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拙藁千百卷之一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x 页
拙藁千百卷之一(鸡林后学崔氏彦明父)
 [文]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3H 页
送安梁州序
梁之州距予鸡林故里百有馀里。今年夏。予既除服。自故里回。适竹屋相公出镇合浦。为谒公往。于是道过巘阳。欲宿梁。时方盛暑。天且雨。路人言若雨一夕。梁河涨。数日不可济。予念告限将满。行李不可缓。不果入梁宿。直过河而西。望见官舍民居隐见于竹林丛薄之间。人指为州。因访风俗。得其一二者焉。厥地侠。厥民轻以肆。厥田皆下湿。岁旱则禾熟。雨则水为害。其丰俭与他州异。大抵旱不年有。而天岂为一梁之民恒不雨哉。是故。丰年独少而凶年相仍。地然也。家无男女。治竹为用具。贸易他物。衣食租赋。惟竹是仰。而又无钜商富民赖以取给者。其于使华之往来。馆待亦草草。事有不堪支应者。即皆窜匿竹林中。若惊麇骇鹿然。东南诸州。此州最贫。素称难治。及李元尹之贬守于此也。公知其弊。先相土田。深其沟洫。而使人必治荒田几亩。仍出力转偿。又以故俗不闲于农。皆晚出早罢。随其地分差人劝课。每人十为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3L 页
保。每保作一简。先至者受之。授次至者。次次相授。最后者无所授。带简而作。至罢。出带简者罚之以后至之罪。方其时也。日未辨色。公已在田间。如是十日。人争为之先。梁之荒田。辟之几尽。而简亦不用之矣。未及半年而公召还。此时公惠未甚著。而人安旧习。向之耕者便不种。而种者亦不树也。予之过梁也。李公发轫才月馀矣。予于此。有以见仁人君子不卑小官而以身先民事。而知梁民之贫不独梁民之过。而在为政者之勤堕也。今竹屋之子益之得梁之命。因记予所闻于梁者告之。且勉之曰。子第举李公之政。而勿以梁为小。则何患乎梁民之不可治。而梁民之贫不可以致富哉。若夫富而教之之术。则子既从事于斯学者。奚待予言哉。少年读书功用。予见梁民之化于子也。
海东后耆老会序
唐会昌中。白乐天既以太子少傅致仕居洛。与贤而寿者六人。同宴履道里宅。为尚齿之会。曰胡杲。前怀州司马。春秋八十九。曰吉旼。卫尉卿致仕。春秋八十六。曰郑据。前龙虎军长史。春秋八十四。曰刘贞(一作真)。前慈州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4H 页
刺史。曰卢真。前侍御史。春秋皆八十二。曰张浑。前永州刺史。与乐天春秋并七十四。秘书监狄兼谟,河南尹卢贞。下于七十。与会而不及列。乐天为诗纪之。后世传为洛中九老会。至宋元礼中。文潞公守洛。亦与耆英。约为真率会。绘形妙觉僧舍凡一十三人。富韩公弼。七十九岁。文潞公彦博及席郎中汝言。七十七岁。王朝议尚恭。七十六岁。赵大常丙,刘秘监几,冯防御行己。三人俱七十五岁。楚待制建中。七十三岁。王朝议填(一作慎)言。七十二岁。王宣徽拱辰。七十一岁。张大中问,张龙学寿。皆七十岁。独司马温公方六十四岁。而用卢,狄例预焉。温公为之序。海东有国。承平四百年。人物风流盖侔于中华。 神王戊午。崔靖安公始解圭组。开双明斋于灵昌里中。癸亥。集士大夫老而自逸者。日以诗酒琴棋相娱。好事者传画。为海东耆老会图。赵通亦乐志之。及丙寅。靖安公之弟文懿公年俯七旬。上章纳政。亦预斯会。即添入其像于图中。朴少卿仁硕志之。大仆卿宝文阁直学士致仕张自牧。其一也。年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4L 页
七十八。大尉,平章,集贤殿大学士致仕崔谠。其二也。年七十七。司空,左仆射致仕李俊昌。其三也。与大尉同年。判秘省,翰林学士致仕白光臣。其四也。年七十四。礼宾卿,春宫侍读学士致仕高莹中。其五也。与白同年。司空,左仆射,宝文閤学士致仕李世长。其六也。年七十一。户部尚书致仕玄德秀。其七也。与司空同年。太师,平章,修文殿大学士致仕崔诜。其八也。年六十九。军器监赵通。其九也。年六十四。通共九人。时李眉叟翰林依卢,狄,司马故事。尝从容诸老间。著诗文百有馀首。形容一会胜事详矣。有双明斋集传于士林。今则 皇元宅上以至仁盛德涵养天下。而王国由首出归明。世蒙釐降。恪遵侯度。上下胥悦。而三边无小警。连岁有大穰。实可谓休明治安。千载一时矣。于是 主上方砺精向学。好贤乐善。而有若大宁君而下庬臣硕辅。为国元龟。而莫不年至期颐。谢事闲居。共享安荣。虽其偶会清谈雅笑。无非一代规模。岂特平生完节大名足使三韩倾慕而已哉。一日。东庵老先生呼新进小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5H 页
生某。与语之曰。近会诸老。欲讲洛社双明故事。尔为诸老序之。某辞以齿少而贱。不足承当诸相公意。如何。先生笑曰。昔眉叟之见收双明诸公。亦岂以齿位论也。尔不可辞也。某不获命。退而念曰。噫。诸相公功德之盛。留于社稷。布在公论。非某陋学所敢发扬。至如古今为会之颠末。不可不述。是用谨书之。延祐庚申三月既望。艺文春秋馆注簿崔某。序。
头陀山看藏庵重营记
