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60573a 页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0516-100.png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六庆五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
 疏姓徐字无鬼隐者也姓女名商魏之宰
 臣武侯文侯之子毕万八世孙也无鬼欲
 箴规武侯故假宰臣以见之
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
肯见于寡人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0516-101.png
 疏久处山林勤苦贫病忽能降志混迹俗
 中中心欣悦有慰劳也
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
盈嗜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嗜
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
 注嗜欲好恶内外无可
 疏黜废退也掔引却也君若嗜欲盈满好
 恶长进则性命精灵困病也君屏点嗜欲
 掔去好恶既不称适故耳目病矣是故我
 将慰劳于君君有何暇能劳于我也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0516-102.png
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
 疏此重结前义
武侯超然不对
 注不悦其言
 疏超恨也既不称情故长然不答
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
 疏既觉武侯怅然不悦试语狗马庶惬其
 心
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
 疏执守情志唯贪饱食此之形质德比狐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0516-103.png
 狸下品之狗
中之质若视日
 疏意气高远望如视日体质如则中品狗
 也
上之质若亡其一
 疏一身也神气定审若丧其身上品之狗
 也
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
 疏狗有三品马有数阶而相狗之能不若
 相马武侯庸鄙故以此逗机冀其欢悦庶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0516-104.png
 几归正
吾相马直者中绳
 疏谓马前齿
曲者中钩
 疏谓马项也
方者中矩
 疏谓马头也
圆者中规
 疏谓马眼也
是国马也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0516-105.png
 疏合上之相是谓诸侯之国上品马也
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
 疏材德素成不待于习斯乃字内上马天
 王所驭也
若恤若失若丧其一
 疏眼自顾视既似忧虞蹄足缓疏又如奔
 佚观其神彩若忘己身如此之材天子马
 也
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疏轶过也驰走迅速超过群马疾若迅风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0516-106.png
 尘埃远隔既非教习故不知所由也
武侯大悦而笑
 注夫真人之言何逊哉唯物所好之可也
 疏语当其机故笑而欢悦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
 疏议事已了辞而出女商怪君欢笑是以
 咨问无鬼也
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
说之则以金板六韬
 疏诗书礼乐六经金板六韬周书篇名也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0516-107.png
 或言秘谶也本有作韬字者随字读之云
 是太公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韬也横远
 也纵近也武侯好武而恶文故以兵法为
 纵六经为横也
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
齿
 注是直乐鴳以钟鼓耳故愁
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悦若此乎
 疏奉事武侯尽于忠节或献替可否功绩
 克彰如此之徒不可称数而我君未尝开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0516-108.png
 口而微笑今子有何术遂使吾君欢说如
 此邪
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
 疏夫药无贵贱瘉疾则良故直告犬马更
 无他说
女商曰若是乎
 疏直置如是告狗马乎怪其术浅故有斯
 问
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
知而喜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0516-109.png
 注各思其本性之所好
 疏去国迢递有流放之人或犯宪纲或遭
 苛政辞乡甫尔始经数日忽逢知识喜慰
 何疑此起譬也
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
 疏日月稍久思乡渐深虽非相识而国中
 曾见故人见之而欢也
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
思人滋深乎
 注各得其所好则无思无思则忘其所以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0516-110.png
 喜也
 疏去国周年所适渐远故见似乡里人而
 欢喜矣岂非离家渐远而思恋滋深乎以
 况武侯性好犬马久不闻政事等离乡之
 人忽闻谈笑
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
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
謦欬其侧者乎
 注得所至乐则大悦也
 疏柱塞也踉食人也跫行声也夫时遭暴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0516-111.png
 乱运属饥荒逃避波迸于虚园宅唯有藜
 藋野草柱塞门庭狙猿鼪鼬蹊径斯在若
 于堂宇人位虚广间然当尔之际思乡滋
 甚忽闻他人行声犹自欣悦况乎兄弟亲
 眷謦欬言笑者乎此重起譬也
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注所以未尝启齿也夫真人之言所以得
 吾君性也始得之而喜久得之则忘
 疏武侯思闻犬马其日固久譬彼流人方
 滋逃客羁弊既淹实怀乡眷今乃以真人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0516-112.png
 六经之说大公兵法之谈謦欬其侧非所
 宜也此合前谕也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芧栗
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千酒
