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记
记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1H 页
醉睡翁养花记(翁即进士李谦)
尝一日。醉睡翁送致养花诗序示余。且要记其后。吾性懒。平生与人交。阙于寻访。与翁亦意气之交也。又未尝一至其第见所谓养花处。奈如记何。客有尝与翁醉睡于其第者曰。翁之于花木。如春风之于万物。苟被煦媮吹嘘之仁。无有不性命而容色焉。盖尝与翁游于其国而目之。非寝食与疾病。翁之手未尝不于培植。除容膝着足之地。馀皆花木也。红者白者。黄者紫者。高者低者。杂沓先后。间见而层出。或浓如张丽华之带酒。或娇如杨贵妃之罢睡。风而过墙者。如昭君之出塞。露而低垂者。如绿珠之堕楼。落者如慎夫人之却座。覆者如李夫人之掩被。千态万状。殆不可以覼缕。苟以子之心匠。写吾之目。则亦一造化也。或曰。书不云乎。玩物丧志。苦翁娱乐则有之矣。不亦伤于德而损于情乎。余曰。无伤也。物未有能累人者也。苟内省而贞。则虽轩裳圭组。尚不能为累。况如花木之无情者乎。大凡物之所以能累人者。以吾私而有之也。吾与物。俱受天地之心以为性。天地之气以为形。物与我。各自其天。果孰有之。而孰私之耶。但物我既同是天地之生。则其势不得不与相亲。花则又其中之精且华者。人之爱也。自当与凡物殊异。若
尝一日。醉睡翁送致养花诗序示余。且要记其后。吾性懒。平生与人交。阙于寻访。与翁亦意气之交也。又未尝一至其第见所谓养花处。奈如记何。客有尝与翁醉睡于其第者曰。翁之于花木。如春风之于万物。苟被煦媮吹嘘之仁。无有不性命而容色焉。盖尝与翁游于其国而目之。非寝食与疾病。翁之手未尝不于培植。除容膝着足之地。馀皆花木也。红者白者。黄者紫者。高者低者。杂沓先后。间见而层出。或浓如张丽华之带酒。或娇如杨贵妃之罢睡。风而过墙者。如昭君之出塞。露而低垂者。如绿珠之堕楼。落者如慎夫人之却座。覆者如李夫人之掩被。千态万状。殆不可以覼缕。苟以子之心匠。写吾之目。则亦一造化也。或曰。书不云乎。玩物丧志。苦翁娱乐则有之矣。不亦伤于德而损于情乎。余曰。无伤也。物未有能累人者也。苟内省而贞。则虽轩裳圭组。尚不能为累。况如花木之无情者乎。大凡物之所以能累人者。以吾私而有之也。吾与物。俱受天地之心以为性。天地之气以为形。物与我。各自其天。果孰有之。而孰私之耶。但物我既同是天地之生。则其势不得不与相亲。花则又其中之精且华者。人之爱也。自当与凡物殊异。若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1L 页
醉睡翁之养。则其意亦若是而已。讵敢私而有之。如世人窃非有之物。为己之有。以得丧为悲欢。并丧其所固有者乎。子盍观夫翁之醉睡于花木间乎。客至则呼酒。酒至则饮。饮则醉。醉则睡。相与枕藉乎杯盘之间。身在醉乡。神游乎华胥之国。客去而不知留。花开落而不知悲喜。当是时。岂知花神之囿我园。而花亦于翁何与焉。然后始知翁之养花。终不为翁病矣。或者语呐。须臾客去。或者亦退。书其言以与翁为记。虽然。或者之言。则有理矣。翁其思之。
养闲亭记
咸昌。小县。而山水之丽。虽大郡不如。山自北来。龙行而蛇转。南望大川而止。轮囷纡郁。于是乎县置焉。西有连山东骛。其状如啄木飞空。高低不常。望县数里而止。临旷野。压小川。块然独秀者玉山也。山皆奇石丛篁。挟川有苍松翠柳。又杂以象卉。望之蓊蔚而深邃。负山而家。临川而亭者。生员金宁秀文叔之居也。文叔少居一善金乌凤溪之傍。乃高丽节臣吉再之外裔。而世居其地。迩来十有馀年间。移居于此。盖其祖先之遗基也。曾祖讳履素。以学行著名。乡党称其孝。文叔以忠孝之裔。彼此皆佳丽之地。其箕裘之传。秀气之钟。居养之移。为人可知已。况早悦诗礼之教。名芳于司马之榜。苟有意于蜚腾。其不为池中物也必矣。然其志不规规于声利。高
养闲亭记
咸昌。小县。而山水之丽。虽大郡不如。山自北来。龙行而蛇转。南望大川而止。轮囷纡郁。于是乎县置焉。西有连山东骛。其状如啄木飞空。高低不常。望县数里而止。临旷野。压小川。块然独秀者玉山也。山皆奇石丛篁。挟川有苍松翠柳。又杂以象卉。望之蓊蔚而深邃。负山而家。临川而亭者。生员金宁秀文叔之居也。文叔少居一善金乌凤溪之傍。乃高丽节臣吉再之外裔。而世居其地。迩来十有馀年间。移居于此。盖其祖先之遗基也。曾祖讳履素。以学行著名。乡党称其孝。文叔以忠孝之裔。彼此皆佳丽之地。其箕裘之传。秀气之钟。居养之移。为人可知已。况早悦诗礼之教。名芳于司马之榜。苟有意于蜚腾。其不为池中物也必矣。然其志不规规于声利。高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2H 页
枕闲卧。若将终身。乐其居之幽身之闲。思有以报其亭之惠。则从余求名与记。以华其额。因语与云。高官大爵。谁不欲之。使其自至。吾亦何拒。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则吾何敢枉费吾之心力哉。佳山秀水。层台累榭。世人亦多有之者。然使用吾财而买。劳吾力而筑。则吾岂易得也。斯地也吾祖先之旧。而幸传及我。吾之起亭也。亦累其土而基。排其石而阶。斧其旁植而材。斩其崖草而葺。曾无一介费吾财力。殆天所以遗我而供其闲也。车驰马走。挥汗于蜀道之难者。不知几也。吾之亭。衽席安。匡床凉。天炎而畏日不窥。不扇而清风满袖。世人之奔忙。时候之蒸郁。吾不知也。春暖而鸟声。秋气而虫韵。燕呢莺喧。于树于檐。各自鸣其鸣。曾不少休。而吾有诗一卷。懒不开口。邻翁野叟。触热急走而来。借凉庥荫者相属。而吾不出数步之间。迎送其往还。头笠手锸。躬灌田于亩者。或族姓之尊。而吾甚卑。亦不知吾田之水欤旱欤。有酒则饮。无则止。酒之有无。吾不管。水流急。花落频。满目俱忙。而吾一身寂然不动。天地间凡有血气者。无有如我闲者。虽三公之贵。百金之富。吾不愿易也。吾欲以此而终吾生。子以为何如。余曰善。是可以名亭矣。请名之曰养闲。虽然。今 国家求忠臣孝子之后。有一于此。虽远裔。必登而庸之。况足下俱二美而有。且自有蜚腾之质乎。吾又观文叔之居斯亭也。训子与侄。诵读不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2L 页
绝声。将必有蜚腾者出于其间矣。吾知子终不得养闲。而子孙亦将不得闲于林泉矣。身虽不得闲。如闲其神。遇境皆安。不役于物。虽百责萃身。而此心之静。如车轴之统群辐。群动由我。而我不动焉。则是亦闲而已矣。何必逃名山林。不事王侯。始为闲也。文叔起谢曰。不敢当。然至言敢忽诸乎。于是书以为记。
万景亭记
国城西行三十里。有郡曰高阳。郡之南十五里。有洲曰鸭岛。家于其上流者。曰前内禁卫朴侯之第。残山北来而为峡。家在两峡间。亭于其南曰万景。盖临旷野。瞰长江。气象多。故名焉。今有丁君寿冈语余云。侯名闰孙。字彰祖。学书不成。又学剑。志不满。又弃而学稼焉。稼有馀粟。身无一事。则又好游。游有胜地。于是乎亭焉。亭有万景。购之无价。取之无禁。与夫人间爵禄。市肆物货。易失而难得者异矣。故侯乐而忘世。将以终其天于此。虽有欲易以万金者。不愿也。呜呼。人世易迁。顾有不朽者存。倘得公之一言。以为亭之不朽。此则侯之愿也。余曰。噫。观其进退。可以卜其人。见其好尚。可以知其志。余虽未尝与侯相识。今以是有以定侯之一身终始矣。其视洪崖子无能而不知退。白首于红尘。空负江湖鱼鸟之盟者。为何如。因侯以自警。于是记又词。词曰。眼豁江天子背翠微。人间胜景兮似此稀。凭阑晚眺兮
万景亭记
国城西行三十里。有郡曰高阳。郡之南十五里。有洲曰鸭岛。家于其上流者。曰前内禁卫朴侯之第。残山北来而为峡。家在两峡间。亭于其南曰万景。盖临旷野。瞰长江。气象多。故名焉。今有丁君寿冈语余云。侯名闰孙。字彰祖。学书不成。又学剑。志不满。又弃而学稼焉。稼有馀粟。身无一事。则又好游。游有胜地。于是乎亭焉。亭有万景。购之无价。取之无禁。与夫人间爵禄。市肆物货。易失而难得者异矣。故侯乐而忘世。将以终其天于此。虽有欲易以万金者。不愿也。呜呼。人世易迁。顾有不朽者存。倘得公之一言。以为亭之不朽。此则侯之愿也。余曰。噫。观其进退。可以卜其人。见其好尚。可以知其志。余虽未尝与侯相识。今以是有以定侯之一身终始矣。其视洪崖子无能而不知退。白首于红尘。空负江湖鱼鸟之盟者。为何如。因侯以自警。于是记又词。词曰。眼豁江天子背翠微。人间胜景兮似此稀。凭阑晚眺兮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3H 页
独鸟归。鉴流观鱼兮忘群机。嗟哉人世兮多是非。
司赡寺莲亭记
人所好不同。于其所好。而其人可知焉。今夫兄梅竹。友松菊。膏盲泉石。心胆烟霞者。虽埋没米盐斗斛之间。决非尘埃中人也。若夫妖黄魏紫。奇葩艳蕊之好之者。虽自谓渊明之真。吾未信也。司赡寺前后数君子者。其庶几乎。寺为我国钱币之府。其任重。故其官率用清修之士。前有柳公自滨,宋公轶。今有郑公兰孙朴公始行,高公台翼,权公宪。其尤也。以数君子而使之守钱币。虽谓埋没尘埃中。可也。然其烟霞泉石之雅好。则未尝随其地而异焉。此莲亭之所以作也。寺旧无亭。岁己亥。柳公为正。始构之。后佥正宋公。池于亭之西。植以芙蕖甚盛。今正郑公,副正朴公,佥正高公,直长权公。作而重新之。焕然可观。有时觞咏其中。所谓中通外直。泥而不污者。与数君子之和而不流者。气象相涵。情境交澈。则莲之爱夫岂徒哉。吾作记。正欲后之登斯亭者。庶几有以知所好云。
梅堂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尧舜禹汤文武之君作于上。必有皋夔,稷,契,伊,传,周,召之臣出于下。何。相须之殷气类故也。物亦有之。菊。花之隐逸者也。是故。好之者五柳先生。莲。花之君子者也。是故。爱之者濂溪夫子。若竹也梅
司赡寺莲亭记
人所好不同。于其所好。而其人可知焉。今夫兄梅竹。友松菊。膏盲泉石。心胆烟霞者。虽埋没米盐斗斛之间。决非尘埃中人也。若夫妖黄魏紫。奇葩艳蕊之好之者。虽自谓渊明之真。吾未信也。司赡寺前后数君子者。其庶几乎。寺为我国钱币之府。其任重。故其官率用清修之士。前有柳公自滨,宋公轶。今有郑公兰孙朴公始行,高公台翼,权公宪。其尤也。以数君子而使之守钱币。虽谓埋没尘埃中。可也。然其烟霞泉石之雅好。则未尝随其地而异焉。此莲亭之所以作也。寺旧无亭。岁己亥。柳公为正。始构之。后佥正宋公。池于亭之西。植以芙蕖甚盛。今正郑公,副正朴公,佥正高公,直长权公。作而重新之。焕然可观。有时觞咏其中。所谓中通外直。泥而不污者。与数君子之和而不流者。气象相涵。情境交澈。则莲之爱夫岂徒哉。吾作记。正欲后之登斯亭者。庶几有以知所好云。
梅堂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尧舜禹汤文武之君作于上。必有皋夔,稷,契,伊,传,周,召之臣出于下。何。相须之殷气类故也。物亦有之。菊。花之隐逸者也。是故。好之者五柳先生。莲。花之君子者也。是故。爱之者濂溪夫子。若竹也梅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3L 页
也。好之亦各有之。虽然。孰有梅与争高者乎。尔其凛凛冰清。则有岩壑气。丁丁玉立者。为庙堂姿。或枯槁如处士。或绰约如仙子。色相或不同。而风韵未尝不同。譬如伯夷,柳下惠。虽清和不同。而同归于圣。皋,夔,稷,契,伊,傅周,召。虽事业异宜。而同是圣帝明王之佐。至如西湖逋仙。东阁诗老。咏墨之简斋。赋红之坡翁。虽其人简古豪纵之不同。而要皆翩翩瑞世之佳君子也。今曹侯大虚以文章鸣于世。其名望。盖相伯仲于向所谓数君子者。其所好可知。大虚家于金陵溪山胜处。堂于家之东北隅。涧水自岩石间出。日夜奏笙竽过堂去。侯手植千叶梅于堂之除。因以名其堂。抵书谓余曰。子悉梅之品乎。吾所植。其花瓣比他较大。香亦异于常。求梅之最绝者。独此耳。愿借一言。以发扬其馨德。余曰。噫。是固然矣。主人是人中之表。其植固宜异于寻常。若其馨德。则前贤之述备矣。余何言哉。况大虚以能诗擅名当世。压倒前代之名家。如暗香疏影之句。固已奴视矣。余何言哉。独爱黄廷坚诗曰。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商高宗命傅说曰。若作和羹。汝作盐梅。是实知梅者。余亦谓方今有文武以上之君作于上。如大虚岂宜以东阁,西湖数君子自处。止以声律。睹名字而已哉。将培其根。摘其实。升之庙廊。以调和殷鼎。使万口皆得五味之正。岂非斯世幸欤。大虚讳伟。昌宁人。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4H 页
爱敬堂记
堂以爱敬名。何也。家于此。为吾亲也。盖事母则爱主焉。事父则敬主焉。家既为亲建。则居是堂者。岂容斯须忘爱敬耶。余生四十五十。贫无家。岁在成化辛丑。母没。于是乎葬。三年之丧毕。因诛茅于其傍闲地。构草庐数间。以为晚年归老计。不吊旋为煨烬。吁可奈何。越弘治己酉。先君寻卒。又葬于此。痛念报本之无其所也。以朝夕香火有暇。乃础于旧庐少南。竖数十柱。正在父坟之西母坟之南。为堂于室之西南隅。凡三楹。以为享祀受釐之处。既瓦既壁。适值即吉之初。乃筵又席。合曾祖考以下群庙之主而享之。既饮福讫。书三大字额于壁。呼诸子使前而告之曰。而知吾所以名吾堂义否。吾所以卜宅于是者。为其近父母之穴。而欲其出门常目之也。吾所以名吾堂爱敬者。恐其入门对妻孥。有时乎忘吾亲也。凡人处楼台则思歌舞。处堂奥则思妻妾。在旷野则思驰逐。随其处而思随之。吾堂虽陋且小。亦足以娱妻子。酣歌舞。宴宾客矣。然吾贫无歌舞燕戏之资。固无视以为警者。固无所事于爱敬之外矣。若而贵贱穷达。今不可预卜。则何知异日必如乃翁之贫且约哉。如或居于斯。寝于斯。不有于三大字之义者。则非吾子孙也。呜呼。爱由亲立。敬由长始。爱敬尽于事亲。而人亦爱敬我矣。正使求富贵利达。亦无他道。况欲行道于世者乎。吾
堂以爱敬名。何也。家于此。为吾亲也。盖事母则爱主焉。事父则敬主焉。家既为亲建。则居是堂者。岂容斯须忘爱敬耶。余生四十五十。贫无家。岁在成化辛丑。母没。于是乎葬。三年之丧毕。因诛茅于其傍闲地。构草庐数间。以为晚年归老计。不吊旋为煨烬。吁可奈何。越弘治己酉。先君寻卒。又葬于此。痛念报本之无其所也。以朝夕香火有暇。乃础于旧庐少南。竖数十柱。正在父坟之西母坟之南。为堂于室之西南隅。凡三楹。以为享祀受釐之处。既瓦既壁。适值即吉之初。乃筵又席。合曾祖考以下群庙之主而享之。既饮福讫。书三大字额于壁。呼诸子使前而告之曰。而知吾所以名吾堂义否。吾所以卜宅于是者。为其近父母之穴。而欲其出门常目之也。吾所以名吾堂爱敬者。恐其入门对妻孥。有时乎忘吾亲也。凡人处楼台则思歌舞。处堂奥则思妻妾。在旷野则思驰逐。随其处而思随之。吾堂虽陋且小。亦足以娱妻子。酣歌舞。宴宾客矣。然吾贫无歌舞燕戏之资。固无视以为警者。固无所事于爱敬之外矣。若而贵贱穷达。今不可预卜。则何知异日必如乃翁之贫且约哉。如或居于斯。寝于斯。不有于三大字之义者。则非吾子孙也。呜呼。爱由亲立。敬由长始。爱敬尽于事亲。而人亦爱敬我矣。正使求富贵利达。亦无他道。况欲行道于世者乎。吾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4L 页
家世清贫。无以遗子孙者。今以是遗。而亦以遗而子而孙。果能此道矣。异时安知不贫贱乎。既以教诸子。又书其言。申以自警。且使乡子弟之来观者。亦各知省云。
思庵记
万物皆备于我。大则君臣,父子。小而事物,细微。无一不具于吾之身。人莫不然。患不思耳。思之如何。始焉思修其身。思事其亲。既又思事其君。思修身。则学问思辩之功。不可不力也。思事亲。则养志与口体。阙一不可也。思事其君。则先忧后乐。内沟挞市之念。自有所不能已也。噫。此思庵之所以作也欤。吾党之后进。曰金侯季云氏。少以能文名。其在大学也。诸生莫有或之先者。侯有两兄。尝同榜捷科。一魁一副。人以为难。而恨侯之殿也。未几。果一举三捷。皆为第一。如舁之射日。一发而落九鸟。如王良之御简子。一朝而获十禽。如雕鹗之飞常天际与云间而俯鸡鹜也。人皆曰。异哉季云。其何道以至此欤。盖有人所不可反之才。故能为人所不能为之事。何足怪乎。而其平日学问思辩之功。可知已。 国家设弘文馆。待文学之士。一时文章经纶之手。率由此出。 朝廷方且以此待季云。季云以孀亲在岭外。求讲道晋阳。月往省萱堂。乡党称孝焉。季云曰。是尚不得奉晨昏。吾安能为五斗米。废吾亲甘旨乎。乃谢归乡里。日侍慈闱。戏䌽弄雏于其侧。每风起树动。未尝不慨然流涕于先
思庵记
万物皆备于我。大则君臣,父子。小而事物,细微。无一不具于吾之身。人莫不然。患不思耳。思之如何。始焉思修其身。思事其亲。既又思事其君。思修身。则学问思辩之功。不可不力也。思事亲。则养志与口体。阙一不可也。思事其君。则先忧后乐。内沟挞市之念。自有所不能已也。噫。此思庵之所以作也欤。吾党之后进。曰金侯季云氏。少以能文名。其在大学也。诸生莫有或之先者。侯有两兄。尝同榜捷科。一魁一副。人以为难。而恨侯之殿也。未几。果一举三捷。皆为第一。如舁之射日。一发而落九鸟。如王良之御简子。一朝而获十禽。如雕鹗之飞常天际与云间而俯鸡鹜也。人皆曰。异哉季云。其何道以至此欤。盖有人所不可反之才。故能为人所不能为之事。何足怪乎。而其平日学问思辩之功。可知已。 国家设弘文馆。待文学之士。一时文章经纶之手。率由此出。 朝廷方且以此待季云。季云以孀亲在岭外。求讲道晋阳。月往省萱堂。乡党称孝焉。季云曰。是尚不得奉晨昏。吾安能为五斗米。废吾亲甘旨乎。乃谢归乡里。日侍慈闱。戏䌽弄雏于其侧。每风起树动。未尝不慨然流涕于先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5H 页
府君之逝。侯可谓纯孝人也。侯之先世。世居清道治之西北七里许。于是新起别第于旧居之南清川之上小山之麓。以为慈颜燕息之所。既乃伻来。与兼善书曰。凡吾屋八间。盖取象于庖牺氏之卦。其中有堂曰一喜。著承颜怡愉之意也。房之便于冬者曰温房。室之宜于夏者曰清室。又有庖厨数间曰菽水斋。于以供甘旨。皆随其处而异其宜。合而名之曰思庵。子其为记。兼善起而执笔言曰。得子之书。有以知子名庵之义。虽然。子于修身事亲。既得矣。庸何思。吾且言其次。昔贤有云。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之人。虽在废弃流离之中。未尝一饭忘君。况子新承恩宠。释褐于帝里。衣锦而还故乡。其思君恋国之怀。曷尝弛乎。他日宦成名遂。巍然位乎潭潭相府之尊。其念虑顾在江海之远。蔀屋之中矣。则斯庵也岂独于此乎。将无时无处。而不用其思矣。吁。如子,之处世。不亦劳乎。
默庵记
国之南有县。曰振威。其北面。吾友权推家焉。推之言曰。吾无官。故退而居于乡。厌家口聒我耳。故别搆小堂而独处焉。亦不欲谈世事。故名吾堂曰默庵。世既莫我知。默又谁知。恐泯泯而无所闻。故欲得一言以发,挥吾名庵之意。子必言之。余曰。噫。惟口。枢机也。出好惟口。兴戎亦惟口。滔滔人世。凡触机祸其身者何限。有不由口者
默庵记
国之南有县。曰振威。其北面。吾友权推家焉。推之言曰。吾无官。故退而居于乡。厌家口聒我耳。故别搆小堂而独处焉。亦不欲谈世事。故名吾堂曰默庵。世既莫我知。默又谁知。恐泯泯而无所闻。故欲得一言以发,挥吾名庵之意。子必言之。余曰。噫。惟口。枢机也。出好惟口。兴戎亦惟口。滔滔人世。凡触机祸其身者何限。有不由口者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5L 页
乎。且夫至言不言。至辩不辩。是故。天地无言。山川不语。风有声而无辞。月有色而无声。子之默默乎中间。乾坤位上下。山川绕左右。而又清风自南来。皓月从东升。其间情境。吾岂可以易言哉。安得谢事而南。道过子之庵。得默默相对一笑而别乎。
龙宫浮翠楼记
龙州沙川之清浅。林薮之深郁。闻于南州。余少时。学于县人朱氏之门。每讲读有隙。携同伴步游川薮间。倦则投于客舍而休焉。县在南山之北北山之南。四面环翠。出门有清流拖练。隔水有深林蓊蔚。可谓胜矣。独恨夫馆舍之隘陋。而楼台之低微也。尔后。仆仕宦于朝。足不迹湖山者数十馀年。而试一至焉。其形胜如旧。而楼馆之凋废。殆有甚焉。盖尝为山川兴,叹也。弘治四年。阳川许侯珉。来莅兹邑。既兴民之利。除民之害。民乐其乐。而复无事于事。则乃周览山川之胜。而登楼叹曰。噫。是所谓不称。有如此山川。而馆宇如是。庸非为守者责乎。况官廨。非以私吾身也。为王人也。敢嫌疑之乎。客馆之东旧楼之北。有地隆然。有石顽然。乃凿其顽。夷其隆。楼于其上。中三楹。为公坐之所。东西隅各室三间。为向晦燕息处。制甚宏丽。俯瞰晴川。眼明神爽。四山岚翠。浮浮霏霏。缭绕乎檐甍之下。夫然后。地与居庶几不相龃龉。而为官者。或气郁而政滞。登斯楼也。则有豁然而霁。恍然
龙宫浮翠楼记
龙州沙川之清浅。林薮之深郁。闻于南州。余少时。学于县人朱氏之门。每讲读有隙。携同伴步游川薮间。倦则投于客舍而休焉。县在南山之北北山之南。四面环翠。出门有清流拖练。隔水有深林蓊蔚。可谓胜矣。独恨夫馆舍之隘陋。而楼台之低微也。尔后。仆仕宦于朝。足不迹湖山者数十馀年。而试一至焉。其形胜如旧。而楼馆之凋废。殆有甚焉。盖尝为山川兴,叹也。弘治四年。阳川许侯珉。来莅兹邑。既兴民之利。除民之害。民乐其乐。而复无事于事。则乃周览山川之胜。而登楼叹曰。噫。是所谓不称。有如此山川。而馆宇如是。庸非为守者责乎。况官廨。非以私吾身也。为王人也。敢嫌疑之乎。客馆之东旧楼之北。有地隆然。有石顽然。乃凿其顽。夷其隆。楼于其上。中三楹。为公坐之所。东西隅各室三间。为向晦燕息处。制甚宏丽。俯瞰晴川。眼明神爽。四山岚翠。浮浮霏霏。缭绕乎檐甍之下。夫然后。地与居庶几不相龃龉。而为官者。或气郁而政滞。登斯楼也。则有豁然而霁。恍然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6H 页
而悟者矣。尚亦有利哉。既成。有以许侯之言。来告余者曰。楼新而未有名。是公旧游地也。愿公名而记之。山川其亦有望于公矣。余以畴昔所面目者名之曰浮翠。既又曰。余未弱冠。有川薮之游。至今四十有馀年。其间食于土。称守宰者。不知几何。而未有作之者。至吾侯。始成焉。山川之与人遇不遇。岂有时欤。虽然。事不可苟作。所贵因乎时顺乎人。虽有山川形势之胜。苟国家多事。农桑失时。闾阎愁叹。则亦何暇以为。而为之者直残民耳。今 圣明在上。黎民按堵。贤守令布列州县。田里安业。民乐于赴功。如子趋父。则夫乌得而坐低楼坏馆。孤负山川哉。于侯之一举。而大平之象。邑人之心。可知矣。是不可以不记也。
澄波楼记
人莫不欲层台累榭。广厦高楼。而卞侯之楼只一间。高不过寻丈。坐不容十人。虽有食前方丈。列乐数行。且无所容。是何与人异其好乃尔。夫饭肥甘者。思澹泊之味。厌繁华者。念寂寞之乡。卞侯平生。厦屋蔽地。良田遍野。府有馀财。库有馀粟。臧获填廊。姬妾满床。樽中酒凸。席上客列。所谓饫肥甘厌繁华者。非侯之谓欤。而寻常所思念可知。此小楼之所以作也。楼在野水之滨。无人之境。唯有花木之乱眼。野鸟之聒耳。水声之喧枕。馀无喧嚣之闹心目者。座且窄。不能容俗客。每风月之夕。挥尘
