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60592c 页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0517-004.png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七尺一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则阳游于楚
 疏姓彭名阳字则阳鲁人游事诸侯后入
 楚欲事楚文王
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
 疏姓夷名节楚臣也则阳欲事于楚故因
 夷节称言于王王既贵重故犹未之见也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0517-005.png
 夷节所进未遂故罢朝而归家
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
 疏王果楚之贤大夫也谭犹称说也本亦
 有作言谈字者前因夷节未得见王后说
 王果冀其谈荐也
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疏若如也公阅休隐者之号也王果贤人
 嫌彭阳贪荣情速故盛称隐者以抑其进
 趋之心也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0517-006.png
 疏奚何也既称公阅休言己不知故问何
 为庶闻所以
曰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
者曰此予宅也
 注言此者以抑彭阳之进趋
 疏擉刺也樊傍也亦茂林也隆冬刺鳖于
 江渚以逍遥盛夏归休偃茂林而取适既
 无环庶故指山傍而为舍此略陈阅休之
 事迹也
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0517-007.png
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
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
 注言己不若夷节之好富贵能交结意尽
 形之任知以干上也
 疏颠冥犹迷没也言夷节交游坚固意在
 荣华颠倒迷惑情贪富贵实无真德而有
 俗知不能虚淡以从神而好任知以干上
 数数如此犹自不能况我守愚若为堪荐
 此是王果谦逊之辞也
非相助以德相助消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0517-008.png
 注苟进故德薄而名消
 疏消毁损也言则阳凭我谈己于王者此
 适可败坏名行必不益于盛德也
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
 注言已顺四时之施不能赴彭阳之急
 疏夫遭冻之人得衣则煖被暍之者遇水
 便活乃待阳和以解冻须寒风以救暍虽
 乖人事实顺天时履道达人体无近惠不
 进彭阳其义亦尔
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0517-009.png
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挠焉
 疏仪形有南面之尊威严据千乘之贵赫
 怒行毒犹如暴虎戮辱苍生必无赦宥自
 非大佞之人不堪任使若履正怀德之士
 谁能屈挠心志而事之乎
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
 注淡然无欲乐足于所遇不以侈靡为贵
 而以道德为荣故其家人不识贫之可苦
 疏禦寇居郑老莱在楚妻弩穷窭而乐在
 其内贤士尚然况乎真圣斯志贫也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0517-010.png
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
 注轻爵禄而重道德超然坐忘不觉荣之
 在身故使王公失其所以为高
 疏韬光为穷显迹为达哀公德友于尼父
 轩辕膝步于广成斯皆道在则尊不拘品
 命故能使万乘之王五等之君化其高贵
 之心而为卑下之行也
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
 注不以为物自苦
 疏同尘涉事与物无私所造皆适故未尝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0517-011.png
 不乐也
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
 注通彼人不丧我
 疏混迹人间而无滞塞虽复通物而不丧
 我动不伤寂而常守于其真
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
 注人各自得斯饮和矣岂待言哉
 疏荫庇群生冥同苍昊中和之道各得其
 心满腹而归岂劳言教
与人并立而使人化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0517-012.png
 注望其风而靡之
 疏和光同尘斯并立也各反其真斯人化
 也
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
 注使彼父父子子各归其所
 疏虽复混同贵贱而伦序无亏故父子君
 臣各居其位无相参冒不亦宜乎
而一间其所施
 注其所施同天地之德故间静而不二
 疏所有施惠与四时合序未尝不间暇从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0517-013.png
 容动静不二
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
 疏圣人之用心其如上说是以知其清高
 深远也
故曰待公阅休
 注欲其释楚王而从阅休将以静泰之风
 镇其动心也
 疏此总结也
圣人达绸缪
 注所谓玄通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0517-014.png
 疏绸缪结缚也夫达道圣人超然县解体
 知物境空幻岂为尘网所羁阅休虽未极
 乎道故但托而说之也
同尽一体矣
 注无外内而皆同照
 疏夫智周万物穷理尽性物我不二故混
 同一体也
而不知其然性也
 注不知其然而自然者非性如何
 疏能所相应境智冥合不知所以莫辨其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0517-015.png
