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东国李相国集全集序
 序
   东国李相国文集序
东国李相国集年谱
 年谱
   东国李相国文集年谱序
   东国李相国文集年谱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一
 古赋(六首)
   畏赋
   梦悲赋
   放蝉赋
   祖江赋(并序)
   春望赋
   陶罂赋(并序)
 古律诗(三十六首)
   呈张侍郎自牧一百韵
   次韵尹司仪世儒见赠。坐上作。
   吴德全东游不来。以诗寄之。(吴世才字德全。)
   江上偶吟
   江南旧游
   寒食感子推事
   题晋秀才别墅(聚冠童隶肄业)
   忆吴德全
   赠觉禅老
   秋送金先辈上第还乡
   咏笔管
   咏忘
   重游北山(二首)
   龟山寺璨师方丈。十五夜玩月。以诗律输君一百筹为韵。予得律字。
   次韵璨师
   晚望
   寓古(三首)
   天寿寺门
   咏桐
   梅花
   题九品寺
   次韵梁校勘寒食日邀饮
   望南家吟
   醉歌行。赠全履之
   石竹花
   柳怨长句(三首)
   李先辈阳下第东归。以诗慰之。
   次韵东皋子用杜牧韵。忆德全。
   奇尚书林塘次古人韵
   次韵崔老育才见寄
   赠敏师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
 古律诗
   七月七日雨
   醉中走笔。赠李清卿。
   过延福亭
   夏日即事(二首)
   老巫篇(并序)
   戏友人病酒未起
   次韵惠文长老水多寺八咏
   饮家园蔷薇下。赠全履之。
   次韵尹学录春晓醉眠(二首)
   访足庵聆首座
   聆公见和。复次韵答之。
   游家君别业西郊草堂(二首)
   呈安和寺宗室王禅师
   复游西郊草堂
   闻江南贼起
   次韵金秀才怀英
   奇尚书退食斋八咏(并引)
   宿乾圣寺。赠堂头。
   同文长老访尹学录世儒家。主人与文公次古人韵作诗。予亦次韵。
   又和
   醉书示文长老
   访李允甫。次李君韵。
   谢江南静上人惠松扇十柄
   友人见和。复次韵。
   七月十日晓吟有感。示东皋子。
   题咸校勘子真子石砚(并序)
   谢友人送酒
   全朴两生见和。复答之。
   送春吟
   九日无聊有作
   适意
   园中闻蝉(二首)
   月师方丈画簇二咏
   山中春雨
   春日同侠客游
   莫笞牛行
   自北山入城
   路中。闻楼上棋声。
   城北杨生林园赏花吟
   后数日。复游登石台玩月。
   村家(三首)
   苦寒吟
   奉寄张学士自牧,裴天院湍。兼简足庵聆首座。(并序)
   路中遇雪。行至安和寺呈幢师。(三首)
   宗室王司空缙宫中有作。奉呈。
   兴王寺。见李内翰眉叟子年可十二。通诗书。又能属文。使之赋诗。叹赏不已。以赠之。
   访聆首座。夜卧方丈。次聆公韵。(二首)
   呈柳承宣(二首○予于门下登进士)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
 古律诗
   东明王篇(并序)
   草堂三咏
   自吴郎中世文家。访广明寺文长老。次韵文公。
   一日不饮戏作
   病起。谢友人携酒见访。
   天寿寺偶书回文(二首)
   画鲤鱼行(郑得恭所画)
   访外院可上人。用壁上古人韵。
   群虫咏(八首)
   游天和寺饮茶。用东坡诗韵。
   又用东坡诗韵
   留醉闵判官光孝家。主人乞诗。走笔赠之。
   代人书寝屏四时词
   寒食日待人不至
   草堂咏雨(二首)
   开国寺池上作
   贺奇枢密入相
   呈崔秘监诜
   重忆吴德全
   得南人所饷铁瓶试茶
   六无奈何
   梁阁校见和。复用前韵。
   次韵梁阁校。和潘阆春游篇。(长短一依潘体。)
   莺溪草堂偶题
   次韵同年文员外题甘露寺
   暮春江上。送人后有感。六言。
   寒食
   飞花
   游北山
   明日将还。用古人韵。书壁上示主人。
   次韵尹国博威见予诗文。以诗寄之。其序目予为谪仙。予拒之。
   次韵文长老路上相逢口占
   题画虎
   奇尚书宅。赋美人鹦鹉。
   鹦鹉最善导客来。公又令赋之。
   矮松
   无官叹
   食朱李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四
 开元天宝咏史诗(四十三首○并序)
   [开元天宝咏史诗序]
   金箸表直
   荔支
   风流阵
   木芍药
   步辇召学士
   辟寒犀
   月宫
   金牌断酒
   羯鼓
   金笼蟋蟀
   美人呵笔
   七宝山
   爇须
   义竹
   戴竿舞
   木瓦
   杨妃吹玉笛
   龙脑蝉
   严公界
   记事珠
   截镫留鞭
   花妖
   绿衣使者
   醒醉草
   绣凫钑舟
   烛奴
   剪发
   红汗
   金函
   富窟
   宠姐隔障歌
   念奴
   消恨花
   舞马
   雪衣娘
   送妃子
   雨淋铃
   凝碧池
   金粟环
   望月台
   为禄山起第
   落妃池
   梦游大真院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五
 古律诗(四十四首)
   卜居莺溪。偶书草堂闲适。兼叙两家来往之乐。赠西邻梁阁校。
   梁公见和。复用前韵。
   李雠校见和。复次韵答之。
   谢人惠扇(二首)
   梁文家芍药盛开。梁君请诗为赋之。
   北山杂题(九首)
   次韵吴东阁世文呈诰院诸学士三百韵诗(并序)
   梦玉瓶(并序)
   次韵东皋子还古雪中见访
   悼小女
   呈内省诸郎
   全履之家。大醉口唱。使履之走笔书壁。
   访养渊师。赋所蓄白鹤图。
   戏李君中敏缝裙
   次韵李君见和
   戏赠美人
   四月十一日。与客行园中。得蔷薇于丛薄间。久为凡卉所困。生意甚微。予即薙草封植。埋以土撑以架。后数日见之。叶既繁茂。花亦晔盛。于是因物有感。作长短句。以示全履之。
   明日雨中。与全履之,朴还古复赏。
   同刘俞两同年访文长老。用温飞卿诗韵各赋。
   用前韵。饯尹书记仪赴东京幕府。
   次韵郑秀才公贲贺文长老对御谈论
   儿三百饮酒
   醉赠金君瑗(并序)
   次韵文长老赋橘
   野人送红杮
   又咏橘
   寻山迷路
   偶游山中。书壁上。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六
 古律诗(九十二首)
   执徐岁五月日。将游黄骊。初出东门。马上有作。(黄骊。乃吾桑梓乡也。)
   憩施厚馆
   渡临津
   宿沙平津
   江上待舟
   泛舟
   宿双岭
   初入黄骊(二首)
   与乡党二三子。游马岩。
   醉游下宁寺
   李进士大成邀饮。席上走笔赠之。
   县宰邀宴江楼。明日奉赠。
   泛小船(乡校诸生。为予具船楫泛江。)
   六月十一日。发黄骊。将向尚州。出宿根谷村。(予田所在。)
   黄骊乡校诸生。为予具船楫。乘月泛江。至五更方罢。时大醉。不能作长篇以答厚意。明日将向尚州。出宿根谷村。以记昨日游赏之乐。以谢乡党二三子云。
   马上有作
   书聊城驿楼上
   六月十四日。初入尚州。
   题凤头寺
   次韵崔书记正份
   寓花开寺。赠堂头。(时以病寓居。)
   自花开到故人惠云师所住龙潭寺。留题。
   八月一日。示堂头。(二首)
   八月二日
   八月三日
   漫成次古人韵
   八月五日。闻群盗渐炽。
   八月七日黎明。发龙潭寺。明日泛舟龙浦。过洛东江泊犬滩。时夜深月明。迅湍激石。青山蘸波。水极清澈。跳鱼走蟹。俯可数也。倚船长啸。肌发清快。洒然有蓬瀛之想。不觉沈痾顿释。江上有龙源寺。寺僧闻之。出迎于江上。固请入寺。予辞之。邀僧至船上。相对略话。因题二首。
   舟行
   明日放舟不棹。顺流东下。舟去如飞。夜泊元兴寺前。寄宿船中。时夜静人眠。唯闻水中跳出之鱼鱍鱍然有声。予亦枕臂小眠。夜寒不得久寐。渔歌商笛。相闻于远近。天高水清。沙明岸白。波光月影。摇荡船阁。前有奇岩怪石。如虎踞熊蹲。予岸帻徙倚。颇得江湖之乐。噫。江湖之乐。虽病中不可以不乐。况乎日拥红妆。弹朱弦。得意而游。则其乐曷胜道哉。得诗二首云。
   舟中又吟
   睡次移船
   又泛舟
   又吟回文
   江中鸬鹚石
   是日入元兴寺。见故人圭师赠之。
   红榴始熟。圭公乞诗。
   月夜闻子规
   八月十日。圭公请题其院。为赋一首。
   十一日。早发元兴。到灵山部曲。(探韵得人字。)
   行过洛东江
   到龙岩寺。书壁上。
   十六日。次中庸子诗韵。
   十七日。入大谷寺。
   初入龙宫郡
   县宰邀宴。口占一首。
   十九日。寓长安寺有作。
   二十一日。泛舟河丰江。
   是日迷路。夜到胁村宿。
   入尚州。寓东方寺。朴君(文老),崔金两秀才携妓酒来访。口占一首。
   朴崔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九日二日。书记开筵公舍见邀。醉赠。(一首)
   忆二儿(二首)
   一十五日。旅舍书怀。
   南窗熟睡。梦到长安。觉而志之。
   忆长安
   旅舍有感。次古人韵。
   九日。访资福寺住老。留饮。
   思家
   九月十三日。会客旅舍。示诸先辈。
   闻官妓弹琵琶
   再游凤头寺
   九月十五日。发尚州。
   是日。书记出饯新兴寺。次崔伯桓首题韵。
   书记使名妓第一红。奉简乞诗。走笔赠之。
   是日日暮。朴君文老邀予往宿汉谷别业。夜归置酒有作。
   明日。见朴君所留壁上诗。次韵。
   十八日。马上有作。示同行道士金之命。
   暮入幽谷驿。与金君饮酒赠之。
   明日又作
   路上又吟
   憩聊城驿。次壁上诗韵。
   题华封院
   十九日。宿弥勒院。有僧素所未识。置酒馔慰讯。以诗谢之。
   发忠州。将指黄骊有作。
   江头暮行
   复黄骊。示李才。
   宿濒江村舍
   马岩会宾友。大醉夜归。记所见。赠乡校诸君。
   游冰靖寺。示住老。
   将发黄骊有作
   二十 九日。发黄骊。乡党诸公出饯于南亭。李秀才赠以诗。即次韵答之。
   渡沙平有作
   十月二日。自江南入洛有作。示诸友生。
   答诸公嘲
   十月十九日。有所访。以雨未果。偶成。
   送友人之尚州。得严字。
