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著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0H 页
颁赦教文
为治之道。莫切于修德。弭灾之道。尤切于恤民。予以否德。缵承丕基。君临一国。夙夜祗惧。不敢遑宁。期致乂安。于兹有年。今者旱乾为灾。至于如此。实由寡人不能明德慎罚。以享天心。民之生理。深为可虑。念有无知之人陷于刑狱。率起怨咨。致伤和气。兴言及兹。良用惕然。宜降非常之典。以开自新之路。自永乐十三年六月初九日昩爽以前。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虫毒魇魅。谋故杀人。但犯强盗外。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咸宥除之。敢以宥旨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于戏。务行仁术。旁施涣汗之恩。驯致休徵。允底丰穰之庆。所有合行事理。条列于后。咨尔臣民。体予至怀。
 一。鳏寡孤独。仁政所先。屡降教旨。务行存恤。中外攸司。视为文具。莫肯用心。予甚悯焉。内而汉城府。外而监司。尽心举行。俾蒙实惠。
 一。罚不及嗣。大舜之德。罪人不孥。文王之政。予窃慕焉。其自壬申年以来妻以夫罪。子以父罪。没为公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0L 页
贱者。除情迹著现。律有正条外。比类论重者。并皆原免。
 一。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公私负债未偿者。自乙酉年以前义仓还上外。一皆免徵。
 一。屯田之法。本以屯军边塞者。且耕且战。以补军食。今者计口给种。以收其出。谓之屯田。实非本意。除典农屯田,海道营田外。自乙未年以后。悉皆停罢。
 一。差役均平。人口田粮多少为差。著在户律。今闻守令公人以多少出役。甚为未便。今后一遵律文。违者纠理。
 一。守令以国家不曾行移杂事。暗行收敛。以伤民财。监司不拘时考察。痛行纠理。违者并论监司。
策问(此下二首。 上亲临试士而先生承 命代题。)
王若曰。帝王之治。必有其道。帝王之学。必有其法。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其所以为治而所以为学。可得闻其详欤。厥后汉,魏,秦,隋,唐,宋之君治与学。其有可法者欤。抑无可戒者欤。吾东方有国。自箕子之朝鲜。以及前朝。其有治与学之可言者欤。我 太上王。应运开国。予以否德。缵承丕绪。夙夜祗惧。罔知攸济。非不有志于治。而治未见效。非不有志于学。而学未有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1H 页
成。何修而可以至于二帝三王治与学之万一欤。为治之道。何者为纲。何者为目。而为学之法。何者为本。何者为末欤。其所以终始用力之方。又安在乎。诸子博通经史。必有能言是者。愿闻其说。
策问[二]
