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280157c 页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0867-155.png
淮南鸿烈解卷之二十七疲四
    太尉祭酒臣许慎记上
   泰族训(泰言古今之道万物之指/族于一理明其所谓也)
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
夜以息之风以乾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
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
而物亡此之谓神明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
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
而祸除远之则迩延之则疏稽之弗得察之
不虚日计无算岁计有馀夫湿之至也莫见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0867-156.png
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
已动矣日之行也不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
草木为之靡县烽未转(县烽边候见虏举烽/转相受行道里最疾)
者而日在其前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
已翔矣(鸟巢居/知风也)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
噞矣(鱼潜居/知雨矣)以阴阳之气相动也故寒暑燥
湿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相应也故易曰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高宗谅闇三年不言四
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是以
天心呿唫者也故一动其本而百枝皆应若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0867-157.png
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
而不澍无物而不生故圣人者怀天心声然
能动化天下者也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
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
河不满溢海不溶波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
峤岳逆天暴物则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
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诗曰正
月繁霜我心忧伤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故
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蜺见万物有
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精祲气之/侵入者也)故神明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0867-158.png
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筋力致也天
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以濡生万物瑶碧
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
玩久而不渝奚仲不能旅(旅部/旅也)鲁般不能造
此之谓大巧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
(象象/牙也)三年而成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
华之中而不可知也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
成一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夫天地之施
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岂此契契哉故凡
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至大非度之所能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0867-159.png
及也至众非数之所能领也故九州不可顷
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大山不可丈尺也江
海不可斗斛也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
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故圣人怀天气
抱天心执中含和不下庙堂而衍四海变习
易俗民化而迁善若性诸己能以神化也诗
云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夫鬼神视之无形听
之无声然而郊天望山川祷祠而求福雩兑
而请雨(兑说/也)卜筮而决事诗云神之格思不
可度思矧可射思此之谓也天致其高地致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0867-160.png
其厚月照其夜日照其昼阴阳化列星期非
有道而物自然故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
露时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
生矣故高山深林非为虎豹也大木茂枝非
为飞鸟也流源千里渊深百仞非为蛟龙也
