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序
序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2H 页
畜牧书序
恭惟。我 主上殿下受天景命。奄有东夏。仁恩所被。海涵春育。丰亨之治。升于大猷。然犹仰思列圣艰大之遗。万世无彊之恤。孜孜庶政。不敢怠荒。惟惧一民。不获其所。一物不遂其性。凡可以宁民而济物者。靡不讲究而行之。以为养人之道在乎耕桑。命撰农蚕书。又以为国之大事在戎。戎之急务在马。命撰畜牧书。仍命臣某序之。臣窃惟。天地生材。将以为世用也。人诚有之。物亦宜然。是故。百兽之中。唯六畜有用于世。而引重致远。服勤至死者。莫牛马若也。然其与人一心。堪托死生者。又马之所独。而非牛之所可冀也。故曰地用莫如马。此马之所以详于是书也。然马之性有驯悍。才有驽骏。若不预择。而苟焉并畜。则缓急无所用矣。故先图其形。次论其相。即周礼校人辨六马之属。及毛马物马而颁之之意也。然养之而或失其性。病焉而不知所医。则虽有千里之足。反不如驽马之十驾矣。故次牧养治疗之法。即周礼趣马齐其饮食。巫马药攻马疾之意也。然不习之有素。使安其教训而知其人心。则进退疾徐。必违其驭。终蹈祸败矣。故次调习之法。即周礼驭夫分公马而驾治之意
恭惟。我 主上殿下受天景命。奄有东夏。仁恩所被。海涵春育。丰亨之治。升于大猷。然犹仰思列圣艰大之遗。万世无彊之恤。孜孜庶政。不敢怠荒。惟惧一民。不获其所。一物不遂其性。凡可以宁民而济物者。靡不讲究而行之。以为养人之道在乎耕桑。命撰农蚕书。又以为国之大事在戎。戎之急务在马。命撰畜牧书。仍命臣某序之。臣窃惟。天地生材。将以为世用也。人诚有之。物亦宜然。是故。百兽之中。唯六畜有用于世。而引重致远。服勤至死者。莫牛马若也。然其与人一心。堪托死生者。又马之所独。而非牛之所可冀也。故曰地用莫如马。此马之所以详于是书也。然马之性有驯悍。才有驽骏。若不预择。而苟焉并畜。则缓急无所用矣。故先图其形。次论其相。即周礼校人辨六马之属。及毛马物马而颁之之意也。然养之而或失其性。病焉而不知所医。则虽有千里之足。反不如驽马之十驾矣。故次牧养治疗之法。即周礼趣马齐其饮食。巫马药攻马疾之意也。然不习之有素。使安其教训而知其人心。则进退疾徐。必违其驭。终蹈祸败矣。故次调习之法。即周礼驭夫分公马而驾治之意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2L 页
也。夫自图相至于调习。其文虽简。而其法则详。凡司牧养者。谨守而力行之。则我朝之马政。即周之马政。而斯马斯臧矣。且是书也。皆言马之事。而牛羊附见者。牛切于牲牢耕稼之用。而羊非我国之所宜。养之之难也。其不及犬豕鸡者。人所易养。略之也。传曰。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今我 殿下以天纵之圣。存心于仁民爱物之政如此。则能尽人物之性。而参天地之化育。奚待臣言之赘。将见信顺之馀。鸟兽鱼鳖咸若。而四灵毕至矣。诗人所谓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者。又何足为今日诵也。
石假山诗序
昌宁成侯尝语余曰。吾官闲无事。日在家优游。于是。凿池引泉。垒石为假山。尝谒达城徐相公。以记颠末。又求诗于所尝往来者。以侈吾假山。子其序之。余曰。侯之家在西山之尾。高丘之阻。余尝往访。南出都门而望之。松林翳蔚。树木掩映。见其屋隐见于烟岚杳霭间。若遗世长往者之居。及既就之。侯倒屣迎门。携手以入。游涉园林。青阴满地。翠露添衣。幽邃净阒。萧然有东山丘壑之趣。侯逐拉余。以登高丘之上。则一望无际。豁然如天地再辟。冷然如御风以游九垓之上。其北则三山如削玉。上与天齐。龙飞凤舞。南出为神都。层城九街。宛如展画。其南则引庆诸山。攒青蹙翠。拱楫于前。大江逶迤。抱山趾而西。迩延野绿。远混
石假山诗序
