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第 160532a 页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0515-068.png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溪工
疏姓田名无择字子方魏之贤人也文侯
师也文侯是毕万七世孙武侯之父也姓
溪名工亦魏之贤人
文侯曰溪工子之师邪子方曰非也无择之
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0515-069.png

于理故无择称之不是师
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师
谁邪子方曰东郭顺子文侯曰然则夫子何
故未尝称之
疏居在郭东因以为氏名顺子子方之师
也既是先生之师何故不称说之
子方曰其为人也真
注无假也
疏所谓真道人也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0515-070.png

注虽貌与人同而独任自然
疏虽复貌同人理而心契自然也
虚缘而葆真
注虚而顺物故真不失
疏缘顺也虚心顺物而恒守真宗动而常
寂也
清而容物
注夫清者患于大洁今清而容物与天同
也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0515-071.png

天同也
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
注旷然清虚正己而已而物邪自消
疏世间无道之物邪僻之人东郭自正容
仪令其晓悟使惑乱之意自然消除也
无择何足以称之
疏师之盛德深玄若是无择庸鄙何足称
扬也
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语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0515-072.png

疏傥然自失之貌闻谈顺子之德傥然靡
据自然失所谓故终日不言于是召前立
侍之臣与之语话叹东郭子之道深远难
知谅全德之人可以君子万物也
始吾以圣智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吾闻子
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
注自觉其近
吾所学者真正梗耳
注非真物也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0515-073.png

义之行为穷理至极今闻说子方之师其
道宏博遂使吾形解散不能动止口舌钳
困无可言语自觉所学土人而已逢雨则
坏并非真物土梗者土人也
夫魏真为我累耳
注知至贵者以人爵为累也
疏既闻真道隳体坐忘故知爵位坛土适
为忧累耳
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0515-074.png

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
疏姓温名伯字雪子楚之怀道人也中国
鲁国也陋拙也自楚往齐途经于鲁止于
主人之舍鲁人是孔子门人闻温伯雪子
贤人请欲相见温伯不许云我闻中国之
人明于礼义圣迹而拙于知人心是故不
欲见也
至于齐反舍于鲁是人也又请见
疏温伯至齐反还舍鲁是前之人复欲请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0515-075.png

温伯雪子曰往也蕲见我今也又蕲见我是
必有以振我也
疏蕲求也振动也昔我往齐求见于我我
今还鲁复来求见必当别有所以故欲感
动我来
出而见客入而叹明日见客又入而叹其仆
曰每见之客也必入而叹何邪
疏前后见客频自嗟叹温伯仆隶怪而问
之也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0515-076.png

知人心昔之见我者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
容一若龙一若虎
注盘辟其步逶迤其迹
疏擎跪揖让前却方圆逶迤若龙盘辟如
虎
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
注礼义之弊有斯饰也
是以叹也
疏匡谏我也如子之事父训导我也似父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0515-077.png

何事殷勤是知圣迹之弊遂有斯矫是以
叹之也
仲尼见之而不言
注已知其心矣
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
言何邪
疏二人得意所以忘言仲由怪之是故起
问焉
仲尼曰若夫子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0515-078.png

注目裁往意已达无所容其德音也
疏击动也夫体悟之人忘言得理目裁运
动而玄道存焉无劳更事辞费容其声之
说也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
矢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
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
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0515-079.png

而周无器而民蹈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
矣
疏奔逸绝尘急走也瞠直目貌也灭尘迅
速不可追趁故直视而在后也器爵位也
夫子不言而为人所信未曾亲比而与物
周旋实无人君之位而民足蹈乎前而众
聚也不知所然而然直置而已矣所谓奔
逸绝尘也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0515-080.png

注夫心以死为死乃更吏其死其死之速
由哀以自丧也无哀则已有哀则心死者
乃哀之大也
疏夫不比而周不言而信盖由虚心顺物
岂徒然哉何可不忘怀鉴照荑心审察邪
夫情之累者莫过心之变易变易生灭深
可哀伤而以生死哀之次也
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
注皆可见也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0515-081.png

