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附录
附录 第 x 页
附录
 年谱
  
附录 第 366H 页
年谱(十六世孙弘哲编次)
 公讳丘。字次山。初讳百镒。姓金氏。系出扶宁。(即今之扶安县)
宋宁宗嘉定四年(高丽熙宗七年)辛未。公生。
五年(高丽康宗元年)壬申(公二岁)
六年(康宗二年)癸酉(公三岁)
七年(高丽高宗元年)甲戌(公四岁)
八年(高宗二年)乙亥(公五岁)
九年(高宗三年)丙子(公六岁)
十年(高宗四年)丁丑(公七岁)
十一年(高宗五年)戊寅(公八岁)
十二年(高宗六年)己卯(公九岁)
十三年(高宗七年)庚辰(公十岁)
十四年(高宗八年)辛巳(公十一岁)
十五年(高宗九年)壬午(公十二岁)
 四月丙申。登国学进士。(传衣钵启所谓年遇巫山之峡。而始献艺于成均。齿届危宿之躔。而得登名于造士。○按德宗元年。置国子监试。即进士试也。试以赋及六韵十韵诗。厥后。或称成均试。或称南省试。又毅宗元年。置升补试。即生员试也。试以诗赋径义。其曰。献艺成均。登名造士者。必是得参国子监试。或得参升补试也。○公自幼。善属诗文。每夏课
附录 第 366L 页
侪辈无居右者。皆以壮元期之。出丽史列传。)
十六年(高宗十年)癸未(公十三岁)
十七年(高宗十一年)甲申(公十四岁)
理宗宝庆元年(高宗十二年)乙酉(公十五岁)
二年(高宗十三年)丙戌(公十六岁)
三年(高宗十四年)丁亥(公十七岁)
绍定元年(高宗十五年)戊子(公十八岁)
二年(高宗十六年)己丑(公十九岁)
三年(高宗十七年)庚寅(公二十岁)
四年(高宗十八年)辛卯(公二十一岁)
五年(高宗十九年)壬辰(公二十二岁)
 五月辛丑。登文科。(时公居文振榜下第二人及第。知贡举贞肃公金良镜。恨不置第一。以己亦为第二人。语和范传衣故事慰藉之。公作长启以谢。骈俪精切。出人意表。右出丽史列传。○金良镜改名仁镜。○文顺公李奎报曰。继我秉文衡者。有学谕崔滋。而及第金丘。其次也。右出崔滋传及东国通鉴,东国史略。)公既释褐。不汲汲于仕进。读书求志。
六年(高宗二十年)癸巳(公二十三岁)
端平元年 高宗二十一岁 (一作年) 甲午(公二十四岁)
 出判济州(初补定远府司录。同县人黄阁宝挟憾。摘世累䜣有司。宰臣崔怡。重其才。营救不得。改济州判官。右出丽史列传。○公在济州时。文清公崔滋为副使。人有自京来报科
附录 第 367H 页
场赋题云。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囊括四海。滋谓公日。此题难赋。试为我著之。公谈笑自如。亡何。索笔立书。文无加点。滋叹服。语其子曰。此诗赋之准绳。汝谨藏之。右出丽史列传。○济州地多乱石乾燥。素无水田。惟麰麦豆粟生之。牛马獐鹿驱踏。谷穗无实。厥田古无疆畔。强暴之家日以蚕食。百姓苦之。公莅官。即闻民之疾苦。聚石筑垣为界。民多便之。至今赖之。右出东文鉴耽罗志。)
二年(高宗二十二年)乙未(公二十五岁)
 在济州
三年(高宗二十三年)丙申(公二十六岁)
 在济州
嘉熙元年(高宗二十四年)丁酉(公二十七岁)
 
在济州
二年(高宗二十五年)戊戌(公二十八岁)
 在济州
三年(高宗二十六年)己亥(公二十九岁)
 考满。入拜直翰林院。
四年(高宗二十七年)庚子(公三十岁)
