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牧隐文藁卷之九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x 页
牧隐文藁卷之九
 序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68H 页
送庆尚道按廉李持平诗序
神人之际。未易言也。事神理民。唯帝王视为一事。然其分也。截然有定而不可紊。盖天子然后祭天地。诸侯然后祭山川。大夫然后祭五祀。记礼者固已言之矣。国家专制东韩。境内山川。凡在祀典者。岁二次选廷臣代祀。其使之名曰祭告。因以察守令贤否。观风俗美恶。考贡赋。同制度。广询访。以行刑赏。以待上问。其使之名曰按廉。兼是二使。按行郡邑。实古者省方之遗法也。代君行事。故其尊且荣。他使者莫敢比焉。既曰尊荣。其责任之重。又何如也。夫人臣立朝班。资崇庳。未暇论也。特其权势有足以行其志。斯可矣。抑扬铨品如吏部。论思献纳如馆职。清要华近则有之矣。岂如风纪之司执简正色。立殿陛间。必欲言行谏听者哉。一身而兼是二任。又不易得也。吾同年完山李君由监察持平被命。出按庆尚道。是所谓一身而兼二仕者。故朝之士大夫。作诗以美其行。正言郭君来请余序曰。持平意也。予曰。李君笃实之材。用之以精敏。出入内外。声绩蔼然。宜乎居台端。再持斧。代祀省方。赫然动人观听。其能畛神明。必向必格。风雨以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68L 页
时。诸福毕至。人民奠居。吏称其职。熏为大和。归献田里大平歌咏。以彰 上德。可期也。遂书以为序。
及庵诗集序
六义既废。声律对偶又作。诗变极矣。古诗之变。纤弱于齐,梁。律诗之变。破碎于晚唐。独杜工部兼众体而时出之。高风绝尘。横盖古今。其间超然妙悟。不陷流俗如陶渊明,孟浩然辈。代岂乏人哉。然编集罕传。可惜也。今陶,孟二集。仅存若干篇。令人有不满之叹。然因是以知其人于千载之下。不使老杜专美天壤间。是则编集之传。其功可小哉。又况唐之韩子。宋之曾,苏。天下之名能文辞者也。而于诗道有慊。识者恨之。则诗之为诗。又岂可以巧拙多寡论哉。予之诵此言久矣。及读及庵先生之诗。益信先生诗似淡而非浅。似丽而非靡。措意良远。愈读愈有味。其亦超然妙悟之流欤。其传也必矣。先生之外孙齐闵,齐颜。皆以文行名于时。去岁仓卒之行。能不失坠。又来求序。其志可尚已。予故题其卷首如此。
农桑辑要后序
高丽俗拙宜仁。薄于理生产。农之家一仰于天。故水旱辄为菑。自奉甚约。无问贵贱老幼。不过蔬菜鱐脯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69H 页
而已。重粳稻而轻黍稷。麻枲多而丝絮少。故其人中枵然而外不充。望之若病而新起者。十之八九也。至于丧祭。素而不肉。燕会则槌牛杀马。取足野物。夫人既有耳目口鼻之体。则声色臭味之欲生焉。轻煖之便于身。肥甘之适于口。欲嬴馀而恶匮乏。五方之人。其性则均也。高丽岂独若是之异哉。丰不至侈。俭不至陋。本之仁义。为之度数者。圣人之中制。而人事之所以为美也。五鸡二彘之畜于人而无所用。则不忍。牛马之代人力有功甚大。则忍之。田驱之劳。或残支体殒性命。则敢为刍豢之取诸牢。则不敢。其不识轻重。害义坏制。失其本心如此。又岂民之罪哉。予窃悲之。盖制民产。兴王道。予之志也。而竟莫能行。奈之何哉。奉善大夫知陜州事姜蓍走书于予曰。