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x 页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跋语类
跋语类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0H.gif)
右天文图石本。旧在平壤城。因兵乱沉于江而失之。岁月既久。其印本之存者亦绝无矣。惟我殿下受命之初。有以一本投进者。殿下宝重之。命书云观重刻于石。本观上言。此图岁久。星度已差。宜更推步以定。令四仲昏晓之中。勒成新图。以示于后。上以为然。越乙亥夏六月。新修中星记一编以进。旧图立春昴中于昏。而今则为胃。二十四气以次而差。于是因旧图改中星。镌石甫讫。乃命臣近志其后。臣近窃惟。自古帝王奉天之政。莫不以历象授时为先务。尧命羲和而秩四时。舜在玑衡而齐七政。诚以敬天勤民为不可缓也。恭惟殿下圣武仁明。以禅让而有国。中外晏然。跻于大平。即尧舜之德也。首察天文。以正中星。即尧舜之政也。然求尧舜所以观象制器之心。其本只在乎钦而已。恭惟殿下亦以钦存诸心。上以奉天时。下以勤民事则神功茂烈。亦当与二帝并隆矣。况此图勒贞珉。永为子孙万世之宝也信矣哉。洪武二十八年冬十有二月日。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0L.gif)
天下至广也。内自中国。外薄四海。不知其几千万里也。约而图之于数尺之幅。其致详难矣。故为图者率皆疏略。惟吴门李泽民声教广被图颇为详备。而历代帝王国都沿革。则天台僧清浚混一疆理图备载焉。建文四年夏。左政丞上洛金公(士衡),右政丞丹阳李公(茂。)燮理之暇。参究是图。命检详李荟更加详校。合为一图。其辽水以东及本国疆域。泽民之图亦多阙略。方特增广本国地图。而附以日本。勒成新图。井然可观。诚可以不出户而知天下也。夫观图籍而知地域之遐迩。亦为治之一助也。二公所以拳拳于此图者。其规谟局量之大可知矣。近以不才。承乏参赞。以从二公之后。乐观此图之成而深幸之。既偿吾平日讲求方册而欲观之志。又喜吾他日退处环堵之中而得遂其卧游之志也。故书此于图之下云。是年秋八月日。志。
别愿法华经跋语
上即位三年秋八月有日。都承旨臣尚敬传旨于臣近。若曰。予以否德。迫于群情推戴。代王氏以有国。玆不获已。惭德是多。将欲保全其族。与国咸休。不期小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1H.gif)
水陆仪文跋(奉 教撰)
自古王者之兴。必有仁厚之泽深结人心。以洽幽明。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1L.gif)
经济文鉴监司要略跋
监司之设尚矣。宣上德而达下情。惩豪猾而惠困穷。一言而人以劝。一言而人以警。其任顾不重欤。然古者秩卑。今则择两府之贤而有才望者为之。位与权俱重矣。位重则人益敬之。权重则人益畏之。以一人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2H.gif)
曹溪拈颂跋
佛氏之书。多至数千卷。然其言曰。未尝说一字。盖自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2L.gif)
乡药济生集成方跋
右济生院乡药集成方。为惠斯民作者也。初。左政丞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3H.gif)
书兰坡先生诗卷后(居仁)
清川李相国。吾父执也。兰坡其号。寿父其字。尝求诗文于名公卿间。志尚甚高。苟非其人。虽工不取。故其所得。杏村书。益斋,樵隐,牧隐二三公诗若文数篇而已。一日。不鄙予。携以示之。命以文。余以不才。敢踵诸先正之后而为之说。非所宜也。然公有命。敢不敬从。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3L.gif)
