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x 页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墓志铭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45H 页
栗亭先生尹文贞公墓志铭(并序)
栗亭先生既葬三月。孙绍宗以所撰家状。求铭其墓。呜呼。公亡矣。余自燕京奔先子丧。先生先诸公来哭。哭既毕。执余手欷歔良久乃去。盖今二十年矣。不敢忘也。而道途之远也。不获匍匐往哭。铭其可辞乎。叙曰。公讳泽。字仲德。曾大父良庇。茂松县户长。大父谐。正献大夫国学大司成,文翰司学致仕司录。尚州民有乱其妹者。时旱甚。正献与长官争。竟置极刑。天果雨。历任刑宪。刚正自持。庆尚,全罗,杨广,淮阳。皆所按察。其为中丞。饘粥不继。煎豆充饥而已。世号清白。考守平。赠奉翊大夫密直副使。先正献殁。妣金氏。进礼郡夫人。以至元己丑。生公。公生三岁。就学。既授辄成诵。正献每见公有警句。抱之泣曰。兴吾门其汝乎。守平为不死矣。稍长。痛自树立。从姑夫尹壮元宣佐读书。无不通究。尤长于左氏春秋。常诵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谓大丈夫宁可碌碌耶。延祐丁巳。中进士举。庚申。中秀才科宝剑赋第一。人多诵之。调京山府司录。董耕葺学。劝民追远。礼俗以兴。入录书籍事。为校勘。为检阅。官才九品。自视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45L 页
宰辅。或以为侮。公傲然处之不疑。至顺壬申。 毅陵在燕邸。公单骑上谒。一见器重。因有托孤之语。意在今 上也。公拜谢。臣且老矣。何能为。明年。 上驻驾西京。以检阅权参军。供顿有制。民赖以安。 上每叹曰。贤哉回也。以公貌类西人故云诏使至。 命公读诏。左右曰。读诏自有内外制。参军恐非例。 上曰。参军为两制。顾不在吾耶。遂 命权应教赐紫。未几欲擢为府尹。以资浅升判官。或诬公不逊。 上曰。尹生忠。必汝罔也。戊寅。拜右副代言。掌铨选。 上欲官公子护军。公曰。名器至重贤劳犹滞。敢私臣子。 上愈重之。己卯。转右代言。试士成均。取安元龙等九十九人。多知名士。三月癸未。 上寝疾。 上复以燕邸所语语公。公跪曰。无烦圣虑。 永陵立。改政图新。公屏居自颐。 明陵立。被选牧罗州。公所至。政尚宽恕。仆强植弱。 聪陵立。贬光阳监务。初。 明陵薨。民望归今上。公倡议拜书都堂。言本国兄弟叔侄相继之故。少主不堪保釐之状。辞甚剀切。 聪陵衔之。故有是命。岁辛卯。 上初政。入密直为提学。慨然自任以当世之事。上疏建白。不允。乃以开城尹致仕。公年六十有四矣。近臣议追乡乐。公闻之上疏曰。世皇已尝却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46H 页
之。今复进。恐取讥。又以节用上言。 上深纳之。筑宫南京。公言䆁妙精惑 仁庙。几至覆国。厥鉴不远。矧今四境。当备他盗。训兵养士。犹惧不给。兴工劳众。恐伤本根。 上命写无逸篇赐宰臣。命公讲。因陈周公辅成王勤劳曰。愿 殿下成法成王能听周公之训。严恭抑畏。社稷之福。 上为动容。公以真西山大学衍义,本朝崔中令承老上 成庙书。皆进讲。时 上深味空桑之谭。超然有远举之志。公曰。 殿下上奉宗庙。下保生灵。奈何欲效匹夫废绝伦理之事乎。如听臣言。非孔子之道不可。愿加 圣意。白岳之役。公极言其弊。因曰。凡事得失。 圣意虽灼其然。委之大臣。未即处分。因仍之际。其害已成。救之莫及。 上赐酒。公一饮三卮。神气自若。前侍中洪彦博叹曰。不谓尹公赣直至此。吾所不及也。公虽致事。自以 先朝顾托。知无不言。或至切直。 上亦优容焉。甲辰。公年七十六。疾作。乞归锦州。以山水自娱者七年。而忧君之心。未尝食息忘。庚戌八月丙子。前子孙而训之曰。吾正献兴寒地。以清白忠直名一时。吾先君不幸早世。吾夙夜不克继志是惧。误为 上知。宠禄过望。年逾八旬。此皆先世潜德。正献清白之所遗也。若等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46L 页
