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x 页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摭遗
  
次枊正言桂芬韵
莫道南来返旆迟。 九重天意每劳思。况是枊州功又最。 宣招他日马如飞。
次山阴东轩韵
馆宇萧条梜小村。行人那认是官门。个中南北奔驰客。半则青云半白云。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49H 页
次黄头老韵
才德人皆慕大人。谁知山谷是前身。春风秋月千船景。几落毫端泣鬼神。
望仙亭。次板上韵。(亭在沃川)
濯足清流坐草茵。寒梅瘦竹倍精神。门迎天地知心月。樽放湖山得意春。啼鸟是非嫌近俗。落花翻覆愧犹人。(缺)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附录
  
柳平简公(轻)与先生诗
桥门挟册几春秋。三藐真如烂柯游。邂逅两今浑白发。自从身外更何求。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49L 页
金梅月堂送人之馀航诗(馀航。咸安镇山)
柏生两石间。岁久愈葱笼。严劲守其节。凛冽凌霜风。笑看桃李花。荏苒飞残丛。丈夫礭其志。不为时物迁。荷道佩其德。乐彼羲皇天。岂肯碌碌然。区区名利焉。美玉在荆巅。明月沈重渊。不遇良玉琢。谁知无价珍。愿君勿自衒。抱璞全吾真。凤兮逝不返。伤足歌迷阳。夫子厄于陈。孟轲游齐梁。举世竞刀锥。触机百关张。背憎更面悦。涕泗垂汪浪。大道日以远。淳风何时扬。吁嗟倏与忽。运巧徒猖狂。
新编 庄陵志列传。(正宗朝。命编缉。)
赵旅。字主翁。号渔溪。咸安人。 端庙癸酉。进士。士望甚重。一日。揖诸生归。自乙亥。遂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0H 页
废科业。杜门不出。内行纯备。家甚贫。事亲极滋味。丧祭。一以文公家礼。辨色而作。整襟读书。客至。所谈惟桑麻。其见于诗者。往往有采薇遗旨。遁世无闷之志。与金时习同调。浑璞藏晦。绝去浮华。惟为其所当为。矫激过当者。痛除之。是以。乡人惟知其孝友。其蕴于中者。无得以称焉。自卜藏于鼎岩江上。距伯夷山若而里。 肃庙己卯。赠吏曹参判。遣官 赐祭。 今上(正宗)辛丑。十世孙重晦。疏陈本末。 赠吏曹判书。赐谥贞节。(清白自守曰贞。好廉自克曰节。)享咸安西山书院。
请谥疏(正宗,辛丑。十世孙判书重晦)
伏以我 殿下。临御以来。凡于旌忠尚节之典。无不毕举。瞻聆所及。莫不耸感。即伏见举条下者。故正言臣李孟专。因大僚覆启。特许 赠谥。猗欤大哉。是诚崇贤之盛德。旷世之宠章。(臣)实不胜钦仰之至。第(臣)于此。窃有私心之折郁者。盖(臣)十代祖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0L 页
赠参判臣旅。即 端庙朝守义之臣。自夫乙亥以后。杜门敛迹。抱道终身。其贞忠苦节。实与金时习,元昊,南孝温,成聃寿暨李孟专诸人。同志一体。而世所称生六臣者是也。若夫(臣)祖之节义行迹。厥有文献之足徵者。(臣)谨按 庄陵志曰。赵旅咸安人也。适丁禅代之日。 不复试。返洛东。 渔钓以终身。遁世无闷之志。可与金时习同调。又记其寓怀诗曰。回头举目江山暮。地阔天高思渺茫。羲轩远矣悲何极。华勋不见心自伤。故参赞臣李薇题于墓曰。 先生之心。非后人所可涯涘。 若使西山二子。生于当日。 必相与开心曲。仰天长吁。 故 赠判书臣成文浚所撰传曰。 鲁山内禅。 公不复应举。因隐不仕。抗节长逝。 老死不悔。 非夫豪杰之士信道笃而取义深者。能若是乎。公之心。 即夷齐西山采薇之心。 先正臣李縡撰神道碑曰。 岭之咸安。有伯夷山。 渔溪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1H 页