致其高崇成其广大山居木栖巢枝穴藏水
潜陆行各得其所宁焉夫大生小多生少天
之道也故丘阜不能生云雨荥水不能生鱼
鳖者小也牛马之气蒸生虮虱虮虱之气蒸
不能生牛马故化生于外非生于内也夫蛟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0867-161.png
龙伏寝于渊而卵割于陵(蛟龙鳖属也乳于/陵而伏于渊其卵)
(自孕/也)腾蛇雄鸣于上风雌鸣于下风而化成
形精之至也故圣人养心莫善于诚至诚而
能动化矣今夫道者藏精于内栖神于心静
漠恬淡讼谬胸中(讼容也/缪静也)邪气无所留滞四
枝节族毛蒸理泄则机枢调利百脉九窍莫
不顺比其所居神者得其位也岂节柎而毛
脩之哉圣主在上廓然无形寂然无声官府
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隐士无轶民无劳役
无冤刑四海之内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指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0867-162.png
夷狄之国重译而至非户辨而家说之也椎
其诚心施之天下而已矣诗曰惠此中国以
绥四方内顺而外宁矣大王亶父处邠狄人
攻之杖策而去百姓携幼扶老负釜甑踰梁
山而国乎岐周非令之所能召也秦穆公为
野人食骏马肉之伤也饮之美酒韩之战以
其死力报非劵之所责也(券契/也)密子治亶父
巫马期往观化焉见夜渔者得小即释之非
刑之所能禁也孔子为鲁司寇道不拾遗市
买不豫贾田渔皆让长(长分别长/者得多)而斑白不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0867-163.png
戴负(斑白头/有白发)非法之所能致也夫矢之所以
射远贯牢者弩力也其所以中的剖微者正
心也赏善罚暴者政令也其所以能行者精
诚也故弩虽强不能独中令虽明不能独行
必自精气所以与之施道故摅道以被民而
民弗从者诚心弗施也天地四时非生万物
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之圣人之治天
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所有而涤荡之故因
则大化则细矣(能循则必大也化/而欲作则小矣)禹凿龙门
辟伊阙决江浚河东注之海因水之流也后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0867-164.png
稷垦草发菑粪土树谷使五种各得其宜因
地之势也汤武革车三百乘甲卒三千人讨
暴乱制夏商因民之欲也故能因则无敌于
天下矣夫物有以自然而后人事有治也故
良匠不能斲金巧冶不能铄木金之势不可
斲而木之性不可铄也埏埴而为器窬木而
为舟铄铁而为刃铸金而为钟因其可也驾
马服牛令鸡司夜令狗守门因其然也民有
好色之性故有大婚之礼有饮食之性故有
大飨之谊有喜乐之性故有钟鼓莞弦之音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0867-165.png
有悲哀之性故有衰绖哭踊之节故先王之
制法也因民之所好而为之节文者也因其
好色而制婚姻之礼故男女有别因其喜音
而正雅颂之声故风俗不流因其宁家室乐
妻子教之以顺故父子有亲因其喜朋友而
教之以悌故长幼有序然后脩朝聘以明贵
贱飨饮习射以明长幼时搜振旅以习用兵
(搜简车马也出曰/治兵入曰振拃也)入学庠序以脩人伦此
皆人之所有于性而圣人之所匠成也故其
性不可教训有其性无其养不能遵道茧之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0867-166.png
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
则不能成丝卵之化为雏非慈雌呕煖覆伏
累日积久则不能为雏人之性有仁义之资
非圣王为之法度而教导之则不可使乡方
故先王之教也因其所喜以劝善因其所恶
以禁奸故刑罚不用而威行如流政令约省
而化耀如神故因其性则天下听从拂其性
则法县而不用昔者五帝三王之莅政施教
必用参五何谓参五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
地中取法于人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0867-167.png
(明堂布令之宫有/十二月之政令也)以调阴阳之气而和四时
之节以辟疾病之菑俯视地理以制度量察
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
寒之患中考乎人德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
以治人伦而除暴乱之祸乃澄列金木水火
土之性(澄清/也)故立父子之亲而成家别清浊
五音六律相生之数以立君臣之义而成国
察四时季孟之序以立长幼之礼而成官此
之谓参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
幼之序朋友之际此之谓五乃裂地而州之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0867-168.png
分职而治之筑城而居之割宅而异之分财
而衣食之立大学而教诲之夙兴夜寐而劳
力之此治之纪纲也然得其人则举失其人
则废尧治天下政教平德润洽在七十载乃
求所属天下之统令四岳扬侧陋四岳举舜
而荐之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二女娥/皇女英)
任以百官以观其外既入大麓烈风雷雨而
不迷(林属于山曰麓尧使舜入/林麓去遭大风雨不迷也)乃属以九子
(尧有/九男)赠以昭华之玉(昭华/玉名)而传天下焉以为
虽有法度而朱弗能统也(朱尧/子也)夫物未尝有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0867-169.png
张而不弛成而不毁者也唯圣人能盛而不
衰盈而不亏神农之初作琴也以归神及其
淫也反其天心夔之初作乐也(夔尧典/乐臣也)皆合
六律而调五音以通八风及其衰也以沉湎
淫康不顾政治至于灭亡苍颉之初作书以
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愚者得以不忘智者得
以志远至其衰也为奸刻伪书以解有罪以
杀不辜汤之初作囿也以奉宗庙鲜犞之具
(生肉为鲜/乾肉为犞)简士卒习射御以戒不虞及至其
衰也驰骋猎射以夺民时罢民之力尧之举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0867-170.png
禹契后稷皋陶政教平奸宄息狱讼止而衣
食足贤者劝善而不肖者怀其德及至其末
