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圃隐集序 第 x 页
圃隐集序
圃隐集序 第 561H 页
圃隐先生诗卷序[权采]
文以载道。故诗书礼乐。威仪文辞。皆至道之所寓也。三代以上。文与道为一。三代以下。文与道为二。盖诗三百。蔽以思无邪之一言。夫子之文章。无非天理之流行。所谓有德者必有言。而文与道初无二致也。汉魏以降。以文鸣于世者若王,徐,阮,刘,曹,鲍,沈,谢。下逮唐宋刘,柳,苏,黄之辈。代各有人。然不过风云月露。模写物状。并俪沿袭之工耳。其于道也。槩乎其未有闻也。故其文章虽或可取。夷考其行。皆无足论。所谓有言者不必有德。而文与道始歧而为二矣。吾东方礼乐文物。侔拟中华。文学之儒无代无之。然其才德俱优。名实相孚者有几人欤。乌川圃隐郑文忠公生于高丽之季。天资粹美。学问精深。其为学也。以默识心融为要。以践履躬行为本。性理之学。倡道东方。一时名贤。咸推服焉。如牧隐称其讲学曰。横说竖说。无非当理。陶隐论其人品。每称达可之卓越。则先生之学之才可知矣。其行事之迹。则当中原革命之初。国步多难之时。西朝 京师。东使日本。事不避难。忧国忘家。功烈卓然。贻惠东民者。皆可考已。及当丽运将终。天启
文以载道。故诗书礼乐。威仪文辞。皆至道之所寓也。三代以上。文与道为一。三代以下。文与道为二。盖诗三百。蔽以思无邪之一言。夫子之文章。无非天理之流行。所谓有德者必有言。而文与道初无二致也。汉魏以降。以文鸣于世者若王,徐,阮,刘,曹,鲍,沈,谢。下逮唐宋刘,柳,苏,黄之辈。代各有人。然不过风云月露。模写物状。并俪沿袭之工耳。其于道也。槩乎其未有闻也。故其文章虽或可取。夷考其行。皆无足论。所谓有言者不必有德。而文与道始歧而为二矣。吾东方礼乐文物。侔拟中华。文学之儒无代无之。然其才德俱优。名实相孚者有几人欤。乌川圃隐郑文忠公生于高丽之季。天资粹美。学问精深。其为学也。以默识心融为要。以践履躬行为本。性理之学。倡道东方。一时名贤。咸推服焉。如牧隐称其讲学曰。横说竖说。无非当理。陶隐论其人品。每称达可之卓越。则先生之学之才可知矣。其行事之迹。则当中原革命之初。国步多难之时。西朝 京师。东使日本。事不避难。忧国忘家。功烈卓然。贻惠东民者。皆可考已。及当丽运将终。天启
圃隐集序 第 561L 页
圣德之时。以一身独任五百年之宗社。终蹈白刃。以全大节。凛然忠义之气与烈日争光。真所谓社稷之臣。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者也。先生始终。大致如此。可见所造之深。所守之确。而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矣。唯其存于中者如此。故发而为文章者雄深而雅健。浑厚而和平。爱君许国之意溢于言词之表。其有关于人伦世教为甚大。岂止辞语之精。声律之工而已哉。可谓有德有言。名与实之相孚。文与道之兼备矣。我朝受命。 太宗大王嘉其节义。特加封赠。录其子孙。我 主上殿下既尝命作图赞。列于忠臣之传。其子臣宗诚编集遗藁以进。又 命臣序其篇端。所以 褒崇嘉尚之者至矣尽矣。先生之节。因我 朝而益高。 圣朝之德。因先生而益大。扶植万世纲常之道。以励士风之机。实关于此。然则是集之传于世者。夫岂小补哉。
正统三年四月日。通政大夫,承政院右承旨,经筵参赞官,宝文阁直提学,知制教兼判军资监事,知户曹事臣权采。奉 教序。
