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280010b 页
卷三 第 1a 页 0863-060.png
淮南鸿烈解卷之三动三
    太尉祭酒臣许慎记上
   俶真训上(俶始也真实说道之实始/于无有化育于有故曰俶)
   (真因以/题篇)
有始者(天地开辟/之始也)有未始有有始者(言万物/萌兆未)
(始有始者/始成形也)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言天/地合)
(气寂寞萧条未始有也/夫未始有始彷佛也)有有者(言万物始/有形兆也)
无者(言天地浩大/言无可名也)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
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废
萌兆牙糵未有形埒垠堮无无蠕蠕将欲生
卷三 第 1b 页 0863-061.png
兴而未成物类(繁愤众积之/貌发愤也)有未始有有始
者天气始下地气始上阴阳错合相与优游
竞畅于宇宙之间被德含和缤纷茏苁欲与
物接而未成兆朕(竞逐也畅达也和气也缤/纷杂糅也茏蓰聚会也兆)
(朕形/怪也)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天含和而
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
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霄读绀绡之/绡雿翟氏之)
(翟/也)有有者言万物掺落根茎枝叶青葱苓茏
雚蔰炫煌蠉飞蠕动蚑行哙息可切循把握
而有数量(掺读参星之参雚蔰炫煌采色貌/也蚑读车蚑辙之蚑哙读不说怿)
卷三 第 2a 页 0863-062.png
(外之哙切摩也循顺也/雚读曰唯也蔰读曰扈)有无者视之不见其
形听之不闻其声扪之不可得也望之不可
极也储与扈治(储与扈治/褒大意也)浩浩瀚瀚不可隐
仪揆度而通光耀者(浩浩瀚瀚广大/貌也光耀无形)有未始
有有无者包裹天地陶冶万物大通混冥深
闳广大不可为外析豪剖芒不可为内无环
堵之宇而生有无之根(混真人冥之/中谓道也)有未始
有夫未始有有无者天地未剖阴阳未判(剖/判)
(混/分)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然清澄
莫见其形(汪读传尸诸/周氏之汪同)若光耀之间于无有
卷三 第 2b 页 0863-063.png
退而自失也(自失没/不见也)曰予能有无而未能无
无也(能有无为也未能本性自/无为也故曰未能无也)及其为无无
至妙何从及此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
(大块天地/之间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庄子曰生/乃徭役死)
(乃休息也故/曰休我以死)善我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吾)
(生之乐乃欲善吾死之乐也明/死变化有知欲劝人同死生也)夫藏舟于壑
藏山于泽人谓之固矣虽然夜半有力者负
而趋(趋/走)寐者不知犹有所遁(夜半有力者负/舟与山走故寐)
(者不/知也)若藏天下于天下则无所遁其形矣(大/丈)
(夫以天下为/室以藏万物)物岂可谓无大扬攉乎(扬攉无/虑大数)
卷三 第 3a 页 0863-064.png
(名也攉读/镐京之镐)一范人之形而犹喜(范犹遇也遭/也说范法也)
(言物一法效人/形尚由善也)若人者千变万化而未始有
极也(言死生变化而梦/故曰末始有极也)弊而复新其为乐也
可胜计邪譬若㝱为鸟而飞于天㝱为鱼而
没于渊方其㝱也不知其㝱也觉而后知其
㝱也今将有大觉然后知今此之为大㝱也
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之乐也今吾未死又
焉知死之不乐也昔公牛哀转病也七日化
为虎(转病易病也江淮之间公牛氏有易病/化为虎若中国有狂疾者发作有时也)
(其为虎者便还食人食人者因作真虎不食/人者更复化为人公牛氏韩人淮南之人因)
卷三 第 3b 页 0863-065.png
(牛食刍谓之刍/豢有验于此)其兄掩户而入觇之则虎搏
而杀之(杀其兄掩读曰/奄也觇视也)是故文章成兽爪牙
