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朴先生遗稿
朴先生遗稿 第 x 页
朴先生遗稿
 诗
  
送别(大学士李公明汉家藏亲笔)
飞将威名动北垂。君今佐幕亦相宜。好归关塞运筹策。莫遣沙场匹马遗。
松竹雪月图(卢掌令峻命家藏亲笔)
纷纷象卉竞芳辰。谁向穷阴风雪亲。植物无知犹尔许。西山独有采薇人。
扈从清州。次醴泉悬板韵。(时先生为集贤殿副校理正统九年甲子春。 世宗幸椒井。时河公演,李公垲,申公叔舟,崔公恒,黄公守身,李公思哲及安平大君等并扈 驾。皆联和。○岭安君崔公山立。以先生亲笔归之。今藏于家。)
圣代谁看爱道天。灵源衮衮似河悬。导宣沛泽须均惠。遍使三韩醉舜泉。
圣德巍巍上合天。吾民不见衣鹑悬。当时景瑞无过此。不独沤萝山下泉。
十年身在 禁中天。只有丹心魏阙悬。西望白云生眼底。不堪归兴绕林泉。(双亲在全义故云)
送成御史赴京
少年游上国。六合一家时。鸭水波澜静。燕山日月熙。乘骢威可畏。鞭驲兴无涯。景物从来胜。囊中几首诗。
题刚中家梅竹莲海棠四咏(见东文选及大东诗林)
刚中吾执友。嗜好异寻常。竹爱霜馀静。梅唫臈底香。水明摇净植。风袅泛崇光。挥洒闲中兴。黄庭一两章。
春风(见大东诗林)
青阳弄神笔。图画付春风。香引寻花蝶。声传向北鸿。驱烟还聚散。吹絮任西东。归路时方好。谁能点也同。
朴先生遗稿 第 454L 页
赠权秀才足下(见大东诗林)
箕裘传世业。才气冠群英。刚厌尘凡陋。偏怜山水清。雪萤穷圣学。风月养诗情。爱得山人号。羞称举子名。雕虫辞俗习。吐凤擅雄声。学海波澜阔。词锋剑戟明。惭余拘鹢路。羡子展鹏程。拙句如燕石。那能得报琼。
奉送侍讲倪先生使还(皇明景泰元年闰正月日。翰林侍讲钱塘倪谦与刑科给事中司马恂。奉 诏来宣。一国臣民。无小大罔不瞻望。庆忭浃旬。而星轺言旋。内翰公。天资粹美。饰以诗书搢绅之士咸惜其去。于是。高灵申公叔舟为之序。昌宁成公三问作跋。晋阳河公演,河东奠公麟趾,河阳许公诩,坡平尹公炯,昌宁成公念祖,光山李公先齐,晋阳郑公陟,圆山高公得宗,骊江李公审,完山李公思哲,韩山李公季甸,东莱郑公昌孙,月城金公钩,鹫山辛公硕祖,㠉梁崔公恒,咸从鱼公孝聸,延山李公石亨,晋山姜公孟卿,丹溪河公纬地,韩山李公垲,阳城李公芮,鲁山李公永瑞,阳城李公承召,达城徐公居正,西原韩公经禧及先生。各赋诗以赆。其后有人购书燕肆。得一书。名辽海编。乃倪学士在 本国时。与诸公酬唱之什也。其流布于 中国如此。)
朝鲜永世服王家。帝遣词臣降紫麻。莲独暂辞銮殿夜。兰舟试泛鸭江波。广平作赋心如铁。太白题诗笔放花。愿采民谣献 天子。烦君拟续二南歌。
朴先生遗稿 第 455H 页
奉送给事中司马先生使还(公乃温国先师之后也。学有渊源。才兼经济。蔼然有先世风。与翰林倪公。受 命来布诏条。竣事而还。昌宁成公三问为之序。晋阳河公演,西原韩公继禧等二十八人及先生。亦各赋诗以赠之。)
龙头声誉冠朝簪。万里传宣捧德音。驿骑似飞烟野阔。貂裘昜薄雪山深。前驱喜见相如弩。垂橐曾无陆贾金。使罢星轺还壮上。清诗高价满鸡林。
朴先生遗稿 第 455L 页
题倪内翰司马右史两天使赠匪懈堂诗帖(皇明景泰元年。倪内翰谦,司马右史恂。奉 诏在馆。申公叔舟,成公三问。承 命问韵。内翰见匪懈堂戏书泛翁策三字。惊骇看玩。问是谁笔。今人乎。古人乎。中原之人乎。对以同僚。取姜希颜书以示之。内翰摇首曰。非所及也。具以上闻。 英庙命以实对。内翰顾右史曰。曩见第三王子。仪表极伟。又能翰墨如是哉。仍请二三幅快睹。 上喜。命书以赠。两使叹赏不容口。翌日。因宴面请匪懈。愿得妙迹。播之中国。匪懈一夜间。挥真行草数百纸以送。两使大喜过望。又神其速。各赋诗以谢。仍邀匪懈。论叙缱绻。乃以玉杯交相酬酢。极致殷勤之意。 上命匪懈。可传此诗。令不湮其迹。匪懈喜。将徵文士联和。未几。 上宾天。不暇及。是年秋。太监尹凤。奉使而来。两使皆以书问安否。且馈文房宝物。尹凤又以缣素请书。盖将应中朝人士之需也。其后。匪懈以两使诗。求和士林。于是。高灵申公叔舟,㠉梁崔公恒作序。河东郑公麟趾,鹫山辛公硕祖,昌宁成公三问,韩山李公垲,达城徐公居正,节斋金公宗瑞,晋山河公演,耽津安公止及先生同和之。联作帖。皆手笔。为绝世奇观。○ 王子义昌君。以先生亲笔归之。今藏于家。)
好书 王子喜临池。松雪风流又一时。美质插花无尽态。神光射日更多奇。久钦妙手人间少。果见高名天下知。我有鹅溪一匹绢。濡毫莫惜扫淋漓。
剡溪玉版雪肤寒。饮尽松腴栗尾顽。骤雨惊风随意去。跳龙卧虎任身閒。好开铁限濡头醉。要把银钩洗眼看。每有华人勤买购。也知名誉满朝端。
翰林豪气出群伦。自倚 中朝第一人。鸾鹄翻云应骇目。龙蛇入手己惊神。数杯酬酢殷勤久。万里丁宁问讯频。莫怪瑰村生海外。曾青丹矸有馀珍。
哭尹大提学淮(见东文选及大东诗林)
孙桐祖栗继箕裘。华国文章第一流。杨子梦中成吐凤。庖丁眼底欠全牛。人间未毕抽金匮。天上谁催记玉楼。惆怅九原难可作。遗书应傍茂陵求。
议政府席上作(见秋江记事)
庙堂深处动哀丝。万事如今总不知。柳绿东风吹细细。花明春日正迟迟。 先王大业抽金匮。 圣主鸿
朴先生遗稿 第 456H 页
恩倒玉卮。不乐何为长不乐。赓歌醉饱太平时。
鸡林旅馆。录呈大先生。
花妍柳嫩暮春时。逢大先生兴不违。旅馆叨分青玉案。晴窗细读紫薇诗。烟朝月夕宜谈笑。酒席歌台肯别离。一自睽携南与北。几回相忆几回悲。
院中无事。幸吟一诗。录呈都令公前。兼示右副大人。(见大东诗林)
英雄气槩更丰姿。两相功名盖一时。身际风云游禁掖。手扶天日上咸池。丹书铁契山河誓。白璧黄金雨露私。想得斋居无事甚。梦中春草得新诗。
次武溪酬唱诗韵(五首)
境幽四面环青山。回躲纷嚣尘土间。流水桃花迷晋客。紫芝白石真商颜。更无世事留感梦。惟有闲云来锁关。试向此中终作主。鬼神安得能相悭。
春风淡荡开松扉。尽日往来轮鞅稀。雨歇花台晴蔼蔼。烟深兰畹风猗猗。高游云水麋鹿友。下视尘土蠛蠓飞。清欢自是乐幽讨。倘许他年分隐芝。
山深草树掩蒙笼。隐约云岚时见宫。扰扰人间困炎热。泠泠天上多清风。流轩脩竹凝碧翠。隔叶幽花时白红。高卧北窗有馀兴。梦魂无复尘埃松。
朴先生遗稿 第 456L 页
秋来落叶满山深。恻恻那禁徂岁心。露冷阶梧摧碧玉。霜繁野菊开黄金。樽前独舞冲星釰。月下长弹流水琴。早识汉阴机事息。只应猿鹤来相寻。
灵仙窟宅谢纷喧。兰若隔云为我邻。竹叶醲薰窗外雪。梅花漏泄山中春。也知诗藻多闲趣。宁有笑谈沾俗尘。我独一身在泥滓。浮名只足劳心神。
  附元韵并序
   余于丁卯四月。有桃源之梦。去年九月。偶乘游览。见菊花之泛流。遂攀挽藤石。始得此地。于是。校其梦睹。则草树参差之状。川原窈窕之态。稍可髣髴。乃至今年。结构数间。取武溪之意。扁其户曰武溪精舍。实怡神楼隐之地也。仍成杂咏五章。以备来访之所问。
 他年夜梦历春山。访入桃源莽苍间。投绂有怀常在臆。诛茅今日始怡颜。地偏为乐饶休暇。路阻无人肯扣关。应是前生我泉石。时人莫笑盗天悭。
 偷闲无事掩柴扉。尘世亲朋到者稀。细逐春敷红灼灼。不随霜谢绿猗猗。黄鹂上树间关语。玄乌巡檐惯习飞。谁说市朝金帛贵。青山亦有紫茎芝。
 两山松栎郁葱龙。中有轩楹似梵宫。濯足坐从斜
朴先生遗稿 第 457H 页
水石。披襟卧受度溪风。垂门杨柳嚬眉翠。满沼荷花腼面红。颇觉年来机事息。树阴深处鬓髼松。
 幽居胜事在秋深。满眼寒光适我心。霜染丹枫林烧火。露团黄菊月翻金。悬厓有轴长生画。流水无声太古琴。溪北溪南梨栗熟。闲随猿狖也相寻。
 闭门终日斥嚣喧。兀坐蒲团尽绝邻。满地雪花争入句。上阶梅影已传春。逃禅纵有招人谤。养拙还同避世尘。永夜寥寥何事足。一炉香火长精神。
 景泰二年辛未秋七月二十有一日。泉主人琅玕居士清之。书。
庆会楼侍宴
瑶池浮碧玉楼清。昵侍华筵宠渥倾。花色妍妍侵斝色。歌声䙚䙚杂弦声。葱茏佳气云烟蔼。咫尺重瞳日月明。千载应传千古事。词臣点笔贺升平。
辞职后作