正统三年四月日。通政大夫,承政院右承旨,经筵参赞官,宝文阁直提学,知制教兼判军资监事,知户曹事臣权采。奉 教序。
圃隐集序 第 562H 页
圃隐先生诗集序[卢守慎]
恭惟我 主上殿下以丽相郑文忠公可班宋,明二忠臣。 命臣并序其集。臣谨就而读之。伏见 太宗大王亟赠谥以旌之。四 圣迭御。以列三纲传。配崇义殿。祀孔子庙。 赐院额书田。至于 圣上。又锡扁致祭。今复有是 命。益叹夫宏规远猷卓越前古万万也。臣尝谓勋为社稷臣。法为王者师。是必有使之为生民万世者以之。岂人力可及。惟公神秀文岳。象表星斗。孝悌行于家。忠义孚于国。如创庐墓庙主。革胡服冗官。部学,乡校,义仓,水站之设。监司,守令,田赋,经费之正。所以化成利便多类此。其制作盛矣。建议首归义主。中罹荐衅。敷奏辨明。凡七赴 京师。无不俞者。遂减岁贡。一方永赖。其筹画奇矣。尝从征和州,云峰。东北面皆捷。后再使倭。谕以祸福。莫不听命。还俘禁侵。其威信大矣。状称内外多故。机务浩繁。而不动声色。处大事决大疑。左右酬答。咸适其宜。非命世王佐之才。夫孰能与于此。会衰否之极。莫可如何。乃谕人曰。受人国岂敢二心。吾已有所处。夫以一身当
恭惟我 主上殿下以丽相郑文忠公可班宋,明二忠臣。 命臣并序其集。臣谨就而读之。伏见 太宗大王亟赠谥以旌之。四 圣迭御。以列三纲传。配崇义殿。祀孔子庙。 赐院额书田。至于 圣上。又锡扁致祭。今复有是 命。益叹夫宏规远猷卓越前古万万也。臣尝谓勋为社稷臣。法为王者师。是必有使之为生民万世者以之。岂人力可及。惟公神秀文岳。象表星斗。孝悌行于家。忠义孚于国。如创庐墓庙主。革胡服冗官。部学,乡校,义仓,水站之设。监司,守令,田赋,经费之正。所以化成利便多类此。其制作盛矣。建议首归义主。中罹荐衅。敷奏辨明。凡七赴 京师。无不俞者。遂减岁贡。一方永赖。其筹画奇矣。尝从征和州,云峰。东北面皆捷。后再使倭。谕以祸福。莫不听命。还俘禁侵。其威信大矣。状称内外多故。机务浩繁。而不动声色。处大事决大疑。左右酬答。咸适其宜。非命世王佐之才。夫孰能与于此。会衰否之极。莫可如何。乃谕人曰。受人国岂敢二心。吾已有所处。夫以一身当
圃隐集序 第 562L 页
五百末运。蹈白刃而不之避。凛然与严霜烈日争光。正所谓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人也。苟非所养之熟有素。焉得所守之确如是。盖自少有大志。日诵中庸,大学。学问精粹。讲说渊微。超出人意。暗合集注。及得胡书。诸儒惊服。其文风学术。翕然有所矜式。真可谓儒林中宗主。呜呼。五者备矣。何间然。亦曰本于学而已。毕竟世教以植。王业以巩。而东人受其赐于无穷。其不可与号为忠良显于一世者同年语也审矣。庸非天意而何。至于有诗三百二篇行于世。臣今味之。豪逸雅健。雄深和厚。多本性情该物理。往往有若自发于心得。而无假于外求者。信乎有德者必有言也。顾其当世有能治经深于文义者。相命曰理学。不知牧老所指何居。然横竖当理。亦须闯藩者能知。独恨无少论著可以寻其绪耳。呜呼。以方正学所遭。尚有得于炉烬之馀。况公所立为 圣朝所奖。而子孙徒弟绝莫能收拾其遗文散语以传诸后。吾邦文献不足。乃至此乎。虽然。观所为所立。而于诗数章。咏叹之淫泆之。亦足以知其学矣。何事于以多为贵。
皇明万历乙酉七月初三日。左议政臣卢守慎。奉
皇明万历乙酉七月初三日。左议政臣卢守慎。奉
圃隐集序 第 563H 页
教谨序。
圃隐集序 第 564H 页
圃隐先生诗藁序[卞季良]