移易(移易人爪牙/为虎爪牙也)志与心变神与形化(志心/皆变)
(神形/皆化)方其为虎也不知其尝为人也方其为
人不知其且为虎也二者代谢舛驰各乐其
成形(代更也谢叙也舛牙也形谓/成虎形人舛读舛卖之舛也)狡猾钝惛
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萌生/也)夫水向冬则凝
而为冰冰迎春则泮而为水冰水移易于前
后若周员而趋孰暇知其所苦乐乎(泮释也/趋归也)
是故形伤于寒暑燥湿之虐者形苑而神壮
卷三 第 4a 页 0863-066.png
(苑枯病也壮伤/也苑读南阳苑)神伤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
尽而形有馀故罢马之死也剥之若槁(罢老/气力)
(竭尽故/若槁也)狡狗之死也割之犹濡(狡少也濡濡/湿气力未尽)
是故伤死者其鬼娆(娆烦娆善/行病祟人)时既者其神
(既尽也时既当老者/则神寂漠漠定也)是皆不得形神俱没
(道家养形养神皆以寿终形神俱没不俱/漠而已也老子曰以道涖天下其鬼不神)
(此谓俱/没也)夫圣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
始是故其寐不㝱其觉不忧(精神无所思虑/故不㝱志存仁)
(义患不得至/故不忧也)古之人有处混冥之中神气不
荡于外万物恬漠以愉静搀抢衡杓之气莫
卷三 第 4b 页 0863-067.png
不弥靡(搀抢彗孛也杓/北斗柄第七星)而不能为害当此之
时万民猖狂不知东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
(鼓击也/熙戏也)交被天和食于地德(交俱也和气/也地德五谷)
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沈沈是谓大治(曲故/曲巧)
(也尤过也茫茫沈沈盛貌也茫读/王莽也沈读水出沈沈沈白之沈)于是在上
位者左右而使之毋淫其性镇抚而有之毋
迁其德是故仁义不布而万物蕃殖(古者抱/盛德上)
(质朴不待仁义/而万物蕃殖也)赏罚不施而天下宾服(服其/德也)
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言大性/万物但)
(可以大美兴而育/之难以算计具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
卷三 第 5a 页 0863-068.png
之有馀(以限计之故有馀也譬若梅矣百梅/足以为百人酸一梅不足为百人酸)
(也)夫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言各得/其志故)
(相忘/也)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抱
德炀和而万物杂累焉(炀炙也抱其志德而/炙于和气故万物杂)
(累言成熟也炀/读供养之养也)孰肯解构人间之事以物烦
其性命乎(解构犹合会/也烦辱也)夫道有经纪条贯得
一之道连千枝万乐(一者道本得其根本故/能连理千枝万叶以少)
(正多/也)是故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贫有以
乐业困有以处危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
松柏之茂也据难履危利害陈于前(陈列/也)
卷三 第 5b 页 0863-069.png
后知圣人之不失道也是故能戴大员者履
大方(言能戴天/履地之道)镜太清者视大明立太平者
处大堂(太平天下之平也大堂/明堂所以告朔行令也)能游冥冥者
与日月同光(光明也论德道者/能与日月明也)是故以道为
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投之于江
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夫梜依于跂
跃之术(跂跃犹龃龉/不正之道也)提挈人间之际掸掞挺
挏世之风俗(掸引掞利也挺挏犹/上下也以求利便也)以摸苏牵
连物之微妙(摸苏犹摸索/微妙犹细小)犹得肆其志充其
欲何况怀瑰玮之道忘肝胆遗耳目独浮游
卷三 第 6a 页 0863-070.png
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摋(弊摋犹杂揉也弊/读跂涉之跋也摋)
(读楚人/言杀也)中徙倚无形之域而和以天地者乎
