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280014b 页
卷四 第 1a 页 0863-084.png
淮南鸿烈解卷之四动四
    太尉祭酒臣许慎记上
   俶真训下
夫人之事其神而娆其精营慧然而有求于
外此皆失其神明而离其宅也(事治也娆烦/也营慧求索)
(名利者也故曰有求于/外离宅离精神之宅也)是故冻者假兼衣于
春而暍者望冷风于秋天有病于内者必有
色于外矣夫梣木色青翳(梣木苦历木名也/生于山剥取其皮)
(以水浸之正青用洗眼瘉人目/中肤翳故曰色青翳青色象也)而蠃瘉蜗睆
(蠃虻薄蠃蜗/睆目疾也)此皆治目之药也人无故求此
卷四 第 1b 页 0863-085.png
物者必有蔽其明者圣人之所以骇天下者
真人未尝过焉(骇动/也)贤人之所以矫世俗者
圣人未尝观焉(矫拂/也)夫牛蹄之涔无尺之鲤
(涔潦水也涔读延祰/曷间急气闭口言也)块阜之山无丈之材(小/山)
(也在/陈留)所以然者何也皆其营宇狭小而不能
容巨大也又况乎以无裹之者邪(无裹/无形)此其
为山渊之势亦远矣(此无有/议长大)夫人之拘于世
也必形系而神泄故不免于虚(形系者身形/疾而精神趋)
(泄不处其守故/曰不免于虚疾)使我可系羁者必其有命在
于外也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澖读闲/放之闲)
卷四 第 2a 页 0863-086.png
(言无垠/虚之貌)而徙倚于汗漫之宇(徙倚犹汗漫无/生形形生元气)
(之本神也故卢敖见若士者言曰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上是也宇居也)提挈天
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杨乎无畛
崖之际(一手曰提挐举也委弃也言不以身/役物鸿濛东方之野日所出故以为)
(景柱浮杨犹遨翔也无/畛崖畔界因以为名也)是故圣人呼吸阴阳
之气而群生莫不颙颙然仰其德以和顺当
此之时莫之领理决离隐密而自成浑浑苍
苍纯朴未散(浑浑苍苍混沌大貌/故曰纯朴未散也)旁薄为一
而万物大优(优饶/也)是故虽有羿之知而无所
用之(是说上古之时也但甘卧治化自行故/曰虽有羿之知其无所用之是尧时羿)
卷四 第 2b 页 0863-087.png
(也谓能射十日缴大风杀窫窳斩九/婴射河伯之知巧也非有穷后羿也)及世之
衰也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吟德怀和
(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号曰太皞昧昧纯厚/也芒芒广大貌也吟咏其德含怀其和气未)
(大宣/布也)被施颇烈(被读光被四表之彼也/被其德泽颇烈施于民)而知
乃始昧昧晽晽皆欲离其童蒙之心(昧昧欲/明而未)
(也晽晽欲所知/之貌也离去也)而觉视于天地之间是故其
德烦而不能一(烦多也/一齐也)乃至神农黄帝剖判
大宗窍领天地袭九窾重九𤍂(窍通也领理/也袭因也窾)
(法也𤍂形也言因九天/九地之形法以通理也)提挈阴阳嫥捖刚柔
枝解叶贯万物百族(嫥捖和调/也族类也)使各有经纪
卷四 第 3a 页 0863-088.png
条贯(贯位/也)于此万民时睢盱盱然莫不竦身
而载听视(睢睢盱盱听/视之貌也)是故治而不能和(和/恊)
(也)下栖迟至于昆吾夏后之世(昆吾夏伯/桀世也)
欲连于物聪明诱于外而性命失其得(性命/之本)
施及周室之衰浇淳散朴(施读难易/之易也)杂道以
伪俭德以行(杂/糅)而巧故萌生(巧言/为诈)周室衰而
王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儒孔/子道)
(也墨墨翟术也徒/党也讼争是非也)于是博学以疑圣华诬以
胁众(博学杨墨之道以疑孔子之术设/虚华之言以诬圣人劫胁徒众也)弦歌
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为以/求之)繁登
卷四 第 3b 页 0863-089.png
降之礼饰绂冕之服聚众不足以极其变积
财不足以赡其费于是万民乃始满觟离跂
(满读萧萧无逢际之/满觟傒径之傒也)各欲行其知伪以求凿
枘于世而错择名利(错施也择取也求索也/言施其巧伪索荣显之)
(名利也故下句言曼/衍于淫荒之陂也)是故百姓曼衍于淫荒
之陂而失其大宗之本(陂或/作野)夫世之所以丧
性命有衰渐以然所由来者久矣是故圣人
之学也欲以反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人受/天地)
(之中以生孟子曰性无不善而情欲害之故/圣人能返其性于初也游心于虚言无欲也)
达人之学也欲以通性于辽郭而觉于寂漠
