)卜 山陵于广州。先生以三都监提调。管护 玄宫事。(制进 挽词。诗载集中。)○五月。增秩正宪大夫。○权景禧朝正赴 京师。作序送之。(序载集中)撰左议政郑公佸碑铭。○送姜浑赴任河东。作序赠之。○上劄救斥佛儒生。(时有儒生言佛事。将受刑。台谏论救。不听。先生与成俊等陈劄。请从台谏之言。又不听。先生又上劄申救儒生。其劄略曰。臣窃谓纳谏。人君之大德。初政。后日之权舆。昔殷史赞成汤之德曰。从谏弗咈。傅说纳诲于高宗曰。后从谏则圣。伊尹之告太甲曰。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召公之戒成王曰。知今我初服。古昔帝王所以善其治者。其几在此。可不慎欤。古者。谏无官。人无不言。故人主之视听广。后世。官各有守。凡有得失。惟台谏言之。台谏不言。则人主之耳目塞耳。目塞则下情无由上达。上聪不得听卑。上下隔绝。百度随以讹。而国非其国矣。故愿治之主。常虚怀广纳。惟恐人之不言。言虽不中。不加之罪。所以广言路也。虽然。一人之言。而其言不中者。不必从。若夫举司商论而言之者。其言未必不中也。至于两司三司言之。则是举朝言之也。其口众而其言同。则是公也。非私也。公论所在。天且不违。况人君初政乎。儒生事。台官言之。谏官亦言之。弘文馆言之。承政院亦言之者。其意盖谓其罪虽当。事之始发。则不过为斯道之计。所坐则言语之失耳。而远方之人。不审知罪之节目者。必谓某某儒因辟佛受罪。则得无以是窥 圣上初政之趋舍耶。累日廷诤。讫未蒙 允。臣恐大小臣僚。窃疑 圣上不喜纳谏。初学之士。妄意 圣上不喜儒术。左右有史。君举必书。正恐 圣上以数个竖儒之故。受拒谏之名于千百载之下矣。伏望 圣上虚心旷照。熟念初政关系之重。特许台谏之请。兼又下教四方。使共知儒生
八年(燕山主元年)。乙卯。(先生五十八岁。)卜 山陵于广州。先生以三都监提调。管护 玄宫事。(制进 挽词。诗载集中。)○五月。增秩正宪大夫。○权景禧朝正赴 京师。作序送之。(序载集中)撰左议政郑公佸碑铭。○送姜浑赴任河东。作序赠之。○上劄救斥佛儒生。(时有儒生言佛事。将受刑。台谏论救。不听。先生与成俊等陈劄。请从台谏之言。又不听。先生又上劄申救儒生。其劄略曰。臣窃谓纳谏。人君之大德。初政。后日之权舆。昔殷史赞成汤之德曰。从谏弗咈。傅说纳诲于高宗曰。后从谏则圣。伊尹之告太甲曰。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召公之戒成王曰。知今我初服。古昔帝王所以善其治者。其几在此。可不慎欤。古者。谏无官。人无不言。故人主之视听广。后世。官各有守。凡有得失。惟台谏言之。台谏不言。则人主之耳目塞耳。目塞则下情无由上达。上聪不得听卑。上下隔绝。百度随以讹。而国非其国矣。故愿治之主。常虚怀广纳。惟恐人之不言。言虽不中。不加之罪。所以广言路也。虽然。一人之言。而其言不中者。不必从。若夫举司商论而言之者。其言未必不中也。至于两司三司言之。则是举朝言之也。其口众而其言同。则是公也。非私也。公论所在。天且不违。况人君初政乎。儒生事。台官言之。谏官亦言之。弘文馆言之。承政院亦言之者。其意盖谓其罪虽当。事之始发。则不过为斯道之计。所坐则言语之失耳。而远方之人。不审知罪之节目者。必谓某某儒因辟佛受罪。则得无以是窥 圣上初政之趋舍耶。累日廷诤。讫未蒙 允。臣恐大小臣僚。窃疑 圣上不喜纳谏。初学之士。妄意 圣上不喜儒术。左右有史。君举必书。正恐 圣上以数个竖儒之故。受拒谏之名于千百载之下矣。伏望 圣上虚心旷照。熟念初政关系之重。特许台谏之请。兼又下教四方。使共知儒生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6L 页
坐罪之由。 圣上宽容之量。庶一举而数善并矣。○旧例。开閤受讲。讲毕。台谏先起论事。弘文馆继之。自馀入侍者。必待顾问乃言之。言之不甚力。而先生每入侍筵讲。直言不讳。必移晷论启。主尝厌之。人有言于先生者曰。公不待顾问。言之甚力。事体不敢乃尔。先生曰。人臣有怀必达。尽言无讳者。当行底道理。吾不知此等事体为何物。子弟或谏曰。大人何不少忍为百口计。先生曰。吾受 累朝厚恩。年且老。虽死何惜。终不鸟之改。) 皇帝遣太监金辅,行人王献臣来锡 诰命。先生为远接使。往义州。(王行人性峭峻。于人少许可。独与先生。一见如旧。归后遇东人。必问先生安否。○是年。先生三为远接使。再往平安道。与迎慰使卢公弼,宋轶,金谌及府使黄衡。会于义州新亭。更名曰聚胜亭。作记揭壁。)还拜议政府右参赞。复兼弘文馆大提学。○复 启请选年少有才名者。分番 赐暇读书。主从之。(先生以成重淹李穆郑希良等充选。)○升拜议政府左参赞。兼带文衡如故。○子彦升。中进士。彦忠生进俱中。登别试文科。○曹伟观察湖西。作送行诗序。○子彦升为缮工奉事。○十月。始开史局。撰 成宗大王实录。○河南君郑公崇祖朝正赴 京师。作序送之。