 所然故与真性符会
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
 注摇者自摇作者自作莫不复命而师其
 天然也
 疏反夫真根复于本命虽复摇动顺物而
 作动静无心合于天地故师于二仪也
人则从而命之也
 注此非赴名而高其迹师性而动其迹自
 高故人不能下其名也
 疏命名也合道圣人本无名字为有清尘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0517-016.png
 可慕故人从后而名之
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
 注任知其行则忧患相继
 疏任知为物忧患斯生心灵易夺所行无
 几攀缘念虑宁有住时假令神禹无奈何
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

 注鉴镜也鉴物无私故人美之今夫鉴者
 岂知鉴而鉴邪生而可鉴则人谓之鉴耳
 若人不相告则莫知其美于人譬之圣人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0517-017.png
 人与之名
 疏鉴镜也告语也夫生明照照物无私人
 爱慕之故名为镜若人不相告语明镜本
 亦无名此起譬也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
也终无已
 注夫鉴之可喜由其无情不问知与不知
 闻与不闻来即鉴之故终无已若鉴由闻
 知则有时而废也
 疏已止也夫镜之照物义在无情不问怨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0517-018.png
 亲照恒平等若不闻而不知镜亦不照既
 有闻知镜能照之斯则事涉间夺有时休
 废矣焉能久照乎只为凝照无穷故为人
 之所喜好也
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
 注若性所不好岂能久照
 疏镜之能照出自天然人之喜好率乎造
 物既非矫性所以无穷
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
人也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0517-019.png
 注圣人无爱若镜耳然而事济于物故人
 与之名若人不相告则莫知其爱人也
 疏圣人泽被苍生恩流万代物荷其德人
 与之名更相告语嘉号斯起不若然者岂
 有圣名乎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
也终无已
 注荡然以百姓为刍狗而道合于爱人故
 能无己若爱之由乎闻知则有时而衰也
 疏夫圣德遐旷接物无私亭毒群生刍狗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0517-020.png
 百姓岂待知闻而后爱之哉只为慈救无
 偏故德无穷已此合谕也
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
 注性之所安故能久
 疏安定也夫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
 波故无心于动静也故能疾雷破山而恒
 定大风振海而不惊斯率其真性者也若
 矫性伪情则有时而动矣故王弼云不性
 其情焉能久行其企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0517-021.png
 注得旧犹畅然况得性乎
 疏国都谕其真性也夫少失本邦流离他
 邑皈望桑梓畅然喜欢况丧道日淹逐末
 来久今既还原反本故曰畅然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
 注缗合也
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
 注见所尝见闻所尝闻而犹畅然况体其
 性也
 疏缗合也旧国旧都荒废日久丘陵险陋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0517-022.png
 草木丛生入中相访十人识九见所曾见
 闻所曾闻怀生之情畅然欢乐况丧道日
 久流没生死忽然反本会彼真原皈其重
 玄之乡见其至道之境其为乐也岂易言
 乎
以十仞之台县众间者也
 注众之所习虽危犹间况圣人之无危
 疏七尺曰仞台高七丈可谓危县人众数
 登遂不怖惧习以性成尚自宽闲而况得
 真何往不安者也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0517-023.png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
 注冉相氏古之圣王也居空以随物物自
 成
 疏冉相氏三皇以前无为皇帝也环中之
 空也言古之圣王得真空之道体环中之
 妙故道顺群生混成庶品
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注忽然与之俱往
 疏无始无过去无终无未来也无几无时
 无见在也体化合变与物俱往故无三时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0517-024.png
 也
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注日与物化故常无我常无我故常不化
 也
 疏顺于日新与物俱化者动而常寂故凝
 寂一道嶷然不化
阖尝舍之
 注言夫为者何不试舍其所为之乎
 疏阖何也言体空之人冥于造物千变万
 化而与化俱往曷常暂相舍离也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0517-025.png
夫师天而不得师天
 注唯无所师乃得师天
 疏师者仿效之名天者自然之谓夫大块
 造物率性而动若有心师学则乖于自然
 故不得也
与物皆徇其以为事也若之何
 注虽师天犹未免于殉奚足事哉师天犹
 不足称事况又不师邪
 疏徇者逐也求也夫有心仿效造化而与
 物俱往者此不率其本性也奚足以为修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0517-026.png
 其事业乎尚有所求故是徇也夫师犹有
 称徇况舍己逐物其如之何
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
有物
 疏夫得中圣人达于至理故能人天双遣
 物我两忘既曰无终何尝有始率性合道
 不复师天
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