至治三年秋。李君德孺造于仆曰。先动安先生在至元间。事 忠烈王为谏官。以言事不入。去其职。素爱外家三陟县之风土。遂往卜头陀山下以终焉。先生自幼业儒。于学盖无不究。性好佛。晚年事之愈谨。于是别置墅。命曰容安堂以居。就山之三和寺。借浮屠藏经。日翻阅其中。十年而毕。后以墅施僧。易扁曰看藏庵。仍舍近田若干顷。敀为常住资。先生殁玆二十有四年。予以薄宦。侨寓王京。想念先躅。寤寐何志(一作忘)。予仲兄有出家学空者。去年。省母到故里。见庵宇阅年久。腐且倾圮。叹曰。斯吾先子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5L 页
所留意而葺者。而吾幸为僧。其可忍视。因请长兄谋以重新。率其徒弟。躬自经营。而艺文辛侯蒇雅称好事。适镇关东。闻役之兴。符下本县。助其不逮。未期而功告讫。初。先生志尚敦朴。事不欲文。故其结构粗御风雨。取陶渊明容膝易安之意名焉。及是。二兄以谓先子虽以俭德自居。今则既为仁祠。盍增崇之。乃相与张大制度。轩槛闳豁。丹碧玲珑。比旧而侈。落成之日。二兄喜。且曰。庵已新矣。宜揭文以识之。以书属予曰。汝既远游。不克与吾二人从事于斯。汝其谒当代文人。如得一字。有以发先子所以作之而吾等所以述之之意。使久而不泯。则是汝不负父兄。汝其图之。予念先事不可无撰。又兄之命。其可忽诸。子与予游。知先事为详。试为予记之。仆窃见天下奉佛大过。舟车所至。塔庙相望。其徒皆拊权擅富。蛊毒斯民。而奴视士夫。故为吾儒所不取焉。是岂佛之过欤。夫佛好为善。不好为不善。就其明心见性之说而观之。似亦祖吾儒而为者。达人君子有味其道。乐而不舍者亦有以夫。洪惟先生行业。家有传国有史。又布诸人口。其出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6H 页
处大节。已自审矣。至其屏居岩穴。食息不忘君。徵入朝端。斯须不安位。所趋苟义也。勇敢固无敌。所见苟利也。退怯如不能。笃实之履。终始不渝。则又非矫饰自高干名惑众者可冀。噫。使得其用。吾民之害可除而其福可致。如其不用。流风馀韵。尚足以敦薄起懦。其有功于名教岂浅浅哉。由此而论。今之所举。特其闲中一时馀事。未足多也。虽然。君子思亲。秋霜春露。履之怆惕。矧其居处之久。志意所安。独使夷废而不治也耶。宜乎二子勤于修营。而其弟之谒又勤勤也。是可书已。先生讳承休。字休休。动安其号也。大德初。召至。恳乞敀山。以奉翊大夫密直副使致仕。长子曰林宗。登科筮仕。所至以廉能称。官至献(一作谳)部散郎。谢官侍母故里。次出家。名昙昱。赴曹溪僧选。中上上科。遂为禅门宗师。德孺其季也。名衍宗。尝与仆同癸卯科。今为左思补知制 教。人服其家学云。儒仙后人崔某。记。
李益斋后西征录序
益斋先生在延祐初。奉使 降香峨眉山。有西征录。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6L 页
楚僧可茅屋序矣。至至治末。又迎 大尉王。行过临洮。至河州。有后西征录。出示予俾序焉。予惟不行万里地。不读万卷书。不可看杜诗。以予寡浅。寓目盛编。尚惧其僭。题辞之命。所不敢当。然伏读数过。词义沉玩。本乎忠义。充中遇物而发。故势有不得不然者。其媱言嫚语。盖无一句。至其怀古感事。意又造微。爬著前辈痒处多矣。晦庵夫子尝称欧公一联云。以诗言之。是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是第一等议论。予于此亦有所感。姑书以赓命云。
送盘龙如大师序
盘龙精舍。予未之见。少阅李眉叟诗。诗中有与大叔阇梨往复之作。无卷无之。称其能收抚。至有成立。始未知阇梨是何人。第奇身为浮屠。行谊之笃。士夫有不可及者。后遇李氏宗人问之。实盘龙开社僧统一公也。社悯学佛者安于自暴。欲加策励而作也。又知用力于其学为不少也。其徒世守法不坠。迄今为东方华严大道场。泰定初。元传贤首教观大沙门。诸讲主因耆宿请。咸以社无主法。推出法水堂头觉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7H 页
海如公。且谂都佥议使司而佥议亦允。于是师不能峧(一作峻)辞。将戒日以行。予往与别。客有分韵为诗以赠者。先属予为序。予尝谓知儒而不知佛。不害为佛。知佛而不知儒。则不能为佛。而世之说佛者曰。为佛先须弃绝亲爱。夫人道原于亲亲。灭亲无人。谁为佛者。以是求佛。窃所未喻。若一公之字孤。卒大其门。果其弃绝乎。亲亲之心。百行资始。推而行之。于儒于佛。亦何有哉。顾其结社聚徒。以阐真乘。愈久愈大者。罔不由乎此矣。如公妙年披剃。高步选佛场。见知 太尉上王。崇缁秩授名刹。而以亲老不忍去左右。汤药必先尝。至于其殁。尤友爱弟兄间。盖孝悌发于性。虽其学佛。趣舍之间。知有先后。则今于一公道场。重新香火。大振法雷者。非师而谁。宜乎众议推师而无有异言也。予所谓知佛知儒者。二师庶几矣。故书予志而为序。其所未及。有诸公之作焉。师东庵李文定公次子。今 王府断事官国相益斋公之兄。善结交当代名胜。贵公子如淮安君。其弟昌原公。皆敬爱师云。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7L 页
有元高丽国故重大匡佥议赞成事,上护军,判总部事致仕。谥忠顺闵公墓志。
