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三峰集卷之十四
附录
附录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25H 页
事实
公讳道传。字宗之。奉化县人。检校密直提学云敬之子。少好学。游李穑门。与郑梦周,李崇仁,李存吾,金九容,金齐颜,朴宜中,尹绍宗等相友善。讲论不辍。闻见益广。为文章。汪洋浑厚。诸公咸推让之。(丽史本传本集及李存吾传通修)
恭悯王壬寅十月。登进士第。朴实榜下也。(按洪文正彦博,柳文僖淑掌试。用诗赋取士。多闻人。)癸卯春。调忠州司录。甲辰夏。除典校注簿。乙巳。转通礼门祇候。(本传及选举志通修)
丙午正月。奔提学公丧。卜山月馀。未得吉地。适大雪尺许。而荣州先墓之域独无点雪。遂窆焉。人皆异之。十二月。又丁禹氏忧。庐墓终制。(按时士夫服父母丧百日即除。公前后罹艰。庐墓三年。恭让王教书亦云居父母忧。克终圣制。)讲究经籍。傍及诸子。(按时郑圃隐送孟子一部。公日究一纸或半纸。甚精熟。)南方学者多从之。教诲诸弟。皆能成立。(按南方学者如安秘判李按廉,成中书,金司农,庾版图之徒。从公游。皆登显仕。公弟道存。官至参判。道复判尹。)臧获彊壮。悉与弟妹。自取老弱。(本传本集及郑氏家传通修)
王为鲁国公主起马岩影殿。工役繁兴。民皆怨咨。公
公讳道传。字宗之。奉化县人。检校密直提学云敬之子。少好学。游李穑门。与郑梦周,李崇仁,李存吾,金九容,金齐颜,朴宜中,尹绍宗等相友善。讲论不辍。闻见益广。为文章。汪洋浑厚。诸公咸推让之。(丽史本传本集及李存吾传通修)
恭悯王壬寅十月。登进士第。朴实榜下也。(按洪文正彦博,柳文僖淑掌试。用诗赋取士。多闻人。)癸卯春。调忠州司录。甲辰夏。除典校注簿。乙巳。转通礼门祇候。(本传及选举志通修)
丙午正月。奔提学公丧。卜山月馀。未得吉地。适大雪尺许。而荣州先墓之域独无点雪。遂窆焉。人皆异之。十二月。又丁禹氏忧。庐墓终制。(按时士夫服父母丧百日即除。公前后罹艰。庐墓三年。恭让王教书亦云居父母忧。克终圣制。)讲究经籍。傍及诸子。(按时郑圃隐送孟子一部。公日究一纸或半纸。甚精熟。)南方学者多从之。教诲诸弟。皆能成立。(按南方学者如安秘判李按廉,成中书,金司农,庾版图之徒。从公游。皆登显仕。公弟道存。官至参判。道复判尹。)臧获彊壮。悉与弟妹。自取老弱。(本传本集及郑氏家传通修)
王为鲁国公主起马岩影殿。工役繁兴。民皆怨咨。公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25L 页
托周秦得失。作远游歌以讽之。(本集)
庚戌夏。除成均博士。时重营成均馆。以李穑兼大司成。增置生员。择经术之士金九容,郑梦周,朴尚衷,朴宜中,李崇仁兼教官。诸公荐公为博士。每日坐明伦堂。分经授业。讲毕相与论难。于是学者坌集。相与观感。程朱性理之学始兴。(本集及李穑传通修)
辛亥七月。特授太常博士。时 大明龙兴。王首先归附。 帝嘉之。赐祭服乐器。王将亲享太庙。(按本集。时王诛辛旽。亲告太庙。)命公议礼数乐节。公考校钟律。肄习祭仪。比及卒事。礼无愆违。王甚器之。迁礼仪正郎兼成均太常两博士。仍尚符宝。视草诰院。掌铨选凡五年。(本传本集通修)
甲寅九月。王遇弑。权臣李仁任议立辛祦。公谓许锦,柳伯濡曰。势已成矣。难以去之。欲请王大妃临朝。计未遂。与伯濡叹曰。今日之举。无一个忠臣矣。及祦立。不告丧于 大明。公与典校令朴尚衷谓仁任曰。宜速遣使告哀。仁任曰。人皆畏惮。谁可行者。公曰。王被弑而不告丧。 帝必疑之。如或问罪。一国皆受其祸。仁任不从。(本传及李仁任传通修)
十一月。明使林密,蔡斌等还至开州站。护送官金义闻王薨。遂杀斌及其子。执密奔北元。公与郑梦周等
庚戌夏。除成均博士。时重营成均馆。以李穑兼大司成。增置生员。择经术之士金九容,郑梦周,朴尚衷,朴宜中,李崇仁兼教官。诸公荐公为博士。每日坐明伦堂。分经授业。讲毕相与论难。于是学者坌集。相与观感。程朱性理之学始兴。(本集及李穑传通修)
辛亥七月。特授太常博士。时 大明龙兴。王首先归附。 帝嘉之。赐祭服乐器。王将亲享太庙。(按本集。时王诛辛旽。亲告太庙。)命公议礼数乐节。公考校钟律。肄习祭仪。比及卒事。礼无愆违。王甚器之。迁礼仪正郎兼成均太常两博士。仍尚符宝。视草诰院。掌铨选凡五年。(本传本集通修)
甲寅九月。王遇弑。权臣李仁任议立辛祦。公谓许锦,柳伯濡曰。势已成矣。难以去之。欲请王大妃临朝。计未遂。与伯濡叹曰。今日之举。无一个忠臣矣。及祦立。不告丧于 大明。公与典校令朴尚衷谓仁任曰。宜速遣使告哀。仁任曰。人皆畏惮。谁可行者。公曰。王被弑而不告丧。 帝必疑之。如或问罪。一国皆受其祸。仁任不从。(本传及李仁任传通修)
十一月。明使林密,蔡斌等还至开州站。护送官金义闻王薨。遂杀斌及其子。执密奔北元。公与郑梦周等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26H 页
谓仁任曰。先王不幸。天使不返。不早达朝廷。社稷危矣。仁任始从之。遣崔源告丧。且奏杀使之由。(辛祦传及郑梦周传通修)
辛祦乙卯。除成均司艺艺文应教知制教。祦召公等入书筵。讲大学书至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问右副代言尹邦彦曰。于缉熙敬止。何义也。邦彦不能对。祦曰。予尝谓儒者能通经书。今乃尔耶。公以仁敬慈孝之说。恳恳辨论。祦称善。(本传本集及辛祦传通修)
李仁任等。欲复事元。与宗亲耆老百官连名为书。将呈于元中书省。公与朴尚衷,林朴等力争。以为先王既决策事南。今不当事北。不署名。(本传及朴尚衷传通修)
北元使来。有夹攻 大明之意。仁任,池奫欲迎之。公与金九容,李崇仁,权近上书都堂曰。若迎此使。一国臣民。皆陷乱贼之罪。他日何面目见玄陵于地下乎。仁任,庆复兴却其书不受。令公迎元使。公诣复兴第曰。我当斩使首以来。不则缚送于 明。复兴怒曰。如此则与叛臣金义何异。公备陈利害。辞颇不逊。又白太后以为不可迎。复兴益怒。与仁任不视事。乃流公会津县。台省侍从官送至东郊。廉兴邦遣裴尚度曰。吾已言于侍中。怒稍解。姑徐待之。公方饮酒。奋然曰。
辛祦乙卯。除成均司艺艺文应教知制教。祦召公等入书筵。讲大学书至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问右副代言尹邦彦曰。于缉熙敬止。何义也。邦彦不能对。祦曰。予尝谓儒者能通经书。今乃尔耶。公以仁敬慈孝之说。恳恳辨论。祦称善。(本传本集及辛祦传通修)
李仁任等。欲复事元。与宗亲耆老百官连名为书。将呈于元中书省。公与朴尚衷,林朴等力争。以为先王既决策事南。今不当事北。不署名。(本传及朴尚衷传通修)
北元使来。有夹攻 大明之意。仁任,池奫欲迎之。公与金九容,李崇仁,权近上书都堂曰。若迎此使。一国臣民。皆陷乱贼之罪。他日何面目见玄陵于地下乎。仁任,庆复兴却其书不受。令公迎元使。公诣复兴第曰。我当斩使首以来。不则缚送于 明。复兴怒曰。如此则与叛臣金义何异。公备陈利害。辞颇不逊。又白太后以为不可迎。复兴益怒。与仁任不视事。乃流公会津县。台省侍从官送至东郊。廉兴邦遣裴尚度曰。吾已言于侍中。怒稍解。姑徐待之。公方饮酒。奋然曰。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26L 页
道传之言。侍中之怒。各执所见。皆为国也。今王有命。岂以公言止乎。遂上马去。宰相闻之。以为犹不悛。欲遣人杖之。会有释器之乱乃止。(按释器。忠惠王子。护军林仲甫等。欲奉释器潜图不轨。○本传及金九容传通修)
十二月著心问天答二篇(本集)
丁巳七月。例徙于乡。又过四年。许于京外从所便宜。
遂结庐于三角山下讲学。学者多从之。(按公讲书于三峰斋。四方学者多从之。时乡人之为宰相者恶之。撤斋屋。公率诸生。往依富平府使郑义。居府之南村。宰相王某欲以其地为别业。又撤去斋屋。公乃移金浦。)常以训后生辟异端为己任。固城妖民伊金自称弥勒佛。惑众曰。我能致释迦佛。凡祷祀神祇者。食马牛肉者。不以货财分人者皆死。若不信吾言。至三月。日月皆无光。又云。吾作用则草发青花。木结谷实。或一种再穫。又云。吾敕遣山川神。倭贼可擒也。愚民皆信之。撤城隍祠。事伊金如佛。僧粲英(按粲英辛昌师)曰。伊金所言。皆荒唐无稽。其言日月无光。尤为可笑。国人何信之如此。公曰。伊金,释迦。其言无异。但释迦远言他生事。人不知其妄。伊金近言三月事。虚妄立见耳。僧默然起。(本传及权和传舆地胜览通修)
癸亥秋。公从我 太祖赴咸州幕。时 太祖为东北面都指挥使。见 太祖号令严肃。卒伍整齐。密告曰。
十二月著心问天答二篇(本集)
丁巳七月。例徙于乡。又过四年。许于京外从所便宜。
遂结庐于三角山下讲学。学者多从之。(按公讲书于三峰斋。四方学者多从之。时乡人之为宰相者恶之。撤斋屋。公率诸生。往依富平府使郑义。居府之南村。宰相王某欲以其地为别业。又撤去斋屋。公乃移金浦。)常以训后生辟异端为己任。固城妖民伊金自称弥勒佛。惑众曰。我能致释迦佛。凡祷祀神祇者。食马牛肉者。不以货财分人者皆死。若不信吾言。至三月。日月皆无光。又云。吾作用则草发青花。木结谷实。或一种再穫。又云。吾敕遣山川神。倭贼可擒也。愚民皆信之。撤城隍祠。事伊金如佛。僧粲英(按粲英辛昌师)曰。伊金所言。皆荒唐无稽。其言日月无光。尤为可笑。国人何信之如此。公曰。伊金,释迦。其言无异。但释迦远言他生事。人不知其妄。伊金近言三月事。虚妄立见耳。僧默然起。(本传及权和传舆地胜览通修)
癸亥秋。公从我 太祖赴咸州幕。时 太祖为东北面都指挥使。见 太祖号令严肃。卒伍整齐。密告曰。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27H 页
美哉此军。何事不可济。 太祖曰。何谓也。公谬言曰。谓击倭于东南耳。营前有老松一株。请留诗松上。白而书之曰。苍茫岁月一株松。生长青山几万重。好在他年相见否。人间俯仰便陈踪。盖知天命所在而趣之也。(龙飞御天歌)
甲子夏。又赴咸州。七月。以典校副令。为书状官。从圣节使郑梦周入朝京师。请承袭及谥。时国家多衅。 帝震怒。将兵于我。增定岁贡。杖流陪臣金庾洪尚载等于远州。在廷之臣。惮莫肯行。且我国去南京凡八千里。除候风渤海。实九十日程。此时去 圣节才六旬。脱候风浃旬则馀日仅五十日。公与梦周受命即行。晨夜倍道。达于金陵。及节日进表。 帝嘉之始许朝聘。行人获释。(本集及郑圃隐集通修)
乙丑四月使还之日。即授成均祭酒知制教。五月。祦遣使请承袭及谥。使公草表文。(表见拾遗) 帝览而嘉之。特遣谥册使张溥,周倬等。册祦赐谥。制曰。表辞恳切。祦专事驰骋。不闲礼度。国人忧之。至是祦使公草仪注。仍肄习。动止。稍中节。溥等曰。礼仪可观。所见异于所闻。人皆喜悦。乞外补。出守南阳府。意有以也。多惠政。阖境称之。我 太祖荐之。召拜成均大司成。屡献
甲子夏。又赴咸州。七月。以典校副令。为书状官。从圣节使郑梦周入朝京师。请承袭及谥。时国家多衅。 帝震怒。将兵于我。增定岁贡。杖流陪臣金庾洪尚载等于远州。在廷之臣。惮莫肯行。且我国去南京凡八千里。除候风渤海。实九十日程。此时去 圣节才六旬。脱候风浃旬则馀日仅五十日。公与梦周受命即行。晨夜倍道。达于金陵。及节日进表。 帝嘉之始许朝聘。行人获释。(本集及郑圃隐集通修)
乙丑四月使还之日。即授成均祭酒知制教。五月。祦遣使请承袭及谥。使公草表文。(表见拾遗) 帝览而嘉之。特遣谥册使张溥,周倬等。册祦赐谥。制曰。表辞恳切。祦专事驰骋。不闲礼度。国人忧之。至是祦使公草仪注。仍肄习。动止。稍中节。溥等曰。礼仪可观。所见异于所闻。人皆喜悦。乞外补。出守南阳府。意有以也。多惠政。阖境称之。我 太祖荐之。召拜成均大司成。屡献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27L 页
计。(本传本集及辛祦传通修)