先生赵公旅居之。 公 景泰癸酉。进士。士望甚重。一日。揖诸生归。 终身不复出。渔钓以自乐。其迹隐晦。人无得以称焉。而公之所秉大义。即所谓撑天地。亘万古。而不能易者。公虽欲自泯。其不可泯者天也。渔溪。即(臣)祖之号也。呜呼。(臣)祖平生遁迹自晦。含光葆彩。不求世知。而固自有烈烈不可掩者。即于诸贤文字。槩可见矣。其秋霜烈日之操。实无间于成三问等六人。特生死异耳。肆惟我 肃宗大王。继述 光庙德意。追复 庄陵位号。复因章甫之疏。(臣)祖及李孟专等五人。特许院享。院宇之设于咸安伯夷山者。益以(臣)祖杖屦之所故耳。噫。先辈之立论已详。百世之公议不诬。则六臣忠节。固无彼此轻重之可论。而乃者易名之恩。独及于孟专。不及(臣)祖。顾(臣)心向隅抑郁之私。虽不足恤。在 圣朝褒奖激励之政。亦岂无欠缺之叹乎。今若以事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1L 页
涉于恩。嗫嚅不陈。则(臣)祖卓然之节。将无仰彻之路。玆敢不避猥越。冒渎 宸严。伏乞 天地父母。俯赐鉴烛。(臣)先祖 赠参判臣旅。一依故正言臣李孟专例。特许赠谥之典。使 圣朝褒忠之政。无或阙遗。俾(臣)祖不昩之魂。均被恩荣。不胜幸甚。批疏辞。特许卿请。令司照例举行。
谥状[左议政李徽之]
先生讳旅。字主翁。号渔溪。咸安人。高丽元尹讳丹硕之后裔。曾祖讳天启。版图判书。祖讳悦。工曹典书。考讳安。 赠司仆寺正。妣星山李氏。睪(从心)之女也。以永乐庚子生。景泰癸酉。中司马。乙亥。在上庠。闻 庄陵内禅。揖诸生归。筑室于郡之伯夷山下。杜门求志。混迹渔钓。优游以终。享年七十。娶兴阳李氏运之女。生三男。铜虎。郡守。金虎。佥知。野虎。以孙参判舜贵。例 赠都承旨。到今屡百年馀。岭之赵姓以公为祖者。其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2H 页
丽几数千人。间多显者。公居家。色养承顺。恭执子职。不事生产。而亦极甘旨之奉。严于教子弟。仁以待宗党。一室萧然。整襟读书。心会神契。怡然忘寝餐。客至。所谈惟农桑山水。时或曳杖于林园溪涧之间。吟弄风月。以畅其怀。而见于言志者。往往有西山馀音。其登高诗略曰。回头举目江山暮。地阔天高思渺茫。羲轩远矣悲何极。华勋不见心自伤。嗟哉潦倒生苦晚。怀佳人兮不能忘。观于此。可以知公之心。而世之论者。与金东峰等五人。比之六臣。不以生死而异视之。 鲁陵志中。亦立传而记之。至称以遁世无闷之志。与金时习同调。深自韬晦。盖其所秉之大义。撑天地而不坠。虽欲自泯。而不可得也。呜呼。公即一韦布也。以公之才之德。可以羽仪明时。展布所蕴。而乃甘自废。永与草木同腐。苟非信道笃而取义深者。能如是乎。公之行迹。世既无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2L 页
