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x 页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题跋
  
兵政跋
兵之于政。为国所先务。我 主上殿下抚定大难。应运阐理。特先兵事。而尚以军令未精。莫适所从。命为定式。臣叔舟与兵曹诸将。亲承指授。凡将卒之侍卫聚会。鍊阅规度。以至文移格例。莫不详定。承守奉行。如指诸掌。至是而政之于兵。可谓先所务矣。于为国乎何有。书成。赐名兵政。命臣叙其尾。天顺己卯孟春有日。输忠协策靖难,同德佐翼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臣申叔舟。拜手稽首谨叙。
诸经跋
臣闻一气聚散。乃有死生。死生如昼夜。未有生而不死者。然修短不齐。幽明异途。达者所不能不悲。惟我 王世子邸下天资岐嶷。禀性仁孝。学问硕博。道义渊泓。国储之望方隆。而遽离膝下之欢。前星掩耀。小海飞尘。举一国恸惜奔走。罔知攸为。 上以佛教可资冥福。手写金刚经。撰集證道歌注解。以终 先王遗意。命释老儒士。印写诸经。勘校纂定。无所不用其极。夫感通应报。在乎诚不在乎物。我 主上殿下奋英武。恢大业。凡处己接物。一以至诚。揣摩一世。挥霍万有。亦无非一至诚之所推。况以大孝追慕。至性慈爱。而为此大缘乎。其感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29L 页
通报应。固不可测。而达者之悲。当与天地为无穷矣。臣申叔舟。泣血顿首谨跋。
题译生崔泼约韵图尾
夫天下书同文。而各因其方。五声之用遂不同。然推其源。不过五声七音纵横经纬而已。故散之则万变无穷。约之则三声相为管缀。而其变有数。今之学华音者。皆事其末。不究其源。乃至七音相陵。五声相混。曾不知所以辨之。犹执以为是。而莫之察。老于译者皆若是。后学靡然趋之。盖可叹也已。观子之图。实得其要。可谓能拔俗而独立矣。苟如是不已。其于变讹师正乎。何有。然其纽摄之机。必须口授。而后得其梗概矣。当为子扣两端而竭焉。姑题其尾而归之。以怚之云。
题大司宪李公 赐浴温泉诗卷后
以景泰元年六月甲申。葬我 世宗大王于英陵。群臣咸会。留宿 陵下者凡数日。大司宪永川李公。以关东 赐浴诗卷示坐上诸僚。泫然谓叔舟曰。呜呼。可忍言哉。昔者先王。行幸关东。驻跸伊川之温井。臣时从行。 赐臣浴旁邑。扈驾诸公。诗以道行。及还京师。求咏缙绅间。后有能文者。亦请而续之。共若干篇。所以侈 君赐而为臣光也。以臣不才。谬蒙 先王知遇。擢置喉舌。不数年间。升为省宰。庶几糜粉。图效万一。而弓剑忽遗。云暗鼎湖。攀附无路。自今纵遇能文者。更何心求咏也。昔之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0H 页
从也。荣贲薰骨。今之从也。悲慕缠胸。余之袖是而来者。想昔痛今。出于至怀而不能自已。噫初为是也。安知终于此而已也。卷终有跋。古也。子演其说而终之可也。叔舟亦受恩 先朝。久玷法从。公之此言。所不忍闻。自仆为公下僚。挹公绪馀。窥望一二。尤足信 先王知人之明也。公之勋业。著于前者为已极。而其所未施。什尚七八。古人所谓报先王而忠陛下者。正公今日事尔。凡人之情。于哀荣之际。荣而知所以荣者鲜。而荣而又能知其哀。以至于不能已者。为益寡矣。夫以公遇知之隆。 赐浴一时。一事之荣。而公必侈之于始。而要其终。期于不忘也如此。而况荣有大于斯者乎。而公之心可知矣。徵人歌咏。益侈 先王之赐何害也。而公则不胜其悲。不忍为之。此犹不忍为之。而公之心可知矣。能荣能哀。可以知公之心。而 先王之德之感人深。从可知矣。若其当时 赐浴之光荣。与夫际会之盛。事业之巍。诸公之诗尽之。且未暇悉云。奉列大夫。司宪府掌令,知制 教高灵申叔舟。敬书。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祭文
  
己未文科同年。祭正郎权琦文
惟灵。内刚外方。气和言温。清标霜洁。芳誉兰薰。玉堂乌府。天官夏曹。妙龄英才。孤骞独步。谓作周桢。终登汉辅。人之所贤。天则雠之。一疾未起。重泉永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0L 页