显死去生来故知人之死生譬天之昼夜
以斯寓比亦何惜哉
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
注目成见功足成行功也
疏趾足也夫人百体禀自阴阳目见足行
资乎造化若不待此何以成功故知死生
非关人也
是出则存是入则亡
注直以不见为亡耳竟不亡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0515-082.png

情之浪执非通圣人之达观
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
注待隐谓之死待显谓之生竟无死生也
疏夫物之隐显皆待造化隐谓之死显谓
之生日出入既无存亡物隐显岂有生死
者邪
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
注夫有不得变而为无故一受成形则化
尽无期也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0515-083.png

已成一定已后更无变化唯当端然待尽
以此终年妍丑既不自由生死理当亦任
也
效物而动
注自无心也
疏夫至圣虚凝感来斯应物动而动自无
心者也
日夜无隙
注恒化新也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0515-084.png

而不知其所终
注不以死为死也
疏随之不见其后
薰然其成形
注薰然自成又奚为哉
疏薰然自动之貌薰然禀气成形无物使
之然也
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
注不系于前与变俱往故日徂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0515-085.png

日新是故与化俱往也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注夫变化不可执而留也故虽执臂相守
而不能令停若哀死者则此亦可哀也今
未尝以此为哀奚独哀死邪
疏孔丘颜子贤圣二人共修一身各如交
臂而变化日新迁流迅速罕执固守不能
暂停把臂之间欻然已谢新既行矣故以
失焉若以失故而悲此深可哀也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0515-086.png

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
注唐肆非停马处也言求向者之有不可
复得也人之生若马之过肆耳恒无驻须
臾新故之相续不舍昼夜也著见也言汝
殆见吾所以见者耳吾所以见者日新也
故已尽矣汝安得有之
疏殆近也著见也唐道肆市也吾所见者
变故日新者也颜回孔子对面清谈向者
之言其则非远故言殆者也彼之故事于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0515-087.png

谓求马于唐肆也唐肆非停马之处也向
者见马市道而行今时复寻马已过去亦
犹向者之迹已灭于前求之于今物已变
矣故知新新不往运运迁移耳
吾服汝也甚忘
注服者思存之谓也甚忘谓过去之速也
言汝去忽然思之恒欲不及
疏服者寻思之谓也向者之汝于今已谢
吾服思之亦竟忘失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0515-088.png

注俱尔耳不问贤之与圣未有得停者
疏变化日新不简贤圣岂唯于汝抑亦在
吾汝之思吾故事亦灭
虽然汝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注不忘者存谓继之以日新也虽忘故吾
而新吾已至未始非吾吾何患焉故能离
俗绝尘而与物无不冥也
疏夫变化之道无时暂停虽失故吾而新
吾尚在斯有不忘者存也故未始非吾汝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0515-089.png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乾慹然
似非人
注寂泊之至
孔子便而待之
疏既新沐发曝之令乾凝神寂泊热然不
动摇若槁木故似非人孔子见之不敢往
触遂便徙所消息待之
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
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0515-090.png

疏俄顷之间入见老子云丘见先生眼眩
□忘遣形智信是圣人既而离异于人遗
弃万物亡于不测而冥于独化也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
注初未有而欻有故游于物初然后明有
物之不为而自有也
疏初本也夫道通生万物故名道为物之
初也游心物初则是凝神妙本所以形同
槁木心若死灰也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0515-091.png

疏虽闻圣言未识意谓
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
注欲令仲尼必求于言意之表也
疏辟者口开不合也夫圣心非不能知为
其无法可知口非不能辨为其无法可辨
辨之则乖其体知之则丧其真是知至道
深玄超言意之表故困焉辟焉
尝为汝议乎其将
注试议阴阳以拟向之无形耳未之敢必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0515-092.png

阴阳将拟议大道虽即仿象未即是真矣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
地
注言其交也
疏肃肃阴气寒也赫赫阳气热也近阴中
之阳阳中之阴言其交泰也
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
其形
注莫见为纪之形明其自尔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0515-093.png