朋党比周各椎其兴废公趍私外内相椎举
奸人在朝而贤者隐处故易之失也卦书之
失也敷乐之失也淫诗之失也辟礼之失也
责春秋之失也刺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五色虽朗有时而渝茂木丰草有时而落物
有降杀不得自若故圣人事穷而更为法弊
而改制非乐变古易常也将以救败扶衰黜
淫济非以调天地之气顺万物之宜也圣人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0867-171.png
天覆地载日月照阴阳调四时化万物不同
无故无新无疏无亲故能法天天不一时地
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绪业不得不多端趍
行不得不殊方五行异气而皆适调六艺异
科而皆同道温惠柔良者诗之风也淳庞敦
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
尊让者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
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故易之失鬼(易以气/定吉凶)
(故鬼/也)乐之失淫(乐变至于/郑声淫也)诗之失愚(诗人怒/怒近愚)
(也)书之失拘(书有典谟之/制拘以法也)礼之失忮(礼尊尊/卑卑尊)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0867-172.png
(不下卑/故忮也)春秋之失訾(春秋贬绝不避王人/书人之过相訾也)
者圣人兼用而财制之失本则乱得本则治
其美在调其失在权水火金木土谷异物而
皆任规矩权衡准绳异形而皆施丹青胶漆
不同而皆用各有所适物各有宜轮员舆方
辕从衡横势施便也骖欲驰服欲步(骖騑服/车中马)
也带不厌新钩不厌故处地宜也关睢兴于
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鹿鸣
兴于兽君子大之取其见食而相呼也泓之
战军败君获(宋襄公与楚战于泓/楚人败之襄公获也)而春秋大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0867-173.png
之取其不鼓不成列也宋伯姬坐烧而死(伯/姬)
(宋共公夫人夜失火待傅母/不至不下堂而及火死之也)春秋大之取其
不踰礼而行也成功立事岂足多哉方指所
言而取一槩焉尔王乔赤松去尘埃之间离
群慝之纷(慝恶/也)吸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
而出故吸而入新𨁻虚轻举乘云游雾可谓
养性矣而未可谓孝子也周公诛管叔蔡叔
以平国弭乱可谓忠臣也而未可谓弟也汤
放桀武王诛纣以为天下去残除贼可谓惠
君而未可谓忠臣矣乐羊攻中山未能下中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0867-174.png
山烹其子而食之以示威可谓良将而未可
谓慈父也故可乎可而不可乎不可不可乎
不可而可乎可舜许由异行而皆圣伊尹伯
夷异道而皆仁箕子比干异趍而皆贤故用
兵者或轻或重或贪或廉此四者相反而不
可一无也轻者欲发重者欲止贪者欲取廉
者不利非其有故勇者可贪进斗而不可令
持牢重者可令埴固而不可令淩敌贪者可
令进取而不可令守职廉者可令守分而不
可令进取信者可令持约而不可令应变五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0867-175.png
者相反圣人兼用而财使之夫天地不包一
物阴阳不生一类海不让水潦以成其大山
不让土石以成其高夫守一隅而遗万方取
一物而弃其馀则所得者鲜而所治者浅矣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
高者事不可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苟夫事碎
难治也法烦难行也求多难赡也寸而度之
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秤丈量径
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言事当因大法/如简阅丝数米)
(则烦而/无功也)故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故无益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0867-176.png
于治而有益于烦者圣人不为无益于用而
有益于费者智者弗行也故功不厌约事不
厌省求不厌寡功约易成也事省易治也求
寡易赡也众易之于以任人易矣孔子曰小
辩破言小利破义小义破道小见不达必简
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阴阳无
为故能和道以优游故能化夫彻于一事察
于一辞审于一枝可以曲说而未可广应也
蓼菜成行甂瓯有𦳚秤薪而爨数米而炊可
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员中规方中矩动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0867-177.png
成兽止成文可以愉舞而不可以陈军涤杯
而食洗爵而饮盥而后馈可以养少而不可
以养飨众今夫祭者屠割烹杀剥狗烧豕调
平五味者庖也陈簠簋(器方中者为簠/圆中者为簋也)列樽
俎设笾豆者祝也齐明盛服渊默而不言神
之所依者尸也宰祝虽不能尸不越樽俎而
代之故张瑟者小弦急而大弦缓立事者贱
者劳而贵者逸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
风之诗而天下治周公肴臑不收于前钟鼓
不解于悬而四夷服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0867-178.png
(赵政秦/始皇帝)御史冠盖接于郡县覆稽趍留戍五
岭以备越筑脩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盗贼
群居事愈烦而乱愈生故法者治之具也而
非所以为治也而犹弓矢中之具而非所以
中也黄帝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
故同气者帝同义者王同力者霸无一焉者
亡故人主有伐国之志邑犬群嗥(伐国逆天/之行则时)
(必有/大祸)雄鸡夜鸣库兵动而戎马惊(戎马兵马/也鸡夜鸣)
(而兵马起气/之感动也)今日解怨偃兵家老甘卧巷无
聚人妖菑不生非法之应也精气之动也故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0867-179.png
