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圃隐先生集本传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x 页
圃隐先生集本传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25H 页
郑袭明传
郑袭明。迎日县(县本新罗斤乌支。今属庆尚道。)人。倜傥奇伟。力学能文。以乡贡登第。属内侍。仁宗朝。累转国子司业,起居注,知制诰。与郎舍崔梓,宰相金富轼,任元敱,李仲,崔奏等上书言时弊十条。伏閤三日。不报。皆辞职不出。王为罢执奏官。减诸处内侍别监及内侍院别库。召梓等令视事。袭明独以言不尽从不起。右常侍崔灌独不与上书。供职如常。议者鄙之。袭明寻升礼部侍郎。毅宗即位。授翰林学士。进枢密院知奏事。初。毅宗为元子。袭明侍读。仁宗虑元子不克负荷。任后亦爱次子。将立为太子。袭明尽心调护。故得不废。袭明久居谏职。有诤臣风。仁宗深加器重。使傅东宫。及不豫。谓毅宗曰。治国当用袭明言。袭明自以先朝顾托。知无不言。毅宗惮之。金存中,郑諴。日夜短之。会袭明告病。以存中权代其职。袭明揣知王意。仰药而死。自是佞倖日进。王益纵恣。逸游无度。尝幸归法寺。驰马至獭岭茶院。从臣皆莫及。王独倚柱。谓侍者曰。郑袭明若在。吾岂得至此。
圃隐先生本传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25L 页
郑梦周字达可。知奏事袭明之后。母李氏有娠。梦抱兰盆忽堕。惊寤而生。因名梦兰。生而秀异。肩上有黑子七。列如北斗。年至九岁。母昼梦黑龙升园中梨树。惊觉出视。乃梦兰也。因改梦龙。既冠改今名。恭悯九年。应举连魁三场。遂擢第一人。十一年。选补艺文检阅。十三年。从我 太祖击三善三介于和州。累迁典农寺丞。时丧制紊弛。士大夫皆百日即吉。梦周于父母丧。独庐墓。哀礼俱尽。命旌表其闾。十六年。以礼曹正郎。兼成均博士。时经书至东方者唯朱子集注耳。梦周讲说发越。超出人意。闻者颇疑。及得胡炳文四书通。无不吻合。诸儒尤加叹服。李穑亟称之曰。梦周论理。横说竖说。无非当理。推为东方理学之祖。十七年。转成均司艺。二十年。改太常少卿。俄迁成均司成。二十一年。以书状从洪师范如京师。贺平蜀。还至海中许山遭飓风。船败漂抵岩岛。师范溺死。其得免者才什二。梦周滨死乃生。割韂而食者十三日。事闻。 帝具舟楫取还。厚加恩恤遣还。辛祦元年。拜右司议大夫。移成均大司成。初。皇明肇兴。梦周力请于朝。首先归附。至是恭悯被弑。金义杀使。国人恟恟。不敢通使朝廷。梦周又陈大义。以谓迩来变故。当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26H 页
早详奏。使上国释然无惑。岂可先自疑贰。构祸生灵。于是始遣使告哀。且辨释金义事。时北元遣使赐诏。权臣李仁任,池奫欲复事元。议迎其使。梦周与文臣十数人上书云云。(书在文集。)池李深忌之。贬流彦阳二年许。任便居住。时倭寇充斥。滨海州郡。萧然一空。国家患之。尝遣罗兴儒。使霸家台说和亲。其主将拘囚兴儒。几饿死仅得生还。三年。权臣嗛前事。举梦周报聘于霸家台请禁贼。人皆危之。梦周略无难色。及至。极陈古今交邻利害。主将敬服。馆待甚厚。倭僧有求诗者。援笔立就。缁徒坌集。日担肩舆请观奇胜。及归。与九州节度使所遣周孟仁偕来。且刷还俘尹明,安遇世等数百人。且禁三岛侵掠。倭人久称慕不已。后闻梦周卒。莫不嗟惋。至有斋僧荐福者。梦周悯倭贼奴我良家子弟。乃谋赎归。力劝诸相各出私赀若干。且为书授尹明以遣。贼魁见书辞恳恻。还俘百馀人。自是每明之往。必得俘归。四年。拜右散骑常侍。历典工,礼仪,典法,版图判书。六年。从我
