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x 页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杂著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1H 页
丙午对策
臣对。臣闻有固国之长策。有固国之权宜。文以服远者。固国之长策也。武以御侮者。固国之权宜也。内修怀绥之德。外严边鄙之守。则殊方纳款。而治安之效可臻矣。恭惟 主上殿下自登宝位。咸新庶政。励精急务。笃意边事。进臣等于赤墀。 降清问以下询。臣草野贱士。雕篆末学。何足以对扬 殿下之休命。谨昧死上愚对。臣伏读 圣策。 王若曰。尧舜之智。必先急务。孟子之格言也。言治而不先急务。皆苟而已矣。臣闻帝王之臻至治者。必以急务为先。圣贤之论至治者。亦必以急务为重。尧舜之智。孟子之言。是已。苟或为治而不知急务之所当先。论治而不知急务之所为重。则臣不知其可也。然则固国一策。诚当今之急务也。臣伏读 圣策曰。今我国家 太祖康献大王。受天明命。肇造丕基。惟我 太宗恭定大王。神功圣德。卓冠千古。事大以礼。而 帝嘉至诚。交邻有道。而倭邦宾服。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1L 页
朝野升平。民安物阜。盖将四十年于兹矣。予承丕绪。夙夜祗惧。不敢遑宁。期底长治久安之道。洪惟 太祖康献大王。膺上帝之景命。建万世之丕基。 太宗恭定大王。神功圣德。卓冠百王。事大以礼。则 皇帝每嘉其至诚。交邻有道。则岛夷航海而来朝。致边境之宁谧。纳民物于殷阜。垂四十年于兹矣。 主上殿下圣神冠伦。祗承丕绪。不谓百工之允釐。而虑宪王猷之未熙。不谓殊俗之已服。而尚念边民之未息。夙夜战兢。不敢遑宁。可谓知所急务。而克享长治久安之道矣。臣伏读 圣策曰。独此咸吉庆源之事。有可议者焉。或谓公俭以南。国之旧封。宜置军民。以守疆域。或谓庆源一郡。三面受敌。而人民鲜少。艰于御侮。顾其土地陜隘。民不众居。宜罢庆源之守。移于镜城。或谓庆源置兵。 太宗成宪。不可更置。是三者。果孰得而孰失欤。臣谓公俭以南。虽曰国之旧封。道里之辽邈。戎丑之往来。人皆若之矣。岂可以驱吾赤子之民。守彼不毛之地哉。置军民守疆域。其策诚不可行矣。至若庆源一郡。三面受敌。居民甚寡。御侮之孔艰。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2H 页
人皆厌焉。则罢庆源之守。移镜城之镇。其策宜若可行矣。然 国家之封疆。固不可以轻弃也。太宗之成宪。亦不可以遽改也。为今之计。莫若守庆源之古垒。择骁勇之良将。建屯田以给军饷。谨斥候以戒烽火。内以修文德之长策。外以奋武威之权宜。则苗格七旬。犹可期也。辟国百里。亦可咏也。何移镇之是为哉。臣伏读 圣策曰。闾延江界等地。邻于野人之境。往来索粮。殆无虚日。将欲随索随与。官无所储。无以应其溪壑之欲。彼若不遂所欲。必生怨恨。以搆边境之衅。何使之畏威怀惠而边民安堵欤。此今日之急务。寡人之所欲闻者也。臣谓野人。其性犬豕也。其贪豺狼也。赉予之弥厚。而须索之无厌。为患于闾延江界者甚大。岂可以倾国家有尽之谷。应溪壑无穷之欲哉。为今之计。莫若良将劲弩。守往来之冲。信臣精卒。陈器械之精。来则修文德以怀之。叛则诘戎兵以畏之。羁縻不绝而已。区处不杂而已。则彼将献琛之不暇。奚索粮之虑哉。惟兹数事。诚今日之急务。为 殿下所已行者也。臣伏读 圣策曰。子大夫通经史识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2L 页