王若曰。为治之道。必有本末。行道之序。亦有先后。唐虞三代之治。本末先后。可得言其详欤。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以禹汤文武之圣。其所损益之不同。何也。三代以降。称善治者。汉唐宋而已。亦有本末先后之可言欤。汉继于秦。唐继于隋。宋继于柴周。其亦有损益而已欤。惟我国家。承前朝衰乱之季。 皇考太祖。拯民涂炭之中。创业垂统。予以否德。继述惟谨。夙夜不敢遑宁。期致乂治。然而民心习俗。尚循前朝之旧。可得无所损益而能治欤。若之何则阴阳和而风雨时。朝廷正而习俗美欤。若之何则赋役均而民产足。军政修而士卒精。词讼简而冤抑伸欤。若之何则民有定居而流亡归。民不益赋而用度裕欤。三代以上之治道。可得施其万一欤。诸子素有讲论。必知其说。陈之无隐。
策问[三]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1L 页
问。有天下国家者。莫不欲治安而恶乱亡。其所以治日少而乱日多者。何欤。尧舜之所以致雍熙之治者。何道。而禹汤文武之所以跻世隆平。历年悠久者。何道欤。厥后汉唐宋之历年。几于三代。其治效之不逮者。何欤。享国最短者。莫若秦,隋。而唐宋之五代尤甚。其所以然者。何欤。抑以吾东方言之。檀君之朝鲜。则无籍可考矣。箕子之朝鲜。赫居世之新罗。俱历年一千。其道何由。弓裔之高句丽。甄萱之百济。俱不旋踵而亡。其故何欤。前朝王氏之历年。亦几五百。其所以就亡者。何故欤。我国家受命。奄有东方。今 殿下天性聪明。勇于为善。伊欲致治教之休明。历年之永久。其道安在。其悉之。毋泛毋略。
策问[四]
问。圣贤之论心性。尚矣。舜言心。汤言性。其所以执厥中。绥厥猷者。可得闻其详欤。孔子再言性。其不有同异之可言欤。曾子言心。子思言性。何所本欤。孟子言性善。其有所本欤。荀子言性恶。扬子言善恶混。韩子言性有三品。其亦有可取者欤。老佛虚无寂灭之说。其亦有近理者欤。至周子。有真精之说。亦何所本欤。程子有论性论气不备不明之说。亦何所本欤。朱子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2H 页
序中庸言心。序大学言性。其旨何欤。三代而上。心性之论在乎上。三代而下。心性之论。在乎下。其故何欤。伊欲明圣贤之学。以致圣贤之治。其要安在。请闻其说。
策问[五]
问。辅相之职。固难矣。其所以能尽其职者。何道欤。若昔稷,契,皋,夔之辅尧舜。益伊,吕,周,召之相禹,汤,文,武者。可得闻其详欤。至若汉之萧,曹。唐之房,杜,宋,张可称者。何事欤。蜀汉之诸葛孔明。尚论者称为伊,吕之匹。何道而然欤。及至于宋。可称者谁欤。真儒辈出。道学复明。其不得见用者。何欤。恭惟我 主上殿下。天性明睿。圣学缉熙。图任旧人。期致隆平。若之何则能尽其职。而三代以上辅相之道。可得行于今日欤。诸生学通古今。请闻其说。
经筵讲义
定宗二年庚辰春正月乙亥。 御经筵。讲撮要。至西域有神。其名曰佛。 上曰。佛谓之神。何也。知经筵事河崙对曰。五帝三王之时。未有佛。至汉明帝时。其书始播。其道以寂灭为宗。与鬼神无以异也。 上曰。鬼神之道。不可谓之虚也。寡人昔在伪朝为代言。从伪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2L 页
主次长湍。有妓五六人俱发腹病。即用酒肉享绀岳以祷。俄有神降于一妓。颠倒踊跃。不知羞赧。若此者不可谓之虚也。且佛氏以慈悲不杀为道。儒者之道。亦有好生恶杀之理。此则近似也。崙对曰。儒者之道。非好滥杀。上以供宗庙。下以侑宾客耳。大抵西域之人。皆暴戾无道。故释氏以慈悲不杀。谕之以轮回报应。 上曰。释氏右胁诞生。圣人何不书。人死归于地狱。亦非欤。崙对曰。此甚无理之言也。岂有人生自胁者。是以圣人不书。且人受阴阳五行之气以生死。则阴阳散而魂升魄降。复有何物归地狱哉。此佛氏以未来未见。诱惑愚民。非人主所宜信。 上然之。 御经筵。问汉三老五更之事。