合因此和气而物生焉虽复四叙炎凉纪
纲庶物而各自化故莫见纲纪之形
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
注未尝守故
疏阴消阳息夏满冬虚夜晦昼明日迁月
徙新新不生故日有所为也
而莫见其功
注自尔故无功
疏玄功冥济故莫见为之者也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0515-094.png

注萌于未聚也
疏萌于无物
死有所乎归
注归于散也
疏归于未生
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注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疏死生终始反覆往来既无端绪谁知穷
极故至人体达任其变也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0515-095.png

疏若非是虚通生化之道谁为万物之宗
本乎夫物云云必资于道也
孔子曰请问游是
疏请问游心是道其术如何必得游是复
有何功力也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
至乐谓之至人
注至美无美至乐无乐故也
疏夫證于玄道美而欢畅既得无美之美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0515-096.png

孔子曰愿闻其方
疏方犹道也请说至美至乐之道
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
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
注死生亦小变也
疏疾患也易移也夫食草之兽不患移易
薮泽水生之虫不患改易池沼但有草有
水则不失大常从东从西盖小变耳亦犹
人处于大道之中随变任化未始非我此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0515-097.png

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注知其小变而不失大常故
疏喜顺怒逆乐生哀死夫四者生崖之事
也而死生无变于己喜怒岂入于怀中也
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
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
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
注愈不足患
疏夫天地万物其体不二达斯趣者故能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0515-098.png

虚幻终始均乎昼夜死生不能滑乱而况
得丧祸福生崖之事乎愈不足以介怀也
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
注知身之贵于隶故弃之若遗土耳苟知
死生之变所在皆我则贵者常在也
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
注所贵者我也而我与变俱故无失也
疏夫舍弃仆隶事等泥涂故知贵在于我
不在外物我将变俱故无所丧也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0515-099.png

道者解乎此
注所谓县解
疏夫世物迁流未尝有极而随变任化谁
复累心唯当脩道达人方能解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脩心
古之君子孰能脱焉
疏配合也脱免也老子德合二仪明齐三
景故应忘言归理圣智自然今乃盛谈至
言以脩心术然则古之君子谁能遣于言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0515-100.png

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
矣至人之于德也不脩而物不能离焉若天
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注不脩不为而自得也
疏汋水也澄湛也言水之澄湛其性自然
汲取利润非由脩学至人玄德其义亦然
端拱岩廊而物不能离泽被群品日用不
知若天高地厚日月照明夫何脩为自然
而已矣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0515-101.png

与
注醯鸡者瓮中之蠛蠓
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注此吾全于老聃犹瓮中之与天地矣
疏醯鸡醋瓮中之蠛蠓每遭物盖瓮头故
不见二仪也亦犹仲尼遭圣迹蔽覆不见
事理若无老子为发覆盖则终身不知天
地之大全虚通之妙道也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0515-102.png

疏方术也庄子是六国时人与魏惠王齐
威王同时去鲁哀公一百二十年如此言
见鲁哀公者盖寓言耳然鲁则是周公之
后应是衣冠之国又孔子生于鲁盛行五
德之教是以门徒三千服膺儒服长裾广
袖鲁地必多无为之学其人鲜矣
庄子曰鲁少儒
疏夫服以象德不易其人庄子体知故讥
儒少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0515-103.png

疏哀公庸暗不察其道直㨿衣冠谬称多
儒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方
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
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
也
疏屦方也缓者五色绦绳穿玉玦以饰佩
也玦决也本亦有作绶字者夫天圆地方
服以象德故戴圆冠以象天者则知三象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0515-104.png

陆曳绶佩玦者事到而决断是以怀道之
人不必为服为服之者不必怀道彼己之
子今古有之是故庄子寓言辨说也
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
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
国无敢儒服者
疏有服无道罪合极刑法令既严不敢犯
者号经五日无复一儒也
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0515-105.png