幽。呜呼痛哉。呜呼痛哉。修短定数。死生常理。君既洞然。而无惑矣。上有父母。下焉妻子。攀号柩隅。恸哭天涯。念至于此。可胜恨哉。顾余数人。皆君密友。同榜岂偶。知心则久。契通金石。情踰骨肉。才见拖绅。遽闻易箦。天乎不吊。神者难测。音容莫追。幽明永隔。青乌既卜。素车载辖。爰就祖道。聊展菲仪。亡而不亡。知耶莫知
祭吉昌权公文
吾辈数人。皆公执友。结发相须。至于白首。心同契合。左右先后。攀鳞附翼。值兹景运。功成公退。以永令闻。吾侪碌碌。钦公卓卓。天道喜报。施厚获博。谓公勋德。必享遐福。谓公闲适。必保龟鹤。宿痾自少。不谓遽尔。呜呼至此。痛其可已。平生事业。自有青史。寂寞身后。于人何与。遗孤孩弱。见之恻楚。呜呼哀哉。痛缠心膂。窀穸有期。日月骎骎。追惟往事。无以为心。春城风雨。残花幽禽。洒血侑爵。公其来歆。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疏文
  
崔太监(安)往故乡阴城。为考妣设斋于白云寺疏文。
觉鉴无碍。普应幽明之愿。昊天罔极。宁酬父母之恩。爰扣玄扃。庸希妙度。窃念弟子生此遐荒。自免抱于怀中。每承欢于膝下。九重四千里。昔结发而入帝乡。一去五十年。今衣锦而归故国。山川依旧。里闬已移。城郭人民。更起丁令之感。鞠育顾复。难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1H 页
堪蓼莪之悲。思报答之末由。第归依之是恳。兹就旧游鸯舍。虔设无遮象筵。仍演七轴真诠。用丐诸佛玄援。伏愿皇帝万岁。国主千龄。先祖考妣。超生净界。弟子眷属。并结良缘。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诔
  
诔俞直讲(牧老)
化日浇而日漓兮。世既饶夫反覆。纷面悦而背憎兮。并趋利而相合。独有子兮与余。世干交兮通两家。两小少而共队兮。从结发而靡他。及就壮而筮仕兮。连两榜而同科。固情志之交孚兮。比胶漆而有加。前年君卧病缠绵兮。为我言夫沈痾。念贻虑乎萱堂。涕双垂之滂沱。抚遗孩以属我兮。发长叹而咨嗟。余欲慰夫悲愁兮。虽强笑而无华。终浃旬而遂瘉兮。反悲叹以为乐。方平康而无恙兮。乃朝夕乎簪笏。何数日之相违兮。忽计音之见及。颠余仆以惊痛兮。五内摧其若裂。日月跳丸兮不我留。望佳城之葱郁。柳车载路兮丹旐飞。晨光微兮薤歌发。就道左以相送兮。怅临风而洒血。念前年之哀托兮。岂神心之预识。当时虽以为怪说兮。余色不受而心诺。苟余言之出口兮。誓终身而不食。已矣哉。非吾私兮是恸。叹善人之不淑。怀孤直而秉德兮。志未伸兮官不达。岂祸福之相倚。亦材命之不沓。顾浮生之无百岁兮。况有寿与夭折。吾固无以为心兮。送君归之惨怛。已矣哉。逝者不可追兮。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1L 页
死者不可复作。终天地以永诀兮。吾将去而谁适。指北邙以极目兮。窃愁云之羃羃。已矣哉。时不停兮骥过隙。势不复兮波东倾。知悼往之无益兮。拭余泪之交零。奠一酌兮君不顾。侑长歌兮君不聆。抚遗孤以有成兮。庶不负于平生。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赞
  
匪懈堂真赞
 安平大君。以自真示叔舟曰。曾于壬戌年。余年二十五。令安坚写余真。今七年于玆。其形貌已不同矣。形貌已不同。而学问不日进。其为我志之。将以后日之规。叔舟尝闻孔夫子有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夫君子之学。当循其序。固不可躐等而进。亦不可半涂而废。年愈高而责愈重。庶几反身自修。日就月将。至于德成道熟。然后更作鲐背鹤发之真。而使叔舟得操赞德颂道之笔。不亦幸乎。姑为之志。而谨献赞曰。
英姿绝世。器宇夐峻。维粹维盎。乃德之润。维年之芳。维力之强。愿言不息。天行是式。永膺多福。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说
  
稼织说。书送尹生员(子溁)诗卷。
子亦知夫稼与织乎。种而耘。耘而又穫者。稼者之事也。蚕而丝。丝而又机者。织者之事也。不种则无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2H 页
