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x 页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1H 页
谕议政府举贤能教
代天理物。莫急于贤能。简贤选能。莫患于淹滞。予以凉德。叨守丕基。思使贤者能者。列于庶位。庶几天工无旷。德意下孚。然而知人则哲。尧舜所难。故典选之任。一委铨曹。铨曹耳目。亦且有限。拘于循资。薰莸混处。岂无俊杰之士。或沉于下僚。或隐于田野。长吟简兮之诗。徒抱井渫之叹者耶。兴言及玆。深用耿耿。前者。累次下旨。令中外官僚。各举所知。虚伫以来。屡变寒暑。而迄无以一人来告者。将无真材之遗欤。将避嫌疑之谤欤。将畏谬举之谴欤。或者未审予之诚意而然耶。传不云乎。荐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昔祈(一作祁)奚内举。仲尼韪之。李绛不避同年。唐宗任焉。古人荐贤。惟至公耳。咨尔在廷三品以上及侍从,台谏。与夫在外监司,都事,节度使,三品以上守令等。务旷乃心。勿拘亲故。如得宏材硕德之士。悉用推举。予不以常调待之。且人无求备。前圣之谟。如有一才一行者。亦具以闻。以副予明扬保治之意。
谕议政府旌别守令教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1L 页
亲民之官。莫重守令。守令之匪人。国家之大忧也。在官一月。则贻一月之害。在官一年。则贻一年之害。而况三期六期之久。其为害。曷有纪极乎。仲尼有言。苛政甚于猛虎。以圣人含容之量。而犹有是言。其疾之也甚矣。盖猛虎之政行于下。则人主虽有仁民爱物之诚。大臣虽尽燮理寅亮之责。安能上孚天心。而下保庶民乎。此古今有国家者之通患也。予以凉德。叨承丕绪。尚赖大臣之笃棐。百执事之勤恪。临莅臣民。十有五年。间者。水旱相因。岁比不登。民离饿殍。盗贼窃发。是虽寡躬无德之致。然恐苛政之吏。冒据郡县。以侵牟为事。以刻察为明。货贿公行。刑罚纵滥。不修厥职。徒务自肥。方面之臣。虽任刺举。或混于薰莸。或失于衮钺。往往慈祥恺悌者。解组而去。锻鍊奸回者。攘臂而居。斲丧邦本。伤和召灾。未必不由于是也。每念及此。良用恻然。昔齐威王。烹阿大夫。而封即墨。其刑赏。虽似过中。然前史。或称其革媮末之俗。盖有所不得已也。凡今在任之守令。亦岂一槩而量哉。贤愚淑慝。必有大相远者。如得其状。则予欲别议升黜。以示惩劝。咨尔政府。体予至怀。懋乃公道。其有循良出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2H 页
类。贪暴无伦者。各以所知。旌别以闻。
御札赞(并序)
世盛称魏文贞之能谏。余以为魏公焉能谏。乃太宗能听谏也。太宗苟不能听谏。则魏公亦不过隐默官京师耳。不然。则岭海之外。乃其死所。岂能周旋夙夜。遇事辄言。或抗疏。或廷争。至于死而后已耶。使魏公享能谏之名于后世者。实太宗有以成之也。吾友弘文馆直提学金君䜣。夙慕魏公者也。以其父工曹正郎臣友臣所藏外祖成公概所书魏公十思疏一轴。进之于 上。其劄子有愿揭此疏。置诸座右。常若见徵之面。闻徵之言等语。 上惕然嘉奖。即赏以御服。又亲挥翰墨以赐之。未几。有水曹参议之命。宗直往候金君。而获睹御札。三复庄诵。至尔父劝汝以魏公自许。尔又劝予以唐虞同治。可谓父爱其子。臣爱其君。因俯伏而叹曰。虽太宗韦弦几案之答。不能如是之款密。噫君臣相与之间。诚千载一时也。正郎既为潜邸时甘盘。君又昵侍经帷。仍父子近清光。而蒙隆眷。其欲报效裨益于万一者。曷容已已。然非我 圣上从谏之美。同符太宗。则亦不能自表其忠诚如今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2L 页
也。况魏公此疏。 圣上平昔所服膺而力行者。非今日始经重瞳也。然因君之论启。而益有所警省。不啻若亲遇其人焉。其生也。遭际太宗。得尽底蕴。殁之千载。又获郑重于 圣明如是。使其神有在。岂不感幸于窅冥耶。且君之先世讳涛。遇知丽季庸主。而得八字之赐。士林犹以为美谈。况君守箕裘之绪。事 尧舜之君。而亟被宠荣。出于寻常万万。可谓能掩前光者矣。君欲装䌙传久。要余有述。辞不可得。谨拜手稽首。而为之赞曰。亹亹吾王。大度包容。从谏如流。允迈唐宗。爰有荩臣。徵也其伦。乃进十思。以寓忱恂。披香清宴。载嘉载悦。解衣以衣。仍降亲札。煌煌金笺。粲粲奎璧。天纵之能。非但心画。词旨温纯。尧典禹谟。既奖其子。乃父与俱。匪私一家。实劝百僚。孰惮于言。孰荒于朝。唐宗在天。盍愧终怠。魏公有神。当感异代。吾 王百度。斯乃一班。稽首飏言。天不违颜。
贞熹王后哀册文
维成化十九年岁次癸卯三月壬戌。 大行大王大妃。薨于温阳之行宫。某月日。迁于光陵。礼也。龟猷协日。騩驭首途。晨燎晰晰于廞卫。愁云霭霭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3H 页
乎绵区。八神将跸。三爵既㪺。 哀孙主上殿下。祖载殚诚。槯慕疾心。痛仙仗之不返。悲永巷之莫临。乃降睿旨。俾颂徽音。其词曰。
妫汭嫔虞。曾沙母汉。王道之成。实资协赞。代有彤史。昭哉粲粲。于皇我朝。家法最正。圣善相继。曰笃其庆。缵女铃原。是生硕媛。 世祖初载。诞膺妙选。俪体藩邸。承欢 宸极。妯娌戚畹。咸怀嫔则。间罹弗造。国步中微。密佑神谋。宝命有归。功存十乱。位正中闱。率礼蹈和。顾史陈诗。心虔蘋藻。教阐紞綖。壸化川流。十有四年。 二圣礼陟。忧虞相联。日行黄道。由其斡旋。宸器得主。瑶啚帖然。博厚载物。振后光前。深惟挹损。燕处颐神。明德之德。宣仁之仁。巍乎众美。总之一身。翼翼神孙。拳拳慈训。懋昭前烈。重熙昌运。式罄孝思。奉以一国。庶几眉寿。永享多福。顷因清疾。稍愆玉度。灵泉薰浴。乘此春煦。吉语初腾。荣卫和裕。翟茀将返。欢溢都中。何啚冯相。告祲行宫。皇祗震夜。圆魄沦空。三朝未展。八颂其瞢。呜呼哀哉。司造莫测。壑舟倏移。万岁之祝。一霎已而。追皇英于湘水兮。宴金母于瑶池。委环佩兮披灵衣。拥夷槃兮张素帷。呜呼哀哉。龙衮惨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3L 页
以变缞兮。抚末命而攀号。鹭班隐以成踊。怀社饭而惊咷。循凯风兮曷报。仰昊天兮盖高。辒辌殷辚。原野逶迤。青门永隔。紫閤长欹。呜呼哀哉。因山既卜。吉日载涓。威仪夙列。羞醴洁蠲。鄙禹穴之不殉兮。遵鲋隅以同阡。梧桐敷兮菶菶。凤凰鸣兮𡄸𡄸厌尘世之洿浊兮。娱寿原之郁葱。呜呼哀哉。理有屈伸。数亦终始。茫茫堪舆。谁能久视。唯至德之不朽兮。尚有赖于啚史。我 圣后之懿美兮。宜同符于任姒。与鸿祚以无疆兮。流芳声于万䙫。呜呼哀哉。
睿宗大王谥册文
应千龄而作之君。丕釐景命。节一惠而为之谥。率由旧章。玆极追崇。式摅诚孝。恭惟 大行大王。英明超古。浚哲自天。监国抚军。基肇承于宥密。诹经阅史。学已就于缉熙。哀茕茕以宅谅阴。孝蒸蒸以奉父母。深惟付托之重。勉恢听断之规。申儆百司。肃清群憝。虽一期权纲独运。稍烦渊衷。而万世法程大明。遹昭燕翼。岂图民靡洽于蒙泽。天不永于降年。凭几之命遽扬。弃弓之恸奚极。顾惟冲昧。叨纂基图。遗大投艰。荷重任而谁托。茹哀衔恤。仰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4H 页
