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16H 页
日本国居士重俊字说
日本使者师川。竣事将还。以居士重俊之请。求字于余。而并徵其说。余惟朋友字之。古也。仆处箕封。居士处日域。风马牛之不相及也。奚知其为人。而敢居朋友之列耶。虽然。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仆幸与居士。并立于天地间。虽谓之朋。亦可也。请以世英为字而中(中疑作申)其义。夫才过千人曰俊。智出万人曰英。人之有俊德者。必有英才。苟才德之不相侔。则何以谓之豪杰乎。汉之八俊。晋之五俊。隋之两俊。唐之四俊。盖有其实。故能享其名。今居士。虽假老氏之道以为服。而以古之豪杰者。为重而慕望。呜呼。希圣者。圣之徒也。希贤者。贤之徒也。则希俊者。亦岂非俊之流也乎哉。仰(仰疑作抑)闻师川之言。得其为人焉。其才足以挟千人。其智足以兼万人也。而其尚友之志又如此。果能推是智而益勉焉。则前日所慕望。如汉晋隋唐之士。皆风斯在下矣。其蜚英于世。曷有已焉。登山而求虎。入海而寻龙。将于居士焉。争先睹之为快。夫如是。岂特为一时之英。将为千万世之英。无疑矣。重俊。毋让为。
日本使者师川。竣事将还。以居士重俊之请。求字于余。而并徵其说。余惟朋友字之。古也。仆处箕封。居士处日域。风马牛之不相及也。奚知其为人。而敢居朋友之列耶。虽然。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仆幸与居士。并立于天地间。虽谓之朋。亦可也。请以世英为字而中(中疑作申)其义。夫才过千人曰俊。智出万人曰英。人之有俊德者。必有英才。苟才德之不相侔。则何以谓之豪杰乎。汉之八俊。晋之五俊。隋之两俊。唐之四俊。盖有其实。故能享其名。今居士。虽假老氏之道以为服。而以古之豪杰者。为重而慕望。呜呼。希圣者。圣之徒也。希贤者。贤之徒也。则希俊者。亦岂非俊之流也乎哉。仰(仰疑作抑)闻师川之言。得其为人焉。其才足以挟千人。其智足以兼万人也。而其尚友之志又如此。果能推是智而益勉焉。则前日所慕望。如汉晋隋唐之士。皆风斯在下矣。其蜚英于世。曷有已焉。登山而求虎。入海而寻龙。将于居士焉。争先睹之为快。夫如是。岂特为一时之英。将为千万世之英。无疑矣。重俊。毋让为。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16L 页
鬻骆说
昔。庄周感木雁之事。而语其弟子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噫。周之欲处其身。类吾骆也。余家畜一骆马。三年于玆。人远而视之也。其体尨然甚大。引其蹄占地甚阔。倍驽马三四步。鸣则竦首长嘶。是则其材也。及其迫视也。骨节表露。饲之日夜。而其腹不果。驰则臆脊异运。而左倾右侧。使乘者。撼四支而沸五内。不堪其劳惫。性又善惊。恒若恐怛。虽雀鼠过之。而吹鼻历皂。仆夫误落鞅靷。必蓦坡注涧。惊定而后已。是则其不材也。余家贫。岁又大歉。妻孥不厌糟糠。而催籴之吏。朝暮到门。嚄唶僇辱。余无以应之。命老奚。持斯马。鬻诸远方。旬有馀日。而得半价以还。余不以半价罪奴。而尽归之大仓。因默诵之曰。斯马也。不终始见畜于余者。以其骨节之表露也。以其乘人之劳惫也。以其性之善惊也。而其易售者。以其尨大也。以其阔步也。以其善鸣也。向若去其所谓不材者。而益其所谓材者。则余虽贱。喜骑者也。刍豆未给。而当与余俱饥饱焉。余何远之有。且使牵而过之千户之里门。日售月衒。而无顾之者。则吾将付屠肆少年。靴其皮。弓
昔。庄周感木雁之事。而语其弟子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噫。周之欲处其身。类吾骆也。余家畜一骆马。三年于玆。人远而视之也。其体尨然甚大。引其蹄占地甚阔。倍驽马三四步。鸣则竦首长嘶。是则其材也。及其迫视也。骨节表露。饲之日夜。而其腹不果。驰则臆脊异运。而左倾右侧。使乘者。撼四支而沸五内。不堪其劳惫。性又善惊。恒若恐怛。虽雀鼠过之。而吹鼻历皂。仆夫误落鞅靷。必蓦坡注涧。惊定而后已。是则其不材也。余家贫。岁又大歉。妻孥不厌糟糠。而催籴之吏。朝暮到门。嚄唶僇辱。余无以应之。命老奚。持斯马。鬻诸远方。旬有馀日。而得半价以还。余不以半价罪奴。而尽归之大仓。因默诵之曰。斯马也。不终始见畜于余者。以其骨节之表露也。以其乘人之劳惫也。以其性之善惊也。而其易售者。以其尨大也。以其阔步也。以其善鸣也。向若去其所谓不材者。而益其所谓材者。则余虽贱。喜骑者也。刍豆未给。而当与余俱饥饱焉。余何远之有。且使牵而过之千户之里门。日售月衒。而无顾之者。则吾将付屠肆少年。靴其皮。弓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17H 页
其䈥。纵(纵疑作筛)其尾而已。欲为臃肿之木。能鸣之雁。冀全其天年。不可得也。决矣。吾以谓不材而弃之。人以为材而牧之。果可谓材耶。虽然。吾有所感焉。物之离合。物之常也。是马始虽见弃于余。而卒归富人之家。又能输其价。以偿其旧主。谓之材。未也。而谓之不材。亦未也。吾故曰。周之欲处其身。类吾骆也。
新刊周礼跋
周礼。周公之作也。与周官一篇。相为表里。周官载其槩。周礼录其详。第恨冬官未及成而公亡。考工记之补。盖汉儒之陋耳。后世。遂以此疑非周公之书。殊不知非圣人无以作也。中原文献。知尊是书者。无几。况海外乎。毋怪夫吾东方讲贯者之绝无而仅有也。运值休明。 文德大亨。是书尝径印布。而犹不博于四方。带方尹相公孝孙。观风岭表。巡至鄙邑。慨然语及于是。宗直欲成公之志。以所藏铸本。进而请之。公欣然即命分刊于十三邑。未数月。而告讫。遂鸠其板于清道郡。阁而藏之。于是乎赍纸求印者。动以百数。噫。非公之决于有为。安得百王经世之典。一朝而遍于遐荒晚辈之目邪。况今 圣上。方隆至治。一政教一制作。皆本于
新刊周礼跋
周礼。周公之作也。与周官一篇。相为表里。周官载其槩。周礼录其详。第恨冬官未及成而公亡。考工记之补。盖汉儒之陋耳。后世。遂以此疑非周公之书。殊不知非圣人无以作也。中原文献。知尊是书者。无几。况海外乎。毋怪夫吾东方讲贯者之绝无而仅有也。运值休明。 文德大亨。是书尝径印布。而犹不博于四方。带方尹相公孝孙。观风岭表。巡至鄙邑。慨然语及于是。宗直欲成公之志。以所藏铸本。进而请之。公欣然即命分刊于十三邑。未数月。而告讫。遂鸠其板于清道郡。阁而藏之。于是乎赍纸求印者。动以百数。噫。非公之决于有为。安得百王经世之典。一朝而遍于遐荒晚辈之目邪。况今 圣上。方隆至治。一政教一制作。皆本于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17L 页
关雎麟趾之美意。一部周礼。殆将次第举行。俾东人得见三代之盛于千载之下。未必不由今日始也。
跋松都录
高丽氏都松岳。几五百年而亡。当其全盛时。君臣欢洽。粉泽升平。非惟城池观阙。可以示威重而供游衍也。其公卿大夫。豪民富商。园池第宅。包紫霞。枕男山。鳞错栉比。杂以僧寮塔庙。争奇斗丽。金碧相辉。及我 真主龙兴。定鼎汉阳。而不数期。王氏之高高下下。经营倚叠者。荡然无遗。铜驼荆棘。黍离盈目。逮于今八十馀年。其遗民少者。老耄。壮者。冢木已拱。又孰从而徵其往日之繁华邪。大雅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积之五百年而不足。毁之一日而有馀。噫。王氏之都。其可谓今日之殷鉴也欤。成化十三年春。吾友昌宁成磬叔。与仁川蔡耆之,阳川许献之,竹溪安子珍,夏山曹太虚,磬叔之犹子世明,世源等。休告游于是。余闻之。以为必有行录焉。越明年夏。太虚始携以来。观其访花园。而徘徊乎八角殿下。想崔铁圆之赞狂童。犯上国。及义旗之旋也。聚车塞街巷。以戈洞门者而入。此
跋松都录
高丽氏都松岳。几五百年而亡。当其全盛时。君臣欢洽。粉泽升平。非惟城池观阙。可以示威重而供游衍也。其公卿大夫。豪民富商。园池第宅。包紫霞。枕男山。鳞错栉比。杂以僧寮塔庙。争奇斗丽。金碧相辉。及我 真主龙兴。定鼎汉阳。而不数期。王氏之高高下下。经营倚叠者。荡然无遗。铜驼荆棘。黍离盈目。逮于今八十馀年。其遗民少者。老耄。壮者。冢木已拱。又孰从而徵其往日之繁华邪。大雅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积之五百年而不足。毁之一日而有馀。噫。王氏之都。其可谓今日之殷鉴也欤。成化十三年春。吾友昌宁成磬叔。与仁川蔡耆之,阳川许献之,竹溪安子珍,夏山曹太虚,磬叔之犹子世明,世源等。休告游于是。余闻之。以为必有行录焉。越明年夏。太虚始携以来。观其访花园。而徘徊乎八角殿下。想崔铁圆之赞狂童。犯上国。及义旗之旋也。聚车塞街巷。以戈洞门者而入。此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18H 页
所谓自怒曷瘳者也。谒大成庙。痛土塑之非古。登演福浮屠。叹释氏用福田之说。陷溺人主。殚极鬼功。而终亦不免于颓塌。至乾德殿。抵威凤楼。岗峦如昨。础砌半荒。因想八关之会。大敞毬庭。锦绣千堆。笙歌竞沸。君臣耽乐。连夜达朝。至若歌木鸡于五冠。吊穆王之鞚马。窥阴嘼于朴渊。危文宗之试验。历长源延福等亭。悲文士之轻佻放荡。以致蹀血朝市。放逐君父。权臣之祸。历世靡定。凡五百年间。昏明成败之迹。触于目。感于怀者。罔不收拾之于锦囊。如玉唱而金酬也。如埙吹而篪应也。如天孙之七襄。而春空之蜚云也。余抚卷叹曰。多乎哉。鉴诫昭。而讽谕著。三百篇之旨。不越乎是矣。诸君。方且昵侍经帷。以裨益圣聪为职。其于伏细毡。箴丹扆之际。不暇远引古昔。而以高丽治乱。为龟鉴而启迪之。是录当有助焉。如仆者。有志于斯游。亦久矣。昔者在朝。龊龊然困于卯申。不能一出敦义而北辕。况今邈然系官于岭外乎。况今齿发渐衰。金马玉堂之梦。日以落莫乎。虽然。如天之福。早脱马(马疑作絷)羁。而济胜之具。犹有可恃也。则踵诸君之游。而和诸君之作。谁御之有。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18L 页
舆地胜览跋
成化二十一年三月。 上命承政院。召今平安道观察使臣成伣,忠清道观察使臣蔡寿洎臣宗直。出示宣城府院君臣卢思慎等所进东国舆地胜览五十卷。仍 传曰。是书。据祝穆之编。提其事要。兼采诗文。博求而广记之。于国家文献。诚有所益。然其间山川及古实。恐脱略。而诸人之作荒冗殽杂者。颇有之。卿等。宜更雠校檃括。期至于精当。其凡则。一以大明一统志为法。臣等闻 命兢惶。遂开局于 景福宫之弘文馆。与今典翰臣李昌臣,副正臣申从濩,正郎臣金孟性等。谨阅元藁。而就加删辑。未几。以旱荒而寝之。翼年二月。复命臣宗直,臣昌臣,臣从濩。俾卒其绪。校理臣李宜茂,副校理臣俞好仁,修撰臣崔溥。相踵而同事焉。其山川城郭。楼台庙刹。访诸计吏邸主。建置风俗人物古迹。质之诸史子集。讹者正之。缺者载之。序记诗铭之有关于沿革创修风土景致者。或因或增。其非所关者则并削之。至若诸司官职。州郡姓氏。边徼烽燧。特禀 睿裁。添入事要。天文分野。亦考汉书。录于平壤。各邑属县及乡所部曲。