昌宁成侯尝语余曰。吾官闲无事。日在家优游。于是。凿池引泉。垒石为假山。尝谒达城徐相公。以记颠末。又求诗于所尝往来者。以侈吾假山。子其序之。余曰。侯之家在西山之尾。高丘之阻。余尝往访。南出都门而望之。松林翳蔚。树木掩映。见其屋隐见于烟岚杳霭间。若遗世长往者之居。及既就之。侯倒屣迎门。携手以入。游涉园林。青阴满地。翠露添衣。幽邃净阒。萧然有东山丘壑之趣。侯逐拉余。以登高丘之上。则一望无际。豁然如天地再辟。冷然如御风以游九垓之上。其北则三山如削玉。上与天齐。龙飞凤舞。南出为神都。层城九街。宛如展画。其南则引庆诸山。攒青蹙翠。拱楫于前。大江逶迤。抱山趾而西。迩延野绿。远混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3H 页
天碧。晴好雨奇。万象毕呈。凡宅于城之西南者不知其几。而侯之家独据其胜。何用假山为哉。侯曰。年已衰矣。筋力耗矣。起立尚须人扶。况堪登陟之劳哉。然而山水之癖。已入膏肓。未可遽医。欲于轩窗几席之间。坐卧相对。乃作假山。环以清泉。植以嘉卉。峰峦巧秀。玲珑可爱。吟肃耽玩。境与心融。不知太山之为大而假山之为小也。一坳之为小而沧海之为大也。余曰。有是哉。侯之言也。其于道不亦几乎。记曰。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然则海岳之崇深。其始一拳石一勺水之微。而及其积之之多。以至于广大而不测焉。尚何论其大小哉。又曰。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不二者。一也。一者。理也。动阳静阴。循环不息。塞乎两间而无外。入乎一尘而无内。凡有形色声气者。无不待是以生。待是以成。故日月待之以贞明。山川待之以流峙。风霆雨露待之以为教。飞潜动植待之以遂性。由是观之。凡天下之物。无非有所待也。有所待者。无非假也。又焉知天作之非假。人为之非真哉。自古以来。物我相形。真赝相倾。相争于是非同异之说。而一理隐矣。东坡曰。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知此然后。可以知假山之义矣。
历代年表序
天运而不息。故岁成焉。人生而有欲。故事作焉。岁周
历代年表序
天运而不息。故岁成焉。人生而有欲。故事作焉。岁周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3L 页
于上。而有古今之序。事变于下。而有先后之伦。苟不以人事。参之天道。则尚安能不失其伦而得其实哉。是以。作史者。必首甲子。以次其年。必表年。以系其事。此史家之大法也。然而代殊其史。国各有书。记事。务其详而细大不捐。立言。欲其文而富丽是尚。故其书浩穰。盈于四库。而未易遍观。或其义浅僻。乖于六籍。而不必深究。由是。读不尽卷。使人厌怠者多矣。况望稽其颠未而撮其要领哉。予自少业儒。发已种种。其于古今事。虽粗记其一二。而或问其时。则不知其为何代何年事也。问其人。则不知其为某主某臣事也。心疑而不能决。口呿而不能合。赧然汗下者数矣。尝读有元曾先之十八史略。得历代世年歌。喜其考阅甚便。而惜其疏漏亦夥。近又得 大明臞仙天运绍统。视先之之歌。颇有可观者。然但详禅代之际。而不录嗣君之政。但悉年号之改。而不备甲子之序。使人悯悯如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岂非可叹者欤。况吾东方。表海为邦。虽当慕拟中华。然既生东国。则不可不知东国之事。而儒者大抵务学上国之书。未尝兼考我国之志。非其心之不欲。亦力有所不逮耳。今达城徐公。以振起斯文。乐育人才。为己任。患学者未能贯串乎经史。而尤蒙然于国事。于是。广摭历代诸史与夫海东杂志。作为年表。横书甲子。以标岁年。竖书国号。以分内外。而排年系事。始自高辛。终于皇明。而中国统纪。明于上。起自檀君。迄于本朝。而东方兴替。备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4H 页