也若之何
 注都无乃冥合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0517-027.png
 疏替废也堙塞也混同人事与世并行接
 物随时曾无废阙然人间否泰备经之矣
 而未尝堙塞所遇斯通无心师学自然合
 道如何效效方欲契真固不可也
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传之
 注委之百官而不与焉
 疏姓门名尹且言门尹官号也姓登名恒
 殷汤圣人忘怀顺物故得良臣御事既为
 师傅玄默端拱而不为也
从师而不囿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0517-028.png
 注任其自聚非囿之也纵其自散非解之
 也
 疏从任也囿聚也虚淡无为委任师傅终
 不积聚而为己功
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
 注司御之属亦能随物之自然也而汤得
 之所以名寄于物而功不在己
 疏良臣受委随物而成推功司御名不在
 己
之名嬴法得其两见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0517-029.png
 注名法者已过之迹耳非适足也故曰嬴
 然无心者寄治于群司则其名迹并见于
 彼
 疏嬴然无心也见显也成物之名圣迹之
 法并是师傅而不与焉故名法二事俱显
 于彼嬴然闲放功成弗居也
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
 注仲尼曰天下何思何虑虑已尽矣若有
 纤芥之虑岂得寂然不动应感无穷以辅
 万物之自然也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0517-030.png
 疏傅辅也尽绝也孔丘圣人忘怀绝虑故
 能开化群品辅禀自然若蕴纤芥有心岂
 能坐忘应感
容成氏曰除日无岁
 注今所以有岁而存日者为有死生故也
 若无死无生则岁日之计除
 疏容成古之圣王也岁日者时序之名耳
 为计于时日故有生死生死无矣故岁日
 除焉
无内无外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0517-031.png
 注无彼我则无内外也
 疏内我也外物也为计死生故有内外岁
 日既遣物我何施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
人刺之
 疏莹魏惠王名也田侯即齐威王也名牟
 桓公之子田恒之后故曰田侯齐魏二国
 约誓立盟不相征伐盟后未几威王背之
 故魏侯瞋怒将使人刺而杀之其盟在齐
 威二十六年魏惠八年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0517-032.png
犀首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
夫从雠
 疏犀首官号也如今虎贲之类公家之孙
 名衍为此官也诸侯之国革车万乘故谓
 之君也匹夫者谓无官职夫妻相匹偶也
 从雠犹报雠也夫君人者一怒则伏尸流
 血今乃令匹夫行刺单使报雠非万乘之
 事故可羞
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
牛马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0517-033.png
 疏将军孙衍请专命受钺率领甲卒二十
 万人攻其齐城必当获胜于是虏掠百姓
 羁系牛马绪勋酬赏分布军人也
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
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疏姓田名忌齐将也抶折击也国破人亡
 而怀恚怒故热气蕴于心痈疽发于背也
 国既倾拔获其主将于是击抶其背打折
 腰脊旋师献凯不亦快乎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0517-034.png
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
 疏季姓也昔者古之称魏之贤臣也胥靡
 徒役人也季子怀道不用征伐闻犀首请
 兵羞而进谏夫七丈之城用功非少城就
 成矣无事坏之此乃徒役之人滥遭辛苦
 此起譬也
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
听也
 疏干戈静息已经七年偃武修文王者洪
 基犀首方为祸乱不可听从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0517-035.png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
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
又乱人也
 疏华姓子有德称亦魏之贤臣也善巧言
 伐齐者谓兴动千戈故是祸乱之人此公
 孙衍也善言勿伐者意在王之洪基胜于
 敌国有所解望故是乱人斯季子也谓伐
 与不伐乱人者未能忘言行道犹以是非
 为心故亦未勉于乱人此华子自道之辞
 也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0517-036.png
君曰然则若何
 疏华子遣荡既深王不测其所以故问言
 旨意趣如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疏夫道清虚淡漠物我兼忘故劝求之庶
 其寡欲必能履道争夺自消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
 疏戴晋人梁之贤者也姓戴字晋人惠施
 闻华子之清言犹恐魏王之未悟故引戴
 晋庶解所疑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0517-037.png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注蜗至微而有两角
 疏蜗者虫名有类小螺也俗谓之黄犊亦
 谓之蜗牛有四角君知之不曰然魏王答
 云我识之矣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
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
北旬有五日而后返
 注诚知所争者若此之细也则天下无争
 矣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0517-038.png