传。只有诗集若干篇。且公殁之后。有题其墓者。比之以西山二子。而当时犹不得显刻。故如公之贞忠孤节。未得表显于世久矣。 肃庙己卯。命复 庄陵位号。于是岭儒以公节行闻。 特赠吏曹参判。遣官 赐祭。于公所居。建祠而俎豆之。与金公时习,元公昊,李公孟专,成公聃寿,南公孝温享焉。此乃世所谓生六臣者也。 当宁(正宗)辛丑。因李公孟专之 赠职。公之十世孙奉朝贺重晦。疏陈本末。加 赠吏曹判书。仍许 赐谥。公之隐德微行。于是乎尤大显矣。谨按。先正李縡所撰神道碑曰。其心乃悦卿之心。而其迹隐晦。人无得以称焉。使圣人作。其或有以微显阐幽。盖可见公之执义雍容。深得乎中庸之道也。怅望百世。想见先生山高水长之风。深切激仰之怀。乃能称记诸贤之所著文字。谂于太常。庶曰考信焉尔。
许凝川(慥)与先生书(丙子)
驾迁遐陬。吾辈何归。汉水洋洋。击楫可期。角岳巍巍。盟息不远。智氏尚存。君为国士。赵旅犹馀。我报宣子。披肝共泣。勿贰素衷。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3H 页
许凝川与金白村文(起)(丙子六月三日)
侪类罹祸。迫在朝夕。俄闻厩吏之密告。谨甫(梅竹轩)。被栲。仁叟(醉琴轩)。抗节。而席上有来者。乃悦卿(梅月堂)兄也。罗织及吾身云。吾何辞乎。士纯,(俞先生)清甫。(李先生)知此心期。而得闻否。此意急传于主翁(先生字)兄。相逢于社宇楼上。如何如河。
鲁陵事实
世祖大王(三年)丁丑正月。 上王出居锦城大君瑜家。大月二十八日。降封 上王为鲁山君。安置于宁越郡西江清泠浦。寻移寓于客舍东轩。安置锦城大君于顺兴府。锦城大君与顺兴府使李甫钦。谋复 鲁山君。每相对。慷慨流涕。潜结南中士人。一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3L 页
日。锦城召甫钦。辟左右使草檄。将发顺兴兵及南中与议者。迎 鲁山君以踰岭。官奴为吸唱者。潜匿壁中而听之。仍交锦城宫侍女。窃其檄文。奔走上京。时基川今丰基县监者闻其事。替骑三四马疾逐之。夺其檄。先入京上变。遂得大功。锦城,甫钦皆被死。南中士人。死者亦多。汉南君璎,永丰君瑔,宁阳尉郑悰等。皆坐瑜党。安置禁锢。十月。 命赐 鲁山君死。禁府都事。奉药到宁越。踧踖不敢入。拿将以时刻之迟误。立而顿足。都事不得已入伏庭中。 鲁山君俱翼蝉冠,龙衮袍。出御堂中问所以。都事无以答。有一贡生常侍 鲁山君者。请自当之。以一条弓弦。系颈而绝。时年十七岁。是月二十四日酉时也。贡生。九窍流血毙。侍女从人。多投江。浮尸满江。雷雨大作。烈风拔木。黑雾弥空。镇抚来莅。暴 鲁山君户于外。邑宰从人。莫敢收敛。郡首吏严兴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4H 页
道。往来狱街哭泣。修棺营葬。兴道族党。惧有祸争止之。兴道曰。为善被祸。吾所甘心。即葬于郡北五里许冬乙旨向东之原。(参例服丧之人。亦或有焉。)
上王服丧录(出郑茂东遗稿,曹静斋实记)
严兴道。 权节。 元昊。 金时习。 曹尚治。 郑之产。 赵旅。 李童仁。 宋侃。郑保。 李孟专。 成聃寿。
丙子士祸(出我我绿。即龙门问答。雪下南纪齐著)
六臣忠节。贯乎日星。当编之于忠臣烈士之传。不宜列之于历代士祸之类也。然其为善行义之道。则同归一辙。今录之于是。览者详之。
金时习。读书三角山。闻 端宗逊位。闭户三日痛哭。尽焚其书。陷于溷厕。佯狂逃走。仍削发为僧。南孝温。十九。上复 昭陵疏。绝意斯世。每愤时事。或登山痛哭而返。危言激论。虽触时忌而不讳也。至燕山甲子。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4L 页