昊穹而难陈。今则饰终有期。因山既设。谨稽荐名之礼。庸伸赞德之诚。谨奉册上尊谥曰。钦文圣武懿仁昭孝大王。庙号曰睿宗。仰惟圣灵。俯赐昭格。天长地久。永膺徽显之称。松茂竹苞。幽赞厖鸿之祚。
章顺嫔哀册文
维天顺五年岁次辛巳十二月日。王世子嫔韩氏。卒于某宫。越明年壬午二月某日。葬于坡州之新茔。礼也。蜃卫宵严。鹤关晓辟。云旗旖旎以翻风。薤曲凄凉以响月。 主上殿下。哀少阳之无偶。痛元孙之失慈。缅英魂而追念。抚襄事而增悲。式稽令典。俾扬贞仪。其词曰。
天祚大东。累叶重光。任娰相继。阴教聿彰。我圣当宁。前星俪景。畜德少阳。孰司内政。上党之韩。曰有元功。笃生硕媛。来嫔青宫。地望高华。天姿柔懿。齐明夙夜。克勤相事。思媚中闱。徽音乃嗣。神灵锡羡。庆膺弓韣。俶诞文孙。舆望攸属。鸿休无彊。景命有仆。夫何祲沴。连夕告徵。庆声未罢。哀问遽腾。倏沙麓兮讫祥。恍月范兮隐魄。悲缠戚里。痛结宸极。呜呼哀哉。龙楼问寝。鸡鸣谁告。凤雏在苞。焉知胎教。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4L 页
披容衣兮如在。委环佩兮若休。谢青春而莫返兮。侣金母而遐游。香奁掩兮玉台尘。露华漙兮深宫愁。呜呼哀哉。乃卜灵龟。乃简元辰。彝章备举。方物毕陈。酹玉醴于祖帐兮。背鸾殿之罘罳。龙骖驾兮跼步。川原缭兮逶迟。呜呼哀哉。郁郁佳城。铃平之彊。青乌布墨。后土储祥。玄宫既閟。勿妥乃康。百灵朝兮肃肃。翁仲立兮闲闲。怅宫官之雨泣兮。蔼羽翘之空还。呜呼哀哉。彭殇不齐。万古一致。有德无寿。孰主张是。惟缵女之芳声。与梦日之遐福。托彤管以不朽兮。永丹青于竹帛。呜呼哀哉。
仁粹王妃封崇玉册文
资坤以成。恩罔极于鞠育。尊亲为大。礼宜重于推崇。玆率旧章。式扬缛典。恭惟圣善明哲。柔懿静专。俪昭考而嗣徽音。懋修嫔则。诞眇躬而诒慈训。丕彰母仪。向在承袭之初。密赞保佑之策。家邦衍庆。宗社底宁。顾惟厚德之酬。盍谨隆名之荐。谨奉玉册。上尊号。伏惟俯循众志。昭受天休。彤管有辉。庶奉养以一国。皇图永固。期怡愉于万年。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5H 页
祭亡妻淑人文
月日。夫具位金宗直。谨以清酌时羞之奠。敢哀告于亡室曹氏淑人之灵。嗟嗟淑人。弃我何亟。百年之约。三分才一。卅年伉俪。一朝而诀。追惟往事。胡宁忍说。呜呼哀哉。君生名族。配我儒素。柔淑宽慈。中有尺度。祗顺先妣。晚益和裕。先妣每云。吾妇可慕。我姊我妹。驩然相护。妯娌之间。一无或忤。乡里亲戚。孰偏好恶。德何克全。寿何不具。呜呼哀哉。我性鸠拙。甔石屡匮。君亦安贫。不事嬴利。菲食恶衣。始终罔异。如值宾祭。仪物必备。君调咸酸。藜藿亦美。五噫孟光。柴桑翟氏。君实似之。我所深倚。方谋休官。采山钓水。白首相依。以保馀齿。玆计几就。胡遽至此。呜呼哀哉。君之生世。艰厄重仍。年未周星。母疾不兴。外曾考妣。鞠育哀矜。未及于笄。累失所凭。从外王母。女范其承。王母又没。沉痛曷胜。及归于我。休咎辄徵。欢不满眼。得祸尤弘。两更三年。黾勉尝蒸。我蔑闻道。百鬼侵陵。二女五男。相踵魂升。君以摧裂。夙癠转增。呜呼哀哉。昔君得疾。实因解㝃。风邪血毒。于中旋转。十载服药。积聚销剪。往往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5L 页
复患。厥證亦浅。久而当已。庶几平善。遂致因循。治疗不勉。竟以此终。令我惭腼。呜呼哀哉。君之严君。康强在堂。良辰佳节。谁侑酒觞。君之两女。少者在房。他日于归。谁办其装。君之诸弟。誉闻俱良。爇须煮粥。谁为而当。奴婢满庭。失荫伥伥。左右使唤。谁其主张。新筑屋庐。有园有塘。君不留居。谁与周章。呜呼哀哉。寂寥西閤。君其在玆。衣衾盥栉。象君平时。饮食供具。亦且随宜。君昔劬劳。终无一儿。执丧者谁。呜呼已而。我欲辞疾。为服杖期。谬蒙 上眷。赐药以医。难辜 恩命。将赴京师。君之襄事。吾将遄归。幽明无间。当知我悲。呜呼哀哉。米谷之原。松楸郁葱。玉果两垄。安厝其中。君母及子。在两垄东。营君宅兆。卜以玄冬。九泉会合。其乐融融。逝者然矣。生者曷从。奠酤以告。号恸莫穷。呜呼哀哉。
亡友金善源甫哀辞
善源。余之久要也。少余七年。正统景泰间。余与伯仲氏。趍庭于甘文。善源惠然肯来。遂讲学于县之别馆焉。后又与余。同入黄岳之能如寺。温理古读。前后丽泽之益。不能以一二道也。余之求友于岭南。而人人称其翘楚者。善源其尤也。及余先得科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6H 页
第。窃位于朝。而善源负屈称。殆将二十年。最后。中丙申亲试。若骑省。若銮坡。凡朝之清选。善源无不与焉。余尝在嵩善。善源以言语。被谪高阳。凡三年。四方负笈之士。屦恒满门。方是之时。其志其道。同余及善源者。少游则自史馆。同罹善源之辜。役于山阴。克己则宰居烈。乃以吟诗不辍。见罢于方伯。而隐于天岭。子健则鸣琴知礼。俄丁家艰。而庐于甘文。余亦获罪于天。扶母榇而还于凝川。虽俱在数百里之内。书筒之遆无虚月。而连床之语。则不能冀其源源也。及余丧毕。谬蒙 圣恩。首返于朝。未几。善源与其三人者。先后虽不齐。而相继召还。皆集于京师。虽牵职事。不能朝夕唱酬。而其相须相倚之情。何有间于南坊北里之异居乎。况善源与余。同官于天曹于頖宫。又同事于舆地之局。离日少。而不相离者居多。此岂非天也。前年秋。善源被 旨。省灾伤于东都界部。继以推究乡豪之狱。驰启申禀。动延时月。余心耿耿。颇讶久阔。俄而星纪已更。春序将尽。善源始复命才数日。而余之瞥然相面者。亦一再而已。呜呼。善源今其已矣。今其已矣。往者。克己以亲老。乞闻韶而去。善源玆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6L 页
又长辞焉。生离死别。不隔旬朔。向之所谓同志。而在辇毂之下者。余与少游,子健只三人耳。三人之中。余又衰疾。发之种种者日以脱。齿之摇摇者日以缺。眼之䀮䀮者日以瞢。山林湖海寂寞之滨。毁车杀马。以颐养馀龄。乃其宜也。而未能决去。何也。善源。海平人也。非惟有同贯之分。而且缔潘杨之好。今其寡女。哭随慈氏。奉柩而徂于南。余之感念亡儿之怀。又乌可堪耶。遂作哀词。以叙余之悲悼。而慰善源于幽昧云。嶷嶷其表兮。肫肫其中。辅以问学兮。既博而通。发为言语兮。有雅有风。其光烨然兮。仁义之充。取与以宜兮。破除崖岸。朋友久敬兮。惟希齐晏。宏词奋身兮。名誉愈焕。更历清要兮。庶大有遇。中罹窜逐兮。曷渝平素。操执之确兮。玆余所慕。再入天官兮。年未迟莫。孰云中涂兮。遽殒厥灵。天不可问兮。神不可聆。伯道无儿兮。谁肖典刑。孤妻嫠女兮。扶柩以还。千里故原兮。墙翣艰关。止止堂空兮。溪水淙潺。鱼鸟翔泳兮。松桂日长。物候犹昨兮。斯人何往。呜呼已矣兮。心焉惝恍。
山中人辞
   克己与都永昌,韩仁孝及甥康伯珍等。浴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7H 页
于安国寺。寺乃高僧行乎所住处。画像存。
山中人兮忽三四。謇携手兮其虚徐。兰为汤兮蒻为荐。芳訚訚兮屋庐。日澡浴兮或坐卧。精气抟兮粗秽除。朝而噏兮石溜。暮咀嚼兮冰蔬。虽神仙兮辽以隔。羌彷佛兮为曹。招乎师兮挥麈。邀王母兮分桃。哂空门兮多幻。嫌下土兮淫遨。密靓处兮高观。知义胜兮身肥。钩辀聒兮云木。涩勒暗兮苔扉。夔一足兮畜怪。又狐狸兮聚族。云冥冥兮月黑。竞恣睢兮蹢躅。念畸人兮缚尘缨。隐思子兮劳心曲。桃眩昼兮李缟夜。韶华缤纷兮悦目。湛中园兮可乐。君胡为兮空谷。