农桑辑要。杏村李侍中授之外甥判事禹确。蓍又从禹得之。凡衣食之所由足。赀财之所由丰。种莳孳息之所由周备者。莫不门分类聚。缕析烛照。实理生之良法也。吾将刻诸州理。以广其传。患其字大帙重。艰于致远。已用小楷誊书。而按廉金公凑又以布若干相其费矣。请志卷末。予于是书也。盖尝玩而味之矣。悯吾俗。虑之非不深。立于朝非一日。不一建白刊行。是吾之过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69L 页
也。虽然。姜君之志。同于予者。于此可知也。制民产。兴王道。其事又不止此。姜君亦尝讲之乎。如欲必行。当自辟异端始。不然。吾俗无由变。此书所载。亦为徒文矣。姜君尚勉旃。
中顺堂集序
诗道所系重矣。王化人心。于是著焉。世教衰。诗变而为骚。汉以来五七言作。而诗之变也极矣。虽其古律并陈。工拙异贯。亦各陶其性情而适其适。就其词气而观之。则世道之升降也。如指诸掌。锦南迂叟罗判书遇知 玄陵。联句赋诗。进秩三品。国中士大夫歆艳赞咏。凡得九十篇。如群玉府。璀璨耀目。自请奉使日本。遇物兴怀。辄形于诗。凡二百五十篇。日本曹溪禅者所赠又二十篇。史氏索其本誊藏之。台臣又请观之。府中缙绅。咸愿目睹。争求之。今三年矣。而犹未已。迂叟曰。吾之迂。迂于世也。而官至六曹尚书。是果迂欤。嗜诗甚矣。酸寒之味。取讥膏梁。然亦迂而已矣。何害于事。载名诸儒集中。其传也必矣。其幸也多矣。然散而莫之一也。今将联为丛录。又虑其难以传玩也。将刻之梓。使人人皆得以览观。而知锦南之有迂叟也。于是。来请予序。予曰。天子采诗侯国。盖古制也。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0H 页
异日。是集也悉送上官。迂叟之名。益传矣。日本诗因迂叟而播于中国。非独迂叟之幸也。亦日本之幸也。况我 先王崇儒盛德。洋溢内外。则迂叟是集。亦一助也。敢不备书以冠篇端。中顺堂。迂叟燕处之所也。诗釐为若干卷云。
赠一沤上人序
曹溪释有曰宗海者。讯其立名。盖本于其说。而偶合于夏书朝宗于海之文。故其来而请号于仆也。不以是为告。就其所以得名而语之。盖取比于镜之照物。以类应而无所私也。海之为物。在天地间。莫之与比。是以。有为水说者指地曰。此水之所载也。夫地配天为大者也。而曰水之所载。则水之于天。又不知孰大而孰小也。其为体。讵可量哉。今夫雨降于天。其滴也相激而泡沫生焉。泡沫。水事之最微者欤。最微而可配于最大者。势乎非也。是近于彭殇鹏鴳之说矣。然则其理也海也沤也。名之别也。沤还其海。海受其沤。亦有迹乎。无也。消融为一。无所分析。则不独理同。其为物也。亦不异矣。是以。佛者之说。泯相绝迹。则归之空。分行布列。则归之海。海虽大。而不离乎体故也。故其言曰。寂灭。又曰。生死海沤于寂灭者。即所谓诸佛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0L 页
也。沤于生死者。即所谓众生也。今上人将为沤于何地耶。又不知生死寂灭。果二耶。果一耶。上人以其所得于师者为已足。而浃洽于其中。则或不免于孟浪矣。当广咨于世之大儒。其必有以告上人矣。上人俗姓曹氏。罗州会津县人。以入选中其科。在竹院教学者。年三十一矣。大禅师聪南山之弟子也。论人。必及其所从出。故并及之。
赠幻翁上人序
