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x 页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墓志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3H 页
京山府副使礼部员外郎白公墓志铭
岁甲申月孟秋。京山府守白公卒于理所。夫人至京师。既襄事而将葬也。知予于君为旧执。使其孤希谂叔明等来泣乞铭。予于是论次而识之云。君为人。敦笃谨愿。不抗以自高。不婉而苟顺。实醇厚正。直君子也。少力学工属文。年十九。举省试中之。是戊午夏之五月也。至六月。又举春官擢第。大抵连月再捷。士所难得。而君又年少。故人益异焉。泰和六年。籍属内侍。居近密者。十有九载。以干事贞固称。我朝成例。凡禅教选席。使近臣之能文者主之。故上以曹溪之选委君焉。君精汰遴拣。所得皆一时名衲子。后多为法王宗匠腾蹂丛林者。又西海经契丹寇扰。凋弊尤甚。上遣君为苏复。使君以便宜赈贷。所活不可数。民于是几骨而复肉矣。凡阅官。自句覆院判官。历补秘书校书郎卫尉寺注簿少府寺丞。五迁至阁门祗候。未几。以礼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拜宣州防御副使。病不克赴。间一年。复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3L 页
出守京山府。到官数月。病复作遂不起。享年四十六。以是年九月某日。葬于某山。呜戏。以君之聪明才干。得官爵寿命止于此。而文章不得以润色皇猷。道德不得以康济时用。是尤可惜者已。君讳贲华。字无咎。清州蓝浦郡人也。故朝议大夫判秘书省事翰林学士知 制诰讳光臣之子。而故大仆卿赠三重大匡讳司清之孙也。娶尚书左仆射林讳惟谦之女为配。凡生二男。曰希谂。祝发为浮屠。曰叔明。甫冠未仕。君晚喜禅法。自号参禅居士云。铭曰。
呜戏。白君止此而已耶。束发飞腾。意在千里。孰云暴颠。赍志入地。宅兆孔宁。维子孙之祉。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致仕庾公墓志铭
观自古士大夫。其始未尝不以廉耻操心满盈为戒。而及富贵方酣。率玩惜日月。恬不知退者多矣。我仆射府君。大异于是。年六十有四。已登端揆。则其去台铉。能有几级而未践其地耶。但先六载引退。求避溢宠耳。不然。久已升极秩而犹有馀矣。此易所谓知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4H 页
欤。庾氏源于锦城之茂松。在版籍为甲。而公其出也。公讳资谅。字湛然。曾祖讳某皇。检校太子詹事。祖讳某皇。检校大子大师。考讳某皇。配某庙功臣门下侍中修文殿大学士判吏部事赠恭肃公。母张氏尚衣奉御讳赞之女。此公之世系也。公为人。中和毓粹。庄重寡言。仁信足以感人。清俭足以律世。此公之受之天也。方毅庙时。山东寝盛。公年十六。与贵门子弟约为交契。公欲引虎官御牵龙行首吴光陟李光挺等与焉。众莫肯之。公挺然议曰。虽私游中。文虎俱备。亦得矣。何有不可乎。后必有悔矣。众咸以为然。于是使之参焉。未几庚寅乱。文臣几荡尽。凡入交契者皆得免。以吴李二将营救甚力故也。此公之自少。已有知几之量也。年若干。以宰相子。直补守宫署丞。寻迁大乐署丞。俄出为龙冈县令。其为政。谙练理体。摘发如神。一方称之。此公之始莅郡也。累历御史尚衣奉御侍御史户部郎中御史杂端。赐金紫大府少卿兵刑部侍郎大府卿知三司事判大府司宰事大子詹事判阁门知茶房事。阶皆正议。尚书右仆射。阶光禄。此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4L 页