戊辰六月。废辛祦。立其子昌。先是公与尹绍宗等尝主谓辛氏者为忠。谓王氏者为逆之论。至是绍宗诣我 太祖军前。献霍光传。遂废祦。欲择立王氏。曹敏修谋立昌。即仁任侄女谨妃所生也。恐诸将违已。以李穑为时名儒。欲籍其言。密问之。穑曰。当立前王之子。遂立昌。公始与穑等岐贰。(辛昌传象村汇言通修)
辛昌以公充书筵侍读。未几擢密直副使。是时。田制大坏。势家互相兼并。一人所耕之田。其主或至于七八。而当输租之时。人马之供亿。求请抑买之物。行脚之钱。漕运之价。倍蓰于其租之数。毒痛日深。民皆怨咨。公深知其弊。慨然欲革私田。力赞我 太祖。尽取境内之田。属之公家。计民授田。以复古者田制之正。旧家世族以其不便于已。多方沮毁。使都堂议利害。侍中李穑以为不可轻改旧法。持其议不从。赵浚,尹绍宗附公议。郑梦周依违两间。 太祖竟革之。(本传本集及赵浚传通修)
十月。公知贡举。知申事权近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致等三十三人及第。(选举志)
己巳十一月。我 太祖与公及判三司事沈德符,赞
戊辰六月。废辛祦。立其子昌。先是公与尹绍宗等尝主谓辛氏者为忠。谓王氏者为逆之论。至是绍宗诣我 太祖军前。献霍光传。遂废祦。欲择立王氏。曹敏修谋立昌。即仁任侄女谨妃所生也。恐诸将违已。以李穑为时名儒。欲籍其言。密问之。穑曰。当立前王之子。遂立昌。公始与穑等岐贰。(辛昌传象村汇言通修)
辛昌以公充书筵侍读。未几擢密直副使。是时。田制大坏。势家互相兼并。一人所耕之田。其主或至于七八。而当输租之时。人马之供亿。求请抑买之物。行脚之钱。漕运之价。倍蓰于其租之数。毒痛日深。民皆怨咨。公深知其弊。慨然欲革私田。力赞我 太祖。尽取境内之田。属之公家。计民授田。以复古者田制之正。旧家世族以其不便于已。多方沮毁。使都堂议利害。侍中李穑以为不可轻改旧法。持其议不从。赵浚,尹绍宗附公议。郑梦周依违两间。 太祖竟革之。(本传本集及赵浚传通修)
十月。公知贡举。知申事权近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致等三十三人及第。(选举志)
己巳十一月。我 太祖与公及判三司事沈德符,赞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28H 页
成事池涌奇,郑梦周,政堂文学契长寿,评理成石璘,知门下府事赵浚,判慈惠府事朴葳等。会兴国寺。议曰。祦,昌本非王氏。不可奉宗祧。又有 天子之命。(按是岁九月。门下评理尹承顺等回自京师。钦奉 圣旨。节该高丽君位。自王氏被弑绝嗣。后虽假王氏以异姓为之。非三韩世守之良谟。果有贤智陪臣在位。定君臣之分。则虽数十岁不朝。亦何患哉。)当废假立真。奉定妃教放昌于江华。迎立恭让王。封公奉化县忠义君。赐输忠论道佐命功臣号。拜三司右使。给田一百结奴婢十口白金五十两厩马一匹䌽帛等物。上笺谢恩。(教文见下○本传及恭让王世家通修)
王即位之夕。王婿姜淮季父蓍入谓王曰。诸将相立殿下者。只欲图免已祸。非为王氏也。殿下慎勿亲信。思所以自保。王婿禹成范侍侧闻之。告其母尹氏。尹氏从兄绍宗闻之以告。公及诸功臣遂进言于王曰。殿下甫即位。谗言遽入。臣等惶惧无已。殿下若信谗言。即罪臣等。若以臣等黜伪姓。复立王氏。为有功于宗社。请罪谗人。使上下无间焉。王顾左右默然。公及诸功臣俯伏良久而退。(沈德符传龙飞御天歌通修)
时有献大虎者。公曰。诸道曲献。却之便。否则请付有司。以备国用。如大虎。道路舁举至数十人。且其肉不登俎豆。将安用之。王以为然。贡献悉付有司。(本传)
王即位之夕。王婿姜淮季父蓍入谓王曰。诸将相立殿下者。只欲图免已祸。非为王氏也。殿下慎勿亲信。思所以自保。王婿禹成范侍侧闻之。告其母尹氏。尹氏从兄绍宗闻之以告。公及诸功臣遂进言于王曰。殿下甫即位。谗言遽入。臣等惶惧无已。殿下若信谗言。即罪臣等。若以臣等黜伪姓。复立王氏。为有功于宗社。请罪谗人。使上下无间焉。王顾左右默然。公及诸功臣俯伏良久而退。(沈德符传龙飞御天歌通修)
时有献大虎者。公曰。诸道曲献。却之便。否则请付有司。以备国用。如大虎。道路舁举至数十人。且其肉不登俎豆。将安用之。王以为然。贡献悉付有司。(本传)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28L 页
庚午正月。王始开经筵。以公及郑梦周知经筵事。与诸讲官。分四番进讲。王谓公曰。今欲罢伪朝添设职。(按辛祦以添设职赏军士。自奉翊通宪至七八品无数。时人有车载斗量之讥。)其术何由。对曰。古之用人之法有四。曰文学曰武科曰吏科曰门荫。以此四科举之。当则用之。否则舍之。其谁有怨。又问秩高者。处之何如。对曰。昔宋时。为散官设大丹馆,福源宫。或授提调。或授提举。今亦效此别置宫城宿卫府。而位密直奉翊者。为提调宫城宿卫事。三四品。提举宫城宿卫事。然则政得其宜。体统严矣。又问居外者。处之何如。对曰。在京城者处之如此。则在外者争来赴卫王室矣。然后以秩高下。或为提调。或为提举。王从之。遂置宫城宿卫府。公又言唐用人之法。条目有五。一曰教养。成其才德。二曰选举。取其秀出。三曰铨注。当其职任。四曰考课。覈其功过。五曰黜陟。示其惩劝。条目中又各有条目。博学经史。通晓律令。肄习射御三者。教养之条目也。文学才干武艺门荫四者。选举之条目也。有德望识量者为相。有智略威勇者为将。敢言不讳者为台谏。明察平恕者为刑官。通习筹数者主钱谷。巧思精敏者主工匠。此六者。铨注之条目也。公耳忘私。勤其职任为功。瘠公肥私。旷官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29H 页
废职为过。此二者。考课之条目也。进职秩加俸禄为陟。削官职窜贬为黜。此二者。黜陟之条目也。本朝用人之法大毁。欲教养则师道不明。欲选举则以私蔽公。欲铨注则贤愚杂进。欲考课则请谒烦盛。欲黜陟则贿赂公行。五者皆废。何从得人乎。近分遣五道黜陟使。是不揣其本而齐其末也。王深然之。令经筵检讨官韩尚敬书其言以进。(本传及恭让王世家选举志通修)
四月。王赐教书于公及诸功臣褒美之。赐厩马一匹白金五十两帛绢各五端。(恭让王世家)
闰月。公及诸功臣上书辞职。命视事。时台谏论李穑,曹敏修立昌之罪。知申事李行曰。台谏之论。安知非功臣意耶。以穑为座主。令右代言赵仁沃代署名。台谏劾行及仁沃。王不得已罢之。公与诸功臣上书以为台谏论列。非臣等所知。祦,昌之党。忌疾兴讪。请避位弭谤。以保性命。皆杜门不视事。王命评理裴克廉署事都堂。大提学安宗源,左使权仲和等。请令就职。王曰。卿等其图之。对曰。古者一相辞职。都堂皆改批。今亦宜改批。令出视事。王从之。公及诸功臣诣阙拜谢。王召入内殿。赐酒慰之。乃出视事。(李穑传)
六月。除政堂文学。如京师贺 圣节。且辨诬也。时坡
四月。王赐教书于公及诸功臣褒美之。赐厩马一匹白金五十两帛绢各五端。(恭让王世家)
闰月。公及诸功臣上书辞职。命视事。时台谏论李穑,曹敏修立昌之罪。知申事李行曰。台谏之论。安知非功臣意耶。以穑为座主。令右代言赵仁沃代署名。台谏劾行及仁沃。王不得已罢之。公与诸功臣上书以为台谏论列。非臣等所知。祦,昌之党。忌疾兴讪。请避位弭谤。以保性命。皆杜门不视事。王命评理裴克廉署事都堂。大提学安宗源,左使权仲和等。请令就职。王曰。卿等其图之。对曰。古者一相辞职。都堂皆改批。今亦宜改批。令出视事。王从之。公及诸功臣诣阙拜谢。王召入内殿。赐酒慰之。乃出视事。(李穑传)
六月。除政堂文学。如京师贺 圣节。且辨诬也。时坡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29L 页
平君尹彝,中郎将李初诉于中朝曰。 李侍中立瑶为主。瑶非宗室。乃其姻亲也。瑶与 李(太祖旧讳)谋犯上国。公入奏曰。尹彝,李初诬妄。臣不敢先辨虚实。乞遣钦差一官前来究问。仍许臣赴京面奏。钦奉宣谕。 圣旨曰。尹彝李初谋乱汝国事。朕既不信。已曾断罪。汝国复何虞疑。(恭让王世家)
金宗衍之狱起。鞫其党李芳春等。芳春曰。宗衍谓吾曰。 李侍中性本慈仁。但以郑梦周,赵浚,郑道传等所诱。令我至此。我欲与权格等同谋害之。鞫权格。格曰。宗衍语予云。吾与池涌奇等。谋以害 李侍中,梦周,道传等。何难之有。遂捕宗衍瘐死。(金宗衍传)
宪府劾检讨官申元弼矫世子旨。王为罢其职。既而怒言者欲罪之。公曰。元弼乃殿下潜邸旧臣。若宥其罪。言者必谓殿下喜怒出于私。非初政美事也。王怒稍解。拜政堂文学同判都评议使司事兼成均大司成。王命撰积庆园中兴碑。(按积庆园。即恭让王四亲庙。)赐衣一袭厩马一匹。(本传)
辛未正月。省五军为三军都总制府。以公为右军总制使。公辞曰。三军之作。臣在中朝。宪司所建白。臣不知也。然罢元帅为三军。以臣为总制使。则诸帅失职
金宗衍之狱起。鞫其党李芳春等。芳春曰。宗衍谓吾曰。 李侍中性本慈仁。但以郑梦周,赵浚,郑道传等所诱。令我至此。我欲与权格等同谋害之。鞫权格。格曰。宗衍语予云。吾与池涌奇等。谋以害 李侍中,梦周,道传等。何难之有。遂捕宗衍瘐死。(金宗衍传)
宪府劾检讨官申元弼矫世子旨。王为罢其职。既而怒言者欲罪之。公曰。元弼乃殿下潜邸旧臣。若宥其罪。言者必谓殿下喜怒出于私。非初政美事也。王怒稍解。拜政堂文学同判都评议使司事兼成均大司成。王命撰积庆园中兴碑。(按积庆园。即恭让王四亲庙。)赐衣一袭厩马一匹。(本传)
辛未正月。省五军为三军都总制府。以公为右军总制使。公辞曰。三军之作。臣在中朝。宪司所建白。臣不知也。然罢元帅为三军。以臣为总制使。则诸帅失职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0H 页
者必怏怏曰。道传革元帅。自为总制。怨刺并兴。臣又不便弓马。不敢当。且革私田改冠服等事。皆非臣所为也。左右皆目臣。臣又冒处是任。则谗言日至。臣其危乎。愿更命他人。王曰。大国三军。古制也。中为权臣所废。宰相各称元帅。一民莫非其有。今革元帅立三军。此复古之机也。总制寔重任。议诸两侍中。以卿为之。卿毋辞。公曰。傥有谗言。请勿纳。永保微臣。遂不辞。王悦。二月。与诸总制阅所总兵。分番宿卫。(本传及恭让世家通修)
王自南京还都。次桧岩寺。以诞辰礼佛饭僧。公曰。诞辰饭僧。虽非古典。但出于臣子则可矣。未闻人君自祈福利。不听。王欲营演福寺塔殿。令京畿,杨广民输木五千株。牛尽毙。民甚怨之。公极言其害。寻以病乞退。不允。成均生员朴础等上疏曰。兼大司成郑道传发挥天人性命之渊源。唱鸣孔孟程朱之道学。辟浮屠百代之䛘诱。开三韩千古之迷惑。斥异端息邪说。明天理而正人心。吾东方真儒一人而已。是上天授殿下以皋陶伊傅之佐。以兴尧舜三代之盛于中兴之日也。殿下以道传辟佛之策。为祖宗之罪人欤。金琠奉佛之说。为殿下之忠臣欤。(按典医副正金琠上书。请上顺圣祖之弘
王自南京还都。次桧岩寺。以诞辰礼佛饭僧。公曰。诞辰饭僧。虽非古典。但出于臣子则可矣。未闻人君自祈福利。不听。王欲营演福寺塔殿。令京畿,杨广民输木五千株。牛尽毙。民甚怨之。公极言其害。寻以病乞退。不允。成均生员朴础等上疏曰。兼大司成郑道传发挥天人性命之渊源。唱鸣孔孟程朱之道学。辟浮屠百代之䛘诱。开三韩千古之迷惑。斥异端息邪说。明天理而正人心。吾东方真儒一人而已。是上天授殿下以皋陶伊傅之佐。以兴尧舜三代之盛于中兴之日也。殿下以道传辟佛之策。为祖宗之罪人欤。金琠奉佛之说。为殿下之忠臣欤。(按典医副正金琠上书。请上顺圣祖之弘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0L 页
愿。重营佛寺。加给田以兴释教。王嘉纳其言。)臣等亦未敢知也。殿下疑道传之正学。信金琠之邪说。则岂不取笑于天下。见讥于万世哉。(本传及金子粹传通修)
