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x 页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书后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08H 页
书上札补正雪庵大字卷后
元兴百馀年。文理大洽。四方学士。咸精其能。蔚乎一代之盛矣。是以。论者谓其文似汉。其诗似唐。其字似晋。至于大字。独推雪庵为称首。雪庵不知何所师。然自唐颜氏以来。罕有及者。名岂虚得也哉。恭惟 主上殿下以天挺之资。不因师授。深得大字之法。如太华插天。巨灵擘开。鼎沦泗水。万夫莫取。其沈重峭劲有如此者。使雪庵有作。尚能独步乎哉。然且谦光若虚。不有其美。猗欤休哉。知申事臣兴邦得雪庵所书韦应物诗二首。缺首三字。又点画之缺者若干字。一日。 上在书筵。进之。 上曰。吾阅雪庵字多矣。此最得意者。汝知之乎。其用墨有法。既而楷书所缺画戟森三字。并补其点画。出以赐兴邦。且谕曰。雪庵大字。世所取法。吾敢作楷以示让也。汝其藏诸家。兴邦退而语穑曰。吾以文墨微能。荷 上知待。今又亲纡札翰。光被若玆。何可不记。子。太史也。敢告。臣穑曰。世之所谓能书者。臣知之矣。乌衫袖。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08L 页
磨岁月。能至雪庵者亦鲜矣。至如帝王。万几劳乎外。百体安于内。其能及此乎。伏睹此卷。六美具焉。 上德谦谦则道光。一也。 上心虚则善集。二也。示让则民不争。三也。右文则民知化。四也。知申事出纳王命。所谓喉舌也。待之厚。其不允乎。五也。字画必正必直。大小如一。又以示夫专一也。专一者诚。诚而后有物。大哉诚乎。天人其外此诸六也。有此六美。敢不具录乎。臣穑拜手稽首谨书。
书李寿父诗卷后
李君寿父示余杏村所书寿父二大字。益老诗。契公铭。其训仁寿尽矣。重违其意。乃告之曰。人与草木禽兽皆物也。而人则与天地参焉。然求之古今。不与草木禽兽同腐焉者几希。不有伊,傅,周,召之富贵。夷,齐,孔,颜之贫贱者乎。惟其能参天地而不愧。是以。显当时。名后世者。如彼其可久也。寿父能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而务求其伊,傅,周,召,夷,齐,孔,颜之所以不与草木禽兽同腐焉者。斯可以践名与字矣。
书陶隐诗稿后
丁巳仲冬晦前三日。晨兴盥栉。焚香危坐。读陶隐诗数篇。如珠走盘。如冰出壑。而置之玉壶也。黄绢幼妇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09H 页
之辞。吉日癸巳之刻。当并传而不专美矣。予少也读诗。而不知其味。独于夫子所取思无邪之一语。想像髣髴。老之至矣。而不能忘也。陶隐诗语。既洒落无一点尘。而其趋惟在于此。足以感人情性之正。而归于无邪矣。予是以喜之甚。题其卷后而归之。
书锦南迂叟传后
迂叟自少攻诗赋。出游场屋间。同进者皆推以能。而辄不中。及以策问为决场。其能如前而加工焉。主司者又辄弃之不取。其得者。岂皆能于迂叟哉。信乎其命也夫。既屈则退而讲学。名其所居堂曰中顺。学者日进。其承指授为文者。往往高中取美仕。于是。迂叟亦自知其命也。乃以迂自名。而人亦以迂目之也。夫孰知三数年之迂。乃为一旦荣遇之地哉。今观迂叟传。清问所及。始于举子饮墨曳素之事。迂叟因而进其说。见上颔可。则又旁引他说。罄其所蕴。及令赋诗。援笔立成。若有神助。即赐三品服。顾视前日同游场屋高科膴仕者。皆在下风。使其与迂叟同入对赋诗。未必皆如迂叟之能矣。又其正言如魏文贞。滑谐如东方朔。博洽如张茂先。其能不止词翰之末。孰谓迂叟迂哉。叟信不迂矣。事始末。淡庵白先生传之详矣。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09L 页
予独取迂叟以迂见遇而卒不迂。识诸传后而归之。
题浩然字说后
虚无汗漫。惟道之诞。褊心凿智。惟道之否。一心之微。圣贤是希。曰求其正。惟去其非。廓尔四达。用之不竭。塞乎天地。入乎毫发。而况彝伦。孰梗于驯。处之泰然。克全其天。惟广李氏。慷慨君子。字曰浩然。敢述厥旨。
题惕若斋学吟后