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
化者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感
之者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
外貌为之者也故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
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治身太
上养神其次养形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
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
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民交让争处卑委
利争受寡力事争就劳日化上迁善而不知
其所以然此治之上也利赏而劝善畏刑而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0867-180.png
不为非法令正于上而百姓服于下此治之
末也上世养本而下世事末此太平之所以
不起也夫欲治之主不世出而可与兴治之
臣不万一以万一求不世出此所以千岁不
一会也水之性淖以清穷谷之污生以青苔
(青苔水/垢也)不治其性也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
所决而高之(茨积土/埙满也)使得循势而行乘衰而
(衰下/也)虽有腐骴流渐弗能污也(腐骴骨也/渐水也)
其性非异也通之与不通也风俗犹此也诚
决其善志防其邪心启其善道塞其奸路与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0867-181.png
同出一道则民性可善而风俗可美也所以
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擪息脉
血知病之所从生也(言人之喘息/脉之病可知)所以贵圣
人者非贵随罪而鉴刑也贵其知乱之所由
起也若不脩其风俗而纵之淫辟乃随之以
刑绳之法法虽残贼天下弗能禁也禹以夏
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非法度不
存也纪纲不张风俗坏也三代之法不亡而
世不治者无三代之智也六律具存而莫能
听者无师旷之耳也故法虽在必待圣而后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0867-182.png
治律虽具必待耳而后听故国之所以存者
非以有法也以有贤人也其所士者非以无
法也以无圣人也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
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
赂以宝玉骏马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
越彊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
去故守不待渠堑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得
贤之与失贤也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
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
能危也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0867-183.png
人无人者非无众庶也言无圣人以统理之
也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脩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而向
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
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鲁之
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
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
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
所致也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0867-184.png
然越为之以求荣也(越人以篾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之也)
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尊之亲贤
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
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法设而不
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
庶绩咸熙礼义脩而任贤得也故举天下之
高以为三公一国之高以为九卿一县之高
以为二十七大夫一乡之高以为八十一元
士故知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
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明于天道察于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0867-185.png
地理通于人情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信
足以一异知足以知变者人之英也德足以
教化行足以隐义仁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
者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知足以决嫌疑
廉可以分财信可使守约作事可法出言可