天地大矣。而人乃一粟于其中。形孰小焉。古今久矣。而人乃一瞬于其间。时孰近焉。形虽甚小。而有可以参天地而并立者焉。时虽甚近。而有可以贯古今而不朽者焉。是必有不依形而立。不随死而亡者矣。天地也古今也。苟求其所以然。则与人之所以为人者。初岂有大小久近之可言也哉。古之人有见乎此者矣。未尝不渊冰战兢于平居之日。而卒然遇夫大变也。则有舍生而不顾。杀身而无悔焉者。盖亦欲以全夫此而已。惟吾座主乌川圃隐先生。当高丽之季。位侍中。乃能致死于所天。而国随以亡。我 殿下嘉其节义。追加封赠。谥曰文忠。呜呼。先生之一死。有关于人伦世教为甚大。岂惟前朝数百年作成人才风化之效钟于公。我 朝鲜亿万年臣子纲常之立起于公而已哉。我 殿下崇奖节义。不掩人善。广大光明之德。又将因先生而益彰矣。呜呼。人孰无一死哉。所谓参天地而并立。贯古今而不朽者。先生有焉。先生为学。自吾身心情性之微。人伦日用之著。大而天地古今之运变。细而昆虫草木之名品无不贯。至其所超然了悟。独得夫古人不传之妙者。则
天地大矣。而人乃一粟于其中。形孰小焉。古今久矣。而人乃一瞬于其间。时孰近焉。形虽甚小。而有可以参天地而并立者焉。时虽甚近。而有可以贯古今而不朽者焉。是必有不依形而立。不随死而亡者矣。天地也古今也。苟求其所以然。则与人之所以为人者。初岂有大小久近之可言也哉。古之人有见乎此者矣。未尝不渊冰战兢于平居之日。而卒然遇夫大变也。则有舍生而不顾。杀身而无悔焉者。盖亦欲以全夫此而已。惟吾座主乌川圃隐先生。当高丽之季。位侍中。乃能致死于所天。而国随以亡。我 殿下嘉其节义。追加封赠。谥曰文忠。呜呼。先生之一死。有关于人伦世教为甚大。岂惟前朝数百年作成人才风化之效钟于公。我 朝鲜亿万年臣子纲常之立起于公而已哉。我 殿下崇奖节义。不掩人善。广大光明之德。又将因先生而益彰矣。呜呼。人孰无一死哉。所谓参天地而并立。贯古今而不朽者。先生有焉。先生为学。自吾身心情性之微。人伦日用之著。大而天地古今之运变。细而昆虫草木之名品无不贯。至其所超然了悟。独得夫古人不传之妙者。则
圃隐集序 第 564L 页
有非吾东方有文学来诸子所可得而企及也。尝讲经于成均也。牧隐先生称之曰。横说竖说。无非当理。推为吾东方性理之学之祖。及其跋三峰先生诗集则有曰。讲明则同圃隐。著述则同陶隐。盖深有所服也。惟其有见于道者至精而极大。故其存诸心而施诸事业者。莫不粹然一出于正。至于临大节。亦有确乎其不可夺者矣。呜呼盛哉。惜其无有微言至论著之于书。以诏来学于无穷也。诗则馀事也。而其存者仅若干篇。然皆本之情性。该诸物理。往往有发其胸中之所得而不能自已者焉。后之人苟有知言者讽咏而详味之。则其洞见道体之妙。固已跃如于片言半句之中矣。岂无得先生之心于诗之外者。而亦不恨于来学之不知也。先生之子伯仲氏携是书以来徵予序。且曰。杨村权文忠公尝手校是诗。其未尽校者嘱诸子。又欲为序而未就。子尝学于吾先君。而又为门生。则知先君者无子矣。序惟子是托焉。余不获辞。姑叙其所立之卓。由其所见之明。而所见之明。则求诸是诗而亦可验者。以俟后之知言者云。永乐己丑秋八月甲子。门生嘉善大夫,艺文馆提学,同知经筵春秋馆事兼判内赡寺事密山卞季良。
圃隐集序 第 565H 页
谨序。
圃隐集序 第 566H 页
圃隐先生诗卷序[河崙]