及庵闵先生诗。造语平淡。而用意精深。其时。益斋先生,愚谷先生与竹轩政丞居同里。号铁洞三庵。及庵。竹轩婿也。竹轩仙去。而及庵又来居其第。三庵之称未绝。一世宗之。予晚生。幸及平时。皆得接其道德之辉。以为终身山斗之仰。盖幸之幸也。益斋先生每叹曰。及庵诗法。自得天趣。又言拙翁彦明父性放达。少许可。独爱及庵甚。游联骑。宿对床。不问家人有无生产。又同嗜酒。又同乐也。予之往来及庵之门也。及庵年已衰矣。而温温闲雅。俯引后进惟恐后。一日。狂高轩陋巷。坐树阴移日而去。予至今未敢忘。外孙金敬之氏生长于及庵先生之家。及志学。又学于及庵。得以亲炙益斋,愚谷。故其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势所必至。又况生质粹美。侪辈莫敢齿乎。今观学吟。益知诗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10H 页
法绝类及庵。人乐有贤父兄。讵不信然。呜呼。诗岂易言哉。文章云乎哉。学问云乎哉。呜呼。诗岂易言哉。
书證道歌后
右證道歌一篇。吴兴赵承旨子昂书。临川危参政大朴跋。承旨子仲穆待制。又观于松月轩而题其后。自延祐丙辰至至正乙未。盖四十年。而赵氏父子。自为知己。观者益信。托名求售之徒。无所施其述矣。前林观寺住持玉田达蕴携之东归。今二十年矣。前赞成事禹公磾谋广其传。将刻之梓。玉田请予志之。予闻吴兴赵公子风流精彩如其字。闲雅高妙如其诗。观此墨迹。槩可想见其为人矣。禹公能广其传。非独玉田之幸。使赵氏父子有知也。其必曰。法东流。吾道亦东矣。其为自幸何如也。予是以乐书其尾。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跋
  
跋罗兴儒贺诗卷
迂叟老而见遇。常自比太公望。其所负不浅矣。及宴贺客。则以王毛仲自居。又何其卑也。是知迂叟胸次磊落轩轾。出语惊人。其得奇遇。非幸也亦宜也。
跋黄檗语录
黄檗传心要诀,宛陵录共三十又八纸。唐裴休撰。日本释允中庵思欲广布。手刻之。既徵予言为跋。予于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10L 页
是学。盖不暇。不敢措辞。独书知允者云。允年二十五。以岁己亥。携是录航海。西学中原。为风所摇。遂来王京。道梗志不果。中遭兵厄。失其所携本。今所刻者。报法齐禅师之旧藏也。禅话如麻斤屎㙭。电掣霆击。令人愕眙。惟是录明白易晓。观允所好如是。其心可知也。其师见龙山。与道长老同师中峰有得。住持江南兜率寺。既而归国。道留燕京。诸山尊敬之。皆自以为不及。予在燕时熟闻之。故知龙山亦非庸众人。允之渊源。又可见已。观远臣以其所主。允之馆于人。元政堂,廉密直也。山则必于人迹所罕至。其于墨戏也。萧散有奇趣。尤喜为白衣仙。传神最。其为人无可议者。予故乐为之书。
跋仲玉还学诗卷
仲玉。默轩先生之孙。二相公之仲子也。年廿馀。入中国补成均生。讲习未久。见称同列。谒告省亲而将还也。一时钜儒。皆赠以诗。士林荣之。辛丑焚荡之馀。纠正郑熙得之。归之闵氏。存者才九人。而又缺落漫漶。读不成句。质以所闻。缮写如右。及庵诗唯得一句。不敢不录。庶其或有来告者耳。士大夫赠处诗章。固在全集。然传者少。本卷又散落人间。子孙鲜有得者。况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11H 页
其漫酱瓿之归乎。子复思亲之心。通于神明。郑氏之得也。夫岂徒哉。病中寓目。有感于怀。予亦鼓箧者也。而未得先辈一言之赠。观是卷。益有慕于仲玉焉。仲玉可谓有子矣。使此卷遂至堙没。则先儒墨迹。何以照耀来今也哉。仲玉可谓有子矣。
跋愚谷诸先生送洪进士诗卷
善之缶溪。有洪氏居焉。奉其母。以孝闻。其宦学松京而还也。愚谷郑先生赠以诗。述文宪父子兄弟主文之盛。盖其母崔氏十世孙云。一时儒宗益斋先生,及庵闵先生,樵隐李先生,漆原尹商议,丹阳禹提学,益阳尹都事,梅溪郑旌善,蔚珍沈中书,阳川许彝斋。皆次其韵。而桧山黄平章游于儒老间。喜唱和。亦嘉洪而有赠焉。今廿又六年矣。洪氏名敏求。字好古。益斋先生所命也。与今年知贡举廉东亭。同登癸巳进士科。故其会试也。人皆曰。好古得主司矣。东亭亦欲老者出其门。又欲屈同年为门生无疑也。好古之心。又不能不有望于主司之或怜而收之也亦无疑矣。然以人言。公也。以天言。命也。以廿有六年之旧故。而不得与于一朝之取舍。谓非天可乎。谓非公可乎。士生于世。少而读书。老而不辍。果何事欤。盖欲知性命之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11L 页