九年(燕山主二年)。丙辰。(先生五十九岁。)上疏请从谏。(疏略曰。言路不可一日闭塞。臣谓人主之尊如天。其威如雷霆。人臣与人主争是非者。惟台谏耳。人主无所于屈。惟于台谏。屈而从其言。其屈也非屈。谏行言听。其治道高出百王之上。则所谓暂屈而永伸也。故人君之德。莫纳谏之为大。况今即政之初。万目想望太平之治。而台谏近臣。廷争十馀日。 天听不回。恐言路自此塞。而后虽有大事。皆将钳口结舌而不敢言。其几正在今日。伏望 亟霁天威。大开言路。治道幸甚。)
九年(燕山主二年)。丙辰。(先生五十九岁。)上疏请从谏。(疏略曰。言路不可一日闭塞。臣谓人主之尊如天。其威如雷霆。人臣与人主争是非者。惟台谏耳。人主无所于屈。惟于台谏。屈而从其言。其屈也非屈。谏行言听。其治道高出百王之上。则所谓暂屈而永伸也。故人君之德。莫纳谏之为大。况今即政之初。万目想望太平之治。而台谏近臣。廷争十馀日。 天听不回。恐言路自此塞。而后虽有大事。皆将钳口结舌而不敢言。其几正在今日。伏望 亟霁天威。大开言路。治道幸甚。)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7H 页
作襄阳客舍重修记。(记载集中。)撰刑曹参判金公升卿墓碑铭。○作善山客舍重修记。(记载集中。)作襄阳乡校重修记。(记载集中。)
十年(燕山主三年)。丁巳。(先生六十岁。)撰执义金公碣铭。(金公讳孟。先生与其子驲孙相善。)作曲水亭记。(记载集中。)撰刑曹判书成公健墓碑铭。○子彦忠选入湖堂。○撰左赞成月城君李襄平公铁坚神道碑铭。
十一年(燕山主四年)。戊午。(先生六十一岁。)同中枢曹伟以 圣节使赴 京。作送行诗序以赠之。(诗序在集中。)作麻田郡馆舍重修记。(记载集中。)作卢希亮天隐堂记。(记载集中。)作保宁环瀛楼记。(记载集中。)○夏。史祸起。以先生久典文衡。见金驲孙史草。而不为启闻。被勘左迁。寻以 实录未毕。复文衡职如故。(时李克墩。为史局堂上。见金驲孙史草书已恶甚悉。又书 光庙朝事。又载金宗直吊义帝文。欲籍为祸胎。谋于柳子光。子光尝衔宗直。即往见卢思慎尹弼商,韩致亨言之。三人者闻而从之。俱诣差备门外。呼都承旨慎守谨耳语。守谨亦尝见斥于士类。及闻此言。即入启之。主尝愤嫉文士。欲一施快。闻子光等所启。大怒。即令宾厅鞠问。子光日夜锻鍊。取金宗直吊义帝文与述酒诗。以为皆指 世祖而作。自为注释。逐句解之以入。因论启宗直以大逆。欲为一网打尽之计。请究问党与。一切锄治。主从之。于是子光等科罪论启。诛戮放黜。罔有纪极。戊午七月二十七日。颁赐教文曰。不意奸臣金宗直。包藏祸心。阴结党与。欲售凶谋。为日久矣。假托项籍弑义帝之事。形诸文字。诋䛼 先王。淊天之恶。罪在不赦。论以大逆。剖棺斩尸。其徒金驲孙
十年(燕山主三年)。丁巳。(先生六十岁。)撰执义金公碣铭。(金公讳孟。先生与其子驲孙相善。)作曲水亭记。(记载集中。)撰刑曹判书成公健墓碑铭。○子彦忠选入湖堂。○撰左赞成月城君李襄平公铁坚神道碑铭。
十一年(燕山主四年)。戊午。(先生六十一岁。)同中枢曹伟以 圣节使赴 京。作送行诗序以赠之。(诗序在集中。)作麻田郡馆舍重修记。(记载集中。)作卢希亮天隐堂记。(记载集中。)作保宁环瀛楼记。(记载集中。)○夏。史祸起。以先生久典文衡。见金驲孙史草。而不为启闻。被勘左迁。寻以 实录未毕。复文衡职如故。(时李克墩。为史局堂上。见金驲孙史草书已恶甚悉。又书 光庙朝事。又载金宗直吊义帝文。欲籍为祸胎。谋于柳子光。子光尝衔宗直。即往见卢思慎尹弼商,韩致亨言之。三人者闻而从之。俱诣差备门外。呼都承旨慎守谨耳语。守谨亦尝见斥于士类。及闻此言。即入启之。主尝愤嫉文士。欲一施快。闻子光等所启。大怒。即令宾厅鞠问。子光日夜锻鍊。取金宗直吊义帝文与述酒诗。以为皆指 世祖而作。自为注释。逐句解之以入。因论启宗直以大逆。欲为一网打尽之计。请究问党与。一切锄治。主从之。于是子光等科罪论启。诛戮放黜。罔有纪极。戊午七月二十七日。颁赐教文曰。不意奸臣金宗直。包藏祸心。阴结党与。欲售凶谋。为日久矣。假托项籍弑义帝之事。形诸文字。诋䛼 先王。淊天之恶。罪在不赦。论以大逆。剖棺斩尸。其徒金驲孙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7L 页