公之所历官序也。其或廉察东南。秉钺东北。则威风所及。无不股弁。然济以仁信。故民便之。此公之奉使延誉也。夫三品正秩。入相可冀。而公之判司宰也。反乞郡痛切。以户部尚书。出知南京留守。此公之辞满忌盈也。公常以选军使听军政。其厅事上欹柱自立。时哗传以为异事。此公之公平无私所感也。其帅关东也。到洛山礼观音。俄有二青鸟含花落衣上。又海水一掬许。涌灌其项。世传此地有青鸟。凡谒圣者非其人则不见。此公之惇德至信所致然也。越崇庆二年癸酉。引年乞退甚笃。上不得已允之。以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得谢家居。与当时卿相之退逸者。为耆老会。时或置酒尽欢。凡优游养性十有七年。此公之悬车闲适之乐也。岁己丑八月七日。诣耆老会。从容宴饮。还于第。明日方午。忽览八戒文。夜盥浴。尚安然就寝。及日。呼家人问时。然后翛然而化。享年八十。此公之终也。先是。人有死复生者。自言死至一处。宫观甚严。守者曰。此庾仆射至处也。其说虽荒唐。考公之行。已无愧。及其终如此。则其言亦不可不信。公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5H 页
之生善处也必矣。娶左承宣金讳存中女。凡生子三女二。长曰某。为国学学谕。早卒。次曰某。今为判大仆事知御史台事宝文阁直学士知制诰。季曰某。为内侍某官。亦先公卒。女长适某官某。早寡。季适某官某。今寡。方葬也。知台君具公之行录。托予以铭。予奉书泣。且日。呜呼。古之遗直也欤。吾不复见仁人君子之若公者矣。铭其敢辞乎。遂铭曰。显允端揆。惟邦之纪。民方注心。遽释其位。位不至极。公所自避。公则自避。人歉其意。黄发寿考。公所不蕲。公虽不蕲。天固相之。正直感神。柱立鸟驯。于公为常。怪者维人。呜呼。旧德云亡。模范畴倚。有山岩岩。水灌其趾。是公之宫。吉祥止止。镵石纳竁。眉目万祀。
壁上三韩大匡金紫光禄大夫守大保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修文殿大学士判吏部事致仕琴公墓志铭
大抵天之报施。与其角者。不传之翼。故凡士之得龙头选。而能远到者鲜矣。公则不尔。既首登金榜之科。又极践黄扉之贵。加之寿考。哀荣终始。俱无缺焉。则此岂无得而然哉。盖必有天所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5L 页
不得不厚者。而虽取之多焉。天与之不厌者欤。公讳仪。字节之。旧讳克仪。后改为仪。系出三韩功臣讳容式之世谱。而桂阳之金浦县。即其桑梓也。曾祖讳某皇。神虎卫散员赠上将军。祖讳某皇。检校大子少保赠左仆射。考讳某皇。昌安宅衙典。以公故赠左仆射。母徐氏皇。检校军器监讳淑之女也。以公故赠利川郡大夫人。公少力学工属文。乙未。入大学。连赴举。方未第。出理清道郡。痛砺节清廉。以刚正不挠为政。一方号清道铁相公。秩满。旋补入开宝判官。明年。举春场擢第一。遂籍内侍。上器使之。积官至将作注簿堂后官。遂除拜阁门祗侯。其清华权要之任。则历阅尚书吏部员外郎直宝文阁左司郎中起居舍人知制诰刑部郎中大子司经国学直讲御史杂端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兵部侍郎翰林侍讲学士东宫侍讲学士尚书右承右谏议大夫大子赞善大夫。公尝带双学士。至是又兼三大夫。朝廷荣之。公之居谏职也。有非其人而受参官者。公与诸郎执不可。当国者不悦。悉出省郎补他官。公亦例出为将作监知阁门事执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6H 页