其守之毋坠。我且死。葬毋拘忌。用浮屠法毋侈。九月丁酉卒。是夕天大风以雨。既棺乃止。己亥。窆于大夫人之墓侧。讣闻。 上悼甚。下大常谥曰文贞。公之哀荣。可谓无缺矣。公既早孤。不及识先君面。时祭上冢。必哭甚哀。公于方策。见述父子之情。未尝不垂涕。气塞不能言。常佩一囊。得异味必盛之。归献大夫人。不以非笑少止。尹壮元殁。女孙二人。孤无所依。公曰。吾而不恤吾姑夫之孙。吾尚为人乎。择士人嫁之。游燕时道见遗金百两。守以待其主。其主泣谢而去。略无德色。公平生布被弊席。饔飧或缺。晏如也。至春秋良晨。必置酒邀客。其任情自适又如此。公凡四娶。文氏进士富之女。生龟生。散员。次李氏。侍卫护军长衍之女。生凤生。别将。女适进士金耀。次适故起居郎,知制诰许湜。次奇氏。赠密直副使琏之女。生东明。及第。理部散郎。女适郎将朴龟龄。又娶奇氏。检校大护军鼎辅之女。生故进士李存中室。孙男九人。孝宗。散员。癸巳进士。昌宗。散员。嗣宗。兴顺宫录事。宣畅。学浮图。绍宗。乙巳科壮元。礼部散郎。会宗,兴宗。牧监直。茂宗,秀宗。女四人。外孙二人。许操。成均生员朴戌。女三人。曾孙四人。皆幼。呜呼。磊落奇伟非常之材不世出。出而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47H 页
不遇。与遇而不用。与用而不久皆天也。若栗亭先生之遇 毅陵之知。可谓千载一时。而 毅陵上宾之亟。 今上既深知先生。手写真书栗亭二字以赐。其遇极矣。而公在政府才数阅月。而致事家居者十有九年。抗论虽切。竟亦何补。呜呼悲夫。铭曰。 堂堂文贞。高视阔步。虽厕末寮。巍然宰辅。 毅陵一见。出示肺腑。温言托孤。果叶所负。既试参军。欲尹其府。姑升判官。可谓奇遇。出纳王言。参与铨注。盖将纳麓。鼎湖泪雨。扶日至忠。先屯后亨。人望公庸。公怀不平。不平伊何。我言丁宁。如药瞑眩。云胡不听。惟锦之山。有郁其苍。有气属天。实公幽堂。厥或不信。视此刻章。
铁城府院君李文贞公墓志铭(并序)
至正甲辰五月初五日。推诚守义同德赞化翊祚功臣,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铁城府院君李公年六十八以病卒于第。大常谥文贞。有司供葬事如典故。六月初九日。窆大德山夫人洪氏域中。明年 上思公。亲命工画其形。既肖。锡朋酒以祭。季子冈泣谢。退徵穑铭曰。铭之不蚤若有待。今可铭矣。穑以冈故父事公。呜呼。忍铭诸。公讳君侅。字翼之。后避凶人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47L 页
名。改嵓。字古云。晋州固城县人。曾大父讳瑨。及第不仕。大父讳尊庇。用儒术事 忠烈王。掌铨选馀三十年。试士成均。又知贡举。卒官判密直司事,监察大夫。父讳瑀。以材干。历使淮阳,金海,全,晋二牧。所至有遗爱。封铁原君。妣朴氏。咸阳郡夫人。父讳之亮。判三司事。有功至元间。 天子赐金符。授万夫长。公髫龀异凡儿。入小学。已称善书。年十七。中癸丑科。知贡举权政丞,崔赞成大加赏异曰。公辅器也。自是学大进。华问日播。 毅陵爱其材。命典符印。除官秘省。由校勘再迁为郎注簿,丹阳府佐都官。就升正郎。 永陵初。元以典仪令。擢密直司代言。兼监察执义。同知辛未贡举。至元庚辰。复职知申事。俄改成均大司成。阶奉翊。未几。有旨成均师道所在。任亦重矣。然左右予理。两府实专其职。其予枢密同知。 命下。朝士相庆曰。善人与政矣。既而迁政堂文学,佥议评理。知辛巳贡举。是时。用事者诋姗我儒。公孤立无助。志竟不得行。然亦多所匡救焉。明陵立。眷顾益丰。加赞成事。 聪陵立。以为 先王旧臣之中有德有劳。惟李某可辅予政。遂拜左政丞。未几罢。 今上还国。欲用公未果。令袭父封开府以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48H 页