 以权直翰林。充书状官。如蒙古。有北征录及诗四首。(诗载文集。右出列传及东文选。)
淳祐元年(高宗二十八年)辛丑(公三十一岁)
 还在翰院
附录 第 367L 页
二年(高宗二十九年)壬寅(公三十二岁)
 在翰院
三年(高宗三十年)癸卯(公三十三岁)
 在翰院
四年(高宗三十一年)甲辰(公三十四岁)
 在翰院
五年(高宗三十二年)乙巳(公三十五岁)
 在翰院
六年(高宗三十三年)丙午(公三十六岁)
 在翰院
七年(高宗三十四年)丁未(公三十七岁)
 由堂后除阁门秖侯。迁国学直讲。时权臣崔沆。新雕圆觉经。令公跋之。公不许。作诗嘲之。(诗见文集。)沆怒曰。谓我缄口耶。遂左迁。(当时。举国崇信佛法。上下奔走要福之场。沆以怡之子。忠献之孙。世执国命。权倾人主。生杀与夺。惟其所欲。小有不如意者。必挤陷之。公自是。杜门敛迹。以终崔沆之世。坎坷十馀年。右出列传及丽史世家。)
八年(高宗三十五年)戊申(公三十八岁)
九年(高宗三十六年)己酉(公三十九岁)
十年(高宗三十七年)庚戌(公四十岁)
十一年(高宗三十八年)辛亥(公四十一岁)
附录 第 368H 页
十二年(高宗三十九年)壬子(公四十二岁)
宝祐元年(高宗四十年)癸丑(公四十三岁)
二年(高宗四十一年)甲寅(公四十四岁)
三年(高宗四十二年)乙卯(公四十五岁)
四年(高宗四十三年)丙辰(公四十六岁)
五年(高宗四十四年)丁巳(公四十七岁)
 始拜翰院知制诰(闰四月丁亥。崔沆死。公至是出仕。)
六年(高宗四十五年)戊午(公四十八岁)
七年(高宗四十六年)己未(公四十九岁)
景定元年(高丽元宗元年)庚申(公五十岁)
二年(元宗二年)辛酉(公五十一岁)
三年(元宗三年)壬戌(公五十二岁)
四年(元宗四年)癸亥(公五十三岁)
 十二月辛酉。平章事李藏用,门下省事柳璥。上书荐公吏部侍郎。(出丽史世家,东国通鉴)同月丙寅。拜右谏议大夫兼中大夫,国子祭酒,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上表辞。(表见文集)王重其才。特批不允曰。禀东壁之精。擅西京之手。又曰。顷者。蒙主诏书。至有辞旨恳款之语。非尔所制之表。情文曲尽。感动上朝。则曷以臻此哉。(出丽史世家)
附录 第 368L 页
五年(元宗五年)甲子(公五十四岁)
 五月。承命。与大将军赵文柱等。造假阙于三郎城神泥洞。(是月庚辰。蒙主遣使来。徵王入朝。己丑。遣国子祭酒张镒。如蒙献方物。仍表请俟秋入朝。于是。时议皆持疑。中郎将白胜贤。因参政金俊奏曰。三郎城神泥洞。造假阙。则可寝亲朝。三韩变为震朝。大国来朝。王信之。命公及大将军赵文柱,将军宋松礼白胜贤等。创造假阙。出东国通鉴。)
度宗咸淳元年(元宗六年)乙丑(公五十五岁)
二年(元宗七年)丙寅(公五十六岁)
三年(元宗八年)丁卯(公五十七岁)
 差监试试员。上表辞不获。遂上谢表。取李绘等。(出丽史选举)十月壬午。兼修撰官。修三朝实录。(时与监修国史李藏用,同修国史柳璥,修撰官许珙。修神宗,熙宗,康宗三朝实录。出丽史世家。)
四年(元宗九年)戊辰(公五十八岁)
五年(元宗十年)己巳(公五十九岁)