若然者偃其聪明而抱其太素(素朴/性也)以利害
为麈垢(尘垢谕/轻也)以死生为昼夜是故日观玉
辂琬象之状耳听白雪清角之声不能以乱
其神(玉辂王者所乘有琬琰象牙之饰白雪/师旷所奏大一五弦之琴乐曲神物为)
(下降者清/角商声也)登千仞之溪临猿眩之岸不足以
滑其和(猿临其岸而目眩/言滑滑乱和适也)譬若钟山之玉炊
以垆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
之精也(钟山昆/仑也)是故生不足以使之利何足
卷三 第 6b 页 0863-071.png
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恐之明于
死生之分达于利害之变虽以天下之大易
骭之一毛无所槩于志也(骭自膝以下胫以/上也骭读闬收之)
(闬/也)夫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之时丽也(条风/鸣条)
(言其迅也/丽过也)毁誉之于己犹蚊之一过也夫秉
皓白而不黑行纯粹而不糅处玄冥而不闇
休于天钧而不伪(伪败也天钧北极之地积/寒之野休之辄败唯体道)
(能不/败也)孟门终隆之山不能禁(孟门山名太行/之隘也终隆则)
(终南山在扶/风皆险塞也)唯体道能不败湍濑旋渊吕梁
之深不能留也(湍濑急流也旋渊深渊也吕/梁水名也在彭城皆水险留)
卷三 第 7a 页 0863-072.png
(滞/也)太行石涧飞狐句望之险不能难也(太行/在野)
(王北上党关也石涧深溪飞孤/在代郡句望在雁门皆隘险也)是故身处江
海之上而神游魏阙之下(魏阙王者门外阙/也所以县教象之)
(书于象魏也巍巍高大曰魏阙言真人虽在/远方心存王也一曰心下巨阙神内守也)
非得一原孰能至于此哉(一原道/之原也)是故与至
人居使家忘贫使王公简其贵富而乐卑贱
勇者衰其气贪者消其欲坐而不教立而不
议虚而往者实而归故不言而能饮人以和
(谕道如川不言而/能饮人以和适也)是故至道无为一龙一蛇
(龙能化蛇能解/脱故道以为譬)盈缩卷舒与时变化外从其
卷三 第 7b 页 0863-073.png
风内守其性耳目不耀思虑不营(营或/也)其所
居神者台简以游太清(台犹持也/简大也)引楯万物
群美萌生(引楯拔擢也楯读/若允恭之允也)是故事其神者
神去之(事治/也)休其神者神居之(不动/扰)道出一
原通九门(九门天/之门也)散六衢(散布于六/合之衢也)设于无
垓坫之宇(设施也垓坫垠堮也垓读人饮食/大多以思下垓坫读为管氏有反)
(坫之/坫)寂漠以虚无非有为于物也物以有为
于己也(非有为于物者不为之也物/以有为于己者物己为也)是故举
事而顺于道者非道之所为也道之所施也
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呴
卷三 第 8a 页 0863-074.png
雨露所濡道德所扶此皆生一父母而阅一
和也(父母天地阅总也和气也道/所贵也呴读以口相吁之吁)是故槐榆
与橘柚合而为兄弟(言道能化/同异物也)有苗与三危
通为一家(有苗国在南方彭蠡舜时不服者/三危在西极山名在辰州通为一)
(家道所/化也)夫目视鸿鹄之飞耳听琴瑟之声而
心在雁门之间一身之中神之分离剖判六
合之内一举而千万里是故自其异者视之
肝胆胡越(肝胆谕近/胡越谕远)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
圈也(圈/陬)百家异说各有所出若夫墨杨申商
之于治道(墨墨翟也其术兼爱非乐摩顶放/踵而利国者为之杨杨朱其术全)
卷三 第 8b 页 0863-075.png
(性保贞虽拔骭一毛而利天下弗为也申申/不害也韩昭侯相著三符之命而尚刻削商)
(者魏公孙鞅也为秦孝公制相坐之法/严猛闻故封之为商君也因谓之商鞅)犹盖
之无一橑而轮之无一辐有之可以备数无
之木有害于用也己自以为独擅之不通之
于天地之情也今夫治工之铸器(铸读如唾/祝之祝也)
金踊跃于炉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其中地
而凝滞亦有以象于物者矣其形虽有所小
周哉然未可以保于周室之九鼎也有况比
于规形者乎其与道相去亦远矣今夫万物
之疏跃枝举百事之茎叶条梓皆本于一根
卷三 第 9a 页 0863-076.png
而条循千万也(疏跃布散也梓读/诗颂苞有三叶同)若此则有
所受之矣而非所授者所受者无授也而无
不受也无不受也者譬若周云之茏蓰辽巢
彭濞而为雨(周云密雨云也笼蓰聚合也辽/巢彭濞蕴积貌也濞榆荚之濞)