四月。王下教求言。公上疏曰。殿下即位以来。蒙赏受刑之人。有事同而施异者。金伫之言一也。有置于极刑者。有加擢用者。金宗衍在狱致逃一也。其监守官吏一诛一用。其在逃谋乱一也。同谋容隐之人。或生或死。臣愚不知刑诛而死者为有罪邪。则擢用而生者独何幸欤。擢用而生者为无罪邪。则刑诛而死者独何辜欤。祦,昌窃我王氏之位。实祖宗之罪人。而为王氏子孙臣庶所共雠也。其族姻党与。不加刑诛则屏诸四裔而后快于人神之心。昔武才人以高宗之后。夺其子中宗之位。五王举义退武氏。复立中宗。武氏母也。中宗子也。以母之亲。夺子之位。胡氏尚讥五王不能断大义。诛其罪而灭其宗。况祦昌之于王氏。无武氏之亲。有武氏之罪。则族姻及其党与。奚啻武氏之宗也。诸将回军。议立王氏。此上天悔祸。祖宗阴相。王氏复兴之机也。有沮其议。卒立子昌。使王氏不复兴者(按指李穑)有谋迎辛祦。永绝王氏者(按指禹玄宝)其为乱贼之党。王法所不容也。殿下既全其生。置之远方。
四月。王下教求言。公上疏曰。殿下即位以来。蒙赏受刑之人。有事同而施异者。金伫之言一也。有置于极刑者。有加擢用者。金宗衍在狱致逃一也。其监守官吏一诛一用。其在逃谋乱一也。同谋容隐之人。或生或死。臣愚不知刑诛而死者为有罪邪。则擢用而生者独何幸欤。擢用而生者为无罪邪。则刑诛而死者独何辜欤。祦,昌窃我王氏之位。实祖宗之罪人。而为王氏子孙臣庶所共雠也。其族姻党与。不加刑诛则屏诸四裔而后快于人神之心。昔武才人以高宗之后。夺其子中宗之位。五王举义退武氏。复立中宗。武氏母也。中宗子也。以母之亲。夺子之位。胡氏尚讥五王不能断大义。诛其罪而灭其宗。况祦昌之于王氏。无武氏之亲。有武氏之罪。则族姻及其党与。奚啻武氏之宗也。诸将回军。议立王氏。此上天悔祸。祖宗阴相。王氏复兴之机也。有沮其议。卒立子昌。使王氏不复兴者(按指李穑)有谋迎辛祦。永绝王氏者(按指禹玄宝)其为乱贼之党。王法所不容也。殿下既全其生。置之远方。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1H 页
可也。今皆召还于家。慰而安之。若以其罪为诬也。其沮王氏而立伪昌者。诸将之所共知也。亲自招服。明有辞證。其迎辛祦而绝王氏者。金伫,郑得厚言之于前。李琳,李贵生招承于后。此而谓之诬也。天下安有乱臣贼子之可讨者也。请以中宗,三思之事明之。武氏之党最用事者三思也。五王既立武氏之子为帝。故三思得免其机上之肉。则五王不惟有功于中宗。于三思亦有天地再造之恩也。彼三思曾不是思。自疑其罪为世所不与。日夜谮五王曰。权重恃功。以惑中宗之心。中宗以三思爱已而亲之。以五王为权重而忌之。卒之五王戮而中宗弑。以亲则母之侄也。以恩则活其生也。不得其力而得其祸。谗人之谋。驯致其道。至于亡人之身灭人家国。以底自败而后已。如三思者。岂有古今之殊也。臣等虽遭五王之害。无足恤也。为王氏已成之业惜之也。若曰保无此事。言之者妄也。彼中宗之心。岂不为保也。卒贻后人之笑。臣恐后之笑今。犹今之笑古也。仍缴辞笺以进。不允。当时上书者甚众。而公对为第一。王每称之。然以尽言不讳忤旨。(本传下同)
公以武三思比禹玄宝党。王不悦公。(按禹成范。玄宝孙也。为王婿。故
公以武三思比禹玄宝党。王不悦公。(按禹成范。玄宝孙也。为王婿。故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1L 页
不悦公。)而玄宝及李穑之党亦恶公。公又上书都堂。请诛穑,玄宝曰。窃谓刑之大者。莫甚于篡逆。其沮王氏而立子昌。迎辛祦而绝王氏者。篡逆之尤。乱贼之魁也。宜当具论罪状。启于殿下。与国人告于太庙。数其罪而讨之。然后在天之灵慰矣。臣民之愤雪矣。天地之经立矣。宰相之责塞矣。若曰。人之罪恶。非我所知也。生杀废置之权。人主所司也。宰相何与焉。则董狐岂以赵盾不讨弑君之贼。加恶名乎。若曰。所谓罪人。有儒宗焉。有连婚王室者焉。其法有难议者也。则昔林衍废元王。立母弟淐。衍先定其谋。而后告侍中李藏用。藏用不知所为。但曰唯唯而已。后元王反正。以藏用位居上相。不能寝其谋禁其乱。废为庶人。今李穑之为儒宗。孰与藏用。其首倡邪谋。沮王氏而立子昌者。孰与藏用。但唯林衍之谋而已。或曰。穑之言曰祦虽旽子。玄陵称为已子封江宁大君。又受 天子诰命。其为君成矣。又既已为臣矣而逐之。大不可也。此其说不亦是乎。则曰王位。太祖之位也。社稷。太祖之社稷也。玄陵固不得而私之也。又天子诰命。一时权臣以为玄陵之子。欺而得之也。后天子有命曰。高丽君位绝嗣。虽假王氏以异姓为之。亦非三韩世守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2H 页
之良谋。又曰。果有贤智陪臣。定君臣之位。则前命之误。 天子亦知而申之矣。安敢以诰命藉口乎。其为臣之说。抑有辨焉。纲目前书审食其为帝太傅。周勃,陈平为丞相。后书汉大臣等诛子弘。迎代王恒即皇帝位。其书曰帝曰丞相者。非为臣之辞乎。曰大臣曰诛子弘者。非讨贼之辞乎。不独此耳。武才人称帝已久。狄仁杰荐张柬之为宰相。柬之废武才人。迎立中宗。其荐为宰相者。岂非为臣也。废武才人者。亦讨其为贼也。百世之人。称周,陈安刘。张柬之复唐之功。未闻罪数公为臣而废旧主也。或曰。其谋迎辛祦者。正子昌在位之时。虽无辛祦之迎。王氏安得复兴乎。其曰。迎辛祦而绝王氏。以罪加之之辞也。当是时。忠臣义士奉 天子之命。议黜异姓。以复王氏。伪辛之党。先得礼部咨知。 天子之有命。忠臣之有议。谓子昌幼弱。谋立其父。以济其私。此非谋迎辛祦而绝王氏乎。况彼之言曰。戊辰年废立之时。斯文有异议。所谓异议者。议立王氏也。又倡言于众曰。诸将议立王氏。吾父沮之。吾父之功大矣。此言流闻于祦,昌之耳者深矣。使祦,昌得志。斯文与诸将。果得保其首领乎。其自处之薄。为何如也。自以立王氏为异议。沮王氏为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2L 页
己功。今以立伪辛为异议。沮王氏为重罪。不亦可乎或曰。穑与玄宝。未尝弑也。比而同之于陈恒,州吁。不亦过乎。又安知诬其罪而误蒙也。则不有胡氏之说乎。弑君立君。宗庙犹未亡也。移其宗庙。改其国姓。是灭之也。岂不重于弑也。今党异姓而废王氏之宗祀者。实胡氏所谓移其宗庙而灭同姓也。其罪亦不止于弑也。又古之大臣。人有告其罪者。囚服请罪。如汉霍光。以武帝顾命大臣。拥立昭帝。功德至大。人有上书告其罪者。不敢入禁中而待罪于外。以此观之。苟有告罪者则当涕泣切请躬对有司。辨明其罪。然后其心安焉。岂有诱妻子上书。假托疾病。就医于外。不与明辨乎。是则自知其罪。辞屈难辨必矣。春秋讨贼之法。虽其踪迹未著。尚探其意而诛之。况踪迹已著如此者乎。又上笺辞右军总制使。(笺见拾遗)谏官言道传功在社稷。上笺辞职。屡日不答。待功臣不可如此其薄。乃复为政堂文学。台省交章请玄宝罪。王以成范故不听。使人于我 太祖请禁台省论奏。 太祖歏曰。王曾谓我指挥台省乎。
王忌我 太祖功高得众心。又旧家世族。怨革私田。多方诬毁。祦昌之党连姻王室。朝夕谮诉。王信谗言。
王忌我 太祖功高得众心。又旧家世族。怨革私田。多方诬毁。祦昌之党连姻王室。朝夕谮诉。王信谗言。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3H 页
日夜与左右潜图除之。 太祖困于谗说。谓公及南訚等曰。吾与卿等戮力王室。而谗言屡腾。恐吾辈不得容。吾当东归以避之。先令家人趣装将行。公曰。 公之一身。宗社生灵之所系。岂可轻其去就。不如留相王室。进贤退不肖。以振纪纲。如此则王庶几有悟。而谗言自息矣。今若退居一隅。彼谗者必诬以蓄异心。祸且不测矣。 太祖曰。昔者。子房从赤松子游。高祖不之罪。我心无佗。王岂罪我哉。相与论议未决。都镇抚黄希硕因家臣金之景白 夫人康氏曰。道传,訚等劝 公东归。事将非矣。不如去此数人。 康氏信之。告于 太宗曰。道传,訚等皆不可保。对曰。 公困于谗说。有引去之志。道传,訚等力陈利害。以止其行者也。乃责之景曰。数人。与 公同休戚者也。汝勿更言。王召公。公辞疾不赴。遣代言安瑗敦谕乃至。王问穑,玄宝罪。公对如疏意。语若悬河。王曰。穑罪状稍著。玄宝罪犹未白。公曰。穑罪已著。宜置极刑。以示不忠。若玄宝者。罪状未白。故台谏交章请流远地。臣亦以为宜使淑慝异处。王曰。穑,玄宝事。寝之已久。今有抗疏者。必卿疏为之阶也。卿近不见寡人者。亦以此也。公曰君臣之义。情同父子。譬如父责子不孝。而明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3L 页
曰又爱之如初者。天理之不掩也。殿下今虽责臣。后若推诚任臣。敢不奋励。今当农月。天久不雨。殿下召臣面议。天乃雨。昔霾霖禾谷不茂。殿下召臣议政事。阴雨霁。殿下以为何如。脱有奸党。矫旨罪臣。臣请面启然后伏罪。王不悦。(本传及龙飞御天歌通修)
九月。宪司劾纠正朴子良等不迎执义禹洪得。下狱鞫之。辞连公。出为平壤府尹。省宪刑曹上疏劾公阴诱纠正。非毁台谏。请置极刑。王以功臣宥之。复论公滥居功臣之列。内怀奸恶。外施忠直。染污国政。请加其罪。王放归其乡奉化县。台省交章曰。道传滥受大爵。混淆朝廷。请收告身及功臣录券。明正其罪。王只收职牒录券。移配罗州。大司宪金凑等上疏论其子典农正津,宗簿副令泳。(按泳本传作澹误。澹。公弟道存之子。)废为庶人。寻量移公于奉化县。(按禹宝传曰。宪司上书请李穑罪。而不及禹玄宝。纠正朴子良等相与讥议。时玄宝子洪得为执义赴衙。子良等不庭迎。大司宪金凑劾之。下子良等于巡军鞫之。万户柳曼殊曰。所司论玄宝等罪。密封以闻。若等何由知之。子良曰。闻诸纠正安升庆。升庆曰。前此诣郑道传第。问曰。闻公上书言事甚切。然乎道传曰。然。其言书中之事。予闻之。遂不迎洪得。又见道传问曰。近者省宪,刑曹论祦,昌,彝,初之党。具密封以闻。见乎。道传曰。若等以祦,昌,彝,初之党为大恶。然其事已矣。吾所间止此尔。于是杖子良升庆配水军。省宪上疏劾流公于奉化县。○本传)
壬申春。宥还荣州。时秉国政者。忌我 太祖威德日
九月。宪司劾纠正朴子良等不迎执义禹洪得。下狱鞫之。辞连公。出为平壤府尹。省宪刑曹上疏劾公阴诱纠正。非毁台谏。请置极刑。王以功臣宥之。复论公滥居功臣之列。内怀奸恶。外施忠直。染污国政。请加其罪。王放归其乡奉化县。台省交章曰。道传滥受大爵。混淆朝廷。请收告身及功臣录券。明正其罪。王只收职牒录券。移配罗州。大司宪金凑等上疏论其子典农正津,宗簿副令泳。(按泳本传作澹误。澹。公弟道存之子。)废为庶人。寻量移公于奉化县。(按禹宝传曰。宪司上书请李穑罪。而不及禹玄宝。纠正朴子良等相与讥议。时玄宝子洪得为执义赴衙。子良等不庭迎。大司宪金凑劾之。下子良等于巡军鞫之。万户柳曼殊曰。所司论玄宝等罪。密封以闻。若等何由知之。子良曰。闻诸纠正安升庆。升庆曰。前此诣郑道传第。问曰。闻公上书言事甚切。然乎道传曰。然。其言书中之事。予闻之。遂不迎洪得。又见道传问曰。近者省宪,刑曹论祦,昌,彝,初之党。具密封以闻。见乎。道传曰。若等以祦,昌,彝,初之党为大恶。然其事已矣。吾所间止此尔。于是杖子良升庆配水军。省宪上疏劾流公于奉化县。○本传)
壬申春。宥还荣州。时秉国政者。忌我 太祖威德日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4H 页
盛。中外归心。又知公及赵浚,南訚等有推戴之谋。尝欲乘机图之。闻 太祖畋于海州坠马。体甚不平。遂嗾谏官金震阳等曰。 李(太祖旧讳)今坠马病笃。宜先剪羽翼赵浚,郑道传等然后可图也。震阳等上疏曰。郑道传起身贱地。窃位堂司。织成萋斐之罪。连坐众多之人。赵浚与道传同心。相扇变乱。卖弄权势。诱胁诸人。南訚希合浚与道传之意。敢发轻辱不敬之言。以激上意而逞其欲。请收浚訚等职牒功券。鞫问其罪。明正典刑。道传仍于贬所典刑。垂戒后来。疏上。留中不下。(本传及郑梦周金震阳等传通修)
翌日。震阳等伏閤更请。王召侍中沈德符,郑梦周议。遂依申。流浚等远地。公亦在流中。而知申事李詹遗忘不录。震阳等据依申遣人于奉化。执公囚于甫州。(按甫州今醴泉郡)大司宪姜淮伯,执义郑熙,掌令徐甄等。上疏请公等罪。震阳又言古人云。去草不去根。终当复生。去恶不去根。其恶滋长。赵浚,郑道传恶之根也。南訚,尹绍宗等。养其根而滋蔓者也。昨臣等上章请诛。而惟道传特蒙允许。馀止贬外。罪同罚异。请将浚等并置极刑。王愕然曰。我初无诛道传之语。命移流公于光州。台谏连日交章。伏閤廷诤。请诛公及浚等。王
