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x 页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年谱
年谱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0H 页

皇明英宗皇帝正统三年(我 世宗大王二十年)。戊午六月(己未)二十八日(庚辰)己卯时。先生生于咸昌羊积里第。(洪氏出自南阳。丽中叶。讳鸾以宰相。移卜岭南之缶溪。因贯焉。其后。内侍史公自缶而商。先生祖父参判公自商而咸。遂为县人。○缶溪。本三国时缶林县。今义兴属县。)
四年( 世宗大王二十一年)。己未。(先生二岁。)
五年( 世宗大王二十二年)。庚申。(先生三岁。)
六年( 世宗大王二十三年)。辛酉。(先生四岁。)
七年( 世宗大王二十四年)。壬戌。(先生五岁。)已嶷然有大人气象。
八年( 世宗大王二十五年)。癸亥。(先生六岁。○始属文。有云鸟坐枝。或枝动不动。识者以为或字有文章气习。○出清江诗话。)
九年( 世宗大王二十六年)。甲子。(先生七岁)。始就傅。受学于南坡居士金公之门。(居士名温峤。府使履素之孙。于先生。为戚从叔。尝居县南栗里。先生往学焉。去时。必袖斧藏山中。及归。斫松明以来。达夜读书。日以为常。家贫。恐履袜易弊。为母夫人忧。每暑月。徒跣往来。亦不令母夫人知也。)
十年( 世宗大王二十七年)。乙丑。(先生八岁。)聪明颖异。行不由径。坐不跛倚。服不奇邪。
十一年( 世宗大王二十八年)。丙寅。(先生九岁。)力学不怠。日有程课。(先生与人书日。某。平生于艺。无所嗜好。独于书史。好之不啻如饥渴者之于饮食。盖口之于味也。性也。虽至愚不辨菽麦。而未尝有废饮食者也。某之于书史。正类此。性好之。故虽无能。亦未尝少释也。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0L 页

十二年( 世宗大王二十九年)。丁卯。(先生十岁。)受鲁论于监司朱公之门。(朱公名伯孙。时为龙宫教授。训诲后学。以体验践履为先。四方从学者多。先生初受论语。以为行己为人。尽在此书。诵读不辍。朱公喜。赠诗曰。鲁论二十篇。惯诵珠走盘。先生一生受用。多在论语云。)
十三年( 世宗大王三十年)。戊辰。(先生十一岁。)
十四年( 世宗大王三十一年)。己巳。(先生十二岁。)是岁。闻 天子陷虏。慨然流涕曰。天下之倒悬。极矣。
代宗皇帝景泰元年( 世宗大王三十二年)。庚午(先生十三岁)。二月。世宗大王升遐。
二年( 文宗大王元年)。辛未。(先生十四岁。)
三年( 文宗大王二年)。壬申。(先生十五岁。)五月。 文宗大王升遐。○年廑志学。文辞大进。行己有方。人以大儒目之。
四年( 端宗大王元年)。癸酉。(先生十六岁。)
五年( 端宗大王二年)。甲戌。(先生十七岁。)
六年( 世祖大王元年)。乙亥。(先生十八岁。)
七年( 世祖大王二年)。丙子。(先生十九岁。)十月。 端宗大王升遐于宁越。
英宗皇帝天顺元年( 世祖大王三年)。丁丑。(先生二十岁。)聘夫人商山金氏。(夫人。洛城君先致之玄孙。司正淑贞之女。)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1H 页