权五福,权景𥙿。朋奸党恶。同声相济。称美其文。以为忠愤所激。书诸史草。欲垂不朽。其罪与宗直同科。并令陵迟处死。驲孙又与李穆,许磐姜谦等。诬饰 先王所无之事。传相告语。笔之于史。李穆,许磐并皆处斩。姜谦决杖一百。籍产为奴。表沿沫,洪翰,郑汝昌,茂丰副正总等。罪犯乱言。姜景叙,李守恭,郑希良,郑承祖等。知乱言不告。并决杖一百流三千里。李宗准,崔漙,李鼋,李胄,金宏弼,朴汉柱,任熙载,康伯珍,李继孟,姜浑。俱以金宗直门徒。结为朋党。互相称誉。或讥议国政。谤讪时事。任熙载决杖一百。李胄决杖一百。极边付处。李宗准,崔漙,李鼋,金宏弼,朴汉柱,康伯珍,李继孟,姜浑等。并决杖八十。远方付处。而流人等。并定烽燧庭炉干之役。修史官见驲孙史草。而不即启。鱼世谦,李克墩,柳洵,尹孝孙等罢职。洪贵达,许琛,安琛等左迁。随其罪之轻重。俱已处决。谨将事由。告于 宗庙社稷云。)秋。兼知义禁府事。上疏救李宗准。(先是。李公宗准谪北界。路过高山驿。书李师中孤忠自许众不如之句于璧上而去。监司以闻。主以为怨意。自谪所拿来。不待甘结。将欲格杀。先生为知义禁。闻其加罪。上劄陈救。)子彦忠以弘文博士。拜质正官赴 京。先生戒以不辱之义。(彦忠还自 京师。以副修撰拜吏曹佐郎。先生曰。国家重铨选。汝其勉之。)十二月。 安顺王后韩氏升遐。○作文司艺杰改名说。(说在集中。)
十二年(燕山主五年)己未。(先生六十二岁。)上疏请勿拒谏。(疏略曰。臣闻。亡身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亡。亡国之事非一。而拒谏者必亡。治国家犹治身也。血气一日不运。则身危。言路一日不通。则国殆。此理之必然也。人君一身。其势甚危。以天命为可恃。而天命已绝则为独夫。以人心为可恃。而人心已离则为匹夫。彊莫如秦。为可恃矣。然一朝莫救土崩之患。富莫如隋。为可恃矣。然一朝莫救瓦解之势。若此者。何也。诚以愎谏自贤。纵欲自恣。恃其所可恃也。是故有可忧然后。可以无忧。有可畏然后。可以无畏。处亿兆之上。操予夺之权。所欲予者予之。所欲夺者夺之。赏
十二年(燕山主五年)己未。(先生六十二岁。)上疏请勿拒谏。(疏略曰。臣闻。亡身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亡。亡国之事非一。而拒谏者必亡。治国家犹治身也。血气一日不运。则身危。言路一日不通。则国殆。此理之必然也。人君一身。其势甚危。以天命为可恃。而天命已绝则为独夫。以人心为可恃。而人心已离则为匹夫。彊莫如秦。为可恃矣。然一朝莫救土崩之患。富莫如隋。为可恃矣。然一朝莫救瓦解之势。若此者。何也。诚以愎谏自贤。纵欲自恣。恃其所可恃也。是故有可忧然后。可以无忧。有可畏然后。可以无畏。处亿兆之上。操予夺之权。所欲予者予之。所欲夺者夺之。赏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8H 页
者赏之。惟欲之从。无所违忤。若可乐而无畏也。然以可乐为可忧。以无畏为可畏。小心戒惧。无敢纵欲。然后可以保其可乐而永无畏也。是以明哲之君。上畏天命。下畏人心。中畏台谏之言。 殿下即位以来。失政颇多。好恶偏党。赏罚颠倒。强辞饰非。拒谏自用。以负一国臣民之望。 祔庙之后。爵赏猥滥。天示谴异。始许停改。今乃复蹈前失。且降新命。刀锯奴肄之贱。奸诈射利之徒。或狂荡暴戾。或琐屑庸流。或戚里无状。或医师贱技。超资越序。并跻崇班。败常乱伦之人。亦命许通。臣民惶惶。口语籍籍。独 殿下颜不动。色不变。恬然莫之怪。上天之示变。如彼而不畏。人心之汹汹。如此而不惧。台谏之言。亦可戒也。不悟。何也。将 殿下席 祖宗之业。乘治安之势。虽有一二疵政。何害盛治云尔耶。臣以为时已泰矣。而犹谓不泰者。否之来。未有不根于泰之不戒也。道已复矣。而犹谓不复者。剥之至。未有不自于复之将尽也。君子贵防于未然。故危明主而惧治世。况今危亡之兆已现乎。何以知之。以 殿下拒谏一事卜之也。先儒日。人主一身。尤不可孤立。尧舜。明四目。达四聪。通天下为一身。若纣则为独夫。君臣比诸一身。人主。元首也。三公。腹心也。六卿。股肱也。台谏。耳目也。四体各尽其职。乃能运身。四体解弛。痿痹不仁。则元首独能自安耶。)二月。 成宗大王实录告讫。三月。 赐宴于议政府。仍行洗笔会于藏义洞遮日岩上。为文记其事。(故事。修史官卒事。 赐宴子议政府。又有洗笔会。盖以修史官涂抹手草。临流洗去之也。)四月。奉安 实录于星州史阁。(先生将还。道经尚州。尚州。先生之乡也。乡人称觞于风咏楼上。技使申宗之通判闵宁兴在席。又有丝竹管弦之盛。乡人以锦衣还乡荣之。)秋。上疏请罢打围。(疏略曰。戎狄猾夏。古所不免。然未有如近来之甚者。去今年间。平安,咸镜两边之民。被杀掳者无月无之。近日山阳会之寇。一举掩袭百馀人而去。岂料堂堂 圣朝。乃有此事乎。大抵妾妇乘其夫。夷狄侵中国。皆非常之变也。灾变之生。天所以警惧乎人君。而使之动心惕虑。增益其所不能也。近者。内则雷雹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8L 页