成化二十一年三月。 上命承政院。召今平安道观察使臣成伣,忠清道观察使臣蔡寿洎臣宗直。出示宣城府院君臣卢思慎等所进东国舆地胜览五十卷。仍 传曰。是书。据祝穆之编。提其事要。兼采诗文。博求而广记之。于国家文献。诚有所益。然其间山川及古实。恐脱略。而诸人之作荒冗殽杂者。颇有之。卿等。宜更雠校檃括。期至于精当。其凡则。一以大明一统志为法。臣等闻 命兢惶。遂开局于 景福宫之弘文馆。与今典翰臣李昌臣,副正臣申从濩,正郎臣金孟性等。谨阅元藁。而就加删辑。未几。以旱荒而寝之。翼年二月。复命臣宗直,臣昌臣,臣从濩。俾卒其绪。校理臣李宜茂,副校理臣俞好仁,修撰臣崔溥。相踵而同事焉。其山川城郭。楼台庙刹。访诸计吏邸主。建置风俗人物古迹。质之诸史子集。讹者正之。缺者载之。序记诗铭之有关于沿革创修风土景致者。或因或增。其非所关者则并削之。至若诸司官职。州郡姓氏。边徼烽燧。特禀 睿裁。添入事要。天文分野。亦考汉书。录于平壤。各邑属县及乡所部曲。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19H 页
今废为村落者。并附古迹。两界近塞地分及海外对马等岛。亦附连境之地。卷首总图。则录祀典所载岳渎洎名山大川。八道各图。则只录州县之镇山。其四至四到。并附著于图面。所删虽非一二。而所增者实众。故更釐为五十五卷。凡八阅月。而乃克完焉。臣宗直。窃惟中原之地。虽偏方小邑。莫不有图志。苟欲蒐讨成书。其力甚易。我东方。则自三国以来。朝廷之上。尚缺简籍。况郡邑乎。今是编之成。出于俗谚见闻采摭之馀。而去取芟定。又未得其当。然幅员之内。古今已然之迹。精粗巨细。一开卷而了然在目。虽不敢拟一统志。而较诸方舆胜览。则实无愧焉。以之嘉惠于四方后世。未必无小补云。
跋金君节对马岛诸诗后
余尝读圃隐集霸家台之诗。窃叹以为斯作。不过记风土。叙阴晴而已。而其志节。恢恢荦荦。有非恒人所易窥测。然他日经济之业。亦可因是。以求其仿佛焉。达可。诚天下士也。及今。观吾君节氏对马往还诸作。夫岂多让于彼哉。仲尼有言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君节氏。信乎其可行也
跋金君节对马岛诸诗后
余尝读圃隐集霸家台之诗。窃叹以为斯作。不过记风土。叙阴晴而已。而其志节。恢恢荦荦。有非恒人所易窥测。然他日经济之业。亦可因是。以求其仿佛焉。达可。诚天下士也。及今。观吾君节氏对马往还诸作。夫岂多让于彼哉。仲尼有言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君节氏。信乎其可行也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19L 页
已。其在舟中也。波涛崩蹙。舟航倾仄。阽于危急者不一再。而泊然啸咏。如据枯梧于闲斋明窗之下。噫。其胸中。何可量已。达可之后。吾见是人矣。
跋成磬叔观光录后
自天下观之。全燕。一弹丸也。自全燕观之。大东。一黑志也。吾磬叔氏。由黑志而蹑弹丸。其见闻之博洽。其言语文章之奇伟浩瀚。出于平昔万万也。其故何哉。盖燕非旧日之燕也。今为帝王之都。东非旧日之东也。今为礼义之邦。磬叔氏。生长乎礼义之邦。游历乎帝王之都。其山河城郭之壮。舟车人物之富。礼乐文献之宏丽也。光景风俗之融侈也。有触于目。即应于心。有应于心。即发于文。其游刃恢恢。若吾胸中素所蕴畜之。而习惯者然。噫。磬叔之于见闻。诚博洽矣。磬叔之于言语文章。信奇伟浩瀚矣。苟由燕蓟。而骋齐鲁之遗墟。挹楚越之清风。观周秦之故俗。其见闻。其言语。其文章。不当如是而止耳。若余者。终身郁郁。回翔乎黑志之地。瓮天其见。袜线其才。宜见笑于司马子长之流也欤。歆艳之不足。咏叹之不足。于是乎题其录后而归之。
跋成磬叔观光录后
自天下观之。全燕。一弹丸也。自全燕观之。大东。一黑志也。吾磬叔氏。由黑志而蹑弹丸。其见闻之博洽。其言语文章之奇伟浩瀚。出于平昔万万也。其故何哉。盖燕非旧日之燕也。今为帝王之都。东非旧日之东也。今为礼义之邦。磬叔氏。生长乎礼义之邦。游历乎帝王之都。其山河城郭之壮。舟车人物之富。礼乐文献之宏丽也。光景风俗之融侈也。有触于目。即应于心。有应于心。即发于文。其游刃恢恢。若吾胸中素所蕴畜之。而习惯者然。噫。磬叔之于见闻。诚博洽矣。磬叔之于言语文章。信奇伟浩瀚矣。苟由燕蓟。而骋齐鲁之遗墟。挹楚越之清风。观周秦之故俗。其见闻。其言语。其文章。不当如是而止耳。若余者。终身郁郁。回翔乎黑志之地。瓮天其见。袜线其才。宜见笑于司马子长之流也欤。歆艳之不足。咏叹之不足。于是乎题其录后而归之。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0H 页
书金判书小诗后
故判书金文平公吉通。答花川权相公瑊之诗。书于中原之竹丝纸。词致清粹温丽。笔势又妍妙。叔经。其表德也。二字类八分。判书季子清陵君顺命。乃克肖者也。得之于花川。装䌙为轴。罥诸壁上。朝瞻暮仰。口咏心惟。以寓夫羹墙之思焉。一日。出以示宗直。宗直叹曰。此才数寸之简。二十有八字之绝句。而亦可见前辈之文雅也。然所可见者。诗也。其所不可见者。岂诗之所能尽乎。清陵所以终天永慕。而不能已焉者。宜也。记曰。父之琴瑟。不敢御。手泽存焉尔。母之杯圈。不敢饮。口泽存焉尔。节孝徐先生。以父名石。终身不敢履石。古之仁人君子。于前世器用与夫木石微物。尚不敢亵之如是。况诗者。出于性情。书者。成于心画乎。清陵所以晨夕起敬。而不能已焉者。亦宜也。吾想夫清陵。既尽子职于其身。而又遗其子孙。使之珍重保护。不忍忽弃。则金氏继述箕裘之业。将勿替于无穷矣。孟子云。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吾于清陵亦云。
题李利川褒美谕书后
仆读两汉书。韪宣章二帝忧民之切也。其忧之也
故判书金文平公吉通。答花川权相公瑊之诗。书于中原之竹丝纸。词致清粹温丽。笔势又妍妙。叔经。其表德也。二字类八分。判书季子清陵君顺命。乃克肖者也。得之于花川。装䌙为轴。罥诸壁上。朝瞻暮仰。口咏心惟。以寓夫羹墙之思焉。一日。出以示宗直。宗直叹曰。此才数寸之简。二十有八字之绝句。而亦可见前辈之文雅也。然所可见者。诗也。其所不可见者。岂诗之所能尽乎。清陵所以终天永慕。而不能已焉者。宜也。记曰。父之琴瑟。不敢御。手泽存焉尔。母之杯圈。不敢饮。口泽存焉尔。节孝徐先生。以父名石。终身不敢履石。古之仁人君子。于前世器用与夫木石微物。尚不敢亵之如是。况诗者。出于性情。书者。成于心画乎。清陵所以晨夕起敬。而不能已焉者。亦宜也。吾想夫清陵。既尽子职于其身。而又遗其子孙。使之珍重保护。不忍忽弃。则金氏继述箕裘之业。将勿替于无穷矣。孟子云。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吾于清陵亦云。
题李利川褒美谕书后
仆读两汉书。韪宣章二帝忧民之切也。其忧之也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0L 页
切。故其所以待字牧之良者。尤拳拳焉。劳来流民不怠。而赐爵关内侯者。胶东相王成也。吏民同谓不烦。而勤天子诏书者。襄城令刘方也。论者。虽以伪增八万口而谯成。虽以无他异能而少方。然而二帝之用心。其仁蔼如也。汉世循良之吏。蔚然辈出。岂非职此之由耶。百世之下。亦有其事焉。吾同年友鸡林李君。清勤人也。遭遇 圣明。郎署侍从。皆所历扬。其分符而治南川也。有襄城不烦之效。而无胶东增占之诈。吏畏民怀。一境晏然。监司考课。每为畿辅第一。我 殿下特降纶綍。以褒奖之。就加峻资。章服一新。父老欢欣。四方耸动。噫。其为劝不亦多乎哉。宣帝功赏之诏。章帝安静之褒。不得专美于简策。而王刘之未纯。斯为下风矣。君名有仁。字山叟。益斋文忠公之远胄也。文忠之孙宝林。在前朝。累典名郡。其政迹去思。至今照映人目。君之善于治民。盖其家法云。
万卷堂记
古之人有好藏书者。虽不可枚数。然皆韦布寒素之事也。其生长富贵。享王侯之乐。而嗜书者。盖少。而藏书者。尤未之闻也。其在西京。河间献王。以金
万卷堂记
古之人有好藏书者。虽不可枚数。然皆韦布寒素之事也。其生长富贵。享王侯之乐。而嗜书者。盖少。而藏书者。尤未之闻也。其在西京。河间献王。以金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1H 页
帛购书。所得皆先秦旧书。其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而八公之徒俱以方术进。率多浮辩。岂有采辑故事。使先王礼乐。不甚沦没。若河间之为也。河间之后。书之厄会屡更焉。聚而复散。散而复聚。其聚者。不在于老氏藏室。道家蓬山。则布于韦布寒素之家。于是乎益叹夫献王之贤。为不可及矣。元有天下。且百馀年。文明之治。靡间华夷。驸马高丽国王。自为世子时。来居辇毂。好学乐善。出乎天性。言其贵。则世祖之外甥也。言其勋。则有浴日补天之烈也。言其富。则以一身而绾两国之印也。而早厌富贵。爱静好闲。视弃其国。不翅若脱屣。乃构书堂于燕邸。六经诸史百氏之书。靡不购求。华匮缇巾。十袭以藏。森然蔚然。与石渠天禄拟其富。天地之道。皇王之政。生民之纪律。尽在是矣。遂扁之曰万卷堂。呜呼。献王。不可见矣。得见如献王者于千百载之下。岂非书籍之大幸耶。王以深衣缁冠。游息于斯。藏修于斯。与大雅君子如姚如赵如虞诸公。周旋讲劘于斯。其臣如权汉功,李齐贤。亦皆东海伟人也。虽以余之不肖。亦尝间厕其间。自藩垣而历庭除。自庭际而窥堂奥。未尝不沉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1L 页
浸涵泳。有所得而后出焉。王之波及于人。可谓盛矣。虽然。王之用心。岂止于此而已耶。所贵乎聚书者。以其能考究遗典。参以胸中之权度。时出而为经济之用也。王今虽居闲颐养。皇上之眷倚不少衰。朝廷有大制作。召王而访之。当以经礼折衷而敷奏。则天下受其赐矣。王国距京师。几三千馀里。王之在此也。其输载泉布。以供王之费。其弊甚钜。王能卷堂之有。驮之以东归。使博士掌故掌之。嗣君有疑而咨禀。王当稽经诹律。援古證今。使不失政于其国。则东民蒙其泽矣。上以蓍蔡于皇朝。下以燕翼于后昆。王之令名。益震耀于天下后世矣。其聚书之利。不亦博哉。不如是。徒对黄卷中圣贤。何为也。翰林学士承旨某。记。
观海楼记
铁城之南崖有楼焉。距海之湄。不尺不咫。岿然翼然。若蜃气结构而腾空。前与抚夷楼。隔海相望。县大夫李侯贵美所重新也。凡南裔之邑岸大海为楼台者。不可以一二数。然其俯视溟涨。无若斯楼之衬切焉。成化十一年。铃平尹相公。受命观风于辰韩之墟。襜褕英荡。遵海而南。既弭节于是。登临
观海楼记
铁城之南崖有楼焉。距海之湄。不尺不咫。岿然翼然。若蜃气结构而腾空。前与抚夷楼。隔海相望。县大夫李侯贵美所重新也。凡南裔之邑岸大海为楼台者。不可以一二数。然其俯视溟涨。无若斯楼之衬切焉。成化十一年。铃平尹相公。受命观风于辰韩之墟。襜褕英荡。遵海而南。既弭节于是。登临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2H 页