 太祖击倭云峰。还拜密直提学。明年。签书司事。十年。拜政堂文学。本国与朝廷多衅。 帝怒将加兵于我。增定岁贡。乃以五岁贡不如约。杖流使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26L 页
臣洪尚载,金宝生,李子庸等于远地。至是当遣使贺圣节。人皆惮行规避。最后乃拟遣密直副使陈平仲。平仲以臧获数十口赂林坚味。遂辞疾。坚味即举梦周。祦召面谕曰。迩来我国见责朝廷。皆大臣过也。卿博通古今。且悉予意。今平仲疾不能行。乃代以卿。卿意何如。对曰。君父之命。水火尚不避。况朝天乎。然我国去南京凡八千里。除候风渤海。实九十日程。今去圣节才六旬。脱候风旬浃。则馀日仅五十。此臣恨也。祦曰。何日就道。对曰。安敢留宿。遂行。晨夜倍道。及节日进表。 帝览表画日曰。尔国陪臣。必相托故不肯来。日迫乃遣尔也。尔得非往者以贺平蜀来者乎。梦周悉陈其时船败状。 帝曰。然则应解华语。特赐慰抚。敕礼部优礼以送。遂放还尚载等。十一年。同知贡举取士。故事每试一场。辄考较出榜。初场不合格者。不得入中场。终场亦如之。懿妃弟卢龟山童騃无学。中场不入格。祦大怒欲罢试。李成林,廉兴邦等诣龟山父英寿第。请使龟山赴终场。英寿辞以不可独入。于是并试不合格者十数人。竟取龟山。德昌府行首文允庆。本宦官李匡从者。窃书其友策。梦周黜之。知贡举廉国宝乃取之。崔莹戏语人曰。前月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27H 页
监试学士尹就弃寒士取昏童。致天大雹。尽杀我麻。今东堂学士复致何等天变耶。十二年。如京师请冠服。又请蠲免岁贡。梦周奏对详明。得除五年贡未纳者及增定岁贡常数。及还。祦喜甚。赐衣带鞍马。拜门下评理。明年。请解职。封永原君。与河崙,廉廷秀,姜淮伯,李崇仁建议革胡服袭华制。十四年。拜三司左使。辛昌元年。改为艺文馆大提学。从我
 太祖定策立恭让。拜门下赞成事,同判都评议使司事,户曹尚瑞司事,进贤馆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领书云观事。封益阳郡忠义君。赐纯忠论道佐命功臣号。教曰。云云。(详载行状。)王御经筵。梦周进言曰。儒者之道。皆日用平常之事。饮食男女。人所同也。至理存焉。尧舜之道亦不外此。动静语默之得其正。即是尧舜之道。初非甚高难行。彼佛氏之教则不然。辞亲戚绝男女。独坐岩穴。草衣木食。观空寂灭为宗。是岂平常之道。时王欲迎僧粲英为师。故梦周讲及此。然王方惑佛不纳。彝初狱起。台谏论其党甚力。梦周请因封崇四代大赦。台谏犹论执不已。王下都堂议。梦周以为罪状不白。今又经赦。不宜复论。刑曹劾梦周右彝初党。梦周再上笺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27L 页
辞。皆不允。召梦周宴慰之。寻拜壁上三韩三重大匡,守门下侍中,判都评议使司,兵曹尚瑞寺事,领景灵殿事,右文馆大提学,监春秋馆事,经筵事,益阳郡忠义伯。三年。王谓经筵官曰。今人知中国故事。而不知本朝之事可乎。梦周对曰。近代史皆未修。先代实录亦不详悉。请置编修官。依通鉴纲目修撰。以备省览。王纳之。即命李穑,李崇仁等修实录。不果行。成均博士金貂上书毁佛。上怒欲抵以死罪。兵曹佐郎郑擢上疏曰。窃闻金貂排斥异端。极言不讳。上以其破毁先王成典。将置极刑。臣窃为殿下惜之。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所谓先王成典者。不过三纲五常。而佛氏皆背之。非貂毁先王成典。乃殿下自毁之也。愿赦貂狂直之罪。代言等畏上怒不敢启。梦周与同列上疏曰。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近日殿下下教求言曰。言之者无罪。于是人皆抗疏极论政事之得失。民生之休戚。真所谓不讳之朝也。有国子博士生员等亦以排斥异端。上书陈说。言语不谨。触犯天威。在朝之臣。不胜恐惧。臣等以为斥诋佛氏。儒者之常事。自古君王置而不论。况以殿下宽大之量。蕞尔狂生。在所优容。乞霈宽恩。一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28H 页