示灾。外则夷狄搆祸。天之仁爱我 殿下。而使之知戒者至矣。今宜君臣上下。交相戒饬。修德行政。要以弭灾消患为务耳。若夫无用之为。不急之举。在所不暇为也。 先王四时之田。所以讲武事。荐禽于 宗庙。固不可废也。边陲晏然。四方无虞。不可狃于安逸。则于是乎有讲武诰兵之举。三驱血荐之礼。若有剥床之灾。目前之患。则何必苟为是不急之举哉。今也。理山军民被掳者百馀人。被杀者亦多。而内禁卫二人。一掳一死。军民。吾赤子也。禁旅。吾瓜牙也。一朝。或身膏草野。或奴役虏中。为父母者闻而哀痛之不暇。何忍他为。前此戎虏之得利于我境者非一度。而今则其利万倍于前。彼惟其若是也。必将相率而起。为我边患。当不止于此。军民之降虏廷者。姑且偷生苟且之为幸。何暇顾礼义哉。百馀人之中。必有如韩世忠,阿伊山者。出而为乡导。为患于我境。将不知其几人。念至于此。将来之患。可胜言哉。正宜卧薪尝胆。蓄力养锐。相时而动。以雪愤耻之万一。而且区区于例事。累日驰猎于都城数息之远。岂其策乎。或曰。讲武所以练兵也。此于备边。无乃有得乎。臣意以为不然。大阅熊罴之士。教以进退击刺之勇。此则庶几矣。今则只用京军士。翼以品从伴人。近道才白丁。名虽讲武。其实获猎耳。何有于缓急。或曰。猎获所以享 宗庙。奉 诸殿。何足废乎。臣以为今之被杀掳者。固皆 先王先后之赤子也。赤子举其类。为贼杀掳。而子弟不暇恤顾。欲以猎获致孝。则其肯安心享之乎。臣以为此正朝廷上下所当痛哭流涕。增修德政时也。何暇他为。当今之务。莫如先下 谕书。责边将以备御无策。使感激奋发。勉立新功。次下哀痛之 教。吊慰杀掳者之妻子。又须反躬自饬。兼及臣邻。各自奭畏。修明政教。持之悠久。行之不息。自然内修之政行。而外攘之功举矣。)奇褚赴任庆州。作序送之。(序在集中。)十二月。与工曹判书成伣,吏曹参判权健。承 命撰历代明鉴。○作凝神楼记。
十三年(燕山主六年)庚申。(先生六十三岁)春。历代明鉴成。承 命
十三年(燕山主六年)庚申。(先生六十三岁)春。历代明鉴成。承 命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9H 页
撰序文。(以历代君臣鉴帝王后妃鉴。参考本史。撮其切要。删其繁芜。或去其全条。或添入新段。要为劝戒而止。釐为二十七卷。名之日历代明鉴以进之。更命先生序之。○序载集中。)金瑄赴任晋州。作序送之。(序载集中。)上劄请设备戎司。(时升平日久。军务解弛。纸皮为甲者半于京军。先生请设司造甲。许人卖买。若瓦署归厚之例。)又上十一条疏。一曰勉圣学。二曰慎厥终。三曰广言路。四曰慎好尚。五曰明赏罚。六曰忧兵额。七曰择守令。八曰捡使行。九曰休军兵。十曰停营缮。十一曰罢田猎。(其一曰。人主一身。万物之宗。人主一心。万化之源。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董子曰。人君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未有心不正。身不修。而天下国家之理。百官。万民之正者也。传曰。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夫格物致知云者。博学审问。而无所不知之谓也。学问之道。伊何。事在勉强而已矣。昔傅说之告高宗曰。念终始。典于学。言一念终始。常在于学也。诗人之颂成王曰。学有缉熙于光明。言继续而光明之。无时间断也。夫然故。高宗为商令王。成王为周贤主。学问之功。庸可易乎。虽然。帝王之学。与凡庶不同。夫分章析句。考校同异。此儒者之以讲说为事者也。钩玄讨奇。抽黄乱白。此儒者之以雕篆为事者也。皆非人君所当为也。所贵乎人君之学者。观古圣贤之所用心。历代治乱兴亡之迹。与夫立政立事之要。泽民利物之术。得之于心。施于有政。如斯而已。若望道有不诚。求治或不急。未有不半途而废者。岂不可惜哉。 殿下春秋尚少。学问未遍。其于经史所存圣贤治心养性之要。历代治乱兴亡之迹。或者有所未至。此正日新又新。惟日不足之时也。古人云。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凡为学工夫。其急也如此。况人君之学乎。伏愿 殿下勤御 经筵。勿以细事小故而或废。勿谓来日明年之有馀。日复一日。继之以夜。无所作辍。积之以年。则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9L 页
自然闻见博而智益明。又须崇尚正学。以二帝三王存心出治之法为师。凡百家众技之流。浮华无实之文。不接于耳目。不留于聪明。则自然圣学益高。治道益隆矣。○其二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此人情之常也。虽然。天下之事。其始善者。其终亦善。有其始而无其终者有矣。未有无其始而有其终者也。故古之人。重谨始也。若稽古昔。仲虺之告成汤曰。慎厥终。惟其始。伊尹之告太甲曰。慎终于始。召公之告成王曰。今天命哲。命吉凶。知今我初服。言始之当谨也。今夫正月。一年之始也。朔日。一月之始也。初政。国家千百年之始也。善观天者。凡以首月朔日之候。卜一年终月之气。善观人主之治者。于初政。有以窥千百年之安危。甚矣。始之不可忽也。 殿下临黎庶六年于玆。然未来尚有百年之久。此实初政耳。国家千百年之治乱安危。实兆于今日。可不谨乎。愿 殿下鉴鲜终之戒。