尝谓孔子删诗止于三百篇。然而原于天理人伦。而达乎政教风俗。上自郊庙朝廷之乐歌。下至闾阎委巷之讽咏。凡可以感发善心而惩创逸志者无不具焉。则诗之为诗。岂在多乎哉。诗变而为骚。骚变而为词赋。再变而五七言出。至于律诗则诗之变极矣。然而思无邪之一言。可以蔽三百篇。则诗之道亦岂多乎哉。圃隐先生郑公以天人之学。经济之才。大鸣前朝之季。今其子宗诚,宗本以其遗藁来示予。且请予曰。吾先子所著诗与文。丧乱之中。失亡殆尽。幸此若干百篇仅存。欲锓诸梓以传不朽。子之于吾先子。平生相许不浅矣。幸题一言于卷端也。予感其言。受而读之。辞语豪放。意思飘逸。和不至于流。丽不至于靡。忠厚之气不以进退而异。义烈之志不以夷险而殊。可见其存养之得其正。而发见于声律之间者亦然矣。则思之无邪。岂系乎诗之正变也哉。他日中国有采诗之举。则此篇当与牧隐,陶隐二先生之集并传于中国。而使中国之士。知海东有邦文学之盛矣。顾不伟哉。呜呼。先生出处始终大致。有国乘在。玆不赘焉。晋山府院君浩亭河崙。序。
尝谓孔子删诗止于三百篇。然而原于天理人伦。而达乎政教风俗。上自郊庙朝廷之乐歌。下至闾阎委巷之讽咏。凡可以感发善心而惩创逸志者无不具焉。则诗之为诗。岂在多乎哉。诗变而为骚。骚变而为词赋。再变而五七言出。至于律诗则诗之变极矣。然而思无邪之一言。可以蔽三百篇。则诗之道亦岂多乎哉。圃隐先生郑公以天人之学。经济之才。大鸣前朝之季。今其子宗诚,宗本以其遗藁来示予。且请予曰。吾先子所著诗与文。丧乱之中。失亡殆尽。幸此若干百篇仅存。欲锓诸梓以传不朽。子之于吾先子。平生相许不浅矣。幸题一言于卷端也。予感其言。受而读之。辞语豪放。意思飘逸。和不至于流。丽不至于靡。忠厚之气不以进退而异。义烈之志不以夷险而殊。可见其存养之得其正。而发见于声律之间者亦然矣。则思之无邪。岂系乎诗之正变也哉。他日中国有采诗之举。则此篇当与牧隐,陶隐二先生之集并传于中国。而使中国之士。知海东有邦文学之盛矣。顾不伟哉。呜呼。先生出处始终大致。有国乘在。玆不赘焉。晋山府院君浩亭河崙。序。
圃隐集序 第 567H 页
圃隐先生诗卷序[朴信]
先生。丽朝之忠臣。以斯道为出处者也。方丽运之衰。君失其道。自绝于天。我 太祖康献大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能以济屯之才。盘桓居贞。故天乃眷顾。付畀神器。于是讴歌讼狱争归焉。英雄豪俊景附焉。当是时也。先生在蹇之六二。志在济君。欲行其道。然天之所废。孰能遏之。一朝致死于所天。而国随以亡。五百年王氏社稷之臣。唯先生一人而已。呜呼贞哉。盖我 太祖圣德神功。天之所必与。人之所必归。不待智者。皆知其应运受命。化家为国矣。况先生以高世之资。绝人之见。岂不明炳其几乎。当此之际。小变其志。则开国元勋。谁出其右哉。第以区区之忠恳。不计利钝。至死不变。呜呼烈哉。在国家危亡之际。揭纲常于白日。扶名教于万世。威武不能屈。刀钜不能移者。天下古今之所当劝励。故我 太宗大王赐谥文忠。以旌其节。非我 太宗之明圣。何以至此。呜呼至哉。使后之为人臣者。闻风而起。奋激自励。克尽臣节者。实先生有以倡之。而有功于斯道者也。孔子曰。志
先生。丽朝之忠臣。以斯道为出处者也。方丽运之衰。君失其道。自绝于天。我 太祖康献大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能以济屯之才。盘桓居贞。故天乃眷顾。付畀神器。于是讴歌讼狱争归焉。英雄豪俊景附焉。当是时也。先生在蹇之六二。志在济君。欲行其道。然天之所废。孰能遏之。一朝致死于所天。而国随以亡。五百年王氏社稷之臣。唯先生一人而已。呜呼贞哉。盖我 太祖圣德神功。天之所必与。人之所必归。不待智者。皆知其应运受命。化家为国矣。况先生以高世之资。绝人之见。岂不明炳其几乎。当此之际。小变其志。则开国元勋。谁出其右哉。第以区区之忠恳。不计利钝。至死不变。呜呼烈哉。在国家危亡之际。揭纲常于白日。扶名教于万世。威武不能屈。刀钜不能移者。天下古今之所当劝励。故我 太宗大王赐谥文忠。以旌其节。非我 太宗之明圣。何以至此。呜呼至哉。使后之为人臣者。闻风而起。奋激自励。克尽臣节者。实先生有以倡之。而有功于斯道者也。孔子曰。志