皆原宥。示信国人。王从之。貂等得免。又疏曰。赏罚。国之大典。赏一人而千万人劝。罚一人而千万人惧。非至公至明。不足以得其中而服一国之人心也。自殿下践祚以来。省宪,法司交章举劾。以为某人乃沮立王氏之议。扶立子昌者。某人与于逆贼金宗衍之谋。于行在所为内应者。某人于诸将承天子之命。以辛祦父子为非王氏。议复王氏之时谋迎辛祦。永绝王氏者。某人送彝初于上国。请亲王动天下兵者。某人阴养先王孽孙。潜谋不轨者。章疏屡上。虽劳圣虑之勤。至今未见明白。必于其间。有罪者曲蒙肆宥。无辜者未能昭雪。其于公道。似乎两失。是以。言者纷纷至今不已。臣等以谓宜令省宪,法司。共议商确。将连涉人等狱词文案。更加详覆。某人罪在不宥。宜置于法。某人情在可疑。宜从轻典。某人无罪被诬。宜令辨释。狱章既上。殿下坐朝门。召宰辅臣僚。亲临审录。使无冤抑。然后加以罪黜。施以肆宥。则人心服而公道行矣。从之。于是省宪,刑曹论列五罪曰。沮立王氏之议。扶立子昌者。曹敏修,李穑也。与于金宗衍之谋。为内应者。朴可兴,池涌奇,李茂,郑熙启,李彬,尹师德,陈乙瑞,朴葳,李沃,李仲华,陈元瑞,金轼,李龟哲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28L 页
也。但涌奇,葳,茂,熙启,彬,师德,乙瑞,元瑞,沃,仲华等。皆不问流贬。又无供辞。情在可疑。然涌奇,葳。名在功臣之列。位至将相。宜尽心辅佐。而多聚军官。使宗衍有所依赖。欲遂其谋。其情难测。轼,龟哲等虽有供辞。辞不分明。情亦可疑。谋迎辛祦。永绝王氏者。边安烈,李乙珍,李庚道,元庠,李贵生,郑地,禹玄宝,禹洪寿,王安德,禹仁烈及穑,熙启也。大逆安烈。虽无供辞。既已伏诛。然不籍产。举国缺望。乙珍与安烈同谋。扰乱国家。供辞明白。今据乙珍之辞。则庚道之与谋亦无疑矣。且以安烈腹心。为其都镇抚。岂有安烈谋事而庚道不知者乎。宜与乙珍同处较问。庠,贵生知情不首。且据李琳父子供辞。则洪寿虽涉迎祦。而无供辞。其情可疑。以郑地供辞观之。地之无罪被诬明矣。以朴义龙供辞观之。则穑之谋迎辛祦固可罪也。玄宝,安德,仁烈,熙启等已皆免职分配于外。皆无供辞。故问其时问事巡军官。皆云。玄宝等之与谋。金伫已明言矣。然不以其时与伫对辨。又无供辞。情在可疑。而仁烈则以委官坐巡军不明取伫之供辞。安德则都屯串败军后往见祦于骊兴累日之程。其间难测。又观李琳父子供辞。则安烈之欲使仁烈,安德迎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29H 页
祦明矣。其见于彝初书者。边安烈,金宗衍已伏诛。李琳,曹敏修病死。禹仁烈,郑地,李崇仁,权近,李贵生,禹玄宝,权仲和,张夏,李种学,庆补已承服。李穑,陈乙瑞,李仁敏,韩浚,郑龙,仇天富,李大卿皆无供辞。其不在彝初书中。而见于洪仁桂供辞者。崔公哲已杖死。崔七夕,安柱,公义,郭宣,郑丹凤,曹彦,王承贵,张忠立已承服。赵卿病死。阴养先王孽孙者亦池涌奇也。涌奇阴养益富。事状明白。其罪不可赦也。王御正殿。召梦周及判三司事裴克廉,兼大司宪金凑,门下评理柳曼殊,左常侍许应,右常侍全五伦,谏议朴子文,全伯英,献纳权轸,正言柳沂,金汝知,掌令崔咸,金亩,持平李元缉,李作,刑曹判书具成祐,揔郎成溥,正郎河系宗,佐郎朴猗等议定五罪。王曰。自寡人即位以来。台谏每以五罪交章上疏。然罪状不白。难可罪之。不唯予之轸念。台谏因此或落职或左迁。纷纷不已。即今宜以明辨其有罪者。不可以私赦。被诬者亦不可不赦。卿等毋面从退有后言。乃问立昌迎祦之事欲宽李穑曰。戊辰年诸将回军。议立王氏。问计于穑。而曹敏修以辛昌外戚。为时大将。穑实怯懦。故曰。父废子立。有国之常。乃立昌袭位。罪可恕也。梦周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29L 页