窃禄朝廷面有红。况无居谏补天工。愚公妄作移山计。夸父难成逐日功。俗子终能隳国政。微诚安得彻宸聪。如今始决归田策。悔不从前学老农。
与弟引年,耆年,大年别。
吾宗积德世无伦。愧我虚名早岁新。鍊业当时有三
朴先生遗稿 第 457L 页
弟。立身何日慰双亲。紫荆相对高低影。丹桂芬开次第春。临别赠言深意在。诸郎也合更书绅。
登锦江楼(见大东诗林及舆地胜览)
洞庭奚独擅江南。锦水奇观世共谈。送客江头浮彩鹢。濯缨洲上挂青衫。波含万古孤轮月。山带千秋一片岚。此是海东佳丽地。征人游赏几停骖。
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判书尹公晖家藏亲笔匪懈堂得宋宁宗入景诗于东书堂古帖。宝其宸翰。因今拓其诗画其图。名其卷曰八景诗。取丽代诗人李仁老,陈澕之作。系焉。又请当世之善于诗者。赋五六七言以歌之。集贤殿副修撰鲁山李公永瑞为之序。都承旨录川赵公瑞康,右承旨姜公硕德,右副承旨柳公义孙,铃平君尹公季童,艺文提学耽津安公止,直集贤殿铁城南公秀文,释千峰,成均注簿永阳李公甫钦,直集贤殿鹫山辛公硕祖,承文院副校理昌宁成公三问,校书校勘盆城金公孟,集贤殿副校理㠉梁崔公恒,知中枢院事河东郑公麟趾,刑曹判书竹溪安公崇善,集贤修撰高灵申公叔舟,左赞成晋阳河公演,节斋金公宗瑞及先生。咸作诗。皆亲笔。中朝人翁正春。以八分书其首曰海宇奇观云。○时先生为集贤殿修撰。 正统七年壬戌八月也。)
吾生渺渺天之东。足踏旧迹磨驴同。潇湘胜槩空耳闻。缩地无路堪相通。 王子袖中携洞庭。照我双眼还能青。景入诗篇描写尽。笔迹仍知为宋宁。乘兴遣画用意新。雨气淋漓泣鬼神。烟岚霏霏返照红。雪月
朴先生遗稿 第 458H 页
炯炯寒江滨。吴樯楚柂倏联翩。衔芦影接衡阳天。八景争长各偃蹇。一时收拾森在前。新诗如画画如诗。终日展玩不知疲。恍然身在岳阳楼。借问今我知为谁。
朴先生遗稿
 赋
  
次别知赋送李古阜赋
凛秋风之动容。揽騑辔兮道周。怅幽怀之鞿羁兮。亦何忧与何求。伊故人之远别。杳川陆之阻脩。维 宸鉴之孔昭。悉苍生之艰愁。锦岂试于学制。宜妙手焉是收。鸡暂用乎牛刀。地何嫌其卑陬。崇余觞之兰生。折琼枝以为羞。班五马之萧萧。时自副以百忧。闻南方之赤地。鲜稻芽之青抽。为父母兮斯民。忍茕独之亡流。纡印绶之若若。谁敢挽其行辀。秋雨纷其冥冥。阴凉飒其稠樛。嗟瀛洲之安在。停云霭兮长浮。世与我而锄铻。望葛洪其末由。情沈菀而不解。空岁晏以淹留。
朴先生遗稿
 笺
  
请廪养遗弃儿笺
惟天曾莫惠我师。方罹饥馑之叹。于父不能字厥子。宜推抚养之恩。肆摅卑怀。庸渎高听。恭惟博施齐舜。
朴先生遗稿 第 458L 页
广运如尧。千斯仓万斯箱。国有百年之储蓄。补不足助不给。野无一民之饥寒。顷缘阴阳之或愆。而致旱魃之为虐。稻不熟不如稗。固切阻饥之虞。民无产无恒心。肯怀鞠子之念。身既切于饿死。虑何及于相生。岂不尔思。虽欲与子同饱。遑恤我后。柢自弃汝如遗。故填壑而啼饥。举开口而望哺。何怙何恃。势必至于死亡。引养引恬。义当恤乎茕独。矧值如伤之日。盍推不忍之心。伏望体及幼于轲书。念保子于周诰。特降兴发之诏。俾赈遗弃之儿。则殷斯勤斯。用保垂死之命。鞠我抚我。得沾再生之仁。泽岂止于生成。恩不啻乎父母。谨当朝夕从事。夙夜在公。遇人之艰难。虽乏安集之策。犹己之饥溺。庶赞宵旰之忧。
朴先生遗稿
 箴
  
愚箴(并序)
世号戆者曰愚。人皆知愚之可恶。而不知夫愚之所可贵也。昔颜氏子。圣门高弟也。夫子称其贤。则曰如愚。曰不愚。是何无大异于寻常人也。盖真愚。固宜人之所恶。不愚而愚。非颜子。不能也。赐也颖悟。知来而已矣。商也笃信。起余而已矣。岂若颜氏子默识心融。无所不悦于夫子之言也哉。嗟乎。世固有矜己之长。
朴先生遗稿 第 459H 页
掩人之善。剿其说泽其言。以眩售于外者矣。是真愚耶。不愚耶。余故曰。愚有所可恶。而亦有所可贵也。吾友景愚氏。学颜子者也。其字如是。其心之所存。可知己。余乃作愚箴。非唯以相勉。亦用自戒耳。箴曰。嗟颛愚之徒。辨焉而梦梦。哲人之愚。默焉而其心已融。不愚而愚。有焉若无。不知而知。而实自诬。愚乎愚乎。愚于其可愚。不可愚于其不可愚。
朴先生遗稿
 颂
  
八骏图颂(并序)
上即位之二十八年乙丑夏。词臣撰龙飞御天歌以进。歌凡百二十五章。而八骏居其一。 上乃命乐师。叮之声律。将以用于 朝庙。越明年丙寅冬。 上若曰。 太祖盛德神功。受天明命。奄有大东。以启我后人。而八骏生应其时。宣力效劳。今虽已登歌颂。若不图形赞实。以传示于后。予恐子孙或未克知我 圣祖创业艰难之迹。爰 命护军臣安坚画之。集贤殿大提学臣郑麟趾等赞之。又明年丁卯。又作小图。联为卷轴。大小文臣。争相歌咏。甚盛事也。恭惟 太祖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以不世出之资。生应五百年之兴运。于时丽祚衰微。寇贼蜂起。天之眷命。
朴先生遗稿 第 459L 页
人之注意。皆聚于一身。出入行阵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歼红贼而功光恢复。走纳氏而威信朔漠。嘬锋兀刺。大鞣海州。捷云峰。平智异。又举兔儿洞(缺▣▣▣。)威棱憺乎搏桑。杖义旋师。声烈闻于天下。凡大小之战。无虑数百。或贾勇试师。冲突敌阵。或出奇制变。左右周旋。至于田狩之际。驰骋之神。是虽 圣武睿算之独运。亦莫非神骏逸足之刀也。盖天既生圣人。以拯斯世。又生神物。以备其用。天之眷佑。夫岂偶然欤。昔者。庖羲作而龙马负图。轩后兴而飞黄伏皂。祯符之显。其来久矣。若在汉渥洼之歌。词誇而无用。贰师之遣。兵穷而武黩。亦奚用哉。唯唐太宗济世安民之略。庶几近之。六骏之图。至今犹存。而奇伟之迹。亦未能髣髴其万一也。臣伏观此图。谨拜手稽首而言曰。惟我 圣祖。亲冒矢石。经营四方。垂裕后世。而 圣子神孙。继继绳绳于千万年。宁不知其所本欤。惟民之生。陷于涂炭。手足无所其措。式至于今。如执热而濯清风。休养生息于太平之中。宁不知其所自欤。今我 主上殿下。聪明睿智。度越百王。上以念祖宗创业之艰难。下以虑子孙持守之不昜。至于畜物之微。亦皆寓诸赞颂。形诸丹青。一时文学之士。发为歌咏。
朴先生遗稿 第 460H 页
实我朝鲜万世无疆之休也。臣以浅陋。获叨侍从。际玆盛美。敢不乐为之颂。颂曰。
皇皇上帝。有严有赫。匪谌其命。所眷惟德。粤彼丽李。主昏政虐。帝视下民。炰炰罔极。帝曰斯民。乃吾赤子。司牧匪人。厥乱靡止。爰究爰度。生我 圣祖。锡我勇知。作我民主。龙潜在渊。时方艰苦。拯时之屯。用我神武。神武是用。士有貔虎。驾驭有力。物生有期。天驷毓英。苍龙孕奇。凤臆虎脊。籋云上驰。有騧有骝。有白有骊。有驔有驳。亦有其骐。思马斯臧。帝命是荷。匪直帝命。我思无邪。骙骙业业。喷玉鸣珂。或狩于薮。绝险是踰。或征于敌。孰与枝梧。红巾既歼。纳寇斯除。屹彼兀刺。一举即俘。海寇孔炽。侵我四方。于海于云。于智异冈。及彼兔洞。莫不鸱张。 王奋厥武。莫我敢当。鸭绿之濆。义旗言旋。有濯厥灵。乃闻于天。曰惟肤功。虽圣之作。繄我神骏。与有力焉。龙马负图。庖羲是王。飞黄效灵。轩后用昌。渥洼之歌。汉何足臧。六骏之图。不专美唐。惟玆神物。昭我嘉祥。 圣祖之德。至今耿光。于皇我 王。继序不忘。文致太平。礼乐聿彰。词臣效职。歌颂洋洋。 王曰圣祖。其艰其勤。用集大命。垂裕后昆。神物之生。亦克有勋。盍昭于形。传示无垠。画史吮
朴先生遗稿 第 460L 页
粉。词臣奋笔。长(缺)不足。姁媮益切。是宜遂歌。用扬声烈。仰惟 先王。兴玆叹喟。创业虽难。守成不易。克艰厥后。敢解于位。嗟嗟此图。子孙之式。臣拜稽首。永言无斁。永言无斁。垂千万亿。
朴先生遗稿
 文
  
王世子封册文
王若曰。义存继体。既膺丕绪之传。事重承桃。宜正元良之号。爰稽古典。庸举彝章。咨尔元子(讳。)德备温文。姿凝岐嶷。爱亲敬长。仁孝禀于天成。重傅尊师。学问彰于日就。乃荷 昭考之眷。已定世孙之名。宗统攸归。舆情所属。是用册尔为王世子。于戏。玆服宠命。益怀永图。惟懋德是祗。惟正人是近。尚念 祖宗之休烈。以赞邦家之远猷。可不慎欤。