三年( 世祖大王五年)。己卯。(先生二十二岁。)是岁。中进士。(与文僖公柳洵,文戴公成伣。为年友相善。)
四年( 世祖大王六年)。庚辰。(先生二十三岁。)游泮宫。(与崔公璘同处。)
五年( 世祖大王七年)。辛巳。(先生二十四岁。)登别试 亲策科。(时上御忠顺堂。召馆学儒生五百馀人。 亲策赐第三人。第一。生员河叔山。晋州人。第二。进土金𥖝。安东人。第三。即先生。主司喜曰。可传吾家衣钵也。○按 国朝宝鉴。是岁。成伣对策登第。盖成公与先生号相似。故误出尔。成公则登明年壬午榜。)初试三馆职。(古例。新及第。必试艺文,校书,成均三馆之职。○先生自初出仕。有公辅之望。侪辈咸推重焉。)
六年( 世祖大王八年)。壬午。(先生二十五岁)选为承文博士。(时崔公璘为同官相善。○与金佔毕斋,曹梅溪,成慵斋。为道义交。时人称四君子。许士谔。以宣州石砚。将赠先生。佔毕斋留其砚。作诗寄谢直中云。宣城紫砚东方奇。大胜绿石含风漪。文房不可一日无。玉德金声我所师。许君得之十袭来。持欲赠君君不知。我昨剥啄叩其门。睨此益友柛忽怡。辄因笑谑入怀抱。许君诟怒胡恤之。还家静置笔格傍。紫潭疑有玄云垂。正当闭户注虫鱼。断搏片瓦休相从。为投燕石代肉祖。他日罚筹安敢辞。○诗出佔毕斋文集。)
七年( 世祖大王九年)。癸未。(先生二十六岁。)荐为艺文馆奉教。(徐公居正每称许曰。我国主文。非子而谁。)
八年( 世祖大王十年)。甲申。(先生二十七岁。)
宪宗皇帝成化元年( 世祖大王十一年)。乙酉。(先生二十八岁。)拜侍讲院说书。寻 赐暇湖堂。(自 世宗朝。 命集贤学土 赐暇读书。及集贤罢。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1L 页

二年( 世祖大王十二年)。丙戌。(先生二十九岁。)九月。荐拜文兼宣传。(时。上御康宁殿。 王世子与孝宁大君补,河东君郑麟趾等入侍。 上召儒臣讲经书。既毕。 上曰。将帅宜用文臣。予欲得年少者培养。卿等各举所知。遂选年少文臣之可用者三十馀人。 命先生及艺文待教李琼同,刑曹佐郎河叔山兼宣传官。文兼之职。昉于此。)
三年( 世祖大王十三年)。丁亥。(先生三十岁。)五月。选为咸吉道兵马评事。(时会宁府使李施爱举兵叛。 朝廷以龟城君浚为四道都总使。曹锡文为副总使。鱼有沼为大将。升秩鱼世恭。为咸吉道观察使。起复许琮。为咸吉节度使。往征之。许公 启请先生为评事。先生往赴僚幕。上佐元戎。下理部伍。左酬右应。举合机宜。许公称叹不已。营中与诸军。合谋攻贼。初战于洪原。再战于北清。三战于蔓岭。贼大溃遁走。许节度令勿追曰。贼头将至矣。已而。吉州人生缚而至。浚等斩施爱于军前。传首京师。北关平。)九月。以军功。超拜工曹正郎。(是时。都总使浚等班师。 朝廷录敌忾功臣。其馀将士。进爵有差。)
四年。( 世祖大王十四年。)戊子。(先生三十一岁。)以特选。兼艺文馆应教。( 国朝古例。以将典文衡者。兼是任。)九月。 世祖大王升遐。
五年( 睿宗大王元年)。己丑。(先生三十二岁。)转拜艺文馆校理。○十一月。 睿宗大王升遐
六年( 成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三十三岁。)秋。差永安道审问使。(时永安道有蝗且旱。 上欲遣官审诊灾荒。而难其人。绫城君具致宽。举先生以对日。洪某曾经玆道兵马评事。有民怀可遣。 上许之。)八月。辞 朝。(佔毕斋以诗送之日。龙荒父老揖风仪。曾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2H 页