王国兴于唐季。始奠东方。累仁积德。历世愈光。至今凡四百有馀年。士大夫皆世禄。率以礼相尚焉。骊兴闵氏夙著其望。号为名臣之门。至讳令谟。相    明王为大师平章。谥文景。是为公高大父也。其曾大父讳公圭。故大保平章谥定懿。大父讳仁钧。故翰林学士。父讳滉。故户部侍郎。户部公受室昌原崔氏。封昌原郡夫人。故平章谥文景讳璘之女。为公母也。公生于忠宪王乙巳。幼敏慧。外大父爱之不置。常曰令器。甫十一。就学通大义。以门地选为王子始阳府学友。十九。调清道郡监务。实 忠敬王癸亥。而 皇元中统四年也。清道邑多大姓。而监务秩卑。俱与之亢礼。素号难治。而公少年未更事。人始易之。及其莅任。不受请谒。一切绳以法而无敢枝梧。以克治闻。罢秩。补都兵马录事。未几。移籍内侍。除都染署丞。寻换武资。以兴威卫别将。差御牵龙行首。 忠烈王尚    帝女齐国公主。特立膺善府。乙亥。徙为膺善府牵龙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8H 页
行首。拜左右卫郎将。转右指谕。寻借兴威卫将军。癸未。复文资为朝显大夫。试少府尹。赐紫金鱼袋。出副忠州牧。戊子。以典法总郎。知通礼门事。为东界安集使。改典理总郎。己丑。为忠清道按廉使。迁大府大仆尹。壬辰。又出副东京留守。寻以礼宾尹召。改三司右尹。兼世子宫门令。累迁判通礼门。选军别监使。阶五转至正献大夫。拜密直知申事。知典理监察司事。戊戌。进授奉翊大夫密直副使。明年。以不苟合免。丁未。起授判密直司。改监察大夫。升匡靖大夫。遥授赞成事。太尉王元年。以佥议赞成事致仕。 今王己未。授重大匡。封复兴君。至治辛酉。省非王氏而君者。随例去复兴爵。复以佥议赞成事,上护军,判总部事致仕。至泰定改元甲子五月五日己丑。卒于家。享年八十。公讳宗儒。资庄重美风度。明识礼文。优于吏干。内而刑曹宪府。外而按部牧民。所至咸称其能。至如主宾赞任喉舌。则揖让应对。多副上旨。而时辈自以不及。盖公既以名家子。为崔文景所养。长又托姻俞文度。多有所闻熏。故遇事优闲若自成者。前后处二府虽不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8L 页
久。卒能位列诸君。完名保寿。以令其终。使之任政得专且久。则所施为当何如也。平生不妄与人交。而笃于宗族。其于弟妹。俱有恩。自始仕登辅相。退公便敀家。少干谒媚于人。治宅舍务净洁。常洒扫庭户。不留一尘。性好马。闻人有良马。必购致之。每系置堂下。朝夕爱赏忘倦。晚年。尤喜音。所居杂艺花木。日以丝竹自娱于其间。不知老之将至。年及耆艾。登降尚健。精爽不少衰。至治中。 王朝 元久留。而喜事者聚党。逼人署名白状。谋在倾危国。卿士庶畏势延合。惟恐为后。间或诡避。无敢斥言不是者。有挟纸至门。讽公署名则公叱曰。臣为君隐。直在其中。至如欺誷。是可忍欤。吾年已老。不为若卖。却而不署。其人内愧而退。是则可谓老而益强者矣。国俗以端午日祭其先。公至是日。早起与浴。致祭如常。事毕。若困而假寐。家人怪久不寤。视之已卒矣。配长沙郡夫人俞氏。故大尉平章谥文度讳千遇之女也。初。文度公为都兵马使。公为录事。见而器之。遂以夫人敀焉。生子男二女一。男曰頔。登至元乙酉第。今为通宪大夫前同知密直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9H 页
司事。次曰舒。检校神虎卫郎将。女适承奉郎前典校署丞鞠谭。孙男五人。除舒生一男。馀皆通宪公所生。曰平。前兴威卫别将。登延祐乙卯科。曰曲出笃。曰金刚。曰忙奇笃。舒生幼未名。公卒之五日。予往吊通宪公。则受吊毕。以墓文见属。予以卑陋不足发先德辞。不获命。则以公方哀毁。重伤公。第唯而退。后数日。公令男平录其历官颠末来徵铭。复念先君子尝游通宪公。而予又与平善。义不可负。故谨拜受。叙而铭之。葬用是年六月六日庚申。墓在某山之原。距京有若干里。有司依故事。谥曰忠顺。铭曰。
爵列诸君齿八旬。壮仕老退乐终身。考之行实不愧人。卜得新兆崇其阜。公藏百世庆流后。镌石纳窆诏永久。
皇元高丽故通宪大夫知密直司事右常侍上护军崔公墓志铭
公讳云。字蒙叟。其先东州昌原县人也。十世祖讳俊邕。仕国初有功。为大师三重大匡。传至曾孙讳奭。为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誉肃。誉肃生金紫光禄大夫讳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9L 页
惟清。谥曰文淑。文淑生门下平章讳诜。谥曰文懿。文懿生尚书左仆射讳宗梓。仆射生中书平章讳温。谥曰文信。文信生奉翊大夫讳文立。奉翊公娶枢副洪公讳缙之女。是生公。世以忠显。圭组蝉联。门望蔼然。公生十五岁。举中司马试。实至元己丑也。元贞丙申。补都斋库判官。属籍内侍。大德己亥。换武资。以神虎卫别将。别差牵龙行首。庚子。拜左右卫将军。壬寅。复文资。授朝显大夫军簿总郎。赐金紫。俄改典理总郎。判司盈署事。至大戊申。又换武。拜左右卫大护军。己酉。出为罗州牧使。皇庆壬子。徙知铁原府。延祐甲寅。移知公州。秋复知铁原府。寻免。丙辰。复官拜正尹。升元尹。至治辛酉。省冗官。随例罢。泰定乙丑四月。起授通宪大夫知密直司事,右常侍,上护军。至七月庚午。以疾卒。春秋五十一。公仪表甚伟。性直且愿。平生事佛。谨念佛经佛菩萨名号。日有常课。未尝以他故暂癈。处家严肃。人莫有敢犯。及其居官临民。若处家然。大德癸卯。以世家子随王琠。宿卫      阙庭。号都鲁花。而琠因 太尉王久遭谗舋。有非觊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0H 页