卷四 第 4a 页 0863-090.png
也若夫俗世之学也则不然擢德𢶊性内愁
五藏外劳耳目(擢取也𢶊缟也皆不循其理/故愁其思虑也耳妄听目妄)
(视淫故/劳也)乃始招蛲振缱物之毫芒摇消掉捎
仁义礼乐暴行越智于天下以招号名声于
(摇消掉捎仁义礼乐未之能行也越扬也/暴卒也越扬其诈谲之智以取声名也)
此我所羞而不为也是故与其有天下也不
若有说也(说乐也不若有/人说乐之也)与其有说也不若
尚羊物之终始也而条达有无之际是故举
世而誉之不加劝举世而非之不加沮定于
死生之境而通于荣辱之理虽有炎火洪水
卷四 第 4b 页 0863-091.png
弥靡于天下神无亏缺于胸臆之中矣若然
者视天下之间犹飞羽浮芥也(芥中/也)孰肯分
分然以物为事也(分犹意/念之貌)水之性真清而土
汨之人性安静而嗜欲乱之夫人之所受于
天者耳日之于声色也口鼻之于芳臭也肌
肤之于寒燠其情一也或通于神明或不免
于痴狂者何也其所为制者异也是故神者
智之渊也渊清则智明矣智者心之府也智
公则心平矣人莫鉴于流沬而鉴于止水者
以其静也(沫雨潦上沫起覆瓯也/言其浊扰不见人形也)莫窥形于
卷四 第 5a 页 0863-092.png
生铁而窥于明镜者以睹其易也(易读河间/易县之易)
夫唯易且静形物之性也(形/见)由此观之用也
必假之于弗用也是故虚室生白吉祥止也
(虚心也室身也白道也能虚其心以/生于道道性无欲吉祥来止舍也)夫鉴明
者尘垢弗能薶(薶污也薶读/倭语之倭也)神清者嗜欲弗
能乱(神清者精神内守也/情之嗜欲不能干乱)精神以越于外而
事复返之(越散也/事治也)是失之于本而求之于末
也外内无符而欲与物接弊其玄光而求知
之于耳目(玄光内明也/一曰玄天也)是释其炤炤而道其
冥冥也是之谓失道心有所至而神喟然在
卷四 第 5b 页 0863-093.png
之反之于虚则消铄灭息此圣人之游也(反/之)
(于虚则情欲之性消铄灭/息故曰圣人之游游行也)故古之治天下也
必达乎性命之情其举错未必同也其合于
道一也夫夏日之不被裘者非爱之也燠有
馀于身也冬日之不用翣者非简之也清有
馀于适也(翣扇也翣读鹅鹜食/唼喋之唼简贱也)夫圣人量腹
而食度形而衣节于己而已贪污之心奚由
生哉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也能有
名誉者必无以趋行求者也(以用/也)圣人有所
于达达则嗜欲之心外矣(外弃/也)孔墨之弟子
卷四 第 6a 页 0863-094.png
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世然而不免于儡身
犹不能行也又况所教乎(儡身身不见用儡/儡然也儡读雷同)
(之/雷)是何则其道外也夫以末求返于本许由
不能行也又况齐民乎(齐民凡民/齐于民也)诚达于性
命之情而仁义固附矣趋舍何足以滑心若
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
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诱惑也/进也)
辩者不能说(说释/也)声色不能淫也美者不能
滥也(滥觎也或作监/不能使之过滥)知者不能动也勇者不
能𢙢也此真人之道也若然者陶冶万物与
卷四 第 6b 页 0863-095.png
造化者为人(为治/也)天地之间宇宙之内莫能
夭遏(间上下之间也/内四方之内也)夫化生者不死而化物
者不化(化生者天也/化物者德也)神经于骊山太行而不
能难(骊山今在京兆新丰县南也/太行今在河内野王县北也)入于四海
九江而不能濡(四海四方之海也/九江江分为九也)处小隘而
不塞横扃天地之间而不窕(扃犹/闭也)不通此者
虽目数千羊之群耳分八风之调(目视耳听/也八风八)
(卦之风/调和也)足蹀阳阿之舞而手会绿水之趋(阳/阿)
(古之名倡也绿水舞曲也一/曰绿水古诗也趋投节也)智终天地明照
日月辩解连环泽润玉石犹无益于治天下
卷四 第 7a 页 0863-096.png
(泽润/泽也)静漠恬澹所以养性也和愉虚无所
以养德也外不滑内则性得其宜性不动和
则德安其位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可谓
能体道矣若然者血脉无郁滞五藏无蔚气
(蔚病/也)祸福弗能挠滑非誉弗能尘垢故能致
其极(极/至)非有其世孰能济焉有其人不遇其
时身犹不能脱又况无道乎(道不/得行)且人之情
耳目应感动心志知忧乐手足之㩌疾□辟
寒暑所以与物接也蜂虿螫指而神不能憺
(螫读解释之/释憺定也)蚊虻𠾱肤而知不能平(𠾱噬/犹穿)
卷四 第 7b 页 0863-097.png
忧患之来撄人心也(撄迫/也)非直蜂虿之螫毒
而蚊虻之惨怛也而欲静漠虚无柰之何哉
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