 拜大司成○世子赐宴。上笺谢。(于是。世子向学。好读书知大义。公与祭酒李松缙等。唱和有龙楼集。行于世。时世子赐宴致慰。公上笺以谢宴。出丽史世家,丽史提纲,东国通鉴。)为林衍所诬。与柳璥将被流贬。以掌词命。特宥之。(初。公与平章事柳璥,礼部侍郎朱悦,将军金珽等。素相善。林衍之诛金俊也。璥谓公曰。顷闻有卫社者。今见其人。皆群小也。初。璥与林衍及金俊等。诛权臣崔谊。高宗朝。赐卫社功臣号。后。衍又诛金俊。亦号卫社。其曰卫社群小者。盖指林衍也。又论古史。语及
附录 第 369H 页
当世宦寺之弊。宦官金镜谮于上怨望。上召公切责曰。汝交结柳璥。凭籍经史。诽论国事。予欲罪之。以其掌词命。故特宥之。慎勿复尔。遂流璥等于黑山岛。出丽史提网,东史会纲,东国通鉴,东国史略及柳璥传。)十二月甲申。公及尹君正。拜左右仆射。(出丽史世家◑丽初。置广评省。总领百官。又置侍中侍郎。后改尚书省。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忠烈朝。并于中书门为佥议府。今之议政府也。)
六年(元宗十一年)庚午(公六十岁)
 拜枢密院副使,政堂文学。(出列传)
七年(元宗十二年)辛未(公六十一岁)
 进拜吏部尚书○遣子汝盂。随世子入元。(六月己亥。忠列王以世子入质于元。公之子汝盂。以翰林学士随行。为世子讲婚于元朝。周旋四载。多有勋劳矣。◑按丽史世家。己亥。遣世子谌入质于蒙古。尚书右丞宋玢,军器监薛公俭,户部郎中金㥠等二十人。从之。命枢院副使李昌庆调护其行。表奏云。自臣至于辅相。欲令子弟相递入侍。而先遣世子。与衣冠胤胄二十人。衙内职员百人进诣。公之子汝盂。入于二十人抄选中。)
八年(元宗十三年)壬申(公六十二岁)
九年(元宗十四年)癸酉(公六十三岁)
 八月。劾康允绍。(时上率群臣。贺圣节。达鲁花赤率其属。立于右。内竖上将军康允绍。亦率其党。胡服直入。自比客使。见王不拜。及上拜。一时作胡拜。上怒而不能制。有司亦莫敢诘。公劾之甚力。达鲁花赤怒曰。允绍先开剃。遵上国之礼。而反劾耶。将危之。或以告公曰。吾宁获谴。岂可不劾此奴耶。盖允绍。本新安公家奴也。解蒙古语。以奸点得幸于元宗。既而得罪。不自安。尝私入元。开剃而还。自比客使。阿附达鲁花赤洪茶丘。谋害本国者也。出列传及东国
附录 第 369L 页
通鉴,东史会纲。)十月甲寅。以参知政事差知贡举。上表辞不获。(表。见文集。◑时公与同知贡举李顗。取进士郑贤佐等二十九人。明经一人及第。◑旧制。试日。承宣奉御印至试院。同知贡举庭迎。知贡举面北立堂上。避位待之矣。至是。洪子藩以承宣奉御印。将往试院。奏曰。承宣奉御宝至贡院。知贡举或下阶以迎。或否。今从何礼。上曰。有宝。宜下阶。子藩至贡院。诘之曰。余奉御宝来。知贡举不庭迎。余不敢入。公曰。承宣诣宰相。宰相坐而待之。今乃起避尚过礼。况庭迎乎。子藩曰。己有承命而来。公不得已遂下阶。出丽史选举志及洪子藩传。)建议试参外文臣。(时公建言。后生决科。怠于著述表笺未合律格。宜试参外文臣所制。赏其能者。上允之。而事竟不行。出列传。)
十年(元宗十五年)甲戌(公六十四岁)
 八月戊辰。子翰林学士汝盂。随世子还自元。(五月丙戌。忠烈王得尚元世祖女安平公主。六月癸亥。元宗薨。入月戊辰。忠烈王东还即祚。赐汝盂以丹书。其略曰。奥辛未岁。寡人为安社稷。人侍天庭。备尝险阻之时。尔国耳忘家。勤劳随从。至于四年。终始一心。辅导寡人。请婚天戚。复整三韩。流荣万国。朕嘉其功。而记其劳。○丹书录倦板。留在道东书院。)
恭宗德祐元年(高丽忠烈王元年)乙亥(公六十五岁)