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
 疏千求也久处山林飧食蔬果年事衰老
 劳若厌倦岂不欲求于滋味以养颓龄乎
 庶禀德以谋固宗庙
徐无鬼曰无鬼生于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
酒肉将来劳君也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0516-113.png
 疏生涯贫贱安于山薮岂欲贪于饮食以
 自养哉盖不然乎将劳君也
君曰何哉奚劳寡人
 疏奚何也问其所以也
曰劳君之神与形
 疏食欲无厌形劳神倦故慰之耳
武侯曰何谓邪
 疏问其所言有何意谓
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
 注不以为君而恣之无极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0516-114.png
 疏夫天地两仪亭毒群品物于资养周普
 无偏不以为君恣其奢侈此并是无鬼劳
 君之辞
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
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
 注如此违天地之平也
 疏登高位为君子不可乐之以为长居卑
 下为百姓不可苦之以为短而独誇万乘
 之威苦此一国黎庶贪色声香味以恣耳
 目鼻口既违天地之意窃为公不取焉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0516-115.png
夫神者不自许也
 注物与之耳
 疏许与也夫圣主神人物我平等必不多
 贪滋味而自与焉
夫神者好和而恶奸
 注与物共者和也私自许者奸也
 疏夫神圣之人好与物和同而恶奸私者
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
 疏夫奸者私通于理为病君独有病其困
 如何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0516-116.png
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
兵其可乎
 疏欲行爱养之仁而为裁非之义脩于文
 教偃息兵戈如斯治国未知可不也
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
 注爱民之迹为民所尚尚之为爱爱已伪
 也
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
 注为义则名彰名彰则竞兴竞兴则丧其
 真矣父子君臣怀情相欺虽欲偃兵其可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0516-117.png
 得乎
 疏夫偏爱之仁裁非之义偃武之功脩文
 之事迹既彰矣物斯徇焉害民造兵自此
 始也
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
 注从无为为之乃成耳
 疏自从也殆近也从此以为必殆隳败无
 为之本故近不成也
凡成美恶器也
 注美成于前则伪生于后故成美者乃恶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0516-118.png
 器也
 疏夫善善之事成之于前美迹既彰物则
 趋竞故为恶之器贝也
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
 注民将以伪断之耳未肯为真也
 疏几近也仁义迹显物皆丧真故近伪本
 也
形固造形
 注仁义有形固伪形必作
 疏仁义二涂并有形迹故前迹既依后形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0516-119.png
 必造
成固有伐
 注成则显也
 疏夫功名成者必招争竞故有征伐
变固外战
 注失其常然
 疏夫造作刑法而变更易常者物必害之
 故致外敌事多争战
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
 注鹤列陈兵也丽谯高楼也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0516-120.png
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注步兵曰徒但不当为义爱民耳亦无为
 盛兵走马
 疏鹤列陈兵也言陈设兵马如鹤之行列
 也丽谯高楼也言其华丽谯峣也锱坛宫
 名也君但勿起心偃兵为义亦无劳盛陈
 兵卒于高楼之下徒骥马宫苑之间
无藏逆于得
 注得中有逆则失耳
 疏莫包藏逆心而苟于得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0516-121.png
无以巧胜人
 注守其朴而朴各有所能则平
 疏大巧若拙各敦朴素莫以机心争胜于
 人
无以谋胜人
 注率其真知而知各有所长则均
 疏忘心遣虑率其直知勿以谋谟胜捷于
 物
无以战胜人
 注以道应物物服而无胜名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0516-122.png
 疏先为清淡以道服人勿以兵战取胜于
 物
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
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
 注不知以何为善则虽克非己胜
 疏夫应天顺人而或灭凶殄逆者虽亡国
 戮人而不失百姓之欢心也若使诛杀人
 民兼土并地而意在贪取私养其身及悦
 其心者虽复战克前敌善胜于人不知此
 胜于何处在善且在谁边也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0516-123.png
君若勿已矣脩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
勿撄
 注若未能已则莫若脩已之诚
 疏诚实也撄扰也事不得止应须治国若
 脩心中之实应二仪之生杀无劳作法撄
 扰黎民
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注甲兵无所陈非偃也
 疏大顺天地施化无心民以胜残免脱伤
 死何劳措意作法偃兵邪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0516-124.png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疏黄帝轩辕也大隗大道广大而隗然空
 寂也亦言大隗古之至人也具茨山名也
 在荥阳密县界亦名泰隗山黄帝圣人久
 冥至理方欲寄寻玄道故托迹具茨
方明为御昌宇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
稽后车
 疏方明滑稽等皆是人名在右为骖在左
 为御前马马前为导也后车车后为从也
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0516-125.png
 注圣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虽欲之乎大
 隗其可得乎
 疏涂道也今汝州有襄城县在泰隗山南
 即黄帝访道之所也自黄帝已上至于滑
 稽总有七圣也注云圣者名也名生而物
 迷矣虽欲之乎大隗其可得乎此注得之
 今子重释也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
 疏牧马童子得道人也牧马曰牧适尔而
 值牧童因问道之所在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0516-126.png
