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729-06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韩非子卷一       元 何犿 注
  初见秦第一  存韩第二
  难言第三   爱臣第四
  主道第五
初见秦第一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
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卷一 第 1b 页 WYG0729-0602d.png
臣闻天下阴燕阳魏(燕北故曰阴/魏南故曰阳)连荆固齐收韩而成
从将西面以与秦强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
得之(知三亡者/得天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
以邪攻正者亡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悉其士
民张军数十百万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
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
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
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
卷一 第 2a 页 WYG0729-0603a.png
有功无功相事也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
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夫
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夫一人
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
万可以尅天下矣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
十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与
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故秦战未尝不尅攻未尝
不取所当未尝不破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然而兵
卷一 第 2b 页 WYG0729-0603b.png
甲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侯不服霸
王之名不成此无异故其谋臣皆不尽其忠也臣敢言
之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
地广而兵强战尅攻取诏令天下齐之清济浊河足以
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谓五破/国也)一战
不尅而不齐(为乐毅破/齐于济西)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
也且闻之曰削迹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言祸败/之迹削)
(去本根则无祸败/言秦宜以齐为戒)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
卷一 第 3a 页 WYG0729-0603c.png
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当此时也随荆以兵
则荆可举荆可举则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
中以淩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
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荆人为和令荆
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
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周而
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围梁数旬则梁可
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意绝荆赵之意绝则
卷一 第 3b 页 WYG0729-0603d.png
赵危赵危而荆狐疑东以弱齐燕中以淩三晋然则是
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
为引军而退复与魏氏为和令魏氏反收亡国聚散民
立社稷主置宗庙令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前者穰
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穰侯营/私邑谋)
(秦故非讽/云两国)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霸王
之名不成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赵氏中央之国也
杂民所居也(赵居邯郸燕之南齐之西魏之北韩/之东故曰中央兼四国人故曰杂)其民
卷一 第 4a 页 WYG0729-0604a.png
轻而难用也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
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萌悉其士民军于
长平之下以争韩上党大王以诏破之拔武安当是时
也赵氏上下不相亲也贵贱不相信也然则邯郸不守
拔邯郸筦山东河间引军而去西攻修武踰华绛上党
代四十六县上党七十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士民此
皆秦有也以代上党不战而毕为秦矣东阳河外不战
而毕反为齐矣中山呼沲以北不战而毕为燕矣然则
卷一 第 4b 页 WYG0729-0604b.png
是赵举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
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强燕决白
马之口以沃魏氏是一举而三晋亡从者败也大王垂
拱以须之天下遍随而服矣霸王之名可成而谋臣不
为引军而退复与赵氏为和夫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强
弃霸王之业地曾不可得乃取欺于亡国是谋臣之拙
也且夫赵当亡而不亡秦当霸而不霸天下固以量秦
之谋臣一矣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负
卷一 第 5a 页 WYG0729-0604c.png
弩战竦而却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军乃引而退并于
李下大王又并军而至与战不能尅之也又不能反运
罢而去天下固量秦力三矣内者量吾谋臣外者极吾
兵力由是观之臣以为天下之从几不难矣(言诸侯知/秦兵顿民)
(疲则从益坚/固曰不难矣)内者吾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
仓虚外者天下皆比意甚固愿大王有以虑之也且臣
闻之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何以
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左饮于
卷一 第 5b 页 WYG0729-0604d.png
淇溪右饮于洹溪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王为
难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夜而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
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
于晋阳决水而灌之三月城且拔矣襄主钻龟筮占兆
以视利害何国可降乃使其臣张孟谈于是乃潜行而
出反知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知伯禽其身以复襄
主之初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秦
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此与天下天下
卷一 第 6a 页 WYG0729-0605a.png
可兼有也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举
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
道大王诚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
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
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者也
存韩第二
韩事秦三十馀年出则为捍蔽入则为席荐(出贡以供/若席荐居)
(人/下)秦特出锐师取韩地而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
卷一 第 6b 页 WYG0729-0605b.png
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日臣窃闻贵臣之
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