   次韵全履之,文长老见访。用吾江南集中诗韵。
   池上咏月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七
 古律诗
   促织叹
   食蒸蟹
   走笔谢希禅师惠米
   手病有作
   重九日。既以手病未出游。
   十月二日。忆旧游。
   璨首座。方丈所蓄画老松屏风。使予赋之。
   戏友人制冠
   冠成又作
   冠成。置酒朴生园。饯梁平州公老。得黄字。
   访闵秀才。用古人韵。
   又次韵(二首)
   杨贵妃
   谢应禅老雨中邀饮
   复和
   新晴
   访佛恩寺云公。闻国令禁僧家饮。
   谢梁校勘国峻送樱桃(后复经二首。皆亡。梁作二首)
   访卢秀才永祺。用白乐天韵同赋。
   复和
   戏路上醉卧僧
   赠沈天曹允章。是日大醉作。
   访梁参军。梁不在。呼子婿李君与语。俄有玉川生来。因置酒留长句。
   次韵。和崔相国诜和黄郎中题朴内园家盆中六咏。
   仲冬十四日。同文丈老,朴还古。访兴圣寺成禅老。路上口占。
   二子见和。复答之。
   日晚到寺小酌。用皮日休诗韵各赋。
   又和
   遍阅院宇。还读石碑。复用前韵。感旧记事。
   复和(二首)
   又分韵得岳字
   明日。又用朴仁范诗韵各赋。
   又用古人诗韵走笔书壁上
   上赵令公永仁(并引)
   上任平章(并序)
   上崔平章谠(并序)
   上崔枢密诜
   重上赵令公
   投崔吏部洪胤
   戊午二月九日。同全履之饯朴还古之南。得旧字。
   次韵朴还古南游诗(十一首○并序)
   同前(二首○此二篇。朴君皆押旁韵。故依韵。)
   和宿天寿寺
   和宿峰城
   和宿德渊院(二首)
   和送客湖上
   和湖上偶游
   和块居空馆
   和即事
   金大丈子由得尹学录所赠朱藤杖。请予赋之。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八
 古律诗
   雪中。访友人不遇。
   朴君玄球家。赋双鹭图。
   溪上偶作
   访寒溪。住老觉师旅寓。用参寥子诗韵赠之。
   又用东坡诗韵赠之
   天台玄师闻予访觉公留饮。携酒来慰。用前韵赠之。
   训长老乞诗。又用前韵。
   又分韵得动字。赠觉公。兼简玄公。
   希禅师方丈观棋(临江仙)
   悼朴生儿。兼书梦中事。(并序)
   同文长老方崔秀才升圭。用古人韵各赋。
   走笔赠威知识(名次威。自天台宗。舍名入山。)
   安和寺敦轼禅老方丈夜酌。用东坡韵。
   复和
   明日与二三子登环碧亭。又阅 御室。还至别阁小酌。用苏公诗韵。
   草堂雨中睡
   偶吟二首有感
   呈内省诸郎。(并叙。戊午年。)
   普光堂头精通师蓄藜杖甚奇。请予赋之。
   是日饮阑小息。唯三四人相对饮茶而已。及夜半。坐久体烦。睡晕著眼。师出金橘木爪红杮。饷于坐客。未及一嚼。不觉眠魔之顿去也。俄而唤沙弥。沙弥鼻鼾不应。师笑入房中。手挈美酒一壶。坐客皆卢胡大笑。于是小酌数四杯。渐引静中之乐。噫。平生适意之游。恐他日不复得也。因著一篇。以记一宵之事尔。
   又寄题白莲社石台(师结白莲社于功德山前。有石台。)
   明日。朴还古有诗。走笔和之。
   景福寺路上作
   投李吏部
   题通师古笛(并序)
   饮通师所寓崇教寺方丈。会者十馀人。及酒酣。琴瑟交作。倡戏并呈。(时有御前大倡优二人。与师随喜成大藏。故来赴。)予旧习津涌。使坐客唱韵走笔。一人例唱四韵。兼自押傍韵。
   访严禅老。用壁上书簇诗韵。(二首)
   同文长老,韩韶。访崔秀才宗藩书室。
   暮春。同崔博士甫淳。访尹注簿世儒。置酒用东坡诗韵各赋。
   复和
   又赠尹公
   感兴
   代陈同年湜。和舍弟澕随父之东京。忆兄见寄。(二首)
   题璨首座方丈
   又赋木如意占字
   六月十七日。访金先达辙。用白公诗韵赋之。
   金君乞赋所饮绿瓷杯。用白公诗韵同赋。
   初秋。又与文长老访金辙。用白公诗韵。各赋早秋诗。
   又赠金君
   又用白公韵。赋文长老草履。
   次韵聆首座寄林工部(并序)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九
 古律诗
   闵常侍令赋双马图
   依韵。和宋少卿缉光陪赵相国。饮城北幽人林泉。
   次韵赵亚卿冲见和(亚卿。赵相国季嗣。)
   次韵天寿寺钟义禅师以诗见招
   弹铗歌
   次韵江南友人见寄
   奇尚书宅赋怒猿
   己未五月日。知奏事崔公宅。(后为晋康公。)千叶榴花盛开。世所罕见。特唤李内翰仁老,金内翰克己,李留院湛之,咸司直淳及予。占韵命赋云。
   谢知奏事相公见唤。命赋千叶榴花。(并序)
   将赴全州幕府。李中敏见赠。次韵答之。在王禅师方丈作。
   刘同年冲祺见和。次韵答之。
   九月十三日。发长安。将赴全州。临津江船上。与晋公度,韩韶相别。
   九月二十三日。入全州。马上书怀。
   谢按部李少卿儆许赴华筵。明日以鹿髓见惠。
   十一月二十日。出宿属郡马灵客舍。重台堂头携酒来访。以诗赠之。
   十二月日。因斫木初指扶宁郡边山。马上作。(二首)
   是日。访金洞寺堂头枯师。
   明日临行。用过客所留诗韵赠之。
   扶宁客舍。次板上李祭酒纯佑诗韵。
   题全州孝子里立石
   莫导为州乐(四首)
   戏呈太守
   正月十九日。复到扶宁郡有作。
   边山路上作
   二月日。饯太守政满朝天。夜宿永宁寺。
   朗山县监仓后有作
   奉 宣旨。省属郡冤狱。
   全州客舍夜宿。书褊怀。
   咏所居舍后竹笋
   庚申五月。奉贺 赦表朝天。递马参礼驿有作。
   六月日。早发长安指全州。中路遇尚州持表先生。同至杨材驿。共宿赠之。
   咏怀
   将向南原。獒树驿楼上。次壁上诗韵。
   自南原到源水寺宿。还指南原。入印月驿。次壁上诗韵。
   六月八日。莺谷驿。遇刘天院冲祺小酌。用小畜诗韵各赋。
   复和
   赠任实郡宰
   渡赤城江
   自淳昌郡向全州。入葛覃驿。用板上诸公韵。
   寓居天龙寺有作
   自贻杂言(八首)
   八月二十日。题楞迦山元晓房。(并序)
   次板上资玄居士韵(二首)
   又题不思议方丈(并序)
   次韵高先生抗中献廉察尹司业威(并序)
   走笔贺高先生宅成。兼叙廉察命搆之意。
   还琴诗。赠崔巨龙。
   橘盏
   自古阜夜入金沟县。书壁上。
   戏金怀英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
 古律诗
   二月。复指扶宁郡。马上读小畜诗。用茶园诗韵。记所见。
   题浦口小村
   万顷县路上
   再入临陂郡
   三月。又到保安县江上课木。
   戏题法师津
   犬浦偶吟
   江上晚望
   沃野县客舍。次韵板上蔡学士宝文梨花诗。
   偶书
   读本草
   十月八日。游景福寺。明日访飞来方丈。始谒普德圣人真容。板上有宗聆首座李内翰仁老所题诗。堂头老宿乞诗。依韵书于末云。
   是日宿普光寺。用故王书记仪留题诗韵。赠堂头。
   十二月十九日。被谗见替。发州日有作。
   路上有作。示甥婿韩韶。(韶自京师。至全州迎去。)
   二十九日。入广州。赠晋书记公度。
   发汉山。路上戏作。示韩韶。
   自嘲(入京后作)
   杜门
   得黑猫儿
   草堂与诸友生置酒。取王荆公诗韵各赋之。
   又和(二首)
   游竹州万善寺。次板上诸学士诗韵。(二首)
   自竹州舁母携姊。将赴长安。示甥婿郑生柔。
   分行驿楼上。次金学士黄文诗韵。
   题沙平院楼
   慧阴院。次林学士羲叟诗韵。
   城东草堂。理瓜架。
   次韵卢同年携酒见访有诗
   次韵朴上人
   辛酉五月。草堂端居无事。理园扫地之暇。读杜诗。用成都草堂诗韵。书闲适之乐。(五首)
   又次绝句(六首)
   又次新赁草屋诗韵(五首)
   云上人将还山乞诗
   贺文长老得寺
   苦雨歌(双韵下犯傍韵)
   七月三日作
   夜霁
   鹦鹉
   腹鼓歌。戏友人独饮。
   大醉走笔。示东皋子。
   咏鸡
   美人怨(回文)
   同前(双韵回文)
   天寿寺钟义师方丈夜宿(二首)
   鹊巢
   饮酒有作示坐客
   灯夕入阙有感(二首)
   王明妃(二首)
   谢文禅老惠米与绵
   次韵崔相国诜谢奇平章赠熨石
   与天台两大士。读杜牧诗。以诗赠之。
   沙平江上偶吟
   温上人所蓄独画鹭鸶图
   读林椿诗
   除夜。宿匡有作。
   早春
   戏作雨中小牡丹歌
   旱天见灌田
   八月十四日。玩月问客。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一
 古律诗
   六月一日。游安和寺。自寻芳门登环碧亭。(毅庙游赏处。)怅然有感。夜宿幢禅老方丈。书一百四十字。
   全履之见访。与饮大醉赠之。
   甘露寺
   次韵文长老未开金钱花
   书文长老月倾扇
   赠文长老
   访觉月师。用东坡诗韵各赋。
   明日师挽留。迫事干固还。书一绝。
   十月五日。陈澕见访。留宿置酒。用苏轼诗各赋。
   后数日。陈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陈君复和。又次韵赠之。
   文长老见和。多至(九首)。每篇皆警策迟钝。勉强备数奉赓耳。
   尹同年仪见和。复次韵赠之。
   夜宿陈澕家。大醉书壁上。
   陈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陈君复和。次韵赠之。(并序)
   尹同年仪,陈同年湜,陈澕见访。用刘宾客诗韵各赋。
   明日尹君复见和。次韵寄答。
   韩生韶赴礼部试不捷。以诗慰之。
   谦师方丈。观柳绅乞米书。书其后。(柳书今第一。)
   奇尚书退食斋。用东坡韵赋一绝。
   饮奇尚书水亭。有妓偶来。李学士纯祐作诗。予亦奉和。(公以上将军兼尚书。)
   与梁丈国峻围棋见输。梁以诗誇之。次韵。
   梁丈见和复答
   四季花(三首)
   访通首座。剧饮走笔。
   嘲折足镗
   李清卿见访小酌。用刘禹锡诗韵同赋。
   观晋生公度理园。取东坡诗韵赠之。(晋生予之妻兄。时同在一家。)
   同晋生游九品寺。次韵颖僧统壁上所留诗。书其后。
   寄西京妓真珠
   五月六日。饮鸡林子家。
   题任君景谦寝屏六咏。与尹同年等数子同赋。
   陪崔相国诜。饮季嗣郎中水亭。相国曾有诗。命予即席奉和。