明皇诫鉴序(见东文选)
自古帝王之治乱兴衰。莫不由妃后。三代之兴。皆有贤妃。其衰也。皆以嬖女。后世人主。宠女色以召乱者。多矣。而唐明皇为尤甚。诚后世之殷鉴也。 正统六年辛酉秋。 上命户曹参判臣李宣集贤殿副修撰臣朴彭年,著作郎臣李垲等。若曰。古人图明皇杨妃之事者。颇多。然不过以为戏玩之资耳。予欲采开元,
朴先生遗稿 第 461H 页
天实成败之迹。图画以观。昔汉时。乘舆幄坐屏风。画纣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岂非令世主监前辙以自戒耶。明皇号称英主。而晚年沈于女色。以至于败。终始之异。未有如此者也。至若游月宫见龙女杨通幽等事。极为诞妄。似不足书也。然而朱子于网目。亦书帝闻空中神语。以见明皇好怪之实。凡此等语。亦有国家者之所宜深戒也。尔其纂之。于是。先图其形。后纪其实。或附以先儒之论。或系以古今之诗。书既成。赐名曰明皇诫鉴。 命臣彭年。序其卷端。臣窃惟。人心之发源于正者甚。微而生于私者甚危。此心一放。而不知所以制之。则差毫釐而谬千里矣。况人主崇高富贵之极。其心昜盈。自非神圣之资。必溺于宴安。始虽勤而终必怠。始虽明而终必暗。于是。奸臣中其心。妖姿荡其目。忠谏逆于耳。遂至于失民心而蠹国脉。吁可悲哉。明皇当开元之初。励精为治。用姚宋为相。焚锦绣于殿前。其心明矣。及升平日久。侈欲一萌。昏于杨妃。游宴自恣。宠异五杨。毒遍四海。养禄山儿。秽污宫掖。卒至窜身失国而不知。何其惑之甚也。所谓差毫釐而谬千里者此也。然而明皇与妃狎昵之私。污人牙颊。所谓不可道也。似不必图形纪实。而照
朴先生遗稿 第 461L 页
人耳目矣。是不然也。自古。淫泆之人。自谓密于闺门而世无知者。故自肆而不反。新台墙茨之诗。圣人着之于经。使后世为恶者。知虽屋漏之中。亦无隐而不彰也。其为训戒深矣。夫然则是书。岂非千万世之诫鉴也欤。后之观者。尚无忽诸。
八家诗选序(见东文选)
夫天地之间。一气而已。人得是气。发而为言辞。诗者。又言之精华也。是故。观人诗歌。可以审天地气运之盛衰。余持此论久矣。匪懈堂与诸儒士。选李杜韦柳欧王苏黄八家之诗凡几首。釐为几卷。仆窃得而观之。以为诗自风骚以后。唯唐宋为盛。唐宋间之所谓八家。为尤杰然。宜匪懈堂之勤之也。然天地之气。难盛而易衰。文章世道。亦与之升降。宋不唐。唐不汉魏。汉魏不风骚雅颂。如老者不复少。唯豪杰之士。乃能出类拔萃。不为时气所变化。齐梁之末。诗道几弊。得唐李杜氏而复振。韦柳从而和之。至五代又弊。得宋欧王氏复兴。苏黄又从而继之。今读其诗。想其人。千载之下。使人起敬。吁其盛哉。然诗家独推李杜为称首。韦柳以下。评论纷纷。是亦不可以不知也噫观是选者。苟能磨励洗濯。以变习俗之气。沂黄苏之流。登
朴先生遗稿 第 462H 页
李杜之坛。以入于雅颂之堂。则庶不负今日编集之意矣。尚勉旃。
赐几杖诗序
凡几杖。所以尊耆德也。年高于一家则杖之。高于一乡则杖之。若朝廷之礼。必年七十位一品。然后特赐之。此其法古也。清平府院君李公伯刚。以勋阀之胄。尚 太宗长公主。清俭之德。风彩之美。世所推服。久矣。(阙)宜赐几杖。 上可之。命集贤殿校理李垲。赍往赐焉。公具冠服。拜赐礼毕。肃使者坐上座。邀让宁孝宁两大君暨诸宗戚设宴。以侈 上赐。从容酬酢。礼仪罔愆。酒既酣。求使者诗。以为歌咏。闻者相和。将成卷矣。委仆为之序。仆窃怪人有贫贱而享乔松之寿者。又有富贵而罹夭札之祸者。天岂苍茫无端。不可得而推议耶。抑造物靳人。使不得兼有也耶。若膺富贵之福而享乔松之寿者。是必斯人之德义可尊。表万物而独立。造物亦不得而自靳之也。公远祖文贞公。相高丽睿宗。清德著闻。王甚敬重。至有秋月之喻。公之先君与其兄上党。佐我 太宗。戡乱定社。忠义大节。为一时宗臣之冠。公又尚公主。父子兄弟。终始一心。与 国家咸休太平之盛。岂特此诗而止哉。
朴先生遗稿 第 462L 页
景泰元年九月日。奉列大夫守集贤殿直提学知制教, 世子右辅德兼春秋馆记注官平阳朴彭年仁叟。拜手谨序。
务本斋诗卷序(李正厚基以先生亲笔归之。今藏于家。 皇明正统十年春。孙公守山。偕申公叔舟,成公三问。往辽东。问韵于黄内翰瓒。时黄公谪于辽。将还。孙公请斋号。黄公命以务本。使门人密云。指挥毛彪。篆书务本斋三大字。且自为序以贻之。孙公仍求咏于文人。㠉梁崔公恒,韩山李公垲,昌宁成公三问,鲁山李公永瑞,高灵申公叔舟。或为诗。或为赞。先生作序。)
孙君子厚。君子人也。言行之醇谨也。学业之勤实也。人所推重。而吾与之善。久矣。今年春。偕申泛翁与成讷翁二君子。之辽东。谒黄翰林瓒。讲说洪武韵。得中华之正音。黄先生嘉之。礼貌有加。将还也。以务本名其斋。并序说以赠之。盖孔门之言仁也多矣。而未有如务本之语之深切于学者也。夫孝弟。根于人心之固有。人孰不知吾亲之可爱也。吾兄之当敬也。患不能尽夫此心之天而已。尽此心以立其本。则亲吾亲以及人之亲。长吾长以及人之长。仁民爱物之道。将于是焉在矣。孝弟岂非为仁之本乎。惟在务之如何耳。吾东方。自箕子八条之教。俗尚礼让而耻末技。及我国家 列圣相承。深仁善政。洽民者久。今 殿下
朴先生遗稿 第 463H 页
以天纵之圣。躬行仁义。奉先以孝。事大以敬。而群下化之。孝弟之风。蔼如也。况子厚言行学业。为人所推重者乎。得此之名。非幸也。宜也。虽然。孝弟岂昜言哉。在周惟君陈见称。而孔门惟曾闵能行之。子厚其勉焉。以无负黄先生也。子厚将求咏于文人。以余相知之久。委之叙。黄先生多引所本之语。而吾独以孝弟为说。他日见先生。幸为我谢之。 正统十年苍龙乙丑仲夏有日。平阳朴彭年。谨叙。
金教官诗卷序
圣上雅崇儒术。文治大兴。教养人才之法实备。教国子弟。有大小学。教亲贤有宗学。皆选经明行备者。为师表。犹虑未出閤之宗亲。固当预养。而内侍不可无学识。择文行兼备者一人。为之师。宫中常称之曰。师傅。其任重矣。某年。命集贤殿曰。宫中学徒。多非一教官所堪。宜慎简哉。咸以为有生员在。金其姓。大来其名。学问既精。又以孝登名于朝。建白。以(缺)之。 上又议承政院。佥曰。允哉。于是。 命召之。先生时方在忠清道之结城县。奉母夫人以供甘旨。一日。朝命下。义不可留。俶装上道。乡人咸歌诗以饯之。来朝居数月。上曰。予知某之孝于亲也。(缺)母来。能无爱日之情乎。
朴先生遗稿 第 463L 页
其许传处以近。于是。金公乘驲以还。蔼然和气。溢乎庭闱。而薰于乡里。将历日侍䌽而来。乡人一荣之。一惜之。以诗别之。联为一卷。祈余叙之。余族孙也。且同年之子也。其敢辞诸。夫士君子穷经读书。孰不欲立身扬名。以显其亲乎。然道与时或不相遇。而才与命喜不相谋。虽明主在上。而左右无先为容。固不能径入于君门者矣。由是。怀才抱道。终于岩穴者。十常八九。自科举之法出。而人之仕进为尤难。竞于蒙昧之中。而决于一夫之目。由是。称屈者颇多有之。使夫古之豪杰之士试之。未能必其进取也。今公于妙龄。与吾家君。同司马试。声名籍籍。战艺词场。侪辈推以为先登。至今犹不第。人皆疑之。然所以贵科第者。岂不以遇明时。上以忠于所事。而下以孝吾亲乎。今公行脩于家。而朝廷用之。集贤荐之。 上亦知其孝而称之。至赐驿骑以迎母。而禄养既足。出入禁闱。士林荣之。人子之孝至此。亦可也。何科第之足贵哉。况今国家。复立讲经之法以取士。公以明经。当 圣主之知。(缺)閤内宗贤。推以为师。穷经致用。此其时矣。孝于亲而忠于国。奚止此而已哉。公其勉之。
送李监司诗序
朴先生遗稿 第 464H 页