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疏若汝也然犹是也问山之处所答云我
 知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疏存在也又问道之所在答云知处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
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疏帝惊异牧童知道所在因问缉理区宇
 其法如何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0516-127.png

 注各自若则无事矣无事乃可以为天下
 也
 疏异何也若如也夫欲脩为天下亦如治
 理身身既无为物有何事故老经云我无
 为而民自化
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
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注日出而游日入而息
 疏六合之内谓嚣尘之里也瞀病谓风眩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0516-128.png
 冒乱也言我少游至道之境栖心尘垢之
 外而有眩病未能体真幸圣人教我脩道
 昼作夜息乘日遨游以此安居而逍遥处
 世本有作车字者谓乘日新以变化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
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注夫为天下莫过自放任自放任矣物亦
 奚撄焉故我无为而民自化
 疏痊除也虚妄之病久已痊除任染而游
 心物外治身治国岂有异乎物我混同故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0516-129.png
 无事也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注事由民作
虽然请问为天下
 注令民自得必有道也
 疏夫牧养苍生实非圣人务理虽如此犹
 请示以要言
小童辞
 疏无所说也
黄帝又问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0516-130.png
 疏殷勤请小童也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注马以过分为害
 疏害马者谓分外之事也夫治身莫先守
 分故牧马之术可以养民问既殷勤聊为
 此答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注师夫天然而去其过分则大隗至也
 疏顿悟圣言故身心爱敬退其分外至乎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0516-131.png
 大隗合乎天然之道其在吾师乎
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
 疏世属艰危时逢祸变知谋之士思而虑
 之如其不然则不乐也
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
 疏辩类县河辞同炙輠无谈说端故则不
 欢乐
察士无凌谇之事则不乐
 疏机警之士明察之人若不容主客问讯
 辞锋凌轹则不乐也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0516-132.png
皆囿于物者也
 注不能自得于内而乐物于外故可囿也
 故各以所乐囿之则万物不召而自来非
 彊之也
 疏此数人者各有偏滞未达大方并囿域
 于物也
招世之士兴朝
 疏推荐忠良招致人物之士可以与于朝
 廷也
中民之士荣官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0516-133.png
 疏治理四民甚龙折中斯人精干局分可
 以荣官
筋力之士矜难
 疏英髦壮士有力如虎时逢厄难务于济
 世也
勇敢之士奋患
 疏武勇之士果决之人奋发雄豪涤除祸
 患
兵革之士乐战
 疏情好千戈志存锋刃如此之士乐于征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0516-134.png
 战
枯槁之士宿名
 疏食寡衣褐形容憔悴留心寝宿唯在声
 名也
法律之士广治
 疏刑法之士留情格条惩恶劝善其治大
 也
礼教之士敬容
 疏节文之礼矜敬容貌
仁义之士贵际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0516-135.png
 注士之不同若此故当之者不可易其方
 疏世有迍邅时逢际会则施行仁义以著
 名勋际会也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
则不比
 注能同则事同所以比
 疏比和乐古者因井为市故谓之市井也
 若乖本务情必不和也
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
 注业得其志故劝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0516-136.png
 疏众庶之人各有事旦暮称情故自勉励
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注事非其巧则惰
 疏壮盛也百工功巧各有器械能顺其情
 事斯盛矣
钱财不积则贪者忧
 注物得所嗜而乐也
权势不尤则夸者悲
 疏尤甚也夫贪竞之人必聚财以适性矜
 誇之士假权势以娱心事苟乖情则忧悲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0516-137.png
 斯生矣
势物之徒乐变
 注权势生于事变
 疏夫祸起则权势尤故以势陵物之徒乐
 祸变也
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注凡此诸士用各有时时用则不能自已
 也苟不遭时则虽欲自用其可得乎故贵
 贱无常也
 疏以前诸士遭遇时命情随事迁故不无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0516-138.png
 为也
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
 注士之所能各有其极若四时之不可易
 耳故当其时物顺其伦次则各有用矣是
 以顺岁则时序易性则不物物而不物非
 毁如何
 疏比次第也夫士之所行能有长短用舍
 随时成有次第方之岁叙炎凉不易于物
 不物犹不易于物者也
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0516-139.png
 注不守一家之能而之夫万方以要时利
 故有匐匍而归者所以悲也
 疏驰鹜身心潜伏前境至乎没命不知反
 归顽愚若此深可悲叹也已矣
庄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
羿也可乎
 注不期而中谓误中者也非善射也若谓
 谬中为善射是则天下皆可谓之羿可乎
 言不可也
 疏期谓准的也夫射无期准而误中一物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0516-140.png
 即谓之善射者若以此为善射可乎
惠子曰可
 疏谓宇内皆羿也
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
下皆尧也可乎
 注若谓謲中者羿也则私自是者亦可谓
 尧矣庄子以此明妄中者非羿而自是者
 非尧
 疏各私其是故无公是也而唐尧圣人对