 疏蜗之两角二国存焉蛮氏频相战争杀
 伤既其不少进退亦复淹时此起譬
君曰噫其虚言与
 疏所言奇谲不近人情故发噫叹疑其不
 实也
曰臣请为君实之
 疏必谓虚言请陈实录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
 疏君以意则四方上下有极不斯理物又
 质魏侯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0517-039.png
君曰无穷
 疏魏侯答云上下四方竟无穷已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
 注人迹所及为通达谓今四海之内也
若存若亡乎
 疏人迹所接为通达也存有也亡无也游
 心无极之中又比九州之内语其大小可
 谓如有如无也
君曰然
 注今自以四海为大然计在无穷之中若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0517-040.png
 有若无也
 疏然犹如此也谓所陈之语谏不虚也
曰通达之中有魏
 疏谓魏国在四海之中
于魏中有梁
 疏昔在河东国号为魏魏为强秦所逼徙
 都于梁梁从魏而有故曰魏中有梁也
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
 疏辩别也王之一国别于六合欲论大小
 如有如无与彼蛮氏有何差异此合譬也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0517-041.png
君曰无辩
 注王与蛮氏俱有限之物耳有限则不问
 大小俱不得与无穷者计也虽复天地共
 在无穷之中皆蔑如也况魏中之梁梁中
 之王而足争哉
 疏自悟己之所争与蜗角无别也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注自悼所争者细
 疏惝然怅恨貌也晋人言毕辞出而行君
 觉己非惝然怅恨心之悼矣恍然如失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0517-042.png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

 疏圣人谓尧舜也晋人所谈其理宏博尧
 舜之行不足以当
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
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
前譬犹一吷也
 注曾不足闻
 疏嗃大声吷小声也夫吹竹管声犹嗃大
 若吹剑环声则微小唐尧俗中所誉若于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0517-043.png
 晋人之前盛谈斯道者亦何异乎吹剑吷
 声曾无足可闻也
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
 疏蚁丘丘名也浆卖浆水之家也仲尼适
 楚而为聘使路傍舍息于卖浆水之家其
 家住在丘下故以丘为名也
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子路曰是稯稯何
为者邪
 疏极高也总总众聚也孔一应聘门徒甚
 多卑马威议惊异常故浆家邻舍男女群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0517-044.png
 聚共登卖浆观视仲尼子路不识是以怪
 问
仲尼曰是圣人仆也
 疏古者淑人君子均号圣人故孔子名宜
 僚为圣人也言臣妾登极聚众多者是匝
 南宜僚之仆隶也
是自埋于民
 注与民同
自藏于畔
 注进不荣华退不枯槁
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0517-045.png
 疏混迹泥滓同尘氓俗不显其德故自埋
 于民也进不荣华退不枯槁隐显出处之
 际故自藏于畔也
其声销
 注损其名也
其志无穷
 注规是生也
 疏声名也消灭也一荣辱故毁灭其名冥
 至道故以心无极
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0517-046.png
 注所言者皆世言
 疏口应人间心恒凝寂故不言而言言未
 尝言
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
 注心与世异
 疏道与俗反固违于世虚心无累不与物
 同此心迹俱异也
是陆沈者也
 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沈也
 疏寂寥虚淡譬无水而沈谓陆沈也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0517-047.png
是其市南宜僚邪
 疏姓熊字宜僚居于市南故谓之市南宜
 僚也
子路请往召之
 疏由闻宜僚陆沈贤士请往就舍召之
孔子曰已矣
 疏已止也彼必不来幸止勿唤
彼知丘之著于己也
 注著明也
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0517-048.png
彼且以丘为佞人也
 疏彼宜僚也著明也知丘明识宜僚是陆
 沈贤士又知适楚必向楚王荐召之如是
 则用丘为謟佞之人也
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
其身乎
 疏陆沈之人率性诚直其于邪佞耻闻其
 言况自视其形良非所愿
而何以为存
 注不如舍之以从其志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0517-049.png
 疏而汝也存在也匿影消声久当逃避汝
 何为召谓其犹在
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注果逃去也
 疏仲由无鉴不用师言遂往其家庶观盛
 德而辞聘情切宜僚己逃其屋虚矣
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
焉勿灭裂
 注卤莽灭裂轻脱未略不尽其分
 疏长梧地名其地有长树之梧因以名焉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0517-050.png
 封人也即此地守疆之人子牢孔子弟子
 姓琴宋卿也为政行化也治民宰割也卤
 莽不用心也灭裂轻薄也夫民为邦本本
 固则邦宁唯当用意养人亦不可轻尔搔
 扰封人有道故戒子牢
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