祸及泉壤。元昊。 端宗初。以直学。退居雉岳。 端庙运歇。服方丧三年。不出户庭。坐必东向。卧必东首。盖宁越在东故也。赵旅。归咸安不起。 端宗之丧。哭临殓葬。成聃寿。退居坡州墓下。终身不至京师。李孟专。以翰林。弃归星州。隐居终身不起。是为生六臣也。崔烟村德之。亦弃官归乡。世人比之六臣。
东鹤寺招魂阁事迹。(寺在公州。◑见生六臣集。)
天顺戊寅(我 世祖四年)春。自 上特命鹤寺。招鲁山魂。设饭享之。建招魂阁。使儒释辈守护。翼年春。梅月堂金时习,提学曹尚治,参判李蓄,正郎郑之产,同知宋侃,进士赵旅,校理成熺。与僧明禅,月岑,云波。精备山果川鱼等物。各自东西南北来祭 上王。修补招魂阁。成化二年孟春。八耋僧坦禅记。
上王祭阁招魂辞。[金时习]
水丽兮。山深兮。月午兮。陟降 王灵来临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5H 页
兮。感思洪恩分。仿右彻取帝衣冠几杖而庙祀兮。引会稽上大禹祠之祭仪兮。山果川鱼之属兮。哭秋赋泪招魂兮。礼虽未尽。义在玆兮。敢请尚飨。
祝文
恭惟岁次成化三年丁亥三月十四日辛丑。前行吏曹参判臣曹尚治等。敢昭告于王殿下之灵。遥望越岑。有泪无辞。取义会稽建祠于斯。引右彻事。奉杖屦祀。玆值节辰。敢荐菲礼尚飨。
祭品
陈设图
삽화 새창열기
追感录
魂阁荐享。寔出于旧臣追思之至义。今为权党所禁。阁荒祭废。反作缁徒之设斋。良可痛哭。收拾礼享誊录。藏之法堂梁阁。以俟后日儒子之偶访也。僧云波。泣血谨识。
 后三百馀年 纯祖癸巳。云波所藏祭享誊录,七贤名迹。始出于废寺梁间。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5L 页
东学书院事迹(出儒疏)
招魂阁。即 世祖大王临幸亲设者也。 正宗大王。设 庄坛享时。 下教曰。记冤之祭。必取于鹤寺。鹤寺即 魂阁下小庵也。先正宋时烈所述朴元象碑文云。 世祖旋命东鹤寺僧。设饭以食之。故大臣李㶊命。以 端庙三相伸冤事献议中云。 世祖亲幸东鹤。 命儒生缁徒祭 端庙。一体君臣。仍 赐号东学。赐牌无土税二十结。有土税二十结。为魂阁荐享之需。故相臣金复乔。仿宁越清泠浦之例。以守直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6H 页
宫四守仆守护。更又其额曰招鬼殿。旁有古祠。古所谓三隐阁。今所称东学书院。而前朝文节公吉再,靖肃公柳方泽。祭其师郑圃隐,李牧隐之地也。金梅月时习等七人。晦迹东鹤。时慕吉,柳之义。设俎豆。荐圃隐,牧隐,冶隐。又以 端庙三相六臣皇甫仁,金宗端,郑苯,成三问,朴彭年,河纬地,李垲,柳诚源,俞应孚并享。其后又有金时习,曹尚治,郑之产,宋侃,成熺,李蓄,赵旅,柳方泽追啜之举。广其庙制而祀之。
八先生追享奉安文
惟此东鹤。风声所树。由坛而院。忠烈萃聚。猗欤琴轩。(柳公方泽)学邃天人。旅进京师。如周殷宾。讵不崇报。允矣追啜。梅月先生。(金公时习)然丹忠。弓铁之节。夷齐之风。鱼果是备。于以祭君。山深水丽。悲切招魂。有懿逋人。(曹公尚治)于戏不忘。提学故官。大书碑上。自注云何。凛然辞壮。同志有六。会祀 上王。惟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6L 页