 桀为是若各是其所是则皆圣人可乎言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0516-141.png
 不可
惠子曰可
 疏言各是其是天下尽尧有斯理而惠施
 滞辨有言无实
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
是邪
 注若皆尧也则五子何为复相非乎
 疏儒姓郑名缓墨名翟也杨名朱秉者公
 孙龙字也此四子者并聪明过物盖世雄
 辨添惠施为五各相是非未知次定用谁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0516-142.png
 为是若天下皆尧何为五复相非乎
或者若鲁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
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
 疏姓鲁名遽周初人云冬取千年燥灰以
 拥火须臾出火可以爨鼎盛夏以瓦瓶盛
 水汤中煮之县瓶井中须臾成冰也而迷
 惑之俗自是非徒与鲁无异也
鲁遽曰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
道也
 疏千年灰阳也火又阳也此是以阳召阳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0516-143.png
 井中阴也水又阴也此是以阴召阴鲁遽
 此言非其弟子也
吾示子乎吾道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
一于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
 注俱亦以阳召阳而横自以为是
 疏废置也置一瑟于堂中置一瑟于室内
 鼓堂中宫角室内弦应而动斯乃五音六
 律声同故也犹是以阳召阳也
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
 注随调而改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0516-144.png
 疏堂中改调一弦则室内音无复应动当
 为律不同故也
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注无声则无以相动有声则非同不应今
 改此一弦而二十五弦皆改其以急缓为
 调也
 疏应唯宫角而已密二十五弦俱动声律
 同者悉应动也
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
 注鲁遽以此夸其弟子然亦以同应同耳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0516-145.png
 未为独能其事也
 疏声律之外曾更有异术虽复应动不同
 总以五音为其君主而已既无他术何足
 以自夸
且若是者邪
 注五子各私所见而是其所是然亦无异
 于鲁遽之夸其弟子未能相出也
 疏惠子之言各私其是务夸陵物不异鲁
 遽故云若是
惠子曰今夫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0516-146.png
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
 注未始吾非者各自是也惠子便欲以此
 为至
庄子曰齐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
 注投之异国使门者守之出便与手不保
 其全此齐人之不慈也然亦自以为是故
 为之
 疏阍守门人也齐之人弃蹢其子于宋仍
 命以此不亦我是
其求钘钟也以束缚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0516-147.png
 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
 注唐失也失亡其子而不能远索遗其气
 类而亦未始自非人之自是有斯谬矣
 疏钘小钟也唐亡失也求觅亡子不偶境
 域束缚钘钟恐其损坏贱子贵器为不慈
 遗其气类亦言我是
夫楚人寄而蹢阍者
 注俱寄止而不能自投于高地也
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于岑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0516-148.png
而足以造于怨也
 注岑岸也夜半独上人船未离岸已共人
 斗言齐楚二人所行若此而未尝自以为
 非今五子自是岂异斯哉
 疏楚郢之人因子客寄近于江滨之侧投
 蹢守门之家夜半无人之时辄入他人舟
 上而船未离岑已共舟人斗打不怀恩德
 更造怨辞愚猥如斯亦云我是惠子之徒
 此之类也岑岸也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0516-149.png
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
风听而斲之
 注瞑目恣手
 疏郢楚都也汉书扬雄传作郢乃因郢人
 谓泥画之人也垩者白善土也漫污也庄
 生送亲知之葬过惠子之墓缅怀畴昔仍
 起斯譬瞑目恣手听声而斲运斤之妙遂
 成风声若蝇翼者言其神妙也
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0516-150.png
 疏去垩漫而鼻无伤损郢人立傍容貌不
 失元君闻其神妙尝试召而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

 注非夫不动之质忘言之对则虽至言妙
 斲而无所用之
 疏质对也匠石虽巧必须不动之质庄子
 虽贤犹藉忘言之对盖知惠子之亡庄子
 丧偶故匠人辍成风之妙响庄子息濠上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0516-151.png
 之微言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
谓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疏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齐相也是鲍叔
 牙之友人桓公尊之号曰仲父桓公即小
 白也一匡天下九合诸侯而为霸主者管
 仲之力也病病者言是病极重也大病者
 至死也既将属纩故临问之仲父死后属
 付国政与谁为可也
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0516-152.png
 疏问国政欲与谁答曰与鲍叔也
曰不可其为人絜廉善士也其于不已若者
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
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
弗久矣
 疏姓鲍字叔牙贞廉清絜善人也而事猥
 之人不如己者不比数之一闻人之过至
 死不忘率性廉直不堪宰辅上以忠直钩
 束于君下以清明逆忤百姓不能和混故
 君必罪之管仲贤人通鉴于物恐危社稷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0516-153.png
 虑害叔牙故不举之也
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
也上忘而下畔
 注高而不亢
 疏姓隰名朋齐贤人也叛犹望也混高卑
 一荣辱故己为卿辅能遗富贵之尊下抚
 黎元须忘皂隶之贱事不得止用之可也
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注故无弃人