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注德充于内者不脩饰于外
疏一人谓孔子孔子圣人观机吐智若镜
之照转变无穷举国一人未足多也
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
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
疏百里奚秦之贤人也本是虞人虞被晋
亡遂入秦国初未遭用贫贱饭牛安于饭
牛身甚肥悦忘于富贵故爵禄不入于心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0515-106.png

忘其贱矣
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动人
注内自得者外事全也
疏有虞舜也姓妫氏字重华遭后母之难
频被踬顿而不以死生经心至孝有闻感
动天地于是尧妻以二女委以万乘故足
以动人也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
墨在外者半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0515-107.png

画师并至受君令命拜揖而立调朱和墨
争竞功能除其受揖在外者半言其趋竞
者多
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
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槃礴嬴君曰可矣是
真画者也
注内足者神閒而意定
疏儃儃宽閒之貌也内既自得故外不矜
持徐行不趋受命不立直入就舍解衣箕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0515-108.png

谓真画者也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
注聊以卒岁
疏臧者近渭水地名也丈夫者寓言于太
公也吕望未遭文王之前纶钓于臧地无
心施饵聊自寄此逍遥
非持其钓有钓者也
注竟无所求
常钓也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0515-109.png

疏非执持其钓有意羡鱼常游渭滨卒岁
而已
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
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
疏文王既见贤人欲委之国政复恐皇亲
宰辅猜而忌之既欲舍而释之不忍苍生
失于覆荫故言无天也
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
黑色而𩑺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0515-110.png

疏既欲任贤故托诸梦想乃属语臣佐云
我昨夜梦见贤良之人黑色而有须𩑺乘
驳马而蹄偏赤号令我云寄汝国政于臧
丈人慕贤进隐则民之荒乱病必瘳差矣
驳亦有作字者随字读之也
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
疏文王之父季历生存之日黑色多𩑺好
乘驳马驳马蹄偏赤王之所梦乃是先君
教令于王是以蹴然惊惧也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0515-111.png

无他又何卜焉
疏此是先君令命决定无疑卜以决疑不
疑何卜也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
疏君臣契协遂迎丈人拜为卿辅授其国
政于是典宪刑法一施无改偏曲敕令无
复出行也
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
不成德斔斛不敢入于四境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0515-112.png

亦言是谏士之馆也庾六斗四升也为政
三年移风易俗君臣履道无可箴规散却
列士之爵打破谏书之馆上下咸亨长官
不显其德遐迩同轨度量不入四境
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
注所谓和其光同其尘
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
注洁然自成则与众务异也
斔斛不敢入于四境则诸侯无二心也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0515-113.png

疏天下大同不竞忠谏事无隔异则德不
彰五等守分则四方宁谧也
文王于是焉以为太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
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茫然而辞朝
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注为功者非己故功成而身不得不退事
遂而名不得不去名去身退乃可以及天
下也
疏俄顷之间拜为师傅北面事之问其政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0515-114.png

然不应由名成身退推功于物不欲及于
天下故逃遁无闻然吕佐周室受封于齐
检于史传竟无逃迹而云夜遁者盖庄生
之寓言也
颜渊问于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又何以梦
为乎
疏颜子疑于文王未极至人之德真人不
梦何以梦乎
仲尼曰默汝无言夫文王尽之也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0515-115.png

而又何论刺焉彼直以循斯须也
注斯须者百姓之情当悟未悟之顷故文
王循而发之以合其大情也
疏斯须由须臾也循顺也夫文王圣人尽
于妙理汝宜寝默不劳讥刺彼直随任物
性顺苍生之望欲悟未悟之顷进退须臾
之间故托梦以发其性耳未足怪也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
注盈贯谓溢镝也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0515-116.png

注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放发而
左手不知故可措之杯水也
疏御寇无人内篇具释盈贯满镞也措置
也御寇风仙鲁之善射右手引弦如附枝
而满镝左手如拒石置杯水于肘上言其
停审敏捷之至也
发之适矢复沓
注矢去也箭适去复歃沓也
方矢复寓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0515-117.png