道者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比见
难不苟免见利不苟得者人之杰也英俊豪
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
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
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其于化民也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0867-186.png
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今使愚教之使
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
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
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
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
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
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
与而贤不肖可论也夫圣人之屈者以求伸
也枉者以求直也故虽出邪辟之道行幽昩
之涂将欲以直大道成大功犹出林之中不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0867-187.png
得直道拯溺之人不得不濡足也伊尹忧天
下之不治调和五味负鼎俎而行(伊尹七十/说汤而不)
(用于是负鼎俎调/五味仅然后得用)五就桀五就汤将欲以浊
为清以危为宁也周公股肱周室辅翼成王
管叔蔡叔奉公子禄父而欲为乱周公诛之
以定天下缘不得已也管子忧周室之卑诸
侯之力征夷狄伐中国民不得宁处故蒙耻
辱而不死将欲以忧夷狄之患平夷狄之乱
也孔子欲行王道东西南北七十说而无所
偶故因卫夫人弥子瑕而欲通其道(卫夫人/卫灵公)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0867-188.png
(夫人南子也弥/子瑕卫之嬖臣)此皆欲平险除秽由冥冥至
炤炤动于权而统于善者也夫观逐者于其
反也而观行者于其终也故舜放弟周公杀
兄犹之为仁也文公树米(文公晋文公也/树米而欲生之)
子架羊(架连架所/以备知也)犹之为知也当今之世丑
必托善以自为解邪必蒙正以自为辟游不
论国仕不择官行不辟污曰伊尹之道也分
别争财亲戚兄弟搆怨骨肉相贼曰周公之
义也行无廉耻辱而不死曰管子之趍也行
货赂趣势门立私废公比周而取容曰孔子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0867-189.png
之术也此使君子小人纷然殽乱莫知其是
非者也故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为川谷趣
行舛驰不归善者不为君子故善言归乎可
行善行归乎仁义田子方段干木轻爵禄而
重其身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李克竭股
肱之力领理百官辑穆万民使其君生无废
事死无遗忧此异行而归于善者(田子方段/干木李克)
(皆魏文候臣/故皆归于善)张仪苏秦家无常居身无定君
约从衡之事为倾覆之谋浊乱天下桡滑诸
候使百姓不遑启居或从或横或合众弱或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0867-190.png
辅富强此异行而归于丑者也故君子之过
也犹日月之蚀何害于明小人之可也犹狗
之昼吠鸱之夜见何益于善夫知者不妄发
择善而为之计义而行之故事成而功足赖
也身死而名足称也虽有知能必以仁义为
之本然后可立也知能舛驰百事并行圣人
一以仁义为之准绳中之者谓之君子弗中
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小人虽
得势其罪不除使人左据天下之图而右吻
喉愚者不为也身贵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0867-191.png
视死若归义重于身也天下大利也比之身
则小身所重也比之义则轻义所全也诗曰
恺悌君子求福不回言以信义为准绳也欲
成霸王之业者必得胜者也能得胜必强者
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
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故心者
身之本也身者国之本也未有得己而失人
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故为治之本务
在宁民宁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
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0867-192.png
于节用节用之本在于反性未有能摇其本
而静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故知性之
情者不务性之所无以为知命之情者不忧
命之所无奈何故不高宫室者非爱木也不
大钟鼎者非爱金也直行性命之情而制度
可以为万民仪令目悦五色口嚼滋味耳淫
五声七窍交争以害其性日引邪欲而浇其
身夫调身弗能治奈天下何故曰养得其节
则养民得其心矣所谓有天下者非谓其履
势位受传籍称尊号也言运天下之力而得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0867-193.png
天下之心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
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馀万然皆倒
矢而射傍戟而战主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
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纣有南面之
名而无一人之德此失天下也故桀纣不为
王汤武不为放周处酆镐之地方不过百里
而誓纣牧之野入据殷国朝成汤之庙表商
容之闾封比干之墓解箕子之囚乃折抱毁
鼓偃五兵纵牛马挺笏而朝天下百姓歌讴