   依韵奉和崔平章谠致仕闲适
   闵怀珠蓄斑竹笛。请予赋之。
   谢崔天院宗藩惠羊羓馈病母
   过松杯县
   留题惠元寺
   七月三日。闻云梯县为大水所漂。(并序)
   咏雁
   自安和寺醉回
   九月苦雨
   之上人乞诗
   拥炉有感
   偶吟
   游灵通寺
   醉题山寺壁
   与儿辈行园中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二
 古律诗
   十月。大雷雹与风。
   冬日与客饮冷酒。戏作。
   壬戌冬十二月。从征东幕府行次天寿寺。饮中赠饯客。
   幕中书怀示同营诸公
   统军尚书幕。观金上人草书。(公命予走笔赋。)
   军幕有感。用赵渭南长安秋晚诗韵。
   又次渭南浔阳杜校理诗韵
   又次渭津东望诗韵
   又次汉江秋晚诗韵
   谢蜜谷住老寄布裤
   军幕书情。呈签判朴侍郎仁硕。(时屯云门山。)
   朴侍御见和。复次韵奉答。
   复和
   同朴侍御将向梁州。泛舟黄山江口占。
   同朴公将向东莱浴汤池口占(二首)
   入东莱。见客舍壮丽异常。朴君言尝典郡时所构。叹息良久。因赋一篇奉呈。
   缶溪县客舍。次韵板上诸公诗。
   重游龙潭寺(予南行时病寓处也。)
   回安处士置民诗卷(在军幕作。)
   又赠安处士
   复京后乙丑三月。遇征东军幕旧寮赠之。
   相磨木(俗云磨友木也。)
   寓古
   通首座方丈酒酣。使智潜上人唱杜牧诗韵。走笔。
   吉秀才德才家筵。有妓献花。予所得一枝。有叶无花。佯不悦而不插。因以戏之。坐客请为诗。即口占一绝云。
   明日。以长篇赠徐学录陵。(并序)
   徐学录见和。复次韵答之。
   复答徐公
   复答(并序)
   崔大博宗连和赠徐学录。徐君传示于予。诗中有及意。不可孤负。复次韵赠崔君。
   崔大博复和。依韵奉答。
   复答崔大博
   梁学谕公老见和。次韵答之。
   吴先达伯胤见和。复答之。
   金先达南秀见和。走笔奉答。
   山中
   典衣有感。示崔君宗藩。
   送友人之南田居
   讽百诗
   鸳鸯戏作
   乾圣寺帝释殿主谦师所居楼。架蒲桃遮阳。赋者多矣。师请予次韵。
   萤
   孀妪叹
   重九日咏菊
   登北岳望都城
   问金大年
   山寺咏月
   山中寓居(三首)
   木笔花
   戏赠美人
   代美人答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三
 古律诗
   问谪仙行。赠内翰李眉叟坐上作。
   正旦路上逢山人。口占戏赠。
   访金同年延脩家。用古人诗韵。
   丁卯十二月初。入翰林夜直有作。示禁中诸公。
   次韵诸公见和
   钓名讽
   己巳年灯夕。 翰林奏呈。
   依韵仰和 驾幸晋康侯第亭御制(与禁内诸儒。同作进呈。)
   复用前韵。上晋康侯。(禁内诸儒同作。)
   草堂邀咸子真。以诗先之。
   次韵咸子真拜右军判官有作
   扈驾灵通寺。借某天院紫衣。以诗奉还。
   次韵月首座赠赵侍郎冲(二首)
   次韵陈学正澕闻琴(二首)
   云峰住老圭禅师。得早芽茶示之。予目为孺茶。师请诗为赋之。
   腹用前韵赠之
   孙玉堂得之,李史馆允甫,王史馆崇,金内翰辙,吴史馆柱卿见和。复次韵答之。
   孙翰长复和。次韵寄之。
   房状元衍宝见和。次韵答之。
   孙翰长家咏春雪。用古人韵。
   奇平章挽词。翰林奏呈。
   山呼殿。访内道场惠首座方丈。赋紫牡丹。(二首)
   复和
   春日。入豪侠家饮有作。
   又闻双琵琶口占
   案中三咏
   礼成江上偶吟。(二首予以千牛参军课漕舡。)
   焚藁(焚三百馀首)
   访应禅师方丈
   再入玉堂有作。书壁上。
   李郎中仁老,孙翰林得之见和。复用前韵。
   次韵陈翰林题苗正字大隐楼。在市边。
   白天院贲华家赋海棠。用乐天诗韵。(李秀才同赋。)
   六月二十日。久雨忽晴。与客行园中记所见。
   七月十日。游大安寺留题。
   八月见梨花忽开(二首)
   草堂日暮。值琴客置酒。
   咏雪
   守岁
   走笔谢文禅老惠炭
   早春临津江上。送文禅老还本寺。江上口占。
   文禅师见和。复次韵答之。
   上元灯夕。文机障子,灯笼诗。翰林奏呈。
   次韵金大年赠妓(并序)
   七夕饮友人家
   渊首座方丈。观郑得恭所画鱼蔟子。
   又次书蔟子诗韵赠之
   复和
   孙翰长得之见和。复次前韵。
   癸酉孟春十七日。与陈翰林澕夜饮林秀才元干家大醉。林君请观长篇律诗走笔。予使陈公唱韵赋之。文不加点。不容一瞥。(是日无韵书。陈君直唱。故音无次第。)
   林君又以画盘松屏风。请古诗走笔。复使陈君唱韵赋之。
   览镜。赠梁校勘。(二首)
   梁校勘见和。复用前韵。
   闻莺
   兴天寺江上偶吟(二首)
   游鱼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四
 古律诗
   春日访山寺
   寓古
   闻莺(三首)
   天寿寺门外吟
   和友人黄蜀葵
   晚步待人
   游九品寺迫晚
   次韵文长老闻友人弹琴
   灌竹
   题李花
   夏日。开国寺寻僧不遇。池上作。
   次韵文长老,朴还古论槿花。(并序)
   失扇
   醉后乱导大言。示文长老。
   归法寺川上有感。(冠童趁岁夏课处也。予少年时。亦惯游。)
   明日次夏课诸生韵
   渔父(四首)
   读李白诗
   友人家食莼
   和友人咏橘
   题石泉
   灯夕文机障子诗
   灯笼诗
   妒花风
   陈澕家置酒赏花。醉后走笔。
   登鹄岭有作
   次韵李程校书惠芹。(二首李程。是李眉叟子也。)
   眼昏有感。赠全履之。
   康宗大王挽词。翰林奏呈。
   蛛网
   谢人赠茶磨
   书崔员外宗蕃备忘录
   自田司空元均宅。醉回犯夜。
   谢崔秀才惠林檎甘瓜(二首)
   读陶潜诗
   初拜正言有作
   食松菌
   咏菊(二首)
   谢珍丘住老谦公惠绵
   初除司谏。兼受金紫。戏赠金正言。
   春日内省有作
   次韵西京倅刘舍人冲祺见寄(二首)
   闻官军与虏战捷(与契丹战。)
   次韵琴相国喜得外孙有作。寄崔平章洪胤。
   次韵崔相国洪胤和琴相国题中书壁上之什。奉呈两相。
   万宝殿醮夜
   又次琴相国题壁诗韵奉呈
   次韵琴相国以任大司成永龄重娶不开庆宴戏赠之什。呈任公。伏希传献相国垂览。
   东门外观稼
   稻畦鱼
   内直有感。示右拾遗水丘源。
   闻胡种入江东城自保。在省中作。
   次韵李侍郎眉叟寄权博士敬仲责辟谷(三首)
   苦热在省中作
   访安和寺幢禅师。师请赋一篇。
   得蝉鸣稻。(早稻谓之蝉鸣稻。)
   李侍郎眉叟和郎子囷冬日诗。命愚息涵和之。又使涵邀予同赋。故次韵奉寄。
   以公事免官闲居。李先达元胄,皇甫状元琯,金状元莘鼎,朴亚元应贵携酒见唁。以诗谢之。
   次韵吴拾遗梦林。以诗见唁。(二首)
   题朴渊。(昔有朴进士者。吹笛于渊上。龙女感之。杀其夫。引之为婿。故号朴渊。)
   嘲醉僧夜起嚼冰
   己卯四月日。得桂阳守。将渡祖江有作。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五
 古律诗(桂阳所著。)
   退公无一事(七首)
   示通判郑君(二首)
   太守示父老
   父老答太守
   笼中鸟词。望江南令。
   无酒
   玄上人馈桃。以诗谢之。
   与玄上人游万日寺。次壁上韵。
   玄上人见和复用前韵
   赠书记。兼简贰车。(二首)
   谢衿州退老姜大丈惠酒(以中军录事。解官来居。)
   次韵金承宣良镜和陈按廉湜(三首)
   与玄上人游寿量寺。记所见。
   管记李君以公事免官将归。予不能无悲。以诗送之。
   次韵廉按使金郎中。戏赠文学。
   次韵皇甫书记雨中独咏
   次韵谢皇甫管记赠扇墨
   复和
   皇甫书记见和。寿量寺留题。复用前韵。
   题南山茅亭
   上崔相国(并序○晋康公嗣也。)
   童城客舍。次壁上诸贤韵。
   书衿州仓壁上
   雨中观耕者。赠书记。
   衿州客舍。次孙舍人留题词韵。
   孔岩江上吟
   病中。示文学宋君。
   偶吟示官寮
   予以事到守安县西华寺。小酌上方南荣。江山远眺。莫有过兹者。然以境幽路僻。来游者盖寡。故无有留题。住老请诗。为留一篇。
   与忠原崔书记仁恭。游紫燕岛济物院亭。用板上诸公韵赋之。
   崔书记见和。复题。(四首)
   与寮友诸君。游明月寺。
   次韵宋文学
   祖江别
   万日寺。谢寮友诸君为老夫展斋圣殿。仍置酒见慰。
   分行驿。次板上韵。忆旧。(甲子年。携妓宴此楼。)
   杨梓驿。次板上韵。
   复游茅亭。次韵皇甫书记。
   次韵皇甫书记用东坡哭任遵圣诗韵。哭李大谏眉叟。
   临上阙。复与寮友游茅亭走笔。(典郡第二年季夏。以起居注见徵。)
   七月二十五日。善法寺堂头设饯见邀。乞诗。
   发州有作。示饯客。
   入京有作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六
 古律诗
   庚辰八月。予自桂阳。以起居注礼部郎中被召。入直西省有作。
   友人家饮席赠妓
   次韵孙吏部哭赵相国冲
   栗诗(并序)
   宿金钟寺明日作
   朝阙
   路上咏雪(二首)
   冬日。与僧饮戏赠。
   次韵金承制仁镜谢规禅师赠归一上人所画老桧屏风(二首)
   次韵陈少卿和权员外谢人寄踯躅杖诗。(修文殿扈驾次口占。)
   明日复以四首寄之。(皆代权君。)
   入关侍宴
   次韵文禅师哭觉月首座
   谢李枢副绩见访
   灯夕。与刘大谏冲祺。联行侍宴有作。
   刘见和。复答之。
   王大后挽词(大上皇母。受敕述。)
   谢申大丈教授愚息澄。(申君年八十馀。常集学子教授。)
   贺同年俞侍郎升旦初侍灯夕宴
   俞君见和。复答之。
   雨中邀饮。又用前韵赠之。
   大学韩大博昌绥,尹学正复圭,崔学谕宗裕,皇甫学谕琯见和。复用前韵各答。
   雨后访友人
   饮俞侍郎家。明日以诗谢之。双韵回文。
   俞公见和访来。因置酒复答。
   春感(二首)
   酒席答少年
   闻僧录光叙入山
   惜花
   续将进酒歌
   题普济寺住老规禅师壁上画竹
   醉樵人
   憎乌啼
   次韵刘大谏冲祺喜门生进士金允升一年连捷。仍召入天院。
   苦热(二首)
   八月十四日。拜先圹后题岩泉。示李补阙百顺。