七年( 成宗大王二年)。辛卯。(先生三十四岁。)迁司宪府掌令。(言事切直。一时疏劄。皆出先生手。)以事递。授成均司艺。吏曹拟补永川郡守。宰臣徐居正 启曰。洪某宜于文翰。不可外补。 上特授艺文馆典翰。兼弘文馆典翰。(弘文馆刱于 世祖朝癸未。而未及建官定制。只有兼官七员。而无典翰。至是。先生兼是任。)入侍 经筵。请于 燕閒时。行夜对讲义。以为永规。 上称善。因 命自今以后。 经筵官二员。轮次直宿。
八年( 成宗大王三年)。壬辰。(先生三十五岁。)自正月。 上御夜对。先生每入侍 经席。奏对精详。陈勉勤至。 上嘉之。○除侍御史。参试院。○差全罗道按覈使。鞫狱囚于高山邑。(所过泰仁,兴德,古阜,益山,高山。皆有诗。主官镂而揭之。其他沿路所制诗合七十馀首。名之曰南行录。藏于家。先生手笔也。)差倭人护送使。下岭南。(时日本源教直使者入贡来。住东平馆。其还。先生差护送使。发行。○毕斋斋赠行诗曰。东平馆里远使发。汉江渡头樯如栉。津送须烦杨次公。长亭所以子驰驲。咸宁古县淳朴村。春树萱花逗春日。路人争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2L 页

九年( 成宗大王四年)。癸巳。(先生三十六岁。)子彦忠生。
十年( 成宗大王五年)。甲午。(先生三十七岁。)上谒 齐陵厚陵。将欲驾幸松都。宰相有请以女乐随。先生入侍夜讲。极陈不可。 上改容曰。微尔言。几失之矣。 命停之。(其后。 上命正殿礼宴。勿用女乐。盖深有悟于先生言也。)四月。 恭惠王后韩氏升遐。
十一年( 成宗大王六年)。乙未。(先生三十八岁。)升直提学。
十二年( 成宗大王七年)。丙申。(先生三十九岁。)春。 皇帝册立 皇太子。遣户部郎中祁顺及行人司司副张瑾求颁 诏敕。馆伴徐公居正。辟先生偕待之。(徐公与户部相酬唱。往复发弹。略不相输。户部欲以多穷之。作登楼赋六十馀韵。徐公令先生次之。先生代徐公立次其韵。户部赞赏不已。赋载皇华集。自是声华益著。世之求碑碣者。与夫修刱沿革。欲得题识以垂不朽者。皆走先生之门。凡有所适。得先生一语。以道其行。则充然自谓荣幸。至于写景寓怀。长篇短什。散落世间者。无不脍炙人口。)擢承政院同副承旨。(出纳补阙。明慎寅畏。)四月。制进喜雨诗。(时不雨者有日。初十日。朝雨颇洽。 上喜甚。 命内官安重敬。 赐酒承政院。仍 命各制喜雨诗以进。诗载集中。)题 赐暇读书藏义寺图后。(记略曰。 上教若曰。有志之士。牵于职事。未能专业。其选文臣之年少而敏。将远且大者若干人。特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3H 页

十三年( 成宗大王八年)。丁酉。(先生四十岁。)
十四年( 成宗大王九年)。戊戌。(先生四十一岁。)升左副承旨。○五月。奉 教制进画梅诗。(诗载集中。)七月。奉 教制进内画伯牙弹琴图诗。(诗载集中。)秋。升都承旨。
十五年( 成宗大王十年)。己亥。(先生四十二岁。)秋。除忠清道观察使。未久。以病递。 特授嘉善大夫。刑曹参判。○葺茅扁虚白亭。(先生京第在南山下。尝就高燥。葺茅为亭。每公退。幅巾藜杖。啸咏其中。萧然若遗世者。○。亭址在南山下青鹤洞。○佔毕斋诗曰。頖宫暇日关桥门。欲访刑部终南根。明朝春候已三日。安得晤歌同晏温。○月轩丁公寿冈诗曰。先生家似野人居。古柏长松日月舒。万丈红尘城里涨。惟应不到此山墟。○醒,狂子诗曰。凤去朝阳龙在田。风骚为地酒为年。满前形胜浑堪画。回首英雄定是仙。逸气可凌飞鸟外。高词准拟落霞边。嗒然隐几心如镜。万窍千喁总属天。)
十六年( 成宗大王十一年)。庚子。(先生四十三岁。)移拜汉城右尹。○题花梁亭诗后小序。
十七年( 成宗大王十二年)。辛丑。(先生四十四岁。)作闻庆漾碧堂记。○夏。充 皇太子千秋节进 贺使。与书状官申从濩赴京。(所经皆有诗。)到广宁驿。有思亲诗。(诗载集中。)六月十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3L 页