知经筵事河崙对曰。 殿下渐有惑佛之弊。 上曰。寡人之好佛。非若他人之惑也。然佛氏以祸福示人者非欤。崙对曰。佛氏皆以未见未来。眩惑人心。不敢以坦然事应言之。此圣人恶其似是而非也。若以祸福言之。则昔释氏在世时。有盗杀其一族甚众。释氏何不预言。俾免其祸乎。祸福之说之非。于此可见。 上曰。舍利何自而生。崙对曰。此精气所畜也。人修鍊精神。则皆有舍利。海中大蚌有宝珠。蛇有明月珠。蛇与蚌。岂物之善而独有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3H 页
此乎。但精气所畜耳。 上笑之。
己丑。书云观上言。灾异之谴。非祷于佛神而可弭。愿夙夜敬畏。以答天变。知经筵事河崙曰。佛者。西域之胡僧。昔西土之人。横逆无道。释迦生于周康王时。广张祸福之说。诳诱人民。及汉明帝时。其法流入中国。自后人率崇信佛法。非治国安民之道。全以因果祸福为说。人之死生寿夭。实关于命。佛氏岂能长短之哉。况佛法未入中国之时。文王,周公年或百岁。其法入中国以后人多夭折。佛法之无益。良可知矣。释氏云生生不灭。信如其言。释迦岂止七旬有九而死哉。释迦之从兄弟。有为盗相害者。释迦曰。前因难避。若实知前因。则何不预说。俾免其祸乎。若前因难避。则虽佛。末如之何矣。乃谓前因而坐视骨肉之患。尚且不救。况今千载之后。君臣之祸福。其能为之。祈祷佛神。无益于国。章章明矣。 上曰然。
 三月初八日癸酉。 御经筵。知事河崙进曰。君子得位。则小人退而国兴。小人得势。则君子退而国亡。在人君审于用舍之间。 上深纳之。崙又曰。小人用事。则乘间抵隙。渐害君子。祸乱将至。所贵在辨之于早。癸未。雨震雹。翌日。问参赞门下府事河崙曰。昨日雨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3L 页
震电。是何如。崙进曰。春雷非妖。震动万物。惟其时矣。五月壬申。 御经筵。知经筵事河崙曰。前朝辛氏之初即位也。聪明过人。又设书筵。擢置儒士。日就于学。当时卿宰皆曰明君出矣。厥后憸小之徒诱之曰。驰马试剑。自壮岁学之为最。故废学好游畋溺声色。以至于亡。 上曰然。予其时为书筵侍读官。王厌之。授我以将军之任。日与侍下坚味之子林致等二三人习畋猎。予今老矣。无及于学。人主当春秋鼎盛之时。日与儒臣讲论治道。岂无所益乎。
 六月乙未。河崙李詹等进讲通鉴纲目讫。崙因言于 上曰。大抵儒者。登科则弃卷不讲。及试文官则多不称职。自今各年及第。悉令重试。以备擢用。 上然之。
 御经筵。知经筵事河崙进讲魏纪。至循名责实之言。曰孔明此言。盖虑用人之不易也。大抵为大臣则尽其道。为官吏则尽其职。以至日用之间凡事莫不皆然。观孔明临绝荐人。不过公琰,文伟。则当时循名责实。从可知也。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赞
  
成独谷(石璘)宴坐图赞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4H 页
维独之慎。曾思所传。圣门心学。实此攸先。维翁之独。盖得其情。维情之得。于谷以名。维谷之密。有隐其堂。萧然宴坐。闭户焚香。白发朱颜。寿而且康。有存乎内。体用攸通。无慕乎外。仕已攸同。谁其图之。宛在堂中。温乎和气。肃乎清风。维身之独。见图即然。维心之独。匪图能焉。欲形于言。难极其微。即图为赞。敢谓庶几。
朴敬烈公(普老)真赞(并序)