望越庵。(李公蓄)谁,识衷情。日不待终。脱屣海营。遁迹隐地。挥泪东瞻。坐心向北。没身一庵。呜呼仁斋。(成公熺)猗欤家声。贤华门阑。义同死生。一区达溪。忠愤没世。光先教子。忠节相继。于时烈士。亦越西斋。(宋公侃)复命越中。狂走海涯。论心遁壑。知己东峰。薇院寓志。卓彼封堂。韪哉逋翁。(郑公之产)忠孝家法。父命惟从。大义斯得。移之事君。终始一心。悲歌采采。鹤峰之阴。有美渔溪。(先生)信乎志士。黉堂揖归。西山在彼。登高有诗。羲轩之思。义以自靖。忠莫人知。今奉列位。升配左右。虽云异代。亦相各就。论其忠节。同轨一揆。一堂并侑。咸曰齐美。敬陈芬苾。式遵礼仪庶几启佑。永垂无期。
雉岳山题名录序(山在原州。参判睦万中撰)
元公(观澜)首之。次者赵公。(先生)次者李公。(秀亨桃村)而姓名之下。各以别号标之。下方。题以景泰年三月既望。书于雉岳立石云。而年上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7H 页
缺一字。讷翁李公光庭之定以为六臣就死之际。未知何所考也。然以此为据。则七年丙子矣。夫石之为物。终古不泐。其立者又挺然不伏。三君子题名必于是。不以他人间之。其亦有取于石欤。雉即原州镇山。而原固元公所居之乡也。方其携手登临。藉草鼎坐。西山之逸诗可和。中流之楚辞可咏也。抚其迹而想其心。有不伤心陨涕者乎。噫。自当时观之。铁其券而金其匮者。辉煌震耀。何翅山阿片石。而霜降水落。百年论定。人之摩挲而咨嗟者。在此而不在彼矣。
赐祭锦城大君文一段(正庙朝)
读 鲁陵志。不涕非人。死六生六。为臣尽臣。
奎章阁启略(宁越彰节祠追享时下同)
臣等。谨考公私可据文迹。则当时诸贤。或死或生。特以所处之地各异。而尽忠所事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7L 页
以自靖。献于 先王之义则一也。至若生六臣之忠之节。人无间然。并享一祠。夫孰曰不可。而先正臣宋时烈六臣祠记曰。若以梅月堂,南秋江。啜享如公州鹤寺之为。则事尤完备云云。
弘文錧启略
臣等。取考公私文迹。以采其节义之最著。事实之可徵者。则盖多有殉节与自靖之人。其见于 庄陵志者。殆过百馀人。只取其表显者言之。金时习以下六人。即世所谓生六臣也。生六臣。并享于死六臣。夫孰曰不宜。而先正臣宋时烈所撰六臣祠记。有曰。以梅月,秋江啜享如公州鹤寺之为。则事尤完备。金南之当享。已经先正定论。无容更议。而若四臣之一体清节。亦有并享之公议云云。
传教
六臣之事。所不敢详。 光庙有教若曰。后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8H 页
世之忠臣。又论宁阳家事。若曰。不可以乱臣论。大哉 训谟。昭揭日星。有以仰达权扶经之圣人微旨。其阐扬发挥之者。岂不在于予后人欤。向于辇路。过悯节祠。起旷想。遣官致侑之。仍欲以锦城诸人。追配于越中之祠。命史官。奉考名山之秘藏。史官反面之日。东伯以子规楼寻基形止闻焉。巧凑一时。事若待今。理有不诬。吁亦奇且异矣。更思之。世所称生六臣,五宗英。危忠大节。咸推伯仲。有不可容易取舍于或配或否之际。则别求无于礼而合于礼之礼而行之。不亦可乎。
八贤祠记略(出郑雪谷实记。◑大提学壶谷南有容撰,◑祠在宁越。◑生六臣及权栗亭,郑雪谷二公并享)
为人臣者。于其所事之地。不幸而值变故。则或有捐躯而立名者。或有洁身而自靖者。均之为得其心之所安。无疚乎义命耳矣。然捐躯者。其迹显而易见。自靖者。其事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8L 页