释坦如踵门请曰。如。曹溪宗今丁巳年大选也。俗姓。迎日之郑也。演福寺住持大禅师竹庵轸公。吾之师也。吾生廿有七年矣。而未有号。同列称呼之难也。吾师命之曰幻翁。咨其所出。则圆觉普贤章之语也。请其说。师乃曰。如乎。汝之名坦如。何也。坦荡荡也。中无主而外无倚。从容而自得之谓也。是必如如不动之归矣。虽然。汝且观世界非幻乎。曰。幻也。身心非幻乎。曰。幻也。三世教主。诸方祖师。非幻乎。曰。幻也。吾语尔听。非幻乎。曰。幻也。师曰。吾闻韩山牧隐子方以幻语语人。汝且求之。必不辞矣。是以敢请。予曰。师之师。衣冠之胃也。膏梁纨绮之养其身。诗书礼乐之熏其性。超然独出而不顾。信乎得如幻之趣矣。虽然。予未之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1H 页
学也。乃从上人究其说。上人曰。今之世界。则器世间也。众生即情世间也。诸佛即智正觉世间也。是三者交融无碍。故如如之智。常独照焉。故曰世界也俱为幻主。非如无以求幻。非幻无以求如。尚何事理之或相夺也哉。予曰。上人。信圆机之士矣。予观其言。一则如其幻也。一则如且幻也。始以幻观。则有物有我。是有对也。终如且幻。则无物无我。是无对也。物我俱忘。心迹无二。斯其至矣。异日。幻翁宴坐正念。如有得于其说。其告予以今日之言之是否也。予当虚心以听之。如又问吾师称先生方以幻语语人。语之为幻。可得闻欤。予曰。声之出也。喉也舌也唇也齿也相须而声成焉。其寓于书也。笔也墨也纸也砚也水也相须而形成焉。而况转注假借形声事意之间。其变也更仆而不暇详也哉。就而分析之。则声果安在欤。文果何从欤。非幻而何欤。如稽首曰。吾师真知先生矣。吾书所谓非幻者。先生必知之。如也愿学焉。
骊兴神勤寺禅觉真堂诗(并序)
释志先。予未之相识也。国赆里之老妪引之来。其言曰。吾师禅觉之塔。先生辱赐之铭。先等固已受先生冈极之惠矣。玆又将谒先生一言。以记吾师真堂。先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1L 页
生幸无麾焉。吾师于五浊恶世。现相应机。譬则佛出也。是以。桧岩也犹砥林焉。神勒也犹双林焉。先等攀呼闷绝。竟何益哉。回视化迹。月堕虚空。馀光已尽。幸有舍利存焉。所以奉之者至矣。道貌存焉。所以传之者广矣。今神勒石钟。实所以厝顶骨舍利也。先等以谓后之礼舍利者。无以知吾师之道貌也。歆其风而未知其容仪之如何也。则于归仰之心。必有所慊然者矣。进瞻道貌。退观舍利。以欣以慕。夫岂无感悟于介然之顷者哉。此真堂之所由作也。先生非知吾道者也。执笔纪纂。先生之事也。先生其终惠焉。予曰。先也言也是矣。今夫像设多矣。街童巷妇。岂尽知哉。必从而语之曰。是佛也。其名曰某也。是佛之弟子也。其名曰某也。然后始得展其归仰之礼。而心冥于其像矣。不然则禅觉之真。亦一丹青故物尔。谁从而知之。先等区区之心。无以白于将来。宜其请之廑也。故不辞而系以诗。后之读者。幸无讥焉。土木工程。常事也。故不书。其诗曰。 道之云妙。匪无匪有。于戏画像。与众孰愈。凛然其生。秀色天成。有来拜者。如闻其声。
普济尊者语录后序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2H 页
玄陵之师普济尊者。嗣法于西天指空,浙西平山。大阐宗风。故其片言半句。为世所重。语录所以述也。师之道之行之与否也。固在于后之人。后之人之知师之道也。非语录无由。宜其弟子之区区于此也。予以非才。奉旨撰铭。又引语录。吾之幸也欤。吾之不幸也欤。后之来者。尚监之哉。弟子名觉玗,觉然,觉卞。校雠旧本。将绣之梓。求予序。故略书如此。
选粹集序