 疏不及己者但怀哀悲辅弼齐侯期于淳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0516-154.png
 朴心之所愧不逮轩辕也
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
 疏圣人以道德拯物贤人以财货济人也
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
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
也勿已则隰朋可
 疏运智明察临于百姓逆忤物情叔牙治
 国则不问物之小瑕治家则不见人之过
 勿已则隰朋可总结以前义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0516-155.png
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𢮞见巧乎
王王射之敏给
 注敏疾也给续括也
 疏狙猕猴也山多猕猴故谓之狙山也恂
 怖惧也蓁棘丛也委蛇从容也攫𢮞腾掷
 也敏给犹速也吴王浮江遨游眺望众狙
 恂惧走避深棘独一老狙恃便敖王王既
 怪怒急速射之
搏捷矢
 注捷速也矢往虽速而狙犹搏之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0516-156.png
 疏搏接也捷速也矢箭也箭往虽速狙皆
 接之其敏捷也如此
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疏命召也相助也谓王之左右也王既自
 射不中乃召左右乱趋射之于是狙抱树
 而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
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
色骄人哉
 疏姓颜字不疑王之友也殛死也予我也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0516-157.png
 狙矜伐劲巧恃赖方便傲慢于王遂遭死
 殛嗟此狡兽可以戒人勿淫声色骄豪于
 世
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
年而国人称之
 注称其忘巧遗色而任夫素朴
 疏姓董名梧吴之贤人也锄除去也既奉
 王教于是退归悔过自新师于有道除其
 美色去其声乐重素朴辞荣华脩德三年
 国人称其贤善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0516-158.png
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
 疏犹是齐物中南郭子綦也其隐几等义
 并贝解内篇
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
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
 疏颜成子綦门人也尤甚也每仰叹先生
 忘物之甚必固形同槁骸心若死灰慕德
 殷勤有此嗟咏也
曰吾尝居山穴之口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
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0516-159.png
 注以得见子綦为荣
 疏山穴齐南山也田禾齐王姓名子綦隐
 居山穴德音遐搌齐主暂睹以见为荣所
 以一国之人三度庆贺也
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之
 疏我声名在先故使物知我我便是卖于
 名声故田禾见而则之
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
之彼恶得而鬻之
 疏若我韬光晦迹不有声名彼之世人何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0516-160.png
 得知我我若名价不贵彼何得见而则之
 只为不能灭迹匿端故为物之所卖鬻之
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
 疏丧犹亡失也子綦悲叹世人舍己慕他
 丧失其道
吾又悲夫悲人者
 疏夫道无得丧而物有悲乐故悲人之自
 丧者亦可悲也
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注子綦知夫为之不足以救彼而适足以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0516-161.png
 伤我故以不悲悲之则其悲稍去而泊然
 无心枯槁其形所以为日远矣
 疏夫玄道冲虚无丧无乐是以悲人自丧
 及悲者虽复前后悲深浅称异咸未偕道
 故亦可悲悲而又悲遣之又遣教既彰矣
 玄玄之理斯著与众妙相符故曰而深远
 矣
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敖执爵而立市南
宜僚
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于此言已
 注古之言者必于会同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0516-162.png
 疏觞酒器之总名谓以酒燕之也爵亦酒
 器受一升古人欲饮必先祭其宜僚沥酒
 祭故祝圣人愿与孔子于此言论也
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
 注圣人无言其所言者百姓之言耳故曰
 不言之言苟以言为不言则虽言出于口
 故为未之尝言
于此乎言之
 注今将于此言于无言
 疏夫理而教不言矣教而理未之尝言也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0516-163.png
 是以圣人妙体斯趣故终曰言而未尝言
 也孔子应宜僚之请故于此亦言于无言
 矣
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
秉羽而郢人投兵
 注此二子息讼以默澹泊自若而兵难自
 解
 疏姓熊字宜僚楚之贤人亦是勇士沉默
 者也居于市南因号曰市南子焉楚白公
 胜欲因作乱将杀令尹子西司马子綦言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0516-164.png
 熊宜勇士也若得敌五百人遂遣使屈之
 宜僚正上下弄丸而戏不与使者言使因
 以剑乘之宜僚曾不惊惧既不从命亦不
 言他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故曰两家
 难解姓孙字叔敖楚之令尹甚有贤德者
 也郢楚都也投息也叔敖蕴藉实知高枕
 而逍遥会理忘言执羽扇而自得遂使敌
 国不侵折冲千里之外楚人无事修文德
 息其武略彰二子有此功能故可与仲尼
 晤言赞扬玄道也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0516-165.png
丘愿有喙三尺
 注苟所言非己则虽终身言故为未尝言
 耳是以有喙三尺未足称长凡人闭口未
 是不言
 疏喙口也苟其言当即此无言假余喙长
 三尺与闭口何异故愿有之也
彼之谓不道之道
 注彼谓二子
 疏彼谓所诠之理不道而道言非道非不
 道也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0516-166.png
此之谓不言之辩
 注此谓仲尼
 疏此谓能诠之教不言而言非言非不言
 也子玄乃云此谓仲尼斯注粗浅失之远
 矣夫不道不言斯乃探微索隐穷理尽性
 岂二子之所能邪若以甘寝弄丸而称息
 讼以默者此则默语县隔丘何得有喙三
 尺乎故不可也又此一章盛谈玄极观其
 文势不关孙熊明矣