微而不彰。在昔 光庙受禅之际。有所谓六臣者。视白刃如康庄。褰裳疾趋。糜碎而不悔。其名固已轰轰烈烈于妇孺之口矣。又有八贤者。其迹与六臣不同。而其心则无不同焉。金东峰之避世佯狂。南秋江之放迹物外。千载之下。想其心事。令人泪蔌蔌沾前襟。而成公聃寿。晦迹邱原。赵公旅。渔钓洛东。其贞心苦节。又与悦卿,伯恭同其风云云。
宁越儒生丁载逑等。请赐额疏略。
臣等谨按。先正臣李珥,先正臣成浑,文敬公臣申钦,文简公臣李晬光,故副提学臣李埈,掌令臣尹舜举所述杂志中。当 端宗之末。 光庙之初。守匹夫之志。而洁身自靖者。有八人焉。处士臣金时习。佯狂为僧。浮游不返。处士臣南孝温。上书请复 昭陵。不报。没身不举。燕山时。戮其尸。直提学臣元昊。杜门谢客。坐必向 鲁陵。校理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9H 页
臣权节。 光庙语以国事。佯醉不对。终又佯狂。不仕以死。进士臣赵旅。尝游太学。揖诸生归。终身不出。正言臣李孟专。托以两目不见。不出户三十年以死。监察臣郑保。闻变出涕。几为奸臣所诬诛。 光庙闻其梦周之孙而特原之。然亦窜配。处士臣成聃寿。除官不拜。游神越海。隐于渔钓间。此其大略也。
德峰祠奉安文(祠在青松)
恭惟先生。质粹圭璋。行全孝友。德备柔刚。早彰华闻。高步国庠。明时羽仪。合盛岩廊。值世不淑。归隐遐荒。一揖诸生。凤举鸿翔。混迹渔钓。濯缨沧浪。登高赋诗。天地渺茫。勋华不见。感慨悲伤。旷世同调。薇歌首阳。松筠后凋。日月争光。孤忠卓节。扶植纲常。赘世清寒。绝俗佯狂。嗟猗先生。雍容允藏。哲人靖献。迹晦心彰。遗风凛然。立懦千霜。身穷种德。子孙炽昌。忠贤继起。磊落相望。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59L 页
贻谟裕后。源远流长。云仍所居。又此松乡。家传诗礼。地接耕桑。缅怀先德。屹若馀航。凡人彝好。慕切羹墙。眷彼西山。百世蒸尝。矧玆昆裔。报侑敢望。董陈故事。非关禁防。乃谋经营。德峰之傍。
龙溪书院奉安文(院在永川。生六臣联享。○郑熺)
诗传九日。义炳千春。抗节长逝。晦迹钓纶。
常享文
抗节自遂。抱道长终。一丝扶纲。牑我大东。
咸州志(出郑寒冈述咸州志)
渔溪在郡城西三十里。源出防御山东。北流入于南亭下。故进士赵公旅精舍名。
采薇亭记(九世孙荣祏)
咸安郡治西三十里。有山隐然如高人逸士处田亩。而有穷天地不变之志者。曰伯夷山。山之西。惟我先祖渔溪先生旧居之里也。 肃庙癸未。岭之章甫。建祠里中。以先生及耕隐李先生,观澜元先生,东峰金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60H 页
先生,文斗成先生,秋江南先生并享焉。于是伯夷山直对于祠宇之东。推衍山名。额曰西山书院。谓六先生之节。可配于伯夷也。既又直讲堂东垣之外。有方塘岩石之胜。则相与谋搆一亭。曰采薇。渔溪先生。尝有九日登高诗。君子以西山之歌比之。故亦借之名。以寓其实也。六先生。盖当 端宗内禅之日。皆心存靖献。隐身韬晦。以明其天经地纬民彝之则。扶世教于千百载。则固已无愧于夷齐。而若渔溪先生。初无爵禄于朝。亦未尝受知 先朝如金东峰。以先生之文章邃学。出其所长。以施用于当时。无不可者。而顾乃自托渔钓。放之于山巅水涯之间。讫于老且死而无所悔。岂非所谓信道笃而自知明者欤。咸安实先生之乡邑也。后裔聚族而居。先生之墓与诸先茔俱在。松楸相望。而书院亭址之间。皆先生杖屦朝夕倘佯之处也。夫伯夷山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60L 页