致敬。三年癸巳。公自念年将六十。位亦极矣。不以此时乞骸骨。复何俟。去入清平山。 上求理甚急。徵礼耆老。公还。谕留之。时时召入对。遂决意用公。八年戊戌秋。复为守侍中。己亥冬。毛贼犯北鄙。以公为兵马都元帅往督诸军。军未集而贼已近矣。西京守臣谋守不可。又欲谋焚仓廪。公曰。非计也。贼远斗。其锋不可当。不中止。其势必震我国都。欲贼中止。莫若啖以此城。可令吾民挈老幼东走。鐍仓廪屋庐无所坏。贼见必怯我。亦且少驻。怯我心骄。少驻气衰。俟吾军集。可一旦袭取。安知今日所欲焚者不为吾他日用乎。未踰月。贼果败。如公所料。仓廪屋庐完全如初。辛丑冬。从 幸安东。功第一。明年。贼平行赏。公面奏。今不幸罹玆多故。将相须才。臣以无状。久叨尤揆。请避贤。上愈益嘉其无他。加赐功臣号。封君奉朝请。公于官勤谨守绳墨。无一毫假贷。于家不问有无费。图书自娱。淡如也。与禅源息影老人为方外友。筑堂寺中。扁曰海云。扁舟往还。至辄忘归。盖其雅量如此。杏村。其自号也。尝手写太甲篇以献。语其子冈曰。汝志之。吾既老矣。无官守。无言责。当以格君心为务尔。公自秘书以至宰相。必与铨选。予夺不少私。故终身无怨言。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48L 页
前后门生。多达官闻人。诸子皆有所树立。呜呼。天之报施善人。其有徵哉。夫人。侍中谥忠正讳子藩之曾孙。右代言讳承绪之女。先公二十七年殁。胤庆配德母有多子男四人。寅。中正大夫宗簿令。次崇。正顺大夫判典客寺事。次阴。与平毛贼。以功拜上将军。辛丑冬。战殁安州。次即冈。今为密直司知申事,艺文馆提学,知制教,知典理司事。女二人。一适判事金光丙。一适淮阳府使赵慎。侧室子曰牧。郎将。孙男某。某官。曰某。曰某。孙女若干。外孙金某。某官。曰某。曰某。外孙女若干。铭曰。巍巍文贞。开府铁城。初宅尤揆。曰噫戒盈。奉身而退。水绿山明。如云卷舒。杳乎无情。还居庙堂。不动色声。长蛇封豕。就戮西京。天启公衷。从容策成。俾骄以覆。九庙不惊。人始叹服。诗书用兵。大已盖世。其细奚评。王曰元老。虽死犹生。我仪图之。以风列卿。既成既肖。明禋继伻。列卿用劝。子孙与荣。自古在昔。君臣聚精。不亡其亡。匪他曰诚。诏尔太史。尚徵斯铭。
松堂先生金公墓志铭(并序)
至正辛巳。予年十四。赴成均试。在庭中望见先生。具袍笏端坐。俨然如泰山乔岳。群士屏气不敢哗。既为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49H 页
门生。往来听教。则温言柔色。推明国典。奖诱人材。亹亹不已。慨然有风俗日颓之叹。居家不理生产。左右琴书。澹如也。裁松东冈。植莲南池。每岁庭中牧丹花开。具酒食召门生。上太夫人寿。兄弟子姓。怡怡愉愉。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太夫人享九十一岁之寿。呜呼盛矣。岁丙申三月。太夫人以病卒。葬于皇考文正公之墓次。居其傍终制。先生素以病艰于行步。然朝夕奠。洒扫必亲。无少辍国。俗守父母坟。多以奴代。私为复其身。先生不忍亵其亲。躬行之。盖近世宰相所未有也。先生姓金氏。讳光载。字子舆。号松堂居士。光州人。司空金吉之后也。司空佐 大祖有功。其裔孙讳匡瑞。中郎将。中郎将生讳伟。三司使。三司使生讳镜亮。大将军。大将军生监察御史讳须。元初。三别抄者不乐内附。叛入海岛。御史守灵光死之。御史娶国子祭酒高公讳莹中之孙某官讳梦卿之女。年至百二岁。初。高氏梦见明星入怀中。生快轩先生文正公讳台铉。以四世元老。为国蓍龟。政丞致事。尝集国初以来文章。目曰海东文鉴。行于世。掌试成均。知贡举。所取士多闻人。竹溪安谨斋,崔拙翁。尤其杰然者也。先娶行首郎将金仪之女。生一男。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49L 页