   九日
   出山吟
   礼成江楼上。次板上诸公韵。(故承宣金敦中首题。)
   又楼上观潮。赠同寮金君。(予以公事往来数月)
   江上晚雨
   初冬江上
   仲冬雨
   咏雪
   路上逢故人口号
   种花
   苦雨
   咏笋
   游天磨山有作
   咏蝉
   海棠
   红芍药
   放鼠
   啄木鸟
   赠李道士
   东郊即事
   雪咏
   冬柏花
   闻友人以银杯换马
   病中作。示友人。
   客至忽归有作
   宿广明寺。示堂头禅老。
   二月雪
   绝句(三首)
   樱桃
   旱云
   炤鬓有感
   闺情(二首)
   绿瓷枕
   端午郭外有感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七
 古律诗
   醉歌行(走笔)
   御殿春帖子(五言七言)
   嘲睡僧
   病中。谢金学士仁镜见访。
   次韵和西伯寺住老敦裕师见寄。(二首○使者立门督促。亦笔和寄。)
   又别成一首。谢惠烛。
   李注书𥭡邀饮林园
   儿辈以风瓯挂树。其声可爱。以诗状之。
   儿子涵见和。复用前韵。
   呈崔承制正份
   大后殿春帖子(五言七言)
   二月苦寒
   江村路中(二首)
   庾大谏敬玄邀饮同寮。出所蓄水精杯。请予赋之。(时予为左谏议。庾为右。)
   庾公见和。复次韵奉答。(二首)
   田端公珣见和。复用前韵答之。
   贺裕师拜首座
   赠教坊妓花羞
   花羞以饮量之句。颇不悦。复以一绝赠之。
   春日寓兴
   送宋左丞恂节制塞北(席上走笔)
   灵通寺其首座方丈。次韵李郎中百顺赋雨中紫牡丹。
   次韵金枢密仁镜哭琴相国(二首)
   题刘伶李白劝酒图
   御殿春帖子
   私门春帖子
   题华夷图长短句
   读易
   自责(有所愤作)
   庚寅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流猬岛。路次扶宁郡。寓宿故人资福寺堂头宗谊上人方丈。明日作诗二首示之。时尚书左丞宋恂,知御史台事王猷等。皆同流于各岛。
   谢古阜大守吴同年阐猷携酒来访
   吴君见和。复次韵。
   十二月。移寓保安县李进士翰材家。谢乡校诸生携酒来慰。坐上作。
   坐上走笔。谢李詹事等诸公大设筵见慰。
   次韵谢古阜大守送荐枕及美酒生雉兼诗(二首)
   暂游感佛寺。赠堂头老比丘。
   谢元兴仓通判金君携粮酒见访
   游妙岩寺。次板上洪书记题位金岩诗韵。
   又次板上庾学士韵。赠住老比丘。
   十二月二十六日。将入猬岛泛舟。(并序)
   宿甲君台。明日将发有作。
   舟行(二首)
   入岛作
   自答
   晓登旅舍楼
   辛卯正月九日记梦
   十一日又吟
   十二日夜梦。有人呼云打叠打叠。至于三。惊起有诗。
   十五日。蒙恩量移桑梓黄骊县。一十二日。行次竹州。寓宿万善寺。次板上诸公韵。(二首○予辛酉年游此寺所和诗也。在第十卷。)
   住老贤上人。以过客诸公所赋诗钉壁。乞予次韵。(二首)
   黄骊旅舍有作
   题黄骊井泉寺谊师野景楼
   暮春灯下北寺楼
   漫成
   四月七日又吟
   苦热
   苦雨
   辛卯七月。复京后有题。
   是年九月。因备御胡兵。以白衣守保定门。
   壬辰四月。拜判秘书兼学士知制诰。戏作。
   友人见和。复次韵。
   庄惠王后挽词
   追哭故承宣崔宗蕃(并序)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八
 古律诗
   大藏经及消灾道场音赞诗。应制。(自正言至三品所制总附。)
   喜雨
   上崔相国(二首○并序○今晋阳侯也)
   李侍郎百全见和。复次韵奉答。(二首)
   癸巳年 御殿春帖子
   李侍郎百全。以梦中见子拜相。来说且贺。以诗拒之。
   游尘
   次韵金侍郎敞和朴拾遗文秀题公所蓄画牡丹
   和朴拾遗(二首)
   赠禅者
   癸巳八月十八日。始直枢密院。寄内省金相国仁镜。(四首)
   相国见和。复答之。
   庾承宣敬玄见和。复答之。
   李枢副仁植见和。复答之。
   甲午正月日夜。直内省有作。明日。呈金相国仁镜。(癸巳十二月入省。至甲午正月入直。)
   次韵康先辈哭丈大禅帅(并序)
   八月。内省夜直有作。
   次韵黄骊县宰柳卿老见寄
   望海因追庆迁都
   丙申元目
   头童自嘲
   闻早莺
   东堂试院
   舍后开小池
   初秋池上
   泉出四面有作
   炤井戏作
   行园中有感(二首)
   归燕
   偶读山谷集。次韵雨丝。
   重阳后菊
   丙由十月日。上表乞退。 上留表于内。遣内侍金永貂。曲谕复起。是日送天使后有作。
   十一月日。夜直内省。卧吟不觉至累首。
   闻达旦入江南
   晋阳侯集其日上番门客之姓为韵。命门下诗人辈赋冬日牡丹。予亦和进(一首)。傍韵自押。
   闻同年韩枢密薨(丁酉年作)
   哭李学士百顺
   公舍弟学士百全见和。复次韵寄之。
   拜大尉有作
   丁酉六月十八日大雨。漂人物家户。自叹为相无状。示同寮李相。
   七月九日。直内省书壁上。
   谢逸庵居士郑君奋寄茶
   内殿扈从后有感
   望故李学士百顺家有感
   言悔
   久病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九
 杂著○上梁文
   乙酉年大仓泥库上梁文(诰院奉宣述)
 杂著○口号
   丁巳年上元灯夕。教坊致语口号。(文以类附。故不以所述先后次之。)
   晋康侯邸迎 圣驾次。教坊致语口号。
   皇子公主封册宴礼。教坊致语口号句合曲。翰林奏呈。
 杂著○颂
   晋康侯别第迎 圣驾次。教坊呈瑞物致语。(并序○各颂一首)
   圣皇朝享大庙颂(并序○乙亥年)
   平契丹颂
   尹司业威安抚南原颂(并序○文以类附。无所述先后。)
   法华经颂。止观赞。(并序)
 杂著○赞
   小性居士赞(并序)
   布袋和尚赞
   先圣先师像赞(并序)
   陶潜赞(并序)
   达摩大师像赞
   丈六毗卢遮那塑像赞(并序)
   灵丹赞
   蚕赞
   蜜蜂赞
   画老松赞(并序)
   故户部尚书桧谷居士朴公仁硕真赞(并序)
   安处士墨竹赞(常自号弃庵居士)
   崔相国(宗峻)使丁郎中鸿进画墨竹。请予作赞二首书屏之左右。
 杂著○偈
   数珠偈
   问上堂偈
   心偈
 杂著○铭
   止止轩铭(解在止止轩记)
   续折足几铭
   小砚铭
   团扇铭
   长尺铭
   樽铭
   漆壶铭
   琴铭
   自诫铭
 杂著○箴
   面箴
   腰箴
   思箴
   虱箴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十
 杂著○韵语
   命斑獒文
   咒鼠文(并序)
   驱诗魔文(效退之送穷文)
   慵讽
   狂辨
   色喻
   土灵问
   异相者对
 杂著○语录
   白云居士语录
 杂著○传
   曲先生传
   清江使者玄夫传
   白云居士传
   卢克清传(予修 明宗实录。立此传。有可激贪竞故附之。)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十一
 说
   镜说
   舟赂说
   忌名说
   虱犬说
   坏土室说
   理屋说
   雷说
   垸击贪臣说
   论诗说
   七贤说
   天人相胜说
   梦说
 序
   送璨首座还本寺序
   送崔先辈下第西游序
   送宗上人南游序
   送全右军奉使关东序
   送李史馆赴官巨济序
   送同年卢生还田居序
   新集御医撮要方序
   十二国史重彫后序
   妙法莲华经心并三十七品赞颂序
   丁郎中鸿进字序
   吴德全戟岩诗跋尾
   李史馆允甫诗跋尾
   睿宗唱和集跋尾
   全州牧新雕东坡文集跋尾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十二
 杂文
   反柳子厚守道论
   非柳子厚非国语论
   为晁错雪冤论
   山海经疑诘
   唐书杜甫传史臣赞议
   唐书不立崔致远列传议
   韩信传駮
   杜牧传甑裂事駮
   柳子厚文质评
   书司马温公击瓮图后
   书韩愈论云龙杂说后
   屈原不宜死论
   论日严事
   论四时飨先事略言
   论走笔事略言
   论诗中微旨略言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十三
 记
   止止轩记
   接果记
   四可斋记
   通斋记
   草堂理小园记
   南行月日记
   泰斋记
   素琴刻背志
   四轮亭记
   晋康侯茅亭记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十四
 记
   崔承制十字阁记(晋康侯元嗣)
   又大楼记
   桂阳自娱堂记
   桂阳草亭记
   桂阳望海志
   孙秘书冷泉亭记
   天开洞记
   医王寺。始创阿罗汉殿记。
   悬钟院重刱记
   开天寺青石塔记铭
   妙香山普贤寺堂主毗卢遮那如来丈六塑像记
   赫上人凌波亭记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十五
 记
   王轮寺丈六金像灵验收拾记
   梦验记
   同年宰相书名记
 榜文
   昌福寺谈禅榜(文以类附无所述先后)
   大安寺同前榜
   西普通寺行同前榜
   龙潭寺丛林会榜
 杂著
   华严律章疏讲习结社文(代人作)
   洛山观音腹藏修补文(并颂○代崔相国行。今晋阳侯也。)
   辛卯十二月 日。君臣盟告文。
   大藏刻板君臣祈告文(丁酉年行)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十六
 书
   寄吴东阁世文论潮水书
   答全履之论文书
   与金秀才怀英书
   代仙人寄予书
   呈尹郎中威书
   上闵上侍湜书
   上赵太尉书
   上崔相国诜书
   投赵郎中冲书
   寄怀璨首座手书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十七
 书
   征东军幕上都统尚书副使侍郎书
   军中答安处士置民手书
   又寄安处士手书
   答全朴两友生自京师致问手书