四顾。是日也。飓母屏气。天日褰开。波涛妥帖。一碧万里。旌麾旖旎。鼓角清雄。鱼鼋鸥鹭。游跃相集。相公神怡心旷。混希夷。起鸿濛。髣髴与安期生,羡门子。附肩以游。平生云梦彭蠡之胸襟。益以恢拓。于是乎咏邹书观海之语。命为楼扁。且题二十八字。以形容今日之泰平。既而。巡至天岭。语及于某。而俾为之记。某再拜。而复于公曰。斯地之雄胜。万古如一日。然而朝代或有隆衰。而人心之忧乐系焉。某少时。薄游山岩海澨。尝登是楼而望之。其东则合浦。乃元之征东元帅府也。忽敦,洪茶丘。狐假虎威。凭陵纵暴。湖南数千里。亦被推剥。造战舰。督军饷。此为徵输之途。民物骚然。其南则巨济也。自新罗时。为重镇。逮至丽季。累经兵燹。人烟一空。魑魅所宅。卷土而侨寓内地者。几百馀年。当此之时。又焉有斯楼哉。虽有之。顾登而乐之者谁欤。厥今 圣明。重熙累洽。农桑乐业。海徼尤盛。合浦辕门。貔虎如林。投石拔距。人思一战。巨济旧壤。流亡复还。户口倍增。更成乐土。戍海诸营。星罗棋布。黄龙五牙。樯帆匝海。其西之彰善。其北之海平。牧马成群。云锦笼山。当此之时。登斯楼也。把酒临风。虽欲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2L 页
不乐。得乎。而况相公节钺所指。山岳动摇。一喜。则一道均蒙其庆。一怒。则一道俱怵于威。春阳秋露。生乎造次。乃今览物兴怀。欢愉舒畅。而海涯之草木禽鱼。皆被顾眄。肇锡斯楼之嘉名。而圣贤立言之微旨。隐然寓于其中。古人弛张之道。君子诱导之方。斯可谓之两得也已矣。噫。异时。楼之成毁。不可以逆睹。然而观海之称。直与山海。同其久长。楼名之不朽。即公名之不朽也。李侯与某。亦获夤缘托名于斯楼。幸孰大焉。
安阴县新创乡校
朝鲜受帝命。尹东夏。首以辟庠序。育人才为务。虽穷陬遐裔。莫不有乡校。由是。文明之治。度越前古。安阴为县。介居山谷。实小且僻。然其登帐之户。殆一千有奇。自感阴徙治于利安。且已五十有七年。为邑如是其久也。生齿如是其繁也。而学舍至今未克建。生徒贸贸。侨寓或僧舍。或县司。前后凡六所。最后。依于县宰之废衙。湫隘颓顿。非惟师生之次无别。先圣先师凭神之版。亦且束之屏处。每春秋释奠。始出而陈之以祭。呜呼。何其慢易之至于斯耶。原厥所以。守令则曰。簿书期会。不获谴于监
安阴县新创乡校
朝鲜受帝命。尹东夏。首以辟庠序。育人才为务。虽穷陬遐裔。莫不有乡校。由是。文明之治。度越前古。安阴为县。介居山谷。实小且僻。然其登帐之户。殆一千有奇。自感阴徙治于利安。且已五十有七年。为邑如是其久也。生齿如是其繁也。而学舍至今未克建。生徒贸贸。侨寓或僧舍。或县司。前后凡六所。最后。依于县宰之废衙。湫隘颓顿。非惟师生之次无别。先圣先师凭神之版。亦且束之屏处。每春秋释奠。始出而陈之以祭。呜呼。何其慢易之至于斯耶。原厥所以。守令则曰。簿书期会。不获谴于监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3H 页
司。足矣。吾不知其他。学官则曰。饔飧供具。属餍足矣。营缮非吾力所及。不肯出一言以劝守令。乾没之与。餔歠相遭。弛慢纵臾。各废其职。观民风者。虽岁一至焉。而生徒苟备乌巾青衿。谨于迎侯。则以为不愆于礼。漫不问学舍之修废。此所以几于六十年而无作之者也。我 殿下即位之四年。中原崔侯荣。自晋州通判。移莅于玆。余兄仲容。方为训导。道同志合。语及于是。慨然有营建之志。于时。朝廷有旨。令诸道。修葺学校。兄语崔曰。时不可失。卜地于县治之北三里许。得厚岩寺旧址。林麓幽邃。面势隆旷。东西二川。锵鸣金石。合流于巽维。宛若泮水之制。兄又语崔曰。地不可失。遂欣然谐协。须材之夫。发于儒吏之户。陶土之工。徵诸游手之徒。募得良民许远。先立夫子庙。规制宏敞。是癸巳之秋八月也。未几。崔侯政成而还朝。平阳申侯允完继来。其程督一如崔侯。左斋右庖。前置修轩。明伦之堂。端据其后。而东西夹室。具焉。乃涂其雘。周以崇墉。告成于甲午之夏四月。又作十二位之神主。奉安新庙。既舍采已。大合县之耆老而落之。邻邑文士。咸来观礼。余以兄之故。亦往宾席。酒一行。进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3L 页
诸生而谂之曰。吾东方。家塾党庠。无其制。而民益蚩蠢。幸值圣明。十室之邑。皆有学舍。以教子弟。每三载。贡其俊秀者。二三子之邑。独阙焉无闻。岂徒长民者之责。诸君与有愧焉。今也。连得贤宰。而吾兄无一权力。惟以祗顺 上意。诱导后进为心。赞二侯。终始经度。百年阙典。一朝而新。使诸君春秋弦诵。有游息藏修之所。虽欲怠于为学。容何辞焉。诸生应曰。诺。既而。又告之曰。为学有本原。孝弟是也。孝弟也者。无所不在。诸君在家。则有家庙之事。于校则有奠采之礼。其周旋升降。灌𨡜献酬。于是乎斋其诚。在家则有父母。于校则有师长。其省谒唯诺。服勤谏诤。于是乎比其敬。在家则有兄弟。于校则有朋友。其友爱恭顺。丽泽摩励。于是乎推其信。苟能是。则学不出于黉序。而德成艺立。他日。兴于乡。立于朝。举此而措之。无所往而不绰绰然矣。诸生复应曰。敢不书绅。以毋坠先生之命。遂记于壁。以拟夫白鹿洞规云。
澄源堂记
甫城李侯基聃。治昌宁之一年。弊祛利兴。吏民畏怀。乃撤玉泉僧舍。作新堂于客馆之东。塓垣墙。涂
澄源堂记
甫城李侯基聃。治昌宁之一年。弊祛利兴。吏民畏怀。乃撤玉泉僧舍。作新堂于客馆之东。塓垣墙。涂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4H 页
丹雘。既毕。而吾行适至。观其庭除幽靓。窗牖玲珑。连峰骛其左。众树荫其前。民居八九。竹篱茅屋。隐映于其后。宾客之来登者。摆尘歊而挹清风。凭栏舒啸。尤宜于望北焉。侯执爵。而问名于余。余诵陆蒲州之言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请以澄源为扁。何如。侯笑领之。既又徵其记。余曰。昌宁。古之火王郡也。新罗郡县。以火为号。如密城为推火。灵山为西火者。不知其几。而玆地独名为火王。岂非以地大民众。甲于火维之列郡。故特尊而称之欤。厥后。真兴王。升为下州与上州。并置军主。则其为雄藩剧地。可知也已。自高丽中叶。降而为县。至今因之。然而户口之阜。物产之饶。犹夫昔日也。且其民俗醇厚。绰有遗风。为其长者。苟理之得其要。则一教条之颁。一号令之行。民之趋之。如子弟之于父兄也。夫焉有违忤之患哉。政苟通矣。则虽有兴作。可也。而弘中燕喜之堂。永叔礼乐之亭。可以备高明游息之具者。四百年来。绝无其所。顾其厅事宾馆。面势侧辟。堂宇庳阨。平时则哿矣。当赤炜烧空之日。人之至者。悯悯然如入深甑中。思爽垲而不可得。得非火王之所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4L 页
可愧耶。噫。前后守宰。固难枚数。其间公耳忘私者。有几。簿书米盐。犹不暇给。至以大满为须臾。而不遑他顾。良可惜也。今李侯则异于是。曾任湖南之大兴。以其亲庭隔远。欲便迎养。亟上章。而移管于玆。其本既已端矣。为是堂也。不巧购材瓦。而承朝旨。借寺材。不旁求形胜。而求之跬步之隙地。不别徵民力。而均役吏户。不日而成。其要亦已得矣。夫为己则端其本。处事则得其要。昌宁虽大且剧。何难治之有。蒲州所谓澄其源者。如斯而已。吾想夫昌宁四境之民。安于出作入息。曾不知官之有是役。一日造于庭。则见其前日之荒区秽壤。化而为华甍巨桷也。前日之荆榛奥草。化而为嘉花异卉也。前日之鼪鼯狗彘之蹊。化而为砖甃之与砻砌也。莫不盱睢叹息。以为玆地之胜。显于今者。若此之神。其弊于古者。谁之咎耶。是殆天悭地秘。待我侯而发尔。余于是。益叹侯为政之不扰。操术简而成功敏。宜为长民者楷法。故既名之。而乐道其善云。
迎日县寅宾堂记
东海之滨。有县曰迎日。或称临汀。盖新罗东表之
迎日县寅宾堂记
东海之滨。有县曰迎日。或称临汀。盖新罗东表之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5H 页
地也。新罗初。浑沌未凿。制度无闻。及其中叶。贤君继作。始通中国。稽考弥文。朝日夕月。载诸国语。宾出饯纳。纪于尧典。以为古昔帝王钦昊天。授人时。其政不过如斯而已。虽无祖宗之故。亦可以义起。官置太史。台崇瞻星。而历象圭测之制。随以寝备于其时。是县当其旸谷之次。故得号以是焉。高丽太祖。于代德沿革之际。舍临汀而复今名。岂无谓欤。尝闻县之东十里。有都祈野。野有日月池。至今人称罗时祭天之地。此其明验也。谚所传迎乌细乌夫妇之说。何其不经之甚耶。罗人之好怪类是。不足徵也。成化十三年。中原鱼侯得湖。以武艺吏能。剖竹于玆。德孚而人信。海晏而岁穰。每徘徊倚云亭。以寄胜槩。又欲使宾客之来游者。寒于斯。暑于斯。故更构堂于亭之右。而凉房燠室。具焉。涂塈既。以书抵余请记。余尝泛莲于蔚城。往往因蒐兵至其县。而登所谓倚云亭者。县人曰。此旧李使君知命所作也。余纵目观之。南五里许。有山曰云梯。巑屹纡郁。喷云吸雾。山中有小性居士之遗迹焉。东北七里许。有大海。鲸涛接天。蜃楼成市。即日本之西涯也。山若海之间。田原广膴。川泽相重。有丘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5L 页
曰皮幕。有亭曰大松。沙洲逗白。松竹送青。篱落桑麻。映带远迩。合形补势。以效枝于谯门之外。暮而宿焉。明日昧爽。徙倚亭上。翘首以望东方。云水一色。乍明乍暗。须臾红光。腾起数十丈。而日轮跃出。升于天矣。余骇而叹曰。今日之环观。真符于县名矣。李侯。前辈豪杰之士也。故其所规制。能觑天之奥若此。今侯。后李侯几四十年。而能补李侯之所未及而润色之。斯堂之名。不可苟同于亭也。别以寅宾为扁。以配夫县名。噫。海内滨海之地非一。而登莱之嵎夷。为测景之所。海东滨海之地亦非一。而鸡林之临汀。为朝日之地。侯虽非羲和之官。而六载之间。无一日不宾于扶桑之杲日。则吾所云。不其中的矣乎。侯苟以为可。则斯记可传。否则更求之当世之能文者而发挥焉。可也。
仁同客舍重修记。(代县监金淀作。)
仁同。百室之邑也。其地滨于洛之东涯。实据岭南中路之要冲焉。非惟皇华之使敷政于南服者。往来相继也。如日本流求九州三岛之夷。奉琛重译而至者。朝而送。夕而迎。四时不绝。其厨传供帐。比之奥郡。为甚钜。邑虽小。而其宾馆不可自同于铺
仁同客舍重修记。(代县监金淀作。)
仁同。百室之邑也。其地滨于洛之东涯。实据岭南中路之要冲焉。非惟皇华之使敷政于南服者。往来相继也。如日本流求九州三岛之夷。奉琛重译而至者。朝而送。夕而迎。四时不绝。其厨传供帐。比之奥郡。为甚钜。邑虽小。而其宾馆不可自同于铺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6H 页
递之制也。我 殿下当宁之七年丙申秋。某自柏台左迁。分符于玆。既至。而入其廨舍。门无闳。阶无级。视其庭。则才规以寻丈。升其堂。则冠簪触于栋。倚其轩。则如在区脱中。其制桷朴侧露如是。而又将倾压。某初甚骇焉。久之乃惯。然而悯悯乎其不可居也。呜呼。县之为县。已数百岁。而为邑长者。亦非一二。至今因循。无改为之者。岂非以民力不可妄用。而财费无所出也欤。宾客之道于是者。啚其易。而不图其难者皆是。苟图其易。未尝不笑之。苟啚其难。未尝不恨之。且笑且恨。未尝不勖之于某也。故某之欲洒其耻者。有年矣。然时诎举赢。谋而复止者再。岁月荏苒。菰期将迫。于是。决犹豫。询父老。其协同于余者。众矣。始缩节冗费。揆度工程。吏之欲陶瓦。民之欲输材者。皆听其所为。宽其佣力。而补其供馈。且选邑之能干者。使董之。遂以庚子十月。拓地于旧馆之北。别建东轩若干楹。明年三月。续建厅事于新轩之右。乃涂丹雘。乃缭垣墉。不哆然以侈。不颓然以陋。仍修旧馆。易墁治挠。以为南庑。然后凡行李之至。上自宾介。下至装重驺仆。各有攸处。一县之仪观。顿异于旧目矣。既置酒。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6L 页