拟登楼赋
   乙酉二月。余自密阳还京。道出沃川。渡赤登滩。登岸上楼。览物伤怀。遂拟仲宣登楼之作。
后千载以登楼兮。心实获乎古人。胡蓬荜之侧陋兮。希明扬于昌辰。曩孤骞而识路兮。依士师之清尘。虽径窦之纷如兮。不敢睨之敢驱。果与世而龃龉兮。宜颠踬乎险途。既三釜之不吾谋兮。排国门而南徂。凌雪霜以遥奔兮。就慈闱于推火。值岁年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7L 页
之未稔兮。腹蔬粝之不果。省兄弟于影堂。悲镜鸾之孤寡。里闬缤其来集兮。故儆余以仗马。专纯嘿以靖处兮。愿遂耕钓之初心。历玄英而发春兮。鸟间关于园林。理角巾与蜡屐兮。思逍遥乎幽寻。时搜补于兵额兮。将械余以兜铃。匪缁黄其曷逃兮。观贞卜于郑詹。仰春晖以流涕兮。矫冠佩而悲还。慨余行之迟迟兮。矧道里之脩艰。朝余征而夕寐兮。逴日远乎关山。水何深之不临兮。楼何高之不攀。戾赤登而径渡兮。忽玆宇之如跂。聊絷马以徙倚兮。恍烟景之逦迤。俯湍濑而窥鱼兮。想故川之鲂鲤。览荣木于聚落兮。怀故园之桃李。撷芳新于野田兮。缅故山之蕨薇。胶余心而莫舍兮。羌中道而怀归。孑起立而骋目兮。白云蔼其孤飞。复凭槛以假寐兮。魂佁儗而无所极。忽仆夫之唤醒兮。报黄粱之已熟。挥沃盥以延伫兮。踆乌奋迅其西昃。下阶梯而据鞍兮。肠冯回而郁塞。固行止之在我兮。何不断而自惑。喟捧檄而动色兮。非寻常之可测。念乘田之为贫兮。亦复歔欷乎接舆。苟自图于封殖兮。人谁食乎吾馀。嫉世俗之洿浊兮。骄妻子于白日。椒兰随以变化兮。哀容长而无实。有蹈道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8H 页
之如矢兮。羌群咻而众咥。徵往哲之芳躅兮。信余命之多愆。顾初服其犹未悔兮。纵阨穷而勿迁。尚百岁之在后兮。惧誓言之不坚。聊书绅以自诏兮。庶日夜以乾乾。
观鱼台赋
   丙戌七月。李施爱反。予以节度使之命。签兵到宁海府。兵未集。与教授林惟性,进士朴致康。访稼亭旧家。仍游观鱼台。是日。风恬浪静。俯见群鱼游泳于崖下。遂和牧隐小赋。以贻二子云。
肃承符于玉帐兮。东将穷乎海涯。纷羽檄之交午兮。余安能以恤他。惧壮事与老谋兮。洎日月以消磨。呬礼州之闉阇兮。聊延伫于前修之故家。有台巙㞾于厥傍兮。衬赤城之晨霞。从二客以指点兮。恍不知身之凭灏气而蹑玆地也。蒙庄奚诧于知鱼。邹孟敢称于观水。倚危磴而遐瞩兮。渺云涛其几里。少焉。飓母不翔。盐烟遥起。海市如扫。光景歘异。划长啸以俯窥兮。群鱼拨剌以悦志。蹇族戏而队游兮。匪肤寸瀺灂之可拟。凌通波以喁噞兮。纵网擉兮奚冀。或掉鬐而奋鳞兮。吾恐风䨓变化以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8L 页
通灵。攀虬枝而太息兮。感物类之咸宁。并鸢飞以取譬兮。孰听莹于至理。斯太极之参于前兮。矢佩服而勿弃。眷二客之脩骞兮。忽有得于瞻跂。崇羽觞以相属兮。悟一本之在此。酹牧翁而咏姱辞兮。若饱饫于珍旨。肝胆非楚越之遥兮。愿同归于明诚之君子。
谒夫子庙赋
   景泰甲戌秋。严君。自成均司艺。出为星州教授。乙亥春。余及仲氏。往省焉。因留黉序读书。携诸子。入礼夫子庙。见大圣以下四圣十哲。皆塑以土。岁月已远。黯黪如入古寺。见千岁偶人。予愕然不敢指视。以为大圣大贤如有灵。其肯依此而受享乎。于是。咎始作者之无稽。书此赋。遗诸子。俾改以木主云。赋曰。
岁旃蒙之首时。余鲤趋乎玆黉。群狂简之君子。瞻夫子之庙庭。抚中唐之文杏。欣时雨之敷荣。辟金鐍以磬折。起阙里之遐想。入余跽而仰视。忽盱睢以惝惘。何于穆之清庙。塼泥土而肖像。无异夫浮屠之宫兮。安得髣髴乎东门之尧颡。矧岁久而日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9H 页
逖。宜绘䌽之漫丧。冕旒十二。网蝥虫兮。河目海口。尘雍雍兮。赤白陁剥。苔蚀山龙兮。蜗涎画字。晕于衣裳兮。块四圣与十哲。亦东西之相望。或冠倒而笏堕。或眸矐而指亡。纵后世之缮涂。犹瘢胝与疡疮。匪圣灵之宜宅。慨庙貌之不臧。虽笾豆之洁蠲。恐鬼物之旁窥。昔夫子之周流。志不陋夫九夷。我东海之文明。曾仁贤之所治。苟尊崇之有道。应夫子之来绥。况夫子之精神。譬如水之在地中。求之则在。道之斯通。何必腼形像而禋祀。冀肸蚃之昭融。范黄金犹不可为。而又土木之是肖。始作俑之无稽。岂不至今其可诮。喟 圣神之履运。焕頖制之复古。妥木主以释菜。用以彰夫昭报。光圣德于不显。体姬室之规模。何必重夫改作。尚因袭乎前图。谇曰。南山何有。侯栗蓁蓁兮。培阳拥阴。风露流津兮。剖而作主。肌理均兮。用周人栗。可以妥夫子之神兮。亟撤土塑。返黄祗兮。毋令魑魅。有凭依兮。明告君子。余言不欺兮。圣人复起。谓余有知兮。
答晋山君书
日者。伏蒙相公降屈盛德。辱教滓贱。疑其悼夭札虑家患。而遂进退之大节。二衰三殇之说。炳然一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399L 页
仪制也。春晖风树之喻。怆然一孝经也。以宗直之孤陋蹇浅。动止狼狈。而得大君子慰藉开诱之方。不一而足。欲使之制情合礼。不失事体。噫。微相公。宗直几为慈之天所蔽。而不能自明于流俗矣。虽然。宗直之所以冒昧辞官者。夫岂徒哉。宗直自筮仕以来。几二十年。气质之偏。无所谐偶。簪绅虽绊于身。而麋鹿之性。恒在丘壑。佳山秀水。心想神游。旅进旅退之际。每郁郁不乐也。顷以母老乞归。朝廷。以宗直猥侍经幄。不可遽置散地故。苟以一郡荣之。既涉汉江而南也。将不复渡斯水而入国门。幸遭清明之代。不当如是决去。然揣分量材。固其宜也。及夫交龟之后。迎致老母。养之以一邑。心颇安焉。 圣恩如天。辄思报效。凡政教有可以裨补王化者。则无不力为之。第恨其大纲虽正。而节目疏漏。民不习服耳。其于簿书期会。亦且戒饬小吏。毋令稽滞。虽若督邮者。搪揬而至。亦束带逢迎。殊不以为愧。如此荏苒。四阅寒暑矣。衰门多衅。凶祸荐臻。今年春夏。连失一男一女。归瘗于金陵。及秋。又失长子。而又瘗于金陵。金陵之地。数月之中。累累然忽成丛冢矣。伤夫。玆患者。间十岁二十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0H 页
岁而一罹。人理有所难堪。况乎一岁而二遇之乎。王夷甫所云情钟正在我辈。殆为吾今日发也。虽曰死生脩短。各有分剂。亦恐吾之积恶。有以召之。而鬼神所以未悔祸也。然岂敢以此而遽谋退逸。自徼倖于高人隐士之目乎。老母悲痛之馀。亟还密城。晨昏色养。不得如志。而且宗直。素有羸疾。自经忧患。精神气血。非复前日。平昔山林之志。转辗益深。所以辞之至再而不能已者也。天岭之人。不求吾志。而徒求吾迹。宜乎以宗直为悼夭札也。为避家患也。自得相公书。始悟吾之果轻于去就也。恍然如梦之得醒。又不得监司之命。而径还治所。噫。微相公。宗直几为慈之天所蔽。而不能自明于流俗矣。相公。斯文山斗。廊庙蓍龟。适以忧服。越在草莽。下邑之人。如值獜凤。争先睹之为快。宗直夤缘夙分。不能以朝夕闻謦欬之音。罪安可逃。今蒙发覆。守官如旧矣。苍茫岁暮。雪满园林。琼瑶之迹。当继踵于门下。言不悉情。伏纸陨越。
答致书