敦谨始之道。出入起居。罔或不钦。发号施令。罔或不臧。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因咈百姓以从己之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不改。有言逆于耳。必求诸道。有言逊于志。必求诸非道。非其人勿近。非其道不由。敦教化。厚风俗。崇节俭。戒安逸。谨天戒。恤民隐。日用之间。要须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日少。敬以作所。无时豫怠。居常顾畏于民。岩若有敌国外患将至于前。子孙万世苞乘之固。盘石之安。其道在此。○其三曰。言路所由。适于治之道也。言路广。则天下之善皆由之而来。为我之有。天下之口皆得以言己之过失。善不滞于人。恶不留乎己。如此而其国不治者。未之有也。言路塞。则上下隔绝。人主如聋之无所闻。如瞽之无所见。善在人而不知取。恶在己而不知去。虽欲治。得乎。古者。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犹以为未也。陈谏鼓。设谤木。犹恐人不言己之过。乞言于路于旅也。语询于刍荛。犹恐一善之或遗。舜禹汤。大圣也。宜若无所资于人。然且好察迩言。闻善言而拜。从谏弗咈。其所以成雍熙泰和之治者。岂有他哉。 成庙纳谏之美。近古所无。子孙永世之龟鉴也。 殿下光绍 祖宗丕基。不坠 祖宗积累之业。宜如之何。曰开言路。广听纳。合众善。为己之善而已。大抵言路之不广。其弊有三。曰自是也。有挟也。怀疑也。人主恃高明之资。自以为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0H 页
是。而谓人莫已若。则谄谀日进。而忠直之言。不闻于耳。挟至尊之势。惟其言而莫予违。则群下惟所令之。而无复有往还复逆者。持狐疑之端。而不信人言。则人皆携贰。而无复有尽心极言者。于是言路塞。而上下之情不通矣。伏愿 殿下上师舜禹之好善。成汤之从谏。近述 成庙。务祛三者之弊。兼取众人之言。其言可用。当即施行。如不可用。亦宜优用。虽或触忌犯分。事若无情。亦特宽贷。以伸直士之气。庶几人获自尽。下情皆得上达。○其四曰。人主好尚。不可不慎。孔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昔商受酗酒。而朝歌之人皆酗。楚王好细腰。而宫中至有饿死者。上之所好。而下之甚焉者。率多类此。人主好兵革。则带胄之士。思欲鼓其勇。好货财。则聚敛之臣。思欲献其计。好土功。则善宫室者。思售其巧。好田猎。则善驱驰者。思效其捷。好词华。则浮躁之流竞进。好谄谀。则佞倖之徒沓至。下之人从上之好如此。可不慎乎。大学曰。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又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圣贤之所好尚则如是尔。从而化之者又如此。 殿下新服厥命。方且有意唐虞三代之治。宜为此。岂为彼也。愿 殿下。慎厥攸好。以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之道为准。以仁义忠恕孝弟为先。而勿为财利兵革等项之好。以表率臣民。使之皆归于正道。○其五曰。赏罚。人主之大柄也。赏以劝善。罚以惩恶。犹天之春以生物。秋以肃杀也。天地无生杀。不可以成岁功。人君无赏罚。不可以驭一世。赏之与罚。不可以偏废也。今夫公卿大夫之位。车马金帛之珍。赏之具也。流放窜逐。鞭笞贬黜之差。罚之具也。视其功之大小。而赏有隆杀。因其罪之轻重。而罚有高下。罚不当罪。谓之滥。赏不当功。谓之僭。滥则罚无以惩恶。僭则赏无以劝善。赏刑不足以劝惩。则人君以何者而驾驭一世乎。 殿下即位以来。明慎用刑。狱无冤枉。但赏赉一事。或有可疑者。昔周公有大勋劳。赐之以天子礼乐。先儒论之。事亲得如曾子。可谓孝矣。孟子只曰可也。其意盖曰。子之身所能为者。皆所当为也。周公之功虽大。然皆臣职之所当为耳。职分所当为者。虽有微功。在所不赏。顷者参鞠官。皆受重赏。数月之间。超升峻级者多矣。至如两道监司。只以驰启之功。亦加资秩。承命鞠囚。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0L 页
