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峰集卷之十三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x 页
三峰集卷之十三(奉化郑道傅著)
 陈法
  
总述
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可握则握。可施则施。千变万化。敌莫能知。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16H 页
正阵
动则为奇。静则为阵。阵则陈列。战则不尽。分苦均劳。轮辙无竞。按兵前守。后队乃进。臣道传按。讲武之道。有二焉。以金鼓旗麾。明进退坐作之节。所以一众心也。以枪剑弓矢。习击剌射御之便。所以一众力也。众心不一。无以整部伍。众力不一。无以胜敌人。故先王每于四时之隙。因田猎以讲武事。诚非得已也。今见行讲武之法。详于金鼓旗麾进退坐作之节。未及枪剑弓矢击剌射御之习。非略之也。教之有序也。今后当讲武之时。先作四表。以金鼓旗麾。习坐作进退之节。后复结五阵。更出迭入。枪剑弓矢。习击刺射御之便。讲武之道。庶乎得矣。
结阵什伍之图
两人相去之间。空地可容三步。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16L 页
五人为伍。两伍相去之间。空地可容一伍。
二五为什。称小牌。两小牌相去之间。空地可容一小牌。
五什称中牌。两中牌相去之间。空地可容一中牌。十什称总牌。两总牌相去之间。空地可容一总牌。阵用军一千。则每一阵二总牌。自二千至九千。以此推之。两阵相去之间。空地可容一阵。阵用军一万。则每一阵二十总牌。自二万至九万。以此推之。什伍之法素定。则平时相与讲习战之法。识容貌审声音。当战时。昼则相视而相救。夜则闻声而相救。
什伍相去疏密之法素定。则左右前后。更出迭入。挥刃发矢。无所拘碍。
五行出阵歌
前衡中轴为守兵。按列不动如陵冈。后衡居后为正兵。先出致敌勇莫当。左翼右翼为奇兵。旁出突击如雷霆。守兵家计备败走。虽散复合败不亡。接战以正胜以奇。临时操纵无常形。
旗麾歌
麾色有五旗亦五。指挥以麾应以旗。中黄后黑前则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17H 页
赤。左青右白各随宜。东西南北视麾指。举则军动伏止之。挥则骑步皆战斗。或徐或疾将所期。将不知此弃其兵。兵不知此亦失时。多多益办非他事。细听金鼓明旗麾。
角警歌
角初五声乃警众。角后五声复收兵。间以金鼓整部伍。进退之节仔细听。
奇正总赞
曰衡曰翼。为正为奇。受敌制胜。各随其宜。何为守兵。前衡中轴。以逸待劳。军有归宿。斗乱不乱。虽绝成行。是谓家计。败不至亡。
金鼓旗麾总赞
两军相接。烟尘涨天。呼吸之间。机变倍千。左右进退。纷纷纭纭。令之莫及。叫之莫闻。毫釐或差。千里是违。何以整之。金鼓旗麾。进之以鼓。退之以金。麾指角警。万夫一心。善阵不战。善败不亡。阵无常形。后贤详之。
论将帅
一贤将
 悦礼乐敦诗书。明信义有威惠。士卒乐附。贤能效力。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17L 页
二智将
 明利害。察成败。临敌出奇。因时制变。
三勇将
 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出入敌兵。摧坚陷阵。
抚士卒五惠
一恤饥寒
 亲自体察。推衣与食。
二省劳苦
 分其任。同其事。
三救疾病
 