 冬。改知佥议府赞成事兼宝文阁大学士。寻迁参文学事判版图司事。(出列传及栗谷集)
端宗景炎元年(忠列王二年)丙子(公六十六岁)
 建议置通文馆。以杜舌人奸私之弊。(时舌人多起微贱。傅语之间。多不以实。或怀奸济私。五月。公以参文学事。献议置通文馆。令禁内学官参列。年少文
附录 第 370H 页
臣习汉语。盖禁内学官。即秘书史馆翰林宝文阁御书同文院也。并式目都兵马迎送。谓之禁内九官。出丽史百官志,东史会网,丽史提网,东国通鉴。)却石秣天衢请赋迎春诗。(春。有投匿名书于达鲁花赤石秣天衢馆曰。贞和公主失宠。使女巫咀咒安平公主。且诬告诸大臣谋不轨。公主乃囚宫主。天衢亦囚首相杂问之。天衢忽言。春期已近。诸君宜赋迎春诗。公愀然不赋日。王妃首相俱在缧绁中。固非啸咏之时也。石秣天衢惭赧不已矣。)
二年(忠烈王三年)丁丑(公六十七岁)
 正月甲午。拜世子贰师。(时以金方庆为师。柳璥为傅。元傅为保。许珙,洪禄遒,李汾禧,韩康为调护。皆极一时之选。出丽史世家。又出东国通鉴。)五月壬寅。公兼同修国史。与监修国史柳璥,修国史元傅。修高宗实录。(出丽史世家)
帝炳祥兴元年(忠烈王四年)戊寅(公六十八岁)
 二月丁卯。复拜参文学事。(出丽史世家)○九月丁未。卒。享年六十八。王曰。某曾拜平章事。吊诔宜以平章书之。官庇葬事。谥文贞公。○公性悃愊无华。寡言语。至论国事。切直无所避。善属文。掌词命。上国徵诘。殆无虚岁。公久掌撰表。遇事措辞。皆中于理。以此多获允俞。元翰林学士王鹗。每见表词。必称美。恨不得见其面。(出列传及东国通鉴,丽史提纲,东史会纲,东国史略。)○公初卜居于扶安县东仙鹤洞。又筑室于县西边山海上。名之以知止浦。逍遥两
附录 第 370L 页
处。琴书自老。训诲后学。严立课程。人才蔚兴。○墓在边山知止浦茅寺北沙浦东暝洞艮坐之原。○稼亭李谷曰。山人悟生黄山江楼诗落句云。卧闻渔父轴轳语。走马红尘非我徒。东坡渔父词云。江头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坡。如龙眠画李广夺胡儿弓。引满不发。悟生书作射中追骑矣。悟生之登科。有诗名。出家号鹫峰。赋落梨花云。玉龙百万争珠日。海底阳侯拾败鳞。暗向春风花市卖。东君容易散红尘。正所谓村学中诗也。金文贞丘亦有之。飞舞翩翩去却回。倒吹还欲上枝开。无端一片黏丝网。时见蜘蛛捕蝶来。作家手段。固自不同。○又曰。元世祖平阿里孛哥。金文贞丘贺表云。赫斯怒爰整旅。扬周家黄銊白旄。爱克威允罔功。刬曲沃素衣朱襮。翰林王百一学士。屡称其工。世祖既一四海。登用儒雅。宪章文物。皆复中华之旧。文贞作表得一句云。天下岂马上理乎。更阐文明之化。三改其对。终莫嗛。予追对曰。江南如囊中物耳。方臻混一之期。天下岂马上理乎。更阐文明之化。(出海东野语)○北轩金春泽。题金秀才册后曰。尚章
附录 第 371H 页