苗矣。不蚕则无茧矣。安所施其耕与丝乎。既种而苗矣。苟辍乎耘。则吾见其苗而莠矣。既蚕而茧矣。苟已乎丝。则吾见其茧而蛾矣。宁敢望其穫与机乎。亦终于饥寒而已矣。士之于学。亦犹是也。志于学者。种与蚕也。勤于学者。耘与丝也。以至于德成名立。施之于事。则是穫而机也。吾故曰。承乎志而成其德者在乎勤耳。古之人有离亲戚去乡里。寻师从宦。曾不拘于区区温凊者。岂非欲其勤学成德。立身扬名。以显父母荣乡里。以大其孝哉。尹子勉之。今尹子之觐亲于岭南也。阳城李可成,达城徐刚中。序而诗之。诸公又从而和之。以送其行。予以同榜之爱。葭莩之好。不可无言。然予不托于音也久矣。敢以稼织者之说。书而归之。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铭
  
新铸大钟铭(并序)
 洪惟我 主上殿下。念升平日久。军政不可不严。乃 命攸司铸大钟。置 思政殿前庑。以号令禁军而整齐之。我朝自 太祖康献大王创业开国。三叶而至 世宗庄宪大王。持盈守成。以文为治。四境按堵。民不见兵者三十馀年矣。文宗短祚。 嗣王幼冲。权奸擅国。浊乱朝政。图危宗社。我 殿下奋英武。率厉忠义。靖夷大难。遂定大业。属当中兴之时。修明政刑。改纪祛弊。悉复 祖宗之旧。而首以军政为务。提撕振厉。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2L 页
无所不至。不期年而朝野清宁。禁卫整肃。中外晏然。北狄海寇。宾服纳款。络绎争先。其所以安不忘危。思深虑远。以成中兴之业者。可谓至矣。夫建大业者必勒鼎钟。所以明功德录忠勋。垂鸿休示后世也。兹当大器之成。岂可不为之铭。以昭示于后也耶。臣叔舟谨拜手稽首铭曰。
于皇我 祖。奄有大东。 圣圣相承。化理弥隆。治不常安。帝乃示警。大运中否。邦用不靖。权奸浊乱。国柄是擅。毒燎虐焰。乃㸑乃扇。天眷我 王。勇智是锡。曰奋神武。以定宗祏。忠贤效力。宵蛾赴烛。乃靖大难。曾不终夕。中外宁谥。讴歌悦怿。惟时我 王。整顿纪纲。复我旧典。罔有不张。安不可凭。危不可忘。思保中兴。先务于戎。爰铸大钟。悬之禁中。鼓之铿鍧。貔貅振列。整整堂堂。壮我鸿业。威风震赫。浩浩远涉。山戎岛夷。怛威赧德。执贽献琛。扣关臣服。妖氛净尽。四境无虞。民乐于生。鱼鱼于于。于皇我 王。舜禹为徒。虽承先列。实创王图。忠勋攀附。赞我 英武。克建丕绩。惠我东土。勒玆巨钟。郏鄏与偶。于千亿载。永垂不朽。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颂
  
在昌城。闻康翎进白鹿。各道进笺贺。乃上颂。
 臣叔舟受 命巡边。适到昌城。伏闻黄海道康翎县得瑞鹿以进。色纯白。性甚驯。朝野欢忭。奔走称贺。臣闻圣人之阐理于世也。天必生神异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3H 页
之物。以为之瑞以应之。今玆之鹿。出于百里之内。不劳九译之远。旷古所未闻。岂无所自欤。我主上殿下。神武定难。抚图开运。厉精思治。崇文振武。怀保小民。绝声色。省浮费。躬节俭。力行仁义。不数年。治化风行。臣今见黄海,平安二道。流亡复土。家有馀粟。按堵乐业。达于四塞。我 殿下至诚力行之效已见矣。玆其雍熙太和之气。有以耒神物之游。而亦莫非天之所以降瑞应夫 圣人者也。臣窃因既往之应。以卜将来之符。夫鹿。物之寿者而性驯似仁。其出而为我 殿下圣算无彊之符。以及黎庶。悉跻仁寿之域也无疑矣。至是而视夫赤伏符谶之说。神爵附会之诞。为如何哉。臣又闻祥不在祥。在人主一心。苟萌誇诞。遽为自足。则其为祥也适所以为祸也。今天既应 殿下功成治定之休矣。 殿下亦宜益坚思治之心。日慎一日。慎终如始。以应天命。以不孤玆瑞也。臣不胜至愿。臣叔舟宣命未讫。邈在塞上千里之外。东望五云。神魂飞去。不能自定。谨作颂一篇。稽颡蹈舞。昩死以进。颂曰。
至化坱北。神物来游。惟此神物。我 王之休。惟鹿之白。天地凝祥。厥祥伊何。万寿无疆。惟白之鹿。瑞与天通。厥瑞伊何。百禄攸同。天命靡常。瑞不在鹿。匪祥厥祥。永保天福。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笺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3L 页
集贤殿进八骏图笺