翌日。震阳等伏閤更请。王召侍中沈德符,郑梦周议。遂依申。流浚等远地。公亦在流中。而知申事李詹遗忘不录。震阳等据依申遣人于奉化。执公囚于甫州。(按甫州今醴泉郡)大司宪姜淮伯,执义郑熙,掌令徐甄等。上疏请公等罪。震阳又言古人云。去草不去根。终当复生。去恶不去根。其恶滋长。赵浚,郑道传恶之根也。南訚,尹绍宗等。养其根而滋蔓者也。昨臣等上章请诛。而惟道传特蒙允许。馀止贬外。罪同罚异。请将浚等并置极刑。王愕然曰。我初无诛道传之语。命移流公于光州。台谏连日交章。伏閤廷诤。请诛公及浚等。王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4L 页
命先鞫訚等诸人。辞连浚道传然后可并鞫之。六月。召还赐米豆百石。给其子津泳告身。复封公忠义君。(本传及金震阳传通修)
七月。公及南訚赵浚等协谋。推戴我 太祖。奉传国宝诣邸。 上遂即位。(按赵浚上笺曰。日者 殿下不幸坠马。手握国政者。嗾台谏谓臣与郑道传,南訚为 殿下之腹心。乘间骋谋。罗织罪辜。先行窜逐。次图 殿下。凶党益肆。祸在晷刻。天怒民离。三韩幡然。推戴 殿下。天命人心。既至于此。 殿下欲守子臧之节。其可得乎。)定开国功臣。次第论赏。封公奋义佐命开国功臣,崇禄大夫,门下侍郎,赞成事,同判都评议使司事,判户曹事兼判尚瑞司事,宝文阁大学士,知经筵,艺文春秋馆事兼义兴亲军卫节制使奉化伯。加实封户。立碑纪功。建阁图形。追赠三代。嫡长世袭。不失其禄。宥及永世。载诸信书以赐之。(本集及 国朝宝鉴稗乘通修)
上命都承旨闵汝翼。令公撰到 御讳表德投进。遂进字说。(说见集中○本集)
殿中卿卞仲良与兵曹正郎李荟言曰。自古政权兵权。不可兼任一人。兵权宜在宗室。政权宜在宰辅。今赵浚郑道传南訚等。既掌兵权。又掌政权。实为不可。上闻之怒曰。此数人皆我股肱之臣。终始一心者。如或可疑。谁可信者。为此言者。必有以也。命大司宪朴
七月。公及南訚赵浚等协谋。推戴我 太祖。奉传国宝诣邸。 上遂即位。(按赵浚上笺曰。日者 殿下不幸坠马。手握国政者。嗾台谏谓臣与郑道传,南訚为 殿下之腹心。乘间骋谋。罗织罪辜。先行窜逐。次图 殿下。凶党益肆。祸在晷刻。天怒民离。三韩幡然。推戴 殿下。天命人心。既至于此。 殿下欲守子臧之节。其可得乎。)定开国功臣。次第论赏。封公奋义佐命开国功臣,崇禄大夫,门下侍郎,赞成事,同判都评议使司事,判户曹事兼判尚瑞司事,宝文阁大学士,知经筵,艺文春秋馆事兼义兴亲军卫节制使奉化伯。加实封户。立碑纪功。建阁图形。追赠三代。嫡长世袭。不失其禄。宥及永世。载诸信书以赐之。(本集及 国朝宝鉴稗乘通修)
上命都承旨闵汝翼。令公撰到 御讳表德投进。遂进字说。(说见集中○本集)
殿中卿卞仲良与兵曹正郎李荟言曰。自古政权兵权。不可兼任一人。兵权宜在宗室。政权宜在宰辅。今赵浚郑道传南訚等。既掌兵权。又掌政权。实为不可。上闻之怒曰。此数人皆我股肱之臣。终始一心者。如或可疑。谁可信者。为此言者。必有以也。命大司宪朴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5H 页
经同巡军杂治。流仲良于宁海。荟于顺天。(国朝宝鉴下同)
公与裴克廉等启曰。王子诸君服御驺从。不可不备。用度不可不足。乞于本科外加赐土田。 上从容语潜邸时事曰。本科百馀结。亦不至饥寒。若又加赐则人必谓予私己子也。况京畿土田有限。岂可滥给。卿等若欲加给则先给功臣。以例及之乃可。公取周礼司马蒐狩之法。晋魏齐秦(按晋文被庐之蒐。齐湣之枝击。魏惠之武卒。秦昭之锐士。用兵之法。)穰苴,李靖,诸葛武侯等兵法。作五行阵出奇图。又增损司马法。作讲武图以进。 上善之。命军士肄之。(本集下同)
冬。以门下侍郎赞成事朝京师。谢 圣恩且贺正也。帝遇之加礼。不为防限。及还在途。 上特遣重臣。劳以宫酝。
癸酉七月。撰进文德曲,梦金尺,受宝箓乐词三篇。(词见集中) 教曰。顾予之德。安敢擅其美名。然思创业之未易。念守成之尤难。当荐之 宗庙。奏之朝廷。 命赐内厩马一匹表里各一段。
甲戌六月。 上命都承旨韩尚敬。取进公所撰经国典。览而嘉之。特赐段子,彩绢各三匹。厩马一匹,白金五十两。(按河崙更详定。名以经济六典。)
公与裴克廉等启曰。王子诸君服御驺从。不可不备。用度不可不足。乞于本科外加赐土田。 上从容语潜邸时事曰。本科百馀结。亦不至饥寒。若又加赐则人必谓予私己子也。况京畿土田有限。岂可滥给。卿等若欲加给则先给功臣。以例及之乃可。公取周礼司马蒐狩之法。晋魏齐秦(按晋文被庐之蒐。齐湣之枝击。魏惠之武卒。秦昭之锐士。用兵之法。)穰苴,李靖,诸葛武侯等兵法。作五行阵出奇图。又增损司马法。作讲武图以进。 上善之。命军士肄之。(本集下同)
冬。以门下侍郎赞成事朝京师。谢 圣恩且贺正也。帝遇之加礼。不为防限。及还在途。 上特遣重臣。劳以宫酝。
癸酉七月。撰进文德曲,梦金尺,受宝箓乐词三篇。(词见集中) 教曰。顾予之德。安敢擅其美名。然思创业之未易。念守成之尤难。当荐之 宗庙。奏之朝廷。 命赐内厩马一匹表里各一段。
甲戌六月。 上命都承旨韩尚敬。取进公所撰经国典。览而嘉之。特赐段子,彩绢各三匹。厩马一匹,白金五十两。(按河崙更详定。名以经济六典。)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5L 页
冬。定都汉阳。 命公相宅。僧无学欲以仁王山作镇。白岳木觅为龙虎。公难之曰。自古帝王皆南面而治。未闻东向也。无学曰。不从吾言。垂二百年。当思吾言矣。竟从公言。以高丽肃宗所营基址狭隘。遂相其南。亥山为主。壬坐丙向。先是新罗僧义相有言曰。择都汉阳者。不信僧言。必有郑姓人出而是非之。至是果验。(五山说林,众村汇言通修。)
帝以本国遣人至辽东。赍布帛金银。假以行礼诱边将。又遣人说诱女直。潜渡鸭绿江等事。下手诏责之。上命公撰辨明表文以进。(表见拾遗○国朝宝鉴,考事撮要通修。)
是岁。著心气理三篇。(本集)
乙亥正月。撰进高丽史。先是 上命公及郑总等修高丽史。因李仁复,李穑所撰金镜录撰之。仿通鉴编年法。而以元王以下。事多僭拟。称宗者书王。称节曰者书生曰。朕则书予。诏则书教。陛下太后太子之称谥号官号之类。多所更改。书凡三十七卷。至是投进。命赐内厩马一匹,白银五十两,段子一匹,䌽绡一匹。(本集及 国朝宝鉴通修)
上以判中枢事李茂曾镇全罗道。有威惠。民所敬服。即命观察于其道。将行。公抄录周汉以来至 本朝
帝以本国遣人至辽东。赍布帛金银。假以行礼诱边将。又遣人说诱女直。潜渡鸭绿江等事。下手诏责之。上命公撰辨明表文以进。(表见拾遗○国朝宝鉴,考事撮要通修。)
是岁。著心气理三篇。(本集)
乙亥正月。撰进高丽史。先是 上命公及郑总等修高丽史。因李仁复,李穑所撰金镜录撰之。仿通鉴编年法。而以元王以下。事多僭拟。称宗者书王。称节曰者书生曰。朕则书予。诏则书教。陛下太后太子之称谥号官号之类。多所更改。书凡三十七卷。至是投进。命赐内厩马一匹,白银五十两,段子一匹,䌽绡一匹。(本集及 国朝宝鉴通修)
上以判中枢事李茂曾镇全罗道。有威惠。民所敬服。即命观察于其道。将行。公抄录周汉以来至 本朝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6H 页
监司沿革得失之迹。附以先儒所论之说。又以善最作考课之法。定其分数。使刺举者有以依据。名之曰监司要约以赠之。(权阳村集)
十月。汉阳宫 庙既成。 上亲祭 太室。御正殿宴。公等赐厩马一匹。(本集及权阳村集通修)
上命公名新宫诸殿及诸门。公撰名并书所撰之意以进。(按撰进后颁赏。在丁丑五月。)名新宫曰景福。燕寝曰康宁。东小寝曰延生。西小寝曰庆成。燕寝之南殿曰思政。其南正殿与门曰勤政。东西二楼曰隆文隆武。南曰正门。(按后改光化。宫殿及门名疏注见集中。)东白建春。西曰迎秋。北曰神武。都城八门。南崇礼。东兴仁。西敦义。北肃清。东北弘化。(按后改惠化)东南光熙。西南昭德。(按后改昭义)西北彰义。都城内外四十九坊。亦公所名也。(按公在寿进坊。不得其终。人以为谶。盖进与尽同音也。后改寿重。)又制进新都八景诗。(诗见集中○本集及 国朝宝鉴稗乘通修。)
上以庚申夜。召公及诸勋臣。置酒张乐。酒酣。 上谓公曰。寡人之得至于此。卿等之力也。相与敬信。期至子孙万世可也。公对曰。齐桓公问于鲍叔曰。何以治国。鲍叔曰。愿公无忘在莒时。愿仲父无忘在槛车时。臣愿 殿下无忘坠马时。臣亦无忘锁项时。(按锁项。谓囚系
十月。汉阳宫 庙既成。 上亲祭 太室。御正殿宴。公等赐厩马一匹。(本集及权阳村集通修)
上命公名新宫诸殿及诸门。公撰名并书所撰之意以进。(按撰进后颁赏。在丁丑五月。)名新宫曰景福。燕寝曰康宁。东小寝曰延生。西小寝曰庆成。燕寝之南殿曰思政。其南正殿与门曰勤政。东西二楼曰隆文隆武。南曰正门。(按后改光化。宫殿及门名疏注见集中。)东白建春。西曰迎秋。北曰神武。都城八门。南崇礼。东兴仁。西敦义。北肃清。东北弘化。(按后改惠化)东南光熙。西南昭德。(按后改昭义)西北彰义。都城内外四十九坊。亦公所名也。(按公在寿进坊。不得其终。人以为谶。盖进与尽同音也。后改寿重。)又制进新都八景诗。(诗见集中○本集及 国朝宝鉴稗乘通修。)
上以庚申夜。召公及诸勋臣。置酒张乐。酒酣。 上谓公曰。寡人之得至于此。卿等之力也。相与敬信。期至子孙万世可也。公对曰。齐桓公问于鲍叔曰。何以治国。鲍叔曰。愿公无忘在莒时。愿仲父无忘在槛车时。臣愿 殿下无忘坠马时。臣亦无忘锁项时。(按锁项。谓囚系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6L 页
甫州时。)则子孙万世可期矣。 上曰然。工歌文德曲。目公曰。此卿所撰进。卿宜起舞。公即起舞。 上令脱上衣以舞。赐龟甲裘。欢甚彻夜乃罢。(本集及 国朝宝鉴通修)
上尝宴韩山伯李穑。闻文德,武功二曲。 教曰。歌颂功德。实惟过情。每闻此曲。予甚愧焉。公对曰。 殿下有此心。歌所以作也。 上欢甚。解所御乌犀带以赐。(国朝宝鉴,权阳村集通修。)
公承 命制进贺正表笺。(表笺佚○按权近陈情笺曰。丙子贺正之表。臣独修改。而郑道传未尝同修之。故亦辨明之。臣所赍来宣谕及咨。皆不复言道传赴京事也。○国朝宝鉴,考事撮要。)
是岁著经济文鉴。(本集下同)
丁丑五月。撰进 敕慰 圣旨跋语。先是。 神德王后升遐。遣使告讣。 帝降敕慰谕。恩礼旷绝。 上命录全文勒诸贞珉。使公撰进跋语。特赐白银五十两,内厩马一匹,段子一匹,䌽绡一匹。
是岁。著经济文鉴别集。
集国初群英真迹。公欲传国初名臣笔迹。使或作诗文。或书古人诗文。题曰国初群英真迹。(权阳村集)
十二月。以公为东北面都宣抚巡察使。 命修治 园陵。(德陵安陵)享用盛礼。且划定郡县地界。缮城堡。置站
上尝宴韩山伯李穑。闻文德,武功二曲。 教曰。歌颂功德。实惟过情。每闻此曲。予甚愧焉。公对曰。 殿下有此心。歌所以作也。 上欢甚。解所御乌犀带以赐。(国朝宝鉴,权阳村集通修。)
公承 命制进贺正表笺。(表笺佚○按权近陈情笺曰。丙子贺正之表。臣独修改。而郑道传未尝同修之。故亦辨明之。臣所赍来宣谕及咨。皆不复言道传赴京事也。○国朝宝鉴,考事撮要。)
是岁著经济文鉴。(本集下同)
丁丑五月。撰进 敕慰 圣旨跋语。先是。 神德王后升遐。遣使告讣。 帝降敕慰谕。恩礼旷绝。 上命录全文勒诸贞珉。使公撰进跋语。特赐白银五十两,内厩马一匹,段子一匹,䌽绡一匹。
是岁。著经济文鉴别集。
集国初群英真迹。公欲传国初名臣笔迹。使或作诗文。或书古人诗文。题曰国初群英真迹。(权阳村集)
十二月。以公为东北面都宣抚巡察使。 命修治 园陵。(德陵安陵)享用盛礼。且划定郡县地界。缮城堡。置站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7H 页
户。许以便宜从事。(本集及 国朝宝鉴通修)
戊寅正月。公遣其从事崔兢(按崔兢前掌令)启事。 上以中枢院副使辛克恭为都宣慰使。以手书赐衣酒于公。(书见下○国朝宝鉴下同)
以公及花山君权近为成均馆提调。集四品以下儒士。讲习经史。