类书以代。孔氏法也。故上古之书。目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类诗以体。亦孔氏法也。故侯国之诗。目曰风。天子之诗。曰雅。曰颂。孔氏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书。定礼乐。出政治。正性情。以一风俗。以立万世大平之本。所谓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夫子者。讵不信然。中灰于秦。仅出孔壁。诗书道缺。泯泯棼棼。至于唐韩愈氏。独知尊孔氏。文章遂变。然于原道一篇。足以见其得失矣。宋之世。宗韩氏学古文者。欧公数人而已。至于讲明邹鲁之学。黜二氏诏万世。周程之功也。宋社既屋。其说北流。鲁斋许先生。用其学相 世祖。中统至元之治。胥此焉出。呜呼盛哉。吾友金敬叔慨然叹曰。文中子续经法论语。几于僭越。论者亦尝末减。是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2L 页
以。不揆浅陋。编辑旧闻。以赘 至于今凡若干家。诗文有关于风化性情者若干篇。釐为若干卷。某官某又来曰。金敬叔仕不得行其志。老且至矣。虽吾亦为之悲焉。幸而博求典章。丛为一录。先生名之曰周官六翼。又集古今诗文若干卷。先生又名之曰选粹集。选取昭明。粹取姚妶。其义则选其粹也。选则粹。粹则选。所以叹美其作者也。所以歆动其学者也。愿先生仍赐一言。冠诸篇端。予不获让。自叙之曰。穑少也游中原。闻缙绅先生之论。曰。文法汉。诗法唐。未知其所以也。既入翰林。天下大乱。母且老。挂冠而归。误为 玄陵所知。奉职救过。不能专志。所得一二。亦皆消磨殆尽。今观敬叔树立。卓卓如此。宁不泚颡。虽然。是集也传。则予序之传也可知矣。序之传也。名之传也。予何让焉。异日册中国文章。著为一书者。法孔氏鲁誓费誓鲁颂商颂之例。或取一二篇。置之篇末。则其幸大矣。予何让焉。
周官六翼序
国于天地间。代天行事者曰天子。代天子分理所封者曰诸侯。位有上下。势有大小。截然不可紊。易之所以有履也。然天地交而成泰。否则否矣。求其所以通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3H 页
上下之情。定大小之分。答天命修人纪。则不过稽诸古而已。孔子删书。断自唐虞。今读二典。犹夫 其时也命官之际。都俞谐让。其所以用人也。详其所以自处也。审其致凤仪兽舞之理宜矣。三代损益虽名异。轨时而已。道冈不同。周官。周礼职方之书。粲然可改。秦官。惟古是去。惟己是尊。周制于是荡然矣。汉兴因秦。志古者虽有弗歉之叹。亦将如之何哉。虽然。孔子尝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然则制度之古不古。非所急也。奉天理物。随时创制。扶纲常。广风化。如斯而已矣。我东方。国于唐尧戊辰岁。世理世乱。分为三国。至于 大祖。受天明命。始克一之。四百有馀年矣。官制因革。亦且屡矣。职林之书。未有康其笔者。是以。居官者因仍岁月。得代即去。至有问其官守则曰。吾未之知也。问其禄则曰。吾受禄若干。今已若干年矣。呜呼。不曰虚设。吾不信也。比年多苦以来。粮斛甲兵则别置局。选能者以主之。典理之黜陟百司。军簿之约束诸卫。版图之出纳财赋。典法之平决刑狱。礼仪之朝会祭祀。典工之工匠造作。考工之都历。都官之私人。视为故事而已。至于百司廉府。能探说官之故而力行者盖寡。金君敬叔深慨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3L 页