心。至丁未春事发。琠及党与皆诛窜。而公独以不附拜大护军。至治中。乐祸之徒谋扰东社。卿士畏势。从风而靡。公又不与焉。及下密直之命。人咸以举得其人。然拜官数月。病不能兴。呜嘑。岂非命也哉。公娶故佥议宰相宋公讳玢之女。早卒。后娶大护军任公讳绶之女。封晋阳郡夫人。以是年八月甲申。葬于城东大德山之艮原。公无子。任夫人于予为姨母。因尝受恩。葬不可阙文。遂最绩而铭之。铭曰。
善积福厚。源深流长。魁然而伟。克传芳兮。何任不久。厥施未光。何德不绍。祚不昌兮。孰尸此责。悠悠上苍。渍笔临窆。涕滂滂兮。
问举业诸生策二道(泰定丙寅)
  [从于异端之由]
问。惟天生民。民有秉彝。天下之理。一而已矣。歧而求道。寔曰异端。今夫以道教人于东方者。谓儒为外。盍共舍诸。斯言一出。和者日众。不唯其徒趣信。至如自名以儒者。从而惑焉。昔秦任法愚民。先去儒生。道其所道者亦攻之尔。然而将学其所以为内者。则纲常坠地。天下无民矣。韩子谓君子行己。仰不愧天。俯不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0L 页
愧人。内不愧心。安得自毁其道。以从于邪。趣而信者。固不足言。从而惑焉者。独何心哉。其有达识过于韩子乎。抑信道未笃而见者小乎。未可知也。诸君读书。多所讲明。异日 主上咨及是事。将如何对之。请问其说。
  [经济]
问。夫修己治人。自家而国。儒者之学也。孟子曰。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也。将责治效。先自近者始。诸君咸治举业。将应大科。意者亦欲行其所学。而志在天下国家。安能窃取一时之名。以图一己之荣而已哉。本国自 圣元应天启祚。首迎 王师。刬平辽贼。因结盟好。岁述土赋。于今百有馀年。故得恭荷 累朝圣奖。至蒙 釐降。亦且三世矣。许王自署官僚。国中风俗。一切不革其旧。天下多方。有民有社者唯一三韩。而又四边无警。人老止戈。 圣德广大。天地莫喻。然而比年土田尽辟。而国无加入。生齿渐繁。而民无定居。府竭其财。官不足俸。士罕修于廉耻。家争效于兼并。俗敀混淆。人怀怨讟。虽有其冤。伸之无处。以时观之。虽使能者力为之。似不可朝夕矫正也。然则任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1H 页
其咎者谁欤。其卒莫救之欤。救之有术。如何则可。今欲遽起而谋之。恐处鄙其肉食之嫌。若久安然坐视。则同叟溺不援之固。且非仁人之心。诸君方锐意于经济者。二者之间。何以处之。愿观其志之所在。
庆氏诗卷后题
右卷。是天东一时名胜为庆氏子作也。庆氏门户既大。而子未成童。乃能读书。可知异日为德器矣。诸公奖与。不是过当。受之亦何让乎。然人有长幼之分。学有先后之序。独不可不知也。今子已有成誉。诸公咸以成人期之。子及壮。将无以复加矣。于虖。古人不患无名。惟惧大早。孰不有始。鲜能厥终。子且鸡鸣孜孜。请所不请。习所不习。至于行无不究。然后方谓子无负诸公之奖。若夫轩冕之荣。钟鼎之养。此乃家青毡。不足虑也。复演是意。为之辞以勉之曰。
木荣在植。苗硕望收。人不幼学。长无以修。圣智烛远。尝戒速成。但贵有实。何患无名。猗欤庆子。口尚乳臭。不饱以嬉。惟学之懋。声价四驰。才华日茂。吾语小学。尔宜反复。学在为己。易失者时。习而又习。中夜以思。天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1L 页
爵既立。人爵随之。于虖庆子。念玆在玆。
故司宪持平金君墓志铭
东方人性多慢。又不力学以养气。故或图随世立身。饱煖妻孥。庸人是之。而有乖于君子之论。至如明义利审出处。不以人之是非为其荣辱者。盖无之也。矧属衰季。士无定议。顺福逆祸。入主出奴之际。乃能中行独复。介然自处则不曰廉士哉。若愚溪金君其近之矣。君。近代名学士钝村公季子也。初。 大尉王为世子。钝村为傅。以其二子俱见。 王特爱君。待之有殊礼。后嗣位。擢任监察史。转典符寺丞。时以君旧臣且贤。咸期大用。适以事触忤内竖之黠者。因贬海岛。连年困踬。势不克堪。而君夷然若甘心焉。及敀。屏处家园。时有宾客至则置酒鼓琴。赋诗自娱。不复以名宦为虑。如是者殆十五年。至泰定乙丑。今 王回自都。慨然有意反正。授君通直郎,司宪持平。强起之。视事数月。士林有望肃清焉。适有炎客居中弄权。蔑视东士。至擅放宪府牢禁。君对辨于 王门。语甚激烈。反为所击。遂移病不出。家居如初。于是受屈者不得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2H 页