   军还后。寄兵马留后朴郎中仁硕手书。
   答朴郎中仁硕手书
   答朴杂端仁硕手简
   寄妙严禅老手书
   答钟义禅师手书
   答李允甫手书
   与全履之手书
   上晋康公书
   与某书记书
   与朴侍御犀书
   与崔宗裕学谕书
   为同年荐人崔相国书
   与俞侍郎升旦手简
   上崔相国书
   贺张侍郎自牧解职后拜大仆卿宝文阁直学士仍致仕启
   谢赵相国上劄子荐进启
   上晋康侯谢直翰林启
   谢奇平章召赴禊宴启
   谢任秘监见访启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十八
 书○状○表(邻国交通所制)
   蒙古兵马元帅幕。送酒果书。(都省行)
   蒙古国使赍回。上皇太弟书。
   谢蒙古皇帝表(不行)
   蒙古国使赍回。上皇帝表。
   蒙古行李赍去。上皇帝表。(辛卯年)
   国衔行。答蒙古书。(壬辰二月)
   同前答儿巨元帅状
   淮安公答同前元帅状
   送蒙古国元帅书(是年三月。池义深赍去。)
   送撒里打官人书(壬辰四月)
   答河西元帅书(壬辰五月)
   淮安公答河西元帅书
   送某官状
   答蒙古官人书(壬辰九月)
   答沙打官人书(壬辰十一月)
   上都皇帝起居表
   陈情表
   同前状
   送晋卿承相书
   答沙打里书
   送蒙古大官人书(壬辰十二月)
   答蒙古大官人书
   答东真别纸
   和州答对境镇州牒
   上大金皇帝表(癸巳三月。遣司谏崔璘赍去。迷路还来。)
   密告女真汉儿文
   蒙古皇帝上起居表(戊戌十二月日。以致仕述。)
   送唐古官人书
   送晋卿丞相书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十九
 表
   柳枢密公权乞辞职表
   柳枢密公权乞辞职表[第二表]
   柳枢密公权乞辞职表[第三表]
   柳公谢赐石斛丸表
   斋祭使车公若松。谢赐宴西京公馆表
   任相公濡。让枢密副使吏部尚书表。
   同前谢表
   宗室沔。让守司徒广陵侯表。
   同前谢表
   琴秘监。让翰林侍读学士表。
   同前谢表
   琴谏议让同知贡举表
   同前谢表
   赵祭酒冲谢三字表
   任秘监永龄。让起复表。
   奇平章乞辞位表
   奇平章乞辞位表[第二表]
   任平章谢守大师上柱国表
   崔宗蕃乞赴东堂表
   为李侍中抗初度乞退表
   二度同前表
   三度同前表
   李枢密绩让官表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表○笺○状)
 王后及王子公主封册修制(在翰林受敕述)
   王后受册后谢大后表(与人分作。故数目不具。他封册亦同。)
   令公谢大后表
   令公谢 御殿宣花酒表
   令公谢东宫笺
   公主谢 御殿表
   公主谢 御殿宣花酒表
   公主谢 王后殿笺
   公主谢物状
 王师封册修制(受敕述)
   初度让封王师表
   三度谢表
   五度谢封崇状(除臣后以状行)
   谢物状
   代曹溪宗贺王师笺(私请作)
 公主下嫁嘉礼修制(受敕述)
   公主谢下嫁表
   公主谢王后表
   河源伯谢东宫笺
 晋康公二妃封册修制(受敕述)
   晋康公谢册二妃为宅主表
   王氏谢 大后殿表
   任氏行同前表
   王氏行谢别宣表
   任氏谢物状
 私代撰表章
   晋康侯谢驾幸茅亭曲宴次。赐 御制表。
   任平章谢 御殿赴曲宴表
   禁内文儒六官谢 宣赐表(在翰林作)
   王师乞下山状
   谢下山状(依所住下山)
   敦裕三重谢首座表
   贺新雪表(在省行宰日都表)
   谢赐禄陴表(上同)
   同前表
   康宗大王忌晨慰表
   贺新登宝位后。三万僧斋表。(代曹溪宗行)
   贺 圣节日表(代曹溪宗行)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一
 表
   谢右正言知制诰表
   谢礼部郎中起居注知制诰表
   让宝文阁待制表
   同前谢表
   让监试试员表
   同前谢表
   让朝议大夫国子祭酒翰林侍讲学士表
   同前谢表
   让右谏议大夫表
   同前谢表
   让同知贡举表
   同前谢表
   让银青光禄大夫枢密院副使左散骑常侍宝文阁学士表
   同前谢表
   让金紫光禄大夫知门下省事户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表
   同前谢表
   让知贡举表(甲午年)
   同前谢表
   让知贡举表(丙申年)
   同前谢表
   乞退表(丙申十月十六日。上表。二十一日。内侍某至。奉传圣旨。所上表留中。仍敦谕起视事。)
   丁酉年乞退表
   二度乞退表
   三度乞退表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二
 状
   入州日。呈大守远状。(已下全州所制)
   六月。巡属部监狱。答诸官远状。
   斫木行次。答属部远状。
   冬至贺状
   正旦贺状
   贺 圣节日使到馆日劳问状(以下北朝客使迎接修制 翰林行 与寮员分作。故数目不具。)
   到馆翌日送酒果状
   二度送酒果状
   大宴送衣对状
   请停谢合食状
   再屈宴送衣对状
   二辞不允状
   布哀使到馆翌日送酒果书
   请停谢侑食状
   三度送酒果书
   辞退宴送衣对状
   初辞不允状
   二辞不允状
   三辞依允状
   私进收领状
   贺节日使行次。吊皇帝升遐。(此状当诰院述之。上命小臣立进呈。)
   王师封册客主往来状(受敕述)
   宫主封册客主状(受敕述)
   皇子公主封册客主状
   桂阳所著状
   为某人上北界营主状(已下代作)
   为同前人上分台状
   为遂安县令晋公度上按察使状
   为某县令贺仰部大守初到官状
   为陵城倅贺罗州大守到官状
   为某州守呈祭告使状
   同前呈马场使臣状
   冬至。答外官贺状。此已下自行
   元正。答北界兵马使贺状。
   同前东界兵马使
   同前答外官状
   同前状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三
 教书○批答○诏书
   柳光植让金紫光禄大夫知门下省事尚书右仆射判三司事不允教书
   蔡靖让枢密院副使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丞旨 不允教书
   李得绍让中大夫国子祭酒知制诰 不允批答
   任永龄让同知贡举 不允批答
   刘貂让中大夫判将作监事 不允批答
   崔球让守司空柱国 不允教书
   门下平章上将军金元义乞致仕 不允教书
   枢密院副使朴玄圭乞退 不允教书
   桂阳守孙得之让起复 不允批答
   崔甫淳让金紫光禄大夫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同修国史判礼部事 不允教书
   柳彦琛让正议大夫监门卫摄上将军 不允批答
   崔俊谦让千牛卫摄大将军 不允批答
   故参知政事郑克温配享 神宗大王教书
   平章事柳光植让起复 不允教书
   朴信侯让通议大夫左右卫大将军。仍令致仕 不允批答。
   宋安国让尚书左丞 不允批答
   慈州副使崔叔必让起复 不允批答
   礼部郎中宋就让起复 不允批答
   司空左仆射文孝轼三度乞致仕 依允教书
   申宣胄让千牛卫摄大将军 不允批答
   枢密副使朴玄圭乞退三度 依允教书
   崔宗蕃让监试试员 不允批答
   判司天台事文纬二度乞退 不允批答
   崔正份让宝文阁大学士 不允教书
   权浚让枢密副使 不允教书
   崔正华让枢密副使 不允教书
   金弁让中书舍人 不允批答
   庾敬玄让监试试员 不允批答
   晋阳侯封册教书(以宰相奉敕述)
   太子封册 教书(以宰相奉敕述)
   太子嘉礼 教书(以宰相奉敕述)
   大孙诞生三日赐大子 教书(上同)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四
 教书○麻制○官诰
   李延寿为守大尉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吏部事。金义元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判兵部事。崔瑀为金紫光禄大夫参知政事吏兵部尚书判御史台事。史洪纪为金紫光禄大夫知门下省事吏部尚书判工部事 教书麻制各一道。
   改封寿春侯沅为桂城侯 教书官诰
   崔愈恭为正议大夫兴威卫上将军判大府事 官诰
   故宝镜寺住持大禅师赠谥圆真国师 教书官诰
   中书令晋康公图形后功臣斋唱读 教书
   丁公寿为神虎卫上将军 官诰
   益庄元伊淡灵大歇各为禅师 官诰
   华严业僧统都行 教书官诰
   律业首座都行 官诰
   崔正华为银青光禄大夫枢密使户部尚书致仕 教书官诰各一道
   卢之正金吾卫上将军 官诰
   崔傅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右散骑常侍 官诰
   朴文备上将军兼户部尚书 官诰
   李颋枢密副使右散骑常侍 官诰
   始兴伯佖为淮安公
   淮安公为守大师尚书令。余如故别宣麻 教书官诰。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五
 碑铭
   故华藏寺住持 王师定印大禅师追封静觉国师碑铭(奉  宣述)
   曹溪山第二世故断俗寺住持修禅社主赠谥真觉国师碑铭(并序○奉 宣述 刻石次以地窄请删。于此仍故。二本不同。)
 墓志铭
   登仕郎检校尚书户部侍郎行尚书都官员外郎赐紫金鱼袋尹公墓志铭
   金紫光禄大夫参知政事上将军金公夫人印氏墓志铭
   金紫光禄大夫参知政事判礼部事郑公墓志铭
   金紫光禄大夫守司空尚书左仆射太子宾客田公墓志铭
   殇子法源圹铭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六
 墓志
   京山府副使礼部员外郎白公墓志铭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致仕庾公墓志铭
   壁上三韩大匡金紫光禄大夫守大保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修文殿大学士判吏部事致仕琴公墓志铭