圣人乘运。既启统于千龄。神骏应时。宜昭示于万世。敢玆图写。以备览观。窃惟王者之兴。必有灵物之助。金祖赭白。径涉龙江之一鞭。蜀王的卢。忽踊檀溪之三丈。是皆景命之密赞。实为后人之耸闻。惟我 太祖大智日跻。神武天纵。当丽运之不竞。愤寇贼之交侵。挥天戈而四征。亲当矢石。奋威棱而一扫。孰抗兵锋。非徒豪杰之附攀。亦有灵种之赞佐。格力固在骊黄之外。权奇可托死生之期。历险冒危。每效能于奔走。摧坚突众。终收成于廓清。功合著于播扬。心岂忍于泯没。唐绘烟阁。汉图云台。玆乃贱物而贵人。岂非举大而遗小。遂使奇绩。卒至无传。恭惟 主上殿下德洽生成。功存化育。继志述事。礼乐教化之一新。发政施仁。飞潜动植之咸若。尚虑持守之不易。每念创造之惟艰。 命作赞图。用旌勋烈。伏念臣等学浅测海。才薄雕虫。褒美颂功。纵惭蛇足之诮。思勤想苦。愿贻燕翼之谋。
巡江边。还到安州。上遣子㴐赐宴。赐衣靴御札。谢笺。
臣闻天地交。万物通而必有先受其施。上下交。其志同而必有先受其知。此理势之固然者也。臣以庸劣。乘时攀附。滥蒙 圣恩。以至今日。岂非所谓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4H 页
先万物受施者哉。臣今巡边宣 命。遍历诸戍。沿江而下。已到安州。窃观长白以南。山势散漫。贼路纵横。且连辽沈。自昔大敌之来。莫不此道是由。我境防戍之路。旁通四达。守之甚难。然民俗尚武。士马精强。前代尝用之。足以抗天下之兵。高丽盛时。特以此道为重。列置城镇。正兵几万。弩骑,步班,队正,校尉。部伍详明。体统相维。及经丹兵,红贼。民之存者无几。其遗民之逃生海岛者。处处屯聚。不能成邑。乃移下道良家子弟以实之。今为吏为军为民者。皆其后也。我 朝开运。抚育数十年。方就苏复。又因边贼构衅。赴防筑城。复致骚弊。人少役重。民不聊生。我 殿下即位。宵旰勤民。悉除奇令。躬行节俭。劝课农桑。时以教阅。以示民方。今见戎虏威服。边境无虞。居民按堵乐业。已不似前日彫弊矣。正当教之之时。而内地巨镇。城堡不完。千户,百户,小牌。虽仍古意。而分配不均。把领未整。军吏相混。民莫适从。臣受 命以来。夙夜祗惧。恐不副委任之意。思所以宣布 上恩。振厉武气。使西民知圣主西顾之殷。而才识浅短。竟无一策。千里西彊。但见狼烟之息。五云北阙。每念凫舄之飞。岂意鸿私又及遐邈。踰分之宠。一道耸观。俯伏称觞。恍侍香案之侧。蹈舞拜服。犹惹 御炉之烟。况此十行赐札。实为千古殊荣。玆乃 主上殿下。天地兼容。日月并照。察小臣断断无他。遂令微躯。获纡隆渥。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4L 页
臣何幸当玆交泰之辰。猥受 圣明之知。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古所未有。臣何以堪。但当益砺钝质。更策驽材。誓心图报。毙而后已。此臣之职也。臣之至愿也。
在咸吉道谢恩笺
睿泽覃霈。灵贶沓臻。揆分喻涯。措躬无地。窃念臣猥以庸劣。遇知最早。谬蒙 圣眷。以至于此。玆又承乏重寄。巡按东北诸镇。窃见我 世宗大王运抚升平。图恢远略。斩荆棘置六镇。徙民实边。而人情重迁。旋即逃散。今皆安土乐业。已忘其旧。城戍栉比。民居鳞傅。禾谷屡登。家有数年之蓄。行不赍粮。处处按堵。女真遗落。已为编氓。肃慎馀民。相继款服。束带加冠。所至络绎。数百为群。我 主上殿下丕承继述。励精图治。体天勤民。推诚抚远之效。可谓速于影响矣。臣今之来。无所施为。揽辔行边耳。六镇殷阜。士马精强。正当教之之时。殊俗慕义。远迩争赴。正当抚之之机。而臣材识浅短。智计疏迂。夙夜祗惧。思其所宜。辞离 辇下。已阅两月。尚未得要领。地尽东溟。对时物而怀感。春归北塞。望辰极而魂飞。何期宠荣又及遐逖。玉案三接之私。每惧叨滥。彤弓一朝之贶。敢克副当。矧玆春衫。实捐内府。祗荷鸿恩。不违咫尺之拜。醉倒狼藉。宁知写邈之乡。边将亦得感恩而呜咽。胡酋总皆兴叹而咨嗟。荣光若此。前昔所无。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5H 页
至明烛微。大度恢远。知臣粉身思报。怜臣赤心无他。遂令孱躯。获纡洪造。臣敢不罄节竭诚。内整外绥。导宣风化。振播威灵。达于白山黑水之墟。以答圣恩之万一。