澄波楼记
人莫不欲层台累榭。广厦高楼。而卞侯之楼只一间。高不过寻丈。坐不容十人。虽有食前方丈。列乐数行。且无所容。是何与人异其好乃尔。夫饭肥甘者。思澹泊之味。厌繁华者。念寂寞之乡。卞侯平生。厦屋蔽地。良田遍野。府有馀财。库有馀粟。臧获填廊。姬妾满床。樽中酒凸。席上客列。所谓饫肥甘厌繁华者。非侯之谓欤。而寻常所思念可知。此小楼之所以作也。楼在野水之滨。无人之境。唯有花木之乱眼。野鸟之聒耳。水声之喧枕。馀无喧嚣之闹心目者。座且窄。不能容俗客。每风月之夕。挥尘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6L 页
偃卧。面山俯水。只许一姬一琴随之。凡天地间清气。皆集于枉席之间。孰谓楼小而不能容物耶。兼善虽无良田美屋之类可以埒卞侯者。而亦幸际会风云。备践华要。位乎宰辅之列。所谓布衣之极也。虽轩冕其身。而魂梦未尝不在于鱼鸟之乡。亦卞侯构小楼之意也。弘治四年夏。阕父服。将朝京师。侯邀我话于楼上。酒酣。举杯更属曰。愿留一字于壁。乃起而为之歌曰。小楼一间兮贮明月。澄波匹练兮含风漪。高卧一生兮无所营。四山为幄兮青云衣。吾将谢笏兮归去来。与君永息兮汉阴机。侯谢曰。敢不佩服。遂书以为记。作异日面目云。
明隐楼记
吾邑宰禹侯硕孙。武而文。又长于吏才。既下车。慨然以修举废坠为事。未数年而百废皆兴。田野辟。馆宇修。焕然治具之一新。于是旧大门之卑且隘者。倏然变而为岑楼百尺。岿然立于客舍之南。何其不劳民力。而收功之速也。既成。客有过者曰。邑有楼观之胜。无补于治。且咸昌。小邑也。楼虽美。何用。余曰不然。凡人处塞则志滞。凭高则心广。夫为治者。独不然哉。吾未见志滞而政通。心不广而能容人者。然则邑有登览之美。岂云无补于治。况夫守宰之于民也。虽视如赤子。而民之望之也。俨然若君臣然。是故。有悯郁之情。而守宰有不知。有愁叹之声。而守宰有不闻。有嚬戚之色。而守宰有不见。夫何
明隐楼记
吾邑宰禹侯硕孙。武而文。又长于吏才。既下车。慨然以修举废坠为事。未数年而百废皆兴。田野辟。馆宇修。焕然治具之一新。于是旧大门之卑且隘者。倏然变而为岑楼百尺。岿然立于客舍之南。何其不劳民力。而收功之速也。既成。客有过者曰。邑有楼观之胜。无补于治。且咸昌。小邑也。楼虽美。何用。余曰不然。凡人处塞则志滞。凭高则心广。夫为治者。独不然哉。吾未见志滞而政通。心不广而能容人者。然则邑有登览之美。岂云无补于治。况夫守宰之于民也。虽视如赤子。而民之望之也。俨然若君臣然。是故。有悯郁之情。而守宰有不知。有愁叹之声。而守宰有不闻。有嚬戚之色。而守宰有不见。夫何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7H 页
故。势相阻也。吾观夫世之莅民者。其听事率于广厦之深。不然。厅库之隘塞。拥以吏卒。没于簿书米盐之间。门者抑其冒入。庭者诃其滥诉。向所谓悯郁之与嚬戚。衔屈而欲伸者。倩人书其冤。十分挂一。进寸退尺。得其门而入者盖寡。况能投于庭乎。能面对于邑宰亦难。况能达其情乎。是知吏于土者。其居处亦不可卑且塞也。若禹侯。其有见乎此者乎。吾想夫吾侯之凭斯楼也。视远明。烛隐详。四境之内。或有悯郁者。愁叹者。嚬戚者。口而诉者。书而伸者。莫不接于目达于耳。而置于腹。使皆伸其屈。遂其愿。夫焉有一夫之不获者哉。然后披襟而坐。受有虞氏之南风。歌阜财。咏解愠。使吾民之欢欣悦怿者。莫不歌舞于檐楹之外。孰谓邑有楼无补于治哉。譬诸密之岭南。晋之矗石。蔚之太和。安之映湖。止用以贮妓女藏歌舞。娱宾客而长淫奢者。孰为无用。孰有用耶。客曰唯。正所谓无用之用也。盍亦名诸。乃名之曰明隐。义取明夫民之隐也。客曰善。于是告禹侯。额而揭之。呜呼。后禹侯者将无穷焉。苟皆见其额思其义。能施之于政。则吾乡民之福可既耶。
幽谷馆重修记
岭之南六十馀州。幅员之广。人物之象。而其轮蹄咸束辏于幽谷之路。得达于京师。自京师而南者亦过此。始岐而散行。各之其所之。比于人。是驿也。其岭南之咽喉
幽谷馆重修记
岭之南六十馀州。幅员之广。人物之象。而其轮蹄咸束辏于幽谷之路。得达于京师。自京师而南者亦过此。始岐而散行。各之其所之。比于人。是驿也。其岭南之咽喉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7L 页
乎。咽喉病则食饮不得通。食饮不得通。则其生也可冀乎。噫。此禹侯所以急传舍之修。而必先于幽谷者乎。幽谷有馆。古也。其始创也。不知何时。自兼善之始往来京师。于今四十馀年。始见之。已为古宇。迄于今未有改作者。其弊毁可知已。每大宾至。病其陋。行旅宿。患其隘。吾亦每过而每恨之。弘治二年。禹侯雄。出而为察访是路。凡所以苏复羸残者。靡有遗策。步有疾足。骑有逸蹄。驿路之既实。则谋于象曰。某某驿馆舍颓毁。非所以肃使命而安宾旅也。前乎吾者。既不可追。后乎吾者。又不可期。其在吾乎。吾其重修之矣。然幽谷是吾本驿也。是大宾始至之地也。是南北往还之要冲也。盍先此乎。象曰诺。于是。材斧其近山之木。力取于旁驿之卒。匠择善手。馆因旧址。改创大厅东西轩。馀皆仍旧而修。百年残废。焕然一新于期月之内。何其成之速而力不费也。时兼善家居于咸昌。尝因事一过焉。少憩于所谓新构东轩者。仰瞻梁梠。徙倚轩窗。心目关旷。殊异乎畴昔之观。徘徊久之。深嘉禹侯用心之勤。办事之能。默念不置于怀也。一日。侯与书求文以为记。余曰。自有此邮亭。即有此察访与丞。凡几年更几员。而未有能新之者。非惟不能新之。又从而毒其吏民。并与其旧而残者。未尝无其人。斯实禹侯之罪人也。禹侯业儒不成。因而为吏。性敏而捷。加之以勤。儒而吏。故政不苛而人乐趋事。敏而勤。故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8H 页
力不费而功易就。固可记也。虽然有监司以殿最幽明。有吏部以权衡人物。禹侯之贤能。当于是乎白矣。吾何言。无已则有一焉。天下之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成而易坏。坏而不修。自古贤智之士。为国为民。兴滞补废。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之者。常不能善守。至于芜废不治。深可叹也。使人人皆有作者之心。则天下安有毁败事乎。是不可以不书。乃书以遗夫继禹侯者警焉。
尚州乡校重修记
晋山姜公龟孙。字用休。其先世。率皆业儒雅。由文地而升。不由他道。至用休。始能兼文吏而两用。不专一能。故其进也尤易。既践既历。朝夕且将飞腾而上征矣。 上以尚州为岭南之冲。非其人莫治。不因铨曹之拟。特抽而出之为牧。及下车。威德并行。吏畏而民怀。政既成。乡校儒生金宝荆等。联名走书于京师。语余曰。吾明府之诸治效卓卓者。固不可覼缕。如其有功于吾儒者。吾不可默默不传之于后也。谨按。州之乡校。经营岁久。圣殿三间。楼五间。栋挠而榱折。雨漏风泄。赤白漫漶。东斋五间。堂构而已。未有窗壁。外如栏墙。亦皆残缺。襟抱疏阔。将无以安先圣而处师生。今牧使公莅政之初。首谒先圣先师。坐讲堂受诸生礼毕。乃周视殿堂斋舍曰。噫。有是哉。于是而苟不能有为。是孤 圣上委遣之意。异日将何以归报我所为于殿陛前乎。乃鸠其材。乃陶其瓦
尚州乡校重修记
晋山姜公龟孙。字用休。其先世。率皆业儒雅。由文地而升。不由他道。至用休。始能兼文吏而两用。不专一能。故其进也尤易。既践既历。朝夕且将飞腾而上征矣。 上以尚州为岭南之冲。非其人莫治。不因铨曹之拟。特抽而出之为牧。及下车。威德并行。吏畏而民怀。政既成。乡校儒生金宝荆等。联名走书于京师。语余曰。吾明府之诸治效卓卓者。固不可覼缕。如其有功于吾儒者。吾不可默默不传之于后也。谨按。州之乡校。经营岁久。圣殿三间。楼五间。栋挠而榱折。雨漏风泄。赤白漫漶。东斋五间。堂构而已。未有窗壁。外如栏墙。亦皆残缺。襟抱疏阔。将无以安先圣而处师生。今牧使公莅政之初。首谒先圣先师。坐讲堂受诸生礼毕。乃周视殿堂斋舍曰。噫。有是哉。于是而苟不能有为。是孤 圣上委遣之意。异日将何以归报我所为于殿陛前乎。乃鸠其材。乃陶其瓦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8L 页
役不烦民。工因官手。簿领有暇。身临董之。不再时月。而拣之挠者复隆。榱之折者如新。斋之虚者。窗壁俨然。至于陀剥残缺者。悉皆易漆而改筑。焕然一新。使吾辈得以安眠宴坐。而诵读于其中者。繄公之力也。今将去是。而羽仪于朝也不远矣。愿得一言以留其迹。盍赐之乎。余乃执书言曰。治有先后。事有缓急。凡吏于土者。果能知所先后缓急如公州郡。其庶几乎。尚。大州也。是岭南之上游也。四方之走集也。日应万务。目不暇视。口不暇言。而其先务之急。顾在此而不在彼。其中之所存。可知。昔文翁。汉循吏也。其在蜀郡。几多能事之可称。汉史编其传。顾归重于兴学化俗一事。公之于尚。岂非文翁之蜀乎。宝荆辈又能知公之此举为公治效之大者。乞言以纪。可嘉也已。余亦乐道人之善者。乃不辞而书之以还。
永川乡校重修记
朝廷以七事课守令。其一曰学校兴也。盖学校兴废。关于人心之邪正。世道之升降。而其机只在守令之能举职与否耳。余尝观察两道。未尝不以兴学校正人心为先务。每所至。必先亲礼于先师先圣。而捡其殿庑簠簋斋序垣墉之修废。以凭邑守贤愚勤慢而升黜之。入其境。试问守令贤否则曰。某也贤。某也能。某也勤。夷考其行事之迹。则向所云者。特簿书期会之当。奔走应办之
永川乡校重修记
朝廷以七事课守令。其一曰学校兴也。盖学校兴废。关于人心之邪正。世道之升降。而其机只在守令之能举职与否耳。余尝观察两道。未尝不以兴学校正人心为先务。每所至。必先亲礼于先师先圣。而捡其殿庑簠簋斋序垣墉之修废。以凭邑守贤愚勤慢而升黜之。入其境。试问守令贤否则曰。某也贤。某也能。某也勤。夷考其行事之迹。则向所云者。特簿书期会之当。奔走应办之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9H 页
捷。而沽是名耳。求其有志于兴学校。翼治道者。盖未易得也。及余尹东都。试于永川得之。永川。为东都邻邑最近。而正当余觐省椿闱往还经由之地。知守宰贤否。宜莫如余之悉也。尝试与客登明远楼。览山川之胜。因叹馆宇之鲜丽曰。美哉此谁之为欤。座有一人。郡民也。作而言曰。有郡久矣。楼台馆舍。营建亦旧。其间废而重修者非一。然因而修之。增而广之。焕然可观者。未有如今日。皆吾郡守申侯力也。然此则客馆也。人所共见。至于过客所不知。而最有功于人心世道者亦有之。吾侯于壬寅岁。来莅此邑。今兹六年矣。始下车翼日。诣乡校谒先圣。因周审圣殿及祭器。至于斋序库厨。率多颓圮残缺。慨然有修复之志。越明年甲辰。作西斋。改盖东斋库。有旧草盖者。乃易其榱桷而代以瓦。旧无典祀厅。祭器杂于常用之器。别营二间。为库以藏之。且旧祭器。多不中规式。悉依轨改造之。旧有楼曰文会。亦将颓圮。丙午冬。又改创之。并给米一十石。租五十石。永以为讲读之需。若此等事。独吾乡人知之。如公岂易悉乎。余乃起而叹曰。此正吾前日求之两道而未得者也。岂惟求之人而不得。余亦佩符东都且逾年矣。于斯数者。未能一焉。能无愧乎。乃揖申侯而问之曰。信有诸乎。曰然。吾有何能。聊以尽吾心。冀不负 朝廷任守令之意云耳。因请曰。不才幸不为邑人所弃。得六年于兹。今蒙 圣恩。又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49L 页
得升迁而去。去而有传。惟公是托。夫乐道人之善。以昭于时。而劝进人者。吾志也。乃不辞而书之曰。嗟嗟申侯。仁于民而政既成。又能乐得人才而教育之。不贤而能之乎。不劳民而涂塈客馆。望如神仙。又能修缮学校。使殿宇崇崇。笾豆秩秩。师生有归。讲读有资。斯其为能也欤。有初鲜终。人所同患。六载勤劬。亘如一日。迨及瓜期。心力不休。繄侯之勤。谁其似之。有一于此。人皆自矜。侯则谦之。欿然若无。宜乎 王用玉汝。宠之以高官也。虽然侯之心。初岂有意于邀声名。钓利禄哉。正欲兴学校。育人材耳。使居是学者。麋费月廪。倚席不讲。逃赋容身。不事学业。则非申侯之所望于师生者也。侯讳允宗。字宗之。夙业儒。出而仕。所至有声。今以治郡第一。升为礼宾副正去。
襄阳客舍重修记
尝闻江原形胜甲天下。未尝一游焉。成化甲辰。 圣恩许持节观风。始得偿夙志。岭之东。皆仙区也。襄阳。复有地产之饶。人物之盛。是又诸州之所未有。其楼台馆宇之受宾客者。宜亦加于诸州。而我行之至于是也。但见屋老瓦残。厅庑庭除之阨陋。仅容行礼而已。则窃尝怀不满之叹曰。此山川之胜。而官府如是耶。是必有待矣。既十二年而弘治丙辰秋。府人有以书来告余邑长之治效曰。我明府骊江闵侯泮。君子人也。仁吾民如子。故
襄阳客舍重修记
尝闻江原形胜甲天下。未尝一游焉。成化甲辰。 圣恩许持节观风。始得偿夙志。岭之东。皆仙区也。襄阳。复有地产之饶。人物之盛。是又诸州之所未有。其楼台馆宇之受宾客者。宜亦加于诸州。而我行之至于是也。但见屋老瓦残。厅庑庭除之阨陋。仅容行礼而已。则窃尝怀不满之叹曰。此山川之胜。而官府如是耶。是必有待矣。既十二年而弘治丙辰秋。府人有以书来告余邑长之治效曰。我明府骊江闵侯泮。君子人也。仁吾民如子。故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0H 页
苟有所兴作。民之趋之也。如趋父事焉。府之馆宇旧矣。为役民之重也。久无有作之者。前府使申侯允宗。始改创东轩。未几见代。不克终。闵侯继而理。三年于兹。政成而民化。无复有事于治。则乃辟旧廨而一新之。今夫大厅也。西轩也。支应厅也。总若干楹。皆新作也。化隘塞为敞豁。易卑微而穹窿。向之不足观者。一朝而美观。可以应宾客。容吏卒。贮文物。行礼让。伊侯之力也。虽然。不见昔之残者。焉如今之功大也。公。昔之观风我道者。闻吾邑之有今日。想亦喜幸之矣。愿受一言而垂之后。余曰。噫。余尝以为是必有待矣。果吾侯也。按襄之有邑。自高句丽,新罗氏。历高丽以及 本朝。或为县为州。复降为监务。又升为府。上下千百载。凡更几号邑。历几守宰。而客至。独称山川人物之胜。其邑居馆待之具。则未免病其隘。岂其民之不足欤。盖有待也。闵侯结发读书。其平生所得富矣。今且敛而之一邑。其所成立。固有以异于人矣。况此区区木石之功乎。虽然。因此求其为政之实则有馀矣。世有修饰边幅。美馆宇。侈庖厨。要悦过客者之为民牧也。其民未有不蹙頞相告者。况敢语人以起废之功乎。今其民既效其力。又乐其成。至于飞书数百里之远。告之勤勤。则侯之政。可知也。是不可泯而无传。爰书之。以答府人之望。兼以谕夫后之继闵侯者。俾勿替于无穷。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0L 页
名三亭记
陂泽之多。盖南方为盛。而其大莫有肩于公检者。始陂之不知何时。谚传其始也。水盛功莫就。用人并等之。堤乃成。后因以其人之名名之。其说荒不可凭。观其渊渊漫漫。滉瀁冲融。弯弯环环。镜磨砥平。至于旱不能枯。雨亦不肥。岂啻众细流之所钟而能如许。盖天潢之流通。而地故不泄之。以遗民为灌溉之利。将绪馀酿出瀛壶于人间。以与观游者乎。然灌溉之利。只商民享之。若咸之人。则捐其地。贮水以与人耳。何利害之偏哉。尝试观之。咸之象山。自西北望水而驰。临水而止。如蛇赴于长江者。如马饮于河者。如钗股者。如鳌背者。罗列旁午。以邀人游赏。亦岂非天设而地出之。以报咸人者乎。于其中余所甚爱者。最西曰鳌山。旧有献纳金履祥之冢。后移葬。今为墟矣。少东曰居人无双之家亭。又其东一里曰卢公敬信之松亭。卢没。今其孙主之。皆有冲旷绝特之称焉。然未尝有骚人韵士之游者。故未有名其亭者。岂非兹地之不幸耶。余生长于此邑。今已二毛飒然。未尝一从容游览焉。亦岂非余之不幸耶。庚戌夏。尝因事过去。日暮而止。适当鳌山之趾。乃下马而登。徘佪顾望。心广神,怡。盖所谓旷千载而一快者矣。既乃投宿于无双之家。夜雨初霁。明月悬天。与同宿二子。步出亭皋。俯仰夷犹。万穷无风。水天静涵。余曰。亭之奇。正符其主之名。二子曰。此而东。又有一亭亦奇。登览可以洗濯尘襟。
陂泽之多。盖南方为盛。而其大莫有肩于公检者。始陂之不知何时。谚传其始也。水盛功莫就。用人并等之。堤乃成。后因以其人之名名之。其说荒不可凭。观其渊渊漫漫。滉瀁冲融。弯弯环环。镜磨砥平。至于旱不能枯。雨亦不肥。岂啻众细流之所钟而能如许。盖天潢之流通。而地故不泄之。以遗民为灌溉之利。将绪馀酿出瀛壶于人间。以与观游者乎。然灌溉之利。只商民享之。若咸之人。则捐其地。贮水以与人耳。何利害之偏哉。尝试观之。咸之象山。自西北望水而驰。临水而止。如蛇赴于长江者。如马饮于河者。如钗股者。如鳌背者。罗列旁午。以邀人游赏。亦岂非天设而地出之。以报咸人者乎。于其中余所甚爱者。最西曰鳌山。旧有献纳金履祥之冢。后移葬。今为墟矣。少东曰居人无双之家亭。又其东一里曰卢公敬信之松亭。卢没。今其孙主之。皆有冲旷绝特之称焉。然未尝有骚人韵士之游者。故未有名其亭者。岂非兹地之不幸耶。余生长于此邑。今已二毛飒然。未尝一从容游览焉。亦岂非余之不幸耶。庚戌夏。尝因事过去。日暮而止。适当鳌山之趾。乃下马而登。徘佪顾望。心广神,怡。盖所谓旷千载而一快者矣。既乃投宿于无双之家。夜雨初霁。明月悬天。与同宿二子。步出亭皋。俯仰夷犹。万穷无风。水天静涵。余曰。亭之奇。正符其主之名。二子曰。此而东。又有一亭亦奇。登览可以洗濯尘襟。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1H 页
所谓卢家亭也。皆未有名。盍名诸。乃名最西者曰旷,神。以。余之登览也。次东曰无双。因其主名也。又其东曰洗心。取二子说也。噫。群贤满朝。如余自知濩落无所用。有地于此。至今奔走于红尘。何也。今欲结茅于鳌山之背而老焉。虽晚矣。然自今畜三年之艾。傥可救七年之病乎。既归。书其言。以遗夫同宿二子者。二子谁。金公国老。曹公继衡。皆文人之与吾同志者。庚戌。是弘治三年也。
漾碧亭记
邑而有池台亭榭之胜。何关于政治。而要观一世大平之象者。于是乎徵焉。岂偶然而已哉。龙仁。当南北走集之冲。畿县之最难治者此耳。弘治十年丁巳。金侯祐。出而为宰。始至也。吏不敢欺。稍焉。民不敢犯其令。已而。閤境洽然随以化。惟所令之。不烦鞭策。既无所事于民事。则乃缮馆宇而新之。一县倏然改观。客轩东。旧有小亭。今无遗址存。东墙迫近客舍。庭除之广不能亩。客至病其阨。杯盘撤。辄起去。不少留焉。是则虽四民和于野。于何见大平象乎。于是。退其迫近。夷其地而广之。其中可容驰马。引山泉之北来者。导而东之。穴其墙入其流。池于其内。深可一身许。从数丈。横倍蓰。水清碧玉如也。古木萧萧。离立庭际。落地有凉阴。甚可爱也。然后客之南北至者。喜其有愒息之所。而 国家大平气象。则未始不在此也。己未夏。余自岭南还京师。道病暑。苦行至县。则主人已设席客轩候之。即令移其
漾碧亭记
邑而有池台亭榭之胜。何关于政治。而要观一世大平之象者。于是乎徵焉。岂偶然而已哉。龙仁。当南北走集之冲。畿县之最难治者此耳。弘治十年丁巳。金侯祐。出而为宰。始至也。吏不敢欺。稍焉。民不敢犯其令。已而。閤境洽然随以化。惟所令之。不烦鞭策。既无所事于民事。则乃缮馆宇而新之。一县倏然改观。客轩东。旧有小亭。今无遗址存。东墙迫近客舍。庭除之广不能亩。客至病其阨。杯盘撤。辄起去。不少留焉。是则虽四民和于野。于何见大平象乎。于是。退其迫近。夷其地而广之。其中可容驰马。引山泉之北来者。导而东之。穴其墙入其流。池于其内。深可一身许。从数丈。横倍蓰。水清碧玉如也。古木萧萧。离立庭际。落地有凉阴。甚可爱也。然后客之南北至者。喜其有愒息之所。而 国家大平气象。则未始不在此也。己未夏。余自岭南还京师。道病暑。苦行至县。则主人已设席客轩候之。即令移其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1L 页
座池上。逍遥觞咏。夜久就寝。鸡鸣复登途。马上回头。恋恋不自已。至今晴波落日。往来于怀。人有自南来者。辄问之曰。颇见龙仁池塘否。应之曰既。则喜如亲面目其地。一日。侯伻来语余云。池已亭矣。盍记诸。伻之言曰。亭总三间。坐入水中。波光常摇荡。檐楹绝清丽。近有岭南节度使安公琛。过而悦之。名之曰漾碧。余曰。噫。甚善名焉。乃作而为之词。遗金侯曰。池之水明兮。可以濯吾襟。池之水清兮。可以洗吾心。池之亭之兮其趣深。鱼鸟相忘兮自浮沈。我亦欲忘子兮思难禁。
凝神楼记
州之客轩东。有楼曰风咏。牧隐李先生名且记。其西北隅。又有小楼连甍而新起者。曰凝神。今通判闵侯宁之建也。咸从鱼先生子益之所居也。弘治己未春。兼善承命奉安成宗实录于星州史阁。道经于尚。尚。吾乡也。乡人觞我于风咏之上。牧使申公宗之暨闵侯与在席。酒阑日且暮。侯起而谂曰。小楼。吾所以安使客作也。今日盍于焉暇寐。又曰。此无记。愿留一言。余不可辞则曰。不才幸今觞咏于兹。正值春服之成。宾朋满座。又有丝竹管弦之盛。其视冠童七八浴沂咏归者。果何如。既乃床席于小楼。其制绝潇洒。房丁楼心。窗虚而帘疏。当暑寝处之甚宜。直楼头。又有浴室净便。及酒醒下浴。心神清朗。无一点尘垢。既还登。时已夜静。四无人声。惟有微风动帷。笼烛影摇。真人间绝致。乃
凝神楼记
州之客轩东。有楼曰风咏。牧隐李先生名且记。其西北隅。又有小楼连甍而新起者。曰凝神。今通判闵侯宁之建也。咸从鱼先生子益之所居也。弘治己未春。兼善承命奉安成宗实录于星州史阁。道经于尚。尚。吾乡也。乡人觞我于风咏之上。牧使申公宗之暨闵侯与在席。酒阑日且暮。侯起而谂曰。小楼。吾所以安使客作也。今日盍于焉暇寐。又曰。此无记。愿留一言。余不可辞则曰。不才幸今觞咏于兹。正值春服之成。宾朋满座。又有丝竹管弦之盛。其视冠童七八浴沂咏归者。果何如。既乃床席于小楼。其制绝潇洒。房丁楼心。窗虚而帘疏。当暑寝处之甚宜。直楼头。又有浴室净便。及酒醒下浴。心神清朗。无一点尘垢。既还登。时已夜静。四无人声。惟有微风动帷。笼烛影摇。真人间绝致。乃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2H 页
端坐无为。掩目收视。心凝形释。天机不动。与万化冥合。于是。恍然就睡。梦见羽人揖余谓曰。尘世劳劳。一身万事。冉冉老至而不自知。我有一诀。言约而要。万类芸芸。一心惟寂。物物料理。日亦不足。凝神静观。百虑一致。言讫不现。乃翻然梦觉。心窃自语曰。尝闻仙人好楼居。向所梦者。非楼之主人耶。其教我矣。既而。鸡人报晓。闵侯已来在我侧。候起居矣。具道梦所闻于羽人者。侯笑曰。噫。是可以为楼记。余惟咸从命名之义。在所发挥。且牧隐有记在旧楼。记新楼。非吾事耶。乃书羽人言。与闵侯归。楼之成。戊午春也。
享官厅记