于下。彼此相参。而年代可考。详略相因。而欢徵斯在。累累如贯珠。粲粲如列星。上下数千年间事。易于视掌。诚史家之捷径。而学者之栺南也。苟能熟玩而识之于心。则如网焉而提其纲。丝焉而挈其统。千条万目。从此可寻。有以开发聪明。而弘其识量。斟酌古今。而措诸事业。不但为口耳之学。蔚然为用世之才矣。其所以牖民衷补 王教者。夫岂浅浅哉。
送永川君游长源亭序
岁在强圉作噩。清商应律。蓐收行秋。积雨初霁。风日清丽。其气憀慄。若薄寒之中人。永川公子悄然不怿。过予而言曰。风景如此。安能郁郁块处一榻之上。以孤良晨之不可再乎。吾将遐举而远游。讨泉石之幽奇。探江山之胜概。以写予秋风憾慨之怀。于子之揆何如。予曰。于斯时也。霜彫琪树。凉生洞房。公子散步林亭。徙倚彫栏。矫首而望之。九街之落叶满空。三山之秀色可榄。皓月流天。万里无云。目送征鸿。兴入冥濛。可谓高卧一室之内。而神游八表之外者矣。何以远游为也。公子曰。仙鹤入笼。梦常九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性然也。予虽生于纨绮之中。雅志高怀。未尝不在江山泉石之间。第为名检所羁。愿莫之遂。每一念至。令人愦愦。恨不能插羽翰于两腋。泠然御风以浮游尘埃之外也。吾闻。松都之南有亭曰长源。盖尝问其详于吾友可成氏矣。其言曰。松都固佳丽之地。名区胜迹。不一而足。然至于长源亭。无能出其右
送永川君游长源亭序
岁在强圉作噩。清商应律。蓐收行秋。积雨初霁。风日清丽。其气憀慄。若薄寒之中人。永川公子悄然不怿。过予而言曰。风景如此。安能郁郁块处一榻之上。以孤良晨之不可再乎。吾将遐举而远游。讨泉石之幽奇。探江山之胜概。以写予秋风憾慨之怀。于子之揆何如。予曰。于斯时也。霜彫琪树。凉生洞房。公子散步林亭。徙倚彫栏。矫首而望之。九街之落叶满空。三山之秀色可榄。皓月流天。万里无云。目送征鸿。兴入冥濛。可谓高卧一室之内。而神游八表之外者矣。何以远游为也。公子曰。仙鹤入笼。梦常九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性然也。予虽生于纨绮之中。雅志高怀。未尝不在江山泉石之间。第为名检所羁。愿莫之遂。每一念至。令人愦愦。恨不能插羽翰于两腋。泠然御风以浮游尘埃之外也。吾闻。松都之南有亭曰长源。盖尝问其详于吾友可成氏矣。其言曰。松都固佳丽之地。名区胜迹。不一而足。然至于长源亭。无能出其右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4L 页
者矣。亭在碧澜之下。甲串之上。据三江之会。临沧海之口。洪涛巨野。一望千里。断垄平岗。散于平楚。孤屿远岛。出汲于烟波杳霭之间。小者如马。大者如象。或如龟出而曝背。或如鲸奔而不可制。烟消日出。则明如罨画。风恬浪息。则莹如玻瓈。俄须之间。气象万千。虽更仆。殆未可尽。况乎北望鹄岭。则荒城如线。高台深池。鞠为榛莽。五百年繁华盛丽之迹。固已烟沈鸟没而不可求矣。南望江都。则翠巘浮空。峭如削成。尚想当时肉食者。无谋迁国于弹丸黑子之地。至今使人噤齘而发竖。欲激西江之水。以雪万古之羞也。若夫渔舡商舶之往来。鼋鼍蛟龙之隳突。斯亦水国之常景。又何足置齿牙间。吾闻之。欲一往游者久矣。况今秋风有江湖莼鲈之兴。吾之行轮。谁能柅之。予曰。公子行矣。仍羽人于紫霞之洞。招商女于礼成之江。相与携酒而登于亭。徘佪眺望。引满举白。歌后殿之曲。唱礼成之谣。则不独烟霞之胜。助发诗思。江山如昨。物换人非。尤有以起千古兴亡之怀。感兴之作。何止一斗而百篇。予将拭目以待。公子曰。然。予遂出十绝句以为赆。公子曰。诗之有序。古也。吾将以此为先容。求诗于缙绅间。不可无序。于是。诠次问答之言为序。
送礼曹参判金公出按全罗道诗序
夫东方。于行为木。于时为春。于德为仁。故其人树性仁柔。加以殷太师八条之教。风淳俗美。天下称为礼
送礼曹参判金公出按全罗道诗序
夫东方。于行为木。于时为春。于德为仁。故其人树性仁柔。加以殷太师八条之教。风淳俗美。天下称为礼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5H 页