亲自瞻视。以施医疗。
四矜不成人
 归老幼。返孤疾。
五哀死亡
 谨埋掩。行吊祭。
用军八数
一聚财
 军需支用
二论工
 造机械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18H 页
三制器
 兵甲坚利。旗麾精明。
四选士
 勇怯智愚
五政教
 号令严明。赏罚必信。
六服习
 明旗麾金鼓之节。习进退击刺之宜。
七知势
 地势险易。主将工拙。士卒勇怯。师众多寡。
八机数
 因时制宜。临机设变。
三闇
一。视不信之人而求利。
二。用不守之民而欲固。
三。将不战之卒而幸胜。
三明
一。知人情向背。
二。察敌兵去就。
三。审事机利害。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18L 页
五利
一步兵之利
 丈五之沟。渐车之水。陵阜崎岖。积石相接。此步兵之地。车骑五不当一。
二车骑之利
 平原广野。曼衍相属。此车骑之地。步兵什不当一。
三弓弩之利
 候视相及。川谷分限。此弓弩之地。刀楯三不当一。
四矛鋋之利
 草木朦胧。枝叶蔚密。此矛鋋之地。长戟二不当一。
五刀楯之利
 穹崇险隘。阻阨相按。此刀楯之地。弓弩二不当一。
三用
一步卒
 危坂高陵。溪谷阻难。用步卒。
二车
 平原广野。草浅地坚。用车。
三骑
 追奔逐北。乘虚猎散。往返百里。用骑。
四法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19H 页
一权谋
 以正守。以奇胜。先计后战。
二形势
 雷动飙举。后发先至。离合向背。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三阴阳
 知时日支干孤虚旺相之类。望云变气之属。
四技巧
 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料敌制胜四计
一。不明敌人之攻。不能加兵。
二。不明敌人之积。不能约誓。
三。不明敌人之将。不能先军。
四。不明敌人之士。不能先阵。
四击
一。以众击寡。
二。以治击乱。
三。以富击贫。
四。以教卒鍊士。击驱众白徒。
三料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19L 页
一。料食攻食。食存不攻。
二。料备攻备。备存不攻。
三。料众攻众。众存不攻。
三释
一。释实攻虚。
二。释坚攻耗。
三。释难攻易。
五乱
一。法令不明。
二。赏罚不信。
三。闻鼓不进。
四。闻金不止。
五。在阵而嚣。
四理
一。居则有礼。动则有威。
二。进不可当。退不可追。
三。前却如节。左右应麾。
四。虽绝成阵。虽散成行。
十一必战
一。疾风大寒。早兴夙迁。剖冰济渡则战。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20H 页
二。盛夏炎热。兴役无间。风驱饥渴则战。
三。务取于远师。久无粮则战。
四。士众怨怒。妖祥疑惑。上下不能止则战。
五。军须既竭。时多霖霔。欲掠无便则战。
六。师众不多。土地不利。人马疾瘦则战。
七。道远日暮。士卒劳倦。饥未及食。解甲而食则战。
八。将薄吏轻。士卒无固则战。
九。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则战。
十。阵而未定。舍而未毕则战。
十一。行坂涉险。半出半隐则战。
六必避
一。土地广大。人众富盛则避。
二。上爱其下。惠施流布则避。
三。赏信刑察。发止得宜则避。
四。行阵车列。任贤使能则避。
五。师徒习教。兵甲精锐则避。
六。四邻有助。大国来援则避。
攻守三道
一正道
 坦坦之路。车连人接。出入由之。我攻彼守曰正道。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20L 页
二奇道
 大兵攻其南。锐兵出其北。大兵攻其西。锐兵出其东曰奇道。
三伏道
 大山陵谷。中盘绝轮。潜师其间。卷旆息鼓。突出平川。冲敌腹心曰伏道。
四攻
一攻其未整
 结阵未成。渡水未毕。出险未尽之类。
二攻其必救
 
根本之地。巢穴所在。
三火攻
 或山或野。依草结营。城邑部落。人家相接。以火攻之。
四水攻
 壅水决川灌水之类
五守
一。敌兵锐则守之。
二。我援将至则守之。
三。城坚备具则守之。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21H 页
四。欲老敌师则守之。
五。欲观敌变则守之。
三峰集卷之十三(奉化郑道傅著)
 拾遗○诗
  
平昌郡(舆地胜览)
中原书记今何方。古县萧条旧山角。地到门前容两车。天低岭上仅三尺。秋深禾穗散沙田。岁久松根缘石壁。行路难于蜀道难。还家乐胜锦城乐。
无题(郑氏家传)
问水一官清。论文千载事。唯有古人书。手编已就次。
骊江(舆地胜览)
江山雪月客登楼。把酒吟诗作胜游。水落贡船推不下。万夫疏凿使君忧。
三峰集卷之十三(奉化郑道傅著)
 拾遗○表
  