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疏为禾犹种禾也芸拔草也耕地不深锄
 治不熟至秋收时嘉实不多皆由疏略故
 致斯报也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0517-051.png
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
 注功尽其分无为之至
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
 疏变改也耕治也耰芸也去岁为田亟遭
 饥馁今年艺植改法深耕耕垦既深锄耰
 而熟于是禾苗蘩茂子实滋荣宽岁足飧
 故其宜矣
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
封人之所谓
 疏今世之人浇浮轻薄驰情欲境倦而不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0517-052.png
 休至于治理心形例如封人所谓庄周闻
 此因而论之
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
 注夫遁离灭亡以众为之所致也若各至
 其极则何患也
 疏逃自然之理散淳和之性灭真实之情
 失养神之道者皆以徇逐分外多滞有为
 故也
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
 注萑苇害黍稷欲恶伤正性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0517-053.png
 疏萑苇芦也夫欲恶之心多为祅孽萑苇
 害黍稷欲恶伤真性皆由卤莽浮伪故致
 其然也
蒹葭始萌以扶吾形
 注扶疏则神气畅
 疏蒹葭亦芦也夫秽草初萌尚易除剪及
 扶疏盛茂必害黍稷亦犹欲心初萌尚易
 止息及其昏溺戒之在微故老子云其末
 非易谋也
寻擢吾性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0517-054.png
 注以欲恶引性不止于当
 疏寻引也擢拔也以欲恶之事诱引其心
 遂使拔擢真性不止于当也
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痈内热溲膏是
 也
 注此卤莽之报也故治性者安可以不齐
 其至分
 疏溃漏人冷疮也漂疽热毒肿也痈亦疽
 之类也溲膏溺精也耽滞物境没溺声色
 故致精神昏乱形气虚羸众病发动不择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0517-055.png
 处所也
柏矩学于老聃曰请之天下游
 疏柏姓矩名怀道之士老子门人也请游
 行宇内观风化察物情也
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
 疏老子止之不许其往言天下物情与此
 处无别也
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
 疏郑重殷勤所请不已方问行李欲先往
 何邦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0517-056.png
曰始于齐
 疏柏矩鲁人与齐相近齐人无道欲先行
 也
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彊之解朝服而幕之
 疏游行至齐以观风化忽见罪人刑戮而
 死于是推而彊之令其正卧解取朝服幕
 而覆之
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子独
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
 注杀人大灾谓自此以下事大灾既有则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0517-057.png
 虽戒以莫为其可得已乎
 疏离罹也灾祸也号叫上天哀而大哭慜
 其枉滥故重曰子乎为盗杀人世间大祸
 子独何罪先此遭罹大菑之条具列于下
 又解所谓辜人则朝士是也言其彊相推
 让以被朝服重为罗网以罗黎元故告天
 哭之明菑由斯起预张之网列在下文
荣辱立然后睹所病
 注各自得则无荣辱得失纷纭故荣辱立
 荣辱立则夸其所谓辱而跂其所谓荣矣
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0517-058.png
 奔驰乎夸跂之间非病如何
 疏轩冕为荣戮耻为辱奔驰取舍非病如
 何
货财聚然后睹所争
 注若以知足为富将何争乎
 疏珍宝弥积驰竞斯起
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
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
 注上有所好则下不能安其本分
 疏赏之以轩冕玩之以珠玑遂便群品奔
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0517-059.png
 驰因而不止欲令各安本分其可得乎
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
 注君莫之失则民自得矣
 疏推功于物故以得在民受国不祥故以
 失在己
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
 注君莫之枉则民自正
 疏无为任物正在民也引过责躬枉在己
 也
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
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0517-060.png
 注夫物之形性何为而失哉皆由人君挠
 之以至斯患耳故自责
 疏夫人受气不同禀分斯异令各任其能
 则物皆自得若有一物失所亏其形性者
 则引过归己退而责躬昔殷汤自剪是也
今则不然
 疏步骤殊时浇淳异世故今之驰物者则
 不复如此也
匿为物而愚不识
 注返其性匿也用其性显也故为物所显
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0517-061.png
 则皆识
 疏所作宪章皆反物性藏匿罪名愚妄不
 识故罪名者众也
大为难而罪不敢
 注为物所易则皆敢
 疏法既难定行之不易故决定违者斯罪
 之也
重为任而罚不胜
 注轻其所任则皆胜
远其涂而诛不至
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0517-062.png
 注适其足力则皆至
 疏力微事重而责其不胜路远期促而罚