对曰。然。但穑无节操耳。何有罪乎。凑驳曰。当殿下龙潜之日。伪辛称玄陵之后。穑知其非王氏。而倡立子昌曰。父废子立。是成辛氏为君也。成辛氏为君。则殿下以辛氏之臣。而篡辛氏之位矣。穑为世大儒。就断国论。贪生忘义。罪可恕乎。当时大将如
 诸军事可不恃赖。而固畏敏修乎。诸郎舍但唯唯。汝知独希旨曰。臣亦以谓穑等无罪也。王又欲原禹玄宝,朴可兴。凑又曰。殿下似有私意。王勃然变色曰。卿以予私耶。遂释穑,玄宝等以无供辞。而但有金伫,郑得厚之言也。王命敏修,安烈籍其家。涌奇,可兴依旧付处。仁烈,安德,葳外方从便。馀皆京外从便。初。安德亦在京外从便中。凑曰。安德蓝浦之役。专军覆没。其还也。必道骊兴而谒辛祦议迎立。谓之罪状未白可乎。外方从便。其赐亦大矣。王从之。梦周启王著令曰。今后如有论上项人等罪者。以诬告论。寻赐梦周安社功臣号。四年。梦周取大明律至正条格本朝法令。参酌删定。撰新律以进。梦周忌我 太祖威德日盛。中外归心。又知赵浚,南訚,郑道传等有推戴之谋。尝欲乘机图之。及世子奭朝见而还。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30H 页
 太祖出迎黄州。遂畋于海州坠马。 体甚不平。梦周闻之有喜色。遣人嗾台谏曰。 李(太祖旧讳)今坠马病笃。宜先剪羽翼。然后可图也。遂劾浚,道传,訚及素所归心者五六人将杀之。以及
 太祖。太祖还至碧澜渡将宿。 太宗驰至告曰。梦周必陷我家。 太祖不答。又告不可留宿于此。 太祖不许。固请然后力疾。遂以肩舆夜还于邸。梦周忧不济事。不食已三日。 太宗又白曰。势已急矣。将若何。 太祖曰。死生有命。但当顺受而已。 太宗与 太祖弟和,婿李济等议于麾下士曰。李氏之忠于王室。国人所知。今为梦周所陷。加以恶名。后世谁能辨之。乃谋去梦周。 太祖兄元桂之婿卞仲良泄其谋于梦周。梦周诣 太祖邸欲观变。 太祖待之如初。 太宗曰。时不可失。及梦周还。乃遣赵英圭等四五人。要于路击杀之。年五十六。 太宗入告。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30L 页
 太祖震怒。力疾而兴。谓 太宗曰。汝等擅杀大臣。国人以我为不知乎。吾家素以忠孝闻。汝等敢为不孝乃尔。 太宗对曰。梦周等将陷我家。岂可坐而待亡。此乃所以为孝也。宜召麾下士备不虞。 太祖不得已使黄希硕白王曰。梦周等党庇罪人。阴诱台谏。诬陷忠良。今已伏罪。请召浚,訚等与台谏辨明。于是鞫台谏流之。并流其党。枭梦周首于市揭榜曰。饰虚事诱台谏。谋害大臣。扰乱国家。 太祖麾下士又上疏籍其家。梦周天分至高。豪迈绝伦。有忠孝大节。少好学不倦。研穷性理。深有所得。 太祖素器重。每分阃。必引与之偕。屡加荐擢。同升为相。时国家多故。机务浩繁。梦周处大事决大疑。不动声色。左酬右答。咸适其宜。时俗丧祭。专尚桑门法。梦周始令士庶放朱子家礼。立家庙奉先祀。又以守令杂用参外吏胥。秩卑人劣。始选用参官有清望者。严其黜陟。又以金谷出纳。都评议司录事白牒施行。事多猥滥。始置经历都事。籍其出纳。又内建五部学堂。外设乡校以兴儒术。其他如立义仓赈穷乏。设水站便漕运。
圃隐先生集本传 第 631H 页
皆其画也。所著诗文豪放峻洁。有圃隐集行于世。 本朝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议政府事,修文馆大提学兼艺文春秋馆事,益阳府院君。谥文忠。子宗诚,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