而乐之诸侯执禽而朝之得民心也阖闾伐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0867-194.png
楚五战入郢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楚为/九龙)
(之簴以/县钟也)鞭荆平王之墓(荆平王杀子胥之父/故鞭其墓以复雠)
舍昭王之宫(吴之入楚君舍乎君/室大夫舍大夫室也)昭王奔随
百姓父兄携幼扶老而随之乃相率而为致
勇之寇皆方面奋臂而为之斗当此之时无
将卒以行列之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灵
王作章华之台(灵王/楚君)发乾溪之役(灵王伐徐/以恐吴次)
(于乾/溪也)外内搔动百姓罢弊弃疾乘民之怨而
立公子之比(弃疾皆灵/王之兄弟)百姓放臂而去之饿
于乾溪食莽饮水(莽/草)枕块而死楚国山川不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0867-195.png
变土地不易民性不殊昭王则相率而殉之
灵王则倍畔而去之得民之与失民也故天
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诸侯诸侯
得道守在四邻诸侯失道守在四境故汤处
亳七十里文王处酆百里皆令行禁止于天
下周之衰也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凡伯周/大夫使)
(于鲁而戎/伐之楚丘)故得道则以百里之地令于诸侯
失道则以天下之大畏于冀州故曰无恃其
不吾夺也恃吾不可夺行可夺之道而非篡
弑之行无益于恃天下矣凡人之所以生者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0867-196.png
衣与食也今囚之冥室之中虽养之以刍豢
衣之以绮绣不能乐也以目之无见耳之无
闻穿隙穴见雨零则快然而叹之况开户发
牖从冥冥见炤炤乎从冥冥犹尚肆然而喜
又况出室坐堂见日月光见日月光旷然而
乐又况登太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
盖江河若带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其为乐
岂不大哉且聋者耳形具而无能闻也盲者
目形存而无能见也夫言者所以通己于人
也闻者所以通人于己也瘖者不言聋者不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0867-197.png
闻既瘖且声人道不通故有瘖聋之病者虽
破家求医不顾其费岂独形骸有瘖聋哉心
志亦有之夫指之拘也莫不事申也心之塞
也莫知务通也不明于类也夫观六艺之广
崇穷道德之渊深达乎无上至乎无下运乎
无极翔乎无形广于四海崇于太山富于江
河旷然而通昭然而明天地之间无所系戾
其所以监观岂不大哉人之所知者浅而物
变无穷曩不知而今知之非知益多也问学
之所加也夫物常见则识之尝为则能之故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0867-198.png
因其患则造其备犯其难则得其便夫以一
世之寿而观千岁之知今古之论虽未尝更
也其道理素具可不谓有术乎人欲知高下
而不能教之用管准则说欲知轻重而无以
予之权衡则喜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
目则射快(金目深目所以/望远近射准也)又况知应无方而
不穷哉犯大难而不慑见烦缪而不惑晏然
自得其为乐也岂直一说之快哉夫道有形
者皆生焉其为亲亦戚矣享谷食气者皆受
焉其为君亦患矣诸有智者皆学焉其为师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0867-199.png
亦传矣射者数发不中人教之以仪则喜矣
又况生仪者乎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
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人也人皆多以无用害
有用故知不博而日不足以凿观池之力耕
则田野必辟矣以积土山之高脩堤防则水
用必足矣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
必荣矣以弋猎博弈之日诵诗读书闻识必
博矣故不学之与学也犹瘖聋之比于人也
凡学者能明于天下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
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可谓知略矣天之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0867-200.png
所为禽兽草木人之所为礼节制度搆而为
宫室制而为舟舆是也治之所以为本者仁
义也所以为末者法度也凡人之所以事生
者本也其所以事死者末也本末一体也其
两爱之一性也先本后末谓之君子以末害
本谓之小人君子与小人之性非异也所在
先后而已矣草木洪者为本而杀者为末禽
兽之性大者为首而小者为尾末大于本则
折尾大于要则不掉矣故食其口而百节肥
灌其本而枝叶美天地之性也天地之生物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0867-201.png
也有本末其养物也有先后人之于治也岂
得无终始哉故仁义者治之本也今不知事
脩其本而务治其末是释其根而灌其枝也
且法之生也以辅仁义今重法而弃义是贵
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故仁义者为厚基者
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
其高者覆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知
伯不行仁义而务广地故亡其国语曰不大
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
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0867-202.png
宁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
今商鞅之启塞(启之以利塞之以/禁商鞅之术也)申子之三
(申不害治韩有/三符验之术也)韩非之孤愤(韩非说孤/生之愤志)
仪苏秦之从衡(苏秦合六国为/从张仪说为衡)皆掇取之权
一切之术也非治之大本事之恒常可博内
而世传者也子囊北而全楚北不可以为庸
(子囊楚大夫也/北逐走庸常也)弦高诞而存郑诞不可以为