 其后至皆不可也
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
 注将以避诛罚也
 疏智力竭尽不免诛罚惧罚情急故继之
 以伪
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
 注王日兴伪士民何以得其真乎
 疏谲伪之风日日而出伪众如草于何得
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0517-063.png
 真
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
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注当责上也
 疏夫知力穷竭谲伪必生赋敛益急贪盗
 斯起皆由主上无德法令滋彰夫能忘爱
 释私不贵珍宝当责在上岂罪下民乎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注亦能顺世而不系于彼我故也
 疏姓籧名瑗字伯玉卫之贤大夫也盛德
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0517-064.png
 高明照达空理故能与日俱新随年变化
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
 注顺物而畅物情之变然也
 疏初履之年谓之为是年既终谢谓之为
 非一岁之中而是非常出故始时之是终
 诎为非也
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注物情之变未始有极
 疏故变为新以新为是故已谢矣以故为
 非然则去年之非于今成是今年之是来
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0517-065.png
 岁为非是知执是执非滞新执故者倒置
 之流也故容成氏曰除日无岁籧瑗达之
 故随物化也
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

 注无根无门忽尔自然故莫见也唯无其
 生亡其出者为能睹其门而测其根也
 疏随变而生生无根原任化而出出无门
 户既曰无根无门故知无生无出生出无
 门理其如此何为岁之可像乎
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0517-066.png
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
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
 注我所不知物有知之者矣故用物之知
 则无所不知独任我知知甚寡矣今不恃
 物以知而自尊知则物不告我非大疑如
 何
 疏所知者俗知也所不知者真知也流俗
 之人皆尊重分别知之锐情取舍而莫能
 赖其分别之智以照真原可谓大疑惑之
 人也
卷二十七 第 32b 页 0517-067.png
已乎已乎且无所逃
 注不能用彼则寄身无地
 疏已止也夫锐情取舍不如休止必遭祸
 患无处逃形
此所谓然与然乎
 注自谓然者天下未之然也
 疏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彼我相对孰
 是孰非乎
仲尼问于太史大韬伯常骞狶韦
 疏太史官号也下三人皆史官之姓名也
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0517-068.png
 所问之事次列下文
曰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田猎
毕弋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
 疏毕大网也弋绳系箭而射也庸猥之君
 淫声嗜酒捕猎禽兽不听国政会盟交际
 不赴诸侯汝等史官应须定谥无道如此
 何为谥灵
大韬曰是因是也
 注灵即是无道之谥也
 疏依周公谥法乱而不损曰灵灵即无道
卷二十七 第 33b 页 0517-069.png
 之谥也此是因其无道谥之曰灵故曰是
 因是也
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
 注男女同浴此无礼也
史䲡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
 注以䲡为贤而奉御之劳故搏币而扶翼
 之使其不得终礼此其所以为肃贤也币
 者奉御之物
 疏滥浴器也姓史字鱼卫之贤大夫也币
 帛也又谥法德之精明曰灵男女同浴使
卷二十七 第 34a 页 0517-070.png
 贤人进御公见史鱼良臣深怀愧悚遣人
 搏捉币帛令扶将羽翼慰而送之使不终
 其礼敬贤如此便是明君故谥为灵灵则
 有道之谥
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
所以为灵公也
 注欲以肃贤补其私慢灵有二义不可谓
 善故仲尼问焉
 疏男女同浴娇慢之甚忽见贤人顿怀肃
 敬用为有道故谥灵也
卷二十七 第 34b 页 0517-071.png
狶韦曰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
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椁焉洗而视之
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埋之夫灵公
之为灵也久矣
 注子谓蒯聩也言不冯其子灵公将夺汝
 处也夫物皆先有其命故来事可知也是
 以凡所为者不得不为凡所不为者不可
 得为而愚者以为之在己不亦妄乎
之二人何足以识之
 注徒识已然之见事耳未知已然之出于
卷二十七 第 35a 页 0517-072.png
 自然也
 疏沙丘地名也在盟津河北子蒯聩也欲
 明人之名谥皆定于未兆非关物情而有
 升降故沙丘石椁先有其铭岂冯蒯聩方
 能夺葬史与常骞讵能识邪
少知问于太公调
 疏智照狭劣谓之少知大大也公正也道
 德广大公正无私复能调顺群物故谓之
 太公调假设立人以论道理
曰何谓丘里之言
卷二十七 第 35b 页 0517-073.png
 疏古者十家为丘二十家为里乡闾丘里
 风俗不同故假问答以辩之也
太公调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

 疏采其十姓取其百名合而论之以为风
 俗也
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今指马之百体而
不得马而马系于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