敦牂岁。金秀才自湖南来访余于寂寞之滨。袖出数首诗以为质。以书为质。盖古之礼也。秀才。其好礼者欤。不然。何以诗为也。余乃展而读之。其一。即丽朝名臣金文贞公诗也。其一。即成冲庵诗也。文贞公。于吾亦外家先世也。文章德业。冠吾东方。而余独不得见其诗为恨。子今视之。可谓幸矣。诗轴中有乐章一首。余乃三叹之馀。想像其盛德光辉于百代之下。则其所以北极风云之会。东方日月之明。满国笙歌之吟。趋朝剑佣之咏。盖莫非形容当世太平之像。则讽讽乎泱泱乎。吁亦盛矣。若使季子观之。则孰不曰大风也哉。此不但为骚坛墨客之玩而已。政可以闻于当世之大雅君子。则安得不表章之也。余故书庸识哉以赠。而因有所感焉。余近来病蛰山中。甘作逸民。石榻松窗。人间远矣。林霏萝月。尘寰隔矣。了不闻当世之言。则亦安知当世之事也。我未知北极风云会欤。东方日月明欤满国笙歌新喜呈欤剑佩趋朝太平贺欤。今之东方。亦如古之所谓东方欤。揄扬圣德。以鸣当世之盛。有如文贞公者凡几人欤。身在山中。不
附录 第 371L 页
闻山外之事。子出而问于当世者。如其所闻。有如吾所云云者。其亦闻此山翁否乎。感其来访之意。既以书与之。又此赠言焉。
皇明嘉靖十三年(我中宗大王三十九年)甲午。士林追慕遗烈。立祠于本县之南五里许道东。△我
肃宗大王二十九年癸未。公之后昆寿星。适于锦城朴判书泰恒家。见有短琴。琴之里面。有字讳标识。的是公之琴。故推来修藏于斋室。而有时自鸣。为云仍爱尝万慕之资。岁辛卯。瑟工贪其精妙。乘夜偷去。跟而推得。则去柱毁弦。幻以瑟材。寿星之孙东灏。欲为修葺。付于高山柳某。未及始功。忽于壬子。失于灰烬。可胜痛哉。
附录
 神道碑文
  
附录 第 372H 页
高丽平章事文贞金公神道碑铭
一日。金佐郎东稷。与其弟东灏自湖南来。以其先祖文贞公墓隧之文来托。不佞惟其世远迹昧。有难考徵。及见附录。石潭李先生。撰公后孙家文字有曰。扶安维金。累善积功。显显清誉。秩秩家法。此是先生推本溯源之论。则其显显之誉。秩秩之法。盖由文贞积累之德也。以是为铭足矣。仍以列传及家牒所载者。参互而序次焉。公讳丘。字次山。系出新罗国姓。讳春。扶宁府院君。即公高祖也。曾祖讳仁顺。隐德不仕。祖讳作新。右仆射兼吏部尚书。扶宁君。考讳宜。閤门祗侯右仆射。妣罗州金氏。以高丽熙宗七年辛未生公。自幼容貌端重。气度宏深。四五岁。多通经史。又善属诗文。时人称神童。年十二。登造士选。二十二。擢文科第二。知贡举金仁镜。恨不置于魁。以已科名亦居第二。引和范传衣故事。慰藉之。公作启以谢之。有曰。鲁公出鲁公门。喜袭传衣之迹。李文顺奎报语人曰。继我秉文衡者。必此人。初补定远府司录。为同县人黄阁宝所
附录 第 372L 页
搆捏。改济州通判。时崔文清滋。为济副使。见公词赋。谓其子曰。此可作诗赋准绳。济之田。旧无疆畔。强暴之类有因缘兼拜者。且多鹿马害谷之患。民病之。公遂筑石为垣。正其经界。防其蹂躝。民至今赖之。考满。入拜翰林。庚子。充书状赴蒙古。有北征录行于世。在翰院凡八岁。迁国学直讲时儒道晦塞。佛法纵横。权臣崔沆。世专国柄。小拂其意。立挤之。沆雕佛经。䝱公跋之。公诗以讥之曰。蜂歌蝶舞百花新。总是华藏藏里珍。终日啾啾说圆觉。不如缄口过残春。沆大怒曰。谓我缄口耶。遂左迁。元宗癸亥。蒙主怒本国。啧言频繁。公撰修表咨。词致恳到。蒙主感悟。至有赏赉。平章事李藏用门下事柳璥交荐公擢拜左谏议兼翰林学士,知制诰。公上表力辞。王重公词翰。特批曰。禀东璧之精。擅西京之手。丁卯。兼修撰官。与李藏用等。修神,熙,康三朝宝录。己巳。拜大司成。与柳璥论林衍等群小之罪。阉寺辈用事之弊。宦者金镜深衔之。诬公怨国。元宗切责公将罪之。以掌国词命特原之。时王世子好学。与公唱酬有龙楼集。冬。升左仆射。历枢密院副使,政堂文学,吏部尚书兼宝文阁大学士。癸酉
附录 第 373H 页