二书来。知尔有悔悟之萌。过而能改。圣人所与。况余之于尔。苟其能悔。安有吝闭其自新之路乎。前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0L 页
日。余之责尔。所谓操之为己。急使汝奋发捍格。而遽形于语言。此余之咎也。岂终怒汝哉。呜呼。先君之服。而翁。丧主也。余从而居庐。今先妣之服。尔乃丧主也。余又从而居庐。二十有五载之间。前后同人之父与子。跧伏草土于玆山。其于人世。何如也。余之恋恋于尔。而欲其遄归者。以此也。然其恳恻痛切之不能已于怀者。不徒是也。汝在此。则馈奠也。吾从尔焉。对吊宾也。吾从尔焉。余独居。则人疑余于丧主。不可也。患是。而空垩室不守。亦不可也。宾客来。辄问尔之处。纵语之以宁其孀疾之母。一二遭则已。久而四五至而问之。内所不足者。其何以辨之。如尔之年芳途远。而一行之亏。众谤之归。其可不虑之邪。抑又有重是者焉。吾宗。起自和义。已百馀年于玆。良酝公以后。诸宗子姓。亦已众矣。而仕为公卿者。绝无矣。登科第者。唯吾先君及先君再从兄讳从理及而翁与余耳。呜呼。百年之既久也。而得第者才四人也。而吾家有其三。往年。康甥又捷甲科。玆亦吾家之学也。由是而观之。祖先积累之业。似将发于吾家也。余昔命尔诸从名。俱从丝声者。冀能继续家业。以传于永久而不替也。绶,纮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1H 页
辈。仲氏自教之。必将有成。余仅有一子。而今为废疾之人。无复有可教之望矣。汝二人。崭然已出头角矣。然学之博以奥。则犹未也。狸辨之始免。而刻鹄之尚未成也。苟少弛于温习藏修。则日月逝矣。其将乃何。余虽薄于德。而愧于学。出身以来。猥蒙主恩。常不离于金马玉堂之上。以故。虽在山中。远方之士。或有相从问学者。忘哀讲诵。无所逃于名教之罪人。姑以跫然之喜。不甚拒之也。尔若能朝夕在我侧。读礼之暇。日求知所未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以隆他日笃行之基。则三年之间。庶几稊秕之有秋。以无坠祖父之绪。不亦可乎。其与茧足负笈而来学者。宁不倍筛焉。此余所以望汝摆落世累而遄归也。呜呼。今之世。无而翁矣。而翁。孝友忠信。出于天性。昔在高灵。膝下尝患痈疖以卧。余侍疾。一日。先试蚯蚓汁。余时年少。不觉其汁之恶。而偶一啜焉。兄谬以为德性相肖。而友爱之笃。终始无间。悲夫。今日。虽欲再饮蚓汁。胡可得邪。同居此山。三载茹哀。每夜半。蹴觉晤语。耿耿尚在耳傍。念至于此。肝肠如割。兄既不可见矣。兄之遗体。汝二人在焉。吾之欲提撕成就。使之立扬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1L 页
于世。此心乌可量已。汝勿以吾前日之责大蹙迫而恨我也。妻孥若露处。无地可托。则经始之事。须粗完而后还。可矣。虽然。子朱子有云。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东。冠之家礼之首。尔其知也欤。不一一。
与密阳乡校诸子书
赤炜受代。品物流形。念惟诸子之藏修。何似。崔先生之亟丈。何似。某服阕来。为凶年所驱。挈挈还金陵。不得一日安居于桑梓。与二三子。讨论遗经。参究时制。以扶植学校中不可坠之纲维。使之永有所守。寤寐良用介介尔。日者。谬蒙 上恩。承乏侍讲。不幸以疾。奉辞于朝。疾苟愈矣。身苟闲矣。则将货舟南还。可以遂前计矣。窃思之。乡闾风俗。所以浇漓。朝廷政化。所以壅阏。其病源。专在于学校讲学之不明也。讲学苟明。则孝悌忠信之教。人人服习。由庠序。而及闾巷。薰蒸条鬯。不能自已。五伦各得其序。四民各安其业。比屋可封之俗。亦因以驯致矣。安有顽嚚干纪之人。螮蝀于其间哉。由是观之。一邑之治忽。实关于乡校也。不惟一邑。虽天下皆然。大小虽殊。而其揆一也。密之为邑久矣。山川襟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2H 页
带。清雄奥邃。田畴肥美。烟火富庶。山有楮漆熊虎金石竹箭之利。水有蒲裸菱芡鱼鳖荻苇之饶。通工易产之人。四方而集。虽谓之东南一都会。可也。其民。亦勤于树艺蚕绩。敏于租税徭赋。上之人。苟以仁义渐摩之。可易化而易使也。前朝中叶。乾纲解纽。州之群不逞如方甫,桂年之徒。诖误齐民。以应珍岛之贼。啸聚未几。自底荡覆。世遂以此。贬绝其俗。后之录观风。志地理者。咸曰。其民好斗争。至今为山川人物之羞辱焉。呜呼。齐鲁。文献之邦也。孔孟之遗教存焉。而更历世运。奸夫大盗。据其地而为乱者。多矣。然而中国之人。不以是并诟其地。若称礼义之俗。则必以二邦为首。乃之何吾州。以一方桂之乱。而百载之下。尚蒙其污蔑耶。可见录观风。志地理者之不宽弘其量。而不许人以迁善之路也。盖地无古今。而人有古今。反薄归厚。岂无其机。然则其责不在乡校乎。方今 圣明在上。文治方隆。诸君俱以秀士。选于畎亩。披逢掖之衣。居首善之地。是宜上体乐育之恩。下念转移之术。讲明孝弟忠信之道。为闾里倡开道群愚。湔涤旧污。乃其事也。比来。学规颓废。长幼凌节。新旧失伦。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2L 页
弦诵之声殆绝。骄淫之风相尚。诽谤每及于官府。告讦辄形于友朋。其所为。至有樵童牧竖所羞道者。信如是。则乡校自坏其俗也。尚何望于一乡之观感而兴起乎。抑又闻。教坊倡女。人各自占。招宿斋舍。或有相窃者。且于释奠饮嘏及师长称寿。凡宴好之日。明伦堂上。妓乐前陈。青衿杂糅。淫歌慢舞。诙嘲媟笑。备诸丑态。夜以继昼。居师席者。亦狃于故常。恬不之怪。遂含糊不之禁。非惟不之禁。又从而沉酗袒裼者。往往有之。噫。斯乃伤风教之一大端也。夫斋云者。所以收敛也。明伦云者。所以讲明人伦也。以是为名。夫岂徒哉。今乃以为宣淫歌呼之地。不亦亵乎。先王之教人。生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而舞大夏。春夏。教以礼乐。是皆所以为齐明之具也。曷尝以世俗男女相说如禽兽之行之为者。为乐哉。而况放郑声。夫子所为答颜渊为邦之问也。今以释奠之日。而郑卫桑濮妖邪蛊惑之音。作之于圣庙之傍。可乎。讲学之不明。玆可类推。某顷与吾党识者。语及于此。未尝不愤切于怀。以为闾巷之风。虽难猝革。庠序之习。何忍因循。昔何蕃当朱泚之乱。毅然叱六馆之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3H 页
士。使不从叛。韩退之称其勇。又古谚云。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言效之者众也。今诸子中。苟有知前日之非。而奋拔乎流俗。于以矫拂其操行。于以讲究性理之学。于以诱掖其侪辈乡党。则是今日之何蕃也。是今日之善射者也。吾安知一校之士。不靡然从之。争为决拾之备邪。又安知一邑之人。不薰陶渐染。皆勉为孝弟忠信之行邪。民彝物则。从古不泯。变化之妙。捷于影响。愿诸君。毋以菲薄自居。而勉旃可也。或谓余曰。承流宣化。府主之职也。讲学明道。教官之任也。子无其责。而为是之喋喋。虽勤何裨。余曰。府主教官。其政虽善。止行于六期三期间耳。且前之善。后之继者。鲜矣。余则乡中之一耆老也。斯文之一先进也。与诸子。每春秋。周旋揖逊乎乡射乡饮养老之仪矣。夫如是。则盖棺以前。皆责善之日也。非其人则已。一毫有仁义之心者。一再至三之间。宁有不惕然惧翕然从者乎。或曰。子之言然。遂并录。以渎告焉。惟诸子。谅之。