邀客而落之。因进吏民。而谢曰。昔鲁为长府。闵子骞非之。某于六期之间。无幺么德及于民。而卒劳之以斯役。尔之趍事甚敏。而余之愧怍。曷有穷已。咸曰。恶。是何言欤。民之生长衣食于玆土。仰事俯育。无不如志。至于鸡犬。皆得宁谧者。 上之恩也。所以导 上之恩。而致之吾民者。非使君之事乎。厥今辟黄堂以听政。乃所以宣德化也。疏华轩以待宾。乃所以尊使命也。究其要归。则孰非为吾民之地耶。古人有言。不一劳者。不永逸。又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使君之为是举。非为一己也。乃其佚道也。而况吾辈无一旬之劳。而有永逸之利。其何怨之有。某曰。尔言过矣。余何德以堪。虽然。不可不使踵余者知之。使今日功之未完者。庶卒成之。以保于攸久而无坠也。
密阳乡社义财记
吾州前通礼门通赞朴侯文孙。一日。惠然访余于衡门。而语之曰。古之人。以乡党为重。其义云何。某曰。人于天壤间。不先不后。得同一世。岂非幸耶。然而五方区域之殊绝。东西南北之自在。与之遇合。盖无时而可期也。既同一世。而又同一国。既同一
密阳乡社义财记
吾州前通礼门通赞朴侯文孙。一日。惠然访余于衡门。而语之曰。古之人。以乡党为重。其义云何。某曰。人于天壤间。不先不后。得同一世。岂非幸耶。然而五方区域之殊绝。东西南北之自在。与之遇合。盖无时而可期也。既同一世。而又同一国。既同一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7H 页
国。而又同一乡。其幸之幸。孰大焉。子夏有言曰。四海之内。皆兄弟。况乎生同国。处同乡。虽非同源共系之人。其于情义。为何如哉。是以。先王画闾比。树枌榆。使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驩然有恩以相交。粲然有文以相接。其不率教者。则有不姻不睦不任不恤之刑。其沿人情而设教也。至矣。降及叔季。教化陵夷。民心淆薄。虽亲戚昆弟之同里闬者。视之如秦越之不相干。况非亲戚昆弟者乎。且以吾东方言之。三国之俗。不及于箕邦。高丽之俗。不及于三国。当今之俗。亦安敢望于高丽哉。举一隅。可知其三。侯以吾州而观之。他可类推矣。侯曰。噫。有是哉。虽然。秉彝之天。千载一日。变移之道。特在夫人耳。自吾州而复古。何如。某曰。侯之言及此。岂徒一乡之福。其于 圣明风化之助。为甚大。但媮末之极。一朝而还淳也。难矣。侯曰。吾州虽邈在海维。去京师甚远。然山川雄秀。土壤肥饶。世家士族之保乔木。居田园者。比他邑为盛。凡吉凶庆吊大小相资之事。及良辰吉日同乐太平之仪。不可不讲也。且以八乡六乡四乡之制。立朝著而检乡风者。亦不少。往往持节来旬。过垄展省。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7L 页
其迎劳饮饯之礼。不可不勤也。倘或因是。而驯致厚俗。吾之志也。某曰。无教之之具。规规于仪物。抑末矣。然本之以忠信。而为之不懈。犹可冀其渐革旧污矣。但其财费。出于谁耶。侯曰。义田义财。古有行之者。往岁。吾州之望朴相公楗为方伯。喣抚父老有加焉。逮其还朝也。遗之以营中布几匹。谷几石。于是。乡社诸公。议为永久之图。遂合前日所有。而立为义财。发敛以时。全其本。而用其赢。岁以为恒规。此其大较也。某曰。可矣。所患者。典干非其人。用度失其节。则其匮乏。可指日待矣。侯以何道而使勿替邪。侯曰。岁之礼歉。而直之高下。存焉。事之疏数。而用之烦简。系焉。在乎随时适变耳。若其典干者。则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以吾州之大。而何患无人。无仁义之心者则已。苟有之。其于风俗归厚。谁不用其极欤。其永久而勿替也。吾恐在是矣。某曰。是矣。有馀矣。遂书以为记云。
内班院记
宫臣之有局。其来尚矣。盖取象于天文。而傍侍乎宸极。于以掌闺闼之禁。通内外之言。调剂膳羞。扫除庭户。其为任虽亵。而其所关不既重矣乎。宫正
内班院记
宫臣之有局。其来尚矣。盖取象于天文。而傍侍乎宸极。于以掌闺闼之禁。通内外之言。调剂膳羞。扫除庭户。其为任虽亵。而其所关不既重矣乎。宫正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8H 页
宫伯。始于周。黄门常侍。昉于汉。内侍给事。见于唐。内班殿头。称于宋。虽官号之因革不一。然其居之密而职之专。则历代皆同。书曰。仆臣正。罔敢不正。其在亵御之臣。犹然。况中官乎。自昔。忠谨自持者。未尝不获福。骄傲怙宠者。未尝不罹祸。国亦随之以隆替焉。深可畏也已。本朝自建都以来。置内侍府于迎秋门外。又于掖庭永巷之侧。辟内小房。为承侍给事者夙夜趍跄之所。逮我 圣上。肇锡名以内班院。所以复宋氏之旧也。所以别外庭之班也。外庭之班。则三公六卿。下至百执事。皆在焉。公卿百执事。廷见有时。奏事有日。自非赐对陈谟。则伏青规而望清光。为日不多矣。非如内班朝夕宴闲。环侍于前后左右。君上之一动一静。罔不亲惯焉。夫以侧微之资。处深严之地。其秉心持身。宜何如也。忠佞邪正。代各有人。择其善者而体之。其不善者而戒之。可矣。然则勤心纳忠。多所裨益者。史游也。清俭退厚。不举武猛者。良贺也。固辞茅土。慷慨直谏者。吕强也。禀性忠强。排去佞邪者。非俱文珍乎。天资端畏。不尸大劳者。非马存亮乎。累请退休。乞毁三司之券。张茂则。其人也。出入禁闼六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8L 页
十年。而循谨无过。冯世宁。其人也。玆数人者。身保宠禄。而芳烈垂于后世。呜呼。伐柯之则。其不在玆乎。至若谗谄媚主。佞邪徼宠。援引党类。妒害忠良。声色技巧。辜榷财利。凡所以中人主之欲者。无所不至。人主不幸。而一为所中。则假貂珰之饰。握枢机之重。放溢偃蹇。莫能禁御。睚眦之嫌。必期报复。螟蛉之族。亦图华贵。于是。黜陟刑赏之柄。潜移于下。卒之国家危乱。而身伏欧刀。自齐之竖貂。以至于汉唐宋之诸宦。皆一律也。呜呼。覆辙之鉴。其不在玆乎。厥今日月中天。靡幽不烛。中外之臣。臧否必闻。况内班之近且习者乎。居虽禁密。实十手十目所指视之地。苟一毫有怠忽之心。鲜不及矣。雨露之泽。乌可以苟冀。而雷霆之威。乌可以苟免矣。夫如是。则今之居是院者。孰有违伐柯之福。而贪覆辙之患者哉。然而古人座右之铭。诚非虚设。故谨承 纶旨。而为之记云。
环翠亭记
昌庆宫之后苑。有新亭曰环翠。直通明殿之北奥。冈峦体势。旁横侧展。长松万株。环拥而立。又植密竹数千挺。以补其隙。前临大内。结构参差。鸳鳞碧
环翠亭记
昌庆宫之后苑。有新亭曰环翠。直通明殿之北奥。冈峦体势。旁横侧展。长松万株。环拥而立。又植密竹数千挺。以补其隙。前临大内。结构参差。鸳鳞碧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9H 页
镂。莎阶苔甃。相助为翠微之气。自迩而远。则崇墉之外有阛阓。阛阓之外有郭(一作郛)郭。郛郭之外有岩岫。终南之烟云。东郊之草树。攒青枺绿。争效奇于栏楯之下者。千万其状。此亭之所以得名也。然其所以为人主燕息之所。则实在彼而不在是焉。是亭也。历九闳之阻。联六寝之邃。幽靘寥阒。高明爽垲。盖其地。自 祖宗置离宫以来。储祥畜祉。秘而不发。几至九十馀年。适遇我 殿下堂构之秋。而倏然有成。岂非有所待而然耶。退朝清宴之馀。往往布玉趾以登。法宫之仗。一切屏去。服夏后之衣。岸光武之帻。怡神澄虑。与道为谋。至若青阳和畅。草木敷荣。则感乾坤生物之仁。而疲癃鳏寡。何以无饥。薰风南来。畏景烁空。则咏帝舜解愠之操。而满壑清阴。何以均施。黄落在侯。万宝告成。则曰。吾民什一之敛。不可过制也。滕六屑琼。冱气袭裘。则曰。吾民皲癜之肌。不可更劳也。凡四时之景。一经于 宸眼者。皆取以为发政施仁之资。不惟是也。记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张。文武不为也。然则一弛一张之具。亦所不废。如欲抽经而质疑。鸿硕之儒。可以并名。如欲选射而观德。决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29L 页
拾之士。可以耦进。于以从容顾问。于以讲习武备。何莫非君国子民之嘉猷伟范耶。此我 殿下作亭之深意。而中和位育之极功。是可以驯致也。昔宋孝宗。营翠寒堂于禁中。尝召赵雄,王维等奏事。堂下古松数十。清风徐来。帝曰。松声甚清。远胜丝竹。夫孝宗。宋之贤主也。平时无燕游声色之奉。宫室苑囿之娱。而乃建斯堂。顾不图安佚。而拳拳于延访宰辅。以防壅蔽之害。其英风雅度。至今烨然于简策之中。今我 殿下。聪明仁圣。远过孝宗。而斯亭之设。偶与之同。前后圣贤。规模制作。异世而同符。吁。可想已。彼芙蓉双曜之峙。壮观于上阳。凝思韶芳之葺。重焕于未央。皆为游畋巡幸之备耳。乌足为今日道也。诚愿 殿下。毋怠毋荒。永肩一心。每登眺之际。深惧玩愒之易流。而必以怀保小民。为祈天永命之实。如上所云。则我朝鲜亿万世无疆之休。宁不在玆乎。臣敢以是为献。成化二十年七月日。通政大夫。承政院左副承旨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臣金宗直。拜手稽首。谨记。
风咏楼重营记
风咏楼重营记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0H 页
尚。处洛水之上游。而为监司之本营。实东南一大都会也。皇华赋政之宾。日域献琛之使。往来襁属。由竹岭者。不能三之一。而率由冠县。州当辐凑之交焉。宜其有崇楼杰阁。称仪刑而壮观瞻。抗高明而祛炎溽也。此风咏楼不可以不重修也。我 殿下十有八年丁未春。淳昌薛公顺祖。握左符于是州。睹斯楼之甍桷挠倾。栏楯扯闬。瓦飘于檐。雨淋于壁。赤白之饰。漫漶剥落。登之者弦管未陈。而恇惧之色可掬。慨欲新之。其秋。通判高阳申侯礥续至。议以克合。越明年春。农务未兴。命鸠材。而输之城中。及秋八月。始撤旧宇。恢拓其制。才三十馀日。而斤斧圬镘。已息其用矣。楼之宏敞华丽。无与为敌。城池闾巷。皆有德色。而凡境内之山川为镇为浸者。倏若增其高深焉。公于是。介吾友州之教授周君允昌。走书徵记于仆。仆按州之故。元之泰定丁卯。重缮馆宇。位置得宜者。牧使金永煦也。而记之者。谨斋也。逮皇明洪武庚戌。辟馆之东偏。作新亭其地者。牧使金南得也。而名以风咏。且记之者。牧隐也。诗之者。陶隐也。庚申兵燹。亭亦煨烬。未几。就其旧址。易亭为楼者。牧使宋因也。而记之者。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0L 页
阳村也。今公之重新斯楼也。其制谋程功。足以追配乎二金一宋。而所以嘱其为记者。顾不得班于四先生之徒弟也。如之何。昔韩退之记滕王阁。以词列三王之次。为有荣耀。仆强颜续貂于四先生之后。必赌世人之捧腹。将缩恧之不暇。又焉有所谓荣耀哉。虽然。公之命。终不置。不敢固辞。姑述其梗槩。又从而为之歌曰。舟车之会兮。四达之冲。冠盖结辙兮。异邦趍风。不有斯构兮。宴犒奚托。谁能执热兮。逝不以濯。商山苍苍兮。洛水沄沄。前者有继兮。层构轶云。萦纡清洛兮。崒嵂商颜。淳昌之续兮。攸久不刊。