国家慎简百司。而监司任为尤重。凡有所注拟。必令政府六曹暨台省。先举朝之有名望者。吏曹具其举禀。 上命然后乃授之。诸道然也。若庆尚。地钜事夥。簿书季积如云。其剧又非诸道比。国家故难其人。至于有水旱饥馑之变。是尤 上虑所轸。而朝廷所同忧。其于选。益归重焉。今年。雨旸无节。岭以南。旱为甚。稻不苗。地为之赤。而监司不时闻奏。救荒政颇稽缓。上甚忧惧。 命政府举贤公卿以代之。于是。以公名上闻。 上允之。特加公一阶以往。公拜稽首。将卜曰以行。仆闻而叹之曰。古人有致君利物之心者。生遇其时。措诸事而其施溥。生不遇其时。著之文而其道光。公家文孝公。尝作原水旱。究天数人事之实。卒归之监司。盖深见其时之弊。而救不得由于己。故发愤而文之耳。公文章道德。高视千古。仕中国为名儒。而时当本国末。造施不尽其有。惜也。文靖公。又以文章道德鸣天下。而世衰君庸。又何暇尽布所学欤。古人云。有臣无君。其不以此也耶。今公夙承家训。蹈绳步矩。而又鍊达吏,治。所在剖决如流。华问日以大播。遇知 圣明。宠恩优隆。推利物之心而措诸事。以绍厥祖之志。在此时也。公其尽此心。无以今之旱委之天
朴先生遗稿 第 464L 页
数。而益脩人事。问民利疚。如慈母之于赤子然。以无负国家之意。则所以承祖先之业者在此。所以酬君上之恩者在此。盍亦勉之哉。醴泉权相公。先以诗赆之公。以诗有序。古也命仆为之。仆平昔。深服文孝公原水旱之论。且悲其志之不果也。今于公深有望焉。故举此说以为序云。
三绝诗序
承政院左承旨晋阳姜公。累叶簪履。致位内相。而箫然有林壑之趣。博究坟典。而尤逐诗学。其著述真得杜甫之三尺。声名擅于当时。 正统八年夏四月。上命会粹子美诗注。于时。鹫山辛公以下凡六人为属官。匪懈堂实总裁焉。一日。匪懈堂命画师安坚。画李司马山水图。手书其诗于左方。以赐承旨公。公宝爱之甚。将歌诗以侈之。委余叙其端。余观此图。真古之所谓三绝也。郑虔善画山水。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玄宗。玄宗署其尾曰。郑虔三绝。今是图也。坚也画之。子美诗之。匪懈堂又书之。夫子美。诗中天子。其诗无与拟伦。匪懈之书。得王右军笔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羊萧以下。不足置齿牙间也。坚也亦时之妙于画者。其高浪崩厓之状。烟云浩杳之态。可谓入神
朴先生遗稿 第 465H 页
矣。设便明皇而观此。吾知三绝之称。有不在彼而在此矣。且不知李司马之图。其初孰画之。其为品。未可知也。子美虽能诗。于书未闻焉。其书此诗。定不能如令也。然则此图。集众美而一之。合今古而妙绝者也。公之宝爱也宜矣。虽然。山水之趣。乃骚人隐士不遇于时者之所好也。若大丈夫遇知于其君。见用于当世。则有不屑焉者也。今公位乎银台。为喉舌重臣。清要并融。鱼水之欢方洽。而自视欿然。若介书生然。每公退之暇。必焚香幽庐。左图右书而中处焉。扁舟蜡屐之兴。自不能胜。冰壶雅量。无一点尘世上纷华。未尝接乎耳目。非出于至性。其能然乎。传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公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况公之诗律如唐。字法如晋。画亦入于高妙。三绝之名。夫岂多让乎虔哉。然则公之得此图。亦有由也。工乎诗者。歌以系之。余幸忝雠校之列。得见盛美。且被重命。义不敢辞。姑书此以为序。
梦桃源图序
事有垂百代而不朽者。苟非奇怪之迹足以动人耳目。妄能及远传后如是也。世传桃源故事。播诸诗歌者。甚多。仆生也晚。未得亲接耳目。惟以此导其湮郁
朴先生遗稿 第 465L 页
之志。久矣。一日。匪懈堂以所作梦游桃源记示仆。事迹瑰伟。文章幻眇。其川原窈窕之状。桃花远近之态。与古之诗歌无异。而仆亦在从游之列。仆读其记。不觉失声。敛衽而叹之曰。有是哉。事之奇也。东晋去今日。数千载矣。武陵距我国。万馀里矣。在万馀里海外之国。得见数千载之上迷路之地。乃与夫当时物色相接。不乃为奇怪之尤者乎。古人有言曰。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昼想夜梦。神形所遇。盖形虽外与物接。而内无神明以主之。则亦何有形之接也。是知吾神不倚形而立。不待物而存。感而遂通。不疾而速。有非言语文字之所及。庸可以觉之所为为真是。而梦之所为为真非也哉。而况人之在世。亦一梦中也。亦何以古人所遇为觉。而今之所遇为梦。古人独擅其奇怪之名。而今人反不及之也哉。梦觉之辨。古人所难也。仆安敢致论于其间也。今读其记想其事。以慰仆平昔远游之怀。是为幸耳。匪懈堂图形记事。将求咏于词林。以仆在从游之列。命叙之。仆不敢以文拙辞。姑书此云。
希贤堂诗后叙
夫君子之学。先立其志而已。志虽立而道由他歧。亦
朴先生遗稿 第 466H 页
奚用哉。立吾志而道乎道。则其至于圣域也。固若沿河而达于海也。故学者必慎其志之所道。道于他歧。欲之圣人之道。是犹航断港而望至于海也。濂溪先生。生于千载之下。上继不传之绪。特发希贤之论。其为学者指南也。明矣。其言曰。志伊尹之志。学颜子之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亦不失于今名。人苟志其志。学其学。是亦伊尹而已矣。是亦颜子而已矣。吾友泛翁氏。以英敏笃厚之资。早学圣贤之书。真积之功。庶几乎其知所道矣。今年春。奉使辽东。与皇朝黄翰林瓒。论韵学。先生一见如旧。目之为善士。于其还也。以希贤二字名其堂。泛翁氏将求咏于诸友。令余叙其本末。夫希贤之旨。先生说之详。先生乃上国之能文士也。今见其文章。亦可知其为人矣。余以海外微生。得缀一言于其下。非惟负雷门布鼓之讥。不乃为效嚬之尤者乎。虽然。圣贤之道。万古如日月。人孰不知天圣贤之可希也。而终不焉者。欲害之也。故周子亦以一为学圣之方。泛翁氏既知其道矣。将疾其驱焉。其以一守之。而无以欲害之。以求至乎其极。则是亦沿河达海之类也。岂徒希贤而止也。在乎加之意而已。余至此。不可以无言也。是朋友相勉之义也。平阳
朴先生遗稿 第 466L 页
朴彭年。谨书
榴花诗卷后叙
夫诗。吟咏性情者也。三百篇尚矣。而诗家诸子。各以其业鸣一世。其好之也至于三上。亦不能自己焉。诗之道其至矣乎。匪懈堂天性聪明。学问日新。六籍之蕴。靡不研究。而其于诗也尤深。盖体之深。故好之笃。好之笃。故讴唫讽咏。日不他及。诗法之妙。高出古人。呜呼其盛矣。我 邸下命赋榴花。而仍自和之。所以嘉其诗也。匪懈堂以好诗之心。得受 邸下之赐。其喜可知已。于是。令晋山姜希颜。金书赐诗。以尊诸卷首。而缀诸作于下方。命余叙其后。余窃观。 邸下以友爱之情。嘉匪懈之能诗。清谦之间。特赐是篇。昭回云漠。辉映天地。有非下贱之士所得而寓目也。唯一二文士。以学术昵侍禁密。亦与赋咏之列。使其艺彻于 邸下左右。是斯文之一大幸也。夫士生天地间。文章道学以为之业。孰不欲显名当世。垂耀后人哉。然见知于朋交者。鲜矣。况大臣乎。见知于大臣者。鲜矣。况以其才能得达于 元良乎。吾是以。为数子幸之也。吾东方诗道之兴。其在今日乎。宜匪懈堂之惓惓焉欲传于后也。余亦自幸托名卷端。于是乎书。
朴先生遗稿 第 467H 页
送郑判书诗序
正统纪元之六年春三月。 上幸于温水县。乌川郑相公。以兵曹判书。扈 驾而行。于时鹫山辛公引孙。以本曹参判留京都。于其别也。赋七言长句一篇以赆之。扈从之臣晋山河相公。首赓其韵。从而和者若干人。遂永和于荐绅名卿巨儒。搜奇见巧。联为大卷。烂若编贝。粲如贯珠。余窃寓目。心骇神惊。欲赓其韵而未敢也。一日。相公之侄少尹孝康谓余曰。诗之有序。古也。子其叙叔父之卷。余曰。公扈从之乐。宠任之隆。诸公之诗。尽之矣。余序不作。可也。辞不获已。则因谓之曰。君臣相遇。自古为难。贤人君子。怀才抱道。孰不欲扬于王庭。以近曰月之光乎。然数奇不遇。终于下位者有之。非徒终于下位而已。道与时违。屈于山林者。不知其几也。昔邹国见齐王于雪宫。游豫之对。载之空言。而卒老于行。子云从汉帝于甘泉。词赋之作。文章炳灵。而位不过于执戟。其君臣相遇之难如是夫。今公以勋阀之胤。宽洪广大之量。早为 圣上之器重。联姻王室。荣耀既隆。运筹画策。知无不言。蔚乎其相章。沛乎其相得。可谓鱼川泳而鸟云飞也。况今昵侍 銮舆。巡幸南国。一浴汤泉。 圣躬载宁。升