北征后还到端川谢恩笺(天顺庚辰九月二十一日。宜慰使中枢洪逸童适至。翌日。宣酝破彼。前此叔舟在京诣 阙。 上戏问宫墙瓢蔓实成否。醉答实必不成。至是实成。 上命剖为杯。以行宣酝)
祗奉成算。远布 天威。顾乏可记之功。返被无前之宠。 恩出望外。感与愧并。窃念贼虏啸聚群凶。构耗边邑。负仁背德。稔恶长顽。臣以无良。忝承阃寄。乃与诸将。分董偏师。电掣千群。悉扫狗鼠之穴。烟销万落。但见沙漠之空。玆惟我 主上殿下应运抚图。临机用武。算无遗策。一怒而安。臣等第奔走之是勤。惟奉承之不暇。何图殊奖不遗微劳。御札焜煌。 圣谕缱绻。珍分内帑。犹带 御炉之烟。醉捧天瓢。恍在宫庭之下。光荣若此。前昔所稀。臣与诸将。敢不志在桑弧。期临事而罄节。身裹马革。誓毕命而酬恩。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状
  
辛卯十月二十四日。辞免领议政 上言。
臣以庸疏。早蒙 世祖谬知。自靖难之后。与闻国政。言听计从。凡大施措。莫不参赞。以至于今。身历三朝垂二十年。人臣之极。视古无比。每自惧盈。思欲乞退。中罹多故。未敢自便。昨于 便殿引对。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5L 页
赐言从容。遂得披露悃愊。乃乞骸骨。虽未便蒙俞允。然庶几终回 天意。将遂所愿。岂期反置之庙堂哉。自见批目。惊竦之至。罔知攸措。臣闻四时之序。成功者退。天道犹然。况在人乎。臣虽无可见功效。然在朝既久。亦可以退矣。臣今犬马之年五十五岁。肌肤消瘦。牙齿脱落。咳逆又作。神耗健忘。非徒无德。复长百寮。其于气力。亦所不堪。伏望还收成 命。许臣退闲。以保馀龄。以全终始。不胜至愿。拜手稽首。昧死以 闻。
  
(同日。假注书翰林朴处伦。承 命来传 大王大妃懿旨曰。 世祖每称卿为魏徵。今忘之耶。何遽辞职。 大殿传旨曰。予闻 大妃传教。 世祖每教 睿宗。予与某定大法。于汝之时。必与某等享乐矣。今予年幼。又无学问。卿何辞乎。其勿如是。)
辛卯十月二十五日又上言
臣于昨日。上书辞职。未蒙俞允。反承 两殿致命。以 世祖遗旨。丁宁譬晓。臣闻 命涕零。恍然如承 世祖亲教。惶惶悽恻。无以为心。窃念臣自 世祖在閤。便被知遇。当观光上国之日。又从鞿靮。万里陪侍。待以国士。自是一心攀附。及至化家为国。遂忝股肱。于时英俊如云。而谋谟契合。无踰于臣者。每称臣为魏徵。至嘱之于 睿宗。 圣训洋洋。今犹在耳。魏徵之于唐宗。君臣之际可谓至矣。若夫高世意气。旷古际会。义为君臣。恩踰骨肉。亦非徵之所可及已。况我 主上殿下即政之初。首念 先王之旧。推诚于臣。比前尤隆。臣学术寡昧。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6H 页
才识谫薄。固不能上报万一于 世祖。岂不欲竭心尽力。庶几小效于 圣上之初政。以副隆眷。以不孤先王之知哉。此臣之所以遑遑切切。履险蹈危而不顾。以至于今者也。然臣闻天道忌盈。人事戒溢。如或犯之。为祸极大。臣以斗筲。谬蒙累朝 圣眷。器已盈矣。安得不戒其溢哉。臣尝犯之矣。上结明主之知。遇事敢为。不存形迹。遂为众谤所归。岁在丁亥。奸贼构乱。指臣为辞。尚赖 世祖圣明。终得昭雪。然究其源。实非奸贼凶谋所能中伤。乃是臣之忘人事之所戒。犯天道之所忌者有以自中耳。今苟冒荣昧几。又不思止足之义。丁亥之事。亦不远矣。犯在臣身。 圣上岂能违天道而保臣哉。苟至于此。非徒臣身。其累 圣明。亦为不少矣。此臣再渎 天听而不能自已者也。臣之此言。非为身也。非为名也。非为人也。实出赤心。伏望怜臣衰病。察臣戒惧。置臣闲地。俾遂素愿。不胜幸甚。拜手稽首以闻。
  
(是日。翰林朴处伦又承 命来传 大妃懿旨曰。 世祖待卿极隆。卿遽辞职。未知卿意。以故昨日。以 世祖比卿魏徵之语勉卿。卿虽曰老病。非卧痛之病。此非卿辞退之时。勿复辞。 上教曰。予年少无学问。卿何固辞至此。虽曰老病。非至老苦。非卿退闲之时。其勿如是。)
壬辰五月初一日辞状
臣性本谠愚。加以老病。曩者累陈乞骸。竟未蒙 允。今我 殿下竭诚 三宫之孝。董釐庶政。务祛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6L 页