义之邦。然而幅员既广。山川区分。民生其间。亦各异俗。于是。因其形势。画为八路。建官以釐之。所谓全罗道者。即古百济之国。于三国最强悍。好战斗。其民恣睢。易摇以乱。虽历前朝五百年之久。而遗习尚未尽殄。盖由化道之不善。亦其囿于山川风气者然也。恭惟。圣朝仁以煦之而厚其生。礼以防之而淑其心。民日迁善远辜而不自知。熙熙然有邹鲁之风。然间有豪猾之徒。不免为气习之所移。招纳逋亡。侵侔寡弱。以武于乡曲者比比。而是若不钳制驱策。使循轨辙。诱掖甄陶。化为良善。则王化郁而不宣。民俗日以漓矣。其责乃在绾绶专城者。而尤不可不责夫仗节观风者也。故朝庭每慎简以任守令。畴咨以遣监司。视他道为重。今公擢自春官。出膺玆选。在朝缙绅之士咸曰。斯人也尝榄辔三道。以摅澄清之志。吏不敢有二天之望。民至今有甘棠之思。 圣主之用人。可谓明且慎。而湖南之民。庶几薰其教而化其性矣。公以予为同僚。以情谂曰。监司之职。非安坐一堂之上。行呼唱于吏胥而已也。驰驱原隰。必欲咨询诹度之周。剖判辞讼。曾无向晦宴息之暇。况此道地大而民夥。事丛而务剧。如吾衰疾者。殆不能堪。然而 圣主不以臣无似。挈一道之重而寄之臣身。安可以衰疾辞乎。请吾子之一言。以慰永怀。且以为规。予曰。公以政事之才。辅以洙泗之正学。而尤邃于礼。尝三入春官。脩明礼乐。损益仪文。等威严而朝庭尊。物轨昭而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5L 页
民志定。则公之讲礼之效。已著于世矣。呜呼。礼之为用。大矣哉。修之于一身。则百体从其令。推之于天下。则万物得其序。故郊焉而天神格。庙焉而人鬼享。其效至于天降膏露。地出醴泉。而四灵以为畜。而况于治人乎。而况于黜陟一道乎。然礼之行必由乎学。公驻节之初。申之以庠序之教。道之以孝悌之义。使民知所向方。然后讲之于乡射宴饮之会。以消其强梗不友之习。训之于俎豆揖让之间。以牖其恭敬自卑之心。则向之所谓豪猾之徒。骎骎然日趋于慈祥恺悌之域。五品自尔而逊。四维自尔而张。风流笃厚。自不犯于有司矣。又何狱讼之可听哉。故曰。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予于公。深有望焉。成化十四年戊戌夏。阳城李胤保。序。
送弘文馆校理金君(䜣)奉使日本诗序
丈夫七尺之躯。其所受于天者至大。苟能知言养气。而充其至大者。则立身持操。确然而不挠。酬世应务。浩然而有馀。不为威慑。不为利訹。置诸危难之地而不迷。授之盘错之事而不疑。举天下之物。无有龃龉于其间而动其心者。虽排难解纷。折冲千里之外。犹将谈笑而指挥。况奉咫尺之书。讲旧好于一苇可航之地哉。日本氏在海中。木道窎绝。聘问不能以时通。恭惟。我 圣上握符御世。声教远覃。海波不扬。日本氏数遣使修好。 上命礼官曰。礼尚施报。来而不往。非礼也。其亟使使报聘。于是。金君被选以书状官行。
送弘文馆校理金君(䜣)奉使日本诗序
丈夫七尺之躯。其所受于天者至大。苟能知言养气。而充其至大者。则立身持操。确然而不挠。酬世应务。浩然而有馀。不为威慑。不为利訹。置诸危难之地而不迷。授之盘错之事而不疑。举天下之物。无有龃龉于其间而动其心者。虽排难解纷。折冲千里之外。犹将谈笑而指挥。况奉咫尺之书。讲旧好于一苇可航之地哉。日本氏在海中。木道窎绝。聘问不能以时通。恭惟。我 圣上握符御世。声教远覃。海波不扬。日本氏数遣使修好。 上命礼官曰。礼尚施报。来而不往。非礼也。其亟使使报聘。于是。金君被选以书状官行。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6H 页
人皆谓。金君辍玉署侍从之荣。涉鲸涛不测之险。加以水土不伏。语言必待舌人而传。于其往也。必有慊然于心者矣。一日。金君告别于余。目其貌。温然而和雅。耳其言。毅然而忠壮。未尝有惘惘可怜之色。真所谓能知言养气者也。其视沧溟如坦途。舟楫如几席。佐佑使事。躬布德威。以结欢于两国。可不占而有孚矣。况君学博而有文。才豪而不羁。仗国家之灵。秉忠信之节。扣枻洪涛。历聘诸岛。以抵乎日出之隅。森森漫漫。一望万里。鱼龙骋怪。峤屿献奇。阳乌拂翼乎扶桑。虹光上烛于大虚。天容海色。绚烂如金。目眩不▦视。真天下之伟观也。昔子长之游不出中州。犹能增其气而壮其文词。今君之所游益远。而所观愈壮。则其所得奚止于子长而已哉。余将拭目以待君之归而叩焉。