辛祦请赐谥表(乙丑五月○丽史辛祦传。下同。)
赐谥。实劝忠之方。显亲。为致孝之本。玆陈危恳。庸黩聪闻。窃念臣父先臣颛。当 圣上之勃兴。先诸藩而归附。钦遵正朔。谨守封疆。不吊昊天。奄辞昭代。若稽示终之典。敢请节惠之名。伏望 陛下垂日月之明。廓乾坤之度。特颁殊宠。以慰贞魂。则臣谨当效先臣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21L 页
之精诚。祈一人之寿考。
辛祦请承袭表
建侯。所以绥远。袭爵。所以绍先。此帝王之常规。而人子之至愿。窃念臣祦爰从弱齿。遽丧严颜。念岁月之云徂。抚霜露以增感。第以藩宣之难旷。玆用呼吁之益勤。伏望 陛下大度包荒。同仁无外。优垂景命。被及微躬。则臣谨当保民庶于一方。祝圣人之万寿。(按公到南阳。谢上表曰。使还之日。即授臣知制教。殿下请承袭。俾臣草表文。 天子嘉之曰。表辞诚切。 高皇帝赐谥制亦曰。表辞恳切。)
本朝辨明诱辽东边将女直等事表略(甲戌○国朝宝鉴考事撮要)
至若行礼于辽东。是亦景仰于上国。当使价往来之际。有宾主交接之仪。在礼则然。于诱何敢。其有女直隶于东宁。既自作军而当差。安肯遣人而说诱。但辽东都司起取脱欢不花之时。其管下人民或有不即随行者。由彼安土。非臣勒留。无所供于我邦。各自守其旧业。
三峰集卷之十三(奉化郑道傅著)
 拾遗○笺
  
恭让朝辞右军总制使笺(辛未春○丽史本传)
臣之得谤。难可悉陈。请以殿下之所明知者言之。殿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22H 页
下以臣充三军都统制府右军总制使。臣面请曰。诸将用军士为私属。其来尚矣。一日革之。旧家世族。无其役而食其田久矣。一日名属军籍。役加于身。臣恐大小归怨于臣也。殿下曰。将帅之革。宪司言之。三军之设。断自予心。卿何与焉。保无此谤也。臣复曰。臣若得谤。必达于聪闻。则殿下亦知臣无其事而得其谤。皆此类也。而臣之他谤亦明。岂非幸之中者乎。臣受命后。果有谤之者曰。道传回自中原。而三军之府遽设。此以五军都督之法而为之也。旧家世族。自此皆服贱役矣。万口一谈。牢不可破。户口成籍。堂臣言之。殿下可之。其事出于臣在中原之时也。刷盲人巫师之子。充乐工典仪寺。奉殿下之命而行之者也。无籍冒名之徒。怨户籍之不便于己者曰。道传之所为也。盲人巫师以此议为出于臣而诅之。革私田之议。臣初以为皆属公家。厚国用而足兵食。禄士夫而廪军役。俾上下无匮乏之忧。臣之志也。而志竟不行。寻请殿下免提调官久矣。而分田不均之怨。皆归于臣。然此小事也。殿下之所明知。臣不得辨焉。况事之大而怨之深者。虽非臣之所知。臣何自而免也。臣死于崔源之遣。则内以正先君之终。上以不欺于天子矣。死
三峰集卷之十三 第 522L 页
于不肯署名之事。则足以明伪辛非玄陵之后矣。死于胡使之却。则上以脱君父之恶名。下以免一国臣民与弑之罪矣。臣身虽死。有不死者存。岂非荣乎。若夫陷于谗谤之口。则上以遗君父不能保全功臣之累。下以招不能明哲保身之议。臣甚惧焉。愿殿下解臣见职。以保馀生。
三峰集卷之十三(奉化郑道傅著)
 拾遗○记
  
白岩山净土寺记(佚○按李穑净土寺双溪楼记曰。三重大匡福利君云岩澄公清叟。因绝涧伦公请命其楼。且以三峰郑氏记相示。寺之故详矣。而溪之为溪。楼之为楼。皆略之而不书。盖难乎命其名矣。)[本文缺]
三峰集卷之十三(奉化郑道傅著)
 拾遗○跋
  
本朝 敕慰 圣旨跋语(佚○丁丑)[本文缺]
三峰集卷之十三(奉化郑道傅著)
 拾遗○碑
  
丽朝积庆园中兴碑(佚○庚午)[本文缺]
三峰集卷之十三(奉化郑道傅著)
 拾遗○图
  
学者指南图(佚)[本文缺]
八阵三十六变图谱(佚)[本文缺]
太乙七十二局图(佚)[本文缺]
五行阵出奇图(佚)[本文缺]
讲武图(佚)[本文缺]
监司要约(佚)[本文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