治体。其于当世之务。讲之熟矣。其各悉心以对。其他时政之得失。生民之休戚。亦各陈无隐。以副予求言之意。臣谓文者。犹养性之药石也。武者。犹攻疾之药石也。内修以文而养国家之性。外攘以武而攻国家之疾。迨夫国家之元气日以盛。则攻疾之药石殆无所施矣。岂非文为固国之长策。武为固国之权宜也耶。将见公俭以南。尽为烟火万里之区。野人之种。悉为臣服纳款之人。四郊无多垒之耻。戎丑绝搆衅之患矣。臣以布衣。叨奉大对。敢陈瞽言。仰干鈇钺之诛。若夫时政之得失。生民之休戚。庙议既悉矣。臣庸赘哉。谨昧死以对。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教书
  
教右议政许稠 赐几杖书
硕德大年。耆臣既兼达尊之美。旌贤尚齿。人主当加优礼之恩。故汉帝之于孔光。唐宗之于李靖。皆赐几杖以图任。式表匀轴之殊荣。兹由旧章。夫岂私惠。惟卿资禀醇正。识量渊沈。心函冰檗而蹈乎规绳。学传濂洛而措诸事业。惟礼可以为国。悉新朝庙之仪。非道不敢陈前。每进仁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3H 页
义之论。煌煌经世之绩。蹇蹇辅君之忠。邦家之蓍龟。搢绅之楷范。肆 昭考笃褒嘉之眷。而寡人资倚毗之深。是用擢置三台之联。特崇百僚之表。仁者必寿。年龄已过于七旬。公耳忘私。忠勤不渝于一节。重其老成之德。悯其机务之劳。爰稽典彝。用申宠数。颁鸠杖以扶筋力。兼乌几以宁心身。于戏。理思乱安思危。益著赞襄之效。年弥高德弥邵。永膺敬考之休。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笺
  
拟成均馆请于考讲并讲周礼笺
圣主作人。光启右文之治。愚臣献策。敢陈讲学之方。兹殚卑悰。仰渎 宸听。窃惟姬公之制。悉载周礼之书。建国辨邦。既极规模之大。设官分职。不遗节目之详。然自孟氏而未闻。幸至汉朝而始得。诸儒或疑而排弃。先正实表而尊崇。肆晦庵谓治平之机。而龟山称经世之务。若不考其制作。何以措诸时宜。恭惟学就日新。圣由天纵。大阐庠序之教。人才蔚兴。躬探典籍之文。经术益著。独是书之不讲。恐为学之有亏。伏望涣发 俞音。式崇前典。许于诸生之问难。并与他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3L 页
经而发挥。则大学贤关。既髦俊之有造。关睢美意。庶法度之可行。谨当罄竭微才。诱掖多士。心期变鲁。更收作成之功。礼效从周。永赞文明之化。(出东文选)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书契
  
日本大内殿书契
遥闻足下嗣守先业。欣贺良深。追惟先人修好我国。终始不渝。冀足下克承先志。益笃世好。我殿下令差通信使某官某。不腆土宜某某物。领纳。春寒。惟顺序自爱多福。不宣。
通信使佥知中枢院使高得宗赍去日本国王处书契
孟秋犹熟。想动静佳胜。念惟我邻于贵国。世惇旧好。第以海洋辽隔。久阙交聘。缅怀良深。今遣臣某官某。聊达遐悰。不腆土宜。具如别幅。切希留纳。惟冀顺序自重。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祭文
  
亲行文昭殿 太祖室祭文
于昭 皇祖。盛德如天。思齐 祖妣。坤厚承乾。共开鸿祚。垂裕无疆。念予小子。继序不忘。兹当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4H 页
秋夕。怵惕深深。躬奠康爵。庶纡顾歆。
亲行 献陵别祭文