映湖楼重新记
映湖。永嘉之名楼也。其江山瑰伟之观。虽或让于晋之矗石。密之岭南。然而同据洛水之岸。在商山曰观水楼。在一善曰月波亭。殆不能与斯楼争甲乙焉。高丽恭悯王。避红巾南奔。驻跸于州。游是楼而乐之。既还都。御书筵。手写楼额三大字以锡。州人通判申子展。增大楼制以揭之。至今辉映于甍栋间。此则矗石,岭南之所无有也。子展之作。距今百有馀年。其间守宰。岂无治其楹桷板槛之腐桡
映湖楼重新记
映湖。永嘉之名楼也。其江山瑰伟之观。虽或让于晋之矗石。密之岭南。然而同据洛水之岸。在商山曰观水楼。在一善曰月波亭。殆不能与斯楼争甲乙焉。高丽恭悯王。避红巾南奔。驻跸于州。游是楼而乐之。既还都。御书筵。手写楼额三大字以锡。州人通判申子展。增大楼制以揭之。至今辉映于甍栋间。此则矗石,岭南之所无有也。子展之作。距今百有馀年。其间守宰。岂无治其楹桷板槛之腐桡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1H 页
者。盖瓦级砖之穿缺者。然人心不同。曲修人事者。苞苴问遗之为急。徒守规模者。簿书期会之不暇。谁肯用力于修举废坠。以渫吾所畜之财用乎。楼之日以颓圮。无足怪已。吾同年齐安金侯耋。由御史中丞。绾左符于玆。未数年。政通人和。仍岁穰熟。且土田臧获之讼。一道之人。投牒监司。愿归于侯。侯每当二分之际。夙夜裁决。伸者负者。俱满其意。由是。收质之钱布。充溢帑藏。侯于是。谋诸吏民。改构斯楼。遂以戊申三月日。召募游手。轮役吏户。基地则因旧。而寻引丈尺。颇有增损。其崇广顿加三之一至其赤白之饰。金泥之榜。亦焕耀改观。才阅数月。而厥功已就。州民耆幼。瞻仰咨嗟。咸以为神焉。越明年春。侯抵书于仆曰。愿有述。仆辄不自揆。窃喜与淡庵,牧隐二老。联名其间。遂操觚而叹曰。侯之为政。廉平不苛。动以法度。其视曲修人事者。不啻若狗彘。其视徒守规模者。不啻若仆隶。吏民爱而敬之。如见龚,黄于千百载之下。其为一楼而兴功。岂不有馀裕哉。况古来称淳厚之俗。无如是州。其民可以易使乎。况是楼之修。非为逸游也。非为后世名也。只毋坠旧规而止乎。抑仆益有所感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1L 页
矣。昔成化初。身属橐鞬。从事于蔚山戎幕。凡二期。尝以事往来是州。非一二遭。至则必登是楼。倘佯瞻眺。其东三十里。即青凫之境也。沙麓祥云。蔼蔼属天。直与周室有邰之庆。同其久长。其北十里则瓶山也。逆萱千骑。扼于险阻。遂至崩奔。伪将授首。王氏之义气。大振于东南。此战为之兆也。西望丰岳。哀元逢之先顺后悖。不得与六太师。共享功名。南望葛那山。苍翠撑空。其烟云草木。宛带金生学书挥洒之馀势焉。徙倚既倦。必泛舟信棹。湾埼曲渚。溯洄上下。或至夜分。兴尽而旋。凡楼之胜赏。左右逢原。而所得者多矣。今已二十馀年。尚耿耿往来于胸中也。倘使侯之大满。获遂余南还之计。则当以单僮匹马。再游湖上。与侯登楼。话旧且赋诗。以续夫州民之舆颂云。
庆尚道左厢元帅府题名记
岭之南。博大为诸道最。而洛水乃中分其区焉。高丽时。置元帅府于合浦。洛东西州郡之兵。皆为所隶。至其季世。乾纲解弛。云海沸腾。寇贼之冲突无恒。所以一帅府提兵远赴。东救则南扰。南讨则东陷。疲于奔命。而往来不相及。滨海之地。萧然一空。
庆尚道左厢元帅府题名记
岭之南。博大为诸道最。而洛水乃中分其区焉。高丽时。置元帅府于合浦。洛东西州郡之兵。皆为所隶。至其季世。乾纲解弛。云海沸腾。寇贼之冲突无恒。所以一帅府提兵远赴。东救则南扰。南讨则东陷。疲于奔命。而往来不相及。滨海之地。萧然一空。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2H 页
言之可为于邑。朝鲜启运。岛夷詟服。南琛大贝。充溢尚方。然而 祖宗。安不忘危。恢阐远猷。始分左右道。建左厢于庆州之境。其后。议臣不一。革于壬辰。复于甲午。又革于丙午。又复于丁巳。自是。移镇蔚山。建今埒于右厢。屹然为藩维之重焉。 殿下十二年。宗室进礼君。以龙节蜺旌。总戎于玆。余首忝为宾佐。时方太平。教阅缮理之外。无馀事。念前帅名氏。不可泯没。欲一切表出之。而无简志可稽。有老校粗言其略。因得刱置以来三十有三人。遂绪次。而疏诸策。革复迁居之岁月。并注其下。因展而阅焉。则有轻裘绥带如羊叔子者。勤俭耐劳苦如封常清者。朴厚诚信如张伯仪者。身常操鍊。差彊人意如吴汉者。忠勇如关云长者。公清如裴玢者。雄武如狄天使者。遂抚卷叹曰。吾乃今知题名之有益也。其著于劝戒之义。昭矣。后来者。历指前人名氏而观之。如遇上所云者。则必举手加额。幸其居之同。而希其德之类。苟反是者。则必欲唾骂涂抹。恐其一动作之似也。其劝之戒之。不既深且严矣哉。惜夫。当时。书记机宜之阙其官。六十馀年间。三十三人。除拜替罢。谋谟建白之迹。不了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2L 页
了也。向非老校之言。其名氏。亦何从而徵之。是则余及后余者之责也。评事金某。记。
将星楼记
合浦为县。在国之极南沧海之垂。其外则对马,一歧,博多诸夷也。帆风而往来。不能为穷日之程。自元世祖东征日本。始置元帅府于其地。岭之南大小六十馀州。皆受其节度。逮于 本朝。虽左右分管。而山海形胜。城池厚完。左厢不得同年而语。藩维之壮如是。宜其有若井干落星。杭云表而凌蜃气。临睥睨而壮屯营也。然而城中。只一小楼。在厅事南。短檐桡栋庳湫偪侧。殆为辕门钟漏而设耳。非为其临眺也。噫。前后为连帅者。不可以枚数。其经始规度。算无遗策。何独不能于此耶。意者。劳戍卒。兴土木。以成登陟观玩之所。非为将者之所急也。虽然。在枪攘之时则可矣。遭值 圣明。海波不扬。不有高明之具。游息之物。其何以贲饰升平之气象乎。况宾军之事。无日无之。宾有饔饩献酬之节。军有教阅蒐狝之规。苟无崇楼广榭以迎侯控压之。非所以示三军之威重也。成化十有一年冬。绫山具相公。以雕戈寿甲。建牙于玆。未几月。而
将星楼记
合浦为县。在国之极南沧海之垂。其外则对马,一歧,博多诸夷也。帆风而往来。不能为穷日之程。自元世祖东征日本。始置元帅府于其地。岭之南大小六十馀州。皆受其节度。逮于 本朝。虽左右分管。而山海形胜。城池厚完。左厢不得同年而语。藩维之壮如是。宜其有若井干落星。杭云表而凌蜃气。临睥睨而壮屯营也。然而城中。只一小楼。在厅事南。短檐桡栋庳湫偪侧。殆为辕门钟漏而设耳。非为其临眺也。噫。前后为连帅者。不可以枚数。其经始规度。算无遗策。何独不能于此耶。意者。劳戍卒。兴土木。以成登陟观玩之所。非为将者之所急也。虽然。在枪攘之时则可矣。遭值 圣明。海波不扬。不有高明之具。游息之物。其何以贲饰升平之气象乎。况宾军之事。无日无之。宾有饔饩献酬之节。军有教阅蒐狝之规。苟无崇楼广榭以迎侯控压之。非所以示三军之威重也。成化十有一年冬。绫山具相公。以雕戈寿甲。建牙于玆。未几月。而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3H 页
师贞于律。夷款于关。犹且不忘暮夜之备。身常操鍊。不懈益严。一日。登小楼。四顾而叹曰。城之雄胜若此。而楼之仪形不称。何哉。视壅而志滞。气烦而虑乱。不可以顷刻居也。爰咨宾校。程工议力。檄召山僧宝印于泗州。斥其旧址。乃辟南庑间以构之。中起三楹。周以步檐。梁梠甍桷。纵横若神。闬闳洞开。阶级峻截。既成而登。则天增其廓。地增其夷。山海增其绵旷。城池增其高深。以至旌节茸纛。戈矛组练。顿生精彩。至若日出凤岩。云飞斗岾。阴晴朝暮。倏忽万变。凡所以奔走效于谯门之内者。率与平昔异观焉。于是。军吏争来贺曰。吾营之久。吾帅之多。吾楼之迁。适在今公。封疆利害。议于斯。军旅赏罚。决于斯。宾客燕犒。乐于斯。公之咄嗟。与神为功。宗直。喜公之为一楼。而得舆师之心。李赞皇筹边之作。不能专美于古也。故乐为之书。
荣川小楼记
邑于竹岭之阳。荣为第二。其山川明秀。其邑居爽垲。其民俗俭易。往往制锦于是者。类多君子人。而其表表在人耳目。惟河浩亭洎崔公元濡,郑公习仁三人而已。今守乌川郑先生。亦其齐驱者也。以
荣川小楼记
邑于竹岭之阳。荣为第二。其山川明秀。其邑居爽垲。其民俗俭易。往往制锦于是者。类多君子人。而其表表在人耳目。惟河浩亭洎崔公元濡,郑公习仁三人而已。今守乌川郑先生。亦其齐驱者也。以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3L 页
亲故。辞台府。出为是郡。凡所设施。似若有县谱。恂恂以奉上。喣喣以爱民。侃侃以嫉邪。用有猷之资。化易治之民。譬若庖丁之以无厚入有间。夫焉有杆格之患哉。不期年。而政通人和。暇日。登字民楼。喟然曰。郡为使华宾客踰岭往来之冲。有使华。必有宾佐。每当畏景。窗栊蒸郁。思欲濯清风而祛瞀忞。使华在是。宾佐何居。遂环视馆宇于东南隅。得冗舍一区。乃柘而新之。稍崇其柱。傍缭以槛。其下凿地为池。种鱼数斗。池中有岛。植以苦竹八九科。间以杂花。兰芷被其岸。芙蕖冒其波。方涂塈之。始余过而登焉。苍松伍伍。篱落闲闲。绿畴黄垄。如绣相错。映带樽俎。以至桑耘者。不得休于荫。牒诉者。无患阻于障。有助于劝督剖决之政。为不少。于是。执酌而庆于主人曰。世之守令。懦者。为人所拘持。不克自振。虽官府颓顿。撑扶以了岁月。而莫敢一摇手。刚者。矜其智巧。而轻用民力。诿以承禀。营缮不休。至使千室。如被榜橽。先生之为则不然。出于馀力。即旧而新。因闇而廓。一毫不以劳于民。费于帑。虽在郡朝者。亦不知有是役也。而过客得避溽湿。无虞于救暍。玆其所谓仁人之举也哉。噫。踵先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4H 页
生而至。有所作为者。动以先生为法。则庶乎为贤守令矣。
庆尚道地图志
为将者。不可不知舆图也。平时则已。至于仓卒。其山川险易。道里远近。苟不目惯心熟。则虽有方略。无所施矣。我庆尚一道。二面滨海。本厢在极南。实与岛夷相望。卒然短狐毒蜃。出没睥睨。或追捕。或救援。驰檄徵发。其能悬度。而合事宜乎。余为是惧。筹于盛府。命画师。写一道广轮。张之厅事。然后其名山大川。邑落邮传。烟台斥堠。襟带要冲之地。瞭然目前。当今 圣明在上。海不扬波。然彻桑之计。不可不豫。万一有警。按是图。为策应之术。岂无小补。虽于山溪回互。海岸隅隈。户口多少。未能毫分而缕析。其视聚米拟端倪。画地陈梗槩者。不可同日记也。评事金某。志。
善山地图志
舆地之有图。古也。天下有天下之图。一国有一国之图。一邑有一邑之图。而邑图之于守令。为甚切焉。盖其山川广袤。户口多寡。垦田赢缩。道里远近。于是乎有考焉。以赋征于民。而均差其租庸调。以
庆尚道地图志
为将者。不可不知舆图也。平时则已。至于仓卒。其山川险易。道里远近。苟不目惯心熟。则虽有方略。无所施矣。我庆尚一道。二面滨海。本厢在极南。实与岛夷相望。卒然短狐毒蜃。出没睥睨。或追捕。或救援。驰檄徵发。其能悬度。而合事宜乎。余为是惧。筹于盛府。命画师。写一道广轮。张之厅事。然后其名山大川。邑落邮传。烟台斥堠。襟带要冲之地。瞭然目前。当今 圣明在上。海不扬波。然彻桑之计。不可不豫。万一有警。按是图。为策应之术。岂无小补。虽于山溪回互。海岸隅隈。户口多少。未能毫分而缕析。其视聚米拟端倪。画地陈梗槩者。不可同日记也。评事金某。志。
善山地图志