答表少游书
足下有美行。而欲避其名。今累数百言。求以驳报牒而追改之。其意恳恻。其语无所矫饰。呜呼。此足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3L 页
下所以为不可及也。仆识足下于京师。积有年纪。但以文学相推重耳。未尝闻有至性如是也。今待罪为邑长于斯。往往与俞林游。俞林吃吃说足下治丧之美。乡长党正交荐之。俞林。信士也。况乡党之公言乎。仆于是乎。益深叹服。适有朝旨。令搜访孝子顺孙忠臣烈女以闻。遂不敢隐蔽。而与朴由孝,金烈妇。并报于监司。仆曷有私于足下耶。足下之行。有三难焉。吾东方丧制坏缺。虽文献故家。不能拔乎流俗。不恤于陷为不孝之人。足下之治丧。则不于易而于哀。而礼亦无所缺焉。此其所难也。世之人。苟有小善。鲜不呫呫自言。犹恐人之不知也。而足下则畏人之知。此其所难也。七七之设。果虽浮屠之法。然足下则只祭于几筵。非世俗谄佛者之比。且所谓隧道者。其能备石室金枢刍灵茅马。以之杂陈于圹内乎。苟不能是。则先瘗外柩于地。而开一面纳棺。不可谓之隧也。亦不可谓之僭天子之礼也。礼有读礼之文。则观书无妨。又有服药之语。则啜酒何伤。凡此数者。绝不为之。固大善也。然事有不得已而为之。此亦仁者之过也。今足下。以不慊于心者。自引以为大罪。此尤其所难也。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4H 页
足下能为人所不能为。有是三者。而推让于由孝。由孝不学。尚且为孝子。足下独不得为孝子乎。以如是之行。而闻诸朝。编诸史策。岂欺国家云乎。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他日。鹗立朝右。竭匪躬之节。将联书于忠义之传。仆非足下之望而谁欤。节迫吹帽。可与足下一话否。
答南秋江书
秋江足下。仆自湖南还都下。几及半载。而窃怪吾秋江之问一不至。意以为秋江。往岁。遍游湖岭之外。辰弁二韩之遗迹。搜讨无馀。今则其人。必在铁岭以北。或浿江以西。溯豆漫。而望勿吉,挹娄之墟。舣马訾。而访国内,丸都之域。仿佯底滞而不返尔。不然。何其绝无影响。至此极耶。今晨剥啄。忽得净劄端楷如投公孤之门者。拆而观之。乃吾秋江之书也。噫。秋江何待仆之薄邪。仆衰朽日甚。不修边幅。久矣。何以当君子虚辱之仪邪。自述挽歌四章。载其左方。读之再三。然后始信秋江非远游也。乃病也。所恨者。秋冬来。仆亦病。一旬九卧。不得造求而晤语也。姑玩其词。足以嗣渊明,少游之遗响矣。然因是。又足以知吾秋江年龄之不穷也。彼二人之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4L 页
歌。皆临绝之作。故陶则旷达。秦则哀楚而止耳。更无纡馀不尽之味。吾秋江。则似伤其在世六厄。而竟云。三十六年间。长被物情猜。其自赞也。深矣。且有拳拳不忘斯世之虑焉。是岂溘先朝露之人哉。如秋江者。二竖虽能困苦其身。焉能操纵其寿夭乎。但其大数朝夕之说。近于谈禄命。恐非秋江之所宜道也。仆尝闻。古之人。多有豫作寿藏之兆者。又尝见乡中老人。自治棺椁。至其衣衾敛袭之物。无一不备。常常自卧其中。以迄没齿。此盖非徒为缓急之用。或有哂其暗行祈禳之术者焉。今秋江之拟挽。无乃类是耶。斯言戏尔。三之日。阳气和煦。品汇昭苏。所冀为慈围。慎自调摄。不宣。
后妃明鉴序
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健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盖乾道至健。坤以至顺而承之。乃能成生物之功。后妃之职。其亦犹是乎。苟无坤顺之德。则何以配至尊。而听内政乎。恭惟我 主上殿下。由文子孙。嗣大历服。乃恢至治之规。乃奉东朝之旨。命径(一作经)筵臣某等。裒集古今后妃之迹。将以为中壸之鉴诫。臣等。祗承睿意。博蒐传记。上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5H 页
自唐虞。下迄高丽。得善可为法者几后。恶可为戒者几后。汇编为几卷。书成而进。命名明鉴。仍命臣宗直序之。臣窃惟有虞之治。基于妫妠。二南之化。兆于关雎。孰谓国家隆衰。不系于内治之得失乎。是故。盛德之世。懿行淑德。更为内助。彤史有记。鸡鸣有戒。里谒不行于朝。外言不纳诸阃。至于叔季。始狃𥙌裯之情。浸干朝廷之政。或凭母后之尊。专擅断制之权。螽斯美远。牝晨祸兴。卒之为天下后世之笑者。前后相接也。呜呼。帝王之能体乾健者盖少。而后妃之能体坤顺者益少焉。帝王之能踵舜文者盖少。而后妃之能踵姚姒者益少焉。毋怪乎治道之日趋于放荡。而资始资生之道。不能以相成也。天佑本朝。世有圣后。家法之正。人伦之叙。三代以来。未之有也。况今 圣明在宥。上焉三后。丕隆母仪。下焉 中宫。克嗣徽音。谋谟裨赞。动合天心。然犹拳拳于往辙。视其善者。而思齐焉。视其不善者。而警诫焉。昔唐太宗。以为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人为鉴。可见吉凶。今此明鉴。吉凶昭矣。兴废著矣。置之椒闱清宴。俾媬傅之典图史者。日诵于前。则非特思齐警诫而已。服膺真积之久。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5L 页
自然与皇英任姒。神交千载之上。而马邓高曹。不足论也。将见阴教之及物。薰蒸透彻。驺虞獜趾之美化。周洽于海隅矣。吁。其盛矣哉。
亨斋先生诗集序
世谓文章之与命。不相为谋。故要妙之作。多发于山林羁旅之中。达者则气满志得。虽欲工。不暇为也。余则以为不然。穷者而后加工。虽信有之。然公侯贵人之能者。亦岂少哉。其器宇之宏。而天分之高。金章赤绂。若固有之者。出言而金石自谐。触思而风云自随。其仁义之弸鬯于中者。自然泄之于诗而不容掩也。又焉有气满志得。若细人处富贵者之为也哉。是故。穆如之颂。非关于羁旅。红药之咏。不在于山林。燕许擅声华之宗。韩范富风雅之制。如是者。代不乏人焉。虽吾东方之作者。亦然。高丽之盛。表表名于世。若金文烈公,李文顺公,李大谏,金员外,益斋,稼亭,牧隐诸先生。非宰枢。则给舍也。其未达者。吴世才,林耆之数人而已。以是言之。益见达者之未尝不工于诗也。亨斋李先生。生于丽季。长于名胄。而能踔厉不群。无书不读。闳乎中。而肆乎外。其为诗文。优游浑厚。法律森严。少处浊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6H 页
世。自鸣其胸中之蕴。及我 圣神兴运。攀鳞附翼。历相四朝。得施其经济。以绍祖烈。而能以诗。笙镛一代。尝再奉使于皇朝。抵燕蓟。涉江淮。与闻人陆颙,章谨辈唱和。其都邑河山之巨丽。礼乐文物之融侈。收拾涵蓄。以尽天下之大观。达者而工于诗。先生亦其人也。然而先生。务自韬晦。平生所作。人罕得见之。先生殁后三十馀年。余与先生之孙监察永蓁同官。赁屋又比邻。相得甚驩。成化乙酉春。监察出守灵川。将行也。示余先生乱藁曰。吾祖之功名事业。铭之铁卷。纪之青史者。炳炳也。而独此文章。无传焉。吾以是惧。将欲缩节官廪。以图绣板。子为吾编之。余辞不获。则遂分古律诗二百九十六篇。汇为四卷。杂著三篇。附录于左。又窜定先生手草年谱。而弁其卷首。因喟而言曰。家有弊帚。为孝子慈孙者。尚不忍弃之。况此言语菁华之不朽者乎。况功名事业。因是可以求其髣髴者乎。君之子孙。竞欲克肖。以不坠箕裘之业者。将不在玆欤。宜亟梓行。以博于四方也。