礼。号最难。公虽始试斯任。其进止详华。踰旧烂熟者。才之无施不可如此。未几。又拜为左谏议大夫判秘书省。寻除枢密院右承宣。皆仍谏职制诰学士。循资知奏事知吏部。公累载管喉舌。凡奏对应奉。甚称上旨。上倚以为重。政事多所咨。逮壬申。大金使介至。欲入自正门。我朝不许。使重舌人往复诘难。客人犹不肯之。是日大雨。群臣皆沾服立待。上命公往谕。公先问曰。天子之巡狩侯甸。自古有焉。若你国皇帝枉跸小国。则当入自何门耶。曰。天子所出入。舍中门何自耶。曰。然则人臣而欲入自君之正门可乎。彼大服其言。遂入自西门。其临机设方略。出人意表皆类此。上大嘉赏之。癸酉。进拜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事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承旨。乙亥。入相。金紫光禄大夫政堂文学左仆射宝文阁大学士修国史。丁丑。守太尉中书侍郎平章事。戊寅。门下侍郎修文殿大学士。尝于八关会。其兽台之辗动有不如法者。宪台椽往扼队正喉衿折辱之。于是军将呼噪狂顾。遂掷瓦砾于御史台宴幕。有飞石或过宰相幕次。公大怒。遽下庭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6L 页
特立。厉声大号曰。若等在君臣上下俱备之国。敢尔耶。苟为乱。先杀老仆可也。如是者再三。然后军情稍沮。乱遂不作焉。其临危不惧亦此类也。公凡廉察春州道。绳吏甚严。一切皆革民弊。百姓赖焉。尝典司马试及三掌礼闱。所得皆当世闻人。玉笋之盛。近古未有也。庚辰。以壁上三韩大匡守大保门下平章事修文殿大学士判吏部事。解位家居。与旧德元老为耆老会。日相从宴遨。以遂挥金之乐。庚寅正月二十六日。稍有微恙。然是日使子姓围棋。观之至夕。尚从容谈笑。及夜寂然而化。虽傍侍者。亦不之觉也。是岂偶然者乎。享年七十八。上闻讣甚悼。命有司襄事。葬于凤凰山之麓。赠谥曰某公。公之为人。美风彩。庄重峻整。方妙龄。宋客庄天觉善相人。视之曰后必到宰相矣。果一如其言。性刚果。与人面折无所讳。以是人多惮之。或相谤毁。然心地坦夷。虽当时诟骂。后皆弃之。略不芥滞。故卒能保其身。可谓豁达大度君子也。娶枢密事金讳光轼之女。凡生男子五人女子三人。男曰耆。户部员外郎。先公殁。曰揆。工部员外郎。曰心正。剃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7H 页
度为禅师。曰晖。左右卫大将军。先公殁。曰禧。閤门祗候。亦先没。曰祺。杂织署令。女一适内侍保胜中郎将尹惟孝。二适户部郎中李德载。先殁。三适阁门祗候咸景均。子揆等具公之行状。乞铭甚切。故受而铭之。铭曰。
孰相皇朝兮大鸣一国。猗我大保兮寔人之特。步骤台阁兮奋髯正色。奸吏屏气兮颠倒蒲北。正门言言兮人莫敢厕。戎使迹秽兮欲蹈其阈。公则往谕兮一言中的。彼虽兽心兮豁然自释。庙谋密勿兮以手指画。绿野归来兮任性闲适。霞軿安往兮云路遐逖。旧德云亡兮于谁取则。凤凰之山兮有骞其翼。土肥泉甘兮灌木植植。于焉相攸兮是公之宅。纳铭隧道兮流耀罔极。
银青光禄大夫枢密院使御史大夫李公墓志铭(并序)
予尝论之。勇不必以力。而先以气为本。以义为主者也。何则。生重于义则其气怯。气怯则虽鹖冠猛士。有临阵而股弁者。义重于生则其气激。气激则虽缓带君子。有雄入九军。略无惧容者。是理之常也。夫所谓义者。有可以济国难活万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7L 页