四雨亭诗序
余尝闻。王孙之贤。于缙绅诸先生间。啧啧称道不置。谓其好学乐善。年虽富。有长者之风。余固心之而不忘。一日。王孙以书伻来示余曰。余观苕溪诗话评四雨之句。而有契于心。故欲构一亭。列植梅杏桃梨四嘉树于亭下。以为燕息之所。而悠悠未就者久矣。今余亭适成。遂以四雨为扁。愿吾子之有以教之也。余不得辞。则以其所闻于师友者复焉。夫诵其诗。读其书。而不知其人。不可也。是以。论其世而尚友焉。今王孙于四雨之句。而领悟于心。其喜之也。不啻若闻韶
四雨亭诗序
余尝闻。王孙之贤。于缙绅诸先生间。啧啧称道不置。谓其好学乐善。年虽富。有长者之风。余固心之而不忘。一日。王孙以书伻来示余曰。余观苕溪诗话评四雨之句。而有契于心。故欲构一亭。列植梅杏桃梨四嘉树于亭下。以为燕息之所。而悠悠未就者久矣。今余亭适成。遂以四雨为扁。愿吾子之有以教之也。余不得辞。则以其所闻于师友者复焉。夫诵其诗。读其书。而不知其人。不可也。是以。论其世而尚友焉。今王孙于四雨之句。而领悟于心。其喜之也。不啻若闻韶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6L 页
而忘味。将悦其四人之为人而尚友欤。则之四人者。特文王之雄耳。其勋名操履。有不满于人心者多矣。将悦其词藻之丽而取法欤。则之四句也。特留连光景之词耳。其于三百篇之义。蔑蔑无闻焉。然则王孙之有取于四句者。何欤。大抵观诗如相马。相马者。不求之骊黄牝牡之间。而欲识其天机之妙。观诗者。不赏其文词声律之工。而欲得其天趣之真。如以词而已。则将不免于高叟之固矣。胡可与言诗乎。是以。子夏论倩盻素绚之诗。而知礼之后于忠信。子思引鸢鱼飞跃之诗。而明理之察乎上下。倩盻初非说礼。而子夏因之以知礼。鸢鱼本不言理。而子思推之以明理。斯皆得于言意之表。而不局乎文词者也。今王孙之悦于四句者。亦犹是也。其必有出乎言词之表。而得其天趣之真者焉。观夫杏也桃也梨也。先百卉而敷荣。逞光艳于东风。梅也。花于一阳之复。而实于一阴之生。斯皆乘天地一元之气。而专六阳之盛。非他草木所得而先也。况雨者。本乎天一。而泽乎万物。故曰雨以闰之。雨之时义。大矣哉。当其阳春布德。太和絪缊。而是花也得时雨之闰。次第而开。敷畅葳蕤。烂若蒸霞。皓如积素。烟朝月夕。晴容雨态之妙。莫不呈妍于左右。王孙于是。御春服。与冠者五六人。坐于亭上。鼓瑟而歌阳春之曲。则天地生物之大德。盎然呈露。与吾泽物之仁心。冥然相契。上下同流。悠悠乎有浴沂咏归之兴。其气象为如何哉。斯固非啽哢莺花。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7H 页
留连光景者所可彷佛其万一也。余故曰。王孙之悦于四句。出乎言词之表。而得其天趣之真。是耶非耶。后之人必有赏音者矣。
上党府院君燕京使还诗序
恭惟。我殿下即祚之十有一年庚子冬十月。以中壶久虚。无与共承宗祀。而弘万福之源。于是。升 淑仪尹氏封 王妃。且谓列圣后妃。皆受天子命服。今毋临一国。而若无锡命。则非所以为安且吉也。遂以其年十有一月。遣上党府院君如京师。请诰命冠服。且以我国长技在乎射御。而弓之大材。唯角最重。然必得中国牛角。然后能强劲耐久。而近者。更立防禁。不令互市。又我国使臣。自义州渡鸭绿江。行无人之地四百馀里。而得达于辽阳。其间跋山涉水。路多险侠。至或鱼贯蛇行而进。野人之构怨于我者。狙伺狶突。以梗于中途。故并陈其弊。达于 宸聪。玆二事。尝屡请而不得者也。欲籍公力。冀回天听。故附奏焉。越明年正月癸巳。抵辽东。翼日。谒于都指挥使司。指挥传海尚荣敬迓于厅上。行礼讫。引入翼室。手酌茶以饮。叙其寒暄。劳慰甚款。既还馆。都司及总兵官韩斌,参将崔胜。皆遣人致饩。暨将发。斌以公年高。送有屋轻车。使乘以行。沿途州县卫驿官。闻公之至。或伻来送馈。或躬谒设酌。惟恐或后。得公之一语。则如获珙璧。虽侯人走卒。皆仰之如祥麟威凤。所至聚观。唶曰。此朝鲜老韩宰相。越二月丙辰。入京师。舍于玉河馆。