伸其冤。而君子窃叹其去矣。去年秋。忽遇疾患。忘药治之平。至前月疾复作。一日而卒。呜呼哀哉。君性资刚正。诗与字画。俱有家法。与人交一以信。愈久而愈不可亵也。人以君抱志太高。不能小贬。乃至于此。是俗子自论。非所论于君也。夫士生斯世。有遇有不遇。遇则其道行。蒙施博。不遇则其身退。自得者全。然则遇不遇乃在于人之幸不幸尔。胡有损益于我哉。君字元龟。讳瑞庭。后改为开物。尝举进士不第。自号愚溪。其先福州义城县人。祖讳闳。官至监察御史。考则钝村公讳晅。官至政堂文学。妣李氏。御史讳方㫬之女也。君再娶。生一男五女。男铦。权知典校寺校勘。女适某官某。次适某。次适某。二幼未有归。君生以至元癸酉十月庚戌。卒以泰定丁卯二月戊戌。葬以是年三月壬寅。卜兆于某山之原。君不以俗士待我。而命其子来学于余。故谨为之铭。铭曰。可能者学也行也。不可能者位也年也。惟君子然后取可能者而力为之。舍不可能者而付之天也。呜呼愚溪。尚何慊焉。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2L 页
跋先书
此书三纸。先大夫先生与周少监所往复也。元贞大德间。先生通判尚牧。邑人少所与许。予尚为儿。记周老一人扶杖往来。先生特有敬色而不亵。少监即此人也。泰定丁卯八月。客过商山。少监之男臣烈持此示予。予敬读之。是先生去任后书也。其曰十一月廿三。则大德戊戌冬也。曰二月十三日。明年己亥春也。曰八月廿七日。五年辛丑秋也。世久恐两家子弟俱不记。于是敬识而付臣烈藏之。少监讳公梓。有五子。臣烈于行二。为人慷慨。有父风云。是月廿七日。长男某。书于旅次不劳亭。
禅源寺斋僧记
夫命于天地而有血气者。皆仰食以为生。虽圣贤且不异于人也。食固出于农。其不农而食者。又各劳其心力。交相养而无相厉也。佛氏之法。行乎中国已一千二百六十有四年矣。其徒盖倍于四民。而所至人争好施。有不召而自集者。故能群居而暇食。苟非大有阴德于天下。畴克如是耶。禅源在东方为第二丛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3H 页
林。食指常不下数千万。近者松坡相君舍粇米壹佰伍拾苫。永充常住。岁滋其利分为三。每以七月三日亡媲卞韩夫人金氏之忌。正月一日亡子谳部议郎文进之忌。辄修一斋。以贲冥禧。又以正月十九日为公生朝。饭僧资福。徵予为文。以诏后来。俾久勿坠。予惟佛教芒乎眜乎。人所不睹。然苟以诚心乐施。其得美报于冥冥。理无疑也。松坡。推诚亮节功臣,重大匡,光阳君自号也。名诚之。姓崔氏。亦尝为考妣。葺天和禅寺。作大道场。其于报本追远。无有不尽。若以佛语观之。所谓现宰官身行菩萨道矣。时致和纪元七月朔旦。
送僧禅智游金刚山序
深山穷谷。人迹罕得至。固宜有异物于玆萃焉。故为张道陵之学者。以某山为第几洞天。是某真君所治。于是慕道厌世。鍊养而不粒食者。往往迁息其中以志反焉。予虽恶其不近情也。以有我尔之殊。亦不甚与之辨也。极天之东。滨海有山。俗号枫岳。僧徒谓之金刚山。其说本诸华严之书。书有海东菩萨住处名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3L 页
金刚山之文。予未尝读是书。未知其果此山耶。近有以普德庵僧所撰金刚山记来示予者。就读之则皆不经诞说。无一足信者。于中云。佛金像五十三躯自西域浮海。以汉平元始四年甲子至山。因而立寺。夫佛法东流。始于汉明永平八年乙丑。而行东国又始梁武大通元年丁未。其后乙丑。有四百一年之久。苟信彼说。是中原寥寥未知有佛六十二年以前。东人已为佛立庙。其最可笑者。他如是也。虽然。闻古学空之人入此山中。勤励志行而證其道者比比有之。盖始此山距人境不啻数百里之远。而岩嶂壁立。所至皆千万仞悬崖绝壑。无庵庐可以庇身。无一席之土可以莳菜果而食。其居此则非窜嵌窦巢树颠。与鸟兽杂处。草木充饥者。不能一日留也。释氏之法。使修其道。必试之忍劳耐苦。然后有得焉。故其师有雪山六年之行。然则若学是法。有志勤修者。不入于山。亦无以有为也。迩年不然。山中庵居。岁增且百。其大寺则有报德,表训,长安等寺。皆得官为营葺。殿閤穹窿。弥漫山谷。金碧辉煌。眩夺人目。至如常住经费。与(一作典)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4H 页
有库。典宝有官。负郭良田。遍于州郡。又以江陵,淮阳二道年租。入直(直入)于官。尽勒输山。虽值凶荒。未见蠲减。每遣使人。岁支衣粮油盐之具。必视无阙。其僧大抵不隶。逃其役。民避其徭。常有数千万人安坐待哺。而未闻一人有如雪山勤修而得成道者。复有甚者诳诱人。云一睹是山。死不堕恶道。上自公卿。下至士庶。携妻挈子。争往礼之。除冰雪冱寒夏潦淫溢。路为之阻。游山之徒。络绎于道。兼有寡妇处女从而往者。信宿山中。丑声时闻。人不知怪。或有近侍函 命。驰驿降香。岁时不绝。而官吏畏势。奔走俟命。供亿之费。动以万计。▣山居民。困于应接。至有怒且詈曰。山胡不在他境者。噫。人之爱此山者。为菩萨住此也。而敬菩萨者为能福人于冥冥也。其冥冥之福。既不可识。而髡首者衒粥是山。自图温饱。而民受其害。尚何言哉。是故。予见士夫有游山者。虽力不能止之。心窃鄙之。今佛者禅智师有是山之行。因书予素畜胸中而未吐者赠之。师既为浮屠。何入山之晚耶。山中如有人。为予谢之。当必有是吾言者矣。天历己巳三月甲申。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4L 页
大元故征东都镇抚。高丽匡请(一作靖)大夫。检校佥议评理元公墓志铭。