人。则以身当之。奋不顾生者是已。谁其得之。维枢密相国李公一人而已。越贞祐五年丙子。契丹犯境。上命三军讨之。以公为右军兵马判官。及与虏战于贯花驿之南壤。虏乘胜进击。我军皆奔北。无一人反顾者。公独瞋目直前。手杀数虏。然后遂叱众俱进。贼众遂却。是日微公。官军几殆矣。明年。转左军兵马副使。复与虏战于广滩。公先登大捷。俘获甚众。上奇其勇。除左右卫将军。公固辞不受。寻改将作监。出为庆尚道按察使。会朝廷敕诸道按廉使。各率管内军士赴三军为羽翼。三军亦欲待以为援。屡督促之时。虏兵遮屯要会。元帅密传以勿由其路。公曰。所以赴战。固敌是求。避敌非勇也。行由径路似怯也。遂直冲虏屯而行。虏果出围之。公与战大胜。斩䤋不可数。献俘于元帅府。元帅大加咨赏。未几。又命公以所部军士。押转军资于顺州。虏自殷州。出于不意。公唯与麾下百馀人。与战却之。元帅自城上望之。嗟叹至垂涕。己卯三月。以尚书左承被召。是年贼稍平。馀种入江东城自保。朝廷鍊锐兵。以公为都统。公固辞领兵。以单骑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8H 页
赴之。以其界兵士。悉讨平其贼。仍留为东北面兵马使。明年。以枢密院右承宣召之。盖公尝固辞将军。故以喉舌贵官宠之也。公讳绩。其先砥平县人也。曾祖讳某。祖讳某。考讳某。监门卫大将军追赠尚书左仆射。公始属茶房。出为猛州倅。及代。凡八年未调。明昌某年。复属茶房。旋移籍内侍。累历官至阁门祗候。出为高州守。入为尚舍奉御。阅都官兵部二员外。又迁至军器将作监吏部侍郎尚书右丞枢密院左承宣司宰卿判大仆事左散骑常侍。贞祐十年壬午。擢枢密副使。甲申。迁院使御史大夫。明年卒。享寿六十四。公先娶某官某氏女。无嗣。后娶某官女。又无嗣。公为人端平简直。平和恭谨。人未尝见愠色。虽至贵官。常独处一室。淡然若书生措大。略不以家事挂意。平时姁媮柔弱。似无胆勇者。及临战阵。其勇敢之过人拔群如此。则岂可以常调论之耶。求之古人。不可多得者欤。凡历官内外。其清廉砺节与夫兴利除害者。不可胜纪。然以公之忠义勇烈功业之卓然者言之。此则公之细也。故于此不具焉。养息某官某。来乞铭勤勤。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8L 页
敢受而铭之云。
君子之勇。必本于义。义生于情。激之者气。气以激之。又辅以智。以此当敌。何惧何畏。宁我捐身。活人是贵。活众故军完。军完故身全。捐身得全。是所尤贤。烈烈我公。智勇兼焉。一国之城。三军之天。云何不淑。奄若逝川。有焯其名。日月同悬。伯道无儿。天意茫然。刻词贞珉。光于九泉。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诔书
  
宗室司空柱国珒诔词(在省受敕述)
某年月日。守司空柱国某薨。爰殡于地藏兰若。越八月某日。葬于五龙山之麓。礼也。公 神庙第二子。襄阳公之冢嗣也。于今上为弟行。神姿温裕。玉质夙冲。自幼年游心文雅。好贤乐士。恂恂有古贤王风。人皆曰是必为宗室之羽仪矣。矧相貌奇厖。似若享禄无疆。而殊不类早世者。然年方弱冠。其夭如此。甚哉天道之难知也。上震悼。遣使吊赠。敕有司典丧事。仍赠谥曰怀敬公。乃命小臣为之诔。其词曰。
天子之孙。上公之胄。璿汉联源。琼林托秀。慈和惠友。寔自天授。位蹑三公。冠方加首。贵固自有。所乏者寿。瞥然长辞。间不容手。夜舟朝露。比之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9H 页
犹久。呜呼。兰方秀兮暴悴。苗未实兮先僵。天理莫测。孰诘其常。上心哀悼。六膳辍尝。宠行孔缛。九壤有光。俾臣执简。诔以扬芳。