学则跋
建文三年辛巳夏。皇帝遣通政寺丞章谨,文渊阁待诏端木礼。持节奉诰命金印来。册封我王。将还。以翰林学士河南高公逊志所著学则一篇献王。盖欲博施于东方之学者。以广圣朝同文之化也。惟时平壤府尹铁城李公传写一本。命工锓梓。求予志其后。予得而观之。性命之理。学问之方。经史子集之奥。文章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4H.gif)
新刊释奠仪式跋
古者释奠于学。其礼极简。其详不传也。自唐有开元礼。宋有政和新仪。然亦废坠。多莫之行。紫阳朱文公每叹于此。屡请举行。且有志于改正其节次。而卒莫之就。宁国府学所刊仪式。乃先儒孟君之缙取紫阳释奠仪,湖学冕服图。稡为一编。而释奠须知沧州舍菜仪并载于后。其神位向背。器服制度与夫登降酌献之仪。无不备载。独所谓紫阳仪者。亦因开元之旧文公尝欲改正而未就者也。逮及庚辰之岁。全罗道观察使咸公悼州县释奠之失仪。报闻于国。求得仪文于成均。将锓诸梓。以嘱府尹柳公。公亦乐从之。未几。廉使赵公代咸公继至。董功益力。时判官许君尝在成均。讲究是礼甚悉者也。观其所得仪文未全。乃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4L.gif)
平原君赵公(璞)诗卷跋
昔予释褐始筮仕。有童冠六七人从而问字者。今平原君赵公安石年最少。性最敏。不以世家子自挟。虽当甚雨。不惮徒跣而来。予固甚重之。及隶私试。辞彩精发。晔然可观。予每加评点以奖之。侪辈颇讶以其幼故勖之也。后果一举擢巍科。跻显仕。华闻日播。一时从游之徒皆出下风。始信予为非虚美也。前朝之季。政昏国疑。岌岌乎殆。时公尚少。克灼天命。乃与一二将相大臣。协谋举义。翊问兴运。易乱为治。极我一国生灵之溺。隆功伟烈。固已关于万世矣。又定社而靖祸难。佐命而开大平。仍三代为勋盟。先见之智。英谋之断。明且大矣。今玆出镇西都也。不月之间。不劳于民。以石安州之城。克壮且峻。藩屏之固。万世永赖。综理之周。规模之大。皆前人所未及也。若夫公于前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5H.gif)
林氏诗轴跋
完山有林氏之女。崔君之妇。以孝行闻。年尚幼。陷于倭。将污以无礼。慷慨不屈节。骂贼以死。乡之文士为作诗若文。以美林氏而慰崔君。事闻于按部。宋公既旌其闾。又为作传报大史氏。林氏之节益以显。而崔君之悲可以纾矣。予之兼成均也。崔君为博士。予始得观其诗文。凛乎秋霜烈日不足比其洁。崒乎泰山峤岳不足踰其高。挺然岁寒松柏不足拟其贞。虽古烈女。蔑以加矣。是虽天性之美。亦由有父之教。有夫之贤。素砺节义之致然也。予于是抚卷嘉叹者久之。
铸字跋
永乐元年春二月。殿下谓左右曰。凡欲为治。必须博观典籍。然后可以穷理正心。而致修齐治平之效也。吾东方在海外。中国之书罕至。板刻之本。易以剜缺。且难尽刊天下之书也。予欲范铜为字。随所得书。必就而印之。以广其传。诚为无穷之利。然其供费。不宜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5L.gif)
妙法莲华经跋
永乐二年夏。吾伯兄右使公遘疾。其秋转笃。谓道人志先曰。若吾不起。为成妙法华经以资冥福。冬十月十有七日乃卒。仲兄华严。已公与先道人谋所以追福者。靡不力。又于五七日间。印成此经。妆背已讫。遂就殡侧。邀僧转读。呜呼。吾兄禀性刚明。处事精详。历仕中外。灼有声绩。敦睦亲姻。克均恩义。位崇两府。年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6H.gif)
书泽隐诗卷后