(赘缀/连也)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
日之计也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
之计矣(韩为内臣秦犹灭之则天/下从赵攻秦计为得矣)夫韩小国也而以应
天下四击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修守备戒强
敌有蓄积筑城池以守固今伐韩未可一年而灭拔一
城而退则权轻于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韩叛则魏应之
卷一 第 7a 页 WYG0729-0605c.png
赵据齐以为原(若山/原然)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
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夫进而击赵不能
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恸于野战负任之旅
罢于内攻(劳饷/者)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非所以
亡赵之心也均如贵人之计(均同也谓同/其计而用之)则秦必为天
下兵质矣(既进退不能则/同于为质者)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弊尽也/尽以召)
(士/)则兼天下之日未也今贱臣之进愚计使人使荆重
币用事之臣明赵之所以欺秦者与魏质以安其心从
卷一 第 7b 页 WYG0729-0605d.png
韩而伐赵赵虽与齐为一不足患也二国事毕(齐/赵)则韩
可以移书定也是我一举二国有亡形则荆魏又必自
服矣故曰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审用也以秦与赵敌衡
加以齐今又背韩而未有以坚荆魏之心夫一战而不
胜则祸搆矣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韩秦强弱
在今年耳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夫一动而弱于诸侯
危事也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见二疏非
所以强于诸侯也臣窃愿陛下之幸熟图之攻伐而使
卷一 第 8a 页 WYG0729-0606a.png
从者闻焉不可悔也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之未
可举下臣斯甚以为不然秦之有韩若人之有心腹之
病也虚处则㤥然(㤥妨也心腹虚也而病为妨喻/秦虚心待韩韩终为妨㤥音艾)若居
湿地著而不去以极走则发矣(谓疾得冷卒然而走必/发矣喻秦虽加恩于韩)
(有急韩之不臣/之心必见矣)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
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秦与赵为难荆苏使齐未知何
如以臣观之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若不绝是
悉赵而应二万乘也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
卷一 第 8b 页 WYG0729-0606b.png
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韩与荆有谋诸
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
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
秦而以韩利窥陛下(窥陛下之意因隙/而入说以求韩利)夫秦韩之交亲
则非重矣(见重于/二国)此自便之计也臣视非之言文其淫
说靡辩才甚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
察事情今以臣愚议秦发兵而未名所伐则韩之用事
者以事秦为计矣(疑伐/已也)臣斯请往见韩王使来入见大
卷一 第 9a 页 WYG0729-0606c.png
王见因内其身而勿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与韩人为
市则韩可深割也因令象武发东郡之卒窥兵于境上
而未名所之则齐人惧而从苏之计是我兵未出而劲
韩以威擒强齐以义从矣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
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
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无忽秦
遂遣斯使韩也李斯往诏韩王未得见因上书曰昔秦
韩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前
卷一 第 9b 页 WYG0729-0606d.png
时五诸侯尝相与共伐韩秦发兵以救之韩居中国地
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
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先时五诸侯共伐秦韩反
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向秦军于阙下矣诸侯兵困力极
无奈何诸侯兵罢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
而先攻荆荆令尹患之曰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
弟共苦天下已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韩则居中国
展转不可知天下共割韩上地十城以谢秦解其兵夫
卷一 第 10a 页 WYG0729-0607a.png
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兵弱至今所以然者听奸人
之浮说不权事实故虽杀戮奸臣不能使韩复强今赵
欲聚兵士卒以秦为事使人来借道言欲伐秦其势必
先韩而后秦且臣闻之唇亡则齿寒夫秦韩不得无同
忧其形可见魏欲发兵以攻韩秦使人将使者于韩今
秦王使臣斯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使韩
复有亡地之患臣斯不得见请归报秦韩之交必绝矣
斯之来使以奉秦王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
卷一 第 10b 页 WYG0729-0607b.png
贱臣者耶臣斯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菹戮愿陛
下有意焉今杀臣于韩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
计则祸必搆矣秦发兵不留行而韩之社稷忧矣臣斯
暴身于韩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不可得已边
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于耳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且
夫韩之兵于天下可知也今乂背强秦夫弃城而败军
则反掖之寇(反掖者谓麾下/反以禽君掖也)必袭城矣城尽则聚散聚
散则无军矣使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道不
卷一 第 11a 页 WYG0729-0607c.png
通则难必谋其势不救左右计之者不用愿陛下熟图
之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
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意专
在图赵使臣斯来言愿得身见因急与陛下有计也今
使臣不通则韩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
兵于韩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
难言第三
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
卷一 第 11b 页 WYG0729-0607d.png
则见以为华而不实(言顺于慎比于班洋/洋美纚纚有编次也)敦祗恭厚鲠
固慎完则见以为拙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
以为虚而无用总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
不辩激意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闳大广
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纤计小谈以具数言
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䛕
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
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时称
卷一 第 12a 页 WYG0729-0608a.png
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诵说/旧事)此臣非之所以难言
而重患也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
害死亡及其身故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
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
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