     余少也。见敬烈公于广众之中。识其美须髯长躯干风度过人而已。及前朝之季。将相多不得全。而敬烈周旋数十年。不避艰险。卒以功名令终。余然后知敬烈之有诸中者。亦有过人者矣。有二子。伯氏曰好宽。仲氏曰专古。俱有孝行。请工人写真。以尽如在之诚。久而不少衰。一日。仲氏来请余赞。余嘉其孝。勉为之赞曰。
于维敬烈。有美其仪。夷险一视。文武攸宜。乃心惟谨。著勋干时。有子恳恳。能竭孝思。写真惟肖。如在事之。凡百人子。庶其取斯。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祭文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4L 页
祭权阳村文
道无古今。因人以明。人之明道。世不常生。中国犹然。况吾东方。于维阳村。天挺之良。禀资纯粹。学问夙成。温恭勤俭。维德之行。洙泗微旨。濂洛格言。潜心积力。靡不穷源。入学之说。辨礼之论。开发蕴奥。有功圣门。施诸事业。克裨纲常。作为文字。有光典章。践履之正。夷险不殊。操守之确。始终不渝。念在己酉。我始识君。师事牧,圃。共期有闻。乃值庚午。同窜南荒。上党雨潦。天意孔彰。及乎乙亥。共观 高皇。右顺赐对。咫尺耿光。辞直理顺。国势以昌。爰及庚辰。共载今 王。载忝盟府。出入庙堂。平生出处。盖与相同。切磋之益。每幸于衷。惟君之生。少我六年。惟君之知。实在我先。我头已白。君发犹青。谓当大用。克致拜宁。何期一夕。违世遽而。 上心所悼。国人所悲。国疑谁质。国病谁医。况我孤陋。有过谁规。泂酌之微。而情靡涯。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墓志铭
  
牧隐李先生墓志铭(并序)
中朝进士以理学倡鸣东方。位至王国上相者。韩山牧隐先生李文靖公而已。至正乙巳秋。公与星山樵隐先生李文忠公。同掌礼围。崙以不才。幸以中试。执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5H 页
抠衣之礼者三十馀年。公之卒也。乃缘职事。不得往哭于位。迄今悲不能已。今其季子种善。以阳村权近所撰行状。来嘱墓铭。崙诚恐不足以形客德美。然揆诸义。不敢辞。谨按。公讳穑。字颖叔。号牧隐。世居忠清道韩州。曾祖讳昌世。赠版图判书。祖讳自成。元朝赠秘书监丞。本国赠都佥议赞成事。考讳谷。元朝征东行中西省左右司郎中。本国都佥议赞成事,右文馆大提学,监春秋馆事。号稼亭。谥文孝公。中元朝元统癸酉制科。诗与文。高一世。有集行于世。妣金氏。元朝辽阳县君。本国咸昌郡夫人。以天历戊辰五月辛未生公。自幼颖悟绝伦。读书辄成诵。至正辛巳。中本朝成均试。年十四。戊子。稼亭先生在元朝。为中瑞司典簿。公以例补国子监生员。学益进。庚寅。稼亭还本国。明年正月卒。公奔丧终制。癸巳夏。魁本国礼围试。授肃雍府丞。秋。中征东行中书省乡试第一。甲午春。会试京师。对策殿庭。大为读卷官称赏。中第二甲第二名及第。敕授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归本国须次。王待以殊礼。就加典理正郎,艺文应教,知制教兼春秋馆编修官。乙未春。为王府必闇赤,升内史舍人,知制诰兼春秋馆编修官。自此本国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5L 页