其然。以六房为纲。各以其事。疏之为目。俾居官者咸有所遵守。思尽其所当为。力不足则勉而及之。不但如前日之苟去而已焉。敬叔之用心廑矣。既成篇。将刻之梓。镇阳林希闵以君之言。问名于仆。且求序。予喜之深也。题其目曰周官六翼。略述其所以命官之义。以告在位君子。庶几上不负国家。下不负敬叔云。
赠金敬叔秘书诗序
近世赵郡苏大参伯修父撰国朝名臣事略。又撰文类。圭斋先生以为伯修学有馀暇。 笔札又富。故能就此。穑曰。苏公在大平全盛之世。四方文学之交游。累朝典则之谙练。又有精敏之才。非独笔札之富也。至若处于荒陬。居于冗职。既无钱财。难于购。又无市肆。难于游。而裒辑之多。至于数百卷者。独吾敬叔而已。敬叔。壬寅科及第。笃志文学。善楷书。被选。尝书表章。大为 玄陵所赏。予盖慕焉久矣。数年来不相值。不意其有此奇特也。及其请名二书。予喜之甚。题典故之首曰周官六翼。题文章之首曰选粹集。且各叙其所以命名之义矣。镇阳林希闵求诗搢绅间。将以赠敬叔。又请予序。予曰。东方教化之源。盖发于箕子之受封。而教条简易。无繁文末节之侈。后世因之。至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4H 页
于今朴略之风犹在也。三国姑置我 大祖立国以来。 光庙设科取士。文学之盛。见称中国。然其成书未之多见。此敬叔之所以发愤而为之者欤。观其所好如此。其中所存。盖可知已。古今著书者众矣。吾三韩近世。独快轩文正公为杰然。其门人鸡林崔拙翁。又其次也。裒辑之富。称快轩。简择之精。称拙翁。然未能盛行于世。工匠之拙也。简秩之重也。银台集相国集。可见已。然此皆文章尔。传不传。非所急也。周官六翼。在位者之座右铭也。如其不传。至治之泽不降矣。其关于世道。岂不重哉。敬叔当尽心焉。若曰。吾刻之板。藏之名山。以俟后之君子。传之广不广。非所知也。则吾所望于敬叔与夫士大夫所以歌咏叹美者。皆为虚文矣。敬叔其益勉之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咏叹淫佚敷为声诗诗曰 敬叔读破书五车。搜罗剔抉忘居诸。风窗雪榻三十载。自道一生如蠹鱼。老师宿儒共叹赏。幸哉得此行秘书。汉廷诸公翼吾道。真才杰出唯仲舒。中垒校雠天禄夜。太乙黎枚来投初。子云清净守玄宅。学力所到非荒虚。三国文章出师表。千年寂寂南阳庐。太山北斗韩吏部。力排异端仍补苴。欧王曾苏冠赵宋。中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4L 页
间作者皆丘墟。程朱道学配天地。直揭日月行徐徐。梁选唐粹宋文鉴。通典通考精英储。雄文杰句并晃耀。精鉴慱采相乘除。谁知东方有一士。中年不曳王门裾。文章典故尽考索。上穷玄象下黄舆。窍于山川神气流。倬彼云汉星躔疏。华衮斧钺示命讨。菽栗布帛充阎闾。象服龙浮坐廊庙。鹰扬号斗临储胥。春谷万花堆锦绣。霜天冷月冻蟾蜍。朝阳喈喈孤凤凰。天厩矫矫群騊駼。君不见快轩先生文正公文章道德时争誉。又不见猊山农隐崔拙翁高才卓绝仍纡馀。两家类粹尽勤苦。如今流传安在欤。苍天苍天知奈何。白头牧隐徒欷歔。
元岩宴集唱和诗序
古之君子相其君也尽其义。故其君之所以礼貌者极其丰。礼之丰。义之尽。志同气合。蔚然而云从龙。悠然而鱼在水。及其老也。更休迭用。优游佚豫于垂黄戴白之年。而未始以去位。一日忘国家。有议则决。有难则赴。君臣之间。何其相得之深哉。予于元岩诸老宴集诗。盖三叹焉。上之南幸也。曲城府院君廉公,铁城府院君李公,漆原府院君尹公,桧山府院君黄公,唐城府院君洪公,寿春君李公,启城君王公实从之。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5H 页