何劳之有。据牒申闻。何劳之有。此特职分中之小事耳。赏赉如此。后虽有卫国安民之勋。斩贼搴旗之功。将何以赏之乎。愿 殿下继自今。爱惜名器。斟酌功劳。赏不滥加。恩勿虚施。其刑其罚。又须审察。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宁失不经。无敢或滥。要使赏罚得中。劝惩有道。古昔帝王成治。不过由此而已。○其六曰。一 世宗朝。命崔润德征建州卫。尔时。平安道兵额。至三万六千有奇。距今六十馀年。 国家休养生息。兵额宜倍蓰于昔。而今仅有万八千九百六十。平安一道。国之西门。在前朝末。值元衰季。红巾馀贼。奔突而东。此道先受其锋。如河决鱼烂。莫之能支。非惟贼势强盛。当时兵才寡弱。不自振而然也。方今中国无事。万无此虑。然末世之事。未敢逆料。况今野人。为我边患。防备甚紧。见在兵额。只有此数。岂非切身之病乎。臣日夜思虑。求其所以然。盖有由矣。本道沿边各镇。冬夏防戍。固已蹙民力矣。又有一年三次赴京之行。送迎骑载。劳惫莫甚。而在行通事等项诸官。于公贸易品布外。私赉物货。多至七八千馀匹。至如金银。我国所不产。载在禁章。而亦多潜持。其他滥赉杂物。不可胜数。皆责护送军人运输。由是民不堪命。规免苦役。潜投辽东东八站者。比比有之。况今新设汤站。凤凰城距义州。相望一日之程。民之投窜。其势甚易。岂不可虑哉。窃见 祖宗朝。赴京使臣之行。别遣台官。搜检数外滥持物货者。治其罪而没入其物。此一时权宜救弊一事也。今宜复行故事。亦苏复民力。增益兵额之一助也。且年前尚衣院济用监及医司贸易布。总四千八百三十馀疋。自京抵江上。载驮转输。驿路残弊。职此之由。臣亦愿自今服御所用外。其他不甚紧要之物。禁绝贸易。以苏民力。且平安道各镇防戍者。他道军士则自相番休。若土兵。四时相防。曾无休歇时。其苦倍他。流离逃散。势所必至。其苏复条件。请令该曹磨鍊施行。○其七曰。民之休戚。系于守令。守令非其人。则民安所措手足乎。今之补边郡者。率用武人。彼岂知怀绥字牧之道哉。关塞穷苦之民。而驭之以酷暴武吏。几何不胥而流亡哉。臣愿边方守令。必用文武兼资之人。使有事则身佩櫜鞬。以与敌从事。无事则劝民力穑。使有恒产。庶几流亡自止。兵额亦可以日增矣。○其八曰。义州官奴军民等。多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1H 页
受京中及开城府富贾布物。每于赴 京之行。数外牵连。潜往辽东。换易唐物者相属。若此不已。则谋利之徒。纷纷往来。欺诈争斗。生事于 上国者必有之矣。岂细故哉。今后似前冒行而不能检举。义州官吏及领去团练使,书状官等。率皆科罪。以杜冒滥之弊。○其九曰。 祖宗朝。设彭排五千。队卒三千。分五番。给月廪。使服土木之役。步正兵。持兵卫王宫。水军。乘船备海冠而已。近年以来。宫阙公廨修葺。诸君第宅造成。功役繁兴。而彭排队卒数少。不得已以番上步兵。当领木水军充其役。程督甚迫。力不能堪。率皆赁人代其役。役贾甚重。步兵二朔绵布。至十七八疋。水军则二十馀疋。倾财破产。犹不能偿。逃散者相继。加以诸浦朔望及别例进供物膳。又有无时礼葬。每岁鸭岛草薍刈取。皆役水军。曾不得息肩。日就耗散。臣愿依大典。彭排队卒。各充其数。如遇营缮等事。给料役之。一如 祖宗朝故事。令水军步兵。各供本役。庶几功役不废。而无逃散流离之虞矣。○其十曰。比来。连年不稔。去年尤甚。自冬谷贵。今则饿莩相望。民生极艰矣。虽自今蠲除不急之务。专意恤民之政。犹惧不济。况兴土木之役。重困民力乎。近闻晋城大君第造成。碧蹄驿,内鹰房修缮。又有绀岳山神堂祭厅改造。水军一百四十日之役。麻尼山斋宫典祀厅改造。水军一百一朔之役。前项军人其身之苦。不暇论也。尤其所难者。赢粮也。夫大君第。固所当营。然在今日则不可。自秋成为之未晚。至于碧蹄驿。当时不至颓毁。内鹰房。本有左右房。何必汲汲增营乎。时屈举赢。春秋讥之。伏愿亟收 成命。待时而举。以纾民力。○其十一曰。司仆寺网牌出猎。左右牌诸员各三十。兼官所骑及网子载持马并三十四疋。分行诸道。驱兽军六十名。令所在官调发才白丁。不足则以烟户军充之。京畿,江原,黄海。所至骚然。不徒烦费郡县。出入民间。侵刻亦甚。以至责办人马粮料。少不如意。辄加鞭挞。民兴怨咨。其弊不赀。计其一朔所获。不过六七口。烦扰甚多。猎获至少。臣愿 文昭殿,延恩殿祭肉。山行儿獐鹿。荐新进上外。网牌等猎。亟 命停罢。移定兽数于右三道州郡。供进不阙。而民弊祛矣。)作龙仁漾碧亭记。(记载集中。)作备我司契文。○题海浪岛图。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1L 页
○寄诗湖南新伯崔汉源。(时梅溪及寒暄。移配顺天。而祸色如火燎原。所在牧伯。接待薄厄。一时知旧。莫敢公诵。先生寄诗新伯。以致顾护之意。有过小江南烦问讯。岁寒迁客想凌兢之句。又寄诗于梅溪。)
十四年(燕山主七年)辛酉。(先生六十四岁)著承政院契轴文。○李昌臣充。 贺正使赴 京师。作序送之。(序载集中)撰同知中枢府事洪公兴墓表铭。○撰承旨洪公浻墓志铭。○撰文襄阳杰墓志。○撰户曹判书金公震孙神道碑铭。