圃隐集序 第 567L 页
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义。有杀身以成仁。非先生之谓欤。呜呼雄哉。先生节义如此。而功业之被东方者亦不少焉。在前朝丙辰年间。日本三岛贼船侵掠沿海郡县。民不聊生。殆将难制。先生奉命入霸家台。陈说义理。显扬国美。其岛主将敬重悦服。且奋且耻。尽还俘虏。遂令所部悉禁摽掠。又自洪武戊午至癸亥年间。 太祖高皇帝赫然斯怒。数罪非一。如恭悯王之被弑。 钦差孙内史之自缢。密直副使金义于斜列站杀使臣蔡斌与 庆节入朝之臣。率皆后期等事也。其他细事。难以枚举。将欲声其罪而致讨焉。当该官已奉 诏旨。举国恟恟。罔知攸济。特举先生进贺甲子年 圣节。曾所差定之臣。皆托故不行。 庆节已近。先生闻命即行。倍道兼日。及期而至。得与天下之会同。 皇上考表文内发程之日。未五十日而能跋涉八千里路。故 帝霁威而深嘉之。特 赐温言以遣之。终不加兵。其东人之食于斯寝于
圃隐集序 第 568H 页
斯。不罹锋镝之祸者。伊谁之力欤。初洪武己未年间。 帝欲验其诚诈。增定岁贡马一千匹。金一百斤。银一万两。细布一万疋。岁以为常。未易措办。至癸亥年间。礼部钦奉 圣旨。咨内所以限定岁贡。用表彼诚。前五年未进岁贡马五千匹。金五百斤。银五万两。细布五万疋。一发将来。且以贡不如约。杖入贡使臣金庾,李自庸等远流。其东方生民之孔艰。讵可胜言。岁丙寅。又遣先生请减岁贡。乃以甲子年入朝时能专对。而回 天心也。先生不惮而行。敷奏详明。 帝怜至诚。大霈洪恩。上项岁贡。并皆蠲免。只定种马五十匹。奉礼部咨文而至。其东民之得免涂炭之苦者。伊谁之泽欤。呜呼伟哉。前朝之季。礼制大坏。父母之丧。但行百日。虽世家文士。习以成风。恬不为愧。先生于众楚之中。独循圣制。父母三年。皆庐墓终制。以尽其孝。所谓移孝为忠。不其信欤。筮仕之初。起自经术。来试礼闱。连捷三场之首。独步文翰之林。声名烜赫。无有出其右者。及其为相。际会风云。展布所蕴。进退人物。陶铸一时。其耿介大节。
圃隐集序 第 568L 页
则闻伯夷之风而得于心者也。其经济功业。则汉唐贤相丙,魏,姚,宋。并称无愧。但所遇之时不幸耳。真可谓贞烈雄伟不世出非常之贤也。今我 殿下命集贤殿文臣等。搜得古今书传所载忠臣孝子烈女之特异者。图赞成书。目曰三纲行实。以传万世。而先生得与于忠臣之列。予曾致祭于墓。曰丽朝之忠臣。此其验也欤。先生平生所制诗文。旋作旋弃。未有成藁。嗣男铁原府使宗诚,谷山郡事宗本。将尝所裒集及搢绅间所得诗若干首将欲刊行。而请序于予。敬受而读之。平日豪爽卓越之气象。彷佛乎心目。可胜叹哉。其诗之豪逸秀发者。诸贤之序。铺叙已尽。非拙笔所敢赘论也。但略叙平生功业之始末。以传不朽云耳。
正统二年丁巳三月下浣。门生前崇政大夫吏曹判书修文殿大提学云峰朴信。谨序。
正统二年丁巳三月下浣。门生前崇政大夫吏曹判书修文殿大提学云峰朴信。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