民弊。而天灾视警。咎乃在臣。不宜冒荣伤义。防贤招谤。乞罢臣职。择贤更任。改辙修省。以答天谴。幸甚。古之大臣。身虽退。未尝忘君。况臣早遇 列圣之知。遂蒙 殿下眷注。以至今日。安敢希名自图。决然引退而不顾哉。 臣闻流金铄石。始于一阳。堕指折胶。始于一阴。故圣人见于其微。虑于其始。舜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又曰。堲谗说殄行。皋陶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又曰。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益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又曰。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五子曰。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仲虺曰。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又曰。慎厥德。惟其始。伊尹曰。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惟新厥德。傅说曰。惟木从绳则直。后从谏则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又曰。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玆。道积于厥躬。玆皆古之圣贤。施诸事业而垂训万世者也。我殿下所方讲究。然观古人书。必体之于身。验之于事。见其微虑其始。而后可以得古人之意。而有补于治道矣。臣敢以舜,皋陶,益,五子,仲虺,伊尹,傅说之说。准之当今之事。各有所徵。事为之端。或生几微。伏愿 殿下潜心体验。徵之于微。慎终于始。非徒天灾可弭。亦可以永保天休矣。臣虽退。犹未退也。臣谨昧死以闻。(同日 启。 命誊写以进。元本付翰杯郑以侨。就第。还给宣传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7H 页
曰。咎乃在予。卿勿辞。)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奏议
  
上文宗论言路宦官疏
掌令臣叔舟等上言。臣等尝以求言便民等事。上尘 圣聪。待 命阅月。未蒙采择。又有陈达。实为烦渎。懋当 殿下新政求治之时。不可含默。谨将一二管见。条列以 闻。伏望 圣裁。言路之在天下。犹血气之在人身。血气一息不行。则百体受病。而天君不能安。言路一日不通。则四方受病。而人主不能安。故古之为天下国家者。盖亦多术。而必以求直言极谏为先务。虽有逆耳不忍闻之论。亦必乐受之。且褒奖之。所以激成直言之气。以来四方之言者。以为千万世自安之道也。故于其不可听之事。求其可用。于其不可赦之罪。求其可赏。可怒也而悦爱之。可斥也而亲昵之。岂无为而然欤。唐太宗尝退朝。怒魏徵廷辱。欲杀之。文德皇后贺曰。主明臣直。太宗乃悦。方其怒时。死有馀罪。及其悦也。以为媚妩。一心转移之顷。正忠佞正邪进退之机。而治乱安危之所系也。我 世宗在位三十馀年。求言如渴。激砺士习。贻谋甚远。近者谏臣孝源。谏造佛宇。乃欲请火其书。侍臣彭年论奸僧信眉。律以春秋。斥为弑父之贼。其论议之正。出于忠愤之激。足以寒奸胆而缩谀面。此皆 世宗数十年养育作成之效也。迩来謟𧧄成风。竞以直言为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7L 页
讳。而数人者独能如是。其忠愤之激。至于干动 天威。为国忠谋者之所当相庆也。朝有直臣。敌国畏之。士无异论。识者忧之。倘微数人。非惟大有负于 殿下初政之大体。将无以表 先王数十年作成之功也。以此论之。数人者言虽不中。功亦不细。方孝源之斥。闻者色动。举欲缄口。既而拔用。出自 宸衷。人皆相贺。夫一孝源之进退何关于人。而人之喜惧如此。诚以直言者之用舍。可察人主之好恶。而人将卜之。又自为言行默容之计也。此一机会。有大可畏。幸赖 天鉴孔昭。炳几烛微。能旋弃而旋收之。使惧者喜忧者乐。懒者起而鼓舞闻见。作新一时之耳目。乃知 圣人之为出于寻常万万者如是也。独彭年之斥。久而未蒙 宽贷。前之忧者后惧。乐者后忧。起者后懒。臣等恐言路从此复塞而不通也。前日。 圣谕以为罪彭年。何防于言路。如此轻薄人。予不取之。臣等退而反覆思之。至今未能解惑。夫如彭年者。一朝因言事摈斥之。闻者莫不解体。 殿下虽以广开言路。人皆以彭年为戒。谁肯轻发狂瞽之口。再试雷霆之下乎。且 殿下既以彭年为轻薄。则必以臣等含默为厚重。然臣等窃谓人主取臣。当求如彭年之轻薄。毋求如臣等之厚重。盖彭年所言。非私言。乃国人言之。而 殿下独不得闻。故奋不顾身。抗章以谏。可谓上不负君父。下不负所学矣。如臣等。既居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8H 页