上党府院君燕京使还诗序
恭惟。我殿下即祚之十有一年庚子冬十月。以中壶久虚。无与共承宗祀。而弘万福之源。于是。升 淑仪尹氏封 王妃。且谓列圣后妃。皆受天子命服。今毋临一国。而若无锡命。则非所以为安且吉也。遂以其年十有一月。遣上党府院君如京师。请诰命冠服。且以我国长技在乎射御。而弓之大材。唯角最重。然必得中国牛角。然后能强劲耐久。而近者。更立防禁。不令互市。又我国使臣。自义州渡鸭绿江。行无人之地四百馀里。而得达于辽阳。其间跋山涉水。路多险侠。至或鱼贯蛇行而进。野人之构怨于我者。狙伺狶突。以梗于中途。故并陈其弊。达于 宸聪。玆二事。尝屡请而不得者也。欲籍公力。冀回天听。故附奏焉。越明年正月癸巳。抵辽东。翼日。谒于都指挥使司。指挥传海尚荣敬迓于厅上。行礼讫。引入翼室。手酌茶以饮。叙其寒暄。劳慰甚款。既还馆。都司及总兵官韩斌,参将崔胜。皆遣人致饩。暨将发。斌以公年高。送有屋轻车。使乘以行。沿途州县卫驿官。闻公之至。或伻来送馈。或躬谒设酌。惟恐或后。得公之一语。则如获珙璧。虽侯人走卒。皆仰之如祥麟威凤。所至聚观。唶曰。此朝鲜老韩宰相。越二月丙辰。入京师。舍于玉河馆。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7L 页
太监郑同闻其至。即到馆劳公曰。皇帝亟问于予曰。老韩何日而来。韩氏亦常问几时到京。今其来矣。何喜如之。且曰。始至宾馆。有司未及供具。乃以一牢及柴炭饷之。明日。同又至。促进物膳于大内及韩氏殿。公不得已诣东华门进之。同引公馈于太监金兴内邸。珍羞异果。多有不记名者。韩氏赐䌽段二表里银五十两。并赐酒肴及昕夕所需之物。无不毕具。我国之入为太监者。亦皆馈遗劳问。情礼备至。礼部以所进奏本闻于帝。帝下诰命事于礼部。角弓新路事于兵部。二部具由禀旨。帝皆允之。遣太监金兴,郑同。赐诰命冠服。特许岁买弓角二百。问新路便否于辽东。此皆我 殿下事大之诚。能格于天。故帝之曲从。甚于响答。然亦公周旋其间。随事专对之功。与有多焉。公尝从太监姜玉。求龙脑苏合油。玉曰。此皆药肆所无。纵或有之。皆赝也。非真也。最未易得者也。一日。玉忽至馆。授公龙脑苏合油各一斤曰。敕赐也。公降阶拜稽首受之。徐问其由。玉曰。予入侍清燕。伺间奏宰相求药之意。外间难得之状。帝曰。然则吾当与之矣。今朝。帝急召玉。出内帑药授之曰。汝往赉老韩。又曰。旅馆殊寂寞。汝宜宴慰。于是。促厨人进馔。甚丰且洁。下逮仆从。皆添醉。一日。郑同遣人召检察官以上及随行子弟。引入内邸。将敕赐银币。颁之有差。韩氏亦以䌽段。送于 殿下及太王大妃两王大妃殿。又以䌽段衣裳。寄公之夫人。又于使以下。皆有赉焉。又送内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8H 页
酝厨膳于馆。前后不绝。先此西原之族。衔命赴京者多矣。未有如今日宠遇之隆也。他如礼部迎饯及光禄寺礼饩。视旧例皆加一等。郑同,姜玉。又皆禀帝命。请宴于私第。樽罍盏斝肴果牢醴之属。皆极其盛。徘优傀儡弄丸吐火之技。毕陈于前。其馀馔具声伎之类。虽更仆。殆未可尽。其宴姜玉之第也。郑同来授公纻丝二两曰。皇帝称公为忠诚正直人。特命加赐。及使事已竣。乃于三月甲申。陛辞于奉天门。遂上途。姜玉追而送之朝阳门外远郊。语公曰。宰相陛辞时。予侍立宝座傍。及罢朝。帝 谓玉曰。老韩今日乃还。汝其往饯之。是以得来也。及暮。抵通州新谷。两太监已先往待之矣。见公曰。帝命郑太监同送宰相。会同有故。俾吾二人饯于河上。呜呼。同,玉皆生于我国。父兄亲戚之所在。其待公之厚。宜也。然非皇上思公之隆。使同,玉任其所为。则亦不能尔也。钦惟。皇上奄有九围。声教所暨。东西极日月之出没。南北穷霜露之所堕。其奉琛重译而至者。馆无虚日。然皆不遇赐衣一袭。公宴一设耳。独于公。宠眷隆洽。锡赉稠重。出于寻常万万。岂惟当时藩邦之使者莫与为比。亦求之往古而罕有焉。盖由公历事三朝。出入将相。勋德声名。腾播华夷。而又位极三台。年俯七旬。备天下之达尊。故能上动天心。曲荷龙光。如此其至。夫岂偶然哉。昔太祖高皇帝临御之初。我国先正阳村权近。以事徵诣京师。帝见之。嘉其忠直。特赐御制诗三篇。因授敕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8L 页