曰光轼。官至选部议郎。继室以 太祖子孝隐之后侍郎讳丁旦之女。生三男二女。长光辙。及第。官至密直使。次先生。次光辂。及第。女长适政堂文学安牧。次适密阳君朴允文。公之昆季三人既登科。大夫人受廪禄终其身。朴氏子四人。安氏孙三人皆登科。时人歆之。公以至元甲午正月甲子生。既生而身长二尺馀。父母异之。绝爱之。既冠。中皇庆癸丑科。座主一斋先生权政丞爱其知礼。厚待之。补成均学官。至顺庚午。从 忠惠王京师。以劳授司仆寺丞。迁都官正郎。后至元己卯。 忠惠王几为曹頔所废而幸胜之。然其傥多附势。必将甘心焉。及 王如京师。公曰。吾君危矣。吾忍独免乎哉。往从之。赖 天子圣明。复爵东还。实庚辰秋七月也。以军簿总郎参铨选事。累转成均祭酒,三司左尹,判典校寺事。皆兼馆职知制教。明年秋。掌试成均。取今知密直司事成士达等九十九人。时称得士。 忠惠王素惮公严。左右又多忌之。顾无所藉口。乃曰。金公爱静。仕进非其志也。 上稍信之。乃褫其职。群小益张。癸未冬。岳阳之祸起矣。甲申。 忠穆王立。起公为右副代言。迁至知申事。用事大臣。恶不附己。白授版图判书。未几。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50H 页
上悔之。即拜密直副使,提调铨选事。升知司。己丑。 忠定王立。开书筵。以公为师。公固辞。入佥议为评理,匡靖大夫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事,上护军。仍提调铨选事。俄改三司右使。入告于 王曰。文选。吏曹掌之。虎选。兵曹掌之。总于政房。自权臣始。非令典也。殿下如听臣言。仍旧便。从之。然必▣▣公。命公兼典理判书。辛卯冬十月。 玄陵嗣位。公杜门不出。奉养大夫人。朝夕尽礼。及其琴祥。侍中洪阳坡先生与一时名卿。往劳苦之。公曰。吾年六十三。始居于玆。常惧一旦身先朝露。以为宗族羞。获至今日。考妣之德也。言毕泣下。诸公皆泣下叹服。既还。设版位于堂北隅。每行事。泣不止。以旧病不出门。 玄陵闻其风。使使谕公曰。思与公语久矣。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公惶恐。子侄扶以入。 上曰。年颜非甚衰也。而有斯疾。何耶。叹惜者久之。命有司旌表所居曰灵昌坊孝子里。复其里若干户以奉祀焉。辛丑冬十一月。避红贼至高昌县。因留居之。癸卯春三月。感微恙起居语言无少变。十四日既晚。谓夫人曰。吾今年七十。死复何恨。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礼也。可与众婢退矣。且戒无或高声疾语以扰我也。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50L 页
俄而绝。平日所养。可知已。子婿扶柩还京。某月甲子。葬于德水先茔。公娶门下平章谥良简金公讳承泽之女。生子二人。男曰兴祖。倜傥有志。官至中显大夫军器监。历使水原,海州。政绩颇着。死于鹫城之手。人至今怜之。女适奉善大夫内府副令朴门寿。新罗始祖奕居世之后也。孙男女若干人。军器娶监察大夫申仲全之女。生一女。适郎将宋义番。内府生二男。长丛。好学尚志。前奉善大夫左右卫保胜护军。季苞。进士,典仪录事。外曾孙若干人。皆幼。护军以公行状。徵铭于韩山李穑曰。子宜铭。乃受而叙之。呜呼。先生之德行政事。表表如此。宜其子孙之多也。而军器监无后。是天之未定也。是天之好恶与人殊也。呜乎悲夫。幸而朴氏存焉。士之树立。以显其外大父者。史不绝书。朴氏其勉旃。其勉旃。铭曰。惟东有冈。有松苍苍。君子之宅。池水之盈。莲香之清。君子之德。出以事君。有政有文。正我王国。入以事亲。愈老愈真。化我民俗。先生之风。被于海东。永世攸则。我作斯铭。匪私先生。史笔之直。