   银青光禄大夫枢密院使御史大夫李公墓志铭(并序)
 诔书
   宗室司空柱国珒诔词(在省受敕述)
   中书侍郎平章事大子少师蔡公诔词
   金紫光禄大夫守大尉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将军修文殿大学士修国史判礼部事赵公诔书
   东宫妃主谥册文
   同前哀册文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七
 哀词
   吴先生德全哀词(并序)
   国子司业尹公哀词
   全履之哀词
   文禅师哀词
 祭文
   祭李平章光挺文(代希禅师行)
   祭闵平章文(代夫人行)
   祭父文(代人行)
   祭李紫微谅文(代子婿崔君行)
   祭庾学谕文(代希禅师)
   祭大府卿李公惟卿文(代子婿行今冢宰崔公也)
   祭广陵公文(代人行)
   祭 康宗大王文(主上行翰林所制)
   晋康公园寝。迎神入大庙文。(嗣子相国行)
   祭从兄将军文(此已下私行)
   祭张学士自牧文
   祭钟义禅老文
   祭外舅大府卿晋公文(葬所行)
   祭俞丞相文(代守其首座行)
   祭妻文(代人行○三言)
   祭神文(全州祭城隍致告文○无韵)
   全州祭龙王祈雨文
   全州重祭保安县马浦大王文
   祭松岳文
   桂阳祈雨城隍文
   又祈雨城隍文(无韵)
   又祈雨国师大王文
   告大岁神文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八
 道场斋醮疏祭文(东京招讨兵马所制)
   奉恩寺。告 太祖真前文。
   临津沙平通行龙王祭文
   天皇醮礼文
   黄池院法华会文
   黄池院龙王祭文
   浮石寺丈六前愿文
   太一醮礼文
   基州 太祖真前祭文
   祭一善津龙王文
   智异山大王前愿文(副使已下行)
   更行尚州离营祭文
   天皇前别醮文
   祭公山大王文
   开泰寺 祖前愿文
   正旦行天皇醮礼文
   山海神合屈祭文
   太一醮礼文(三军都行)
   蔚州戒边城天神祭文
   北兄山祭文
   庆州东西两岳祭文
   祭苏挺方将军文
   献马公山大王文
   疾疫祈禳般若法席文
   七鬼五温神醮礼文
   太祖前别祭文
   天皇别醮文
   东京西岳祭文
   东岳祭文
   戒边大神谢祭文
   戒边天神前复祭文
   东西两岳合祭文
   正旦行天皇醮礼文
   公山大王谢祭文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十九
 佛道疏(翰林修制)
   佛顶道场疏
   国卜北斗延命度厄道场文
   西京兴福寺。讲华严文。
   同京重兴寺。说金经文。
   同京兴国寺诸魂利往说金经文
   同京重兴寺佛像点眼文
   镇江寺五佛斋文
   西普通寺行别例谈禅文
   穆亲殿。行灾变祈禳华严法席文。
   宫主封册。祈恩丽正宫行般若道场文。
   药师殿行香文
   北弘景院。行镇兵金经药师道场文。
   天变祈禳五星道场文
   典狱行空狱后般若道场文
   国卜二十六分功德道场文
   东林寺行疫病祈禳召龙道场文
   西京兴福寺。本国世尊斋兼讲华严文。
   同京重兴寺。说金经文。(龙王欢喜愿)
   同京金刚寺文豆娄道场文
   镇江寺五佛斋文
   国卜延寿神王道场文
   典狱行空狱道场文
   望山楼上云雨道场文
   十员殿行香文
   弘庆院行阿吒波拘威大将军道场文
   奉恩寺燃灯道场文
   王后殿还愿佛宇通行斋文
   西京重兴寺。说金经文。(龙王欢喜愿)
   修文殿。行佛顶道场文。
   疾疫祈禳召龙道场文
   康安殿季月大岁道场文
   法王寺八关说经文
 醮疏
   本命醮礼三献文
   祈恩直宿拜星文
   国卜十一曜二十八宿醮礼文
   星变祈禳十一曜消灾道场文
   先告祝
   内殿行火星醮礼文
   春例高灯醮礼文
   忠州大一醮礼三献文
   福源宫。行天变祈禳灵宝道场兼设醮礼文。
   北斗下降醮礼文
   九曜堂。行天变祈禳十一曜消灾道场兼设醮礼文。
   祈雨大一醮礼文
   真武醮礼文
   神格殿。行天变祈禳灵宝道场兼醮礼文。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四十
 释道疏○祭祝(翰林诰院并)
   太一醮礼文
   年交道场兼醮文
   顺天馆天皇堂修理后保安醮礼文
   玄武门望北郊醮礼文
   大仓行大神醮礼文
   道殿行为东宫还愿醮礼文
   压火神醮礼文
   上元醮礼文
   本命醮礼文
   南辰解厄醮礼文
   星变祈禳三清醮礼文
   老人星醮礼文(秋旦行)
   大庙告望兼荐新谷祭祝
   老人星祭文
   宜州立石祭祝
   马社祭祝
   诸岛捉马祭祝
   零星祭祝
   道诜国师祭祝
   龙王祭祝(诸处通行)
   简陵修理次大庙景灵殿告事由祝
   宪陵修理同前祭祝
   寿陵修理次同前祭祝
   景陵修理次大庙及景灵殿告事祝
   乾陵修理次松岳及诸神祠告事祝
   诸神祠祈雪祭祝
   王轮寺丈六像出汗祈禳诸祠祝
   西京诸神祠。行重兴塔天震祈禳祝。
   大庙闰月告望祝
   大仓行百神位谢土祭
   八关日 祖真前动台告事祝
   大庙腊享兼荐鱼祭祝
   客使辞退宴景灵殿告事祝
   立春藏冰司寒祭祝
   春例诸国师真前祝
   转料发船祭祝
   大庙闰月告望祭祝
   仲农祭祝
   经行日景灵殿告事祝
   秋例社稷祭祝
   冬享大庙七祀祝
   祈雨望北效祭祝
   二度祈雨祭祝
   开冰司寒祭祝
   告望大庙兼荐麦樱桃祭祝
   上辛祈谷圆丘祭祝
   消灾道场疏(诰院述)
   大藏经道场疏
   同前疏
   星变消灾道场疏
   西京行天变祈禳毬庭醮礼文
   东京行季年祈禳毬庭醮礼文
   上京行毬庭醮礼文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四十一
 释道疏
   为相府禳丹兵大集神众道场疏
   同前攘丹兵天帝释斋疏
   同前六丁神醮礼文
   又丹兵祈禳帝释道场文
   为晋康公重修顺天寺庆赞华严章疏
   同前寺药师如来点眼疏
   崔相国攘丹兵画观音点眼疏(晋康公元嗣也。此下 十九首。皆相国所请代作。)
   同前愿请说禅文
   同前愿神众法席一七日疏
   同前禅会请说禅文
   禅会请说禅文
   同前请说禅文
   广明寺禅会设斋请说禅文
   广济寺安宅法席疏
   龙宝院新创庆赞疏
   普济寺行五百圣殿祈雨文
   兴天寺法会疏
   甲午年谈禅日斋疏
   王轮寺神众法席日斋疏
   昌福寺冬安居楞严法席疏
   占察会疏
   仁王及金经法席疏
   请说禅文
   舍子削发斋疏
   灵通寺修补大藏披览疏
   归正寺住持行圆觉法会疏
东国李相国后集序
 序
   东国李相国后集序[李涵]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一
 古律诗(一百五首)
   醉西施芍药
   松花
   江南逢故人
   竹笋
   寓天磨山有作(予辛亥年。久寄此山。至自称白云居士。时有此作。)
   山夕咏井中月(二首)
   寻观静寺
   送之上人还山乞诗
   违心诗戏作
   赠希禅师
   代农夫吟(二首)
   花酒
   路傍二咏
   折花吟
   七月十三日。与全,朴两君夜饮甥婿郑柔家。玩月联句。
   是日。次韵全君有作。兼赠朴君。
   论诗
   借名勤酒
   谦上人观虚轩
   诗乐(乐读作音乐之乐)
   酒乐
   慰高生下第
   谢友人携榼见访
   严子陵
   林秀才求金钱花移栽
   酒旆(二首)
   暮春病起(二首)
   二诫诗赠友人
   路上弃儿
   江上月夜。望客舟。
   闻批职僧犯戒被刑。以诗戏之。
   嘲李道士
   与友人饮。有僧乞诗。
   代别美人
   颁赦日偶吟
   访严师(此师稀置酒。见我必置。故以诗止之。)
   元日朝会。退来有感。(时为千牛参军。)
   雪中访金大年留饮
   苦寒
   元日戏作
   过故奇相国林泉(今为他有。)
   病后饮席赠妓
   次韵全履之游安和寺
   示诸子
   续梦中作(并序)
   初带犀作
   七月三日咏风
   咏菊
   再游兴圣寺书壁(二首)
   走笔谢大王寺文师送炭
   冬夜山寺小酌
   饮席示小妓
   乙酉年监试考阅次有作
   闻国令禁农饷清酒白饭
   后数日有作
   奴逋(移都后)
   寓河阴客舍西廊有作(移都后。予独于新京未构屋。举家借河阴客馆西廊居之。累月乃去。)
   蝉
   癸巳六月日喜儿子涵拜翰林
   草堂即事
   老忆旧友
   次韵崔学士(宗粹)和旧诗见访(此诗乃内愿堂大禅师廓云首唱也。公和二首。予于禅师方丈见之。和一首属公。故公和三首来访。予复次韵云。五月也。)
   左耳稍聋
   忆旧京三咏
   李大司成百顺两年门生等。设筵慰座主致政。并邀公之舍弟学士百全。予亦参赴。醉后走笔。示座上云。
   梦与灯明裕首座论怀。适有来人。以诗寄之。
   省酒
   睡次疾蝇(二首)
   新谷行
   闻汁酒声
   漫成(丁酉八月)
   诗癖(自知渐作痼疾。犹不能自止。故作诗伤之。)
   儿子涵编予诗文。因题其上。
   病中(丁酉九月)
   又病中疾蝇
   又齿痛
   有乞退心有作
   老妓
   老将(此与前篇皆自况)
   鼠狂(长短句)
   谕犬
   九月二十七日。梦削青竹作笔管。不知其数。是何祥耶。以诗记之。
   次韵田祭酒(甫龙并序)
   咏雪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二
 古律诗(一百五首)
   南轩戏作(二首○并序)
   戏题旧笔
   病中有作
   十月二十日。写乞退表有作。
   次韵李学士(百全)
   以黄柑寄李学士(百全)
   学士见和。亲访见赠。复次韵奉答。
   南轩偶吟
   南轩屏客
   十一月十八日暴日。南轩欲觅题为诗。因披书册。遂得白字。乃曰白者质也。吾方乞退。将从本质。惬吾志也。遂以咏白为题。复探得庭字为韵赋之。不觉多至累句。仍邀李侍郎同赋。
   黄骊县宰柳卿老寄书。标签为四宰。(予时为三宰。)初疑不受。及发见。实寄予书也。戏以一绝奉寄。
   灯前炤影
   镜中鉴影