成均馆。古无有享官厅。前大司成成公伣。为特进官。尝于经筵启曰。 国朝礼先圣先师。岁用春秋之仲月。用朔望享祀惟谨。顾惟献官诸执事清斋之无其所也。当祭时。率假寓于东西斋。其斋之学生亦执事者。面无所容。乃移寓于馆奴之家。有乖洁净禋祀之义。乞于隙地。别构一厅。以为享官斋所。 上曰可。其与缮工提调。相地经营之。于是缮工提调臣韩致亨郑文炯,同知馆事广川君李克增暨臣成伣。乃相正录厅之北尊经阁东北隅之间地曰。是可著一厅事而有馀矣。厥既得地。又定其制。则南面四间之巍然高大而前后有退。东西有房者。献官厅也。东西廊之各六间皆有退。不高不低。便于寝食者。监察执事厅也。虚其中。夷而庭之。垣以缭其外。
享官厅记
成均馆。古无有享官厅。前大司成成公伣。为特进官。尝于经筵启曰。 国朝礼先圣先师。岁用春秋之仲月。用朔望享祀惟谨。顾惟献官诸执事清斋之无其所也。当祭时。率假寓于东西斋。其斋之学生亦执事者。面无所容。乃移寓于馆奴之家。有乖洁净禋祀之义。乞于隙地。别构一厅。以为享官斋所。 上曰可。其与缮工提调。相地经营之。于是缮工提调臣韩致亨郑文炯,同知馆事广川君李克增暨臣成伣。乃相正录厅之北尊经阁东北隅之间地曰。是可著一厅事而有馀矣。厥既得地。又定其制。则南面四间之巍然高大而前后有退。东西有房者。献官厅也。东西廊之各六间皆有退。不高不低。便于寝食者。监察执事厅也。虚其中。夷而庭之。垣以缭其外。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2L 页
门于东西南。以通出入。东廊之东。又有五间低。且小者。其庖厨也。乃图其间架制度而上之。且启曰。顾材之难得。乞用馆奴婢身贡买办。若夫工匠也。器物也。盖瓦也。与夫供役军夫。督役使令。宜令该司。各量其所需。以备应用。兼使本馆司成。曰安彭命,朴衡文。直讲。曰权俱,金系行。正录。曰金铿寿,尹金孙董其役。 教曰。惟所启。既役数月。而功已讫。凡措置规模。启禀节目。督励成就之功。皆广川为之也。若贵达。虽备员馆职。顾袖手而傍观耳。犹且乐其成也。乃复于广川曰。三代礼乐。至周而备。而周家制度。复大成于周公之手。吾东方。号称海外邹鲁之邦。而三国以至高丽。其礼乐文物。盖有所不暇也。至我 朝。始大备焉。而今 上即位。心周孔颜孟之学。讲求坠典而历举之。又有同心一德之臣。相与左右辅翼之。故典礼文物。至 圣朝复大备焉。若躬释奠。给学田。樽罍之赐。米布之赍。大酺师生。则仅闻于往昔。未遑于近代。而乃出自 宸衷创行之。苟不固聪明圣知卓千古者。其孰能之。若乃文庙有典祀厅。则高灵申相国实唱之。馆中有尊经阁。则上党韩相公实创焉。至于五圣十哲之祭有馔卓。座有交倚。位板有匮。享官有厅。则非公立志之笃。其谁宜为。是不可泯没其迹。眯后人之目。盍倩大手而文之。公曰。吾何敢当子之云耶。虽然。无已而必记之。则子其无让。乃退而书其言。以为记。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3H 页
江陵乡校重修记
余少时。闻江陵其俗上文。其子弟免父母之怀。即游乡校。至于穷闾委巷。鱼鱼于于。皆读书人。心窃嘉之。成化壬辰春。余以侍御史。参入试院。有儒者三四辈。其貌古。其衣冠垢。其讲说甚精熟。问之皆江陵人也。既又十四年。而忝持节钺关东。始至临瀛馆。受府官吏卒礼讫。招诸生讲问经义。心通圣贤之旨者殆数十馀。又命题试艺。若诗赋义中格者又五十馀人。于是又知壬辰之讲说者。其业有所自也。越翼日。诣乡校。谒先圣。退而与府使李仁忠,前承旨朴始亨,都事柳阳春,教授崔自沾等谋之。驰驿以闻曰。惟江陵僻在岭海间。其人服礼义。诵诗书。实吾东之邹与鲁。臣伏审之。其乡校大成殿及东西庑。年久倾危。学生斋。又隘狭难容。今不作新而恢大之。虑将颓圮难支。讲读者且不得安所止。幸今四方无虞。本府及三陟两镇戍兵。率游手度日。乞用此两镇兵。以春夏鸠材陶瓦。及秋冬堂构焉。以新其旧而广其狭。用奖励学徒。既蒙 允下。即分军隶材瓦。事垂办。适天旱而停。付其成于后之人。而余则见代。其后九年。而见所谓崔教授于京师。时。崔亦已递为司谏院正言矣。崔之言曰。江陵。吾邑也。吾乡校之重新。盖公之功也。余曰。否。吾未成而见代。吾何功。崔曰。凡天下之事。不成于成之日。而成于谋之日。公虽未及见成。而其具已成于公
余少时。闻江陵其俗上文。其子弟免父母之怀。即游乡校。至于穷闾委巷。鱼鱼于于。皆读书人。心窃嘉之。成化壬辰春。余以侍御史。参入试院。有儒者三四辈。其貌古。其衣冠垢。其讲说甚精熟。问之皆江陵人也。既又十四年。而忝持节钺关东。始至临瀛馆。受府官吏卒礼讫。招诸生讲问经义。心通圣贤之旨者殆数十馀。又命题试艺。若诗赋义中格者又五十馀人。于是又知壬辰之讲说者。其业有所自也。越翼日。诣乡校。谒先圣。退而与府使李仁忠,前承旨朴始亨,都事柳阳春,教授崔自沾等谋之。驰驿以闻曰。惟江陵僻在岭海间。其人服礼义。诵诗书。实吾东之邹与鲁。臣伏审之。其乡校大成殿及东西庑。年久倾危。学生斋。又隘狭难容。今不作新而恢大之。虑将颓圮难支。讲读者且不得安所止。幸今四方无虞。本府及三陟两镇戍兵。率游手度日。乞用此两镇兵。以春夏鸠材陶瓦。及秋冬堂构焉。以新其旧而广其狭。用奖励学徒。既蒙 允下。即分军隶材瓦。事垂办。适天旱而停。付其成于后之人。而余则见代。其后九年。而见所谓崔教授于京师。时。崔亦已递为司谏院正言矣。崔之言曰。江陵。吾邑也。吾乡校之重新。盖公之功也。余曰。否。吾未成而见代。吾何功。崔曰。凡天下之事。不成于成之日。而成于谋之日。公虽未及见成。而其具已成于公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3L 页
矣。乙巳冬。公见代。其明年。构大成殿及东西庑。又明年构东西斋与讲厅。至如典祀厅,祭器库,教授衙,有司房。皆新焉。又明年。构南楼与行廊。总七十馀间。乡校之巨丽。盖无匹也。官吏继而成者。府使曰李枰。判官曰慎承福。监陶瓦者曰咸永昌。监造成者曰金普渊。梓人曰崔海深也。使无公始之于始。则后之人。曷从而成之。游于斯。食于斯者。皆将感激奋发。文风于是乎益振。是不可以泯其迹也。盍一言乎。余曰。噫。余何功而敢言之耶。若夫人才之象。学校之盛。非文莫之诏来世也。
善山客舍重修记
夫山之高峻。水之深广。而邑于其间者。必有楼台之胜。馆宇之敞。然后称也。土地之广大。人物之繁华。而吏于其邑者。必有畜众之量。宽民之仁。然后谓之宜。余尝浮于洛。从流而下。见所谓一善之胜槩。水有馀次津。即鲤鱼渊之下流。又有月波亭云者。阳村先生之所记也。其遗墨至今在壁间。山有金乌。乃高丽节士吉再之所栖遁也。又有云太祖山者。丽祖征百济时驻跸之所也。岂比夫凡山水之但高深而已者哉。宜有宏壮巨丽之构。有以受四方之宾客。贮歌舞。藏文物。然后为不孤山水之胜赏者矣。府有南,北馆。北馆隘以陋。唯南馆颇开豁。故人之之焉者。皆欲南而不于北。其或使命沓至。位钧而尊敌。则馆待之实难。况航海客使之联络。此其往来
善山客舍重修记
夫山之高峻。水之深广。而邑于其间者。必有楼台之胜。馆宇之敞。然后称也。土地之广大。人物之繁华。而吏于其邑者。必有畜众之量。宽民之仁。然后谓之宜。余尝浮于洛。从流而下。见所谓一善之胜槩。水有馀次津。即鲤鱼渊之下流。又有月波亭云者。阳村先生之所记也。其遗墨至今在壁间。山有金乌。乃高丽节士吉再之所栖遁也。又有云太祖山者。丽祖征百济时驻跸之所也。岂比夫凡山水之但高深而已者哉。宜有宏壮巨丽之构。有以受四方之宾客。贮歌舞。藏文物。然后为不孤山水之胜赏者矣。府有南,北馆。北馆隘以陋。唯南馆颇开豁。故人之之焉者。皆欲南而不于北。其或使命沓至。位钧而尊敌。则馆待之实难。况航海客使之联络。此其往来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4H 页
之冲乎。而无有作而新之者。余未尝不慨然也。弘治五年。宋侯出而为府使。君子曰。是所谓称也。侯之仁足以泽其民。其量足以容其众。持是而为邑长于斯。夫何事之不济。既三年。政通人和。病革利兴。见官府无所事事。而民有馀力。则乃询诸乡之父老及其吏卒曰。新北馆何如。咸曰。嘻。是邑人之心也。乃廓其旧址。增其新规。凡堂构位置。皆由心匠。鸠材陶瓦。皆役游手。酒食供给。皆用官储。不浚民。不劳民。不期月而功成。总若干楹。既丹雘毕。侯驰书抵京师。谓余曰。事而纪年。古也。愿得公之笔记岁月。按一善本新罗之郡。后升为州。复为郡。又降为县。凡四五转。而入本朝。我 太宗恭定大王改今名。其间年纪几许。前后肘专城之印者。又不知几人。而其兴作之盛。必在于侯。不在于他。夫物之修废。其有数欤。抑必待其人欤。吾见侯尝牧于尚。有德政。尚与善为邻邑。善之人。其必习见尚民沐公之休泽。伫见今日。久矣。意者其待人。 夫乐道人之善。垂不朽者吾志也。故为之记。宋侯。遥年其名。恩津人。
襄阳乡校重修记
弘治甲寅春。骊江闵侯泮。来守襄阳。既下车。慨然以兴学校。化民成俗为念。首谒先圣先师。见学舍颓圮。师生栖于败壁尘窗之下。则叹曰。吾其有事于斯乎。乃命鸠村陶瓦。期以至秋赴功。及其期。村瓦具▦。役徒子来。乃
襄阳乡校重修记
弘治甲寅春。骊江闵侯泮。来守襄阳。既下车。慨然以兴学校。化民成俗为念。首谒先圣先师。见学舍颓圮。师生栖于败壁尘窗之下。则叹曰。吾其有事于斯乎。乃命鸠村陶瓦。期以至秋赴功。及其期。村瓦具▦。役徒子来。乃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4L 页
楼于南六间。斋于东西各四间。以至厨舍五间。典祀厅三间。藏书阁二间。厥既成。合诸生暨诸文人以落之。益之以盐盆菜地。以资藏修瀡滫之奉。呜呼。此正襄阳之再造。而学校之又一初也。乡之父老。庆其子弟之将有造也。缄书远来。告兼善曰。维襄阳有邑久矣。城郭官舍之苟完。而学校则仅草创。制度未备。数百年于兹矣。若典祀之厅。藏书之阁。前昔所未遑。而今乃始成焉。馀如师生堂舍埋没不堪处者。不知几岁年。而今亦一新。夏于楼。冬于房。讲诵攸宜。匙有盐豉。盘有菜果。食饮之适。乡子弟谁肯背孔孟。而他歧之归乎。是则明府之赐也。愿先生为之记。侈我侯之赐。而益劝吾子弟可乎。兼善曰。噫。我昔管学于是道。知襄邑子弟皆读书向方。可与进就。今因父老之请。可无一言以侑之乎。乃言曰。愿诸生。朝翼暮习。惟奕秋之听。无游心于鸿鹄。以不孤乃父兄之望。重为告曰。愿诸生。游于艺。兴于行。入则孝。出则弟。起而为世用。以无负尔侯作成之意。
麻田郡馆舍重修记
麻田。本小县也。升为郡。谓何。我 太祖应天革命。念王氏之祀忽诸。 命立庙于此。祠始祖以下若干世。及 文宗朝。求得王氏之后。使主其祀。名其庙曰崇义殿。因升官号而郡之。然地不增广。民不加多。邑之残犹旧也。使命之来。无所寝息宿留。吏卒居常不庇风雨。学舍倾
麻田郡馆舍重修记
麻田。本小县也。升为郡。谓何。我 太祖应天革命。念王氏之祀忽诸。 命立庙于此。祠始祖以下若干世。及 文宗朝。求得王氏之后。使主其祀。名其庙曰崇义殿。因升官号而郡之。然地不增广。民不加多。邑之残犹旧也。使命之来。无所寝息宿留。吏卒居常不庇风雨。学舍倾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5H 页
颓。师生靡所寄寓。至于守宰之衙。草盖而篱围。殊不类官家。每当修葺之。民甚病焉。人曰。此邑革之便。而不敢者。为有崇义殿故也。弘治戊午。晋山姜相公。出按畿甸。见郡舍如彼。慨然兴叹。乃诣 阙启曰。麻田为郡。彫残之甚。诸道无比。宜急作新而兴复之。但其居民甚少。若用本邑之力。未易就也。请给当道水军百夫供其役。从之。未几。今郡守郑侯赴任。周览馆宇。嚬戚若不堪处焉。及知姜相所启。喜而作曰。噫。吾何敢不力。虽未有 朝命。固当竭尽吾心。况有 命自天乎。吾何敢不力。于是役水军。补以郡之吏卒。编氓不与焉。先作客舍。次乡校。次郡守衙。凡百五十馀间。瓦以换茅。墙以易篱。不踰年而诸廨一新。自非用心之勤者。能之乎。既又书抵余。求文以记之。文吾何能。然以与候同里之旧。而知侯用心。莫吾之深。敢辞诸乎。乃言曰。麻田有邑。盖自高句丽。历新罗,高丽。至 圣朝。不知几年于兹。秉节銊佩铜章者。又不知几许。得如姜相之用心。郑侯之效能者有几。虽然。作之之难。而守之为尤难。能作而又能守之。则安有如向者之彫弊乎。使后之继今者。皆如姜与郑也。则岂非郡之幸耶。姜使相讳龟孙。郑侯名延庆。大兴人。
义州聚胜亭记
州之客舍东。有地窿然而墟。草树蒙翳。鸡豚狗彘所溷秽。旧无有省视之者。弘治纪元之六年。绫山具公谦。牧
义州聚胜亭记
州之客舍东。有地窿然而墟。草树蒙翳。鸡豚狗彘所溷秽。旧无有省视之者。弘治纪元之六年。绫山具公谦。牧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5L 页
于州。始相而异之。剔其翳。夷其窿。亭于其上。翼如也。客未登而绫山逝。伤哉。八年春。今牧使黄公衡。继而莅属。边尘不起。将军耳不闻刀斗。其民不见金革。则日宾客燕游之具是事曰。客舍大矣。然郁而不得肆。统军亭豁矣。然高而不可常。其斯亭乎。乃毕绫山未毕之功。庭除夷旷。轩户开豁。坐可以极目湖山数十里之远。真胜槩也。是年五月。金太监辅李太监珍,王行人献臣。来锡我成宗谥。今上诰命。上遣卢公公弼,宋公轶,金公谌。迎慰江上。兼善不才。亦忝为接伴使。咸集于兹。牧使尊俎于亭。倩客置之上座。时化日融暖。薰风自南。披襟当之。快哉如执热者之濯清水也。牧使既酌之。又言曰。亭无名愿名之。卢公曰。噫。亭吾名之。余曰。何。公曰。吾东方地脉。至州而尽。其气必磅礴轇轕于此矣。中州之山。隔江送青。接于统军亭之檐牙。统军上吞三光。旁挹万像而为其有。俯压而输泻之。斯亭也。皆能承受而蓄聚之。为游人胜赏。盍呼曰聚胜。况吾与诸公。膺朝中之简。来迎天子之景命。会于斯。觞于斯。非幸耶。虽谓之聚胜。又何不可。皆曰善。于是相与更酌。醉而卧。醒而起。书其言。以为记。
闻庆漾碧堂记
夫地有山水之胜。固仁智者之乐。而世人率多欲之。岭之南。名山水。而州郡县者象。其源多出于闻庆。闻庆。岭
闻庆漾碧堂记
夫地有山水之胜。固仁智者之乐。而世人率多欲之。岭之南。名山水。而州郡县者象。其源多出于闻庆。闻庆。岭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6H 页
南之最上游也。据山水之源。为上游之最。其胜可知。郑侯谭。来莅焉。侯志乎仁而周乎智。又得上游而莅之。都列郡之胜。其乐之也则宜。然山之高。水之深。公馆之邃。私寝之奥。而面目有所碍。虽有青山在上。流水在下。而其苍苍泱泱者。顾付之吏卒之睥睨。牛马之饮践。则吾如彼何有。侯令严而政简。既理未数年。而四境翕然随以化。无复有所事于理。则弹琴拄笏。不可无其所也。所谓苍苍泱泱者。岂宜终付之他耶。乃即衙邸南客舍西。除其地而坳之。引渠而流。汇为小池。筑小堂数间于侧。材不择木。惟其有。工不择木。任其拙。茅茨而不瓦。篱蔽而不墙。压之以青山。鉴之以澄波。极潇洒也。自非有大宾客。凡息焉游焉。侯未尝不于斯焉。一日。余自咸昌道京师。过而见侯于堂。于是堂之成苟完矣。迎我上之座。执盏言曰。堂成而见客。此其初也。子盍命之名。并留诗与记。以垂不朽。噫。余何敢焉。虽然。余觐座是堂者。回头而山青。仰面而天青。宾主相对而眼青。都而纳之小池中而水碧。碧水辉映乎轩窗。而堂之奇益以绝。合名之曰漾碧。或曰。邑而有游息之适。不亦伤于政乎。余曰。木然。昔裨谌。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古之君子。皆有游息之所。高明之玩。以宣其郁。导其和。然后政有所达。斯堂也。其郑之野。单父琴之比乎。而侯之志。亦裨谌子贱焉耳。其何伤于政乎。况又谢雕琢。斥丹雘。无丝竹之娱。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6L 页
所以昭其俭示之约。垂仪范于后乎。若继是者。以玩替政。以旷去理。目侯之所以自处而望他也。吁。使继继皆如侯之志。则邑人之福。其可既耶。侯闻之。谢曰。吾何敢拟诸古。然其义则窃取之耳。于是。书而上诸壁以为记。
曲水亭记
衿之宰金君硕孙。既割鸡踰年而政成。无所事事。则作小亭于客舍东轩之北。既成。伻来告兼善曰。衿。残邑也。馆宇隘陋。客来。病之难容。暑月尤甚。窃尝念虑焉。一日。杖屦步客轩之偏。得隙地仅一亩。洼然窿然。其高低之不常也。问之吏。曰。于此旧有亭焉。伊昔县宰尹慈之建也。废盖数十年。使番锸而视之。其洼然者。池之旧也。窿然者。亭之昔也。即深其洼。引流而池之。增其窿。亭之于其上。坐可以引风涤暑。以其引水而纳之池。其形曲。故名之曰曲水亭。愿公为之记。又曰。始作之者。尹公也。去今相望四十馀年。而芜没殆尽。仅得遗基于枯涸夷废之中。今虽新。十年之后。复为尹之旧。又不可知也。物之废兴存亡。理之所不能无者。吾亦安敢期于久也。盖亦有不随物而泯没者存焉。所以烦于公也。余曰。噫。吾何敢当子之所谓。虽然。有一焉。尹公之亭。固不可长存也。使继尹而理者。皆续而修之。虽至今存。可也。大抵馆宇亭榭之作。乃治官理民。而有馀力者之为也。不然则其兴事喜功者也。前此宰是邑者。盖皆力不暇为也。金君。
曲水亭记
衿之宰金君硕孙。既割鸡踰年而政成。无所事事。则作小亭于客舍东轩之北。既成。伻来告兼善曰。衿。残邑也。馆宇隘陋。客来。病之难容。暑月尤甚。窃尝念虑焉。一日。杖屦步客轩之偏。得隙地仅一亩。洼然窿然。其高低之不常也。问之吏。曰。于此旧有亭焉。伊昔县宰尹慈之建也。废盖数十年。使番锸而视之。其洼然者。池之旧也。窿然者。亭之昔也。即深其洼。引流而池之。增其窿。亭之于其上。坐可以引风涤暑。以其引水而纳之池。其形曲。故名之曰曲水亭。愿公为之记。又曰。始作之者。尹公也。去今相望四十馀年。而芜没殆尽。仅得遗基于枯涸夷废之中。今虽新。十年之后。复为尹之旧。又不可知也。物之废兴存亡。理之所不能无者。吾亦安敢期于久也。盖亦有不随物而泯没者存焉。所以烦于公也。余曰。噫。吾何敢当子之所谓。虽然。有一焉。尹公之亭。固不可长存也。使继尹而理者。皆续而修之。虽至今存。可也。大抵馆宇亭榭之作。乃治官理民。而有馀力者之为也。不然则其兴事喜功者也。前此宰是邑者。盖皆力不暇为也。金君。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7H 页
治官而官事理。使民而民忘劳。虽举馆宇而一新之。固将有馀力矣。乃不为喜功之举。只因旧而复之。能为前人所不暇为。邑人相与见其旧物而庆之。则其于为人之贤否。何如也。观民风者。于以散清风。洗怨咨。至如触热鞅掌而来者。亦皆谢旧馆。登新亭。披襟受风。便觉心神萧爽。如民之去酷吏。客中见故人者矣。则其功用。不既多乎。用是吾无言乎。书以遗夫后之继金君者。俾永勿坏。
天隐堂记
宣城卢相公。雅性萧散。城中有宅。未尝终年淹。爱城西第。常居焉。其室翛然若野人居。东挹南山苍翠。北来西山爽气。中于屋。有小堂。潇洒绝尘。北有窗。南有轩。纳灏气。贮虚白。常泊如也。公既功成身退。除大政事。复无所事事。则其起居进退。岂不绰绰然乎。家书万卷。每惺而读。倦而睡。几杖有 赐。坐则凭。行则扶。客来。或起而为礼。或坐而使前。任其便。酒进。或一斗而醉。或数升而酣。适于气。皆天真也。仆。一日上谒。辱赐坐于客席。见壁上揭三大字云云。公笑曰。此文中子说也。吾以名吾堂。子其说。既不得以文拙辞。则退而为之说曰。古之君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不得已也。故志士而或隐于市肆。或隐于山林川泽。草木尘埃之俱腐。没没名不传。岂不悲哉。公遭有道。际会风云。功名事业。
天隐堂记
宣城卢相公。雅性萧散。城中有宅。未尝终年淹。爱城西第。常居焉。其室翛然若野人居。东挹南山苍翠。北来西山爽气。中于屋。有小堂。潇洒绝尘。北有窗。南有轩。纳灏气。贮虚白。常泊如也。公既功成身退。除大政事。复无所事事。则其起居进退。岂不绰绰然乎。家书万卷。每惺而读。倦而睡。几杖有 赐。坐则凭。行则扶。客来。或起而为礼。或坐而使前。任其便。酒进。或一斗而醉。或数升而酣。适于气。皆天真也。仆。一日上谒。辱赐坐于客席。见壁上揭三大字云云。公笑曰。此文中子说也。吾以名吾堂。子其说。既不得以文拙辞。则退而为之说曰。古之君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不得已也。故志士而或隐于市肆。或隐于山林川泽。草木尘埃之俱腐。没没名不传。岂不悲哉。公遭有道。际会风云。功名事业。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7L 页
卓卓冠一世。无所事于隐。而犹有意焉。则是隐也。固非市肆山泽之癯也。世有大隐焉。谓隐于朝者也。是固隐之尤者。然孰有如公之隐者乎。公识博而不自多。位极而不自高。一死生齐得丧。居乎今之世。心游乎太古之先。未尝离人之群。而与天为徒。居常天游。而人莫知其然。殆天隐也。文中子所谓至人也者非公欤。名其堂固宜。噫。文中子而可作见公。得无康色乎。
燕宾楼记
官府有楼馆之胜。或曰。非关于政治。或曰否。可以宣其滞。导其和。而达于政也。又曰。政和而后人和。人和而后有所作兴。而民不怨。楼台馆宇之兴废。而其政可知。余则曰。或者之言皆是也。使吏于土。而匹夫匹妇有不获其所。则虽有池台楼馆之胜。何补于治。苟政和人和。而民乐于趋事赴功。则夫宣滞导和之具。岂可无也。弘治壬子秋。昌原父老等走书来谓我曰。府。大处也。奋是桧原义昌两县地。后合为府。固大处也。昔元世祖东征日本。于是焉置行省。新罗崔致远。有筑台游赏处。至今基址犹存。又是当今兵马节度使建节置镇处。非高大其城郭馆宇。莫以称也。府有二楼。东曰碧虚。西曰碧寒。皆隘小郁塞。登临者病之。今明府李侯永蕡。既下车之五年。政成人和。无事于事。则乃于碧寒之旁相闲地。创新楼五楹。役游手僧徒。助以入番吏卒。起今年三月。未再
燕宾楼记
官府有楼馆之胜。或曰。非关于政治。或曰否。可以宣其滞。导其和。而达于政也。又曰。政和而后人和。人和而后有所作兴。而民不怨。楼台馆宇之兴废。而其政可知。余则曰。或者之言皆是也。使吏于土。而匹夫匹妇有不获其所。则虽有池台楼馆之胜。何补于治。苟政和人和。而民乐于趋事赴功。则夫宣滞导和之具。岂可无也。弘治壬子秋。昌原父老等走书来谓我曰。府。大处也。奋是桧原义昌两县地。后合为府。固大处也。昔元世祖东征日本。于是焉置行省。新罗崔致远。有筑台游赏处。至今基址犹存。又是当今兵马节度使建节置镇处。非高大其城郭馆宇。莫以称也。府有二楼。东曰碧虚。西曰碧寒。皆隘小郁塞。登临者病之。今明府李侯永蕡。既下车之五年。政成人和。无事于事。则乃于碧寒之旁相闲地。创新楼五楹。役游手僧徒。助以入番吏卒。起今年三月。未再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8H 页