于皇 考妣。德侔高厚。绍隆鸿祚。克昌厥后。嗟予眇末。叨袭前光。仰惟至恩。哀慕难忘。属兹冬初。祗谒陵室。恭陈菲仪。庶纡歆格。
亲行 献陵望祭文
于昭 考妣。乾健坤厚。维德之行。贻谟裕后。眇予小子。叨承景业。永惟至恩。昊天罔极。属兹春季。感慕深深。躬陈菲薄。庶赐顾歆。
亲行 献陵秋夕别祭文
于昭 皇考。思齐 母后。神功厚德。克昌厥后。眇予小子。叨守丕基。庶几无忝。夙夜永思。属兹秋夕。祗谒玄宫。雨露沾濡。松柏茜葱。感时追慕。昊天罔极。躬奠菲薄。优锡歆格。
亲行 太宗室祭文
于皇 考妣。德配乾坤。丕承前烈。垂裕后昆。眇予嗣绪。庶几罔愆。乃于春暮。浴汤州泉。礼当告至。躬奠康爵。俯谅孝思。冀纡歆格。
亲行 齐陵别祭文
思齐 祖妣。坤厚其德。赞成王业。垂裕无极。念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4L 页
予眇质。叨承耿光。永惟至恩。夙夜敢忘。道途斯隔。阻谒园陵。春秋霜露。怵惕弥增。兹值冬初。躬陈菲薄。冀谅诚孝。庶锡歆格。
大提学尹淮 赐祭文
惟卿。性资豪迈。学问精博。早捷嵬科。蜚英台阁。视草翰苑。词章高洁。及掌喉舌。出纳详密。宾客春坊。辅道深切。经幄论思。多所启沃。其他所至。咸有成绩。予心甚嘉。眷注深笃。俾长艺文。独当大笔。兼知春秋。编摩石室。卿以公羊。三世之学。褒贬去取。悉皆有法。予观通鉴。诸家注释。得失详略。纷纭杂错。欲会于一。须资博洽。肆予命卿。精加蒐辑。书乐造成。遽闻不淑。倚任方重。天夺何速。慨想英灵。伻奠一爵。不亡者存。庶几歆格。
中枢院使郑钦之 赐祭文
惟卿。仪表秀丽。度量宽深。才优经济。学通古今。爰自妙龄。践历英躔。试佩鱼符。政声蔼然。累登柏府。风节孤謇。何施不可。瑞世之贤。肆予器重。擢置喉舌。出纳数载。启沃深切。眷待优渥。升秩枢省。于吏于刑。鉴裁脱颖。顷当朔方。四镇之役。军机民务。实繁且剧。烦卿揽辔。措置得宜。所至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5H 页
有效。兹深倚毗。自卿遭忧。久违晋接。方伫即吉。遽闻婴疾。予心以谓。疾尚可治。锡以良剂。诊以国医。日复问疾。速痊是期。云何不淑。竟至于斯。如济巨川。丧其舟楫。呜呼已矣。嗟惋何及。所可为者。恤奠之备。爰命攸司。赠之美谥。又遣礼官。侑此一卮。灵其不昧。尚克享之。
左议政孟思诚 赐祭文
惟卿。资禀清爽。志操高洁。辅以经学。识见精确。早魁词科。华闻四传。徊翔台省。风节凛然。蜚英中外。茂著庸绩。 昭考乃嘉。眷待弥笃。擢置银台。多所启沃。揽辔数道。民歌棠苃。判书诸曹。累掌铨衡。干谒如扫。鉴裁公明。再使 天庭。优荷帝渥。提调乐署。克谐声律。所至有效。何施非宜。予甚器重。俾长台司。清德雅望。百僚是仪。倚毗方深。引年牢辞。重违卿意。遂令致仕。国有大疑。必取议拟。庶几神颐。留作蓍龟。遽闻不憖。为之奈何。八帙虽寿。在卿非多。痛念旧臣。存者几人。追想典刑。益切悲辛。凡厥丧事。已遵恒规。兹遣礼官。往奠一卮。灵其不昧。尚克享之。
汉原君赵璿 赐祭文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5L 页
惟卿。赋资端雅。毓性温良。生长儒门。夙闻义方。昭考乃嘉。爰作仪宾。封君汉原。恩待弥新。及使帝庭。周旋中规。予尝眷顾。加以崇资。庶几遐龄。享此纯禧。何未三年。遽至于斯。闻讣以来。不胜恸恻。君臣之义。无间存殁。矧于戚里。恤典宜备。既庀丧事。又加美谥。今遣礼官。伻奠一卮。灵其有知。尚克享之。
元尹义生 赐祭文