遣还。褒其老实。今公之荷宠于皇上者。亦不一而足。虽时异事殊。而能振誉于中原。以增华于我国者。前后相望。焜耀宇宙。名与日月争光。德与丘山增重。顾不韪欤。公之还也。 殿下引见于内殿。深加桨(一作奖)慰。特赐赃获土地。出于异数。是宜并示后昆。使之谨守勿坠。而奕世载德。永期匹休于国者也。公以予为介。悉其巅末。故俾叙其事。以备家乘。且将以求诗于缙绅诸先生。以扬国美。以大家声。予不敢辞。遂诠次书之。以弁其端。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跋
题和仲诗后
吾友昌宁成重卿氏谓余曰。弟和仲。自幼好学。于天下书。无所不读。然止用以资为诗文。不得大施于世。赍志以没。可胜痛哉。吾欲次其遗稿。庶几传诸来世。然和仲志大以远。旋作旋弃。未尝贮之箱箧间。故存者无几。幸于平生所与往来者。得若干首。君与和仲游亦久。岂无唱酬之什。余归即尽阅家藏。只得二篇。噫。和仲所尝赠余者。不止于此。第藏之不谨。散逸殆尽。何恨如之。不觉其涕之无从也。因读二篇焉。冲然以和。蔚然以肆。若韶钧锵呜。而凤仪兽舞。沧溟浩渺。而龙吟鼍吼。信和仲之于为诗。奇矣。可见所学之富而所养之大。用功之熟而用心之苦矣。斯可以传矣。后世有如和仲者出。则斯文也。斯诗也。不至为酱瓿之覆矣。呜呼。斯人也而至于斯也。使其天假之年。进而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跋
题和仲诗后
吾友昌宁成重卿氏谓余曰。弟和仲。自幼好学。于天下书。无所不读。然止用以资为诗文。不得大施于世。赍志以没。可胜痛哉。吾欲次其遗稿。庶几传诸来世。然和仲志大以远。旋作旋弃。未尝贮之箱箧间。故存者无几。幸于平生所与往来者。得若干首。君与和仲游亦久。岂无唱酬之什。余归即尽阅家藏。只得二篇。噫。和仲所尝赠余者。不止于此。第藏之不谨。散逸殆尽。何恨如之。不觉其涕之无从也。因读二篇焉。冲然以和。蔚然以肆。若韶钧锵呜。而凤仪兽舞。沧溟浩渺。而龙吟鼍吼。信和仲之于为诗。奇矣。可见所学之富而所养之大。用功之熟而用心之苦矣。斯可以传矣。后世有如和仲者出。则斯文也。斯诗也。不至为酱瓿之覆矣。呜呼。斯人也而至于斯也。使其天假之年。进而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9H 页
不已。则必将作为雅颂。以呜国家之盛。不尔。亦必立言传后。为百世之师矣。呜呼。斯人也而至于斯也。自古。为善未必蒙其福。为恶未必蒙其祸。倥侗无能者。享富贵以老死。俊爽多才者。反穷约以夭殁。斯固理之轇轕而不可知者也。虽然。彼之澌尽者。与草木俱腐。此之不死者。固已与天地并存。则彼之寿未始为寿。此之夭未始为夭。是故与齿夺角。不能两全。此天之道也。物之情也。莫之为而为者也。何计其存亡得丧于其间哉。于是。以二篇归于重卿。而道其命于天者而题其后。以泄余郁结无聊之情。且以慰解重卿云。
跋兵书
上尝念诸将读兵书。而未领机要。昧于节制。故作兵将说。又念诸将狃升平。而肆志富贵。怠于忠节。故著喻将篇。文约义该。实将帅龟鉴也。领议政府事臣申叔舟等。尝加注解。并著论议以进。然渊妙之旨。岂尽发挥。 上于清燕之暇。复略疏其义。于是。昔之邃奥难解者。今乃明白易晓。臣等又就 御注及本注。添入音训。既进。命亟印颁。呜呼。我 圣上所以开谕武略。责成将材之意。切矣。业武者。苟能仰体而服膺焉。则行师制敌之胜算。检身忠国之要道。不外二篇。自有馀师。而七书之说。百将之传。亦皆为筌蹄也。非惟为将之道耳。探颐性命之源。穷研事物之故。亦于此书乎得之矣。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解
跋兵书