言职。反低徊旁观。怀自全之计。不敢极言。内实懒怯。外若厚重。有识之士。所唾骂而不顾者也。 殿下直欲舍彼而取此乎。彭年不足惜。所可惜者。国家大体也。 圣谕又谓彭年言及 先王。予甚薄之。然彭年之言。不过曰信眉欺 先王尔。夫以尧之明。犹有四凶所欺而舜逐之。初无损于尧之明也。此亦何损于 先王盛德哉。若必以言及先朝。皆为薄恶。则嗣世之初。将无一事可言。而自古忠臣直士。殆无专人矣。大抵言多忌讳。非太平美事。故在 世宗朝。重新兴天塔。设庆赞会。当时谏者众。略无忌讳。 世宗下谕为祖宗。则众曰。如其非道。无待三年。况此塔。虽毁之可也。他日。 世宗谓一二大臣曰。兴天塔。 太祖之所建。予若给工匠。使卿等毁之。则卿等忍毁之乎。则对曰。塔固当毁。若 命毁之则岂不能毁之。 世宗皆优纳。而不之责。岂当时言者。皆无思慕 祖宗之心。而 世宗之优纳。尊 祖之诚有未至也。言及 祖宗。世宗容之。 殿下独以言及 世宗。欲罪言者。岂以世宗之孝为未足耶。恐非 殿下推尊 世宗之本意也。夫尊敬 祖宗。如 世宗之孝。斯至矣。 圣谕又谓共上言者非一。而独罪彭年者。以其近侍最久。且连姻 王室。不可与他人同也。是久侍连姻之外。悉待以疏逖而不足责。何 示群下不以公也。夫臣之于君。苟一委质。则固无远近亲疏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8L 页
之异。 上之待之。亦不宜厚薄于其间。近年以来。大臣则自谓与国同休戚。义不可轻论君上之得失。以伤大体。近侍之臣则自谓待遇亲密。不可屑屑论事。自谓圭角。以是成风。虽心知不可。而莫肯言。 殿下又从而区别之。可乎。此正 殿下新政。言路通塞之机。不可不留 圣虑。自 殿下践阼。至于今凡八月矣。岂无可言之事。而无一人披诚露胆。以裨 圣政者。 殿下念之至此。则可以知其所由致也。如是不已。将至于人心解弛。上下否隔。治乱安危。亦未可知矣。伏望 殿下思之复思之。以为子孙万世之计。臣等窃观宋司马光论曰。宦者为国家患。其来久矣。出入宫禁。人主自幼及长。与之亲狎。非如三公六卿进见有时。可严惮也。间有性识儇利。语言辨给。善伺候颜色。承迎志趣。受命则无违逆之患。使令则有称惬之效。近者日亲。远者日疏。甘言卑辞之请。有时而从。浸润肤受之愬。有时而听。如饮醇醪。嗜其味而忘其醉也。此诚古今之至论。而人主之所当体念者也。故我 世宗大王。乃于癸卯之夏。 传旨曰。宦官之职。唯在灯烛扫除。不授以出纳之任。肆予逐日视事。俾无留滞。然其中及时事与细琐之事。则代言难以一一亲 启。不得已令此辈出纳。近者金寿于政事间。寅缘诈传。今后事无大小。代言皆于朝 启亲达。唯马牌出纳。朝臣肃拜。许令宦者传 命。其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9H 页
所以烛知物情。虑患深远。制之未然者可谓至矣。及至季年。 圣体未宁。不能亲接外人。不得不以宦者出纳。然待之甚严。不少假贷。终始若一。诚为圣子神孙万世之龟鉴也。今我 主上殿下光照丕绪。新临黎庶。此正亲决万机。砺精图治之时也。而朝 启例闻事外。大小出纳。委之宦官。以门户之役。为侯舌之任。待以宽弘大度。其势渐长。颇与任事然。而凡欲进言者。莫不由彼以达。谁肯直言不讳。以论其弊。媒怨于人主之左右哉。夫宦者常在近侍。苟有所恶者。浮辞游说。讽之上达。使若出于无心以阴中之。人主亦安能必其外人之不如是。而不之信哉。虽有见诬者。将何从而自明哉。畏宦官甚于权贵者也。且论是非之分。辨得失之机。其微意多在于言辞之表。今台省之进言。承旨出而听其言。入告于宦官。乃以 上闻。至于三转。岂能尽达其外言之微意乎。此弊不去。上下将至于否隔矣。岂是细故哉。伏望 殿下上体 先王虑患之计。下念司马光日亲日疏之论。一遵癸卯年 传旨。日亲朝启。凡台省大小臣僚无时进言者。或 赐见。或令承旨亲启。以广耳目。以亲庶政。以承 先王拊托之重。以弘大万世无彊之业。不胜幸甚。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书简
  