夏。公告病数日。著佛氏杂辨十九篇。论轮回及五行医卜之说。尤为明备。(本集)
九月恭昭之难。公不得其终。(按时有南山往伐。石钉无馀之谣。南谓訚也。钉与郑同音谓公也。馀。俚释。与南訚音相似也。公与訚果及于难。) 上王北幸闻公死。惊叹曰杀我元勋。(郑氏家传)
太宗辛卯。命追正公及黄居正,孙兴宗罪。废为庶人。禁锢子孙。初。中朝太仆少卿祝孟献之还也。李穑子孙以河崙,权近所撰行状。嘱孟献求铭于中国。至是孟献以国子助教陈琏所撰碑铭授通事送之。其文有恭让君立。用事者忌公不附己。劾贬长湍等语。谏院请河崙,权近之罪曰。碑铭言用事者忌公不附己。指谁而言欤。请讯崙。崙上书自辨曰。忌公者。指南訚,郑道传而言也。如缢杀李种学杖杀李崇仁等六七人之事。此岂 太祖所知哉。 上曰。崇仁,种学之死。
戊寅正月。公遣其从事崔兢(按崔兢前掌令)启事。 上以中枢院副使辛克恭为都宣慰使。以手书赐衣酒于公。(书见下○国朝宝鉴下同)
以公及花山君权近为成均馆提调。集四品以下儒士。讲习经史。
夏。公告病数日。著佛氏杂辨十九篇。论轮回及五行医卜之说。尤为明备。(本集)
九月恭昭之难。公不得其终。(按时有南山往伐。石钉无馀之谣。南谓訚也。钉与郑同音谓公也。馀。俚释。与南訚音相似也。公与訚果及于难。) 上王北幸闻公死。惊叹曰杀我元勋。(郑氏家传)
太宗辛卯。命追正公及黄居正,孙兴宗罪。废为庶人。禁锢子孙。初。中朝太仆少卿祝孟献之还也。李穑子孙以河崙,权近所撰行状。嘱孟献求铭于中国。至是孟献以国子助教陈琏所撰碑铭授通事送之。其文有恭让君立。用事者忌公不附己。劾贬长湍等语。谏院请河崙,权近之罪曰。碑铭言用事者忌公不附己。指谁而言欤。请讯崙。崙上书自辨曰。忌公者。指南訚,郑道传而言也。如缢杀李种学杖杀李崇仁等六七人之事。此岂 太祖所知哉。 上曰。崇仁,种学之死。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7L 页
予曾不知。即命宪司覈实。果教书使孙兴宗,体覆使黄居正。承公及訚嗾。杀种学等。 上曰。兴宗,居正听权臣嗾。滥杀无辜。污 太祖好生之德。当论以重律。政府启曰。种学,崇仁皆高丽遗党。道传等欲卫我社稷耳。岂有他心。功臣赵英茂,韩尚敬,郑擢等亦上书言郑道传,南訚等。嗾兴宗,居正。使受杖之人。枉致于死。迹虽有罪。其情可恕。 上曰。非为崇仁,种学复雠也。为天下万世计也。乃命公及兴宗,居正废为庶人。子孙禁锢。訚以开国功高勿论。(按稗乘。雌黄纷纭不一。如李牧隐穑遇害事。见金时让逐睡篇。金草屋震阳被杀事。见申钦汇言。禹洪寿等枉死事。见禹玄宝家传。车云岩原頫族诛事。见雪冤录。人皆疑公乘机逞憾。而黯黮难明。唯李种学,李崇仁事。见于国乘。若以枉杀忠贤罪公。则奚独举此两李。由此推之。稗乘说。亦难尽从。○国朝宝鉴东阁杂记通修。)
礼曹上元会乐章次第。以梦金尺,受宝箓为首。 上谓代言等曰。图谶不足信也。今宝箓之说。其一曰三奠三邑。应灭三韩。人谓三奠为郑道传,郑总,郑熙启也。熙启无才德无勋劳。是果应时而出乎。(国朝宝鉴下同)
丁酉。 上谓吏曹判书朴信曰。我朝谶书所言木子走肖之说。郑道传以为此必好事者之所为。然竟从是书。遂上宝箓之曲。大臣莫不信之。予不之信也。 世宗癸卯。命柳观,尹淮改修公所定高丽史凡例。初
礼曹上元会乐章次第。以梦金尺,受宝箓为首。 上谓代言等曰。图谶不足信也。今宝箓之说。其一曰三奠三邑。应灭三韩。人谓三奠为郑道传,郑总,郑熙启也。熙启无才德无勋劳。是果应时而出乎。(国朝宝鉴下同)
丁酉。 上谓吏曹判书朴信曰。我朝谶书所言木子走肖之说。郑道传以为此必好事者之所为。然竟从是书。遂上宝箓之曲。大臣莫不信之。予不之信也。 世宗癸卯。命柳观,尹淮改修公所定高丽史凡例。初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8H 页
公修史。多所更改。至是河崙献议于朝曰。郑道传所撰史。多没其实。是非出于爱恶。善恶谬于旧史。宜就加笔削。未就而卒。 上命观等与卞季良雠校。观欲仿朱子纲目编之。季良欲仍公所改。史官李先齐等曰。官号虽僭。皆当时之制。称制称敕。亦不可没实。虽曰正名分。当与春秋郊禘大雩。同垂以为鉴戒。何可更改。季良不以为然。淮以启。 上曰。孔子之春秋。朱子之纲目。皆因其实而录之。岂记事之例不容不尔耶。今之秉笔者。既不能窥圣人笔削之旨。则但当据事直书。褒贬自见。足以傅信于后。不必为前代之君欲掩其先。轻有追改以没其实也。其改宗称王。可从实录。庙号谥号。不没其实。凡例所改。以此为准。乃命观,淮悉从旧史。
公所著诗文凡八编。刊行于世。而学者指南图,八阵三十六变图谱,太乙七十二局图,五行阵出奇图,讲武图,监司要约诸书。高丽史三十七卷佚不传。经济议论。采辑程氏易传五位爻象。始乾至萃。自萃以下。卷帙残缺不完。(本集)
公娶崔隰女。封庆淑宅主。有二子。津。丽朝典农正。入我 朝。录开国原从勋。历事 太宗 世宗。官至刑
公所著诗文凡八编。刊行于世。而学者指南图,八阵三十六变图谱,太乙七十二局图,五行阵出奇图,讲武图,监司要约诸书。高丽史三十七卷佚不传。经济议论。采辑程氏易传五位爻象。始乾至萃。自萃以下。卷帙残缺不完。(本集)
公娶崔隰女。封庆淑宅主。有二子。津。丽朝典农正。入我 朝。录开国原从勋。历事 太宗 世宗。官至刑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8L 页
曹判书。赠议政府右赞成。谥僖节。泳。少尹。曾孙文炯。世宗丁卯登第。历舍检,五道观察使,三道节度使,吏,户刑判书。 世祖朝选清白吏。寻拜右议政。(按政府先生案检校政丞)谥良敬。历事 六朝。文炯子叔墀。吏曹参判。叔墀孙元俊。奉城尉。尚 成宗女贞顺翁主。(按恭昭之难。公不得保其终。然 朝家不用收司之律。至 太宗辛卯。坐于孙兴宗,黄居正之狱。免为庶人。禁锢子孙。而司寇津,端揆文炯。以其子若孙之近。相继登显于 太宗,世宗时。无所连累。岂其所坐之案。容有可恕者。而 圣朝延世之典。为得念功之义欤。此必有所以然。而文献无徵。然孙,黄之狱。掌令李仿劾知议政府事朴经误议孙,黄之罪。有朦胧启闻等语。议政府请曰。朦胧者。以白为黑。以是为非之谓也。臣等见此。阖府惊骇。愿下仿攸司治罪。 上从之。下仿巡禁司狱。既而谓金汝知曰。李仿之事。未为不是。大臣予所敬重。不得已从之耳。遂宥之。盖 上于此时。察公冤。释其锢。津无碍甄叙。文炯亦得赴试也欤。○郑氏世谱)
教告文
恭让王教曰。恭悯王不幸无子薨逝。贼臣李仁任欲专政权。贪立幼孽。诈以辛祦称王氏。立以为主。侍中李(太祖旧讳)奋忠倡义。乃与沈德符,郑梦周,郑道傅等上奉天子明命。谋及宗亲耆老文武臣僚。启奉恭悯王定妃之命。废祦,昌父子。以予于王氏最亲。俾承祖宗之统。虽予寡德未堪负荷。 李(太祖旧讳)等正名兴复。再造王室。其功实不在太祖开国功臣之下。带砺难忘。壁上图形。父母妻封爵。子孙荫职。宥及永世。主者施
教告文
恭让王教曰。恭悯王不幸无子薨逝。贼臣李仁任欲专政权。贪立幼孽。诈以辛祦称王氏。立以为主。侍中李(太祖旧讳)奋忠倡义。乃与沈德符,郑梦周,郑道傅等上奉天子明命。谋及宗亲耆老文武臣僚。启奉恭悯王定妃之命。废祦,昌父子。以予于王氏最亲。俾承祖宗之统。虽予寡德未堪负荷。 李(太祖旧讳)等正名兴复。再造王室。其功实不在太祖开国功臣之下。带砺难忘。壁上图形。父母妻封爵。子孙荫职。宥及永世。主者施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9H 页
行。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恭让王世家下同)
赏功臣告庙文日。汤举伊尹。缵禹旧服。太甲克终。伊训是赖。陟相太戊。格于上帝。太公鹰扬。天下宗周。而与周公。夹辅王室。锡封于齐。藏在盟府。其孙桓公。一匡尊周。汤祀六百。周过其历。国祚长久。后世莫及者。实由不忘伊,吕弼亮之功。获其子孙众贤之忠。汉资三杰。而张良为帝者师。不使论道。听其辟谷。何刀笔吏。乃为相国。亦系于狱。信族布反。矢中帝身。国无其人。再传中绝。刘几为秦。其视商周开国之功。阿衡,尚父。俾辅后嗣。以致至理。一何远哉。圣祖报功。裴,洪,申,卜,庾,崔六公。图形对御。与享太庙。春秋不忒。三十一传。至恭悯王。无子暴薨。国祚中绝。祦,昌亲姻。心腹爪牙。根据中外。除去之难。如拔山岳。侍中 李(太祖。旧讳)至忠奋发。首倡兴复。沈德符,郑梦周,池涌奇,契长寿,成石璘,赵浚,朴葳,郑道传。从而赞之。遂除二凶。我祖宗三十一代配天之祀。得以复续。昔者文非四人。无以造周。武有九人。乃集大勋。今兹兴复。诚由圣祖阴佑。亦惟 (太祖旧讳)等忠诚贯乎日月。公正著于三韩。大顺而天佑于上。大信而人服于不。故能使仁任,祦,昌卵翼之人。幡然效顺。市不易肆。人无变色。不崇朝而归
赏功臣告庙文日。汤举伊尹。缵禹旧服。太甲克终。伊训是赖。陟相太戊。格于上帝。太公鹰扬。天下宗周。而与周公。夹辅王室。锡封于齐。藏在盟府。其孙桓公。一匡尊周。汤祀六百。周过其历。国祚长久。后世莫及者。实由不忘伊,吕弼亮之功。获其子孙众贤之忠。汉资三杰。而张良为帝者师。不使论道。听其辟谷。何刀笔吏。乃为相国。亦系于狱。信族布反。矢中帝身。国无其人。再传中绝。刘几为秦。其视商周开国之功。阿衡,尚父。俾辅后嗣。以致至理。一何远哉。圣祖报功。裴,洪,申,卜,庾,崔六公。图形对御。与享太庙。春秋不忒。三十一传。至恭悯王。无子暴薨。国祚中绝。祦,昌亲姻。心腹爪牙。根据中外。除去之难。如拔山岳。侍中 李(太祖。旧讳)至忠奋发。首倡兴复。沈德符,郑梦周,池涌奇,契长寿,成石璘,赵浚,朴葳,郑道传。从而赞之。遂除二凶。我祖宗三十一代配天之祀。得以复续。昔者文非四人。无以造周。武有九人。乃集大勋。今兹兴复。诚由圣祖阴佑。亦惟 (太祖旧讳)等忠诚贯乎日月。公正著于三韩。大顺而天佑于上。大信而人服于不。故能使仁任,祦,昌卵翼之人。幡然效顺。市不易肆。人无变色。不崇朝而归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39L 页
王氏。玆诣祖真。告功行赏。锡邑 (太祖旧讳)封君世袭。德符以下。封忠义君。皆许承袭。俾世其禄。图形于阁。勒功于碑。带砺为誓。藏之祖庙。愿圣祖。佑后嗣王与九人后。同心同德。敬天畏民。上奉宗庙。下保生灵。共享天禄。以克永世。后嗣王不念中兴之艰。使九人后或失邑爵。圣祖殛之。无俾享国。非臣私九人。实嘉九人出万死计。委身社稷。兴复王氏。使我祖祀。与天无极。(赐功臣录券。沈德符青城郡忠义伯。田一百五十结。奴婢十五口。郑梦周,契长寿等七人。并忠义君。各田一百结奴婢十口。其录券依开国功臣裴玄庆例。称中兴功臣。父母妻封爵。子孙荫职。直子超三等。无直子。甥侄女婿超二等。子孙政案。皆称中兴功臣某之几世孙。宥及永世。丘史七名真拜。把领十名许初入仕。)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封公奉化县忠义君。赐输忠论道佐命功臣号。拜三司右使。教曰。卿学通天人。识贯古今。早捷科第。遂跻膴仕。居父母忧。克终圣制。教诲幼弟。俾克树立。臧获彊壮。悉与弟妹。自取老弱。孝友之性然也。玄陵选置胄庠。仍掌制诰。倡鸣濂洛之道。排斥异端之说。教诲不倦。作成人才。一洗我东方诃章之习。 圣明龙兴。我玄陵先天下奉正朔。 天子嘉之。赐祭服乐器。王于是躬祼太室。卿为太常。协音律定制度。尤为玄陵所重。玄陵宾天。权臣议立辛祦。卿谓许锦,柳伯濡曰。
封公奉化县忠义君。赐输忠论道佐命功臣号。拜三司右使。教曰。卿学通天人。识贯古今。早捷科第。遂跻膴仕。居父母忧。克终圣制。教诲幼弟。俾克树立。臧获彊壮。悉与弟妹。自取老弱。孝友之性然也。玄陵选置胄庠。仍掌制诰。倡鸣濂洛之道。排斥异端之说。教诲不倦。作成人才。一洗我东方诃章之习。 圣明龙兴。我玄陵先天下奉正朔。 天子嘉之。赐祭服乐器。王于是躬祼太室。卿为太常。协音律定制度。尤为玄陵所重。玄陵宾天。权臣议立辛祦。卿谓许锦,柳伯濡曰。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0H 页