惟灵。禀资端洁。秉心恭仁。孝悌忠顺。鲜与比伦。嗟予是嘉。友爱弥笃。庶几寿考。共享遐福。岂意一疾。忽焉永诀。数尽而逝。人谁不尔。汝方壮年。奚至于斯。闻讣以来。不胜悲伤。兹遣礼官。伻奠素帷。灵其如在。尚克享之。
完山府院君李天佑妻马韩国夫人皇甫氏 中宫殿 赐祭文
惟灵。慈俭其德。端淑其化。早配宗亲。克整壸彝。保护东宫。恩义兼笃。庶享遐龄。茂膺多福。孰云微痾。奄尔永诀。闻讣以还。良深伤衋。兹遣中官。伻奠一卮。懿灵如在。尚克享之。
豆满江筑坛后祭文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6H 页
波涛不惊。既复封疆之旧。坛壝载设。聿严禋祀之新。庶歆潢潦之仪。永作汤池之险。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祝文
  
亲行文昭殿二室别祭祝文
于赫 皇考。思齐 母后。神功厚德。光前启后。念予眇末。继序不忘。追慕之怀。恒切羹墙。兹值秋夕。躬奠菲薄。冀谅卑忱。俯垂歆格。
亲行 健元陵别祭祝文
于赫 皇祖。隆功盛德。肇开鸿祚。垂裕罔极。惟予眇末。叨守丕基。庶几无忝。永言孝思。属兹春暮。怵惕深深。躬奠菲仪。冀纡顾歆。
王世子嫔册封时告 宗庙祝文
选贤媛而配储嗣。祗奉 宗祧。涓吉辰而举彝章。爰正位号。兹谨明禋之荐。庸伸昭告之仪。
原庙前殿立柱祝文
营原庙之前殿。将建崇楹。荐行潦之菲仪。用告昭鉴。庶垂英顾。永锡纯禧。
亲行安神祭祝文
于皇 昭考。思齐 母后。神功厚德。光前启后。眇予承绪。夙夜敬止。庶几无忝。式谨禋祀。载考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6L 页
彝章。新建庙宇。兹涓吉辰。奉迁 神主。躬奠菲薄。祗展孝思。来燕来宁。永锡纯禧。
宗学楼阁开基祝文
将营宣郁之所。爰始其基。庸展告神之仪。克敬以享。庶垂明允。优锡纯禧。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告文
  
宗庙秋夕祭。兼行新酒荐进。及第二室门扉改排。告由文。
兹当秋夕。祗荐新醪。将改门扉。兼告昭鉴。冀谅孝恳。优垂顾歆。
健元陵寒食祭兼行瘗坎移排告由文
兹值令节。恭蒇精禋。谨稽彝章。式迁瘗坎。冀垂歆顾。庶谅端由。
献陵望祭兼行祭器库造成告由文
欲藏祭器。将兴土木之工。兹当望辰。兼荐蘋蘩之奠。冀垂歆顾。俯谅端由。
显德嫔墓所。主穴补土。杂象排设时。告后土文。
将设石兽。爰始土功。祗荐涧蘋。庸告神鉴。庶谅卑恳。优借明歆。
庆会楼北狐鸣处解怪文
野狐来鸣。实为异事。涧蘋伻奠。庸举禳仪。庶垂顾歆。永底永吉。
弘礼门梁上鸺鹠鸣处解怪文
训狐之鸣。实为异事。行潦是荐。庸展禳仪。庶垂顾歆。永锡扶佑。
海州地陷处解怪文
地道主静。何坎窞之忽成。予心靡宁。兹跼蹐之弥切。庸修禳禬。优锡祯祥。
西部积善坊行廊三间屏门雷震。人马致死处解怪文
不令不宁。惊人马之震死。将恐将惧。荐蘋蘩以禳除。冀垂顾歆。优锡保佑。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附录
  
赐祭文
惟卿。禀资纯粹。操心忠直。家传诗礼。学穷典籍。予尝引置。昵从经幄。论讨道腴。多所警沃。俾长成均。为士类式。誉洽菁莪。英才以育。(出海东名臣录)
家状
公讳秀文。字景质。改以景素。号敬斋。考讳琴。兵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7L 页