月。而华构岿然凌空。上可以容象宾而去郁滞。何其壮哉我等邑民也。明府惠我而役不及于我故皆乐其有成。愿斯楼之永世不朽。公其名之而记其事可乎。余曰。噫。于此一言。而足以知李侯之政矣。今之居官者。率多不务德于民。而先劳民以华其馆宇。要观美于人。故凡有所作兴。民皆蹙额相顾而不敢言。若昌原父老。先自称道其邑宰之为。不远京师。来请之勤。则尝惠及于下。而怨不归于上。可知已。方今 朝廷清明。边民按堵。南方自古盛宾客。楼中风月。虽饮食燕乐。可也。请名之曰燕宾。虽然。楼之外。皆大海。海多蛮烟。 国家升平久矣。其亦有忧范子之忧者矣。既书以答父老。重以告夫登斯楼者
清燕楼记
中原。南北之冲也。自京师而南者。水浮陆走。丛于中原。歧而踰二岭。乃抵其所指。自南而北者。亦各由二岭。盍簪于中原。复由水陆达于京。若遇南北相值。客舍不能容。本道三使。职高而尊同。或时齐到。则馆待之实难。此为州者之久病。而莫有作之者。牧使崔侯,通判李君。皆时之良也。志同气合。相与临民有其道。四境翕然随以化。唯所令之。则乃相隙地入门之东。高其栋宇而楼之。广其延袤而厅之。夏有凉室。冬有温房。客来有徙倚燕寝之处。主人有接宾听治之所。然后客舍始无有欠阙。而知崔,李之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既成。两君书抵于
清燕楼记
中原。南北之冲也。自京师而南者。水浮陆走。丛于中原。歧而踰二岭。乃抵其所指。自南而北者。亦各由二岭。盍簪于中原。复由水陆达于京。若遇南北相值。客舍不能容。本道三使。职高而尊同。或时齐到。则馆待之实难。此为州者之久病。而莫有作之者。牧使崔侯,通判李君。皆时之良也。志同气合。相与临民有其道。四境翕然随以化。唯所令之。则乃相隙地入门之东。高其栋宇而楼之。广其延袤而厅之。夏有凉室。冬有温房。客来有徙倚燕寝之处。主人有接宾听治之所。然后客舍始无有欠阙。而知崔,李之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既成。两君书抵于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8L 页
京。倩余名楼而记之。余不获辞则曰。中原。山水之根也。天地之清气。萃于此方。其故馆欲老。新馆未就。于是乎天地之清气。寓于山水。及玆楼观杰出。丹雘辉光。则山水之清气。尽在檐楹之间。是宜尊俎燕息于斯。料理簿领于斯。合名之曰清燕。工始于四月。越三月而毕。何其速也。不劳民力。役僧六七而足。何其简也。崔侯讳潾。李侯。允中其名。僧之首。曰性准。其馀不可详。
郑家小轩记
弘治十七年春。涵虚子谪来庆源。寓于郑晋孙之家。家有小轩向东。面势凭高。坐可以豁怀抱。始至。主人迎之入室。坐我于轩曰。幸于是乎寝处焉。余窃自谓窜逐穷人。宜无所寄托。得此为之依。死亦甘矣。试捲箔东面而坐。一见穷百里之远。主人指之曰。彼平芜无际。远山逦迤者。是胡地也。隔城一水铺练。限界南北者。所谓豆满江也。眼底云烟微茫。倏开忽合。一食之顷。而变化无常者。皆我之有也。轩虽小。其所包罗者广。若蒙不以鄙夷之则为赐多矣。余曰。噫。余以无似。获罪于 圣明之朝。虽灭死万万。犹有馀辜。况 圣主贷我以性命。主人安我以室宇。山川饶我以烟景。造物假我以文辞。吾无所不足。尚可以一荣悴之故。而置胸臆于其间哉。食于斯。饮于斯。寝兴于斯。为终身之计。时复濡毫。作小轩记。以与主人云。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序
郑家小轩记
弘治十七年春。涵虚子谪来庆源。寓于郑晋孙之家。家有小轩向东。面势凭高。坐可以豁怀抱。始至。主人迎之入室。坐我于轩曰。幸于是乎寝处焉。余窃自谓窜逐穷人。宜无所寄托。得此为之依。死亦甘矣。试捲箔东面而坐。一见穷百里之远。主人指之曰。彼平芜无际。远山逦迤者。是胡地也。隔城一水铺练。限界南北者。所谓豆满江也。眼底云烟微茫。倏开忽合。一食之顷。而变化无常者。皆我之有也。轩虽小。其所包罗者广。若蒙不以鄙夷之则为赐多矣。余曰。噫。余以无似。获罪于 圣明之朝。虽灭死万万。犹有馀辜。况 圣主贷我以性命。主人安我以室宇。山川饶我以烟景。造物假我以文辞。吾无所不足。尚可以一荣悴之故。而置胸臆于其间哉。食于斯。饮于斯。寝兴于斯。为终身之计。时复濡毫。作小轩记。以与主人云。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序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9H 页
送金公悌臣观察岭南序
岭之南。土地广。故赋役繁。人民众。故词讼多。州府郡县夥。故考绩难详。夫如是。故 朝廷每重监司之选。其选也重。故吾友金相公顺卿氏今且树节钺而行。将行。朝之士大夫皆曰。是可以均赋役。平词讼。明黜陟。而上不负 圣上委寄之重矣。是乃真监司。于是乎咸赋咏以侈其行。兼善与公。交最久且厚。平日相与之分。异于人。故所以赠行云者。亦异乎人之所云。非故异之也。盖有意焉耳。生。南人也。知南方事矣。南方人。乐于生业。怯于战斗。可与守大平。难与共患难。其气习然也。本道近南夷。前朝季。边氓多被寇掠。寇至则鼠窜雉伏。惟恐入穴之不深。惟不免蛇虺蜂虿之毒。其咥啮螫伤之害。不可胜言。至今闻之者股栗。无敌而先自摧。所谓曾伤于虎者也。 国家升平百年。南民目不见锋镝弓马之用。所谓民不知兵者也。脱有缓急。不知兵之民。而怀曾伤之惧。能有济乎。自古戎狄居内地。未有不为中国患者。今岛夷之来居我边者。其丽不止数千口。其初。盖为戢暴安民之计。而其势将有不可言者。今之处置亦难矣。急之则变速而不可为。缓之则患大而不可支。忧深虑远之君子。于是乎枕不安。食不甘矣。未火未及燃。而呼曰火矣。以惊动人。是之谓狂。虽然救火于已火。孰若于未
岭之南。土地广。故赋役繁。人民众。故词讼多。州府郡县夥。故考绩难详。夫如是。故 朝廷每重监司之选。其选也重。故吾友金相公顺卿氏今且树节钺而行。将行。朝之士大夫皆曰。是可以均赋役。平词讼。明黜陟。而上不负 圣上委寄之重矣。是乃真监司。于是乎咸赋咏以侈其行。兼善与公。交最久且厚。平日相与之分。异于人。故所以赠行云者。亦异乎人之所云。非故异之也。盖有意焉耳。生。南人也。知南方事矣。南方人。乐于生业。怯于战斗。可与守大平。难与共患难。其气习然也。本道近南夷。前朝季。边氓多被寇掠。寇至则鼠窜雉伏。惟恐入穴之不深。惟不免蛇虺蜂虿之毒。其咥啮螫伤之害。不可胜言。至今闻之者股栗。无敌而先自摧。所谓曾伤于虎者也。 国家升平百年。南民目不见锋镝弓马之用。所谓民不知兵者也。脱有缓急。不知兵之民。而怀曾伤之惧。能有济乎。自古戎狄居内地。未有不为中国患者。今岛夷之来居我边者。其丽不止数千口。其初。盖为戢暴安民之计。而其势将有不可言者。今之处置亦难矣。急之则变速而不可为。缓之则患大而不可支。忧深虑远之君子。于是乎枕不安。食不甘矣。未火未及燃。而呼曰火矣。以惊动人。是之谓狂。虽然救火于已火。孰若于未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59L 页
火之为愈乎。吾故于公之行。发此说焉。去辛亥秋。 朝廷问罪北虏。今左议政宣城公。往视师于边。多赋诗。咏其镇塞抚师之仪容者。兼善独曰。相公不可久于北。南方亦可虞。人有窃笑其迂远者。然余言之则不失矣。何者。三公。上变三光之明。下遂万物之宜。忧国岂有南北之分耶。公。监司也。监司于一道。事无所不当问。况职兼兵马。腰悬密符。岂宜以明黜陟。平词讼。均赋役。为能称职而已哉。要当以国家大可忧者为忧。使南民永世奠枕耳。公曰。然则为之奈何。曰。吾亦何敢言其措置之目耶。道有左右兵水使。皆当世名将也。与之图事揆策。蔑不济矣。去矣。其亦以是语之。
送曹节度使淑绮赴永安北道诗序
客有长虑子。问于无忧先生曰。凡国家安危。系将相得失。今之将相。宜如何为计。先生曰。噫。子何此之问耶。我国家圣圣绳绳。休养生育。百馀年于兹。林林元元。熙熙皞皞。余亦大平人物之一。优哉游哉。无有饥寒穷苦之虞。世间忧愁思虑。未尝入于怀。故自以无忧为号。子何此之问耶。长虑子瞿然曰。吁。先生殆失之矣。存者亡之本也。安者危之基也。治者乱之兆也。是故。善为天下国家计者。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夫如是。故能存安长治。而无一朝之患也。当今治道之隆。正如先生之说。岂不美乎。然以余观之。或有不然者。属今人
送曹节度使淑绮赴永安北道诗序
客有长虑子。问于无忧先生曰。凡国家安危。系将相得失。今之将相。宜如何为计。先生曰。噫。子何此之问耶。我国家圣圣绳绳。休养生育。百馀年于兹。林林元元。熙熙皞皞。余亦大平人物之一。优哉游哉。无有饥寒穷苦之虞。世间忧愁思虑。未尝入于怀。故自以无忧为号。子何此之问耶。长虑子瞿然曰。吁。先生殆失之矣。存者亡之本也。安者危之基也。治者乱之兆也。是故。善为天下国家计者。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夫如是。故能存安长治。而无一朝之患也。当今治道之隆。正如先生之说。岂不美乎。然以余观之。或有不然者。属今人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0H 页
心未必正。士习未必醇。巧伪相欺。奢侈相尚。倏异屡现。休祥莫臻。鳏寡孤独。未尽得其养。岂非为相者之责也。南倭恣睢。剽掠无时。北虏桀黠。顺逆不常。当是时。阃寄得其人则边境安。否则虽用百万之师。日事征讨。无救于赤子矣。然则宜如何。曰。在上焉择人而任之。下焉竭尽心力尔。为相者曰。余则王之心腹。凡朝廷得失。民生休戚。风俗厚薄。阴阳休咎。皆我之司也。恤恤乎遑遑乎。国尔忘家。要使纳民休和。措世升平。兹乃相而已矣。为将者曰。余则王之干城。受命之日。便忘其家。要以固边圉安国家为心。昼思夜度。军情虏势。务存恩信。兼养威灵。勿轻佻以损重。勿怯弱以挫锐。观机相时。出入万全。使戎狄遁迹而远避。 朝廷高枕而无虞。是乃将而已矣。夫然后。 九重可以南面无为矣。若然则虽优游于其间。自谓无忧可也。今 上践祚之初。方且求辅佐与之图治。未可便谓之治有成矣。子独无思无虑。处无事之地。不亦谬乎。先生谢曰。甚善教我。余非将相之器。故宁自许无忧矣。今闻子之言。有所感矣。不才虽非其人。敢不佩服至言。长虑子唯唯而退。吾同年曹侯文纬。结发读书。有文名。馀事弓马之能称是人。指为异时儒将。既科第。列通显。大遇知于 成庙。入践艺苑。出佩兵符。身都文武之用。尝从征西大将军左相尹公。讨建州卫。后牧义州。知边事甚悉。后又出镇湖西,岭南军。皆有声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0L 页
实。入为仪曹。领南宫礼乐且踰年也。弘治丁巳秋。适及永安节度使瓜期。 朝廷难其代。凡三易而得侯。侯之才器。不必言也。侯身长八尺。美须髯。善谈论。气像可掬。猝然遇之。虽仪秦,贲,育。亦默其辩。失其勇矣。况区区戎丑乎。 国家重边将。尤重于东北陲。盖其开摭未久。去京师最远。王化所未覃。且当诸种野人窥觇之冲。故曰难也。兼善昔充阳川许相公幕客。征李施爱。得游历其地。今已三十馀年矣。未尝不梦寐焉。侯之行。其奋咸有言。况兼善而默默乎。故窃诵长虑子为将之戒以为赠。待得侯功成入相之日。候上东门外。一杯相属。当毕为相之说。长虑子。盖当时谋国者也。无忧先生。兼善自谓也。
送俞侯好仁赴任陜川诗序
夫君子。有诸已者大。故施于时者。无地不可。事君则君嘉其忠。事亲则亲悦其孝。临民则民德其仁。使人望其来而喜。见其去而惜。是岂偶然哉。俞侯克已氏。以文名于世。在经幄日久。多论思之益。成化中。以弘文馆。出而为闻韶令。为亲屈也。 上惜其去。爱其才。每岁终。令写进所著诗文。时复廪其亲以宠异之。邑人喜其来。悦其仁。爱之如父母。未尝违其令。敬之如神明。未尝售其奸。及其政成而召还也。民又惜其去。而朝中喜其复来也。弘治七年春。由侍御史。复乞外。 上又惜其去。初若难之。而竟许之。于是。出守乐安郡。侯上书曰。亲在岭南。乐
送俞侯好仁赴任陜川诗序
夫君子。有诸已者大。故施于时者。无地不可。事君则君嘉其忠。事亲则亲悦其孝。临民则民德其仁。使人望其来而喜。见其去而惜。是岂偶然哉。俞侯克已氏。以文名于世。在经幄日久。多论思之益。成化中。以弘文馆。出而为闻韶令。为亲屈也。 上惜其去。爱其才。每岁终。令写进所著诗文。时复廪其亲以宠异之。邑人喜其来。悦其仁。爱之如父母。未尝违其令。敬之如神明。未尝售其奸。及其政成而召还也。民又惜其去。而朝中喜其复来也。弘治七年春。由侍御史。复乞外。 上又惜其去。初若难之。而竟许之。于是。出守乐安郡。侯上书曰。亲在岭南。乐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1H 页
安。他道而路远。恐妨往省。 上亲点其旁近诸郡。以陜川最近。特命换授。人曰。侯之始出。而 朝廷惜其去。乐安之民徯其来。侯之再转。而乐安之民失其乳。陜川之民得其养。一去就之间。而关于朝野得失如此。其为人果何如哉。将行。玉堂游从之旧。皆有赆行之编。侯谓余曰。子其序之。呜呼。吾虽不文。与侯交最久且厚。可无言乎。乃言曰。今舜,文在上。以孝为冶。正朝廷以及乎四方万民。下有曾,闵如吾侯辈布列州郡。为民之仪。亲吾亲。以及人之亲。老其老。以及人之老。彼横目者夫孰无秉彝之天乎。将见一邑化。而四方皆成纯孝之俗。其自吾侯始矣。用是安得不为陜川贺。为治道贺。更酌一盏于东门祖席乎。
送宋牧使遥年赴尚州诗序
仕之道有二焉。蕴经济之才。怀远大之志。又插以挟摇之翼。不力而自致者。上也。为其门户之寒也。父母妻子之养也。奋发而有立。黾勉而从事者。其次也。余观夫上焉者之位乎朝也。率多践华要而升。其或出而吏于外者。则自以为谪宦。而人且群骇而窃议之矣。若宋侯。遇于世。其不力而自致者欤。侯生华门。藉世业。不知其身有饥寒穷苦之虞。又被之以诗书六艺之文。学富而功不替。身立而志愈远。以践历磨砻之久。而益之以科第。进就地步。其有既耶。岁己亥秋。由司饔院正。出牧于尚
送宋牧使遥年赴尚州诗序
仕之道有二焉。蕴经济之才。怀远大之志。又插以挟摇之翼。不力而自致者。上也。为其门户之寒也。父母妻子之养也。奋发而有立。黾勉而从事者。其次也。余观夫上焉者之位乎朝也。率多践华要而升。其或出而吏于外者。则自以为谪宦。而人且群骇而窃议之矣。若宋侯。遇于世。其不力而自致者欤。侯生华门。藉世业。不知其身有饥寒穷苦之虞。又被之以诗书六艺之文。学富而功不替。身立而志愈远。以践历磨砻之久。而益之以科第。进就地步。其有既耶。岁己亥秋。由司饔院正。出牧于尚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1L 页
州。膺朝选也。侯尝通判于西原。有政声。其先君讳。亦曾通判于尚州。有遗爱。于是尚人之夙闻西原之政与沐先君之泽者。莫不欢呼引领。唯恐不疾其驱。朝中朋旧之知侯之抱负者。则以为宋侯非百里才。正当鹍化之初。扶摇九万。朝夕且至。万目想望。兴云吐雨之泽。今直敛而施于一州。是犹骋麒骥于中庭。能展其足乎。侯闻之。咈然曰。否。是不知我者。尚。大州也。牧。高官也。余则非才。惟恐不堪耳。敢少之耶。况登高岭而望。白云在眼。时节觐省。一宿便通。是行也虽出于朝廷之命。实吾志也。又安敢怀不满之意耶。吾且促装将行。知我者。幸一言为吾戒。群公咸有诗。以咏尚民慕悦之心。宋侯展布之略。皆佳什也。以余尝忝政院之长。于司饔。有同僚之分。一日。侯袖其什来示之。且求为文以冠其颠。噫。文吾何能。虽然。仆。咸昌人也。于尚为邻。尚又吾之姻乡。则尚之事。吾亦可得而言矣。况有同僚之分。相知之素。其有不言乎。岭南。吾东方诸路之最。尚居岭南之上游。事务之丛。宾客之繁。倍蓰于诸州。为吏者必须贤能。冠诸州之吏。乃可以宜。宋侯以抱负之富。远大之志。又傅以鹍鹏之翼。而能降屈于百里之寄。曾不以介于怀。欣然上途。如饥者之遇食。无所点吐。其量岂浅浅云哉。而又西原之手段不改。先君之典刑如昨。侯能用旧手。守典刑。集两通判之美政。为一剌史之大成。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2H 页
则岂不出于寻常万万也。昔汉之循吏。由郡太守。入而补相者相望也。使当▦▦▦川,渤▦之治。袭▦之声名事业。不知累何如也。善知▦▦▦▦之▦。▦自商山洛水之滨。复增击矣。州人。读仰面者之。
送权公景禧朝正赴京师序
天无烈风。海不杨波。越裳民于是。知中国有圣人。王人来求车求金。鲁史有以纪天王之不君。今 天子御宇内。七年于兹。四方无斗争金革之声。不宝远物。以万民惟正之供。凡百玩好之永。未尝及于外国。天下是以知皇上为明圣。朝聘贡献。比旧愈谨。我国实东方之邹鲁。诗书礼乐之教。蔼然有中华之风。我 殿下恪谨侯度。贤大夫之执玉帛者。接迹于鸭水燕山之路。 朝廷嘉我 上事大之诚。悦使者专对之才。待之视诸国有加。锡赉便蕃。易所谓天地交而其气通。上下交而其志同者。其今之谓欤。 皇帝在储位。受四方之讴歌。贵达不才。亦尝充千秋节进贺使。于中国山河之高深。城郭之壮固。人物之繁华。礼乐文章之盛丽。得以窥其一斑。充然若有所得。其反也。舍者未敢与之争席。向之相轻者。举皆刮目相对。似未复前日阿蒙。至今误 圣恩。厕六卿之列者。未必非前日有得于彼者为之助也。弘治八年正朝。其进贺使曰卞。副曰权。吾东方文武宰相也。权相。腹五经。头一榜。出入金马,玉堂。作股肱。司喉舌。历扬
送权公景禧朝正赴京师序
天无烈风。海不杨波。越裳民于是。知中国有圣人。王人来求车求金。鲁史有以纪天王之不君。今 天子御宇内。七年于兹。四方无斗争金革之声。不宝远物。以万民惟正之供。凡百玩好之永。未尝及于外国。天下是以知皇上为明圣。朝聘贡献。比旧愈谨。我国实东方之邹鲁。诗书礼乐之教。蔼然有中华之风。我 殿下恪谨侯度。贤大夫之执玉帛者。接迹于鸭水燕山之路。 朝廷嘉我 上事大之诚。悦使者专对之才。待之视诸国有加。锡赉便蕃。易所谓天地交而其气通。上下交而其志同者。其今之谓欤。 皇帝在储位。受四方之讴歌。贵达不才。亦尝充千秋节进贺使。于中国山河之高深。城郭之壮固。人物之繁华。礼乐文章之盛丽。得以窥其一斑。充然若有所得。其反也。舍者未敢与之争席。向之相轻者。举皆刮目相对。似未复前日阿蒙。至今误 圣恩。厕六卿之列者。未必非前日有得于彼者为之助也。弘治八年正朝。其进贺使曰卞。副曰权。吾东方文武宰相也。权相。腹五经。头一榜。出入金马,玉堂。作股肱。司喉舌。历扬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2L 页
华要。无所不可。平日之得。固已多于人。而今且袖青蛇。赋远游。直将乱龙湾。径鹤野。度辽河而西迈。仰医无闾之山。闻鸡山海关。吊古渔阳桥。舟于潞河。车于同州。入皇城。见宗庙百官之富。濯胸襟以玉河清水。袭衣冠于缙绅先生。月正元日。明庭早朝。日域月竁。庆率土之会同。发根玉辂。陪祀天之盛礼。其所得。又当万万于前矣。槩诸龌龊如余仅窥一斑者。一何辽哉。惜乎。贵达。前之所得既少。比又衰耗甚。并与其所得而亡之。今存者几何。尝欲再游中原。庶几得前所未得者。以毕吾平生志愿。而去年。有 命朝正。病而不果行。今年亦如之。年日以老。气日以衰。其不可复得也明矣。噫。吾已矣。愿大其量。多其爱。稛载而还。以黼黻我 圣明。惟子是托焉。子其勉之。
送姜侯浑出宰河东序
弘治八年正月。弘文馆修撰姜侯浑上章云。臣父母在岭南。老且病。臣不敢仕于朝。请归养。 上惜其去。顾不可夺其志则 教曰。亲不可阙其养。才不可置之闲地。其以补本道守宰之缺。姜侯于是得河东焉。河东。小县也。以其近于庭闱。时节省问之便。故侯甚喜幸焉。金马玉堂之荣。曾不以介于怀。方且促装取途。朝之士大夫其不欲侯之去者曰。天球夷玉。王府之珍也。大吕黄钟。合奏之清庙。侯。国器。不宜置于簿书米盐之间。况父母
送姜侯浑出宰河东序
弘治八年正月。弘文馆修撰姜侯浑上章云。臣父母在岭南。老且病。臣不敢仕于朝。请归养。 上惜其去。顾不可夺其志则 教曰。亲不可阙其养。才不可置之闲地。其以补本道守宰之缺。姜侯于是得河东焉。河东。小县也。以其近于庭闱。时节省问之便。故侯甚喜幸焉。金马玉堂之荣。曾不以介于怀。方且促装取途。朝之士大夫其不欲侯之去者曰。天球夷玉。王府之珍也。大吕黄钟。合奏之清庙。侯。国器。不宜置于簿书米盐之间。况父母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3H 页
之于子。欲其及时飞步。得志于斯世。以大其门户。人皆有是心也。区区滫瀡之奉。未尝受以为孝。何决去乃尔。其嘉侯之志。庆侯之去者。以为父生之。君养之。君之与亲。其恩等。然此身苟存焉。盖棺以前。皆事君之日月也。若夫事亲之日苦短。古人风树之喻。岂不悲哉。亲苟不待。虽有万钟之禄。五鼎之需。何用哉。侯之去。所以汲汲也欤。于是。各为诗以咏其行。而其言有彼此焉。涵虚子读其诗。且曰。噫。之二者皆是也。不欲其去者。非忘亲也。重在君也。庆其去者。非忘君也。重在亲也。此皆归于义尔。庸何伤。虽然。侯南去。上堂具甘旨。下车问疾苦。时复北望兴怀。梦魂城阙。移养亲之心养人。以爱君之心爱民。使阖境之内。无有一物不得其所者。则侯之一举。岂不兼得而两全哉。其视贪恩冒宠。迁延苟且。亲不得其养。民不被其泽者。果何如也。今 圣上初即位。谅阴哀慕。追舜文之孝。闻者大悦。吾侯在下。又能身曾闵之行。亲吾亲。老吾老。以及人之亲与老。几如是为。而其国不虞周者乎。用是吾亦安得不庆其去乎。
送安公子珍赴 京序
物之良者。不必皆产于中国。而皆为中国之用。盖天之生物。无内外远近之殊。故其物之良者。不独冀充青徐荆,杨,豫,梁之产。而亦多出于遐荒绝域之中。及其入而为中国用。则虽中国之产。或不能不让其良焉。若大宛
送安公子珍赴 京序
物之良者。不必皆产于中国。而皆为中国之用。盖天之生物。无内外远近之殊。故其物之良者。不独冀充青徐荆,杨,豫,梁之产。而亦多出于遐荒绝域之中。及其入而为中国用。则虽中国之产。或不能不让其良焉。若大宛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3L 页
之马。交趾之犀象。肃慎氏之砮矢。凡外国珍异之物。其地不能檀其有。而来为汉庭之实者。有不可枚数。物犹然尔。况其灵于物者乎。吾友安君子珍氏。大夫之良也。诗书之腹。锦绣之肠。施诸事业。无所不可。比诸物。其大宛。交趾等之异产乎。安君往年。充管押使赴京师。近 天子耿光。今年。特膺 朝选。又充 千秋节进贺使。吉日于迈。夫以君之清标雅量。藻词工文。举止之闲适。言语之安详。而华人一接之。固已欲之矣。况再接乎。 皇朝之山河。城阙之壮丽。礼乐文物之繁华。而吾君一见之。固已有得矣。况再见乎。携其得于此者。去而为中国用。敛其得于彼者。返而为东国用。一往一来之顷。而吾君之怀抱将益大。而吾东方之治道将益光矣。呜呼。君真良大夫欤。若兼善。何如者。尝西入燕。无所得而还。所谓空行空返也。犹且窃吹明时。日费大仓粟。对君能不赧赧然乎。虽然。君亦岂宜止于是者耶。于其行。与之饮酒。又从而规之曰。马之良者。朝昆崙。暮吴越而蹄不歇。良大夫何独不然。愿更力焉。
送李教官弥坚辞归序