十八年( 成宗大王十三年)。壬寅。(先生四十五岁。)正月。葬贞夫人于咸昌县东钱村之北茅山艮坐之原。居庐墓下。以终三年。馈奠之暇。读丧祭礼。(安殡于墓南小冈。故至今谓之殡所冈。)
十九年( 成宗大王十四年)。癸卯。(先生四十六岁。)三月。 贞熹王后尹氏升遐。○九月。服阕。搆小屋于墓傍虎溪之上。(佔毕斋诗曰。当今大手得班杨。我忝贫交几沐芳。两地素庐同耿耿。十年青琐各茫茫。病难西笑风仪阻。老欲东浮画计长。黄岳虎溪才百里。不堪羸卧景濂堂。○后。小屋入于灰烬。)
二十年( 成宗大王十五年)。甲辰。(先生四十七岁。)夏。除吏曹参判。 特授嘉靖大夫。○七月。承 命制进环翠亭记。○冬。除江原道观察使。
二十一年( 成宗大王十六年)。乙巳。(先生四十八岁。)上疏辞职。请归养。上特许带本职归省。( 国法。方伯不得越封。盖旷世异数也。○路出东海。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4H 页

二十二年( 成宗大王十七年)。丙午。(先生四十九岁。)以亲老乞郡。除庆州府尹。(佔毕斋诗曰。大尹才华一代雄。东都人物有遗风。仙桃山下儿骑竹。满月城头露陨祠。暇日宾朋浮大白。他时父老袅长红。三年剩遂庭闱养。到处纱笼正护公。)子彦邦。中进士。
二十三年( 成宗大王十八年)。丁未。(先生五十岁)作永川乡校重修记。
孝宗皇帝弘治元年( 成宗大王十九年)。戊申。(先生五十一岁。)秩满。迁枢府。○撰全义君李公德良神道碑铭。
二年( 成宗大王二十年)。己酉。(先生五十二岁。)春。除司宪府大司宪。上京肃谢。上劄乞归养。 不允。○三月。丁判书公忧。奔赴。十二月。奉窆于贞夫人墓东麓芝草山子坐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4L 页

三年( 成宗大王二十一年)。庚戌。(先生五十三岁。)立碣于贞夫人墓。自制碑阴以刻。
四年( 成宗大王二十二年)。辛亥(先生五十四岁。)夏五月。服阕。○更构小屋于墓西虎溪之上。命曰爱敬堂。作记以揭之。(记略曰。堂以爱敬名。何也。家于此。为吾亲也。盖事母则爱主焉。事父则敬主焉。家既为亲建。则居是堂者。岂容斯须忘爱敬耶。余生四十五十。贫无家。岁在成化辛丑。母殁。于是乎葬。三年之丧毕。因诛茅于其傍閒地。构草庐数间。以为晚年归老计。旋为煨烬。越弘治己酉。先君寻卒。又葬于此。痛念报本之无其所也。乃础于旧庐少南。竖数十柱。正在父坟之西母坟之南。为堂于室之西南隅。凡三楹。以为享祀受釐之处。既瓦既壁。适值即吉之初。乃合曾祖考以下群庙之主而享之。既饮福讫。书三大字额于壁。呼诸子使前而告之曰。而知吾所以名吾堂义否。吾所以卜宅于是者。为其近父母之穴。而欲其出门常目之也。吾所以名吾堂爱敬者。恐其入门对妻孥。有时乎忘吾亲也。如或居于斯。寝于斯。不有于三大字之义者。则非吾子孙也。呜乎。爱敬尽于事亲。而人亦爱敬我矣。吾家世清贫。无以遗子孙者。今以是遗。而亦以遗而子而孙。又书其言。申以自警。且使乡子弟之来观者。亦各知省云。)作金濯缨驲孙思庵记。○拜护军不赴。○秋。除成均馆大司成。(先生既长大学。慨然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因材训励。远士云集。愿一经指授者动以百数。 上幸成均馆。 亲行释奠于先圣。仍御下 辇台。飨百官儒生。宰枢文臣。入侍 殿内堂下。文臣。分坐庭下。与宴儒生三千馀人。环桥门。观者无虑万馀人。上下皆插花。先是。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5H 页