不在于他乡。而在于咸安。又不在于他所。而必在于先生之里。山之得名。似若以拟乎先生之出。而先生内有忧思。感慨壶郁。登高冈而掇幽菊。俯仰今古。踯躅啸咏。叹虞,夏之不可复睹。而发之于声诗。以自见其志。其亦夷齐吁嗟讴吟之心也。多士之向往者。祠之不足。又立斯亭。以致其至。盖将表揭遗迹。使人人者。彷佛瞻想。至于愈远而弥新也。岁乙卯。荣祏自宜宁往拜祠庙。登斯亭。咏九日诗。见伯夷山。而挹先生之遗风。与诸宗人。大会亭下。敦叙情亲。饮酒赋诗以乐之。既归。诸宗人命之以亭记。自惟若或以文字托名楣间。使观者知其为先生之后孙焉。则荣且幸也。遂不辞而为之记。
采薇亭重修记(宋刚斋稚圭)
呜呼。薇蕨。植物中一凡草也。惟夷齐采之。故流芳于万世。今夫亭之以是名。而又不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61H 页
忍其荒废者。夫岂无其义欤。亭在西山书院讲堂之东几步。院之建。在 肃庙癸未。而亭亦同时所创也。院而享 端庙生六臣。渔溪先生即其一。而院与亭。皆先生杖屦之墟也。直亭之东有山。双峰特立干霄。其名伯夷者古矣。当 端庙乙亥。先生浩然南归。终老于斯。以泯其迹。尝九日登高。赋诗言志。音韵悲壮。与墨胎氏采其之辞。同一腔调。呜呼。山之得名。造物者之意若有待焉。而咏怀之作。今古一辙。又况雷首之一种春根。亦在于玆山者耶。此后人之所以因其地而怀其人。怀其人而创斯亭也。亭之东有台。曰清风。台之北有岩。曰叩马。亦因是亭而次第寓名者也。亭既久颓剥。院之章甫。因旧而重新之。先生后孙𪶙。因谒记于余。余惟六先生清风峻节。非老笔之所可揄扬。而抑前记之述。已备矣。复何庸赘焉。遂朗吟忽焉没我安归之辞。乱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61L 页
以怀佳人不能忘之章。而书此以归之。百世之下。登乎斯亭者。庶几闻风而有所兴起焉尔。
彰节祠请享疏略(祠在宁越○进士柳膺睦)
伏以人臣尽节。死生虽殊。而其心则同。国家褒贤。前后或间。而其典则一。此殷之三仁。或死或生。而孔子并称之。宋之祀贤。有前有后。而理宗并举之。洪惟我国家 列圣朝。褒忠奖节。靡不用极。而独于宁越府彰节祠跻享之礼。犹有所未遑之典。此臣等所以始焉而疑之。终焉而慨之。继之而有今日陈请之举者也。奥在 端庙逊位之时。伏节秉义之臣。有所称死六臣生六臣者。皆足为卓越千古之节。而臣等窃伏见 鲁陵事实。有曰。誓死同志。期会子规楼者。赵旋也。向日面壁。日拜朝暾者。李孟专也。坐卧必东。倾心越中天者。元昊也。游神越海。梦与白鸥飞者。成聃寿也。于乎。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62H 页
四臣之贞忠大节。其心则死六臣之心。而事之难处。反有甚焉。其迹则金时习,南孝温之迹。而考之载籍。明如日星。宜其褒扬之典。啜享之礼。似无异同。而彰节祠死六臣列享之席。金时习,南孝温。既 蒙升配之典。而赵旅,李孟专,成聃寿,元昊四臣。则尚未有跻享之举。玆岂非 朝家数百年未遑之事乎。是以。 正庙辛亥。以锦城,和义两宗臣追配于本祠事。有 教若曰。锦城,和义外。亦多有不下于死六臣者。今于追配之时。一体施行。实合 朝家褒奖之典。即令内阁,弘文馆。传考公私文迹以进。又命立生六臣传。别下 传教略曰。生六臣五宗英。危忠大节。咸推伯仲。有不可容易取舍于或配或否之际。则别求无于礼而合于礼之礼而行之。不亦可乎。又 教曰。礼缘于情。神人无间。不惟彼烈烈精灵之壹郁不昩者永有依归。恭惟 庄陵陟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62L 页