 疏如采丘里之言以为风俗斯合异以为
卷二十七 第 36a 页 0517-074.png
 同也一人设教随方顺物斯散同以为异
 也亦犹指马百体头尾腰脊无复是马此
 散同以为异也而系于前见有马此合异
 以为同也
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
人合并而为公
 注无私于天下则天下之风一也
 疏积土石以成丘山聚细流以成江海亦
 犹圣人无心随物施教故能并合八方均
 一天下华夷共履遐迩无私
卷二十七 第 36b 页 0517-075.png
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
 疏自从也谓圣人之教从外以入从中而
 出随顺物情故居主竟无所执也
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
 注自外入者大人之化也由中出者民物
 之性也性各得正故民无违心化必至公
 故主无所执所以能合丘里而并天下一
 万物而夷群异也
 疏由亦从也谓万物黔黎各有正性率心
 而出禀受皇风既合物情故顺而不距
卷二十七 第 37a 页 0517-076.png
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
 注殊气自有故能常有若本无之而由天
 赐则有时而废
 疏赐与也夫春暄夏暑秋凉冬寒禀之自
 然故岁叙成立若由天与之则有时而废
 矣
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
 注殊职自有其才故任之耳非私而与之
 疏五官谓古者法五行置官也春官秋官
 各有司职君王玄默委任无私故致宇内
卷二十七 第 37b 页 0517-077.png
 清夷国家宁泰也
文武大人不赐故德备
 注文者自文武者自武非大人所赐也若
 由赐而能则有时而阙矣岂唯文武凡性
 皆然
 疏文相武将量才授职各任其能非圣与
 也无私于物故道德圆备
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
 疏夫群物不同率性差异或巢居穴处走
 地飞空而亭之毒之咸能自济物各得理
卷二十七 第 38a 页 0517-078.png
 故无功也
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注名止于实故无为实各自为故无不为
 疏功归于物故为无为不执此为而无不
 为
时有终始世有变化
 注故无心者斯顺
 疏时谓四叙递代循环世谓人事迁贸不
 定
祸福淳淳
卷二十七 第 38b 页 0517-079.png
 注流行反覆
 疏淳淳流行貌夫天时寒暑流谢不常人
 情祸福何能久定故老子经云祸兮福所
 倚福兮祸所伏也
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
 注于此为戾于彼或以为宜
 疏拂戾也夫物情向背盖无定准故于此
 乖戾者或于彼为宜是以达道之人不执
 逆顺也
自殉殊面
卷二十七 第 39a 页 0517-080.png
 注各自信其所是不能离也
 疏殉逐也面向也夫彼此是非纷然固执
 故各逐己见而所向不同也
有所正者有所差
 注正于此者或差于彼
 疏于此为正定者或于彼差邪此明物情
 颠倒殊向而然也
比于大泽百材皆度
 注无弃材也
 疏比譬也度量也夫广大皋泽林籁极多
卷二十七 第 39b 页 0517-081.png
 随材量用必无弃掷大人取物其义亦然
观乎大山木石同坛
 注合异以为同也
 疏坛基也石有巨小木有粗细共聚大山
 而为基本此合异以为同也
此之谓丘里之言
 注言于丘里则天下可知
 疏总结前义也
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
 疏以道为名名道于理谓不足乎欲明至
卷二十七 第 40a 页 0517-082.png
 道无名故发斯问
太公调曰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
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
 注夫有数之物犹不止于万况无数之数
 谓道而足邪
 疏期限也号语也夫有形之物物乃无穷
 今世人语之限曰万物者此举其大经为
 言也亦犹虚道妙理本自无名据其功用
 彊名为道名于理未足也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
卷二十七 第 40b 页 0517-083.png
也道者为之公
 注物得以通通物无私而彊字之曰道
 疏天覆地载阴阳生育故形气之中最大
 者也天道能通万物亭毒苍生施化无私
 故谓之公也
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
 注所谓道可道也
 疏大通有物生化群品语其始本实曰无
 名因其功号读亦可也
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
卷二十七 第 41a 页 0517-084.png
 注名已有矣故乃将无可得而比邪
 疏因其功用已有道名不得将此有名比
 于无名之理以斯比拟去之迢递
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矣
 注今名之辩无不及远矣故谓道犹未足
 也必在乎无名无言之域而后至焉虽有
 名故莫之比也
 疏夫独以狗马一兽语而相比者非直大
 小有殊亦乃贵贱斯别也今以有名之道
 比无名之理者非直粗妙不同亦深浅斯
卷二十七 第 41b 页 0517-085.png
 异故不及远也
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

 注问此者或谓道能生之
 疏六合之内天地之间万物动植从何生
 起少知发问欲辩其原
太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
生相杀
 注言此皆其自尔非无所生
 疏夫三光相照二仪相盖风雨相治炎凉
卷二十七 第 42a 页 0517-086.png
 相代春夏相生秋冬相杀岂关情虑物理
 自然也
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
 注凡此事故云为趋舍近起于阴阳之相
 照四时之相代也
 疏矫起貌也庸常也顺则就而欲逆则恶
 而去言物在阴阳造化之中蕴斯情虑开
 杜交合以此为常也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疏夫逢泰则安遇否则危危则为祸安则
卷二十七 第 42b 页 0517-087.png
 为福缓者为寿急者为夭散则为死聚则
 为生凡此数事出乎造物相摩而成其犹