常今夫雅颂之声皆发于词本于情故君臣
以睦父子以亲故韶夏之乐也声浸乎金石
润乎草木今取怨思之声之施于弦管闻其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0867-203.png
音者不淫则悲淫则乱男女之辩悲则感怨
思之气岂所谓乐哉赵王迁流于房陵(秦灭/赵王)
(迁之汉中/房陵也)思故乡作为山水之呕(山水之/呕歌曲)
者莫不殒涕荆轲西刺秦王(荆轲燕人太子/丹之客也丹怨)
(秦王故遣/轲刺之也)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
之上(高渐离宋意皆太子丹之客也筑/曲二十一弦易水燕之南水也)闻者
莫不瞋目裂眦发植穿冠因以此声为乐而
入宗庙岂古之所谓乐哉故弁冕辂舆可服
而不可好也(弁冕/冠也)大羹之和可食而不可嗜
(大羹不/和五味)朱弦漏越(朱弦练丝漏穿/越琴瑟两头也)一唱而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0867-204.png
三叹可听而不可快也故无声者正其可听
者也其无味者正其足味者也吠声清于耳
兼味快于口非其贵也故事不本于道德者
不可以为仪言不合乎先王者不可以为道
音不调乎雅颂者不可以为乐故五子之言
(五子谓商鞅申子/韩非苏秦张仪也)所以便说掇取也非天下
之通义也圣王之设政施教也必察其终始
其县法立仪必原其本末不苟以一事备一
物而已矣见其造而思其功观其源而知其
流故博施而不竭弥久而不垢夫水出于山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0867-205.png
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仓圣人见其所
生则知其所归矣故舜深藏黄金于斩岩之
山所以塞贪鄙之心也仪狄为酒禹饮而甘
之遂疏仪狄而绝嗜酒所以遏流湎之行也
师延为平公鼓朝歌北鄙之音(卫灵公宿于/濮水之上闻)
(琴音召师涓而写之盖师延/所为纣作朝歌北鄙之音也)师旷曰此亡国
之乐也(灵公进新声平公平公以问师旷师/旷曰纣子师延作靡靡之乐纣亡师)
(延东走自投濮水而死/得此音必于濮上也)大息而抚之所以防
淫辟之风也故民知书而德衰知数而厚衰
知券契而信衰知械机而空衰也(实质/也)巧诈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0867-206.png
藏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而神德不全矣琴不
鸣而二十五弦各以其声应轴不运而三十
辐各以其力疾弦有缓急小大然后成曲车
有劳轶动静而后能致远使有声者乃无声
者也能致千里者乃不动者也故上下异道
则治同道则乱位高而道大者从事大而道
小者凶故小快害义小慧害道小辩害治苛
削伤德大政不险故民易道至治宽裕故下
不相贼至中复素故民无匿情商鞅为秦立
相坐之法(相坐之法一家/有罪三家坐之)而百姓怨矣吴起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0867-207.png
为楚减爵禄之令(减爵者收减/群臣之爵禄)而功臣畔商
鞅之立法也吴起之用兵也天下之善者也
然商鞅以法亡秦察于刀笔之迹而不知治
乱之本也吴起以兵弱楚习于行陈之事而
不知庙战之权也晋献公之伐骊得其女非
不善也然而史苏叹之(晋献公得骊姬使史/苏占之史苏曰侠以)
(御骨齿牙/为祸也)见其四世之被祸也吴王夫差破
齐艾陵胜晋黄池非不捷也(军之所/获为捷)而子胥
忧之见其必擒于越也小白奔莒(小白齐/桓公也)
耳奔曹非不困也而鲍叔咎犯随而辅之知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0867-208.png
其可与至于霸也句践栖于会稽修政不殆
谟虑不休知祸之为福也襄子再胜而有忧
(赵襄子再胜谓/伐狄胜二邑也)畏福之为祸也故齐桓公
亡汶阳之田而霸(鲁庄公使曹子劫桓公取/汶阳之田桓公不背信诸)
(侯朝/之也)知伯兼三晋之地而亡圣人见祸福于
重闭之内而虑患于九拂之外者也(九拂九/曲是晋)
(投拂不/见处也)螈蚕一岁再收(螈再/也)非不利也然而
王法禁之者为其残桑也离先稻熟而农夫
耨之(稻米随而生者为离与/稻相似耨之为其少实)不以小利伤大
穫也家老异饭而食殊器而享子妇跣而上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0867-209.png
堂跪而斟羹非不费也然而不可省者为其
害义也待媒而结言聘纳而取妇初絻而亲
迎非不烦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使
民居处相司有罪相觉于以举奸非不掇也
然而伤和睦之心而构仇雠之怨故事有凿
一孔而生百隙树一物而生万业者所凿不
足以为便而所开足以为败所树不足以为
利而所生足以为濊愚者或于小利而忘其
大害昌羊去蚤虱而人弗庠者为其来蛉穷
也狸执鼠而不可脱于庭者为搏鸡也故事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0867-210.png
有利于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亡于彼者故
行棋者或食两而路穷(行棋谓/大博也)或予踦而取
(予踦子对家/行一棋也)偷利不可以为行而知术可
以为法故仁知人材之美者也所谓仁者爱
人也所谓知者知人也爱人则无虐刑矣知
人则无乱政矣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
刑不侵滥则无暴虐之行矣上无烦乱之治
下无怨望之心则百残除而中和作矣此三
代之所昌故书曰能哲且惠黎民怀之何忧
欢兜何迁有苗(欢兜有苗舜/所放佞也)知伯有五过人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0867-211.png
之材(知伯美须长大一材也射御足力二材/也材艺毕给三材也功文辩慧四材也)
(强毅果敢/五材也)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
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力能引强走先/驰马超能越高)而身
虏于秦者不知贤也(二君任用后胜之记/不用淳于越之言也)
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二者不立虽
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于乱也



淮南鸿烈解卷之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