除援。皆兼馆职。夏。如京师。礼任本院。冬。权经历。公见天下将乱。托以母老。弃官东归。丙申秋。本国改官制。授吏部侍郎兼兵部郎中。以参文武之选。公尝上言时政八事。其一。罢政房。复吏兵,部选。故有是命。丁酉。试国子祭酒知閤门。为王府知印。迁右谏议大夫。戊戌。同僚皆以言事。忤权贵左迁。王谓宰相曰。穑非众人比也。进拜枢密院右副承宣。累迁至左承宣。自是参掌机密凡七年。启沃弘多。辛丑冬。红寇陷王京。王南幸。公从王捍卫协赞。克成修复之功。策勋一等。赐以铁券。癸卯。元朝授征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本国授密直提举,同知春秋馆事。赐端诚保理功臣之号。自是与闻国政。乙巳。同知贡举。请行探挟易书之法。丁未。元朝授征东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戊申。以判开城。兼成均大司成。王欲兴复学校。改创成均馆。择一时之有经术者。分授生徒。皆以他官兼学官。公每日与诸学官分授毕。相与讨论辨析。竟日忘倦。学者得以变其旧习。儒风一新。夏。王试九斋生六经义。赐及第七人。命公读卷。己酉。又同知贡举。请行三场通考之法。初。王搆鲁国公主影殿于王轮寺东冈。狭小其地。更欲于马岩西相地。尤极宏壮。侍中柳濯等上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6H 页
书谏止之。王怒下濯等狱。欲诛之。命公制谕众文。公请罪名。王数四罪。公对曰。此皆既往之事。又法不应死。近日濯等。上书请停影殿之役。虽以此罪之。国人必谓上书之故。愿王思之。王益怒。趣制愈急。公俯伏曰。臣安敢为文。以成其罪。王怒益甚。乃移居定妃宫。不许进膳。翌日。幸臣辛肫欲解王怒。请王下公狱。欲坐以不从王命。公曰。臣滥蒙上知。自布衣骤至达官。尝谓有可以称上德者。必尽言无隐。今王欲诛柳侍中。臣敢尽言者。第恐王之名不美于天下后世也。狱官俱以闻。王遂感悟。放濯等出。使谓公曰。明日沐浴而朝。予将谢之。厥后王益敬惮。辛亥。知贡举。秋。拜政堂文学。加功臣号。曰文忠保节赞化。王每召公入。必洒扫焚香曰。穑之学问。中国亦罕其比。乌敢不敬。九月。丁辽阳县君忧。明年六月。王命起复本职。公力辞。癸丑冬。就封韩山君。甲寅秋。王薨。公自辽阳之逝。哀毁成疾。闻王薨。杜门不出者七年。丁巳。加推忠保节同德赞化之号。领艺文馆,春秋馆事。壬戌。拜判三司事。癸亥。复封韩山君。甲子。加府院。乙丑。拜检校门下侍中。丙寅。又知贡举。公凡五掌试。所取多知名士。戊辰。朝廷欲置铁岭卫。武臣崔莹。狭伪主。欲举兵攻辽。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6L 页
军渡鸭绿江。我 太上王。举义回军。执退莹等。起公为门下侍中。公曰。今国家有衅。王幼不能亲朝。执政者当行。老臣敢自请。王及国人。皆以公老且病。固止之。公曰。臣受国恩至厚。常欲以死报之。苟得达国命于天子。虽死犹生。遂入朝。敷奏详明。 高皇帝优礼待之。宠赉遣还。己巳夏。还国。秋。以疾请解繁务。乃拜判门下府事。冬。恭让君立。有忌公不附己者。劾置长湍县。庚午四月。移咸昌。五月。尹彝,李初之狱作。系公等数十人于清州。将用峻法。锻鍊成罪。事将叵测。而公以义命自处。不为之动。天忽大雨。自朝至日中。山崩水涌。城门坏。馆舍尽没。问事官攀树木仅免。驿闻于国。许皆放还。清之父老相谓曰。有州来。未有水灾如此之剧。此殆公等所感也。王素知公无他。累次召还。忌公者辄斥之。辛未冬。公自咸昌被召还。复封韩山府院君。壬申四月。又贬衿州。六月。徒骊兴。七月。我 太上王即位。忌公者诬公以罪。欲加极刑。公曰。吾平生不妄语。安敢诬服。死为直鬼。亦无嫌矣。语闻。 王原之。移置长兴府。同时见贬者。多赖公得全。冬。放归韩州。乙亥秋。游关东。入五台山。因留止。 王遣使迎致。仍封韩山伯。待以故旧之礼。公进见而退。必送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7H 页
