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麟斋遗稿跋
麟斋遗稿跋 第 x 页
麟斋遗稿跋
 跋
  
麟斋遗稿跋 第 521H 页
麟斋遗稿跋[李耔]
  右麟斋遗稿若干篇。顷得之于今右相李公惟清家。奉读摧咽。不觉陨越。遂手自编录以遗子孙。呜呼。公平生自以为不文。而观其述作。虽流离急遽之中。未尝不以忠孝问学相策励。温纯和厚。无异顺境。自以仍三世受国恩。僶勉危朝。挺挺六节。终始不渝。见忤兴运。父子分窜东南。以常情处之。宜其有愤厉怨尤之色。而无几微见于言句。其所养岂易量哉。高祖母阳城李夫人。亲遭酷祸。不令子孙习文为举子业。故曾祖良度公历职通显。周流六卿。初不以科目进。噫。当麟斋公不
麟斋遗稿跋 第 521L 页
淑之时。挺刃交加。易箦途中。即牛峰王后陵圮而葬焉。一家遑。敢望赊死。文献书史。散乱不收。今其馀稿。断烂乾没于筐箧之中。历四代百三十馀年。始乃编录于不肖之手。岂非幸欤。噫。使吾之子孙。见其少而思其多。闻其言而想其行。以毋坠先祖之大德。则斯编也其亦庶几彝尊焉。正德己卯冬。后孙耔。敢书于龙仁之思庵。
麟斋遗稿跋 第 522H 页
麟斋遗稿跋[朴祥]
韩山李次野编集高王考麟斋行中散稿为一卷。题其跋若干言。要余续貂。余抚卷而叹曰。一星之蔑。见天之大。一块之小。知地之广。君子多乎哉。十卷法言。不若归去来一篇。此一卷诗。足以了麟斋所造之极也。夫知其可为而为之者。乘时化者也。知其不可为。然且为之者。一而綦者也。方五百之会。人天已徂。而麟斋父子眷眷本朝之心。砥柱于奔波。不易其鼎镬。故投荒万死之间。奋乎情而章乎言者。自不
麟斋遗稿跋 第 522L 页
坏其松柏之实焉耳。其曰废兴元有数。则初岂不识其不可为者也。而曰北山将采薇。则亦可验其志之有在也。然诗乃公之肤润。存或亡不为之轻重。而次野所以收拾于鼠蠹之遗馀者。盖爱其根于肺腑而凝于咳唾。若觌先祖之仪容。借寓羹墙之陈想矣。呜呼。世有高曾苍赤之券。土田之契。则谨椟而相戒勿逸。而肺唾之英华。委为炷灯糊壁之资者。独何人欤。独何人欤。余昔典秋城。梦拜牧
麟斋遗稿跋 第 523H 页
隐先生。授一书咽其半。彼相后之百有馀年。而邂逅于周蝶之境。未知其何徵。诗以粗记。及今中原之日。被嘱于次野。就跋麟斋之录。前日之梦。似为今日发也。虽然。余之榛芜。何足以阐其幽。而冥冥者若或托之。昭昭者若或相之。玆甚异哉。皇明嘉靖癸未季秋。朴祥昌世。志。(甲戌九月二十八日。夜在秋城衙斋。牧隐先生见梦中投诗一篇。吞其半。前数日。与元冲论此老心事。得其实云。先正韩山世已辽。人间不朽挺峣峣。史家秉笔公何在。昭代凌烟影独遥。孤竹蕨薇轻圣武。江都冠盖尽神尧。秋宵邂逅惊残梦。晤语锵然听舜韶。出讷斋集)
麟斋遗稿跋 第 524H 页
麟斋遗稿跋[李泰渊]
我先祖麟斋公早承牧隐公庭训。诗礼传家。忠孝立身。馀事文章。而胜国之末。致命不悔。以世厥美。其所以扶植丽朝五百年纲常者。可以伯仲于圃冶之间矣。顾其罹祸最酷。平生所著诗文荡失殆尽。则实关斯文之显晦。奚但为子孙之不幸而已乎。不肖每尝以遗稿之不得见为痛恨。而心诚求之者积有年岁矣。偶因蔚山府伯卢公峻命。得公遗稿若干篇。盖卢公之曾大父苏斋相国。尝慕公之风而得之于阴崖李公。手
麟斋遗稿跋 第 524L 页
自缮写者也。总五七言古诗近体绝句一百二十有四首。而皆公季年迁谪以后所作也。不见全稿。虽为今日之至恨。得此一脔。足以见公之素蕴。而亦足以少慰不肖从前勤求之心矣。奉读吟玩。不胜感慕。遂捐俸锓梓。以广其传焉。噫。公之忠孝大节。可传于后世者非但文章而已。则此稿之传不传。固不足为公之轻重。而今获其咳唾于散逸之馀。以为不朽之图者。玆岂非吾家旷世之大幸欤。抑又有所感者。
麟斋遗稿跋 第 525H 页
阴崖公当正德己卯之岁。得此于吾六代祖议政公。亟加编录。则由己卯溯公毕命之岁。一百三十有馀祀。而自己卯距不肖今日之役。又当一百三十年之期矣。昔日之谨守而传诸人者议政公也。今日之剞劂而行于世者不肖也。一百三十年之期。何其相符于前后。而此稿之传。必须吾祖孙者。无亦有数存乎其间耶。仍略书其颠末。俾后来子孙有所考云尔。岁庚寅秋七月下浣。十代孙通训大夫行公山县监泰渊。
麟斋遗稿跋 第 525L 页
拜手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