送蔺上人还日本序
   
  世祖大王十一年乙酉。日本僧秀蔺来。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6L 页
  世祖以观音现像及舍利分身天雨四花等事。载书契。并以礼币授蔺。归达于其王。使同参。适其国乱。蔺侨寓僧房及村舍凡五年。至是。乱稍定。始得国王答书。来复命。
殿下即位之明年秋。日本国蔺上人。奉其国书。款我南徼。有司奉旨。传遽以上。盖为我 惠庄大王复命也。其容貌清以秀。其言语详以雅。进而拜命于北阙。退而受享于南宫。其周旋揖让。动以规度。而不失尺寸。朝之大夫士咸叹曰。上人。生长洲岛。且为沙门之服。宜若不能谙练于表著易于之礼。所讲诵者。不过竺乾贝多之书。何有于三百篇。然而摈介之际。专对之能。虽端章甫习威仪者。有所不能。而上人皆裕为焉。信乎日本之多材。而上人之拔乎萃类也。或有疑者曰。浮屠氏之法。以能外形骸不为事物侵乱为贵。故逃空虚。蹑烟霞。面壁坐趺。以究观夫所谓性者。而期成其所谓佛者。乃其道也。今上人。则童颅方袍。翩然来思。问其志。则以弘忍临济。为之依归。问其事。则若季札之历聘齐鲁而观礼乐。是急焉。何其名与行之相戾若是耶。予解之曰。人不生于空桑。而不知四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7H 页
大之为尊。则何以立于世乎。上人。虽囿于国俗。不能以簪绅为饰。而能知尊其主。服其劳。有可以利于国。则不惮夫道途之远。管蒯之危。视舟航犹丈室。履风涛若平地。唯所使而之焉。噫。其中无所蓄积者。不能尔也。观于名以蔺。而号以全璧。则其志在于慕古人。而不在于槁死穷山。可知也已。我。 圣上。光绍丕图。交邻以诚。仁心仁闻。畅然四达。礼乐文明之治。且将比隆于周汉之盛时。此上人之所观感而歆艳者矣。今扶桑之域。有称兵为乱者。风尘之扰。殆三四年于玆。上人之还也。以观感而歆艳者。覼缕于国王及国相。有能更化而绥定。则草上之风。必偃。为赤子者。孰敢盗弄兵于潢池中哉。苟如是。一国皆受上人之赐。而相如全壁(一作璧)之功。不足侔也。虽不冠带其身。庸何伤焉。
送金直长骏孙骥孙兄弟荣亲清道序
士君子之悦亲。不一其道。而科第其尤也。自唐宋以来。闳材硕德之人。奋起乡曲。表仪朝著。功名事业。震耀当时。垂于后世者。率由是途焉。当其褒衣博带。歌鹿鸣而来也。藐然山泽之一男子耳。及乎入试兰省。胪传螭阶。收声名于一日。荷恩宠于九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7L 页
重。异时为大夫。为公卿。因之以驯至。其父母之欢欣忭舞。自庆其英豪俊杰。出于吾夫妇怀抱之中。此人情之所同者也。而况冠多士而大魁。联天伦而共甲。斯则中国之与吾东方。前后所未闻。父母之喜悦。必出于寻常科第也万万。非但一家之庆。实一乡之荣也。非但一乡之荣。实一国之光华也。金宁金氏兄弟。乃首露王之远裔。而老先生前执义讳孟之子也。自髫龀时。承家庭之训。学问优深。词华警发。元方季方。难兄难弟。为侪辈所推服者。有年矣。壬寅秋。我 殿下谒 先王陵寝讫。又涓吉具仪。释采于文宣王。遂御明伦堂。发策试士。是时。丝纶之降已久。故四方粉袍。云集京师。操纸笔。立馆下。以敷陈正统之论者。不知其几也。越数日。考官所选。才十一人。而金氏子伯仲俱捷。仲为壮元。而伯名在二等。 上视其卷。命挑上甲科。是科也。第一甲只二人。而仲与伯独占。他人无与焉。雁行挺秀。锦标争辉。已耸动于四方之耳目。而青云之路。发轫甚亟。仲拜司宪府监察。伯拜尚衣院直长。噫。天之所以饷吾老先生者。何如是之厚也。其季。素称白眉之良。今虽不利。曾冠汉城之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8H 页
解额。明春大庭之对。亦必为魁为副。以嗣二兄藉。使迟一二岁。可以持左契而待之。然则金氏门闾之庆。盖未艾也。而我 殿下十有四年。右文兴学。储养人材之实效。于是乎发焉。此岂止一家一乡之荣光而已耶。岁之将臈。兄弟谒告。省觐于道州。时方荒馑。凡科第归荣者。皆寝之。至是。 上特许二君。开宴于公堂。以乐具庆。且以及乎乡党父老。夫子不云乎。立身扬名。以显父母。二君。既得为众人所不得为之事。身已立矣。名已扬矣。父母显矣。盍思所以报上之恩宠乎。古之人自期者则曰。平生之志。不在温饱。以之勉人者则曰。惟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二君操履之纯笃。吾瞷熟矣。思齐古贤。固当倍蓰平昔。奚待夫人之提撕奖勉也哉。宗直老矣。孤危之踪。强颜窃禄。凝川旧隐。猿鹤见招。倘得南还过道州。则当诵燕山灵椿丹桂之诗。而为老先生寿云。
送郑监察锡坚赴燕京序
朝聘之使。必有书状。书状。即古书记之任也。苟非博洽通敏之材。盖难能焉。我东方。自高丽以来。其为任。或轻或重。赵宋时。待我之隆。亚于辽金。使者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8L 页
及境及郊亭及馆。皇帝之劳问沓至。锡宴内殿。横赐御札。辄用表状而陈谢之。又于公卿私觌。馆伴酬答。若启劄。若诗骚。往复不已。是皆出于书记之手。当人材全盛之时。号能办此者。朴参政寅亮。金文烈富轼数人外。无闻焉。逮至胡元。以高丽比之内地。设行省官寮。时节贡献。虽依旧贯。而宾接之礼。实同他邦。故为书记者。亦无所事。于是。士之蔑羞耻懵学术。而利赏赐者。率皆徼幸而冒行。呜呼。中国失其轻重之权。而使事如是之悬绝。亦可以观世变也。皇明有天下。制度一新。绥远之道。上拟周室。虽严于内外之辨。而所以厚往薄来。情文俱备。其待国使。悉酌乎中。馆谷恩赉既以礼。而不责其报谢之仪。斯乃恶虚文之不足使外人感动而心服也。昔。阳村先生之入觐也。大祖高皇帝。使之游街应制。而卒赐以宸章。亦其一时颠倒鼓舞之特恩耳。自后列圣。靡有隆杀其旧焉。由是观之。今之为书记之任。似亦轻也。然而我 殿下享上之诚。无所不用其极。一行使副。必择其人。又况书状。兼为检察。自上介。至于舌人仆隶。一切非违之事。皆可纠理。虽无翰墨之责。其任不既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9H 页
重矣乎。苟膺是选。不可昧昧然和光同尘。以取笑于中朝士大夫也。较然矣。南台郑子健甫。君子人也。今从千秋使朴公楗。腾装告行于余。遂■(一作掺)袪而语之曰。士生偏方。有至白首。而不得踵王国之门。见王国之卿士焉。今子翩翩然由王国。而入天子之庭。贺天子之储闱。以近夫日月之耿光。不可谓虚生一世也。不可谓不偿弧矢之志也。享锡与便蕃之宠。而无参政文烈之劳。子之荣幸。为何如也。虽然。文物之海。鹓鹭之行。如遇赏音者曰。九州之外。乃有斯人也。此乃余之所望于子者也。国恤方棘。不能以杯酒相属。姑叙书记之重轻。以为别。
送金进士䜣序