五年( 成宗大王二十三年)。壬子。(先生五十五岁。)正月。 上以成均馆饷士不足。 特赐米三百石,布五百匹。先生上劄请略备酒食。会诸生以侈 圣恩。 上许之。乃设宴于本馆。以飨多士。○撰县令权公迩墓碣铭。○撰光山君金恭安公谦光神道碑铭。○撰延原君李忠简公崇元神道碑铭。○升资宪大夫。知中枢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时大提学鱼公世谦。以忧递。 上难其代。虚位有月。朝望咸属于先生。 上特 命升资兼授。)奉 教撰进皇华集序文。(时 孝宗皇帝建立太子。遣艾中郎高行人来颁 诏敕。两使入京。一宿而还。远接使卢公弼还。进两使诗若文。 上嘉其廉隅。仍 命锓梓。 命先生撰序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5L 页

六年( 成宗大王二十四年)。癸丑。(先生五十六岁。)撰佔毕斋金文简公神道碑铭。○转拜议政府左参赞。兼带文衡如故。○寻迁吏曹判书。兼带文衡如故。○作江陵乡校重修记。○充差赴 京上使。先生以病剧陈劄乞免。台谏劾以惮避。并罢本职。(先生素患风痹。至是发剧。上劄停免。至见弹罢。一自罢政之后。退居南山。调养休息。一时朋旧。慕仰风采。轮蹄沓至。先生欢然相对。或开樽放怀。或投壶赋诗。终日谈笑。见者不知为黄阁之贵。)作司赡寺莲亭记。
七年(成宗大王二十五年)。甲寅。(先生五十七岁。)起拜户曹判书。兼同知 经筵春秋馆事。○作龙宫浮翠楼记。○作报恩西轩重修记。○送权柱奉使对马岛。作序赠之。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6H 页

八年(燕山主元年)。乙卯。(先生五十八岁。)卜 山陵于广州。先生以三都监提调。管护 玄宫事。(制进 挽词。诗载集中。)○五月。增秩正宪大夫。○权景禧朝正赴 京师。作序送之。(序载集中)撰左议政郑公佸碑铭。○送姜浑赴任河东。作序赠之。○上劄救斥佛儒生。(时有儒生言佛事。将受刑。台谏论救。不听。先生与成俊等陈劄。请从台谏之言。又不听。先生又上劄申救儒生。其劄略曰。臣窃谓纳谏。人君之大德。初政。后日之权舆。昔殷史赞成汤之德曰。从谏弗咈。傅说纳诲于高宗曰。后从谏则圣。伊尹之告太甲曰。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召公之戒成王曰。知今我初服。古昔帝王所以善其治者。其几在此。可不慎欤。古者。谏无官。人无不言。故人主之视听广。后世。官各有守。凡有得失。惟台谏言之。台谏不言。则人主之耳目塞耳。目塞则下情无由上达。上聪不得听卑。上下隔绝。百度随以讹。而国非其国矣。故愿治之主。常虚怀广纳。惟恐人之不言。言虽不中。不加之罪。所以广言路也。虽然。一人之言。而其言不中者。不必从。若夫举司商论而言之者。其言未必不中也。至于两司三司言之。则是举朝言之也。其口众而其言同。则是公也。非私也。公论所在。天且不违。况人君初政乎。儒生事。台官言之。谏官亦言之。弘文馆言之。承政院亦言之者。其意盖谓其罪虽当。事之始发。则不过为斯道之计。所坐则言语之失耳。而远方之人。不审知罪之节目者。必谓某某儒因辟佛受罪。则得无以是窥 圣上初政之趋舍耶。累日廷诤。讫未蒙 允。臣恐大小臣僚。窃疑 圣上不喜纳谏。初学之士。妄意 圣上不喜儒术。左右有史。君举必书。正恐 圣上以数个竖儒之故。受拒谏之名于千百载之下矣。伏望 圣上虚心旷照。熟念初政关系之重。特许台谏之请。兼又下教四方。使共知儒生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6L 页