凡物各有本然之天。而其见用者。皆破其天而为也。观于木。其曲直巨细长短刚柔之不齐。而各自其形于高山深林之中者。其天也。全其天者。终于山林而已。其梁栋榱桷欂栌株檽猥闑居禊。而为宫室楼观者。其用也。是
送李教官弥坚辞归序
凡物各有本然之天。而其见用者。皆破其天而为也。观于木。其曲直巨细长短刚柔之不齐。而各自其形于高山深林之中者。其天也。全其天者。终于山林而已。其梁栋榱桷欂栌株檽猥闑居禊。而为宫室楼观者。其用也。是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4H 页
必斧斤以伐之。夕钜以截之。规矩准绳以方圆平直之。青黄赤白以藻绘粉饰之。丧其性。易其真。乃可观也已。不破其天。无所用于人。其见用重者。其天之破者尤甚。吾尝出入乎金马玉堂。直宿承明之庐。游遍公卿大夫之第。潭潭乎渠渠乎信美。夫剥斲粉饰之工且丽也。其真因皆磨损染污而不可见矣。吾以是知取贵于人重者。破其天甚也。既又退。还吾乡里。居无容膝之安。乃诛茅斩棘。屋数间于荒山之根。插木于地而柱。横木于上而栋。不削不琢。谢规矩准绳而用其全。不藻绘粉饰而仍其真。虽无以悦人目。亦足以蔽风雨。庇妻子也。客来笑且问。彼与彼诚凡材也。君胡为哉。余应之曰。非不欲美。力不足尔。吾以是知天之全者。未必取贵于人也。虽然。向吾在金马玉堂。直承明。游甲第。于斯时也。则寝不暖席。食不甘味。常怀覆餗触机之忧。犹且不免覆而触也。岂若今吾容膝之易且安而终无忧哉。客虽笑吾之陋。不肯以此易彼也。噫。岂独居室然哉。向之所与游从冠盖缙绅之士。其有不丧其天。易其真。而粉饰其面目者乎。其覆餗触机之忧。比吾今日易且安。又何如也。李氏子。腹有诗书。早知名于儒林间。其木之直而巨而长而刚者欤。为巨室者。求栋梁扂楔之用。其必得一于此矣。年既晚。始得师席于十室之邑。携章句。易斗米而食。折腰于过客车尘之下。何其屈也。尝往来访我之勤。因获悉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4L 页
其为人无雕琢粉饰之华。其天全。其真露。殆亦吾材之不削不斲者乎。当杯则倒。又无簿书期会关其胸。亦闲人也。尚惮头帽腰带为碍真也。乃欲谢而归其家。甚矣。吾子之爱其天真也。乡之人苟相能者咸有诗。盖惜其去也。余时谢事于田里。无心于世事。颇与吾子相类者。故于其行。但贺其全其天而归耳。子归而卧故山旧林之下。任其曲直刚柔之性。益信山木之与人心未尝有异也。则其天之全。复如何哉。虽然。吾闻 圣明方鸠材。大其明堂。寸朽不遗。若吾子者。宁终于山林耶。
送权应教柱奉使对马岛序
或问于涵虚子曰。事孰难。曰使事难。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夫诗三百。而苟能诵之。其得固已多矣。亦何所为而不可哉。犹且云尔者。盖重其事而难其人也。曰。如何斯可谓使乎。曰学识富。而气节毅。而局量弘。夫如是然后庶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盖识少则眩于事体。而或失言于人。气乏则有所疑惧。而或失已于人。量侠则易生喜怒。而几事害成。所以使事难也。曰。如古之何人然后可乎。曰。使匈奴者。汉有苏子卿。使契丹者。宋有富彦国。观其动作言语之间。而其中之所存可知。故能不受屈于虏庭。及其无事且还。汉节犹在手也。宋币不加前也。斯真使乎。若春秋列国之使。交午于四方。接迹于王朝。或以货赂。或以
送权应教柱奉使对马岛序
或问于涵虚子曰。事孰难。曰使事难。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夫诗三百。而苟能诵之。其得固已多矣。亦何所为而不可哉。犹且云尔者。盖重其事而难其人也。曰。如何斯可谓使乎。曰学识富。而气节毅。而局量弘。夫如是然后庶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盖识少则眩于事体。而或失言于人。气乏则有所疑惧。而或失已于人。量侠则易生喜怒。而几事害成。所以使事难也。曰。如古之何人然后可乎。曰。使匈奴者。汉有苏子卿。使契丹者。宋有富彦国。观其动作言语之间。而其中之所存可知。故能不受屈于虏庭。及其无事且还。汉节犹在手也。宋币不加前也。斯真使乎。若春秋列国之使。交午于四方。接迹于王朝。或以货赂。或以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5H 页
智诈。先自失其道。故其所以待遇之者。至以容貌举止高低俯仰之间。而拟其吉凶成败。或以调笑戏侮之故。而构衅兴兵。亦何足观也。或曰。如子之言。子亦可以为良使矣。何子之昔充朝天使。而谬投文字于礼部。贻讥笑于朋侪乎。涵虚子哂而不答。客亦笑而去。奥弘治六年。岛夷之来居我边者。有与边氓争小利。颇不逊。势须下谕岛酋。使知其非服其辜然后止。而 朝廷难其使。上教若曰。必择文臣之有识量知国家大体者遣之。于是弘文馆副应教永嘉权公支卿。实膺其选。君子曰称也。以涵虚子夙有通家之好。求一言以行。噫。余则奉使获谴者也。将自救不暇。何暇赠人言乎。虽然。厚望不可孤。姑书或人问答之辞以赆之。
送权君景裕赴任堤川序
众人之所同好焉而独不好。众人之所同恶焉而独不恶者。是必其中异于人。而终能为人所不能为者矣。今夫行路者率皆厌枉而好捷。恶远而喜近。此人情也。虽然。捷而艰阻。则枉者或先。远且疾行。则近者反后。惟无心于枉捷近远。而行不辍者。是乃能千里者也。 国制。京官三品以下。率三十月而迁。间或有不次之恩。固仕宦者之捷径也。若州府郡县之吏。其月数倍京官。又其综理事多。或有不虞之患。故欲吏外者。非为亲则自奉之计耳。不然者。不愿也。不愿者。虽 朝廷选授之。率多避
送权君景裕赴任堤川序
众人之所同好焉而独不好。众人之所同恶焉而独不恶者。是必其中异于人。而终能为人所不能为者矣。今夫行路者率皆厌枉而好捷。恶远而喜近。此人情也。虽然。捷而艰阻。则枉者或先。远且疾行。则近者反后。惟无心于枉捷近远。而行不辍者。是乃能千里者也。 国制。京官三品以下。率三十月而迁。间或有不次之恩。固仕宦者之捷径也。若州府郡县之吏。其月数倍京官。又其综理事多。或有不虞之患。故欲吏外者。非为亲则自奉之计耳。不然者。不愿也。不愿者。虽 朝廷选授之。率多避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5L 页
不就。故今之世。鲜闻有循吏者。今于权氏子得焉。吾尝职管儒林。知吾子富于文辞。又忝天官卿。得吾子为僚佐。与之相料理久。于是又知吾子之器可大受而不可少受也。今自校书校理。出而监于提川。初闻之。窃骇焉。问之则乃其意也。于是乃知吾子之好恶异于人。而不规规于歧路枉捷。有所趋避也。一日。过途辞焉。以余尝莅鸡林。因问莅民之方。余曰。吾无可以赠子术焉。顾子之胸中。自有圣贤书。是其方也。用是方以临民。斯民。即三代所以直道而行者。民三代之民。而身不作汉循吏。吾不信也。尝闻汉公卿多以循吏补。今又安知枉捷者之果孰先后乎。子去而剋焉。
皇华集序
皇帝龙飞五年春。建太子以定国本。大诰于天下。以我东方。为声教首渐之地。又能世笃忠贞。式礼莫愆。选于朝。举兵部郎中艾公,行人司行人高公。充其使。来颁 诏敕。盖因以布恩泽也。我 殿下钦 天子之命。庆前星之辉。又重使华之令望也。与一国臣民。瞻望伫企。虽其迓劳馆待之礼。自有仪式。未敢逾越。情则有加。凡所至。止冀得从容燕息。以纾行役之勤。而两使曰。吾使事急。不可少稽。乃倍道而驰。既入境七日。而抵国都。一宿便回车。飘飘乎如仙鹤随风而下。倏翻飞而云霄。既相与怅望而不可及则曰。吾邦虽陋。然仲尼之所欲居。箕
皇华集序
皇帝龙飞五年春。建太子以定国本。大诰于天下。以我东方。为声教首渐之地。又能世笃忠贞。式礼莫愆。选于朝。举兵部郎中艾公,行人司行人高公。充其使。来颁 诏敕。盖因以布恩泽也。我 殿下钦 天子之命。庆前星之辉。又重使华之令望也。与一国臣民。瞻望伫企。虽其迓劳馆待之礼。自有仪式。未敢逾越。情则有加。凡所至。止冀得从容燕息。以纾行役之勤。而两使曰。吾使事急。不可少稽。乃倍道而驰。既入境七日。而抵国都。一宿便回车。飘飘乎如仙鹤随风而下。倏翻飞而云霄。既相与怅望而不可及则曰。吾邦虽陋。然仲尼之所欲居。箕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6H 页
子之所受封。亦 皇朝之所眷注。故前乎此。皇华大夫之来游者。皆不鄙夷之。赐以颜色。请之而留。劝之而饮。登楼有赋。栖壁有诗。自以为不知身之在他乡也。何先生之不留不处。匪游匪遨。倏而来。忽而逝。若泥涂之将浼已也。何前后之皆贤达。而所履之殊也。余曰。不然。君子之道。何必同也。何尝异也。始虽不同。而终未尝未同。昔伯夷清。柳下惠和。伊尹任。三子者之道虽不同。而合而之于孔子。则不害其为一大成。前后奉使于我者。虽其气象不同。皆 天子所与同寅协恭。致大平者也。是则固未尝不同也。况皇皇者华。乃 天子遣使臣之诗。若今两使行李之不遑。正所谓每怀靡及者也。庸何伤。象曰然。未几。远接使卢公弼。回自境上。袖携两使诗若文以进。 殿下嘉叹之曰。两使之勤简高洁。譬如青天白日。虽愚者。皆知其清明矣。若其才之蕴于内者。则孰能窥其涯涘哉。不有此作。吾亦几乎失其内矣。两使。吾虽不得一日留之。尚幸此稿之留。岂非为赐之大者乎。乃使锓诸梓。以永其传。仍 命臣序之。臣窃惟自明良赓载之歌作。而诗之道始行于世。至周大备焉。非特天子之国。至于列国。皆有风谣。孔子论使才。亦归之于诗。当时王人之使于四方者。与列国大夫。相与赋诗。以通其志。于以应天地之和。而验文轨之同。吁盛矣哉。今其使还也。吾知 天子必劳之以四牡之诗。而公必赓之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6L 页
以东行所得。易所谓上下交而其志同者。其今之谓欤。际交泰之时。得并生于覆载间者。其为幸果何如也。臣奉 教撰。
救急易解方序
自神农氏之有天下。以迄子今。代各有名医。其书汗漫。方有万殊。而药不可数计。虽良医。固不能尽识。况凡夫愚妇之目不知书者乎。世之枕方囊药。溘死而不自知者相望。岂不哀哉。 圣上孝奉 两殿。子惠万民。要皆跻之仁寿之域。念医药为救死济生之资。特轸 睿思。尝一日。 教内医院都提调臣尹弼商,提调臣贵达,副提调臣郑眉寿及内医臣金兴寿。撮诸方中病之最急。药之易得者。编成别方。翻以谚字以进。既乃 赐名曰。救急易解方。 命臣序之。臣俯伏承 命。谨拜手飏言曰。医乃仁术也。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也。天地以生物为心。故覆载之间。洪纤高下。飞潜动植。凡有血气者。莫不遂其性。圣人体天地之心以为心。故疲癃残疾之不能自存者。亦皆生育于深仁厚泽之中。此书之作。其天地生物之心之发见乎。今且印而进之。广行流布。内自 宫壶。外及闾巷。虽妇人小子。皆得目其书而晓其方。对證用药。不劳寻医之远。而手有拯急活命之诀。四境之内。其有不遂其生者乎。臣谨序。
历代明鉴序
救急易解方序
自神农氏之有天下。以迄子今。代各有名医。其书汗漫。方有万殊。而药不可数计。虽良医。固不能尽识。况凡夫愚妇之目不知书者乎。世之枕方囊药。溘死而不自知者相望。岂不哀哉。 圣上孝奉 两殿。子惠万民。要皆跻之仁寿之域。念医药为救死济生之资。特轸 睿思。尝一日。 教内医院都提调臣尹弼商,提调臣贵达,副提调臣郑眉寿及内医臣金兴寿。撮诸方中病之最急。药之易得者。编成别方。翻以谚字以进。既乃 赐名曰。救急易解方。 命臣序之。臣俯伏承 命。谨拜手飏言曰。医乃仁术也。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也。天地以生物为心。故覆载之间。洪纤高下。飞潜动植。凡有血气者。莫不遂其性。圣人体天地之心以为心。故疲癃残疾之不能自存者。亦皆生育于深仁厚泽之中。此书之作。其天地生物之心之发见乎。今且印而进之。广行流布。内自 宫壶。外及闾巷。虽妇人小子。皆得目其书而晓其方。对證用药。不劳寻医之远。而手有拯急活命之诀。四境之内。其有不遂其生者乎。臣谨序。
历代明鉴序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7H 页
圣上嗣守丕基。念惟帝王澄心出治之要。历代治乱兴亡之迹。具于经史。乃首开 经筵。孜孜临御。凡所以修己治人之道。靡不讲究。古昔明君谊辟所以开广聪明。增益智虑。图臻至治者。率用是道。岂不甚善也哉。奥弘治十二年冬十有二月日。 命召工曹判书臣成伣,兵曹参判臣权健暨臣贵达若曰。历代君臣可法可戒者多矣。然皆散见诸事。心目有所不逮。予甚病焉。其类撰善恶之堪为劝戒者以进。臣等闻 命而退。搜得 皇朝出来历代君臣鉴与夫本朝所撰帝王后妃明鉴启曰。有是焉。虽无别撰可也。但其中。或有不甚关于劝戒者。亦有堪为劝戒而脱漏者。且有文繁语滞。宜加笔削者。是则不容已也。 教曰。汝其更撰。臣等将前项本。参考历代本史。撮其切要。删其繁芜。或去其全条。或添入新段。要为劝戒而止。釐为二十七卷。名之曰历代明鉴。既奉进。 命臣序之。臣窃惟古者。今之鉴。前者。后之规。善吾师也。恶亦吾师也。殷鉴在夏后之世。周之所当鉴者。亦不在乎他。殷周之子孙。若能世世鉴之。则其历年当不止六百,八百而已。继周者秦。秦不足道也。汉不鉴秦。晋不鉴汉。以迄于宋元。覆辙相寻而莫之悟。吁可悲也已。传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言君臣当各尽其道也。易曰。家人正而天下定。言家者。国与天下之本也。苟能内外上下以古为鉴。见善从之。闻恶而惩。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7L 页
交相戒敕。各尽其道。则古今天下。安有覆车之辙乎。殿下临政愿治。七年于兹。治已隆矣。而犹不自满。方且事必师古。期底于唐虞三代之盛。所谓与治同道者。其斯之谓欤。虽然。人心操舍之无常。善始者未必有终。可不惧哉。昔宋太宗诏修大平御览等书。日览二卷。若因事或废。则暇日追补曰。开卷有益。朕不为劳。自古有为之君。其求道之急如此。臣等所撰。岂足仰尘 睿览。然其事则未必无补于劝惩。伏愿 圣上。服太宗日览追补之勤。念兹在兹。见其善者而思齐焉。于不善则去之。至令宫壶之深。臣僚之象。莫不有所观感。而各自修省。则岂不有裨于治道万万哉。子孙世世。亦能踵而不替。则我东方亿万年生民之枢。可胜道哉。臣谨序。
丰川尉岭南录序
岭南。古称山水之府。所之多奇伟绝特之观。涵虚子家于其地而少也。有诗书癖。长又有簪绅之缚。足迹未尝印于云水之乡。及尹于鸡林三年。因公事出入河山者殆遍。凡山海楼台之胜。皆呈身露面。欲与吾谋。而吾不暇应接。则过眼千态万状。无模画夺真之患。而皆得全其天矣。岁壬子冬。请告归。扫先茔于咸昌。登鸟岭。少夷犹焉。于时木叶脱。水声激。物象萧条。若有所失然者。是夜。抵宿于闻庆客馆。梦有揖余而语者曰。子非畴昔鸡林尹耶。当时取于民有艺。非其义。一毫不以私。故阖境
丰川尉岭南录序
岭南。古称山水之府。所之多奇伟绝特之观。涵虚子家于其地而少也。有诗书癖。长又有簪绅之缚。足迹未尝印于云水之乡。及尹于鸡林三年。因公事出入河山者殆遍。凡山海楼台之胜。皆呈身露面。欲与吾谋。而吾不暇应接。则过眼千态万状。无模画夺真之患。而皆得全其天矣。岁壬子冬。请告归。扫先茔于咸昌。登鸟岭。少夷犹焉。于时木叶脱。水声激。物象萧条。若有所失然者。是夜。抵宿于闻庆客馆。梦有揖余而语者曰。子非畴昔鸡林尹耶。当时取于民有艺。非其义。一毫不以私。故阖境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8H 页
得以苏。至于游历州郡。凡我所有。我皆陈列。听其自取。而子不取。故岭之南。奇形胜像。至今完如旧。皆子之赐也。▦月有日。客有跨珂马。▦珠衣。朝发乎阊阖。夕落乎天南。自称玉皇使者。自汉以南。由海而北。山奇水珍。风光月彩。楼台云物之胜。凡寓于目者。俱收并所。包罗而去。无有一物如前之完。何子之廉而彼之黩也。余曰。噫。如君言。果是玉皇使者。彼固欲献于上。非私之也。凡下之所有。贡于上。礼也。虽球琳琅玕镠铁银镂产于地者有数。且不得不取于下。况有象无声。有声无象。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者。亦欲执以为己有。靳于上供。其可乎。语者唯唯而退。既梦觉。心自语曰。谁欤梦与语者。其无奈岭南湖山主耶。抑不知所谓使者谁某也。今有丰川尉任公。袖携岭南纪行录来示余。余乃再拜读之。竟始知前夜吾所梦者乃真岭南山水府君。而任公之果不以为私有也。呜呼。谓余为廉。谓彼为黩。世固有不虞之誉。无妄之毁。不亦可笑矣夫。于是。书其言以为序。
送柳牧使文通赴任尚州序
古之人。其仕也盖欲行其道也。然或有为亲者也。亦有为贫者也。似未尝事道也。而道未尝不行乎其间也。若吾友柳侯贯之。其何如者。贯之家世簪绅。门户既大。不患贫者也。彼其少年捷科第。由文地而升。上应列宿。飘飘然为六曹郎官。出入乎台省。声名播人口。势将直上
送柳牧使文通赴任尚州序
古之人。其仕也盖欲行其道也。然或有为亲者也。亦有为贫者也。似未尝事道也。而道未尝不行乎其间也。若吾友柳侯贯之。其何如者。贯之家世簪绅。门户既大。不患贫者也。彼其少年捷科第。由文地而升。上应列宿。飘飘然为六曹郎官。出入乎台省。声名播人口。势将直上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8L 页
乎云衢。万目伫见冥飞之鸿矣。不此之为怀。顾乃望白云而兴叹。求为下邑守宰。割鸡于礼山。鸣琴于槐郡。前后再屈者十馀年。而向来一时齐驱者。举皆超迈而轩冕其身矣。然侯之所自以为幸者。则顾在此而不在彼也。侯虽若久屈焉。而其亲享其养。所之之鳏寡孤独受其赐。其道固未尝不伸也。比诸纨裤粱肉其身。而疏食缊袍其亲。糜费大仓之粟。而不以惠一方之饿莩者。不亦大有径廷乎。弘治五年秋。侯复自司谏院司谏。出而为尚州牧使。去侍从之尊。而归吏民之冗。脱谏诤之清。而换簿书之劳。侯之道亦可谓复屈矣。而方且欣然奉檄。肩鱼轩。汲汲乎南行。如礼与槐之初任时然。尚之民其亦有养。如二邑也无疑矣。吾尚之人也。吾尝为吾亲。乞郡尹鸡林三年。正如侯之此行也。今吾亲已没。吾虽欲复为侯之行。得乎。于其别。一喜一悲焉。
送奇判官褚赴任庆州序
吾东方诸路之最大者曰庆尚。诸邑之最巨者曰庆州。是乃新罗之旧都。土地之广。人民之众。甲子一道。事之繁简。治之难易。可知也。 国制。州之尹。用二品员。盖重其任也。其佐则判官。判官非寻常才器之所能堪也。故每当替授也。铨曹必选朝中之负众望者注拟之。然且全安者少。迩来目所睹。官未满而径罢者肩相磨。岂皆非其人欤。盖上而长官位尊。事之失其道则忿。下而吏
送奇判官褚赴任庆州序
吾东方诸路之最大者曰庆尚。诸邑之最巨者曰庆州。是乃新罗之旧都。土地之广。人民之众。甲子一道。事之繁简。治之难易。可知也。 国制。州之尹。用二品员。盖重其任也。其佐则判官。判官非寻常才器之所能堪也。故每当替授也。铨曹必选朝中之负众望者注拟之。然且全安者少。迩来目所睹。官未满而径罢者肩相磨。岂皆非其人欤。盖上而长官位尊。事之失其道则忿。下而吏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9H 页
民众多。御之乖其方则怨。或者坐是欤。抑无乃珉中玉表。羊质虎皮之莫辨。而 朝廷之选。有未至乎。弘治十有二年。州通判缺。补以奇侯遂良。良非百里才。人皆以为降屈之甚。向所云者。何足为吾侯虞乎。侯方且欣然受。以为自分。腾装将取道。过余乞一言为守官规。噫。侯岂待人言而为者。然吾尝读古人书。有以知士君子律身居官之道。其说有数段。无已则以是乎。训有之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勤。又曰。事官长如父兄。待吏卒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官事如家事。愚常佩服此言。行之四十馀年。而未能一焉。今以付之吾侯。侯则何待余言。虽然。第行之。
冰玉乱稿序
诗本乎性情。贵言志耳。若夸言艳辞。粉绘刻画。取悦于人目者之为诗也。此特末流之失耳。其于性情之正。不亦远乎。余病世之言诗者。率采其华。而遗其实。觜其肉。不哜其胾。所以始虽悦于目。而咀嚼之久。则少真味焉。呜呼。诗之道。其终不能复古乎。吾于栗斋,退村两先生。差有取焉。集贤殿提学栗斋陈先生讳义贵。字守之。刑曹都官佐郎退村金先生讳阅。字子得。今同知中枢府事金公殷卿。其裔也。裒集两公平生杂咏。目之曰冰玉乱蒿。盖栗斋。退村之妇翁。而殷卿。栗斋之外玄孙。退村之曾孙也。取乐广,卫玠玉润冰清之喻。拟冰于栗斋。拟
冰玉乱稿序
诗本乎性情。贵言志耳。若夸言艳辞。粉绘刻画。取悦于人目者之为诗也。此特末流之失耳。其于性情之正。不亦远乎。余病世之言诗者。率采其华。而遗其实。觜其肉。不哜其胾。所以始虽悦于目。而咀嚼之久。则少真味焉。呜呼。诗之道。其终不能复古乎。吾于栗斋,退村两先生。差有取焉。集贤殿提学栗斋陈先生讳义贵。字守之。刑曹都官佐郎退村金先生讳阅。字子得。今同知中枢府事金公殷卿。其裔也。裒集两公平生杂咏。目之曰冰玉乱蒿。盖栗斋。退村之妇翁。而殷卿。栗斋之外玄孙。退村之曾孙也。取乐广,卫玠玉润冰清之喻。拟冰于栗斋。拟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69L 页
玉于退村。其尊崇祖先之意乎。殷卿尝观察江原。命刊冰玉蒿于三陟。以三陟栗斋之桑乡。而锓梓之功易就也。一日。以印本一部来致余。并抵书曰。愿一言弁其首。噫。余岂知诗者欤。然平日去就。品题古今人之诗。窃自以前言为的。今读两先生诗。骨而少肉。实而无华。如大羹玄酒。土鼓篑桴。虽不适于俗人之口耳。而其淡泊之味。淳古之音。自有其真。苟有嗜古耽真者。正是侯芭之大玄也。况余与殷卿。非面目一朝之友也。其所抱负。吾知之有素。当观风采诗。而其所尚如此。其所取舍。与余异者几何耶。于是书吾平日取诗梗槩以归之。子以为何如。
朴孝子诗卷后序
中原西面。其地曰介岘。吾友权参判叔强。尝哭母守墓于其中。一日。余自骊江向雪城。道过焉。坐语未几。一丧冠者忽庭礼焉。其形癯。有毁戚状。主人云。是孝子也。因说其所行。如上诗序所云。问其系。曰贱也。其父役子某寺。身没而传之子。家贫不能支。吾固高其行。而悲其身之卑且穷也。久之。叔强服阕还 朝。吾与之入侍 经筵。适语及民风。因启孝子事。语短不能详。叔强作而对。颇尽孝行本末。 上嘉之。特命蠲其身役。于今人有过之者。称孝子而不名焉。世之贱如孝子。穷如孝子者。不知几千万也。能如孝子之蒙 上之赐。身得自由于田
朴孝子诗卷后序