舆地之有图。古也。天下有天下之图。一国有一国之图。一邑有一邑之图。而邑图之于守令。为甚切焉。盖其山川广袤。户口多寡。垦田赢缩。道里远近。于是乎有考焉。以赋征于民。而均差其租庸调。以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4L 页
奉公上。宁可少耶。善州之地。跨江东西。纵横以筹。几百馀里。号为坊村者。大小凡五十馀。新罗以来。世为大邑。逮于今。而田畴日辟。生齿日繁。每岁财赋之数。视尚若星。相埒焉。为守宰者。苟失于检括句稽。则鲜不为强宗猾吏之所欺蔽者。齐民之受害。可胜道哉。宗直。府人也。枌榆之不保。久矣。岁丙申。承乏为府使。叨莅吏民。昼绣之荣。于分已过。夙夜思念。所以答故乡父老之望者。惟在于均赋役。欲均之。惟在于明簿籍。簿籍已粗明矣。又命画手。悉其山川井落。仓廨院驿。绘之于一幅。户口垦田。道里之数。亦疏逐村之下。既成。使置之黄堂之壁。一邑封域。了了然尽在眼中。每遇科敛调发之际。先考其籍。次按是图。而与之裁阔狭。则庶几吾民得蒙一分之赐。而强猾不能行胸臆于其间矣。然岂敢以是为永久之规也哉。成化十三年秋九月。府使金某。志。
朝鲜故黄胡安公神道碑铭
本朝之兴。将百年于玆。其间号为太平贤相者。才一二数。而尨村黄翼成公为之冠。至今人无贵贱。称之不置。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
朝鲜故黄胡安公神道碑铭
本朝之兴。将百年于玆。其间号为太平贤相者。才一二数。而尨村黄翼成公为之冠。至今人无贵贱。称之不置。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5H 页
臣之谓也。有如翼成之子孙。苟能干父蛊而食旧德。以不忝其所生。则谓之世臣。夫谁曰不可。故判中枢府事胡安公。即其人也。公讳致身。字孟忠。系出乎南原府之长水县。高丽平章事崔洪胤之外孙。有讳均底者。赠议政府参赞。其子讳君瑞。江陵大都护府使。赠议政府左议政。江陵寔生领议政府事,世子师,赠南原府院君讳喜。即翼成公也。公乃翼成冢嗣。妣杨氏。清州人。典书震之女。赠贞敬夫人。公生而魁伟。年甫五六。骑牛李先生见之曰。真英物也。稍长。能自课学不懈。 太宗恭定大王闻之。谓翼成曰。卿之子自力于为学。可无愧董仲舒之下帷也。因锡名董。超授恭安府副丞。后以其名不类昆弟。改赐今名。升司宰直长。其后。累迁司赡注簿,司宪监察,户曹佐郎,司酝署令。皆有能名。宣德丙午。拜刑曹都官正郎。有势家占齐民为奴婢。积讼五十馀年。公视事。不俟月而决。还良籍。物论快之。明年。升四品。以西职兼世子翊赞。后返文资三品。为判通礼门事。兼尚瑞少尹。癸丑。擢承政院同副承旨。居三年。以事免。俄拜礼曹参议。移户曹。寻升嘉善。为中枢院副使。转汉城府尹。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5L 页
上闻其能剖断枉直无间言。甚器重之。拜京畿都观察使。旧例。供进之物。不分土宜。守令责办于民。为㢢已久。即进白于朝。随其所产以进。民便之。岁满。拜庆昌府尹。转刑户曹参判。甲子。升资宪户曹判书。改判汉城府事。戊辰。居贞敬忧。壬申。居翼成忧。服除。拜中枢院使。以贺圣节使。赴燕京。自 祖宗以来。累请宋史于大明而未遂。至是。更付奏以请。公果得秘府一本以还。 世祖时在潜邸。白鲁山告于 宗庙。锡公鞍具马。加从官一级。明年。以本官兼都镇抚。天顺丁丑。拜忠清道兵马节度使。治形名。抚士卒。有古名将风。公自少有射誉。一日。以习兵出畋。矢贯兽。而着于枯槎。不可拔。军吏叹服。以为李广之穿石。不能加也。召拜仁顺府尹。移仁寿府。辛巳。升崇政判中枢院事。未几罢。闲居数年。成化丙戌。公之弟烈成公。令从者。窃摘园杮以归。邀公共尝。公叹其美。及还。园中实之鲜红者尽矣。方知见绐。其相与欢谑。多类此。值 世祖幸永膺大君之第。闻之。谓永膺曰。吾兄弟友爱。亦当如之。即召公。拜同知中枢兼都揔管。时公年七十。请致仕。不允。戊子。升崇禄。今 上即祚。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6H 页
再度乞骸。不允。己亥。判中枢府事。明年。又乞骸。 上遣经筵史官。敦谕就职。越四年甲辰。以疾卒。享年八十八。 上震悼。为之不坐朝者二日。遣使吊祭。公始因门地见用。而能以宽厚勤恪。历事累朝。位望崇重。终始一节。而寿未及翼成者。才二岁。 世祖每当巡幸。必命公为留都将。亟称之曰。郭子仪。岂以忠信富寿子孙衣冠之盛。可以拟之耶。先娵宗簿判事金淇女。后娵黄象女。生男九人。女五人。曰事亲。麻田郡守。曰事长。武科。佥知中枢府事。曰事贤。中部录事。曰事兄。武科。司宪监察。金氏出也。曰事忠。振威县令。曰事孝。登第。今为兵曹正郎。曰事恭。武科。今为工曹参议。曰事义。早卒。曰事敬。内禁卫。黄氏出也。金氏女。长适检参议禹孝新。次适判官蔡潭。黄氏女。长适涟川县监安尧卿。次适护军李九经。次适承仕郎申叔桧。内外孙男女凡五十六人。曾孙男女凡五十一人。既除丧二年。正郎来请墓碑之铭于宗直。宗直辞而不获。遂为诗曰。
朅朅黄公。鸾停鹄峙。江陵之孙。翼成之子。非但瑰姿。其德实似。幼而希董。锡名自天。弧矢亦臧。命中应弦。都官申枉。时论称快。华问乃振。长途云迈。斗
朅朅黄公。鸾停鹄峙。江陵之孙。翼成之子。非但瑰姿。其德实似。幼而希董。锡名自天。弧矢亦臧。命中应弦。都官申枉。时论称快。华问乃振。长途云迈。斗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6L 页
标攸擢。版曹连拜。京兆剖决。又腾万口。赤县甘棠。贞海细柳。民免童羖。戍无偷狗。宋史纪传。帙逾数百。公赍以回。 天子之锡。爰告太庙。赏赉有赫。偕弟烈成。友爱深笃。园杮为戏。可见湛乐。声彻九重。用勉华萼。玉辇巡游。公必留镇。拟公汾阳。终始忠信。教子若孙。其笏满床。良辰吉日。衎衎一堂。三达五福。人实难俱。公举有之。往牒所无。鸿枢十载。人竞为仪。轲云世臣。非公其谁。累勤乞骸。天不慭遗。饬终允洽。哀亦有庆。凡公后人。盍图于永。
朝鲜故议政府左赞成李公墓志铭
公讳坡。字平仲。韩山人。稼亭文孝公之四世孙也。文孝与其嗣子牧隐文靖公。相继中元朝制科。俱为圭斋欧阳公之门下。使天下知吾东方之有韩山。由李氏之父子。而东方之景仰山斗。后世无异辞者。亦归于二公焉。文靖生赠领议政府事良景公种善。良景生领中枢院事文烈公季甸。文烈遇知我 世祖大王。功载大常。积累之泽。益大以远。公其中子也。妣大丘郡夫人秦氏。知凤山郡事浩之女也。公生异凡儿。年十五。已涉猎经史。通大义。又善缀文。十七。中司马试。十八。登辛未科。以校
朝鲜故议政府左赞成李公墓志铭
公讳坡。字平仲。韩山人。稼亭文孝公之四世孙也。文孝与其嗣子牧隐文靖公。相继中元朝制科。俱为圭斋欧阳公之门下。使天下知吾东方之有韩山。由李氏之父子。而东方之景仰山斗。后世无异辞者。亦归于二公焉。文靖生赠领议政府事良景公种善。良景生领中枢院事文烈公季甸。文烈遇知我 世祖大王。功载大常。积累之泽。益大以远。公其中子也。妣大丘郡夫人秦氏。知凤山郡事浩之女也。公生异凡儿。年十五。已涉猎经史。通大义。又善缀文。十七。中司马试。十八。登辛未科。以校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7H 页
书郎。选为集贤博士。累除应教。未几。试副知敦宁府。进知承文院。转司宪执义。得第八年之间。超至通政。年芳而位高。人不见其骄矜色。己卯。丁文列公忧。服阕。除世子辅德。累判内资,礼宾寺。癸未。由佥知中枢府事。擢拜承政院右承旨。为左为都。凡三年。朝夕启沷。裨益弘多。 世祖尝御便殿。独召公。引其手。以龙颜摩其面。时 世子侍。顾谓曰。此他日汝臣也。其勿忘。遂命亲酌以饮之。升嘉善汉城府尹。转户曹参判。戊子九月。 睿宗即位。如京师。请承袭。而甲午。丁大丘忧。居庐三年。既除。以同知中枢。兼五卫都揔府副揔管。迁吏曹参判。甄拔人才。各当其器。 上以平安一路。乃天使经由之地。须用有风采善应对者。乃加公资宪。为观察使。明年。以事罢还。知中枢府事。兼都揔管,艺文馆提学。又如京师贺正。庚子。拜礼曹判书。一日。入侍经筵。退食宾厅。 上令中官。赍乌犀带一腰以赐曰。深嘉卿。典礼三载。无有过举。且供职之暇。能不忘经史。遂超加崇政。台谏交论其不可。上批其疏曰。论人不论级。乃予平日之志。勿复言。公素称该识典故。仪礼尤其所长。凡朝廷大礼。古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7L 页
制虽存。而疏简可疑者。公必商度古今。务合于理。贞熹王后之丧。事多仓卒。公能节其变通。永宁殿用乐。与 宗庙异。公启。臣尝记 世祖之言。于穆清庙。祀文王之诗。而用之郊。用之庙。我国保太平,定大业之乐。通用于 宗庙,永宁殿。亦可也。臣观龙飞诗。非徒述 太祖之功。兼记桓王已上四祖之德。永宁殿用乐。合依 世祖之教。上以为然。壬寅南至日。 命公制黄钟管。实灰候气。气至而灰果飞。其博洽类此。在礼曹凡六年。乙巳三月。拜议政府右赞成。俄升为左。明年二月某日。以疾卒。享年五十三。讣闻。 上震悼。为之辍朝二日。罪医官之不以疾来启者。吊祭赙赠。一如旧式。公天资豪迈宏豁。聪明绝伦。善于谈论。平居。未尝读书。而性理之源及历代兴亡治乱。言之亹亹。尝于宣政殿。 上令诸宰。论难庸学。宣城卢公思慎。首发性道教三字。次以理气。先后二书。表里往复不已。公应之如响。 上曰。非李判书。不能。东人氏族。世代虽微者。皆辨其支派。高丽诸科以来。至于今。某榜。某壮元。某第几名。枚数之。不误一人。前后迁除。俱带馆阁。历参知举。得士甚多。河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8H 页
东郑公麟趾。常以公辅许之。公亦自期焉。才长孤卿。而遽辞圣明。悲夫。公娵铃平尉尹季童之女。 太宗大王外孙也。子二人。长夭。次德润。尚瑞院副直长。女二人。季夭。长适富平教授郑洙。生一子。直长娶宝城郡守李攒之女。生四男。是年四月某日。将窆于某原。铭曰。
韩山之李。稼壅其根。牧又濯濯。硕大以蕃。欧韩令闻。扬于天下。世以趾美。公其肖者。少而充积。英华晔然。累遭 圣明。鹏路翩翩。金銮迪简。爰长喉舌。天不违颜。奚啻咫尺。便殿横经。睿奖密勿。寅清堂中。展也扬搉。通天之犀。绚耀周行。堂堂矩度。允合岩廊。天公何酷。不使期颐。刻诗竁石。维昧之诒。
俞处士墓志铭
成化十八年壬寅冬十一月初三日。咸阳省谷之处士俞君。卒于家。得年八十有二。其孤好仁。以宗直相从于文苑甚久。且曾为郡大夫。知厥考为详。故再以书乞铭。呜呼。其可辞诸。君讳荫。字某。高灵县人。其远祖迪珍。为吏于县。子松奇。以一户三丁。免吏籍。松奇四世孙甫。仕至通礼门祗侯。甫生坚伯。军器少监。坚伯生信。监门卫中领郎将。即君之
韩山之李。稼壅其根。牧又濯濯。硕大以蕃。欧韩令闻。扬于天下。世以趾美。公其肖者。少而充积。英华晔然。累遭 圣明。鹏路翩翩。金銮迪简。爰长喉舌。天不违颜。奚啻咫尺。便殿横经。睿奖密勿。寅清堂中。展也扬搉。通天之犀。绚耀周行。堂堂矩度。允合岩廊。天公何酷。不使期颐。刻诗竁石。维昧之诒。
俞处士墓志铭