海平君谥忠简尹公墓志铭(并序)
善之海平望姓。尹氏也。讳君正。历事 高王 元王。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51H 页
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守司空尚书,左仆射,判工部事。讳万庇。事 忠烈王。为己巳一等功臣。卒官奉翊大夫副知密直司事,上护军。讳硕。政丞公也。朝廷使者至。政丞时为别将。以盏人立于 王前。使者传 旨。两王子入侍天庭。政丞闻之。默自念吾当从弟。归告尊公。尊公曰。儿计失矣。所以从 王子者。为后日计也。兄在而弟先有国乎。公又告曰。吾亦知其然。然吾见少则敬心生。见长则否。此所以决吾策也。尊公不复语。长 元子早亡。少。 忠肃王也。公从朝京师。僚佐未有居公右者。其后历官至都佥议,右政丞,判典理司事,封海平府院君。阶壁上三韩三重大匡。赐忠勤节义同德赞化保定功臣之号。亦未有居公之右者。君臣遭逢。千载一时。岂非天乎。其后 天子闻公名。特授镇国上将军,高丽都元帅以宠异之。海平娶奉翊大夫密直副使,上护军李公讳百年之女。以至大庚戌四月癸亥。生公。延祐庚申。公年十一而补泰云寺真殿直。十五而补司设直长。十六而授郎将。十九而拜护军。从 永陵在朝之明年也。时晋邸陟遐。 文宗自江南先入宫正位。迎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51L 页
 明宗于朔方。文宗出劳于野。丞相燕帖木儿进毒酒。 明宗中夜崩。六军乱。公与宰相曹益清,李君侅等官。左右 永陵。永陵恃以无恐。赐功臣铁券。至顺庚午。升大护军。公年廿一也。至正辛巳。进判司仆寺事。 明陵即位之五月。拜上护军。冬。升军簿判书。明年四月。迁典理判书。王政丞当国用旧法。文选归之典理。武选归之军簿。公佐政丞。无毫发私。明年。出尹平壤。试公临民也。甫一期而政成。以知密直召公。年三十八矣。 玄陵之五年。再知密直司事。其冬。奉表朝于京师。谢赐衣也。十八年。三知密直司事。洪武庚戌。进密直使。明年。知门下省事,商议会议都监事。又明年。进评理。冬。封重大匡,海平君。与廉曲城,尹漆原诸老。结社从容者十馀年。而壬戌九月。感疾。十月初九日。端坐而逝。公年七十又三矣。公禀性宽厚。不立崖岸。略通蒙古语。举止如北庭人。于政事务遵大体而不苛细。盖长者也。公凡再娶。平壤郡夫人赵氏。大匡佥议赞成事商议,宝文阁大提学,谥文克讳延寿之女。李氏。大匡月城君讳茜之女。赵氏生男二人。长曰宝。官至鹰扬大护军。先殁。次曰珍。重大匡,海平君。孙男
牧隐文藁卷之十七 第 152H 页
女若干人。鹰扬男曰可观。今为奉翊大夫密直副使,上护军。出为庆尚道副元帅。一女适尉卫注簿李持。海平君男曰彰。今为典理佐郎。次曰莘。今为德昌府舍人。次曰须。今为春秋检阅。长女适判事金九容。次适郎将洪润福。次适司设署令成溥。李夫人无子。曾孙男女若干人。某某。公之奉表谢恩也。予为书状官。公之长子。予同甲也。故父事公。予侥倖入枢府。而公复职为同寮。然予之事公也如昔。而公亦视予犹子。吾宜铭公。公之季子政堂公今嗣封。其知贡举也。又取豚犬种善为门生。铭又可辞诸。铭曰。海平之尹。左右 高元。君子之泽。流庆源源。惟元帅公。蔚为侍中。忠简承之。有长者风。少而翘英。老而享荣。季子继相。而典文衡。孙拜中枢。折冲海隅。惟公之门。弛张攸俱。凡厥降祥。惟善是彰。我非谀公。公永于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