势已成矣。难以去之。欲请王大妃临朝。计未遂。与伯濡叹曰。今日之举。无一个忠臣矣。先是。金义偕 帝使赴辽东。闻玄陵讣音。遽生异图。杀使奔胡。卿与郑梦周,林朴,朴尚衷白执政曰。先王不幸。天使不返。不早达朝廷。社稷危矣。执政藉口以为。人皆畏难。莫敢欲行。卿与梦周等。谕崔源入觐。遂使东人免罪于 天朝。权臣以祦称玄陵后。报于胡。欲固其位。书成。卿与尚衷,朴不肯署名。其事遂寝。卿之有狄,张,平,勃兴复之忠。于此可见。既而胡太子遣使称诏以来。书辞甚逆。权臣欲率国人以迎。卿乃力言以谓苟为玄陵臣子者。不可迎此使。执政黾勉从之。然忤其意。被斥南荒凡历七年。殊无难色。非信道笃者。畴克如是哉。后金庾,洪尚载,金九容等入朝。皆被拘留。朝聘道绝。卿与梦周入贺 圣节。倍日兼行。 帝乃嘉之。遣还庾,尚载等。我国不失事大之礼。宗社生灵之永赖。惟卿与梦周之力也。及乎东归。将欲大拜。乃求外补。意有以也。南阳之民。感卿惠政。至今称之。祦,昌父子相(本文作将)继僭号。殄绝我宗祀。害虐我烝民。神人怨恫者凡十六载。及 天子责异姓为王。而卿与诸大臣定策。以予于神庙正派。最亲且长。俾承宗祀。一日之内。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0L 页
克复社稷。以延万世之洪休。丰功伟烈。求之古今。罕有伦比。卿展所蕴行所学。革去弊政。修明礼乐。真所谓王佐之才也。是用图形纪功。追赠祖考。宥及永世。嫡长世袭。仍锡土田臧获银帛。其服休命。益励忠诚。(年月上同○本传)
封郑梦周忠义君。教赤曰。迨玄陵宾天之后。当金义奔胡之初。有权臣执狐疑之心。谓庶官惮骏奔之役。莫肯遣使于上国。将欲嫁祸于生灵。卿与郑道传等力言。以为迩来变故之相仍。盍具事情而申达。苟获罪于 天子。难延祚于邦家。故有使介之行。以明臣子之分。顾东方之宁谧。繇卿辈之谟猷。厥后胡使之来。书辞不顺。当时郊迓之议。大小皆然。率李詹,伯英(全伯英)之徒。极陈不可。忤仁任,池奫之辈。未得见容。由小邦觐聘之缓。致 天朝谴责之严。国步危疑。人心汹惧。跋履山川。亲瞻天日。始通王觐之途。终减岁贡之额。惟自昔罔愆事大之礼。肆至今克有保民之休。(年月上同○郑梦周传)
本朝封公奉化县开国伯教书(佚)
教奋义佐命开国功臣,崇禄大夫门下侍郎赞成事,同判都评议使司事,判户曹事兼判尚瑞司事,宝文
封郑梦周忠义君。教赤曰。迨玄陵宾天之后。当金义奔胡之初。有权臣执狐疑之心。谓庶官惮骏奔之役。莫肯遣使于上国。将欲嫁祸于生灵。卿与郑道传等力言。以为迩来变故之相仍。盍具事情而申达。苟获罪于 天子。难延祚于邦家。故有使介之行。以明臣子之分。顾东方之宁谧。繇卿辈之谟猷。厥后胡使之来。书辞不顺。当时郊迓之议。大小皆然。率李詹,伯英(全伯英)之徒。极陈不可。忤仁任,池奫之辈。未得见容。由小邦觐聘之缓。致 天朝谴责之严。国步危疑。人心汹惧。跋履山川。亲瞻天日。始通王觐之途。终减岁贡之额。惟自昔罔愆事大之礼。肆至今克有保民之休。(年月上同○郑梦周传)
本朝封公奉化县开国伯教书(佚)
教奋义佐命开国功臣,崇禄大夫门下侍郎赞成事,同判都评议使司事,判户曹事兼判尚瑞司事,宝文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1H 页
阁大学士,知经筵艺文春秋馆事兼义兴亲军卫节制使,世子贰师,奉化君郑道传。 王若曰。启土建邦。必先有其符瑞。制礼作乐。然后表其功能。非有学贯天人。理该古今。深得诗歌之体。灼知律吕之原。则安见所由。以著其述。卿天资纯粹。识度渊微。器能可以涵德性之全。经业可以发圣贤之蕴。养之有素。知之益精。得以存心道德仁义之咸尽。达于为国礼乐刑政之兼通。至于词赋讽扬。乃卿之馀事。言辞典雅。有诗之古风。所献乐词三篇。诵其辞无艰涩泥拘之声。玩其义有优柔沈蕴之旨。可拟二南之什。而有三叹之音。予惟礼乐之兴。功业所著。苟非和气被于万物。惠泽浃于群生。中外乂安。神人协庆。固所让也。畴克当之。如卿所言。实有补于治道。顾予之德。安敢擅其美名。然而声音寓物乃形。制作以时而定。思创业之未易。念守成之尤难。固因玆而不忘。胡可却而勿用。则当荐之 宗庙。奏之朝廷。被之管弦。俾民勿坏。镌于金石。传世无穷。今赐卿以内厩马一匹表里各一段。惟志其诚。岂贵于物。故玆教示。想宜知悉。洪武二十六年七月日。(本集下同)
赐奋义佐命开国功臣,崇禄大夫,判三司事,同判都
赐奋义佐命开国功臣,崇禄大夫,判三司事,同判都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1L 页
评议使司事兼判尚瑞司事,修文殿大学士,知经筵艺文春秋馆事兼判义兴三军府事,世子贰师,奉化伯郑道传段绢厩马白金。 教曰。自古国家之始。必有一代之典章。至今方第之间。可稽百王之文物。顾惟制作。须赖英雄。卿学际天人。识通今古。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开国原勋。夐超前代。经邦重望。泽润生民。非尧舜不陈。昔闻其语。以社稷为悦。今见其人。所进经国典。骋周情孔思而作为文章。与伊训说命而相为表里。大则六典有序。小则庶事悉完。纲举目张。展也为邦之要。辞严义正。蔼然爱君之诚。于以黼黻王猷。于以笙镛治化。大经大法。罔非惟尔之能。嘉谋嘉猷。必曰我后之德。匪直遗寡人鸿休之誉。亦将诒后孙燕翼之谋。曷不玩于寻常。置于左右。施诸政事。庶不负于斯言。藏之金縢。愿相传于永世。今赐卿段子三匹,䌽绢三匹,内厩马一匹,白银五十两。至可领也。故玆教示。想宜知悉。洪武二十七年六月日。
教奋义佐命开国功臣,崇禄大夫,判三司事,同判都评议使司事兼判尚瑞司事,修文殿大学士,知经筵艺文春秋馆事,判义兴三军府事,世子贰师,奉化伯
教奋义佐命开国功臣,崇禄大夫,判三司事,同判都评议使司事兼判尚瑞司事,修文殿大学士,知经筵艺文春秋馆事,判义兴三军府事,世子贰师,奉化伯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2H 页
郑道传。 王若曰。省所上高丽国史三十七卷事具悉。盖闻王者代德而有国。必命文臣修史以成书。非惟备一代之典章。抑亦垂万世之劝戒。若稽王氏之世。袭称高丽之名。能合三韩以为一统。历世之久将五百年。传世之多踰三十代。兴衰治乱之迹。善恶得失之端。记录悉繁。残缺亦甚。苟非付于良史。焉能得其全书。惟卿学穷经史之文。识贯古今之变。议论之正。皆本乎圣贤之言。臧否之明。必辨其忠邪之趣。佐我开国。有厥成功。嘉猷可以补政教之施。雄笔可以托制作之任。温温儒者之气象。嶷嶷大臣之风仪。肆予当即位之初。知卿有适用之学。俾居辅相之列。又兼国史之官。果能于燮理之馀。得遂其编摩之效。表年以首其事。因略以致其详。有变有常。去就悉关于大体。或褒或贬。是非不谬于曩贤。事该其本末而不至于繁。文贵乎简质而不至于俚。不待游,夏之赞。蔚有班,马之风。披阅以还。嘉叹无已。宜致匪颁之宠。以旌撰录之勤。于戏。虞史作尧典之文。既已施其直笔。殷鉴在夏后之世。所当戒于前车。今赐卿内厩马一匹,白银五十两,段子一匹,䌽绡一匹。至可领也。故玆教示。想宜知悉。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日。(权阳村集)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2L 页
教奋义佐命开国功臣,特进辅国崇禄大夫,奉化伯,兼判尚瑞司事,修文殿大学士,知经筵艺文春秋馆事兼判义兴三军府事,世子贰师,郑道传。 王若曰。省卿所上 敕慰 圣旨跋语及景福宫名殿名门名并其疏注事具悉。卿学穷经史。识贯古今。雅量雄文。禀自天然之性。宏才雄德。蔚为儒者之宗。幸千载之遭逢。决大策以开国。展布所学。克著殊勋。近因中宫迁逝之故。特蒙 天子敕慰之书。恩礼之厚。旷古所无。斯实繇卿赞襄之力以致之也。钦录全文。勒诸贞珉。置之茔旁。以耀后世。爰命卿跋其后。其文诃典雅。议论恳至。诚能对扬 天子之休命。观览之际。感动于中。尝以宗社之计。欲迁都市于玆。卿乃先来相宅。克定规画。及其经营告成。命建宫殿之号。于是美其名称。疏其训义。以述颂祷之辞。且寓规戒之意。俾予一人。宅中图治。居安思危。以基命于无疆。非独一时之荣观。实为万世之彝训。观省以来。嘉叹无已。宜将匪颁之宠。以彰归美之意。于戏。立言垂示。用发挥于文章。崇德报功。期匹休于家国。今赐卿白银五十两,内厩马一匹,段子一匹,䌽绡一匹。至可领也。故慈教示。想宜知悉。洪武三十年五月。(本集下同)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3H 页
教奋义佐命开国功臣,特进辅国崇禄大夫,奉化伯兼判尚瑞司事,修文殿大学士,知经筵艺文春秋馆事兼判义兴三军府事,世子贰师郑道传。 王若曰。予以否德。承 祖宗积累之德。奄有东方。六年于玆。报本之诚。实切于衷。是用稽诸古典。追 王四代。首建寝庙。茔域之封。悉皆除治。享祀以时。惟 德陵 安陵邈在孔州。道里辽远。奉祀之诚。有所未尽。每思修治以时。享祀以礼。因循至今。良用歉然。卿学通古今。才兼文武。一代典章。由卿制作。今命卿为东北面都宣抚巡察使。卿其往也。凡所以奉安 园陵者。悉从盛典。举行无遗。缮完城堡。以安居民。量置站户。以便往来。区画州郡之境。以杜纷争之端。整齐军民之号。以定尊卑之等。自端州尽孔州之境。皆隶察理安抚使治内。其户口额数。军官才品。具悉以闻。所有便民条画。从宜举行。于戏。奉先思孝。人子之诚。受命惟勤。人臣之职。往哉惟敬。体予至怀。故玆教示。想宜知悉。洪武三十年十二月日。
赐东北面都宣抚巡察使郑道传书曰。三峰行次开拆。相别日久。思想殊深。欲遣辛中枢。往问行役。崔兢适来。备知动止。稍自慰解。玆将襦衣一领。以备风露。
赐东北面都宣抚巡察使郑道传书曰。三峰行次开拆。相别日久。思想殊深。欲遣辛中枢。往问行役。崔兢适来。备知动止。稍自慰解。玆将襦衣一领。以备风露。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3L 页
领纳为幸。李参赞,李节制使处。俱寄襦衣各一领。幸说与眷恋之意。馀在辛中枢。春寒若时自保。以既边功。不具。洪武三十一年正月日。 松轩居士书。(按着图书折简也。李参赞,李节制使。乃副三峰以行者。)
诸贤叙述
郑三峰锦南杂题序(丙辰)[李㽥]
连城之璧。不常出于昆冈。千里之足。不恒产于冀野。赋天之性以生者。莫贵乎为人。而忠信材德之质。为尤难也。况在荒服之远乎。三峰郑先生。予同年友也。越至正壬寅冬。吾洪文正公主棘围。试选士精。先生中之。时先生年富气锐。为文章敏以奇。故时辈目异之。知其不小成而止也。后居亲丧三年于乡。杜门论讨经籍。出入诸子。辨析异端。远而天地河岳。切而为性命义理。明焉而日月。幽焉而鬼神。与夫人伦日用之常。皇王世道之变。以至法令制度之损益。礼乐刑政之得失。靡不研精覃思。洞达其理。时惟我先王旁求儒雅。以阐文理。又于郊庙禋祀礼乐之典。尤致意焉。而难其人。谓先生其文学之博。可以明伦理育人才。其器识之明。又足以知礼乐之本而和神人。故于是授成均,太常二博士。以至于为司艺。其任用之专。
诸贤叙述
郑三峰锦南杂题序(丙辰)[李㽥]
连城之璧。不常出于昆冈。千里之足。不恒产于冀野。赋天之性以生者。莫贵乎为人。而忠信材德之质。为尤难也。况在荒服之远乎。三峰郑先生。予同年友也。越至正壬寅冬。吾洪文正公主棘围。试选士精。先生中之。时先生年富气锐。为文章敏以奇。故时辈目异之。知其不小成而止也。后居亲丧三年于乡。杜门论讨经籍。出入诸子。辨析异端。远而天地河岳。切而为性命义理。明焉而日月。幽焉而鬼神。与夫人伦日用之常。皇王世道之变。以至法令制度之损益。礼乐刑政之得失。靡不研精覃思。洞达其理。时惟我先王旁求儒雅。以阐文理。又于郊庙禋祀礼乐之典。尤致意焉。而难其人。谓先生其文学之博。可以明伦理育人才。其器识之明。又足以知礼乐之本而和神人。故于是授成均,太常二博士。以至于为司艺。其任用之专。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4H 页