原。达得丧之本。无入而不自得焉耳。以好古之辞色观之。信乎油然其中者也。信乎知命者也。余自侥倖以来。再知试席。同年进士。被屈而去者亦多矣。当其考卷端。心注目。一听于天。何暇一毫念及同年旧故。同年旧故不暇念。何暇念寒门阀阅哉。好古之油然自得也宜哉。东亭之心。即予之心也。好古之油然自得也宜哉。又况年才四十四。他日所就。其可量耶。好古之言曰。世称梁宁壮元。八十二岁始登科。亦能知贡举。吾何敢画也。其言壮。予益嘉之。东亭虽不请于仆。犹将张之。矧又走书。为好古求予言哉。予故书之。以为后日主司举子之法。
跋及庵诗集
曩予既为金氏兄弟序其外大父及庵先生之诗矣。及今与敬之同在成均。每见敬之受徒馀暇。辄屏静处。日书一纸。丰暑不辍。予益重之。盖敬之生长外家。故知慕尤深。性喜文墨。故不怠如此。缮写甫讫。先生门人李端公颐适按庆尚。锓梓之功。由玆克成。岂天相敬之笃孝之诚耶。弟公入游中原。上书河南王军门。大蒙赏异。拜中议大夫,中书兵部郎中兼签书河南江北等处,行枢密院事。既归。不幸而殒。敬之更名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12H 页
九容。今迁民部议郎。讲官如故云。
题溪月轩印空吟
超无学。普济高弟也。溪月轩。其所居也。印空吟。其所著也。普济自号江月轩。而江之会涧溪也。月之照。夫岂有所离合也哉。所谓印空吟。亦岂形迹之可寻。穑也尝有慕焉。无学游燕京。见普济。普济极口赞叹。以为出言吐句。如箭锋相拄。一口吞却宾主句。将身透过佛祖关。遂以法语衣物表信。普济既寂。无学方以其道。为师于云水万衲之间。离名离相。应物无迹。则溪也月也虽若有形迹存焉。至于捉之不可得。则印空也明矣。夫空非空也。万物之所从出也。物之出也。空之用也。非佩祖师之印者。畴能印其印哉。后之读是集者。其无拘于声律之工不工。是道也非言可尽。非名可表。其亦印空而已矣。空可以形色辩耶。
书懒翁三歌
珠随方映色。人之所迷也。而其清净则表佛性。枯髅气散肉败。人之所遗也。而其生存则行佛道。百衲却锦绮。缀破烂。掩肌肤。御寒暑耳。然非此。无以庄严威仪。安处徒众。入佛道。见佛性矣。三歌首尾相应。脉络相通。所以示后人也深且切矣。懒翁文字。信手未尝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12L 页
立草。吐出实理。粲然写出。韵语琅然。然于世俗文字。不甚解。亦可见焉。至于三歌。如出二人之手。必其研精覃思而作者也。不然。何以仿永嘉句法哉。异日流传西域。当有赏音者矣。弟子某等请予书其尾。予既训题目。又考其体。以塞其请。若其精微之奥。非鱼。焉知鱼乎。
跋护法论
宋丞相张天觉护法论一篇。殆万馀言。释僧俊以幻庵普济大禅师之命。重刊于忠之青龙寺。既讫。携墨本。求予跋其尾。予观其辞。率不可解。然喜辟韩,欧氏。韩,欧氏。吾所师也。吾实骇焉。虽然。五浊恶世。为善未必福。为恶未必祸。非佛。何所归哉。呜呼。护法论。宜其盛行于世也。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祭文
  
祭樵隐先生文
维大岁庚申秋九月廿又六日。韩山李穑敬祭于樵隐先生曰。公昔对策。天子之庭。咨决奥义。于我稼亭。归拜我母。于门之屏。予年十五。识公仪刑。公继益斋。为国丹青。我侍笔砚。馀十周霜。我始病矣。公入泉扃。我今起矣。睹公之刑。千山之中。涕洏其零。先辈往矣。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13H 页
我兮仃伶。斯文兴丧。归之冥冥。陈词于前。凛矣英灵。于戏尚享。
为庆宰相兄弟祭父侍中贞烈公文
呜呼天耶。至于斯耶。尽瘁事国。济屯于时。愈奋愈砺。不见少衰。作我股肱。为国蓍龟。将降耇德。保奭是师。天也不与。于乡之归。于乡之归。宜其期颐。天也不与。呜呼曷其。茕茕遗孤。将畴之依。顾我子孙。庶其飨之。呜呼尚飨。
为崔侍中祭先考文
呜呼。莹之身。分于先考之身。莹之心。出于先考之心。一闻遗训。如玉如金。岂敢守于暂而废于久。行于初而变于今乎。粤岁壬辰。遇知 玄陵。旬月之间。历位而 启迪。非莹之能。甲午南征。奉 诏而行。尽力战败。仗国威灵。归而累迁。文武在廷。入相出将。至于今日。牢辞右揆。犹恐满溢。压于 上命。视事数月。莹告于 内。疏恩两亲。父判门下。母国夫人。以光阀阅。以观臣邻。先考虽殁。今则如存。积德之辉。烂盈我门。有闷佳城。邈尔音声。贯于幽明。惟莹之诚。一觞之奠。匪纯匪
牧隐文藁卷之十三 第 113L 页
精。庶歆以格。惠我思成。呜呼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