十五年(燕山主八年)壬戌。(先生六十五岁)姜晋原龟孙赴 京师。作序送之。(序载集中)撰清城府院君韩质景公致亨墓志铭。○冬。兼药房提调。诣阙问安。制进医药诗五首。(时。先生诣阙问安。传曰。卿主文。且兼药房。以其用药救人之意。作近体若干首以进。即于应。制进五首。其四曰。医家治病如治国。脉病而肥医不治。治国先须正国俗。化民莫若教民彝。忠言逆耳宜为戒。苦药违心实是饸。进药与言臣岂敢。丹心白发即无移。其五曰。饱看往牒添知识。医国医人自可谈。病在皮肤先药内。患生西北预虞南。于今风散千山雪。自昔波扰马岛岚。制治固宜当未乱。也宜宵旰念三三。诗入称善。传曰。忧国一念。见于诗词。赐耳掩一事。)评事李长坤赴节镇。作送行诗序以赠之。○子彦邦登文科。彦国以进士。筮仕参奉。(先生每见诸子弟科宦。辄以盛满为戒。)十二月。与都提调尹弼商,副提调郑眉寿及内医金兴寿。撰进救急易解方。又撰序文。(先生诣阙问安。传曰。撮取诸方中病之最急。药
十四年(燕山主七年)辛酉。(先生六十四岁)著承政院契轴文。○李昌臣充。 贺正使赴 京师。作序送之。(序载集中)撰同知中枢府事洪公兴墓表铭。○撰承旨洪公浻墓志铭。○撰文襄阳杰墓志。○撰户曹判书金公震孙神道碑铭。
十五年(燕山主八年)壬戌。(先生六十五岁)姜晋原龟孙赴 京师。作序送之。(序载集中)撰清城府院君韩质景公致亨墓志铭。○冬。兼药房提调。诣阙问安。制进医药诗五首。(时。先生诣阙问安。传曰。卿主文。且兼药房。以其用药救人之意。作近体若干首以进。即于应。制进五首。其四曰。医家治病如治国。脉病而肥医不治。治国先须正国俗。化民莫若教民彝。忠言逆耳宜为戒。苦药违心实是饸。进药与言臣岂敢。丹心白发即无移。其五曰。饱看往牒添知识。医国医人自可谈。病在皮肤先药内。患生西北预虞南。于今风散千山雪。自昔波扰马岛岚。制治固宜当未乱。也宜宵旰念三三。诗入称善。传曰。忧国一念。见于诗词。赐耳掩一事。)评事李长坤赴节镇。作送行诗序以赠之。○子彦邦登文科。彦国以进士。筮仕参奉。(先生每见诸子弟科宦。辄以盛满为戒。)十二月。与都提调尹弼商,副提调郑眉寿及内医金兴寿。撰进救急易解方。又撰序文。(先生诣阙问安。传曰。撮取诸方中病之最急。药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2H 页
之易得者。编成别方以进。既撰进。乃赐名日救急易解方。令翻以谚字。又撰序文以进。)削罢 经筵大提学参赞等官。(按碑铭。自戊午以来。国家多事。台谏累以言事见挫。先生忧之。乃上疏累千言。请从谏。又进十条疏。皆宫禁秘事。反覆开讽。语甚切直。主素厌之。至是。会有诬告先生者。曰通简行私。主即下其事。削其职任。于是弘文馆启曰。过微罚重。非所以待大臣。况文衡之任。非人人所宜据。请复之。主不听。左授閒职。)撰知中枢府事金文贞公友臣墓碑铭。
十六年(燕山主九年)癸亥。(先生六十六岁)拜京畿道观察使。○七月。与忠清道观察使安琛。往审平泽之境。因游赏而归。(时。忠清道居民。上书愿耕食其地。故朝廷遣官。与两道伯同审。)子彦忠以校理。移拜礼曹正郎。○闻梅溪讣。以诗挽之。(诗曰。圭璧精神鸾凤姿。才名气槩冠当时。扶摇九万天高远。迁谪多年湿卑。谩有文章传永世。了无嗣续搆遗基。伤心岂是无从泪。仲父襟期鲍叔知。)为文志其墓。(志载集中)又以麦舟诗一绝。寄岭南伯权柱。(诗曰。昌黎昔别潮阳去。子厚今闻死柳州。返葬金陵尚有日。不知谁借麦盈舟。)冬。窜庆源。(先是。内嬖家数干以非理。不得愿。遂搆谗百端。又以直言谏争。数见忤于主。因事罗织。逮囚讯问。窜配极北。家人泣诀。先生怡然就道曰。我以咸昌田夫。致位廊庙。成亦自我。历事四朝。不忍便退。败亦自我。谁怨谁恨。行过端川。历崔溥谪所有诗。)子彦忠窜镇安。彦国窜郭山。○除夕。作自谴诗。(诗曰。穷愁谁与语。亢坐思难裁。本乏资身计。兼无用世才。恩荣元不意。祸患岂无胎。不耐庚申过。那堪甲子回。愆尤真自作。谴谪是谁媒。一死有馀罪。偷生良幸哉。)
十七年(燕山主十年)甲子。(先生六十七岁)正月。到谪所。寓楸城郑
十六年(燕山主九年)癸亥。(先生六十六岁)拜京畿道观察使。○七月。与忠清道观察使安琛。往审平泽之境。因游赏而归。(时。忠清道居民。上书愿耕食其地。故朝廷遣官。与两道伯同审。)子彦忠以校理。移拜礼曹正郎。○闻梅溪讣。以诗挽之。(诗曰。圭璧精神鸾凤姿。才名气槩冠当时。扶摇九万天高远。迁谪多年湿卑。谩有文章传永世。了无嗣续搆遗基。伤心岂是无从泪。仲父襟期鲍叔知。)为文志其墓。(志载集中)又以麦舟诗一绝。寄岭南伯权柱。(诗曰。昌黎昔别潮阳去。子厚今闻死柳州。返葬金陵尚有日。不知谁借麦盈舟。)冬。窜庆源。(先是。内嬖家数干以非理。不得愿。遂搆谗百端。又以直言谏争。数见忤于主。因事罗织。逮囚讯问。窜配极北。家人泣诀。先生怡然就道曰。我以咸昌田夫。致位廊庙。成亦自我。历事四朝。不忍便退。败亦自我。谁怨谁恨。行过端川。历崔溥谪所有诗。)子彦忠窜镇安。彦国窜郭山。○除夕。作自谴诗。(诗曰。穷愁谁与语。亢坐思难裁。本乏资身计。兼无用世才。恩荣元不意。祸患岂无胎。不耐庚申过。那堪甲子回。愆尤真自作。谴谪是谁媒。一死有馀罪。偷生良幸哉。)