亦荣矣哉。去年夏。先生以忠直言国家事。见忤于执政者。流于湖之南。予于时屡造其室焉。先生赁一室。左右图书。备寒暑以一裘葛。朝夕而疏食。谈圣贤仁义道德之说。以明天理人欲之辨。南方学者多从之游。讲论之暇。自著诗若文若干篇。编为成帙。以见其志。而目之曰锦南杂题。其文辞无愧乎古人。而其短长句章。亦臻雅野(一本作冶)之态。集众家之长而成一家言。无一毫忧愤摈黜之语。而独其忠信道义之发。沛然溢乎言语间。岂非真知轻重大丈夫哉。大抵得之则喜。失之则戚。人之常也。先生则不然。其所以见黜者莫非忠信之故。而其所以自处者无非义理之安。浮云富贵。土芥功名。等视乎山林朝市。一节乎死生穷达。若将朝闻夕死。舍生取义之为者。非信道笃而自知明者。其能之乎。传所谓不见是而无闷。其先生之谓与。吁。吾东方壤地荒远。而山水之美甲天下。气钟岳降。文武英材。代不乏人。抑不知今天之生先生也。将使文章鸣于时耶。道学传于人耶。抑将以高风峻节。矫颓世励薄俗也耶。是三者皆可尚已。予以不工语。强缀其篇端者。独爱夫忠信材德之产吾土也。而俾后君子之尚友者。知先生之为人焉耳。同年友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4L 页
机张李㽥仲有题。
赠三峰(郑梦周)
辅国匡时术已疏。自嗟童习白纷如。三峰隐者谁能似。不变平生立志初。
又(癸亥秋)
郑生东去路悠悠。铁岭关高画角秋。入幕宾中谁第一。月明人倚庾公楼。
郑宗之诗文录跋(甲子秋)[李穑]
三峰道者郑宗之。立志甚高。其于学也。讲明则同圃隐。著述则同陶隐。微言之析。古调之赓。一时巨擘皆缩手袖间而不敢争。予观此录果然。然此不足论吾宗之。其居官也必尽其所当为。其遇事也不知其有所避。古之君子如吾宗之盖鲜。况今之人乎。予所慕也。予所慕也。一朝以所作诗文来请跋其尾。予病且懒。未即塞责久矣。今之奉表江南也。将携以行。予略书宗之为人。以告不知宗之者焉。有文章有节义。中原士大夫其敢少吾宗之乎。洪武甲子秋七月。韩山牧隐李穑跋。
郑宗之诗文录跋[权仲和]
三峰郑君宗之。以聪明之资。遵道尚德。士林咸慕焉。
赠三峰(郑梦周)
辅国匡时术已疏。自嗟童习白纷如。三峰隐者谁能似。不变平生立志初。
又(癸亥秋)
郑生东去路悠悠。铁岭关高画角秋。入幕宾中谁第一。月明人倚庾公楼。
郑宗之诗文录跋(甲子秋)[李穑]
三峰道者郑宗之。立志甚高。其于学也。讲明则同圃隐。著述则同陶隐。微言之析。古调之赓。一时巨擘皆缩手袖间而不敢争。予观此录果然。然此不足论吾宗之。其居官也必尽其所当为。其遇事也不知其有所避。古之君子如吾宗之盖鲜。况今之人乎。予所慕也。予所慕也。一朝以所作诗文来请跋其尾。予病且懒。未即塞责久矣。今之奉表江南也。将携以行。予略书宗之为人。以告不知宗之者焉。有文章有节义。中原士大夫其敢少吾宗之乎。洪武甲子秋七月。韩山牧隐李穑跋。
郑宗之诗文录跋[权仲和]
三峰郑君宗之。以聪明之资。遵道尚德。士林咸慕焉。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5H 页
当论道。攘斥异端。高视特立。无所屈挠。其著述则泠然粹然。从容于性理之中。噫。有德者必有言。吾于宗之见之矣。东皋权仲和题。(按权仲和。丽朝赞成。 本朝醴泉伯。)
郑三峰诗文序[周倬]
洪武十八年秋九月。仆奉 旨使高丽国。留客馆旬月。得与成均司成郑宗之论接。宗之以淳笃之资。博问之学。早登科第。历仕其国。卓冠群英。国王嘉其行。授领成均。为学者师。宗之自初仕至成均。累岁所作诗辞若文。积为卷凡若干篇首。持以见示。披阅数过。诗为七言者清新浏亮。五言沈着简古。命意立言。杰出时辈。其为文。尤见其博于学问。议论弘达。非苟作者之所企及。虽然。宗之今之诗若文。多为本国一人一事而发。吾尚期宗之上朝天庭。观风云际会之盛。识江山海宇之广。接衣冠文物之威仪。见城郭兵甲之富庶。睹制礼作乐之大典。则宗之之襟度学问识趣。超越乎今之器局。上可以歌扬皇风圣泽于无穷。下可以训国之俊秀。考古论今。忠君事亲。以尽用夏变夷之化。吾宗之之文章。当传诸竹帛。垂百世而不泯也。岂特以一辞一章脍炙于一时之口语哉。惟宗之其勉旃。豫章周倬识。
郑三峰诗文序[周倬]
洪武十八年秋九月。仆奉 旨使高丽国。留客馆旬月。得与成均司成郑宗之论接。宗之以淳笃之资。博问之学。早登科第。历仕其国。卓冠群英。国王嘉其行。授领成均。为学者师。宗之自初仕至成均。累岁所作诗辞若文。积为卷凡若干篇首。持以见示。披阅数过。诗为七言者清新浏亮。五言沈着简古。命意立言。杰出时辈。其为文。尤见其博于学问。议论弘达。非苟作者之所企及。虽然。宗之今之诗若文。多为本国一人一事而发。吾尚期宗之上朝天庭。观风云际会之盛。识江山海宇之广。接衣冠文物之威仪。见城郭兵甲之富庶。睹制礼作乐之大典。则宗之之襟度学问识趣。超越乎今之器局。上可以歌扬皇风圣泽于无穷。下可以训国之俊秀。考古论今。忠君事亲。以尽用夏变夷之化。吾宗之之文章。当传诸竹帛。垂百世而不泯也。岂特以一辞一章脍炙于一时之口语哉。惟宗之其勉旃。豫章周倬识。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5L 页
题郑三峰金陵纪行诗文跋(乙丑)[李穑]
三峰郑宗之朝金陵纪行诗文一帙。锡命使张,周二诗为首尾。携以示老夫。读之琅然。铺张 圣天子仁文义武。小邦志享礼朝如视掌。其酬唱题咏。又皆高古简洁。足以慰老夫闭门卧游之孤陋。三峰志尹志。志在天下。文章直其小才耳。非所以论三峰也。晓日出海赤。直照孤岛中。夫子一片心。正与此日同。此虽论横。乃所以自道也。老夫之见如此。宗之以为如何。李穑跋。
题三峰诗集(丁卯○张溥)
斯道在方策。初无古今殊。人才自天降。宁以远近拘。况遭 圣神世。文德日诞敷。郑君三韩秀。掇科冠群儒。遇我旅琐中。投我明月珠。出使记往岁。奉表朝天都。 皇上御宸极。仗入千官趋。缀班鹓鹭簉。锡宴冠带俱。宫花簪绣筵。御酒沾金壶。恩荣何以报。高歌颂唐虞。东归典黉序。三年任师模。躬行勖群英。尚应明时需。
跋郑宗之文稿后(戊辰)[高逊志]
三韩郑宗之氏由进士起家。仕其国为胄子师。以文学为职业。其友李公子安之朝正也。携其所著文若
三峰郑宗之朝金陵纪行诗文一帙。锡命使张,周二诗为首尾。携以示老夫。读之琅然。铺张 圣天子仁文义武。小邦志享礼朝如视掌。其酬唱题咏。又皆高古简洁。足以慰老夫闭门卧游之孤陋。三峰志尹志。志在天下。文章直其小才耳。非所以论三峰也。晓日出海赤。直照孤岛中。夫子一片心。正与此日同。此虽论横。乃所以自道也。老夫之见如此。宗之以为如何。李穑跋。
题三峰诗集(丁卯○张溥)
斯道在方策。初无古今殊。人才自天降。宁以远近拘。况遭 圣神世。文德日诞敷。郑君三韩秀。掇科冠群儒。遇我旅琐中。投我明月珠。出使记往岁。奉表朝天都。 皇上御宸极。仗入千官趋。缀班鹓鹭簉。锡宴冠带俱。宫花簪绣筵。御酒沾金壶。恩荣何以报。高歌颂唐虞。东归典黉序。三年任师模。躬行勖群英。尚应明时需。
跋郑宗之文稿后(戊辰)[高逊志]
三韩郑宗之氏由进士起家。仕其国为胄子师。以文学为职业。其友李公子安之朝正也。携其所著文若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6H 页
干篇。俾予识之。予闻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秉彝好德之懿。则无不同者。然历古以来。圣贤道统之传。迄今千数百载。原于洙泗而明于濂洛。遗经载籍之所存。中国之士世守之。所以叙天常植人纪。而五方之所取则者。莫不本诸遗经。而以立言名家者又莫非中国之所产也。然寄象韪译之俗。苟非渐被声教。夙慕华风。而知所取则焉。求其问学之无疵。文辞之合作。盖亦鲜矣。惟三韩之国。有箕子之遗教。而洪范九畴之说。载诸遗经者。莫不世传之。是以问学文辞之源委端绪。与中国殆无以异。殊非他方所可俪也。观于宗之之论著。一本乎理而无所偏蔽。夫岂易得哉。他日宗之观光上国。而获晤言于邂逅之顷。尚相与更仆而深论之。伻来辱远教清贶。感荷何言。从审台候均介时祉。曷胜慰浣。不肖粗守苟安。母足齿及。所需宗之文稿跋语。依命录去。第恐贻笑作者耳。姑此奉复。惟鉴谅。不谨。九月望日。逊志载拜。(按逊志姓高。官侍郎。河南府徐州人。居上庄驿。)圃隐陶隐二国相先生阁下。后素。(按后素。疑高逊志自号。)
题郑三峰江之水词后(癸酉)[赵君启]
昔李太白于采石江。披锦袍坐舟中。饮酒赋诗。天下
题郑三峰江之水词后(癸酉)[赵君启]
昔李太白于采石江。披锦袍坐舟中。饮酒赋诗。天下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6L 页
后世之人传诵其事。以为有仙风道气焉。盖太白当流离窜逐之际。不胜其憔悴无聊之志。姑托诗酒以自遣耳。而人之仰慕如此。惟吾三峰先生以开国功臣之首。位一品。今玆奉使金陵也。 天子加礼焉。其还也。 殿下遣重臣劳以宫酝。岳牧州郡。瞻望馀光。奔走下风。惟恐或后。其意气之所加。可谓大丈夫得志当世者也。先生则歉然常若布衣时。略无一毫骄蹇之色。其舟中觞咏。览物兴怀。俯仰舒畅。悠然自得。第不知富贵为何物。而惟善名之留于后是勉焉。后之读是词者。其仰慕之意。岂不亦犹今之视昔乎。汉山赵君启跋。(按君启仁沃字)
监司要约跋(乙亥)[权近]
监司之设。尚矣。宣上德而达下情。惩豪猾而惠困穷。一言而人以劝。一言而人以警。其任顾不重欤。然古者秩卑。今则择两府之贤而有才望者为之。位与权俱重矣。位重则人益敬之。权重则人益畏之。以一人之身。而居众人所敬畏之地。必其德行施设。有以服乎众人之心而后可也。为监司者可不自重欤。今我殿下以判中枢事李公茂曾镇全罗。有威惠民所敬服。即 命观察于其道。将行。三峰郑相国抄录周汉
监司要约跋(乙亥)[权近]
监司之设。尚矣。宣上德而达下情。惩豪猾而惠困穷。一言而人以劝。一言而人以警。其任顾不重欤。然古者秩卑。今则择两府之贤而有才望者为之。位与权俱重矣。位重则人益敬之。权重则人益畏之。以一人之身。而居众人所敬畏之地。必其德行施设。有以服乎众人之心而后可也。为监司者可不自重欤。今我殿下以判中枢事李公茂曾镇全罗。有威惠民所敬服。即 命观察于其道。将行。三峰郑相国抄录周汉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7H 页
以来至 本朝监司沿革得失之迹。附以先儒所论之说。又以善最作考课之法。定其分数。使剌举者有以依据。名之曰监司要略以赠之。约而尽。详而切。为监司者所当服膺者也。其定分数。先其德而后其才者。德为本而才为末也。长于德而短于才者。犹不失为善人。优于才而劣于德。则亦不免为酷吏。今之课者率先才而后德。故凡为吏者。多不以惠民为念。而惟事功是急。民不见德而受其病。由监司者课之失其伦也。故相国特举而表之。以明其先后之序。此又为监司者所当先知者也。至其所谓不可过为宽厚者。以其施于州县之吏者言之尔。若夫民则徵敛之苛而割其心。差役之烦而弊其力。为病极矣。务以宽厚抚之。犹患其苦。况敢忍以严峻加之哉。是亦不可以不言也。故并及之。洪武二十八年乙亥九月日。阳村权近跋。
上三峰诗(并序○权近)
恭惟我 殿下。受命开国。定都汉阳。以乙亥冬十月乙未。亲祭 大室。受群臣朝。肆宥境内。越三日丁西。 上御正殿。赐门下左政丞臣赵浚,右政丞臣金士衡,判三司
上三峰诗(并序○权近)
恭惟我 殿下。受命开国。定都汉阳。以乙亥冬十月乙未。亲祭 大室。受群臣朝。肆宥境内。越三日丁西。 上御正殿。赐门下左政丞臣赵浚,右政丞臣金士衡,判三司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7L 页