朴先生遗稿 第 467L 页
县秩而一郡受其 赐。省春耕而百姓蒙其 惠。君臣相悦。泽遂及于下民。侍从之臣。相与赋诗以贺之。能得前贤所未得之君。而能行前贤所未行之志。其视夫雪宫之对。甘泉之赋。奚啻霄壤。君臣相遇。至此极矣。是可歌也。然非公好诗之笃。安能致多如是耶。夫诗之好。恒发羁旅草野之中。韦布穷苦之士。若大人君子。腾踏青云。气满志得。则不暇及也。今公早际风云。位长司马。手握兵权。号令三军。宜若不暇于吟咏也。乃能卷不释手。能诗声动于 朝廷。人固宜歌咏之多也。由是。 上之眷顾日益隆。下之属望日益高。坐庙堂之上。赓载明良之歌。当有日矣。尚勖之哉。
送日本释文溪使还诗序
人有处同室而志不相通者。又有一交臂而其志可信者。至于居处相阻。谈论不接。而有可以相通相信焉者。则以所可知者在焉耳。我 国家与日本脩好。愈久无斁。今 上在祚三十年间。文德诞敷。声教远被。殊方异俗。梯航款附。项背相望。今年夏。日本释文溪者。奉使而来。以讲邻好。且致祀礼。并请释典。其徒凡若干。 上命有司。迓候馆谷。礼数有加。及其事完而还。赋诗一篇。赠馆伴姜侯。以求言于荐绅间。闻者
朴先生遗稿 第 468H 页
咸诗之。而委仆为叙。盖使命。重事也。自古。固难其人。当春秋列国时。朝觐聘问。征伐蒐狩之际。行李往来殆无虚岁。其人皆一国之选也。出一言语。系国重轻。樽俎从容。相与赋诗。以观其志。而事浚成败。皆可徵不诬。为使者至此。亦不可谓之昜昜也。今则天下同文。雨国交欢。每以信义相要。使价之行。不过寻旧好而已。是何难之有哉。然文溪。佛者也。而特受国主之知。持玉节。淡沧溟。奉使吾邦者再。拜伏 阙下。举止闲雅。进退陟降。无有缺失。其亦为一国之选乎。又能感旧叙怀。发为诗篇。所求不过文墨之间而止。则其亦知古行人之体者矣。居处虽阻于千万里。谈论虽未尝与之一接。而其为人可知己。奚怪夫相信之意之笃也。诗以为别。眷恋不已者。其在是欤。仆又尝闻古人之言曰。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仆敢肃使者而诵之。以当缟纻之意焉。
送清甫之韩山诗序
上之驻跸西原也。吾侪六人者从。清甫其先坟在韩山。谒告上冢。 上许驰驲以往。且令本郡备礼以奠。吁其荣矣。清甫早违严颜。桑梓之念。日复曰深。其在
朴先生遗稿 第 468L 页
禁垣也。南望怅怀。每与我辈言必及之。且近有防墓之虞。欲往而未遂者。久矣。今玆扈 驾南来也。时月适届清明。尤有望焉。然今之来也。日侍 东宫。横经讨论。撰定韵学。其为任。重矣大矣。而 上特赐宠光。昼锦文彩。荣映春风。渡锦江。过龙山。以至于麒麟峰。里闾为之耸观。山川为之动色。死者有知。应亦感泣于冥冥矣。君之前日之怀。至此可慰矣。凡为人子。孰不叹慕之欤。古人云。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子之孝于亲如是。其忠于国也可知已。 上之宠眷。奚止此而已哉。况君家文孝公基业于前。文靖公趾美于后。文章道德。为一国冠冕。积德流光。以至于子。移孝为忠。此其时也。子其勉之。子其勉之。于其行也。匪懈堂首赋诗以赠。侍从诸公从而和之。仁叟遂为序云。
送赵尚忠归湖南序
赵生尚忠。吾故友也。岁壬子。余齿学于成均。生以门荫亦入学。年方幼稚。头角崭然。志度英伟。余固心(缺)之矣。厥后。余忝科目。所在虽异。交分既笃。相从者数数矣。一日。来访余曰。家君出镇湖南有月。吾将省觐。子幸一言以赠之。余惟。自古勋阀之家。贵游子弟。能有志于学者。鲜矣。袭纨绮。厌膏梁。日沈醟于声色。臂
朴先生遗稿 第 469H 页
弓腰箭。逸气风生。安肯低眉蒿目。读一纸一卷书乎。祖先积德。仅立门楣。而后世子孙。旋复坠之。岂不良可悲哉。今生累叶簪履。家世赫赫。而绝无骄矜之色。服勤儒素。有若寒士然。真所谓有志于学者也。今玆之往也。余一喜而一惧也。方将奉晨昏于千里。闻诗礼于独立。蔼然和气。溢乎庭闱。吾之喜不亦宜乎。然吾闻湖南。本佳丽地也。纤歌艳色。荡人心目。加以红莲幕下。黄犬苍鹰。昜以中人。生年少气锐。倘一留意。则学问之道。恐未进矣。吾宁不致惧于其间哉。生宜展省之后。式遄其归。以广其业。可也。吾于生。相善久矣。敢以此规之。
送金大博奉使岭南序
宣德甲寅秋。 上命会儒臣于集贤殿。撰资治通鉴训义。盖虑我国书籍鲜少。史学未博也。于时。茂松尹文景公。首膺是命。永嘉权公踶,河东郑公麟趾,月城契公循,启城李公宣,永嘉金公墩,耽津安公止水嘉权公采。俱以一时雄文钜笔。获承编辑之 命。且选文学之士。聚诸 禁掖。探穷史传。会粹成书。时未脱稿。乙卯春。松月堂居士赵公须。得元朝胡三省音注通鉴以进。其训释甚详。 上嘉之。第恨编帙多缺也。
朴先生遗稿 第 469L 页
欲遍永国中。分遣文臣于诸道。名其官曰购求遗典。于是。奉使庆尚者凡四。博士金公子灏。其一也。承 命祗栗。搜览无遗。所谓音注。虽未尽得。遗文秘典之出。颇多矣。事完而还也。本道监司金公孝贞。诗以赠之。子灏将求和。俾余叙之。余惟曰。方今 圣主好文。旁延儒雅。日 御经筵。而又纂解史典。益振文风。鸿儒材子。云集 禁中。锡宴以慰之。赋诗以娱之。诚斯文之一大幸也。夫幼学之士。穷经读书。孰不欲摛华发藻。润色皇猷乎。孰不欲飘缨纡组。衣锦还乡乎。而鲜有遭时会遇。以遂其心者也。今子灏在妙龄。擢嵔科。登金门。亲聸穆穆之光。谭论道义之蕴。庶不负幼学之志矣。且与雠校之列。御使命之重。彩旗玉节。焜耀南方。负弩前驱。奔走下风。子之此行。亦荣矣。想夫入觐萱堂。称我寿觞。融融泄泄。喜气溢于乡闾。南陔白华之音。交动左右。此真所谓衣锦而归故乡者也。是宜播之声诗。以传后世而垂无穷焉。然在君平昔之所志。吾侪所望于子者。奚止此而已哉。由是。位益显而任益重。议大仪。行大政。而鸣盛治矣。子其勉旃。
孙同年祖真卷序
上即位之二十六年秋。吾同年一直孙公肇瑞。谓余
朴先生遗稿 第 470H 页
曰。吾高祖靖平公讳洪亮。在胜国恭悯十三年甲辰。年七十八。恭悯礼貌之。赐几杖。于时。樵隐牧隐诸先生。赋诗以贺。荐绅相继而和。总若干首。恭悯又尝手写其真。时人荣之。争相歌咏。其真在今安东府。乡人立阁以尊之。独其诗不传。余忝史氏。亲睹吾祖之名于史馆。其受几杖也。犹书于策。其歌咏之诗。犹藏于家。而惟写真诗不传。宁无憾欤。今将求咏于文苑。以为子孙宝。子其为我叙之。余闻靖平公在高丽。历事五朝。致位台辅。既赐几杖以礼之。又肖其形以宠之。其为人可知已。古之帝王图画其臣者。简策联书。武丁之傅说。汉之凌烟麒麟。唐之十八学士。宠则宠矣。未闻其君手自亲其挥洒也。古今人不相及。信哉。今子乃能世济其美。捷嵔科。登膴仕。珥笔乘骢。华问(一作闻)大播。又欲显扬祖先之美。奋肆姁媮。播之歌颂。其用心亦可嘉矣。有孙如是。靖平可谓不朽矣。
送云谷游香山序
吾东方山水清丽。甲于天下。其在东曰皆骨。西曰九月。南曰智异。此曰香山。此其尤者也。世之人。系名缰缚尘缨。固不得游于寻常山水之境。安敢望于奇胜之地。一山且不得见。又安敢遍于之四山者乎。惟浮
朴先生遗稿 第 470L 页
屠氏。寄迹云水。宜其纵观而厌见也。何无一人有所得也。余之疑此。久矣。今年春。余因读书。入天宝山。宇居黄雪阁。有一僧来。号曰云谷。坐定。谓余曰。吾自祝发来。我国诸山。靡不参见。独于香山。未也。吾将振锡。以穷搜揽。子宜无惜一言。余曰。浮屠人之爱山。乐其境欤。乐其道欤。如乐其道。则不出户限。而道自有馀。乐其境。则足遍九州。而山自不足。今师之勤勤。将为何欤。大抵具眼者之见也。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清。其自得也有非言语文字之所及也。如不领其要。则无异瞽者之青黄也。其与系名缰缚尘缨者。何殊哉。夫然则道虽不离于境。而亦不杂乎境也。余本乐山者也。而未偿素愿。久矣。今幸乘閒。犹若可矣。而尚郁郁居此。世事之蹉跎。乃至如是。师既历观诸山。所得多矣。不与我言。何哉。今玆之往也。更高着眼来。吾当一扣。