至中门。丙子夏五月。公请往骊江避暑。初七日。疾革。有僧至。欲语以其道。公挥之曰。死生之理。吾无疑矣。言讫而卒。年六十九。讣闻。 王辍膳。停朝三日。遣使致祭。赙葬以礼。谥曰文靖。十月。男种善奉柩归韩州。十一月甲寅。葬于加智原。公禀资清粹。学问精敏。早承家训。入齿辟雍。博文笃行。务尽性理之学。及还本国。勉进后生。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学者仰之如山斗。掌国词命数十年。恒见称于朝廷。为诗文。操笔即书。辞理精到。妙绝一时。有集五十五卷。樵隐博学有识鉴。尚论前辈。亦少许可。独于公。称赏不置曰。牧隐真天才也。平居待人接物。浑是一团和气。当官处事。论议切至。确乎不可拔。及至为相。务持大体。略无近名之累。平生不治生产。虽至屡空。不以为意。晚年居闲。往往游山水间以自消遣。方外之人。有欲从游者。不拒。有求诗文者。不靳。人以是有不辟异端之讥。然以公达理之明。岂不知幻妄之说。不足信哉。观其易箦一语。则可知已。夫人永嘉权氏。元朝明威将军,本国花原君仲达之女。元朝太子左赞善,本国都佥议右政丞汉功之孙。有贤行。能执妇道。不以有无溷公。生三男。长种德。推诚翊卫功臣,知密直司事。次种学。签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7L 页
书密直司事。登丙辰科。己巳。同知公举。皆先公卒。次种善。司宪府执义。登壬戌科。知密直男四。长孟㽥。判军器监事。次孟畇。艺文馆直提学。登乙丑科。次孟畯。登壬申科。次孟畛。司仆直长。女二。长适瑞宁君柳沂。次适佥总制河久。签书男六。长叔野。司宰少监。次叔畦。司水主簿。次叔当。副司直。次叔亩。工曹议郎。次叔福,叔畤。女适正尹李渐。执义男三。长季畴。二幼。铭曰。
维韩之英。有翼稼亭。琼琚厥辞。射策帝庭。于赫文靖。实维传经。早入辟雍。大播其馨。联中乙科。继踵玉堂。厥鸣益大。家国之光。敛而东归。师范一方。义理精微。上接程,张。文辞高古。下视苏黄。道积厥躬。处事安详。德与齿尊。位冠岩廊。奉使专对。见礼天王。来归乞闲。进退其臧。维时多艰。天意杳茫。狼尾之疐。国人心伤。泰山之颓。行路涕滂。呜乎先生。德音不忘。子孙其承。福禄未央。我铭不谀。用视悠长。
辅国崇禄大夫检校议政府右议政,集贤殿大提学,敬平公桑村卢公墓志铭。(并序。)
同榜友卢议政卒。将葬。其孙婿生员金墩。以夫人金氏之言来请墓铭。余于公早有同盟之好。且于晚年相许之分益深。不敢辞。谨按。公讳嵩。旧讳崇。字中甫。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8H 页
光州望族也。曾祖讳恕。监门卫大护军。祖讳亶。左右卫大护军。考讳俊卿。监察持平。以公原从之功。赠门下赞成事。母李氏。赠临陂郡夫人。备巡卫别将天老之女也。以元至正丁丑四月乙亥生公。少孤。长于外家。至正甲申。始就学。丁酉。中成均试。乙巳。中礼围丙科第一名。以亲老不愿仕还乡。丙午。艺文春秋馆荐。拜艺文检阅。丁未。迁修撰。戊申。迁密直堂后官。以勤谨见称。洪武辛亥。升司宪纠正。历军器主簿,太仆寺正。阶皆宣德郎。乙卯。出为江陵道按廉副使。九月。以奉善大夫试典教。戊午。迁奉顺大夫判典教寺事。以上皆兼馆职。己未。迁正顺大夫密直司右副代言。辛酉。知申事。出纳惟允。时。伪主无节。命驾适野。会天大雨川涨。公力陈祸福。涕泣而谏。主乃还。国人嘉其劲直。寻升奉翊大夫密直提学。壬戌。迁同知密直司事,商议会议都监事。兼司宪府大司宪。癸亥秋。赐纯诚补祚功臣号。一日。伪主驰马入于公之园。问此谁家。从者曰。卢某之家。策马疾驰而出。以公数谏。主心忌之。会执政请停酒禁。公献议勿停。益严禁令。未几罢大司宪。仍同知密直商议会议都监事。兼判军器寺事。出为全罗道观察使。时。倭寇络绎。海滨州郡萧然。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8L 页