九年(燕山主二年)。丙辰。(先生五十九岁。)上疏请从谏。(疏略曰。言路不可一日闭塞。臣谓人主之尊如天。其威如雷霆。人臣与人主争是非者。惟台谏耳。人主无所于屈。惟于台谏。屈而从其言。其屈也非屈。谏行言听。其治道高出百王之上。则所谓暂屈而永伸也。故人君之德。莫纳谏之为大。况今即政之初。万目想望太平之治。而台谏近臣。廷争十馀日。 天听不回。恐言路自此塞。而后虽有大事。皆将钳口结舌而不敢言。其几正在今日。伏望 亟霁天威。大开言路。治道幸甚。)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7H 页

十年(燕山主三年)。丁巳。(先生六十岁。)撰执义金公碣铭。(金公讳孟。先生与其子驲孙相善。)作曲水亭记。(记载集中。)撰刑曹判书成公健墓碑铭。○子彦忠选入湖堂。○撰左赞成月城君李襄平公铁坚神道碑铭。
十一年(燕山主四年)。戊午。(先生六十一岁。)同中枢曹伟以 圣节使赴 京。作送行诗序以赠之。(诗序在集中。)作麻田郡馆舍重修记。(记载集中。)作卢希亮天隐堂记。(记载集中。)作保宁环瀛楼记。(记载集中。)○夏。史祸起。以先生久典文衡。见金驲孙史草。而不为启闻。被勘左迁。寻以 实录未毕。复文衡职如故。(时李克墩。为史局堂上。见金驲孙史草书已恶甚悉。又书 光庙朝事。又载金宗直吊义帝文。欲籍为祸胎。谋于柳子光。子光尝衔宗直。即往见卢思慎尹弼商,韩致亨言之。三人者闻而从之。俱诣差备门外。呼都承旨慎守谨耳语。守谨亦尝见斥于士类。及闻此言。即入启之。主尝愤嫉文士。欲一施快。闻子光等所启。大怒。即令宾厅鞠问。子光日夜锻鍊。取金宗直吊义帝文与述酒诗。以为皆指 世祖而作。自为注释。逐句解之以入。因论启宗直以大逆。欲为一网打尽之计。请究问党与。一切锄治。主从之。于是子光等科罪论启。诛戮放黜。罔有纪极。戊午七月二十七日。颁赐教文曰。不意奸臣金宗直。包藏祸心。阴结党与。欲售凶谋。为日久矣。假托项籍弑义帝之事。形诸文字。诋䛼 先王。淊天之恶。罪在不赦。论以大逆。剖棺斩尸。其徒金驲孙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7L 页

十二年(燕山主五年)己未。(先生六十二岁。)上疏请勿拒谏。(疏略曰。臣闻。亡身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亡。亡国之事非一。而拒谏者必亡。治国家犹治身也。血气一日不运。则身危。言路一日不通。则国殆。此理之必然也。人君一身。其势甚危。以天命为可恃。而天命已绝则为独夫。以人心为可恃。而人心已离则为匹夫。彊莫如秦。为可恃矣。然一朝莫救土崩之患。富莫如隋。为可恃矣。然一朝莫救瓦解之势。若此者。何也。诚以愎谏自贤。纵欲自恣。恃其所可恃也。是故有可忧然后。可以无忧。有可畏然后。可以无畏。处亿兆之上。操予夺之权。所欲予者予之。所欲夺者夺之。赏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8H 页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8L 页

十三年(燕山主六年)庚申。(先生六十三岁)春。历代明鉴成。承 命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9H 页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19L 页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0H 页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0L 页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1H 页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1L 页