至顺元年闰七月丙戌。征东都镇抚元昭信年五十。以病卒。将以九月甲申葬。葬不可无志。子婿等以夫人之命。索文于鸡林崔某。呜呼。东方故事。位登二府者。葬皆得铭。矧公行实端方。雅为众允。某敢以谀墓为辞而不诺耶。元氏故为北原右族。有讳克猷者。佐神圣王定三韩。号功臣。官至正议大夫。厥后益大。代有令闻。正议生左仆射讳徵演。仆射生兵部尚书讳颖。尚书生閤门祗候讳禹卿。閤门生检校少保讳德。少保生监察御史讳深夫。御史生尚衣奉御讳礼。奉御生左司谏讳承胤。司谏生赠左仆射讳瑨。仆射生佥议中赞讳傅。中赞生同知密直司事讳卿。始受 宣命。带金符为武略将军,征东行中书省都镇抚。武略公娶知佥议府洪公禄遵之女。封开宁郡夫人。是为公考妣也。公讳善之。生七岁。以父任为西面都监判官。十七。换武职为散员。廿七。拜郎将。廿八。摄左右卫护军。带奉善大夫。明年。 德陵召至大都。大见眷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5H 页
遇。䠫拜中显大夫,密直司右副代言,司仆正,知三司事。又袭父职。 宣授昭信校尉,征东都镇抚。是时。 德陵入侍 圣朝久。殊无东归意。国人遑遑。罔知所出。皇庆癸丑。公与今政丞化平君告 朝廷。欲奉德陵就国。忤 德陵旨。化平有临洮之行。而公罢敀。延祐甲寅。贬官。以通直郎出知沔州。未几还。至治辛酉。起判缮工寺。拜通宪大夫。寻改大司宪。移判典仪寺。是年。 德陵西往吐蕃。而 上王入 朝见留。东人分曹。流言多有诡随。而公守正不挠。士论是之。及泰定甲子。入密直为副使。迁同知司事。才一年。罢为匡靖大夫,检校佥议评理,上护军。家居六年而𣧩。公通多能。处事徐详。无不办者。琴与棋妙绝一时。尝以医可利人。广市良材。依法修合。丐药者日踵门。待之无墯容。人多赖以活者。媲彦阳郡夫人金氏。故国相文慎公讳賆之女。生子男龟寿。为幞头店录事。松寿尚幼。女适神虎卫郎将柳宝钵。次适济危宝判官安靖。系曰。
金文正公墓志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5L 页
公讳▣▣。字不器。金氏本光之望族。自国初已入仕。代不绝人。大王父神虎卫中郎将讳光世。赠尚书左仆射。王父金吾卫大将军讳镜。赠门下平章事。父监察御史讳须。累赠门下侍中。侍中尝于 忠宪王乙卯岁。登进士第。质貌伟丽。胆略过人。从事中外。以廉能称。至元己巳。自御史出知灵光郡。明年。三别抄叛。掠江都人物。舟而南下。志在先据耽罗。 本国遣将军高汝霖追讨。又牒下全罗道。选正官雅为人所信服者领军偕进。侍中当其选。不宿家遂行抄军。亟会汝霖于耽罗。则贼犹保珍岛未至。于是昼夜筑堡设械。谋断来道。使无得入。而守土者首鼠不为力。贼由他道至。不觉。侍中素以大义励士卒。人多感激。有百其勇。奋呼争登。杀贼先锋殆尽。然而土人资敌。众寡不侔。竟与高将军殁阵不还。人冤之至今。公年十岁而孤。大夫人。故礼宾卿高公讳挺之女也。自灵光挈孤以归。教之有法度。而公能折节读书。甫十四。从叔父故相文肃公学举业。文肃见其词赋。奇之曰。大吾门者汝乎。吾兄为不亡矣。十五。一举司马试。果中恩。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6H 页
明年。又赴礼闱。第进士。丁丑。录死事后。直江阴牧监。俄录詹事府事。庚辰夏。中殿试。除左右卫参军。兼直文翰署。自此七年凡三更。官至七品。戊子。由密直堂后官。权知通礼门祗候。寻除右正言知制诰。历右司谏。服银绯。迁监察侍史。赐金紫。改起居郎。由起居注拜佥议舍人。改典法总郎。阶朝显大夫。大德戊戌春。德陵受内让嗣王位。以公过免。秋。 德陵入侍  阙庭。 忠烈王复位。起为版图总郎。转殿中尹。累迁至密直右承旨,判司宰寺,文翰侍读,史馆修撰,知制诰,知军簿监察司。加朝奉,中列二大夫。庚子。拜奉翊大夫密直副使兼监察大夫。辛丑。奉 王命入贺 天寿圣节。行至上都。适 成宗幸朔方。留守省奉 敕诸路使臣。除军情开紧。一切停住。公诣省云。下国自事大来。朝贺年节。未尝有阙。今留不进。实深恐惧。遂得许北。去上都。过一十一站达 行在。值 圣节。具袍笏拜贺如仪。起宴帐殿。上以远至。特赐御食以宠之。时 车驾亲征却敌。公先奉喜音而回。所至皆庆。迁同知知司事。带文翰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6L 页
承旨。又钦受 宣命。授承务郎征东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迁密直司使。带大宝文。转匡靖大夫。乙巳。入佥议为知司事。丙午。又入贺 天寿节而回。是时 忠烈朝觐在都。自戊戌复位之后。国人分曹。至使父子之情有所不通。公周旋其间。一以公正。人无异言。及丁未春。 德陵奉            仁宗扫清内难。功高天下。而本国之臣有怀贰于 王者。皆去之。上自二府。下逮庶僚。或诛或流。釐革且尽。独留公复知密直司。夏罢密直。为咨议赞成事。至大戊申。 忠烈上升。 德陵即位。分遣大臣诸道。计点民居。欲成青籍。以公为杨广水吉道计点使。行水州牧使。诸道牒报佥议司。承受条画。佥议无所定拟。回文每曰。当依杨广水吉一道定体施行。故皆遣僚佐来取法焉。己酉夏。复命判三司事。居二年。罢三司。为大匡商议赞成事。辛亥。又删商议。官随例罢。自是闲居者十年。辛酉。起为佥议评理。寻判三司。阶重大匡。延祐末。 德陵有吐蕃之行。至治初。 上王入朝见留。国中党论起。时冢宰从于 王所。而公首居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7H 页