曹溪然公号泽隐。请衍其义。予讯之曰。谓渠为三闾之徒欤则遇上之知。非放也。谓渠为三高之类欤则嗣佛之法。非渔也。然则号之泽隐何居。在易则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在礼则曰。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焉。易以严上下之分。礼以通上下之理。二者皆圣人之垂训。而君子之所当体念者也。以势而言则水草之渊薮为泽。在地最为卑下。然其气升而雨露降焉。则泽之道亦有施者焉。吾闻浮屠氏潜身山野。不求闻达。而其功必欲利物济生。普洽人天。其以泽隐自号者。盖欲自处于卑下之地。推利于无边也欤。吾学术浅。浮屠之法。吾又未尝学。姑以是塞请。其有合于师之心否欤。有未至者。愿闻之。师曰。尽之矣。于是乎书。
大般若经跋
右大般若波罗密多。我大上王殿下愿成也。既己印成。妆背讫功。传旨臣近若曰。予赖祖宗之积德。佛天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6L.gif)
题信斋江原杂咏前集后
右江原杂咏。都观察使清城韩公(尚敬)之所著也。公以门阀之胄。诗礼之学。早际风云。蔚为开国元勋。出入中外。卓有声绩。禀气之刚明。处事之精详。为世所服。至其发于题咏者则典实而无华。清峻而不野。发乎情。止乎礼义。忠君恋亲忧国爱民之心。蔼然溢于赋兴之中。古人云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公之谓矣。永乐六年夏四月既望。
又题信斋江原杂咏后集后
先正柳巷韩公(脩)诗律最清峻。大为韩山牧隐公所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7H.gif)
金书妙法莲华经跋
永乐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壬申。我国祖启运神武太上王晏驾。我殿下哀慕伤痛。敛殡奠荐。必诚必信。以尽其礼。至于释教追福之事。亦无不尽其诚心。于是与中宫静妃同发愿意。命西川君臣韩尚敬等。金书妙法莲华经一部以资冥佑。命臣近跋其后。臣窃惟圣人之德。莫大于孝。而致孝之道。其心无穷。今我主上殿下奉事太上。致养致哀。备极无憾。犹不自以为足。追福之举。靡不尽力。致孝之心。真无穷矣。我太上王以神武之资。敦好生之德。自在潜邸。历试诸难。以至开国。未尝杀一无辜。行一不义。大获天人之助。以建万世盘石之宗。亦且归信佛乘。写经造寺。营缔克广。殿下承之。无改其道。亦尽其诚。诚之所至。必有显应。则我太上仙游之驾。即得成佛之授记。益衍翼子之贻谋。宗祧巩固。万世永赖矣。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7L.gif)
永乐六年戊子冬十有一月己未。上王遣内臣命臣近若曰。我皇考太祖康献大王。以神武之资。应运开国。治化方隆。四方仰德。遽厌万机。传付予小子。予以寡昧。嗣承艰大。忧劳致疾。又传付于母弟今国王殿下。予乃怡神逸居。以享尊富。于玆九年。仰惟太祖大王奄弃群臣。今国王孝诚深切。慎终追福。靡不尽礼。予无所容力焉。其所可得为而尽心者。唯在小助追福之事耳。爰命沙门。金书妙法莲华经,父母恩重经,长寿灭罪经。又印华严经各一部。惟愿皇考太祖大王,皇妣神懿王后尊灵速證妙果。超生净域。国王静妃各保千秋。予与佳耦大妃消灾延寿。共享尊荣。宗社巩固。万世永赖。将俾后之观者。知予至意。尔以文学。尝侍经幄。尔惟予旧。宜跋其后。臣近窃惟。人道之大莫先于孝。三教虽殊。莫不以此为重。一也。今我上王殿下追念先王先后。诚孝切至。愿力广大。感应之效必速影响。自今观者。宜益敬重而无忽焉。
绣成愿佛跋
觉身圆融。充满法界。无处不在。无刹不现。然在肉眼。莫得而见。必凭象设。然后寓其敬信之心。此其铸埴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2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036A/ITKC_MO_0036A_A007_228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