送月庵游方序
吾与谨清两甫。在天宝山。时方春暮。开黄雪阁。啸歌而坐。有一僧翩然过庭之下。谨甫呼之。令作潮音。欣然立出。其声刀刀殷殷。殆将振山岳而摧梁栋。吾侪且惊且叹。且使之语。辞气洒然。无一点尘。余固异之
朴先生遗稿 第 471H 页
矣。由是往来。左右无虚夕。一日。从容语曰。余有四方志。子宁无赠乎。余曰。师之求。我之弃也。我之所求。师不知之。如人南辕此旆。背驰而之也。吾何言乎。然既一交臂矣。义不可拒。浮屠有不三宿桑下之言。师之志游四方。固也。然可之之道。人孰不之。惟一道也。沙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涯也。溯之而不穷其津也。舟车之所不通。人力之所不至。终身求之。而几不能得者。奚啻万万。师亦之人之所之而止乎。求人之所不之而能得之乎。如不得其道。则虽老于行。终不免鬼窟也。师其勉之。然是亦本师之志而言也。非吾之所学也。师既不知。不敢为师言之耳。师名某。号月庵云。
送雪京游方序
癸亥仲春。余访五梅老。入天宝山。寓居黄雪阁。衲子谒余求诗者。日无穷焉。一日。有雪京其名者。至和南而坐。袖出诗卷。示余曰。此五梅送我金刚之行之作也。恨无序引以冠其端。且余今将游五台。幸子无让焉。余应之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其异者论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故尧在汾水之阳。而见四子于藐姑射之山。庄生之
朴先生遗稿 第 471L 页
言。岂欺人哉。尔何伥伥焉之露骨之台山之憧憧也。前于露骨。所得者几。今于台山。所求者奚。吾则以为贤圣之与凡。皆天之所子也。天岂以靳乎人之善。而靳乎若之不善哉。一方寸地。万物皆备。退而永之。有馀师焉。且此山懒翁所居那迦寮。今犹在焉。尔何舁惟彼之从。而不此顾欤。充尔之志。则尔将乘夫莽眇之鸟。出乎六合之外。而以游于无何有之乡乎。师曰。余。鲁人也。非子。焉得闻至言耶。余遂书之以为叙。
三笑图序
晋时。远法师居庐山。送客过虎溪。辄鸣号。送陶渊明,陆脩静。与语道合。不觉过溪。因大笑。世传其图。吾欲见之而不得久矣。一日。匪懈堂谓吾曰。余得三笑图。乃龙眠居士笔也。本松雪公得于江左。爱惜之。手书以志。余今幸见。令崔思清摸其画。集贤修撰李锡类拓其书。而欲使后之人。知此图所自也。子宜叙其卷端。余辞不获。因谓之曰。浮屠如孤云野鹤。东西南北。惟意所在。远师所以不过虎溪者。何意耶。至道本非言语所及。其所与语者。何道耶。无亦一般说话。玄之又玄。沦于清虚无用之地也耶。然其心融神会。握手谭论之馀。自不知过于所不过之地。所以自得于其
朴先生遗稿 第 472H 页
心者。吾不知何如耶。惟渊明。节义凛然。激千载之清风。是固可赏已。况龙眠。笔法神妙。古人赞之曰。得杜甫作诗体。移之于画。今观此图。益信其言之不诬也。是宜松雪公手书以志也。亦宜匪懈堂惓惓摸写以传之也。然之三人者。一儒冠。一道服。一缁流。志虽同。道固不同。相倚而立。若荆棘之间于芝兰然。观此图者。不可无藻鉴于其间也。
益斋先生寿亲诗卷序
人有历千载而不亡。事有旷百祀而相感者。自非卓荦环伟之材。鸣一代而光后世者。何能尔耶。余尝慕益斋先生文章事业。赫赫洸洸。东方至今仰之如山斗。 每于前辈遗文。至观先生事。未尝不举手加额也。今年春。 上以高丽史事有脱逸。且违体例。命改纂修。乃开局抽书。分科责成。一日。仆于烂简中。得一稿。记先生寿亲事颇详。先生之父东庵公及其舅菊斋权公,悦轩,云庵三座主。默轩,樗轩两老诗具在。第恨三馆诸儒时皆和之而今亡也。史官姓吴。子淳其名。时延祐七年也。一座莫不传观叹赏。艺文奉教李侯文炯。先生几世孙也。虽耳闻是事且久。而其详则未也。逮今见之。喜可知已。即将东庵以下诸诗。录其卷。
朴先生遗稿 第 472L 页
欲联咏于后。以图不朽。谓仆实得之。请备书其由。盖典试者有宴。古也。在唐。有杨嗣复称寿于其亲。至五代。马裔孙宴慰其座主。高丽自光庙设科以来。门生座主之礼极备。典试者称学士。学士既放榜。具公服。领门生。谒其亲若座主。邀宴于家。王特赐乐。以贲文风。名曰学士宴。盖因杨,马故事也。先生自弱冠。遇知忠宣。常侍燕邸。是年。以知贡举。驰传还国。忠宣赉与便蕃。以资燕费。宠已极矣。及燕夕。父母与三座主。俱会一堂。冠盖杂还。歌吹纷蒙。垂髫戴白。拭目耸观。万口咨嗟。以为前古所未有也。呜呼。其荣矣哉。杨也寿其亲而已矣。马也慰其座主而已矣。人犹传诵。以为美谈。况先生乎。是宜一时歌咏之盛也。今去延祐几许年矣。而人之钦慕不置者如一日。是岂非千载有不亡之人。而百祀有相感之事乎。人之叹之也非好事。固其所也。况为其子孙者乎。李侯性温而昜。才高而雅。入金闺。声名籍籍。可谓能业其家者矣。吾闻大贤必有后。太史之书。何止此哉。将大书特书。不一再而已也。
四佳亭诗卷后序
古之能世其家而不坠者。不在圭组之荣。惟趾美先
朴先生遗稿 第 473H 页
世者为可贵。而亦非苟焉以可期。惟得其先世之心者。可庶几也。先世种德积善。仅成门阀。其后子孙。骄矜自恣。遂至颠覆者多矣。况传圭袭组。以不失旧业乎。圭组且不守。况趾美先世乎。求之今古。盖亦难乎其人也。进士成侃。余所友善久矣。一日。神乃祖四佳诗卷。以尊大人命。徵言于余曰。此诗画。中朝文士祝公孟献。为桑谷先生所作也。春亭卞先生。乃为之记。藏之箱箧。盖有年矣。今将求和于文苑。子幸叙其意。余披阅再三。仍谓侃曰。桑谷先生学行之笃。出处之高。世所尊仰者也。其风流雅致。祝公之诗画在矣。四佳之义。春亭之记悉矣。后学晚进。虽未得及见其人。今读其记。咏其诗。以观夫所谓图者。则亦可概想矣。尊大人又能夙承家训。擢名亚元。践历华要。允承明主之知。子之兄弟。又皆能文章。负重望。成氏之业。可谓世矣。文房旧物。人所昜忽也。而所宝不在籯金之陋。故纸尺素。藏护惟谨。以求咏于四十馀年之后。其传世之义。固有在圭组之外者矣。宜乎成氏之蝉联烜赫。而子孙之多贤也。然四时佳兴。明道先生自得之妙也。而知者鲜矣。虽知之。亦未昜名言也。盖道之所在。慈父不能语其子。吾未知桑谷之所得者何如
朴先生遗稿 第 473L 页
耶。其所遗后者何如耶。然此兴也亘万古而不穷。求此心而有馀。明道亦何靳于后之人欤。在乎知者自知之耳。子亦知夫乃家之兴。可以语人。而发余之昏蒙乎。余虽欲闻之。有不可得传以言者。安敢措一辞于其间哉。然侃之请。不可虚辱。则爰书所与言者以归之。
赠舍弟诗序
家君庐于全义县治南金谷。舍弟三人从而受业。龟叟其长。松叟乔叟相次也。日者。余在京都。三郎俱以诗寄之。语意可佳。唫哦不已。以为此辈本愚蒙。乃亦如是耶。因示诸寮友。举坐惊叹。以为古人云士别三日。便当刮目。此之谓也。余然后信其人之能变化也。南望相怀久矣。庚申秋七月。余以觐亲来此。留数十日。定省之馀。引三郎坐山亭。抽所业以论其义。联诗句以观其气。盖其为人也。学问词语。脱颖而出。与前时殆异。他日所进。其可量乎。余喜之甚。尤有以信吾信之不失也。然恐其安于小成也。故赠言以勉之。余惟曰。夫学。亦犹农之养苗也。农者。利耒耟之器。择燥湿之宜。昜田畴而播百谷。上不失天时。下不违人力。则禾麻菽麦黍稷穜稑。沛沛然彧彧然矣。不幸有熯
朴先生遗稿 第 474H 页
早之灾。则桑林之责。云汉之叹。是已。于是。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之兴也勃然矣。故曰。有如时雨化之者也。今尔曹年富力强。心为田而笔为耕。开仁义之宅路。勤经术之菑畬。则文章道德。将有所烨然矣。况家君以天施之造。霈时雨之化。溉其根。将有食其实哉。然尔曹年加长而学不勤。有如惰农然。则稊稗杂之而已。蟊贼害之而已。可不戒哉。可不戒哉。故夫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秀而不实者有矣。尔曹勉之。若余也。早窃虚名。奔走宦途。顾其腹枵然空虚。真所谓贫人之稼也。尔曹方读语孟。故用其语以赠之。