十七年(燕山主十年)甲子。(先生六十七岁)正月。到谪所。寓楸城郑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2L 页
晋孙家。(有郑家小轩记)闻 仁粹王妃韩氏升遐。作诗以恸之。○闻彦国谪郭山。有诗。(诗曰。去国三千里。思乡十二时。参商分父子。胡越隔妻儿。庆人闻之。莫不酸鼻。)闻李公长坤为兵马评事而来。作诗寄之。(诗载集中)闻柳判官续拜持平归京。作送行诗。(诗载集中)闻夫人金氏讣。作悼亡诗。(后 赠贞敬夫人。子彦升彦邦。返葬于 赠判书公墓前。)府伯送莼菜。感而作诗。(诗载集中)闻子彦邦入来已半道。悲喜作一诗。○上府城南门楼。吟诗题璧。(先生谪楸城。数月未尝一出门。五月。府伯邀上南门。诗曰。去国一身投绝域。高城五月上南楼。乾坤纳纳存双眼。尊俎喧喧失百忧。贾生不用伤王傅。子厚何须恨柳州。底处江山非我有。古今人世本来浮。)子彦升,彦邦。以连坐远配海岛。彦忠,彦国。亦自谪所。并移于岛。○五月。命建付京狱。○六月二十二日。行到端川遇害。(时有戊午党人加罪之议。先生最先被拿。行到端川。承命官驰至。授一策书。先生开览。神色不变。从容就害。时惟婢仆数人在侧而已。加以主令方虐。无人收视。诸子俱谪。不能奔哭。惟数个婢仆。稿葬于其地。○当夏遭变。敛袭之具。只用所着单袍。是冬。先生之友人有以官行过端川者。梦先生以单衣犯寒。其人遂以絮衣改敛云。○按。眉叟记言曰。康靖时。燕山母妃既赐药死。及燕山即位。心怨之。慎守英者。以王后弟。宠倖用事。告匿名书。诽谤朝廷。以为负罪者怏怏怨望。遂有甲子之祸。尹弼商,韩致亨,韩明浍,郑昌孙,鱼有谦,沈浍,李坡,金升卿,李世佐,权柱,李克均,成俊。坐废母妃事。皆致之极刑。尹弼商,韩致亨,李克均,李坡,成均。并族其家。洪贵达,权达手,李幼宁,卞亨良,李守恭,郭宗藩,公子深源,朴汉柱,康伯珍,崔溥,成仲淹,朴訚,李鼋,金宏弼,申澄,沈顺门,姜诇,金千龄,郑麟仁,李胄,赵之瑞,郑诚谨,郑汝昌。或以金宗直门徒。或以直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3H 页
言敢谏皆戮死。而其已死者。皆戮其尸。或亲戚皆连死。后二年。燕山废。大释囚徒。连坐者皆得还。金宗直以下。并复其官。)
武宗皇帝正德元年( 中宗大王元年)丙寅。 中宗大王登极。颁 教大赦。先生子彦升诸兄弟始得蒙。 宥。自海岛驰赴端川。扶榇还乡。安厝于殡所冈。
二年( 中宗大王二年)丁卯三月十三日。移窆于 赠判书公墓前子坐之原。贞敬夫人金氏墓右也。○夏五月。 传曰。大提学洪贵达。 赠以一品爵。 特致赙祭。于是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知 经筵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事。太常议 谥曰文匡。
世宗皇帝嘉靖十四年( 中宗大王三十年)乙未。立神道碑于墓下。(按。墓前立碣。无年月可考。姑并载于此。)
神宗皇帝万历三十九年(光海君三年)辛亥。刊文集于全罗道求礼县。(时崔公挺豪知县。郑文庄公为观察使。俱捐俸刊行。文庄序之。崔公跋焉。)
肃宗大王十七年辛未。享临湖书院。(士林以入享先生之意。曾已禀议于西厓先生及愚伏先生。至是。建院咸昌捡湖上。以先生及表蓝溪,蔡懒斋,权桐溪三先生并享。)
正宗大王十年丙午。享阳山书院。(义兴。本先生乡也。先是。以敬斋洪先生。奉安于栗里乡社。至是。移建书院于阳山。以先生及敬斋先生并享。以先生子寓庵公配焉。)
武宗皇帝正德元年( 中宗大王元年)丙寅。 中宗大王登极。颁 教大赦。先生子彦升诸兄弟始得蒙。 宥。自海岛驰赴端川。扶榇还乡。安厝于殡所冈。
二年( 中宗大王二年)丁卯三月十三日。移窆于 赠判书公墓前子坐之原。贞敬夫人金氏墓右也。○夏五月。 传曰。大提学洪贵达。 赠以一品爵。 特致赙祭。于是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知 经筵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事。太常议 谥曰文匡。
世宗皇帝嘉靖十四年( 中宗大王三十年)乙未。立神道碑于墓下。(按。墓前立碣。无年月可考。姑并载于此。)
神宗皇帝万历三十九年(光海君三年)辛亥。刊文集于全罗道求礼县。(时崔公挺豪知县。郑文庄公为观察使。俱捐俸刊行。文庄序之。崔公跋焉。)
肃宗大王十七年辛未。享临湖书院。(士林以入享先生之意。曾已禀议于西厓先生及愚伏先生。至是。建院咸昌捡湖上。以先生及表蓝溪,蔡懒斋,权桐溪三先生并享。)
正宗大王十年丙午。享阳山书院。(义兴。本先生乡也。先是。以敬斋洪先生。奉安于栗里乡社。至是。移建书院于阳山。以先生及敬斋先生并享。以先生子寓庵公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