 四叙变易迁贸岂关情虑哉
此名实之可纪精之可志也
 注过此已往至于自然自然之故谁知所
 以也
 疏志记也夫阴阳之内天地之间为实有
 名故可纲可纪假令精微犹可言记至于
 重玄妙理超绝形名故不可以言像求也
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
卷二十七 第 43a 页 0517-088.png
物之所有
 注皆物之所有自然而然耳非无能有之
 也
 疏夫四叙循环更相治理五行运动递相
 驱役物极则反终而复始物之所有理尽
 于斯
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
 注物表无所复有故言知不过极物也
 疏夫真理玄妙绝于言知若以言诠辩运
 知思想道可极于有物而已固未能造于
卷二十七 第 43b 页 0517-089.png
 玄玄之境
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
 注废起皆自尔无所原随也
此议之所止
 注极于自尔故无所议
 疏睹见也随逐也夫见道之人玄悟之士
 凝神物表寂照环中体万境皆玄四生非
 有岂复留情物物而推逐发起之所由乎
 所谓之言语道断议论休止者也
少知曰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
卷二十七 第 44a 页 0517-090.png
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
 注季真曰道莫为也接子曰道或使或使
 者有使物之功也
 疏季真接子并齐之贤人俱游稷下故托
 二贤明于理莫无也使为也季真以无为
 为道接子谓道有为使物之功各执一家
 未为通论今少知问此以定臧否于素情
 妙理谁正谁偏者也
太公调曰鸡鸣犬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
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将
卷二十七 第 44b 页 0517-091.png

 注物有自然非为之所能也由斯而观季
 真之言当也
 疏夫目见耳闻鸡呜狗吠出乎造化愚智
 同知故虽大圣至知不能用意测其所为
 不能用言道其所以自然呜吠岂道使之
 然是知接子之言于理未当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
 注皆不为而自尔
 疏假令精微之物无有伦绪粗大之物不
卷二十七 第 45a 页 0517-092.png
 可围量用此道理推而析之未有一法非
 自然独化者也
或之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
 注物有相使亦皆自尔故莫之为者未为
 非物也凡物云云皆由莫为而过去
 疏不合于道故未免于物各滞一边故卒
 为过患也
或使则实
 注实自使之
 疏滞有为也
卷二十七 第 45b 页 0517-093.png
莫为则虚
 注无使之也
 疏溺无故也
有名有实是物之居
 注指名实之所在
无名无实在物之虚
 注物之所在其实至虚
 疏夫情苟滞于有则所在皆物也情苟尚
 无则所在皆虚也是知有无在心不在乎
 境
卷二十七 第 46a 页 0517-094.png
可言可意言而愈疏
 注故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后至焉
 疏夫可以言诠可以意察者去道弥疏远
 也故当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后至焉
未生不可忌
 注突然自生制不由我我不能禁
 已死不可阻
 注忽然自死吾不能违
 疏忌禁也阻碍也突然而生不可禁忌忽
 然而死有何碍阻唯当随变任化所在而
卷二十七 第 46b 页 0517-095.png
 安字亦有作沮者怨也处顺而死故不怨
 丧也
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
 注近在身中犹莫见其自尔而欲忧之
 疏劳息聚散近在一身其理窈冥愚人不
 见
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
 注此二者世所至疑也
 疏有无二执非达者之心疑惑之人情偏
 乃为议论之也
卷二十七 第 47a 页 0517-096.png
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无
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
 注物理无穷故知言无穷然后与物同理
 也
 疏本过去也末未来也过去已往生化无
 穷莫测根原焉可意致假令盛谈无有既
 其偏滞未免于物故与物同于一理也
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
 注恒不为而自使然也
 疏本犹始各执一边以为根本者犹未免
卷二十七 第 47b 页 0517-097.png
 于本末也故与有物同于始斯离于物也
道不可有有不可无
 注道故不能使有而有者常自然也
 疏夫至道不绝非有非无故执有执无二
 俱不可也
道之为名所假而行
 注物所由而行故假名之曰道
 疏道大无名彊名曰道假此名教动而行
 之也
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于大方
卷二十七 第 48a 页 0517-098.png
 注举一隅便可知
 疏胡何也方道也或使莫为未阶虚妙斯
 乃俗中一物偏曲之人何足以造重玄语
 乎大道
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
 注求道于言意之表则足
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
 注不能忘言而存意则不足
 疏足圆遍也不足偏滞也苟能忘言会理
 故曰言未尝言尽合玄道也如其执言不
卷二十七 第 48b 页 0517-099.png
 能契理既乖虚通之道故尽是滞碍之物
 也
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
 注天道物之极常莫为而自尔不在言与
 不言
 疏道物极处非道非物故言默不能尽载
 之
非言非默议有所极
 注极于自尔非言默而议之也
 疏默非默议非议唯当索之于四句之外
卷二十七 第 49a 页 0517-100.png
 而后造于众妙之门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49b 页 0517-10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