送洪詹事赴定州诗卷序
羿善射而不能为弓。工于弓者。其倕也。造父善御而不能为车。工于车者。其奚仲也。夫人之材。类皆如是。盖人有甲兵鞍马。能驰逐边圉。而文雅论思则不能也。学问才辨。从容华近。而折冲捍外则不能也。若其气独(缺)于寻常。其才不滞于一隅。施无不可。各适其宜者。是诚古人所难。而国家所急也。南阳洪候。资表端方。学优才赡。早捷武选。官秩通显。出守郡寄。而吏民怀其德。入拜詹事。而同列称其贤。余亦屡接谈笑。而乐其为人也。今年秋。孽胡犯边。辽西汹惧。 国家
朴先生遗稿 第 474L 页
闻之。令边塞戒严。即分命两赞成。往抚东西二北道。凡沿塞吏。亦多更罢。而以侯为定州牧使。侯真所谓不器君子矣。盖储副左右之职。当用正人。矧今 朝家特置詹事院。必慎简朝中士。乃克充之。侯获膺庙选。日近 青宫。凡宫中出纳事。悉皆掌之。非文雅士。能如是乎。至于守土亲民之任。其关也至重。苟非文武通才。莫能当之。矧今中原抢攘。羽书交驰。一朝命相。授节制之权。而以定为国咽喉司命。实难其人。特辍 储宫近密之官以委之。其人可知已。呜呼。才难所叹也。侯能兼人所不能。兼一身而两美。人孰不爱之重之哉。侯之行。春坊学士暨銮坡诸公。莫不爱侯之才。惜侯之去。争歌诗以赠。且徵余言为叙。余亦慕侯久矣。敢书此以见志云。
温阳唱和诗序
吾友盆城子进。以温阳唱和诗小卷示余。余受而卒业。叹其清响琅琅。动人耳目。阳春白雪。和者宜寘也。因窃以为君兴之衢。当其挟策东学。固一书生耳。何知今日随 玉辇。以承 鸿恩者乎。非惟不知。亦不可必也。追惟往事。今已十数年矣。夫以十数年不可必之事。今于是焉遂。君与之衢之情。可知己。是宜发
朴先生遗稿 第 475H 页
乎情歌诸诗。以相唱和也。其间扈从之乐。吾尝知之矣。己未之春。青唐之洞。吾与谨甫。同草堂而处。春深日永。醉而醒。醒而醉。醉则眠而已。于时。之衢以兵曹扈 驾。数数来问我草堂。亦知此乐也。今观此诗。其乐有与昔异者无几。但恨未兴子进同之也。
双清堂记(见东文选及舆地胜览)
天地间。风月最清。人心之妙。亦与之无异焉。拘于形气。累于物欲。于是焉能全其体者鲜矣。盖烟云四合。天地阴翳。而清风扫之。明月当空。上下洞彻。无纤毫点缀。其气象固未昜形容。惟人之能全其心而无累者。足以当之而自乐之。故黄鲁直尝以此。拟诸舂陵。而邵康节亦有清夜之唫。叹知味者之少也。盖今世亦有知此乐者乎。市津宋公愉。本簪履之旧。而不喜功名。退居村野今三十有馀年矣。其县曰忠清之怀德。里曰白达。构祠堂于居第之东。以奉先世。置田数顷。以供祭祀之需。乃于祠东。别立堂。凡七间。突其中以宜冬。而右辟之者三。豁其轩以宜夏。而左辟之者三。庖厨湢浴。藏祭器各有所。丹碧缭垣。华而不侈。每时祀与忌日。公必衣深衣。入其堂以斋。克敬克诚。凡所致享。皆遵礼经。且值佳节。必置酒邀客。或诗或歌。以
朴先生遗稿 第 475L 页
洽乡党之欢。晚好禅学。淡漠其心。不以事物撄之。盖其性高明而外乎声利者也。中枢朴公堧。扁其堂曰双清而诗之。安平大君又从而和之。余闻而敛祍曰。有是乎。双清之说也。伯夷。圣之清者也。公其闻伯夷之风而兴起者乎。盖风而耳得之。月而目寓之。人皆知二物之清。而不知于吾一心有不羡乎彼者存焉。然则安知其知之者之不与不知者比也。今观公奉先之敬。娱宾之兴。其自乐之趣。可知已。然濠上观鱼之乐。庄子不知。庄子不知鱼之乐。惠子亦不知。余何敢窥其涯涘哉。公之令胤主簿继祀。以余在末属。不鄙辞拙。俾记之。闻其说而记之。 正统十年秋九月望。奉训郎集贤殿校理,知制 教, 世子右司经朴彭年。记。(舆地胜览本。濠上观鱼之乐。庄子不知鱼之乐。惠子亦不知云。)
匪懈堂
古之君子。其居必于广。而其宅必于安。期处于高明博厚之地。其安也历万古而不堕。其广也极天下以无外。固不待于上栋下宇之制也。而必寓诸居室。以自警省焉。晦庵之敬斋。西山之思诚。是已。 正统壬戌夏六月有日。安平大君入侍 宸闱。 上从容问曰。某之堂名云何。安平对以无。 上诵蒸民之诗。且
朴先生遗稿 第 476H 页
及西铭曰。宜扁以匪懈。安平拜手稽首。且喜且惊。遂徵言于禁垣诸儒。以演其旨。是盖欲侈 上之赐而(缺)勉也。仆窃闻而叹之曰。大哉。 王言也。其我 国家子孙(缺) 之谟训也。尝观乾之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夫天昼夜相代。四时迭运。动之为雷霆风雨。形之为昆虫草木。(缺) 极矣。而无一息之或停者。何哉。惟其诚而已。人则不然。(缺)非上圣之资。不能无作辍之患。虽以颜氏之贤。唯不违三月而已。况其下者乎。试即居处而譬之。圣人之道。如门阶堂室。等级斩然。固不可陵躐而进也。亦不可昼焉而止也。若无至诚不息之功。则鲜有能入乎其室者也。此吉甫所以首发匪懈之颂。而横渠又益之以存养之说。则其言又切矣。是诚圣门之极功。而学道者之大方也。今安平天资卓越。好学乐善之心。出于至诚。造次必于儒雅。其勤至矣。 圣上特以是命焉。非唯勉之。乃所以嘉之也。愈加夙夜从事于斯。以无负 圣上之意。则其行益与天同健。其居益与天下同广。是堂也乃与 国家同休于罔极矣。 圣上之命。岂不永有光于后世乎。仆文拙。不能铺张盛美。以宣 上意。但记 命名之岁月云。
朴先生遗稿 第 476L 页
松竹轩记
潜庵既谒韩山清甫。记其庵。又请仁叟文其轩。讯其名。则松竹也。余怪之甚。问曰。师庵在何方。观其名。若潜天潜地。路甚滑。恐不能访也。其轩则皆有形之物。松几株。竹几丛。轩之成几甲子。吾虽文拙。敢不塞请。潜庵嘿然。余曰。徂徕之山。千岩万壑。蚪髯龙甲。郁乎苍苍。师之松乎。淇水之滨。琅玕碧玉。猗猗郁郁。师之竹乎。九洲九瀛。皆囿于形气之内。师之轩。广矣大矣。作于太古。有不可记以岁月矣。然则吾记可无作也。师若坐我于轩上。吟风吃茶之馀。后凋不改之说。吾何靳焉。
林香轩记
千峰。禅林之表也。昔住兴天。余屡访焉。有一童子常在左右。眉目如画。余甚爱之。于后。千峰移锡他伽蓝。余固无一日以接软语。况得见所谓童子者乎。今年春。蒙 赐暇入天宝山。时千峰年踰八旬。而耳目尚聪明。余之喜幸何如耶。千峰亦喜我至。坐我方丈。饮我以茶。呼一衲使之前。从戒其名也。茶罢。就迎将阁。从戒者从我而坐。余谛视之。髣髴旧面目也。握手从容曰。年方十四。尝见子于兴天。子忘我耶。余且愧且
朴先生遗稿 第 477H 页
叹曰。师之祝发何年也。昔之童子。今焉既长。有如摩顶松。培养岁旧。势自参天。无怪乎余之不知也。师因请曰。吾师既名吾轩曰林香。待子记之。久矣。幸无靳焉。余谓之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人于其间。林林总总。而与草木不同者。何哉。曰惟心而已。但人茅塞其心。萑苇其地。虽有芝兰之馨。荆棘害之。其不与寻常草木同腐者。几希。今师生得地于千峰之下。长得养于千峰之雨。其非寻常草木之比。明矣。师乎师乎。栴檀其林乎。檐卜其香乎。吾固期其大有所树立也。然人之于声色(色声)香味触法。不趐草木之于霜露也。师其戒之。无毁之。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可也。但吾预恐见其为橛㧣。而不知为吾师有如,今日之不知也。
竹庵记
有日。竹庵上人谒余于黄雪阁之南轩。求记其庵。余曰。青松翠柏。明月清风。情境萧然。上人胡不取。江梅薝卜。清香剩馥。袭人肌骨。上人胡不取。维竹是爱。爱之不已。又扁之于庵耶。江梅薝卜。清则清矣。其花有时。其色偏淡。青松翠柏。高则高矣。其操虽贞。其心不虚。奚若此君虚心苦节。贯四时而不改哉。宜上人取以为号也。且知上人气量清旷。善于梵音。其声雄放。
朴先生遗稿 第 477L 页