二府。在下者反执国权。不与一心。故事皆捍格。然终不至误国者。由有公也。泰定甲子。 上王得复政。多所更改。而欲罢公。 王曰。此老终始无他。不宜去。执政罔有赞者。卒见罢。明年。 王归国。以佥议政丞致仕。是年。大夫人年百岁。赐廪岁三十硕。丁卯。更革官号。就以三重大匡佥议中赞修文馆大提学,监春秋馆事,上护军,判典理司事。仍致仕。及是。太夫人卒。年百二岁。特赠卞韩国大夫人。至顺庚午春。 国王受嗣封之命。 朝廷遣客省使七十坚来取金印。而命公权行省事。公重违其命。且起署事。朝使以二月二日而回。至廿九日。时宰会坐巡军所。以  前王命召公。至则收丞相印于省府。出令。听命。敀家数月。别无行遣。四月。挈家东游金刚山。盖避嫌也。五月。 王使至自都。责时宰以擅收丞相印事而罢其左右司官。皆停月俸。遣宣使一人到山传命。公乘驿还京。复署省事。非其好也。七月。气疾作。药治不效。至十月六日癸丑。卒于家。享年七十。公性资廉平。仪表秀整。言语举止。动循礼法。人望之若不可犯。及乎一接声气。又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7L 页
温然而和。莫知其有也。其事大夫人孝。待夫人以礼。教养子孙有方。亲姻克睦。不言而化。与人无妄交。亦无与为仇怨者。其居二府。至罢闲居。宾客往来。不为之增减也。平生。无事必夙兴夜寐。昼不偃卧。暑不袒裸。虽处帘阁。整襟危坐。肃肃如也。方其年少入内侍。奉命监仓寺。务繁愈办。老事者以为不可及。至参台谏。所陈皆远谋。其出按忠清,庆尚二道。安集东界。狱讼归于平。兴除利害。若嗜欲然。当时已以经济期之。历事 三王。进退由礼。未尝有丝毫之失。言历代典故。班班如昨日事。每国有大疑。就访而是正焉。其所著述。词教得体。诗清艳可爱。又手集东人之文。号东国文鉴。以拟配选粹。自号快轩。晚年又号雪庵。尝主成均试。得李茜等七十人。辟礼闱。得朴理等三十馀人。一时闻士多入选中。公娶左右卫郎将金仪之女。早逝。又娶神虎卫郎将王旦之女。封开城郡大夫人。贤而能家。不以有无溷于公。以三子皆登科。食国廪岁二十石。公子男四人女二人。先夫人生一男。馀皆后夫人生也。光轼登甲午科。官至总部议郎。先卒无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8H 页
子。光辙登乙巳科。今为军簿总郎进贤直提学。光载登癸丑科。今为都官正郎。光辂登丁巳科。未娶而夭。官止嘉安府录事。女适典校令艺文直提学安牧。封翼阳郡夫人。次适艺文供奉朴允文。孙男二人。曰某。职为别将。次未名。 国王自幼素闻重名。在初受封。即以省权任之。盖有复相意。及就国。公已病。闻其卒。为之不怿。吊赙加厚。赠谥曰文正。更命有司。用十月八日甲申。葬于古德水县东多草之原。二孤以遗命。属门人崔某铭其墓。某事公近三十年。常惧无似有负知待。至如撰德。垂之不朽。宜让能者。然公之治命。不可辞也。谨百拜泣而铭之。铭曰。
呜呼文正。实国元龟。今而忽丧。于何质疑。山颓梁毁。哲人其萎。匪独赐也。有感宣尼。
故相安竹屋像赞(为其子益之作)
衣冠整肃。状貌端严。律身宁俭而毋华。临事有勤而不迫。进处论思之地。足以福三韩。退休空寂之乡。亦自高一世。黄豫章离尘有发。谢康乐成佛在家。人言风度肖先公。我道典刑观后嗣。
安当之关东录后题
近阅金无迹集。集多关东纪行。予谓登临之赋备极无馀。今观当之此录。词意精妙。自成一家。皆无迹所未道也。予又拊卷叹赏者久之。至顺辛未孟冬。拙翁题。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8L 页
永嘉郡夫人权氏墓志铭
至顺三年三月。高丽国匡靖大夫。前政堂文学李公齐贤之妻永嘉郡夫人权氏感疾。以是月廿八日丁酉。卒于杨堤坊之第。谋所以藏。卜日得四月己未吉。其兆古临津县北章和寺之南原又吉。于是李公泣谓同郡人崔某曰。嗟予不幸。遽丧良媲。顾无以慰藉其魂。子知予最久且详。盍为我铭其藏。某不敢辞。退摭其实而叙之曰。夫人生于至元戊子。至今壬申。年四十有五。曾大父讳韪。故翰林学士。大父讳㫜。故佥议政丞谥文清公。父名溥。今三重大匡永嘉府院君。君受室始宁柳氏。封卞韩国夫人。故知佥议讳升之女也。是生夫人。权氏实永嘉之望。亲姻列位。既贵且盛。夫人在室。以柔婉聪慧。为父母所钟爱。年十五。择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9H 页
其归适李氏。李公自延祐初。从 大尉先王居都下。往来不在家者有十馀年之久。而夫人事夫家尽妇道。逮舅姑之终。甚得其欢心焉。其承上御下。制资用奉宾客。必谨必饬。俱有常法。平生。无故足不至堂。处于閤中。未尝一日舍红而嬉。其待宗戚。虽克敦雍睦。亦不与之相狎。盖其闺门严内外之别。自有受之。非强之也。李公自少年从仕。至登政府。不以家事为累。专其学问。为国名臣者。由内助致之焉耳。呜呼。为善者未必受福。为恶者不必及祸。天之任此。责其有矣。孰以夫人之令。年不克永而止于此耶。其不可知也已。凡生子男三人。长曰瑞种。通直郎。前弘福都监判官。次曰达尊。承奉郎。奉车署令。季未周岁。夫人病。乳哺失节。后十日而亡。女四人。一适左右卫护军任德秀。三处且幼。铭曰。
生盛族配名家。积世德董闺门。有礼法顺女则。嗟若夫人兮独靳年。讨之无所兮惟漠然。
春轩壶记