曹判书。 赠左议政。以德行著名当世。末年以让宁大君事。特 命判广州。以德以礼。用和 国亲。事见舆览。公生于 永乐戊子 太宗朝八年。公自少。姿貌俊秀。笃实好学。居家极尽事亲敬长之道。当时之人。称公之颜貌。则比之仙人。称公之气像。则比之秋鹰。称公之孝行好学。则比之颜曾。此则见名贤录。 世宗八年丙午。公年十九。中司马及庭试第二名。 正统元年丙辰。公年二十九。魁重试。官至集贤殿直提学。世宗尝召公教曰。予闻尔以年少文士。有专意读书。以成德造道为期。予甚嘉尔规范之超凡。尚虑尔朝衙夕直。不专讲读。特设湖堂。公预首选。许暇读书。又 命游山。官给供具。肆意学问焉。 正统丁巳。抗大疏论斥奸人。事在 国乘。及卒。 上叹惜其才行。特 命礼葬。遣官祭。其文有心同汲直。义若仁杰云云。 光庙临御。以与公同佐 先王。累共 朝天之行。录勋二等。追 赠一资。与梁讷斋同授铁券。公本乎性理之书。达于经史诸子。融贯该博。无所不通。博约之功。造诣之精。独步当时。时辛文僖硕祖,权公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8H 页
采,柳公义孙。与公俱与集贤之选。文章德望。齐名一代。而物论尤推重于公。三贤亦亟叹其不可及矣。公之遗迹。表著可称者甚多。丽史节要初草,八路观宇,乡校记文,名公臣卿墓志碑铭,馆阁制作。多出于公之手。徐四佳居正。常亟称公曰。山斗之才。康节之学。造诣实践。不让古大贤。李阴崖耔尝曰。南敬斋。贤君子也。语文。盛唐而非晚。语道。东莱,南轩稍右。而黄蔡不及也。倘假数年。其进不可量矣。赵龙洲絅钦叹曰。南提学。天挺人豪。学绍昌黎。又曰。道德文章。今古罕肩。又有全𤃡西命龙立赞曰。英毅之资。渊源之学。抗疏退邪。敷文华国。望重山斗。功在儒林。俎豆宜享。永世攸歆。其他名儒硕士称扬赞美之说。固难胜记。噫。公之行状。出于当时名贤之手。而屡经兵火。子孙流迁。不传于今。惜哉。谨取 国乘及诸贤传记之杂出者。略记如右。
墓碣铭(并序)[栎泉宋明钦。撰。]
故集贤殿直提学敬斋南先生。墓于沃川之阳山。且三百有馀年。其后孙始谋树碣。徵铭于恩津宋明钦。明钦以謏闻辞。历数年。而请之愈力。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8L 页
谨按其家状。公讳秀文。字景质。或云景素。其先固城人。英毅公讳敏之后。曾祖讳永。参议。祖讳奇。恭安府尹。考讳琴。以德行名。号道庵。事 太宗。官至行兵曹判书。 赠左议政。妣池谷李氏。内府副令春明之女。公生于 永乐戊子。姿貌秀异。望若神仙。性至孝。事亲无违。稍长。笃志力学。为文汪洋博达。不可涯涘。十九。中司马及庭试第二名。 正统元年丙辰。魁重试。历集贤殿应教,艺文馆应教, 经筵检讨官。累迁至直提学。 世宗尝召公面谕曰。闻尔妙年勤学。以造道成德为期。予甚嘉之。又虑朝衙夕直。不专讲习。特设湖堂。官给供具。使肆力经史。傍及百家。以需大用。又戒公饮酒。无过三爵。其眷异如此。同选者。柳公义孙,权公采,辛公硕祖,尹公淮数人。而时推公为第一。丁巳。上疏论斥奸人。又上笺请于考讲并试周礼。 正统壬戌某月日。疾卒。享年三十五。讣闻。 上震悼。特命礼葬致祭。光庙临御。以尝与公累共 朝天。有敷文光国之功。录勋二等。追 赠一资。公以英迈之才。忠孝之性。早见大意。发轫正路。遭逢尧舜。契合昭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9H 页