十四年(燕山主七年)辛酉。(先生六十四岁)著承政院契轴文。○李昌臣充。 贺正使赴 京师。作序送之。(序载集中)撰同知中枢府事洪公兴墓表铭。○撰承旨洪公浻墓志铭。○撰文襄阳杰墓志。○撰户曹判书金公震孙神道碑铭。
十五年(燕山主八年)壬戌。(先生六十五岁)姜晋原龟孙赴 京师。作序送之。(序载集中)撰清城府院君韩质景公致亨墓志铭。○冬。兼药房提调。诣阙问安。制进医药诗五首。(时。先生诣阙问安。传曰。卿主文。且兼药房。以其用药救人之意。作近体若干首以进。即于应。制进五首。其四曰。医家治病如治国。脉病而肥医不治。治国先须正国俗。化民莫若教民彝。忠言逆耳宜为戒。苦药违心实是饸。进药与言臣岂敢。丹心白发即无移。其五曰。饱看往牒添知识。医国医人自可谈。病在皮肤先药内。患生西北预虞南。于今风散千山雪。自昔波扰马岛岚。制治固宜当未乱。也宜宵旰念三三。诗入称善。传曰。忧国一念。见于诗词。赐耳掩一事。)评事李长坤赴节镇。作送行诗序以赠之。○子彦邦登文科。彦国以进士。筮仕参奉。(先生每见诸子弟科宦。辄以盛满为戒。)十二月。与都提调尹弼商,副提调郑眉寿及内医金兴寿。撰进救急易解方。又撰序文。(先生诣阙问安。传曰。撮取诸方中病之最急。药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2H 页

十六年(燕山主九年)癸亥。(先生六十六岁)拜京畿道观察使。○七月。与忠清道观察使安琛。往审平泽之境。因游赏而归。(时。忠清道居民。上书愿耕食其地。故朝廷遣官。与两道伯同审。)子彦忠以校理。移拜礼曹正郎。○闻梅溪讣。以诗挽之。(诗曰。圭璧精神鸾凤姿。才名气槩冠当时。扶摇九万天高远。迁谪多年湿卑。谩有文章传永世。了无嗣续搆遗基。伤心岂是无从泪。仲父襟期鲍叔知。)为文志其墓。(志载集中)又以麦舟诗一绝。寄岭南伯权柱。(诗曰。昌黎昔别潮阳去。子厚今闻死柳州。返葬金陵尚有日。不知谁借麦盈舟。)冬。窜庆源。(先是。内嬖家数干以非理。不得愿。遂搆谗百端。又以直言谏争。数见忤于主。因事罗织。逮囚讯问。窜配极北。家人泣诀。先生怡然就道曰。我以咸昌田夫。致位廊庙。成亦自我。历事四朝。不忍便退。败亦自我。谁怨谁恨。行过端川。历崔溥谪所有诗。)子彦忠窜镇安。彦国窜郭山。○除夕。作自谴诗。(诗曰。穷愁谁与语。亢坐思难裁。本乏资身计。兼无用世才。恩荣元不意。祸患岂无胎。不耐庚申过。那堪甲子回。愆尤真自作。谴谪是谁媒。一死有馀罪。偷生良幸哉。)
十七年(燕山主十年)甲子。(先生六十七岁)正月。到谪所。寓楸城郑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2L 页

虚白亭集续集虚白亭年谱 第 223H 页

武宗皇帝正德元年( 中宗大王元年)丙寅。 中宗大王登极。颁 教大赦。先生子彦升诸兄弟始得蒙。 宥。自海岛驰赴端川。扶榇还乡。安厝于殡所冈。
二年( 中宗大王二年)丁卯三月十三日。移窆于 赠判书公墓前子坐之原。贞敬夫人金氏墓右也。○夏五月。 传曰。大提学洪贵达。 赠以一品爵。 特致赙祭。于是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知 经筵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事。太常议 谥曰文匡。
世宗皇帝嘉靖十四年( 中宗大王三十年)乙未。立神道碑于墓下。(按。墓前立碣。无年月可考。姑并载于此。)
神宗皇帝万历三十九年(光海君三年)辛亥。刊文集于全罗道求礼县。(时崔公挺豪知县。郑文庄公为观察使。俱捐俸刊行。文庄序之。崔公跋焉。)
肃宗大王十七年辛未。享临湖书院。(士林以入享先生之意。曾已禀议于西厓先生及愚伏先生。至是。建院咸昌捡湖上。以先生及表蓝溪,蔡懒斋,权桐溪三先生并享。)
正宗大王十年丙午。享阳山书院。(义兴。本先生乡也。先是。以敬斋洪先生。奉安于栗里乡社。至是。移建书院于阳山。以先生及敬斋先生并享。以先生子寓庵公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