答宗贞国书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39L 页
承书。得悉动履佳胜。欣慰欣慰。所献礼物。谨已启纳。仍审示意。兼聆使者之言。间有不相悉者。不可不复。我与日本。两国交欢。年代甚久。自我朝开国。贵岛始祖灵鉴首款于我。宗贞茂继世诚附益谨。及其末年。不能和辑。岛人散为海贼。侵掠我边鄙。于时我 先王赫怒。遣兵问罪。数年之间。往来不通。宗贞盛乃与岛之旧老。遣使来款。悔祸谢罪。且明海贼率皆一岐九州之人。非独对马岛。我 先王以为罪而讨之。服而舍之。古今通义。今既服矣。已往之愆。不必追咎。遂命待之如旧。自是岁。遣使船或多或少。我 先王以诸州使船。皆有定额。独对马不曾定额。虑或生弊。癸亥之岁。始约以五十船为岁额。凡岛之有事任者。亦各有岁额图书以为验。其他馆待之节。道路之限。船之大小。人之多寡。皆有戍规。各守信约。罔敢违越。夫法久必弊。弊而有救。有国之常事。自三浦上京。程有日限。而处处稽留。至有踰时经岁。非徒岛人谋多受料。押行通事亦有谋私。以至于是。近年南方遇灾。年谷不登。沿途官驿。诉不能堪。于是申明旧约。以节其大甚。以救其弊耳。非变更旧约也。况其小小违法之事。尚皆优容不较。今足下之简。有曰待遇之违旧。实所未相悉者也。使者所言。料米杂以尘秽。是乃边吏之罪。近因凶歉。税人不多。不得不用旧储。然杂以尘秽。岂国家之意也。今皆具由以启。我 殿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40H 页
下命曰。对马岛主能通变守义。事大以诚。凡于所谕。闻命即行。无有疑贰。又不自阻。有怀悉陈。予甚嘉之。尔礼曹特缓使人上京程限五日。而治我边吏给料不谨之罪。凡待对马岛人。务加优厚。具书以答。惟足下照悉。窃念邦交之际。务从简易。坚守信约。彼此无斁。然后可以久而益敦矣。若各听往来之言。遽怀彼我。其不致后悔者几希矣。无知之人。少不如意。辄以不靖相吓。此苟不靖。则彼岂得独安哉。是乃不思之甚也。凡今厚往薄来。岁费钜万。而无所惜者。宁不知坐费储廪之为可靳也哉。惟我 殿下特念彼此人民。一视同仁故尔。足下细念始终。商度利害。体 圣上两济罔间之意。抚戢奸细。禁制非违。益坚诚款。以永交好。岂不嘉哉。迩来察足下施措。事合几宜。又能彰明信笃。无有所隐。真可与有为者也。际会匪易。敢此缕缕。悉陈所怀。足下体而察之。益宣令誉。不胜幸甚。
  又
春和。欣想清适。开慰开慰。本曹今承 王旨若曰。我 先王以对马岛人寄居三浦者日增。在彼则逃赋。在此则隐迹。投闲骋诈。为蛊于边。乃命礼曹。移书岛主。令遵旧约。点刷以闻。先岛主即遣人来。刑罪人方欲点刷。而遘疾未果。今岛主新立。必能继先志。以敦诚款。尔礼曹其驰书以谕岛主。本曹窃考厥初贵岛之人来市我边。因而寄居三浦。其
保闲斋集卷第十六 第 140L 页
数甚少。久而渐多。岁甲寅。我 庄宪大王视微虑远。命悉刷还。当时岛主悉刷还之。而请姑留六十名。厥后因仍。以至于今。容奸积多。势必生衅。如是而犹为姑息之计。实非永好之道。今我 殿下新临大策。方整疆埸。绥近及远。足下亦初政于岛。方修款诚。宜体 圣上敦眷之意。丕承先志。悉刷还大。一如旧约。其有不得已仍留者。录名以闻。以除积弊。以笃新款。以永邻好。彼此幸甚。特赐物件。具如别录。领纳。且冀珍重。
在燕京会同馆。呈倪学士(谦)手简。
叔舟新置别墅江滨。有亭临江。东望露梁。西望杨花。沿江上下。人居相属。以近王城。漕船往来。帆竿如织。江之南。有平郊极目。郊外有山。云霞出没。洲渚萦纡。渔歌迭和。水鸟飞鸣。令人有拔尘遐想。(叔舟)结发读书。蒙未有知。性不喜荣禄。薄于宦情。东国虽小。官职已踰涯分。自念浮生隙驹。汨没何为。将欲栖息于斯。以守素志。惟排纷遣怀莫如闲。而闲亦不易得。故以保闲名亭。得先生绝句一两篇。归揭亭上以为荣。且朝夕瞻仰。以尽恋慕之意寔所愿也。不敢望焉。叔舟百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