事臣郑道传等内厩马各一匹。下逮诸执事赐爵有差。乃宴群臣于殿内。群臣上寿。皆呼千岁。乐部奏文德武功之曲。 上心欢愉。谓判三司事曰。每闻此曲。予懋乃德。即解所御乌犀带以赐。于戏。明良相遇。治定功成。大礼既举。庆赏斯行。猗欤休哉。真千载一盛际也。不胜歆叹。谨裁长句四韵诗一篇奉呈云云。
圣君开国应千龄。佐命勋臣间世英。 四室祀严彰孝敬。九功歌奏象文明。厩分骏马承殊锡。带赐通犀荷异荣。何幸小生观盛美。裁诗陈贺不胜情。
题国初群英真迹(按本注曰。三峰欲传国初之人亲笔。使或作诗文。或将古人诗文书之。名曰国初群英真迹。○权近)
师友三峰数十年。早钦誉望出群贤。功夫缜密常持守。义理精微已贯穿。气若吐虹冲北斗。手能扶日上中天。庙堂不变书生志。经术还兼节制权。待士洪恩双白璧。传家清德一青毡。深谋决胜于千里。广度包容则百川。垂训要明斯道正。能言力辟异端偏。竹堂自幸尝联步。棘院多惭得比肩。交匪翟公贫富变。荣如郭氏始终全。索书不鄙家鸡陋。为写新诗愧斐然。
圣君开国应千龄。佐命勋臣间世英。 四室祀严彰孝敬。九功歌奏象文明。厩分骏马承殊锡。带赐通犀荷异荣。何幸小生观盛美。裁诗陈贺不胜情。
题国初群英真迹(按本注曰。三峰欲传国初之人亲笔。使或作诗文。或将古人诗文书之。名曰国初群英真迹。○权近)
师友三峰数十年。早钦誉望出群贤。功夫缜密常持守。义理精微已贯穿。气若吐虹冲北斗。手能扶日上中天。庙堂不变书生志。经术还兼节制权。待士洪恩双白璧。传家清德一青毡。深谋决胜于千里。广度包容则百川。垂训要明斯道正。能言力辟异端偏。竹堂自幸尝联步。棘院多惭得比肩。交匪翟公贫富变。荣如郭氏始终全。索书不鄙家鸡陋。为写新诗愧斐然。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8H 页
(自注。三峰相国命索拙书。写此以献。往年予为三峰先生作鹤歌。蒙韩孟云先生可之。今并书以献。)
义兴三军府舍人所厅壁记略(丁丑○权近)
谨按周制大司徒之职。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万民而宾兴之。凡士之有善。乡先论其秀者而升诸司徒。司徒又论其秀而升诸学。大乐正又论其秀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论进士之贤者。献其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辨官论材。论定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择士取材。如此之详。又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凡在版者。士谓嫡子。庶谓支庶。非王族则功臣之世。贤者之类。莫不咸在。教之道艺。以充宫庭之卫。陪仆亵御。无非正人。今大小臣僚子弟之少也。各学于其学。稍长而可仕也。又升于三军府。今三军府。即古司马之职也。教以道艺。且充宿卫。各论其材而后爵之。则贤材无沈抑之患。仕进塞侥倖之路。无非周官之遗意也。恭惟我 殿下以英文神武之资。创业垂统。而判府事奉化伯郑公道传以仁厚之德。高明之学。实赞襄之。以兴一代之典。凡所设施。必本于周官法度。立国规模。宏大且远。举此可触其馀矣。郑公命予志所壁。以昭 殿下求贤之意。作人之德于无穷。近不
义兴三军府舍人所厅壁记略(丁丑○权近)
谨按周制大司徒之职。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万民而宾兴之。凡士之有善。乡先论其秀者而升诸司徒。司徒又论其秀而升诸学。大乐正又论其秀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论进士之贤者。献其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辨官论材。论定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择士取材。如此之详。又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凡在版者。士谓嫡子。庶谓支庶。非王族则功臣之世。贤者之类。莫不咸在。教之道艺。以充宫庭之卫。陪仆亵御。无非正人。今大小臣僚子弟之少也。各学于其学。稍长而可仕也。又升于三军府。今三军府。即古司马之职也。教以道艺。且充宿卫。各论其材而后爵之。则贤材无沈抑之患。仕进塞侥倖之路。无非周官之遗意也。恭惟我 殿下以英文神武之资。创业垂统。而判府事奉化伯郑公道传以仁厚之德。高明之学。实赞襄之。以兴一代之典。凡所设施。必本于周官法度。立国规模。宏大且远。举此可触其馀矣。郑公命予志所壁。以昭 殿下求贤之意。作人之德于无穷。近不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8L 页
敢以鄙拙辞。略叙今日之合于周官之意者以为记。
三峰集跋[郑津]
家君作诗文。率不起草。口占而使人书之。书者或不能及。既又自以不满其意而不收其稿。是以。著述虽多。存者无几。津当侍侧时则得录之。或幸为人所藏不逸者有之。今所刊诗文若干卷是也。观者因其所存而识其议论制作之体。则其他亦可以此而推之矣。洪武三十年九月日。男资宪大夫领原州牧使事兼管内劝农管学兵马节制使津谨跋。
论台谏职任启本略(丁亥间○权近)
礼曹参议卞季良等。敬奉 王旨。令与臣近同考宋制台谏职任事目条列投进以闻者。臣窃惟台谏。人主之耳目。选授除罢。皆不可以不重。尝在国初臣奉化伯郑道传编修经济文鉴。其于台谏之任。历代沿革。先儒格言。靡不具载。臣在当时。同加校正。其言台谏职任之重无馀蕴矣。今承 上命。更考文鉴所未尝载宋制沿革及宋朝台谏贤臣言行事迹一二条件。参老缮写。仍将经济文鉴一帙投进。清燕之暇。时赐一览。庶几有补于从谏之美德。(按此启在于 太宗丁亥间。而称奉化伯郑某。戊寅后公之爵秩自在亦明矣。)
三峰集跋[郑津]
家君作诗文。率不起草。口占而使人书之。书者或不能及。既又自以不满其意而不收其稿。是以。著述虽多。存者无几。津当侍侧时则得录之。或幸为人所藏不逸者有之。今所刊诗文若干卷是也。观者因其所存而识其议论制作之体。则其他亦可以此而推之矣。洪武三十年九月日。男资宪大夫领原州牧使事兼管内劝农管学兵马节制使津谨跋。
论台谏职任启本略(丁亥间○权近)
礼曹参议卞季良等。敬奉 王旨。令与臣近同考宋制台谏职任事目条列投进以闻者。臣窃惟台谏。人主之耳目。选授除罢。皆不可以不重。尝在国初臣奉化伯郑道传编修经济文鉴。其于台谏之任。历代沿革。先儒格言。靡不具载。臣在当时。同加校正。其言台谏职任之重无馀蕴矣。今承 上命。更考文鉴所未尝载宋制沿革及宋朝台谏贤臣言行事迹一二条件。参老缮写。仍将经济文鉴一帙投进。清燕之暇。时赐一览。庶几有补于从谏之美德。(按此启在于 太宗丁亥间。而称奉化伯郑某。戊寅后公之爵秩自在亦明矣。)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9H 页
重刊三峰集跋(丁未)[郑文炯]
三峰诗文集,经济文鉴,经国典,佛氏辨说,心气理三篇。我曾祖奉化伯公所著也。公高丽壬寅科进士。少有大志。力学自强。早游牧隐李先生之门。一时豪杰如圃隐郑先生,陶隐李先生,桐轩尹先生,贞斋朴先生,浩亭河先生,阳村权先生,惕若斋金先生。师友讲论。所闻益广。所见益正。发而为言语文章者。汪洋浑厚。博大奇伟。有古作者之风。诸先生咸推让之。丽运既衰。天命有归。推戴我 太祖。翊运开国。经纶赞襄。立经陈纪。制礼作乐。皆出公之手。经国典乃其大略也。如诗文杂著。特绪馀耳。若夫佛氏辨说心气理则发挥性情。摈斥虚诞。以明吾道异端之偏正。真圣门之藩篱。而其有功于名教大矣。经济文鉴则上自唐虞下至宋元。逮及高丽。编列其相业君道之得失可法可戒者。又采圣贤之格言。以附其后。实可谓为君为臣之龟鉴。而有关于治道者至矣。非如诸家集只诗文工拙之如何耳。诸篇旧有板本。散落不完。文炯去甲申冬。滥蒙 世祖大王恩遇。特受庆尚道观察使。裒集诸篇为一帙。刊于安东府。厥后数十馀年间。宦游京外。或采于州郡之楼题。或得于僚友之所藏。
三峰诗文集,经济文鉴,经国典,佛氏辨说,心气理三篇。我曾祖奉化伯公所著也。公高丽壬寅科进士。少有大志。力学自强。早游牧隐李先生之门。一时豪杰如圃隐郑先生,陶隐李先生,桐轩尹先生,贞斋朴先生,浩亭河先生,阳村权先生,惕若斋金先生。师友讲论。所闻益广。所见益正。发而为言语文章者。汪洋浑厚。博大奇伟。有古作者之风。诸先生咸推让之。丽运既衰。天命有归。推戴我 太祖。翊运开国。经纶赞襄。立经陈纪。制礼作乐。皆出公之手。经国典乃其大略也。如诗文杂著。特绪馀耳。若夫佛氏辨说心气理则发挥性情。摈斥虚诞。以明吾道异端之偏正。真圣门之藩篱。而其有功于名教大矣。经济文鉴则上自唐虞下至宋元。逮及高丽。编列其相业君道之得失可法可戒者。又采圣贤之格言。以附其后。实可谓为君为臣之龟鉴。而有关于治道者至矣。非如诸家集只诗文工拙之如何耳。诸篇旧有板本。散落不完。文炯去甲申冬。滥蒙 世祖大王恩遇。特受庆尚道观察使。裒集诸篇为一帙。刊于安东府。厥后数十馀年间。宦游京外。或采于州郡之楼题。或得于僚友之所藏。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49L 页
次安边楼韵以下诗赋百馀首暨经济文鉴别集。欲刊之者有年。而丙午冬。又为江原道监司。到界之日。始命工续刊百二十馀张。合置于安东府。呜呼。公有诗云只消不朽斯文在。后日当生姓郑人。其期望后嗣者重矣。不肖幸承家绪。偶登科第。轮至宰辅。固已踰分。然才不能以负荷先志。聊寿斯文于将来。付此重望于子孙后世云耳。其必有大雅君子有所取舍于其间者夫。成化二十三年丁未春三月下浣。曾孙资宪大夫行江原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文炯。谨跋。
题罗州东楼谕父老书后(金宗直)
谁谓宗之夔契伦。崎岖平地竟阽身。谩烦父老东门谕。争似三缄隐会津。
附祭郑尚书(云敬)文
维岁次庚戌八月朔丁巳越六日壬戌。庆尚道都巡问镇边使荣禄大夫知密直司事成原揆。谨遣僚佐左边指谕前别将金某。致奠于先友荣禄大夫刑部尚书郑氏之灵。伏以长幼不同。曾拍肩而执袂。幽明虽隔。尚记旧而伤心。先生之风。后进所慕。才孚于德。貌如其心。不恃力而行。不依形而立。
题罗州东楼谕父老书后(金宗直)
谁谓宗之夔契伦。崎岖平地竟阽身。谩烦父老东门谕。争似三缄隐会津。
附祭郑尚书(云敬)文
维岁次庚戌八月朔丁巳越六日壬戌。庆尚道都巡问镇边使荣禄大夫知密直司事成原揆。谨遣僚佐左边指谕前别将金某。致奠于先友荣禄大夫刑部尚书郑氏之灵。伏以长幼不同。曾拍肩而执袂。幽明虽隔。尚记旧而伤心。先生之风。后进所慕。才孚于德。貌如其心。不恃力而行。不依形而立。
三峰集卷之十四 第 550H 页
依吾仁兮晋楚失其当。恃吾德兮王公丧其尊。立身扬名。真孝子也。出类拔萃。岂惟民哉。幸与伯氏以同年。故视小子其若弟。惟公按辔中原之日。寔我分符宁邑之时。西海逢采访之行。朔方忝交承之分。不徒游宦。相共醉醒。命矣斯人。天何不憖。滥为原帅。来镇南维。岂图先生。未醒化枕。特令僚佐。略奠菲仪。谅我寸诚。庶歆一酌。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安东大都护府使前奉翊大夫典法判书洪仲原。祭于先友同登豹榜四十一春。(按洪仲原至顺庚午登第。与提学公同年故云。)含杯乐圣。葛天之民。风云反覆。知音几人。孤坟宿草。一酹伤神。(按提学公卒于至正丙午。而两祭文皆在洪武庚戌可疑。)
安东大都护府使前奉翊大夫典法判书洪仲原。祭于先友同登豹榜四十一春。(按洪仲原至顺庚午登第。与提学公同年故云。)含杯乐圣。葛天之民。风云反覆。知音几人。孤坟宿草。一酹伤神。(按提学公卒于至正丙午。而两祭文皆在洪武庚戌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