降。亦必悦豫于苾芬焄蒿之时。是举也。孰曰无稽乎。又于锦城 赐祭文曰。读 鲁陵志。不涕非人。死六生六。为臣尽臣。 纯庙甲午。礼曹因幼学臣徐相说等上言回启。略曰。生六臣赵旅,李孟专,元昊,成聃寿等追配于彰节祠事。四人之贞忠大节。与死六臣并为伯仲。而或生或死。虽有时势之差异。其褒其奖。宜无彼此之各殊。况其同志六人中金时习,南孝温。既 蒙升配之典。而止四臣之不得并享。非特有欠于朝家一视之泽。无怪赍郁于多士公共之论云云。况四臣之一生心神。只在越中山川。则不昩精灵。亦必上下于苍梧珠邱之乡。而于彰节祠一体君臣之席。既不与同志死六而并享。又不与同节二臣而共配。则此非特志士之赍恨。抑亦为 朝家之欠典也。臣等。每伏读 正宗大王追配之教。至于烈烈精灵。永有依归。 庄陵陟降。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63H 页
亦必悦豫等句。未尝不三复感涕。而独惜乎同节四臣之灵。徘徊于密迩之云乡。而不得依归之所也。方今 圣明在上。幽郁毕阐。臣等裹足千里。相率呼吁于黈纩之下。伏乞 圣明。特命有司之臣。生六臣中四臣。即令追配于彰节祠。上以遂 朝家未遑之典。下以循百世公共之论。 批。省疏具悉。齐论容或其然。而追啜亦系难慎。尔等谅此退去。
再疏略(进士金景洛)
云云。伏以往牒考之。先正臣李珥云。标节义。扶伦常。为百世之师。先正臣成浑云。尽忠所事。生死一也。先正臣宋时烈云。合天理。无人欲。可谓生同传。死同志。先正臣李縡云。所秉大义。即所谓撑天地。亘万古。而不可泯也。忠文公臣闵镇厚之回 启曰。生而同志。死而同传。则一体祝享。于礼固宜。判书臣李命植之回 启曰。与成,朴六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63L 页
臣。迹异心同。虽生犹死。赞成臣闵蓍重之述志。文忠公臣闵镇远之书铭。文贞公臣崔锡鼎之记实。班班可徵。足以为百世公案。则于臣等之意。似无难慎于今日也。大抵宁越之有此祠。亶为一体君臣祭祀同之义也。有是君则不可以无是臣。有是臣则不可以无是祠。有是祠则生六死六同志同节之臣。合享一祠。固是不易之正论也。而况咸安之西山。永川之龙溪。已棳俎豆。哀此四臣之灵。独抱向隅之冤。徊徨于密迩之云乡。岂非 朝家之欠典。士林之赍恨乎。 正庙朝教文曰。礼缘于情。神人无间。不惟彼烈烈精灵之壹郁不沬者永有依归。恭惟 庄陵亦必悦豫于苾芬焄蒿之时。是举也孰曰无稽乎等句。臣等每三复感涕者也。载之国乘。而 列圣朝纶批。昭乎如日月。著于记史。而诸先正立论。炳然若丹青。环东土舆诵之。口耳雷同。则
渔溪先生集卷之三 第 364H 页
生同志。死同传。祭同庙之义。正所谓逮天地。质鬼神。俟百世不惑者。而且东国文献录中。有生六臣并享于彰节祠追配之文迹。此乃一国刋行之方册也。窃意其时。 上有成命。而下未及奉行欤。抑有待于此疏。而符合于今日欤。又伏想清泠浦寒流。呜咽如昨。子规楼冤魂。啼恨至今。则今此彰节祠一体君臣祭祀同之席。独配二臣而未及四臣者。臣等所以不避斧钺。冒渎 宸严也。伏乞 殿下。特追 列圣朝累降之 教。且据诸先辈既正之论。使此赵,李,元,成四臣。追配于彰节祠。一体同祀。 批。节祠追啜。事体慎重。已有前批。未可遽议。尔等退修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