秋。王率群臣贺节。内竖康允绍。阿附达鲁花赤。胡服直入。自比客使。见王不拜。公劾之。达鲁花赤大怒。公终不动。时论韪之。冬。以参知政事除知贡举。取郑贤佐等。士林咸服其得人。公建言。后生决科。全抛文字。著述甚鲁莽。请试制参下文臣。赏其能者。王允之。甲戌。升拜平章事。乙亥。改佥议府赞成事,判版图司事。丙子。公言。舌人。皆微贱庸琐。传语多不以实。或怀奸济私。贻害朝家。请置通文馆。令禁内学馆参外年少者。诵习汉语。俾正译语之失。丁丑。拜世子贰师。与柳璥等。同修高宗实录。戊寅。迁参文学事。是年九月丁未。考终。享年六十八。王命吊诔以平章衔书之。谥曰文贞。官庇葬事。墓在扶安边山知止浦良坐之原。配庆州崔氏礼宾卿㺹之女。生三男一女。男长宗盂。典校副令。女适赞成事郑瑎。男叔盂。西都监判官。男汝盂。刑部尚书兼文翰学士。庶男曰承印。大司成,江陵案抚吏。今者。年代已逖。后世云仍。不能尽录。而其中有有行谊经显职者。如汝盂之子恪。吏部尚书。孙之问。典仪。曾孙龙寿。密直副使。其后直孙弘文馆博士锡弘。己卯名贤。号瓮泉。锡弼。校理。瑞星。副应教。启。黄
附录 第 373L 页
海监司。号云江。泰福。号瓮井。壬辰倡义。守灵光城。有守城录。其子湍。以学行荐为县监。甲子乱倡义。有募义录。曰东稷曰东灏。即请文者。而湍之五代孙也。公禀性悃愊无华。端方有度。释褐以后。不汲汲于进取。与安文成公裕。为道义交。讲磨经传。以兴学为务。其所抱负。非寻常俗儒之比。故立朝言议。实多可观。斥林衍之专擅。而忧时嫉恶之心。著矣。劾允绍之猖狂。而尊主遏夷之义凛矣。元学士王鹗。见公表文。恨不见面。则公之文章。可谓华国矣。后来诸贤之称道甚盛。奇高峰大升。是经术君子。而以德行推公。徐四佳居正。即文苑宗匠。而以杰然称公。观于此。可知公卓然为前代之名臣矣。不佞之最所景叹者。胜国之时。竺教肆行。上下奔波。以求福田利益。彼崔沆之丏文媚佛也。公独正色斥之。虽死靡悔。其辟异扶正之功。实有吾东方无穷之惠矣。公卜居于县之仙鹤洞。晚又筑室于边山海上。名之以知止浦。休退之暇。琴书自娱。以训诲后学为巳任严立课程。有育才之效。殁后。邑之章甫。立祠于县之道东以享之。其遗风馀韵。至今未沫。盖公子孙。多以德行节义著称。或配侑公
附录 第 374H 页
祠。或别祭乡社。孰谓醴泉之无源耶。公之墓。经乱失蕝久矣。我 肃庙戊午。后裔弘逴葬其父。得公墓志。匿不出。丙申。弘逴死。事始发。戊戌。诸子孙讼辨。遂去逼葬者。公之兆域。于是复显。遂封而表之。不佞于公。亦弥甥也。因贤孙之托。不避僣猥。撰次如右。系之以铭。铭曰。
允矣文贞。天赋英特。前代第一。少日词藻。华闻蔼蔚。前辈推毂。立朝言议。不饶贵强。举世争仰。遽中毒螫。十载沈屈。曾无悔色。历事累朝。忠勤深笃。终始一节。深辟左道。力扶儒教。其功尤大。馀庆绵延。后承多贤。天道即然。余用作铭。树之墓径。行者致敬。
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兼弘文馆提学, 世孙左副宾客郑 棠。撰。
资宪大夫。工曹判书兼五卫都总府都总管李敏辅。篆。
嘉善大夫。行副司直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曹允亨。书。
墓前碣。退渔斋光山金镇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