沈溺万物而不与为湿焉(不与万/物俱湿)今夫善射
者有仪表之度如工匠有规矩之数此皆所
得以至于妙(有所得仪表/规矩之巧也)然而奚仲不能为
逄蒙(奚仲巧为车逄蒙善/于射言未能相兼也)造父不能为伯乐
(造父善御马事周穆王/伯乐善相马事秦缪公)是曰谕于一曲而
不通于万方之际也今以涅染缁则黑于涅
卷三 第 9b 页 0863-077.png
以蓝染青则青于蓝涅非缁也青非蓝也兹
虽遇其母而无能复化已(涅矾石也/母本也)是何则
以谕其转而益薄也何况夫未始有涅蓝造
化之者乎其为化也虽镂金石书竹帛何足
以举其数(镂读娄/数之娄)由此观之物莫不生于有
(有犹/住也)小大优游矣(言饶/多也)夫秋豪之末沦于
无间而复归于大矣(秋豪微妙故能入于无/间间孔言道无形以豪)
(末比道犹/复为大也)芦符之厚通于无𡏴而复反于敦
(厚犹薄芦苇也符芦之中白符言其薄柯/则归于苇故曰反于敦庞矣符读面䴸之)
(䴸/也)若夫无秋毫之微芦符之厚四达无境通
卷三 第 10a 页 0863-078.png
于无圻(道贯无形秋毫芦符已有形故曰无/秋豪之微芦符之厚四达无境通于)
(无圻圻/垠字也)而莫之要御夭遏者其袭微重妙挺
挏万物揣丸变化(道之/所能)天地之间何足以论
(言道所/化者大)夫疾风勃木而不能拔毛发(勃亦/拔也)
云台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蚊虻适足以翱
(台高际于云因曰云台也蚊虻微细/故曰翱翔而无伤毁之患道所贵也)夫与
蚑峣同乘天机(蚑行蛲动谕微/细也天机神马)天受形于一
圈飞轻微细者犹足以脱其命又况未有类
(类形象也未有/形象道所尚也)由此观之无形而生有形
亦明矣是故圣人托其神于灵府而归于万
卷三 第 10b 页 0863-079.png
物之初视于冥冥听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
晓焉(晓/明)也寂漠之中独有照焉其用之也以
不用其不用也而后能用之其知也乃不知
其不知也而后能知之也夫天不定日月无
所载(载行/也)地不定草木无所植(植立/也)所立于
身者不宁是非无所形(形见/也)是故有真人然
后有真知(知不诈故/曰真也)其所持者不明庸愚讵
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欤今夫积惠重厚累
爱袭恩以声华呕符妪掩万民百姓使知之
䜣䜣然人乐其性者仁也举大功立显名体
卷三 第 11a 页 0863-080.png
君臣正上下明亲疏等贵贱存危国继绝世
决挐治烦兴毁宗立无后者义也闭九窍藏
心志弃聪明反无识芒然仿佯于尘埃之外
而消摇于无事之业含阴吐阳而万物和同
者德也是故道散而为德德溢而为仁义仁
义立而道德废矣百围之木斩而为犠尊(犠/读)
(日月犹疏/镂之尊)镂之以剞𠜾杂之以青黄(剞巧工/钩刀也)
(𠜾者规度刺画墨边笺也所以刻镂之具也/青黄采色之饰也剞读枝之技𠜾读诗蹶角)
(之蹶/也)华藻镈鲜龙蛇虎豹曲成文章(华藻华/文也镈)
(今之金尊也鲜明好也龙蛇虎豹者刻尊/彝为蟠龙伏虎之状故曰曲成文章也)
卷三 第 11b 页 0863-081.png
其断在沟中壹比犠尊沟中之断则丑美有
间矣(间远也方其好/丑相去远也)然而失木性钧也(钧/等)
故神越者其言华(越散也言不守/也故华而不实)德荡者其
行伪(荡逸伪/不成也)至精亡于中而言行观于外此
不免以身役物矣(与物/为役)夫趋舍行伪者为精
求于外也精有湫尽而行无穷极则滑心浊
神而惑乱其本矣其所守者不定于外淫于
世俗之风(风化/也)所断差跌者而内以浊其清
明是故踌躇以终而不得须臾恬澹矣是故
圣人内修道术而不外饰仁义不知耳目之
卷三 第 12a 页 0863-082.png
宣而游于精神之和若然者下揆三泉上寻
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若
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骑
蜚廉而从敦圄(蜚廉兽名长毛有翼敦圄/也虎而小一曰仙人名也)
于方外休乎宇内烛十日而使风雨臣雷公
役夸父(夸父仙人弃其/策而为邓林也)妾宓妃妻织女天地
之间何足以留其志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
易者道之素(素性/也)


卷三 第 12b 页 0863-083.png
淮南鸿烈解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