上甚嘉之。所以待遇之亦尽其礼貌焉。八月丙戌。行次元岩。丁亥。幸俗离寺。明日大雨。回至元岩。留一日。诸老既以佚豫自居。且乐其还都之近也。于是。举酒相属。侑之以歌者。大将军金何赤吹笛。将军金斯革弹筝。苍颜白发。笑语酬酢。望之若神仙然。呜呼。孰谓呻吟疮痍之未几。而升平文采之若是乎。诸老既老矣。然痛 上不在扶苏之阳。法宫之中。身率櫜鞬。更直野次。风雨寒暑不易。百司庶僚。是则是效。各修厥职。无敢有缺。则其所以观感人心。裨益国体于朝夕周旋之间者多矣。与坐庙堂出号令者奚择哉。彼柴桑竹林。名教之罪人也。好事者尚图而歌之。矧元岩之盛集。为国家之元气者乎。但未知今世善画者谁欤。善歌者又谁欤。若于图也。虽欲执子弟之役。厕筝笛之列。已不可得矣。至于歌咏。则非予不肖者倡之而谁欤。试观之。俗离之山。岩岩然屹屹然。峻极于天者。非吾后生所当仰止者乎。诸老之风流文采。虽与之争高。可也。尚奚歌奚图为哉。
送契符宝使还诗序
高明受命。大告武成。华夏宁谧。乃眷四夷。宜抚而有。爰命使者。乘传四出。布宣威德。俾各辑宁其人民。符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5L 页
宝契公奉玺书礼币。涉海万里。来使是邦。以明扬 圣天子柔怀之意。举国奔走。奉承唯谨。顷者。关贼犯辽东。公实避地于此。士大夫与之游者敬爱之。故昔之去也思之深。今之来也喜之至。又忧其归之亟而莫之留也。于是。相与赋诗以赠。予惟朝鲜氏立国。实唐尧之戊辰岁也。虽世通中国。而中国未尝臣之。是以。武王封殷太师而不之臣。其后新罗,百济,高句丽鼎峙相雄长。秦,汉以降。或通或绝。我 始祖以宏材远略。起于唐季。遂并三国而王其地。自五代以迄于今。盖将五百年矣。俗习既异。语言不通。固中国之所不齿也。然诗书礼乐之风。尚犹不泯。知尊中国。有圣人者出。未尝不为之依归焉。矧今 天子不鄙夷远人。所以嘉惠之者如此。符宝公又能秉心忠直。视鲸涛不测之险如坦途然。宣布德音。上下交孚。无纤芥疑。则其世为藩辅。戴我 帝明。至于千万世。盖自今始。公其志之。
送峰上人游方序
上人。素所不识也。跫然踵吾门求见。一见握手如旧。交未几。吾耦丧亡。留二七对灵一语。诵经荐福。梵音清澈。听者竦然。吾欲挽留。以久辞去者再。盖不三宿
牧隐文藁卷之九 第 76H 页
桑下也。临别索言。予乃曰。师云游方。何所求乎。曰。道焉而已矣。曰。请问道安在乎。曰。无不在。曰。然则不离当处矣乎。曰。然。曰。然则所谓游者赘甚矣。师在蒲团。则道在蒲团矣。师用草鞋。则道在草鞋矣。墙壁瓦砾。无非道也。江山风月。无非道也。不宁唯是。著衣吃饭。无非道也。扬眉瞬目。无非道也。上人何待于游。而后求道乎哉。吾之所谓赘者。然乎否乎。上人曰。子之言也是矣。然吾所提者。赵州无也。赵州七十更参禅。夫岂赘乎。峰也生今二十九年矣。去州年远矣。不参访。何从而见道乎。此吾所以蒙犯霜雪。跋履山川。而不之惮也。何子之讥之甚也。予笑而答曰。吾既不云乎。蒲圃草鞋。是行住动静之谓也。虽然。初学必自静定上下功夫。无遽效赵州为也。幸也师之质也美。不中道废。赵州不难到。及到。肯吾言乎。遂别。甲戌八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