中书侍郎平章事大子少师蔡公诔词
夫大丈夫之生于世。官至宰相。七十得谢。颐神养性。克享天年。令终有俶者。求之古今。不可多得。我少师蔡公其有之。公讳顺禧。系出光州。考讳某仕至某官。公毅庙时。籍内廷。至明宗禅位。犹不离近密。上尝居寿昌宫。贼臣曹元正,石麟等谋为不轨。夜踰垣而入禁中作乱。是夜内直近臣。闻难惊怖。皆越堞奔避。公独入侍紫宸。无须臾去左右。上叹曰。昔人有云疾风知劲草。子之谓矣。逮仕至五朝。历践华要。至今上某年。进位中书侍郎平章事大子少师。乞身退逸。逍遥琴酒之间。凡阅若干年。大期奄臻。蝉蜕而化。所谓哀荣终始。皆备而无缺。是可称大丈夫者。性宽和容众。未尝见愠色。虽古之吐茵容吏翻羹恕婢者。其何以加之。然曹石之乱。有以见临难不惧耿介特立之节。此岂仁者必有勇耶。讣闻。上哀悼辍听政。敕有司备明器卤簿。葬于某山。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79L 页
赠谥某公。申命小臣掇实以诔之。其词曰。王佐之才。先卜以器。暨暨我公。负器固异。曹石搆乱。夜撞禁门。内臣鼠窜。越墙并奔。公独入卫。神色不移。后凋之节。岁寒乃知。有守如此。宜贵而荣。果相五圣。望峻台衡。急流勇退。名全德卲。天其不吊。国栋斯挠。宸衷轸悼。赠终礼备。孰扬厥美。小臣作诔。
金紫光禄大夫守大尉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将军修文殿大学士修国史判礼部事赵公诔书
呜呼。贞祐八年秋九月三日。大尉平章事赵公感疾薨。仍殡于私第。以是月二十八日。葬于某山之麓。礼也。公讳冲。字湛若。横川人也。考讳永仁。仕至门下侍中。时号名宰相。公自幼嗜学。工属文。年二十。擢进士第。以相门子。早践仕途。召入内侍。自始官至三品。尚不离内廷几三十年矣。贞祐六年。拜国子监大司成宝文阁学士知制诰。复兼翰林学士。凡侍臣例。不居星官。公喜曰。吾历位多矣。未尝得文翰之任。缀班蛾眉。今日之授。实符吾志。于是益专精经史。力于为文。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80H 页
凡高文大册。皆出其手。俄迁礼部尚书。进拜枢密院副使翰林学士承旨。上以公有文虎之才。特除上将军。文臣兼上将之任。自文相国克谦始。而中间遂寝。至公乃复矣。是时。契丹犯境。上命荣阳相国郑公为元帅。以公副之。往屯江西。未几。元帅以持军无状见劾。公亦例免。实非其罪也。明年。复起为守司空左仆射政堂文学修文殿大学士。虏日炽。官军懦弱。不能制。朝廷复授公斧钺。敦促遣之。军令严明。秋毫不犯。虏褫气。入江东自固。时鞑靼与东真国。大举兵入境。以破契丹救我为名。然鞑靼于夷狄。最凶悍。且未尝有与我通好之旧。以是中外震骇。疑其非实。朝议亦依违未报。遂稽往犒之礼。公独量其势可勿疑。驰闻不已。达旦怒其缓。呵责甚急。公随势从宜。辄和解焉。久乃得朝廷之报矣。达旦俗好以铦刃举肉脔啖人。往复不容瞥。我人皆有难色。彼帅之于公亦尔。公独偃肆自若。承迎如宿惯者。彼帅又善饮。将与公校优劣。约不胜者罚之。公引满辄釂。虽至许多爵。略无醉色。及阕举一杯不饮曰。非不能饮。若胜而如约。则公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80L 页