中原西面。其地曰介岘。吾友权参判叔强。尝哭母守墓于其中。一日。余自骊江向雪城。道过焉。坐语未几。一丧冠者忽庭礼焉。其形癯。有毁戚状。主人云。是孝子也。因说其所行。如上诗序所云。问其系。曰贱也。其父役子某寺。身没而传之子。家贫不能支。吾固高其行。而悲其身之卑且穷也。久之。叔强服阕还 朝。吾与之入侍 经筵。适语及民风。因启孝子事。语短不能详。叔强作而对。颇尽孝行本末。 上嘉之。特命蠲其身役。于今人有过之者。称孝子而不名焉。世之贱如孝子。穷如孝子者。不知几千万也。能如孝子之蒙 上之赐。身得自由于田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0H 页
里间者有几。闻孝子之风。必惕然内愧。勃然兴起。去其不如孝子。就其如孝子者有其人矣。是则孝子虽身无所事。而未为无所事也。呜呼。孝子。一贱夫耳。无师友之资。无父兄伯叔之有所矜式。特其天之所以与我者不泯。而能自扩充之耳。彼其读圣贤书。为禽兽行。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者。独何人哉。彼独无天与之者乎。虽然。吾亦自顾平生。菽水于具庆。有愧孝子者实多。至今废蓼莪之诗。追慕何及。诸公有佳什。狗尾续。因以自讼云。孝子。朴其姓。末山其名。
送曹太虚赴京诗序
秋七月胐。今 天子万寿节也。奥弘治十一年夏。我 殿下简廷臣好礼而笃敬者。得曹侯大虚氏为进贺使。将行。或有问于涵虚子曰。身泰山之登者。何更登山。目沧海之观者。又何观水。胸天地之吞者。何事远游。今夫器宇之廓大。识量之洪涵。文章之富艳如曹侯者。虽不出户庭。固已泰山沧海其高深。九州四隩其广大。又何必屈子之赋。司马子长之游乎。余曰。噫。是不然。君子之道。近自咫尺寻丈之间。远而至于天地之无穷。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固不可以浅识謏闻而臆料之也。曹侯之器。人皆知其极大以远。无复有加。然侯之志则不然。方且进进不已。为文章。非三代两汉不居。其相道。以皋夔稷,契为准。馀子有不数。致君必尧舜。五伯羞称。盖其不
送曹太虚赴京诗序
秋七月胐。今 天子万寿节也。奥弘治十一年夏。我 殿下简廷臣好礼而笃敬者。得曹侯大虚氏为进贺使。将行。或有问于涵虚子曰。身泰山之登者。何更登山。目沧海之观者。又何观水。胸天地之吞者。何事远游。今夫器宇之廓大。识量之洪涵。文章之富艳如曹侯者。虽不出户庭。固已泰山沧海其高深。九州四隩其广大。又何必屈子之赋。司马子长之游乎。余曰。噫。是不然。君子之道。近自咫尺寻丈之间。远而至于天地之无穷。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固不可以浅识謏闻而臆料之也。曹侯之器。人皆知其极大以远。无复有加。然侯之志则不然。方且进进不已。为文章。非三代两汉不居。其相道。以皋夔稷,契为准。馀子有不数。致君必尧舜。五伯羞称。盖其不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0L 页
至不止。直毙而后已者也。其肯局于一方。安于坐井乎。况我 殿下事大之诚。 皇朝眷遇之隆。而朝聘使节。讵容寻常行辈为乎。则侯虽欲不行。得乎。燕京。即禹贡冀州之域。唐尧虞舜氏之旧都。而 皇明礼乐文物之盛。超轶百王。当时都俞揖逊气象犹存。人物交际之间。想当与夔,龙,元,凯之接武。比诸春秋列国大夫规规入周之庭者。所得孰多孰少。至如燕昭之金台。周宣之石鼓。昌黎之山斗。孤竹之清风。莫不徙倚摩挲。瞻仰咨嗟。乃若禄山之桥。丁仙之表。亦皆吊古兴怀。发于性情。形于讽咏。其所得又岂不万万哉。挈而东归。有以奉前席之对。赓明良敕天之歌。陶铸唐虞之盛治。端在此举矣。而子之不愿行。何也。或者笑曰。子之言是也。相与饮之酒而侑其行。遂书其言以为序。弁于群玉之颠。
送姜晋原龟孙赴京师序
皇帝临御天下十五年壬戌。是我 上在位之九年。而元子生六岁于兹矣。岐嶷温文。已志于学。 上悦。谓庭臣曰。早定国本。古今大计。予欲闻于 天子。册立元子某为世子。其择二品以上有干局识量。通知事体者二员。充奏请使。铨曹荐晋原君臣姜龟孙为使。以户曹参判臣金崶副之。咸曰。是得人矣。 上特命加使一品阶。重其事也。日官卜得是年七月日为行期。将行。晋原授简于兼善曰。我先君私淑斋有遗蒿。其文多赠行朝天
送姜晋原龟孙赴京师序
皇帝临御天下十五年壬戌。是我 上在位之九年。而元子生六岁于兹矣。岐嶷温文。已志于学。 上悦。谓庭臣曰。早定国本。古今大计。予欲闻于 天子。册立元子某为世子。其择二品以上有干局识量。通知事体者二员。充奏请使。铨曹荐晋原君臣姜龟孙为使。以户曹参判臣金崶副之。咸曰。是得人矣。 上特命加使一品阶。重其事也。日官卜得是年七月日为行期。将行。晋原授简于兼善曰。我先君私淑斋有遗蒿。其文多赠行朝天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1H 页
之作。盖观光上国。士大夫之所共荣。而行者以赆。亦古之道也。子盍有一言乎。兼善。私淑斋之门客。而晋原之同列也。义不可辞则曰。晋原。文献世家之胄也。远承恭穇之遗风。通亭之馀波。近袭玩易斋之精华。又尝闻诗礼于独立之下。积之既多。故其发也有馀。无所施而不可。故无所往而不自得。入则悦乎亲。出则信乎友。下以仁乎民。上以忠乎君。是道也。颜曾思,孟,伊,传,周,召之所以修己致君之道。而由家而国。达于天下。其揆一也。今将对扬于 天子之庭。其怀抱固在也。则所以用下达上。导霈 皇恩。此特使者一事耳。何用吾言为。若乃栖迟燕息。流观城郭朝廷之大。容与乎礼乐文物之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其所得益多矣。则其反也。舍者必不敢与之争席。人境则道路刮目。入国则都人耸观。入朝则 九重庆抃。百僚展贺。少海为之增润。前星为之扬辉。吾东方亿万年无疆之休。实自此行始矣。又乌得无言哉。
送曹参判伟焚黄先茔序
为人父者。孰不欲生子而才。结明主之知。立扬于世。为人子者。孰不欲爵禄其身。以荣显其父母。然亦有命焉。所以人鲜能也。昌宁曾氏。世有闻人。尤其挺然而独出者。则今户曹参判大虚公是已。公少时。负七步八斗之才。人皆谓骥子凤雏。及其献赋于明光。对策于火庭。
送曹参判伟焚黄先茔序
为人父者。孰不欲生子而才。结明主之知。立扬于世。为人子者。孰不欲爵禄其身。以荣显其父母。然亦有命焉。所以人鲜能也。昌宁曾氏。世有闻人。尤其挺然而独出者。则今户曹参判大虚公是已。公少时。负七步八斗之才。人皆谓骥子凤雏。及其献赋于明光。对策于火庭。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1L 页
上嘉之。召置金马玉堂。以邹,枚,贾,董之间待之。时公之严君已退。而家居金陵。而名益显。以公故也。公乞郡归养。口体之奉。宜无所不至。而 上命本道。时致禀焉。未几。严君没。又命赙焉。皆特恩也。其存没。可谓备哀荣矣。既服阕。未月而召之。处以侍从之联。未年而超迁之。委以喉舌之任。未数年而黄金映腰。位亚于判度支。人谓黑头宰相。用国典。追爵其先代。三世有差。公之严君。本五品官。一朝与公等。吁荣矣哉。岁之九月。公谒告南行。将焚黄于其先茔。朝之士大夫。相率而送之江之浒。酒壶既倾。握余手曰。盍一言为别。余乃作而叹曰。凡人子于其亲。能养足矣。若乃自天有命。追爵其地下之魂。显其名于后世。岂易得欤。非公之际遇圣明。能然乎。用是公安得不益输忠款。以图有辞于永世。又曰。 上待公方眷注之隆。自今至公孤之日月。又未知几何也。公之位愈高。而公之先。辙与之俱崇。公之此行。尽于今乎。今日之行。固光矣。后日行当改观。寄语故乡父老。请少须臾无死。以为后日观。满座闻之。皆以余言为是。于是乎书。以为送行序。
送大虚相公观察湖西诗序
今夫天寥廓而无阂。其体虚。故悬两曜。罗众星。覆万物。包大地而有馀。岂惟是哉。器虚故有声。室虚故生明。舟虚故不败。物皆然。况于人乎。曹相。一世之伟人也。休休
送大虚相公观察湖西诗序
今夫天寥廓而无阂。其体虚。故悬两曜。罗众星。覆万物。包大地而有馀。岂惟是哉。器虚故有声。室虚故生明。舟虚故不败。物皆然。况于人乎。曹相。一世之伟人也。休休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2H 页
乎其心也。恢恢乎其量也。虚室然寻常皓白。无黯黮晦盲时。虚舟然能容载江湖之万像而不覆败。如洪钟之穹窿其腹也。扣之舂容然摇撼地轴。鸣于世。其声合于辕轩氏之律吕。皆虚之出也。故其友字之曰大虚。吾尝与大虚游。窥其器。上自尧舜禹汤文武治天下之大经大法。周公,孔子,颜,曾,思,孟垂世立教之嘉言善行。下逮漆园,三闾,司马,杨雄之文。其他百家众流之说。其书汗漫。咸汇而潴之无所失。能施于有政。非虚之大者。能之乎。今将持是而加于湖西五十馀州山川民物之上。其有不被覆冒者乎。虽然。吾闻后百济之墟。馀风尚在。睚眺之分。至杀人民。或少不快己。则辄发其守宰之过。抵死者有之。非细故也。其南陲际海。惊涛屡起。边民往往肝脑血锋刃。为其上者。能不动念乎。大虚之素蕴畜。其必有设施于此者矣。将行。能言者皆有赠。独不可无言。故书如上。以为送行诗序云。
送平城朴公元宗观察江原序
弘治壬戌夏。江原道观察使缺。铨曹荐其代。 御书下。特授平城朴公。同朝荣其赐。公卜日将行。 上教曰。本道空。卿行勿迟。越翼日。遣近臣礼饯于南宫。又明日。朝之士大夫席兴仁门外。祖送之。虚白翁老且病。不能载酒远于将之。则不可瘖无一言以赆行。故命尖奴。追而及诸郊。语之曰。公知夫 圣上所以特遣公者乎。监司。
送平城朴公元宗观察江原序
弘治壬戌夏。江原道观察使缺。铨曹荐其代。 御书下。特授平城朴公。同朝荣其赐。公卜日将行。 上教曰。本道空。卿行勿迟。越翼日。遣近臣礼饯于南宫。又明日。朝之士大夫席兴仁门外。祖送之。虚白翁老且病。不能载酒远于将之。则不可瘖无一言以赆行。故命尖奴。追而及诸郊。语之曰。公知夫 圣上所以特遣公者乎。监司。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2L 页
一道主也。守令谨忽。民生休戚由之。 朝廷之荐。非不慎且重也。然而有时或出于 宸衷者。岂可不知其所以乎。古语有之曰。知臣莫如君。 上知公之审。故公今有此行。公何脩而可以答 九重委寄之重乎。愚尝承乏。节钺乎岭东西矣。其地硗以瘠。其民山居而草食。岁不收则橡栗以充其饥。其生也厥惟艰哉。道主仁则艰或为易。否则谁因而控乎。主是道者。宁不动念乎。公出自将门。此所谓仁义之将也。又能好读书。方且敦诗说礼为其守。于总方岳活群生。何有。 圣上所以必遣公者。岂无谓欤。公其勉哉勉哉。岭东。天下之奇观也。古云三神山在东方。岂谓是欤。故使华之之关东者。谓之仙游。送行者。其赠之率多绮语。若今执盏言别者。其言亦复云尔。则是非 圣上遣公之意。亦岂公之意哉。吾言止此。公其行矣哉。
送李评事长坤赴节镇诗序
古之名将。总大兵于外者。必有高文大手为之佐。以掌书记。任军政。凡号令于三军。奏达于 九重。其文辞一出于其手。不既重乎。汉唐以来。职此者可数也。其最著者曰。班固之于窦宪。杜甫之于严武。退之之于张建封。牧之之于牛僧儒是已。新罗崔致远。亦入唐为高骈幕客。五君子者。其文章固皆高出一时。垂范后世。然此皆专乎文者也。孰有一身文武。国士无双。如吾李氏子者
送李评事长坤赴节镇诗序
古之名将。总大兵于外者。必有高文大手为之佐。以掌书记。任军政。凡号令于三军。奏达于 九重。其文辞一出于其手。不既重乎。汉唐以来。职此者可数也。其最著者曰。班固之于窦宪。杜甫之于严武。退之之于张建封。牧之之于牛僧儒是已。新罗崔致远。亦入唐为高骈幕客。五君子者。其文章固皆高出一时。垂范后世。然此皆专乎文者也。孰有一身文武。国士无双。如吾李氏子者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3H 页
乎。李氏子生而有奇气。诗书六艺。皆天之授。不劳力而能。年未弱冠。射能贯虱。文能吐凤。游于庠序。一时衿佩。咸服其远大之器。举于有司。魁司马试。未几。擢高第。选入承文院。 上命文武之士。有射艺者角其能。侯特居其首。再试又如初。一时名武才者。皆出下风。国相言于上曰。某也可大受。不可以常流畜之。于是由权知副正字。超授咸镜北道评事。人皆曰。是所谓称也。咸镜。譬诸路最远。北则尤悬。人之之于是者。鲜不以家累为念。与朋友别。未免有黯然之怀。候拜恩未几。辄拜辞而行。如返于故乡。曾不留难。腰间白羽。翩翩不可攀矣。朝中游从之良。设祖席东门外。壮其志而赠之言。凡若干篇。兼善老不能诗。则乃文之。弁于其颠曰。国家三面皆有虞。每贻宵旰之忧。相又忧国。荐人于 朝廷。将在边行。且得文武士于幕下。塞外长城。于是乎益固矣。则孰敢有侮予者乎。夫以宰相荐进之勤。朝廷擢用之优。主将倚望之重。朋友期待之远。而李氏子宜何如为心也。既酌之酒而侑其得。语与六镇军民曰。异日树大纛高牙者今且至矣。试刮目看之。
送黄海都事韩训诗序
不才压成均师席者尝有年。于是乎知韩氏子为名进士。既四五年。 宣庙策多士。收英髦。韩氏子对第一。为举看。皆曰。国家得人焉。 圣上临黎庶。求诤臣为之辅
送黄海都事韩训诗序
不才压成均师席者尝有年。于是乎知韩氏子为名进士。既四五年。 宣庙策多士。收英髦。韩氏子对第一。为举看。皆曰。国家得人焉。 圣上临黎庶。求诤臣为之辅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3L 页
翼而韩氏子膺首选。拜正言。又皆曰。 朝廷得谏官焉。余尝入侍经筵。台谏与之俱。韩子引古證今。极论当时宰相事。无少屈挠。即其言。有以卜其中之所存。于是。又知前之曰得人得谏官者。其言不我诬矣。尔后。台谏共言事。其事数三。 上郑重之。不即颔肯。言者伏閤不去。累月乃允一事。如是者再三。至竟皆从其言。 圣上纳谏之量。荩臣言责之勤可知。而韩氏子实一助也。岂不可尚也哉。噫。 朝廷有一介臣。四方受其赐。而况亲履其地者乎。丙辰春。韩子由正言。出而为黄海都事。其地疠疫兴行。民多死亡。为日久矣。赖 列圣生育之仁。虽少苏息。然比诸它道则病矣。故秉节钺佐幕府者。必其贤甲于他道监司都事者。然后其治效可冀矣。若今之黄海道。庶几乎。方伯李公。以贤能闻。韩氏子为佐。韩又贤也。两美之合。其果有成也无疑矣。一路数十州之地。匹夫匹妇其有不被 圣明之泽者乎。而 九重有以宽西顾之忧矣。则于其行也。乌可以无言乎。柏府薇垣之旧。金闺,玉堂之彦。咸有赆行什。皆可诵也。兼善又有相知之分。故为之序。
凭虚楼题序
始余志于学。从族叔南坡金居士游。居士一日。诵其祖履素诗一律云。官罢归来对碧山。跳丸日月醉醒间。肯将荣利关心曲。却笑浮云尚未闲。余。履素之外曾孙也。
凭虚楼题序
始余志于学。从族叔南坡金居士游。居士一日。诵其祖履素诗一律云。官罢归来对碧山。跳丸日月醉醒间。肯将荣利关心曲。却笑浮云尚未闲。余。履素之外曾孙也。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4H 页
居士之诵而授之。盖念其祖不能忌。而欲余之踵其武也。余敢忘诸。既而。学稍通。方且解诗律。始知此诗之非凡作。及登宦途。饱更世味。长怀湖山风月之恋。而归不可得。则辄三复此诗。想像当时江山人物优游闲适之趣。恨余之不能如也。然不知是诗果为谁作。而所谓醉醒笑傲者何许人也。岁壬寅春。余持服居庐于山中。有族兄朴苏甫者。儒家也。手执凭虚楼题一卷来示曰。是吾先祖退居送老之地。往还诸贤之咏也。楼在永嘉山水间。今有遗址犹存。余惟不堪霜露黍离之感。是以收集其诗。以拟当日面墙过庭之对。且示子孙以祖先养身之高。积德之自。子其序之。以发挥吾意可乎。余乃拜受而读之。其首曰。前少尹金师古者。所谓苏甫之先。而凭虚之主也。尾有低其行而诗者。即苏甫追慕而续和者也。又续其尾而文且诗者。李公深源跋也。于其中。得所谓官罢对山之诗。乃知居士所诵者为凭虚作。而吾平生想像而歆慕者。即少尹先生也。呜呼。吾于少尹先生。虽未知名。犹且冥会神交。歆慕之不置。况今已知之乎。况苏甫之录此诗。出于尊祖追远之诚。而深源亦因而起风树之悲。至诗文以跋之。余于官罢对山之题。能不怀苏甫之感。而观深源之跋。又能无风树之念乎。乃不辞而为凭虚之说曰。万物。生于虚归于虚。虚者。万物之祖也。虚之于实。犹静之于动。动以静为主。实以虚为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4L 页
常。曾子曰。有若无。实若虚。言不可执有而倚实也。轩冕傥来耳。万钟何有于我哉。推而至于吾之有。身亦非吾之有也。然则天地间何物果为实耶。彼其拘傥来之寄以为常。执不可有之物以为私。其终为有且常乎。若凭虚子者。其有见乎此者哉。辞其禄而虚其腹。凭乎虚而为其居。以内则心虚。以外则境虚。恢恢乎与灏气游于大虚中矣。又焉知人间有悲欢穷达之属哉。夫舟虚者。触不伤。器虚者。击有声。宜夫群贤之日相游从。而中和之发于声诗也。槩诸龌龊如余者。有江山风月之恋。而半生汨没于红尘者。一何辽哉。然幸齿发之未彫。及今犹可冀也。题其卷首以还。且以铭吾骨。居士讳。温峤也。居南坡。故自号焉。
送李公国耳赴京师朝正序
或问克庵先生于余曰。先生何如人。曰。学孔子者也。曰。何以知其然也。曰。昔者。颜子好学。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其功至挺不二过。不迁怒。身已立于无过之地。犹以为未也。方且问仁于孔子。为终身之由。及问克已复礼之目。则受以为己任。立应之曰。请事斯语。呜呼。所以进于圣人也。今先生自号其居曰克庵。盖欲克去人欲之私。悠悠乎与天为徒。而逍遥乎万物之先也。是非学孔子者欤。或又曰。克有二义。子无乃知其一乎。说文曰。克。能也。能者。才之谓也。先生富有诗书六艺之文。兼通百家
送李公国耳赴京师朝正序
或问克庵先生于余曰。先生何如人。曰。学孔子者也。曰。何以知其然也。曰。昔者。颜子好学。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其功至挺不二过。不迁怒。身已立于无过之地。犹以为未也。方且问仁于孔子。为终身之由。及问克已复礼之目。则受以为己任。立应之曰。请事斯语。呜呼。所以进于圣人也。今先生自号其居曰克庵。盖欲克去人欲之私。悠悠乎与天为徒。而逍遥乎万物之先也。是非学孔子者欤。或又曰。克有二义。子无乃知其一乎。说文曰。克。能也。能者。才之谓也。先生富有诗书六艺之文。兼通百家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5H 页
之说。游夏之文学。赐予之言语。求路之政事。先生盖兼之。是其才无与为伍于今之世矣。何是之遗欤。余曰然。虽然。才特吾道中细事耳。四科之目。德行为先。孔子又曰。虽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先生有乎内者也。外不必道也。弘治十四年冬。克庵充贺正使赴京师。从余求一言以行。余于游从中。相知久且悉。故特记或人问答之说以为赆。果能此道。虽蛮貊之邦。行矣。况于 圣天子之庭乎。
送河南君郑公崇祖朝正赴京师序
昔之人。有不出户而知天下者。是乃身不劳而见已周。不亦便于己乎。若屈子赋远游。司马子长足迹半天下。才气大进。至今脍灸人口。是又何也。余以谓坐一室而穷四海者。闻而知者也。履山川而遍天下者。见而知者也。之二者皆可尚也。然而不可得兼。则岂若亲见之为愈也。河南君郑孝叔。河东公之世也。河东公识贯古今。眼阅乾坤。都天下于一身。比如富人之家。丛万有于府藏者。而又尝傧于皇华大人。闻所未闻于交际答问之间者。又不知其几。所谓富益富也。河南公生长于其门。闻诗礼于独立之下。其识见之富。殆埒于乃翁。况其天资之美。又有所自得者耶。又如富人之子。自有家传之赀。益之以私营其有。岂不万万哉。则虽不复行贩于万里之远。子孙衣食。固有馀矣。若是者。河南公虽如此而
送河南君郑公崇祖朝正赴京师序
昔之人。有不出户而知天下者。是乃身不劳而见已周。不亦便于己乎。若屈子赋远游。司马子长足迹半天下。才气大进。至今脍灸人口。是又何也。余以谓坐一室而穷四海者。闻而知者也。履山川而遍天下者。见而知者也。之二者皆可尚也。然而不可得兼。则岂若亲见之为愈也。河南君郑孝叔。河东公之世也。河东公识贯古今。眼阅乾坤。都天下于一身。比如富人之家。丛万有于府藏者。而又尝傧于皇华大人。闻所未闻于交际答问之间者。又不知其几。所谓富益富也。河南公生长于其门。闻诗礼于独立之下。其识见之富。殆埒于乃翁。况其天资之美。又有所自得者耶。又如富人之子。自有家传之赀。益之以私营其有。岂不万万哉。则虽不复行贩于万里之远。子孙衣食。固有馀矣。若是者。河南公虽如此而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5L 页
止。可也。今复朝正于京师。赋屈子之远游。履子长之山川。非所谓兼得者乎。将行。兼善笑而谓曰。公行所赍何物。公曰。吾有所受于先公者。无他物焉。余曰足矣。是可以售之燕市而大有得也。燕之南。有台曰黄金。昔燕人以市骏。子之骏而贾。黄金奚啻万镒。公将大有得也。朝廷设六部。其接遇四方宾客者曰礼部。其尚书倪公之先曰。翰林先生讳谦。是所谓昔日皇华大人。而河东公实傧焉。余尝读倪先生皇华集。知翰林甚有分于河东公也。今公之去谒尚书。尚书果何心哉。其必别有所赠。而公又有所得也无疑。则公之此行。其与昔之远游者。其所得孰多孰少耶。不才亦尝承乏。朝京师矣。然先无河东公之传。身无河南公之资。又无尚书交接之分。故行无所赍。归无所得。如贫人囊无一钱。徒终日于市肆。垂手而还也。远游有何益乎。于公之行。既以贺。又自笑焉。
送铁原府使韩曾序
吾友韩侯曾。字孝伯。盖取曾子养曾晰之义。其行可知已。我昔尹鸡林。孝伯为兴海守。与相亲善。审知其为人。实吏之良也。去乙卯岁。仆接三天使。往还平安道者再。孝伯时以肃川府使。为支应都差使员。于是又知孝伯有应物之能。今除铁原于孝伯。未为多也。其尊翁在 朝。以其地之近。便于省问。故孝伯不以为屈。如得大受。
送铁原府使韩曾序
吾友韩侯曾。字孝伯。盖取曾子养曾晰之义。其行可知已。我昔尹鸡林。孝伯为兴海守。与相亲善。审知其为人。实吏之良也。去乙卯岁。仆接三天使。往还平安道者再。孝伯时以肃川府使。为支应都差使员。于是又知孝伯有应物之能。今除铁原于孝伯。未为多也。其尊翁在 朝。以其地之近。便于省问。故孝伯不以为屈。如得大受。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6H 页
汲汲然登途。将行。从余求一言为之戒。呜呼。吾何可戒君。以君之才之行。移前二邑之政。加之一区之民。如以万钱之费。供一宾矣。复何用力之有。持此做得汉朝循吏。尚有馀资矣。吾何可戒君。虽然。始锐而竟钝。慎繁而忽简。世之人坐此失之者多。吾闻铁原在古东州之西。地幽而事简。恐刜钟之刃。磨淬之或慵。而失其初矣。君其戒哉。
送晋州牧使金瑄赴任序