敏捷之妙也
疏适往也沓重也寓寄也弦发矢往复重
沓前箭所谓擘括而入者箭方适垛未至
于的复寄杯水言其敏捷寓字亦作隅者
言圆镝重沓破括方全插孔复于寓角也
当是时犹象人也
注不动之至
疏象人木偶土梗人也言御寇当射之时
掘然不动犹土木之人也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0515-118.png

疏言汝虽巧仍是有心之射非忘怀无心
不射之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
乎
疏七尺曰仞深七百尺也若汝也此是不
射之射也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
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
地汗流至踵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0515-119.png

也进让也登峻耸高山履危悬之石临极
险之渊仍背渊却行足垂二分在外空里
控弦自若揖御寇而让之御寇怖惧不能
举头于是冥目伏地汗流至脚也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
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注挥斥犹纵放也夫德充于内则神满于
外无远近幽深所在皆明故审安危之机
而泊然自得也
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0515-120.png

注不能明至分故有惧有惧而所丧多矣
岂唯射乎
疏挥斥犹纵放也恂惧也夫至德之人与
太空等量故能上窥青天下隐黄泉譬彼
神龙升沈无定纵放八方精神不改临彼
万仞何足介怀今我观汝有怵惕之心眼
目眩惑怀恂惧之志汝于射之危殆矣夫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
三去之而无忧色吾始也疑子今视子之鼻
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0515-121.png

疏肩吾隐者也叔敖楚之贤人也栩栩欢
畅之貌也夫达者毁誉不动宠辱莫惊故
孙叔敖三仕而不荣华三黜而无忧色肩
吾始闻其言犹怀疑惑复察其貌栩栩自
欢若为用心独得如此也
孙叔敖曰吾何以过人哉吾以其来不可却
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
无忧色而已矣我何以过人哉
疏夫轩冕荣华物来傥寄耳故其来不可
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0515-122.png

达此去来故无忧色何有艺术能过人耶
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在彼邪亡乎
我在我邪亡乎彼
注旷然无系玄同彼我则在彼非独亡在
我非独存也
疏亡失也且不知荣华定在彼人定在我
己若在彼邪则于我为失若在我邪则于
彼为失而彼我既其玄同得丧于乎自泯
也
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0515-123.png

注踌躇四顾谓无可无不可
疏踌躇是逸豫自得四顾是高视八方方
将磅礴万物挥斥宇宙有何容暇至于人
世留心贵贱之间乎故去之而无忧色也
仲尼闻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
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牺黄帝不得友
注伏牺黄帝者功号耳非所以功者也故
况功号于所以功相去远矣故其名不足
以友其人也
卷二十三 第 29a 页 0515-124.png

古以證斯人古之真人穷微极妙纵有智
言之人不得辨说美色之姿不得淫滥盗
贼之徒何能劫剥三皇五帝未足交友也
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
疏人虽日新死生大矣而不变于己况于
爵禄岂复栖心
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
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
愈有
卷二十三 第 29b 页 0515-125.png

人自得而己者与人而不损于己也其神
明充满天地故所在皆可所在皆可故不
损己为物而放于自得之地也
疏介碍也既尽也夫真人入火不热入水
不濡经乎大山而神无障碍屈处卑贱其
道不亏德合二仪故充满天地不损己为
物故愈有也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
注言有三亡徵也
卷二十三 第 30a 页 0515-126.png

事凡是国名周公之后国在汲郡界今有
凡贱是也三者谓不敬鬼尊贤养民也而
楚大凡小楚有吞夷之意故使从者以言
感也
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
注遗凡故也
疏自得造化怡然不惧可谓周公之后世
不乏贤也
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
卷二十三 第 30b 页 0515-127.png

注夫遗之者不足以亡为亡则存亦不足
以为存矣旷然无矜乃常存也
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注存亡更在于心之所措耳天下竟无存
亡也
疏夫存亡者在心之得丧也既亡于得丧
故亡者未必亡而亡者更存存者不独存
而存者更亡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