融。陈谟发虑。本原经术。立言撰辞。动合理致。以故 主知日深。士望日隆。使天假之年。其进德立功。有不可量。而惜乎其止于斯也。公既早世。而文籍没于兵燹。其德行名绩。无得以考徵。状称丁巳疏。直声振一世。而亦不见于公私记载。唯致祭 恩诔有曰。心同汲直。义若仁杰。全𤃡西命龙赞曰。英毅之资。渊源之学。抗疏退邪。敷文华国。望重山斗。功在儒林。徐四佳居正曰。山斗之资。康节之学。造诣实践。不让古贤。即此数句。尚有以想像其大致焉。盖我 朝人才。莫盛于 英陵之世。而当时犹有胜国之馀习。荐绅大夫多陷于异教。独先生以道德文章名世。行已事 上。正直光明。有足以善俗而垂后。其生而冠冕一世。殁而俎豆于乡。岂偶然哉。公之遗文。散佚不传。今见于东文选者。笺记墓志仅略干篇。丽史节要初草。亦出公手云。又按钱牧斋谦益书柳文后有曰。高丽国刻唐柳先生集。陪臣南某跋尾。敬书 正统年号。尊正朔大一统之意。肃然著见于简牍。天倾地昃。八表分崩。高句丽久不作同文梦矣。摩挲此本。潸然出涕。呜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69L 页
呼。今距 皇明屋社之年。恰已再周矣。益有感于斯文。为抆涕书此。以见公忠诚德义发于文辞。即此札翰之微。亦能见敬于中国云。公娶河阴李氏行判书汉俭女。举二子。长直长亨。传至孙斗宗无后。次直长。李公有四子六孙。今来请余铭者。九代孙溟老,鹤龄。十代所弘载,兴载。馀不尽录。铭曰。
在 英陵世。俊乂盈廷。孰如先生。正直高明。麟凤之表。黼黻之章。胡夺之速。 圣主衋伤。犹有残稿。辉映千古。琢辞阐幽。后昆之孝。
沃川虎溪书院奉安文[判书洪重夏。撰。]
道原于天。性具于心。欲求其故。非书何寻。圣经贤传。昭布森严。读书穷理。要知要行。识通其原。是谓知性。知性知天。反躬实践。行而有得。德成于善。于维先生。天挺英特。妙年登名。显途大辟。志不在是。学惟为己。俛焉孳孳。潜心经旨。敬义夹持。博约两至。抗章斥邪。犹其细事。 圣谕谆谆。特暇湖堂。造道成德。期勉深长。天不假年。远驾中摧。 宸心震悼。士林恸哀。遗风不沫。高山仰止。好德之彝。百岁以俟。公议峻发。庙宇斯成。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70H 页
涓吉卜协虔揭妥灵。笾豆既洁。蘋藻维馨。洋洋如在。启佑后人。永世无斁。奉承惟寅。
事实纪略
世宗设集贤殿。聚文学之士。培养数十年。人材辈出。尚虑朝衙夕直。不专讲读。选年少有材行者数人。许暇游山读书。官给供具。肆意于经史百子,天文地理,医药卜筮。淹贯该博。无所不通。将为大用之地。前有辛文僖硕祖,权承旨采,南直殿秀文。后有申文忠叔舟。馀皆名士也。(出野史笔苑)
柳先生义孙,权先生采,辛文僖硕祖,南先生秀文。同在集贤殿。文章德望。齐名一时。而物论尤推重南先生。高丽史节要初草。大抵皆出于南先生手。诸君皆不大达。惜也。
尹文度公淮,南集殿秀文。皆能文章。而性喜酒。常饮过度。 世宗惜其才。命饮酒无过三爵。自后凡宴会。二公必饮三大碗。名虽三爵。实倍于他人。 世宗闻而笑曰。予之戒饮。适所以劝饮也。(出海东野言)
南秀文。 世宗朝人。号敬斋。官至集贤殿直提
敬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第 70L 页
学 世宗尝召秀文传曰。予闻尔以年少文士。有专意读书。以成德造道为期。予甚嘉尔规范之超凡。尚虑尔朝衙夕直。不专讲读。特设湖堂。而秀文预首选。 许暇读书。又 命游山。官给供具。肆意学问焉。及卒。 上叹惜其才行。特 命礼葬。盖异数也。出舆志(一作地)胜览
世宗擢置喉舌。将拟大用。年未四十。早逝。人皆惜之。 世宗戊午。南秀文以直提学。应纲目序以进。又作戒酒文。载于东文选。(出海东名臣录)
河相国演。贺公拜承旨诗云。乾坤造化好栽培。声价元从翰苑来。喜溢晓窗批目见。奎星炳焕照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