弘治庚申末。永兴府使缺。铨曹荐金侯待价代之。 圣恩特许升通政。通政。宰相行也。同朝为待价贺。为永民贺。未赴。迁为晋州牧。待价因家故。引嫌请辞。 命换他邑。晋。地广民稠。非其人莫宜。人莫不为晋民惜其去。宰相从民望。请仍授。从之。呜呼。永与晋。其民皆吾民也。去晋而之他。其民亦犹是也。夺此与彼。天何心哉。始焉永人喜。中焉晋人喜而永人愁。终焉晋人愁而列邑冀得二天而蒙其泽。亦既不得。则无聊焉如失其所有。然未匝月而人事之变迁如是。人心之悲喜不定。可笑也已。然待价则益重焉。待价。吾同年也。交又深。于是叙其事。继以诗。铁岭云遮草岭关。龙兴人换凤呜来。遥知阖境重相贺。天遣龚黄去却回。
送梁太守芝孙赴任咸悦序
世之仕者。率欲官于朝。而不愿吏于外。盖内之与外。有
送晋州牧使金瑄赴任序
弘治庚申末。永兴府使缺。铨曹荐金侯待价代之。 圣恩特许升通政。通政。宰相行也。同朝为待价贺。为永民贺。未赴。迁为晋州牧。待价因家故。引嫌请辞。 命换他邑。晋。地广民稠。非其人莫宜。人莫不为晋民惜其去。宰相从民望。请仍授。从之。呜呼。永与晋。其民皆吾民也。去晋而之他。其民亦犹是也。夺此与彼。天何心哉。始焉永人喜。中焉晋人喜而永人愁。终焉晋人愁而列邑冀得二天而蒙其泽。亦既不得。则无聊焉如失其所有。然未匝月而人事之变迁如是。人心之悲喜不定。可笑也已。然待价则益重焉。待价。吾同年也。交又深。于是叙其事。继以诗。铁岭云遮草岭关。龙兴人换凤呜来。遥知阖境重相贺。天遣龚黄去却回。
送梁太守芝孙赴任咸悦序
世之仕者。率欲官于朝。而不愿吏于外。盖内之与外。有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6L 页
轻重迟速之不同。舍重而之轻。去速而就迟。岂人情哉。而梁氏子取科第。才升六品。旋求补于外。宰谷城六十月而递。亦既屈矣。既还朝。将显授矣。顾乃汲汲然求去。问之则曰。亲故也。 朝廷如其志。复许监于咸悦县。夫咸悦。小邑也。梁则大器也。人皆谓不相宜。而方且促装取途。略无舍重就迟之容色。不贤而能之乎。 圣上方隆舜,文之治。孝以帅万姓。吾君又以曾,闵之行。既化谷城民。今又鸣琴于咸悦。割鸡以牛刀。吾知以爱亲之心爱人。咸悦之人皆悦而化矣。于其行。为民生贺。为治道贺。
高城三日浦序
吾闻三日浦久矣。常怀无因而一至。岁甲辰冬。莅 圣恩。得持节钺关东。巡至高城者再。又不暇游赏焉。越明年秋。幸务歇。与都事申公某。自歙谷遵海滨而南。将穷胜探。越八月十六日甲午。路指高城。得见所谓三日浦四仙亭者。至则郡倅赵公。已舟楫于浦。帷帐于亭。候鼓于陆以候之。亭在水中央。昔有永郎徒游三日。故得今名。乃相与卸鞍而舟。舍舟而亭。摩洋六字。追怀往昔。风起浪涌。若有羽仙凌波而来者。既又列坐岩石。觥筹交错。酒阑客酣。日落月出。水明无波。鱼掷有声。盖亦有所默然而感。悠然而得者矣。都事起而执盏言曰。斯游不可忘。虽然。四仙不有丹书。今日何以知遗迹。盍留一言
高城三日浦序
吾闻三日浦久矣。常怀无因而一至。岁甲辰冬。莅 圣恩。得持节钺关东。巡至高城者再。又不暇游赏焉。越明年秋。幸务歇。与都事申公某。自歙谷遵海滨而南。将穷胜探。越八月十六日甲午。路指高城。得见所谓三日浦四仙亭者。至则郡倅赵公。已舟楫于浦。帷帐于亭。候鼓于陆以候之。亭在水中央。昔有永郎徒游三日。故得今名。乃相与卸鞍而舟。舍舟而亭。摩洋六字。追怀往昔。风起浪涌。若有羽仙凌波而来者。既又列坐岩石。觥筹交错。酒阑客酣。日落月出。水明无波。鱼掷有声。盖亦有所默然而感。悠然而得者矣。都事起而执盏言曰。斯游不可忘。虽然。四仙不有丹书。今日何以知遗迹。盍留一言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7H 页
续之。余戏之曰。自古神仙不死。或有变名易形。复游于数千载之后而人不知者。永郎徒安知今日不在坐中耶。古今人物。虽不能不变。而其英灵固有不死而长存者。何暇记为。然来游日月。不可无传。乃步前贤遗韵。以入于石。后之视今。想当如我云尔。从吾游者。佐郎权仁孙,相礼卢吉蕃,参奉李苓。皆风流人也。申公讳从沃。赵公讳秀武。
送僧希则游香山序
佛者渊鉴。袖诗轴来请余曰。友僧号希则。将游香山。愿得一言道其行。持以为戒。余曰。噫。夫所谓则者何如者。将山林其性。云水其情。不屑人间。眇然高举者乎。抑天赋其才。不与之命。无所托于 圣朝而之彼者欤。将谈空说玄。心死道存。以自珍者乎。抑游神文史。役志诗骚。赌名字儒墨间者欤。将寻山望水。卒老于行。不恤饥寒。死而无悔者欤。抑假名游览。纷纷往来。如落花飞絮随风轻狂者乎。之数者。必居一焉。如其善者而蹈之则可矣。否则余虽欲道其行。不过如春禽之呜。秋虫之声过耳而已。吾如彼。何哉。虽然。善观人者。观其所与友者。而其人之高下定。余虽不见希则。而见渊鉴。鉴师和粹而静默。庄敬而敦大。其取友也必端。以是知则也亦非幺么子也。余故道其行。因寄语于香山长老曰。韵释将至。得不刮目相对乎。
送僧希则游香山序
佛者渊鉴。袖诗轴来请余曰。友僧号希则。将游香山。愿得一言道其行。持以为戒。余曰。噫。夫所谓则者何如者。将山林其性。云水其情。不屑人间。眇然高举者乎。抑天赋其才。不与之命。无所托于 圣朝而之彼者欤。将谈空说玄。心死道存。以自珍者乎。抑游神文史。役志诗骚。赌名字儒墨间者欤。将寻山望水。卒老于行。不恤饥寒。死而无悔者欤。抑假名游览。纷纷往来。如落花飞絮随风轻狂者乎。之数者。必居一焉。如其善者而蹈之则可矣。否则余虽欲道其行。不过如春禽之呜。秋虫之声过耳而已。吾如彼。何哉。虽然。善观人者。观其所与友者。而其人之高下定。余虽不见希则。而见渊鉴。鉴师和粹而静默。庄敬而敦大。其取友也必端。以是知则也亦非幺么子也。余故道其行。因寄语于香山长老曰。韵释将至。得不刮目相对乎。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7L 页
送金献纳归京序
宣城卢公希亮之判户曹也。 上谓铨选之重。而命公移判吏曹。未几。司谏院献纳缺。公谓谏官之重而难其人。问于朝之相识者曰。谁可者。人有荐成均典籍金侯秀文者曰。侯尝宰于咸昌,知礼两县。两县之民。当时敬之如神明。去后思之如父母。所谓古之遗爱也。又其中刚介。不为利疚威惕。公欲得其人。舍侯莫有尤者。公悦。注拟之。 上曰善。命既下。闻之者咸以为朝廷得谏官矣。今成均司亵表少游。奉使南来。过咸昌。访余于田舍。叙寒暄外。不暇及他语。首称某为献纳。某为献纳。若有喜色然。余作而叹曰。正得人焉。仆尝忝铨曹亚卿。侯时自咸昌。遭父丧而去。服阕。未有新除。咸之时宰。适官满将代。父老合辞驰书来示余曰。邑人惟愿旧侯重临耳。请图之。余以语诸左右。以无例不果。虽未副邑人之望。当时侯之政迹可知也。其他设施。亦因可卜也。少游有矜色曰。余亦荐侯于卢相者。果未为失举也。既数日。侯自乡赴京师。道过咸昌。亦访我于田舍。青头朱衣。导前以行。晔乎其光哉。山川动色。争迎于马首。况人民父老之尝蒙休泽者乎。余。乡人中之稍有宿分者也。乃与之坐而为之贺曰。上为一国。择相于铨曹。相为 朝廷。择谏官于众。如是而求。国无治。不可得也。又起而勉之曰。士生斯世。不为谏官。虽有抱负。将安施乎。侯其行矣。 圣上方宵衣求道。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疏
宣城卢公希亮之判户曹也。 上谓铨选之重。而命公移判吏曹。未几。司谏院献纳缺。公谓谏官之重而难其人。问于朝之相识者曰。谁可者。人有荐成均典籍金侯秀文者曰。侯尝宰于咸昌,知礼两县。两县之民。当时敬之如神明。去后思之如父母。所谓古之遗爱也。又其中刚介。不为利疚威惕。公欲得其人。舍侯莫有尤者。公悦。注拟之。 上曰善。命既下。闻之者咸以为朝廷得谏官矣。今成均司亵表少游。奉使南来。过咸昌。访余于田舍。叙寒暄外。不暇及他语。首称某为献纳。某为献纳。若有喜色然。余作而叹曰。正得人焉。仆尝忝铨曹亚卿。侯时自咸昌。遭父丧而去。服阕。未有新除。咸之时宰。适官满将代。父老合辞驰书来示余曰。邑人惟愿旧侯重临耳。请图之。余以语诸左右。以无例不果。虽未副邑人之望。当时侯之政迹可知也。其他设施。亦因可卜也。少游有矜色曰。余亦荐侯于卢相者。果未为失举也。既数日。侯自乡赴京师。道过咸昌。亦访我于田舍。青头朱衣。导前以行。晔乎其光哉。山川动色。争迎于马首。况人民父老之尝蒙休泽者乎。余。乡人中之稍有宿分者也。乃与之坐而为之贺曰。上为一国。择相于铨曹。相为 朝廷。择谏官于众。如是而求。国无治。不可得也。又起而勉之曰。士生斯世。不为谏官。虽有抱负。将安施乎。侯其行矣。 圣上方宵衣求道。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疏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8H 页
拒谏
臣闻亡身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亡。亡国之事非一。而拒谏者必亡。治国家。犹治身也。血气一日不运则身危。言路一日不通则国殆。此理之必然也。臣将爵赏僣滥等事。仰渎 天聪。恳恻切至。伏閤累月。迄未蒙允。臣窃痛惜。人君一身。其势甚危。以天命为可恃。而天命已绝。则为独夫。以人心为可恃。而人心已离。则为匹夫。强莫如秦。为可恃矣。然一朝莫救土崩之患。富莫如隋。为可恃矣。一朝莫救瓦解之势。凡若此者。何也。诚以愎谏自贤。纵欲自恣。恃其所可恃也。是故。有可忧。然后可以无忧。有可畏。然后可以无畏。处亿兆之上。操予夺之权。所欲予者予之。所欲夺者夺之。罚者罚之。赏者赏之。惟欲之从。无所违忤。若可乐而无畏也。然以可乐为可忧。无畏为可畏。小心戒惧。无敢纵欲。然后可以保其可乐。而永无畏也。是以。明哲之君。上畏天命。下畏人心。中畏台谏之言。伏睹殿下天资高明。自在储副。仁孝著闻。一国臣民。欢欣仰载。拭目望治。于今五载矣。奈何即位以来。失政颇多。好恶偏党。赏罚颠倒。强辞饰非。拒谏自用。以负一国臣民之望乎。祔庙之后。爵赏猥滥。天示谴异。始许停改。今乃复蹈前失。且降新命。刀锯奴隶之贱。奸邪射利之徒。或狂荡暴戾。或琐屑庸流。或戚里无状。或医师贱技。超资
臣闻亡身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亡。亡国之事非一。而拒谏者必亡。治国家。犹治身也。血气一日不运则身危。言路一日不通则国殆。此理之必然也。臣将爵赏僣滥等事。仰渎 天聪。恳恻切至。伏閤累月。迄未蒙允。臣窃痛惜。人君一身。其势甚危。以天命为可恃。而天命已绝。则为独夫。以人心为可恃。而人心已离。则为匹夫。强莫如秦。为可恃矣。然一朝莫救土崩之患。富莫如隋。为可恃矣。一朝莫救瓦解之势。凡若此者。何也。诚以愎谏自贤。纵欲自恣。恃其所可恃也。是故。有可忧。然后可以无忧。有可畏。然后可以无畏。处亿兆之上。操予夺之权。所欲予者予之。所欲夺者夺之。罚者罚之。赏者赏之。惟欲之从。无所违忤。若可乐而无畏也。然以可乐为可忧。无畏为可畏。小心戒惧。无敢纵欲。然后可以保其可乐。而永无畏也。是以。明哲之君。上畏天命。下畏人心。中畏台谏之言。伏睹殿下天资高明。自在储副。仁孝著闻。一国臣民。欢欣仰载。拭目望治。于今五载矣。奈何即位以来。失政颇多。好恶偏党。赏罚颠倒。强辞饰非。拒谏自用。以负一国臣民之望乎。祔庙之后。爵赏猥滥。天示谴异。始许停改。今乃复蹈前失。且降新命。刀锯奴隶之贱。奸邪射利之徒。或狂荡暴戾。或琐屑庸流。或戚里无状。或医师贱技。超资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8L 页
越序。并跻崇班。败常乱伦之人。亦命许通。臣民惶惶。口语藉藉。独 殿下颜不动。色不变。恬然莫之怪。上天之示变如彼而不畏。人心之汹汹如此而不惧。台谏之言。亦可戒也。不悟。何也。将 殿下席 祖宗之业。乘治安之势。虽有一二疵政。何害盛治云尔耶。臣以为时已泰矣。而犹谓不泰者。否之来。未有不根于泰之不戒也。道已复矣。而犹谓不复者。剥之至。未有不自于复之将尽也。君子贵防于未然。故危明主而惧治世。况今危亡之兆已现乎。何以知之。以 殿下拒谏一事卜之也。先儒曰。人主一身。尤不可孤立。尧舜。明四目。达四聪。通天下为一身。若纣则为独夫。君臣比诸一身。人主。元首也。三公。心腹也。六卿。股肱也。台谏。耳目也。四体各尽其职。乃能运身。四体解弛。痿痹不仁。则元首独能自安耶。
请从谏疏
臣更启。言路不可一日闭塞。臣谓人主之尊如天。其威如雷霆。人臣与人主争是非者。惟台谏耳。人主无所于屈。惟于台谏。屈而从其言。其屈也非屈。谏行言听。其治道高出百王之上。则所谓暂屈而永伸也。故人君之德。莫纳谏之为大。况今即政之初。万目想望大平之治。而台谏近臣。庭诤十馀日。 天听不回。恐言路自此塞。而后虽有大事。皆将钳口结舌而不敢言。其几正在今日。此臣所以食不甘。寝不安。而累渎 天聪。不能自已者
请从谏疏
臣更启。言路不可一日闭塞。臣谓人主之尊如天。其威如雷霆。人臣与人主争是非者。惟台谏耳。人主无所于屈。惟于台谏。屈而从其言。其屈也非屈。谏行言听。其治道高出百王之上。则所谓暂屈而永伸也。故人君之德。莫纳谏之为大。况今即政之初。万目想望大平之治。而台谏近臣。庭诤十馀日。 天听不回。恐言路自此塞。而后虽有大事。皆将钳口结舌而不敢言。其几正在今日。此臣所以食不甘。寝不安。而累渎 天聪。不能自已者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9H 页
也。未知 圣上必拒众论。有何益哉。言路通塞。政治之休否。生民之休戚系焉。伏望亟霁 天威。大开言路。治道幸甚。
谏打围疏
臣谨启。戎狄猾夏。古所不免。然未有如近来之甚者。去今年间。平安咸镜两边之民。被杀掳者无月无之。或一月而再。其失亡。不可以一二计。尤其惨然者。则近日山阳会之寇。一举掩袭百馀人而去。如入无人之境。驱群羊而走之。一面为之空虚。岂料堂堂 圣朝。乃有如此事乎。此虽边将非其人。堤备失策之致。实是国运之未泰。祸患之至。适有所值。而边民受其殃尔。大抵妾妇乘其夫。夷狄侵中国。皆非常之变也。灾变之生。天所以警惧乎人君。而使之动心惕虑。增益其所不能也。近者内则雷雹示灾。外则戎狄驾祸。天之仁爱我 殿下。而使之知戒者至矣。今宜何如。君臣上下交相戒敕。修德行政。要以弭灾消患为务耳。若夫无用之为。不急之举。在所不暇为也。先王四时之田。所以讲武事。荐禽于宗庙。固不可废也。然岂可例以为常乎。边陲晏然。四方无虞。不可狃于安逸。则于是乎有讲武诘兵之举。三驱血荐之礼。若有剥床之灾。目前之患。则何必局于例事。而苟为是不急之举哉。今也。理山军民。被掳者百馀。被杀者亦多。而内禁卫二人。一掳一死。军民。吾赤子也。禁旅。吾
谏打围疏
臣谨启。戎狄猾夏。古所不免。然未有如近来之甚者。去今年间。平安咸镜两边之民。被杀掳者无月无之。或一月而再。其失亡。不可以一二计。尤其惨然者。则近日山阳会之寇。一举掩袭百馀人而去。如入无人之境。驱群羊而走之。一面为之空虚。岂料堂堂 圣朝。乃有如此事乎。此虽边将非其人。堤备失策之致。实是国运之未泰。祸患之至。适有所值。而边民受其殃尔。大抵妾妇乘其夫。夷狄侵中国。皆非常之变也。灾变之生。天所以警惧乎人君。而使之动心惕虑。增益其所不能也。近者内则雷雹示灾。外则戎狄驾祸。天之仁爱我 殿下。而使之知戒者至矣。今宜何如。君臣上下交相戒敕。修德行政。要以弭灾消患为务耳。若夫无用之为。不急之举。在所不暇为也。先王四时之田。所以讲武事。荐禽于宗庙。固不可废也。然岂可例以为常乎。边陲晏然。四方无虞。不可狃于安逸。则于是乎有讲武诘兵之举。三驱血荐之礼。若有剥床之灾。目前之患。则何必局于例事。而苟为是不急之举哉。今也。理山军民。被掳者百馀。被杀者亦多。而内禁卫二人。一掳一死。军民。吾赤子也。禁旅。吾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79L 页
爪牙也。一朝或身膏草野。或奴役虏中。为父母者闻而哀痛之不暇。何忍他为。前此戎虏之得利于我境者非一度。而今则其利万倍于前。彼惟其若是也。必将相率而起。为我边患。当不止于此。军民之降虏庭者。姑且偷生苟且之为幸。何暇顾礼义哉。百馀人之中。必有如韩世忠,阿伊山者出而为乡导。为患于我境。将不知其几人。念至于此。将来之患。可胜言哉。正宜卧薪尝胆。畜力养锐。相时而动。以雪愤耻之万一。而且区区于例事。累日驰猎于都城数息之远。岂其策乎。或曰。讲武。所以鍊兵也。此于备边。无乃有得乎。臣意以为不然。大阅熊罢之士。教以进退击刺之勇。此则庶几矣。然或临渴掘井。则何裨于救渴。今则只用京军士。翼以品从伴人近道才白丁。名虽讲武。其实获猎耳。何有于缓急。或曰。猎获。所以享宗庙。奉诸殿。何足废乎。臣以为今之被杀掳者。固皆 先王先后之赤子也。赤子举其类为贼杀掳。而子弟不暇恤。顾欲以猎获致孝。则其肯安心享之乎。昔汉文帝。守文大平之主也。当是时也。匈奴不敢入关。天下可谓治安。贾谊犹且痛哭流涕。使谊生今之世。目今之事。不知何如为心也。臣以为此正朝廷上下所当痛哭流涕。增修德政时也。何暇他为。况 殿下于 成庙宾天之初。哀毁过制。调摄失度。因有风寒之感。迩来五六年间。进药之日居多。今且累日于外。晨夜劳动。蒙犯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0H 页
霜露。万有所感。岂不可虑哉。臣意以为当今之务。莫如先下 谕书。责边将以备御无策。使感激奋发。勉立新功。次下哀痛之 教。吊慰杀掳者之妻子。又须反躬自饬。兼及臣僚。各自寅畏。修明政教。持之悠久。行之不息。自然内修之政行。而外攘之功举矣。若犹以为四时之田。不可废也。则只于出城而近。一日打围。供 宗庙。奉上殿而还。庶几两得矣。臣职忝论思之地。有怀不言。是孤 圣恩。敢昧死陈渎。取进止。
议政府陈弊疏
臣窃以日者。将今年西征不便事。仰尘 睿鉴。伏蒙 圣谕。桀骜之虏。不可不及时征之。臣退而反覆筹之。彼虏之罪。固不可置而不问。然今年入征。其不可者有七。不忍含默。敢复陈渎。大抵兵贵如神。机事尚密。西鄙之民。前后被虏者无虑数百。我之动静。想已尽泄于彼。况五镇城底野人。与西贼互相婚媾。凡所见闻。辄相告报。势所必然。今有野人来朝者亦多。西征之期。必详知之。传说于彼。大兵且至。彼必空其巢穴。窜伏深阻。空行空返。古谓无益。此一不可也。虏人凶狡有馀。先师之至。设险要路。以图覆败。大兵既入。彼必厚聚凶徒。乘其阨塞。前后邀截。进退惟谷。亦未可知。此二不可也。西征军数二万。诸将亦且数百。并辎重仆从。当不下六七万。入征往返。人赍口粮。则数十年之食。一朝尽矣。既征之后。则
议政府陈弊疏
臣窃以日者。将今年西征不便事。仰尘 睿鉴。伏蒙 圣谕。桀骜之虏。不可不及时征之。臣退而反覆筹之。彼虏之罪。固不可置而不问。然今年入征。其不可者有七。不忍含默。敢复陈渎。大抵兵贵如神。机事尚密。西鄙之民。前后被虏者无虑数百。我之动静。想已尽泄于彼。况五镇城底野人。与西贼互相婚媾。凡所见闻。辄相告报。势所必然。今有野人来朝者亦多。西征之期。必详知之。传说于彼。大兵且至。彼必空其巢穴。窜伏深阻。空行空返。古谓无益。此一不可也。虏人凶狡有馀。先师之至。设险要路。以图覆败。大兵既入。彼必厚聚凶徒。乘其阨塞。前后邀截。进退惟谷。亦未可知。此二不可也。西征军数二万。诸将亦且数百。并辎重仆从。当不下六七万。入征往返。人赍口粮。则数十年之食。一朝尽矣。既征之后。则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0L 页
彼之售怨益深。十馀年间。边尘不霁。堤防之紧。倍万于旧。不知军需出何地。而士马食何物乎。此三不可也。入征时先锋向道。必用本道军士。本道之民。冬夏合防。且一岁三次赴京之行。更迭迎送。曾不得息肩。今又内地军粮二万四千馀石。转输边郡。道路险远。驮载担负。劳惫莫甚。用如此困顽之民。为先锋向道。责其有斩获之功。不亦难乎。此四不可也。前年失农。八道皆然。下三道尤甚。即今饿殍相望。国家方议救荒之政。而抄兵从事官。各带军官。旁午四方。庆尚道六十馀官。忠清,全罗。亦皆五十馀官。虽日阅一邑。必经数朔乃了。各官守令。慎重军期。必先期招聚。立门候之。军士之户。其能趁时耕种者几。何。此五不可也。入征若在十一月。则远道军士。当于九月中发行。在十月。则八月中发行。今年之农。假使登稔。必不及收。赍新谷春饥之民。而秋又不能赍其新谷。则士马道途之备以何物乎。此六不可也。虏地早雪多寒。入征必犯冬月。虽或有斩获之功。士马冻伤。自毙者必多。得不偿亡。有何益乎。况功不可必乎。此七不可也。西征之举。其不可者如上所云。若今可行之策。则有一焉。书曰。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诗曰。时纯熙矣。是用大介。王者之师。贵在万全。要必相时而动。动则有功。无贻后悔也。虏今知我入征。备之必尽心力。宜莫如张其声势。若将入征然者。使彼不得安于窟穴。营其生业。临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1H 页
期而止。今年如是。明年如是。持之数年。则。彼必谓我终必不动。放意忘备。我则畜力养锐。乘其不虞。直捣其穴。一怒歼群丑。所谓利用侵伐。往有功也。不亦善乎。兵未及也。彼若惩咎悔罪。还其虏获。诚心归顺。则舍旧许新。咸与同仁之化。此帝王盛德事也。伏惟廓垂明照。深惟七不可之说。相时乘机。以收万全之功。不胜幸甚。古人云。勿用愤兵。兵愤者败。今兹之举。所谓愤兵也。愿 圣上用万全之策。勿用愤兵。以贻后悔。 国家幸甚。军民幸甚。臣重惟古人云。战而胜。攻而取。不如不战攻而屈人兵。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我后门长城。即所谓设险也。故贼之在后门之外者。不敢突入而侵掠。今之西征二万兵。以之深入敌境。则胜败难必。以之分运。渐等长城。则不五六年。而其功可就。此永世之利。魏与蹈至危之地。期难必之功哉。且分二万兵力。每岁益严防守。敌加于己。应之而有馀。则自然边警稍息。此万世无虞之策。伏惟 三思焉。
救儒生疏
臣启。臣前日与成俊等。请从台谏之言。未蒙允可。天威严重。实恐累渎。第念臣受先朝厚恩。误宠至此。未尝报效万一。奄抱弓剑。区区之心。愿欲少报于 圣明之朝。是故。闻命而退。惶悚逡巡。情由中发。不能遂已。复干铁钺之诛。臣窃谓纳谏。人君之大德。初政。后日之权舆。昔
救儒生疏
臣启。臣前日与成俊等。请从台谏之言。未蒙允可。天威严重。实恐累渎。第念臣受先朝厚恩。误宠至此。未尝报效万一。奄抱弓剑。区区之心。愿欲少报于 圣明之朝。是故。闻命而退。惶悚逡巡。情由中发。不能遂已。复干铁钺之诛。臣窃谓纳谏。人君之大德。初政。后日之权舆。昔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1L 页