成化十八年壬寅冬十一月初三日。咸阳省谷之处士俞君。卒于家。得年八十有二。其孤好仁。以宗直相从于文苑甚久。且曾为郡大夫。知厥考为详。故再以书乞铭。呜呼。其可辞诸。君讳荫。字某。高灵县人。其远祖迪珍。为吏于县。子松奇。以一户三丁。免吏籍。松奇四世孙甫。仕至通礼门祗侯。甫生坚伯。军器少监。坚伯生信。监门卫中领郎将。即君之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8L 页
考也。妣徐氏。保胜郎将安敬之女。建文三年辛巳六月日。君生于全罗之长水县。早孤。徐夫人抚之。使就业。既长。通经书大义。屡从乡荐。连不得志。遂绝意荣利。而甘于澹泊。一亩之宫。一箪之食。晏如也。性又酝籍。与物无竞。故乡党爱之。无间言。中年。丧其耦。再婿于咸阳李氏之门。因家焉。有子三人。年未坏齿。辄教之以诗书。开导诱掖。不资外师。好仁中司马试。大播华问。未几。登第还乡。余方为郡。大合俞,李二氏之族党。设荣宴于公堂。君苍颜素发。醉而起舞。新恩具袍笏。戴赐花。与歌姬数人。左右挟掖焉。一郡来观者。咸咨嗟歆艳。由槐院,太常。选入蓬馆。昵侍 经幄。其季好礼。踵兄有诗名。亦以司马高弟。雄贤关。今夫搢绅士大夫。一身已致休赫。而纵子弟于琴棋伎术之中。异时祖先之基业。荡然无遗者。或有之。其视君。为何如也。俞氏之先世。不甚显。自君之子孙。其昌矣乎。君之未卒。郡以尊年闻于朝。卒之明年四月。将仕之命始下。呜呼。可哀也已。君前配陈氏。司直普祥之女。后配李氏。录事节之女。三男四女。并李出。好仁。其长也。好仁娶李敏道女。生二男。曰瑍。曰㻑。好义娶朴硕女。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9H 页
生一男。曰㺹。好礼娵刘永寿女。长女适某。次适某。二女在室。以明年十月某日。窆于某原。铭曰。
不能自膏。而发于嗣。斧藻德学。方将未已。人或不知。以为骍角。我明其自。用志玆石。
金处士孝门铭
成化十八年壬寅春。前执义金先生孟。自清道。遣其子骥孙,驲孙。从余问学。且以书索铭其先君子孝行之碑。其言曰。先公讳克一。金海人也。金海。故金官国。始祖首露王。前史不详其所自出。以为金卵入金合。从天而降。遂以金为姓。传至十世。末王仇亥。以其地降附新罗。子孙皆从。大角干金庾信。乃其后也。居故国者。世为州吏。高丽时。有名管者。始应科目。登于朝。管生文淑。经德斋生。文淑生伉。都制库判官。伉生湑。义兴县监。是吾先公之考也。公幼有至性。祖父闲居乡里。凡有出入。必奉杖屦以随。跬步未尝离。祖父晚年。畜二妾。祖母朴夫人。有不协意。往往不食。公才八年。亦不食。待其饭。亦饭。祖父日以琴歌饮博自娱。或继以夜。每食。公手具馔羞。必有酒肉。与吾先妣相儆戒。思所以悦耳目乐心志者。无所不至。永乐丙申春。祖母病疽良
不能自膏。而发于嗣。斧藻德学。方将未已。人或不知。以为骍角。我明其自。用志玆石。
金处士孝门铭
成化十八年壬寅春。前执义金先生孟。自清道。遣其子骥孙,驲孙。从余问学。且以书索铭其先君子孝行之碑。其言曰。先公讳克一。金海人也。金海。故金官国。始祖首露王。前史不详其所自出。以为金卵入金合。从天而降。遂以金为姓。传至十世。末王仇亥。以其地降附新罗。子孙皆从。大角干金庾信。乃其后也。居故国者。世为州吏。高丽时。有名管者。始应科目。登于朝。管生文淑。经德斋生。文淑生伉。都制库判官。伉生湑。义兴县监。是吾先公之考也。公幼有至性。祖父闲居乡里。凡有出入。必奉杖屦以随。跬步未尝离。祖父晚年。畜二妾。祖母朴夫人。有不协意。往往不食。公才八年。亦不食。待其饭。亦饭。祖父日以琴歌饮博自娱。或继以夜。每食。公手具馔羞。必有酒肉。与吾先妣相儆戒。思所以悦耳目乐心志者。无所不至。永乐丙申春。祖母病疽良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39L 页
苦。公亲吮其血而愈。及秋。以他疾终。公勺饮不入口。几至灭性。卜葬于丰角县之境。距家三十里。仍庐其侧。每朝夕奠后。必以草屦徒步。来省父所而返。虽隆寒暑雨。不少懈也。越五年庚子。祖父寝疾。泄利不常。公意其为嗜酒烂肠所致。贮之器。埋于地。寻出尝之。知必危大戚。及殁。合窆于祖母之兆。哀毁踰前丧。每晨夕。伏墓侧。逮闇不止。有虎来蹲其傍。不怕。喂之以祭所彻之食。去而复来。未尝为害。里人异之。自居庐以来。凡关家事。皆置不问。苴杖不出洞口。既服阕。奉事祠堂益虔。得异味节物。不荐则不敢食。待客应事。虽仓卒。未尝坐父母平日之坐。事二庶母。加于父在时。饮食衣服。所资毕给。及死。葬送尽礼。心丧至期。每遇时祭。必以纸钱祔焉。公性恬静。不求仕宦。公外舅嘉善汉城府尹李公暕。方在朝。劝公仕。公辞以亲老。不愿一日离也。遂终身白衣。唯日日净扫一室。整冠危坐。读小学书。教子弟。必称张公艺以勉之。与里中人。作睦族契。凡祸患相恤。昏冠相庆。春秋吉日。徵逐宴游。俱有节目。乡邻执友之死。必以情好。隆杀其吊赙。且不进酒肉。虽于婢仆贱微亦然。故一旬肉食。不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0H 页
过二三日。享年七十六而卒。前郡守李椅。具实状。闻于朝。后郡守赵嵚。承朝旨。旌其闾。孟今谢事。还故丘。慨公之行。不镵于石。无以昭焯于后世。愿君笔之。以慰我显亲之丹悃焉。宗直拜而复曰。孝为百行之首。公之纯笃如是。可与曾参黔娄。颉顽于千载矣。吾闻有德者。必有后。既有先生以为之嗣。而先生昆季之子。又将崭然出头角。趾美其业者不一。是能有后矣。宗直无状。幸今谬玷太史氏之列。记载其事也。况长者有命。敢辞诸。遂录先生之书。而系之以词曰。
人有懿行。孝莫为先。谁无父母。鲜矣克全。金官远裔。乃有斯人。髫龀秉诚。白首愈新。参乎不愧。娄也思齐。神物亦感。来卫其栖。二庶之终。心哀以期。玆皆大者。其馀可知。公艺百忍。公则裕如。一旬九蔬。岂勉彊且。潜德有报。繄天之定。有子有孙。声实俱称。宜其引之。衮衮公卿。我作此诗。为劝孔明。
鸡川君孙公墓碣铭
公讳昭。字日章。鸡林孙氏。实大树部之远胄也。曾王父讳玄俭。检校中枢院副使。王父讳登。赠户曹参议。考讳士晟。赠纯忠积德补祚功臣。嘉善大夫。
人有懿行。孝莫为先。谁无父母。鲜矣克全。金官远裔。乃有斯人。髫龀秉诚。白首愈新。参乎不愧。娄也思齐。神物亦感。来卫其栖。二庶之终。心哀以期。玆皆大者。其馀可知。公艺百忍。公则裕如。一旬九蔬。岂勉彊且。潜德有报。繄天之定。有子有孙。声实俱称。宜其引之。衮衮公卿。我作此诗。为劝孔明。
鸡川君孙公墓碣铭
公讳昭。字日章。鸡林孙氏。实大树部之远胄也。曾王父讳玄俭。检校中枢院副使。王父讳登。赠户曹参议。考讳士晟。赠纯忠积德补祚功臣。嘉善大夫。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0L 页
兵曹参判。鸡城君。妣曰贞夫人权氏。鸡城能奋起乡曲。卓然树立。公生而英敏。擩(擩疑作濡)染庭训。己卯春。嗣登贤科。选入承文院。汉文写咨。为侪辈冠。时鸡城除知事。公在南床。父子为同官一院。以为美谈。累迁博士。转承政院注书。癸未春。魁文艺试。升成均注簿。俄移司宪监察。进兵曹佐郎。丁亥春。拜宗庙署令。夏。李施爱反于吉州。朝廷讨之。平虏将军朴仲善。举公为从事。时公之兄旭。奉使到咸兴。为贼所戕。公庶几求其尸。欣然无难色。在军中。能赞筹画。仲善遂以济事。得旭积尸之中。返葬故原。凯还。策功二等。为精忠出气敌忾功臣。锡之土田臧获。超授内赡寺正。未几。升通政。章服易观。己丑夏。以亲老乞外。为星州牧使。考满。召拜工曹参议。冬。升嘉善。爵鸡川君。因赠三代。明年夏。又乞拜安东大都护府使。丙申冬。又乞拜晋州牧使。公廉明慈恕。且长吏材。连治三大州。其政始终如一。吏民至今有去后之思。为晋州之明年。丁父忧。庚子春。服阕。复封君。公在服中。积毁成疾。至是浸重。谒告。还安康县之村墅。医治不效。甲辰二月。上章辞职。 上特命依佐命功臣长兴府院君马天牧之例。许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1H 页
退休。而禄俸仍旧。三月初七日甲午卒。年五十二。赠谥襄敏公。官庀葬事。赗赙如式。公娶礼德柳氏。生五男。曰伯暾。曰仲暾。曰叔暾。曰季暾。曰闰暾。女三。长适进士琴元亨。先公死。次二人幼。以甲辰六月二十七日。葬兴海郡达田里祷阴山之原。既卒事。碣于墓。伯暾等。以书请铭于同知中枢府事金宗直。宗直再与公同科第。又同选承文院。遂为三十年之执友。知公为详。义不可辞。铭曰。孙启大树。其来绵绵。将二千载。公又赫然。擢由桂籍。形在凌烟。原隰之裒。首丘言旋。三州去思。久而新焉。所赢者德。所少者年。不及于麦。何辜于天。刻诗墓石。以喻后贤。
游头流录
某生长岭南。头流。乃吾乡之山也。而游宦南北。尘埃汨没。年齿已四十。尚不得一游焉。辛卯春。持左符于咸阳。头流在其封内。嵬然苍翠。举眼斯得。而凶年民事。簿书倥偬。殆二期。又不敢一游焉。每与俞克己,林贞叔语此。未尝不介介于怀。今年夏。曹太虚自关东来。从余读礼。及秋。将返于庭闱。而求游玆山。余亦念羸瘵日增。脚力益衰。今年不游。则明
游头流录
某生长岭南。头流。乃吾乡之山也。而游宦南北。尘埃汨没。年齿已四十。尚不得一游焉。辛卯春。持左符于咸阳。头流在其封内。嵬然苍翠。举眼斯得。而凶年民事。簿书倥偬。殆二期。又不敢一游焉。每与俞克己,林贞叔语此。未尝不介介于怀。今年夏。曹太虚自关东来。从余读礼。及秋。将返于庭闱。而求游玆山。余亦念羸瘵日增。脚力益衰。今年不游。则明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1L 页
年难卜。况时方仲秋。阴霾已霁。三五之夜。玩月于天王峰。鸡鸣。观日出。明朝。又周览四方。可一举而兼得。遂决策游焉。乃邀克己。共太虚。按寿亲书所云游山具。稍增损其所赍。十四日戊寅。德峰寺僧解空来。使为乡导。韩百源请从。遂历严川。憩于花岩。僧法宗尾至。问其所历。阻折颇详。亦令导行至地藏寺。路岐。舍马著芒鞋。策杖而登。林壑幽窅。已觉胜绝。一里许有岩。曰欢喜台。太虚,百源。上其巅。其下千仞。俯见金台,红莲,白莲诸刹。访先涅庵。庵负峭壁而构。二泉在壁底极冽。墙外。水自半岩缺泐。津溜而落。盘石承之。稍坳处。滢然渟滀。其罅生赤杨龙须草。皆数寸。傍有磴路。系藤蔓一条于树。攀之上下。以往来于妙贞及地藏。宗云。有一比丘。结夏盂兰。罢后云游。不知所向。种小瓜及萝葍于石上。有小砧杵糠籺数升许而已。访新涅。无僧。亦负峭壁。庵东北有岩。曰独女。五条离立。高皆千馀尺。宗云。闻有一妇人。累石岩间。独栖其中。鍊道冲空。故为号云。所累石犹存。柏生岩腰。欲上者。梯木挽其柏。回绕岩阙。背腹俱荡磨。然后达其顶。然不能办命者。不能上。从吏玉昆耸山。能上而超足麾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2H 页
手。予尝往来山阴。望见是岩。与诸峰角出。若柱天然。今而身跨玆地。毛骨𢥠然。恍疑非我也。稍西迤抵古涅庵。日已曛矣。议论台。在其西冈。克己等后。余独倚杖于三盘石。香炉峰,弥陁峰。皆在脚底。空云。崖下有石窟。老宿优陁居之。尝与三涅僧。居此石。论大小乘。顿悟。仍以为号。少选。寮主僧荷衲来。合掌云。闻使君来游。何在。空目僧休说。僧面稍赤。余用蒙庄语。慰藉云。我欲炀者争灶。舍者争席。今寮主见一野翁耳。岂知某为使君。空等皆笑。是日。余初试险。步几二十里。极劳惫。熟睡夜半而觉。月色吞吐诸峰。云气腾涌。余默虑焉。己卯。黎明益阴翳。寮主云。贫道久住此山。以云卜之。今日必不雨。余喜。减担夫遣还。出寺。即行苍藤深菁(菁疑作茜)中。大木之自毙者。颠仆于溪径。因为略彴。其半朽者。枝条犹拒地。若行马然。挽出其下。度一冈。空云。此九陇之第一也。连度三四。得一洞府。宽闲奥邃。树木蔽日。萝薜蒙络。溪流触石。曲折有声。其东。山之脊也。而不甚峭峻。其西。地势渐下。行二十里。达于义吞村也。若携鸡犬牛犊以入。刊木垦田。以种黍稌麻菽。则武陵桃源。亦不多让也。余以杖叩涧石。顾谓克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2L 页