予少时始读经传。则知投壶之礼君子所以节宾主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19L 页
之乐而作之者。而未究其制焉。及见司马文正公图序。则虽得其大槩。又无师友可以问而质之。每恨生长海隅。不得与中原士夫相接。而拥矢请益身习之也。在至治辛酉春。予滥与计偕朝于 帝京。入对明廷。 敕且未下。时与辽阳洪仲宜辈。同寓文明之东邸。闲居无以消日。则从仲宜族父家。借壶矢而试为之。予心甚乐也。自受 敕东归。赴官盖牟。奔走屑屑。未暇及也。今予病退于家。有十馀年之久。性不喜博奕。又不解琴瑟。看书之馀。嘿课他艺。无足为悦者。唯此壶事。未尝不日往来于胸中。岂其庶几治心观德而不可以废哉。然家既无壶。而国中之士。又未有畜之者。则予虽好之。无能为已。春轩崔侯。学古孝悌人也。病子弟汎学无师。未有以正之者。则广收程朱氏之书。与之讲习焉。又惧其张而不弛。无以休焉。则以壶不可无。远购而置之。时召愿学而未能者。按图而教之。蔼然庭院有春风沂上之气象。非好之之笃求之之勤。其得如是乎。异日见东方后进庄(一作藏)脩游息。日习其所未习。而有蔚然豹变者。则知未必不由吾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20H 页
崔侯化之矣。于戏。可不美之哉。益斋李相与谨斋安君。既铭而赋之矣。予复措何辞于其间耶。聊书予有好壶之意。而崔侯置壶之由。而为之记。至顺癸酉五月庚申。
军簿司重新厅事记
本国越自古昔。知尊中国。然于宫府署额。多仿中国而为之。未尝有嫌也。今夫军簿司者。寔尚书兵部。而周官大司马之职也。其亦仿而置焉。逮于 皇元受命。首出臣之。至元十二年。始避 朝制。易之以今名。至大二年。改为总部。泰定三年复之。所谓判书,总郎,正郎,佐郎等官。又因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而易之者也。昔者国相分判六曹。而大宰主东曹。亚相主西曹。西曹实掌武选。在后尊用武人。必以其长为贰而领之。式至今不替。盖重其权也。凡军校名籍兵卫器仗命将出师之事皆隶。而三军六卫四十二都府日趋而听命焉。则其公衙且非宏壮。无以镇压之也。旧有廨宇在王宫之东。自权臣拥主卷入江华以后。宫室官庐同为瓦砾蓁莽之墟者三十有九年。至元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20L 页
庚午。克仗 皇灵。获复旧京。时有部贰奇公洪硕。治其故地而重营之。自此至天历己巳。又阅六十年之久。其间未有绍继而能缮理者。则栋榱櫩楹。胡得不腐败摧折而日就倾圮哉。鹰扬上将金侯就起适贰于司。始莅之日。郎署官吏。军卫将士以次进贺而退。侯复进之。顾视厅事。而喟然谓郎署曰。诸君到此。各有几年。公宇有责。谁任之者。又谓军卫曰。此非若辈日聚会禀号令之所乎。颓坏至此。若辈岂不羞耶。诸人苟不拒者。盍撤而改为之乎。郎及将士皆面𧹞背汗而言曰。惟侯命。于是出令新之。仍委佐郎金君玩董其役。金君乃出公库羡财。先市材瓦。凡所指画。皆出至诚。故军卒乐其赴。不督而自办。经始于翌年庚午二月。至五月而功告讫。堂宇比旧颇宽敞。崇庳损益。俱有制度。可以永久。金君谒予文欲记之。予懒。因循不遽喏。而君俄罢去。后二年。君再入为正郎。恨前事未见书。又来请之者再。故予未果辞。遂告之曰。今之安于养望。不官其官者。东方卿大夫皆然。不独前任军簿一司者而已。如金侯与君。有唱斯和。举多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21H 页
年人所不以意者。而成此巨丽。令其改观。可谓能矣。然官中废而不举者非止一事。君既脩已举者矣。又当次次而思得其可举者。随毁随治。亦若廨宇之营。则人岂以瘝官讥之哉。既告之。俾归书以为观者之规。若夫工费之多少。司必置簿。此不具述焉。元统二年岁在甲戌二月甲子。
送卢教授西归序(钦)
天子以东国首先向化。世许尚 主。委 王省权。而其幕属。皆从辟置。非自 朝廷选授之也。然则中原子弟。末由致之。而又素贲丘园。不肯屑就者。其可得而笼络哉。凡仕于此者。率是自衒之辈。始焉摇尾。惧不见容。终则饱飏。反憎其主者。比比有之。是以。东人见客。虽貌相敬。其心未必有所同也。大宁卢伯敬。以王京学官始至。予自病退。虽里人少与之通。伯敬之来。又久而后闻之。意欲一往求见。而伯敬先辱访予。予惊遽延之。与语。词温色和。其中乐易。可谓自任而不苟者也。自此屡相过从。问其家世。则为今沈阳节推达斋君之子。而故河东山西廉访知事东庵公之孙。予闻虑
拙藁千百卷之一 第 21L 页
东庵为北方学者所宗师。伯敬逮事先生。故于学得之为有来矣。予以东方学政弛而不脩者久矣。幸伯敬之至。必能率励而振起之也。未几。伯敬迫于改秩。词(一作辞)满告归。则其诸生终安自暴。而无以进于道矣。非惟诸生如是。伯敬在此且未一期。其学盖略不见效。东人岂尽知伯敬真师儒者哉。虽然。进难退易。固是君子之几。而自能审处。在于伯敬。有何损益乎。第恨未有一人能安子思而使之无归焉。既不得留。则以斯文之契。未果嘿然。欲请所相识者各为诗以宠慰之。恐未知伯敬者。汎以客待之。故先之以自衒者之说。而俾知伯敬吾儒且名家子。非其辈云尔。元统甲戌二月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