金君䜣。李氏之宅相也。自其扶床坐膝之时。而鞠之于其外家。外翁之抚养也。犹韩公之于嗣复。忠宣之于司马。既长。道之以问学。而迄至于有成。人见之。皆知其无愧于二家之孙焉。余畸乎世者也。逐禄于京师。金君。不以世人之待我者待之。而责之以古人之事业。眷言相好。游从且熟。今年春。自南裔还朝。金君已魁俊造。入于大学。又腾名于汉城之解额。以父故。退避南宫。不与其试。充乎其容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09L 页
仪之愈慊也。泊乎其语言之愈巽也。粹乎其中之愈弸鬯也。噫。士别三日。而刮目相对。况吾与子离阔。至于三年之久。宜吾之目愈刮。而心愈慕也。梧桐坠露。金气横空。金君将促装。辞其严君。往觐外翁于荣川。余携手而别曰。子在此。则有严君焉。在彼。则有外翁焉。内以考德于严君。而外以承欢于外翁。其乐为如何也。荣虽四五百里之地。必忘其津渡之浩溔。岭峤之崄巇。以属于基收之镇也。且子学问之功。譬之水木焉。其流之既导。其实之将食。不规规于青紫之得。而名位决不相舍。今阳元之到其闾也。其为李氏之尊属。岂无脩容而相庆者乎。
永嘉连魁集序
文章。小技也。而诗赋。尤文章之靡者也。然而理性情。达风教。鸣于当世。而传之无穷。诗赋实有赖焉。苟非豪杰之才。其孰能与于此。豪杰之才。世不乏人。而父子祖孙。袭嫩踵武。以振发经纶之蕴。以笙镛国家之盛者。古今几何人哉。吾东方。如牧隐,雪谷,通亭诸公父子。俱有集。可枚数者。诚难倒指。而永嘉权氏之家。特与其一。吁。美矣哉。非惟文章耳。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0H 页
淡墨之榜。世世不绝。至于止斋,所闲堂。相继大魁。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翘举艺苑。辉映岩廊。其平生立朝大节。与夫隆功伟绩。可颉颃于唐之萧张。宋之王吕。吁。盛矣哉。所闲之子叔强甫。能世其业。未弱冠。而擢巍科。由銮坡。而入银台。今为右承旨。权氏诗书之泽。方将未艾。可知也已。叔强甫。裒集祖父之遗文。釐为若干卷。达城徐亚相。题其上曰。永嘉连魁集。宗直因得而读之。二公之诗。体段格律。实根于阳村之规范。而三世制作。自成一家。质而不伤于俚。赡而不伤于夸。或典实。或冲澹。二公不相上下焉。庄周云。父不得传之于子。子不得受之于父。何二公父子之间。若能传之。若能受之。有出于思索捉摸之外欤。是其天趣之高。学问之到。各极其禀。而命意造语。精微暗合。若或有传之受之。殆难与众人语者。存乎其中。吁。二公者。真所谓豪杰之才也。方今 圣明在上。文治大阐。诸老遗藁。往往彻于清宴。是集。亦当与高灵申文忠。宁城崔文靖。晋山姜文良。阳城李文简之作。并传而不朽也。无疑矣。千载之下。孰敢以小技而易之哉。
送金都事润宗诗序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0L 页
成化纪元之六年。我 殿下践祚甫尔。临御经筵。日不暇给。夏四月。命公卿及馆阁。选三品以下侍讲之人。仿古集贤殿。设员于艺文馆。非但备顾问于细毡之上而已。凡制作辞命。记注言动。编摩经籍。一如集贤故事。于是。一善金之庆裕后。为副提学。文城柳眷明仲。为直提学。西河任士洪而毅。为典翰。桧原金季昌世蕃。为应教。月城崔敬止和甫。为副。宣城卢公弼希亮,缶溪洪贵达兼善。为校理。伊西金克俭士廉,乌川郑徽清卿。为副。余与齐安崔淑精国华,凝川孙比长永叔。为修撰。金君与宜春南季堂希正,仁川蔡寿耆之。为副。十有五人者。分番更直。日承三接。士林以比之登瀛洲焉。是岁之冬。余以母老。辞于朝。得天岭而南。在郡闻馆号改称弘文。而一时之人。多所迁擢。金君亦出为永安道都事。及丙申春。余秩满还朝。则在馆中者。兼善,国华数人而已。其秋。余又得一善而南。在官四年。遭天之酷。前年春。服才阕。不意衰朽馀喘。复玷玉堂。山林之志。未能自励。遂以应教赴召而至。则在馆中者。皆后进之英也。庚寅旧列。裕后。方位枢府。希亮。知奏。耆之。宪长。永叔。典军。士廉。宗正。金君。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1H 页
亦贰䆃官。而毅。虽以罪废家居。往往亦可相晤也。兼善。持服于咸宁。希正。制锦于秋城。而明中,世蕃,和甫,清卿,国华五人者。登于鬼录已久。有时过其故宅。但见墙欹屋陊。蔓草盈除。或易主而居者。已至三四矣。悲夫。人世之事。一至斯耶。当初被选之时。十有五人者。年齿有少长。班资有高下。学问心术。亦容有不齐者然。而自庚寅至于壬寅。天道才一周。而其间。一荣一辱。一离一合。一存一殁。纷纶倏忽。如有相推相激而然者。玆岂人力也哉。天也。以已往而知来者之亦如是。以一馆而知百司之亦如是。以今人而知昔贤之亦如是。真可愕而可慨也已。今君与余。道同志同。阔于世亦同。官位亦不甚相远。虽不能同处一馆。而供职之馀。彼此相寻。属酒赓诗。其幸为如何耶。君一日。示余赴宾幕时诸公赆行之作。要弁其端。遂书所感于怀者而归之。
送李国耳赴京师序
诸侯大夫。入天子之国。有以观其会通。而能有所得者。自周以来。几何人哉。如吾夫子入周庙。而志三缄之戒。吴季札听周乐。而知文武之德。于虖。不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1L 页
可尚已。后世如韩安国之杀(一作救)梁王。赵咨之答魏文。不过揣摩捭阖之术耳。然忠于所事。而折服大邦。虽谓之海内豪杰之士。可也。吾东方。邈居海外。然箕子之后。诗书之俗。蔼如也。其在新罗。唐太宗。闻庾信仁闻(一作问)之风。谓为君子之国。其在高丽。金富轼,朴寅亮,金觐,李资谅之徒入宋。以文雅迭鸣。而人称小华。闵渍,郑可臣。亦见奖于元之世祖。而益斋先正。大为中国士大夫之推重。孰谓海外之奥区。而无其人哉。曾青丹玕不独产于南越。而騊駼骕骦。不独畜于中原也。久矣。成化二十有二年秋八月。吾友李国耳氏。贺天子庆节为使介。而首燕蓟。朝中游从之贤。咸席于慕华馆北。奉卮酒以叙别。仆亦厕其末。执盏以酢曰。吾侪尝以侯为天子之士。决以此行而卜之矣。方今 天子圣明。我 殿下。恪谨侯度。君臣之间。情志交孚。不啻若周鲁之亲。虽有韩赵之术。无所于用。况侯之素所抱负。岂可与揣摩捭阖者。同日道也。忠信充积于中。而英华盎于背面。持此而往。虽蛮貊可行。况天子之廷乎。况燕赵之人。慕义好善。乃其天性者乎。侯平日。揽益斋以上诸公之事业。必有所服膺。今㘅命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2H 页
而往也。其肯出于诸公之下耶。由诸公之事业。而上拟吾夫子洎延陵季子之观也。则其所得。必深焉。竣事东还。以其所得者。效之吾王。以润色裨赞于文明之盛治。仆翘足以需矣。
释戒澄游智异山序
西方之圣。莫尊于牟尼。东方之山。莫高于头流。学佛者。以牟尼为标准。则龙树,马鸣,达摩,临济。风斯下矣。吾东方观山者。奚异于是。金刚雄于东。妙香雄于北。九月雄于西及南。登头流。则三雄之在眼底。犹培嵝然。岂唯是也。海内之恒岱衡华。亦将退缩之不暇矣。澄上人。学牟尼者也。少事德源君曙。虽厮养。有所不惮焉。晚耽竺教。落彩蒙伽梨。遍参名山。戒行清高。为其道者争慕之。既而。自带方游头流。凌般若。蹑天王。礼佛坐高台。访仙青鹤洞。今则敛其瓶锡。入奉天寺。居焉。焚香面壁而坐。以求见其师之所谓性者。澄之意。非但依归于牟尼。将为其旧主。拓福田。壮津筏。使之获来世利益也。澄其亦忠矣哉。余。仲尼之徒也。而爱山则与澄同。三雄皆在遐方。不得往游。居常为念。岁辛卯。叨守天岭。头流在其南境。一者。与同志之士。摆落簿领。而穷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2L 页