故德总乎道之所一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0516-167.png
 注道之所容者虽无方然总其大归莫过
 于自得故一也
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
 注言出其分非至如何
 疏天至道之境重玄之域圣心所不能知
 神口所不能辨若以言知索真失之远矣
 故德之所总言之所然者在于至妙之一
 道也
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
 注各自得耳非相同也而道一也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0516-168.png
 疏夫一道虚玄曾无涯量而德有上下谁
 不能周备也本有作同字者言德有优劣
 未能同道也此解前道之所一也
知之所不能知者辩不能举也
 注非其外故不能举
 疏夫知者玄道所谓妙绝名言故非辩说
 所能胜举也此解前知之所不知也
名若儒墨而凶矣
 注夫儒墨欲同所不能同举所不能举故
 凶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0516-169.png
 疏夫执是竞非而名同儒墨者凶祸斯及
 矣
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
 注明受之无所辞所以成大
 疏百川竞注东流不息而巨海容纳曾不
 辞惮此据东海为言亦宏博之至也已
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
 注汎然都任
 疏前举海为谕此下合譬也圣人德合二
 仪故并包天地仁覃无外故泽及天下成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0516-170.png
 而不处故不知谁为推功于人故莫识其
 氏族矣
是故生无爵
 注有而无之
死无谥
 注谥所以名功功不在己故虽谥而非己
 有
 疏夫人处世生有名位死定谥号所以表
 其实也圣人生既以功推物故死亦无可
 谥也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0516-171.png
实不聚
 注令万物各知足
 疏纵有财德悉分散于人也
名不立
 注功非已为故名归于物
 疏夫名以名实实既不聚故名将安寄也
此之谓大人
 注若为而有之则小矣
 疏总结以前忘于名谥之士可谓大德之
 人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0516-172.png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注贤出于性非言所为
 疏善喜好也夫犬不必吠贤人岂复多言
而况为大乎
 注大人愈不可为而得
 疏夫好言为贤犹自不可况惑心取舍于
 大乎
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
 注唯自然乃德耳
 疏爱心宏博谓之大冥符玄道谓之德夫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0516-173.png
 有心求大于理尚乖况有情为德固不可
 也
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
 注天地大备非求之也
 疏备具足也夫二仪覆载亭毒无心四叙
 周行生成庶品盖何术焉而万物必备
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
 注知其自备者不舍己而求物故无求无
 失无弃也
 疏夫体弘自然之理而万物素备者故能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0516-174.png
 于物我之际淡然忘怀是以无取无舍无
 失无丧无證无得而不以物境易夺己心
 也
反己而不穷
 注反守我理我理自通
 疏只为弘备故契于至理既而反本还原
 会己身之妙极而无穷竟者也
循古而不摩
 注顺常性而自至耳非摩拭
 疏循顺也顺于物性无心改作岂复摩饰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0516-175.png
 而矜之
大人之诚
 注不为而自得故曰诚
 疏诚实也夫反本还原因循万物者斯乃
 大圣之人自实之德也
子綦有八子陈诸前召九方歅曰为我相吾
子孰为祥
 疏子綦楚司马子綦也陈行列也诸于也
 方姓也歅名也孰谁也祥善也九方歅善
 相者也陈列诸子于庭前命方歅令相之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0516-176.png
 八子之中谁为吉善
九方歅曰梱也为祥
 疏梱子名也言八子之中梱最祥善也
子綦瞿然喜曰奚若
 疏瞿然惊喜貌闻子吉祥故容貌惊喜问
 其祥善貌相如何
曰梱也将与国君同食以终其身子綦索然
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
 疏索然涕出貌方歅识见浅近以食肉为
 祥子綦鉴深玄妙知其非吉故悯其凶极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0516-177.png
 悲而出涕
九方歅曰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
母乎今夫子闻之而泣是禦福也子则祥矣
父则不祥
 疏三族谓父母族也妻族也禦拒捍也夫
 共国君食尊荣富贵恩被三族何但二亲
 子享吉祥父翻涕泣斯乃禦福德也
子綦曰歅汝何足以识之而梱祥邪尽于酒
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
 疏自从也方歅小巫识鉴不远相梱祥者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0516-178.png
 不过酒肉味入于鼻口方歅道术理尽于
 斯讵知酒肉由来从何而至
吾未尝为牧而牂生于奥未尝好田而鹑生
于宎若勿怪何邪
 注夫所以怪出于不意故也
 疏牂羊也奥西南隅未地羊位也牂东南
 隅辰地也辰为鹑位故言牂生也夫羊须
 牧养鹑因畋猎若禄藉功著然后可致富
 贵今梱而功行未闻而与国君同食何异
 乎无牧而忽有羊不田而获鹑也非牧非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0516-179.png
 田怪如何也
吾所与吾子游者游于天地
 注不有所为
吾与之邀乐于天吾与之邀食于地
 注随所遇于天地耳邀遇也
 疏邀遇也天地无心也子綦体道虚忘顺
 物自足于性分之内敖游乎天地之间所
 造皆适不待欢娱所遇斯食岂资厚味邪
吾不与之为事不与之为谋不与之为怪
 注怪异也循常任性脱然自尔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0516-180.png
 疏忘物故不为事忘智故不为谋循常故
 不为怪
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
 注斯不为也
 疏诚实也乘二仪之实道顺万物以逍遥
 故不与物更相撄扰
吾与之一委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
 注斯顺耳无择也
 疏委蛇犹纵任也心境不二从容任物事
 既非事何宜便之可为乎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0516-181.png
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
 注夫有功于物物乃报之吾不为功而偿
 之何也
 疏夫报功赏德者世俗务也苟体道任物
 不立功名何须功之偿哉
凡有怪徵者必有怪行殆乎非我与吾子之
罪几天与之也
 注今无怪行而有怪徵故知其天命也