上尝念诸将读兵书。而未领机要。昧于节制。故作兵将说。又念诸将狃升平。而肆志富贵。怠于忠节。故著喻将篇。文约义该。实将帅龟鉴也。领议政府事臣申叔舟等。尝加注解。并著论议以进。然渊妙之旨。岂尽发挥。 上于清燕之暇。复略疏其义。于是。昔之邃奥难解者。今乃明白易晓。臣等又就 御注及本注。添入音训。既进。命亟印颁。呜呼。我 圣上所以开谕武略。责成将材之意。切矣。业武者。苟能仰体而服膺焉。则行师制敌之胜算。检身忠国之要道。不外二篇。自有馀师。而七书之说。百将之传。亦皆为筌蹄也。非惟为将之道耳。探颐性命之源。穷研事物之故。亦于此书乎得之矣。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解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89L 页
囧大禅名解
囧大禅访余于南山里第曰。吾名法囧。字子昭。尝谒达城徐相公。请字说。某言子昭之义甚辨。而不原囧字之义。吾故踵门而叩焉。囧与冂其义不同。而音亦异焉。世之人不详字书。混而为一。吾甚病焉。囧字。于字书。俱永切。而开明之义也。冂字。涓荣切。而远界之义也。非惟音义之不同。其体之完缺。画之鲜夥。又大不同。而世之人或书吾名。多作冂字。其于法囧之义。不亦远乎。是故。敢就先生而质焉。余间而告之曰。师之言字说。则善矣。然名生于有形之后。非道之所贵也。故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夫指苍然在上者曰天。隤然在下者曰地。中天地而立者曰人。以至羽而飞者曰禽。毛而走者曰兽。其曰虫鱼。曰草木者。无非名也。所以群分而总名之也。又就其中。而命其人曰某某焉。命其禽兽虫鱼草木曰某某焉者。所以逐一而名之。识其彼此也。由是观之。名生于有形之后。道固形而上者也。奚贵于名哉。今师游方之外。而起乎万物之表。乐乎一乘之妙者也。不求诸直截根源。而尚区区于名相文字之间。不几乎摘叶寻枝。蒸沙成饭者乎。虽然。有生于无。名标乎实。自无始以来。未有无名之实。亦未有无实之名。名者。万法之假。实者。一乘之真也。是以。自三观六度。以至八万四千法门。皆四十九年间金口所说。而布在三藏十二部。
囧大禅访余于南山里第曰。吾名法囧。字子昭。尝谒达城徐相公。请字说。某言子昭之义甚辨。而不原囧字之义。吾故踵门而叩焉。囧与冂其义不同。而音亦异焉。世之人不详字书。混而为一。吾甚病焉。囧字。于字书。俱永切。而开明之义也。冂字。涓荣切。而远界之义也。非惟音义之不同。其体之完缺。画之鲜夥。又大不同。而世之人或书吾名。多作冂字。其于法囧之义。不亦远乎。是故。敢就先生而质焉。余间而告之曰。师之言字说。则善矣。然名生于有形之后。非道之所贵也。故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夫指苍然在上者曰天。隤然在下者曰地。中天地而立者曰人。以至羽而飞者曰禽。毛而走者曰兽。其曰虫鱼。曰草木者。无非名也。所以群分而总名之也。又就其中。而命其人曰某某焉。命其禽兽虫鱼草木曰某某焉者。所以逐一而名之。识其彼此也。由是观之。名生于有形之后。道固形而上者也。奚贵于名哉。今师游方之外。而起乎万物之表。乐乎一乘之妙者也。不求诸直截根源。而尚区区于名相文字之间。不几乎摘叶寻枝。蒸沙成饭者乎。虽然。有生于无。名标乎实。自无始以来。未有无名之实。亦未有无实之名。名者。万法之假。实者。一乘之真也。是以。自三观六度。以至八万四千法门。皆四十九年间金口所说。而布在三藏十二部。
三滩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490H 页
浩若烟海。其名相文句。不既多乎。然自万而六。自六而三。反而约之。则不过显一乘之妙而已。吾师苟能因三藏而求一乘。断无明而成正觉。则真假不立。有无俱空。本心之明。湛然常圆。如朗月悬空而众星韬素。沧海无波而万象涵影。庶几不负法囧之名。而名亦复为筌蹄矣。师尚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