其巅焉。颇怀仲尼小天下之志。至今五年间。心神梦寐。未尝不在天王峰。安得如澄者与之续登玆峰。纵览山川之融峙。鲲鹏之变化。日月之出没。以重快夫方寸之郁郁也哉。虽然。澄之观。动自动。静自静。余之观。因动而求静。因静而求动。动与静。元不相离。非余与澄故为异也。两师之道。固如是。余亦不知其所以然。
申文忠公文集序
人之度量。何其相远也。程伊川云。人有斗筲之量。有钟鼎之量。有江河之量。有天地之量。斗筲之量。固不足算。若钟鼎江河者。亦已大矣。然满则溢也。唯天地之量。无得而加损。苟非圣人。孰能当之。余则以为江河。固有满溢之时。岂宜与钟鼎之量。同日称也。钟鼎虽大。累斗斛则辄满。江河岂斗斛之所能淋溢耶。故惟大贤君子。可以当江河之量矣。泛观古人当之者。亦未易多得。以今日所见。则高灵申文忠公。其庶几乎。公城府弘旷。才识博洽。通籍以来。至居庙堂。以其平日所蕴畜者。发而为经济之用。凡事物之来也。迎几应接。左右酬酢。人皆服其愈出而愈不穷。而不能测识其涯际。正如长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3H 页
江大河。滔滔汨汨。容受灌注。虽冲风荡激。秋水荐至。亦不为之泛滥横流也。其使日本也。从容风涛之上。如履平地。其征北虏也。坚卧矢石之间。如在斋阁。其视欲投孕妇于海中。与夫为夜半移营之谋者。其量之大小。为何如哉。非徒措诸事业者如是。其为文章。皆本之仁义忠信。优柔和畅。卓荦恢闳。不烦绳削。而自有法度。两汉之要妙。盛唐之隽永。仿佛于风诵之馀。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亦信其为有德者之言。此亦其江河之量。弘涵演迤。而遇风成文。奇变百出。非可以笔墨蹊径而求之者也。宗直。穷乡晚进。始自槐院。辱公之知。公之注兵将说也。叨滥属官。一日。承禀于门屏。公方与客饮。一言延誉于四座。所以开发成就之恩。何敢忘诸。公殁之几年。我 殿下思念旧臣。徵其诗文。公之子吏曹判书浚。令从子礼宾副正从濩。编集为若干卷而进。遂 命校书馆。用铸字印布。宗直因抚卷而叹曰。公之勋德。有不可以此尽者。而公之气槩。或可以此而得其万一。在世之日。经邦论道。丹青王化。胡可胜数。而今者。又以遗文。上彻 清宴。播之四方。公之存殁。皆有光耀焉。宗直尝愧无幺么报效于知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3L 页
待。玆蒙见属为序。窃以托名文字间为幸。祗表公之旷度弘量。以备他日索隐述赞之贺(贺疑作资)云尔。
尹先生祥诗集序
经术之士。劣于文章。文章之士。闇于经术。世之人有是言也。以余观之。不然。文章者。出于经术。经术。乃文章之根柢也。譬之草木焉。安有无根柢。而柯叶之条鬯。华实之秾秀者乎。诗书六艺。皆经术也。诗书六艺之文。即其文章也。苟能因其文。而究其理。精以察之。优而游之。理之与文。融会于吾之胸中。则其发而为言语词赋。自不期于工而工矣。自古。以文章鸣于时而传后者。如斯而已。人徒见夫今之所谓经术者。不过句读训诰之习耳。今之所谓文章者。不过雕篆组织之巧耳。句读训诰。奚以议夫黼黻经纬之文。雕篆组织。岂能与乎性理道德之学。于是乎遂歧经术文章为二致。而疑其不相为用。呜呼。其见亦浅矣。居今之世。有能踔厉振作。拔乎流俗。上探孔孟之阃奥。而优入作者之域者。岂无其人耶。无其人则已。如有之。世人所云。不亦诬一世之贤也哉。故某官襄阳尹先生。乃吾所谓其人也。先生。资禀纯笃。学文该通。其于义理之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4H 页
精微。多有所自得。故能奋兴于乡曲。而羽仪于朝著。处胄监前后二十馀年。提撕诱掖。至老不倦。当时之达官闻人。皆出其门。师道尊严。阳村以后一人而已。为文章。虽出于绪馀。而平易简当。乍见若质俚。而细玩之。绰有趣味。皆自六经中流凑而成。同时据皋比。如金枢府末,金司成伴,金文长钩。经术则可为流亚。而文章则不能与之争衡焉。先生真所谓有兼人之德之才者也。其平生所作不为少。然而旋作旋弃。不畜一纸。先生之子前军威县监季殷。余之同年进士也。仅收拾于散逸之馀。得若干篇。录为一帙。要弁其端。余曰。先生之殁虽久。而至今东人。仰之如泰山北斗。其所口授弟子经书精粹之语。自缙绅学士。以至韦布之徒。无不笔之于书而传诵之。作人之盛。太史氏又纪诸汗竹。不一再焉。事业炳炳。足昭来世。今此残篇断简。虽不传。庸何伤。然父母之遗物。虽巾屦佩觿。为子者。尚欲谨藏而保护之。况诗文者。出于亲之肺肠。成于亲之咳唾者乎。宜君之拳拳于收录。以贻子孙于无穷也。余亦私淑人也。敢不乐为之书。
皇华集序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4L 页
吾东方。国于海外。自汉氏以来。中国之士。奉天子之命而来使者。史不绝书。其于道途观览。人物交际之间。或有所感。寓形诸赋咏者。盖亦不少。然唐之乐鹏龟。托以游赏山川。而窃行镇压之术。宋之徐兢。诿之纂述图经。而因怀窥觇之谋。琐琐小夫。乌足尚哉。其仪观之伟。清操之厉。东人望之如泰山乔岳。即之如冰壶秋月。至今照映简策。称诵而不置者。吕丞相端一人而已。所恨者。使事之暇。岂无霏屑咳唾片言只句之遗者。而泯泯无传焉。是则当时。不谨于收拾珍藏。以图永久。岂非后人之不幸也欤。钦惟 皇明。混一区宇。四方万国。无问海内外。悉为臣妾。以朝鲜世被声教。恪守藩宣之寄。凡有大庆大诰。必为之特选使介。以宠绥之。其在 祖宗朝。有若端木公智,祝公孟献,倪公谦,司马公洵,陈公鉴,陈公嘉猷,张公宁,祈公顺。实膺其选。接武以来。玆数君子。学问之高。文章之富。小邦之人。耳之目之。且有亲薰而灸之者矣。今我皇上。嗣守大宝。与天下更始。于是乎翰林学士章贡董公。工科给事中浙东王公。又辍侍从之班。来布德音于万里。圭璋闻望。符䌽相辉。其学问文章。
佔毕斋文集卷之一 第 415H 页
无让于端木以下诸公。而其冰檗之操。则直与吕丞相。颉颃于数百载之上。噫。皇朝 神圣相承。作育人材。朝廷庶位。跄跄济济。莫非大雅之吉士。玆可验也已。二公在宾馆。才及五日。而旌节言旋。我殿下。慕之无已。留之不得。则命臣僚。裒集二公所作诗文若干篇。亟下书局摹印。将使四方后世。得以知 皇上眷顾小邦。如是其至。而二公之清风峻节。足以称天子之使。而为皇华之楷范也。某幸获。而窥其一斑焉。因抚卷叹曰。盛矣哉。炳炳乎。琅琅乎。属思而风云自动。挥毫而金石相宣。海甸之山川草木。亦与被乎黼黻之光华。宜与倪陈祈张诸公之作。并传于东土也。且其骖騑初东之日。其诗少。自国都。还鸭绿之日。其诗多。岂不以恩纶未颁。靡盐之怀。不暇于吟啸。而竣事之后。志气舒畅。咨诹风土。自有沛然而不可御者乎。二公。可谓真知轻重弛张之君子矣。玉韫山辉。珠潜岸晕。米家书画。有虹贯月。斯言果信。则国使之入燕蓟也。有望气者。必曰。析木之分。有异气腾空。当有异书在其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