 疏殆危也几近也夫有怪异之行者必怪
 异之徵祥也今吾子未有怪行而有怪徵
卷二十六 第 42a 页 0516-182.png
 必遭殆者斯乃近是天降之灾非吾子之
 罪
吾是以泣也
 注夫为而然者勿为则已矣不为而自至
 则不可奈何也故泣之
 疏罪若由人庶其修改既关天命是以泣
 也
无几何而使梱之于燕盗得之于道全而鬻
之则难不若刖之则易
 注全恐其逃故不如刖之易售也
卷二十六 第 42b 页 0516-183.png
 疏无几何谓俄顷间也楚使捆聘燕途道
 之上为贼所得略梱为奴而全形卖之恐
 其逃窜故难防禦则刖足不虑其逃故易
 售
于是乎刖而鬻之于齐适当渠公之街然身
食肉而终
 疏渠公齐之富人为街正梱之既遭刖足
 卖与齐国富商之家代主当街终身肉食
 也字又作术者云渠公屠人也卖梱在屠
 家共主行宰杀之术终身食肉也
卷二十六 第 43a 页 0516-184.png
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
 疏齧缺逢遇许由仍问欲何之适
曰将逃尧
 疏答曰将欲逃避帝尧
曰奚谓邪
 疏问其何意
曰夫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后世其
人与人相食与
 注仁者争尚之原故也
 疏畜畜盛行貌也成行偏爱之仁乖于淳
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0516-185.png
 和之德恐宇内丧道之士犹甚浇季将来
 逐迹百姓饥荒仓廪既虚民必相食是以
 逃也
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
劝致其所恶则散
 疏夫民抚爱则亲利益则至来誉赞则相
 劝勉与所恶则众离散故黔首聚散盖不
 难也
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
仁义之行唯且无诚
卷二十六 第 44a 页 0516-186.png
 注仁义既行将伪以为之
 疏夫利益苍生爱育群品立功聚众莫先
 仁义而履仁蹈义捐率于中者少托于圣
 迹以规名利者多是故行仁义者矫性伪
 情无诚实者也
且假夫禽贪者器
 注仁义可见则夫贪者将假斯器以获其
 志
 疏器圣迹也且贪于名利险于禽兽者必
 假夫仁义为其器者也
卷二十六 第 44b 页 0516-187.png
是以一人之断制利天下
 注若夫仁义各出其情则其断制不止乎
 一人
 疏荣利之徒负于仁义恣其鸩毒断制天
 下向无圣迹岂得然乎
譬之犹一覕也
 注覕割也万物万形而以一剂割之则有
 伤也
 疏覕割也若以一人制服天下譬犹一刀
 割于万物其于损伤彼此多矣
卷二十六 第 45a 页 0516-188.png
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
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矢
 注外贤则贤不伪
 疏夫贤圣之迹为利一时万代之后必生
 贼害唯能忘外贤圣者其知之妙也
有暖姝者有濡需者有卷娄者
 疏此略摽下解释
所谓暖妹者学一先生之言则暖暖妹妹而
私自悦也自以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
 注意尽形教岂知我之独化于玄冥之境
卷二十六 第 45b 页 0516-189.png
 哉
 疏暖姝自许之貌也小见之人学问寡薄
 自悦足谓穷微极妙岂知所学未有一物
 可称也是以谓暖姝者此言结前也
是以谓暖姝者也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
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
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
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
 疏濡需矜夸之貌也豕猪也言虱寄猪体
 上择疏长之毛鬣将为广大宫室苑囿蹄
卷二十六 第 46a 页 0516-190.png
 脚奎隈之所股脚乳旁之间用为温暖利
 便岂知屠人忽操汤火攘臂布草而杀之
 乎即己与豕俱焦烂者也谕流俗寡识之
 人耽好情欲与豕虱濡需喜叹无异也
此以域进此以域退
 疏域境界也虱则逐豕而有亡人则随境
 而荣乐故谓之域进退也
此其所谓濡需者也
 注非夫通变邈世之才而偷安乎一时之
 利者皆豕虱者也
卷二十六 第 46b 页 0516-191.png
 疏此结也
卷娄者舜也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
也舜有膻行百性悦之
 疏卷娄者谓背项俛曲俯前挛卷而偃偻
 也羊肉膻腥无心慕蚁蚁闻而归之舜有
 仁行不慕百姓百姓悦之故羊肉比舜蚁
 况百姓
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而十有万家
 疏舜避丹朱又不愿众聚故三度逃走移
 徙避之百姓慕德从者十万所居之处自
卷二十六 第 47a 页 0516-192.png
 成都邑至邓墟地名也
尧闻舜之贤举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来之

 疏地无草木曰童土尧闻舜有贤圣之德
 妻以娥皇女英举以自代让其天下居不
 毛土历试艰难望邻境承仪苍生蒙泽
舜举乎童土之地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
得休归所谓卷娄者也
 注圣人之形不异凡人故耳目之用衰也
 至于精神则始终常全耳若少则未成及
卷二十六 第 47b 页 0516-193.png
 长而衰则圣人之圣曾不崇朝可乎
 疏既登九五威跨万乘慜念苍生忧怜凡
 庶于是年齿长老耳目衰竭无由休息岂
 得归宁偃偻挛卷形劳神倦所谓卷娄者
 也
是以神人恶众至
 注众自至耳非好而致也
 疏三徙远之以恶也
众至则不比不比则不利也
 注明舜之所以有天下盖于不得已耳岂
卷二十六 第 48a 页 0516-194.png
 比而利之
 疏比和也夫众聚则不和不和则不利于
 我也
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此谓真人
 疏炀温也夫不测神人亲疏一观抱守温
 和可谓真圣
于蚁弃知于鱼得计于羊弃意
 注于民则蒙泽于舜则形劳
 疏不慕羊肉之仁故于蚁弃智也不为膻
卷二十六 第 48b 页 0516-195.png
 行教物故于羊弃意也既遗仁义合乎至
 道不濡沫相忘于江湖故鱼得计此斥虞
 舜膻行故及斯言也
以目视目以耳听耳以心复心
 注此三者未能无其耳目心意也
 疏夫视目之所见听耳之所闻复心之所
 知不逐物于分外而知止其分内者其真
 人之道也
若然者其平也绳
 注未能去绳而自平
卷二十六 第 49a 页 0516-196.png
 疏绳无心而正物圣忘怀而平等
其变也循
 注未能绝迹而玄会
 疏循顺也处世和光千变万化大顺苍生
 曾不逆寡
古之真人以天待之
 注居无事以待事事斯得
 疏如上所解即是玄古真人用自然之道
 虚其心以待物
不以人入天
卷二十六 第 49b 页 0516-197.png
 注以有事求无事事愈荒
 疏不用人事取舍乱于天然之智
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
之也生
 注死生得失各随其所居耳于生为得于
 死或复为失未始有常也
 疏夫处生而言即以生为得若据死而语
 便以生为丧死生既其无定得失的在谁
 边噫未可知也是以混死生一得丧故谓
 之真人矣
卷二十六 第 50a 页 0516-198.png
药也其实堇也桔梗也鸡壅也豕零也是时
为帝者也何可胜言
 注当其所须则无贱非其时则无贵贵贱
 有时谁能常也
 疏堇乌头也治风痹桔梗治心腹血鸡壅
 即鸡头草也服延年豕零猪苓根也似猪
 卵治渴病此并贱药也帝君王也夫药无
 贵贱瘉病则良药病相当故便为君主乃
 至目视耳听手捉心知用有行藏时有兴