   见冬至历
   次韵和白乐天病中十五首(并序)
   冬至。以新历寄李学士(百全。○二首)
   十二月朔日蚀
   既和乐天十五首诗。因书集背。
   又和乐天心身问答
   又和假满百日停官自喜诗
   次韵朴起注(文秀,)李侍郎(需)和咏白诗。
   次韵李学士(百全)见和寄历诗
   砚破
   十二月十二日马毙。伤之有作。(前所伤瘦马也。)
   南轩独酌戏作
   次韵李学士(百全,)葛侍郎(南成,)林郎中(成干)和咏白诗。
   次韵李侍郎(需)翻咏白为咏黑诗见寄。其序云。公将还质。以白为惬志咏之。黑吾分也。故以为咏云。
   次韵李侍郎(需)又以前韵咏黄红青三色见寄。皆押旁韵。
   次韵白乐天出斋日喜皇甫十访(欲饮故喜)
   红杮寄同寮李相国(仁植)
   济州太守崔安。以洞庭橘见寄。以诗谢之。(三首)
   衾中笑
   观白乐天集家酿新熟。每尝辄醉。妻侄等劝令少饮之诗。此亦类予。故和之云。
   丁酉十二月二十八日。乞退表蒙允可。是夜喜不得寐。因成长句二首。奉寄李学士(百全。)
   十二月二十九日颁政。以门下平章致仕有作。(三首)
   戊戌元日
   正日望路
   又作
   正月二日。李平章(仁植)和予饷柿诗三首。又和予去年秋七月题中书壁上诗一首。亲访见赠。复次韵奉答。
   正月六日。病稍愈有作。
   人日受银胜(三首)
   正月七日受禄
   贺崔相国(宗峻)拜侍中
   寄李侍郎(需。○并序○织锦体。)
   戊戌正月十五日大雪
   十七日又雪
   次韵李公需,林公成干两学士见和前诗。伏蒙两君閤下和予诗。亲访见赠。词各信美。不觉绝倒。但不循织锦体耳。岂偶忽之耶。复以其体和二首奉呈。(李侍郎后以回文二首来赠。)
   屏儿孙独坐
   正月二十九日有作
   二月初一日
   次韵黄骊县宰和前诗见寄贺官
   又谢雉
   次韵李学士(百全)见和前篇
   次韵李平章复和前诗见寄
   理病诗(并序)
   次韵李学士(百全)复和前诗来赠
   二月向晚犹寒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三
 古律诗(一百一首)
   寒食日有风无雨(戊戌年)
   三月犹寒
   三月二十日。南轩偶吟。
   春日杂言(三首)
   次韵白乐天老来生计诗
   书所感
   示子侄长短句
   旧燕来
   次韵白乐天负春诗
   草没
   观弄幻有作
   病复作
   厌生吟
   次韵白乐天春日闲居(三月二十日作)
   送春
   四月犹寒
   次韵白乐天在家出家诗
   次韵济州守(崔安)以前所寄诗韵问讯。兼贶青橘。(三首)
   次韵李平章(仁植)和朴侍郎(絪)所贽诗(二首)
   次韵李亚卿(需)用李平章韵寄多般菜种(二首)
   李亚卿复和来赠。即席次韵赠之。(二首○来诗。一菜种。一任意。故顺之。)
   咏黍饭花(俗名黍饭花。细如黍米。然色白未黄。未类黍米。)
   地棠花
   次韵宋朝播禅老寄空空上人(并序)
   又以别韵。赠欧阳二十九。
   无酒
   酒熟
   论地棠花寄李少卿(需○并序)
   闻早鸡
   看汁酒。用乐天韵。
   喜雨(二首○四月十七日)
   花报主人。效乐天体。
   白酒诗(一首○并序)
   次韵李亚卿(需)和寄地棠花诗(并序)
   孟夏向晚无莺
   次韵林亚卿(成干)见和菜种诗及地棠诗
   地棠
   借马(曾有马死诗。)
   游金身寺(四月二十七日。致仕宰臣等。因事同会。凡四老。)
   次韵金壮元(莘鼎)见和菜种诗。来访赠之。
   近有屡空之叹。因赋之。
   代人答
   次韵李平章(仁植)和符字韵诗见寄
   厌世偶书
   家泉久涸。酒亦未继。因赋之。
   渴雨
   是夜又作
   明日大雨复作(四月三十日)
   是日又作
   闰四月一日
   闻莺
   观身(又值微病偶题。)
   御留花
   玉梅
   蔷薇
   闰四月十一日。梦游仙作。
   代人和(梦觉作)
   既和乐天诗。独饮戏作。
   闻东堂放榜(闰四月)
   次韵诸君所赋山呼亭牡丹(并序)
   端午。见鞦韆女戏。(国俗。必端午作此戏。)
   次韵李平章(仁植)和山呼亭牡丹见寄
   次韵李平章复和牡丹诗见寄(四首○并序)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四
 古律诗(九十八首)
   赠四度门生及第(并序)
   坐客李学士(百全),李亚卿(宗胄)见和。即席复次韵。
   即席醉赠名妓御留欢
   次韵李学士(百全)和赠御留欢诗(二首)
   次韵其日座客李谏议(世华)和亲字韵诗见寄(二首)
   五月十七日。四门生等和前诗来贶。置酒与饮。即席复和二首赠之。
   五月二十三日。题家泉。(二首○并序)
   六月三日。李侍郎(需),金壮元(莘鼎)来访。和家泉诗。饮席次韵。
   两君见和。复次韵。
   又和
   六月七日。访朴学士(仁著)家。以诗嘲深缩不出游。
   明日用此韵。寄朴学士借伽倻琴。
   六月八日。既得加耶琴始弹。(二首○示朴学士。)
   次韵朴学士(仁著)和蛙字韵诗(三首)
   又次学士和侍郎朴絪乞菊栽诗韵(二首)
   赠丁秘监(而安)求墨君(二首○六月十二日)
   初食朱李
   六月十五日池上(三首)
   出游不如闲居
   六月二十五日。理南轩。(二首)
   屡食朱李(六月二十七日)
   寄朴学士还加耶琴(二首○以长日难消借之。期以秋奉还。)
   又次韵朴学士揔和前诗。亲访见赠。
   七月三日。食林檎。
   拯堕酒蝇
   又有黄蛾堕觞辄死
   七月五日。寄家园后小庵。写经阇<img src='https://c.cnkgraph.com/KMDB/NEWCHAR/KC04336_24.GIF'>。(予往游。居僧皆不知来。作诗寄之。)
   其僧见和。复次韵戏赠。
   七夕咏雨
   是日。李学士(百全)与同年李先辈见访。饮席走笔。赠之叙旧。
   又一绝别赠李先辈
   登家园遥听乐声即作词渔家傲
   次韵丁秘监写墨竹四干。兼和前诗来赠。(并序)
   又以长篇二首。求墨竹与写真。(并序)
   又一绝重乞写真
   家圃六咏
   观菁虫上壁化蝶
   次韵欧阳二十九和前诗见寄(前诗在集第三后卷。)
   次绝句(三首)
   自嘲
   谢门生赵廉右留院持加耶琴来贶
   扪虱(三首)
   又扪蚤
   加耶琴因风自鸣(二首)
   次韵星山李先辈和前诗来赠
   又次绝句韵
   次韵赵留院和前诗来呈
   次韵朴中舍(文秀)和予赠予婿谢加耶琴诗来访见赠
   次韵金东阁(冲义)和此诗来赠
   次韵门生梁信成见和
   次韵赵廉右复和
   次韵复和朴中舍
   次韵李(百全)学士复和内字韵诗见寄
   次韵李(需)侍郎和加耶琴诗来赠
   次韵李(需)侍郎馈桃(八月十三日)
   八月十五日弹琴有作
   穷宰相
   次前所寄绝句韵。赠欧阳二十九伯虎。(并序)
   家有众鸡。匝宅啄虫。予恶而斥之。因有诗。(自三言至七言。)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五
 古律诗(八十九首)
   鸡冠花满苑盛开。自夏至秋季。爱而赋之。仍邀李百全学士同赋。
   食俗所号天子梨
   不平(三首)
   次韵李学士和鸡冠花诗(二首)
   谢人惠梨
   九月六日。闻虏兵来屯江外。国人不能无惊。以诗解之。
   重九日无聊。有空空上人,卢同年来访。小酌泛菊。因有感作词一首。(浪淘沙)
   两君见和又作
   次韵李百全学士复和鸡冠花诗(二首)
   九月十三日泛菊
   目翳偶吟
   咏厕中鸡冠花(一首)
   杂菊皆尽。见名菊至九月向晦盛开。爱而赋之。
   欲屏三物。今未尔。先以诗自激。(并序)
   邻妓家火
   又戏作
   十月八日五更大雪
   洞名诗呈后洞朴仆射(椐),朴学士(仁著),李学士(百全。○并序)
   李学士新作温房。十月九日。会洞中诸老落成。予亦参赴。及酒酣。于席上赋诗一首。兼呈坐客。
   明日。学士见和寄之。次韵奉答。兼谢华筵。(二首)
   次韵洞名诗
   次韵朴学士和笼字韵诗来赠(二首)
   十月十四日。看楞严。傍置琴弹之。因有作。
   看经终又作
   十月电
   次韵丁秘监和笼字诗来赠
   又次韵丁秘监于车君家九月二十日后泛菊(至十月见之方和。)
   十月十九日。游双嵓寺留题。示主老源上人。
   次韵李学士再和笼字韵诗见寄
   次韵李同年见和来赠(二首)
   诵楞严经初卷。偶得诗。寄示其僧统。
   次韵其公见和
   僧统又和复答之
   次韵丁秘监(而安)以诗二首。谢予所寄冬至历黄柑子见赠。兼携酒来慰。
   次韵李学士(百全)用丁公韵。亦谢冬至历柑子。
   复用前所寄诗韵。寄其僧统。(并序)
   次韵丁秘监复和谢历柑二诗
   次韵李学士复和此诗
   次韵李相国(仁植)和笼字韵诗见寄(并序)
   卧诵楞严有作(二首)
   无炭
   始断五辛有作
   次韵丁秘监(而安)和前所寄诗。以墨竹影子亲访见赠(并序)
   又和二绝(此其时重乞写真诗也。)
   己亥正旦。饮神明丹戏作。
   正月五日。谢李平章(仁植)见访。
   次韵李学士和谢丁秘监墨竹影子诗见寄
   次韵李平章(仁植)和谢访诗见寄
   复次韵李平章见和兼邀饮
   金内翰莘鼎携酒来访。即席走笔谢之。
   复次韵金君见和
   二月。闻虏兵犹在南。
   李侍郎需亲受 御赐鞓带。遂带出访予。以诗贺之。
   复次韵李侍郎见和(二首)
   次韵复和
   形瘦有感
   南轩独坐
   三月三日。无聊有作。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六
 古律诗(九十六首)
   偶见气毬。因寓意。
   气毬答
   断牛肉(并序)
   奉谢冢宰侍中崔公惠柱杖(并序)
   意有未足。又作一绝奉呈。
   相国和绝句见寄。复次韵奉答。
   墙颓不理
   嘱诸子
   戏赠妓
   泉涸酒乾
   己亥五月七日。家泉复出。戏成问答五首。
   独酌自嘲
   五月晦日。走笔谢李学士(百全)送酒。(二首)
   吟诗自笑
   无客
   诵楞严第六卷有作
   南轩答客
   八月二十九日。走笔谢李学士(百全)惠生鱼。
   九月初七日。访枢府朴公(椐。)观所构新宅。富贵萧洒兼备。皆出意表。诚不可虚赏。及酒酣走笔。记所见奉呈云。
   重九日。朴枢府相公复邀饮。即席走笔。赋诗以呈。