殷史赞成汤之德曰。从谏弗咈。傅说纳诲于高宗曰。后从谏则圣。伊尹之告太甲曰。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召公之戒成王曰。知今我初服。古昔帝王所以善其治者。其机在此。可不慎欤。古者。谏无官。人无不言。故人主之视听广。后世。官各有守。凡有得失。惟台谏言之。台谏不言。则人主之耳目塞。耳目塞。则下情无由上达。上聪不得听卑。上下隔绝。百度随以讹。而国非其国矣。故愿治之主。常虚怀广纳。惟恐人之不言。言虽不中。不加之罪。所以广言路也。虽然。一人之言。而其言不中者。不必从。若夫举司商论而言之者。其言未必不中也。至于两司三司言之。则是举朝言之也。其口众而其言同。则是公也。非私也。公论所在。天且不违之。况人君初政乎。儒生事。台官言之。谏官亦言之。弘文馆言之。承政院亦言之。其言一人。固足以取信。况非一人乎。一司亦可谓公论。况非一司乎。儒生受罪固当矣。彼且言之不置者。其意盖谓其罪虽当。事之始发。则不过为斯道之计。所坐则言语之失耳。而远方之人。不审知罪之节目者。必谓某某儒。因辟佛受罪。则得无以是窥 圣上初政之趋舍耶。所以缕缕强聒耳。岂有他哉。而累日庭诤。讫未蒙允。臣恐大小臣僚。窃疑 圣上不喜纳谏。有志之士。从而摧折其心锋矣。初学之士。妄意 圣上不喜儒术。沮其琢磨成就之功矣。万姓林立。拭目望治。初政举措。正宜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2H 页
熟量而审处。左右有史。君举必书。正恐 圣上以数个竖儒之故。受拒谏之名于千百载之下矣。今儒生既服其辜。亦既自艾矣。台谏累请不得命。恐抱屈自沮。言路从此塞矣。伏望 圣上。虚心旷照。熟念初政关系之重。特许台谏之请。慰谕而遣之。使退而益励乃职。兼又下教四方。使共知儒生坐罪之由。 圣上宽容之量。庶一举而数善并矣。臣学识浅薄无术可以裨补。年齿衰暮。无力可以趋走。惟有一寸丹心。知无不言。自期少助圣德。言且无用。则臣无以报 先王之德于 圣明朝矣。近又下求言之教。夫求言。正欲用其言。言且不用。初何必求为。臣之言非臣之私言。乃一国臣民之言。伏惟更加省念。臣无任激切陨越之至。取进止。
政府疏
臣伏以。臣以庸疏。待罪政府。职巨人微。常惧不足以塞责。惟有知无不言。庶几少酬 圣恩万一。谨述管见凡十条。仰备 清燕之览。言虽芜拙。事皆紧关。倘蒙不遗管蒯。特赐采纳。未必无涓涘之补。伏惟留心焉。
一。人主一身。万物之宗。人主一心。万化之源。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董子曰。人君。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未有心不正。身不脩。而天下国家之理。百官万民之正者也。传曰。欲脩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
政府疏
臣伏以。臣以庸疏。待罪政府。职巨人微。常惧不足以塞责。惟有知无不言。庶几少酬 圣恩万一。谨述管见凡十条。仰备 清燕之览。言虽芜拙。事皆紧关。倘蒙不遗管蒯。特赐采纳。未必无涓涘之补。伏惟留心焉。
一。人主一身。万物之宗。人主一心。万化之源。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董子曰。人君。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未有心不正。身不脩。而天下国家之理。百官万民之正者也。传曰。欲脩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2L 页
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夫格物致知云者。博学审而无所不知之谓也。学问之道伊何。事在勉强而已矣。昔傅说之告高宗曰。念终始。典于学。言一念终始。常在于学也。诗人之颂成王曰。学有缉熙于光明。言继续而光明之。无时间断也。夫然故高宗为商令王。成王为周守成之贤主。学问之功。庸可易乎。虽然。帝王之学。与凡庶不同。夫分章折句。考较同异。此儒者之以讲说为事者也。钩玄讨奇。抽黄乱白。此儒者之以雕篆为事者也。皆非人君所当为也。所贵乎人君之学者。观古圣贤之所用心。历代治乱兴亡之迹。与夫立政立事之要。泽民利物之术。得之于心。施于有政。如斯而已。然若望道有不诚。求治或不急。未有不半途而废者。岂不可惜哉。 殿下天资商明。又有大有为之志。仰视古昔圣王。何所往而不可及哉。然春秋尚少。学问未遍。其于经史所存圣贤治心养性之要。历代治乱兴亡之迹。或者有所未至。此正日新又新。惟日不足之时也。古人云。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凡为学功夫。其急也如此。况人君之学乎。伏愿 殿下勤御经筵。勿以细事小故而或废。勿谓来日明年之有馀。日复一日。继之以夜。无少作辍。积之以年。则自然闻见博而智益明。又须崇尚正学。以二帝三王存心出治之法为师。外经史。凡百家众技之流。浮华无实之文。不接于耳目。不留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3H 页
于聪明。则自然 圣学益高。治道益隆矣。
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此人情之常也。虽然。天下之事。其始善者。其终亦善。有其始而无其终者有矣。未有无其始而有其终者也。故古之人。重谨始也。若稽古昔。仲虺之告成汤曰。慎厥终。惟其始。伊尹之告太甲曰。慎终于始。召公之告成王曰。今天。命哲。命吉凶。知今我初服。言始之当谨也。今夫正月。一年之始也。朔日。一月之始也。初政。国家千百年之始也。善观天者。凡以首月朔日之候。卜一年终月之气。善观人主之治者。于初政。有以窥千百年之安危。甚矣始之不可忽也。 殿下临黎庶六年于兹。然未来尚有百年之久。此实初政耳。国家千百年之治乱安危。实兆于今日。可不谨乎。愿 殿下。鉴鲜终之戒。敦谨始之道。出入起居。罔或不钦。发号施令。罔或不臧。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已之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不改。有言逆于耳。必求诸道。有言逊于志。必求诸非道。非其人勿近。非其道不由。敦教化。厚风俗。崇节俭。戒安逸。谨天戒。恤民隐。日用之间。要须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日少。敬以作所。无时豫怠。居常顾畏于民。岩若有敌国外患将至于前。子孙万世苞桑之固。盘石之安。其道在此。伏惟留心焉。
一。言路所由。适于治之道也。言路广。则天下之善。皆由
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此人情之常也。虽然。天下之事。其始善者。其终亦善。有其始而无其终者有矣。未有无其始而有其终者也。故古之人。重谨始也。若稽古昔。仲虺之告成汤曰。慎厥终。惟其始。伊尹之告太甲曰。慎终于始。召公之告成王曰。今天。命哲。命吉凶。知今我初服。言始之当谨也。今夫正月。一年之始也。朔日。一月之始也。初政。国家千百年之始也。善观天者。凡以首月朔日之候。卜一年终月之气。善观人主之治者。于初政。有以窥千百年之安危。甚矣始之不可忽也。 殿下临黎庶六年于兹。然未来尚有百年之久。此实初政耳。国家千百年之治乱安危。实兆于今日。可不谨乎。愿 殿下。鉴鲜终之戒。敦谨始之道。出入起居。罔或不钦。发号施令。罔或不臧。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已之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不改。有言逆于耳。必求诸道。有言逊于志。必求诸非道。非其人勿近。非其道不由。敦教化。厚风俗。崇节俭。戒安逸。谨天戒。恤民隐。日用之间。要须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日少。敬以作所。无时豫怠。居常顾畏于民。岩若有敌国外患将至于前。子孙万世苞桑之固。盘石之安。其道在此。伏惟留心焉。
一。言路所由。适于治之道也。言路广。则天下之善。皆由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3L 页
之而来。为我之有。天下之口。皆得以言已之过失。善不滞于人。恶不留于已。如此而其国不治者。未之有也。言路塞。则上下隔绝。人主如聋之无所闻。如瞽之无所见。善在人。而不知取。恶在已。而不知去。虽欲治。得乎。古者。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言路豁如也。犹以为未也。陈谏鼓。设谤木。犹恐人不言已之过。乞言于路于旅也。语询于刍荛。犹恐一善之或遗。舜禹汤。大圣也。宜若无所资于人。然且好察迩言。闻善言而拜。从谏弗咈。其所以成雍熙泰和之治者。岂有他哉。后世好谏之主。莫如唐太宗。然贞观之治。寝不如初。有以来魏徵之疏。人心操舍之无常。可鉴也已。我 祖宗列圣治道之隆。诚无让于古昔圣王然 成庙纳谏之美。近古所无。子孙永世之龟鉴也。 殿下光绍祖宗丕基。思不坠祖宗积累之业。宜如之何。曰关言路。广听纳。合众善。为已之善而已。大抵言路之不广。其弊有三。曰自是也。有挟也。怀疑也。人主恃高明之资。自以为是。而谓人莫已若。则谄谀日进。而忠直之言。不闻于耳。挟至尊之势。惟其言而莫予违则。则群下唯所令之。而无复有往还复逆者。持狐疑之端。而不信人言。则人皆携贰而无复有尽心极言者。于是言路塞。而上下之情不通矣。伏愿 殿下。上师舜禹之好善。成汤之从谏。中鉴唐宗。近述 成庙。务祛三者之弊。兼取众人之其言可用。当即施行。如不可用。亦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4H 页
宜优容。虽或触忌犯分。事若无情。亦特宽贷。以伸直士之气。凡章奏之有关治道。可为鉴戒者。勿但过眼而已。留置于中。常加省览。外朝之臣。亦依旧例。轮日面对。各陈所怀。庶几人获自尽。下情皆得上达。治道幸甚。
一。人主好尚。不可不慎也。孔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昔商受酗酒。而朝歌之人皆酗。楚王好细腰。而宫中至有饿死者。上之所好。而下之甚焉者。率多类此。且如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祀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国俗化。彼皆寻常人尔。而尚能使人变化之如此。况人主乎。人主好兵革。则介胄之士。思欲贾其勇。好货财。则聚敛之臣。思欲献其计。好土功则善宫室者。思售其巧。好田猎。则善驱驰者。思效其捷。好词华。则浮躁之流竞进。好谄谀。则佞伴之徒沓至。下之人从上之好如此。可不慎乎。孔子曰。我好古敏以求之者。大学曰。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又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圣贤之所好尚。则如是尔。从而化之者又如此。 殿下新服厥命。方且有意唐虞三代之治。宜为此。岂为彼也。愿 殿下。慎厥攸好。以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之道为准。以仁义忠恕孝悌为先。而勿为财利兵革等项之好。以表率臣民。使之皆归于正道。治体幸甚。
一。赏罚。人主之大柄也。赏以劝善。罚以惩恶。犹天之春
一。人主好尚。不可不慎也。孔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昔商受酗酒。而朝歌之人皆酗。楚王好细腰。而宫中至有饿死者。上之所好。而下之甚焉者。率多类此。且如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祀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国俗化。彼皆寻常人尔。而尚能使人变化之如此。况人主乎。人主好兵革。则介胄之士。思欲贾其勇。好货财。则聚敛之臣。思欲献其计。好土功则善宫室者。思售其巧。好田猎。则善驱驰者。思效其捷。好词华。则浮躁之流竞进。好谄谀。则佞伴之徒沓至。下之人从上之好如此。可不慎乎。孔子曰。我好古敏以求之者。大学曰。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又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圣贤之所好尚。则如是尔。从而化之者又如此。 殿下新服厥命。方且有意唐虞三代之治。宜为此。岂为彼也。愿 殿下。慎厥攸好。以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之道为准。以仁义忠恕孝悌为先。而勿为财利兵革等项之好。以表率臣民。使之皆归于正道。治体幸甚。
一。赏罚。人主之大柄也。赏以劝善。罚以惩恶。犹天之春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4L 页
以生物。秋以肃杀也。天地无生杀。不可以成岁功。人君无赏罚。不可以驭一世。赏之与罚。不可以偏废也。今夫公卿大夫之位。车马金帛之珍。赏之具也。流放窜逐鞭笞贬黜之差。罚之具也。视其功之大小。而赏有隆杀。因其罪之轻重。而罚有高下。罚不当罪。谓之滥。赏不当功。谓之僣。滥则罚无以惩恶。僣则赏无以劝善。赏刑不足以劝惩。则人君以何者而驾驭一世乎。 殿下即位以来。明慎用刑。狱无冤枉。近者。又下恤刑之旨。虑或无辜横罹。轻系久滞。又于罪籍中贤能之可议者。特施恩宥。好生之德。何以加之。但赏赉一事。或有可议者。昔。周公有大勋劳。赐之天子礼乐。先儒论之曰。事亲得如曾子。可谓孝矣然孟子只曰可也。未尝以曾子之孝为有馀也。其意盖曰。子之身所能为者。皆所当为也。周公之功虽大。然皆臣职之所当为耳。职分所当为者。虽有微功。在所不赏。顷者。触法伏诛者有徒。其时鞫官。皆受重赏。数月之间。超升峻级者多矣。至如两道监司。只以驰启之功。亦加资秩。承 命鞫囚。何劳之有。据牒申闻。何劳之有。此特职分中之小事耳。而赏赉如此。后虽有卫国安民之勋。斩敌搴旗之功。将何以赏之乎。虽然。往者不可追。愿 殿下。继自今爱惜名器。斟酌功劳。赏勿滥加。恩勿虚施。其刑其罚。又须审察。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宁失不经。母敢或滥。要使赏罚得中。劝惩有道。古昔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5H 页
帝王成治。不过由此而已。伏惟 垂省焉。
一。世宗朝。命崔润德征建州卫。尔时平安道兵额。至三万六千有奇。距今六十馀年。国家休养生息。兵额宜倍蓰于昔。而今仅有万八千九百六十。平安一道。国之西门。在前朝末。值元衰季。红巾馀贼。奔突而东。此道先受其锋。如河决鱼烂。莫之能支。非惟贼势强盛。当时兵力寡弱。不自振而然也。方今中国无事。万无此虑。然末世之事。未敢逆料。况今野人。为我边患。防备甚紧。见在兵额。只有此数。岂非切身之病乎。臣日夜思虑。求其所以然。盖有由矣。本道沿边各镇。冬夏防戊。固已蹙民力矣。又有一年三次赴京之行。送迎骑载。劳惫莫甚。而在行通事等项诸官。于公贸易品布外。私赍物货。多至七八千馀疋。至如金银。我国所不产。载在禁章。而亦多潜持。其他滥赍杂物。不可胜数。皆责护送军人运输。由是。民不堪命。规免苦役。潜投辽东东八站者。比比有之。况今新设汤站凤凰城。距义州相望一日之程。民之投窜。其势甚易。岂不可虑哉。切见 祖宗朝赴京使臣之行。别遣台官。搜检数外滥持物货者。治其罪而没入其物。此一时权宜救弊一事也。今宜复行故事。亦苏复民力。增益兵额之一助也。且年前尚衣院,济用监及医司贸易布。总四千八百三十馀疋。自京抵江上。载驮转输。驿路残弊。职此之由。臣亦愿自今 服御所用外。其他不甚
一。世宗朝。命崔润德征建州卫。尔时平安道兵额。至三万六千有奇。距今六十馀年。国家休养生息。兵额宜倍蓰于昔。而今仅有万八千九百六十。平安一道。国之西门。在前朝末。值元衰季。红巾馀贼。奔突而东。此道先受其锋。如河决鱼烂。莫之能支。非惟贼势强盛。当时兵力寡弱。不自振而然也。方今中国无事。万无此虑。然末世之事。未敢逆料。况今野人。为我边患。防备甚紧。见在兵额。只有此数。岂非切身之病乎。臣日夜思虑。求其所以然。盖有由矣。本道沿边各镇。冬夏防戊。固已蹙民力矣。又有一年三次赴京之行。送迎骑载。劳惫莫甚。而在行通事等项诸官。于公贸易品布外。私赍物货。多至七八千馀疋。至如金银。我国所不产。载在禁章。而亦多潜持。其他滥赍杂物。不可胜数。皆责护送军人运输。由是。民不堪命。规免苦役。潜投辽东东八站者。比比有之。况今新设汤站凤凰城。距义州相望一日之程。民之投窜。其势甚易。岂不可虑哉。切见 祖宗朝赴京使臣之行。别遣台官。搜检数外滥持物货者。治其罪而没入其物。此一时权宜救弊一事也。今宜复行故事。亦苏复民力。增益兵额之一助也。且年前尚衣院,济用监及医司贸易布。总四千八百三十馀疋。自京抵江上。载驮转输。驿路残弊。职此之由。臣亦愿自今 服御所用外。其他不甚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5L 页
紧要之物。禁绝贸易。以苏民力。且平安道各镇防戍者。他道军士则自相番休。若土兵。四时相防。曾无休歇时。其苦倍他。流离逃散。势所必至。其苏复条件。请令该曹。磨鍊施行。
一。民之休戚。系于守令。守令非其人。则民安所措手足乎。今之补边郡者。率用武人。彼岂知怀绥字牧之道哉。关塞穷苦之民。而驭之以酷暴武吏。几何不胥而流亡哉。臣愿边方守令。必用文武兼资之人。使有事则身佩橐鞬。以与敌从事。无事则劝民力穑。使有恒产。庶几流亡自止。兵额亦可以日增矣。
一。义州官奴军民等。多受京中及开城府富贾布物。每于赴京。之行数外牵连。潜往辽东。换易唐物者相属。若此不已。则谋利之徒。纷纭往来。欺诈争斗。生事于上国者。必有之矣。岂细故哉。今后似前冒行。而不能检举。义州官吏及领去团练使,书状官等。率皆科罪。以杜冒滥之弊。国体幸甚。
一。祖宗朝。设彭排五千。队卒三千。分五番。给月廪。使服工木之役。步正兵。持兵卫王宫。水军。乘舡备海寇而已。近年以来。宫阙公廨修葺。诸君第宅造成。功役繁兴。而彭排队卒数少。不得已以番上步兵。当领水军充其役。程督甚迫。力不能堪。率皆赁人代其役。役价甚重。步兵二朔绵布。至十七八疋。水军则二十馀疋。倾财破产。犹
一。民之休戚。系于守令。守令非其人。则民安所措手足乎。今之补边郡者。率用武人。彼岂知怀绥字牧之道哉。关塞穷苦之民。而驭之以酷暴武吏。几何不胥而流亡哉。臣愿边方守令。必用文武兼资之人。使有事则身佩橐鞬。以与敌从事。无事则劝民力穑。使有恒产。庶几流亡自止。兵额亦可以日增矣。
一。义州官奴军民等。多受京中及开城府富贾布物。每于赴京。之行数外牵连。潜往辽东。换易唐物者相属。若此不已。则谋利之徒。纷纭往来。欺诈争斗。生事于上国者。必有之矣。岂细故哉。今后似前冒行。而不能检举。义州官吏及领去团练使,书状官等。率皆科罪。以杜冒滥之弊。国体幸甚。
一。祖宗朝。设彭排五千。队卒三千。分五番。给月廪。使服工木之役。步正兵。持兵卫王宫。水军。乘舡备海寇而已。近年以来。宫阙公廨修葺。诸君第宅造成。功役繁兴。而彭排队卒数少。不得已以番上步兵。当领水军充其役。程督甚迫。力不能堪。率皆赁人代其役。役价甚重。步兵二朔绵布。至十七八疋。水军则二十馀疋。倾财破产。犹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6H 页
不能偿。逃散者相继。加以诸浦朔望及别例进供物膳。又有无时礼葬。每岁鸭岛草薍刈取。皆役水军。曾不得息屑。日就耗散。臣愿依大典。彭排队卒。各充其数。如遇营缮等事。给料役之。一如 祖宗朝故事。令水军步兵。各供本役。庶几功役不废。而无逃散流离之虞矣。
一。比来连年不稔。去年尤甚。自冬谷贵。今则饿莩相望。民生极艰矣。虽自今蠲除不急之务。专意恤民之政。犹惧不济。况兴土木之役。重困民力乎。近闻。晋城大君第造成。碧蹄驿,内鹰房修缮。又有绀岳山神堂祭厅改造。水军一百四十日之役。磨尼山斋宫典祀厅改造。水军一百一朔之役。前项军人。其身之苦。不暇论也。尤其所难者。赢粮也。夫大君茅。固所当营。然在今日则不可。自秋成为之未晚。至于碧蹄驿。当时不至颓毁。内鹰房。本有左右房。何必汲汲增营乎。时屈举羸。春秋讥之。伏愿亟收成命。待时而举。以纾民力。于国幸甚。
一。司仆寺网牌出猎。左右牌诸员各三十。兼官所骑及网子载持马并三十四疋。分行诸道。驱兽军六十名。令所在官调发。才白丁不足。则以烟户军充之。京畿,江原,黄海。所至骚然。不徒烦费郡县。出入民间。侵刻亦甚。以至责办人马粮料。少不如意。辄加鞭挞。民兴怨咨。其弊不赀。计其一朔所获。不过六七口。烦扰甚多。猎获至少。臣愿 文昭殿,延恩殿祭肉山行。及儿獐鹿荐新进上
一。比来连年不稔。去年尤甚。自冬谷贵。今则饿莩相望。民生极艰矣。虽自今蠲除不急之务。专意恤民之政。犹惧不济。况兴土木之役。重困民力乎。近闻。晋城大君第造成。碧蹄驿,内鹰房修缮。又有绀岳山神堂祭厅改造。水军一百四十日之役。磨尼山斋宫典祀厅改造。水军一百一朔之役。前项军人。其身之苦。不暇论也。尤其所难者。赢粮也。夫大君茅。固所当营。然在今日则不可。自秋成为之未晚。至于碧蹄驿。当时不至颓毁。内鹰房。本有左右房。何必汲汲增营乎。时屈举羸。春秋讥之。伏愿亟收成命。待时而举。以纾民力。于国幸甚。
一。司仆寺网牌出猎。左右牌诸员各三十。兼官所骑及网子载持马并三十四疋。分行诸道。驱兽军六十名。令所在官调发。才白丁不足。则以烟户军充之。京畿,江原,黄海。所至骚然。不徒烦费郡县。出入民间。侵刻亦甚。以至责办人马粮料。少不如意。辄加鞭挞。民兴怨咨。其弊不赀。计其一朔所获。不过六七口。烦扰甚多。猎获至少。臣愿 文昭殿,延恩殿祭肉山行。及儿獐鹿荐新进上
虚白亭文集卷之二 第 86L 页
外。网牌等猎。亟 命停罢。移定兽数于右三道州郡。供进不阙。而民弊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