 废故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
卷二十六 第 50b 页 0516-199.png
 此事必然故何可言尽也
勾践也以甲楯三千栖于会稽
 疏勾践越王也会稽山名也越为吴军所
 残窘迫退走栖息于会稽山上也
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种也不知其身
之所以愁
 疏种越大夫名其时勾践大败兵唯三千
 走上会稽山亡灭非远而种密谋深智亡
 时可在当时矫与吴和后二十二年而灭
 吴矣夫狡兔死良狗烹敌国灭忠臣亡数
卷二十六 第 51a 页 0516-200.png
 其然也平吴之后范蠡去越而游乎江海
 变名易姓韬光晦迹即陶朱公是也大夫
 种不去为勾践所诛但知国亡而可以存
 不知愁身之必死也字亦有作种者随字
 读之
故曰鸱目有所适鹤胫有所节解之也悲
 注各适一时之用不能靡所不可则有时
 而失有时而失故有时而悲矣解去也
 疏鸱目昼闇而夜开则适夜不适昼鹤胫
 禀分而长则能长不能短枝节如此故解
卷二十六 第 51b 页 0516-201.png
 去则悲亦犹种闇于谋身长于存国也
故曰风之过河也有损焉日之过河也有损

 注有形者自然相与为累唯外乎形者磨
 之而不磷
 注风日是气河有形质凡有形气者未能
 无累也而风吹日累必有损伤恃源而往
 所以不觉亦犹吴得越之后谋臣必恃其
 功勋以无后虑遭戮是知物相利相必相
 为害也
卷二十六 第 52a 页 0516-202.png
谓只风与日相与守河而河以为未始其撄

 注实已损矣而不自觉
恃源而往者矣
 注所以不觉非不损也恃源往也
 疏恃赖也撄损也风之与日相与守河于
 河撄损而不知觉恃其源流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
也审
 注无意则止于分所以为审
卷二十六 第 52b 页 0516-203.png
 疏审安定也夫水非土则不安影无人则
 不见物无造物则不立故三者相守而自
 以为固而新故不住存亡不停昨日之物
 于今已化山舟潜遁昧者不知斯之义也
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聪也殆心之于殉
也殆
 注有意则无崖故殆
 疏殉遂也夫视目所见听耳所闻任心所
 逐若目求离朱之明耳索师旷之聪心逐
 无崖之知欲不危殆其可得乎
卷二十六 第 53a 页 0516-204.png
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给改
 注所以贵其无能而任其天然
 疏夫运分别之智出于藏府而自伐能者
 必致危亡也故虽有成功不还周给而改
 悔矣
祸之长也兹萃
 注萃聚也苟不能忘知则祸之长也多端
 矣
 疏滋多也萃聚也役于藏府自显其能故
 凶灾祸患增长而多聚之也
卷二十六 第 53b 页 0516-205.png
其反也缘功
 注反守其性则其功不作而成
 疏自伐己能而反招祸败者缘于功成不
 退故也
其果也待久
 注欲速则不果
 疏夫诚意成功决定矜伐有待之心其日
 固久
而人以为己宝不亦悲乎
 注己宝谓有其知能
卷二十六 第 54a 页 0516-206.png
 疏流徙之人心处愚暗宝贵己能成功而
 处执滞如是甚可悲伤
故有亡国戮民无已
 注皆有其身之祸
 疏贪土地为己有大宝取之无道国破家
 亡残害黎元无数无穷已也
不知问是也
 注不知问祸之所由由乎有心而修心以
 救祸也
 疏世有明人是为龟镜不知问祸败所由
卷二十六 第 54b 页 0516-207.png
 唯恶贫贱愚之至也
故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
博也
 疏践蹍俱履蹈也夫足之能行必履于地
 仍赖不践之土而后得行若无馀地则无
 由安善而致博远也此举譬也
人之于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
之所谓也
 注夫忘天地遗万物然后蜩翼可得而知
 也况欲知天之所谓而可以不无其心哉
卷二十六 第 55a 页 0516-208.png
 疏知有明暗能有少多各止其分则物逍
 遥是以地藉不践而得行心赖不知而能
 照所以处寂养恬天然之理故老经云有
 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合谕也
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
信知大定至矣
 疏此略摽能知七大之者可谓造极自此
 以下历解义
大一通之
 注道也
卷二十六 第 55b 页 0516-209.png
 疏一是阳数大一天也能通生万物故曰
 通
大阴解之
 注用其分内则万事无滞也
 疏大阴地也无心运载而无分解物形之
 也
大目视之
 注用万物之自见亦大目也
 疏各视其所见谓大目
大均缘之
卷二十六 第 56a 页 0516-210.png
 注因其本性今各自得则大均也
 疏缘顺也大顺也物物各性足均平
大方体之
 注体之使各得其分则万方俱得所以为
 大方也
 疏万物之形各有方术蜘蛛结网之类斯
 体达之
大信稽之
 注命之所期无令越逸斯大信也
 疏信实也稽至也循而任之各至其实斯
卷二十六 第 56b 页 0516-211.png
 大信也
大定持之
 注真不挠则自定故持之以大定斯不持
 也
 疏物各信空持而用之其理空矣
尽有天
 注夫物未有无自然者也
 疏上来七大未有不由其自然者也
循有照
 注循之则明无所作也
卷二十六 第 57a 页 0516-212.png
 疏循顺也但顺其天然智自明照
冥有枢
 注至理有极但当冥之则得其枢要也
 疏窈冥之理自有枢机而用之无劳措意
 也
始有彼
 注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
 疏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也
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
 注夫解任彼则彼自解解之无功故似不
卷二十六 第 57b 页 0516-213.png
 解
 疏体从彼学而解也戒小成性故不似解
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
 注明彼知也
 疏能忘其知故似不知也
不知而后知之
 注我不知则彼知自用彼知自用则天下
 莫不皆知也
 疏不知而知故不知而后知此是真知
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
卷二十六 第 58a 页 0516-214.png
 注应物宜而无方
而不可以无崖
 注各以其分
颉滑有实
 注万物虽颉滑不同而物物各自有实也
 疏颉滑不同也万物纷扰颉滑不同统而
 治之成资实道
古今不代
 注各自有故不可相代
 疏古自在古不从古以来今今自存今亦
卷二十六 第 58b 页 0516-215.png
 不从今以生古物各有性故不相代换也
而不可以亏
 注宜各尽其分也
 疏时不往来法无迁贸岂赖古以为今邪
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
 注搉而扬之有大限也
 疏如上所问其道广大岂不谓显扬妙理
 而搉实论之乎
阖不亦问是己奚惑然为
 注若问其大搉则物有至分故忘己任物
卷二十六 第 59a 页 0516-216.png
 之理可得而知也奚为而惑若此也
 疏阖何不也奚何无识之类若夜游何不
 询问圣人及其弱丧而迷惑困苦如是何
 为也
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注夫惑不可解故尚大不惑愚之至也是
 以圣人从而任之所以皇王殊迹随世为
 名也
 疏不惑圣智惑于凡情也以圣智之言辨
 于凡惑忘得反本复乎真根而不能得意
卷二十六 第 59b 页 0517-004.png
 忘言而执乎圣迹贵重明言以不惑为大
 此乃欲尚不惑岂能除惑哉斯又遣于不
 惑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