能满天地。是亦气类之相似欤。其好之也不亦宜乎。大抵其中虚者。其音出。其器闳者。其声大。嶰谷之管。柯亭之笛。是已。吾闻上人之声。固已知其中之所存也。然上人。学佛者也。吾虽欲发子猷之兴。诵淇澳之诗。而不敢也。何暇及于宜烟宜雨之说也。但上人之道。本以清虚为贵。其声气亦与之相合。故取以为说焉。
和轩记
徽上人。千峰之高弟也。言温而气和。年富而道高。且其墨迹端楷。诗语清奇。余之爱重。久矣。一日以其师所命道号轩名。求记于余曰。吾早悦禅寂。以观吾心。求之于音声而不可得也。索之于象罔而不可见也。顾吾虚室。空空寂寂。了无一物。而妇姑时有勃溪。吾末如之何也已。幸吾师号我以音。而轩我以和。庶几听无弦之音。而得醍醐之注也。请子畅其义焉。夫风雨雷霆。天地之音也。号令声乐。圣人之音也。天地之气和。故风雨以动之。雷霆以鼓之。物于两间者。形形色色。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圣人之德和。故无声之乐。流动充满。熙熙皞皞人自俯仰于春风和气之中。其为道不亦妙乎。然人生而静。感物而动。喜怒哀乐
朴先生遗稿 第 478H 页
之不一。清浊高下之相反。廉肉节奏。鲜有尽得其正者矣。圣人患其然。观雷地之象。而声乐作焉。大章咸池。韶夏濩武。皆可以同人心而出治道也。于是。钟鼓管磬以和之。羽籥干戚以舞之。文物粲然。教化兴焉。达于朝廷。通乎神明。至和之气。自身而家而国而天下。无一人不得其乐。无一物不遂其生。三秀呈祥。四灵毕至。故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噫。后夔达乐者。而有穷与之论。仲由升堂者。而有杀伐之声。中和之音。夫岂伪为哉。惟吾子思。以圣人之孙。得道统之传。一则曰致中和。二则曰和不流。而终之以无声无臭。则其道本非声音笑貌之可求也。此皆吾平昔所论也。终当倚上人之轩。以毕吾说也。若迦叶之舞。沙弥之琴。师之徒必有能言者。吾何赘焉。
望云亭记
吾县。地褊吏少。廨宇湫隘。无楼台登眺之所。使命宾客之往来。为守者。每以此病焉。岁乙卯。车公轸守是县。作小亭于东轩之北。人犹恨其庳狭也。越七年辛酉冬。宰庆源河公吉之膺选以来。既下车。吏畏民怀。百弊俱祛。大纲小纪。毕举以张。又明年秋七月。公询诸众。以为旧亭本庳猍。且今已倾圯。盍撤而新之。众
朴先生遗稿 第 478L 页
咸曰可。乃移近南五六步地。规画以基之。累石以台之。作二级。高可丈馀。峙亭于上。翼以四面。其制视旧颇明敞。薄施丹碧。不侈不陋。功不旬日而告毕。于是。得安平大君所书望云亭三字以揭之。走书于县人某求记之。昔。狄梁公授并州。有望云之叹。其亲是思也。今公己永感矣。虽有桑梓之念。不但尔也。其所取何哉。夫天地。以生物为心。润之以雨露。鼓之以雷霆。而雨露非云。无以成其用。雷霆非云。亦无以资其力。当其农月。百苗告青。而旱魃为虐。金石流。土山焦。忽焉油然以作。沛然以雨。则暵者滋。枯者荣。生意勃然。莫之能御。云之功其亦大矣。故曰。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比年以来。旱乾为灾。每劳 宵旰之忧。人之望之也。不亦宜乎。公之意。其在斯耶。夫岂徒思亲之叹而止哉。况台榭。本以观云物察灾祥。非直为游佚也。彼高甍丰桷。以玩弄风月而已者。观公命亭之义。其不为之取愧也耶。虽然。公之意未必在云。而其所取者实深。盖分忧牧民者。其责不啻(缺)雷雨之于天地也。庸讵知夫云之(缺) 于天。而于吾心不假外求。而有可以参天地赞化育者在是也哉。后之登斯亭者。(缺)▣▣▣▣之云。而以慰万人之所望。则吾县之民之
朴先生遗稿 第 479H 页
幸。不惟去后阙。
崔直提学归田诗卷跋(公讳德之。 文庙朝致仕。归老于灵岩。)
人有功名富贵能动一世。而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者。又有卑巽谦退若不自胜。而有足以负天下后世之望者。是岂非人心不可以势服。而公议自有所在也耶。今完山崔先生上书乞归。士林相称道。知与不知。莫不钦慕。夫使先生在朝。其名声爵位。当不止此。而人之钦慕者。宜于是乎在。今也退休田里。已不与世相关。而万口咨嗟称颂不已者。何耶。其所以感人心而负物望者。有不在彼而在此也。余于是局。从先生有年。日接谈论。固已服其高义。顷者。牵于职事。阻阔数年矣。今还旧局也。则先生已告归。离别之情。讵可言欤。方欲赋诗以叙其意。而泛翁氏谓余曰。诸公有作。卷已成矣。子当跋其尾。余开卷奉读。诗凡四十馀篇。道先生出处之高。斯文眷恋之意甚详。一一皆可传于后也。盖世之人有拜大官。而求贺诗以传后者。请之勤。而或累年不过数篇。先生一朝罢官还乡。永以自晦。而人自荣之。争先歌颂。其多乃至如是。其感乎人心者可知。余于是。益信公议之不可诬也。诸公之诗已足。余不作可也。遂书卷端云。 景泰二
朴先生遗稿 第 479L 页
年十一月初八日。中训大夫集贤殿直提学,知制教,经筵侍读官兼春秋馆记注官平阳后人朴彭年仁叟。跋。
瘦马说
有马自以为渥洼种。昂其首。骄其蹄。不受常人之羁。平阳子买之以骑。不劳鞭策。腾踏称志。既而家贫甚。食不能果其腹。而未尝一日闲其足。才阅岁。此马首不能复昂。蹄不能复骄。腾踏不复称其志。策废吻伤。寸步千里。人谁知尔之为渥洼种也耶。吁可悲哉。士生于世。幼而学之。孰无忠肝义胆凛然人不可犯之哉。一朝人主勒以名缰。鞭以利禄。终不如是马者。鲜矣。古人云。脩于家而毁于天子之庭。非此类耶夫。
匪懈堂
伏承华翰。且戏且慰。恩眷至重。仆不胜矜惶感激之至。仆以猥琐之质。吹竽侍从之列。已逾一纪。所宜沙之汰之。置之瓦砾之中。而至今厕迹群贤之末者。存老马之义也。一朝大开选科。角艺骋才。则先颠蹶无闻焉。正犹驽骀。不揆已分。杂处天闲騄駬之群。常受刍秣之恩。自以为得计。至于历块过都。然后其(缺)状立白。终不能自掩也。犹幸 上知。恩出分外。擢置高
朴先生遗稿 第 480H 页
第。超升峻班。驿召臣父于废置困厄之馀。以授 恩委于银台禁密之地。仆当感荣知惧。益自战慄。而乃肆意于文武交会之际。与诸豪杰。联镳并辔。曾不思已之本为驽质也。其受坠马伤面之祸。非仆本无武也。殆天使之然也。不然。何平途大道之中。无掉鞅决蹄之捷。而马足忽蹶。鞍具皆绝也。天之实然也。仆所自取也。虽然。塞翁祸福。得失焉知。所可慰解者此耳。伏枕之馀。忽承存问。不觉仰天大笑。敢以此上达。
辞职状(己未)
臣性本庸愚。不学无知。岁在甲寅。幸登 亲试科。滥与集贤之列。 恩至渥也。第以臣学术荒疏。私自愧耻。遂有居闲读书之志。嗫嚅未言。于玆有年。今臣父遭丧。庐于全义县。臣母随去。亦在本县。且有宿疾。违离从仕。何以为心。玆欲往从庐侧。候问眠食。且奉母汤药。以供晨夕。幸有馀力。粗究学业。图报 圣恩。伏望 殿下。谅臣微衷。令免臣职。以遂区区之愿。不胜幸甚。
乞郡状(甲子)
臣以庸鲁。获侍近密。 圣恩优渥。每以此惊惶无措。玆有微怀。不得不仰渎 宸聪。伏惟怜察。臣自襁褓。
朴先生遗稿 第 480L 页
养于外家。舅年今七十。姑年今七十四。景迫桑榆。无他嗣子。唯臣母而巳。以臣为子。抚摩长育。无异所生。此于古制。虽无可拟。原其情则诚为哀悯。况我国俗。为母族。情礼甚重。非中国比也。虽非亲族。亦得见养。则谓之父母。况亲父母之父母乎。臣舅姑居在忠清道之新昌县。今年春。臣扈从椒水。许以往觐。且 赐食物。非徒臣心之感。臣父母舅姑。感极天地。泪泗交颐。臣见姑尤衰病。消瘠伛偻。喘息奄奄。亦不觉其陨涕也。臣叨蒙 圣恩。日侍 禁闼。荣幸至矣。姑在远方。筋力不能自持。虽欲见臣。岂昜上道。生也有涯。日月如流。恐终负抚养之恩。言念至此。臣实痛之。臣实痛之。伏望察臣微诚。委以旁近小邑。公务之暇。许以往来。则上供臣职。下遂私情。庶得两全矣。臣之此怀。实为久矣。而职忝侍从。不能率尔开口。比来。姑年益衰而病益深。诚不忍自己。玆露心肝。以烦 天聪。伏望 曲加恩怜。特垂俞音。臣不胜至愿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