公振起颓纲。威惠并行。吏民莫不敬畏。水战陆守。皆有成效。流亡以还。田野以辟。公请于朝。复民租三年。先是。近海无城。输漕行漕之弊。民不能堪。公遵海而行。相地之宜。得全之龙安。罗之荣山。筑城输租。以便转漕。且诸州郡旧无义仓。公又请于朝。始置之。自是虽遇凶年。民无菜色。民到于今称之不已。庚午。以纯诚翊赞功臣,奉翊大夫,同知密直事兼都评议司事,刑曹判书召还。壬申。迁密直司事,户曹判书,世子左宾客。以进献事赴京师。帝厚遣之。乃还。癸酉。升资宪大夫,学士同判都评议司事。甲戌。出为杨广道观察使。以资宪大夫商议门下府事,同判都评议司事召还。乙亥。出为汉阳府尹,开城留后。时。我 太祖录原从之功。赐土田臧获。父母妻封爵。子孙荫职。宥及后世。丁丑。为京畿左道观察黜陟使。畿内之地。多达官别业。公均其差役。不敢有所请托。庚辰。我 殿下即位。擢正宪大夫三司左使,议政府事。盖重公才识也。公养母至孝。晨昏定省。奉养无违。母年九十三而终。公擗踊摧折。丧葬尽礼。辛巳。 上命起复。参判承枢府事。公上笺乞终制。 上不允。公不得已就职。甲申。参赞议政府事。判礼曹事。寻迁参判司评府事。辛卯。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9H 页
复为参赞议政府事。密直以上。皆兼馆职。以辅国崇禄大夫检校议政府右议政,集贤殿大提学居家。与昌宁府院君成石璘以下年德俱高十数馀公。结为耆英会。优游卒岁。甲午。改馆制为右议政。秋八月甲辰。病卒于正寝。享年七十八。 上闻讣。遣官奠吊。 赠谥敬平。命有司礼葬。以十月乙酉。葬富平治之东村庚山之冈。公禀质纯厚。存养谦恭。当官处事。未尝少怠。孝亲忠君。一以至诚。与朋友敬而信。教子孙严而恕。喜观经史。不喜作世俗对偶文字。治家务从俭约。不以营产为意。不喜嬉游。不佞神佛。临终。戒诸子。吾尝观先儒议论。知死生之理。吾死后毋作佛事。公先娶洛城君先致之女。生男五。长尚仁。杨根郡事。次尚义。工曹参议。次尚礼。知司谏院事。次尚智。忠清道经历。次尚信。广州牧判官。金氏没。再娶上洛君讳厚之女。无子。金氏爱养。诸子亦皆尽孝。知郡事娶礼仪判书高远之女。无后。参议娶司仆寺高君用之女。生女二。适幼学洪福兴。次适生员金墩。司谏娶左右卫保胜护军权定柱之女。生男三。长处均。次处和。次处中。女三。适庆州判官金复兴。馀幼。经历娶三司右使权和之女。生一女。适敦宁府副承赵孟发。判官娶商
浩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9L 页
议中枢院事金积善之女。生男三。长孝民。次忠民。次悌民。女四皆幼。铭曰。
 贤哉敬平。间世循良。登科筮仕。操履端庄。秉心劲直。誉望夙彰。出施威惠。德著边疆。入扬华要。位至岩廊。优闲晚节。寿考康强。耆英之会。于古有光。有子兟兟。并将鸾翔。积善之报。实有未央。萧然暝目。有何不臧。有山斯蔚。有水斯长。爰卜吉地。实庚之冈。我铭示后。庶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