己曰。嗟乎。安得与君结契隐遁。盘旋于此耶。使之刮苔藓。题名于岩腹。度九陇讫。便由山脊而行。行云低拂篢子。草树不雨而湿。始觉去天不远也。不数里。循脊南。乃晋州之地也。烟雾㳽漫。不能眺望。抵清伊堂。以板为屋。四人各占堂前溪石上。小憩。自此至永郎岾。道极悬危。正如封禅仪记所谓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攀挽树根。始能下上。日已过午。始登岾。自咸阳望。此峰最为峻绝。到此。则更仰视天王峰也。永郎者。新罗花郎之魁。领三千徒。遨游山水。尝登此峰。故以名焉。少年台。在峰侧。苍壁万寻。所谓少年。岂永郎之徒欤。余抱石角下窥。若将坠也。戒从者勿近傍侧。时云雾消散。日脚下垂。山之东西溪谷开豁。望之无杂树。皆杉桧松楠。槁死骨立者。居三之一。往往间以丹枫。正如图画。其在冈脊者。困于风雾。枝干皆左靡拳曲。云发飘飏。云。海松尤多。土人。每秋采之。以充贡额。今岁。无一树带壳。苟取盈。则吾民奈何。守令适见之。是则幸也。有草类书带。柔韧而滑。可藉以坐卧。在在皆然。清伊以下。多五味子林密。而到此无之。只见独活,当归而已。历蟹踰岭。傍有船岩。宗云。上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3H 页
古海水怀襄时。船系于玆岩。而螃蟹过之故名。余笑曰。信汝之言。其时生类。尽攀天而活耶。又并脊南登中峰。山中凡隆起为峰者。皆石。独此峰。戴土而端重。可以布武焉。稍下步。憩马岩。有泉清冽。可饮。值岁旱。使人登此岩。蹈躏便旋。则必致雷雨。余前年及今夏。遣试之。颇验。晡时。乃登天王峰。云雾蓊勃。山川皆闇。中峰亦不见矣。空宗先诣圣母庙。捧小佛。呼晴以弄之。余初以为戏。问之。云。俗云如是则天晴。余冠带盥洗。扪石磴入庙。以酒果告于圣母曰。某尝慕宣尼登岱之观。韩子游衡之志。职事羁缠。愿莫之就。今者仲秋。省稼南境。仰止绝峰。精诚靡阻。遂与进士韩仁孝,俞好仁,曹伟等。共蹑云梯。来诣祠下。屏翳为祟。云物餴馏。遑遑闷闷。恐负良辰。伏丐圣母。歆此泂酌。报以神功。致令今日之夕。天宇廓然。月色如昼。明日之朝。万里洞然。山海自分。则某等获遂壮观。敢忘大赐。酹已。共坐神位前。酒数行而罢。祠屋但三间。严川里人所改创。亦板屋。下钉甚固。不如是。则为风所揭也。有二僧绘画其壁。所谓圣母乃石像。而眉目髻鬟。皆涂以粉黛。项有缺画。问之。云 太祖捷引月之岁。倭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3L 页
寇登此峰。斫之而去。后人。和黏复属之。东偏陷石垒。空等所弄佛。在焉。是号国师。俗传圣母之淫夫。又问圣母。世谓之何神也。曰。释迦之母摩耶夫人也。噫。有是哉。西竺与东震。犹隔千百世界。迦维国妇人。焉得为玆土之神。余尝读李承休帝王韵记。圣母命诜师。注云。今智异天王。乃指高丽太祖之妣威肃王后也。高丽人习闻仙桃圣母之说。欲神其君之系。创为是谈。承休信之。笔之韵记。此亦不可▦徵。矧缁流妄诞幻惑之言乎。且既谓之摩耶。而污蔑以国师。其亵慢不敬。孰甚焉。此不可不辨。日且昏。阴风甚颠。东西横吹。势若拨屋振岳。岚雾坌入。衣冠皆润。四人皆枕藉祠内。寒气彻骨。更袭重绵。从者皆股战失度。令烧大木三四本以熨之。夜深。月色黯黮。喜而起视。旋为顽云所掩。倚垒四瞰。六合澒洞。若大瀛海之中。乘一小舟。轩昂倾侧。将沦干波涛也。笑谓三子曰。虽无退之之精诚。知微之道术。幸与君辈。共御气母。浮游混沌之元。岂非韪欤。庚辰。风雨犹怒。先遣从者于香积寺。具食。令披径路来迎。过午。雨少止。石矼滑甚。使人扶携推转而下。数里许有铁锁路。甚危。便穿石穴而出。极力步投香积。无僧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4H 页
已二载。涧水犹依剖木。潺湲而落于槽。窗牖关锁及香槃佛油。宛然俱在。命净扫焚香。入处之。薄暮。云霭自天王峰倒吹。其疾不容一瞥。遥空或有返照。余举手喜甚。出门前盘石。望望川蜿蜒。而诸山及海岛。或全露。或半露。或顶露。如人在帐中而见其髻也。仰视绝顶。重峦叠嶂。不知昨日路何自也。祠旁白旆。南指而飏。盖绘画僧报我知其处也。纵观南北两岩。又待月出。于时。东方未尽澄澈。复寒凛不可支。令烧榾柮。以熏屋户。然后就寝。夜半。星月皎然。辛巳。晓日升旸谷。霞彩映发。左右皆以余困剧。必不能再陟。余念数日重阴。忽尔开霁。天公之饷我。多矣。今在咫尺。而不能勉强。则平生芥滞之胸。终不能荡涤矣。遂促晨餔。褰裳。径往石门以上。所履草木。皆带冰凌。入圣母庙。复酹而谢曰。今日。天地清霁。山川洞豁。实赖神休。良深欣感。乃与克己,解空。登北垒。太虚已上板屋矣。虽鸿鹄之飞。无出吾上。时因新霁。四无纤云。但苍然茫然。不知所极。余曰。夫遐观而不得其要领。则何异于樵夫之见。盍先望北而次东。次南次西。且也自近而远。可乎。空颇能指示之。是山。自北而驰至南原。首起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4L 页
为般若峰。东迤几二百里。至此峰。更峻拔。北蟠而穷焉。其四面支峰裔壑。竞秀争流。虽巧历。不能究其数。见其雉堞。若曳而缭者。咸阳之城欤。青黄胶戾。而白虹横贯者。晋州之水欤。青螺点点。庚而横。矗而立者。南海巨济之群岛欤。若山阴,丹溪,云峰,求礼,河东等县。皆隐于襞积之中。不得而视也。山之在北而近曰黄石(安阴)。曰鹫岩(咸阳)。远曰德裕(咸阴)。曰鸡龙(公州)。曰走牛(锦山)。曰修道(知礼)。曰伽耶(星州)。东北而近曰皇山(山阴)。曰绀岳(三嘉)。远曰八公(大丘)。曰清凉(安东)。在东而近曰阇崛(宜宁)。曰集贤(晋州)。远曰毗瑟(玄风)。曰云门(清道)。曰圆寂(梁山)。东南而近曰卧龙(泗川)。在南而近曰瓶要(河东)。曰白云(光阳)。西南而远曰八颠(兴阳)。在西而近曰荒山(云峰)。远曰无等(光州)。 曰边山(扶安)。曰锦城(罗州)。曰威凤(高山)。曰母岳(全州)。曰月出(灵岩)。西北而远曰圣寿(长水)。或若培塿。或若龙虎。或若饤饾。或若剑铓。而唯东之八公。西之无等。在诸山稍为穹隆也。鸡立岭以北。缥气漫空。对马岛以南。蜃气接天。眼界已穷。不复了了也。使克己。志其可识者如右。遂相顾自庆曰。自古。登此峰者有矣。岂若吾曹今日之快也。下垒距磴而坐。酌数杯。日已亭午。望灵神。坐高台。尚远。亟穿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5H 页
石门而下。登中山。亦土峰也。郡人由严川而上者。以北第二峰为中。自马川而上者。甑峰为第一。此为第二。故亦称中焉。自是。皆由山脊而行。其间奇峰。以十数。皆可登眺。与上峰相埒。而无名称。克己曰。自先生名之。可矣。余曰。其于无徵不信。何。林多马价木。可为杖。使从者。拣滑而直者取之。须臾盈一束。历甑峰。抵沮洳。原有枫树当径。屈曲状枨闑。由之出者。皆不俛偻。原在山之脊也。而夷旷可五六里。林薮蕃茂。水泉萦回。可以耕而食也。见溪上草厂数间。周以柴栅。有土炕。乃内厢捕鹰幕也。余自永郎岾至此。见冈峦处处设捕鹰之具。不可胜记。秋气未高。时无采捕者。鹰准。云汉间物也。安知峻绝之地。有执械礼蔀而伺者。见饵而贪。猝为罗网所絓。绦旋所制。亦可以儆人矣。且夫进献。不过一二连。而谋充戏玩。使鹑衣啜飧者。日夜耐风雪。跧伏于千仞峰头。有仁心者。所不忍也。暮登唱佛台。巉巉斗绝。其下无底。其上无草木。但有踯躅数丛。羚羊遗矢焉。俯望豆原串,丽水串,蟾津之委。山海相重。益为奇也。空指众壑之会曰。新兴寺洞也。李节度克均。与湖南贼张永己战于此。永己。狗鼠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5L 页
也。以负险故。李公之智勇。而不能禁遏其奔迸。卒为长兴守之功。可叹已。又指岳阳县之北曰。青鹤寺洞也。噫。此古所谓神仙之区欤。其与人境。不甚相远。李眉叟何以寻之而不得欤。无乃好事者慕其名。构寺而识之欤。又指其东曰。双溪寺洞也。崔孤云尝游于此。刻石在焉。孤云。不羁人也。负气槩。遭世乱。非惟不偶于中国。而又不容于东土。遂嘉遁物外。溪山幽阒之地。皆其所游历。世称神仙。无愧矣。宿灵神寺。但有一僧。寺之北崖。有石迦叶一𨈬。 世祖大王时。每遣中使行香。其项有缺。亦云为倭所斫。噫。倭真残寇哉。屠剥生人无馀。圣母与迦叶之头。又被断斩。岂非虽顽然之石。以象人形而遭患欤。其右肱有瘢。似燃烧。亦云劫火所焚。稍加焚。则为弥勒世。夫石痕本如是。而乃以荒怪之语诳愚民。使邀来世利益者。争施钱布。诚可憎也。迦叶殿之北峰。有二岩突立。所谓坐高台也。其一。下蟠上尖。头戴方石。阔才一尺。浮屠者言。有能礼佛于其上。得證果。从者玉昆,廉丁。能陟而拜。予在寺望见。亟遣人叱止之。此辈顽愚。几不辨菽麦。而能自判命如此。浮屠之能诳民。举此可知。法堂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6H 页
有蒙山画帧。其上有赞。云。头陁第一。是为抖擞。外已远尘。内已离垢。得道居先。入灭于后。雪衣鸡山。千秋不朽。傍印清之小篆。乃匪懈堂之三绝也。东砌下有灵溪。西砌下有玉泉。味极甘。以之煮茗。则中泠惠山。想不能过。泉之西。坏寺岿然。此古灵神也。其西北断峰有小塔。石理细腻。亦为倭所倒。后更累之。以铁贯其心。失数层矣。壬午。早起开户。见蟾津潮涨。久视之。乃岚气平铺也。食罢。并寺之西北。憩于岭上。望般若峰。约六十馀里。而两足尽茧。筋力已竭。虽欲往观。不能强也。径由直旨而下。道益悬危。攀树根。履石角。数十馀里。皆此类也。面东而仰视。天王峰若咫尺矣。竹梢或有实。皆为人所采。松之大者。可百围。栉立嵌岩。皆平日所未见。既下峻趾。二壑之水所合。其声喷放。振摇林麓。澄潭百尺。游鱼濈濈。余四人掬水漱齿。沿崖曳杖而行。甚可乐也。谷口有野庙。仆人以马先候焉。遂更衣乘马。抵实宅里。父老数辈。迎拜道左云。使君游历无恙。敢贺。余始喜百性不以优游废事罪我也。解空。往君子寺。法宗。往妙贞寺。太虚,克己,百源。往游龙游潭。余则踰登龟岾。径还郡斋。出游才五日。而顿
佔毕斋文集卷之二 第 446L 页
觉胸次神观。寥廓萧森。虽妻孥吏胥视我。亦不似旧日矣。呜呼。以头流崇高雄胜。在中原之地。必先嵩岱。天子登封金泥玉牒之检。升中于上帝。不然。则当比之武夷衡岳。博雅如韩昌黎,朱晦庵,蔡西山。修炼如孙兴公,吕洞宾,白玉蟾。联裾接踵。彷徉栖息于其中矣。今独为庸夫逃隶窜籍学佛者之渊薮。吾辈今日。踪得登览一遭。仅偿平素之愿。而绳墨匆匆。不敢访青鹤历五台。遍探幽奇焉。夫岂玆山之不遇耶。长咏子美方丈三韩之句。自不觉神魂之飞越也。岁壬辰仲秋越五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