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眤近习亲
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
卷一 第 12b 页 WYG0729-0608b.png
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
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梅
伯醢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伯里子道乞傅说转鬻(转/次)
(而佣故/曰鬻)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
秦卒枝解于楚公叔座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关
龙逄斩苌弘分胣(碟裂/也)尹子阱于棘司马子期死而浮
于江田明辜射(非罪为辜/射而杀之)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
手董安于死而陈于市宰予不免于田常范睢折胁于
卷一 第 13a 页 WYG0729-0608c.png
魏齐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
而遇悖乱闇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
戮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
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爱臣第四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威权上逼/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
妾无等必危嫡子(主谓/室主)兄弟不服必危社稷(君之兄弟/不相从服)
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
卷一 第 13b 页 WYG0729-0608d.png
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
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侯之
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将相之管
主而隆国家此君人者所外也(君当疏外/斥远之)万物莫如身
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此四美
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
用其富则终于外也(既不能用富/臣则窃之)此君人者之所识也
昔者纣之亡周之卑皆从诸侯之博大也(殷诸侯文王/周诸侯秦襄)
卷一 第 14a 页 WYG0729-0609a.png
(王/)晋之分也(赵魏/韩也)齐之夺也(陈恒弑/简公也)皆以群臣之太富
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其君者皆以类也故上比之殷周
中比之燕宋莫不从此术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
之以法(臣虽有贵贱/同以法也)质之以备(谓薄其赏赐也/臣贫则易制)故不赦
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淫散/也)社稷将危国家偏
(君威散臣威/成故曰偏威)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市/众)
(所聚恐其乘/众而生心也)党与虽众不得臣士卒故人臣处国无私
(谓臣自/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不欲令/其树福)
卷一 第 14b 页 WYG0729-0609b.png
(也/)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是故不得四从(四邻之国/为私交)
载奇兵非传非遽载奇兵革罪死不赦此明君之所以
备不虞者也
主道第五
道者万物之始(物从道生/故曰始)是非之纪也(是非因道/彰故曰纪)是以
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得其始其/源可知也)治纪以知善败之
(得其纪其/端可知也)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
卷一 第 15a 页 WYG0729-0609c.png
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
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臣因欲雕/琢以称之)君无见其
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君见其意臣因/其意以称之)故曰去好去
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好恶不形臣无所/效则戒而自备)
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行而不以贤观臣下
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
(去君智则臣/智自明也)去贤而有功(去君贤则/臣事有功)去勇而有强(去/君)
(勇则臣/武自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
卷一 第 15b 页 WYG0729-0609d.png
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
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
故君不穷于智(用臣智故/智不穷)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
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
子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君虽不贤为/贤臣之师)不智
而为上智者正(为臣/之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君取成劳/以为已功)
此之谓贤主之经也(经常/法也)
道在不可见(君道必使臣/不可见也)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闇
卷一 第 16a 页 WYG0729-0610a.png
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
勿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各/令)
(守职勿使相通情/既相猜则自尽矣)函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
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
固握之绝其能破其意毋使人欲之(执柄固则人/意望绝也)不谨
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存(权柄不固则篡国/之虎因而存矣)不慎其事
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故谓之
虎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散其党
卷一 第 16b 页 WYG0729-0610b.png
收其馀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
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
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
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
财利则主失德臣擅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
名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
之所以得操也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
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
卷一 第 17a 页 WYG0729-0610c.png
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
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以
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
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
行赏也暧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
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
墯其业赦罚则奸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
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
卷一 第 17b 页 WYG0729-0610d.png
近爱者不骄也
 
 
 
 
 
 
 韩非子卷一