必受罚矣。宁我见罚耳。主人而罚客可乎。彼重其言而大悦。由是。深加挹敬。其遇东真之帅及我军之巨官大将也。狎弄戏谑。无所不为。至见公虽爱且昵。不得陵犯。约以公为兄。俾居己右。公虽托以意所难者。辄曰吾兄命之。敢不承禀。及诀。执公手泣下呜咽。实诚而非貌也。东真国帅颇知人。谓我人曰。你国帅。奇伟非常人也。你国有此帅。天之赐也。公尝被酒。枕其膝而睡。东真帅恐其惊寤。略不得动。其左右请易以枕。帅终不肯之。呜呼异哉。古之真人。有能驯猛虎扰毒蛇者。达旦禽兽也。其恶不啻若猛虎毒蛇。而公能制服之如此。岂其忠义恩信之能感动异类。若古之真人者乎。虏平。入拜守大尉门下侍郎平章事修国史。卒享年五十。公为人魁梧。外庄重内宽和。搏闻强记。谙练典故。早绾银黄。扬历清要。三掌文闱。所得皆当世闻人。凡遇士。无贵贱。愉愉然不施戟级。士有造谒。辄置酒尽欢。率以为常。一时之士争归之。宰相之好客。当世莫若也。平时莅事。未尝露棱角。故世徒知宽厚豁达长者。而未窥蕴蓄之几许。及持大兵临大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81H 页
事。然后乃知有盖天塞地磊落不常之器矣。然此亦公之细也。若小益以寿。则焉知不有奇功异迹之万倍此者乎。上闻讣震悼。命官庀丧事。辍视朝三日。赠谥曰文正公。仍命小臣诔以发扬。其词曰。
石门铁锁。城坚且峙。重扉复户。宫室严邃。斯谓国耶。子曰非是。有贤言言。如我大尉。矩步庙堂。谟谋论议。不尔出将。令严筹秘。叱咜羌戎。使之风靡。于以镇安。然后曰国。山有猛虎。人莫采藿。国有贤人。邻敌自却。烈烈我公。邦之柱石。黄钺红旗。威震西北。达旦刚戾。如角狼虎。一忤其意。翻覆跋扈。公以仁信。披示肺腑。兽心知感。号泣爱慕。微公之力。鱼肉吾民。公实活之。赐首与身。三韩之业。公复创新。天胡不吊。大命奄臻。哀哀我公。弃世大早。来既为民。去何之暴。搢绅工庶。痴童騃老。聚手弹指。莫不相吊。股肱云违。帝意弥悼。宠终丰缛。窀穸有光。仍命小臣。诔以发扬。臣拜稽首。招掇遗芳。缀兹鄙词。焜耀无疆。
东宫妃主谥册文
维大岁丁酉十月朔己卯初七日乙酉。王若曰。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81L 页
天不畀年。怆矣英灵之奄逝。谥能成德。欲其芳迹之丕扬。咨尔敬穆贤妃金氏。千年故国之王孙。三叶功臣之侯阀。夙将婉娈。升配元良。谓成内助之功。增耀重晖之德。何遽婴于危顿。曾不假于须臾。脱可挽牵。奈此迫忽。始来兮犹月未满。倏往兮如花易凋。不图至斯。何嗟及矣。噫阅世犹无几岁。况入宫才及数年。既得生男之祥。寻臻诞女之庆。凡事大早。惟朕自疑。果于乃龄而有斯故。呜呼。礼莫为重。宜丰送往之仪。行所由生。将举易名之典。今遣大尉具官某,大常卿具官某等。备礼册命。赠谥曰某。汗青筠而洒翰。代彤管之流辉。二字之称。万世之美。贞魂如在。懿册是膺。呜呼哀哉。
同前哀册文
维大岁丁酉七月二十九日戊寅。敬穆贤妃金氏。感疾薨于社堂里之私舍。即移殡于京南之本第。越十月初七日乙酉。葬于嘉陵。礼也。龟兆叶时。鹥轩戒道。舍尔金屋。即于松阡。礼视后仪。光生国路。念储闱之摽擗。增予志之痛悲。何以宠之。唯此词耳。其词曰。 天降金匮。庆源肇启。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第 82H 页
的脉相承。尔则其裔。外家维何。世誓带砺。积善所钟。流芳不替。婉婉淑媛。柔顺且惠。如兰之秀。如玉之丽。俪体元储。符会神契。谓宜承家。而克永世。云何不禄。倏然长逝。二七来嫔。二八乃去。其间相距。能有几许。一刹那顷。哀荣皆备。亦既为国。笃生继嗣。孰又挤之。奄忽至此。噫。要其贤德。人天一揆。帝岂有命。遽迫致耶。呜呼哀哉。行色不停。寿原渐迩。听嘶挽其齐扬。望摇旌其曷指。风凄切兮相哀音。烟惨澹兮增愁思。吁可言哉。从此邈矣。伊朕之痛如玆。元子之志何似。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