   又以别韵赠之。(此二诗皆和。至数四首。后忘之不录。)
   九月二十九。朴枢府又邀饮赏菊。未置酒。即席口号。
   妓至又和
   相国及坐客见和。复次韵。
   李平章(仁植)邀饮。醉后奉呈。
   相国见和。复次韵。
   即席用此韵。留别姜郎中出守春州。
   又次前韵。留别金内翰奉使蒙古。
   次韵李平章(仁植)虔州八景诗(并序)
   十一月见门前雪积有作
   次韵李相国复和虔州八景诗来赠
   相国尝和示一首。予每复以二首。未知钧鉴何如。惶恐惶恐。
   庚子三月日。李学士(百全)病中大设筵并妓乐。邀予及朴枢副,崔仆射,朴丁二学士觞之。即席得诗二首呈之。
   次韵崔枢府(公衍)见访。自言路上得诗写赠。
   予亦别作一首。谢携三亥酒来贶。
   次韵李学士(百全○并序)
   明日。学士又和寄。次韵奉答。
   二十九日。又邀僧统(守其),大禅师(志素),禅师湛其及双岩住老,金员外设酒。即席得诗一首赠之。
   二其见和复作
   明日。僧统和寄。复次韵奉呈。(二首)
   次韵复和李相国八景诗各(一首)
   次韵英上人见和
   七月初二日。浴家池。
   哭李学士(百全)。示朴学士。(仁柢。七月十日卒。)
   朴知院(椐)邀饮。方见公以予曾所著有嘉堂记。亲书上板钉壁。即席以诗谢之。
   屋芜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七
 古律诗(九十七首)
   寄金学士(敞○并序○庚子年)
   李相国(仁植),朴学士(仁柢)同访。是七月二十五日也。时家园凤翔花盛开。唱韵使英上人走笔赋之。予亦即席走笔和示。
   相国见和。复次韵奉答。
   朴学士见和。复次韵。
   次韵复和李相国更和猎字韵
   无酒
   泉枯
   见稆稻生寝房南轩之旁。有作。
   饮白酒(前后各韵)
   唇焦(韵上同)
   戏赠春州守姜壮元(颉)乞炭
   痒和子
   小栗树结子
   次韵金学士(敞)见和夏课诗
   次韵河郎中(千旦)见和
   次韵李侍郎见和(二首)
   次韵李侍郎以诗二首送土卵。予以三首答之。
   次韵李侍郎见和三首以四首答之
   次韵李侍郎见和五首。予以七首答之。
   次韵李侍郎复见和(七首)
   谢其禅师送细馄饨
   禅师见和。以二首答之。
   次韵禅师见和(二首)
   次韵李侍郎见和(二首)
   庚子重九
   十日菊
   庚子九月十五日。修蒙古所送表状有作。
   谢李侍郎送酸梨碧桃
   诵楞严偶题
   次韵李侍郎见和桃梨诗二首。以四首和之。(庚子十月)
   次韵李侍郎复和桃梨诗四首见示。依韵和成六首。其末二章。一谢摘尽树上馀桃见寄。一谢最后所饷金色大梨云。
   十月日。见黄菊盛开。
   卧病久不疗。因有作。
   拥炉
   十一月三日大雪
   苦寒
   梳发
   暖突
   次韵春州守和前诗二首见寄
   食天子梨
   以病止酒累旬。今饮半杯有作。
   后五日又饮
   谢河郎中(千旦)送红柹
   次韵河郎中见和。各成二首答之。
   次韵河郎中见和复惠之。末二章。言再惠之意。
   次韵河郎中复见和。亲访赠之。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八
 古律诗(五十七首)
   庚子十二月日梦升天
   修风雨所堕檐板
   复自伤诗癖(予旧作诗。自伤诗癖犹不能止。复伤之。)
   咏雪(二首○以东坡渔蓑句好。柳絮才高之句。衍为诗二首。)
   见儿童弄枳有作
   责猫
   冬至历若干。各寄朴,丁两学士。书后书一绝。兼简两公。
   冬至历。寄河郎中。
   走笔次韵河郎中见和(二首)
   复次韵丁学士见和寄历诗(二首)
   次韵朴学士见和寄历诗亲访赠之
   次韵河郎中复和寄历诗(三首)
   次韵丁学士复和寄历诗(二首)
   次韵朴学士复和寄历诗亲访见赠(三首)
   辨讳诗
   答客问诗(并序)
   读书
   士人女乞食。既以与之。因作诗。
   漏窗寒坐
   涂窗
   病后饮
   夜闻汁酒声。
   外孙孩儿学拜
   次韵李侍郎上晋阳公女童诗呈令公(并序)
   诗成后有作
   上晋阳公(并序)
   明日偶题(一首)
   复次韵李侍郎所著女童诗(并序)
   复次韵李侍郎见和
   痛左目累旬。痛隙有作口吟。
   又吟
   次韵其禅师观音赞诗(晋阳公所送像)
   谢河郎中惠送乾杮子
   辛丑正旦
   次韵英禅者见寄(来诗意。以前年落选为叹。)
   兀坐自状
   对春雪偶吟。得长句二十六韵。奉寄芸阁李学士需,秋部河郎中千旦,内省李起居淳牧。
   次韵李侍郎需,河郎中千旦见和。(并序)
   次韵李起居郎见和雪诗。即和成二首。兼示李侍郎,河郎中。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九
 古律诗(五十八首)
   咏春雪得二绝
   奉和王太子元日 令制(并序)
   雪花吟示空空上人。
   上人见和。复次韵。
   次韵李侍郎需见和
   次韵李侍郎需以回文和长句雪诗三十韵(并序)
   末有馀纸。又以一绝寄之。
   复次韵李侍郎重和雪诗回文
   又次绝句回文韵(此诗子以回文和之)
   次韵空空上人。赠朴少年五十韵。
   辛丑三月三日。送长子涵以洪州守之任有作。
   明日独坐书怀
   梳头自叹
   眼病久不理。人云瞳边有白膜。因叹之有题。
   三月八日与族人蔡郎中大醉歌唱
   明日又作
   又伤目病
   谢晋阳公送龙脑及医官理目病(并序)
   又谢晋阳公送白粲(并序)
   三月十四日。大雨雹。(二首○双韵)
   又五言(双韵)
   旧燕来(二首)
   梦与美人戏。觉而题之。(三月十五日也)
   明日梦。又与美人戏。寤而又作。
   次韵李侍郎需饯庾济州(弘盖)回文(二首)
   谢任相国见访(并序)
   得本省所送鹤翎扇分人
   病眼未看花有叹
   寄朴学士(仁著○并序)
   次韵朴学士见和
   纸有馀地。又作一绝。破南行之意。
   登家园望海有作
   郁怀有作(双韵)
   丁学士(而安)送酒酌饮有作
   次韵朴学士又和失看花诗
   和绝句(双韵)
   次韵朴学士复和
   和绝句
   四月六日。松广山道者无可。因事到洛师。还山次乞诗。
   无可伴行卓然道者乞诗。
   复次韵李侍郎(需)闻予送男赴洪州诗。以回文见和一首。
   渴雨。(双韵)四月十一日。
   四月日闻莺
   偶吟
   病中独坐郁怀。得长短句一首。无处寄示。因赠李侍郎。
   次韵李侍郎赴省试座主庆筵。明日以回文谢之。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十
 古律诗(四十一首)
   砚池诗
   次韵李侍郎需复和郁怀诗
   又以短篇。破酷嗜回文之意。(双韵)
   反观难(并序)
   见人家养蚕有作
   卯饮(双韵)
   四月十九日。闻夜雨。
   闻笳声(双韵)
   蚁拖虫(双韵)
   四月二十四日大雨(二首○皆双韵)
   次韵李侍郎需回文长篇(二首○并序)
   五月日。文祭酒(廷轼)携酒殽来访。俄有玄源禅师。又携酒果来访。各以诗谢之。
   文公见和。复次韵。
   丙申年。门生及第等设宴。慰宗工朴尚书。予于筵上作词一首。(并序)
   是日三朴学士见和。复次韵。
   又别赠门生
   次韵源禅师见和前诗(三首)
   卧榻引风
   次韵李侍郎需和桂枝香词见寄(二首)
   予年老久已除色欲。犹未去诗酒。诗酒但有时寓兴而已。不宜成癖。成癖即魔。予忧之久矣。渐欲少省。先作三魔诗以见志耳。
   六月一日。朴学士(暄)设华筵会客。并邀予参赴。酒酣。作词一首赠之。(清平乐)
   又作一绝
   座客崔仆射(宗梓)见和。复次韵奉答。
   夏日即事(三首)
   闻郡守数人以赃被罪(二首)
   六月二十八日。奉谢首相崔侍中惠送旨酒寒冰。
   六月无霖。唯两夜小雨。
   七月八月。因患眼不作诗。(八月二十九日作。九月初二日即世。)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十一
 赞(十三)
   丁学士(而安)扫与墨竹四干。各作赞云。
   丁而安写予真。自作赞曰。
   酒壶铭
   松广社主大禅师梦如。遣侍者二人求得丁而安墨竹二干。仍邀予为赞云。
   幻长老以墨画观音像。求予赞。
   东国诸贤书诀评论序(并赞○晋阳公令述)
 序(二)
   蔡枢密松年字序
   新序详定礼文跋尾(代晋阳公行)
 记(三)
   朴枢府有嘉堂记
   幻上人竹斋记
   空空上人兔角庵记
 杂议(四)
   书白乐天集后
   王文公菊诗议
   李山甫诗议
   承误事议
 问答(四)
   甲午年礼部试策问(首望制可)
   同前策问(次望不行)
   答石问
   问造物(予厌蝇蚊之类。始发是题。)
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十二
 书(十一首)
   上崔相国(宗峻)谢宴书(移都年)
   寄松广社主禅师梦如手书
   答颐知识手简
   答松广社主手书
   答敦裕首座手简
   同前小简
   与李侍郎需书
   与同年卢生手简
   寄李学士小简
   寄文大禅师手简
   答文大禅师小简
 表(二首)
   教坊贺八关表
   崔宗藩谢判小府事表(已上二首。皆昔所著。今方拾得。未附前集。)
 杂著(八首)
   谈禅会须弥山。参学等谒祖师真文。
   同前圣住山。参学等拜祖师文。
   同前迦智山。拜祖师文。(已上三首。皆微官时所著。今方拾得。)
   水嵓寺华严结社文
   书达摩画像㡠额文
   秦始皇不焚周易论
   唐史杀谏臣论
   卫鞅传论
 墓志铭(二首)
   检校军器少监行尚书工部郎中赐紫金鱼袋吴君墓志铭(并序)
   故朝议大夫司宰卿右谏议大夫宝文阁直学士知制诰 赐紫金鱼袋李君墓志铭(并序)
东国李相国集后集卷终
 附录
   诔书(右司谏郑芝奉宣述。)
   守大保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修文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判礼部事翰林院事太子大保致仕。赠谥文顺公墓志铭。(并序○侍郎李需述)
李相国集跋尾
 跋
   李相国集跋尾[李益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