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何则小有所志而
大有所忘也今万物之来擢拔吾悟攓取吾
情有若泉源虽欲勿禀其可得邪(禀犹动/用也)
夫树木者灌以瀿水畴以肥壤(畴雍壤/或作嘹)一人
养之十人拔之则必无馀𣖂(𣖂/蘖)有况与一国
同伐之哉虽欲久生岂可得乎今盆水在庭
清之终日未能见眉睫浊之不过一挠而不
卷四 第 8a 页 0863-098.png
能察方员(察/见)人神易浊而难清犹盆水之类
也况一世而挠滑之曷得须臾平乎古者至
德之世贾便其肆农乐其业大夫安其职(职/事)
而处士脩其道(道先王/之道也)当此之时风雨不毁
折草木不夭九鼎重味珠玉润泽(九鼎九州/贡金所铸)
(也一曰象九德故曰九鼎/也重厚也润泽有光也)洛出丹书河出绿
图故许由方回善卷披衣得达其道(许由阳/城人也)
(尧所聘而不利也方回善卷披衣皆尧时隐/士姓名不可得知其人方直回旋因曰方回)
(见其善卷披衣而行因曰披衣/得达乐其所脩先王之道也)何则世之主
有欲利天下之心是以人得自乐其间(自乐/其道)
卷四 第 8b 页 0863-099.png
(于天地之间也或作文德/自乐其间先王之道也)四子之才非能尽
善盖今之世也然莫能与之同光者遇唐虞
之时(光/誉)逮至夏桀殷纣燔生人辜谏者为炮
烙铸金柱(铸金柱然火其下以人置其/上人坠陊火中而对之笑也)剖贤
人之心析才士之胫(贤人比干也析解也剥/解有才士脚观其有奇)
(异胫/脚也)醢鬼侯之女菹梅伯之骸(鬼侯梅伯纣/时诸侯梅伯)
(说鬼侯之女美好令纣妻之女至纣以为不/好故醢鬼侯之女菹梅伯之骸也一曰纣为)
(无道梅伯数谏/故菹其骸也)当此之时峣山崩三川涸(峣/山)
(盖在南阳三川泾渭汧也涸竭/也传曰山崩川竭亡国徵也)飞鸟锻翼走
兽挤脚(言纣田猎禽荒无休止时故飞/鸟折翼走兽毁脚无不被害也)当此
卷四 第 9a 页 0863-100.png
之间岂独无圣人哉然而不能通其道者不
遇其世(言圣人不能通其道/行其仇者不遭世也)夫鸟飞千仞之
上兽走丛薄之中祸犹及之又况编户齐民
(聚木曰丛深草曰薄/犹及之田猎不时也)由此观之体道者不
专在于我亦有系于世矣夫历阳之都一夕
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罢怯不肖者同命(历/阳)
(淮南国之县名今属江都昔有老妪常行仁/义有二诸生过之谓曰此国当没为湖谓妪)
(视东城门阃有血便走上北山勿顾也自此/妪便往视门阃阍者问之妪对曰如是其暮)
(门吏故杀鸡血涂门阃明旦老妪早往视门/见血便上北山国没为湖与门吏言其事适)
(一宿耳一夕旦而为湖/也勇怯同命无遗脱也)巫山之上顺风纵火
卷四 第 9b 页 0863-101.png
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巫山在南郡膏夏大/木也其理密白如膏)
(故曰膏夏紫芝皆谕贤/智也萧艾贱草皆谕不肖)故河鱼不得明目
稚稼不得育时其所生者然也(河水浊故不/得明目稚稼)
(为霜所凋故不得待其自/熟时故曰其所生然也)故世治则愚者不
得独乱世乱则智者不能独治身蹈于浊世
之中而责道之不行也是犹两绊骐驎而求
其致千里也(两者/双也)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
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肆/极)舜之耕陶也不能
利其里(所居/之里)南面王则德施乎四海(四海/天下)
非能益也处便而势利也古之圣人其和愉
卷四 第 10a 页 0863-102.png
宁静性也其志得道行命也(命天/命也)是故性遭
命而后能行命得性而后能明(得其本清静/之性故能明)
鸟号之弓溪子之弩不能无弦而射(鸟号柘/桑也溪)
(子为弩所出国名也或曰溪蛮夷也以柘桑/为弩因曰溪子之弩也一曰溪子阳郑国善)
(为弩匠因/以为名也)越舲蜀艇不能无水而浮(舲小船/也蜀船)
(一版之舟若今豫章是也虽越人/所便习若无其水不能独浮也)今矰缴机
而在上𦉾罟张而在下虽欲翱翔其势焉得
(矰弋射身短矢也机发也翱翔鸟之/高飞翼上下曰翱直刺不动曰翔也)故诗云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以
言慕远世也(诗周南卷耳篇也言采采易得/之菜不满易盈之器以言君子)
卷四 第 10b 页 0863-103.png
(为国执心不精不能以成其道采易得之菜/不能盈易满之器也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言)
(我思古君子官贤人置之列位也诚/古之贤人各得其行列故曰慕远也)


淮南鸿烈解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